金融科技的方向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科技的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科技的方向

篇1

关键词:随机过程 金融数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17-02

《随机过程》是对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随机现象进行建模和分析的学科,在物理、生物、工程、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和管理等方面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我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3年招生后,根据应用统计方向的需要,面相大学3年级学生开设《随机过程》课程,学时40学时;在2006年以后的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金融数学方向,《随机过程》作为金融数学方向主干课程,由54学时增加到目前的64学时,其中包含了6学时的数学实验;同时在课程结束后,设置了为期一周的36学时的《随机过程课程设计》,为加强学生运用金融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对金融理论和实务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提供了保障。我校作为一般类本科院校,学生起点较低,如果过分强调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为了鼓励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定位为:1个目标、2个基础、3种能力、2项技术。即:以培养应用理科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与金融实物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数值计算与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程序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计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具体的做法阐述如下:

一、努力为《随机过程》课程建设找好定位

《随机过程》是利用随机方法研究各种数学问题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特别在金融领域中面对的问题除了含静态的随机因素外,还含有动态的随机因素,作为概率论的动力学部分的《随机过程》恰好成为金融数学方向的主干课程。为后续学习《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等课程的学习以及为备考精算师的学生打下基础。课程的知识及对应的学时如下表:

《随机过程》课程学时为64学时,其中有6节实验环节,同时在课程结束后,设置了为期一周的的《随机过程课程设计》。通过学习《随机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在金融领域中应用随机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对《随机过程》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改革,为《随机过程》课程建设找好定位,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和加强数学基础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推理、思维严谨性有较大影响的随机分析、遍历性、时间序列模型等讲深、讲透,使学生熟练掌握其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切实的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2.尽可能多地将《随机过程》发展中若干重要思想有机地融合于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学习《随机过程》原理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启迪,并加以应用。在应用中结合金融数学方向的实际问题,如马尔科夫链的信用卡账户行为变化预测中的应用;时间序列的线性模型在股票价格预测中的应用;复合泊松过程在汽车保险业务中的应用等金融实例培养和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强调概率与随机过程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多采用比较法,例举法讲解随机过程的理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4.在实验课和课程设计指导实践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以扩大学生应用范围,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Matlab软件加强学生数据处理和金融分析的能力,为金融数学专业学生把随机过程的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二、《随机过程》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1.加强教学内容建设。由于《随机过程》课程理论性强,数学知识要求较高,因此该课程在本科学生中开设,有相当的难度,在几年的教学中曾使用过三本参考教材,在此基础上在《随机过程》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自制了适合我校学生的具有大量实例的《随机过程》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并传到课程的网站供学生参考,向学生开放。对学生学习与掌握随机过程知识大有帮助。而且该课程组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这支队伍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研究方向大部分为随机数学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学术水平高,数学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新鲜活力,这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基础。课堂教学采用电子课件与黑板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启发式,演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教学效果很好,达到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2.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一般类工科院校的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功底薄弱,《随机过程》课程理论性强,若过分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在强调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加强应用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这样的目的,《随机过程》从最初的只有理论教学到增设实验学时和课程设计,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明确了应用方向,使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其中:

(1)6学时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利用MATLAB编程对马尔科夫链的平稳分布计算;利用MATLAB对时间序列线性模型识别,描绘出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图形;利用MATLAB对时间序列线性模型参数估计及预报及误差分析等。实验课程采用指导教师为学生讲解基本理论的应用,并交代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学生利用任课教师自制的实验指导书,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实验结果,最后形成实验报告上交,实验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10%。

(2)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采用提交设计任务书,提出设计思想,教师指导,最后形成8000字以上的课程设计论文上交,最后再逐一进行答辩,并进行程序运行和检验。教师拟出课程设计的题目(每个题目选作学生不能超过3人,且实际问题的背景不同)及要求,如:设计题目1:平稳时间序列的AR(p)模型的应用;设计要求:通过某一金融衍生品实际问题和一组时间序列的数据,求出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画图判别平稳时间序列符合AR(p)模型,由参数估计求出AR(p)模型,并讨论模型的优劣。设计题目2:马尔科夫链的平稳分布的应用;设计要求:用实例分析马尔科夫链模型:通过用数学软件对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计算出状态转移概率(状态不能少于4个),解方程求得平稳分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程序求出,附相关程序)。

通过上述做法,使学生对《随机过程》课程从理论到实际有了深入理解,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改变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从掌握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开设创造性、综合性的开放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在这门课的课程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最后完成了毕业论文,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随机过程》课程的考试改革:改革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实验考核+期末考核这种“数学知识+能力”的考核方式。改革期中、期末考试试题,考题重实际,考核多样化,考核重能力。目前我校金融数学方向的随机过程课程的试题库已全部完成。考试采用理论考核与实际能力(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及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法是把期末成绩分解为四部分:平时成绩占20%(平时的表现10%,作业10%),实验课成绩10%(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占20%,期末理论考试50%。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轻视平时学习,期末复习突击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教学内容能循序渐进地被学生掌握,促进了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的积极性。

实验考核分两部分:实验课堂的表现是否能当场运行结果;实验报告中基本实验和创新实验的设计是否有新意。改变了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动手能力培养的心理状态,也使学生对常用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期中和期末考试:在《随机过程》课程考试题库中抽题,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使考试更加真实地检验学生对“三基”的全面掌握程度。

三、结束语

多年来《随机过程》课程建设团队开展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随机过程》课程被评为校优秀课;2012年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基础上编写出版实验验指导书《数学实验》;2013年正式出版《随机过程》自编教材,教材通过“引出问题,启发思路,重点分析”的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的考试改革:每年都有15%的毕业生在《随机过程》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毕业论文的成绩均在良以上;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近五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奖项15项;学生通过考取证券分析师证等在金融行业就业率逐年提高。目前《随机过程》课程建设团队正在为校精品课建设努力。这对探索金融数学方向《随机过程》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2011年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教科研重点规划课题:HGJXHB1110863]

参考文献:

1.刘次华.随机过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吕芳,王振辉.关于《应用随机过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3.张承煜,杨建波.《随机过程》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

4.方兆本,缪柏其.随机过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5.王天宝,程卫东.“随机过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篇2

直销银行、数字银行与电子银行归根结底都是科技生态银行。传统银行都在不同程度地探索尝试做直销银行,是因为传统银行缺乏科技生态。渤海银行是一个成立才11个年头的新银行,科技金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渤海银行的科技金融事业部建立在公司科技部的基础上,遵循“先事业部化,再子公司化,最终转型成一个科技公司”的发展路径。上述路径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明确银行的分类。目前国内的银行可以分为四类:传统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地方商业银行,没有科技生态;跨界银行,比较典型的是平安银行,覆盖保险、银行、信托、租U业务,产品跨界、人才跨界、资源跨界;科技金融类生态银行,比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分别依托阿里巴巴、腾讯两家科技公司,有强大的获客优势、科技优势和平台优势;转型成功的零售银行,比如招商银行,其零售利润贡献与资产占比已经超过60%。

第二,消费金融的崛起需要科技金融类生态银行。消费金融是大众普惠金融,传统银行的物力人力往往很难满足消费金融的需求,而一般科技金融类生态银行才能满足这种大众的、普惠的、大规模的、市场细分的需求。中国是一个人口非常多的国家,并且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随着中国越来越富强,我们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中国的消费规模在全世界排名第二,我国已经步入消费时代。创建直销银行,实质是在做消费金融,而消费金融定价高、风险分散、利润大。消费金融崛起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而科技金融类生态银行才能完整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三,移动支付对银行支付的冲击,倒逼银行转型升级。根据2016年年底央行公布的数据,我国移动支付总额已达到99万亿元,首次超过中国的GDP总量,支付脱离传统银行,倒逼传统银行转型为数字银行、交易银行、科技银行。

第四,非银行机构对银行金融机构的冲击。这里的非银行机构,是指非持牌机构,比如财富通、支付宝、神州租车、京东白条等机构,涉及金融业务,但所受监管较松,业务量巨大,对银行金融机构的冲击很大。这些冲击也迫使传统银行向直销银行方向转型。

第五,家庭银行的诞生也冲击传统银行业。兴业银行与乐视集团合作,推出TV版“家庭银行”应用软件,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把银行“开到家里”,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家庭场景。这种新型模式及同业转型压力,对传统银行业都会造成冲击。

篇3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经济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产生巨大需求的背景下,独立学院也开始纷纷设立与发展金融学专业。与全日制本科院校相比,无论是办学历史、师资队伍,还是学科支撑等,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还存在着明显劣势和诸多问题,独立学院亟需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分析当前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思路。

一、创新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及发展状况,因此,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特色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对人才需要的现实要求,制定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这不仅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金融人才,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与自我成长。因此,创新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具有一定金融学知识和技能,能在银行、理财、证券等行业,以及其他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业务及管理工作的专门应用型金融人才。这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我成长,也有利于满足县域地方经济对金融人才的需求。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方案与一本院校趋同现象。从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培训的目标来看,大都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他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业务及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人才。这几乎与一般院校对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没有显著差别,因而,出现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现象。独立学院跟随主流主张为“大金融”培养学生,强调金融学国际化发展,而忽视独立学院自身在培养金融学学生方面的特色。从湖南农大东方科技学院的客观实际出发,我们不可能培养出大金融的“高、精、尖”人才,只需要根据农林院校独立学院的特色,以农村金融为专业特色,多层次培养社会亟需的金融学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

2.专业方向偏重“通才”培养。一本院校金融学专业一般是以院为单位,大都设立了独立金融学院,并且下设各个系,比如保险系、银行系等。不同方向的课程设置除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外,还增设与其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这有利于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然而,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大都属于某某学部,比如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的金融学专业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部,没有细分专业方向。独立学院没有找准专业方向定位,导致其课程内容没有很好地反映其特色,因此培养出的学生与一本院校金融学专业学生没有竞争优势。通过实地调研来看,有50.93%的学生期望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

3.学生实践教学与实习流于形式。当前独立学院虽然也建立了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证券投资分析等金融实验模块业务的实验设施,但学院在金融学的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还是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硬件上普遍存在服务器落后、数量不足等现象。如果几个实验室同时上机操作,经常会出现卡住、死机等现象。二是,当前独立学院金融分析软件更新速度普遍较慢,这使得金融学学生没有学到最新的操作技能。另外,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保密性比较强,实习单位接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接收也不会对实习生进行业务操作的培训,更不会让学生亲自上岗操作。比如,湖南农大东方科技学院虽然与某商业银行、某证券公司等相关金融机构签订实习协议,但学生真正参与业务操作实习的机会还是很少,实习更多会流于形式。

4.学生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当前金融学属于热门专业,其学生数量扩张速度过快,导致现在金融学每年的毕业生较多,导致其就业压力大,尤其是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状况更令人堪忧。比如,各大银行招聘的时候,第一关是在网上筛选简历,然而银行还是偏向于“985”、“211”等重点学校以及一本院校金融学专业的毕业学生。因此,很多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关筛选简历的时候就被淘汰了,在就业时容易被歧视。根据2012级湖南农大东方科技学院金融学毕业生的调查,有57.4%的金融学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在选择或录用毕业生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有歧视现象;有46.29%的金融学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三、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1.根据独立学院特色修改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要区别于一本院校的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一般更注重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而针对高等农林院校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广大新农村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金融技术与管理人才。依据特色培养目标,对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详细论证,确定合理的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比例,同时增加对金融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人才培养模式更为科学。建议高等农林院校独立学院增设农村金融方向,为农村金融机构、农村经济发展等培养应用型的农村金融人才。

2.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独立学院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学院可以考虑建立设施完备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利用专业实验室资源和先进的模拟教学应用软件,建成模拟银行、证券等多功能的综合实验室,为金融学学生提供系统操作性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金融业务与工作中,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程度,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3]。独立学院还可以考虑将部分实验室改造为银行营业大厅、企业等沙盘模拟实训,让学生分角色体验职业分工。另外,独立学院与金融部门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岗位实习,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中的作用。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更好地解决各种经济金融问题,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金融活动或金融比赛来进行实习考核,比如让学生参加各银行举办的产品创意大赛等。

3.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加大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力度、引导学生积极考取资格证等方式来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这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成长。对于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不仅要进行专业性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应该考虑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独立学院可以邀请成功人士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以自身经历感染学生;还可以引导那些对农村金融感兴趣的学生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以此实现自我价值。此外,独立学院引导学生通过考取各种资格证来增加就业砝码,可以考虑开办资格证考试讲座,介绍各职业资格证考试难易程度、考试内容等。

参考文献:

[1]邱晖,许淑琴.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农村金融机构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2,(8).

[2]高蓉蓉.金融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

[3]谢妍.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9).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就业

以企业理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财务管理学的产生至今已有一百余年时间了。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高级理财人才的需要,1998年教育部正式把“财务管理”(原称“理财学”)列入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至今不少高校都开办了财务管理专业。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设立在会计系,不少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财务专业所学课程基本上都是以会计课程为主。诚然,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财务管理要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资料来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不掌握会计知识、不理解会计所提供信息的含义,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很困难的,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离不开会计。然而,财务管理与会计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工作、两门不同的学科。

一、北美地区(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

我们对美国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三所北美地区著名的大学中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查。资料来源主要根据三所大学网站上提供的有关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就业等信息。

1. 专业设置

美国哈佛大学和纽约大学在商学院中设有金融与财务学系(Finance Department),与会计系、管理学系等并列。由于哈佛商学院以研究与MBA教育为主,不设大学本科,是研究生院,金融与财务学系的目标是进行学术研究并进行MBA以及在职培训的教学。纽约大学金融与财务学系(Finance Department)提供财务或金融专业(Major in Finance)本科,学制四年。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下属的毅伟(IVEY)商学院采用“宽泛”商学教育的理念,不再细分专业,学生的本科专业都为商学学士(HBA:HONORS BACHELOR ADMINISTRATION)。毅伟(IVEY)商学院并不提供大一和大二课程,每年从西安大略大学各学院中选拔最出色的大一、大二年级学生,提供大三和大四课程,授予其毕业生荣誉学士学位。

西安大略大学下属三个大学学院(Brescia University College,Huron University College,King’s University College),每个本科大学学院下都设有商科与经济学院(Business and Economics),提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Major in Finance ),学生可以在两年后选入毅伟(IVEY)商学院的三年级攻读HBA学位或继续完成四年的学业。

2.课程安排

北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该掌握:①企业如何进行财务决策以及了解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单个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经济;②企业如何筹集和分配使用资金;③金融市场的运作及其工具的使用;④金融组织或机构如何运营,并加以具体应用。

从资料调查情况上看,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一般均有十分严密的前导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在修学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以纽约大学为例,学校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一到四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总计为32门左右(如果计算学分,一般在128学分左右),由一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和相关课程组成。一般基础课是为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而开设的课程,如《写作》、《数学》、《计算机》等,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学习;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打下基础,包括《会计学》、《经济学原理》、《市场学》等,一般在二年级以后学习;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是专门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以培养本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具有完成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以及继续深造所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财务管理基础(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Markets),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高级公司理财(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机构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债务工具与市场(Debt Instruments and Markets),行为金融(Behavioral Finance),国际财务管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不动产市场(Real Estate Capital Markets),资本估价(Equity Valuation),期权与期货(Futures and Options),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兼并、收购和重组(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Restructuring)等。部分课程与金融专业重叠。无论是一般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或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均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并且选修课占有一定的比重,即使是必修专业课,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从学校认可的课目表中选修有关课程,按要求学满规定的学分即可。

3.学生就业

财务学本科学生(major in finance)的就业方向包括: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 houses),政府机构(government agencies),咨询机构(consulting firms),保险公司(insurance firms),大中型企业(large and small corporations)。工作主要包括财务分析(product profitability analysis)、信用分析(credit analysis)等。

二、亚太地区(主要包括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

由于不同体制环境和公司运作,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我们不应忽视学科建设的环境适应性,完全造搬西方的教学体系,而应该结合我国经济环境与制度的实际,促进国内财务管理学生培养和理论研究与企业理财实践相结合。相比北美地区,亚太地区国家与我国的经济环境相似度更高。另外,亚太地区如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商学教育,已经经过完全模仿北美,到发展地区与国家特色的过程。因此在对三所北美地区著名的大学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对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行了调查研究。

1.专业设置

香港科技大学在商业与管理学院下设立财务学系(Department of Finance),财务学系的本科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学士(财务学)(BBA in Finance)和理学学士(计量财务学)(BSc in Quantitative Finance),其中工商管理学士(财务学)相当于我国的财务管理本科,理学学士(计量财务学)相当于我国的金融工程学(CFA)本科。

南洋理工大学在商学院下设会计系(Accounting)、银行与金融系(Banking & Finance)、商业法系(Business Law)、信息技术与运营管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ration Management)等。银行与金融系(Banking & Finance)的本科学生可以选择三个方向:资产管理方向(Asset Management)、财富管理方向(Wealth Management)、公司和投资银行方向(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ing)。其中公司和投资银行方向(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ing)相当于我国内地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资产管理方向(Asset Management)相当于CFA方向。

墨尔本大学设有商业与经济学院(Facult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和商学院(Melbourne Business School),商学院针对MBA和管理培训,商业与经济学院(Facult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下设金融学系(Finance)。金融学系(Finance)的本科学生(Bachelor of Commerce major in finance)除了学习主要的财务学课程,还可以选择以下学习方向:①资本市场与金融机构(Capit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②投资与财务规则(Investments and financial planning);③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④不动产金融(Real estate finance),其中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方向相当我国内地的财务管理专业。

相比北美高校,亚太地区高校财务或金融系的学生在高年级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通过专业方向的设计,可以区分学生的学习重点,因此亚太地区高校专业设置更为详细,与我国目前的情况比较接近。

2.课程安排

在课程安排上,如果学生选择的学习是财务管理方向,主要的课程包括国际财务管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高级公司理财(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公司信贷、道德与关系(Corporate Lending, Ethics & Relations)、公司金融法(Corporate Finance Law)、财务学专题(Special Topics in Finance)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北美高校中开设的财务学课程之外,香港科技大学对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中国商业交流(Chinese Business Communication)课程,墨尔本大学对学生开设的核心选修课程中包括新兴金融市场(Topics in Emerging Financial Markets)。由于不同的制度与商业环境,通过对于本地区企业与商业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当地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以弥补传统北美教学的缺陷。

另外,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年级上下学期学生可以选择必修课商业案例分析(Business Case Analyses),共有4学分。香港大学的学生与内地学生一样,常常是从学校到学校,相对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通过一年级的案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较早的了解商业社会,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学生就业

学生就业与北美地区基本相似。学生主要就业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从事的工作包括: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st)、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r)、信贷管理(Credit Controller)、公司财务(Treasury Officer)等。

参考文献:

[1]赵自强,韩绘萍.对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交叉互补问题的探讨.经济师,2003(5).

[2]王志亮,牛如海.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亟待创新.财会月刊(理论),2006(9).

[3]王秀萍,汪炜.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有关思考.财会月刊,2009(8).

[4]郭银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探讨.财会月刊(理论),2006(3).

[5]美国哈佛大学.链接:harvard.edu.2010.

[6]美国纽约大学.链接:nyu.edu.2010.

[7]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链接:uwo.ca.2010.

[8]香港科技大学.链接:ust.hk.2010.

[9]南洋理工大学.链接:ntu.edu.sg.2010.

篇5

邱宁(南京财经大学招生办老师):金融学专业与金融工程专业的区别较小,这两个专业师出同门,都属于同根生的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基础课大体相同,都要求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方法。但是,金融学专业历史久远,主要是研究资金融通方式、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职能与运作的专业。国内传统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两部分,研究理论问题、质的问题较多,知识多属文科范畴。金融工程专业是金融学中的新贵。我国对金融工程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显得较为迫切。2002年,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四所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先招收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金融理论、现代数理工具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较注重数学和计算机在金融产品及衍生品技术开发、资产定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数理技术、量的问题较多。因而,金融工程专业一般只招理科生,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

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业务和管理工作;金融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等工作。

前者属工商类,后者属经济类

邱宁(南京财经大学招生办老师):财会专业与财政学专业都是财经类中带“财”字且引人注目、较为看好的专业,但两者的学科门类、培养目标等并不相同。财会专业一般指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大类属于工商管理类,而财政学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大类。财会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会计、审计、财务、投资、金融等方面管理的专门人才,就业涉及面广,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可具体到某个会计事务所,单位不论性质与大小,都有用武之地,是“吃百家饭的”。而财政学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财政资金分配、政府预算、资产管理、资本运作、税收规划与咨询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利用财政税收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和监督,就业面向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层面需求要多一些。从这点上来说,该专业培养的是国家税务部门的“会计”,是“吃公务饭的”。就职业特点来说,财会专业人士的特点以按部就班、忠于职守,以逻辑的头脑、对数字的敏感性而著称,性格内向些、思想保守些也无妨。而财政学专业人士的特点则在于精通税收理论与实务,在强调“核算”能力的同时,擅长灵活把握与策划财力保证、关注横向协调等方面。

前者研究基因,后者学制药

褚惠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从生物技术专业延伸出来,其前身是生物技术的生物制药方向,2008年升格为生物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这两个专业的最大区别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与生物相关的技术知识,课程相对来说偏理论,毕业生拿理学学士学位,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科技人才。近一半优秀学生通过保送或考研进入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研究生学习,也会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医药、化工、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偏重于生物医药方向,主要培养与生物制药领域相关的生物工程科技人才。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和生物技术类似,但后两年的专业课主要与药学相关,比如药事管理、生物制药等课程,所学知识应用性更强,毕业生拿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能够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相关产品、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在商检、药检、药事、海关、工商、税务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前者是传统的中文系,后者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都要学

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葆嘉(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所长):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汉语言专业的区别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传统的中文系,在我国起步较早,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专业则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2001年6月成立的,国内目前只有南京师范大学开设有该专业。这门专业本应叫“语言科学与技术系”,是在当时的普高本科专业目录框架内设置的,旨在培养语言科技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汉语言专业(语言信息处理方向),但由于国家规定的专业名称中没有“语言科学与技术专业”,因此就采用了“汉语言”这个名称。该专业招收文、理科学生,一般每年招收20人左右,以理科为主。目的是用科学的手段来研究语言,以语言学为本,沟通计算机科技、应用数学和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学生要修读语言学、计算机、认知科学、数学等专业。目前南京师范大学设有该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后培养点,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可以从事软件开发、网站研发方面的工作。

前者强调应用,后者注重研发

周华(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党总支书记):生物医药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制药工程专业与药学类专业的相同点在于同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就业前景好。不同点在于所属的学科门类不同,培养方向也有侧重。制药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药学类专业属于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目前开设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及药物制剂四个专业方向,其中药物制剂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制药工程专业以工程应用研究为主,专业学习主要围绕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依托学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高校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卓越制药工程师”。大四时,学生将进入大中型医药企业接受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学生就业后大多进入知名药企,从事医药企业的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工作。药学类专业偏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以新药开发为主。专业学习围绕新型药物设计制造、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新剂型开发和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依托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省中美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学科平台,学生毕业后可胜任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检验及药品临床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前者偏化学,后者偏物理

徐蔡余(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在研究领域方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顾名思义,是研究材料中种类非常丰富的一个大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橡胶、塑料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混凝土材料)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方法,另外本专业也着眼于一些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研制以及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例如如何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使用寿命等。

在课程设置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和设备等基本理论课程,相比较而言更偏向于化学方向,尤其是有机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则有很多物理理论的课程,如固体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物理等,比较强调对原子物理结构的认知,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和求知欲。

在就业方向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在化工、汽车、电子、医药、航空等国有及外向型企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如陶氏化学、京东方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与金属材料相关的大型传统机械制造类企业(汽车、航天、船舶、重工业)、电子类制造业、建筑类行业、特种材料制造加工单位、环保检测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一些特殊的认证类机构等。

前者强调金属的提炼,后者注重金属的使用

马立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冶金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前期过程,主要是从矿石中冶炼提取金属与合金,包括黑色冶金的炼铁、炼钢、轧钢和有色冶金的炼铜、炼铝、炼锌等,偏重于化学知识的运用。就业一般面向黑色冶金行业的炼钢厂、炼铁厂、设计院等,有色冶金行业的铝业公司、铜业公司等。目前冶金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很好。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后期过程,主要是将已经提炼出的金属与合金进一步进行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形变处理和腐蚀防护,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注重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的结合,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均有所涉及。就业一般面向金属、机械、汽车、化工等与金属材料相关的行业。

前者偏应用,后者重理论

张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主任):这两个专业相当于信息家族中绝代双骄的“两兄弟”,名称相近,却大不相同。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信息处理系统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等方面基础知识的人才,具备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信息处理以及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的专业应用技术,能够独立设计、开发专门化信息处理系统。

篇6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耦合:金融参与科技的创新活动,分散科技创新的风险,同时科技创新所引致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更快地财富化给金融带来更丰厚的回报。科技金融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导致两者的耦合受限的“市场失灵”现象。政府应当在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承担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金融;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政策含义

一、科技金融:科技与金融的耦合

中文“科技金融”一词最早出现于1993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通过后成立了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关于其定义与内涵,存在多种不一致的看法:第一种看法侧重于金融方面,是指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而提供的金融活动(主要是融资),比如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2009)定义“科技金融”为“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是由向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种侧重于科技活动。例如房汉廷(2010)就认为科技金融的主要活动是科技活动,科技金融只是科技工作的深化。第三种认为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这是多数人的观点。

也有学者将科技金融的本质定义为多个子项:(1)是一种创新活动。即科学知识和技术发明被企业家转化为商业活动的融资行为总和;(2)是一种技术一经济范式,即技术革命是新经济模式的引擎,金融是新经济模式的燃料,二者合起来就是新经济模式的动力所在;(3)是一种科学技术资本化过程,即科学技术被金融资本孵化为一种财富创造工具的过程;(4)是一种金融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即同质化的金融资本通过科学技术异质化的配置,获取高附加回报的过程。

本文认为,将“科技金融”定义为“科技”与“金融”的耦合(不仅仅是结合)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耦合意味着两者必须具有共同的基础,同时具有相互补充的特质:技术创新导致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引致了追逐高额回报的风险资本投资于新技术,从而出现技术创新与金融的耦合,最终导致两者的几何级数的增长,即是说,要让金融参与科技的创新活动,分散科技创新的风险,同时也让科技创新所产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更快地财富化给金融带来更丰厚的回报。但是在科技与金融的耦合中,却存在一种破坏的因素――信息不对称问题,即科技活动者与金融获得者之间(由于信息的获取渠道等原因导致)获得信息量的差异。

二、科技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的价值在于资产的跨时空配置。跨时空本身就意味着信息的不对称,因此,金融的产生具有应对资产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优势,比如,作为主要间接融资渠道的银行就比存款者具有甄别优质借贷者的专业优势。为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回顾一下经济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信息不对称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三位经济学家――阿克洛夫(G.Akerlof,1970)、斯宾塞(M.Spence,1973)和斯蒂格利茨(J.Stiglitz,1976),他们都在2001年因为对信息问题的分析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简言之,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劣质的物品会将优质物品驱逐出市场,从而导致市场的物品质量越来越差,市场萎缩直至消失(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2)为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物品的供给者可以采取向需求者发射“信号”以证明自已的物品是优质的(比如学生取得名牌大学的文凭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强);(3)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为应对这两种问题,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保险合同”来使交易对手志愿说出其真实想法(或真实状况),即所谓的激励相容机制(又称说实话机制)。

现在我们转向分析科技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科技和金融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产业,其语言的建构存在重大差别,科技的表达有科技的专业术语,金融也具有专业术语,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其次,科技创新与金融活动的特点极易产生信息不对称。科技创新过程的风险是服从降序排序的,而金融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也是服从降序排序的。这就意味着越靠前期的科技创新活动越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金融资本相应的风险厌恶程度也越高,而越靠后端的科技创新活动,市场成功几率越高,金融资本的厌恶程度也越低。同时,科技创新的收益是服从先升后降的规律,而金融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收益则服从降序排列,即越靠创新活动后端,金融资本的回报率越低。风险与收益匹配模式的差异容易导致两者的耦合程度会受到限制,严重的话,可能会使得科技金融萎缩甚至消失。因此,单纯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可能无法解决科技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存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现象,这为政府的政策安排提供了可能。

但是在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中,金融与科技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具体形态会有所不同:(1)在基础性科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公共适用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以及应用过程中,投入者与受益者不存在严格对应的关系,而且可预见利润较少,科技金融难于解决其融资问题;(2)在应用性科技研究、开发研究及其成果处于萌芽和初具规模时,很多成果具有商业化前景或价值,投资者与受益者具有比较强的对应关系,但由于研究与成果形成及商业化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使得处于科技市场之外的金融资本对于新科技的前景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能够提供的融资数量有限;(3)科技成果即将产业化阶段,技术较为前沿,市场前景明确向好,科技与金融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减低,此时科技与金融的耦合迅速(科技金融发展较快);(4)当科技研究进入成熟期后,产品已经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却运用较广,此时金融资本对这种类型的科技已经相当熟悉,完全有能力通过一般的金融产品满足科技的融资需求。

三、政策含义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为防止科技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引致的科技金融的萎缩甚至消亡的“市场失灵”,政府进行发射信号和设计“保险合同”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在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科技研究活动中,政府应当起到不同的作用。

(一)在一些基础性科技活动中,科技与金融的信息极端不对称,所以这部分科技创新问题的融资通常由政府全部或主要提供,即提供一种“保险合同”(保障)。

(二)在应用性科技研究中,政府通常可以利用科技金融机制(保障机制),尝试把部分财政无偿资助资金以金融的方式投入到科技创新载体或平台,提高或加快成果产出及商业化进程。如欧洲的“空中客车”项目、我国的“大飞机项目”等,基本上使用这种模式。

(三)科技成果即将产业化阶段,是科技金融最具用武之地的环节。政府投入通常从主导转为引导,手段也从无偿资助为主转变为权益性资助为主,即使是无偿资助也主要是补助或奖励的方式(信号方式)。这个环节的科技金融活动主体主要是各类科技金融主体.如创业投资、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科技银行、知识产权质押等,政府通过它们为科技创新载体提供权益性资金引导这些科技金融主体共同释放融资规模,达到满足创新载体融资的目的。

(四)科技创新活动进入稳定和成熟期后,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已经较为紧密,因此政府的支持已无必要,政府可以从科技金融中退出。

参考文献:

[1]G.Akerlof,1970.The Market for Lemon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4,No.3

[2]M.Spence,1973.Job Market Signaling.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7,No.3

[3]M.Rothschild and J.Stiglitz.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An Essay on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90,No.4

[4]陈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6]佩蕾丝.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陈志武.金融的逻辑[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作者简介:

篇7

数学的学习在学生生涯中,无论哪一个阶段都是学科中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在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数学教育更加趋向于实践化的应用数学,即尝试将复杂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实践联系到一起,也就是当下的“应用数学”专业。笔者将对当前应用数学专业的定位及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亟待加强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确定专业定位,分方向培养,扩宽就业口径。

关键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业定位;人才培养

1应用数学专业发展及定位分析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入了“大众化”的使其,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确定应用数学专业的定位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关键性问题。在国外,应用数学早在上世纪40年代便在国防、科技、生产管理、政府管理、金融经济等领域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1],并借助数学应用软件从后台走向了前台,使得应用数学的地位在社会生产、科研及经管等社会经济的重要贡献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时代,已经不能再沿用上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必须在新时代背景下制定新的培养计划,把理论教学计划放在首要地位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环节,以及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将数学专业实践化。应用数学专业的定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主要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近世代数等基础数学理论,此外还包括运筹学、数学建模、优化算法设计等现代应用数学基础,并以此作为另一方向的发展基础;另一方向即是选择在软件工程方面或者金融方向的发展,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开发、对Mathematica,Matlab等软件的应用等;在数理统计以及金融方向通过开设现代统计分析、西方经济学、保险学及精算、货币学等课程,并开展相应的实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与方法解决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2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有关专业建设的文件和学校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公共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和实践教育五个环节。通识教育即对民主法治建设、科学文化素养、文学艺术类等对全校所有专业都有要求的学科培养,诸如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代史等,还包含了对外语、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现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在一些高校的培养计划中,还将数学建模课程也纳入了通识教育的范畴;专业基础课包括经典的数学理论,这是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经典的三基,以及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等应用数学基础;专业方向包括软件工程和金融两个方向,前者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后者主要有现代统计分析、西方经济学、银行货币学、数理金融等现论课程;此外,一些适用数学专业的现代基础课程,诸如近世代数、泛函分析、拓扑学等都对学生数学修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最后,结合实践环节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和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应用数学当前困境

3.1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矛盾:高科技时代,社会需要的数学人才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2]目前我国物理学、天文学及金融等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应用数学的进步。例如,在生物学领域,利用纽结理论研究DNA分子结构,利用随机微分方程研究股票、期权价格,地质领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遥感图像特征等,都需要数学中的知识,这充分说明数学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中了。

3.2教学方法、方式与时代不相适应:在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课程内容仍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与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相适应,教学方法、方式也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缺乏创新活动,而是“填鸭式”教育。

3.3课程设置中实践活动较少:以往的应用数学专业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追求的是数学知识面的广度,而忽略了单一知识面的深度问题,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空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严重脱节,这与国外应用数学教育注重应用的培养还有很大一段差距。

3.4应用数学的师范化教育意识薄弱: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教学发展方向在过去一直是教师行业,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数学人才需求量的增大,许多学生并不希望从事教师行业,而是希望能在一些涉及高科技行业,诸如天文物理、机械制造等行业有所建树,而学校对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模式仍沿用之前的标准,致使学生师范技能薄弱,那些想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才无法在师范招聘中脱颖而出。

4应用数学专业发展的措施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推动数学与应用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成为了新的趋势,这些学科融合迫切要求学生自身转变学习观念,使自身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复合型人才。

4.2优化传统课程,专业课程群。在对学科教育上,要积极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使得原有更侧重理论教学的计划向新的信息技术方向转变,培养宽口径人才,引进国外成熟、先进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理念,突出实践的重要性。[3]

4.3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其与应用数学的融合对学生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计算机算法设计的培训,推动学科的渗透、融合,学生自身也要根据兴趣爱好和时代背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并为之不断奋斗。[4]

参考文献:

[1]侯再恩,蔺小林,王社宽,刘利华,郭改慧,贺艳琴.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

[2]姜伯驹,李忠,郑志明等.我国数学类专业的教育改革[J].数学通报.2003,05

[3]王利东.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程度工业学院学报.2016,02

篇8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优势分析

河北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优势分析。第一,河北省具有良好的地域优势。河北省属于北方大省,是北京的南大门,又紧挨着天津,属于京津冀都市圈的范畴。地处北京和天津的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为周围的河北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二,河北省具有较强的政策优势。目前,国家为河北省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和一定的政策扶持。如我国“中部崛起”的宏伟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等,都为河北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而政府部门出台的若干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40多项法规,也为河北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近年来,支持在河北地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成果累计111项,省财政资金投入高达3.1亿元。

第三,河北省还具有良好的科技环境优势。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河北省科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高科技企业数量的扩张上,更表现在科技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科技产出的不断扩大。目前,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1861家,实现利税141.7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

河北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劣势分析

第一,地方经济发达程度不够。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有所上升,但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处于中下等水平,而且比全国平均经济发展水平还低。以2013年为例,河北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86万元,低于全国4.18万元的平均线。经济的落后制约了河北对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吸引和集聚能力,也制约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环境的发展。

第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大。目前,河北地方政府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还不够,相关的法规和优惠措施执行不到位,需要进一步落实。一方面,高科技企业新产品研发、销售收益的不确定性高于一般企业,特别在初创期投入大、回报低,损失概率大,特别需要政府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但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有限,而且资金注入采取单一拨付形式,受益面不广,政策引导效应不明显。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税收优惠、获取创业基金、得到政府担保方面都无法与国有大中企业相比,待遇差别很大。另一方面,大多数金融机构尚没有评估、管理、补偿、考核科技贷款的专门职能部门,发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时面临较高的风险,而且它与补偿商业银行的科技贷款的损失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难以提高。

第三,资金来源渠道较少、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目前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自有资金,外筹资金比较困难。由于科技型企业具有投入高、风险大特性,且没有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类抵押品,很难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尽管一些银行为科技型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提供了一些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但是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银行自身的收益来说,他们并不会把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放在首要位置,银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严重不足。金融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针对科技企业的新型金融产品开发很难及时跟上,但金融机构所承担的贷款风险却很大。导致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市场需求。

第四,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市场发育缓慢。受目前法规的限制,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通过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进行直接融资。目前大多数科技型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距离上市融资的标准差距较大。主板、创业板上市门槛高、费用高,,企业依靠直接融资渠道融资比较困难。如企业申报发行债券时,净资产规模必须达到7至8亿元以上,一般企业难以达到这个条件。而风险投资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主要投资资金需求量小、风险低、回报快的项目,很难满足科技产业对资金长期、大量的需求。河北省企业缺乏与海外资本市场沟通渠道,海外上市融资难度较大。此外,科技保险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保险机构只有火灾、运输等保险业务,无法满足企业进行科技研发过程中风险转移的需要。在企业投融资过程中,保险公司也不能为其提供融资担保和保障。

第五,信用担保和征信体系不健全。河北省信用担保和征信体系不健全也制约了科技金融的纵深发展。目前的信用担保机构面临担保公司业务范围狭窄、管理不完善等困境。目前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只有政策性担保公司或少量大规模担保公司。市场上的担保公司虽然数量较多,但大多为个人消费贷款提供担保,大型企业较大规模融资得不到担保。地方政府出资设立的担保公司,存在着管理不善、受政府干预较大等制约因素。因此,目前没有形成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局面。此外,目前银行对企业的信用查询只能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一条途径,很难掌握企业负责人的实际财务状况和信用水平,且许多中小企业不珍惜自身信用记录,弄虚作假时常存在,社会信用环境恶劣。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的机遇。河北省是重要的环渤海经济区,是京津冀一体化中重要的省份。近年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河北省地方经济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第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和地位比以前提高。地方金融业发展迅速,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营业绩良好,金融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提升。河北省经济、金融业发展潜力大、投融资环境不断改善,科技事业进步明显。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与我国发达省份特别是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的挑战主要是地方经济水平相对滞后、金融服务不到位、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不够完善。目前河北省虽然出台了《商业银行法》、《证券法》、《担保法》等一系列金融法规,但这些法规较为笼统。一些具体的法规如《关于积极开展科技信贷的通知》等,主要适用于大型科技型企业,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和支持不足。此外,河北省信用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意识不强,造假账现象依然存在。银行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在市场行为中拖欠款项、合同违约的事件时有发生。相关信用法规不健全。河北尚没有信用采集、评估、管理的专业化法律法规,特别是信用信息的技术标准和使用没有统一规范。

优化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

科技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科技贷款、科技财政拨款、科技民间资本创业风险投资、科技金融资金支持体系为优化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政府、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社会中介机构、民间资本持有者等多个层面应共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图1),从政策体制、投融资环境、金融产品创新、法制环境保障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图1:科技金融体系图:资金结构视角

第一,政府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财政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出台财政、税收等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更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改变财政资金单一投入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融资杠杆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外国资本等社会资本向科技事业投入。商业银行向科技机构提供一定额度的科技贷款后,政府则采用向科技贷款配套贴息的方式进行资金支持。对于科技贷款增长较快的商业银行应给予奖励,引导、支持银行贷款向科技型企业倾斜,不断完善科技贷款增长的奖励机制。应设立专项资金来补偿科技风险,以弥补商业银行科技信贷款的损失,实现企业、银行和政府三方对风险的共担。要加强对高新技术园区的管理和引导,鼓励高新科术园区的创新与改革。

第二,政府增加科技投入,提升科技产出效益,打造科技人才队伍。政府应不断增加R&D投入,积极支持具有市场潜力、前景好科技企业和项目,重点提升科技金融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任用和培养、引进的制度,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科技创新能力。应建立优质科技人才专家库,打造高新科技园等,以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促进河北省科技发展。

第三,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应学习美国硅谷银行的经验设立科技支行,如光谷科技银行、科技金融集团等,创新科技金融机构。科学发展无担保的信贷方式,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着力打造网络化的无担保信贷。商业银行应为科技企业创新贷款品种,如企业成长贷款、农业科技信贷、无形资产质押信贷、联保贷款、小微企业创业贷款等。鼓励银行为企业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来量身打造不同的金融产品,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同时应鼓励政策性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

第四,培育资本市场,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借鉴美国经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巨大资金支持。我国目前应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提供专项资金,引导、推进科技型企业上市。不仅要培育主板市场,而且要大力培育创业板市场,力争为初创期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机会。对于成长迅速、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应给予特别政策扶持,不仅为其提供财政资金补贴,而且应优先为其提供项目用地,实行价格优惠措施。建立拟上市科技型企业储备库,有计划地对这些企业进行重点资助和辅导,推进其进入资本市场并挂牌交易。对上市后备企业,金融机构应加大支持力度,并优先支持资金需求合理、上市时间表明确的拟上市企业。

第五,风险投资机构成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建立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发挥河北国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引导作用,吸引国内外实力雄厚的优质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私募投资机构等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对于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重点加强创业投资资本的扶持。风险投资机构应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不断创新风险投资产品,提供创业基金、风险投资补助基金等,为科技型企业补充资金供给。同时,为实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应完善风险资本退出路径。风险资本可以选择以下退出路径:在市场公开转让股票收回企业风险投资;创业者自己继续保留创业企业的股份,变风险投资为长期投资(图2)。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并壮大河北省产权交易市场。

图2 :风险资本循环流程图

第六,发展科技保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保障机制。保险机构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发行科技风险巨灾债券、建立科技再保险体系等形式分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也可以“全参与”模式或“半参与”模式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鼓励保险机构在科技企业融资过程中采用多种模式进行融资保障机制创新。一是采用担保型模式。企业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保费,作为担保费用。保险公司依此为企业担保,企业从银行获得科技贷款的便利条件。如果企业申请的银行贷款违约,保险公司向银行理赔部分贷款,作为保险赔偿金。二是采用再保险模式。该模式的关键是政府出资建立信用保险基金。企业向担保公司请求担保后,担保机构为了分散风险,向信用保险基金进行再保险。获批后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担保,银行为企业发放科技贷款。担保公司从而有效地将科技贷款的风险分摊给了信用保险基金。

第七,科技型企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体系,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在科学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加大科技创新和力度和深度,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应整合科技型企业、社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确立科研方向,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效率,为社会提供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产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产出效益。政府应投资设立产学研投资基金,为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搭建桥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目标

第八,优化信用环境,完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水平与创业孵化能力。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机构体系,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市场化的中介服务职能。重点发展科技评估机构、评估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公司、担保公司、律师事务所、券商分支机构等社会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应发挥科技孵化、降低金融风险作用,为科技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河北省应该打造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提升对科技项目评估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孵化器的组织、管理水平与创业孵化能力。目前,河北省已有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司,今后应进行准确的业务定位,构建适合河北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孵化模式。此外,河北省应着力打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加快社会化、权威性信用评级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强化企业、公民信用意识,在公众中在形成守信奖励、失信惩罚的社会风气。

篇9

一、京台经贸合作现状与优势

两岸贸易的格局是单项、民间、不平衡。所谓单项是台商对大陆大规模投资,1979-2008年,台湾地区在大陆投资项目总数77506个,实际投入金额475.8亿美,而陆资入岛在2008年重新执政后才提上日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京台经贸合作也呈现出单项、民间、不平衡的特点。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制度化,京台经贸合作具有潜在优势。

(一) 京台经贸合作现状

台商对北京的投资与合作项目在各省市范围内总体上处于中游地位,北京吸引台资远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沿海主要城市,这与过去台商投资以加工制造出口为主的产业特征密切相关,北京等内陆城市与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经济环境无法与沿海地区相比,自然无法成为台商的首选。台商对北京服务业领域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领域以及资讯服务业领域。据统计,目前台商对北京服务业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娱乐业、房地产业等行业,投资规模也不大。不过,北京庞大的服务市场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导向,将为京台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提供重要的发展基础。

2010年6月ECFA签署后,京台经贸合作有了新的发展,第十三届京台科技论坛暨京台新兴产业合作大会于2010年12月15日在台中市举。论坛期间京台双方签署33个双向投资、商品采购及行业交流合作项目,协议金额达到230亿元人民币。

首家北京入岛投资企业“京泰发展有限公司开业揭牌仪式”于2010年12月14日在台北101大楼举行。京泰发展有限公司的设立,不仅使北京控股集团、京泰实业集团的经营范围从地跨京港两地拓展为服务于,同时也将为北京与台湾两地企业密切交流、洽商业务带来便利,更为推动京台两地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搭建一座新的桥梁。

(二) 京台经贸合作优势

从台商投资地区来看,总的趋势是从南向北移动进而向内陆省份辐射,目前台商投资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长三角(主要是以电子行业为主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环渤海湾地区(以研发、高科技产业为主)。北京地处环渤海地区,京台合作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1.京台合作的区位优势

台资北移是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20世纪末台资开始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近年来台资又继续北上,原因在于台资企业技术档次逐步提高,对管理技术人员以及配套产业的要求相应提高。目前,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包括台资在内的外资在中国北方投资最密集的地区,全球82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119家,其中有49家设立在北京,占41.2%。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同时把生产基地建立在天津、辽宁、山东等地,成为这些公司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战略布局。

2.北京的教育科技优势

台商对环渤海湾地区的投资以研发、高科技产业为主,而北京恰好具有明显的教育科技优势。北京作为首都,高校资源、社会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丰富,既有培养高层次具有创新、国际视野人才的良好环境和雄厚基础,又有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市场空间。北京具有大陆首屈一指的科技智力资源和开拓创新品质。北京拥有高校近百所,独立的科研机构500多个,高校研究所15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0多个,北京已经成为大陆最大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二、京台经贸合作重点领域

北京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着重发展技术研发、核心制造、营销服务等产业环节,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结构升级。加强对利用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因此,京台产业合作的重点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 京台高科技产业合作

就两岸之间而言,台湾与大陆经济出现彼消我长的新格局,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岛内发展遇到新的障碍与困难,投资意愿下降,实际投资不断缩减,有意在大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与发展机遇。北京的科研机构、科技人才、信息资源与金融等优势,正成为台商大陆投资的重要选择地与合作伙伴。若北京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因势利导,以北京一天津一滨海新区为轴心的环渤海地区,有望成为继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之后台商高科技产业在大陆投资与合作的重点区域。

台湾IT产业的转型及其加速在大陆地区的布局,为京台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台湾高科技产业正经历这样一场新的转型。由于90年代中期以后低价电脑与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国际跨国公司纷纷采取供应链管理的营运新模式,对下游代工厂商的生产成本、交货时间、售后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使台湾高科技产业的现行代工模式面临新的考验。出于成本、市场及客户的要求,台湾IT产业自90年代中期后开始大量外移,其外移地区也越来越集中于大陆地区,其在大陆投资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呈现出典型的群居效应和上下游垂直分工特色,群居效应既是台商连动性投资的结果,也是加快吸引台商投资的重要优势;二是在拓展大陆内销市场考虑下,投资重心逐步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延伸;从未来趋势看,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也将成为台湾IT产业新的投资热点;三是IT台商在大陆经营不仅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当地化倾向,而且正在逐渐摆脱单一的生产功能,开始注重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地区营运总部、营销中心等新的营运功能;四是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产业层次越来越高,不仅信息硬件产业的主力产品已大规模赴大陆投资,岛内最核心产业如半导体产业及液晶显示器产业也开始加快赴大陆投资步伐。

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以后,台湾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大陆政策将逐渐放宽。

(二) 京台金融业合作

金融本身是服务业的组成部分,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北京作为首都,以金融决策和银行中心为主要特色,是全国的金融决策中心和监管中心,集中了全国50%至60%的金融资产,是全国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金融街金融机构总额占全国60%,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这些是大陆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优势,自然会受到台商的关注。

京台金融业合作是京台服

务业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2001年海峡两岸先后加入WTO以来,随着大量台资投资大陆,两岸均出台互设金融机构并开办相关业务的政策。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大陆银行都表示将赴台设立分支机构。这些大陆银行在台设立分支机构功能的定位是服务两岸经济活动,包括服务两岸贸易和项目投资等,主要从事批发信贷和贸易融资业务。与此同时,岛内银行业界加快“西进”的姿态也相当积极。截至2009年底,共有12家台资银行在大陆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在北京就有3家(合作金库、中国信托、华信商业)。2009年11月16日,备受关注的两岸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完成签署,台海两岸的金融互动格局悄然掀开新的一页,MOU生效后,7家在大陆设立办事处满两年的台湾银行将升格为分行,台湾最大公股银行――台湾银行也于2010年2初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而中信金控、国泰金控、兆丰金控、远东商银等台湾银行业者也在积极与大陆银行洽谈合作事宜。

台湾的金融业目前在岛内发展受到新的制约,急于到大陆发展。台湾制造业的大量外移,尤其是将生产基地转移大陆,岛内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生产性或企业性金融业务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希望能到大陆设点,服务台商,同时进入大陆发展。北京中央级金融机构的总部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北京大力建设金融区域中心(金融街)优势等,将是台湾金融业的重要选择,合作前景看好。

(三) 京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

北京市是从1996年开始将发展文化产业的概念应用在城市发展决策上。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决定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未来的工作要点。2006年8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出台,提出“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优化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市以规划和政策为引导,建设新型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北京市制定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布局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空间载体。

2006年11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5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符合重点支持方向的产品、服务、项目;设立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分三年投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鼓励非公有制资金和海外资本进入。这标志经过十月年的摸索、实践,北京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政策看法及产业设计,以此发展北京新品牌,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点。

按照北京历史和现代文化资源结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与规划是中轴线文化和两翼文化: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区,以历史文化旅游为特色;北端以奥运体育、演展文化为重点;南端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以影视、动漫游戏、网络出版原创为基础;左翼是中关村科技教育创新中心和石景山数学娱乐体验中心;右翼是以大山子为中心的现代艺术区和国际传媒贸易中心。围绕这些布局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发展起来。

随着海峡两岸人员的频繁互动,越来越多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士来到北京,将其优秀的人才、新鲜的创意、大量的资金和运作知识、管理经验带到北京,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益补充和完善。在京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社会群体主要从事台湾本岛的强势流行文化的制作、管理和运营等。他们主要从事影视艺术制作与娱乐节目的制作、音乐制作、卡拉OK厅经营、古玩贸易、数位休闲娱乐产业、艺术品收藏与贸易、婚纱影楼、体育休闲产业、图书版权贸易、广告策划、教育培训等。从业人员及企业大多集中在朝阳区、海淀区。北京知名的卡拉OK厅如“钱柜”和“麦乐迪”等都和台湾岛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位休闲娱乐产业多分布在中关村和上地,比如“大宇资讯”、“宏象网络”、“智冠电子”等。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的发展对刺激和带动北京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

参考文献:

梅松等主编:《北京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梅松:《走进北京――北京100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定位:让中国城市共赢》,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篇10

文章分析了社会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能力需求,指出了构建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文章详述了高职院校应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四方面来构建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进而提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路径,如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组成,专兼结合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夯实基于“双导师制”的校企合作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高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Y201636161)和2015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广’课程为例”(项目编号:kg20157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互联网金融主要利用互联网、信息通信等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并提供中介服务。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专业人才的大量短缺。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课题组2016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体系建设研究报告》指出,在未来5~10年内,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口将达百万人以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金融人才已难以满足互联网金融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一、互联网金融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互联网金融具备金融和互联网两种属性,这就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既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对业务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常见风险有较强的防控能力;又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数据分析、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技术知识。因此,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也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创新。

二、构建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构建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规范人才的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按照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来设置课程,促使课程结构与岗位能力相匹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互联网金融人才。

1.夯实基础,强调能力。高职院校应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金融业务的基本原理、方法等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并在加强信息技术与金融产品交叉结合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化实践,突出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应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人才。

三、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行业,教育部2015年才将互联网金融专业新增在高职高专目录中,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只有及时关注行业需求,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1.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高职院校应将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四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第一,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现代金融基础、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高等数学、商务礼仪、互联网金融概论、金融市场调研、经济、金融法规与案例等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其互联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第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金融数据分析、网贷与众筹、互联网金融支付、移动应用开发、互联网金融营销、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征信知识与实务、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及法规等课程。这类课程设置的学分相对较高,通过系统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互联网金融的专业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在互联网金融营销、金融数据分析、系统运营、移动开发、征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能力。第三,专业实践课程分为实验课和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应独立设置,如互联网金融业务体验、互联网金融市场调研、IT综合技能实践、毕业设计等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可采取“工作室”或“小组制”进行,教师通过分组的形式,安排学生到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实地调研与业务体验,从而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课程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由理性认知转向感性认知,教师将实践活动引入课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第四,专业能力拓展课程也叫专业方向课程。职业院校应设计模块化的能力拓展方向,如移动应用开发、互联网金融营销、互联网金融系统运营等方向。互联网金融涉及多学科的知识,行业迫切需要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能力拓展,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互联网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培养复合型互联网金融人才。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合理分析、科学规划,高度重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渗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实践等模块之间既相对对立,又相互补充。只有学科之间、行业之间互相渗透融合,才能共同促进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第二,体现技术性和信息化特色,突出金融科技的应用性。在互联网时代,以大数据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金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降低了金融创新的成本和难度,扩展了金融创新的想象空间和覆盖领域。互联网金融主要提供新渠道,将传统的各类金融互联网化,没有从根本上变革金融业的生产方式;金融科技则通过技术的创新实现金融业务的创新,打造新的生产方式。因此,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技术性、信息化的课程,可以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应用性,促进科技与金融从分立走向协同共赢。第三,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在互联网金融专业中独立设置实践课程,如互联网金融业务体验和IT技能综合实践课程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体验应安排在学生进入订单班之前,由订单企业进行对接,为期1~2周。学生在行业师傅的带领下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提前体验未来的工作,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指导未来的工作选择。IT技能综合实践主要以“工作室”和导师制的形式进行,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技能实践,参与技能考核,从而有效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路径。第一,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组成,专兼结合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入名师(高校名师)补充师资力量,引入名家(企业骨干)充实专业实践力量,引入名生(知名高校高材生)完善师资专业方向。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由学校和行业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工作由行业专家和教师共同完成,其中,50%以上的订单班课程教学由订单企业一线专家承担。第二,夯实基于“双导师制”的校企合作订单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和混合所有制形式下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第一,加强校企合作,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机制;第二,每月常态化走访行业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第三,持续吸引更多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并大量引入企业最新技术和案例充实课程教学内容;第四,深入探索“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大二阶段按照专业方向推行“校内导师+行业导师”的学生专业、职业发展指导机制;第五,在优化订单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与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保障学生的优质就业、对口就业。第三,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第一,教师应根据课程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如合作式学习、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角度扮演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教师应充分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授课,如课程网站、案例、项目实例、视频教程、微课、阅读材料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师可通过“工作室”或“小组制”等多种途径,采取生产性实训、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形式,指导学生完成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应用开发、金融产品营销方案设计、推广方案设计、客服流程设计、网站开发等任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四、结语

在构建科学的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高职院校对接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人才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明确了学校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目标和定位,也促进了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高职院校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这不仅可以培养企业满意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也为学生提供了对口就业的机会,从而促使互联网金融专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者:熊建宇 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