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网络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网络安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网络安全教育

篇1

【关键词】 互联网 中等职业院校 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是中等职业院校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广大社会安全稳定工作尤为重要的情况之下,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是中等职业院校和广大学生应当思考并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给大家带来的无数个便利和巨大的财富,有力的推动着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同时影响极大可参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比如:黑客对网络的攻击、计算机病毒对互联网的威胁、犯罪分子借助互联网进行高科技犯罪、有害信息的传播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尤其是在校的学生,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普遍较低,容易相信并无心传播后又会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中,网络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二、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下,各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校的学生不断增多,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更广泛,日常运用更是生活化,因此通过互联网而引起的安全问题普遍存在。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低,往往会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直接受害者。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比大学生普遍较小,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中等学校学生容易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干扰。他们在校期间容易受到网络上传播的种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其次,片面的认为网络安全教育光靠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开设的网络安全内容就能解决中等职业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是完全不够的。

2、网络安全教育的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青少年免受网络信息的侵害,也在努力去采取一些措施。但由于是初步阶段,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因此还是需要做很多事情。作为中职院校更是存在这方面的漏洞。不光在 基础课程里或者在学校安全教育里参透一点网络安全知识,更是需要建立专门的机制,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系统的教育。

3、网络安全教育更不上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而职业教育本身就存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整体现象。现在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运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运用。对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少之又少。再加上学校安全教育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也不够到位。

三、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看法

网络安全问题自因特网诞生之日起就普遍存在,人们也不断的对其想办法解决好此类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会因为发展而消失,而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去针对性的解决,预防这些网络安全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侵害,是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大挑战。

3.1建立学校网络安全运行制度

管理制度是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保障,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不仅是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是规范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网络行为的一个重要保障,通过完善制度不仅能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行为,还能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通过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宣传阵地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就能使他们具备使用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的法律意识、明辨是非的分辨能力,以及网络道德素质。从而能让他们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害,从而培养了能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3.2做好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比大学生较小、知识结构不够完善,法律意识不够强的特点下,容易受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为了初步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直接侵害,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学生进入学校开始职业生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规划好,把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各各层面,如:除了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必须有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同时,其他课程的德育目标也要参透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定期举行专题讲座,观看警示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网路安全教育意识。还可以利用宣传栏、板墙报等宣传阵地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

四、结束语

中等职业院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是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维护校园稳定,保证中等事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回看多次发生的校园网络安全事件,都是因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不够重视网络安全教育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抓住任何能抓住的宣传途径,针对性的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参 考 文 献

[1]贾延秀.网络安全教育的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

篇2

关键词:中职;网络安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79-01

一、前言

《网络安全》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本身自成一门学科,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密码学和数据库等多学科领域,是一门理实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中。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相对短暂紧张的教学时间,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高级网络管理技能型人才,成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一些问题,本文根据中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网络安全》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二、以实践能力和就业为导向设置项目化的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以后的极短时间内就能够适应并胜任工作岗位,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为目标,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建议设置以下的教学内容:

项目一:网络安全概述。在此项目中,包括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网络安全体系结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面临的各种威胁、网络安全机制和管理策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项目二:网络攻击与入侵检测。本项目主要介绍扫描、网络监听、电子欺骗、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病毒与木马。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黑客和掌握黑客的攻击方法和手段,掌握病毒和木马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防范黑客、病毒和木马等当前常见的网络攻击行为,打造安全防护系统的“保险箱”。

项目三:密码学相关知识。本项目主要包括古典密码学,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等。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 DES、RSA等加密算法,掌握报文摘要与数字签名的实现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项目四:网络安全技术。本项目主要包括 IP安全、Web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无线网络安全和VPN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切实帮助学生掌握主流的网络安全技术,尤其是 WEB安全、防火墙和VPN等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技术,培养学生从容应对众多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1.打破过度依赖课本、以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多地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的手段进行实时演示。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实践中利用网络手段实时演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比如在讲解隐藏技术时,一般来说,学生对这种网络攻击手段的认识并不深刻,然而通过实时的操作演示跳板技术,制作一级跳板、二级跳板……最后组成一个整体称之为“跳板网络”,这种方法使入侵者在攻击对方时很容易隐藏起来,我们在演示时攻击了一台有漏洞的计算机并成功的实现了对它的远程控制,学生很自然地会意识到这种攻击手段的危害性。

2.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任何课堂教学都有主题,围绕主题进行课堂讨论,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拓视野。比如讲到网络监听这一章节时,我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以供讨论:网络监听与生活中的监听有怎样的区别?如何看待网络监听?讨论过后,我接着用Sniffer捕获密码的全过程演示了一遍。学生们恍然大悟之余,发现他们自认为的很厉害的“黑客”才能做的事情,原来并不复杂。师生互动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网络监听的原理,更增强了他们网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3.改革实验教学的模式。在实验课中,我们一直强调增加技能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比如在密码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必须能用一种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密码算法(替代密码、换位密码)。通过对简单密码技术的设计实践后,我们再让学生去学习DES、RSA等复杂密码算法,然后各自设计一种实现这种密码技术的方案,或许学生不能编写出这些密码技术的完整、正确的代码,但这些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复杂密码技术的加密思想及原理。

4.改革传统考核方式。本课程对以往理论考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具体如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5%(包括出勤、作业、课堂问答以及单项操作实训的完成情况);笔试重点考核理论知识和部分专业能力占总成绩的25%(包括密码技术、扫描技术、木马技术等等);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25%(安全设计、密码程序编写、注册表的修改、木马四项);答辩占25%(包含编写程序难度的自评、完成过程、解决问题等和解决网络安全实例)。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多个角度的考核,许多学生改变了平时懒懒散散、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改变了只重视理论学习,不重视实践能力提高的意识,全面检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了高分低能。

实践证明,通过对中职《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实践和探索,精心设设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培养创新安全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二、数据库课程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

1.地位及其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以及公安管理等专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信息时代的优秀网络安全管理与执法人员。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数据库同样应该成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教授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前沿,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对完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库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网络犯罪现场勘查与取证、电子物证分析、网络犯罪侦查、信息安全技术、恶意代码分析、数据挖掘等课程提供基础。

2.信息时代数据管理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公安信息资源以数据形式存在,而数据驱动警务变革成为现代警务发展趋势,这对整个公安工作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挑战,使数据库管理、维护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全球网络化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无所不在,促成了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数字世界疆域扩大和数据内容纵深发展,数据挖掘等非传统手段的使用能力,极大地体现了公安战斗力的强弱。其次,数据间各种联系对公安工作蕴藏着巨大价值,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将为公安工作提供巨大助力,极大地影响着公安工作模式。第三,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中,网上“打、防、管、控”办案,网络犯罪现场勘验,发现、收集、固定、保全电子数据证据和分析检验,开展网络犯罪案件侦查、情报研判工作,也都离不开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3“. 互联网+”时代的公安工作新特色。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对于公安工作“互联网+”意味着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公安工作中,要求公安工作者转变思想,顺应信息化潮流。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相继以互联网、行业网为基础搭建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整合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形成数据资源池,围绕这些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应用系统,以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其中,数据的有效性是公安应用成效的核心。

三、公安工作数据库应用能力需求分析

数据库是可以表示信息的数据仓库,在数据库中可对这些数据按照组、列规则存放,并对其进行安全、规范、去冗余等集成化管理,最重要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几乎超过任何一门语言处理能力。理解数据库存储原理和应用是数据处理相关工作之必备能力,也是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人员的必备能力。数据库课程是培养数据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对象信息素养的有力工具。为使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有必要将该专业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能力需要结合起来,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输出满足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1.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开设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利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若干不足。

(1)教学内容方面。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设计范式)、关系代数和集合运算数学理论基础、结构化查询语言等,内容繁杂且有较大跨度,但实验实训中实际结合的案例少,导致课程与实际解决问题脱节。

(2)教学方式方面。课程内容繁杂导致理论学习较困难,而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二者相比,学生提出理论知识多且不好学,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应该课程。

(3)考核方式方面。数据库课程兼具强理论性和强实践性特点,导致传统的考核方式反映不出真正的掌握情况。

2.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了提升数据库课程教学质量,解决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向导,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1)调研并确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在调研阶段,主要依据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对数据库技术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结合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从我院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传授数据库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写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

(2)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围绕着上述不同层次目标,从简单到复杂递进构建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可将网络安全与执法的数据库课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在大二阶段进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结合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学习。之后,可在大三或大二下学期开设《数据库应用实践》课程,具体学习内容为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实践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达到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迅速上手的教学目标。

(3)设计教学方案并落实教学。根据数据库教学内容及课程性质,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及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尤为重要。依照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分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工程实践两部分。课程实验目标、内容和方案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吸收设置,工程实践教学则为培养创新能力而设置,要求学生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了解前沿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战演练中将锻炼和提高能力。

(4)实践总结并改进方案。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解中进行代码分析,利用演示加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用数据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在实践中通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现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测试课程学习效果。根据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改善。

篇4

论文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一、课程的重要性

信息是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资源。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各国都给以极大的关注与投入。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系统固有的敏感性及特殊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急待解决、影响国家大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关键问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21世纪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ね络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全方位地危及我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国家处于信息战和高度经济金融风险的威胁之中。

作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一般将作在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的最前线。对这些学生,培养安全意识,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迫在眉睫。

二、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般说来,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包括:密码体系、安全体系、信息伪装、信息对抗等很多方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信息安全提供的服务:实体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信息流安全、数据完整性、数据源点认证、防止否认等。网络安全方面的主要策略:安全计划、站点安全、安全责任、应急计划、事件报告、监视计划、安全策略宣传。

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主动防御技术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密码机制、身份认证、存取控制、授权、VPN(虚拟专用网);二是被动防御技术:防火墙、安全扫描、防病毒、密码检查、计账、路由过滤、物理及管理安全等;三是加密技术:四是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网络安全方面的主要产品: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认证系统、加密解密系统、防病毒工具、漏洞扫描系统、审计系统、访问控制系统等。

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安全原理,掌握计算机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普遍采用的安全机制,了解当今主要的网络系统安全设置、安全漏洞、安全协议,并能够胜任一般网络安全、防火墙的策略与实现,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与安全防护能力。

三、课程面临的几点问题

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安全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信息安全的内涵不再局限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安全运行、软件系统的可用性及可靠性、电子数据处理和传输过程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等传统的信息技术领域,而是横跨了计算机技术、企业管理、交易管理、信号处理等众多领域,信息安全知识不再只是计算机技术人员的专业需求,也受到了各类企业管理人员、军事及政府官员、金融及商务人士等各类人员,甚至普通个人终端用户越来越多重视。相应的,高校开设的《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也由原来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为主,发展到各种不同的学生类型,主要包括计算机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脱产学习的函授及夜大学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网络远程教育及各类短期培训类学员。由于不同学生在专业背景技术知识基础、工作内容与学习需求、学习与思维方式、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作为授课教师,必需针对不同的学生及时调整授课思想、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课堂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课程的理论部分有一定的难度,也较为抽象和枯燥,例如加密算法的部分,对于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理解起来非常的困难,但是这一部分的内容又是其他安全措施的基础,如果掌握的不好,那么网络安全协议、数字签名等内容就很难有很好的理解。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和丧失学好该课程的信心,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枯燥的理论,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三、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部分要求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对于计算机专业高年级的学生,相对比较好安排实验,但是对于信息管理专业或者专科、夜大的学生,受计算机知识水平和编程能力的制约,则很难完成编程类的实验内容,因此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上课堂教学,该如何取舍,也是该课程面临的问题之一。

四、建议与对策

面对信息安全课程的这几点问题,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于课程的目标要求并不相同,因此内容的安排也应该做出调整。比如计算机本科的学生最主要的要求是掌握现有的主要安全原理与技术和常用的工具的使用,此外还好具备一定的反黑能力和安全编程能力;信息管理专业则主要在于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了解主要的安全技术、掌握简单的安全工具与配置方法,并且强调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而通识选修课的学生由于来自于各个专业,能力和要求参差不齐,则只要求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了解简单的安全技术、了解简单的安全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即可。切忌一本教材一套教案讲遍天下。

二、在选择授课内容的同时.需要注意不能流于表面而局限于一些泛泛的、零碎的安全知识.同时也不能过多的研究深奥的理论细节.要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围绕着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现实情景相联系.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将知识固化到自身.最终达到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三、实验教学的部分,任课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制定不同的实验内容,比如加密技术的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要观察各个算法所对应的加密系统的处理流程的演示即可,专科、高职的学生要在此基础上能够看懂实现该流程的代码,而全日制本科的学生则可以要求其选择一个加密算法加以实现。

四、针对课程较为枯燥的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攻防比赛课堂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攻防对抗,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社会上实际发生的信息安全的案例,近年来信息安全事件频发,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生动鲜活的实例,和学生一起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形象的了解信息安全应用的领域及使用方法,寓教于乐。

五、考核形式多样化。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希望通过课程的教授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思维方式、道德素质和协作精神。因此在课程的考核形式上.可以综合考虑卷面成绩,课题讨论表现、论文的撰写、实践考核等多种形式.实际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来修正和改进他们的成绩.以便从错误中学习。让学习课程本身的乐趣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五、 结束语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是一门较新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发展变化很快的课程.这些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难度。如何设计好讲授的内容、课堂上教学的内容的深浅如何把握.如何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学生易懂的知识.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乾林.《网络安全系统集成》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学园:教育科研》.2010年第13期:31-32

[2]段旭良.基于ASP.NET的密码学实验教学网站的实现与应用[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年第6期:80-83

[3]路璐,孙宣东,明俊峰等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卷第B09期:124-125

[4]申忠明,彭文灵.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和对策[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3期: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