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监督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监督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产监督管理

篇1

第一条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金融机构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第四条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五条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国务院确定、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他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统称所出资企业。

第六条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企业国有资产较少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不单独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其他机构、部门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第八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严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

第九条发生战争、严重自然灾害或者其他重大、紧急情况时,国家可以依法统一调用、处置企业国有资产。

第十条所出资企业及其投资设立的企业,享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经营自。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除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不得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所出资企业应当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其经营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所出资企业应当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不得损害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第十二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

上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三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

(二)指导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

(三)依照规定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

(四)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

(五)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

(六)履行出资人的其他职责和承办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除前款规定职责外,可以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主要义务是:

(一)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

(二)保持和提高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领域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三)探索有效的企业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四)指导和促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现代化;

(五)尊重、维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自,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六)指导和协调解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五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向本级政府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和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章企业负责人管理

第十六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负责人的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第十七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一)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及其他企业负责人;

(二)任免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的任免建议;

(三)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控股的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人选,推荐国有控股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人选,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人选的建议;

(四)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参股的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人选。

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的任免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其任命的企业负责人签订业绩合同,根据业绩合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

第十九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确定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企业负责人的薪酬;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的企业负责人的奖惩。

第四章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第二十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审核批准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组、股份制改造方案和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公司的章程。

第二十一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等重大事项。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分立、合并、破产、解散的,应当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审核、决定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有关重大事项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派出股东代表、董事,参加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

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决定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任免企业负责人等重大事项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将其履行职责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三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其中,转让全部国有股权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所出资企业投资设立的重要子企业的重大事项,需由所出资企业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五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协调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兼并破产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下岗职工安置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拟订所出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调控所出资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水平。

第二十七条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可以作为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享有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权利;可以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享有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九条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承担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第五章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第三十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管、清产核资、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其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

第三十一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十二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所出资企业的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其所出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三十三条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资产处置,需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国务院向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派出监事会。监事会的组成、职权、行为规范等,依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地方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向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派出监事会,参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所出资企业财务进行监督,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

第三十六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审计、企业法律顾问和职工民主监督等制度。

第三十七条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按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或者违法干预所出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未按照规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篇2

第一条为健全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出资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以下统称政府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对政府出资企业国有资产享有所有者权益,实行出资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市人民政府授权**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政府出资企业应当接受市国资委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不得损害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并对经营的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第五条政府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行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市国资委不行使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市政府其他部门、机构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政府出资企业享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自。

第二章市国资委职能

第六条市国资委代表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和负责监督管理的国有资产范围,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七条市国资委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根据市人民政府授权对企业的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通过统计、稽核对所监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体系,拟订考核标准;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

(二)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有关制度;指导全市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三)推动全市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研究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政策措施,指导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四)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部分监管企业派出监事会;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依照法定程序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任免,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制度。

(六)拟订和执行全市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的有关政策、制度和办法;调查研究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有资本金的分布状况;研究制定国有股权管理办法;研究提出国有资本金预决算编制和执行方案;拟订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的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实施国有资本金权属的界定、登记、划转、转让、纠纷调处等;负责监缴所监管企业国有资本金收益。

(七)负责国有资本金的统计分析,提供有关信息,组织建设国有资本金统计信息网络;贯彻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方针政策,拟订相关制度和办法;组织实施政府出资企业清产核资工作。

(八)依法对市以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宏观指导。

(九)市人民政府授予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市国资委应当依法维护政府出资企业的法定经营自,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九条市国资委每年向市人民政府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并及时报告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章企业负责人管理

第十条市国资委根据授权,任免或者建议任免下列企业负责人:

(一)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及其他负责人;

(二)任免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并向其董事会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及其他负责人的任免建议;

(三)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控股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人选,推荐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人选,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及其他负责人人选的建议;

(四)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参股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人选。

第十一条市国资委应当与任命的企业负责人签订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根据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严格执行薪酬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市国资委依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确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负责人的薪酬;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向政府出资企业派出的企业负责人的奖惩。

第四章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第十三条市国资委负责审批政府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的重组、股份制改造方案及国有独资公司的章程。

第十四条市国资委依照法定程序决定政府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的分立、合并、解散、破产、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等重大事项。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市国资委决定政府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但转让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国有股权转让依法须报经上级机关批准的,依照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六条政府出资企业中的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决定公司的分立、合并、解散、破产、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任免企业负责人等重大事项时,市国资委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按照市国资委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

第十七条政府出资企业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重大投资、融资项目及对外担保、收购行为,经市国资委审核同意后,再按法定程序报批或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市国资委依照国家和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审批政府出资企业投资设立的重要子企业的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市国资委依法组织协调政府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兼并、破产,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职工安置等工作。

第二十条市国资委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对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公司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被授权的国有独资公司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承担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第二十一条被授权的国有独资公司对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承担下列管理职责:

(一)编制国有资产经营发展规划;

(二)编制下一年度国有资产经营计划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草案;

(三)与市国资委及授权经营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分别签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

(四)向市国资委报告经审计的年度营运报告、会计报表以及国有资产变动事项;

(五)组织授权经营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统一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六)审批授权经营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的资产处置事项。其中,资产处置达50万元以上或虽不足50万元但属企业关键设备、成套设备的,应当报市国资委核准。

第五章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第二十二条市国资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管、产权交易监管、清产核资、资产损失认定与核销、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市国资委协调处置政府出资企业之间的国有资产产权纠纷。

第二十三条企业下列资产依法界定为国有资产:

(一)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对企业的投资及其收益;

(二)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利润以及用于转增资本公积金的资本盈余;

(三)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接受馈赠形成的资产;

(四)国有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国有资本及其按参股比例应分得的股息、红利、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五)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产的自然增值,以及国有控股公司、参股公司资产的自然增值按参股比例应分得的部分增值;

(六)以国有资产担保承担投资风险借贷创办的企业及各类经济组织的净资产或积累;

(七)依法应界定为国有资产的其他企业资产。

第二十四条政府出资企业按下列规定向市国资委办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一)开办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政府出资企业申办国有资产产权占有登记;

(二)政府出资企业分立、合并及其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企业组织形式变更、企业国有资产增减、出资人发生变动的,由政府出资企业申办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登记;

(三)政府出资企业撤销、解散、破产或企业国有资产全部转让后不再设置国有股权的,由原政府出资企业申办国有资产产权注销登记;

(四)依法应当登记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市国资委依照国家和本市规定,负责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的核准备案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政府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产权转让,严格依照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市国资委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必须进入产权交易中心,采取招标、拍卖或协议方式进行。

第六章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第二十七条市国资委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政府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派出监事会,并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市国资委根据国务院《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制定政府出资企业监事会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市国资委对派出的监事会实行年度考核和重大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

第二十九条政府出资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依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审计、企业法律顾问和职工民主监督等制度。

第三十条市国资委依照国家规定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政府出资企业一定营运期间的经营效益及其经营者的业绩作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政府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按规定向市国资委报告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应当按规定向市国资委报告国有资产统计报告。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应当经过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审计结论。

第七章违规处理

第三十二条对政府出资企业违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统计评价等有关规定的,由市国资委依照国家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政府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未按照规定向市国资委报送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十四条政府出资企业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违反本办法,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对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负有责任受到撤职以上纪律处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造成企业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或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担任任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第三十六条市国资委违反本办法,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附则

篇3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6642

国内刊号:11-5169/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4

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区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搞好搞活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明确市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国资委)和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权利与职责,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省人民政府关于授权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审批办法的通知》(政发〔〕32号)、《关于印发市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府〔82号)及《关于印发市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府办〔〕105号)等规定,结合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经区政府批准拥有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资格,并授权其经营国有资产、国有股权,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是区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出资者。区国资委对国有资产实施监督与管理,对区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享有重大投资决策权、资产收益权和依法委派产权代表、财务总监等所有者权利,具体工作由市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实施。

第二章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设立

第四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设立应当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和本区产业发展政策及宏观调控的需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资产整体营运效益、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第五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设立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区政府批准同意设立;

二、按照《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

三、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四、以产权为纽带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

五、区国资委批准其公司章程。

第六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资本的来源:

一、政府注入的资本金;

二、存量国有资产的调拨;

三、政府债权或股权的划转;

四、国有资产收益的再投资;

五、政府批准的其他资本来源。

第七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持续经营期间,对注册的国有资本,不得抽回。

第八条设立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申报材料、申报程序及审批办法,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授权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审批办法的通知》的规定办理。

第三章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织结构

第九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应依法制定议事规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规范运作。

第十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对区国资委负责,行使《公司法》规定的各项职权,执行区国资委决议,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第十一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依法设立监事会,履行监事会职责。监事会行使《公司法》规定的职权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监事会对区国资委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二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依法设置经理。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公司法》规定的职权及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与经理原则上应分设。公司经理和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

第十四条区国资委对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委派财务总监,对其资产营运、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切实维护所有者权益。有关财务总监的管理,参照《市市属国有独资公司财务总监管理办法(试行)》、《市市属国有独资公司财务总监联签和报告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职权与义务

第十五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职权:

一、享有《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权利;

二、区国资委授权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行使的职权;

三、对其投资企业按出资额享有重大经营决策权、资产收益权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出资者权利及依法收取投资收益;

四、按产权关系决定或参与其投资企业的组织机构调整、资产重组、企业公司制改造、股权变动等;

五、依据产权关系向全资子企业、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委派董事、监事、财务总监及选派或推荐高级管理人员;

六、享有法律、法规及区国资委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六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义务:

一、完成国有资产经营计划和责任目标,负责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与管理,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产营运效益,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二、按照规定上缴国有资产收益;

三、接受区国资委的监督与管理,定期报告资产营运情况;

四、承担法律、法规及区国资委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章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管理

第十七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根据《公司法》、《会计法》及其他关于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具体的管理规章制度。

第十八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下列事项,必须报区国资委审批:

一、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

二、公司合并、分立、变更、解散和清算等事项;

三、修改公司章程;

四、公司营运资产的授权事项,从事授权经营范围以外的经济活动;

五、公司重大的对外投资活动;

六、公司重大的国有产权(股权)转让、资产处置等事项;

七、为无产权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的财产质押、抵押等担保行为;

八、区国资委认为需要审批的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下列事项应向国资委报告:

一、公司发展规(计)划、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年度工作计划(报告)和总结;

二、公司年度审计、经营业绩、保值增值、收益收缴等报告;公司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及分析;

三、区国资委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转让、出售、置换等方式处置国有资产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并通过拍卖、招标竞价、协议转让等市场机制运作。

第二十一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其投资企业提供质押、抵押等担保行为,必须根据公司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权限审议决定,并按《担保法》的规定规范操作,建立备查账目。

第二十二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及其所投资的企业应建立正常的不良资产自我消化机制。对发生的资产损失,包括坏账损失、存货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担保(抵押)损失以及经营证券损失等,应在核实和追究责任的基础上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执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公司应依法与企业职工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劳动合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企业各项社会保险。在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不超过公司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不超过公司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前提下,公司可自主确定职工工资分配办法。董事长、副董事长、经理等经营层人员的报酬由区国资委考核后决定。

第二十四条区国资委向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委派财务总监。财务总监的职责是根据区国资委的要求,对公司的日常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维护出资者权益。

第二十五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法定代表人办理调动、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由区审计局依法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六章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产权代表管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所称产权代表,是指区国资委按照一定程序向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委派的董事长、副董事长及其他董事会成员。

第二十七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产权代表按照现行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和市场配置结合的原则。

第二十八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产权代表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结合,由区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考核的内容主要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和经营业绩等。

第二十九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产权代表收入管理实行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结合,具体办法见《区国有经营性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及《区国有经营性企业负责人实行年薪制暂行办法》。

第三十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权益接受审计监督,对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区审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十一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其他考核指标由区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由区国资委与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签订责任书。

第三十二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产权代表原则上不得兼任与其任职的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无产权关系的其他企业负责人。如确需兼任的,应经批准。

第七章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投资决策和产权转让

第三十三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投资是指用现金、实物、有价证券或无形资产等实施投资的行为,包括设立全资子企业、收购兼并、合资合作、对出资企业追加投入等对外投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期货投资、委托理财等金融投资。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投资关系到公司发展和出资人利益,公司必须建立投资管理制度,健全投资内控机制。

第三十四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投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发展规(计)划和业务经营范围,并明确投资项目决策者和实施者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十五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接受省、市及本区外企事业单位划转的资产,应报区国资委审批。

第八章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第三十六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收益主要包括:

一、对外投资收益(包括全资子公司、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收益和有价证券的收益等);

二、自营业务取得的税后净利润;

三、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益;

四、依法取得的其他收益。

第三十七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按以下顺序分配:

一、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

二、按照《公司法》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和公益金;

三、剩余可供分配利润,按核定比例上缴区国有资产收益专户。

第三十八条经区国资委批准用于公司再投资的国有资产收益,作增加国有资本处理。

第三十九条国有资产收益必须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对未按规定足额上缴和使用的,按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资产的收益收缴情况纳入对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产权代表的考核范围。

第九章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违规责任

第四十一条区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违反有关规定,发生下列行为之一,区国资委应责令其限期纠正、追回损失或依法追究责任:

一、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或者在评估中使用不正当手段压低资产评估价值;

二、违反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折股或者无偿处置、量化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三、违反规定对外提供担保、对外投资、赊账经营等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四、未经批准擅自实行产权激励制度,或者违反规定发放薪酬,损害国有资产出资者权益;

五、违反规定隐瞒、截留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或者拖延应缴国有资产收益;

六、其他违规行为。

篇5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资经营者和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资,是指种子、农药、肥料、农业机械及零配件、农用薄膜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投入品。

本办法所称农资经营者,是指从事农资经营的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监督检查辖区内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二)依法监督检查辖区内农资的质量,对不合格的农资进行查处;

(三)依法受理并处理辖区内农资消费者的申诉和举报;

(四)依法履行其它农资市场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农资经营者和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农资经营者和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须经批准的,或者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在申请登记前,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在登记注册时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六条申请从事化肥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企业从事化肥连锁经营的,可以持企业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

申请从事化肥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当有相应的住所、经营场所;企业注册资本(金)、个体工商户的资金数额不得少于3万元人民币。申请在省域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化肥经营的企业,企业总部的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申请跨省域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化肥经营的企业,企业总部的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

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的书面委托为其代销种子的,或者种子经营者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有效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可以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

第七条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其成员销售农资的,可以不办理营业执照。

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八条农资经营者应当依法从事经营活动,并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得从事下列经营活动:

(一)依法应当取得营业执照而未取得营业执照或者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和期限从事农资经营活动的;

(二)经营国家明令禁止、过期、失效、变质以及其他不合格农资的;

(三)经营标签标识标注内容不符合国家标准,伪造、涂改国家标准规定的标签标识标注内容,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假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之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农资的;

(四)利用广告、说明书、标签或者包装标识等形式对农资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适用范围、有效期限和产地等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农资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农资的产品质量负责,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

(一)农资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在进货时应当查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按照同种农资进货批次向供货商索要具备法定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原件或者由供货商签字、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以及产品销售发票或者其他销售凭证等相关票证;

(二)农资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应当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三)农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等三包责任和赔偿损失等农资的产品质量责任;

(四)农资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农资存在严重缺陷,可能对农业生产、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农资,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追回不合格的农资。已经使用的,要明确告知消费者真实情况和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

(五)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条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落实农资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

(一)审查入场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对无证无照的,不得允许其在市场内经营。

(二)明确告知入场经营者对农资的质量管理责任,以书面形式约定入场经营者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帐、质量承诺、不合格产品下架、退市制度,对种子经营者还应当要求其建立种子经营档案;

(三)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处理消费纠纷;

(四)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发现经营者有本办法第八条所禁止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一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下列制度,对农资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一)实行农资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农资市场巡查制度;

(三)实行农资市场监管预警制度,根据市场巡查、消费者申诉、举报和查处违法行为记录等情况,向社会公布农资市场监管动态信息,及时消费警示;

(四)建立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及时受理和处理农资消费者咨询、申诉和举报。

第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农资市场,依据《行政处罚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责令停止相关活动;

(二)向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三)进入农资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等资料;

(五)查封、扣押有证据表明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农资,以及直接用于销售该农资的原材料、包装物、工具;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农资市场监管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损害农资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农资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篇6

从现行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来看,更为详尽与严格的会计制度压缩了原有的盈余管理空间,当然,这不仅仅是从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方面来看,几乎所有的盈余管理措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缩,诸如内控制度、审计披露等会计制度使得上市公司操作当期利润的措施或是受到了监督,或是被明文限制或禁止。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新旧资产减值会计规则要求了不同盈余管理的空间

变革后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在制度的细节上主要凸显出了明确的量化风格,将过去的资产减值制度从概念与方法上更为明确,这就将过去较为模糊的减值准备范畴可以采用更大范围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细化与明确化,从而缩减了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的空间。具体来说,现行规则当中,提出减值准备计提对象的的“资产组”范畴,实际上是对过去规则中“单项资产”资产减值计提操作性不强规则的明确化,从总量上看必然减少了减值准备计提的量,因为资产组是对加总后的单项资产的加权,减值计提总量减少,冲减当期盈余管理额度减少,压缩了企业在这一方面操作利润的空间。

(二)新旧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审慎性要求不同

总的来说,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审慎性要求更为严格。正如前述,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处理方法在细节上有更为明确的要求,除了诸如“资产组”计提用来补充“单项资产”不宜计提的规则,当前减值会计准则对转回有严格的规定,大体规定是不予“只计提、不转回”。计提减值准备会冲减盈余,转回减值准备会增加盈余。不予转回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粉饰”财务报表中利润项的操作手段俨然减少,对于投资者来说,财务报表的审慎性由此增强。值得一提的是,“不予转回”的减值会计准则也有例外,主要针对已经形成的大额类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等。这又体现出现行资产减值准备会计规则的严谨性,并不是“一竿子打死”对所有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都不予转回,而是根据资产性质进行了审慎性的归类后,进行差别对待,既缩减了必要的盈余管理空间,也为盈余管理留有余地。

(三)新旧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披露程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同

盈余管理措施和方法,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活动中必要的环节,减值准备、内控制度都会产生盈余管理的空间。联接减值计提准备与内控管理的会计制度就是会计信息的披露,资产减值计提的对象、方法、细节、范围按照不同披露要求,披露的程度是不同的。披露越详尽就为企业提供了来自第三方的“信用”支持,也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提供了有效的监督机制,披露越详尽的同时也加强了会计信息公开与公正的贯彻力度,这将从实际上为盈余管理措施提供有效的监督,为增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总的来看,当下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下,内控制度中的披露制度的强化将进一步压缩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调节空间。

二、结束语

篇7

1.合理设置采矿权。采矿权设置,包括新立和变更开采范围,必须符合各级矿产资源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相关的其他部门行业规划。严禁在城镇规划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国家、省级重点项目规划区、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历史文化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矿产资源规划划定的禁止开采区内新设矿业权,已有的采矿权逐步关停退出。

2.建立采矿权标识制度。依法设立的采矿权在正式开采前,采矿权人必须在开采作业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立采矿权标识牌,接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采矿权标识牌的内容应当包括采矿许可证载明的事项、制牌时间和监制单位,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采矿权标识牌的监制。

3.加强采矿权人开采活动的年度检查。各地要严格按照年度检查的有关规定,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的年度检查,并将采矿权标识、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矿区土地复垦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列入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内容。采矿权人不接受年度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采矿权登记机关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涉及违法的,依法进行查处。

4.加强采矿权人生产行为的管理。领取采矿许可证后,小型规模以下矿山(含小型)1年内,应当进行建设或生产,逾期不进行建设或生产、施工的,各地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根据发证权限依法注销其采矿许可证或申请上级发证机关注销采矿许可证。

(二)监管手段

加强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日常监管。各地必须加强对采矿权人的日常监管,明确监管任务,规范监管程序;对采矿权人开采活动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情况进行重点监管;建立采矿权人档案,将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矿业权人违法行为记录在案,作为年度检查的依据。

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各类矿山企业要按规定按时开展矿山地质测量,每年1月底前向辖区国土资源局报送由符合条件的矿山地质测量机构编制的上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各地要认真组织对《矿山储量年报》的审查,并按规定进行抽查,特别要加强对年度资源储量变化大、矿山储量年报中存在问题较多和保有资源储量少的矿山企业的抽查。

(三)制度建设

1.深入落实动态巡查制度。按照《吉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县、乡、村执法监察网络体系,科学划分巡查区域,合理确定重点巡查范围,明确专人负责,全面实现网格化监管,落实执法动态巡查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同时,要探索建立社会监督员、村级协管员制度,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形成全面覆盖、无死角的巡查监管网络。

2.严格依法履行查处职责。落实案件查处责任,各县(市、区)局主要负责人要对案件查处工作负总责,分管的副局长是主要责任人,执法监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及案件承办人是具体责任人。各地要对巡查、举报、领导批办、媒体反映等各渠道发现的违法线索进行整合,建成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及时明确承办人员,按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的规定和留痕执法的要求,严厉查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行为。

篇8

[关键词]高师院校;图书馆;固定资产;全面管理

硬件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从投入到退出使用的全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并组织全员参与的一种管理理念;也是图书馆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活动。是一项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预算、购建与验收、以及使用过程和清理过程等多个环节都予以关注和重视的管理活动。

一、在硬件投资上要做好规划

图书馆固定资产全面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固定资产的预算环节主要做好大、中型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评估工作;依据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需求做好固定资产的增加、折旧、处置等预算以及在建工程的预算与资金筹集计划。

图书馆的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可分为日常的更新、替换类投资和大型的新建、改建、扩建类项目投资。无论是以上哪类固定资产投资都会纳入学校的年度预算。尤其是大型的新建、改建、扩建类项目投资的预算。日常更新、替换类投资比如电脑、空调、办公家具、试验仪器等等可以通过人员的增减情况和现有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编制出年度购置预算,对于购置这类固定资产所需的流动资金,往往通过学校的自有资金就可以解决,不需要从另外的渠道进行筹资。大型的新建、改建、扩建类项目投资是结合学校图书馆发展战略作出的重要决策行为,所以在列入学校的年度预算前就应当已经进行过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分析。

这些研究与分析的程序应当在高师院校准备进行投资前完成。进入投资阶段后学校就要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可以请相关的设计专家或团队提供3-5种设计方案,并组织学校内部或外部的资产、财务、审计和检察等部门的专家共同分析和评估选取最优的一种设计方案来实施建设。

二、加强硬件建设的管理

高师院校图书馆固定资产全面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固定资产的购建与验收环节主要是设计合理的购建流程和制度,让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购建部门、和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都能各司其责做好固定资产的购建与验收。

固定资产的购建与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核、审批流程来进行。比如,在管理办法中规定图书馆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购买日常的更新、替换类设备:由各使用部门根据年初预算提出年度请购申请,由资产部门全面考察和论证年度申请中列支的待采购设备性能等技术指标的合理性;再按固定资产购置金额的大小依据审核、审批权限批准后;列入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最后资产部门对已批准购置计划的设备分类、分项进行询价和性能比较,采取统一招(投)标。

购进后由使用部门、资产部门共同参与验收。验收后将验收单、交付财务部门进行总账核算和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核算,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分别保存验收单和卡片利于盘点、核对。这样从流程和制度上对于日常更新、替换类设备就把握好了购建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属于大型的新建、改建、扩建等固定资产建设项目,即使有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在项目的具体建设中,要经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批准;财务部门列入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类)计划统一筹措和调配资金;基建部门负责项目购建过程中的工程施工管理;审计部门负责工程的验收审计。

三、完善硬件使用规范

高师院校图书馆固定资产全面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主要是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的主要责任人,并设计出一系列关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和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抵押、质押、投保等方面的细则以及奖惩指标。首先,要制定图书馆固定资产使用人和使用部门的责任考核办法。办法中要重点明确固定资产使用人的相关责任,并要设计出有关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比率分析指标,制定出固定资产闲置率等相关考核指标,促进使用人和使用部门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按期考核奖惩,且与使用人和使用部门的经济利益挂钩。然后,要制定学校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等细则。明确固定资产的保养计划、维修计划,保养和维修的程序,相关保养、维修的记录,保养、维修前后的性能测试等。最后,要制定出固定资产的使用操作规程,并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操作规程中一般应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操作说明,同时结合固定资产使用安全规章等,制定出详细的分步骤的操作规程。

四、重视硬件管理

高师院校图书馆固定资产全面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固定资产的盘点与清理环节主要是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盘点,不定期地对于单台价值高的设备进行抽盘,同时重视做好盘点表和盘点总结工作;固定资产的清理方面包括做好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置两方面的工作。

固定资产的盘点在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盘点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是否有专人负责,是否闲置等,最终落实到固定资产使用人和使用部门以及管理部门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固定资产的清理包括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置。对于达到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确实没有使用价值的要进行实物回收,对于闲置的或没有达到报废年限又不能再使用的固定资产不仅要回收实物还应当进行实物鉴别。符合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经过审批流程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遵循资产部门采取统一处置、集体处置的原则,符合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要求来做好处置、报废等相关工作,由审计、纪检等部门进行监督;在财务会计核算上核销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产权性质 过度自信 会计稳健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日渐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企业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提高,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来临,竞争愈见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住自身发展的脚步持续前进,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市场化带动信息化,随着金融学的与时俱进,以及人们对金融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在企业的治理中,管理者的非理性因素可以对企业在决策上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国营企业还是在民营企业中,这种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有研究表明管理者的这种非理性的心理,特别是过度的自信心理会引起企业决策上的失误,从而引起企业的损失。并且,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取代了计划经济,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各项问题还需进一步的完善,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现象对企业的影响将更加严峻。

一、管理层的过度自信现象

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带动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竞争环境的日渐激烈,更考验了企业管理者对市场的掌控力和对企业决策力。传统的委托理论认为,企业的理性管理者的自利心理是其经营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管理者的主观因素的偏差,非理性意志的出现么,将会引起企业的决策的准确性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时刻保持一致的信念和决策偏好,从而保持去也的稳定长远发展。然而,随着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深入发现,管理者在对企业的决策把握上并非是始终处于理性的,管理者自身的教育背景及认知程度及信息掌握力对其在做出企业决策时市场带有信念和偏好的偏差,从而造成过度自信的表现,造成企业的损失,过度自信表现的管理者对自身产生过度的自我肯定,导致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力降低,从而引起错误决策的产生,造成投资风险的加剧,从而导致企业出现损失。并且,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信息掌握程度加大,引起了管理者对企业扩展投资的热衷和执着,而未对自身的现状和可承受能力有明确的认识,盲目的加剧企业的投资,引起企业的运转出现危机。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处于历史性的转折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企业利益的增长,更易引起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出现过度自信现象,而传统的儒家思想,对权威的强调则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展,造成企业管理者在企业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导致管理者的盲目自信。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转型中的我国,企业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自身经营成功的结果,而是存在许多的非市场化因素带动的因素,一些企业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存在,过高的看重了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战略眼光,从而导致了过度自信现象的发生,增加企业的发展危机。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各项法律法规对市场和投资者的保护措施并不健全,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二、会计稳健性概述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离不开会计工作者的参与。会计稳健性是指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和记录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不可以对企业的资产和收益状况进行高估,同样也不可以对企业的负债状况和支出费用进行低估,因此也称为会计谨慎性。会计的稳健性对企业的收益状况的确认标准要求很高,以此来降低契约双方企业的信息不对等性所造成的成本增加,以及减少或是避免契约双方产生摩擦,因此,会计稳健性的维护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障,也被视为是企业治理的重要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的创新,对会计稳健性在企业中的作用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主要集中在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融资成本的考量以及外部的监督作用等,但是忽视了管理者的非理对企业的决策偏差影响的治理。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立足点,着重探讨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管理层过度自信现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以及会计稳健性对这一现象的制约作用。

三、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关系

我国目前处在历史性的经济转型阶段,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的转变,带给我国相关经济企业更大的基于和挑战。在我国由于产权的差异性大致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现象严重,并且对债务预算的约束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会计的稳健性。监管力度的薄弱使得国企中的管理者决策的主观性。政府的监管机构只重社会效应,而不重视决策本身的现实,更加加剧了对管理层监督力量的薄弱。并且,我国的特殊国情造成了银行等信贷机构和国家的经济补贴长期偏向于国有企业,从而也使得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力度降低。而在民营企业中,受到市场化的影响加剧,对融资市场的依赖性强,政府相应的干预小,从而其会计稳健性要大大的高于国有企业。

四、结语

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政府应当通过完善法律机制,从而约束管理层的过度自信现象,引进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企业的团队,引领管理者更加了解市场,从而增加自身的认知,避免过度自信现象的出现。同时,加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力度,构建更为稳健可靠的会计机制,与管理者相辅相成,实现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策,吕长江.上市板块差异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来自A股主板和中小板民营企业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1,(09).

[2]张兆国,刘永丽,谈多娇.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07).

[3]龚蜜,赵伟.论会计稳健性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J].财会通讯,2011,(01).

篇10

关键词:产品质量;监督;电力物资管理

作者简介:楼曙英(1970-),女,浙江宁波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电业局,经济师。(福建 厦门 361000)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107-01

一、建立物资监督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

推行物资全面质量监督管理是为了保证进入电网的物资安全、节能、质优、环保,为此2009年国网公司提出了“深化物资集约化管理,优化监造管理模式,深入开展供应商产品质量抽检,加强产品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督,落实各网省公司责任,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管控,强化质量监督成果与招标采购、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联动,引导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提供坚强的物资保障”的指导思想,厦门电业局按照“依靠业主单位、联合专业部门、引导生产厂家、强化质量管控”的思路,开展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重点抓好产品的监造和抽检工作。按照“谁的设备谁管控,谁的责任谁承担”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产品质量监督责任,依据总部统一制定的有关质量监督管理及技术标准,开展一系列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二、当前物资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1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相继颁布了《总部直管工程项目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网省公司项目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等管理办法,当年对供应商产品开展的质量监督工作中,共发现并处理了7318起质量问题,涉及供应商1308家。产品质量管控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现象最终影响物资采购的质量:一是专业人员配备力量不齐备,工作流程不够细化,制度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部分物资抽检的检测设备的精密度不够,再加上检测环境的变化,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因素最终影响检测结果,使得检测结果可信度有争议;三是供应商评价需更加细化,考核供应商需要有依有据;四是对抽检和监造过程管控不够严格。

三、全面深化物资质量监控体系及机制的建设

1.建立健全物资质量监督制度及组织机构

为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全过程管理,厦门电业局相继成立了产品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局技术监督组织机构及12个技术监督专业组。修订了《电力物资品质管理标准》、《厦门电业局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厦门电业局技术监督工作管理规定》、《厦门电业局招标采购活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设立质检岗位,物资公司设立产品抽检试验组。建立起组织、管理、实施三位一体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形成了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行为

自2009年国家电网总部的物资集约化实施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物资统一招标的目录,95%的主业物资已经纳入总部招标计划。截止到2011年底,厦门电业局非招标目录的物资采购金额仍然高达七、八千万,为此,厦门电业局修订了《厦门电业局非招标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非招标物资的采购行为。

3.强化信息系统的应用

2012年3月20日,总部下发了《关于加快应用电子商务平台产品质量监督模块的通知》,旨在持续推进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厦门电业局积极跟进,通过平台下发监造、抽检任务,统一按照质量监督技术标准要求的格式及内容上报信息反馈。

4.深入开展监造与质量抽检工作

制定产品质量监造和抽检的具体实施方案,规定监造和抽检范围、内容和组织形式,制定监造和抽检工作流程,加强过程监控。

5.建立全面质量监督技术支撑体系

依托网省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经济技术研究院(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等相关单位、机构,逐步建立公司质量监督技术支撑体系,为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设备运行等方面的质量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6.实行产品质量监控例会制,滚动式产品质量监督信息

定期召开专业分析会,将在安装、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和投运后的质量状况,通过组织故障分析、交流质量监督经验,将供应商产品缺陷、故障信息、监造及抽检情况编成《生产技术简报》,或以会议纪要、内部挂网、周报月报形式上报省公司、国家电网等方式滚动式,以此推进产品质量监督信息在招标环节和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环节的联动应用,促进供应商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7.树立全员质量管理的意识,创建良好的企业质量文化氛围

组织员工总结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质量文化理念,使企业质量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加强质量控制的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栏的宣传阵地作用。

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近年来,厦门电业局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物资质量文化宣传,探索新的培训方式,扩大培训内容,通过各类型讲座、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素质。

(1)利用现有条件,编制质量控制教材并组织深入学习,使“电网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2)组织学习国内外质量管理先进技术和理念方法,开展质量形势分析,不断提升有关人员质量监督能力水平。

(3)结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与兄弟单位开展横向交流。

9.建立质量管理的监督考核和奖励机制

在组织上设立领导机构,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组织优势,在强化质量监督的同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切实加强上下级之间的内部层级监督和考核,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物资奖励和精神鼓励的手段,增强职工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10.推动供应商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强化合同管理,严格供应商考核管理条款,对供应商在投标响应、产品制造、发货运输、交货验收、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环节发生的有关诚信、交货、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履约绩效的评价,同时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成果的应用,真正落实到供应商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四、电力物资质量监控的途径和手段

1.前期管控——物资交付前的管控

前期控制是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以先期预防为主,其控制方法是通过设计选型、招标采购、驻厂监造、出厂抽检等方式,加强了计划性,实现物资质量的前期控制。

2.同期管控——物资交付后至投运前的管控

同期管控是以双方合同契约为基础的到货检验、抽样送检、安装调试、投产验收等过程的控制。通过该时间节点的管控,防止不合格产品直接流入生产流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后期管控——对已经履行交货的供应商的事后评价

后期管控是指对物资正式投运后,在质保期内发生的任何有关物资质量的问题,都将依据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追溯供应商责任,它将为整个供应商体系的动态管理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