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需求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需求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需求分析

篇1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需求

在我国,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深入,近几年来,国内高校为了适应社会与技术的发展,财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有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学生收费、教学经费管理、科研收支管理以及财务查询等领域,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现就高校财务管理系统需求进行如下分析:

一、总体目标

(一)实现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

财务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管理系统为依托,将财务有关的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学生收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等工作联成一个整体,使财务的管理过程规范化,信息搜集、处理更迅速、准确。

(二)建立集中统一的基础数据库

建立工资、学生收费、固定资产等信息数据库,实现网络数据共享,对财务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日常的财务管理、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

(三)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合理运用数据库管理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保证数据使用的准确性,实现一次性录入,可以多次使用和共享,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有良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

财务管理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必须有强烈的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同时在总体分析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可以比较容易地修改与扩充功能。

(五)系统易学习,易操作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方便易学,不仅财务专业人员能够轻易掌握使用,非专业人员通过系统附带的简单使用说明即可掌握使用。

二、功能需求

(一)学院的组织结构和财务数据流

财务管理系统与普通财务软件的很大不同在于财务管理的集成化。这种集成化不仅体现在财务系统内部之间,而且还要保证财务管理与供应链中的其他系统紧密结合。大部分高校的机构设置相同,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金字塔的最高层是高校的最高管理者;中间层是高校的职能机构,用于对学院的日常事务的管理,如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第三层是教学部门,由二级学院和系部构成,主要任务是执行教学活动。

根据学校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形式,信息流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教学数据信息流,包括教师信息,学生个人信息,学生课程学分信息,学生费用信息等;第二类是高校的管理信息流,包括人事组织信息,财务信息,项目经费的支出等信息,高校的各种政策信息等。

这两类信息流是随着学院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产生的,综合整个学院的信息流,不难分析出这两类信息的发生是伴随着学生入学,以及学生接受教育过程而产生的,信息数据主要包括学生的学杂费、职工的工资奖金、设备购置费等等,信息的传递是靠手中的各种单据,最后各种信息通过报表的形式汇聚到学院的职能部门,最后数据的汇集地是财务部门。

(二)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

财务管理系统的核心作用是为学院财务管理、学生缴费管理、员工工资管理等提供有力的系统支持。因此,学院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金管理,而是根据与核心财务业务的密切程度,将资金预算与支出管理、学生学费与缴费管理、教职工工资与工作量管理以及资金经费项目管理等功能都集成在一起。同时,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与学院其他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都有数据的交互。在本系统中,根据用户的角色,可以处理多种财务业务信息,例如系统设置、资金项目管理、学生收费管理、教职工管理、财务信息查询等。

(三)功能需求说明

根据上述用户操作流程的分析,可知系统主要的功能需求有:资金项目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缴费管理、财务信息查询等。

1、资金项目管理

财务管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主要是在现有高校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提取、归集、相关数据、报表等,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通过部门指标控制和管理以实现学院的分级财务管理。

资金项目的范围管理,是指对不同来源的资金项目、科研课题经费可报销内容的管理。范围管理是作好资金管理的基础。以学院发展建设经费、人员经费、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后勤运行经费等几项主要的资金项目为例,不同的经费项目允许报销的内容是不同的。

2、教职工管理

学院教职工的工资管理主要包括工资管理和工作量结算管理两部分业务。

为了体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根据教职工的职称、岗位、绩效等项目,工资的各项数额划分不同的等级。教职工岗位、职称数据通过人事管理系统获得。

工作量结算管理主要是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对教职工工作量津贴的结算也是按照教职工的职称、岗位划分不同的标准,按照完成工作量的数量,乘以每个工作量的津贴数给付工作量津贴,作为对教职工工作的报酬。学院教职工工作量主要包括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非教学工作人员工作量等,这部分数据直接从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提取,来自于教务管理的排课、课程调整、论文指导、论文评审等环节,人事管理环节,科研项目申报审批环节。

3、学生缴费管理

学生的缴费管理主要由每学年开学时收取的学费和其它收费项目构成。

不同学历、专业、学制学生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学费的标准主要根据学生所在级、层次、专业、师范生标志来确定的。学生的所在年级不同,可能收费标准不同,学生的层次和专业不同,收费标准也可能不同,这部分数据来自于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注册和选课模块,根据学生用户的学籍信息生成收费项目。此外,学生在校期间还会有额外的收费项目,例如超额用电部分的电费扣缴、住宿费等。

三、数据需求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收集、整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后面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四、性能需求

(一)稳定性要求

由于财务管理系统数据流量大,特别是用户查询并发操作频繁。因此,需要稳定性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系统在出现故障,例如网络异常等情况时要有相当的处理机制和恢复机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二)安全性要求

系统在实现时必须进行信息资源的有效保护,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采取不同强度的安全保密方式,在必要时才去数据加密存储/传输、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和存取控制;在网络层面上采用软硬件的防火墙、日志服务器、入侵监测系统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防病毒、防攻击的系统安全体系。

(三)易用性要求

考虑到校园网内大部分的非专业用户,系统要提供层次清晰、友好的功能界面,提高平台的可操作性和人机交互功能,方便用户的使用。

(四)系统高度的开放性和扩充性

平台应提供各种必要的标准接口,以便学校可根据需要随时增加功能,使系统可随着学校的需求扩展进行相应的软件的配套升级;在系统容量上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扩充性,应对随时增长的用户规模。

课题来源:cwzx201143

参考文献:

[1] 史庭俊 朱建明 马建峰,网络系统安全和容错模型的建立及分析[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4:19-20

篇2

关键词:物资采购;指数平滑;楼层线夹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行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电力供应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与此同时,传统电力设备的老化,以及技术更新换代而引发的新老设备更替和电网改造,导致新型电力系统的设备需求日益增大。另外,国家电网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企业在各年度投资项目和物资需求会随着国家经济和产业政策布局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加之电力物资需求还会受到企业综合计划、项目投资变化、工程进度、市场需求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物资需求预测及采购成为困扰物资采购部门相关工作的难点。现阶段,国家电网对物资需求预测管理相对粗放,主要依赖需求单位主观经验和人为判断,缺少精确的预测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导致采购回的物资出现“供不应求”和“滞销积压”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电网企业重复采购“供不应求”物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电网企业无法及时消耗“滞销积压”物资,供应商资金滞压,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基于物资采购历史数据,利用先进的统计理论与预测方法,科学预测物资需求,为物资采购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为探索统计理论及预测方法在国家电网物资采购预测中的效果,本文以农网楼层线夹为例,利用2014-2017年的历史数据,运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8年的数据,并通过与2018年的实际数据相比较,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以期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未来的物资采购需求方法,提高物资需求预测精确度提供参考。

1物资需求基本情况分析

国家电网重庆分公司每年投资项目物资需求品类多达70种以上,如果进一步按产品明细分类核算,数量则多达300种以上。图1是选取了部分物资品类在2014—2018年期间的需求情况,分别报告了这部分物资品类需求数量在2014—2018年期间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可以发现电能表在样本观测期间的需求数量波动幅度非常大,最大值为61200万元,而最小值只有222万元,最大值比最小值高出近300倍;而与此同时,10KV互感器、控制电缆和低压电流互感器等物资在样本观测期间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均非常接近,表明这类物资在不同年度的实际需求数量较为稳定,降低了物资需求预测的难度。但是,类似于电能表波动幅度的物资品类,由于不同年度对物资的实际需求数量差异巨大,导致仅依靠历史数据或工作经验对下一年度的实际物资需求进行预测非常困难。

2预测方法与结果分析

2.1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统计的农网楼层线夹在2014-2018年期间实际使用的数量。2.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指数平滑法,根据2014-2017年的农网楼层线夹的实际使用量对2018年的需求作出预测,并与2018年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以检验指数平滑法是否适用于农网楼层线夹的需求预测。指数平滑法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从预测对象既往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加权平均,从而预测本期数值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测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滑。指数平滑方法的基本公式为:St=ayt-1+(1-a)St-1。其中,yt为各阶段的历史数据,a为平滑系数,取值为0到1之间,St-1为阶段t-1的预测值,St为阶段t的预测值。其中,一次指数平滑方法的具体预测公式为:S()1t=ayt-1+(1-a)S()1t-1。2.3预测结果分析。2014年至2017年期间,国家电网重庆分公司对农网楼层线夹的实际需求数据分别为:0,8353,5091,3052。由于2014年数据为0,因而剔除该年数据。对应历史数据分别为y2015=8353,y2016=5091,y2017=3052。在此基础上,我们对α值分别取0.1、0.5和0.9,并对比分析α值为多少预测效果最佳。表1报告对α分别取值0.1、0.5和0.9,农网楼层线夹在2018年的实际使用和需求预测数据,我们用[(实际值-预测值)/预测值]*100%来度量模型的预测偏差,可以发现当α取值为0.5时,指数平滑模型对应的预测值为4887,与实际值5449之间的差异为-10.31%,预测效果最为理想。

3研究结论及局限

在新一轮电力改革的背景下,提高电网物资需求预测精确度,降低工程项目物资资金结余率是国家电网物资采购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电力行业及投资项目需求的特点,选取农网楼层线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指数平滑方法构建预测模型,重点考察2018年农网楼层线夹的实际需求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以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度。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使用的预测模型能够大幅提高现有条件下物资采购预测的精确程度,对降低工程项目物资资金结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仍存在以下研究局限:第一,本文在模型实际预测中我们仅使用了2014年至2017年的数据。由于数据年限较短,会对预测的精确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未来随着数据累计量的增加,预测效果可能会更为理想。第二,现有预测方法及模型设计并未考虑电力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周期性。传统电力设备的老化,以及技术更新换代而引发的新老设备更替和电网改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现有数据结构下,我们还无法有效观察到投资项目的周期性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周期性变动加入预测模型,在一定程度也可以改善模型的预测效果。第三,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各类投资项目缺少标准化的物资需求。

由于电网项目投资不仅需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还需要考虑电网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特别是不同地形条件对项目施工进度和物资需求数量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在项目施工前,没办法准确预测物资的可能需求量。在综合考虑城市特征、地形地貌和投资项目类型的基础上,如果能将电网施工项目所在地或投资项目类型设定标准化的成本物资需求,那么对项目实际物资的需求预测精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宏和,吴臻,琚军,等.基于物资需求特性量化预测未来需求的方法[J].浙江电力,2019,(7):75-80.

[2]宋斌,卜涛,张洪青.电网建设项目物资需求预测研究[J].物流技术,2013,(5):319-336.

[3]王玲.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和销售总额预测分析———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指数平滑法[J].时代金融,2019,(03):120-122.

篇3

【关键词】服务外包;人才需求;复合型

一、现状与发展

在我国,服务外包已经形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我国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0213亿元和73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和17.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6608亿美元和48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6%和16.4%。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154.3亿美元、116.0亿美元、116.8亿美元和57.8亿美元,合计为444.8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3.2%。从产业特点看,我国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约占全球的33%,稳居世界第二;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我国服务出口总额的1/4。目前商务部统计系统中的服务外包企业有3万多家。截止2015年,服务外包企业累计获得各项国际认证15000多个。截止2016年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上市。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大数据、3D打印等技术革新,催生出新的服务外包业务领域。据IDC预计,到2020年第三平台业务将占到全球ICT市场40%的份额,相关年均市场增长率达15%,到2019年全球近50%的公司会把自己的内部应用和基础设施转移到云计算环境中。服务外包上升为国家战略。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编制了《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外包特征

服务外包产业经历了十余年快速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在技术层面,从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向ICD(data、cloud、internet)的变革,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广泛使用,在依托信息化技术的同时,更突出智能化。在新时期,服务外包更突出信息技术在外包设计和应用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实施层面,从最初的“卖人头”到合作伙伴,发包商和接包方以解决业务、优化业务、创造更高附加值为目的,促成战略伙伴关系,协作模式成为主流。基地模式逐步向网格化管理演进,服务外包林领域知识密集型、数据密集型特征愈发突出。同时在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变革中,服务的产品化以及产品的服务化两大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新企业开始进入到服务外包这个领域,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外包企业也在不断拓展新领域。

三、人才需求

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和“供给方”是人才。产业关键的竞争要素呈现由成本优势和地缘优势向技术优势和行业优势转变,产业人力资源优势不仅由人才数量决定,人才的能力匹配度更是关键。新时代的服务外包将重置产业的人才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垂直行业经验、平台管理、供应商合同管理、云计算、分析学、网络应用技术、移动应用技术等,都是未来10年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对于不同的人才类型,提出了不同要求。(1)设计类人才:未来的服务是基于更先进的管理理念、更先进的技术架构和更具协作趋势的服务。(2)开发人才:将会越来越多地被要求从事快速开发、快速反馈、简单架构,随需应变的软件的开发。(3)管理人才:对既了解云计算技术,精通垂直行业需求,又懂云计算对管理影响的复合型人才会有很大的需求。(4)应用人才:对行业的专门知识和服务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产生爆发式的需求。(5)操作人才:现有的大规模低端操作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少,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和对技术的基本掌握变成了入职的基础条件。

四、人才培养

服务外包产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现有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规模不够、培养模式陈旧,难以达到企业用人要求,造成人才需求增长与外包人才供应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要在人才质量和特色上下足功夫,从产业人才需求出发,搭建教育界和产业界桥梁,建立育人、用人统一的人才标准体系,将产业需求传递到教育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转变,快速规模化高质量培养出产业所需合格人才。从目前的人才来源看,各类高等院校依然是人才培养的主体,需要在以下方面予以重视和提升。(1)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新技术内容,提升学生技术素养。未来的信息技术应用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支撑的大规模计算,数据类型丰富、数据量大。可以通过专业课、选修课或技术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技术概念,为实施服务外包打好基础。(2)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和形式,培养学生的行业素质。比如,现在的校企合作单位多为和专业方向高度吻合的企业,专业应用特色体现的不够全面。这就导致了学生只熟悉技术不了解业务。在当今需要“跨界融合”的时代,服务外包人才的复合型能力需求愈发突出。因此,引入一些技术应用类岗位作为合作单位,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3)更新、丰富服务外包类课程的知识内容。在服务外包类课程中,添加或更新内容,把最新的技术、发展、应用等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服务外包概念有新的理解。同时补充国家政策和新背景下服务外包实现的特点内容,使学生了解当前服务外包的保障环境,为投身服务外包领域做好准备。(4)加强服务外包相关技术跟踪及科研工作。了解技术发展及技术构成,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服务外包的支撑作用,对于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紧跟服务外包步伐,使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与技术发展同步,与社会需求同步。

五、结束语

篇4

摘要:行业企业调研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基于此,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对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课改;技能人才状况

作者简介:许瑞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石洪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30-06

一、调研背景

长期以来,高职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受到实训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课程设置与医药企业需求脱节。为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常州医药产业,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调研的基本信息及分析

课题组选取了常州地区医药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制药企业,以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和常州市医药行业协会专家作为对象,以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展开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常州地区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常州医药产业拥有药品生产企业4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2家,药品包装材料企业25家。产品涉及化学原料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提取,卫生材料,生化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等多个门类。

2.常州医药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易于形成药品、医疗器械的产业链。

3.常州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通过实施新版GMP,为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和扩大产能创造了条件,使行业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一批优势产品逐步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初露端倪。

(二)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1.课题组针对常州地区有代表性的七家制药企业的人才现状和近三年药物分析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从表1可见,药物分析人数在企业总人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约为10%左右;从表2可见,药品QC、QA人员在企业技术人员中所占比例达到15%以上,这表明制药企业对药物分析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由表3可见,制药企业的药物分析人员虽然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技术要求都较高。另外,从调研访谈中获知,企业不仅对人才提出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在学历方面要求技能人才至少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所以,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要兼顾技能培养和学历教育,两者都不能偏废。

2.调研发现,制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40%以上。特别在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大量的质量管理(包括质检、化验、质管、验收、养护、保管等)人员。技术岗位有药物制剂工、药物QC检验工、药物QA质量管理员、制药机械维修工、研发人员等,各技术岗位人员占比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制药企业对药物制剂工技术人员需求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药物QC检验工,占比约10%。

如图2所示,调查数据显示,药物分析与检验人才需求最多的是理化分析,其次为微生物检测,然后是仪器分析。其中,理化分析约占50%,微生物检测约占30%,仪器分析约占20%。

3.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及其主要工作任务,以及所需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见表4和表5。由表4、表5可见,常州地区制药企业大多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企业,中药制剂较少,这是后续课改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4.调研发现,制药企业希望药物分析工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分析检验流程,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QC人员。同时,药物分析工还应具有下列专业能力:(1)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了解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动态;(2)能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从事药物分析与检验;(3)能协助企业生产部门分析产生不合格品(批)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能制定和执行分析仪器设备和药物分析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基本结论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通过对企业调研情况的分析,我们确定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为:面向医药生产企业和原辅料生产企业等相关企业,培养从事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原料药制剂等成品、半成品及原辅料进行检验、检查、检定、试验、分析的高技能人才。

1.中级工要求。能独立接受分析任务,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理化检测、生化检测,能分析判断检测中产生的异常现象,减小测定误差,并能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2.高级工要求。能进行仪器检测、理化检测、能解决在分析测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具有培训和指导中级工的能力。对分析仪器常见的故障能进行诊断,对简单的故障能进行排除。

(二)针对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课改

篇5

对于我国在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无论是从物流专业人才的学历水平,物流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上岗资格培训等方面都远远的不能满足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专业人才的数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甚至是我国总体国民经济的提高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方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对物流专业中不同方面的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物流;就业需求;人才培养;竞争力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使得物流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自从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以来,经济以高增长的发展速度,从事不同行业的公司也是越来越多,各种同类型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加剧,都在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之当前经济发展形式的变化,物流业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随着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变的日益加剧,而作为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商业利润的物流业也受到国内外各个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现在的国内或是外资企业而言,在企业的内部设立自身的物流部门或者是通过第三方专业的物流服务日益成为各个大中小型企业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其它的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仍处在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各物流企业的专业人才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运营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日益不断壮大的各个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物流业能否获得快速的发展壮大关键在于人才。目前,我国在物流人才上的明显短缺也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的物流业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于物流专业专门进行教育出来的人才,没能很好的跟上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国内,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远远无法满足我国的物流市场需求,急需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方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对物流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

1 物流人才供需矛盾分析

物流企业以其对所需的物流人才不同的分工,在结构上可被大致分为高层次的物流人才、中层次的物流人才和基础层次的物流人才三个等级。

高层次的物流人才是物流企业所需人才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人才,通常在物流企业中扮演着对物流政策进行管理的角色,例如高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物流咨询师等,是物流企业中最稀缺和最宝贵的人才。企业对高层次的物流人才的需求数量并不大,但对其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这类人才对企业的管理、运营和发展都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因此,企业对这类人才常常要求专业素质要好,学历要高,从事本行业的经验要丰富,人际关系面要广,不仅要对物流行业的操作技能非常熟悉,而且要具备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对物流行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分析,并对物流系统整体给予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的能力。要想满足物流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就必须要接受较高的学历教育,并且要有更多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这类高层次人才一般都是通过对中层次的专业人才进行系统的培养而得来的。

中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处于企业运营管理的中游位置,一般是作为企业的组织、执行、管理和监督的实施人员,例如在物流行业中担任经理或项目部经理等职务的人员。对于中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一般要必须要求其最少接受过专科水平以上的学历教育,具有一定的本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准确掌握物流行业中所需的基础性理论,掌握各个运营环节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有关业务的操作流程,并要对下属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要有一般事务的处置能力,能够充分协调和配合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使整个物流运营系统的各个环节流畅化和科学化。

基础层次的物流人才处在整个物流企业的底层,是基层的管理和工作人员,例如仓管员、客户服务人员、调度员、物流销售人员、理货员和叉车司机等职位,其在企业中主要是从事各项具体的物流作业的人员,如分拣配送、信息录入、订单处理和货物的出入库等具体工作的执行人员。基础层次的物流人员由于要进行大量的实际劳动,所以要求其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和职业素质。

从以上各层次的物流人才在企业中所担任的角色来看,处于中高层次位置的物流专业人才都需要经过多年的具体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才能够完全胜任,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参加工作的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和一些刚进行该行业的人员而言,最开始也都只能从基础层次的工作岗位开始。市场对中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缺乏正在引导着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而针对广大的学生群体的专业技术培训更是重中之重。

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人才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物流的相关培训专业,在有关的课程设置上仍沿用本科院校的教育体制,往往忽视了高职院校对准备就业人员的教育方法是不同于本科院校教育这一基本概念,使得目前针对物流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实际脱节,所学知识在企业中无用武之地的现象发生。因此,对当前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成为当务之急。

2.1 采购与供应方向的专业技能人才

本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面向商贸流通、生产制造和第三方物流等企事业单位以及诸如物流园区等类型的单位,培养在服务管理和生产第一线能从事环境分析、采购、绩效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仓储管理、信息采集与处理和物流客户服务等工作任务,做到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要重点培养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应具有较强的各项法规和政策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以及最基本的遵纪守法意识。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注重诚信为本的理念。此外还应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并且在工作中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做到终身学习和在具体的实践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意识。

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对物流市场进行不断开发,对供应商挖掘以及对与供应商关系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此外还要具备编制采购计划并进行组织有效实施以及具有对商品储存和保管进行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处理客户们的意见投诉,做到全心全意帮助客户和服务客户的职业服务素养。

2.2 国际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人才

该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面向对配送中心、外贸易企业、大型商业企业、国际货运公司、工业企业以及各类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等不同单位,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关于国际贸易的采购、运输与相关物流专业理论和技能,并能够扎实掌握外语沟通能力的国际货物运输及物流行业中的技能型或经营型的高等专业人才。

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也要完成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同样要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还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在职业道德、身体素质、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该方向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应使学生具备对物流各个部门的管理能力,能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具有实时跟踪现代物流管理领域中产生的新技术和新思想的能力,基本具备运用有关国际贸易协议和货代方面的基本知识从事一些货运业务的能力。此外,对内部还要具有采购计划的编制并组织进行有效实施的能力,对商品进行妥善储存和保管的规划和组织的能力,具有业务接单和对各部门进行组织协调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组织对商品进行合理配送的业务能力。

2.3 商业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人才

该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面向各个快递公司、连锁公司和第三方物流等各类型单位。对本专业方向的人员,要求其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在商业零售业不同商店担当配送、理货、采购和职能主管等工作岗位,能在第三方物流公司和快递公司中担任仓储员、快递员和理货员等工作岗位,是在各个快递公司和连锁企业从事一线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

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也要注重如采购与供应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所要求的在身体素质、职业道德、创新思维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该方向上的培训人员在经过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后,应使学生具备连锁企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营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此外还要具有商品储存保管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快递收派件和处理等能力。

2.4 网络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人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购物的兴起,对网络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该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人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物流领域和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进行销售与推广、网络支付和结算、网上谈判与签约、物流配送、订单履行能力和对客户进行服务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处理的能力的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

欲从事网络物流方向的人员应具有与电子商务企业相关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营业能力、商品储存保管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快递收派件和处理能力。

3 经验总结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属于服务产业范围的物流业也不断的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外国有实力和有经验的众多物流企业也大量涌入我国。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使人们越来越关心我国物流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的发展状况。只有坚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才能真正的满足物流企业对各层次专业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物流科技,2013.

[2]王军华.浅析中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 人力资源,2011.

[3]祝凌燕.浅议物流人才的培养与专业建设[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

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 人才 建设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ar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s a result,Business English is widely used.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business talent is necessary for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alent constructive id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rket demand.

Keywords:Business English talent construction

一、社会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纵深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加速,进而推动商贸全球化。近年来,全球商业的发展前景看好。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规模及地区、产业流向均发生较大变化。我国自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合法席位,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而成立后,转而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随着中国成功地加入世贸,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对外贸易业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中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渗透海外市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4743亿美元 ;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5097.7亿美元 ;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6207.85亿美元; 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8512.1亿美元;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4200亿美元; 2006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额高达17606.9亿美元;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大约1.8万亿美元!2008年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仍然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外直接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由此可见,对外贸易是国家经济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梧州对外贸易经济及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就广西经济发展背景而言,对外贸易也是广西经济的重要支柱。广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利因素的影响,外贸进出口贸易总值仍突破百亿美元,创广西对外贸易50年来新纪录。据海关统计,2008年广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32.8亿美元,进出口总值增长速度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七位,出口增长速度排名第四位,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五位。就梧州经济发展背景而言,梧州位于广西桂东南,背靠大西南,毗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粤港澳,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境内,既是西南经济圈与东部经济圈交汇之处,又是泛北部湾经济区圈和泛珠江三角经济圈的重叠地带。梧州作为新兴的北部湾经济区和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区联结的纽带,具有承东启西的独特区域优势。泛珠三角、泛北部湾两大经济区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给处于两大经济区交汇处的梧州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商机。2009年2月26日梧州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回望2008年,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市属外贸出口总额超过3亿美元,全年共引进308个项目,其中,已开工299个,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取得重要进展;GDP高位增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排第6位。与此同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多个境外合作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已取得成效。展望2009年,力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6亿元,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性经济合作。入世以后,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不断出现,外资进入服务行业,相应地,商务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迫切需求具有较强商务英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适应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然而,根据粗略调查,在梧州本土,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拥有一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实用”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既懂经贸理论知识又懂外语的商贸英语人才十分缺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对外经济贸易的新局面的开创,国际经贸类人才缺额的大幅增加,使得本来商务英语人才配备不足的各类企业更显人才缺乏,严重影响了梧州对外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服务社会、服从经济发展为目的、以英语为交流工具和工作手段的具有较强商务英语能力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此环境下,建设既具有扎实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又掌握现代商贸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便成为当务之急。

三、商务英语专业背景及人才建设构想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的人才,加速梧州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实现2009年经济预期目标,商务英语人才建设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英语语言理论体系中,商务英语,即: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s(EBP)或通俗称为(BE)Business English,有别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商务英语归属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范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增强,很多国家纷纷开设Business English或Professional English课程,为从事对外贸易的人才进行商务环境下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技能的培训。商务英语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的一门重要学科,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

1.商务英语人才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应以人为本,从社会需求出发,本着为社会培养熟悉涉外商务知识和技能,以培养英语语言及商务知识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进行商务英语人才的建设。

2.商务英语人才建设与发展目标。商务英语人才建设与发展目标应依据人才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构建应用性商务英语人才为目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大概通过三年至五年的人才建设;商务知识与英语知识并重,突出英语语言技能与商务技能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建设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适合地方经济所需要的高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

3.商务英语人才建设与发展措施。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实践,商务英语人才对商务活动的基本流程应有初步的认识和切身体验,必须建立实训基地,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当地直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或公司密切合作,切实提高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四、结束语

商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商务英语,而商务英语的蓬勃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对外贸易的大幅提升直接导致了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走势。商务英语人才建设不仅能满足对外贸易经济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旺盛的社会需求,而且能为梧州本土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咸修斌、唐文龙:《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新思考》,《高教探索》,2005.2。

[2]胡玫艳:《论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现代企业教育》(上半月),2006.9。

[3]黄 宁、陈晓雯:《新思路谋新发展 新举措赢新突破》,《梧州日报》,2009.2。

篇7

关键词:高职 经管类学生 岗位需求 财务分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55-02

引言

对于每一位教师,不论是教哪一学科,都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任何课程的任何环节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和训练着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直接并很大程度地影响教学质量。由于财务岗位在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财务知识对经管专业的大学生来讲也是重要的,而且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都或多或少与财务岗位有关系,有些甚至就是财务分析岗位。因此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自然成了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也成了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开设专门的《财务分析》或《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二是融入《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中的一个单元。

对于第一种途径而言,学生学习的财务分析内容会比较全面、系统。目前浙江的高职院校只有6所学校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阅读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存在着一种不适用的现象,学生一进入企业,让其做财务分析工作,仍然不知如何下手。这主要是因为,上课时学生的训练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和实际要求脱节。对于第二种途径而言,由于多数学校财务管理课程每周只开设4节课,财务分析章节安排的时间较短,而财务分析内容又比较多,因此相关知识只能讲个皮毛,等学生进入企业后,从事会计也好,从事财务咨询也好,对于基本的财务分析报告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分析,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基本评价,而企业恰恰又需要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的技能。

因此,必须将与现有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进行改革,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只通过一、两门课的教学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必须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研究。

目前国内针对财务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研究较多,关于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不多,即便是关于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也缺乏针对岗位需求进行研究。

二、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指明了方向。工学结合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目前,在教高16号文件的指导下,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体系和课程的改革。为了使课程改革更有针对性,必须了解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针对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

财务岗位在企业的重要性及财务知识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都决定了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财务分析能力是指搜集各种财务信息,借以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并预测未来,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经管类专业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工作岗位的需求。如我院财务会计系各个专业每年都开一次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每次专家都会提到相关岗位对财务分析能力的需求,如会计专业、投资理财专业、信用管理专业及税务专业等。同时也指出学生上岗时财务分析能力的不足,如不懂得基本的财务分析步骤及要点、不能撰写简单的财务分析报告等,因此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迫切而必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必须针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能力岗位需求、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和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在当前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势下,很多院校都在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建设工作,这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针对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并不存在,鉴于财务分析能力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是必然的,更是现实的要求。

三、基于岗位需求设计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他的许多论著里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做,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重心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这实质上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取决于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黄炎培先生说:“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一。”

1.财务分析岗位能力需求。财务分析岗位能力有多种层次,从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分三个层次:一是一般的财务人员财务分析能力需求层次;二是财务分析专员能力需求层次;三是财务分析经理能力需求层次。

对于第一种层次,要求具备基本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和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对于第二种层次,是真正的财务分析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是很大的,是财务管理层次的会计。要求对财务数据进行评估,观察其变化趋势并了解变动原因,主要有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半年度分析、年度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公司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情况、盈利情况、成本情况、销售情况、现金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等;通过期间比较,发现问题和异常,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公司收入、利润实现情况,提出增收合理化建议;负责撰写公司财务分析、财务报告、财务总结、会议资料等;负责建立健全相关业务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和办法;负责相关业务单位费用支出、合同协议的财务审核;参与并指导业务单位的年度和月度预算编制和申报;对公司整体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做出书面报告。

对于第三种层次,财务分析经理需要根据公司要求,建立和完善财务及经营分析体系;协助收集、修订和制定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根据汇总的各业务机构及公司会计部门填报的内部报表与管理报表,分析各项报表与比率,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表。

2.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根据财务分析岗位的能力层次,在设计财务分析能力培养内容时,既需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当前需要,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首先,设计让学生大量阅读财务报告的项目,让学生计算报表中的一些合计数等,在计算过程中应用Excel的公式功能进行分析计算,在阅读财务报告和计算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同时分析财务报告中各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其次,设计一个让学生大量阅读完整财务分析报告的项目,这些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财务分析的方法等。再次,设计一些与满足企业财务分析岗位实际需要的专项项目,如财务报表项目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向银行贷款时需要提供)、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现金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这些专项项目在设计时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工作的要求。最后,设计一个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的项目和一些拓展项目,如经营分析报告的撰写项目等,财务分析报告撰写必须熟练,对于一些拓展项目可以让学生做简单的了解。

这些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要求的层次、学生的专业和毕业以后的去向做出一定的选择。

四、基于岗位需求设计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途径

根据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探讨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将原来仅靠课堂和校内实训的培养模式,转为课堂、校内实训、校内竞赛与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所设计的培养项目和具体任务。

1.建设仿真的实训环境,采取理论课程边讲边实训的方式。校内仿真实训环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布置项目和工作任务时的实际工作环境描述来完成。同时,为更好地完成财务分析的实训,必须改变以前只在教室的黑板上或投影上讲解财务分析的现象,必须通过引导让学生更多的依靠自己进行思考、阅读、计算和总结。

2.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与校外基地签订协议,确定双方的合作关系,派学生到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另一方面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成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的指导老师来校上课,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实习任务。

财务分析是信用评级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都有大量的财务分析数据的计算和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可以通过与信用评级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财务分析业务也可以将这些业务进行一些适当的修改,让学生完成接近真实业务的任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也逐渐体会到职业教育在企业中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塑造企业文化,二是可以为培养手脑并用、知识和技能兼备的企业需要的后备人才。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普通教育的一个弱点就是重知识轻技能,我们应提倡“应知,应会”,只“知”不“会”,是不行的。三是职业教育能开创一种创新的环境,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实际上是企业的“树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国外也很强调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但是核心能力的载体是人,是员工。因此,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3.大胆改革考核方式。针对《财务分析》或《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对于参加企业顶岗实习、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学生,可以依据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管理,根据企业的评价给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积极组织与财务分析相关的竞赛,实现以赛促训的目的。目前浙江省的财会信息化大赛中涉及到财务分析能力的考核,浙江省“挑战杯”大赛和全国“挑战杯”大赛中的创业计划竞赛中也涉及到财务分析能力的考核,学生如果参加这样的比赛获奖,可以采取根据奖项的等级给予财务分析课程加分等方式,学校自身也可以组织相配套的院级竞赛,并给予课程相应的加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财务分析的兴趣。

通过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学习和途径的实施,相信高职经管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分析其他的问题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康碧琼.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7)

2.刘薇.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的功能演进[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9)

3.黄珍.撰写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4.徐相昆.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科技和产业,2008(8)

5.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6.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7.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篇8

本文以财经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实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5份,问卷有效率93.13%,其中男生318名,女生427名)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开展就业意向与就业服务需求调查,分析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在就业过程中需要提供的服务,为财经类学校更加有效地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一、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与就业服务需求总体分析

1.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意向分析

(1)职业规划。关于毕业后的打算,高达92.67%的学生选择就业,只有不足5%的学生期望继续升学,选择出国、自主创业或其他的学生也不足4%。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定位明确,目标具体,且高度集中。

这一方面反映了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年硕士生涯的学习和锻炼后,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专业功底积累充分,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强,因此更倾向于直接就业;另一方面也说明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定位。

(2)择业意向方面。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首次就业时,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金融机构(占比77.11%)。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比50.67%)、事业单位(占比39.78%)以及党政机关(占比26.22%)等相关岗位对毕业生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由此看出,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就业的期待起点较高。

(3)期望就业的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及信托等各金融机构中,超过一半的学生(59.22%)期望进入银行,选择证券和信托的比例分别为16.22%和11.33%,居于平均值水平,而选择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硕士研究生则少之又少。

(4)期望工资水平。财经类硕士研究生首次就业时对月薪的期望水平为5465元(选取区间数据的中位数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其中,85%以上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月薪期望达到4000元以上,并且45%左右的学生更期望首次就业的月薪达到5500元以上,超过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首次就业月薪平均值3680元(数据来源于搜狐教育)。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薪水普遍存在较高的期望。

(5)影响就业选择的各项因素重要性分析。考虑就业单位各方面因素,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最看重以下两点:个人发展空间和行业发展前景。在5级量表体系中,这两项的重要性分别高达4.46分和4.42分。说明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目光长远且理性,具备一定的长远规划。薪资福利水平(4.14分)排名第三位,这与前面分析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期望薪资较高的结论一致。

同时,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于职业稳定和地理位置的要求相对较高,这两项的重要性分别占4分和3.91分;而企业文化氛围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被看重(3.87分)。因此,财经类学校需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

此外,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在择业时对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较不看重,他们并不拘泥于专业是否对口,专业对口的重要性只占3.46分,对比其他因素来说分值较低。

2.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服务需求分析

(1)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财经类硕士研究生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获取招聘信息:学校的招聘信息(82.44%,包括网站或海报等)、应届生专业招聘网站(78.89%)和校园宣讲会(70.00%);通过工作实习、企业官方网站等获取就业信息的比例较小,分别只有20.89%和17.56%的比例。

(2)对学校职业规划服务的需求。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希望学校重点提供以下三方面的职业规划服务:职业规划一对一咨询(62.22%)、职业规划课程(53.56%)和职业规划测评服务(44.67%)。可见,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于职业规划相关服务的需求较大,而且更加需要专业的一对一服务。

(3)对学校就业服务的需求。对于“硕士研究生最期望参与的实习实践活动”这一问题,91.11%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最期望参与专业实习;其次是企业参观体验(35.56%)和行业课堂(33.78%)。

当被问及“您认为学校就业部门在帮助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时,88.67%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认为最需要学校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61.78%的人认为就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服务也很重要,另有58.89%的人希望学校拓展就业渠道,更优质和高效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二、开展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用人单位的引进工作,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

关于就业意向,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三大领域吸引了90%以上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而其他诸如民营企业、基层就业项目、选调生等对学生吸引力不明显。为此,财经类学校一方面需要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引进工作,以满足广大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高端行业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拓展房地产业、快消行业、IT企业、咨询服务行业等就业市场,鼓励更多学生进入社会各主流行业展现财经学子的风采。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和动员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的财经类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扎根在艰苦的岗位上,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2.加强学生在金融机构就业的差异化引导

在各类金融机构中,有接近2/3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银行情有独钟,就业目标比较集中。因此,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多元化、差异化引导,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提升学生在金融招聘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就业中心也需引进更多类别的金融机构,为硕士研究生的分散化、个性化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3.提供优质化的就业信息和专业化的就业认知辅导

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对首次就业的月薪期望值存在偏高的倾向。若是在全面评估自身实力以及了解总体就业行情后,确定自己合理的月薪期望,那说明学生对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充满信心。因此,学校就业中心可进一步扩展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信息,创造更精品更高端的就业平台,以充分展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防止某些学生盲目跟风,学校就业中心也需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认知辅导,协助学生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鼓励其制定长远的职业目标,在首次就业过程中不要盲目跟风,过分看重薪资福利,要综合考虑自身条件、行业发展趋势和个人发展空间等,制定更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发展规划。

4.提供全方位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云计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SaaS;LaaS;PaaS

1.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以上,为我国创造了大量财富和就业机会,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如下特点:信息基础设施较少;业务结构简单;数据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要求比大型企业低。中小企业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上需要综合考虑初始投资成本,后续维护费用,灵活性和适应性等因素。所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非常重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和商业模式,在应用层面可视为ASP模式的延伸和拓展。其中,公共云是一种由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位于企业防火墙之外的云服务。这种服务下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所有软件、硬件、基础设施等都是由云服务提供商负责安装、维护、管理和供给,企业客户只需要按功能使用付费即可。公共云的个性化配置能够满足我国存在差异性的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有针对性的配置云服务应用。

综上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公共云更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在IT投资成本上的节约收效明显,企业应用云服务开展信息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来说,云计算模式已经成功应用于CRM、办公协作等领域。

2.需求分析

2.1 总体需求分析

财务管理信息化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需求的分析。对于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中小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咨询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云计算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包括战略层、运作层和技术层三个层面的需求分析。

(1)战略层需求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公司治理和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也是企业战略规划中总体需求的一部分,所以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从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迁移到云计算模式下,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战略规划,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2)运作层需求分析

在战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企业整体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需求分析。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交付实现运作方式与传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云计算模式的应用将在便捷性、共享性等方面极大改变业务运作方式,所以有必要对企业运作层面进行需求分析。

(3)技术层需求分析

企业信息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环境,对于已经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企业而言面临着现有信息系统的各个模块功能的转换和迁移,而对于尚未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小型企业,则需要根据发展现状和业务需求分析使用何种技术,这些都需要进行企业技术层面的需求分析,特别是后续的系统维护、升级、整合等方面都要做系统的规划。

以上三个层次的需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信息化需求是信息化建设中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需要对各个层次的需求作综合的分析,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2.2 需求特征分析

云计算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因不同的企业类型而不同。虽然中小企业更适合云计算,但是哪些中小企业更适合采用云计算平台开展信息化建设,还要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特征有针对性的采用云计算模式。

(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云计算的需求不同。对目前还处于手工管理阶段的企业是较适合采用云计算模式,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的IT建设、几乎从零起步,采用软硬件租用模式后,可以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享受财务管理信息化服务。

(2)业务和销售区域的分布特点也是中小企业选择云计算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是多点分布和管理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数据能够在不同公司之间共享,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可以低成本高效的实现异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使用。

(3)企业内部IT管理能力是影响云计算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外包就需要考虑自身的IT系统和IT管理人员的素质,结合内部系统的灵活性和完整性进行选择,而对于IT管理能力较差的企业可以采用云计算,交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统一规范管理。

(4)相互协作的工作性质。如果经常需要与他人在项目组上进行协作,那么采用云计算模式比较合适。在多个用户之间实时共享和编辑文档的能力是基于认web的应用的主要优势之一,如可以在项目中与工作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向公司管理人员异地汇报工作,应用云计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建设模式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不够充裕,希望尽可能节省成本的情况,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选择由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专业服务而并非在自己企业内部构建专门服务于自己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另外由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应该在涉及大量普通数据计算、大量与外部交互的系统模块上寻求公有云的服务,而对于财务管理核心的数据计算和存储以及内部业务的处理上应该寻求私有云的服务。

云计算的三层服务架构中提供的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对应IaaS,PaaS和SaaS,本文将其统称为“IT即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用IT作为服务,也包括三种基本模式,即IaaS,PaaS和SaaS。

篇10

关键词:工作进度 财务计划 物料计划 模块整合

工程项目是具有一定生命周期,每个工程项目既有自己的个性,但所有工程项目都有一些共同点,它们都符合于一些特定的客观规律,如果将这方面研究出来,设计成软件,将大大方便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工程项目管理中失误和损失。项目管理主要有项目计划,控制,反馈。我觉得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从工作进度,财务,材料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项目启动后根据目标进行可行性研究,完成工作分析,设立详细计划。我所设想的工程管理软件只能从一个成熟的项目的深化设计开始。有了详细的深化的设计,就可以运行该软件,进行进度设计,财务计划,材料计划以及相关的人员安排。还可以通过详细的工作设计提醒工作重点,如何避免项目中的可以避免的风险,以及如何应对,将对整个项目的影响。

功能设想和界面设计

进度计划与控制应该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部分,所以应在主界面体现出来。每个项目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主界面,就如word 软件,我们打开每份word 说文档,显示的内容都不一样。制定进度计划首先要确定项目的目标和各项工作,由于工程项目常常具有专业众多,交叉施工等特点,首先要积极研究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和关键路线的工作,确定哪些工作在前,哪些工作在手,哪些可以同时进行。然后以模块方式添加网络进度图,与书本所学的双代号网络图不同的是,这个网络图应该以时间轴为单位,以及工作的细节信息应当足够充分,以便进行组织,明确工作目标,还要把任务和责任分配到有关人员的头上。接下来就是要确定项目工作的逻辑关系,一旦每项工作的持续时间确定下来,项目的整个工期也就可以确定。主界面的内容是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点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能够对项目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所以需要有总的进度图,总的材料计划,财务计划。主界面应该做到明朗清晰,方便的看出每天的工作内容,需要的原料,可以提前知道以后特定天数的材料需求以及采购计划。

细项工作设计时,应有工作的标准命名,给工作一个标准的命名方法。工作的详细介绍,就相当于一本工作指南作目标,不仅有工作方法,工作注意事项(如天气,安全等),还有标准的工作进度条,与主界面类似的进度条表示,这样可以方便自动整合到主界面中。并且相关的物料计划,财务计划,人员计划。这样设计一个大的具体的项目,就可以像堆积木一样,一块块添加,很快完成初步的计划,判断项目的总的工期和费用,判断其可行性,还可以通过更加具体的修正,使用其中的信息帮助完成投标。

将每次累积的经验制作成工作模块,建立强大的项目工作的数据库,在这基础上,如果有类似的工作,就可以很轻松快捷的将整个项目用小工作模块整合出来,通过简单的修改就是适应新的工程项目,这在工程造价还有工期估计方面完成工作进度计划,人员需求,财务还有和材料的安排。

软件还应该能够记录每天的工作信息,而且能够反应在该项目的主界面,根据完成情况,自动更正相应的进度计划。在财务管理功能方面,主要是要适应变化的价格,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报价。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总费用。在输出方面,应该能够做到工作内容的输出,方便安排工作以及采购。还有相关数据,方便向上级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工程项目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距离世界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自主开发设计软件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我国也必须加快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自主开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下四点: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主要是了解用户的需求。需求了解得越详细,程序的后期开发与维护费用就会越少。一般的开发团队中,需求分析都是由资历较深的系统分析员或项目经理担当,可见它的重要性。需求分析制订好后,需要反复修改。将最后的结果交给用户审定,确认无误后,由系统分析员完成需求分析文档,再开始下一步工作。 转贴于

(2)概要设计:概要设计紧跟在需求分析之后。用户需求明确后,将得到的数据分析后,开始构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此时,数据库中的表格还未成形,通过各种分析工具(如PowerDesigner等)画出数据流图,最后就可抽象出数据库的具体表结构。这时由系统分析人员反复审核。确认所有的需求都考虑在内,没有遗漏后,就可以开始制订概要设计文档。概要设计文档形成后,整个程序的逻辑框架也就形成了。

(3)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就是将各个业务模块的窗口全部建好,各个窗口控件的处理代码全部用语言表达出。所以详细设计是整个系统中最繁琐的环节。程序编码:程序编码相对于其他环节来说比较简单,程序员只需要根据详细分析文档写程序编码,保证代码没有错误即可。

(4)测试:程序编码完成后,就需要测试。测试有几种类型,主要是测试代码有无逻辑错误以及在加载数据环境下程序的稳定性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与应用现状初探讨李洪东孙艺键

[2]《工程项目管理》清华大学出版Frederick E. Gould Nancy E. Joyce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缪长江主编

[4]《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汤志伟主编

[5]《工程项目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仲景冰王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