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以强化预防和监督为重点,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健全以人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点防控机制和超前预防、全程监督、制约有效的廉政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推进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服务型、法治型、清廉型”的干部队伍,为促进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目标要求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心反腐倡廉工作实际,以强化资金安全管理为主线的信息管理新系统的开发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队伍管理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财务管理权等重点岗位和环节,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到2010年底,在全中心基本建立以领导岗位和关键业务岗位为重点、覆盖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节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体系。通过对廉政和监管风险点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风险,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主要内容
紧密结合公积金管理工作实际的特点和规律,紧紧围绕权力的设定、行使、监督、评价、问责等环节,在完成职权清理、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的基础上,对照权力运行流程图,以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为重点,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认真排查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并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控措施,逐步形成以岗位职责为基础、廉政风险点为控制节点、制度问责为手段的权力运行实时监控机制。
四、方法步骤
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齐抓共管的原则,各科室、管理部结合自身实际,在进一步明确职责和权限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查准找全风险点、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实施有效监督、严格检查考核和建立健全预防腐败长效机制,开展工作,进行系统管理。
(一)准备工作阶段
一是成立组织领导。中心成立由党组书记、主任张凌翔同志任组长,姜向东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管理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决策、指挥、调度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稽查科,具体负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考核等,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责任到位。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召开全中心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广泛思想发动,组织专题学习,运用多种形式,营造工作氛围,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确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工作、制定防控措施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工作方法和步骤等,提高全体人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查找风险点阶段
廉政风险点和监管风险点是指容易发生廉政和监管风险,可能使干部职工责任追究的工作环节和具体事项。各科室、管理部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坚持“对岗不对人”的原则,根据各自职能,认真梳理本科室职权,编制工作流程,分析职权行使的每个工作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按照“职工岗位找、科室和管理部查、分管领导审、领导小组评”的程序,对照《岗位廉政风险排查表》、《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统计表》(见附件),查找已经构成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建立健全防控机制。
一是职工岗位找。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每一位干部职工对照岗位职责,结合以往履行职责、执行制度、遵章守纪的实际,查找出廉政和监管风险点,并认真填报个人《岗位廉政风险排查表》。
二是科室、管理部查。个人自查结束后,各科室、管理部召开风险点排查专题会议,在对个人自查情况进行审核修改确定的基础上,对本单位职权行使的每个工作环节可能存在的廉政和监管风险进行自查,并认真填报单位《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统计表》。
三是分管领导审。各科室、管理部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科室、管理部的自查情况,认真细致的进行逐项逐条审查把关,并经确认后上报领导小组评审。
四是领导小组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提交的《岗位廉政风险排查表》和《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统计表》,进行审核后,报领导小组审定,确保风险点找全、找准。
(三)风险等级评定阶段
领导小组将在确保查找风险点质量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对每个环节和岗位风险点,依据廉政风险点的多少和权力的重要程度、权力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的几率等内容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建立三级风险评定机制,按照风险大小确定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风险,分别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和制度规范,以便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防范。
一是一级风险评定标准。中心主要领导、具有审批权和执法权的岗位、以及从事人事、财务、物资等管理的岗位,属于容易产生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廉政与监管风险点,均应评定为“一级风险”。
二是二级风险评定标准。凡是容易产生严重违规、违章行为的廉政与监管风险点,均应评定为“二级风险”。
三是三级风险评定标准。凡是容易造成轻微违规、违章行为的廉政与监管风险点,而容易受到内部责任追究,被通报批评、诫勉或提醒谈话的,均应评定为“三级风险”。
(四)制订措施落实阶段
领导小组将在风险点查找与风险等级评定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及特点规律,狠抓具体防范措施的制订和落实。
一是制订防范措施。各科室、管理部要围绕排查的关键环节、风险岗位存在的每一个风险点等级评定为着力点,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问责等方法,针对风险等级逐条制订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对各科室、管理部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汇总的基础上,和中心办公室一起制定中心完善的廉政风险防范措施,上报领导小组审核后予以确定,建立廉政预警、动态监督和保护挽救的风险控制机制,实行诫勉提醒、诫勉督导、诫勉纠错“三诫勉”制度,发挥风险预警、风险处理、风险分析“三风险”功能,构筑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后期处置办法“三道防线”,形成符合中心工作实际和具有中心特色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二是明确防范职责。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的要求,针对每个科室、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制订的具体防范措施,逐级逐项明确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岗位具体人员、纪检监察等的各自职责,坚持在党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
三是狠抓督促落实。有了风险点,有了防范措施和防范职责,落实是关键。领导小组将依据责任、运用考核抓落实,将廉政与监管风险点防范措施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强化监督考核,严格责任追究,促进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五)总结完善提高阶段
中心将在狠抓防范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对风险点防范效果进行总结、完善和提高。针对风险点随改革发展不断转移的规律,建立经常性的风险排查制度,进一步调整、完善和提高风险点防范措施,坚持查控结合,动态管理,使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持续得到关注和防范,确保防范的效果。同时,把廉政与监管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作为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科室、管理部要高度重视,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落实机制。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将各项工作细化落实到每一名干部职工,最终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的目的。各科室、管理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方案(包括业务工作流程图)和《岗位廉政风险排查表》于9月底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防范措施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统计表》于10月底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各科室、管理部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预防腐败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篇2
方法:对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份来我院就诊的儿童患者347例进行归纳和分析,其中185例是采取防范措施之前就诊的儿童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防范措施后就诊的儿童患者有162例作为观察组。归纳两组儿童患者在我院的护理投诉数据,总结和分析影响儿童患者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并且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采用防范措施后儿童患者家属的投诉比例为5%,大大地低于采取防范措施之前的投诉率22%。
结论:有效采取儿童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护理中的风险,降低儿童患者家属的投诉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43-01
儿童患者由于其年龄幼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又加上儿童特殊的体质,用药敏感性高等原因,使得儿科护理较比成人科室护理的风险更大些,很易产生护理纠纷。本文通过归纳和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来儿科就诊的儿童患者347例,总结出产生儿童护理纠纷的主要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且获得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从2011年 6月-2012年 6月就诊的 347例儿科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其中有男的175例,女的 为172 例,年龄在分布在1个月至8 岁间,其平均年龄为5.5 岁 。 其中162例是加强采取防范措施后就诊的儿童患者作为观察组,185例是未采取防范措施之前就诊的儿童患者为对照组。。
1.2方法。搜集和归纳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儿童患者,在我院院内或者儿科室内的护理投诉情况,并对其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因素,从而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并对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4.0 处理各种数据,采用百分比(%)来表示计量数据。
1.4结果。对我院儿科护理存在的常见投诉原因,及对防范措施进行有效实施前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投诉情况进行归纳比较如表1。 由表1中可表明采取防范措施前,患者的投诉率为22%,而经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实施后,其患者的投诉率降为5%,下降了17%,防范效果明显。
从归纳的风险因素分析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导致儿科护理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如下:
2.1护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得力:医疗及护理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离不开护理规章制度来作保障。 没有护理规章制度的细致落实 ,儿童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就会无法的得到保证。
2.2护理人员的资历较低:年轻护士较多,临床经验不足,而且儿科疾病又面临着发病急,复杂,变化较快,而患者年龄幼小,无法描述病情,家长又缺乏相关知识,把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护理人员若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解释,因此就不能迅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会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
2.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其服务态度较差:由于儿科病房的环境太过嘈杂,经常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护理人员难免会有烦躁情绪。因而就很难做到耐心解释家属的各种质疑,冷静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会导致各种冲突的发生。又有少数责任心不强的护理人员,缺乏及时巡视儿童患者,家属呼叫不能及时到位,导致患儿家属强烈不满。存在这些护理风险因素的根本原因,通常是护理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年龄较小,经验不足,沟通能力欠佳。
3采取的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因素的分析总结,制定如下的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且有效地实施,以降低减少纠纷的发生。
3.1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 ,并且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细致的落实,在护理活动中要求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打错针,避免发错药。严格规范和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做好病人情况、急救物品和器材,以及确缺失的物品及时补充等相关事宜的交接。
3.2加强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在护理风险防范中,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强弱,及其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要想保证患儿的安全,需要有预见性高水平的护理,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针对我儿科护理人员招聘人员较多、年龄较小,水平较低,又参差不齐,有中专、有大专等,严格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加强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为了提高临床先进精密仪器操作水平,对护理人员进行精密仪器的注意事项、操作规程等专项培训。从而使护理人员对胃插管操作、静脉穿刺操作技术、 头皮针均能熟练掌握,并对各种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也均能熟练掌握。
3.3加强沟通技巧。发生儿科护理纠纷经常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服务态度不良或者没达到患者家属的期望导致的;主要是由于护士年龄较小、阅历少、社会经验不足、技能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等普遍较低,导致缺乏沟通技巧,无法和患者家属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家属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3.4加强药品管理 儿科患者用药同成人比,其用药剂量极为严格,剂量又常常较低,对药物反应又极为敏感。所以需要加强儿童用药管理,用药前要仔细询问患儿的用药史以及是否过敏。此外,还需要做到及时清点和专人管理各种急救物品,以保证儿科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儿科护理的风险大多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认真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保证儿童的健康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探究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方法根据经验和手术室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护理实际,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很多,如手术室管理不严格、手术室人员业务技能不熟练等。结论虽然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有很多,但是如果能够积极采取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必然能够在护理风险管理上取得良好的效果,让患者在手术室能够安全、放心地接受治疗,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安全
0引言
手术室在治疗患者疾病和抢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手术室是医院诸多科室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且其也是护理风险发生率较高的科室。手术室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手术室的各项工作都是依靠医生、护士、麻醉师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的,且手术室的各项工作都是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手术室存在诸多护理风险因素,一旦因护理风险带来不良事件,就有可能对患者手术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因此,做好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显得颇为重要[1]。在下文中,简要分析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并概括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为更好地减少手术室护理风险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1手术室护理风险
1.1在手术室监管方面
部分手术室管理者缺乏对手术室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管理和监控上不能把好关,未能根据实际进一步健全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未能对手术室人员加以严格的要求,不能及时查找出在操作上违反规程的人员,不能对其及时究责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如管理者监管力度不强,使得一些手术室人员在思想和行为上松懈,不注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因不合理使用电刀导致不良后果发生。因管理不严或监控不严,一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各项操作,如不能合理摆放患者的,使得患者的皮肤受压,出现不良后果[2]。还有一些手术室护理人员不能按照要求将术中需要使用到的器械和物品准备齐全,对即将使用的器械和物品的性能不注重加以检查,由此产生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比如未能及时检查气压止血带的情况,使得气压止血带于术中出现漏气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吸引器负压不足的情况,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或者导致出血量的增加。
1.2在术前访视方面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术前访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注重于术前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相关情况缺乏正确的了解,使得患者对相关注意事项也缺乏了解,不利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因为不重视进行术前访视,有时无法了解即将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不清楚患者的口腔内存在金属假牙,不清楚既往有骨折史的患者体内存在金属固定物等,无法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有时会因此出现工作上的疏忽,使患者承受的痛苦大大增加,使医患纠纷发生概率大大提高[3]。
1.3在手术清点记录单的填写方面
手术室护理人员缺乏对手术清点记录单重要性的认识,不认真规范地填术清点记录单,导致手术清点记录单时常出现诸如缺项、漏填、涂抹混乱等情况,有时手术清点记录单上的填写记录和手术名称不一致,纱布、 棉球、 缝针等物品的数量不准确、有多次涂改的痕迹等,手术清点记录单填写得不规范,会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将手术室医护人员置于被动地位[4]。
1.4在业务技能方面
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技能不过关,如不能准确传递手术器械,传递手术器械时不能够紧紧夹持,操作不当弹出缝针,导致在寻找上存在一定难度,这样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使患者手术时间得以延长,会使患者遭受他们本不该承受的痛苦,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5]。
1.5在标本保存和送检方面
手术室器械护士需要对术中切下的组织标本加以保管,完成手术后,按照要求对标本进行合理的保存,在保存标本的容器上将患者的姓名、科室、住院号等相关信息标记清楚,在查对无误后,及时送检。倘若在此过程中,一个环节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标本遗失,就有可能对标本质量造成影响。
1.6在其他方面
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未树立正确的制度意识,尤其是不能将查对制度落实到位,如查对不准确,导致接错患者情况的发生。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后护送患者时不注重看护,使患者管道发生脱落或者移位情况。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未能意识到自身在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中的作用,不能及时识别风险,即使识别风险,也未能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处理。
2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
2.1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教育
进一步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教育,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此的正确认识,使其认识到加强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使其从意识上加以重视,从行动上加以落实,时刻牢记自身的岗位职责,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善于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共同做好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将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6]。
2.2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实际,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带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学习,进一步增强其制度意识,要求其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如将无菌操作制度落实到位,将查对制度落实到位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违反规章制度导致的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2.3加强术前访视
注重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访视,于术前,走进病房,增加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除了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详细了解外,还注重站在专业的角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手术名称、术中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术前需要患者做好的准备工作等向患者解释清楚,增加患者对此的正确理解,取得其信任和积极的配合。
2.4强化业务培训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培训,提供业务学习和外出进修的机会,在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新技能、新动态的了解的同时,使其对各项仪器、设备、器械等的性能、使用方法加以熟练的掌握,使其明白要定期对仪器、设备、器械的完整性和性能等加以严密的检查,以保证运用到手术过程中的仪器、设备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和性能。同时,进一步督促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以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保证手术室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7]。
2.5加强跟班检查的力度
高年资护士、护士长不定期进行跟班检查,一旦发现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不恰当的护理操作行为,就要及时给予指导,对护理风险加以及时的防范,对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造成不良后果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敲响警钟,督促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各项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室护理风险带来的危害[8]。
2.6强化手术室标本的管理力度
将管理手术室标本的重要性向手术室护理人员,尤其是向器械护士解释清楚,增加其对此的正确认识,督促其按照要求规范地保存标本、记录标本的相关信息、及时将标本送检等,进一步规范标本的管理。
3效果和体会
自从进一步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后,本科在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上取得可喜的效果,无护理差错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发生。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力度,要进一步做好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加大手术室管理力度,进一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制度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使其自觉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主动识别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加以防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使患者享受到的服务更加安全、可靠,使手术室整体工作质量得到提高 [9-10]。
参考文献
[1]李红秀,王红艳.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医学信息,2015(27):270-270.
[2]冉香竹.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5(3):192-192.
[3]田利平.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养生b,2015(16):286-286.
[4]王芳.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0):112-113.
[5]王利玲.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3):461-462.
[6]刘清华.手术室护理潜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健康之路,2015(1):270-271.
[7]孙亚丽.浅谈手术室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4):268-268.
[8]王玉萍.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08(22):288-289.
[9]丁建华.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90):19-19.
篇4
【关键词】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泌尿外科手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49-02
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一直是医患关注的重点,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近几年以来,患泌尿外科疾病接受手术的患者大多为一些老年人群,且手术过后大多伴有并发症,病情也容易加重,如果在手术前后的护理中得不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将会产生许多风险因素,一旦发生护理失误,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将对接受泌尿外科手术前后的风险情况加以分析,探讨有效的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泌尿科室的16名女性护理人员。其中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参与护理工作时间低于五年的有5人,在五年以上十年以内的有6人,超过十年的护理人员有5人。在这些护理人员中,大都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的有8人,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有8人。
1.2 一般方法 在采用护理防范措施之前,在护理部门统一抽查550台手术,在使用护理防范措施之后再抽查手术530台,统计出被抽查的患者是否存在由于护理不当而导致的各种风险情况。在实施护理防范措施的前后,护理部门需要随机抽样调查泌尿外科手术的130台,再由护士长在其中抽查95台,研究医护专家学者著作的关于外科手术过后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定准则以及对护理工作导致的护理风险系数加以评定,如果风险系数高,则意味着导致风险状况比例越大。需要参考的护理防范措施有机下几种:第一点首先要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与技能,规定专业化的护理操作程序与步骤,尤其在临床护理服务中,值班护理人员要时刻互相提醒,将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的风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护理能力,争取避免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第二点,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因素。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医院必须多举办一些知识传授的讲座与会议,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预见水平。将一些奖惩制度融入护理知识的学习,以考试的形式来考核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核内容应该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如果考试没有达到规定的分数则将不予合格,需考虑换下岗位。最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精神与操守,拓宽与患者沟通渠道。医疗护理工作必须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患者的利益放在中心地位,用爱心和关怀来护理病患,通过沟通来了解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避免出现护患纠纷。如果护患之间出现矛盾,则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冷静理智的手段稳定情绪,安慰患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防范措施在实施前后导致的风险状况系数比较 见表1。
对泌尿外科手术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在护理部门随机抽样调查泌尿外科手术130台和由护士长在其中抽查的95台手术,统计出的护理行为导致的风险状况在护理防范措施实施后有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疗卫生护理服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化的工程,在任何一个环节中都有可能会发生风险因素。护理工作的风险情况主要是指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一项完整专业的护理程序具有科学性、连续性以及动态性等特点,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长时间与患者进行接触,随之而产生的护理失当行为也会增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患有泌尿外科疾病的患者大多采用腔镜手术来进行治疗,这种手术无疑增加了护理的难度。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接受泌尿外科手术的大多是一些老年人群,他们本身的身体状况比较脆弱,因此护理的难度就更大,在护理中稍有疏忽就会发生风险。本文对于实施护理防范措施前后所导致的风险系数加以比较研究,分析泌尿外科手术的护理工作容易产生的一些风险状况,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这项研究中,实施防范措施之前,共造成了14例风险情况,大多是由于缺乏专业护理知识、缺乏法律知识、职业道德水平缺乏以及劳动强度过大而疲劳所导致的。通过加强护理防范措施,在抽查的530台手术中,由于护理失当所诱发的护理风险情况有明显的降低,所占比例仅仅只有0.75%,在这部分诱导因素中,全部都是由于护理强度过大等外部因素。因此,必须优化护理人员的结构,采用合理的人数配置来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工作,降低护理的风险诱发因素;同时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加强法律意识,才能提高护理的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从而有效避免护患之间的矛盾冲突。
参考文献
[1] 杜坤俊.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0):695-696.
[2] 王海霞,狄友华.循证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5):129-130.
篇5
电网风险主要来自于电网结构薄弱、布局不合理,传输断面受限,输变电设备重载或过载;输变电设备运行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雷害和鸟害及冰雪灾害引起的线路跳闸;输变电设备新建改造、检修试验,设备制造质量及缺陷以及生产作业环节中人员责任性违章等引起的事故等。在电网调度管理方面针对以上风险要求调度部门为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梳理优化安全生产管理流程,在调度管理业务流程环节和电网风险预控措施执行环节进行改进和机制创新,辨识主要风险并制定控制措施,以对电网风险实施超前分析和流程化控制,有效防范责任性电网事故的发生。
电网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的实施主要以防止调度人员责任事故,进而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为主线,针对电网调度工作的流程和调度人员的工作行为,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超前防范事故的发生。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实施电网风险管控:
(1)每周六的白天当班调度值班员针对下周的大中型检修工作内容、特殊方式、恶劣天气、影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设备缺陷及薄弱环节等开展电网风险点分析并制定预控措施,在周一开展全班安全日活动时要求该值值班员对全班人员,其他值班员对其风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做到每个调度值班员对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点及预控措施清楚掌握。
(2)电网调度安全分析:调度运行专责针对检修周计划,提前对影响电网运行的检修工作内容做好方式安排,对检修方式下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风险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按照电网调度安全分析制度,对调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在调控中心的周运行分析会上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风险辨识和防范措施。如要求监控人员对重载设备进行负荷监控,防止负荷越限,并要求变电运维人员变电设备接点进行远红外线测温,线路运维部门加强线路特巡等全方位配合,完善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后向全局各相关部门电网风险预警,并在《电网运行周报》中的“下周电网风险分析及预控措施”中予以提前告知。
(3)属于大中型的检修工作要求制定运行方式安排和事故预案,对于暂时不能整改的重大问题和隐患制定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备案。
(4)调度业务流程控制:对调度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修编固化后形成统一的规范;以流程图和工作标准形式对调度安全生产主要业务描述详细、准确,明确各个节点的工作内容、要求和结果等;要求各执行环节中严格执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业务流程控制图如后附图1所示。
(5)密切跟踪电网实际运行情况,重点防范重载线路及不满足N-1的变电站主变越限运行,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电网输变电设备安全。
(6)在调度操作管理方面,严肃调度纪律,认真执行电气检修业务单编制、审核、批复流程。大中小型操作,严格执行现场到位标准,调度班长必须到位监督,严防误操作及方式安排不当事故的发生。
(7)利用春秋安检查复核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相关功能是否正确投入,重点检查低频低压减载装置、备自投装置、稳控切负荷运行情况和设备状况,及时督消除设备及管理方面不安全因素,确保与电网实际需求相匹配。(保护及安稳装置运行复核表)
(8)针对事故、障碍、异常进行分析并写出事故分析报告,查清责任、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9)对非计划停电检修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执行,严格检修计划的刚性执行。
(10)编制电网迎峰度夏、度冬工作安排和事故预案,确保电网迎风度夏(冬)期间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11)严格细化新(扩)建设备接入安全分析和启动方案编制工作,确保安全顺利完成基建、技改等新设备投入,把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在运行监控、调试、启动投运、预试检修等具体工作环节中,实现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
(12)建立《电网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表》,主要针对电网存在的重大及一般性电网结构不合理、设备缺陷、临时运行方式等对电网造成的风险,从发现时间、隐患内容、风险评估、防范措施、销号时间等内容建立档案表,使调度值班员熟悉掌握电网存在的隐患内容、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及销号时间,形成一个闭环流程。
电网风险管控机制在电网调度专业实施两年多来,我们始终把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各环节,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止电网事故的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和机制,组织开展电网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等手段,对关键环节风险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措施有效性等,组织进行评估。对暂不能整改的重大问题和隐患,制定落实有效地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超前防范,对调度运行管理岗位和调度值班人员熟悉掌握电网风险点和预控措施,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起到了切实有效作用。
篇6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问题;正确管理
工程经济管理工作作为工程项目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的特点,起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作用,因此,做好工程经济管理,对其存在的风险问题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必须要加强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认识,将其纳入到工作日程中来,科学、合理的开展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析
(一)成本风险
工程项目由于施工跨度久,在这期间可能会发生物价的变化,尤其是工程当中会大量使用到的钢筋、水泥等基本材料,增加施工成本。对于某些已经确定了施工总价的承包项目来说,一旦承包价格不能随着物价的调整而变化,则就直接面临着施工单位亏损的局面。以此带来的成本风险无异于阻碍了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风险
首先就质量管理来说,由于质量不合格导致无法通过验收,这样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工程返工,额外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次,就安全管理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措施,无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会使工程结果付之东流,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就工期管理来说,由于人为或者非人为的不可抗因素造成工期的延误,使工程无法按时完成,直接降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收入。
(三)竞标风险
在竞标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压价的原因很容易出现竞标风险。当前市场处于自发调价的状态,导致市场供不应求,无论是企业的员工还是企业设施的闲置都会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基于此,企业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取得中标,通常这种情况下都是采取压价的方式,以期尽量减少公司损失;另外,政府对工程项目予以定价操作,这也间接成为了一种压价行为,诸如此类的因素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劳务风险
在工程项目中,施工人员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实际施工中,大部分组成人员都是文化素质、操作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即便是经过培训仍旧缺乏对工作环境的正确认知,既不具备施工的安全意识,又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这样在施工活动中,极易造成工伤或者是工程质量不过关,导致诸多纠纷的发生,增加各种劳务风险。
(五)合同风险
往往承包合同中的风险最容易被企业忽视,这点尤为重要。在承包合同中,此类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合同中对于某些风险必须要由承包者承担进行了明确规定的,例如有的合同中会有这样的规定“如若施工价格在某个范围内有了波动,价格仍不变”。第二,业主为了规避风险,单方面提出不等条款,例如“由于第三方干扰造成的工期拖延,业主不予补偿,全权由承包者承担”,这样的合同规定无疑将所有风险都转移给了承包者。第三,由于合同中某些条款的模糊,例如合同中缺少对业主拖欠工程款的相关处罚等规定,造成风险。
二、工程经济的正确管理措施
(一)实现材料管控,预防成本风险
首先,签署供货协议,将可能存在的物价飞涨风险转移给供货商;其次,委派专业人员对原材料涨幅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同时根据未来原材料价格的趋向走势进行合理的预测,如果预测材料涨价,应提前进行储备原材料,做到提前预测、规划,预防材料价格的风险;最后,如果说材料涨价,施工企业要在保证员工休息与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工期,降低由于材料涨价对工程经济带来的影响,实现对成本的有力控制。
(二)提高质量、安全管理,预防管理风险
为了预防工程经济管理中的质量风险,施工企业必须要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施工规范,严谨施工过程与施工手段,通过加强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对施工全过程予以监督、管理,尽量渐少降低施工质量的行为出现;另外,就安全管理方面来看,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并提高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意识;增强施工过程中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意识,预先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在问题出现后予以及时、正确的补救,实现对质量、安全管理风险的防范。
(三)提高风险认识,防范竞标风险
形成对工程经济管理的正确认识,就必须要正确处理工期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摒弃传统的重进度、轻质量观念,加强参与工程建设人员对施工方案的研究与分析。而且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必须要保持冷静与理智,成立正规、强大的管理团队,就目前形式做出正确分析,在决策问题上不能武断,要集思广益。在参与竞标活动前,要让管理团队对此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最终的决定。
(四)增强管控措施,预防劳务风险
在施工企业聘用员工的环节中,尽可能聘用那些较有施工经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同时在确保聘用人员素质与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予以严格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其施工技能;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尽快熟悉工作场地,提高施工人员危机应变能力,从根本上降低劳务风险;另外,施工企业还可以通过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组织一些文艺汇演或者比赛等活动,缓解员工的紧张与疲劳,使其在轻松休闲之后能更用心的投入到工程建设的工作中去。
(五)加强合同管理,预防合同风险
首先,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合同管理,认真审查合同内容,对其中的各项不合理条款予以剔除,从根本上保证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其次,与对方开展详细的沟通、谈判活动,争取合同条款的平等,将自身承担风险降到最低,最终以合同方式确定双方责任与利益,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及程序予以操作;最后,加强索赔,对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合同之间存在异议的,搜集相关材料,提供全面、准确、公正的证据及资料,合理要求索赔,确保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六)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就是对合同策划、谈判、评审、订立、交底、履行、变更、解除终止活动的合法性、经济性、安全性(风险性)、时效性进行评价,并因之而采取权宜之策,施以控制措施,以实现合同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对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完善、健全合同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防范、规避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而风险和效益是共存的,根据追求项目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原则,在项目一接到手,应该召集计经、财务、技术、物资、机电等部门相关人员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进而拟定风险回避、转移、转嫁等预案,以尽可能地降低潜在损失。
(七)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及进一步强化落实
一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责任成本管理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责任成本管理体系是否完善,责权利是否明晰,决定着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成果的好坏,而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成果将关系到一个项目乃至整个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应继续强化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部门、班组和岗位,以及其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是分段对成本的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是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是认真加工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是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即在实际工作中,堵住工程盲目分包、材料采供、设备采购管理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在管理中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制以及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从而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程企业在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具有各种不确定性,但可以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强化合同规范,提高工程管理等有力措施来实现对风险的分析与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参考文献:
[1]贾勇尚.建设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经济视野,2012(08).
[2]王秀忠.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19).
[3]杜鹃.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时代金融,2012(27).
[4]郭瑛.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1(22).
[5]高山松.论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12(12).
篇7
一、指导思想
实现廉能风险的前置处理和有效预防,使党员干部廉政风险意识普遍提高,反腐倡廉机制得到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推动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最大限度降低腐败发生的风险,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促进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廉能管理工作目标、实施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工作目标。以“查找岗位廉政风险,建立廉政防控机制”为重点,围绕“人、财、物、权”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将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作为监管重点,通过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评估岗位风险等级,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图,做到“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岗”,形成以工作岗位为点、工作流程为线、监管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二)主要内容。围绕廉政风险和机关效能建设管理开展工作的内容主要有:档案管理风险点防范、工资管理风险点防范、专项资金风险点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点防范和综合工作风险点防范等几个方面。从岗位、股室、单位“三个层次”,通过自查、交叉查、领导点、群众提的方式,认真查找、梳理易发问题的重大事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探索和完善风险点预警教育机制。同时,严格对照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实施细则,以“三个满意”(党政部门满意、社会各界满意、服务对象满意)为衡量标准,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三、工作部署
一、根据《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在学习、借鉴、创新的基础上,制定我局廉能管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二、组织全局人员学习关于开展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领导讲话精神,明确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宣传廉能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主要精神,营造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氛围,牢固树立党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加大全民参与力度,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召开工作动员大会。
三、成立我局廉能风险防范推进委员会,具体负责我局的廉能管理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
四、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等规定,本着“职权法定、程序法定”的原则。
1、清理岗位职权,对本部门本单位所有岗位所涉及的权力事项进行清理,逐项审核确定权力事项的类别、行使依据、责任主体、服务承诺和工作纪律。在理清岗位职权、查找岗位风险同时,对内部各股室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制定职权运行流程图和岗位说明。
2、排查岗位风险,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等多种方法,利用举报、投诉、等手段,排查风险岗位在权力行使、制度机制、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廉能风险。重点排查机关内设机构在履行工作职责及业务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认真查找在目标责任制检查考核,要针对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职不到位、不作为、、贻误工作或、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等方面进行查找。要将查找到的廉能风险登记汇总,填写《查找岗位廉能风险情况表》,建立台账,形成廉能风险信息档案。
3、做好风险等级评估。根据风险点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
4、制定廉能风险防范承诺书。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抵御廉政风险的能力,提高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工作效能,制定并签订相关责任人的风险防范承诺书和责任书,向社会公布。
5、制定本单位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提出防范措施,建立防控模式,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完善的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能风险防控机制。设立廉能风险管理专栏,公开各项工作职责和流程,接受群众监督。设立廉能管理工作举报箱、举报电话,对整改不力的,群众仍有反映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追究。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廉能管理工作,是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水平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以勤政廉政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反腐案例为典型,开展好廉能教育主题活动。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增强全体人员的宗旨意识和反腐倡廉意识。
篇8
一、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风险管理是对质监部门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质监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嵌入质监文化和实践中,贯穿于质监部门履行职能的全过程。
它由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活动组成。风险管理体系不仅适用于企业,对质监部门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根据风险管理原理,所谓质监执法风险,是指质监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因作为或不作为可能使质监管理职能失效,侵犯国家或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并造成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失,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可能性。质监行政执法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害性、可预防性、不确定性,研究执法风险对质监部门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质监行政执法风险的识别
执法风险识别是质监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质监执法主体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对质监执法主体而言,主要风险环节及表现如下:
1.受理申诉举报环节。风险表现是:不依法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对消费者的申诉举报互相推诿,泄漏举报人信息等。
2.执法检查环节。风险表现是:检查工作中不亮证,无证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执法态度粗暴,执法方式简单,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时弄虚作假,疏忽重大安全隐患等。
3.立案环节。风险表现是:以收代罚,该立案的不立案,超出职权范围立案等。
4.调查环节。风险表现是:实施调查时接受相对人宴请、贿赂,向当事人泄漏案情,恐吓、威胁当事人,做假笔录等。
5.取证环节。风险表现是:采取不争当手段取证,伪造证据,重证人证言轻物证,收集的证据未经过提供人签字和盖章等。
6.采取强制措施环节。风险表现是:滥用强制措施,以扣代查,超过封存扣押物品期限不做出处理决定,对封存扣押物品保管措施不强,随意变卖处理封存扣押物品,罚没物品不上交等。
7.抽样检查环节。风险表现是:实施抽样时不依据抽样标准及法律进行抽样,擅自改变抽样原始状态,更换抽查样品等。
8.案件审理环节。风险表现是:案件审理把关不严,干预执法人员办案,向当事人泄漏案情,不执行案件三级审理机制,没做到查、审、决三分离等。
9.处罚告知决定环节。风险表现是:告知书没有送达当事人,没有告知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对当事人的陈述、申辩不予采纳,滥用自由裁量权,大案小处,小案重罚等。
10.案件执行环节。风险表现是:对行政处罚执行不到位,应当没收的产品没有没收,先收款后办案,收罚款后不开罚没款发票等。
除上述环节存在风险外,执法主体的决策、执法人员的工作作风等都可能引发执法风险。为有效应对风险,需要对执法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找出风险源。
三、质监行政执法风险分析
风险的产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随着执法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执法主体与客体双方始终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执法客体违法手段更加智能化、多样化,执法的复杂性和艰目胜大大增强。而导致执法风险的外部因素很多是客观的,单靠执法主体、执法人员的努力往往成效不佳。因此在分析风险时,应重点放在内因和内在表现上。就目前而言,质监行政执法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三大类,即行为类风险、诉讼类风险和渎职类风险。
质监执法行为类风险分析。执法作为类风险是质监执法主体在履行职责中应作为而未作为、未完全作为或作为了未赋予的职责职能范围内的管理事务而形成的影响和后果。
质监行政诉讼类风险分析。行政诉讼类风险是指质监执法主体因实施行政执法行为而引起的行政复议撤消、行政诉讼败诉、行政赔偿等后果和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质监执法案件对法律举证的有效性是当前执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一旦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的概率就会很高。
司法渎职类风险分析。质监渎职类风险主要是指质监执法主体在实施行政执法过程中因主观过失、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客观上侵犯国家利益形成国家及其他财产重大损失而可能触犯法律的危险和后果。此类风险的界定以《刑法》中关于渎职犯罪的相关条文和检察机关对渎职犯罪的立案标准为依据。
四、质监行政执法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质监执法主体因履行职能、实施行政执法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也就是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质监部门的风险准则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以便作出风险应对的决策。
风险评估可以用严重度、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对执法风险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用“严重度”进行评价并赋予分值(得分1—1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风险指数越高。质监执法风险分类及等级见下图:
对质监执法主体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的同时,应建立执法风险预警系统,将风险评估工作动态跟踪到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及时评估案件的风险大小。当风险达到一定级别后,发出预警信息,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介入、引导、干预,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处置预案,最大限度减少执法风险的发生。
五、质监执法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出风险等级及其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质监执法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积极有效地应对风险,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准确查找执法风险点。找准风险点是规避执法风险的基础。每个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或多或少都掌握一定的职权,有权利就有风险。执法主体应结合职能和工作环境,开展执法风险点排查,包括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等。按照“对照岗位职责一梳理岗位职权一找准执法风险一公示接受建议”的程序,进行自我查找,认真查找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务必使找出的风险点准确细化、符合实际,尤其是对执法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要进行重点查找。
2.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在每一个执法环节和岗位中应建立防范措施,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最大减少执法风险。要按照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人的要求,结合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特别是执法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要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指导规则》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指导标准》,通过制度,严格自由裁量权的使用。
3.加强监督检查和沟通。为有效规避风险,要通过调查问卷、案件调查和走访服务对象等形式,广泛开展风险信息的收集工作,深入了解行政相对人和服务对象的利益诉求,将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处理矛盾纠纷。同时,要加强与政府、纪检监察、检察、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和信息交流,对质监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协商解决,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有机平衡质监执法中多方利益关系,最大程度化解外部质监执法风险,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安全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覆盖面和升级率在急速扩大。而另一方面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安全、稳定前提下,软件功能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就在会计电算化实现其强大的功能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提出强化技术安全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以防范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
一、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一)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增加了固有风险。因为在手工会计核算下,要想更改会计数据必须要同时更改相关的会计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分类账和会计报表。一方面工作量比较大,另一方面也会在相关的纸质存储介质上留下相应的痕迹,因此一般无法对会计资料进行更改。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一般只需要录入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系统会自动根据录入的原始凭证生成记账凭证,并对记账凭证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生成会计账薄和会计报表。因而只需增、删、修改录入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就会改变最终的会计数据结果,并且不会在磁性介质上留下任何可辩的痕迹。另外,会计数据会因计算机病毒,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程序处理错误和网络传输故障等原因而出现错误。
(二)系统软件维护中存在风险
系统软件维护中存在风险。软件维护主要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等。正确性维护是指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适应性维护是指单位的会计工作发展变化时,为适应而进行的修改活动;完善性维护是为了改善软件已有功能的需求而进行的软件修改活动。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会计软件,其功能均处于不断的完善、开发、改造和升级之中。有些单位购买软件时不注重软件售后服务,软件性能缺乏稳定性,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业务不断出现的会计工作的需要。系统升级改造前缺乏必要的论证、考察,盲目改造或对软件做二次开发,造成新问题不断出现,给实际会计工作造成麻烦和风险。
(三)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存放中存在的风险
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存放中存在的风险。会计档案在收集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时间观念不强,没有及时或定期按规定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资料备份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没有脱离原计算机系统进行保存。一旦因意外或人为错误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被破坏,就不能在最短时间,最小损失下恢复系统下有的会计资料,电算化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的带你在档案在保管过程中,操作员往往是单备份保存,且保存在电算化系统附近,一旦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有的档案保管人员缺乏必要的物理知识,不懂磁性介质的物理特性,将电子档案存放在磁场附近造成备份资料瞬间消失。
二、会计电算化风险的防范措施
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的防范方法在于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岗位分工责任制,规范会计操作流程。
(一)加快电算化法制建设
加快电算化法制建设,规范电算化安全管理,电算化会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是电算化安全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主要是通过认真落实会计准则、会计规章来实现,通过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会计制度、管理办法来指导会计业务处理,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要对会计电算化的软件采用的标准、软件的安全性、具体的会计处理、会计信息的规范使用、会计电算化文档的保管以及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责任作出指导和说明,对于原有的会计工作规范、管理办法、会计制度,根据电算化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要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一线应用,系统维护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软件企业要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技术过硬的高素质队伍,来满足规模市场的定制工作。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平培养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精通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知,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真正向“管理型”、“智能型”、“网络化”转变。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培养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加快会计电算化实施进程。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保密控制
加强会计电算化保密控制,保密控制主要是保证会计电算化的程序、会计数据不被借用、滥用和非法使用。由于电算化系统的特殊性,为了防止非法进入财务管理系统和修改数据库行为的发生,可采取设置程序保密控制,文件密码存储控制,用户进入操作系统。
三、结论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正视这些风险,针对各种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严格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制定严格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措施,进行严密监督与控制,给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那么会计电算化的风险是完全可以控制与防范的,会计电算化的风险是完全可以控制与防范的,会计电算化一定能在合法健康的轨道上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孙易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财税与会计,1999,(11)
[2]王守钧.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现代经济信息,2009,(21)
[3]郑桂红.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A].金融监管,2009
篇10
关键词:企业会计 风险防范 措施
1、会计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
企业会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会计业务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在企业会计的业务工作当中,因为组织管理、制度安排、技术方法及其人员素质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可能。一般包括:因为企业会计核算反映的资料,经过国家相关的经济管理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和审计,从而揭示企业出现的风险;因为企业会计核算反映的违法行为被其他人举报带来的风险;因为内部控制不够严密,造成了企业会计核算失控,导致了企业财产的失控,出现了贪污的行为而产生的风险。同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影响,其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也会导致会计风险的发生。以上这些内容表明了会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一般来讲,会计风险具有如下特征:
1.1风险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讲,会计风险是一种可能性,潜在与会计的工作当中,他们是否能够从潜在危险转化为现实危险,这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假如会计信息存在着错漏,但是又没有被人发现,会计人员就不会因此承担全部的责任和损失,只有当追究责任时,各种潜在的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的风险。
1.2风险的严重性。会计信息主要是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及其维护社会秩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会计信息失真不但会使企业的形象受损,同时也不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也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1.3风险具有可变性。影响会计风险的因素很多,当这些因素在发生变化时,会计风险也就随之发生变化,随着当今监督和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不可控制的会计风险变为了可以控制的会计风险,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会计信息失实的程度。当前的会计准则对于同一个事项会给出很多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这又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通过限制这些选择的可能性,有效降低会计风险的不确定性,更好的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有效降低会计风险。
2、企业会计风险的现状
我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都比较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比较多,但是忽视财务会计风险是很多企业经营不善的重要因素。会计风险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普遍存在的。所以,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经营者,只有有效树立财务会计风险意识,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才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
我国的企业产生的会计风险原因比较多,其形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既有企业的外部原因,同时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具有如下表现:制度环境总在变化,比如产业政策等,假如决策不得体,那么将会带来较大的会计风险;在决策的过程中缺乏真实的信息,决策者对于决策事项的未来变化事先是不能够掌握和控制的,或者不能够获取充分有用的信息;道德风险普遍存在。在市场经济当中的各种欺诈、违约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称之为“道德风险”。一般来讲,道德风险对于企业财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信用度比较低。主要是在违约及其债权关系的严重扭曲等方面,使得企业的偿债能力只是依附于其他企业的信用程度上。同时,经济合同履行率较低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产生的正常运营,加大了企业会计风险。
3、会计风险的防范
3.1有效降低固有风险的途径。会计的固有风险主要是来自于会计自身的缺陷,对于理论研究的深入能够更好的降低该风险。从会计实践当中出发,对现有的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改进,努力探求减少会计处理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其可靠性。应该注意,理论研究不能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应该加强应用性的理论研究,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使研究成果真正的落实到会计处理当中的偏差上。
3.2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风险预测系统和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并健全企业会计管理风险预测系统是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好的管理制度能够维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更好的防止损失,防止失误,是有效弥补设计和技术风险的重要手段。因为网络经济具有非线性、突变性及其爆炸性等特点,所以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将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风险管理,从而更好的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有效优化会计行为,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实施监督机制作保证。要建立并健全完善的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就需要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不断优化监督实施的机制,完善外部会计监督机制。
3.3根据相应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制定科学的岗位及其责任。需要根据相关业务之间的规定,建立并健全各个岗位的操作规程,从而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其次,要从单位的实际的业务流程来着手,查找会计部门的风险点,从而制定切实的防范措施,强化内部控制措施,解决一人多岗造成工作失误的现象;最后,应该加强账务的管理,特别是对其他应收款和应付款的往来核算的管理,从而确保财产的安全。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得企业及时的发现风险,尽早的采取措施来防范风险,从而最大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确保企业的稳定。
3.4加强会计人员的技术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企业的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技术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素养,有效减少信息失真的发生。通过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手段,能够形成较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会计行为风险。
4、小结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各个企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我们应该更新观念,调整策略,与时俱进。特别需要加强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制度的建设,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去迎接企业风险的全面挑战,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确保企业能够健康、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驹.浅谈企业集团会计风险的防范策略[J].商业会计,2011年8期.
[2]石伟祥.我国金融企业会计风险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30期.
[3]林洁.浅谈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J].财经界(学术),2010年2期.
[4]李翠玲.试论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