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验分享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经验分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经验分享

篇1

国家各个领域当中的专业人才都汇集在高校当中,在科研工作中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国家对科研工作也就更加的重视,在高校中,对于科研项目在人力资源方面也进行的相应的配备。高校的人力资源与国家所拨付资金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对科研工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而高校为了使科研工作能够更顺利的进行,科研项目必须努力争取国家拨付的项目资金,从而为高校的科研活动奠定资金基础,同时,高校也要在使用科研费用的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在制度的影响下使高校的科研资金管理进入一个新发展的阶段。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得高校的科研经费的管理中有明确的使用情况,我国对此也出台了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制度,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着手,深化科研经费的管理改革是科研管理改革的突破口。而高校中,科研经费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预算决算的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的报销制度、科研激励奖励制度、科研经费的监督制度及科研结果的评价制度等。这些科研经费制度的存在与发展为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管理制度保障,并在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规范的制度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对科研经费进行使用,从而保证科研经费能落实到实处。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监督制度制定得不完善

对于经费的使用,虽然我国也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些监督制度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局限,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对经费的监督规范大部分都是针对科研项目中相关的负责人及管理人,这样并无法起实质性作用,主要原因是负责人或者管理人通常人数不多,在管理方面并无法全面合理的规划资金与管理资金,虽然也有制定一些管理资金的方法,但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监督的可行性不足、可操作性较差、在监督过程中整体职能的管理与实施都没有达到管理的标准,这就使得高校科研资金的管理受到一些制度上的局限性,使得管理无法高效的实行。因此,在高校当前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制度对经费的使用有具体的监督规范,就会使得高校科研经费在管理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2.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通常都是由相关的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的内容作出相关的预算管理,而这些负责人大多是各行各业领域中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于自身所研究的领域虽然都有所造诣,但对于财务的预算知识与管理掌握的并不多,所以,针对其本身科研项目的预算经费预算管理,就缺乏科学的预算指导,许多项目负责人还只依靠本身的经验与经费报账要求来对预算经费进行设置。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项目科研部门与财务管理单位之间职责分离,对项目的预算资金管理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如今我国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提出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与要求,但在大部分的高校中,针对科研经费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全方位的建立起来,没有完善制度规范,而财务管理相关部门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信息没有全面的掌握,也就无法更有效的实现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3.没有建立健全的经费评价系统

使科研资金使用的效率有效的提高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最终目标,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是对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进行衡量的重要依据。高校在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当中,实施客观的评价管理工作,是为更有效实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绩效评价的基础,而对于经费的管理与评价,则需要有健全的评价系统与评价体系,并且评价的主体需要客观的进行评价。现阶段我国有许多高校在运行科研项目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对科研成果的项目评价,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支出及效益评价关注度较少,并且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经费评价系统,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果所投入的关注更大,而对科研经费使用就称为项目开展时容易忽略的内容,所以在使用科研经费的时候就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制度,成为高校科研经费制度化管理的重要问题。

四、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体系建设

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体系,而为了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就要在制度上强化管理体系,因此,在使用科研经费及管理时,高校的财务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科学的经费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科学的制定,此外,还也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从申报经费到使用经费到科研成果的整个过程管理,并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通过制度化来对高校的科研经费进行评估的管理。同时,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首先要严格的对项目的核算规范的管理,并把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在预算使用的过程中,对具体的用途进行具体的管理,完善使用科研经费的审批与申报制度,每一笔经费的收支,都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与具体规范来进行检查,从而保证经费的账目清单能够一目了然,进而保证高校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与使用。

2.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在对高校的科研经费进行使用预算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科研项目相关负责人来进行经费的预算管理的,而建立健全的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必须在高校财务部门与项目负责人共同协作下完成经费的预算。而为了使经费的预算工作更加规范,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科研项目的具体申报研究,并收集相关的信息,深入分析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除此之外,财务管理工作者与项目的负责人要加强交流沟通,并加强对项目负责人预算编制的工作指导,而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有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编制,对这两种费用所进行的预算编制管理,可以通过财务部分与项目的负责人来共同进行,这样才能使得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更为健全,同时,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不但可以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还可以使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化,从而使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更加有实际意义。

3.强化科研经费的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在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这一层面上看,高校对科研的成果进行重点评价同时,要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制度来评价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使科研经费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落实到实处。而为了使评价的标准更为客观全面,在进行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评价时,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并对科研的产出、质量、科研对社会、经济及科学发展方面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设置绩效评价的标准,同时以这个标准作为基础,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研究与调查,从而更有效的掌握资金的使用动态,进行全面绩效评价的管理。

篇2

1.游客数量增多,刺激餐饮消费增加

武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给餐饮业带来了勃勃生机。2012年的高铁游客已经过亿,例如武汉的东湖、黄鹤楼以及红色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每天接待游客达到上万人次,五一、十一黄金周人数更多。武汉的高铁游客比2011年同比增长了36.2%,游客数量惊人,并呈现每年上涨的趋势。这些游客到达武汉旅游,避免不了要品尝武汉的美食、街边小吃、特色饮品等等。例如赫赫有名的小龙虾、武昌鱼、臭豆腐、莲花藕、汉帮菜等,汉口解放大道的东坡肉、风行的鸭脖子、吉庆街的小田螺,还有汉口中山大道的小吃,如春卷、四季美汤包都是旅游者的最爱。浩浩荡荡的旅游人群涌入武汉街头的时候,各大餐饮饭店和街头小吃部的客人也争相爆满,武汉美食让游客们流连忘返。而饮品类最受欢迎的当属武汉的茶庄,湖北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基地,各大名茶汇聚在武汉,高铁游客的到来增加了他们在茶庄的消费,有的品茶后还要特地买些当地名茶作为旅游纪念。茶水消费占据了武汉高铁游客饮品类消费的75%。调查显示,2012年五一期间,武汉的高铁游客人均餐饮消费在100-500元/天。可见,高铁游客数量的增多,直接刺激着武汉餐饮消费的增加。

2.游客口味各有千秋,促进餐饮类型的增多

高铁的出现,方便了各地的游客出行,不仅有本国南北方的游客,也有不少国外的游客到来,不同地域的游客对于餐饮的口味需求不同。例如,本国北方的游客大多偏好煮、蒸、炖菜,偏爱东北菜系;南方的游客有的喜爱甜食,有的喜好辣点的饭菜,国外的游客习惯西餐。来武汉的游客在饮品上,喜茶居多,其次是武汉的酒,占据了饮品类消费的六成以上。当然,也有的游客是为了品尝与众不同的口味而来的。游客口味的众多,各有千秋,这就促进了武汉地区餐饮业在饭菜饮品口味上的调整,目前的餐饮行业来看,已经基本囊括了各色菜系,中西餐种类多样,游客们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有的餐厅同时提供多种菜系供客人选择,力求吸引更多的游客驻足品尝;有的餐厅只专营一类菜系,求专一发展,把餐饮做精、做到极致也是一种营销策略。大饭店的环境优雅、整洁,适合高消费和共同进餐者多的游客们,街头小吃铺子虽然拥挤,但极具当地特色,食品价格低廉,适合低消费人群和品尝特色饮食的游客们。近年来,为迎合游客们的需要,有的餐饮店铺还推出了DIY餐饮系列,让游客自己动手制作,配以当地正宗的制作方法指导,让顾客享受到自己制作美味的乐趣。总之,游客的需求多,武汉餐饮的类型也会随之增多。

3.经济效益的增长加速了行业间的竞争

高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武汉餐饮业的消费能力。众多游客是餐饮消费的巨大客户群体,餐饮行业间的竞争也由此产生了。为了适应客户的需求,吸引客户驻足,餐饮商家利用各种宣传与促销手段招揽顾客,甚至有的商家不惜降低菜品价格,薄利多销。很多商家也很懂得经营之道,跟旅游公司和各大网站合作,宣传菜系的同时也推出团购价吸引各地游客的预定。还有的商家赠送当地土特产等旅游纪念品,为的是扩大自己菜品的宣传范围,吸引回头客。在众多商家的竞争中,肯定有盈利多的,也有亏本的,武汉餐饮行业间竞争在不断加剧,而如何迎合游客口味,吸引游客成为众多商家的经营主旨。这种竞争间接地刺激了商家对菜品的不断创新和研发,督促各商家维持正常价格,防止高价垄断的产生。这种商业竞争总体来看利大于弊,促进了当地餐饮经济的飞快发展。

如何在高铁机遇下促进武汉餐饮业的健康发展

1.餐饮行业要规范管理、文明经商

武汉餐饮商家随着高铁游客的增多而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当地的工商管理部门对餐饮行业加大管理力度,规范餐饮行业的营运标准。对餐饮店铺的食材进行认真的检查,保证食材无毒、无害、干净、新鲜,保证餐饮环境的卫生达标。对于每个商户的经营许可证的办理过程都要认真审核、跟踪,没有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的商家严令禁止经营。防疫部门要加强对餐饮饭店的防疫检查与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通告,并尽快解决。对于非法食用国家保护动植物的商家要严厉打击。此外,各商家也要文明经商,不要利欲熏心,严格按照国家和当地的相关管理规定合法经营,这样才能长久稳定地不断完善武汉餐饮行业的发展。

2.提高服务质量,价格合理

高铁游客的不断增多,要求各大餐饮店铺应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做到顾客是上帝的经营宗旨。对于饭店的服务员要定期培训,指导其文明服务、礼让顾客。五星级以上的酒店由于具备餐饮功能,而游客已经投入了五星级的消费,所以一定要让顾客享受到五星级的服务,在餐饮环境、卫生,特别是服务质量方面一定要加强,微笑服务,让客户满意。此外,不能因为武汉高铁游客的增多,为增加经济效益而随意加价,或抬高单价,这些都是不符合物价管理规定的做法,应严厉打击和杜绝。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游客权益是武汉餐饮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3.不断研究创新菜品和管理方式

篇3

 

一、香港幼稚园配置机动制教师的科学管理方法与启示

 

幼儿的年龄结构低,自理性差,因此往往比小学、初中、大学的日常管理工作显得更为紧张、繁琐。工作庞杂、人手不足是内陆幼儿园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特别是小班新开班、幼儿园集体活动时,问题显得更为突出。香港幼稚园配置机动制教师的做法与经验,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香港地区有许多幼稚园为半日制,分为上午班和下午班,幼稚园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来园时间,可是教师每天要带上午班和下午班两批学生,即每天8点迎接第一批次学生,中午学生用完饭后离园,于下午1点左右迎接第二批次学生。因此一般意义上来讲,香港的幼稚园教师工作强度较内陆幼儿园教师大,教学准备时间更长,私人时间更少。为解决幼稚园教师因事、病出现的请假现象,大多香港幼稚园配置2名及以上机动制教师,在当班教师因故缺勤时立刻补充师资力量。

 

香港幼稚园配置机动制教师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无形之中提高了员工的福利待遇。机动制教师的随时顶岗可以让出现紧急情况的教师安心、放心地处理私人事务,避免因幼儿园教师匆匆离岗而无人替班时产生的焦虑心理,增强幼儿园教师的从业幸福感。

 

第二,幼儿易于接受,提升家长认可度。机动制教师岗位不同于临时性职业,在园工作时间较长,因此幼儿对机动制教师有一定的熟识度,降低了幼儿因换教师带来的情绪波动。且机动制教师对于幼儿园的日常生活环节较为熟悉,教学环节把握得更为娴熟,更易为家长认可。

 

第三,规范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机动制教师的日常工作集中以下:档案室、收发室的文件管理、接送;幼儿园环境创设;准备玩具、教具;处理偶发事件适时参与集体活动工作。在不做替班教师时,机动制教师的工作仍是幼儿园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香港对特殊幼儿群体的照拂与个性化关照的经验与启示

 

根据人口出生比率,各个年龄段均存在着特殊群体,主要表现为身体残疾、智商缺陷、精神问题三方面。香港社会福利署制订了“弱能儿童兼收计划”,在普通幼儿园内兼收轻度弱能儿童。这项计划由政府出资,聘请社会福利人员深入社区了解工作,初步将符合条件的幼儿纳入申报范围,再由幼儿心理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综合评定,由政府出面、出资,选择合适的幼儿园,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在社会福利人员或义工的陪伴之下,跟普通孩子一样,一起到幼儿园学习。一般情况下,一名社会工作人员能够分配到两个名额,而且一个幼儿班通常不会接收两名以上的特殊幼儿。社会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观察,并逐步减少对特殊群体的帮助。

 

“弱能儿童兼收计划”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在混合班里成长起来的弱能儿童和在特殊学校里成长起来的幼儿相比,反社会性情绪更低,更为乐观,而且能够更容易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生活。同时还有更多的机会教育正常儿童尊重不同的群体,养成照顾弱势群体的良好品格。

 

香港幼稚园对孩童的个性化细致关照值得我们借鉴。香港幼稚园对每一位儿童都有一本每年的学习成长记录册。记录册不仅包含了学生的基本资料,还包括学生每年的综合评估表、每月的详细评估表、观测记录与分析评语、获奖情况与证书,还配有相关的活动照片。这些记录与评估材料,不仅要接受教育局的检查,也是对家长的交待,在学生毕业后,所有的记录都要交给家长。

 

香港幼稚园对特殊孩童的细致关照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香港幼稚园的膳食指引不仅要经过教育局的审查而制定,而且要通告家长听取意见。在幼稚园菜单旁边还有一张学生食物敏感记录表,详细记录了学生班级、姓名、过敏食物、过敏药物以及过往病史,供厨房工作人员参考,对有过敏记录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膳食服务。

 

虽然我们内陆也非常强调对儿童的个性化教育,但是在事实上仍然存有“一刀切”的现象,没有更具体化地关注到儿童的个性差异与个性需要。我们要引导每一个学前教师真正理解以人为本,以儿童为核心的教育宗旨,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面向每一位儿童,关心个性差异,使每一位孩子真正在充满自由、平等、尊重、认可的教育气氛中健康成长。

 

三、香港学前教育中关注能力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1.香港幼稚园对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一是以信任的心态让幼儿使用物品。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剪子一类的物品产生兴趣,比如2岁的孩子会突然开始喜欢被妈妈剪指甲,在眼睛的协助下开始对剪子进行最初探索。为此,抓住幼儿对物品的好奇心理,及时锻炼小肌肉群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香港的幼稚园会给每个小朋友发一把剪子,几乎每天都能在教师的指导或观察下完成自由剪纸或任务性剪纸任务,使小肌肉群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园教师还会适时地引导幼儿食用胶水、胶棒,将剪下来的物品单独粘起来,或拼成一幅简单的图画。

 

二是以鼓励的心态让幼儿完成超大手工作品制作。香港的幼稚园教师经常会花费1个月,甚至45天的时间让幼儿完成一件手工制作,制作成果颇使大人震惊。将为期1个月的手工制作过程变为一个让学生获益颇丰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幼儿在实际动手操作时掌握一些教师用讲述法所不能完成的教学目标,是对师资经验的重大考量。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费尽心思,使学生在轻松、快乐活动的过程中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工作。因此如果一个综合实践课能够持续10天以上,且仍使幼儿兴致勃勃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幼儿园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及日常观察、教学内容微调的深厚功力功不可没。

 

三是以幼儿的兴趣为教学活动的主题中心。给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和享受活动乐趣的机会。幼儿园都是以各个功能的活动区域格局布置,教师很少去规范孩子的发展空间、尺度、节奏,让幼儿自己决定主题进行的时间和空间,偏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的职责是创造条件,使幼儿从说、看、听、做、想中获取知识,很少告诉幼儿答案。教师说的较多的话是:“很好!请你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以此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香港地区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经验与启示

 

香港会由政府出资设立幼儿“书包图书馆”,有资质的社区委员会、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均可提出申请承办图书馆。图书馆由专业人员管理。对本社区及管理范围内的幼儿进行登记,每个幼儿发放一个书包,专门供幼儿来往图书馆使用。每当幼儿进入到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就会将幼儿的专用书包打开,按照电子档案,帮幼儿换一本适合年龄阅读的新书。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图书馆分配给不同幼儿每周不同的读书任务,长时间完成任务,图书馆会有奖励。而且图书馆会定时开展活动,如图书管理员会定期讲故事,定期让幼儿跟大家一起分享故事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篇4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 012)

摘要:浙江省普通高中于2007年开始实施通用技术课程,至今已有七年,从制订政策,保障课程正常开设;策划培训,解决教师困难和疑惑;研究课堂教学,建设课程资源;研究课程评价,引导实施方向;总结与反思,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等五个方面保证了课程的全面实施,使通用技术课程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 :浙江省 通用技术 实施经验

一、制订政策,保障课程正常开设

2006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实验,浙江省教育厅从组织机构、政策保障、评价保证、经费支持等四方面来推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

在组织机构方面,浙江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公布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关组织成员名单的通知》,成立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其中包括通用技术学科组。在政策保障方面,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试行)》。《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对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专用场地建设、通用技术课程评价、教学研究、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说明。在评价保证方面,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坚持并完善普通高中会考制度的意见》,通用技术课程被纳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测评和普通高中会考之中;在浙江省新课程高考方案中,通用技术课程成为第三类高职、高专院校选拔考试的科目之一。在经费支持方面,浙江省教育厅把建设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作为2008年度十件大事之一,拨款1千多万元用于159个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

在教育行政部门强有力的推动下,浙江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都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2012年的问卷调查显示,82. 4%的学校每周安排2节通用技术课,7.0%的学校每周安排了1节课,10. 6%的学校上学期每周安排1节课,下学期每周安排2节课。浙江省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基本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全省457所普通高中(全省共590所),通用技术教师1154人,其中专职教师864人,兼职教师290人。被调查的85位通用技术教师中,从年龄结构来看,21~30岁占15. 29%,31~40岁占54. 12%,41~50岁占22. 35%,51~60岁占7.06%;从任教通用技术的年限来看,69. 41%的教师为5年,16.47%的教师为4年,8.24%的教师为3年,4.71%的教师为2年,1.18%的教师为1年。可见,通用技术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且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二、策划培训,解决教师困难和疑惑

在通用技术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就是师资建设问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于2007年下半年对全省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没有经历职前系统的通用技术教育,主要由其他学科转岗任教,其中79%的专职通用技术教师来自劳动与技术、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还有21%的专职教师来自科技活动指导教师,数学、英语、化学等学科教师或实验员,而75%的兼职教师以兼任物理、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化学等学科为主。面对通用技术这门新设置的课程,他们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呢?从教研的角度来讲,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呢?因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建了课题组,对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构建了通用技术教师知能结构体系,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以及改进通用技术教研活动组织策划的建议。

在研究的基础上,在2008年至2012年我们分步开展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实施初期,通用技术教师最关心和最想解决的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设立通用技术课程?包含哪些内容?如何教学?因此,在2007年至2008年,我们在每学期初开展了课前培训,内容以课程标准解读、教材解读和教学方法介绍为主。随着课程实施的推进,通用技术教学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三方面:一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理念,建设实践室;二是对教材上一些内容存在着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教学;三是对技术试验、系统、控制等专业知识存在疑问。因此,在2009年至2012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着眼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疑难问题的培训。

在省级培训之后,各地市都组织了市级培训。而参加过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教研员,也成为市级培训的主要力量。近年来,省教育厅教研室、嘉兴、衢州等地市的教研室又充分利用“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展开通用技术教师的在职培训,温州等地市成立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了培训,省(市、县)教研室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教学论文评比等教研活动。通过评比,促使教师研究课堂、研究教学;通过观摩,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了解课堂教学方向。

正是通过研究和一系列有策划的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了浙江省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的发展,使他们尽快地熟悉了通用技术课程内容,适应了通用技术教学。

三、研究课堂教学,建设课程资源

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初期,课程资源较少,随着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进行,怎样开发与利用通用技术课程资源,怎样建设好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已经成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开展研究,积极建设课程资源,服务教师。

在2007年至2008年,针对课程开始阶段通用技术教学辅助材料相对比较少,许多一线教师亟需教学参考资料来辅助教学的现状,我们对通用技术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通用技术教学设计集,对两个必修模块的每个章节都进行了教学设计指导。近年来,我们进一步研究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一教学重难点不同的突破方式,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集进行了修订。针对通用技术教材中动手项目数量有限、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实践困难的情况,我们对学生活动开展了研究,开发了学生活动手册。在2009年至2010年,对于一线通用技术教师困惑较多的资源开发、教科书处理、教学评价实施等教学实践问题,我们开展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以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为载体,探究通用技术课程理念的落实,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并出版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一书。这些文本资源的建设,对于促进教师更好地实施通用技术课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注重文本资源建设的同时,我们还注重网络资源的建设,建立了浙江通用技术教学网。一些地市也建设了通用技术网站,并设置QQ群等形式,搭建通用技术教师交流平台,合力建设网络资源,实现同伴互助。

四、研究课程评价,引导实施方向

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来保障,而且需要课程评价的积极引导。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2006年,研究通用技术会考的考试范围、题型等;2007年,成立了通用技术项目测评研究组,研究通用技术有关动手操作部分内容如何测评的问题,并制订了《综合素质评价——通用技术项目测评指导意见》;2008年,开展了通用技术高考的研究;2012年,开展了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

浙江省通用技术评价体系是以动手制作项目为主的综合素质测评与以纸笔测试为主的会考(学业水平)相结合的,既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的评价,又注重技术知识、思想方法等理论方面的内容、方案构思和设计评价等内容的评价。而将通用技术纳入高考之中,既有利于工科院校、高职院校等选拔技术素养高的学生,又有利于促进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通用技术会考(学业水平)和高考虽然采用了纸笔测试的形式,但在目标上都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符合通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价值取向。

五、总结与反思,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虽然浙江省通用技术课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通用技术学科在我省高中阶段目前还是属于相对薄弱的学科,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一)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有待于从必修课程的开设走向课程体系的建设

通用技术课程从结构和内容上来说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管理上来说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因此,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必修课程的开设,而且要关注课程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我们要避免随意削减必修课时或以创造发明等校本课程替代必修课程;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开发、开设通用技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目前,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给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的建设带来了机遇。2013年11月,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仅嘉兴、金华、台州、丽水四个地市的通用技术教师就开设、开发了82门通用技术选修课程。但如何形成符合通用技术课程目标、具有技术教育特色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如何融合到学校课程体系中并带动学校应用性课程的建设等问题,都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通用技术教师工作环境有待改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专业发展应从关注问题的解决走向知能结构的完善

2012年的调查显示,60%的通用技术教师希望长期从事通用技术教学,他们认为“通用技术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属于真正的素质教育学科”、“任教通用技术比较能挑战自己的综合能力,自己喜欢通用技术学科”,但还有40%的教师持消极态度,认为不希望或要看领导安排。教师持消极态度跟通用技术课程在学校的地位有关,他们认为“通用技术课程不受领导和学生的重视,地位低,属于副科”,也跟职称评定、待遇、工作量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存在学科性差异有关。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本身涉及知识多,自身储备不够”。对于实践操作所涉及的金工工具,84%的教师表示熟悉,对木工工具,66%的教师表示熟悉;但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数控机床,熟悉的教师不多,分别只有8%,2%;71%的教师认为自己在通用技术教学方面最缺乏的是操作技能,44%的教师认为是技术知识;对于技术设计作品和技术试验的实践过程,28.2%的教师表示完整经历过。可见,通用技术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对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如果说课程实施初期我们应急式的更多关注的是疑难问题的解决,那么随着课程实施的推进,我们应该关注通用技术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完善。在知识结构方面,我们不仅要关注设计、结构、控制等学科专业知识的充实,而且要关注通用技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学科教学知识的充实。在能力结构方面,我们不仅要关注技术设计能力、技术实践能力、技术试验能力的提高,而且要关注技术原理教学能力、技术文化教学能力、技术探究教学能力、技术设计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设计能力、学科教学实施能力、学科教学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三)通用技术实践室使用率有待提高,且应从基本配备走向系统建设

篇5

[关键词]采购管理;科研项目;成本控制;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098-02

1 采购管理的基本模式

1.1 采购项目的类别

采购项目按资金来源分为四类:一是能力建设(或称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持,从项目立项论证、过程实施到终结验收,国家相关部门对其政策和要求包括采购的方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二是科研项目。主要由项目甲方(政府部门、军方或项目提出方)以科研费的形式按合同约定拨付,甲方按照项目进行专项监督和审查。三是创新基金项目。主要由相关创新基金和自筹配套资金组成,基金管理方仍然会按照相关的要求监督资金的使用,并对项目进行验收。四是自筹项目。主要由本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资金状况自行安排,并按照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管控。

按标的物的不同分为三类:一是货物类项目。主要包括科研所需的设备、设施和消耗材料的采购。二是基建工程类项目,主要包括能力建设和自筹项目的土建工程、设备安装的采购。三是服务类项目。主要包括技术协作、产品研制、加工和中介服务等采购。

1.2 采购管理的组织方式

按组织主体的不同分为三类:一是政府采购。主要是借助于政府的采购平台,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主导采购的项目。二是委托招标。主要是按照甲方要求或本单位不具备招标资质的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或有形建筑市场平台采购。三是自行招标。主要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经验组织相关其余项目和自筹项目的采购。另外,根据项目的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可以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

1.3 采购管理的法规依据

从以上采购项目的来源和组织方式可以看出,该科研机构采购管理活动主要依据的法规包括《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合同法》和行业相关规章。《招标投标法》适用于所有招标采购行为,《政府采购法》适用于由国家财政承担的能力建设项目和科研项目的采购,《合同法》则是所有采购行为达成的法律形式。在遵循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项目甲方对项目的实施和管控都有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和要求,这些都是开展采购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依据。

2 采购管理活动对项目经济性目标影响因素分析

2.1 新技术因素的影响

新产品的呈现形式除成熟技术的系统集成外,更多的、大量的是新技术的应用。这就带来至少两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一方面是新技术本身性能指标的成熟度以及集成后对新产品性能指标的满足程度;另一方面是不同的新技术应用集成后对各自性能指标和新产品性能指标的相互影响。这两方面的影响因素,项目管理者事先都会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试验鉴定的方法、步骤、资源需求、周期和经费等统筹考虑并编制项目计划。尽管如此,限于项目管理者对新技术的认知等因素的影响,技术状态的不确定性仍然是造成项目周期拖延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项目周期一旦拖延,就必然引起项目成本的增加,以至于项目经费的超垫资。而且技术状态越是不稳定,采购保障的难度就越大,这也成为采购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2.2 科研项目进度因素的影响

项目进度的管控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满足项目对资源的需求和保障是采购管理的首要目标。一方面如果项目采购计划不能与项目实施方案同步考虑、并优先安排,就必然影响项目的实施,进而影响项目的经济性。另一方面,由于采购计划编排适配性的缺陷,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采购周期紧张、应急采购居多,又影响对项目成本的控制。

2.3 市场准入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讲,大型装备产品研制的市场准入门槛都比较高。相应的与其配套和技术支持的门槛也会随之提高,这就等于给采购对象设定了一个特定的市场范围,与之而来的是采购质量、价格和服务等要素选择性和竞争性的降低,这都会给科研项目的经济性造成影响。

2.4 定价机制因素的影响

大型装备产品的研制采用“成本加价法”,就是在实际发生成本的基础上加一定比例的盈利。这样的定价机制无论是新产品的研制方,还是对其性能指标进行试验鉴定的机构,尽管项目甲方有严格的研制成本审查审核程序,但在研制前期或者经费申请时都会尽可能地加大、加足成本。

2.5 内部管理因素的影响

该科研机构内部管理按照采购项目的不同,分别设有能力建设、科研外协、通用设备、基建工程和综合保障五个采购管理部门,并有各自的计划、预算、标的编制、采购组织、项目实施等管理人员。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但其机构重叠、人员臃肿、管理资源浪费、管理效率低下;市场信息不能共享、采购信息各自运作、项目经费分散管理、对内形不成集约管控,对外形不成主导优势,直接影响采购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采购行为的实时性可以弥补或加剧新产品、新技术给项目进度带来的不确定影响;采购行为的适配性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成本;采购市场的局限性影响采购活动本身的效益性;特殊的定价机制影响项目承担方自发控制项目成本的能动性;内部管理模式和机制影响采购管理的综合效益,进而都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性目标产生明显的直接影响。

3 改进采购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理念上要确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价值取向

对采购的本质规定,其内涵就是用合理的价格购得适合的东西。什么是适合的东西?笔者的理解就是既不追求价格越低越好,也不追求东西的性能指标越高越好。在费用指标、研制进度和性能保证间实现各种参数的最佳组合,使费用和标的物的性能达到最佳平衡。这就是美国国防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研制项目采购中使用并逐步发展到目前成熟的科研项目管理“定费用设计”(Design To Cost)和“挣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理论的基本内涵(这里只是把研制产品的性能置换成了采购产品的性能),强调用使用费用或经济指标来衡量和判断科研项目的绩效水平。

3.2 计划上要采购活动分解到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对于新产品的试验鉴定,我们应当在充分收集项目范围、费用、进度、性能和质量要求等需求的基础上,以控制项目总目标为导向,从顶层策划到项目执行团队借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推荐的“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原理制订项目计划、编排项目进度、调配项目人员、设备等资源、估算各类经费、拟定采购内容、识别项目风险和控制新产品技术状态等工作,确保项目技术性目标和经济性目标的全面实现。

采购管理贯穿于项目研制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者在编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时首先要进一步增强采购管理的计划性,特别是与项目进度和技术需求适配的紧密度,恰当启动采购实施的时点,突出采购活动“粮草先行”的保障功能;其次是在多项目并行的状态下,要根据项目的优先等级和关键资源的保障能力,以项目的时间进度为坐标协调编排项目间的资源匹配谱,并辅之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准确反映各种资源的全息状态,使固态的技术和设备形成“流动”的资源,以“错时上下班”的机制缓解和弥补资源使用上的矛盾,实现采购管理的增值增效。

3.3 制度上要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项试验鉴定任务,一般都需要五六年甚至更长的周期。在这期间无论项目计划安排多么周密都不可避免地出现项目内容调整、原材料涨价(包括汇率变动),特别是新技术应用潜在“变量”的风险等,这些都必然引起采购行为的增加和项目经费的超预算。

项目承担机构首先要在“成本加价法”的体制下,与甲方建立起“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通过真诚的协商沟通建立起长期的、达成共识的价格议定规则和合作机制;其次,对于固定价格(一次包死)的项目,要全面权衡自身的技术能力、资源投入和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确保项目总费用不出现超垫资风险,并力求项目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最后,在科研机构内部要完善项目全成本核算体系,建立项目“成本+固定酬金+奖金”的考评机制,以此来倒逼项目总费用前提下内部项目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项目采购成本的精细化控制。

3.4 管理上要形成科学有序的决策机制

科研机构首先应当对现有采购管理部门进行系统的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采购管理机构,搭建起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内部采购管理平台;其次要对管理职能、需求评估和定标决策等环节做相应的分割,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和权限,建立内部专家评审决策队伍,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最后,在采购的方式方法上,除去必须到政府或中介机构的项目外,自主组织的项目凡是基建工程类、货架产品等市场竞争充分的项目都应当采用招标方式采购,凡是研制类项目都应当采用“竞争性谈判”,从而有效地提高采购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科研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采购管理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它除了对项目总体经济性目标产生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对项目研制的进度保障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甚至是政治影响,我们应当把采购管理作为提升科研机构基础管理水平、改善科研项目经济性目标的长久课题持续研究和提高。

篇6

【关键词】经济管理 法律行为 可持续理念 发展 实施

一、相关概念的理论界定

经济管理法律行为是经济管理行为法律层面的范畴。其主要特征是经济管理行为受到法律的制约,并经过了法律的调整。经济管理的范围包含了国家对于经济财产事务的公共管理,同时也包含了对个人、家庭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实物管理。在文中主要论述公共经济管理和因社会化而导致内部关系外部化具有公性质的私的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公共经济管理行为可以定义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非营利组织等公共部门对于国民经济实施管理的行为。其显著的特征是在管理过程中突出以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内容包含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组织协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经济管理中发法律行为制度是为了保证国家对于经济管理行为的实施,是其管理的重要法律保障。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相关的法律制度要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根据法律现实主义的观点,法律要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要能够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基本理念,作为在经理管理法律行为过程中的行动指南、行为标尺,最终形成经济管理法律行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经济管理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一)持续性特征

经济管理法律行为中的首要基本特征就是经济管理法律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特种中要求法律管理行为能够兼顾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结合,避免各种短视行为对于国家经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可续行在经济管理法律行为中坚持以和谐型内涵作为基本的方向,可持续性的核心要求就是要能够保证人类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不能够超越资源以及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能力。经济管理的法律行为持续性特征人类的经济体系与生态体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生态体系较为稳定、变化较慢,而人类的经济体系则变化较快,呈现动态的基本特征。因此人类的经济发展要能够满足持续性的特征,保证不破坏生命支持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二)和谐型特征

经济管理法律行为要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在此基本特征下人与自然界之间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不是能够对自然进行随机支配的主人,而应该更为关注自然界的独立意义和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在经济管理法律行为中药能够给予自然充分的尊重,不能够安排超越自然承受能力,经济管理法律行为要能够适应和谐性的要求,要能够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不断吸收生态中心主义的合理科学因素。

(三)系统性的特征

经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发展的特征不是孤立的,在经济管理的法律行为中不能够存在孤立发展的观点,简单的方法也不能够解决经济管理中诸多复杂的问题。局部发展或者某一个方面的发展不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的经验证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微观效益的方案对于经济整体发展都是不利的,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也是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整体系统观念的体现。

三、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

(一)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是实施资源配置最为有效的手段,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也是最有效率、最为成功的经济制度之一。但是市场不能够有效解决人类经济发展所有重要的问题,因此经济管理的法律行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市场可以实施有效的管理,纠正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正确走向,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其主要实现方案主要有反垄断、消除不正当竞争;采用税收、补贴及法律规制等各种手段,增加外部的收益和负外部的成本,使外部性内在化以及提供公共用品等,通过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助于纠正市场失灵,实现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助于整体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管理的法律行为主要体现的持续性、和谐性等方面的特征要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群体之间能够协调运作,健康发展。因此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群体、不同阶层要能够保持一种共赢与和谐竞争的关系。公共利益的存在是个人利益存在的重要保证。个体的理性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但是缺乏合理的格局,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坚持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经济管理法律行为来纠正个人理性所导致的偏差,实现个体理性和公共理性和谐相处,达致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共赢。

四、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的贯彻实施

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能够倡导经济的绿色转型,要能够发展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保证经济转型以及在此过程中培育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对于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管理中要能够体现对于产业的地区合理布局、实现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社会发展的协同效果,在进行相关制度的建立的社会要能够进行正确引导,避免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规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主管部门同时也可以通过财税管理手段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要能够建立稳定的资金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进行合理的补助,并采用税收等行政手段对于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进行有差别的税率,提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资源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关税税率,使得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导的作用。最后还可以通过金融手段为循环经济体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当前阶段,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急切需要进行经济管理法律行为进行绿色经济的转型。

五、结论

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缺乏管理的机制下,市场的竞争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无序混乱的,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具有不利的影响。经济管理法律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可持续性、公平性以及整体性的特征,通过制度的建立实施,以管理的手段以及各种调控方案对经济发展进行正确引导,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史际春.经济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造价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重要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及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选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一环。目前建设领域普遍存在“轻决策,重建设”、“轻经济,重技术”等现象,直到建设过程中或项目已建成才暴露出经济效益低下、造价失控、技术缺陷及市场预期判断失误等灾难性问题,补救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在在此情况下,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已经毫无意义了,为此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的工程分析及工程造价控制是必须的,是保障决策正确性和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手段。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定义及主要工作内容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单位在从事建设项目投资活动之前,由专业咨询机构对市场、收益、技术、法规等项目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分析项目必要性、项目是否可行,评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意见或申请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文件。

在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中,工程经济分析和造价控制的主要工作体现在论证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建设项目市场需求分析、财务评价分析、项目财务收益分析上,最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参考依据。

2.建设项目工程经济分析造价控制

2.1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的经济分析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采用工程经济分析方法,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地质、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比较和评估分析。以输变电工程建设为例,根据《中国南方电网35~110千伏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可行性研究工作重点是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系统方案、工程建设规模、最佳投产时间;选择并推荐合理的变电站站址和相关的线路路径方案,避免后续工作中出现颠覆性因素;提出项目的主要技术原则和工程设想;合理评估项目建设投资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由电力系统、系统通信、变电站站址及工程设想、线路路径及工程设想、环境保护、节能降损、抗灾减灾分析、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等几部分内容组成,并可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作相应增减。

在进行建设项目经济分析的时候,通常使用盈亏平衡法和平均成本法这两种方法做总体效益比较。盈亏平衡法:是运用量、本、利之间关系的理论,对产品投入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的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量本利分析法。它是研究生产、经营一种产品达到不盈不亏时的产量或收入的决策问题。这个不盈不亏的平衡点称为盈亏平衡点。显然,生产量(或销售量)低于这个产量时,则发生亏损;超过这个产量(销量)时,则获得盈利。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与销售额随着增加,当到达平衡点E1时,总成本等于销售额即成本等于收入,此时不盈利也不亏损,此点对应的产量Q0即为平衡点产量;销售额S0即为平衡点销售额。同时,以E1点为界线点,形成亏损和盈利两个区域。此模型中的总成本是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的。按照是以平衡产量Q0还是以平衡点销售额S0作为分析依据,可将盈亏平衡分析法划分为盈亏平衡点产量(销量)法和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法。

平均成本法是总成本除总产量的值,它可作为订定售价的依据,也可做为管制成本的参考。平均成本一般是随产量的增减而做反方向的变动,即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就降低了,此乃由于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之故。另外,大规模的生产,由于资源的充分运用及大批量订购与采购的因素,有时也可以降低平均变动成本。例如充分运用工厂的人工产能页使平均人工成本降低,大批量采购原物料,而使平均原物料成本降低等。此种利益乃由于生产规模经济所形成的。

如图:

2.2建设项目技术及设备方案的经济比较分析

部分大中型工业项目,除了对项目总体投资进行经济分析以外,还需要对项目自身的技术条件及设备选型方案等进行工程经济和技术经济的分析,从生产线和设备的先进和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进行一系列的比选。在进行这类方案比选的时候,通常采用NPV分析法和价值工程分析法。NPV(净现值)是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是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和方法,数学表达式:

NPV=∑(CI-CO)×(1+i)∧(-t)

净现值法就是按净现值大小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净现值大于零则方案可行,且净现值越大,方案越优,投资效益越好。

价值工程又称为价值分析是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所谓价值工程,指的都是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数学表达式:V=F/C 其数学意义为实现产品可靠的、必要的功能所需要的最低成本。价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进行深入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功能及其产生的成本进行详细分类,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识别必要功能、不必要功能、多余功能及不必要成本,再对功能成本重新组合,剔除不必要功能和成本,从而提高对象的价值。其中V1说明可能存在不必要或多余功能;V=1说明功能与成本相当匹配,方案可行。

3.建设项目可研经济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1投资估算精度控制不足

部分可行性研究方案的技术分析中,对于投资估算的精度控制不足。以输变电工程为例,部分可行性研究方案中对于选址选线的确定未获得相关的国土、规划部门的同意,部分是处于国土规划调整变动的范围内,到了初步设计阶段时出现颠覆性变化或者较大的变动,进而导致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使投资估算测算失去意义。

从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上来看,所谓控制就是指行为主体为保证在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其目标,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对被控对象在实施中发生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的过程。控制包括三个步骤:即确定目标标准、检查实施状态和纠正偏差。造价控制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应以事前控制为主,即在项目投入阶段就开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控制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组织和时间等。

3.2投资经济方案分析及评价过于理想化

部分投资经济方案的分析流于形式,评价过于理想化,缺少风险管控及风险意识。比如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在进行某个国外水电站投资方案分析时,未能预料人民币大幅升值带来的汇率损失,虽然考虑了汇率风险补偿,但是却大大延长了投资回收周期,经济方案分析无法反应建设及投资实际情况。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经济分析及造价控制是指工程从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设计招标等各个管理环节对造价实施控制,使各阶段的造价控制在计划范围以内。在不同阶段工程造价所占的比例不同,据有关资料分析,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为75%~95%,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分析应遵循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优化配置资源,合理使用投资,对工程造价进行充分摸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组合,形成统一、开放、协调、有序的工程经济分析体系,制定和完善项目的经济评价规则。

3.3项目财务分析指数单一

部分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中,财务分析指数单一,造价目标控制不得力。在进行可研阶段的造价控制时,首先要确定各种目标值,以便在建设实施过程中阶段性地收集完成目标的实际数据,将实际数据与计划值比较,若出现较大偏差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目标值的实现。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工程发包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为有效的手段。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设计和施工措施中去。再次,要立足于事先控制,即主动控制,以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也就是说,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更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

4.结束语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就是使用科学的方法在做好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要强调的是有效控制项目投资。因此要采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控制手段,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前期设计过程,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传高.浅析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J].山西建筑,2009,(25).

[2]胡凌云.费用效益分析法在某节能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经济评价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1,(1).

篇8

1.缺乏知识共享意愿。

在武警院校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教学资源个人主义”,很多的武警院校教员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占有者,往往将自身独立获得的经验、专业知识看作是升迁和竞争的本钱,不愿和其他教员分享,仅有个别转业的教员愿意将自身多年的教学科研的经验成果拿出来分享给其他人。虽然院校通过定期组织教员集体备课,学术交流等方式鼓励教员们积极分享知识成果,可以说为共享知识成果搭建了各种平台,但是部分武警院校的教员依然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尤其是把实践经验拿出来分享,这些问题必然导致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提升缓慢。

2.忽视隐性知识管理。

对于武警院校教员来说,蕴藏在其头脑中的关于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等经验性的知识是其所有知识的精华,也是主宰与决定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提升的主要力量。武警院校教员知识的增长主要是对于武警院校教员个人经验进行不断反思的过程,撰写教学反思是武警院校教员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发现,一部分教员认为教学反思有必要,但是总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放弃教学反思,还有部分教员认为教学反思是多余的,因此,能够自发进行教学反思的武警院校教员为数不多,这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的忽视最终会成为制约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提升的瓶颈。

二、武警院校教员基于知识管理提升专业素养的途径

1.管理显性知识促进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武警院校教员专属的基本知识包括专业学科基础、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这些都属于显性知识,它们都是由以下各内容组成的,包括教材、辅助材料等图书资料;论文、专着及教案;个人知识积累所需的各种文件和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及管理系统等内容。这些都是武警院校教员知识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因此,一是建立武警院校教员个人专业及相关知识数据信息库。数据是信息的基础和源泉,只有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数据,武警院校教员才能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那么掌握了信息的武警院校教员再加入个人在教学科研中的经验判断就可以变为知识,然后对凌乱的各种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以文档化或电子化的形式存储起来,逐步形成武警院校教员的教学档案,并采用较为有效的搜索方式,然后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从而来提升武警院校教员的专业素养。二是完善武警院校教员的知识结构使之趋于完整和有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发展武警院校教员教学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设计制作实用的教案课件,收集归纳教学科研信息资源,集体备课攻关教学难题,观摩优质课教学比赛,外出参观访学调研、学术科研交流等方式来丰富完善教员的知识结构,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武警院校教员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反过来对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2.管理隐性知识促进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武警院校教员知识素养提高的障碍不仅仅在于新知识的获取数量,还在于武警院校教员隐性知识是否能够成功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它也是反映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这种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人头脑中,难以用文字表达、交流和共享。实际上,隐性知识并非不能表达,只是表达起来不像显性知识那样一目了然,它往往是零星破碎、主观性的,甚至可以说是随意的,更像是一种片断。因此,要想有效解决该类问题、实现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来实现。一是准确把握反思重点。教学反思是以发展教员为直接目的,要求武警院校教员自觉地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的审视与分析,用文字进行概括,警示自己,改进教学,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教学反思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然后创造性地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有效反思使自身得到发展。二是合理运用反思策略。要把反思所得的感悟记录下来,并定期整理教学反馈笔记,形成“教学日记”、“心得体会”等。并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对特定教育事件处理的案例,然后对该类事件进行反思和展开全面的分析,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实践中呈现的问题与教学理论进行相互印证,不断反省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异,用教训鞭策警醒自己,用经验指导今后的教学科研,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从而推动个人素质的提升。

3.分享各类知识促进武警院校教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篇9

科研院所知识管理探索实践

一、提高认识,加强科研院所知识管理实施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一)科研院所知识流失的现状迫切要求科研院所实行知识管理

目前,科研院所对结果性知识的储存,设计的过程性知识的共享主要以“一帮一”师徒为载体,而非师徒之间的知识交流不足,不同型号、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共用的知识技术重复劳动,不能最终形成科研院所的知识合力。很多员工经常抱怨工作开展难度大,流程弯曲、效率低下等等。因此,科研院所必须实施知识管理,增强知识共享来摆脱目前的现状。

(二)知识管理是提升科研院所研制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科学方法

知识管理的开展,一方面,把以前经历过的型号设计经验、知识、挖掘出来,整理出来,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变成院内年轻设计队伍的营养,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就一支有一定经验和战斗力的设计队伍;另一方面,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把当前进行的型号设计中的经验、知识、流程和方法沉淀下来,转变成具有竞争力的智力资本,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减少重复设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带动未来型号设计和创新。

(三)知识管理是促进科研院所综合管理能力升级的有效手段

知识管理可以实现管理流程的优化。可以完善科研院所关键战略流程、关键运营流程、关键业务流程、职能业务流程,帮助科研院所选择和执行最合适的流程,减少某些有效性不高的计划和安排,在流程创新上做出贡献。科研院所可以把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成果积累下来,更可在各部门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大大提高知识传递的效率。

二、知识管理过程中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领导者的重视与大力支持

领导者对知识管理重视程度与支持对知识管理效能的发挥有着正向关系。领导者通过鼓励与指导,显示出与员工分享与提供自己知识、持续学习与搜寻新知识的意愿,可以影响与增强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意向;在建立知识网络与管理知识的过程中领导者通过有效的使用技术人员,对知识储存、交流与共享等多种特征的成功推进方面起到催化作用。因此,领导者应在行动与资源上重视与支持知识管理活动,积极投入到知识管理活动中。

(二)科研院所文化的影响与推动

科研院所要营造一种“共享共荣”的知识文化氛围。在知识文化氛围中,要求团队管理者要拥有鼓励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核心理念,积极地为团队营造一种全员共享学习的宽松组织环境;要求团队有完善的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要求创新团队的每一位员工参与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客观评价标准;要求共享与交流不仅在具有相同知识结构的人员之间进行,更应积极倡导和推动拥有不同知识结构成员之间进行高跨度、多角度和多层次地共享和交流,这样就能使隐形知识显性化、离散知识结构化、拓宽知识创新的空间。

(三)强大的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

在知识管理的开展过程中,要进行知识的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创新,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只有以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作基础,才能完成统一门户、建立搜索引擎、知识集成和在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上实现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创新工作。强大的信息技术不仅加快信息传送的速度、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而且提高了各类信息的有序化程度,还有助于解决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管理的各种功能和服务都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

(四)始终坚持知识的共享、交流、学习与创新

知识共享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所有者向组织贡献自己的知识,使个人知识变成集体的显性知识,从而不断壮大集体显性知识;二是个人从集体知识或知识库中吸收新知识,丰富自己的隐性知识。

三、积极探索科研院所有效的知识管理运行体系

(一)做好知识管理系统的顶层构架

先通过调查科研院所现有信息系统和现有实施条件,从而使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更具针对性。由于科研院所大都经历过连续多年的型号研制磨练,已经建立了相对规范的设计体系,设计团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设计经验,在目前条件下,知识共享和提高是关键。因此,科研院所不必完全遵循知识管理的一般进程,可以打破常规,从知识的共享开始,找到知识管理工作的突破口。

(二)搭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构架和管理系统

科研院所应以产品全过程的知识管理为抓手,以知识库、特别是标准设计模块的建设和管理为推进手段,以知识沉淀、知识共享、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主要环节为管控要素,以建立知识共享的大科研院所文化、清晰地知识管理业务流程、简明活泼的知识管理信息平台,标准技术规范、设计工作流程和设计工作样板为核心,以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用性、有效性为KPI,多系统协调推进,形成科研院所的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知识发现系统、知识存储系统、知识获取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三)知识创造和转移的激励措施

科研院所需要建立一套与现行人力资源业绩评估流程相符的奖励和表扬机制,鼓励个人交流知识。克服对“知识分享”的保留意见,这一机制专门奖励那些贡献高质量知识的员工和使用者。如对基层管理人员要充分授权,给予其一定的自主决策的权利,实施“参与激励”,使其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为科研院所的发展出谋划策;对于服务人员,宜通过标准化的指标和物质赏罚来进行激励和约束;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应该实施职业生涯的规划,帮助其规划未来的职业道路;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推行比较宽松的弹性管理,提供培训激励和参与激励等相结合的多种激励方法。

篇10

【关键词】幼儿教师 有效整合 专业成长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的不断深入,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活动。只有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幼儿教师才能贯彻落实新《纲要》精神和目标,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才能使学科领域教学活动充满灵性。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教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科研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都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我们的教研、科研往往各管各,两个条线上都有各自的要求和任务,一线教师疲于奔命,结果却不尽人意。

我园尝试让科研真正走进教师的实际工作,让教研和科研真正链接起来,并倡导真学习、真实践、真研究,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多途径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1.夯实读书习惯――打造善于思考的学习团队

教师要真正地投入科研、教研,要真正地促进自身的成长,必定要多读书。我们特别注重读书学习为教师的成长充电。

1.1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专业书籍,如,开展月月读活动:期初,我们精选好书,制定学期读书计划,安排好导读人员,明确阅读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有重点、有计划,分段阅读指定书目,如《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是我们课题研究、课程实践的案头书,通过精读案头书,领悟朱静怡老师“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思想。为了保证老师们精读的质量,我们在校园网上创设了“读书生活”栏目,让导读小组带动教师们学习、分享、交流,敦促教师读好书,把握课程理念、吸纳名师经验,养成每天学一点、想一点、做一点、悟一点的好习惯,逐步让课程实践呈现有价值的思考。我们还鼓励老师拓展阅读,向老师们推荐优秀学前教育网站,充分利用订阅的幼教杂志,围绕课题研究、教学问题的热点和难点拓展学习,开阔视野,与时俱进,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还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好书分享”、“好文互荐”、“读书沙龙”等,使教师 “要学习”的意识越来越浓;“善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常学习”的习惯越来越好。

1.2 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很多名师的成长道路告诉我们,一个教师要成长,除了多读书、读好书以外,更重要的还要勤思考,善思考。因此,我们提倡读与思相结合,幼儿园每位老师在幼儿园 “博客天地”中都有自己的博客空间。在个人博客空间中,教师记录读书心得、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案例分析、课题研究思考等。园部成立了“博客回复小组”,带领大家进行互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师间的互动。月末由“博客管理员”将优秀博文推荐到网站“优秀博文”栏目,让全体教师学习分享。

教育博客为我们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的个人博客空间是大家相互学习、研讨的阵地,读书学习体会、课题实施经验、课程实践反思在这里一一呈现。幼儿园每月的专题博客评比、有针对性的博客反馈,有效地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学会观察、研究和积累,开放的学习交流推进了学习化教师团队的营建。

2.扎实多彩教研――呈现个体的思考与团队的智慧

我们以规范的组织结构作为教师成长的保障,幼儿园三个教研组是三个小团队,教研组以“课程审议”、“课例研讨”、“集体备课” 等多姿多彩的教研形式呈现个体思考与团队智慧,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1 “课程审议”让参与凸显主动。我园在课题研究“幼儿发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过程中,以三个教研组的课程审议来规范课程实践研究的过程。每个月三个教研组都要进行“前、中、后三审议”。教研组中的骨干组成“三人小组”,提前做好课程的“前审议”,重点把握课程理念的落实,并兼顾“幼儿能力水平、季节变化、地方特色、环境资源、其他特殊需要”等因素,提出一周幼儿生活关注点。然后和组内教师进行审议,听取组内老师们的建议进行适当调整;“中审议”主要落在课程计划实施一个阶段以后的交流,并对下阶段课程计划提出建议;“后审议”是将本月课程实施信息进行汇总,给下轮教师实践以借鉴。每月前、中、后三次课程审议将学习――计划――实践――反思落到实处,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课程适宜性的审视、对课程内容设置的再优化的过程,促进了各个层次水平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提升。

2.2 “集体备课”让教研回归原点。备好课、上好课,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一个教师如果能认认真真做好每天的最基本的工作,日积月累一定能有收获。幼儿园三个教研组中,分布着不同层面的教师,有市级骨干教师、成熟教师、青年教师、刚上岗的新教师,这些不同层面的教师群体,他们有着各自擅长的领域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思考,当然,骨干教师、成熟教师可能经验更多一点,但青年教师、刚上岗的新教师也不乏创意和亮点。在领域教学的研究中,如何体现不同层面教师的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循序渐进地成长呢?我们的教研组每月选择课程中典型课例或疑难课例,经历“集体畅想、个人主备、交流共享、自主修改”四个过程,让每一位老师都带着自己的思考在集体的碰撞交流中修整和学习。这样的活动集团队智慧与个体才能的融合与发挥,使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实实在在地推动教师的思考和成长。

2.3 “课例研讨”让教学日趋精彩。我们以解剖麻雀式的课例研讨来提升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教研组选择适宜的课例,确定二至三个执教教师,进行活动设计的畅想,再经过二至三轮的现场执教、调整优化,直至呈现理想的教学状态。实践研讨的过程由组内教师、分管园长参与,不论执教者还是参与者都有自己的思考,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吸纳他人的闪光点、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感悟。课例研讨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三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探索规律,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3.打造特色科研――成就有实效的研究共同体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创造性地组建了小型的实践研究共同体――特色工作室,以点带面,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特点有:

3.1 “小团队”显示“大智慧”。根据幼儿园课题研究的需要,本着“分享资源、共享智慧、协同研究、互助发展”的原则,我园开设了语言、音乐、数学、科学四个特色工作室。工作室由本园骨干教师、领域特长教师担任教学长。工作室教学长的职责是:组织每月一次的学习活动;协助本组成员制定研究专题并给予指导,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难;结合每月亮课组织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将好的成果与做法推广到全园;把握本领域各年龄段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教学选材;与本组成员一起关注本领域的幼儿评价。各个工作室招募有相应兴趣、需要和能力的老师参与,采用自主申报的形式,但五年内青年教师必申报一工作室,作为新教师的入门培训,工作室内教师的研究探讨能帮助新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