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金融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财金融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金融教育;影响;高中生;金融理财;知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在国内现阶段的教育之中,比较缺少理财教育。鉴于对理财教育方面的缺失,很多学生缺乏理财知识,形成了大手笔花钱的不良习惯,没有意识到赚取金钱的不易之苦。借助金融教育提升当代高中生有关理财的意识,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一个焦点。其高中生在中学教育之中属于年龄适中的群体,有必要在该阶段增强他们对金融理财相关知识的学习。
一、金融教育对高中生的金融理财知识研究产生的影响
(一)影响其对金融的认知水平
金融教育明显影响了高中生对金融的认知,但家庭教育同样影响着孩子对金融认知的水平,该影响却小于前者。由于父母对于金融知识的认知能将基础性金融知识传授给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中生对金融知识予以认知的水平。所以,高级的金融知识需要学校进行传授。家庭金融认知对于孩子基础性金融认知产生的影响仅占很少的比例。只有极高的金融认知或是素质,才能有利于高中生在学校学习更专业的金融知识。城镇、农村的高中生对于金融认知的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生活环境存在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金融知识的认知与研究。
(二)影响其对新兴类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
基础性金融知识对于新开发的产品接受与认可的程度相应影响比较小,但是高级的金融知识对于新开发的产品接受与认可的程度相应影响比其要大,主要是因为掌握基础性金融知识的群体对于新开发的产品有了基础的了解,但是却缺少充足的金融知识,进而将关注点放在产品的风险性,故对新开发的产品在接受上显得较保守。但是掌握高级金融知识的群体对于风险、收益等知识及关系有更为深入且专业全方位的了解,更易尝试新开发的金融产品。
(三)影响网络消费者对于新兴类金融产品的认可
经有关数据的调查显示,很多网络消费者对于产生的新鲜事物有极高接受并认可的程度,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极易获取到消费者个人具体投资的信息,该群体极易愿意对新产品作出尝试。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网络消费者对其的依存度,此影响大于金融知识对于新产品的接受程度,证实金融实践类教育大于理论教育产生的影响。此外,经济独立的高中生和经济彻底依赖于父母的高中生对比,也更易接受于新的金融类产品。所以,经济独立的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同时对金融的新产品提升了关注度。
二、有利于落实金融教育的可行方法
(一)增强高中生的金融教育
现今高中学校应该增强对于以后大学非金融专业的学生相应理财教育的实施。能够有针对性的开设和金融相关一些辅修类课程,主要是将新开发的产品或是具有先进性金融理念、理财的方法介绍给学生,令他们有机会掌握最新的金融知识。此外,也可在中学阶段开展金融教育课程,并研究把金融教育列入至我国义务性教育的体系中。由于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情况不同,有必要将金融教育引入至中学教育中。尤其是在经济较弱的农村或是城镇地区,应该增强教育在金融方面的知识,在整体上提升他们的认知。
(二)将财商教育引入素质教育
将金融教育引入中学课堂,比如我校就推行了财商教育。我校通过设置校本课堂教学模块、开设财商课等形式,在校内推广财商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其中低年级主要采用上课和讲座的形式去开展财商教育,每一课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积累知识,认识财商;高年级主要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展开。例如:组织班级捐赠物品拍卖活动、“我的财商成长故事”征文和演讲比赛、“现金流游戏”活动等。这令高中生增强了对学习金融知识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于基础金融知识的理解,进而达至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的学习目标。与此同时,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金融意识,也是对投资分析等能力进行强化的重要手段。
(三)拓宽金融教育的范围
通过将金融教育的范围拓宽,提升个人对金融认知的总水平。应该增强农村或城镇区域金融教育,由于家庭决策直接影响着孩子在理财方面的行为。在该地区应该构建农村金融知识的普及志愿团队,并编写易读类刊物宣传金融知识,对于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程度的金融教育,快速推动其农村城镇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开展金融服务的咨询活动,令高中生学会识别虚假诈骗的金融信息,保护自身的金融利益。
三、总结
金融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直接影响着高中生对金融的认知水平和新兴类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网络消费者对于兴类金融产品的认可。所以,应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是政策将该问题解决,通过增强高中生的金融教育、重视金融实践教育、拓宽金融教育的范围等方式,提升高中生及家庭对金融理财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避免金融诈骗行为的实施,彰显出实施金融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媛,郭立宏.金融教育影响了大学生的金融认知和金融行为吗――来自陕西的经验证据[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12(4):14-24.
[2]张晨琥.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途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0):18-20.
[3]刘益琴.高中生消费价值观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12(12):23-25.
篇2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家庭理财; 误区; 避税策略
在银行不断调高存贷款利率、股市起伏不定、房价节节攀升、车价步步下跌的背景下,老百姓手上的钱,怎么打理,才能生出更多的利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收入就像一条河流,财富好比是一座水库,花出去的钱就如流出去的水,所谓理财就是管好自家的水库,开源节流。要想让水库中的水量不断增多,开源固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节流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合理避税是家庭节流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在法律框架内,家庭如何通过税收筹划进行合理避税的具体方法。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合理避税在家庭理财中的意义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陷入艰难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国政府一系列救市政策的出台,各国经济发展逐步回升,金融危机最危急的时期基本过去,由此进入相对平衡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但另一方面,后金融危机时代,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或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消除,世界经济发展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这种大环境下,家庭犹如经济浪潮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面临各种风险,轻则对家庭财产造成冲击,重则有覆舟之虞。因此,注重家庭理财、善于合理避税,对于每个家庭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近,广州的一家报纸请税务专家按照虚拟的案例估算出:作为城市里的工薪阶层,我们每个人这一辈子都可能要交100万元的税。
该案例假设一个人年薪15万,从25岁工作到60岁,这35年间缴纳个人所得税52万元左右(已扣除社会保险等)。根据中国的习惯,这一生通常至少会买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假设是150万,至少需要缴纳2万多元契税和其他一些税。在建造这套房子时,按10%的税率保守计算,开发商要向国家交税15万。如果买一辆国产的20万元左右的车,其中含税至少七八万元。倘若是进口车,还要交得更多。如果给孩子买奶粉,购护肤品,有时在外请客吃饭,偶尔还买个iPad3什么的,平均每个月花费3 000元左右,则要缴纳的税为600元以上,到60岁时,为此交纳的税为25万元以上。以上各项税收加起来一共是102万元,其中个人所得税约为52万元。这还不算在25岁之前和60岁之后的所有花费。
该例中,每个月约1 200元的个人所得税,经过几十年的累积,居然得出如此惊人的数字,看来我们有必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
二、合理避税的含义和原则
(一)合理避税的含义
合理避税也称为节税或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安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减轻纳税负担,取得正当的税收利益。合理避税更多的是一种财务收支安排,是一种在税收最小条件约束下的金钱组合游戏,也可以看作是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二)家庭税收筹划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家庭税收筹划要在税收法规、税收政策、税收征收程序上来选择实施的途径,在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降低税负,获取最大化的税后价值。
2.价值原则
家庭税收筹划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其获得最大化税后价值或税后收益。因此,价值取向是实施家庭税务筹划的首选因素,价值越高,筹划的意义就越大。反之,也就失去了筹划的意义。
3.效益原则
家庭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实施筹划来节约税收成本,实现减轻家庭税负和谋求家庭的税后最大效益。因此,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要充分考虑,选择总体税后收益最大的方案。
4.风险原则
家庭税收筹划尽管可以为家庭提高税后收益,但也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进行家庭税收筹划时,要尽力管理风险和控制风险,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以减少损失。
三、家庭税收筹划的误区
(一)误认为避税和理财是有钱人的事
很多人说,“我手里没啥钱,何须避税?”认为自己没有什么财富积累,没有条件也无从谈起避税和理财。但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人这一生中有两件事无法避免:一个是死亡,一个是纳税。”税收是生活中每天都要发生的事,取得工资薪金时可能要纳税,投资获得收益时也要纳税。如果现在的收入并不多,每个月的个税也就百十块钱,似乎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影响。但是,我们必须重视所缴纳的这百十块钱的个税,如果忽视了它,损失的不仅仅是这百十块钱,更失去了理财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依法理财要趁早,合理避税要抓紧,这是每个家庭的理财箴言。
(二)误把税收筹划等同于偷税、逃税避税
家庭税收筹划与逃税避税具有根本的不同。家庭税收筹划是在合理的方式下减少税务支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税收筹划是一种合法和超前的涉税行为;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是违法和滞后的涉税行为;而逃税避税则是纳税人利用法律的相对漏洞或含糊不清的方式,以减少他本应承担的纳税额,是不符合法律规定、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三)误以为税收筹划会减少国家税收,损害国家利益
虽然从短期来看,家庭通过税收筹划会减少纳税,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家庭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更好地推进国家税收制度与法律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有利于优化家庭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有利于家庭整体盈利能力的不断增长;推行税收筹划,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税收收入,损害国家利益,相反,从长远来看,将会增加国家税收的整体收入,推动我国税务和管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家庭避税策略
常言道“野蛮者抗税,愚蠢者偷税,聪明者避税,智慧者去做纳税筹划”。事实上,由于国家政策——如产业政策、就业政策、劳动政策等政策导向的影响,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中有不少优惠政策。作为纳税人,如果充分掌握这些政策,就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事先安排和筹划,进行合理避税,提高自己的实际收入。在此,笔者主要梳理了家庭理财常用的五大合理避税策略:
(一)收入巧安排,节税也光荣
李凯是一名导游,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我们都知道导游业务分淡旺季,所以李凯的工资在一年中波动不稳。李凯2011年9月份工资加奖金拿到3 500元、10月份3 500元、11月份9 500元、12月份9 500元。如何进行筹划才能降低税负呢?
纳税分析:如果不进行税务筹划,李凯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9、10月分别应纳个人所得税为0元;11、12月分别应纳个人所得税:(9 500-3 500)×20%-555=645(元);李凯合计纳税=645+645=1 290(元)。
纳税筹划策略:如果将李凯这几个月的工资改为每月发放6 500元,即总收入不变,只是将工资在四个月内平均发放,那么李凯在9—12月份应扣缴个人所得税为: [(6 500-3 500)×10%-105]×4=360(元)。
可见筹划后,李凯可少负担个人所得税1 290-360
=930(元)。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行业的职工会出现一年内收入不均衡的情况,收入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不均衡,且总体上会加重纳税人的负担。这时,企业可根据对个人年内收入情况的预计做出收入分期的适当安排,在企业旺季少发一些工资、奖金,然后在业务淡季再适当补充发放。这样使各月工资收入相对均衡,相应减少应缴税额。
(二)年终奖细分析,巧发放个税减
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女士2011年12月份取得工资、薪金5 500元,当月一次性获得公司的年终奖金24 000元。
纳税分析:按照相关规定,王女士12月应纳个人所得税款为:工资部分应纳税额=(5 500-3 500)×10%-105=95(元);奖金部分应纳税额=24 000×10%-105 =2 295(元);12月该纳税人共应纳税=95+2 295=2 390(元)。2011年9、10、11月份假设工资还是5 500元,该纳税人还应缴纳95×3=285(元)的个人所得税,这样王女士9—12四个月共应纳税:2 390+285=2 675(元)。
如果该公司财务人员将王女士的年终奖金分四次发放,即9—12月每月平均发放6 000元,12月的6 000元可以作为奖金发放,9、10、11月份的奖金可以作为工资一块发放,这样,该纳税人四个月的纳税情况计算如下:12月的工资应纳税额为95元,12月的奖金应纳税额为6 000×20%-555=645(元);9、10、11月每月应纳税额为:(5 500
+6 000-3 500)×20%-555=1 045(元),则四个月共应纳税95+645+1 045×3=3 875(元)。
通过对年终奖金税务筹划前后的比较可以知道,第二种发放奖金的方法使纳税人多缴纳税款1 200(3 875 -2 675)元。
许多人对年终奖金的发放有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年终奖金不应一次性发放,而应该分解到几个月中去发放,以期达到避税的效果,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知道,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年终奖金发放方法,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三)巧用个税优惠政策避税
《个人所得税法》对几十种情况作出免税或减税优惠,如: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军以上单位等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抚恤金、救济金,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保险赔款;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等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企事业单位按规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等。
例如,王先生是天津一家公司的中层经理,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扣除养老保险及公积金后为1万元,则王先生每月要缴纳745元的个人所得税,这对王先生来说,是每月一笔固定且不小的“流失”。而公积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根据天津市的相关规定,补充公积金额度最多可交至职工公积金缴存基数的30%。如果王先生通过单位,按缴存基数1万元交纳补充公积金3 000元,则王先生每月交纳个人所得税变为245元,节省了500元。该部分资金不但避开了个人所得税,同时享受了无利息税的存款利息。利用公积金进行贷款购置房产,还可盘活公积金账户中的资金,享受公积金贷款的优惠利率。
(四)妙用福利支出避税
公司员工的一些个人收入可以采用非货币的办法支付,采取由公司提供一定服务费用开支等方式,例如免费为职工提供宿舍,免费提供交通便利,提供职工免费用餐等,这样公司替员工个人支付这些支出,公司总开支没有增加,且公司可以把这些支出作为费用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员工个人在实际工资水平未下降的情况下,减少了应由个人负担的税款,可谓一举两得。
那些为他人提供劳务以取得报酬的个人,也可以考虑由对方提供一定的福利,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改由对方提供,以达到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如由对方提供餐饮服务,报销交通开销,提供住宿,提供办公用具,安排实验设备等。这样就等于扩大了费用开支,相应地降低了自己的劳务报酬总额,从而使得该项劳务报酬所得适用较低的税率,或扣除超过20%的费用(一次劳务报酬少于4 000元时)。这些日常开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由个人负担就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而由对方提供则能够扣除,虽减少了名义报酬额,但实际收益却有所增加。
(五)劳务报酬的纳税策划
张女士是西部某城市知名的设计师,每月收入不菲。2011年10月张女士的收入如下:给某设计院设计了一套工程图纸,获得设计费20 000元;给某外资企业当了10天兼职翻译,获得15 000元的翻译报酬;给某民营企业提供技术帮助,获得该公司的30 000元报酬。
纳税分析:如果张女士将各项所得加总缴纳个人所得税款,则其应纳税所得额为(20 000+15 000+30 000)× (1-20%)=52 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52 000×40%-7 000=13 800(元)。
纳税筹划策略:如果张女士分项缴纳个人所得税,则可节省大量税款:设计费应纳税额为:20 000×(1-20%)×20%=3 200(元);翻译费应纳税额为:15 000×(1-20%)×20%=2 400(元);技术服务费应纳税额为:30 000×(1-20%)×30%-2 000=5 200(元);总计应纳税:3 200+2 400+5 200 =10 800(元)。
可见,稍加筹划即可少缴3 000元税款。
所以说,虽然劳务报酬适用的是20%的比例税率,但由于对于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实际相当于适用3级超额累进税率。因此一次收入数额越大,其适用的税率就越高,所以劳务报酬所得筹划方法的一般思路就是,通过增加费用开支尽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或者通过延迟收入、平分收入等方法,将每一次的劳务报酬所得安排在较低税率的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理财的避税策略远远不止这五种,而且在具体操作中,这五种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结合使用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对我们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税收筹划的地位也必将越来越重要。每个家庭在税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税收筹划的误区,寻求合理避税途径,不仅有利于减轻家庭税收负担,也有利于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而且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合法纳税光荣!合理避税也光荣!
【参考文献】
[1] 张颖.个人理财基础[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 苏陌.图解经济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3] 刘伟.个人理财[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 曾志尧.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M].中信出版社,2009.
[5] 孙飞,赵文锴.金融风暴启示录[M].新世界出版社,2009.
[6] 赵瑀.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青岛财富管理城市建设 高职金融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2014年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等11个部门联合向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标志着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获国家批复,青岛市成为我国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在财富管理试验区的带动下,青岛金融业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15年末,青岛市金融业增加值、金融机构数量、上市企业数量等主要金融指标较“十一五”末均实现了翻番增长: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58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6.3%,为“十一五”末的2.5倍,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达到221家,是“十一五”末的1.5倍。基金等各类金融类企业近500家,为“十一五”末的2.5倍。全市外资金融机构总数增加到34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准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19家,同时,海尔消费金融公司、海尔财务公司、青岛港财务公司、中路财产保险公司等的出现也逐渐填补了青岛市金融业态的空白。
二、青岛财富管理城市建设背景下对高职金融人才的要求
青岛市金融业的飞速发展为青岛高职金融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人才需求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瞄准青岛财富城市建设的发展机遇,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大量涌现,青岛金融业态和金融格局正逐步完善。特别是非银行类新型金融机构、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大量出现为高职金融专业学生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这类岗位的基本要求为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备金融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此外,随着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增加,对柜员、客户经理、经纪人、操盘手、保险人等基层一线岗位人员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这些岗位,主要要求具备熟练和精通业务,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执行力。
(二)职业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由于金融行业高风险的特殊性,要维护金融业良好信誉,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员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具体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谨慎,廉洁自律,言行谦恭,长于协作。将良好的职业素养记于心,融于实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远离违法犯罪,维护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时,遵守职业道德,自觉提高素养,更是每位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义务和事业成功的保障。
2.具备复合金融知识。随着财富管理的专业化、多元化成为我国财富管理的主流,要求金融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具备综合的金融知识,熟知各项金融产品,熟悉、了解金融市场的总体情况,能够综合运用不同行业的金融知识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3.具备熟练业务操作技能。金融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追求更高效的为客户服务,更准确的满足客户需求,这要求金融从人员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具体包括基础的业务处理。比如,柜员等一线员工应当掌握点钞、传票算等基本技能,客户经理等基层人员应当具备开发客户、产品营销技能等等。熟练掌握金融行业相关业务的操作技能,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够快速上手,从而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4.创新能力。金融业的灵魂是创新,创新能力是金融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金融行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需要从业人员能够快速分析市场环境,把握客户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创新产品。因此培养“适应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金融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三、基于青岛财富管理城市建设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紧跟青岛财富城市建设步伐,以经济的国际化、一体化,金融混业化为背景,明确高职类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将高职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服务银行、保险、证券、新型金融机构、第三方金融中介机构的金融营销人员和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为主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二)深化“课证融合”,深入推进“双证书”制度
金融行业一般要求持证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往往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并能准确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的能力,具备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根据这一现实情况,要求学生毕业时取得一门职业资格证书,即实行双证书制度。同时,在日常教学设计上,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理财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科目融入教学内容,同时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取得证券、银行、保险、理财资格证书后可免修相关科目考试。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得一本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取得毕业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三)深化“课赛结合”,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如在校内组织金融技能大赛、证券投资大赛、金融产品知识和营销大赛等比赛,邀请金融行业机构和专家来做评委并做专业点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银行技能大赛、投资理财技能大赛等活动,一方面带动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扩大了专业影响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由于金融行业对安全性往往要求较高,所以较难实现经常性带学生在校外金融机构实习实践,因此实践教学的重点就放到了校内。通过在校内设立投资理财咨询公司,为全校师生提供投资理财咨询服务,一方面解决了金融专业学生实践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在校内开展的咨询业务实践,分析解决真实案例,学生可以充分锻炼实践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操作占比,比如在《金融营销》课程中,分小组完成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市场调研,最终由每个小组推选1~2名同学到台前来用PPT演示其调研内容,同时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评价打分。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
参考文献
[1]青岛市金融工作办2015年终述职报告.
[2]马翠莲,财富时代来了,上海金融报,2014.
篇4
关键词:金融机构 人才流失 长效机制
一、金融机构的人才概述及其在金融机构中发挥的作用
(一)金融机构人才的概述
在2012年9月国际金融报上发表的就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邱晓彤先生的专访报告中指出:由于近几年银行的扩张速度非常快,而人才的培养工作与机构扩张速度不同步,使得产品设计、营销与管理人才等关键人员紧缺,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这类人才不仅需要良好的教育背景,更需要创新的思维、勇于突破和变革的勇气,以及将个人发展与企业使命有效结合的职业规划。具体来说,管理人才最需要的就是卓越的领导力,营销人才需要有很强的市场拓展能力,而产品设计人员需要有创新、组合、整合的能力。
从人才特质看,应具备以下要素:首先是专业。必须具有相当优秀的专业基础,能够体现更好的培养前景。再者是综合素质高,一专而多面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为基础;而产品设计、销售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型,也需要拓宽本专业以外的规划和管控能力。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人群类型的金融产业,从业人员更需要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融会贯通、甚至转型的能力。
(二)分类人才在金融机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管理型人才:切斯特·巴纳德曾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中指出:经理人员的真正职能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促进对立的各种力量的综合,调节互相冲突的各种力量。
2、营销型人才:营销技能作为一种终身资产伴随着他的主人,在金融领域起着衣食父母的作用。因此,金融机构作为服务性机构,营销人才不可或缺。营销人才的流失会导致金融机构短时间内有比较明显的业绩下降。
3、产品创新型人才:在监管政策日趋严格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需要不断的寻找新的创利空间,于是,各家金融机构对产品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产品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是伴随人才共同存与无的。
4、风险管理类的人才:风险管理员工进入的门槛通常比较高,需要经过金融机构基层工作的沉淀与发展,对机构的业务相对比较熟悉后才能步入管理岗,从初级的管理者到中级管理者再到高级管理者都需要经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的实战经验才能成就。
所以说各类人才都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长时间的实践积累而成的。因此人才的流失,在短时内难以培养新的人才。更多的只能通过花更高的代价从外部引进。
二、金融机构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一)、人才流失的原因
1、新兴金融机构的设立,提供了更多的高就业机会。近些年金融机构外资机构,中小型股份制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的合法设立等为这个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人才流失提供了更多高就的机会。
2、金融机构人才紧缺,金融机构争取的重点对象。金融机构的迅猛增加,与特殊人才的缓慢增长严重不协调,造成金融机构人才的紧缺,各金融机构尤其是新设立的金融机构为了吸引人才开出比其他单位高的待遇条件(包括职务的提升和经济待遇的提高),不可否认,薪酬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求职者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3、金融机构人才的管理制度不合理。金融机构人才管理制度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金融机构考核制度建立不合理或者未能严格执行,造成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在绩效考核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凭主观判断的居多,过于看重个人评价而没有科学的方法体系,考核结果往往不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不合理的做法势必影响到人才的去留;更有甚者,一些金融机构更多的是看到这些人才给本机构带来的直接的经济效益,往往造成优惠政策向营销人才和产品创新人才倾斜,对风险管理类的人才等关心不够,甚至风险管理类的人才往往需要配合业务的开展做出让步,在营销、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类等方面的人才间形成不平衡或者不公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不能以科学的理论来认识员工的不同需求,更无法设计出针对不同需求的员工的激励措施,将薪酬与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硬分离,结果使得员工的士气和忠诚度受到影响。在管理过程中,有些金融机构对人才往往只重引进不重培养。而且在招聘过程中没有坚持能岗匹配原则,往往喜欢高学历人才,而不论其是否适合本岗位的工作需要。其二、金融机构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人才的人文关怀。压力山大的业务量,需要员工无休止地加班,经常到深夜。一些金融机构提倡加班,有些金融机构甚至以员工加班时间多少作为判定该员工的敬业度及作为提拔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造成未婚青年没时间谈恋爱,成家人士没时间照顾家庭,一些人才为了照顾家庭而选择更为轻松点的机构服务,因而造成人才的流失。其三、金融机构的人文环境较落后,没有团队凝聚力,导致各人都处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何顾他人瓦上霜这种心态之中。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尚未形成一种关爱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氛围。又或者是工作安排不合理,同一项工作有多个部门的人员涉及,形成重复工作,工作效率低下,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所有部门都只管做,不管是否做好了,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人才流失的后果
金融机构的人才通常会带来以下几类后果:
1、客户的流失。人才频繁的流失,会带走对企业很重要的客户,这一点在营销人才流失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而这些客户通常是需要金融机构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后才营销进来的客户,然而就是因为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这些客户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也很可能随之破裂,甚至可能随流失的员工一起流入竞争对手的机构。企业必须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才能招来新的顾客。
2、人力成本增加。人才流失必然给企业带来空岗的困扰,企业必须招聘新员工,而新员工适应工作岗位的过程往往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该过程需要同事、上级提供协助与监督,从而导致组织内部其他员工工作负荷和压力增加,绩效降低。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银行会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帮助新员工尽快熟悉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岗位,但是每一个新员工的培训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而且过高的员工流失率会严重影响组织的士气,促使其他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
3、人才流失影响工作的连续性。金融机构的各项工作就好比一台机器里面的各个组成零件,是相互关联的。因而当人才流出时,金融机构工作的衔接性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员的更替,老员工需要适应新引进人才的工作风格,新引进的人才对工作必然要有一段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也会影响到工作的连续性。
三、如何建立减少金融机构人才流失的长效机制
人才的离职与跳槽虽然看上去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更多时候却是金融机构问题行为的折射。如同环境的恶化会造成水土流失一样,金融机构人才环境的恶化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当金融机构发生人才流失时,管理者要做的不仅是对某个人的挽留,更要反省的是“是否本机构的人才环境恶化”,反省之余,还要对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以便采取富有成效的对策。在此,笔者就建立减少金融机构人才流失的长效机制提几点看法:
(一)创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其一、明确员工职责[3]。把“人治”转变为“法治”,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做到权责对等。企业的高层领导应适当放权,不应越权管理,以便为相应的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二、完善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标准。用客观的评判标准取代主观的评判,让人才甚至员工内心舒坦。其三、坚持正确的选才原则。应坚持能岗匹配[4]原则以招聘到最适合岗位的人才,树立起人才效益的观念,而不应一味招聘具有高学历的人才,应使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趋于同步。正确的人才观还应包括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完全阻止人才流动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科学的评估、合理地配置人才,使优秀的人才不致因工作过于简单而感到乏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产生流动的愿望。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的人员,也应给予一定的培养或将其调换到与之相适应的岗位。同时,适当淘汰一定的庸才也有利于减少真正的人才流失。其四、加强人文关怀的制度建设。改变提倡加班的观念,提倡员工提高效率,不搞形式主义,不加不必要加的班。让员工工作与家庭兼顾,稳定员工的后方阵地。
(二)建立清晰的员工职业的发展路径。企业金融机构应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工作关系。同时,金融机构应为员工的成功制订一套核心价值理念,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以使机构内的人才觉得自己有发展前途,从而乐意长久地为企业做出贡献。企业在制订科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前还应对企业员工的需求状况和个人价值观进行调查,尊重员工的意见,注重感情的投入,从而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意识,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明确员工离职的违约责任。明确员工离职的违约责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其一、加大违约赔偿力度,让人才为跳槽行为承担责任。当人才要离开机构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也是对目前人才随意跳槽的一种有效的约束。金融机构应与人才签订明确的合同,以增强法律效力,防止人才的随意流失。尤其是银行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培养时要与潜在的人才签订协议,约定培训后的服务年限,违约所需支付的培训费和违约金等。其二,对于高级人才尤其是人才实施一定期限的脱密期,增加人才离职或跳槽的时间成本,违约者还要支付更高的违约成本。
人才流失最终都会归结为一个关键问题,即雇用和保留你最宝贵的人才,该问题的解决涉及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有从机构的整体目标出发,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才能更好解决金融机构人才流失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晓《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2?。
[2] (美)巴纳德 著,王永贵译《领导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17978。
篇5
由于多年来实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国际经济的衰退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甚于其对中国金融行业的冲击。伴随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传导,中国会有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出口型生产企业和外贸类企业出现财务危机。
国际财务管理研究院认为,要应对由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财务危机,中国企业必须转变财务管理职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经济大环境日趋严峻的挑战下,企业也面对着低成本扩张的难得机遇。能否把握住这些难得的机遇,使自身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否具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和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并使之在企业战略决策,经营管理、资本运营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国际财务管理协会中国总部针对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显示,中国大部分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所应发挥作用的认识不足,在相当数量的企业中,财务管理部门仅仅被视作服务性部门,企业决策层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对市场经济中企业财务管理普遍缺乏深刻认识,其思维和行为方式受传统计划经济和客观环境影响和制约的特点非常明显。调查显示,中国7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团队仍在履行传统财务管理的最基本职能,财务管理工作大多停留在记账,会计类等被动执行活动层面。而且,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也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企业财务管理乃至企业发展水平的瓶颈。
严峻的经济环境和落后的发展状况要求中国企业对传统的财务管理进行变革。通过变革,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将逐渐弱化,而参与决策、监控风险、创造价值将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
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需要大量符合国际标准的复合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目前中国高端财务管理人才供应严重不足,有专家估计,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中国高端财务管理人才的缺口在60万以上。而目前,国内财务人才培养机制还不能有效满足这种急切而庞大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引进具有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特点的国际财务管理师(IFM)认证体系,以期帮助中国广大财务管理人员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帮助中国各类企业培养和鉴别财务管理人才。
国际财务管理师(IFM)认证是由国际财务管理协会(IFMA)建立并在全球推广的国际财务管理领域的职业资格体系。IFMA认为,现代企业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仅承担传统的记账,内控,预算等基本职能,而且要更多的承担企业投融资决策,风险规避、企业理财,并购重组等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IFM课程设置、考试和认证内容都着重于帮助财务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熟练的运用当代财务和资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企业创造价值。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228-0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引导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流向目标客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保险等财务数据和一定的财务模型假设,全面综合的考虑客户的各种财务目标,对客户风险偏好进行测试,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基于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向客户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专业要求较高,并且具有量身定制特点的金融服务,它最初出现在美国,继而在欧洲以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国外银行大多数商业银行可混业经营,其个人理财服务内容广泛,一般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多种产品和服务,可为富裕客户人群提供个性化理财顾问服务和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在过去几年里,美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己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更是达到12%~15%。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理财服务。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了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阳光理财B计划”,开创了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推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先锋的直接原因是,在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储蓄存款占比较低,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增强其吸储能力,缓解资金趋紧的压力。2006年以来,随着个人理财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商业银行面对转变经营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各银行逐步意识到唯有加快理财业务发展的创新步伐,通过负债结构与收益结构的转变,逐步形成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的联动效应,才能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几乎各家商业银行都推出了相应的个人理财的业务种类。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明显滞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由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之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在认识上和观念上的滞后,长期以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往往更注重对大企业、大客户的金融服务,而个人银行业务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居民储蓄业务。一些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现今国内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存贷差,而个人理财业务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仅占非常小的一部分,且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各商业银行在短期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下,一些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
银行理财品种缺乏,没有针对不同客户人群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这同客户需求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多数是存贷产品的组合,最多只能做咨询服务。对银行来说,结构性理财、信托、票据等成本、风险相对较高的理财业务占比较高,而基金、保险、券商理财等业务收入较高的产品占比不足。对客户来讲,现在的个人理财还只是一种技术服务,而不是一种真正让客户获得智能效益的服务。
商业银行营销手段普遍比较缺乏,拓展客户方法少,缺少有技术含量的营销方式,营销业务往往停留在关系营销的低层次上。商业银行的市场开拓意识不强,很多银行仍然习惯于过去那种坐在办公室里等客上门的做法,守株待兔,主动出击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一些商业银行即使设计出一些不错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了解的客户也不多。此外,虽然通过营销带来了客户,但相关的业务咨询,后续的客户维护却出现衔接不上的状况,使得许多客户关系犹豫维护不到位,最终导致客户的流失。
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利用率低,一些银行的自助设备、电子银行,特别是网上银行利用率很低,许多简单的存取款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完全可以采取机器处理或客户自助的方式解决,但目前这些业务却往往集中在柜台办理,银行的排队现象十分严重,引起客户不满意。此外,个人理财业务,要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力求为客户一站式服务,这就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目前商业银行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往往归口于各个银行部,不能形成独立的业务系统,导致个人理财的业务条块分割。
商业银行往往缺乏复合型专业理财人员。个人理财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种类,要求银行人员是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需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而且个人业务复杂零碎,需要理财人员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有耐心。但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队伍显然难以应付综合理财服务的要求,各家银行虽然不断进行培训,但离真正的理财经理要求有较大距离。高素质专业团队的缺乏,制约着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性化金融理财服务。
借鉴发达国家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结合当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经后大力拓展个人银行业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充分认识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观念上,彻底改变固有的思想,彻底调整个人理财业务营销战略,提高个人理财业务营销效率。银行内在的各部门应建立更好的联系,各条战线集中兵力协力作战,有劲往一处使,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的工作效率。个人理财业务对银行来讲,投入的费用少二佣金高,而且固定操作的成本也低,不仅能增加了利润而且回避了因开展其他业务所带来的风险。为了争取更多的利润,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品种已经越来越丰富,服务范围也已经越来越广,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相比,个人理财业务在利润比重中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上,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显然是中资银行的软肋,我国银行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加强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方面的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适合理财服务的品种并不多。金融产品是做好理财的关键,商业银行可以在不违反现有政策的前提下创新理财业务。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对已有的私人银行业务产品、功能进行完善。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金融理财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的实际,努力推出能代表本行特色的精品业务,以满足商业银行客户多元化需求。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化,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合作可能将更加密切,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创造了条件。各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制定的战略和客户定位的原则,确立个人理财服务的拳头产品,树立自身的品牌效应。
引入现代营销观念,加大金融理财产品市场营销力度。宣传和广告是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当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业务取得成果时,就必须全力以赴做好该成果的推广与运用。此外各商业银行要合理确定目标客户,针对不同客户群,实行客户分层服务和差异化营销。商业银行合理确定目标客户群并进行客户分层的根本目的,在于依据客户价值与贡献度差异,集中商业银行有限的资源用于提升对价值高且贡献大的客户的服务品质。商业银行要重视对存量客户的深度开发和营销,不断提高存量客户的贡献度。要不断加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争取获得更多的业务量。对数量众多、业务稳定的中端客户群体,要采取稳固保持的营销策略。通过质量、服务的升值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产品宣传,使客户逐步了解金融产品的功能和手段,能够充分享受金融产品带来的实惠,由被动变为主动地接受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金融服务。
加快个人理财业务电子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网络服务。首先要加快自助银行的建设以及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系统的开发,对系统中已有的个人理财金融服务品种进行不断的升级和完善,使客户借助营业网点的自助设备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手段自助完成个人理财金融服务。银行要做好日常系统的维护和保障工作,防范信息技术带来的系统操作的风险,及时处理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自助银行等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
加快培养和引进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努力提高个人理财队伍的整体素质。个人理财客户经理是银行与个人客户之间的桥梁,也是银行的形象代表,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在银行员工中选拔业务熟练、知识面广、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知识和客户服务经验、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整体素质较高的优秀业务人员充实到个人理财客户经理的岗位上去。商业银行要建立选拔、引进和培训机制,努力提高理财经理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要尽早培养或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努力提高个人理财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未来竞争打好基础。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加大绩效工资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分配比重,要在收入上体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分配差距,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体制,激励员工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2004年2月 隆重推出改刊号,全面阐述“精明理财,快乐一生”的杂志基本价值取向,专题、资讯、消费、投资、文化、财识六大版块内容精彩设置,贴近都市白领生活,注重理财技术,着力塑造理财师和理财机构的专业形象。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温馨时尚的版式风格,轻松自在的阅读过程,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服务。《大众理财顾问》将走出一条在国内独创的理性内容,感性风格的生活财经杂志之路。
2004年7月 成为国内门户网站之一搜孤(省略)理财频道的重要合作伙伴,共同搭建专业化的理财信息平台,开设向读者展示杂志形象的又一个窗口,在“服务读者,方便读者”方面继续向前迈进一步。
2004年7月 与建设银行长安支行合作出版《建行理财》(季刊),至2004年年底,共出版2期。
2004年8月 成为国内知名财经网站和讯(省略)理财频道的重要合作伙伴,进一步发掘大众理财需求,加强业内理财知识的切磋。
2004年8月 作为特别支持媒体,参加首届深圳金融文化节暨理财・竞技博览会,于展会上接待深圳市市民,答疑释惑,交流心得,同期特派记者采访深圳市多家金融机构和专家人士,完成《大众理财顾问》个人理财系列调查――深圳理财人群投资与消费倾向调查报告及“深圳理财业系列报道”。
2004年9月 作为协办媒体,与金融理财界近200余名专家学者和各方代表齐聚北京翠宫饭店,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学企业发展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理财策划发展论坛暨CFPcm认可财务策划师教育与研究项目会”。旨在普及国际先进的理财规划专业知识、传播规范的现代国际理财服务理念、推动国内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级理财精英。
2004年10月 参加北京市报刊发行局组织的第六届北京图书――报刊宣传活动日,充分展示杂志形象,与热心读者亲密接触。
2004年11月 作为协办媒体之一,在首届北京国际投资理财博览会特装亮相,营造三大亮点。亮点一,特邀机构资深理财专家,现场对观众进行理财规划指导;亮点二,成功举办个人理财系列讲座“增值你的财富――个人投资者理财策略”,并以此为契机,将于2005年陆续推出十次以上的进座及沙龙活动;亮点三,作为支持媒体,参与2004亚洲财富管理北京高峰论坛,进行了关于“保险中介的市场发展机遇”访谈,与业内中高层管理人士进行了沟通。
2004年11月 参加杭州融资&理财金融产品展,特派记者完成“杭州理财业系列报道”。
篇8
关键词:个人理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思考
一、个人理财概述
所谓个人理财业务,就是银行为满足自然人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而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服务,如:理财咨询、理财分析、存单质押、开具存款证明以及委托存款转期转账等。从消费者角度讲,就是确定自己的阶段******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在专家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帐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站在金融企业角度讲,一是要研究开发个人理财产品,二是要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
按照西方银行业的观念,“个人理财”服务就是意味着客户将资产交给银行后,完全由银行代为打点,按照客户与银行之间约定的额度实现资产增值。而我国银行业目前所谓的“个人理财”服务,客户并不能把资产交给理财中心,由它代为投资、管理,而是只能向客户提供建议。
综上所述个人理财业务是以“经济学”追求极大化为精神,以“会计学”的客观纪录为基础,以“财务学”的运作方式为手段,从个人角度希望达到实现个人理想,提高生活品质,丰富家庭生活的目标;从金融企业角度,集合和创新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个性化的理财服务。
二、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首先是将企业客户作为它重点发展的客户。实际上随着个人财务的增长,个人客户成为银行越来越重要的客户,个人理财只是个人客户业务中的一种。目前在一些富裕的地区,个人的业务已超过了企业的业务,所以与个人有关的业务有着较强的增长潜力。另外,从我们国家居民的财富增长速度看,它也为个人理财提供了一个现实的需求和成长的土壤。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银行个人理财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从城市的各个角度脱颖而出,各种品牌“量身定做”、“一对一”等词汇充斥着媒体报道。如招商银行推出“快易理财”、“酒店预定”、“贵宾等机”、“远程医疗紧急救援”四项个性化服务项目;兴业银行推出“自在增利”业务;工行继“理财金账户”后推出了金融@家,从根本上突破了银行柜面服务的地域和时空限制;农行的金钥匙金融超市,让各阶层的顾客享受“一站式”贵宾化服务;中信的理财宝;民生的钱生钱也都在从尽可能提高客户的收益方面突出自己的影响力。转载于范文中国网 fw789.com。
但是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反映了各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需求不足
1.业务的服务门槛偏高。多数个人理财项目定位于少数的高端优质客户,服务门槛过高,造成客源稀少。国内银行一般“门槛”在20万元以上。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要求客户资产要达到50万元;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要求客户资产达到20万等。中国目前来说总体上高收入客户比例较低,从现有品牌看,门槛的偏高导致能够满足这一门槛条件的客户比例并不多。这更显示了我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它还不能合理地驾驭和掌握居民的理财的需求,合理地确定门槛条件。
2.个人理财业务宣传不到位。这体现在银行市场营销观念不强,广告宣传做得不深不透。多数银行理财人员缺乏主动营销意识,“坐、等、靠”思想严重,认为客户自己会上门来要求进行个人理财;或是不善于通过常规业务发展与客户的关系,造成理财业务开展的范围不大。也导致不少客户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片面认识,有些人尽管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但又普遍存在“财不外露”的保守思想,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水准心存疑虑,对此业务持观望态度。
(二)理财产品缺乏个性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势,如在投资领域,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就目前的个人理财市场,与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业务范围更多的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因此可以看出目前银行针对普通人的“个人理财中心”的服务还处在较低的层次。
(三)商业银行的政策体制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业属于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而对这些产品的适用性无能为力,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目前,商业银行理财方式只是传统的储蓄业务、贷款业务、外汇业务的简单列举、堆砌和整合,限制条件多,对于有些产品也只能停留在业务品种介绍、咨询建议、办理简单的中间业务等方面,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
(四)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
目前银行的理财员大多是原来银行储蓄所的员工,对证券投资和保险业务不甚了解,所以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与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加快步伐进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力度,但多数理财经理参加理财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即使参加了理财业务培训,个人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而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学问很深、操作技术性很强的业务,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若不具备全面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就很难确保服务质量。
四、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思考
(一)提高营销手段,加大个人理财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开展广泛的个人理财宣传,使广大居民懂得理财的重要性,要把银行的理财产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介绍给广大客户,讲明利弊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客户自愿选择。商业银行也应该充分利用广泛的有形的银行网点进行理财产品和专业服务的宣传,同时加大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网点的渗透率,使客户既能享受到人性化的专业服务,又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的理财服务。
(二)实行差别化、个性化服务
个人理财的重点在于个性化的服务。因为不同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于风险的偏好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服务,这才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真正方向。另外商业银行在服务好高端客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因此要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
其次还要提高客户管理水平,加强专业化服务。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应该建立起自己的优秀理财品牌,通过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品牌产品,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并实施差别定价策略,从而支持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三)加强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
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效益,逐渐形成以中等收入客户为主体,高端客户为核心的新个人客户群体。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随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的变化,银行有必要开发混合型的金融产品,例如银行与基金公司合作开发基金信用卡、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保险储蓄卡等。
(四)培养专业的个人理财服务人员
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及客户管理水平,就要加强专业化服务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随着中国金融理财师(CFP)资格认证制度施行,商业银行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
五、结语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财富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个人理财业务已逐渐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焦点,各金融机构均把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做为抢占市场份额、赢取中间业务收人的重要手段。
可以预测到个人理财服务是一个蕴含巨大机遇和广阔前景的市场,个人理财服务业务的发展将是商业银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要要增强银行竞争力,就要重视个人理财这一创新业务,塑造理财品牌,突出自身特色,从提高理财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岱云,陈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新金融,2002,(8).
[2]张九龄.对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甘肃金融,2004,(1).
[3] 谢珍贵.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焦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4]李书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索[J].河北金融,2006,(6).
[5]张淼.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银行分析[J].投资理财,2007.
篇9
关键词:个人;理财;理性;收益
个人理财业务可以称为财富管理业务,是指个人理财业务的金融机构在了解和剖析个人客户资产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的资产规划,通过专业化的理财顾问服务进行的资产管理等专业性比较强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中间业务,以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国际上所说的个人理财业务一般是指:个人理财的金融机构通过手中现有客户的资产情况与基本信息和资料,利用自身的金融产品信息和专业服务优势,分析客户自身的资产状况,通过了解和开发客户需求与理财目的,制定客户资产管理方案和计划,并辅助客户采取最好的个人理财计划以实现客户理财目的的整个服务流程,个人理财业务是国外发展比较早营销体系比较健全的金融机构的首要利润来源。
就我们国家金融理财业务从发展初期至今不到20 年的成长过程来说,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规模逐渐扩大,理财产品种类不断增多,理财顾问从无到有,专业素质逐步提高,理财产品的交易渠道也在不断扩充和不断完善,个人理财市场也初具规模和影响力,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大落后于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金融理财体系,我们国家个人理财业务目前面临着比较多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的个人理财客户由于深受传统思想影响,以及自身文化和成长氛围的熏陶,在理财方法理财观念上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第一,理财方法比较简单。主要以银行存款这个单一品种为主,基金,证券,房地产,收藏品却相对较少。第二,理财理念不成熟,盲目跟风现象严重。比如2013 年年初的中国大妈买黄金的现象,2007 年中石油首次登陆A 股,股民疯抢的例子都充分说明我国居民理财观念需要转变,应该以金融理论为基础,与理财实践知识相结合,购买适合自身状况的理财产品,而不是盲目跟风,造成投资收益受损。第三,由于理财金融机构的不恰当引导等因素,加上我国居民个人理财素质不高,我国居民不能正确认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从而选择的理财产品也不能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国理财产品的供给者,个人理财的金融机构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有我国制度上约束的分业经营的传统因素,也有理财机构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服务与管理上的问题。首先,分业经营是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制度上的限制因素。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不能交叉,这种状况下,处于分隔状态的金融市场,无法利用除自身之外的市场为客户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只能在各自的市场领域为本机构的客户理财。在这种分业经营状况下,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产品投资渠道相对狭窄,运用效果一般,没有国际竞争力。其次,我国的个人理财顾问数量大量缺乏,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营销理财产品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够或者误导理财客户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我们国家金融理财市场建立自身品牌和个人理财业务的久远发展。在理财产品交易平台上,我国金融机构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便捷的网上交易,手机交易成为个人理财客户的重要选择,但同时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理财机构的重视,加快网络交易的安全建设,才能让个人理财客户安全安心的使用现代科技交易手段。最后,我国在客户管理和营销管理上的简单粗暴,没有细分客户,进行定位,使高端客户没有得到更高级别的理财服务,再加上我国营销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理财顾问以产品为中心,以销售业绩为目标。这些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影响力有限,无法真正树立我国自己的理财品牌,无法取得品牌竞争优势。
针对以上目前我国个人理财市场上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和欧美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的对比,借鉴外国成熟理财业务的先进经验,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应对策略。要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长足发展,第一,结合国外相关金融机构如花旗,瑞银等在混业经营才能使理财机构设计出适合理财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方案,按照我国只能分业经营的情况下,我国个人理财机构可以从产品创新和向第三方机构购买产品的角度发展适合我国特色的个人理财业务,在分业经营模式下,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蓬勃发展,是未来个人理财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第二,要结合我国国情,尽量提高我国居民自己的理财素质:辨别理财机构的实力,认清自己的风险偏好,科学规划收入和支出筛选出适合自己的理财规划。第三,在个人理财供给服务上,我国个人理财金融机构要加强理财顾问队伍建设。在这方面借鉴瑞银和花旗的成功经验,我国理财顾问的专业素质整体提高要从两方面入手:选拨有专业背景和执业资格的理财顾问以及对在岗理财顾问加强专业培训和指导。第四,我国个人理财的金融机构要从客户管理和营销管理两方面努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在客户管理上,要细分客户,对不同级别客户以不同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树立自己的理财品牌;在营销管理上,要改变现在以产品为中心的现状,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注重客户感受,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及科技信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从营销环节树立自己的理财品牌。
个人理财业务不仅包括我们熟悉的通过投资理财产品获得收益,还涉及人生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具体包括一系列的规划内容,主要分为十大类:现金计划,储蓄计划,信贷计划,投资计划,教育计划,保险计划,居住计划,退休计划,税收计划以及遗产计划.其中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大多数个人客户切身需要的主要有:现金计划,储蓄计划,信贷计划,投资计划,教育计划,居住计划,退休计划,以及保险计划。从理性人假设诠释个人理财行为方面来说,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理性人的假说,理性人假说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人都是理智的,从客观事实出发,不盲从,经过统筹优化分析选择同等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的项目或活动,其行为是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在任何经济活动中,理性人都是强调自己最终目标的利润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消费的最终目标是自身最大程度的满意,生产者的最终目标是收益的最大化。从理性人假设的理论来看,个人理财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达到帕累托效率,即如何用稀少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个人理财行为就是用有限的资金,通过优化筛选,找出风险相对比较小收益相对比较高的一个渠道和途径,让手中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选择,在对周围环境认知的基础上,对周围人建议的认可,以及对专业的依赖,更对自己有信心的同时做出正确选择。个人理财作为生活选择的一种,在追求资金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无疑需要我们看清本身的资产情况,能承受住多大风险愿意接受什么程度的收益水平,对理财产品和理财内容做一个正确综合判断,对理财规划战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依据当时实业或者资本市场的状况对风险收益整体的合理评估,以及对个人理财专业人士建议的认可及采纳,从而委托专业的理财机构通过资产组合的配置帮助我们的资产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参考文献:
篇10
一、端正思想,
迎难而上,时刻保持高效工作状态
我在工作中始终树立客户第一的思想,把客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要求自己对待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任劳任怨,积极工作,从不挑三拣四,避重就轻,对待每一项工作都尽心尽力,按时保质的完成,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顾全大局,不计得失,为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惜牺牲业余时间,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为客户服务,与客户交朋友,做客户愿意交往的朋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2009年的工作中,为自己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身体力行,狠抓落实,力求圆满出色完成任务
在工作方法上,我始终做到“三勤”,即勤动腿、勤动手、勤动脑,以赢得客户对我行业务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一个有心人,在一次走亲访友时,我无意从六叔口中得知我们邻村最近将有一笔分地款,事后通过六叔介绍,自己又几次登门拜访,向客户宣传我行的服务优势和产品优势,最终说服客户计划将130万的分地款存入我行,我知道这还不是最终的成功,在客户拿到转帐支票的时候,我又主动协助客户搜集村民身份证号码,核实确认客户分款额,等到52份存单分发到每户村民手中时,我才在心中深深地舒了口气。
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我用心细致,把兄妹情、朋友意注入工作中,使简单枯燥的服务工作变得丰富而多采,真正体现了客户第一的观念.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以诚相待,把客户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了解客户的动向,知晓客户的所思所欲,为每位客户量身推荐我行的各种金融产品,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在”争一保二”活动中完成了营销存款180万,理财金卡8张,信用卡5张,电子银行签约50户,保险销售15万的业绩,最令我欣慰的是客户也得到了双嬴,他们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建行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
三、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