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投资现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篇1

目前在中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首次公开发行(IPO)、股权转让、风险企业清算三种。本文将对以上三种退出方式在我国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分析

1. 首次公开发行退出(IPO)

首次公开发行(IPO)退出是指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对风险企业进行包装指导,帮助加快完善其符合挂牌上市条件,一旦成功上市后风险资本便得以顺利退出。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可以分为主板上市、二板上市和曲线上市。IPO通常是风险投资最佳的退出方式。IPO可以使风险资本家持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转变为上市公司股票,实现盈利性和流动性,而且这种方式的收益性普遍较高;IPO是金融市场对该公司生产业绩的一种确认,而且这种方式保持了公司的独立性,还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以及保持持续的融资渠道。根据美国的调查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风险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公开上市退出,最高投资回报率达700%左右。因此,首次公开上市退出被认为是最佳的退出方式。

2. 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由于中国特殊的法律政策环境限制,风险投资公司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退出应该具有实际意义。这类产权交易模式比较适合企业所处行业比较朝阳、企业成长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盈利规模,但因种种原因不够上市要求和条件、或在二年之内无法尽快上市的被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可以通过投资机构自有的渠道完成,如促成不同投资机构之间的股权转让,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如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收购和兼并部门完成。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战略投资人和上市公司愿意收购中国境内的企业,无论是以内资方式还是外资方式的股权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变现。

3. 清算退出

清算退出是针对投资失败项目的一种退出方式。风险投资公司对所投资的项目前景堪忧,或者所投资企业面临较大亏损,经过治理但成效不大,这时风险投资公司为了资金回笼而不得不做出的退出选择。

由于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行为,失败率相当高。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就不得不采用此种方式退出。尽管采用清算退出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毕竟还能收回一部分投资,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必须果断实施,否则只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现状分析

1.首次公开发行(IPO)退出的现状分析

(1) 我国主板市场不是风险投资理想的退出之地

从风险投资行业自身的特点来讲,因为其投资的行业极具成长性和风险性,大部分属于朝阳行业和新兴行业,正是因为极具成长性,所以目前的发展规模和运作模式还相当不成熟,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帮其经营发展。而国内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多是原国有改制企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周期性行业,有一定的垄断性,并且规模极其庞大,而这些公司因为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其上市必然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有部分不良资产的话,政府会帮其打包、分离出来,帮助其成功的上市。所以无论从资产规模、发展模式、还是官方背景来讲,这些被风险投资所投资的公司极难有在A股主板上市的机会。

(2)风险投资可选择在我国二板市场退出

我国二板市场指的是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

2004年深圳交易所推出了中小板市场,但这个中小板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板市场,中国的中小板市场是为中小企业融资而设立的,显然不属于主板市场,与创业板有类似之处,它的诞生有着明显的“准创业板”过渡性质。就当前的中小板市场而言,也并不是说没有风险投资企业成功上市。在2006年7月,IDG投资的远光软件登陆深圳证交所中小企业板,成为IDG试水将投资企业从国内资本市场退出的第一单。该股在上市交易首日即上涨127%,IDG斩获颇丰。

真正的二板市场应该是创业板市场,也有的国家叫自动报价市场、自动柜台交易市场、高科技板证券市场等,它是专门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或快速成长的企业而设立的证券融资市场。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正式启动。中国创业板市场相对于海外市场而言,中国创业板上市条件比较严格,要求有盈利,具备一定的规模,主营业务突出鲜明;对发行人公司治理要求从严,有利于创业企业的持续发展等要求;并且发行人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

虽然中国的创业板不专为风险投资退出而设立,但它是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从原有公司退出以便进入新一轮高科技项目投资的重要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在创业板28家首批公司中,有私募股权基金或风险投资资金进驻的达20家。尽管创业板公司破发的不在少数,但这些上市公司都没有跌破发行价,VC/PE的账面盈利非常丰厚。如深圳市创新投资共有2000万元人民币分两笔投资于网宿科技,仅按发行价计算,回报就高达5.54倍;达晨创投两笔资金投资于亿纬锂能和爱尔眼科,分别获得超过7倍和10倍的回报。风投由于不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其性质决定了盈利是其唯一的目的。在2011年11月,一年的解禁期满时,也正好是这些风险投资抽身而退的的时候,高回报的套现机会来临了,将纸上富贵变成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其最好的选择。套现资金又可以投资其他的企业,风险投资从而上演鸡生蛋、蛋孵鸡、鸡再生蛋的财富故事。

(3)风险投资可选择借壳上市或到海外上市退出

首次公开上市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无疑是最好的退出方式。但是如果由于在资本、规模达不到上市条件而无法正面上市就可以选择曲线上市,即通过借壳上市和赴海外市场上市。

借壳上市可以通过在国内或者国外市场买壳达到上市的目的。在中国借壳上市可谓是中国资本的一大特色,由于A股主板市场不是直接退市,有些亏损企业会由于业绩亏损遭受风险提示甚至暂停上市,他们这些宝贵而有限的壳资源就成了香饽饽,这就给借壳上市提供了有利条件,风险投资的一些公司即通过收购A股市场上ST和*ST上市公司的资产,控制上市公司,然后将拟上市企业的优良资产注入,从而间接的实现风险投资在A股市场的退出。但是这种方法往往花费的代价比较高,通常其收购的公司资产都是不良资产,这会拖累收购公司的资产结构,使负债增加。同时也要面对收购后的资源、人员、帐目的整合,整个整合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如果处置不当的话会严重的影响收购公司的经营业绩,严重的话会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而在国外买壳所需条件比较苛刻,再加之上市比较简单,壳资源也就不那么值钱,所以借壳上市在国外不是很普遍。

海外市场上市是目前在华风险投资退出最常用的方式。在华风险投资公司往往会选择赴香港、新加坡、美国及其周边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因为国外的二板市场机制比较完善,退出相对简单,市场也比较成熟。例如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及凯利板的上市规则均规定,创投资金在IPO时出售的股份价值不得超过其当初的投资成本,至于剩余股份,主板及凯利板的锁定期分别为6个月及12个月,这样既保证了现有股东的利益,也避免了创投资金在IPO之后迟迟无法退出。在1999年,IDG创投以120万美元投入百度,获得4.9%的股份。2005年8月,百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时,股价疯涨至最高每股150美元。按照这个价格计算,IDG将能赚回约1亿美元的利润。

虽然海外创业板市场上市门槛较低,但中国国内公司赴美和赴港上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风险,一方面是需要的时间周期相当长,中国国内的公司赴外国上市肯定没有在本国上市那么方便,毕竟是涉及国际性的融资,其要求和程序也是相当繁琐和复杂的。如果遇到法律纠纷,将是十分麻烦的,搞不好的话会造成进退两难的境地。

2.股权转让推出方式的现状分析

股权转让的方式虽然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在中国实行仍然有很大的障碍。

原因如下:

(1)交易市场不发达。我国企业产权交易主要是在地方性证券交易市场完成的。这些地方性证券市场由各地方政府所建立,设立的初衷是让其取代政府的职能,以市场方式盘活资产存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但由于产权交易机构的运作既无法律依据,又无经验可借鉴,从而使产权交易机构的发展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状态,并引发了许多问题:产权交易形不成市场,到产权交易机构登记挂牌的往往只是产权出售方,而无受让方或受让方极少;产权交易机构大多隶属各地不同的行政部门,在实际产权交易中,往往遇到来自其他行政部门的强大阻力,而且往往借助行政力量来促成双方达成协议;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交易机构的领导大多还是政府官员或准政府官员,而无市场压力和创新主动性。为此,政府于1998年4月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场的通知》,下令原则上关闭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的中小企业无法再进行产权的交易买卖,因而风险企业试图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出售股权来实现退出的途径是十分困难的。。

(2)法律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而与风险投资有关的《公司法》、《证券法》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如《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五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自由转让出资的条款对风险投资的退出形成障碍;《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关于发起人持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的条款,也对风险投资的退出形成障碍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关于公司不得回购本公司股票的规定,也对管理层收购方式的退出构成阻力;而有关证券法规中关于法人股不能流通的规定也是一个现实的障碍。

(3)清算退出的现状分析

实际上目前在我国出现清算退出的状况还是很少的,倒不是因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好,而是因为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实际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时间很短,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专家们对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点认识不足。尽管当风险投资公司在选择清算退出时已经确定会亏损,但并不是想退出就可以随便退出的。因为目前我国对风险企业的清算破产仍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即使风险投资公司自己想退出也无法可依,对于政府监管来说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尴尬。目前的《企业破产法》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破产,而对其他企业适用《民事诉讼法》中的破产程序,显然是不利于风险投资业发展的。

三、总结

篇2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风险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开展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扩大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风险和问题,如果有效的分析问题并得以解决,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将有很大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学者加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探讨与研究。强化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未来趋势等,并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动因、区位选择、投资方法等进行实证研究。例如,叶刚教授(1992)、张海岩、范登布鲁克(1994)等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活动,都已经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构建了模型。国内学者毛蕴诗(1997)运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四维分析模型从企业内部要素、对外投资目标、国际与投资目标国环境记忆投资流出国环境四个维度考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和对外投资行为。鲁桐(2000)通过考察英国当地的中国企业。刘红忠(2001)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构建相应的模型,与中国“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原则相适应。当前,中国已经步入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个阶段。王蔚(2011)提出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是一个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保持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国外学者通过国家风险及其构成要素角度研究FDI的成果较多,如Singh and Jun(1995)、Kevin N.Lumbila(2005)、Yothin Jinjarak以及Thomas A.Hemphill(2008)等人对发展中国家地区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金融制度因素对于FDI的研究。

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延伸,结合图表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数量、主体结构、投资区域以及遇到的风险与问题等方面展开直观、准确、全面的分析。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结构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再加上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有所降低,而有限责任公司的比例则有所增加。在2003年,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还不到国有企业的一半多,但是到了2009年,有限责任公司的比重已经为国有企业的4.3倍。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对外投资主体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效果较为明显,通过推行政企分开政策,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已经凸显出来。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营主体结构不断优化,民营及地方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1年,中国地方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已经占到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约33.4%;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4%,效果非常明显,中国企业已经表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水平。大型国企是“走出去”的主力军。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分类构成以非金融类为主,比重占到80%多。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划分

以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区域划分来看,过去以欧美、港澳等发达国家及地区为主,当前已经逐步拓展到非洲、亚太及拉美等170多个国家与地区。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当前拉丁美洲和亚洲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集中区域。在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对欧洲和非洲的投资呈现快速增长。2011年中国对欧洲、非洲的直接投资分别达到46.1亿美元和17亿美元,同比增长57.3%、58.9%。其中,对欧盟的投资42.78亿美元,同比增长94.1%,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逐年递增,中国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总额的4/5以上。而非洲、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比重则不足1/10。

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一)企业规模小,投资水平低,贸易型企业居多

虽然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较多,但是大多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投资水平略低,规模效应尚未发生作用,竞争力有待提升。以投资产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海外投资中的贸易型企业最多,但是真正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屈指可数,尚未构建或完善信息沟通网络,在国外市场的开辟中存在一定滞后性。在非贸易型企业中,很少有强大资金实力或者技术优势的工业企业参与对外投资,大多数投资集中在工程承包、交通运输、加工装配等领域。因此可以说,中国大多企业的经济实力与对外直接投资需求不一致,虽然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但是最终也是“为他人做嫁衣”。

(二)缺乏政府的引导和监督,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一定发展,但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尚存在投资动机不明确、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平衡、投资主体过于集中、缺乏政府的科学引导,同时金融服务体系仍有待完善。

以当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政府在法律、政策、税收以及制度、服务等方面没能发挥积极作用;造成对外投资企业的政策不明朗,行业导向模糊,往往出现重复性、盲目性投资现象。另外,一些国有企业的海外经营效益不佳,但是监管手段落实不到位,大量国有资产亏损。再者,当前中国产业结构难以实现升级和调整,经济整体水平停滞不前。

篇3

关键词: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投资资本;现状分析;实施对策

一、风险投资理论概述分析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有时也被称为创业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

二、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分析

1.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狭窄

国外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富有家庭及个人、养老基金、捐赠基金、银行持股公司、投资银行、外国投资者等。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来源主要是银行的科技开发贷款。虽然在发展初期由政府资助扶持风险企业发展是完全必要的,但随着风险企业向纵深发展,开辟多渠道的融资体制更具有长远意义。

2.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国内的高技术市场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领,这使得我国的风险投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金相对比较短缺,市场化程度不高,投机者可以利用经济转型期出现的漏洞,不必冒很高的风险便可获得很高的收益。加之,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覆盖面比较狭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损害了一些进行高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的利益,使他们的高投资不能获得很高的收益。

3.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

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投资,其投资对象是处于创业期的未上市的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要求有相当高的回报来补偿其承担的高风险。若只是为了获得红利,那么即便是高成长企业的很高的利润和红利也无法充分补偿这种投资的高风险,因此只能走退出渠道:高价出售、上市或回购。

三、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1.资金来源狭窄,投资总量不足

从整体上看,现有规模的风险投资资本还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现阶段我国风险资本来源主要是海外投资、上市公司、政府拨款资助、科技企业和民营资本企业。目前,我国的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型”,政府所提供的资金占绝对的优势,造成投资结构的不均衡,投资主体单一。导致了竞争的缺乏和运行的不规范,以及效率的低下,同时融资渠道的狭窄,则直接导致了风险资本的规模较小,影响投资效益。加之,风险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政府的财政资金不适合风险投资市场本性。风险投资资本总量严重不足。

2.风险资本退出缺乏有效渠道

风险投资的活力就是资金的循环流动,其核心机制就是退出机制。没有便捷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就无法达到资本增值和良性循环,也无法吸引风险投资人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或退出机制尚未解决,没有发达的风险投资制度,就不能在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搭建出通道。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一般有5种:企业上市、收购兼并、股份回购、股份转卖、亏损清算。在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中,缺乏合理的投资回收渠道,严重影响了风险投资中资金的循环流动,这需要我们加紧步伐解决。

3.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滞后

目前在我国,风险资本市场所需的特殊中介服务机构如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还比较缺乏,投资中介机构的人员素质和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也成为中介机构发展的巨大障碍。某些中介机构缺乏职业约束机制及职业道德规范,存在为金钱驱动而提供虚假评估报告的现象,使某些中介机构的可信度、可利用度大打折扣,导致风险投资企业战略性的市场决策错误,严重地妨碍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

4.风险投资人才极度缺乏.

从事风险投资事业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金融领域内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应当熟悉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对风险投资进行正确的评估和操作,降低投资失败的风险。目前国内风险投资多数还停留在学术论坛和理论研究层次上,在实际操作上真正懂得风险投资的人才还不多,大部分投资人才都来自于政府、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等部门,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局限性较大。

四、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对策建议

1.加大对高技术产业扶持力度。

【1】通过财政支持对风险投资提供政策性补助

国家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每年应当新增高科技产业发展专项拨款,实行部分拨款、部分低息有偿使用,转向用于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孵化期和产业化启动期的投入;提供与高风险投资相配套的低利息长期优惠贷款,部分可用于风险损失补贴、贷款贴息和奖励。在专项拨款的基础上,逐步向设立专门的高技术发展基金过渡。

【3】制定有利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国内外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需求拉动”是高科技产业化的根本动力。由于高科技产业化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客观上需要有相应的高收益来支撑。而收益最终是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因此通过政府采购为高科技的产业化开辟初期市场,对于促进风险投资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借助资本市场,拓宽风险资本的来源

大力开拓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风险投资网络。积极引进国际风险投资,走内外并举之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来源过于单一,资金不足,没有形成产业规模。风险投资公司起步较晚,经验少,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应积极培养城乡居民的风险投资意识,培育风险投资主体,更多地吸收民间投资,让公共投资、机构、个人都愿意把钱交给风险投资机构,投向创业企业;另一方面,在保证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扩大商业保险公司保费的投资领域,用一定比例的资金介入风险投资领域,鼓励养老金等长期资本有限度地投向风险资本,形成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各种养老、保险基金等组成的资金来源渠道。

3.加快风险投资专门人才的培养。

培养专门的投资人才,已成为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当务之急。加快风险投资专门人培养,应采用多种渠道培养自己的风险投资家。第一,在高等院校设置风险投资专业,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同时委托高校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第二,采用送出去的办法,让一部分素质较好的人员直接去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学习,掌握实际操作规程。由于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涉及到无形资产的认定、技术股的评估、知识产权等具体问题,因此,与之配套的中介机构等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十分迫切。

4.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

风险投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很大。美、日、欧盟等国政府为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均制定了优惠政策。我国已经加入世贸,为鼓励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向创业企业注资,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应按照有关法律对风险投资企业或基金实行税收优惠或减免。另外政府还要鼓励并扶持风险企业到境外上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才有助于我国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同时为风险投资项目的贷款提供担保,通过政府担保,国家能以较少的资金带动大量的民间资本向风险投资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敏,田华.国内风险投资发展问题讨论综述.北方经贸.2002. (11)

[2]皮志刚,黄星亮.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组织模式探讨.科学管理研究2002.(4)

篇4

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行业定义及特性第一章风险投资相关定义及特性1

第一节风险投资概述1

一、风险投资释义1

二、风险投资的特征1

三、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区别2

第二节风险投资因素分析3

一、风险资本3

二、风险投资人4

三、投资目的4

四、投资期限5

五、投资对象5

六、投资方式5

第三节风险投资在开放式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5

一、美国高新技术行业开放式创新的组织模式5

二、风险投资是开放式创新的关键环节8

三、风险投资在企业创新模式的作用9

四、风险投资支持创新的优点及其局限性10

五、政策建议11

第二章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投资特性12

第一节风险投资行业特性12

一、高风险性12

二、高收益性12

三、低流动性13

四、风险投资大都投向高技术领域13

五、风险投资具有很强的参与性13

六、风险投资有其明显的周期性14

第二节中国风险投资相关情况分析14

一、风险投资基地形成的条件及启示14

二、我国风险投资中的政府作用22

三、风险投资选择的重要条件24第二部分 行业发展情况分析第三章国外风险投资发展分析25

第一节国外风险投资市场分析25

一、国外风险投资市场发展概况25

二、走向全球投资新时代的风险防范28

三、2008年海外风险投资资金涉足农牧产业32

四、2009年全球金融十大趋势32

第二节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分析38

一、美国风险投资的特点38二、2008年美风险投资基金现状41

三、2008年美国Web2.0投资现状41

四、美国清洁能源市场发展及风险投资42

五、2009年美国风投形势预测44

第三节德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风险管理46

一、德国的风险控制服务相关机构46

二、德国企业应对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风险措施49

三、德国政府对外投资风险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办法50

四、德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相关法律、法规59

五、2009年德国投资4亿欧元于可再生能源的热利用领域59

第四节风险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分析60

一、组织模式的国际比较60

二、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国际比较61

三、投资对象与投资方式的国际比较62

四、政府扶持与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效果的国际比较64第四章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分析66

第一节2009年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分析66

一、2009年创投行业景气分析66

二、2009年二三线市场投资风险发展分析69

三、风险投资青睐的企业分析71四、创业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分析72

五、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75

第二节2009年中国市场创业投资研究76

一、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发展态势76

二、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新募分析84

三、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表现分析85

四、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市场发展十大趋势86

第三节中国天使投资发展情况分析91

一、天使投资行业发展概况91

二、天使投资的特点93

三、发达国家的天使投资93

四、中国天使投资业的发展94

第四节风险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96

一、风险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96

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对策分析99第五章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分析107

第一节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规模分析107

一、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分析107

二、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单笔投资金额分布109

三、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分析112

第二节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行业分析113

一、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分析113

二、热点行业投资分析115

三、热点细分行业投资分析121

四、投资阶段分析123

五、投资轮次124

六、投资地区125

七、中外资投资126

第三节2008-2009年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研究128

一、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基金募集规模分析128

二、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基金募集类型分析134

三、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基金中外资投资分析138

四、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政策法规143

五、2009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情况分析147

六、2009-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前景看好148第三部分 行业关注领域分析第六章金融危机下风投关注热门行业分析149

第一节医疗行业149

一、2009年医疗行业受风投的青睐149

二、2009年医疗行业投资发展优势155

三、2009年医疗行业投资焦点158

四、2009年医疗行业投资弊端161

五、2009年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机会分析167

第二节教育行业170

一、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发展优势170

二、2009年早期教育成风投新掘金点172

三、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发展方向178

四、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发展弊端180

五、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形势分析182

第三节消费行业185

一、2009年消费行业投资发展动态185

二、2009年消费行业投资发展焦点186

三、2009年消费行业投资发展弊端187

四、2009年消费企业投资发展态势194

五、2009-2010年消费行业投资形势预测196

第四节清洁能源198

一、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前景198

二、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现状199

三、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焦点201

四、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弊端212

五、2017年清洁能源市场发展预测222第七章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223

第一节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223

一、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分析223

二、2009年中国互联网仍具投资价值225

三、2009年互联网投资规模分析227

四、2009年互联网风险投资趋势调查232

第二节网络游戏发展分析233

一、2009年网络游戏行业的收购态势分析233

二、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态势分析236

三、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规模分析238

四、2009年金融危机对网游企业的影响239

五、2008-2010年我国网络游戏投资形势分析246

第三节web2.0发展分析248

一、2009年Web2.0发展分析248

二、Web2.0网站发展势态252

三、金融危机对Web2.0网站的影响254

四、中国十大Web2.0运营和盈利模式解析256

五、2009年对企业化Web 2.0的预测260

第四节电子商务发展分析262

一、2009年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分析262

二、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与特点264

三、2008-2010年电子商务投资趋势269

第五节网络视频发展分析271

一、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发展现状271

二、网络视频发展新趋势274

三、2009年网络视频十大预测277

四、2009年网络视频投资形势分析279第八章中国风险投资其他领域分析282

第一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风险投资分析282

一、电子信息产业融资需求特征分析282

二、2009年软件行业发展态势292

三、2009年管理软件产业链整合并购分析293

四、2009-2012年我国软件行业投资趋势294

第二节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296

一、生物医药产业风险投资特性分析296

二、2009年生物医药及新药领域投资预测300

第三节中国能源环保行业发展现状及风险投资分析303

一、可再生能源渐成投资主战场303

二、2009年能源环保业成为风投新投资热点304

三、2009年能源革命中的风险投资机会305

四、2009年风险投资看好太阳能行业306

五、2009-2010年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形势预测307

第四节连锁行业风险投资分析308

一、风投机构投资连锁企业发展分析308

二、高成长连锁行业将引发资本热投314

三、2009年超市及专业连锁行业投资形势分析315

四、2009年连锁加盟行业发展三大趋势315

第五节风险投资对于我国保险中介业的影响316

一、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的现状分析316

二、风险资本投资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的模式分析319

三、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的障碍、作用与挑战322

四、前景展望324

第六节跨国石油投资的风险管理324

一、跨国石油投资的主要风险324

二、跨国石油投资的风险管理327

第七节其他行业风险投资动态328

一、2009年汽车零部件业风险投资机会分析328

二、2008-2010年风险投资对民营物流企业的影响330第四部分 行业运作模式分析第九章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分析332

第一节融资部分来源介绍332

一、基金组织332

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332

三、投资银行333

四、银行承兑334

五、政府贷款334

六、私人投资者335

第二节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分析336

一、国外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336

二、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现状336

三、发展“官助民办”式的风险投资目标模式338

四、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民间投资主体338第十章风险投资运作分析341

第一节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分析341

一、风险投资及风险投资机构341

二、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342

三、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准则343

四、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344

五、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过程346

六、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机制348

第二节风险投资财务运作分析351

一、风险资本筹集351

二、风险投资决策352

三、风险投资管理355

四、风险投资退出358第十一章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360

第一节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发展分析360

一、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和意义360

二、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363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立364

第二节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现实途径分析369

一、买壳或借壳上市369

二、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市场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370

三、在国外二板市场或香港创业板上市370

四、企业并购与企业回购371

五、清算退出371

第三节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371

一、风险投资最佳退出路径371

二、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之出售376

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之IPO 376

四、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并购模式探析377

五、风险投资退出之股权转让/产权交易380

六、风险投资退出之管理层回购381

七、风险投资退出之清盘381

八、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合理选择381第五部分 主要企业分析第十二章国际风险投资在华投资情况分析386

第一节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发展现状分析386

一、2009年国际VC青睐中国美容连锁386

二、2009年国际VC瞄准中国运动营养品业387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分析及引导388

第二节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特点390

一、国际VC在中国的运作模式390

二、国外风险投资在中国获暴利391

第三节国际VC中国化的要素分析392

一、VC的优势392

二、VC的本土化进程393

三、VC的作用393

四、VC的利益394

第四节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探析394

一、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策略394

二、对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投资的思考398第十三章中国风险投资业领先企业分析401

第一节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401

一、公司概况401

二、公司投资理念402

三、2009年公司动态403

四、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05

第二节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409

一、公司概况409

二、公司发展概况410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12

四、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15

第三节红杉资本中国基金416

一、公司概况416

二、2009年公司动态416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17

第四节联想投资有限公司420

一、公司概况420

二、公司最新动态421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21

四、2009年公司发展战略430

第五节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431

一、公司概况431

二、公司投资及退出策略433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34

第六节智基创投442

一、公司概况442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43

三、2009年公司最新投资动态446

第七节鼎晖创业投资中心453

一、公司概况453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53

三、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59

第八节海纳亚洲创投基金463

一、公司概况463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63

第九节英特尔投资466

一、公司概况466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67

三、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75

第十节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76

一、公司概况476

二、公司投资理念477

三、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78

第六部分 相关政策及趋势展望第十四章风险投资相关政策分析481

第一节风险投资激励机制的税收环境分析481

一、风险投资机制与税收环境481

二、风险投资的税收效应482

三、分期设计营造风险投资的税收环境483

第二节风险投资政策趋向487

一、中国不再鼓励外商投资介入部分重要矿产开采487

二、残疾人创业的优惠政策488

三、2009年创业享受税惠分析489

四、2009年加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投融资支持力度490

五、2009年工信部推动建立产业风投基金491

六、2009年银行与PE合作趋势分析492

第三节促进风险投资政策的思考495

一、风险投资需要政府支持495

二、政府扶持风险投资的适当方式496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设想498

第十五章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趋势501

第一节2009年VC市场前景501

一、2009年VC生产和消费需求预测501

二、2009年VC周期预测501

三、2009年中国VC企业的生产优势及市场地位预测501

四、2009年风险投资机会分析502

五、2009年风投资本市场预期情况503

六、2009年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变504

七、2009年风险投资将面临信心考验504

八、2009年全球风险投资公司遭遇融资危机508

第二节2009-2011年中国风投发展趋势508

一、2009年风险投资发展预测508

二、2009年风险投资四大热点510

三、2009年-2010年风险投资形势预测515

四、2009-2012年VC投资和退出预测516附录518

附录一:《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518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修订后) 525

图表目录

图表:资本市场的划分3

图表:一般项目投资过程14

图表: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时评估活动涉及的个人和机构18

图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风险基本来源28

图表:2003年至2007年德国风险投资担保情况58

图表:2007年德对外投资担保行业分布情况表58

图表:2007年德国对外投资担保项目和金额区域分配表59

图表:金融风暴下的中国风险投资企业SWOT战略模型分析69

图表:2009年中国风险投资的区域分布71

图表: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75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财务投资事件统计81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战略投资事件统计82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兼并收购事件统计83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企业上市事件统计84

图表:2009年我国创投市场资本募集分析图85

图表:2009年我国创投资本市场新基金来源分析表85

图表:2009年我国创投资本市场投资分析图108

图表:2006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投资规模108图表:2007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投资规模109

图表:2007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投资规模109

图表:2006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平均单独投资金额110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单笔投资金额分布110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规模111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规模111

图表:2009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比例比较111

图表:2009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比例比较112

图表:2007年-2009年我国创投市场财务投资对比图112

图表:2006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和中国企业景气指数比较113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和非TMT行业财务投资分析图114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规模114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规模114

图表:2007-2008中国创投市场投资TMT行业和非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15

图表:2009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投资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较115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行业投资规模117

图表:2006-2008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各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较118

图表:2006-2008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各行业投资金额比较119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较120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行业投资金额比较120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热点行业投资金额分布121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互联网细分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例122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互联网细分行业投资金额比例122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例123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投资金额比例123

图表:2006-2008中国创投市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投资案例数量124

图表:2007-2008中国创投市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金额124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个轮次投资规模125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地区投资规模126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中外投资规模127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中外投资案例数量比例127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中外投资金额比例127

图表: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规模129

图表: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目标规模130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0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首轮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1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1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目标规模132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2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比较133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目标规模133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3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134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134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数量比例135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数量比例135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比例136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比例136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较137

图表:2008中国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不同类型预计规模138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外资基金规模139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较139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较140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外资基金规模走势图140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外资基金规模140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数量比例141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数量比例141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例141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例142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首轮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42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中外资目标规模143

图表:2009年我国医疗行业融资事件154

图表:目前医疗行业风投所关注细分领域155

图表:2009年我国教育行业融资事件178

图表:2009年我国消费相关行业融资事件186

图表:目前消费类行业风投所关注细分领域196

图表:2002-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229

图表:2009-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终主要影响因素230

图表:2002-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细分规模及增长率230

图表:2003-2011年中国网上旅行预订市场规模231

图表:2001-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231

图表:2007年我国网络游戏运营商现金储备一览233

图表:2003-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及增长率248

图表: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273

图表: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厂商市场份额273

图表:图中统计分析所选取的上市公司名录292

图表:风险资本投资于生物医药企业不同阶段的期望收益率和回报倍数300

图表:泛华发展历程319

图表:泛华创业计划流程320

图表:泛华基于统一平台的销售模式的优势321

图表:泛华的销售渠道322

图表:科技型中小企业各阶段的融资组合333

图表:风险资本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流程333

图表:风险机制的运作机理图361

图表:我国风险投资预期的退出方式分析369

图表:2009年IDGVC投资行业情况404

图表:截止到2009年IDGVC投资行业分布404

图表:截止到2009年IDGVC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05

图表:截止到2009年IDGVC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05

图表: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行业情况410

图表:截止到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行业分布411

图表:截止到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11

图表:截止到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12

图表: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行业情况419

图表:截止到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行业分布419

图表:截止到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19

图表:截止到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20

图表:2009年联想投资行业情况429

图表:截止到2009年联想投资行业分布429

图表:截止到2009年联想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30

图表:截止到2009年联想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30

图表: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行业情况441

图表:截止到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行业分布441

图表:截止到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42

图表:截止到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42

图表:2007-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行业情况444

图表:截止到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行业分布44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4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46

图表: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行业情况457

图表:截止到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行业分布458

图表:截止到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58

图表:截止到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59

图表:2007年7月-2009年12月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行业情况464

图表:截止到2009年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行业分布46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6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66

图表:2009年英特尔投资行业情况473

图表:截止到2009年英特尔投资行业分布474

图表:截止到2009年英特尔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74

图表:截止到2009年英特尔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75

图表:2006-2007年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投资行业情况478

图表:截止到2009年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投资行业分布479

图表:截止到2009年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79

篇5

    【关键字】:风险投资,退出机制,IPO,企业并购,回购,清算

    Abstract

    High-tech industry has become a focus which our country put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While venture capital as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investment,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mainstream mode of operation of the capital. Venture capital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mid-1980s China has begun to develop venture capital for over 20 years. Though many developments have been introduced,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world,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Capital exit process as the main method to realize investment revenue has meet many obstacles as a result of our laws and regulations,market structure,and other factors. This has become the major problem which constr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in China. This paper intends to illustrate the Venture Capital Exit Mechanism and compare China's modern with that of America to draw a conclusion. As a result of our law and market structure, exiting from the capital marke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Aiming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improve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the improve of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have to be introduced. Only in this way, the evolution of venture capital exit mechanism in China can be witnessed.

    Keywords : venture capital,exit mechanism,IPO,mergers and acquisitions,repurchase,write- off

    目 录

    一  序言…………………………………………………………………………1

    二  文献综述……………………………………………………………………1

    三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概述……………………………………………………1

    (一)风险投资定义的发展……………………………………………………1

    (二)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2

    (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意义和作用………………………………………2

    (四)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主要形式…………………………………………3

    四 中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分析………………………………………4

    (一)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与现状…………………………………4

    (二)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5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症结分析……………………………………6

    五 取长补短,建设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7

    (一)构建完善的多层资本市场体系…………………………………………7

    (二)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8

    (三)健全和完善以投资银行为主体的中介服务体系………………………8

    参考文献…………………………………………………………………………9

    一  序言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资本运作方式,不仅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活跃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的本土新兴产业发展亦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对于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融资,投资,退出的循环往复。资本运作的目的是为了资本增值,风险投资的真正回报的实现是在退出过程中体现的。所以,退出机制是否完善,决定了风险投资能否成功取得收益。当今世界,无论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美国,还是较为发达的欧洲,或者我国港台地区,其退出机制从具体来看也不尽相同,这主要取决于法律法规,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等因素,而中国是在80年代中期才正式开始有了风险投资,目前来看各方面的体制仍不够完善,市场不够规范,制约了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

    本文针对的就是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从现状入手,与美国进行对比,寻找退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根源,从法律,市场,投资者角度提出改进意见。本文主要分序言,文献综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概述,中美风险投资现状分析,取长补短,建设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一点建议等5个部分进行研究、讨论。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我国风险投资如何完善退出机制提供帮助。

    二  文献综述

    自从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经过了20多年的历史,而纵观世界,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同时,作为对于风险投资过程中重要一环的退出机制的研究,许多学者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毛艳,任晓宇(2005)在回顾了美国从70年代到当今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历史,指出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是从早期的出售为主,由于90年代证券市场的火热,变为了上市为主,又在进入21世纪后因为证券市场的萎缩使得,出售重新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得出资本市场的完善度与退出方式选择有很大关系。而刘健均(2003)则认为传统的“上市,出售,回购与清算”并不能体现退出方式的本质特征,故将出售以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将所持股份转让给战略投资者或其他创投”以及“借助于被整体收购实现投资退出”。Pierre Giot和Armin Schwienbacher(2004)更利用具体数据模型,分析了IPO,出售,回购以及清算对于风险投资收益的异同,总结了各方式所适用的特定情形。

    但是风险投资理论上的退出方式在我国却有着与多障碍,吴鹏飞(2003)指出,我国相关法律对于退出方式的选择有着许多制约,严重阻碍了我国整个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马(2002)也提到政府的职能以及市场的体制对于风险投资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ike Wright(2007)以欧洲的眼光,对比了中国和欧洲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不同,得出中国的体制导致了欧洲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与在中国存在很大不同。

    所以本文着重于对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进行探讨,借助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现状分析并与美国数据对比,来寻求症结,然后找出现阶段可行的改革意见。

    三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概述

    (一)风险投资定义的发展

    风险投资,或者称为创业投资,其最早的概念是由1973年“美国创业投资协会”成立时在美国创业协会章程中所给出的,“所谓创业资本,系指由专业机构提供的投资于极具增长潜力的创业企业并参与其管理的权益资本”。随后,美国创业投资协会又将其典型特征归结为:(1)以具有高成长性创业企业为投资对象;(2)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3)为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提供支持;(4)通过积极的参与为所投资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5)为了获得高收益,通常需要冒高风险;(6)倾向于进行长期投资。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创业投资和欧洲创业投资协会给予的定义为:系指为未上市企业提供股权资本但并不以经营产品为目的的投资行为。这个定义与73年的相比首先在投资对象上不再特别规定为新兴产业,其次必须为未上市企业,第三明确了风险投资的资本经营特点不是以经营产品为目的,最后把原先界定的需由专业投资机构的概念放宽,使得许多非专业机构,比如天使投资或者公司附属创投机构也能包含其中。

    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表的《创业投资与创新》报告中,对风险投资重新界定为:“是一种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创业企业并参与管理的投资行为。其价值是由创业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通过资金和专业技能所共同创造的。”

    如今对于风险投资的最一般界定为:所谓“风险投资”,系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为上市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

    (二)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

    简单来说,风险投资分为融资,投资,退出这三个方面。

    融资也就是基金的募集,分为公募与私募。前者指以公开的方式向非特定投资者募集;后者指通过私下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由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而且其所追求的长期投资回报,注定了风险投资更适合于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这类投资者一般具有较强的风险鉴别与承受能力,同时不是通过短期买进卖出获取利差的机构或较富有的个人。按交易方式不同,投资基金分为开方式与封闭式。对于风险投资的低流动性,以及产权固定,封闭式基金显然更有利于从事长期投资并进行相对周密和从容的投资安排。

    风险资金来源基本由以下几个方面:(1)富有个人(2)大型企业(3)银行等金融机构(4)政府部门(5)基金会或捐赠基金(6)养老金(7)保险公司,等。而每个国家由于国情不同,所以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构成比例也不尽相同,就中国而言,风险资金来源各个国家有所不同,在中国,2004 年中国风险投资资本主要来源于非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企业、政府、外资、金融和其他性质企业。非国有独资企业占比最高,为35%;其次为国有独资企业,占比22%。中国风险投资资本中有17%来自于政府。[ 王松奇,《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04》,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

    投资阶段应该进一步细分为项目筛选,投资安排,项目监控。项目筛选是对投资的前提性工作,投资安排主要研究以何种方式投资于创业企业以及所持股份的比例等,项目监控则是实时地进行风险控制与收益分析。

    所谓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在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相对成熟或不能继续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本形态,以实现资本增值或避免和降低财产损失的机制及相关配套制度安排。风险投资的本质是资本运作,退出是实现收益的阶段,同时也是全身而退进行资本再循环的前提。

    (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意义和作用

    风险投资的本性是追求高回报的,这种回报不可能像传统投资一样主要从投资项目利润中得到,而是依赖于在这种“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断循环中实现的自身价值增值。所以,风险投资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资本的高度周期流动,流动性的存在构筑了资本退出的有效渠道,使资本在不断循环中实现增值,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投资家只有明晰的看到资本运动的出口,才会积极的将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因此,一个顺畅的退出机制也是扩大风险投资来源的关键,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资本循环的良性运作。可以说,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循环流动的中心环节。

    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相比风险极高,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追求高额回报,而且由于风险投资企业本身所固有的高风险,使风险投资项目和非风险投资项目相比更容易胎死腹中。一旦风险投资项目失败,不仅获得资本增值的愿望成为泡影,能否收回本金也将成为很大的问题。风险投资家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资金沉淀于项目之中,无法自拔。因此,投资成功的企业需要退出,投资失败的企业更要有通畅的渠道及时退出,如利用公开上市或将股权转让给其他企业、规范的破产清算等,以尽可能将损失减少至最低水平。

    风险投资是一种循环性投资,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与高风险相对应的高度的资本周期流动,它通过不断进入和退出风险企业实现资本价值的增值。风险投资产生的意义在于扶持潜力企业成长,那么其自身有限的资产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才能不断地扶持新企业。如果缺乏退出机制,风险投资者投入到风险企业的资金达到预期增值目的后,却难以套现,将会使风险投资者的资产陷入停滞状态,它就无法再去寻找新的投资对象,那么,这种风险投资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风险投资所投资的企业往往是比较“新”的企业(包括重组、并购等),或者说是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企业,而市场也缺少对于其本身价值评估的度量标准,因为这类企业的无形资产往往占有很高比重,并且评定企业需要看其未来的成长,所以按照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投资者所获得的资产增值恰恰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客观的市场依据,如此,市场也将更成熟与规范。

    (四)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形式

    1.首次公开上市

    首次公开上市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企业股份公开上市,将拥有的私人权益资本转换为公共股权资本,在交易市场取得认可而转手以实现资本增值的方式,它既包括主板市场,也包括二板市场或场外市场。主板市场是指一般发行人发行股份、上市规则严格的证券市场,其更强调企业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总量和利润率等历史记录,风险企业都难以达到其严格的上市要求。二板市场是指主要供中小风险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的市场,有着不同于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和运作规则,上市要求相对较低,这是风险资本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其中二板市场是创业资本的最佳退出场所,美国大多的风险企业的股票都是选择在二板市场上进行公开上市交易。1971年美国证券商协会设立的专为新兴中小企业服务的纳斯达克电子交易系统(NASDAQ)即二板市场,它以宽松的上市条件和快捷的电子交易系统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上市环境,如着名的微软公司、康柏通信公司、苹果计算机公司等就通过IPO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并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对风险投资家而言,风险企业以IPO方式退出可以使其退出价格最大化,从而得到最大的风险资本投资回报率;对风险企业家而言,成功的IPO给创业者的创新努力加以股权补偿,这给予他们强有力的经济激励,且IPO能够保持公司的独立性,企业家在风险资本退出时有重获企业控制权的期待,因而二者都偏好这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2.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是企业产权交易的一种主要形式。这主要是当风险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时,风险企业被风险投资机构包装成一个项目,出售给战略投资者(另一家公司获风险投资机构),实现投资退出,获得风险收益。因而,按照出售的对象来分,企业并购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由另一家公司整体购买的“一般收购”;二是由另一家风险投资机构接手的“二期收购”。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风险企业都可以得到公开发行股票的机会,因此那些不具备条件上市的风险企业会选择企业兼并和收购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这种退出方式虽不能给投资者带来了最佳的收益回报,但它却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第五次的并购浪潮的掀起,这种企业并购的方式越来越受到美国风险企业的青睐。

    3.企业回购

    企业回购是指风险企业的管理层或者员工以现金、票据等有价证券购回已经发行在外的风险企业股份,从而使得风险资本退出风险企业的行为。这种退出方式对大多数的风险投资家而言是备用的,不是首选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按照回购实施的主体来分,企业回购可以分为:管理层收购(MBO),即由风险企业的管理层通过融资的方式将风险投资机构的股份收购回来,支付方式主要是银行举债而来的现金、管理层的其他股权等;员工持股基金(ESOT),风险企业家通过建立员工持股基金来购回风险投资家手中的股份,从而这些员工将持有风险资金原有的那部分股份;运用衍生工具期权来进行回购,包括买股期权和卖股期权。这是一种利弊共存的机制,即在公司购回自己的股份,实现风险投资家资本退出的同时也会减少公司股东的权益,危害到资本维持的原则,更有可能会侵害到债权人的利益。因而美国对股份回购在《美国标准公司法》第6条关于“获得与处置本公司股份的权力”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以此来防范回购机制的弊端。

    4.清算

    清算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解散或破产,进而对其财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与处置,风险投资不得不中途退出。清算退出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破产清算,即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由法院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组织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二是解散清算,即启动清算程序来解散风险企业。这种方式不但清算成本高,而且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而不是所有的投资失败项目都会采用这种方式。对于风险投资家而言,一旦确认了风险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和成长速度太过缓慢,不能实现预期的回报时,果断地退出是明智的选择,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收回资金用于新一轮的投资。

    四 中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的风险投资经历了五十多年风雨,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退出机制。根据不同时期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不同,将其退出机制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以下美国数据参考毛艳、任晓宇,《对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分析及启示》,《投资金融》,2005 年第12 期]: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1983年除外),美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主要是以企业并购和回购为主。美国对1970~1982年26支风险投资基金的442 笔投资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0%的风险投资是通过企业股票发行上市退出,23%通过兼并收购,6%通过企业股份回购,9%通过第二期收购,6%为亏损清偿,26%因亏损而注销股份。1987 年的股灾,受资公司发行的股票数量大大减少,从1983 年的121家减少到1988年的35家,募集的资金也由30亿美元锐减到7.56亿美元,迫使很多的风险投资公司不得不选择其它的退出方式。在1987~1989年以并购或回购方式退出比例连续超过IPO 数量。

    1990~1996年,占主流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是首次公开上市(IPO)。在这一时期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资本市场的日趋活跃,风险投资亦日渐繁荣。这一时期的风险投资资金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加之纳斯达克市场的活跃,为风险企业提供了上市的最佳场所。到1996年美国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68家,共融资198亿美元。

    1997年至今,随着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开始,风险投资家更多地采用并购的方式退出。1998 年美国风险企业的并购数目达到202家,募集到的资金79亿美元,同期的公开发行上市却只有75家,募集的资金只有38亿美元。到2001年风险企业并购的数目更是达到305家,比IPO数目高了近十倍。特别是近年来由于IPO深受美国二板市场低迷的影响,并购退出在整个风险投资退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下表能够更直观的反应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比较:

    表1 美国1997年~2001年IPO与M&A数据对比

    M&A数 IPO数 退出总数 M&A比例(%) IPO比例(%)

    1996 114 268 382 30 70

    1997 160 131 291 55 45

    1998 202 75 277 73 27

    1999 235 233 468 50 50

    2000 290 226 516 56 44

    2001 305 37 342 89 11

    数据来源: LexisNexis Statistical

    (二)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

    相比美国的风险投资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我国的风险投资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虽然发展迅速。但从下表的一些数据能够看出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相比美国仍有一些差距:

    表2 截至2003年底累计风险投资项目的退出方式情况

    项目退出方式 已上市 被其他机构收购 原股东(创业者)回购 管理层收购 清算

    境内上市 境外上市 境内上市公司收购 境内非上市或自然人收购 境外上市   

    比例(%) 9.4 5.6 7.5 27.3 2.6 17.9 10.9 18.8

    15 37.4 17.9 10.9 18.8

    数据来源:王松奇,《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04》,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表3 2003年新增风险投资项目的退出方式分布

    退出方式 上市 国内企业收购 国外企业收购 创业者(原股东)回购 管理者收购 清算 未注明

    比例(%) 5.4 33.3 7.1 25 11.3 14.9 3

    数据来源:王松奇,《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04》,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中,上市所占比例为15%,相比较美国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显得偏高,但是上市退出比例高并不是因为资本市场的活跃或者牛市所致,主要原因正是国内市场的不发达导致境外上市所占比例过高,其相当境内的1/2,这使得中国国内一些优秀的企业自愿长期游离在外,不利于本国风险投资的长期发展。

    兼并收购所占比重在所有退出方式中相对最高,截至2003年的累计数为37.4%,而03年新增退出中,收购的比例达到了40.4%,可见采取收购方式退出的项目比例正逐年增多。但是与美国相比较,相差了1倍,这其中的大部分是境内非上市或自然人收购,主要原因是法人股交易受限,并购通过现金方式而非股权置换,这就增大了交易难度。退出方式的单一也就使得回购和管理层收购的比例相比国际偏高。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症结分析

    正如现状所示,中国与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导致这些差距的原因,总结无非以下几点:

    1.缺乏适应风险投资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制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风险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又存在一些不利于风险投资退出的条款,例如《公司法》要求公司上市要在股本规模、股东人数、知识产权入股比例、企业成立年限与盈利年限方面达到规定的要求。这增加了风险企业上市的难度,客观上不利于风险资本通过上市方式退出。《公司法》还规定公司不得回购本公司股票。这阻碍了风险资本采取回购方式实现退出。另外《公司法》和《企业破产法》规定的企业破产清算条件往往并非风险投资采取破产清算实现退出的最佳时机,这就加大了风险资本的损失。再者,《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自由转让出资,以及发起人持有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的条款;有关证券法规还规定法人股不能流通,这时的风险企业即便上市后也无法通过抛售股票的方式实现退出,只能采取协议转让,这几点都对风险投资的退出时机形成了障碍,使得退出的收益大大减少。

    2.缺乏退出所需的合理的市场制度安排

    主板市场门槛过高,难以形成为风险资本主要的退出渠道。由于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普遍规模较小,考虑到短期资金回报的压力和分散化持有降低风险的要求,不太可能将绝大多数的资金都投入一个风险企业,一般风险企业将很难仅靠风险投资达到主板上市的要求。即使达到,法人股也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

    场外交易市场不发达,难以实现资本的有效退出。风险投资退出的实质是产权在投资者之间的转移,这依赖于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和发展健全的产权市场。多种形式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为众多风险投资公司和大量尚未达到创业板上市条件或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彼此选择的场所和风险投资退出的渠道。而我国目前场外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在各省、市产权交易中心,造成交易成本过高,交易过程漫长,容易错过最佳退出时机,并且产权交易中非证券化的实物交易占极大比重,不允许非上市公司交易,监管落后。

    3.缺乏有效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包括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顾问、资产评估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等在内的各类中介机构的服务将风险投资的各参与方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风险投资过程联结为一个顺畅的资本循环和增值过程。

    目前我国缺乏为风险投资退出提供特殊服务的中介机构,已有的中介机构鱼目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而且服务质量不尽人意。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淡薄,这就加大了退出过程的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运营成本,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效率,也增加了退出过程的潜在道德风险。

    4.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单一

    与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退出方式如公开上市、企业出售、股份回购、公司清算等方式相比,我国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和制约,实际可以运用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极少。以美国为例,由于其相对完善的市场,使得其在证券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由过去的IPO为主转为收购兼并为主,而我国的市场环境由于限制较多、国内风险企业实力有限使得收购兼并并不能成为完全的主导方式。并且这一方式也无明确的法律地位,由于法人股不能流通,只能采取场外协议转让的方式,并且多以现金方式交易,这就大大减少了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利得,同时增加了转让的难度。

    5.企业产权结构存在缺陷

    理论和实践证明,我国风险资本所采取的“国有国营”的产权结构模式无法适应风险投资的特点和运作规律。在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结构下,委托问题无法解决,因而无论是监督方案,还是激励约束机制均无法解决风险资本的产权主体虚置、产权客体无人负责以及预算软约束等问题。

    五 取长补短,建设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多层资本市场体系

    世界各国发展风险投资的经验表明,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是风险投资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风险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资本退出目标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尚欠完善,诸多限制条件制约了风险投资的运行发展。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现状,笔者认为,我国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应是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易体系。从长期目标和近期任务两个角度考虑,建立和完善这一交易体系的工作重点包括两项:

    首先,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逐步建立我国的二板市场或创业板市场,为风险资本的IPO 退出方式创造条件。建立专门面向创投企业的二板市场,是世界各国支持风险资本融资和退出的通行做法。我国虽然已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块,为风险资本的融资和退出开辟了初步渠道,但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板与完整意义上的二板市场相比尚有较大距离。目前我国风险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面临着条件苛刻、市场容量有限等障碍,难以满足大量创投企业的上市需求。在我国理论界,关于建立二板市场的必要性及条件问题还有分歧。笔者认为,虽然我国近期设立创业板的条件尚不具备,但从支持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出发,建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势在必行。实际上,我国创立二板市场的条件正在成熟之中。一是有美国、香港等地的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二是我国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及平稳运行,正在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三是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这项改革的完成能为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板市场和IPO并非风险投资退出的唯一渠道。尽管资本市场上要求尽快设立创业板的呼声很高,但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发育不够完善的实际状况,设立创业板市场需谨慎行事。许多国家的二板市场建立不久又纷纷关闭,其原因关键还是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够。因此,建立我国风险投资IPO渠道的近期工作中心,应该是继续完善证券市场,为建立二板市场创造条件。

    其次,建立健全多层资本市场体系,为风险资本建立灵活多样的退出机制创造条件。风险投资退出以回收资本、实现增值为最终目的,因此,其退出方式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创业板市场或IPO并非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唯一选择。实际上在西方国家,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是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灵活多样的交易体系,除了IPO之外,借壳上市、股权转让(出售)、兼并、收购、企业回购、管理层收购、清算等方式,也是风险资本常用的撤出渠道。但是,风险资本多样化的退出机制要以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基础。西方国家资本市场体系是以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为主体,区域性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并存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交易体系。这一体系为不同层次的风险资本选择多样化的退出渠道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较短,多层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建立健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有选择性地建立数个区域证券交易中心。新的区域性证券交易中心应该既面向大型企业,又面向中小创投企业的股份上市交易,为风险资本提供便利的融资和退出渠道。二是试行创投企业股份在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进行交易。我国现有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是为原STAQ 和NET系统挂牌公司和主板市场退市公司建立的股份转让交易平台。选择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能为风险投资开辟新的退出渠道。三是完善我国的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为风险投资企业的股份流通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一方面,可选择有条件的产权交易中心,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柜台交易;另一方面,选择有条件的产权交易所,进行创投企业股权挂牌交易试点。与IPO相比,产权交易具有门槛低、限制条件少、交易方便灵活等诸多优势,能为风险资本选择多样化的退出方式创造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为基础,建立全国联交系统,进而建立和完善三板市场,并与主板、二板市场相互配合,逐步形成我国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二)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

    政府的大力扶持是世界各国发展风险投资业的通行做法,它能够营造整个社会发展风险投资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形成一个国家完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目前我国政府扶持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加大对风险投资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了鼓励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也应该在原有相关政策基础上,从税收、信贷、担保、政府补贴等方面,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其具体措施包括:(1)对风险投资提供更多财政扶持政策,如财政投资、低息优惠贷款、风险损失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灵活多样的财政支持政策。(2)对中小型创投企业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对于风险投资企业虽然也有一些优惠政策,但力度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将更多资金吸引到风险投资领域。(3)制定有利于创投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我国每年有上千亿元规模的政府采购支出,这是一个庞大、稳定的市场。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利于我国高科技产业和风险投资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明确规定政府各部门应优先采购本国创投企业产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风险资本的运作过程中,牵涉到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有必要建立健全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风险投资的正常运作提供法律保障。鉴于我国风险投资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我国近期发展风险投资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建立风险投资业法律政策支撑体系上。一是尽快制定颁布《风险投资法》、《风险投资基金法》等风险投资业的核心法规;二是结合风险投资发展的需要,修订完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专利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规;三是结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具体管理办法。

    (三)健全和完善以投资银行为主体的中介服务体系

    在西方国家,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及其业务,早已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商业务范畴,其业务核心已从一般性的证券业务转向为资本市场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如为公司并购、重组提供的目标选择、方案策划、财务顾问、项目融资等业务。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家寻求资本退出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是风险企业寻求以IPO 方式实现资本退出时,投资银行提供上市策划、包装、财务顾问、招股方案制定、股票承销等服务;二是风险企业寻求以并购方式实现资本退出时,投资银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并购活动提供方案策划、财务顾问、融资渠道等服务。从我国投资银行业的现状看,以证券公司为主体的投资银行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人才缺乏、管理落后、经营困难等问题,其业务核心集中在传统的证券承销、经纪业务,现资银行业务涉及甚少,难以满足风险资本退出业务的服务需求。因此,推进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也是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目前发展我国投资银行业的核心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从国家来讲,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如政府注资、业内重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扶持我国证券业走出目前的困境;从投资银行业内部来讲,部分具备较强实力的大型券商,如中金公司、中信公司、国泰君安公司等,要不断拓展现资银行业务,为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刘健军,《创业投资原理与方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4页

    王松奇,《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04》,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58~63页

    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1~273页

    谢科范、杨青,《风险投资管理》,中央翻译出版社,2004版,第225~264页

    吴鹏飞,《我国发展风险投资存在的法律障碍及其对策研究》,《经济师》,2003年第10 期

    毛艳、任晓宇,《对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分析及启示》,《投资金融》,2005年第12 期

    王松奇、徐立国,《中国创投停滞不前的原因分析》,《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年第1期

    王芳,《风险资本的六种退出渠道》,《经济纵横》,2001年第2期

    马,《构建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模式新思路》,《科技创业》,2002年第11期

    Pierre Giot, Armin Schwienbacher,“IPOs trade sales and liquidations:Modelling venture capital exits usingsurvival analysis”,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4

    Mike Wright,“Venture capital in China: A view from Europe”, Asia Pacific J Manage, 2007

    Kenen P B,“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in Europ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篇6

风险投资的金融环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人才等。这四个方面在风险投资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为了营造我国良好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现在我们对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首先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主要指从事金融服务业相关的金融中介机构。其中包含银行、证劵、保险等行业。我国金融机构的现状是存在多而杂的状态,就银行业而言,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地方各级银行,在管理上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每个银行却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除了必须遵从的中行制定的相关规范之外,其他银行在为群众服务的同时想得最多的也是为自己谋利。只有保证了自身的正常发展,银行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中行并不能对其他银行的发展和推行的政策做到及时的监管。其次是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指的是依赖于我国的会计事务所、银监会和审计署等部门的作用,对我国的金融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就目前的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而言,国家银监会及审计署等部门在监管我国金融环境的作用是很大的。以审计署为例,审计署的作用就是监管全国各地的金融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他们进行定期的检查,以防止出现资金漏洞和私自定价的状况,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来净化我国的金融市场,给企业的风险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易场所。顾名思义,金融监管就是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对审计署的例子可以说明,国家通过立法及审查的方式来管理金融市场的力度。但是,就审计方面,国家做的工作很多,并且全部是国家部门来进行监管的。

然而对于会计事务所的重视程度却不高。优秀的会计师多集中在各个知名的会计事务所里面,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金融行业都会聘请高级会计师来对企业的内部账务及日常工作来进行审计。也就是说,国家的审计署或者银监会所审计的对象都是这些高级会计师所提供的数据,这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做假账来蒙混审计署的检查。所以,未来在对待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时候,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大对会计事务所的管理,避免由于疏忽和遗漏造成检查不当且不彻底的情况的发生。再者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顾名思义就是进行金融交易的市场,他可以是有形的,譬如证劵交易中心,也可以是无形的,譬如直接进行股票投资等。风险投资所投资的对象多是准备上市的或者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对他们的投入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体,在进行风险投资时都要认真观察整个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所要投资的公司的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够为自己选择好投资对象提供前提。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而言是不容乐观的,因为我国的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都是刚刚形成不久,并且参与金融市场的可作为风险投资的企业众多,而国内对于金融市场的对待却远远不够,所以这就容易被外国的专门进行风险投资的个体或大财团利用,以达到吞并或者拖垮我国相关行业的目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相关经济部门和证劵监管部门要认真观察和维护我国的金融市场,通过立法来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监视外国风险投资集团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监督国内投资集团的投资状况。通过加大对投资集团的监管,以及严格把守金融市场入口的形式来净化国内的金融市场,为我国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最后是金融人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加速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国金融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时代的迫切要求下,金融人才也一度被各国金融业所争夺。拥有一支超强的金融队伍,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可谓如虎添翼。由金融人才所组建的风险投资观察团,对于进行合理的风险投资是极其有利的。对不少风险投资者来说,拥有了人才就等于拥有了财富。近些年来,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向社会提出了金融人才方面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金融学,重点培养金融学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社会缺口较大而人才供不应求,所以我国的大多数风险投资集团不惜用高薪来聘请外国金融人才为自己谋取财富。当我国的金融市场被外国的金融人才所垄断的时候,对于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就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工作,多培养综合业务素质高的金融人才,为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良好高速的发展。

二、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的风险投资中的各要素的现状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国在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从对金融行业的立法角度分析,我国对于金融行业的立法还是有待完善的。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金融行业立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譬如《反垄断法》及银行内部审查工作考核等方面。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时多样的,相对应的,国内的金融市场的变化也是多样的,之前的立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金融业的发展需要,譬如出现的新型的金融事件,通过利用法律的空子来进行零投入的风险投资事件,这方面我国的法律并不能做到全面的监管与惩处。相对应的,国家相关部门应当时刻关注金融市场动态,改善政府部门立法滞后性的缺陷,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发展状态,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立法工作来避免相关问题的产生。并在日常处理金融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时进行总结和反思,然后进行立法,逐步在实践中完善我国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保证金融行业的正常运行。其次是加强对进入金融市场的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企业再进入金融市场时会经过我国的工商等部门进行前期审核。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就准许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工商还是其他什么国家金融部门都应当对提交申请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通过对提交申请的企业的相关材料,以及经营状况和申请人的背景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察来控制进入金融行业的企业整体正常运行,避免由于前期疏忽给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行带来隐患。

三、对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分析

对于风险投资者而言,进行金融投资时要对金融环境进行分析,然后进行风险资金投入。在对金融环境分析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进行风险投资金融环境分析要充分考虑科技和管理环境系统方面。因为现代经济就是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经济,衡量一个金融投资环境的时候,观察它的科技发展状况和应用科技的深度是否良好就可以很好地为进入资金投入做好前提工作。金融投资环境的科技水平含金量越高,投资环境越稳定。我国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的科技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充分的证据就是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国内企业在逐年增多,并且金融环境也在逐渐完善。相对应的,未来我国的风险投资环境会更加安全。其次,是风险投资金融企业环境系统方面。风险金融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多利用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投资,而金融投资企业是专门为了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活动服务的。考察金融投资环境时,考量金融企业的各个方面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一是对于金融企业的专业机构而言,衡量一个金融企业的成熟程度可以从它的金融机构上看出来,机构数量越多的金融企业,它的投资环境越安全。二是对于金融企业的硬件条件而言,一个金融投资企业的硬件设施越完善,给投资者的感觉就越安全。因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自己的流通是依赖于电子交易系统进行的,完整的硬件系统能够增加投资者的信任感。三是社会生活状况,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可以观察该地区的投资社会生活状况,一个地区的人们的投资观念越强烈,说明该地区的投资环境越安全。

四、总结

篇7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风险投资 融资

一、背景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指规模较小,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其企业规模,资产总额以及年销售额都在规定标准之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风险投资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这种投资往往存在于富有潜力但现在还处于建立初期或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国际资本的关注。只要我国适当的运用导向性政策,国际风险资本进入我国中小企业的可能性就很大。其次,我国近几年的科技实力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创业园区的建立为风险投资者寻找风险投资创造了条件。此外,我国有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本,近几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开始把目光转向那些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同时,保险资金的闲置一直都被大众所诟病,若能合理地将这些资金用于风险投资,对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这些都为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提供了条件。

二、风险投资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小企业在促进竞争、创造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却受到了资金不足的制约,融资成为一大难题。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风险投资更能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健全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以助推中小企业的发展。风险投资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股权控制方面

风险投资存在时间一般存在3-5年左右,并不会削弱企业所有者在股权方面的绝对优势。

(二)资金偿还方面

引进风险投资的中小企业,没有定期的资金和利息偿还的压力,只有企业盈利了才会给风险投资者分红。

(三)企业经营方面

由于风险投资者的利益与企业发展状况有必然的联系,风险投资公司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中小企业实施辅助辅导的过程,他们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科技研发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减少了企业走弯路的几率。

(四)科技创新方面

风险投资助推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对象往往是科技创新产品,因而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科学研发及科技进步。且风险投资者往往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从这个方面来说,风险投资者还可以就此对企业进行指导。

(五)取得难度方面

风险投资主要以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为对象,与企业的现有资产相比,它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前景,它能够接受高风险高收益。而借贷款这种融资方式以获取利息为收益,而不是股息分红,其在风险方面持保守态度,其往往要求企业以相当数目的资产作为抵押。而当企业完全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时,借贷则变得遥不可及。

三、我国中小企业引入投资风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立了许多风险投资机构,也吸引了部分国外资本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机制还存在缺陷。

(一)相关法律的缺失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在中国发展的势头很猛,然而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却没能跟上风险投资发展的步伐,扩大了风险投资的风险。

(二)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渠道有限

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大都通过转让股权退出,股权转让对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在发达国家,公开上市往往是最有利可图的,然而我国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公开上市在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且其中存在一小部分是在境外上市,这便会导致国外资本占有我国的优秀资源,不利于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风险投资资金的退出机制不完善,导致合理的高收益难以变现,再投资风险高。

(三)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低

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意识淡薄,他们习惯于拖延贷款的偿还期限,若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这些中小企业,这些信用水平低的中小企业并不一定会在风险投资者的辅导下认真经营企业,从而扩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四)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的缺乏

风险投资是不仅仅是投资,它还集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为一体,风险投资者还要对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的实际操作有一定的了解。然而我国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对投资基金和投资项目的管理就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风险投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的法律体系

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产权法

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其目的是获得高投资收益。所以这种投资往往向有潜力的科研项目倾斜,其研发结果往往具有垄断性的知识产权,若这种知识产权不被法律所保护,这就意味着被投资的中小企业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东西可以在一天之内被其竞争企业盗用。一方面,这会给风险投资机构带来损失,打击了他们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热情;另一方面,对被投资的中小企业而言,也会丧失自主研发的热情,从而不利于中国企业创新的发展。

2、税法

我国税法规定境内资本投资于中国境内未上市的中小企业一年以上可免征企业所得税。这条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但纵观整个税法体系,关于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规定以及对中小企业的导向型激励政策少之又少,且分散在各个税收法规或文件规章中,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造成相关政策执行起来随意性较强,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3、金融法规

风险投资是一种典型的投融资活动,且较其他投资而言,风险投资的风险更大,且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需要优化,这进一步扩大了风险投资的风险。故我国有必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来规范风险投资和规避风险。这将会有利于确保风险投资的顺畅循环和再投资。

(二)加强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风险投资人才在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效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在管理、金融和科技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却少有具备这三种技能的风险投资人才。一方面,我们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培养具备多种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制定导向型的激励政策,吸引境内外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在发达国家,最佳的退出机制是中小企业的成功上市。从提高交易水平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建立好科技产权交易所;从上市的角度看,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要合理的接受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上市。

(四)拓宽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

我国成熟的上市公司有大量的闲置资金,若能通过导向型政策来激励这些公司将资金投入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将会大大拓宽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同样也具有潜力,然而在我国,保险资金是不能用于风险投资的,若我国政府能在这方面放宽政策,将对风险投资以及保险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五)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政府的直接投资会带来对社会资本的挤出效应,故政府应该减少对中小企业的直接投资,运用包括税收在内的多种手段最大程度发挥对社会资本的市场导向作用。风险投资运作过程包括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四个阶段,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是投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然而中小企业最需要引入风险投资的阶段却是种子期,但由于这个阶段风险极大,社会资本望而却步,风险投资结构失衡。因此,政府可以对中小企业的种子期提供资金支持,其一,避免挤出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其二,弥补了中小企业在其种子期的资金空缺;其三,中小企业在种子阶段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后存活下来并健康发展的可能性更大。

(六)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难以融资不仅仅是因为其规模小,发展前景未知,其低水平的信用程度也成为了其成功融资的负担。我们应当重视中小企业的诚信建设,建立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出台对应的法律法规条文来保障体系地顺利建设,尽量减少因参与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应当做出努力,提高自己的信用水平,充分利用风险投资资金。

五、结语

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活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入风险投资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佳方法,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原因,风险投资机制并不健全,因此要求政府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同时,中小企业也不能全靠外部环境的改变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内因同样重要。中小企业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努力经营企业,合理的吸收风险投资者的经营意见。风险投资机构也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减少投资风险。只有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发力,我们才能真正的完善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马旭成,温治强.浅析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若干途径[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05:62-64.

[2] 苏利新.风险投资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篇8

关键词 IT行业 风险资本 筹资模式

风险资本投融资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出现于美国,大大推动了世界高科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孕育了包括英特尔、微软、Yahoo等世界知名企业。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启动和发展,IT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强大的社会内需将进一步拉动IT市场的快速稳定增长。因此,目前IT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前景和较好的投资机会,研究我国IT行业的风险资本筹资战略模式,对于缓解我国IT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风险资本、风险资本筹资战略模式的涵义

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定和世界经合组织的界定,风险资本(Venture capital)主要是指由职业金融资本家对一些处于初创阶段和成长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或创新企业甚至是一些处于构想中的企业进行的股权和近似股权融资的资本。它集投资与融资于一身,风险高、投资周期长、回报率高,是一种非控股资本。

目前普遍的筹资战略模式包括IPO筹资战略模式、扩股筹资战略模式、CDR(China depositary receipt)筹资战略模式、企业债券筹资战略模式、风险资本筹资战略模式等。其中风险资本筹资战略模式是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已成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获取初创资本的首选。它是指风险企业以长期股权为代价来获得风险资本家的支持,从而实现技术和资本有效结合的筹资方式。

2 我国IT行业风险资本筹资现状分析

2.1 IT行业融资的特点与障碍

IT行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低,但对资金投入量的依赖程度高,收益时间滞后使该类企业发展呈现出高风险性。同时,IT行业有一个发展周期,越是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投资的风险越大,所要求的投资报酬也越高。企业在创业期存在一定的资金匮乏问题,IT行业具有高成长、高收益的特点,它的生产成本少而研究费用较高,对技术开发人力及管理人才要求均高,是风险投资的首选行业。同时,风险投资机构一般拥有行业内的技术专家帮助克服企业技术开发面临的风险,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制度保持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利用其所投资企业组成的广泛的网络,帮助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因此,IT行业采用风险资本筹资战略模式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 我国IT行业风险资本筹资现状及特点

(1)目前我国IT行业的资本需求缺口比较大,但是资金的供给规模却较小。2000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所需资金大概要9 400亿元人民币,而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资本只有90多亿,仅是其所需资金的1%左右,造成IT行业融资紧缺问题。

(2)我国风险资本的筹资渠道相对单一。政府在其中出资占很大的比重,高达7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8%~9%的比例。但是国外资本供给延续强劲势头,作用地位不断提升。如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和华登国际投资集团(WIIG)等都堪称中国风险投资的先驱,为中国IT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IT行业由于自身的特性,筹资过程中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种子阶段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有28%,主要致力于它们的商业化开发,投资是用于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在成长阶段获得风险投资的有54%,此阶段的投资主要用于产品的完善,建立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渠道,加强创业团队的建设。在成熟阶段获得风险投资的只有18%,此时企业一般都会被收购或直接上市筹资,这时正是风险资本的退出时机。

3 风险资本筹资战略模式在IT行业中的应用

风险资本筹资战略模式在IT行业的运用过程,也就是IT高新技术企业同风险投资者联系在一起达成协议,从而同舟共济,开始风险旅程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复杂的过程:

(1)it行业的创业者与对风险企业感兴趣的风险投资家初步接触,向这些投资家申请风险资本,这种联系大多数是通过风险投资企业。

(2)创业者准备投资建议书,也就是商业计划,简要的介绍本公司的主要产品及今后提供的服务、经营计划、预计所需的资金数目。

(3)风险投资家对投资建议书进行审查,这一阶段是战略的关键阶段,决定了风险资本筹资的成败。如果风险资本家认为该企业有价值,将会与创业者进行会谈,详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

(4)如果风险投资家通过上面一些标准的审查之后,认为企业符合其投资标准,就进入谈判阶段。

(5)谈判成功后,it创业者和风险资本家会达成协议。

(6)it行业经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组成的管理团队共同治理后,使企业以公开上市、并购、股份回购等方式来达到双赢的目的。一方面创业者可以通过上市或者合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风险资本家可以获得超过原始投资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投资回报。

4 实证分析——易趣的风险资本筹资过程

以上分析了风险资本战略模式在it行业中理论上如何的运用,结合易趣网站的成功风险筹资过程,对这个战略模式进行实证说明。

易趣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于1999年8月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注册成立,主要是以为个人及大小商家提供销售渠道,为买家提供商品的一个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它的发展阶段及其风险资本筹资过程是it行业风险资本筹资战略模式运用的一个典范。首先,易趣网以它具有诱惑力的条件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家的注意,这是它运用该战略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易趣网络的市场目标。旨在搭建c2c(个人———个人)与b2c(商家———个人)的网络平台,提供完善的服务。让买家获得大量商品信息,让他们通过网络购买价廉物美的各类商品;让卖家在易趣上能以全新的模式销售商品,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大幅度提升销售量,并且不受地域与时间的限制。这个市场目标使易趣网站具备很大的市场潜力,将会有较高的成长速度。

(2)技术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易趣建立了安全的支付体系,完善的信用制度和物流配送体系,具备多种盈利手段,适合我国国情,同时在国内电子商务网站的技术中也处于领先地位。①支付体系。易趣提供网上支付的增值服务,它与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合作,实现网上支付。同时还推出了“易付通”业务,是我国商业信用缺乏的情况下的一种有效的安全支付方案;②信用体系。易趣建立了一套独特的个人信用评定体系,买家和卖家可以对双方交易的过程和结果在网上发表意见,易趣会以此意见为参考,通过自己的数据库进行分析测评,得出卖家的交易诚信度的得分;③盈收手段。易趣的营业收入主要包括向卖家收取佣金项目,登记商品登录费、粗体显示费、网上成交费、交易服务费、底价设置费等,这些保证了网站的正常经营收入,它将会随交易的扩大而高速增长,这也是风险资本家所关注的重要因素。

(3)管理团队。易趣ceo邵亦波和总裁谭海音是公司的创始人,均毕业于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并分别曾在波士顿和麦肯锡就职。另外,易趣首席财务官(cfo)mark fagan曾任新浪网的首席财务官。他们都对本行业的市场状况非常了解,对自己竞争对手的情况知根知底,有强烈的事业心,敢于承担风险和执行计划。

总之,易趣通过技术手段将传统商业固化到网络上,形成独特的电子商务氛围,从一个网络交易的信息平台转变为交易的中介平台。它正是凭借这些优势条件赢得了国内外风险资本家的几轮风险投资。最终,2003年ebay以1.5亿美元收购了易趣67%的股份,风险资本全部退出,所有的风险资本总计获得了3~4倍的收益,其中最早的idgvc获得了19.4倍的回报。

5 易趣网站风险融资的启示

从1999年至今,易趣经历了因特网发展的跌宕起伏。正是风险资本的一次次投入,让易趣安全度过了寒冬。随着易趣的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用户不断增多,风险资本为易趣提供资金和管理上的服务,帮助他重建信用体系,完善了支付手段,从而更好的服务用户,制造更多的利润奠定基础。因此,正是由于自身和风险资本的多年努力,易趣才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通过对易趣网成功对风险投资的引入和运用,可以总结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阶段和发展过程一般是种子资金———风险资本———走向公开的资本市场。要完善对这类企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性,健全投资法规体制的建设。在研究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的同时,也要重视这类企业家的筛选机制,全面评价人才,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1 陈共荣,周良. 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障碍与风险资本的制度安排[j].时代财会,2003(11)

2 陈颂东.风险资本介入创新企业的切入点[j].经济论坛,2003(20)

3 邹定斌,陈仁新,江海潮.发展我国民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风险资本投融资的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3(9)

4 徐晋,郭岚,张祥建.国外风险资本来源与投资特征分析[j].管理理论,2004(2)

篇9

关键词风险投资产业集群机理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高风险的、组合的、长期的、权益的和专业的投资,近年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创新者创业、帮助投资人取得较好回报等方面,都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综观各国成功的风险投资业,可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都以集群形式存在,像闻名世界的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学园、台湾新竹科技园、日本筑波、印度班加罗尔等都是风险投资业高度集群的地区。如果说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是一个被世界普遍关注的行业,那么它的集群发展则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尽管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已作了深入探讨,但有关对风险投资业的集群现象却很少有人做过系统地研究。那么,是何种原因促使风险投资业也具有集群效应呢?本文对此将做深入地剖析,以期为我国风险投资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有所启示和帮助。

1产业集群理论的阐释

产业集群始终是区域经济研究的热门课题,最早对其做系统研究的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一区域集群同一产业的企业越多,就越有利于企业所用生产要素的集群。而生产要素供给越多,就会降低整个产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并且随着生产要素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生产也就越有效率。此外,此理论还把规模经济、地理、文化与政治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而这种环境反过来又会促进了企业及各种组织之间外部经济实现。

对产业集群的另一解释则是以中小企业合作竞争为基础的新产业区理论。该理论揭示了新产业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及其区域社会经济特性,这种区域经济特征与当地社会共同体的功能分不开。在产业区内,人们有相同价值观,彼此相互合作与信任。该理论同样注重外部环境,指出企业之间应是完全对等关系,认为企业网络的形成及各行为主体在多边交易过程中的不断学习和积聚而使创新不断发展。波特也从创新角度对产业集群聚集现象进行了分析,其整个理论框架包括四方面:需求状况、要素条件、竞争战略、产业群,因为一个产业在国际上要具有竞争力,就必需具备这四个条件。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则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动因,他将地理因素重新纳入到经济学分析中,并从贸易成本影响到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问题。他通过一个简单的两区域模型说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规模经济而使运输成本最小化,从而使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市场需求大的地点。反过来,大市场需求又取决于制造业的分布,最终形成所谓的中心—边缘模式。但由于克鲁格曼只是通过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系来分析产业集群的动因,却未考虑其他环境因素,也就使得其结论的应用受到挑战。

2风险投资业的产业集群内在机理分析

2.1相互依存的产业网络体系

波特认为,任何企业都可由价值链的重组来创造低成本竞争优势。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由一个企业自身来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创新,或者不可能、或者会产生较高成本。而风险投资又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的复杂系统,其运作流程仅靠一个企业是很难完成的。如果主导型风险企业劝说其他企业加入,组成一个知识结构合理的团队,让其完成配套的技术创新,对风险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来说都可以获得降低成本的优势。正是这种专业化分工形成了风险企业相互依赖的网络产业群,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正是风险企业集群创造的总价值(VGi)与单个风险企业创造的价值(Vi)之差δ=∑VGi-∑Vi。其中,δ可视为风险企业由于地理接近而获得的外部经济,或是合作信任而使风险企业额外获得的知识溢出,其大小取决于网络中风险企业数量、专业化程度及创新质量。δ越大,企业集群就会越强大,也就会形成长期的多样化契约机制。这些契约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推动风险企业间的共同开发创新。硅谷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其区域性的相互依存产业网络体系。它既有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等世界领先的主导性大企业,也有很多相互联系的小风险企业。截止1999年3月,人员不超过50人的科技风险企业占80%,约有4800家。正是由于这些大企业与成千上万的生生灭灭的小风险企业,才共同推动与保持了硅谷持续的竞争优势。

2.2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风险投资家几乎都强调人的重要性,人是第一位的,是投资成败的关键。风险投资家们常说:宁可投资一流的人、第二流的项目,而不投第一流的项目、第二流的人。这里的人力资源不仅包括熟练掌握技术、管理和金融等多门知识经验的风险投资专家,同样也包括生产、销售、技术、管理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果某区域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个地区就会对需要此技术的风险企业产生巨大吸引力。同时,来自不同企业、不同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员工也可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传递信息和技术,从而加快新思想、新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扩散,进而推动创新技术的产生和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如印度的班加罗尔就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储存的摇篮,它除了有10余家20世纪50年代就已赫赫有名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外,还有近80所小型工程技术学院,每年能培养3万名工程师,其中1/3是各种软件人才。此外,海外印裔人口也有近2000万人,他们许多人将技术、资本、经验和创新精神带到了班加罗尔,有效地促进了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

2.3充裕的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要想使风险企业快速成长,除了要受到人与技术的推动,还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各国政府起初为了扶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纷纷采取财政补贴和建立风险种子基金等措施,但政府的投入力度要受制于自身的财政状况,而且各地区又是有差异的,受惠对象也仅限于本地风险企业。而事实证明,政府参与风险投资并不是发展风险投资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获得充足的风险资金,各国政府相继都采取了很多优惠鼓励政策,并加强了资本市场的建设,使得风险投资的供给主体向多元资金投入型发展,美国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2.4富于创新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风险企业成功的关键。在充满创新文化的环境下,可摒弃传统企业模式,追求企业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极大地调动控制人力资本的寻常人。在存在“勇于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知识共享、讲究合作、容忍跳槽、鼓励裂变”的创新文化气氛下,人们可以相互支持与合作,从而加速了新思想、新观念、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扩散速度,节省了交易成本,最终使风险企业蒸蒸日上,脱颖而出。例如硅谷,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职工,每一个人都具有创新精神。在硅谷信息的传递比美国其他任何地方都快,许多工程师求职的信条是:富于创造力的小企业远胜过大企业。这也要归因于美国独特的民族气质,其核心就是“西部开拓”的创新精神,这种民族气质恰好与风险资本投资天缘巧合,构成了风险投资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2.5完备的中介服务体系

风险投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投资,需要各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作为风险投资活动的参与主体不可能是通才、全才,所以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就成为风险投资正常运作不可缺少的条件。国际经验表明,中介机构既是风险投资运作之必需,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一个国家中介机构的健全是体现其风险投资业集群程度大小的重要标志,是风险投资顺畅循环、实现增值的重要保证。聚集可以使风险企业共享这些中介机构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性。硅谷之所以集群了很多风险企业,关键在于有比较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它们为风险企业的集群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化保障。3风险投资业的产业集群模式

3.1产业关联型

产业关联型是指由生产的纵向和横向关联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这种类型既有生产同类产品或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同产业企业,又有直接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关系、生产互补品、配套品或具有专业化服务性的辅助企业。尽管这类风险企业之间的关联错综复杂,但往往以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少数几个企业为主导,其余企业或为其提供互补品或配套品生产,或为聚集区内所有企业作专业化服务。如计算机产业发展就须电子、软件、材料行业的强力支持,一旦它们都得到专业化发展,计算机产业的规模经营才得以实现。

3.2资源共享型

资源共享型是指企业受益于某一区域特有的公共资源而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企业最初选址要考虑范围经济性,导致范围经济的共享资源包括产品原料体系、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等。许多同类或不同类的风险企业都有许多共享资源,这样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3.3知识密集型

知识密集型是指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等形成的具有科技含量较高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这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极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就是杰出代表。这种类型的企业集群有别于传统企业:一是所要求的科技含量较高,绝大多数都是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受技术创新、吸收和应用的影响比较大,受技术商业化程度的影响较高;三是风险企业的成长严重受技术生命周期和发展方向的影响;四是企业经营的高附加值和高风险并存。

3.4外力驱动型

外力驱动型是指在外生环境驱动下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外生环境各种各样,形成的集群方式也形态各异。世界上的绝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区的风险企业都属于由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行政部署形成的风险企业群,它们的集群起初并不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的,而是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行政部署驱动起了很大作用;还有一类是基于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与投资东道国或地区的双边经济贸易关系和文化而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如我国港澳地区的风险投资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台湾投资集中于福建,日本投资则集中在辽东地区;再有一类是由大企业改造、分拆而形成的风险企业群。像日本筑波的风险企业就是典型实例。不管集群属于哪种形态,维持和决定集群持续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风险企业的产业链,外生条件并不能长久地维系。

4我国风险投资的集群现状分析

4.1相互依存的风险企业网络体系并未真正形成

我国的风险企业大多是通过依靠提供土地、行政命令和优惠政策等措施而形成的空间集群。这种集群模式使得许多风险企业大都是因为外部的优越条件嵌入的,而不是依赖内在价值链自然衍生而形成的,这样企业间就难以形成依靠各自核心竞争能力相联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最终导致企业集群“先天不足”,价值链整合力度不够、结构单

一、企业关联度低、缺乏协同效应和植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地区政策差距日益缩小,这种空间上的聚集就表现出很大脆弱性,当某一区域的土地成本、劳动力价格等区位优势及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时,这一区域内的一些风险企业就可能会向其他政策更优惠的地方流动。

4.2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的缺乏

风险投资是一种现代新型投资方式,涉及诸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实践性极强,对人才素质要求很高,直接决定着风险投资的成败。而我国目前现状是,虽有大量科研成果,但缺乏既有技术、管理,又有金融等专门经验的人才对其商业化前景的准确评估,致使现在大部分风险投资基金不敢投出去。而科技人员虽然有创业热情,创新能力也较强,但他们由于缺乏管理和融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不能把科技成果真正产业化。外资和民间资本虽然有进行风险投资的意向,但由于相互缺乏信任,也很难找到可靠的人。所有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我国缺乏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复合型人才造成的。

4.3风险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的高新技术风险产业来说,一个创新产品比较容易达到成熟阶段。当达到成熟阶段时,产品的利润就降低,竞争加剧。此时,企业要继续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一般有差别化竞争和低成本竞争。低成本竞争可能会因其他风险企业更低的成本而使得该企业被淘汰,而采取差别化竞争的企业则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获得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持续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以引进国外成熟的高新技术为主是导致我国风险企业竞争力不够强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4.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不畅

国际经验表明,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等多渠道的民间资本,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的管理者,则着重通过制度安排来扶持风险投资。而我国目前风险投资规模较为狭小,资本来源过于单一,大部分靠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直接投入获得。由于政府和国有企业资金运用的垄断性、来源有限性以及与风险投资本质的相悖性,政府的过度参与必将极大制约民间风险资本的发展。

4.5风险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

风险资本从筹措、投入到退出都离不开中介服务机构,它是以消除投融资者之间的信息非对称为目的,提供资金供求双方的匹配、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的平台。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一些中介机构,但大多数独立性较差、地方行政色彩浓厚、市场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一般中介机构都挂靠在行政机关、事业和企业主管部门等,很难保证人员、资金与管理等方面的独立性,势必影响执业过程中的公正性。此外,由于各类中介机构缺乏必要的行业自律管理和法规规范,导致中介机构降低职业职守,违规违法现象严重,从而削弱了其在社会上的中介地位。同时,在资本市场中,风险投资业务的法律地位和准则明显不足,相关法律尚未制定;各个中介机构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执业标准体系,各地中介机构都按自行标准开展业务,形成了法度不

一、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而导致中介机构缺乏信用认知性。

5对策与建议

(1)各级地方政府应从产业组织的战略高度,选择合适的行业,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引导风险企业走集群化的发展道路。政府应尊重集群的内生性规律,要注重某一区域内主导风险企业的培养,发挥它们的“羊群效应”,通过其产业环节的支解,衍生出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小企业,进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产业技术链,从而推动整个风险企业集群化的成长和网络体系的形成。

(2)风险投资产业集群的成功,人才无疑是第一大要素。为此,要通过实践,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人才;要有计划地把国内有一定风险投资管理经验的人员送到国外发达国家培训;要聘用在国外从事风险投资的华人专家回国工作;尽快建立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约束机制。

(3)疏通民间资本转化为风险投资的渠道,实现由单一的政府投入型向多元化投入型发展的转换。为此,我国在目前法律体系的现状条件下,要尽快制定《风险投资法》,为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运作与收益分配提供法律依据。

(4)完善风险投资的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培育中性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对各机构进行分工与协作,发挥其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加强中介机构的自律建设。完善中介机构的外部法制环境,尽快出台和完善《证券发行和交易法》和《投资顾问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加强从事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加快各种信息服务业的建设步伐,形成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风险投资中介运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风险投资形成、发展的战略思考[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2刘曼红.风险投资的第三要素——人、人、人(中)[J].中国科技信息,2000(20)

3孟薇,钱省三.印度软件产业研究[J].科研管理,2005(1)

篇10

【关键词】麦克米伦缺口 市场失灵 特征表现 解决策略

一、“麦克米伦缺口”的内涵

“麦克米伦缺口”是指现代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金融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在长期融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金融资源供给的缺乏导致巨大资金配置缺口。“麦克米伦缺口”概念的提出源于1931年发表的《麦克米伦报告》。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政府为了摆脱危机委派以麦克米伦爵士为首的“金融产业委员会”展开对英国金融业和工商业的调查和研究,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1931年该委员会提交了《麦克米伦报告》,报告指出“在英国金融体制中,中小企业在筹措必需的长期资金时,尽管有担保,但仍存在融资困难,建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拯救危机。”由此,人们将金融市场中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壁垒现象称之为“麦克米伦缺口”。“麦克米伦缺口”现象实质是一种市场失灵。《麦克米伦报告》认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中长期资金缺口,即“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所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麦克米伦缺口”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以及融资成本高。金融机构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划为风险高、成本高、收益低的业务范畴,因此普遍限制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规模和力度。由于受经营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以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在“麦克米伦缺口”现象中,市场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大银行的垄断经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息掌握的不充分、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融资成本高等因素。

二、“麦克米伦缺口”现象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特征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金融市场的制度建立是以金融抑制为基础的,金融资源的配置体现着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首先,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向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趋于一致,这种金融配置方式是计划约束下的市场选择;其次,金融资源的国家垄断决定了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必然要加以严格限制以及对民营企业金融资源配给进行从严约束;第三,政府为实现金融抑制基础上的风险控制机制,对市场体系以及相应制度创新的政策支持存在明显的偏好。由于当前我国金融制度的典型政府主导特征,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现象呈现出普遍性的急剧放大趋势。

三、解决“麦克米伦缺口”现象的策略

要彻底解决“麦克米伦缺口”现象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改变外部制度环境并完善市场功能,同时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围绕引进与创新为核心来解决“麦克米伦”缺口问题。二是充分调动和激活中小企业的内部的创新元素,注重对其自身资源的有效动员,立足主动创新,推动外部的创新形成。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与扶住,切实有效的化解“麦克米伦缺口”是必要的,更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三方主体共同携手来破解这一难题。政府在宏观政策上引导同时还可以为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来源;改善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是解决融资困难的关键。

1.解决我国“麦克米伦”缺口的根本在于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体系,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与制度环境。政府要从产业政策、金融资源配给以及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提供政策与法律制度上的支持,以实现中小企业融资在商业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逐步消除金融抑制,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2.加大资本市场的创新力度,探寻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或债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渠道的新思路,完善各类直接融资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不断强化社会信用信息公开以及加强法治基础环境建设。

3.强调社会中介组织职能创新,建立由政府支持的社会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以信贷业务创新为主的中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同时引导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关系型融资、推进动产质押融资、寻求信用评级创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长短期目标的协调,短期内以加大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主,从长远看,更应该强调以市场为主导而政府仅仅是起到引导职能,信用担保体系应该是一个以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担保机构为主体而政策性担保起辅助作用的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

4.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适当放开对民间资本市场的管制,通过合理的发展和利用民间金融资本来有效缓冲甚至消除“麦克米伦缺口”压力。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吸收非公有资本加入,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出资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尽可能的减少对金融服务行业的限制,有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5.有序推进合作金融创新机制,科学设置和发展合作金融组织,审慎完善合作融资模式,通过合理配置内在资源可以有效减轻“麦克米伦缺口”压力。合作融资模式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通过中小企业间的互相联合也可以在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或金融机构间进行联合,最终都是以整体的形式实现融资,其本质就是要通过规模增级或信用增级的方式迅速完成民间金融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对企业组织内部金融资源的整合与配置,直接获得金融资源的聚集效应,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6.完善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由政府牵头引导建立和推动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信息中介机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必须包含支持中小企业的利率政策、金融机构产品的定价政策、资本市场融资的准入标准以及信贷担保政策等,充分发挥面向中小企业的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监督、执行和指导作用,保证中小企业融资意愿的顺利实现。

7.中小企业自身的有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强化企业经营业绩可以有效的保障外部融资效率,因为企业经营业绩既是金融机构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重要考核标准也是风险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良好的信用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关键。第三,积极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拓展融资渠道。第四,通过建立企业联盟可以获取规模优势,原因在于企业联盟以整体为主体开展对外融资活动能够获得更高的资信评价等级从而争取更大的融资额度。

8.解决策略的新思考:风险投资。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政府风险投资和国外金融资源风险投资。

政府风险投资。我国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未来工业的发展力量和速度,而目前的融资环境下的各项政策措施并未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引入政府风险投资是必要的。政府风险资金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发展的特定领域,从而实现政府经济政策目标。在我国政府通过直接股权投资参与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可采用三种基本模式:(1)政府投资于私营部门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这种模式下一般由政府基金的投资管理委员会全面考察评判并最终确定所要参股投资的目标公司,在投资过程中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由政府基金的管理机构代为行使,政府基金的管理机构以参股投资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身份出现,但不参与其日常管理,由风险投资公司执行向企业投资的具体操作;(2)政府独立出资组建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独立对中小企业进行直接的股权投资;(3)通过将政府资金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体,建立混合型基金对中小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双方按照出资比例分享投资收益同时承担投资损失。

国外金融资源风险投资。引进国外的金融资源风险投资是因为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尚处于发展初期,风险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在资金来源方面对地方政府的投入依赖程度较高,社会投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和制度方面的约束亟待加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具备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是实现创业投资保值增值的必要前提,没有高效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必然会直接导致风险投资资金的供给不足。从国际资本市场引入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带动和激活我国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市场,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投资的主体逐步向多元化、社会化转换,进而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有序地向该区域集中。

参考文献

[1]王艳丽,钱仲威.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