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研的流程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调研的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培训学习方面。
(一) 自学调研知识。十一期间,理论部布置了一份读研书籍的观后感的作业。通过该次自主学习,我对社会调研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调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 参加周志荣老师“我们如何做调研”培训活动。我对社会调查的形式和流程等有了系统的了解。
(三) 参加社会调查协会的培训活动“我们如何选题和如何写调研报告” 。王宇丰老师慷慨分享其选题和写调研报告的经验,使我对社会调研的目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掌握了选题和写调研报告的基本技巧。
二、 实践工作方面。
(一) 校通讯社的值班工作。本学期能良好地完成值班工作,认真完成老师下发的任务。同时习悉了办公室礼仪。
(二) 参与“百年校庆”的校友部分的采访工作。在校庆当天采访了各年龄段的校友,所属院系有林学、公管、经管、工程、理学院等。采访之后进行了采访问答整理,并交由靳如茹师姐汇总。
(三) 参与关于德育在线的改版调研(思想政治进网络)。本次调研工作采用问卷形式进行,流程大致为:找资料、设计问卷、问卷调查、输入数据、分析问卷数据、得出论文报告。我主要参与了分析各大高校思政在线的特点,从中对比分析了我校德育在线的状况,为问卷的设计提供部分资料;协助完成问卷排版;对spss统计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写出调研报告。
(四) 额外完成了一期关于我班学习情况及学期期望的问卷调查。该调查只进行了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工作,但使我对问卷调查有了初步的实践认识,为我之后参加关于德育在线的改版调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篇2
关键词:公共管理专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能力培养
在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课程[1]。这门学科旨在传授社会调查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研究的操作过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适应专业岗位的能力奠定基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然而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通过理论知识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系统连贯地讲授有关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却往往造成学生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相互脱节的现象,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不佳,有学者报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课堂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总体质量不高[2]。为此,我们曾经对我院公共管理专业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针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访谈,主要反映的问题有:理论部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例如抽样方法、层次谬误等概念;该门课程理论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但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实践课效果不好。传统教学方式是讲授理论之后,选取部分章节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未能很好地结合,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不知所措,不能有效处理实际问题。因此,本次实践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教改的思路和方法
由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且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因此,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尤为重要。课程章节连贯性要求高,因此具体教学方案是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个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社会调查的前期准备阶段、调查过程以及最后分析总结阶段依次展开。我们将实习课程内容分为几个环节:选择主题、确定测量值、制订计划书、拟订调查提纲、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现场调查、资料录入、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练习和实践强化,使学生在遇到具体项目时知道如何下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选题、方案设计、实施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我们对学生的具体安排如下。
(1)学生以7人左右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每组选出组长,统筹组织管理。由组长负责总体安排和对组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
(2)授课第三周后开始选题,课题可以在教师建议的选题中选取,也可由小组根据兴趣和课题的可行性来确定。
(3)选题确定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的全过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实施社会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及撰写调查报告等。调查方案是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内容包括:调查目标、调查类型、调查内容和工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地域、调查时间、调查队伍、调查经费以及工作安排。首先开展小组内讨论,商讨确定实践内容,每个小组分别制作PPT进行汇报,然后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设计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4)开展现场调查,进行资料收集。
(5)理论课讲完“调查报告的撰写”之后,要求学生在问卷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交代清楚调查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结论,重点是把调研结果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写出来。调研报告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并在实践课上汇报。最后教师对每组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
2教改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已经在2012级、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是将课程学习变成学生有兴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评价方式更全面、更公正,能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具体能力和学习态度。
2.1系统地设计整个实践环节
按照进行一个完整问卷调查的程序,系统地设计问卷调查的实践环节,带领学生逐步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完整的调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布置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分别是选题确定、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撰写调研报告,这几个环节教学内容由易至难。在教学方式上由分项练习到最后的综合报告,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主要手段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专业素养,锻炼学生全面考虑、综合判断的能力。
2.2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意识到理论指导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学习理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抽样方法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没听明白或者印象不深刻。当学生在实践课中研究自己调查方案中的具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等时,会主动看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均有提高,最终达到教与学相结合,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3制订与完善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环节,课程考核的设计是40%的平时成绩加上60%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最后的成绩。这样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为了保证社会调查的严肃性和认真性,平时成绩评定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参加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二是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依据学生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调查报告的评分依据材料的真实性、调查对象的典型性、观点的新颖性以及格式是否正确、叙述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准确等。
3教改的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感受到了这门课程与公共管理专业课的密切关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
3.1教与学结合,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普遍对课程的教学方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课程教学打破了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便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实际操作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氛围轻松,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起到了督促学生注重理论学习的作用;学生普遍对社会调查研究有了理性认识和浓厚兴趣,了解到社会调查要经过系统的流程、遵循特定的原则、应用科学的方法以及团队合作才能获得有效结论;教学设计打破了以往从理论到应用的学科逻辑体系,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并从完成任务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
3.2全程评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科学的考核方式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按照教学进度进行过程性考核,教师可以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3结合实际,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
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通过分组讨论调查课题并与组员及调查对象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调查方案的设计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等。
4教改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教学技术和完善教学设备;其次,由于实践内容涉及众多学科,例如卫生统计学等,需要学生掌握统计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分析调查结果的能力;再次,受到研究场所和调查时间的限制,目前学生一般只能在本市或者校园中做调查,调查题材比较单一,很难进行大范围问卷调查;最后,调查研究需要经费支持,而目前费用完全由任课教师自主承担。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卫生管理人才[4]。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教学体系,制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确保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维萍,郑建中,张雪芬,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182-184.
[2]刘珊珊,杨东辉,徐瑛.学生对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社会调查方法的态度和学业成就的调查及原因分析[J].才智,2011(3):326-327.
[3]钱雪飞.高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索———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69-171.
篇3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涉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制度的完善伴随着程序的复杂化。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成为未检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简化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程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完善制度;简化程序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五篇特殊程序中设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在吸收以往法律法规、参考总结各地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对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一系列特殊方针政策予以细化。这不仅以立法的形式切实保障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而且为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程序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成熟与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程序呈现日趋庞杂之势。对于未检干警来说,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带来办案效率较低、心理压力较大等问题。如何简化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程序、又好又快地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成为广大未检干警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大致流程
根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制定的《天津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考评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结合具体办案实践,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的办案流程:
(注:图1尽量多地包括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程序,各院在具体办案实践中未必按照上图的程序和顺序落实到每一个个案中。且上图并未包括一般公诉案件流程,也未包括社区矫正监督、建立关护基地、担任法制辅导员等未检特色工作)
图1虽然未必有很高的精准度,但是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未检的工作量和紧迫感。由于检察机关专门从事未检工作的人员配额普遍不多,在快捕快诉、快审快结的背景下,每个办案人面临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尤其是在相关配套文件或规范尚未完全出台的情况下,办案人需要摸索和总结如何细化相关原则和政策,使未检工作更加专业化、制度化,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
二、完善制度和简化程序并不矛盾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制度和完善和程序的简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完善制度是为了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符合其身心特点,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其真诚悔过;简化程序是为了提高审查效率,缩短其在司法程序中的时间,有利于其减轻心理压力,早日回归社会。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因此,完善制度和简化程序并不矛盾,完善制度是简化程序的必要前提,简化程序是完善制度的必然要求。
三、简化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程序的关键
1、端正思想认识,提高队伍素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是检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刑事政策,是未成年人刑事检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建立一套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检察工作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刑事政策、实现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而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涉罪未成年人迷途知返,改过自新,顺利回归社会。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专业化队伍是贯彻国家对未成年人特殊刑事政策,落实相关特殊制度的保证。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需要重点着力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对于办案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储备和社会责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建设一支不但精通检察业务,还要掌握一定的犯罪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化队伍,确立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模式。
2、构建制度体系,梳理办案流程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应当包括成熟的理论体系、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完整的组织体系等。随着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的理论研究日益丰富,对国内外的理论实践成果、少年司法的新趋势新动态的学习愈加深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工作理念、价值取向、职能定位、基本原则、发展思路等为题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制度性文件,是确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的关键。上级部门应当在各单位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做好汇总与调研,形成符合本地区特点、在本地区范围内通用的制度性文件。这些制度性文件必须与现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顺利衔接,并且形成成套制度,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案件流程进行梳理,为办案人提供详尽的指导标准和行为准则,进而规范、高效地整合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
3、加强横向联合,促进合理分工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全过程的顺利进行,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仅仅依靠检察机关未检部门是不够的,不仅需要检察机关其他科室的协作,更需要公检法司等各单位、各部门的合理分工和密切配合。
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职业素养;技能;实训;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计算机应用专业素养培养和技能实训,帮助他们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一、进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培养职业素养和技能
在学校的指导下,计算机信息应用专业与企业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并和其中两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定向培养合作,为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和学生开展校外实训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实际情况,学生分期分批地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中,要求企业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并记录考核,要求指导教师上门给予具体的专业指导,培养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对此感到满意,学生对此感到满意,教师也对此感到满意。因此,开展以训练为主要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合作多赢的举措。
二、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引领专业素养培养与技能实训教学工作
教师是开展职业教育素养与技能教学的关键。计算机信息应用专业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二十余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十余人。这些教师不仅科研能力强,还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计算机信息应用专业的部分毕业生,现已在就业岗位上进行系统开发和维护。
三、广泛进行社会调研,为专业素养培养和技能实训奠定基础
目前,人才培养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在专业教育和生涯设计中应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的理念,通过影视媒体、企业体验、毕业回访等各种途径向学生宣传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专业是学什么的,将来是干什么的,应当怎样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一些来自计算机企业并担任班主任的专业教师,发挥自身双师资质的特长,与家长进行创新创业培养理念的沟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使其贴近社会,了解专业,学校连续两年组织了暑期学生的专业社会调查。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明确了专业的性质和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为开展职业素养与技能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改革,撬动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实训发展
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充分挖掘教学管理、企业管理中的信息管理因素,引导学生开展各类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积极进行研究型教学改革。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力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并将这些教改与科研项目引入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中。为了更大程度地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将学校的就业指导站列为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现场教学点,开展现场教学课,目的是利用就业指导站进行各个企业的岗位介绍、产品介绍。部分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企业提出了初步的信息系统功能框架和业务流程,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具体的指导和纠正,这种现场教学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在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计算机实训环节上强调项目引入到教学环节,创新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企业专家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服务,并从项目中发掘竞赛课题,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课堂教学手段上,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够在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营造的职场氛围中认知计算机应用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能有效解决中职校生编程能力弱的问题,体现教学的特色。
五、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类专业职业素养与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专业设置上、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上要循序渐进。首先,按照认知性、摹习性、操练性和仿真性的培养过程,由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入手,先临摹简单的原型信息系统;其次,强调实际项目的训练;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实战化项目训练模式,在计算机课程综合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中体现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总之,在计算机课程内容设置上要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适当增加管理类课程,包括会计类、物流类课程,让学生考取管理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充分体现学科交叉的特点与优势,使他们成为既懂计算机、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既拓宽了就业面,又满足了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作者:肖爽 单位:黑龙江省巴彦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晓.课程的解构与重构——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战德臣.计算机实用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 种粮收益;种粮补贴;种粮收益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31-011.实践规划流程及数据分析
今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各实践小分队要按照就近、就便、就地、安全的原则选定实践区域,自助联系实践地点。按照高效、务实、灵活的原则,因地制宜服务本乡本土。因此我们化整为零,以实践小分队每个队员的家乡为实践地点,在沧州市新华区、盐山县、南皮,衡水市,邯郸市等地农村及城市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寒假社会调查。再通过统计分析,全面获得农民收益情况的数据。
2014.1.20~2014.1.21为我们的前期筹备:在此期间我们准备问卷调查用具及确定问卷调查对象,而且做到了准确预算活动基金及合理分配和注意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及其余调查方法的培训掌握。2014.1.22~2014.2.5我们进行实地调研,在此期间,每个队员对自己家乡进行了为期13天的社会调查,而且我们努力做到了注意调查的随机性及广泛性并随时同步微博发送调研进度2014.2.6~2014.2.7 我们完成调研,准确的完成实践报告。2014.2.7~2014.2.10我们总结这次社会调查的收获。
分析总结农民每年小麦玉米收成……播种每亩70元/亩,买化肥:复合肥160元每袋。160元×4袋种子:每亩30斤,每斤三元3元×30=90元,种子农药5元/亩,播种:每亩30元, 除草剂12元/亩,春季浇水每亩地越4个小时,每亩耗电16度(村里还按工业用电价格收每度八毛)16度×0.8元×3遍水=38.4元,春季喷洒农药买药12元,剩余麦子收割每亩65元,像大的购买农用车,水泵等各种农具不计入成本,人工费,拉麦子及其他消耗人力,等小成本还不包括在内。农用车油钱100元/亩,费用共计720+90+5+30+12+38.4+12+65+100=1072.4。国家全年所有补贴每亩约75元。上缴税费70元,每亩成本972.4-5=1067.4元,每亩按高产小麦1000斤计算,市价按1元计算1000×1=1000元玉米850斤,市价0.9元,850×0.9=765元每亩纯收入1000+765-1072.4=692.6元,每人4亩地,种地年收入692.6元×4亩=2770.4元。而如果对于家庭中有病人、学生,那就更是苦不堪言。
2.问题提出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发现了存在于农民身边好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1)农民种粮支出逐年增高而小麦玉米出售价格却增长不太明显。(2)国家种粮补贴对农民收益帮助不显著。(3)种粮户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4)种粮面积持续减少。
3.实践分析与总结
3.1农民种粮支出逐年增高而小麦玉米出售价格却增长不太明显。分析总结农民每年小麦玉米收成……播种每亩70元/亩,买化肥:复合肥160元每袋。160元×4袋种子:每亩30斤,每斤三元3元×30=90元,种子农药5元/亩,播种:每亩30元,除草剂12元/亩,春季浇水每亩地越4个小时,每亩耗电16度(村里还按工业用电价格收每度八毛)16度×0.8元×3遍水=38.4元,春季喷洒农药买药12元,剩余麦子收割每亩65元,像大的购买农用车,水泵等各种农具不计入成本,人工费,拉麦子及其他消耗人力,等小成本还不包括在内农用车油钱100元/亩,费用720+90+5+30+12+38.4+12+65+100=1072.4。国家全年所有补贴每亩约75元。上缴税费70元,每亩成本972.4-5=1067.4元,每亩按高产小麦1000斤计算,市价按1元计算1000×1=1000元玉米850斤,市价0.9元,850×0.9=765元每亩纯收入1000+765-1072.4=692.6元,每人4亩地,种地年收入692.6元×4亩=2770.4元。所以种地收入低。
3.2国家种粮补贴对农民收益帮助不显著。国家对我省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其基本原则有(1)全覆盖原则:对全省范围内符合本方案规定种植的的玉米、大豆、小麦、棉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贴。(2)品种选择原则:优先选择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时常前景较好的品种。(3)品种公开推介原则:在符合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的前提下,由省农业委员会确定主导品种并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向社会。(4)农民自愿购种原则(5)属地管理原则。其粮食补贴方式为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实行良种推介、自愿购种、直接发放。补贴标准为玉米、大豆和小麦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从农业税到我们现在种粮得到补贴,这是国家重农惠农的体现。全省粮食直接补贴资金总额为6. 03亿元,占全省粮食风险基金总额的40%。,然而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平均到农民手中仅仅只能得到一点点补贴,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3.3种粮户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种粮大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农田基础设施差,农田基础设施溥弱,降低了种粮大户抗御自然灾害能力。(2)农资价格高,近几年,肥料价格虽有反复,但总体呈上涨趋势。(3)粮食生产风险大农业是典型的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的对策建议,(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生产条件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降低风险,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贷款贴息的增量资金进一步向种粮大户倾斜,以调动种粮大户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提高粮食产量。(3)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提高粮食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强化大户的经营管理能力、产品营销及科学决策水平。参考文献:
[1]张邦松,中国粮价:《不涨的秘密与代价》,新世纪周刊,2008
篇6
目前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展示设计教学亟需培养设计视野广阔、实践能力扎实,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创新型设计人才。本文探讨了环境设计专业中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改革与教学方法更新,进而分析总结了教学实施方案。
引言
展示设计是一门颇具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在知识点上它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边缘性,它涵盖了空间规划设计、展陈道具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三大范畴内容,在具体设计中强调的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与体现。国外展示设计教育除了强调空间设计的训练外,根据展示的发展趋势与科技创新,将展示设计重点从物质转向非物质,从现实转向虚拟,从平面转向空间,从有限转向无限。在我国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往往开设展示设计课程,虽然两个专业之间有一定相通性,但由于展示设计的涵盖面更广,如果任课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此专业,仅以空间设计的概念去讲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理念和重点的偏差。所以,教师在授课前,需要细致深入的了解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深入了解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把握教学方向,只有全面提升自己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创新
保持课程内容体系的先进性是展示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提。根据展示设计发展趋势在理论知识上做到推陈出新,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兼顾授课计划与进度在教学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
1.展示设计的材料、技术、设备应用都具有快速的更替性,随着社会发展,每年都有推陈出新的内容可供学习,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此,课程的体系大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
2.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的交叉性学科,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还有多个专项设计内容包含在内,结合展示设计时下的新观念,将基础内容扩展到其他交叉学科的知识点中,行程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
二、教学技术与教学方法
教学技术和方法是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核心,先进教学技术的使用能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实验、辅导方式。
1.提升设备
在传统的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基础上,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音频、网络通信,还可以通过体验新型技术(3D互动、AR现实增强、VR虚拟现实)了解未来教学手段发展的趋势,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
2.因材施教针
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课程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解剖,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掌握展示设计的原理和流程,了解一件实际作品是如何从方案开始经过图纸和施工,落地成为一个实体空间。在体会实际案例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见解。
(2)“情景教学”:设置某个情境来带动学生,比如模拟设计师与甲方沟通方案,通过现场模拟估测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3)“现场教学”:脱离课堂,寻找适合学生的实践基地,现场指导学生认知材料性能、道具制作、设备搭建,充分利用施工现场资源,避免教学沦为“纸上谈兵”。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现代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展示设计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空间设计和交叉学科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和快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现代展示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要求。
(1)重视市场调研。调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但市场调研是最直观、有效的调研手段,能使学生全面获取最新鲜主流的信息资料,确保自己的设计方向不偏离市场需求。
(2)掌握自学技能。在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学习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专业知识,用于进行跨界综合思考。
(3)广泛拓展和寻找适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利用自身社会资源,为提供学校课堂以外的学习场所,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获得更多社会经验。
4.考核方法
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可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课程考核时,尽量避免以单一的作业文本为衡量标准,应转变为分阶段、多元化的综合考量方式,注重过程的评分比重而不光依赖结果。一个全面的考核体系应包括学生对于自己作业的现场展示评价(包含方案设计阶段、整体过程记录、最终作品呈现),任课教师的点评和实践导师的评价。
三、教学实施方案的具体应用
采用分层次进阶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1.选择合适的理论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的知识重点要选择展示设计的核心教学内容。展示空间的平面布置、流线设计、空间效果、陈设道具、灯光色彩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展示设计的基础理论要点。这些知识点内容作为课程讲解重点需要明确的理论解释和案例参考,甚至在课程阶段作业中进行练习操作。由于展示设计的综合性特质,与其相关的学科知识也十分丰富,例如广告宣传、多媒体动画、材料性能、施工制作等,虽然不做独立知识点授课,但尽可能给予学生更全面的内容信息,以期扩展专业知识面。
2.鼓励细致的社会调研
探索社会调研的课时比重在整体课程中较小,因此往往被学生忽略,逐渐变相为网络调研。但有效的社会市场调研分析是锻炼学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独立思维的最佳手段。因此教师要做好相应课时安排,明确调研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提倡手绘图纸和文字图表分析,减少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依赖。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调独立的方案设计能力
鼓励通过网络和图书馆寻找学习优秀案例作为参考资料,但必须把控学生思维,防止后期形成全篇照抄,要培养学生自身的设计思考能力。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设计能力,让学生勇于提出新颖的设计想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的讨论和对话。在此之后,教师需要对所有的问题、想法进行客观公正的总结,并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通过这样的流程进行反复练习,以此扩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探索多样的内容呈现效果
作业形式以往都是一本设计文本,这样的作业往往形成学生在课程前期就借鉴已有作品,进行简单临摹复制,缺乏思维过程和设计方法的锻炼。为了避免出现过度借鉴的现象,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就要纪录自己的思维过程、设计草图和知识点记录,形成设计笔记,并作为最终作业一并进行展示。同时要求在空间设计后期加入手工模型制作,了解和感受空间尺度。最后的作业也不仅限于文本,可以是结合多媒体视频的完整课程记录和设计文本,其中包含设计笔记和空间模型。
5.扩展实际的项目实践能力
在普通的课程训练中,学生往往注重课程作业的完成效果,以作业分数为衡量标准。但课程作业与实践项目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一个能提交完整作业的学生未必在实践项目中会有优秀的表现。因此,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利用丰富社会资源,将学生带到设计公司作为实习基地,直接与项目负责人对接,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市场的有效结合。
四、教学改革的总结
1.教学模式
开放性教学改革整个过程的实施坚持开放性的原则,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局限于课堂,而通过多种渠道,包括网络、图书馆、人流、城市环境等,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各种新的教学思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教学过程
项目化注重实际项目操作流程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引入相应的实践项目和设计竞赛项目,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邀请企业中的资深设计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与产业无缝链接,带动课程实践化的改革。
3.教学成果
丰富性根据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要求,教学成果可分为学生的课程纪录、设计文本、工作模型、实践案例、参赛经验等多个形式呈现,构建出创新性教学课程体系,体现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结合的丰富成果。
五、结论
篇7
3月18日至20日,冒着高原初春寒冷,中国机冶建材工会主席张波率全总服务职工工作组一行6人,在青海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苏宁,青海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郎国清、青海省总工会经审会主任刘西昆的陪同下,先后来到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和青海青乐化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主要生产车间看望一线职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安全、管理情况。18日上午全总工作组一行在苏宁、郎国清、刘西昆等省总领导陪同下,不顾旅途劳累,一下火车就直奔中铝青海分公司电解厂、板带厂、铸造厂考察工艺流程,并去铸造车间与一线职工共同进行了打铝渣劳动,体验工人劳动的艰辛。在青铝铸造厂,苏宁、张波还看望慰问了全国劳模何奋奇、公司劳模王林,并希望他们发扬劳模榜样,吃苦在先,团结带领身边职工为完成生产任务,促进企业发展,发挥好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工作组一行通过召开一线职工座谈会、职工个别访谈、发放职工问卷调查表等方式,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了解掌握职工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生产生活情况;了解职工群众对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了解职工群众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医疗、教育、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卫生等一些社会问题的呼声和意愿。随后又召开企业党政座谈会和工会干部座谈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状况,交换了职工对企业、对工会组织的意见和看法,提出了工作意见和建议。张波说,对职工提出的需要企业解决的问题希望企业关注并予以解决;对需要青海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希望青海省总给予关注协调解决;涉及需要国家层面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由工作组带回向上反映帮助解决。19日上午工作组考察了西宁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听取了西宁市总工会工作汇报,与10多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座谈,了解了困难职工的所思所盼,并为西宁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送去10万元帮扶资金。
在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青海青乐化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市总工会调研工作期间,工作组一行为企业帮建了困难职工帮扶站并授牌,并分别资助帮扶资金35万元。为企业帮建了职工书屋并授牌,并各捐助3万元的书籍。慰问了4名劳动模范。随后,工作组还为青海其他困难企业资助帮困资金125万元。
在调研专访中,苏宁与张波还就如何贯彻落实全总提出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和青海省总工会开展的“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活动,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苏宁指出:“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与“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共同的,就是要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倾听职工所思、所想、所盼,通过与职工心贴心、实打实的接触了解体验基层职工的辛苦,增加工会干部与职工群众的感情,不断增强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提升工会工作水平。张波说:青海省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全总“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在全省工会广泛开展的“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活动行动早、力度大、工作实、效果好。工作中有很多特色和亮点,很值得推广和借鉴。
篇8
关键词: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应用型;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35-03
从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看,普遍存在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缺乏实际竞争力。而目前社会层面需要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既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注重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创新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在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方面,我们应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传授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由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20世纪20年代运用于哈佛商学院。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应用和推广。美国芝加哥大学公共行政学院资深教授小劳伦斯?E?列恩指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因此,案例教学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典型问题为起点,以探寻问题解决的对策为主线,以相关专业知识的思考和应用为载体,以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为目标共同构成了案例教学的核心理念。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模式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堂主体,案例则成为教学的客体。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学生通常成为关注的中心,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和学生享有共同的控制权,甚至学生的控制权更大一些,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处于次要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角色重新定位,教师可以扮演“导演”的角色,不采取直接讲授理论的传统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观点和看法作出评价,并且采用适当的方式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和实践中,美国始终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在美国高校案例教学和模拟案例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治学院有1400多个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是教师精心选择、精心制作的,这已成为肯尼迪政治学院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选择典型的案例,最好能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案例。案例的选择应紧扣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围绕具体案例的特定情景,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导入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和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进而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题讨论法。除了典型的案例教学法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专题讨论法。教师可以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列出一些与理论相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们可以自行组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广泛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各个小组形成讨论稿。在教师专门安排的课堂讨论中,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阐述观点,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这样的课程讨论一般每门课可进行2~3次。在培养公共管理创新人才中,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知道什么”到“怎么知道”转变。在这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坦福导读”小班课程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见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我们了解到在1999至2000学年,斯坦福大学总共开设了5735门本科课程,其中21%为只有1名学生开设的课程,52%为只有8名及不到8名学生开设的课程,75%为只有15名及不到15名学生开设的课程。这种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课程创新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所喜欢学科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教学课程。而在我国的许多高校,小班课程常常因为教育投入和成本的原因被取消。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教育部门反思。
3.“换位”教学法。“换位”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之间、客体与客体之间的换位思考。具体表现为:教学中的主客体即师生间的换位;教学客体之间即学生与行政管理者之间的换位。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着去扮演老师的角色,从实践中去体验接受知识的乐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实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扮演行政管理者的角色,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积极打造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它产生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因此,目前国内外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了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专业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目标,国内许多高校从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设施的筹备、实验室的建设等各环节入手,为开展实践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实践环节的学分须达到总学分的30%。学生的实践教学集中在社会调查、电子政务实务、人才招聘模拟训练、大学生心理和性格测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模拟、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实习等方面。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借助实验平台来进行电子政务等模拟实验。由于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具有实际操作、互动体验、学以致用等特点,对提高学生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处理政府事务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购买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的相关软件来实施操作。通过模拟体验,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政府电子政务的具体运作流程,同时也能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给政府管理流程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2.倡导双循环教学模式。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的操作技能,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双循环教学方式。“走出去”是指专业教师可以到政府部门、企业、公共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与教材相匹配的生动教案,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对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见习、教育实习等方式参与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然后在实践中带着具体问题来学习和思考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这样会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效的结合。在这一点上,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做法值得借鉴。为了鼓励教师结合所讲授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比较政府》课程的主讲教师带学生到厦门市监察局开展调研,实地了解现实政府运作流程,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同时,有一些高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邀请一些政府官员或者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授课,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以此来向学生传授政府组织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学校也可以就目前专业培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政府、企业部门的管理者进行沟通,使学校未来培养的专业人才能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组织开展适合专业需要的社会调查活动。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用到实处。如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先后组织学生围绕“转型时期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改变”、“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等课题先后在厦门市、福建省、广东省及其他相邻省份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写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实地调研收获很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国外,无论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自称是“三无”学校――无文凭、无教材、无专职教师。该校强调为用而学,学生在2年零2个月的学习过程中,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学习。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更强调实践教学,其中30%在课堂内,70%在课堂外,其教学原则就是培养会做事的人。英国伯明翰大学在长期的公共行政教育过程中,形成了更强调实践导向,更注重政策实施的管理和评估,由重视知识到强化技能的特点。由此可见,高校应积极寻求与当地政府、企业的积极合作,积极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理论,又能迅速把学到的理论付诸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就无从开始。对专职教师也可根据需要选送一部分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去进行挂职锻炼。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和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去国外的大学访学,也可以去国外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进行实地的调研,使教师既通晓理论又能增加实践经验,这样即可更大程度上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师教育的角色正在被逐渐弱化。由于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得许多教师忙于科研项目的申报、忙于科研论文的撰写,因为如果这些科研硬指标完不成,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岗位聘任,最直接的结果是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不能得到晋升。而被我们认为教书育人的真正角色定位反而出现错位。如果长期以往势必会对学生的专业培养造成影响。以下表格数据或许能让我们看出一些其中的端倪。通过对上表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与他们的学历水平、职称高低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真正应该扮演的教书育人的角色正逐步被过渡到边缘地带。这种角色错位最终可能会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流于形式。因此,当前我们应积极促进高校高学历的优秀杰出教师、知名学者、教授向教育者角色回归,使大学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与科学研究的角色实现融合,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当我们把目光投入国外的公共管理本科教育时,确实国外的一流大学都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美国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教师,由在研究、教学和行政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担任。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美国著名大学中,教师中有的当过白宫顾问,有的曾担任过政府部门长官或州政府行政长官,有的至今还是联邦政府某个改革委员会的委员等。这些教师既对公共管理理论有着很深的造诣,同时又有非常丰富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这一切都为培养出高质量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行政管理人才培养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渗透实践教育的理念和逻辑,将实践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切实采取有效的整合方法,把实践教育纳入培养方案中,并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师资配备、资金支持、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唯有此才能逐步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应用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绪刚.公共管理案例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葛秋萍.公共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12).
[4]于志勇.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5]赵宏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问题、思路与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6]许吉.新公共管理范式下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7]杨述厚等.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
篇9
关键词:住宅设计;绿色技术;应用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带动了住宅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住宅设计中,在满足整体功能布局的前提下,环保理念、节能理念等绿色技术应用,是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应用绿色技术的住宅建筑通常被称为“绿色生态住宅”,是绿色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标志。在住宅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土地、能源、水资源、材料等多方面因素,在实现对于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基础上,增强各类资源合理调配,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住宅设计中绿色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
在现代住宅设计中,绿色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充分结合现代建筑理论和高科技,充分体现“节省资源、节约能源、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的指导理念。目前,在我国住宅设计中绿色技术的应用研究相对薄弱,这是住宅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设计中绿色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住宅设计中应用绿色技术,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受到地质、水文条件,以及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在绿色技术的应用中要合理进行选择,不但加强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实践,而且实现绿色技术应用效果的最优化。1.2整体设计的原则在住宅设计中应用绿色技术,必须坚持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要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地气候、经济、文化、习俗等内外在因素,绝不能简单的应用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如果技术的应用是不合理,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1.3节约能源的原则在住宅设计中应用绿色技术,必须坚持节约能源的基本原则,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能源消耗较大,政府和各级建筑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法规,目的是为引导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设计方案中加强对于自然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各类环保建筑材料的选用,确保建筑材料无污染、无害化、无辐射。
1.4适度的原则在住宅设计中应用绿色技术,必须适度的基本原则,不能为片面追求“高品质”,盲目或照搬引用国外的先进住宅设计绿色技术,这样不但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总体造价,而且没有做到绿色技术应用的原则,设计师应坚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总体造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问题,确保整体设计方案与实际需求相协调、相适应。
2住宅设计中绿色技术应用的流程
在现代住宅设计中,绿色技术的应用必须遵循科学的流程,技术流程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并且不断加强对于绿色技术应用流程的研究和实践。
2.1生态调研阶段
在住宅设计的生态调研阶段,设计单位应对项目所在地的社会、自然与人工等环境资料进行全面的调查、收集、分析和整理,将其作为绿色技术应用的重要依据。同时生态调研阶段更要加强社会调查和资源调查,两方面的调查结果整理成全面、系统的文件或资料,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为各类数据的分析提供详实设计依据。2.2方案设计阶段
在住宅工程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不但要熟悉国家相关的建筑行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且更要深入了解绿色技术理论和概念,实现住宅方案设计的循环再生性、低消耗性及环境适应性等具体要求。2.3评价优化阶段
在住宅设计方案初步完成后,必须经过评价优化阶段,目的是对于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进行审核,并且利用绿色技术对相关问题进行完善和调整,也是保证绿色技术实际应用效果的重要环节。
3住宅设计中绿色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我国建筑行业强调节能减排的社会背景下,绿色技术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在国内的住宅设计中,绿色技术的实际应用仍然存在较多的弊端和漏洞,只有不断实现相关技术的创新和改革,才能提升住宅设计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3.1建筑场地与室外环境设计在现代住宅设计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建筑场地的合理利用,设计师要在对项目所在地进行专业测量和实地考察后,优先开发潜力较大的建筑场地,例如提高建筑密度,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场地中现有的各类自然资源,降低工程建设的整体造价。住宅室外环境设计中,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采用墙体绿化、生态绿地、屋顶绿化等方式,增加小区的总体绿化面积,为业主提供更为舒适、安宁的居住环境。
3.2围护构造设计及材料选择
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围护构造是绿色技术应用的重要项目,设计师要在对传统设计理念、方法进行总结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绿色技术的实际应用流程和效果,同时要加强对于各种材料的合理选择,为住宅围护构造施工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3.2.1外墙设计
在住宅的外墙设计中,设计师应按照绿色技术的基本应用要求,尽量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轻质保温材料,国内常用的主要有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砌块墙体或预制板,上述材料不但具有理想的保温性能,而且实现了建筑施工的环保性和节能性。另外,在住宅的外墙保温层设计中,还要合理选用玻珍珠岩、再生聚苯板、璃棉、石膏珍珠岩等环保材料。3.2.2屋面设计
在传统的住宅屋面设计中,普遍存在保温性能较差、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应用绿色技术进行设计时,要在屋面与混凝土预制板架空区域之间形成空气间层,这样不但减少了材料的用量,而且起到了更为理想的保温效果。目前,在国内住宅屋顶设计中,应用的环保材料主要包括:膨胀珍珠岩、水泥蛭石、加气混凝土块、岩棉、再生聚苯板等。3.2.3窗户设计
在住宅建筑的窗户设计中,绿色技术的应用要强调自然光源的合理利用,而且要保持室内的通风。在满足室内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应尽量控制窗户的面积。同时,要尽量改进窗户的构造和材料,例如:粘贴热反射膜、安装遮阳板或使用吸热玻璃等,都可以减少夏季室内的热辐射量,而且对于室内保温也是很重要的。
篇10
《销售与市场》:身处调研行业,您经常行走于国内外的大市场中,面对增长强劲的中国市场,国外企业怎样看待?
王锐睿:无论是服务迈谱的客户,还是穿行于国外关于市场研究的研讨会中,我真切地感受着国外的企业或同行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渴望“倾听中国故事”。
这一切自然源于国内强劲增长的经济和商业力量。中国市场的魅力全世界有目共睹:当今世界有哪一个国家有这样开放稳定的市场?有哪一个国家有这么多的人口且需求和收入在不断增长?又有哪一个国家有着如此强烈的崇洋的消费文化?此时进入中国市场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又怎会不渴望“倾听中国故事”呢?如今世界范围内潜力市场难觅,日本人到欧洲被排斥,德国人到法国被排斥,而中国则是“我家大门常打门,开放怀抱等您”。外企探路国内市场,更需要同国内如迈谱一样的同行们亲密接触,我们会用国际化的视野、语言和工具与之交流、服务。对跨国企业来讲,我们对本土市场的洞察与对本土消费者的理解是最深刻的。
当然,以任何一个国家判断其行业成熟的标准,都基于本土企业对该行业需求的总份额是否超过60%的标准来看,目前本土企业对调研行业的市场需求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内调研机构热情迎接外企的同时,也正在为本土企业成熟需求的到来做准备,即有意识地培养企业对调研的需求从“无意识”到“习惯”。
《销售与市场》:如今传播模式翻天覆地,信息从发播转向链接,从被动转向互动,从设备激发转向生态系统。在社会化媒体的大环境下,您对与调研行业唇齿相依的大数据怎么看?
王锐睿:网络及大数据的研究实践,超越了时间、空间和样本规模的限制,能收集、寻找、梳理、分析,进而获得即时、深入、整合的结果,对于市场调研无疑是革命性的变革。基于此,如今的大数据对行业的冲击也成为关键。行业正强烈地感受着它的力量,然而从实践来看,大数据如同一匹野马,业内同行从方法论及系统上却驾驭不了它,国内外对大数据的运用目前都处于探索中。我们回到调研的本源,它来自统计学、心理学,而这些学科交叉以后又形成了调研行业,这一演变本身经历了很多年,大数据对所有行业来说都是新的。大数据的运用除了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比如日本的法律规定不能入户调查,只能在网上做问卷;欧洲从人力资源成本考虑,成本驱动新方法论是多种历经考验的方法的有益补充。社会化媒体怎么走,还有待验证。
行内资深专家认为,目前最有效、最简单、最自然的方法还是“询问”。当然询问是有技巧的。场景变化(吸引消费者)、方式方法变化、技巧变化(让消费者讲故事),语言、非语言的信息沟通都很重要。
《销售与市场》:国内的调研公司大大小小有近2000家,实力参差不齐,迈谱如何体现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
王锐睿:GLOCAL(GLObal loCAL)国际的视野,本土的使命,一直以来是迈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念。迈谱拥有全球化的客户,本土化的网络;全球化的标准,本土化的触角;全球化的规范,本土化的洞察。迈谱的服务宗旨是:倾听消费者心声,帮助企业提升决策质量。
服务外企,是一个市场调研公司专业实力的试金石。目前迈谱80%~90%的客户都是跨国企业,被跨国公司选中的原因是我们用国际标准的工具讲述中国消费者本土的故事,这是我们的特色。如果国外公司找国外人研究中国市场,没有我们看得透彻;如果纯粹找国内的公司,它没有国际的背景,没有国际的工具、国际的思路,又无法与国际客户对接,这正是迈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迈谱团队的创始人皆出身于跨国调研公司,每一位都拥有十多年的市场调研行业经验。迈谱与SGS(第一个市场研究行业国际认证标准)合作,成为最早通过ISO20252国际认证的调研公司之一。作为中国市场研究协会的成员之一,迈谱致力于帮助客户解决在中国市场中独有的问题。加入世界调研协会后,迈谱的服务及产品已经符合世界标准。加入了MSPA组织(神秘顾客检测组织)后,帮助客户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建立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的、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销售与市场》:浸于市场调研行业多年,能否谈谈您心目中的市场调研究竟是什么?
王锐睿:业内对市场调研的定义是为支持公司决策而建立的制度性信息决策和流程。抛开定量与定性这些专业的数据呈现形式,我认为市场调研其实是一门社会艺术,且极具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对本地陌生市场的观察、理解和定义。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中国的研究者会把美国的市场研究得很透彻,也很难想象一个欧洲的研究人员能把中国市场研究得很好。而要把一种消费行为研究透彻的话,他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带有强烈的本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调研讲究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论南方、北方,大城市或小城市,无论从地域、文化还是社会体系等诸多方面看,实际上比整个欧洲都复杂,因此更需要对市场之外的社会形态有更深的了解。在市场调研不断下沉,地域分散越来越广的当下,对本土消费者的了解也越发重要。如广东人的思想观念实际、上海人小资、成都人休闲等,这些都反映在他们的言语、表情及行为方式上,这一切都来源于生活,而大量的调研项目的积累,最终会达到对行业的质的提升与理解。
我们认定市场研究不是高科技的,它是一门社会艺术。这不是某个行业的定位,也不是技术工具的定位,实际上是内容和心态的定位。行业、技能、方法论都是工具,要理解消费者、客户才是本质。
《销售与市场》:处在中国市场的改良时代,您对调研行业的未来有怎样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