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综合监管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管理综合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绩效考核模型 目标管理
引言
当前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使得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绩效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增强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绩效管理的科学、全面、系统和综合化是确保绩效管理发挥效能的前提,但是在实践中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企业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或者仅仅实施部分绩效管理,这些都不利于企业职工的发展,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不能或缺的管理手段及管理工具,只有企业组织中的所有成员按照相关的绩效要求以及一定的相关逻辑职责,并通过成员的创造性和努力才能实现某一种未来发展期望,进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同时,绩效管理在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基础环节和关键手段,在整个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位于核心地位。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决策及企业的管理实践内容,这部分的绩效管理成效如何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分解形成具体的绩效指标来实现日常的绩效管理。
与之相对应,建立企业绩效管理综合模型对于深化、系统地研究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增强企业和学术界深化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提高对企业绩效管理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有助于深入挖掘企业当前实施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有效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对企业绩效管理各种方法的比较分析,能够找到不同方法之间的有效结合点,积极探索最佳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而且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综合模型,能够促使企业在关注绩效管理结果的同时,强化对绩效管理过程的重视,这样既可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跟企业绩效管理相结合,同时对于实现企业中长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企业绩效管理方法比较研究
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方法是企业实现自我发展和提升的重要保证,对于完成自身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企业绩效管理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以及360度绩效管理法等,这几种方法在指标设置、使用条件、可操作性、优势与劣势以及工作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区别,将这几种绩效管理方法实现有效结合,对于增强企业管理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管理法主要是将企业的总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并实现整体性管理,将企业管理的工作内容目标化作为其核心内容,根据企业的组织目标来确定指标类型,设置5个以下的指标,同时指标在时间维度上不能够超前或者滞后,指标之间不存在关联性,相互独立,工作量较小,较易操作,结果的准确性较好,对于企业组织结构以及职责分工具有影响,适用于以目标作为管理导向,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优点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参与式管理,双向沟通,有效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对于改进和提升企业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费用相对较低、实用性强,缺点是难以制定合理的目标,目标的数量较少,在修正企业目标时不够灵活,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在使用时应当注重评估工作的定期性,避免对管理指标一味地具体量化。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基于企业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地逐层分解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及KPI,将设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指标作为核心内容,指标类型包括成本、质量、数量、时限等,指标数一般可以设置5-8个,而且指标在时间维度上不能够超前也不能够滞后,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关联关系,工作量较大,较难操作,结果在准确性上较好,对于企业流程的关键环节具有影响,适用于以战略作为企业管理导向,关键的绩效指标能够衡量的企业,优点是能够实现企业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的有机结合,能够协助企业管理层关注到对绩效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缺点是对于部门绩效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企业组织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不够重视,对于短期与长期绩效之间的平衡关系也没有明确的指标,在使用这一绩效管理方法时需要全面评估管理指标,并对绩效指标留下未来的超越空间,清晰表达评估结果,有效审核管理指标。
平衡计分卡主要也是基于战略目标,分层次地单独设置各级BSC,它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优化,将内部课程、财务、顾客以及学习与发展作为管理指标类型,一般设置15至20个管理指标,在指标的时间维度设置上可以超前也可以滞后,而且不同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工作量极大,较难操作,结果在准确性上较好,对管理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适用于具有比较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战略导向,存在较大竞争压力的企业,优势是可以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及长期目标,财务及非财务目标,超前与滞后目标,内部与外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企业绩效情况,这对于企业员工的成长发展具有较大的益处,缺点则是成本较高,可操作性较差,对于企业管理的具体指标在设置、确定以及分解等各个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想法及思路,在使用这一管理方法时要注意调动企业管理高层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上下良好沟通协调,避免单一化的使用目标,同时将激励跟评价结果有机结合在一起。
360度绩效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实现评价的多角度,保证结果的全面、公正,多角度地对企业员工绩效进行反映,在设置指标类型时通常会考虑个人以及组织的职责分工,按照企业组织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指标数,在绩效管理指标的时间维度上不能够超前或者滞后,指标之间不存在关联性,相互对立,工作量较大,较易操作,结果在准确性上好,能够对工作关系、组织凝聚力产生影响,适用于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扁平,而且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具有比较多的经济业务往来的企业,优点是误差较小、角度全面,能够实现全方位覆盖,而且在发现企业职工优点和缺点方面较为方便,企业职工能够有效参与到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对于企业员工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极为有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如在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时成本较高,企业绩效的考核者在评价分析时常常难以实现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绩效考核对于考核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使用这一方法时要保证自上而下地全面使用,而且不能将其作为管理中的惩罚工具,对于相关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
企业绩效管理综合模型构建
企业绩效管理模型的构建要符合我国企业日常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市场环境,这就需要在熟悉国内外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相关的绩效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以此来作为企业建立绩效管理综合模型的基础,并将不同的绩效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效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比较各种模型之间的优劣势,对企业绩效管理模型进行重新整合和设计,将其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
企业绩效管理综合模型要完善和改进我国现有的绩效管理方法,并积极、有效地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在成长性、实用性、科学性、沟通性等原则的前提下,重点关注人与事,同时将过程与结果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落实企业的各项组织目标,对企业各个岗位进行必要分析,设定关键的绩效管理指标,并根据管理需要分类设置企业绩效管理定量指标及企业绩效管理定性指标,这样既能够对企业的工作产出与目标等进行量化,同时还能够对企业管理的职能等进行定性具体描述。
另外,还应当确定智能特征与工作产出,强化管理考核具备客观性及针对性特征,对于不同的考核目标采用不同的考核管理办法,明确绩效管理考核标准,科学管理相关影响因素,对绩效管理的结果及时反馈和分析,并实现有效改进和纠正,切实提高绩效管理综合模型的有效性。
企业建立绩效管理综合模型时,需要尽量将各项管理工作跟企业的整体目标相协调,实现一致,兼顾到企业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企业绩效管理综合模型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准备工作阶段。在这一阶段,管理者需要制定企业管理目标,明确各级组织的目标,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转化为各级组织的分目标,同时确立企业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建立整体的目标框架体系。同时分析企业组织内各个岗位的性质和内容,完善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目的、工作流程以及隶属关系等,实现工作的合理科学规划。
其次,设计实施阶段。在设计实施阶段,要充分发挥关键绩效指标法的优势,针对具体指标设置标准,分析影响指标取舍的各种因素,根据定性指标以及定量指标的划分来科学设置绩效管理指标。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设定各类指标时应当设计出绩效指标初步方案,并充分论证和讨论,最终合理设置定量及定性指标。在这之后还需要设置各类指数的权重,依据指数的重要程度赋予其特定的权重值。
再次,考核汇总阶段。绩效考核就是要对员工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做出的贡献进行科学评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可以有效借鉴360度绩效管理的方法,丰富考核信息,提升考核的可信程度和客观程度。并对绩效考核进行绩效诊断,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关键点和突出问题,及时有效改进,实现预期目标(见图1)。
最后,反馈改进阶段。在这一阶段,核心工作是协调沟通。通常情况下这一环节相对薄弱,管理者可以通过反馈面谈、年度检讨以及绩效辅导等手段来进行,以此来增强绩效考核的效果,提升绩效考核的时效性。
结论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环节和有效手段,良好的企业绩效管理对于保障企业长期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管理者应当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评判企业经营环境,对于已有的企业绩效管理方法进行合理整合及优化,以此逐步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科学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并通过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从而提升企业绩效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供强大支持。同时企业在建立绩效管理综合模型时应当确保模型能够充分发挥战略功能、管理功能、开发功能、沟通功能及激励功能,有效把握企业绩效管理的重点和实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组织目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显成.旅游企业团队绩效测评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4)
2.黄培伦,黄 ,陈健.企业内部服务质量、关系质量对内部顾客忠诚的影响机制:基于内部营销视角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6)
3.马鹏,张威.组织氛围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服务质量测评维度及影响机理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11)
4.孙洪.基于服务利润链理论的员工与顾客满意度[J].工业工程,2008(5)
5.张同健.我国星级酒店业内部营销效应实证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6.徐哲.服务利润链理论及其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6)
7.姚唐,黄文波,范秀成.内部营销视角下饭店员工忠诚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8(5)
篇2
关键词:建筑技术、自动化鸡场、给排水、沼气发电、施工管理
一、项目概况与范围
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青源鸡场)是由北京德青源科技有限公司、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香港哲思农业有限公司,上海益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六位自然人共同投资成立的高科技种、养殖系统工程公司。
德青源建设项目,总建设周期预计五年。涉及的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关键设备供应商有: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江苏正昌饲料设备有限公司、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泛华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延庆建雄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延庆玉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十八冶北京项目处以及多家外国公司等二十余家。
二、关于存栏11万只蛋鸡舍的通风、降温系统
1.蛋鸡舍的通风、降温系统作重点分析
本工程土建建筑部分是根据笼养设备供应商广东广兴牧业设备厂提供的基础工艺资料而设计建造的,墙体采用框架式砖混结构,屋顶采用彩钢屋面。建筑总长120米,宽15米,高7.5米,鸡笼分上下两级共8层,存养蛋鸡11万只,采用纵向湿帘通风降温,中央集蛋带从湿帘一端地下通道输送至100米以外的蛋品分级包装车间,负压式风机和湿帘分别安装在鸡舍的两端侧墙上,湿帘面积约120平方米,负压式风机36台,每台每小时风量4万立方,总通风量达每小时144万M3。
2.经过夏秋季节的运行,发现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鸡舍内部降温效果差,靠近湿帘一端降温尚可,靠近风机一端的降温很差,室内外温差仅有2~3℃,而产蛋鸡最适宜舍温据资料介绍为25℃左右,最高也不能超过29℃,温度环境差就会显著降低鸡的产蛋率和增加发病率。
第二,鸡舍内的粉尘严重,由于系统降温效果差,操作系统将所有负压风机全部打开,每小时舍内风量达144万M3左右,根据饲养人员实地感觉,风力可达8~9级左右。
第三,蛋鸡发病率提高,尤其是肺部疾病显著增加,除了产量率降低之外,死淘率也有所增加。
3.根据上述情况,本人对鸡舍现场及内部运行状况做了实地观察和调查,初步认定为以下几个原因:
3.1鸡舍的通风设计,原则上是选择了密闭式纵向负压通风和湿帘降温,这种结构的鸡舍建筑,理论上要求必需达到密闭效果,除了湿帘,风扇一端,其它门窗、屋面都不得有漏风处。实际上本鸡舍由于当初对密闭式鸡舍的设计理论认识不足,加上专业技术不够深入,对通风降温的理论认识不足.由此可见,湿帘的降温效果就会大大削弱,进入舍内的空气,没有经过湿帘的部分,根本没有任何阻力,而经过湿帘的部分却具有一定的阻力,所以,舍内的降温效果明显不足,这是必然的结果。
3.2操作人员或者温控系统,对于舍内的温度明显升高,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通风量。满负荷运行的负压风机使舍内风力大大增加。负压式风机的显著特点是风量吸入量大,并且在风机的进风方向自然形成螺旋状风速,螺旋状风速简单讲就是我们通常认识的龙卷风,只不过它在鸡舍内是纵向运动的,由于螺旋状的负压风力很大,又由于成年鸡的饲料多为粉状料,加上鸡身的微粒及脱落的羽毛,迫使饲料内的粉料部分地向舍内飘浮,大大增加了空气的粉尘量,蛋鸡在长期的高温应激下,又不断吸入大量粉尘,必然造成疾病和影响正常生活和生产率。负压式通风降温参见附图:
4.对现有通风降温系统的改进和处理意见
根据上述现状,对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养鸡场而言,无论从工程运行管理角度讲,还是从系统的运行成本讲,都是不允许的。所以针对目前已建成的现状,进行科学整改是十分必要的。笔者经过研究,从以下几方面作手:
4.1由于鸡舍的建设,无论是土建建筑部分还是通风、降温、供配电、给排水、采暖、光照等,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许多专业期刊和养殖专业人员参照国外标准,提出了一些不同观点的设计方案和理论数据,对密闭式纵向通风鸡舍,有些专家提出下列数据:
舍内通风与换气量(产蛋鸡)
根据上表测算,当舍内养殖11万只蛋鸡时,夏季的换气量应当为:11万×15 M3/只・时=165万M3/时。因为降温效果的好坏,虽然与换气排风量有一定关系,但不等于换气量越大,降温效果就越好,事实证明系统运行的结果表示,强大的换气量,不但增加了运行成本,而且造成舍内粉尘污染(虽然氨气去除率有所提高),增加了鸡群的发病率,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健康,所以通过降低通风量,使其达到合理的风量,同时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降温措施和整改施工工艺的不足,应当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4.2对密闭式鸡舍而言,通风降温的主要设施是湿帘和负压式风机,而且许多养殖专家或工程设计与设备供应商,主要参考和应用了一些早期的鸡舍设计资料和通风量数据,并且忽视了如下几个重要方面:鸡舍的保温性能,包括墙体和屋面必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鸡舍在建造和施工过程中,对任何一个部分都必须达到密封的要求。
5.新建自动化鸡舍
由于建筑技术中的通风和降温系统,在自动化密集型大型鸡场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笔者从业36年建筑配套安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管理经验,以及现展的最新通风降温技术,空气质量处理技术等,将在近年内设计和推行一种全新的高技术低成本优选方案。使大型和特大型鸡舍的建设在通风和降温方面,舍内空气质量方面达到跨时代的进步。希望为我国的集约化养殖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沼气发电厂系统
1.基本情况
项目涉及的沼气发电厂工程,系采用鸡场的鸡粪做为沼气罐发酵原料,沼气制气系统由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和组织施工,2007年6月已进入发酵罐制作安装阶段,一万吨污水池,鸡粪预处理建筑主体均已施工完成;沼气发电机选用了世界领先的颜巴赫沼气发电机组,发配电联供并网系统由北京电力设计院进行系统设计,发电机余热利用由本场工程部自行设计和施工,沼液沼渣的输送和加工。沼气发电工程设计容量为年产1000万度电力,20亿大卡发电余热,6600吨沼渣有机肥,70000吨沼液有机肥。
(注:该项目已投入运行)
2.沼液的输送和施工管理
2.1技术特点
沼液和沼渣是沼气发酵罐产生沼气后留下的污水和渣料,无论是沼液和沼渣都是极为优良的有机肥料,而沼液甚至可用于做饲料添加剂,所以,作为沼液、沼渣在本项目中又作为一项重点输送和加工利用的项目来专门处理。
2.2沼液沼渣的输送
根据上述的自动化系统过程,现就沼气发酵后的沼液沼渣输送系统进行关键部分描述。沼气发酵设计提交资料表明,发酵后的沼液排出仍有5%的沼渣及砂粒,因为鸡饲料中含有1~2%的砂粒,根据此项基本资料,我们首先设计了德青源至五里营村三号沼液输送系统。此方案具有泵出功能,输送管线,管线防堵塞功能,中间存滤渣处理,严冬防冻以及输送管线定期清理功能。主管线全长1.5公里左右,系统施工平面图见附件。
在沼液灌出液口设立全封闭泵送系统,系统运行压力1.6pma,该系统可将含有
较大颗粒的固液混合物同时泵送,在长达1.5公里的输送管道中,为了防止沼渣沉淀,砂石沉积而对管道产生堵塞,我们每间隔40M,设立一座检查和排渣井,排渣和防堵塞功能极为优良,可确保系统,无论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任何情况下无堵塞运行,其中沼渣的沉积和处理示意图如下:
四、关于工程的核心管理和施工管理
1.大型自动化鸡场的综合性设计
1.1设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及管理
设计对任何一项建设工程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工作,自动化大型鸡场的建设与设计,涉及到畜禽养殖技术,环保工程技术,建筑技术,给排水技术,发配电工程技术,采暖、通风、降温技术,空气净化与处理技术、安全技术,通讯与网络控制技术,自动化机械设备加工与管理技术,系统集成与管理技术等等十余项专业。这些专业门类,对一个鸡场而言,都要服从于项目工程的总体规划方案,总体设定目标,以及每个分项项目和子项目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1.2设计与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之关系
设计工作对于一个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起到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和其它建设工程一样,设计一个现代化、自动化养鸡场,如果设计方案落后,技术不先进,设计功能不全面,设计指标不到位等等,施工建成后的项目就会造成或者投资大,质量不合格,效果不理想,使用不合理,或者投资小,规模产量不足,质量虽合格但产量上不去等等。施工阶段,只能控制施工阶段本身的质量,施工阶段只能对本阶段的建筑和安装工程的投资控制,与质量控制及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
1.3设计工作的目标管理
根工程的总体目标,各分项工程的设计计划和工艺生产要求,分别从生产工艺开始,建设规模建筑平面布置建筑主体施工图建筑给排水建筑供配电建筑装修生产工艺设备选型场区通讯网络系统管理集成场区室外综合管网等等。均一一做了反复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在与相关设计院所的合同标的方面,对施工图造成的投资问题,质量问题,以及本身的进度及对施工工程的进度影响等问题,均尽量做到逐项、逐条标的清楚。在对施工图的设计交底资料,设计图纸会审等工作也做到从严认真对待,慎重而全面掌握。
2.工程的施工管理
2.1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和注意事项
建设工程在施工前首先需要选择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的选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一般投资资金在50万元以上,就要通过招投标竞争优选施工单位。但是,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却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按照一般简单的方法,死搬硬套一个模板,那是编写不出好的招投标文件的,建设单位不容易选择到满意的队伍,施工单位也不容易中标。
招投标文件的编写一般应注重以下关键点
(1)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是招投标文件的主要文件,在招投标的经济预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招投标工程量清单决不能按照施工图做简单概算和简单统计,那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工程施工中工程量的不断变更,或施工方钻资料文件的空子等,造成资金和工期的重大或累计重大调整。使甲方有很多被动,尤其是规模较大,较复杂的项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费用预算应当越精确越好,有些子目,为了取得甲方的主动权,也可有意识增减,但一定要有足够的对招投标的经验和合同文件编制与译写的经验。这些情况在现代化鸡场建设中同样重要。
(2)工程费用
工程费用是招投标文件的关键目标,也是甲乙双方最终争议的重点之首,在合同文本和招投标文件中,对材料价格,工程施工费用,可变价格因素较大的部分,一定要重点研究,该定死不变的一定要定死不变,该在竣工后确定的或依市场价或依定额价确定,也必需逐项逐条做明确标的,否则,在工程的签证和竣工决算时就会造成诸多麻烦,无意或者有意造成了项目决算的复杂性。
2.2工程的现场管理
工程施工的管理,集中的焦点表现在对施工的现场管理中。所谓:“管理就是管现场”,这句至理名言,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得尤其重要。
(1)施工组织设计和审查
作为一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尤其是复杂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代表了一个施工单位的综合施工技能和管理技能,施工组织设计,涉及到施工方的管理组织结构,成员技能等级,施工的组织和计划,施工方对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的调拨使用和材料计划的编排及资金计划的调用是否合理,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如何处理,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
(2)甲方的监理
甲方对工程的监理,按照现代工程管理的方法而言,监理工作应当由专业的监理公司承担。甲方只负责对外工程协调等。然而,在现实工程管理中,从我国实行监理政策以来,建设方就没有放弃过对工程施工的监理,当然也有一些特别重大或特别规范的项目,的确是这样实行了,而一般大中形社会工程,甲方的监理总是存在的。
结论
现代建筑技术和管理技术,不仅在自动化大型畜禽养殖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且包括的技术领域更多,更复杂。建设大规模现代化、自动化的畜禽养殖场对我国及社会发展而言是必然趋势。所以,如何正确将现代建筑技术及所属的各项综合工程技术,正确有效地应用于自动化养殖场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中,是所有畜禽行业领导和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重点。也是工程技术及行业管理中,具有上述综合性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员发挥作用和为我国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施展才能的重要机会。
参考文献:
[1]黄松滨,中国家禽,1997(11)1-3
[2]美国安伟捷育种公司顾敏清编译中国家禽业信息网2006.10.17
[3]赫名萱、云鹏、苏雪梅等饲养管理1990(7)19-21
[4]西北农学院,农业出版社,1984.8第一版第六次印刷1-363
[5]河南农业厅畜牧局,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第一版1-200
[6]中国建设监理协会2003.2第一版1-188
[7]全国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2002.4第一版1-192
[8]蔡树堂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第一版1-498
[9]秦言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1第一版1-403
[10]马尔登群言出版社2004.6第一版1-214
[11]段建元机械业出版社1982.10第一版1-498
篇3
关键词:防雷防灾;防雷管理;防雷减灾技术应用
前言
雷电是多种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它具有较大的压力,能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破坏性极大。雷电常常表现出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雷电灾害是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较快,电子信息系统、智能系统、计算机网络在我国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雷击一旦发生,造成的危害是及其巨大的,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防雷减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防雷减灾管理及技术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1 防雷防灾管理
雷电放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威力巨大对自然客体的具有较大的破坏,雷击危害可能会殃及到自然界的每个角落,因而雷电防护可以看作是一件公益事业。由于雷电现象的产生机理相当复杂,学术上还不能完全的解释清楚,因而在防雷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亦是方方面面的。所以,从诸多角度说来,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1.1 我国防雷防灾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雷电防护管理工作在有关部门指导下,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领域开创了全新局面。但总的说来我国的防雷工作还缺乏一定的系统工程的观念,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
自从相关部了某些标准提倡全国执行以来,许多行业都陆续提出了自己行业的标准,于是出现了各管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面。尽管国家相关机关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期在全国内形成行业大联合,实现一致的管理,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明显的效果。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法制、行政、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征求广泛的意见,权衡利弊兼顾各方利益解决。
第二、技术标准以及法规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
一项防雷工程往往需要执行多项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还有行业的、地方的标准和规定,如建筑、电气、采暖空调、消防、交通、防雷以及市政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规范。因为我国在标准化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使得这些规范以及标准经常重复出现,更有甚者会相互矛盾,导致工程技术参与人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当然雷电防护相关产品标准的重复或者不一致,以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所述的内容不一致,还有同一术语不同的含义等现象偶然会发生。
1.2 加强防雷防灾检测管理
防雷装置的检测,与一般的工作不同,它所涉及的方面关系到各行各业,依法对防雷装置进行安全检测以及技术服务,需要有着科学、完善的机构组织,并对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防雷部门有着防雷技术与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尤其是有些部委系统防雷的技术力量以及设备配置有较高的实力与基础,甚至多年都在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然而这些部门的防雷系统是部门自成的体系,没有组成一个完善的防雷体系,而且还缺乏规范的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好多个方面不同的优势,既能履行政府给予我们职能,又不在行业内造成垄断现象。
首先应形成防雷装置检测网,这样就能较好地发挥不同部门的职能作用。若单单由气象部门单方面承担安全检测任务,就难以达成目的,有的部门或者特殊行业是我们能力难以达到的。
其次为坚持检测管理,可制定检测资质审批制度、对资质进行年审的制度、相关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资料上报制度、复检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仪器年检制度等,最大程度地让管理工作规范化。
另外,领导重视、坚持防雷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并提高检测服务的质量,这也是防雷防灾,确保安全生产,以及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2 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
2.1 信息系统雷电综合防护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行业信息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导致其抗磁干扰能力以及耐过压能力都较为低下,这使的雷击破坏情况经常发生,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导致的经济损失愈来愈大。因而,在防雷减灾工作中信息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已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做好信息系统的综合防雷减灾工作,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直击雷防护是基础。现代防雷技术讲究综合防护,信息系统防雷保护的基础是其有可靠地直击雷防护装置。其要求不仅能保护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还能为其内部信息技术设备以及网络系统创作优秀电磁环境,同时为信息系统防雷击提供基础条件。
2.2 智能建筑物防雷要点
智能建筑防雷减灾的基本含义是:以布线作为防雷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作为防护桥梁,综合建筑物内各系统,实现对建筑物各个系统的综合管理。因此,智能建筑防雷减灾除了对感应雷、直击雷的防护外,应尤其注意其综合布线系统。
另外,防雷电电磁屏蔽、电磁脉冲、等电位连接等防雷措施对智能建筑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不同信息系统间具有共性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独特性性,正确地认识这种独特性,并采取针对性的防雷措施,才能做到全面防雷减灾的目的。
篇4
1.首次研发了提高大球盖菇黄酮类含量的优质栽培专利技术
研发了50%稻草+50%谷壳为主要基质的提高菇黄酮类活性物质含量的优质栽培专利技术[ZL 201010115937.5],生物效率、蛋白质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5.6%、6.9%、19.3%,为其高值化加工提供优质原料。
2.研发了提高大球盖菇多糖与总黄酮提取得率的优化技术
通过调整提取过程的溶剂极性动态,优化大球盖菇多糖、黄酮类化合物高效提取技术参数,菇多糖与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得率分别为7.61%和7.94‰;探讨菇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为多糖的构效研究奠定基础;研究了多糖及黄酮的抗氧化、抑菌功能,为开发大球盖菇功能食品及其精深加工提供技术依据。
3.首次采用漂洗去沙、杀青除涩、烘焙促香技术集成,研发出菇蛋白营养饼干加工专利技术
采用专利技术栽培的优质大球盖菇原料,经创新集成技术制备富含粗多糖、黄酮类活性物质、菌蛋白的菇粉;开发了“菇的酥”牌(注册商标第8793605号)菌蛋白营养饼干[ZL 200910305965.0],蛋白质含量≥100g/kg,开拓了大球盖菇精深加工产业的新领域。
4.首次研发大球盖菇漂烫液精粉及高值化应用专利技术
针对生产盐渍菇的废弃漂烫液,采用减压控温旋转技术,实现同步浓缩、灭菌工艺,开展β-环糊精微胶囊包被活性成分及优化喷雾干燥技术参数研究;开发了菇漂烫液精粉、胶囊和片剂的加工工艺技术[ZL 201010172223.8],并建立了产品技术规程和企业标准;拓展了大球盖菇高值化加工利用新途径。
5.创新研发菌糠代料栽培与立体循环生产模式
研究了菌糠替代料栽培大球盖菇,菌糠代料60%,成本降低30%;建立“葡萄园种菇―残料回田”的资源循环和“冬种菇―春套烟―轮茬种水稻”的循环生产模式,亩产值从3000元提高到5000元。缓解“菌烟争田”的矛盾,达到节能减排、低碳化生产的目标。
6.应用推广及效益
研发的大球盖菇优质栽培专利技术、高值化加工及综合利用专利技术已在三明、宁德等十多个县市推广,有效提高了发展大球盖菇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菇农收入。
7.对行业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篇5
【关键词】 综合康复; 膝关节镜; 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109-02
doi:10.14033/ki.cfmr.2015.07.053
近年来,临床研究和报道结果发现,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临床治疗膝关节损伤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比较优势[1-2]。而临床针对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的提升整体临床治疗效果,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笔者所在医院的临床实际出发,对实施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并实施了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入选对象共计134例。134例入选对象入院治疗时间均为2012年12月-2013年12月。134例入院对象的临床基线资料如下:男84例,女50例;年龄17~47岁,平均(30.23±4.34)岁;急性损伤34例,慢性损伤100例。
1.2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和方法
根据患者个体自身的情况(主要包括患者的体重、年龄、损伤情况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由专人负责指导实施[3-4]。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病情、手术治疗方式、康复训练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定期的宣讲,并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来提升患者对全面康复的信心。对患者存在的各种疑虑进行及时的解答和分析,对患者不良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疏导和有效干预[5-6]。术后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手术后各项情况进行观察和监测,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采用冰敷的方式来缓解患者膝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症状。相关医护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冰敷的具体过程、目的和注意事项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可马上给予膝关节支具固定,并根据患者个体的康复程度对活动范围进行适当的调节[4]。功能锻炼:一般情况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3 d可配戴膝关节功能支具进行免负重行走,两周后部分负重行走。术后四周,弃一拐后借助单拐步行,恢复日常基本活动。三个月后弃拐独立行走。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前后的Lachman试验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均采用PEMS 3.1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前后Lachman试验阳性情况比较
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前Lachman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2196,P=0.0000),见表1。
2.2 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前后轴移试验阳性情况比较
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前轴移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2.2632,P=0.0000)。见表2。
3 讨论
按照人体解剖学的原理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是维持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膝关节损伤而言,其中有较大规模和比例的人群属于前交叉韧带断裂。一旦患者出现了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现象,往往会导致患者膝关节不稳。从而进一步对患者下肢肌肉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可诱发患者出现骨关节炎。在临床研究领域中,随着相关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显著改善,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逐渐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得以应用和推广。这种手术治疗方式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同时提升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患者手术后的整体效果更好。
相关同类文献[7-8]报道发现,对于实施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才能确保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有效康复。笔者所在医院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参考了国内外同类研究和报道结果中的优秀做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从研究中的比较数据上分析,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后Lachman试验阳性率和轴移试验阳性率水平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而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同类报道相符[4-5]。
总之,对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而言,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效果良好,可以显著促进患者膝关节相关功能的恢复,是临床实施康复护理的理想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1]周秋英,伍敏琦,郑民庆.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3):131-132.
[2]孟险峰,周磊,崔正礼,等.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3):1038-1040.
[3]姜侃,孙荣鑫,钟广军.膝关节镜下股骨横穿钉内固定自体N绳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J].北京医学,2011,33(11):938-940.
[4]张明,王岩峰,韩晓锐.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6):445-447.
[5]李光旭,李棋,李智尧.关节镜下自体N绳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J].中国骨伤,2012,25(11):923-927.
[6]杨世杰,张俊峰.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8):111-112,114.
[7]任振峰,刘後宾.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解剖特点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3-15.
篇6
重点推进应急系统建设,加强行业监管系统建设
智慧交通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嘉兴智慧交通为浙江省2012年首批1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之一,通过几年的努力,以“一平台”(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中心”(综合交通指挥中心)、“二服务”(公众服务、物流服务)、“一张图”(基础设施管理、运载装备管理、运行监测管理)、“一模式”(商务模式)为重点,初步建成综合交通信息服务、行业监管和综合指挥功能。
重点推进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项目,主要集公路、水路、城市道路等车、船、人、物资、视频等相关应急信息,整合了各业务系统,开发建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投资198.87万元,已基本完成建设。系统的建设,实现市交通运输局、各业务局、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及基层管理站所的三级应急联动,初步建立管理统一、上下联动、互为协同的交通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了应急处置、现场执法、交通管制和组织救援等实时指挥能力。
贯彻落实《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并印发《嘉兴市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三五”主要任务,从完善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智能化感知体系、提升公众服务水平、改进提升行业管理业务系统和建设“1总+N分”综合交通协同指挥体系四大方面,分步有序开展“十三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
加大行业监管系统建设力度。公路部分。一是完成嘉兴公路综合数据交换平台(一期)建设,实现了与智慧交通综合数据中心、社保管理中心及嘉兴政府服务网的数据实时交互。二是推进嘉兴公路管理原有超限处罚单机版软件的联网升级,配备全市联网数字对讲设备。三是积极做好辖区内公路视频的规范整合工作,现已基本完成对嘉兴境内高速公路的视频接入工作。
港航部分。一是积极推进杭平申线(浙江段)航道改造工程平湖段航道信息化工程,完成“1251”的建设任务,即升级、完善1套应用体系,完善2类支撑平台,完善5种信息采集、手段,完善1类运行维护制度的建设任务。二是持续推进浙江省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工程(嘉兴段)二期项目建设,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在重点水域补充建设五个AIS船舶动态监控系统。三是积极做好G20峰会安防保障信息化支撑工作,站点安防监管信息化系统在安防监控中起到了辅助监管的作用。
运管部分。一是持续推进运政指挥中心建设,做好“两客一危”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做好统一通信调度平台项目建设,做好各县视频资源的级联工作。二是抓紧做好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包括综合监管平台、货运电子路单和监管理平台等。三是做好公交民生工程,提高公交出行服务能力,将公交出行服务和公交运行监测系统合并,接入市本级二家公交公司的动、静态数据和车载视频数据。
以公众服务、行业监管和综合指挥为重点继续推进
根据《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嘉兴市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发展目标,2017年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围绕智慧交通建设总体目标,以公众服务、行业监管和综合指挥为重点,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
完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在嘉兴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期)的基础上对数据中心的数据拓展,接入嘉善县综合交通数据,建设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展现平台,完善数据交换平台。充分挖掘和利用交通大数据信息资源,为公众服务、行业监管和综合交通指挥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建设。继续完善智慧公交、公共自行车、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指数、行(停)车诱导等服务,通过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电子站牌、交通广播等渠道向公众提供智慧公交、公共自行车等动态交通信息查询,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提升行业监管水平。一是建设绿色交通能耗统计监测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根据交通运输部绿色交通城市试点建设要求,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能耗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
二是推进嘉兴公路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建设包含公路路政日常管理、公路应急车辆管理、路政、养护协同业务操作的业务管理平台。同时,推进公路三维信息平台及应用项目(一期)的开发,重点建设涉路施工许可管理、位置查询、属性查询、地下管线查询,公路路线平面、纵断面以及横断面自动生成等应用,实现公路三维与公路管理的有效融合。
三是继续推进2016年已批复的智慧港航建设项目(一期)项目建设。建设内容为水上应急无线调度通信系统、航道扫测系统升级及GIS航道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基于激光扫测等多技术融合的船舶航行监测系统、平湖独山排涝泄洪闸区智能监管系统。
篇7
一、思想
以、“”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十七届四中,在区委、区的和市安监下,坚定“安全发展”的理念,“安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取求发展,责任严监管,除隐患,制度抓,安全生产工作。
二、主要
不市下达的生产安全控制指标,降低亿元gdp死亡率、10万从业人员伤亡率控制指标。建设工程、高处作业、电器作业、小企业四个领域死亡事故的控制,大型活动、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化学品三种场所重大事故的预防,木材加工出租厂房、场所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治,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安全生产总体平稳,不有严重社会的重特大事故。
三、工作任务
(一)监督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签约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季度自查、半年督查、年度考核的。生产经营的主体责任,自觉的监管、行业的和社会的监督,健全制度,安全投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企业自我约束和自我机制,把安全生产责任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
(二)四个领域死亡事故的控制
近年来死亡事故主要在高处作业、建设工程、电器作业、小企业这四个领域的情况,措施,督促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责任、培训、设备完好、操作规范、管理、防范的要求,一项一项,持之以恒,并工作中的新情况,,安全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死亡事故的。
(三)三种场所重大事故的预防
大型活动、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化学品容易重特大事故的情况,大型活动报批制度、大型临时搭建物安全检查制度、活动中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制度、人员拥挤时的安全制度、突发安全事件时的处置和应急救援制度。万无一失,严防人员拥挤踩踏、大型临时搭建物坍塌重大事故的。对本区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加油加气站的监管,层层设防,消除不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治
《昆明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办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会同,木材加工出租厂房、场所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治工作,从上消除此类重大事故隐患。
(五)安全生产宣传培训
《生产经营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七部委《关于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意见》,督促企业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强制培训的,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弱势群体的事故防范能力。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相的安全文化工作,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工作。安全生产宣传面,使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企业,营造上下关注、支持、、监督安全生产工作的。
(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和使用的普查、登记工作,数据库。督促上述安全设施和健全安全措施。分级监管的要求,各监管的监控措施,日常监管。对无证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和事故隐患的整治。升入对危险化学品高危行业实施风险抵押金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措施,严防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储存、运输过程中泄漏、燃爆事故。对危化企业的分级监管,对a级企业挂牌工作,坚决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设备、工艺,帮助b、c级企业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七)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健全管理、分级、条块、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区级应急救援队伍,制定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和支撑保障体系,覆盖各行业、各企业的预案体系,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对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能力。
(八)街道安全监管
街道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网,其工作和交流、信息共享、监管与的作用。社区、村(居)委会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工作。社区安全网格化管理,安全监管全履盖。创建安全社区活动。
(九)安全生产执法
的监管主任责任,以法治安,重典治乱,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安全生产事前行政执法,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与安全人员配备、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告知承诺制情况、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执法。对查出的事故隐患整改,对严重的问题行政执法。严肃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刑法修正案(六)》、《安全生产领域政纪处分暂行规定》追究责任,警示。
(十)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素质、能力,干部队伍建设。安监系统干部培训,能力和履职能力。制定和科学的工作流程,内部管理制度。队伍政治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忧患、实干、、自律意识,养成勤勉敬业、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廉洁奉献的好作风。
篇8
一、深刻认识楼宇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区已投入使用楼宇116座,大部分楼宇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多产权楼宇,产权单位、物业单位、使用单位之间安全责任不清晰,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难以有效落实;部分楼宇安全生产投入无法保障,消防设施严重不足或长期得不到正常维护保养,非法施工、消防设施被封堵等隐患长期得不到治理;负有楼宇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各部门未形成工作合力,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楼宇安全已成为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和隐患点,抓好楼宇安全生产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全区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深刻认识加强楼宇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增强做好楼宇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楼宇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整体创建“全国安全社区”为目标,以落实楼宇安全生产责任为重点,按照“安全教育普及化、安全责任明晰化、安全监管规范化”的原则,夯实基层安全生产基础,切实提高楼宇安全生产水平。
(二)目标任务。2012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楼宇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事故防范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完备的楼宇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到2013年全区楼宇安全生产秩序基本规范稳定,全区楼宇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三、建立健全楼宇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一)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楼宇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区安监局要加强楼宇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管理,认真履行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职能,研究制定楼宇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方案,牵头协调解决楼宇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等重大问题。区城管局要做好楼宇物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将楼宇安全服务质量作为物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监督管理内容。消防大队要组织开展楼宇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工作,组织楼宇火灾隐患的排查治理和执法监督,指导楼宇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质监分局要强化楼宇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区商务、服务业发展、旅游、城管执法、开发建设、工商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制定工作措施,积极配合做好行业领域楼宇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二)全面落实楼宇安全生产属地化监管责任。各街道办事处要把楼宇安全生产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加强组织领导,配备与监管任务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建立社区志愿应急队伍,参与楼宇应急救援工作。监督、指导辖区内未实行专业物业服务的楼宇进行自治管理。监督、指导业主和业主委员会使用专项维修资金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部位、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改造。积极开展群众性楼宇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三)构建齐抓共管的楼宇安全生产监管格局。区政府成立楼宇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单位依法履行楼宇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严把准入关,强化源头治理,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排查各类隐患,确保监管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履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深入街道、社区、楼宇,抓督查、抓排查、抓整改,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楼宇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四、明确楼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规范多产权、多使用单位楼宇安全生产管理。同一座楼宇有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使用的,应明确各方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并确定责任单位或共同委托一个物业单位负责楼宇共用部位和公用设施的安全管理。产权单位专有部分的安全管理由产权单位或承租、承包的使用单位负责,物业单位按照合同的约定行使物业管理区域的安全管理责任。提倡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单位。
(二)明确产权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产权单位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严格履行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得将楼宇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及时落实各种隐患整改措施,按规定承担整改所需费用;依法与物业单位、使用单位明确各自安全管理职责。
(三)明确物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物业单位要维护管理范围内安全生产秩序,对楼宇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护和管理,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各种隐患,发现使用单位存在事故隐患,要及时制止并告知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可向产权单位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物业单位应当与使用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各自管理责任;按规定对共用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保证楼宇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要建立健全楼宇内使用单位详细档案,包括基本情况、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人员配备等情况,整合楼宇应急资源,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四)明确使用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使用单位负责生产经营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服从产权单位和物业单位的管理,对楼宇使用行为负责,履行协议中的安全责任,积极配合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隐患要及时整改;保证生产经营区域自有消防器材及公用消防设施和其它重要设施完好有效,不得影响、妨碍公共消防设施和其它重要设施的正常使用;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报物业单位备案。
五、依法规范楼宇安全生产行为
(一)严格楼宇安全生产管理。产权单位、物业单位、使用单位要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依法参加安全培训,并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从业人员要定期参加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依法持证上岗。楼宇消防控制室必须实行专人值班、专人负责制度和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主要领导带班制度。
(二)严格楼宇安全生产准入。产权单位、物业单位、使用单位要按照楼宇权属证件登记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确需变更的,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含室内装修、用途变更)等建设工程,要依法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或抽查不合格的建设工程,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重要设施的设计、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和检测,要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三)严格楼宇装修、改造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1、楼宇装修、改造要依法办理有关审核或备案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需要验收的,应当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要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相关资质,明确各自安全生产责任;施工区域应当与其它经营区域相隔离,并采取安全措施;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依法备案;物业单位对装修、改造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2、进行楼宇外墙清洁、粉刷(喷涂)和高处广告、亮化工程灯具架设等高处施工作业,要严格落实《市建筑物高处悬挂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核实施工企业的资质,实施监督管理,不得将高处作业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
3、严格楼宇设施的安全检查。物业单位对重要设施要按规定进行检测并建立检测档案;对故障或者损坏的设施、设备要及时维修;需要暂时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要报告消防部门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六、强化楼宇安全生产监管措施
(一)全面实施楼宇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把楼宇安全生产监管作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重要内容,各楼宇物业单位要利用网格化信息平台,认真开展楼宇安全生产信息普查、网上申报和动态管理,明确负有楼宇安全生产责任各相关方的管理责任和范围。建立楼宇安全生产网格化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楼宇每个区域、每个场所、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台设施设备、每个工艺流程纳入网格化监管,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楼宇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实现楼宇安全生产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
(二)全面开展楼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区安监局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研究制定楼宇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和考评办法,开展楼宇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全面提高楼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实施楼宇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集中开展以楼宇安全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楼宇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区安委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投入使用的楼宇总体布局与安全间距、楼宇建筑结构与防火防烟、消防及防自然灾害设施、疏散安全条件、特种设备、水电气设施设备、高处悬挂作业和楼宇安全条件符合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情况,进行安全评估,排查各类事故隐患,整合公安、安监、消防、质监、工商、建设、城管、旅游等部门执法资源,建立联合执法会商制度,强化联合执法,落实监管职责,堵住监管漏洞,完善监管措施,解决楼宇安全生产难点问题和治理重大隐患。
七、完善楼宇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一)明确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主体。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和物业单位是楼宇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要逐级建立并落实从单位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
(二)加强楼宇隐患排查。物业单位要认真开展楼宇防火巡查、检查,楼宇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防火检查,重点单位应当组织每日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应强化防火巡查,并按规定组织夜间防火巡查;楼宇内宾馆、餐饮场所的炉火、烟道等设施与可燃物之间必须采取防火隔热措施,经营者应定期对厨房烟道、燃气管道等进行检查、清洗和维护;按照技术规范,定期对重要设施进行检查。
(三)设立楼宇安全专项资金。区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楼宇隐患排查、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应急演练和重大隐患治理等。
(四)强化楼宇安全生产投入。依法执行专项维修资金规定,足额交纳专项维修资金,保证楼宇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对多产权、多使用单位且无统一物业管理或无专项维修资金的楼宇存在的重大隐患,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督导,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对合法投入使用的楼宇,整改共有部分隐患或者维修共用设施设备的费用,在保修期内的由建设单位承担或在物业质量保修金中列支。保修期满后,产权单位与使用单位、物业单位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从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没有约定且没有收取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产权专有部分占建筑总面积的比例收支。发生危及楼宇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对共用部位消防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更新和改造的,应当立即进行维修、更新和改造,未按规定进行维修、更新和改造的,区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代修,维修费用由相关产权单位共同承担或从其专项维修资金分户账中列支。区政府鼓励楼宇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特种设备商业保险,探索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确保楼宇安全生产的长期投入。
八、深入开展楼宇安全生产宣教培训活动
(一)实施全员安全素质三年培训行动。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2013年,楼宇各生产经营单位员工培训率达100%,基本实现“人人关注安全、人人掌握安全常识、人人学会逃生自救技能”的目标。
(二)营造楼宇安全氛围。积极开展“11.9消防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强化楼宇安全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监督楼宇安全的浓厚氛围。
九、健全楼宇应急救援体系
(一)健全楼宇应急救援队伍。加强以消防大队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楼宇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和社区志愿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区、街道社区、楼宇互联互通的应急救援指挥网络和联动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二)建立楼宇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楼宇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进行楼宇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楼宇员工和社区群众要积极履行楼宇安全责任和义务,主动参与楼宇隐患排查治理,踊跃反映或举报楼宇隐患、事故信息。要赋予楼宇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或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撤离疏散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因撤离不及时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要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完善楼宇各类应急预案。消防大队要逐栋制定楼宇灭火救援预案,并实行信息化管理,动态掌控每座楼宇灭火救援的内外环境,定期组织预案的演练,并不断完善预案;楼宇物业单位要制定符合应急管理有关规定、有效实用的楼宇安全生产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与区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按规定进行审查备案和演练。
(四)提高楼宇应急保障能力。整合应急救援资源,加强各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应急逃生设备管理,完善楼宇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楼宇各单位要配足配齐应急逃生设备,因地制宜设置救生缓降器、防烟面具、救生袋、口哨、手电筒等应急工具,提高自救逃生能力。
十、严格楼宇安全生产考核和责任追究
(一)强化楼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区政府把楼宇安全生产监管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层层签订年度《楼宇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严格楼宇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制定楼宇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楼宇安全生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抓落实。严格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三)建立事故查处督办制度。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实行区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依法严格事故查处,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并接受社会监督;依法查处楼宇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造成人员伤亡的,依法从重处罚。
十一、附则
(一)商住两用楼宇参照本意见执行。
(二)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三)本意见下列用语的含义:
1.产权单位,是指对建筑具有合法所有权的单位。
2.物业单位,指楼宇交付使用后,产权单位自行统一管理的组织或者接受产权单位共同委托的合法物业服务企业。
3.使用单位,是指在楼宇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4.重要设施,包括特种设备、变配电设施、报警系统、燃气系统、给排水系统、避雷系统等。
篇9
以党的十、十八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地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精神,按照地委委员会议的安排部署,围绕“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科学跨越”的总体要求,以强化企业基础建设和提高监管能力为核心,完善责任体系,加强综合协调,严格监管执法,落实各项措施,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全地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2015年县安全监管工作目标
努力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指标控制在地区下达的范围内,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100%。
三、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红线意识,推动安全发展战略
1、组织安全监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领导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将其作为现阶段县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灵魂深处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发挥安委办工作职能,督促安委会成员单位和企业负责人把安全生产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3、努力纠正发展观上的偏差,真正树立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红线,不能为了追求一时发展而降低安全门槛,放宽安全标准。
4、抓源头管理,重点落实“三同时”管理和完善规划设计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严把城乡建设安全生产关。
(二)进一步发挥综合监管职能
5、推动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
6、加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7、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重点督促各行业部门认真履行其职责,协调各部门共同行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8、深入抓好管网安全检查工作。督促住房和城乡建设、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县城燃气管网进行全面检查。
9、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工作,督促、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抓好“打非治违”工作,完善沟通协调和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不断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向制度化、常态化转变,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抓好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其工作不断迈向深入。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10、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按照地区要求开展工贸企业的标准化创建。推进道路运输、建筑施工的标准化创建。
11、强化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做到经常排查隐患,加大力度治理隐患。
12、扎实推进班组安全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和工作台账,有计划地解决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规范班组现场管理。
13、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重点在提高企业覆盖面和从业人员的参保率,实现安全生产与保险良性互动。
(四)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
14、尾矿库安全监管。做好尾矿库隐患治理项目管理
(五)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
15、认真开展《自治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
16、督促各类建设项目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和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
17、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按照统一连锁经营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经营场所安全标准、流向信息采集管理、安全买卖合同、实名制购买、应急处置、配送服务的“八统一”要求,落实《烟花爆竹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经营烟花爆竹。
(六)加强工贸行业安全监管
18、开展涉氨涉氯企业专项治理。了解掌握相关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其安全风险、诊断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七)加强职业卫生安全监管
19、深化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以矿山、石材加工、水泥制造冶炼为重点,深入开展职业危害专项治理,督促企业为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接触职业危害严重的劳动者体检率达到100%。
20、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各项工作。
(八)加强安全生产依法行政工作,积极建立长效机制
21、转变安全生产大检查方式,由过去集中式向“四不两直”转变,提高监督检查效能。
22、加强日常执法。编制执法工作计划,落实执法责任。明确检查企业类别、数量、频次、覆盖率和检查时间,将执法责任落实到每名执法人员。严格规范制作执法文书,提高执法实效,做好执法统计工作。
23、依法查处安全生产事故。认真履行事故查处牵头职责,依法从严、从紧、从快查处每一起伤亡事故。严肃查处谎报、瞒报行为。
(九)加快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24、完善预案体系。按照预案编制导则,督促重点型企业按照导则修订完善预案,重点推动小微企业按照导则制定预案。落实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报备制度。
25、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工作。组织安全生产应急培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指挥、协调能力。加强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督促相关部门、企业结合实际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十)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26、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进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积极应用自治区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指导各类安全监管业务。
(十一)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27、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安全生产宣传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拟定宣传计划,落实安全生产宣传任务,强化各行业安全宣传特色。
28、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29、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系列活动,以班组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创建等,建设一批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示范学校、示范社区。
(十二)提高履职能力,推动安全监管创新发展
30、从严抓好安全监管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严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各项规定,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要切实增强坚守红线、敢于担当、善抓落实、改革创新、廉洁自律“五个能力”。
31、创新服务,坚持把安全生产服务月活动持续开展下去。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听取意见、掌握诉求,及时协调解决基层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困难和难题,切实做好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工作。
32、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安保值班和节假日应急值守工作,确保应急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单位内部不发生治安案件。
33、加强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加大法制宣传工作力度,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教育,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县各族人民群众法律意识。
34、加强绩效管理和党风廉政工作,加大单位内部绩效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细化绩效考核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廉洁意识,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35、加强宣传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发出好声音,宣传正能量,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36、加强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工作。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及时接收电子政务传送文件、及时公开安全生产领域事故查处情况。
篇10
“水上安全可控”的基本内涵
海上交通安全、海洋环境保护、国家维护是海事系统的三项主要职能。“水上安全可控”必须紧紧围绕这些职能,科学体现履行三项主要职能所要达到的理想发展结果。“水上安全可控”必须是事前预控、处置、事后评估与完善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可控的状态,包括海事执法管理、海事内部管理。
事前控制、处置、事后评估与完善都涉及两个因素,即信息和行为。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高效准确便捷的管理行为,合法有序的航运行为都是海事管理永远追求的目标。因此,作为海事长远发展理想目标,“水上安全可控”应当围绕这些要素来设置将来的成果目标。
基于上述考虑,“水上安全可控”的基本内涵可以设定为:零延迟获得全面精准信息,海事管理行为高效准确便捷,航运行为合法有序,构建零事故的安全型行业。
“水上安全可控”的框架构想
信息决定行动,行为决定结果并产生新的信息。实现“水上安全可控”,需要必须从“信息可控”与“行为可控”两个方面入手。
“信息可控”包括 “安全管理信息”、“服务对象信息”、“内部信息”、“舆情信息”的控制。“行为可控”包括“源头可控”、“ 动态可控”、“ 执法可控”、“ 应急可控”。针对每类信息和行为都设定其长期发展的理想目标。
“信息可控”的理想目标的涵义:“安全管理信息”全方位全天候覆盖、渠道顺畅;“服务对象信息”船舶、船员、公司的历史与动态信息全面准确,随时可用;“内部信息”真实可靠、流转高效畅通;“舆情信息”积极正面,社会满意度高。
“行为可控”的理想目标的涵义:源头可控”船舶零隐患下水,船员实操能力,综合素质极大提升,船籍港管理的安全综合评价与管理体系得以成熟;“动态可控”营运、施工、从业过程中零缺陷、零事故;“执法可控”零失误、零待时、零投诉,执法行为效能优化;“应急可控”随时响应、损失最低、效果最佳。
综上,“水上安全可控”理念可形成三级目标,其基本构架附后:
落实“水上安全可控”应考虑的主要要素
1、“信息可控”的主要考虑要素
覆盖范围广:充分利用VTS、CCTV、AIS、LRIT、GPS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现对管辖水域的单重或多重覆盖,沿海监管水域内公共安全通信覆盖率需达到100%。
收集渠道多: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收集手段,特别是软件系统的建设和整合,全方位收集服务对象和执法资源的动态与历史信息。
校核评估真:信息收集人员或系统设备迅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甄别、过滤、评价、分析、整合、筛选出真实可靠、准确有效的信息。
等级分类准:信息处理人员按照信息的关联程度、优先程度、重要性对信息进行等级划分,科学分类。
传递与快:信息内外部传递流程顺畅准确,信息途径和手段高效,信息主动及时,导向正面积极。
2、“行为可控”的主要考虑要素
1)“源头可控”
“源头可控”应将船舶、船员、船籍港这三个海事监管源头作为抓手。
造船质量:提前介入造船质量控制,科学化设计技术、质量化船舶建造、全程监管监造过程、促进下水前检验的标准化、正规化;
船员素质: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改进教育培训质量,注重实操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高船员实操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船员资质管理的动态跟踪。航运企业对船员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常态化,打造学习型行业。
船籍港管理: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动静态管理信息资料库,建立海事与船检的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船舶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和船舶星级管理体系,推进诚信管理。
2)“动态可控”
船舶航行与施工的安全可控:船舶适航、船员适任、货物适运。中国沿海内船舶航行行为和施工行为合法有序,并处于有效监控之下(根据距岸距离可进一步明确“有效监控”的标准)。
船员动态可控:利用船公司、AIS、互联网实现船员、船舶类信息共享和动态跟踪。
3)“执法可控”
有法可依:海事法律体系完善,执法行为具有法律依据。
执法规范:建立了执法管理标准体系,执法规范统一。
执法高效:执法行为高效、便民,零延误。海事电子政务得到基本覆盖以及实现远程申报。
执法风纪:风纪严明,执法文明。
执法监督:建成有效运转的执法监督体制。
4)“应急可控”
应急预案齐全有效:应急体制顺畅,险情应急处置预案覆盖全面,详细可行。
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分配与储备管理,构建海陆空一体的立体搜救力量。
应急人员素质:应急人员具备处置各类险情的实操能力。
实现“水上安全可控”理念的战略构想
“水上安全可控”是一项长远发展的理想目标,旨在提供发展蓝图。需要发展纲要和规划加以细化,分阶段推进和实施。在制定长期发展纲要、五年规划和各类专项工作规划时,应以“水上安全可控”为统领,为其工作绩效的评估标准。
当前,围绕“水上安全可控”理念,建议努力推进以下主要措施。
1、业务建设
推进信息化管理,实现体系化与信息化管理的有机融合。
探索事故规律,建立滚动风险评估机制,评估高风险的水域与时段,利用风险管理系统评估,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2、队伍建设
提升素质,强化责任,实现队伍服务能力的大幅提高,水上安全管理方式也渐渐由强力制约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推行半军事化管理,实现严格高效的队伍管理与安全管理。以严肃的监管、严明的纪律、规范的服务、过硬的作风、精湛的业务来树立良好的队伍形象,提升队伍的执行力、战斗力,提升社会满意度。
强化从业人员的“终身学习”理念,创建“学习型”行业,推进人员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推进海事职业生涯管理,建立适合水运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3、装备建设
加快飞机监管力量建设,提升立体监管能力。推进海上、空中立体巡航搜救力量建设,提升高风险事故区域的飞机、船艇配备与应急资源的配置,打造抗风浪等级高的专业大型搜救与应急拖带船舶,提升恶劣天气下的巡航搜救能力。
加快信息化装备建设,建立覆盖全面、渠道广泛的信息服务平台。一是进一步完善VTS、VHF的系统建设,消除沿海航行船舶的信息盲区,建设LRIT陆地站,识别与跟踪远程航行船舶;二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海事公共服务平台和自动查询系统,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支持在线办事功能;三是推进海事移动办公和执法平台建设,实现现场动态电子执法、船舶实时跟踪和与服务对象等信息互通。
4、配套海事法规建设
完善海事立法,增强海事法规的全面性、操作性、及时性、合理性。一是及早修改滞后的海事法规;二是及时清理和编纂海事规范性文件;三是完善监管难点(如“修造船厂、沙滩造船、小型船舶、渡船、砂石船舶、三无船舶、船籍港管理等”)的海事立法。
核算违法成本,增强从业人员的守法自律能力。对守法者突出优质服务。大力推行信用管理手段,在减少监管成本的同时,让守法者得到实惠。同时,对违法者突出监管力度。
5、行业安全文化建设
推进观念文化建设,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落实“企业负责”制,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将安全文化融合于安全管理制度之中,以制度减少不安全的行为,以文化鼓励安全行为,让从业人员认同安全文化,并自觉转化为自身的工作行为,从而构建安全文化型企业与行业。
6、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