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调查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研究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研究调查

篇1

关键词:问卷调查;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解决策略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4)7C0023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课程实施中[1]。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以自己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力图使自己的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要求,运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发展[2]。

实践证明,一个教师能不能以科学研究的态度来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面貌和结果是大相径庭的[3]。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在我国逐渐得到认同,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能力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众多研究者对中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进行了讨论[4],特级教师张乃达提出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王林哲对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进行了论述,吴非指出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选题不要脱离中学学科教学。刘海燕,张丽萍[5]对哈尔滨市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个人能力及外部分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中学教师对教学研究在认识层面、能力水平和主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差距。了解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现状是有针对性培养中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前提,从已有研究中我们看到,很少有研究者关注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现状。为了了解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为提升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供依据,我们以湖北省高中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湖北省两个地级市不同层次的高中选择了150位教师为研究样本,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研究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以探寻化学教师在教学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调查概况

以湖北省两个地级市部分高中化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考虑到研究的代表性,选择了普通高中、市重点高中和省重点高中作了较全面的问卷调查。

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个别电话访谈。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中化学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作用及动机,教学研究的基础,教学研究问题的来源,教学研究的方式,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了21道选择题,其中15道为单项选择,6道为多项选题。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回收率94.0%。

2 问卷设计

研究本质上是一个过程,麦克米伦和舒马赫将“研究”定义为“为某一目的而收集、分析信息的系统过程”。教师的教学研究也应该遵循研究的一般过程: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用一定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教师对教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及教师基本研究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保证。

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对其作用及动机的认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有认识才会有行动,如果教师自己不能认识到教学能力的意义,那么教师的教学研究行为只会是被动的、消极的。能否有相应的外界条件的支持,是教师教学研究能否推动的条件。

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及外部的条件三个方面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将之细化为6小类并设计问卷。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化学教师对教学研究及其作用、动机的认识

化学教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实践活动,开展化学教学研究,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化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调查表明,认为“教学研究非常有必要或比较有必要”的教师比例达到82.3%,认为“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水平非常有帮助或比较有帮助”的教师比例达到80.2%。

由表1可知,为评优、评先以及晋级而参与教学研究的教师比例超过50%。可见,教师虽然认为教学研究很有必要,对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很有帮助,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功利性研究倾向。

3.2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基础

当传统的教学法无法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即是教学创新,因教学创新不仅能够激发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及创造能力,教学创新就需要一定的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由表2可知,教师对于教学研究知识与理论的掌握基本上处于概念理解层面,他们多数能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含义(60.2%),但对于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研究方法的熟悉程度很低(13.5%),这势必会影响教学研究的质量,进而影响他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

3.3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来源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新课程的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才能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提高教师理解新课程、驾驭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的能力,是当前教师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由表3可知,教师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并与同行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45.7%),有时会经过认真思考并写心得体会(27.6%)。而在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时,约有29.1%的教师总是进行自觉研究,有53.8%的教师有时会进行自觉研究。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多数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不过仍以查阅资料、研讨为主要的问题解决方式,通过自觉研究探寻问题解决方案有效性的比例不高。

3.4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方式

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从研究实践经验入手,也可以从研究理论成果入手;既可以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纯科研的课题研究方式。由表4可知,学校的教学研究尚处于粗放的状态,以教师自主探讨及互相学习为主(共占65.9%),学校会组织一些学习,但优秀教师的指导相对较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研究的质量。

3.5 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困难

本次对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困难的调查设计了如下几个选项(多项选择):(1)自身的理论水平不足。(2)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3)缺乏思考和研究。(4)怕改革,影响升学率。(5)经费紧张。(6)文献资料不足。(7)缺乏整体协作。(8)其他。由图1可知,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遇到的困难是整天忙于上课、任务繁重、缺少时间、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没有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

3.6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

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撰写专著等形式。目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占64.5%,撰写专著占9.2%,总结材料和其他占26.3%。

4 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整体状况还不是十分理想。高中化学教师多数认可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但在实践中参与研究的功利性比较明显,这与教师非常沉重的工作负担、较为薄弱的研究意识以及明显欠缺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若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研究的认识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为了促进他们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学校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倡导教师对自己工作中的创新点和不足及时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自我评价作用;教育本身及教育情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即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面对的永远是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境,教师应该改变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坚持开展“说课――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的教学活动,尤其要强化授课教师自评这一环节,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随机事件的处理,提高他们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4.2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研究指导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问题,面对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教师自己要能有选择地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论,把它们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反思自己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角色,从而不断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不能期待教育行政部门的轮训,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岗位,通过教学创新、同行听课、教研专题活动、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教学杂志的阅读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实践,扎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校可利用本校或校际优质教师资源,建立化学名师共同体,充分发挥名师共同体作用,释放名师自主成长的活力。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指导,尽快找到教研的生长点和落脚点。

4.3 将教学与教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研究应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学研究尤其是中学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研究,只有从自己最熟悉的教学实践出发才更具有意义。脱离了教学实践的所谓教学研究那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中学化学教师要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研究的素材。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时将教学与教学研究分离的问题,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设计《校内研讨课评价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外教学研究评价表》等,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设计体验式教学听课笔记;同时建立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反馈制度。并以此及时调整教师工作思路,做到教师评价多元化,以解决教学与研究分离问题。

4.4 教学研究成果表达形式多样化

在调查者中,有64.5%的化学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认为形成了论文,就是有了研究成果,就是搞教研。这种认识使真正的教研远离了教师。做课题、写论文虽然是教师教研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正如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主要是借助于论文表达出来一样,中学教师的研究也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研究成果的重要表达形式。中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之中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以承载的,论文语言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论点论据的严整,是教师所不熟悉的,同时也不见得是教师表达自身研究成果所必需的[6]。所以教师呈现教学研究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5 结束语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每个教师都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新困难、新矛盾,单靠原有的办法和经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需要每一位教师通过研究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新课程的实施当中。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为研究者,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的适应者。

参考文献:

[1]刘永和.“教师教科研”亟待“草根化”改革――南京市教师教育科研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1):34~35.

[2]张孔义.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5):71~76.

[3]肖建民.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10~11.

[4]威廉・维尔马斯,斯蒂芬・G・于尔斯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任务驱动 实践技能 职业素养

随着国家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完善共享型"校企--专业--课程"的资源平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培养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对实践教学环节已经越来越重视。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黑板上搞市场,学生教室里做调查",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跟上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知,没有体验,学生在进入企业真实岗位时很难快速地进入职场状态。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案例分析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使用问卷星、调查派等模拟软件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操作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 以案例分析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案例选取的合理性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在案例的讨论分析中,为了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共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教师选取的案例往往是可口可乐、肯德基等国际知名公司,而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进入的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营销战略的差异、调查经费投入的不同等导致在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整理等环节上存在差异,因此,这就使学生在职场中不能很好的切入,在毕业生回访中对学校的教学产生质疑。

2. 使用模拟软件的实践教学模式虽然与发展趋势接轨,但因为没有真实的实践导致教学效果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软件操作时往往假设某个背景,这些背景没有一个真实的企业所依托,没有真实的调查场景,往往与实践脱节,而学生也纯粹是为了应付和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因此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及实践不成体系,不能相辅相成。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分析

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为例进行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该校市场营销专业通过深入调研与工作任务分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重构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校企共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课程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课内学时共计56学时,后续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实务》、《卖场运营实务》、《品类规划与管理》、《销售实务》等。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市场调查的工作流程,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设计调查方案、设计抽样方案、设计问卷、选拔与培训调查人员、组织实施及监督调查项目、整理与分析调查资料、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市场预测并独立撰写完整的市场调查报告等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较好的开展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和解决企业相关市场问题,捕捉和分析市场信息、对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综合能力,提高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等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主干作用,对学生从事营销工作的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课程实践教学建议

(一)课程设计建议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和开发,对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深入调研,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确定专业所对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同时对相近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归并,本着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目标,充分参考国家行业标准,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设计,以此确定学习领域。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也应根据岗位适用、行业发展、课证融合的原则进行取舍,注意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职业素养形成的需要。

教学过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引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解,在不同教学任务中整合、序化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做到教学任务驱动、学习自主创新、实践岗位引领。

(二)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议

建议《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可以从原来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发展到企业参观、角色扮演、实战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中根据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和任务的差异,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不同的教学方法,立足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教师导学和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学理念,融"教、学、做"为一体,做到"教中学"、"教中做",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整个教学过程应站在企业调研分析部门工作人员的角度,以3-4人为一小组,开展调研分析活动,充分利用excel软件、spss软件、模拟调查软件、调查派和问卷星在线问卷设计系统等教学软件,完成要求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在仿真环境中,使学生能够像实际调研者那样,自主地进行模拟调研。

2、整个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应从基层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模拟调研、企业实际调研和岗位见习,使学生感受调查作为一种艰苦工作,经常会触及哪些棘手和敏感的问题,调查人员应该怎样做到客观公正、无私、严谨、认真、细致,应具有怎样的敏感性、警惕性、坚韧性,开拓性、创新性,以及这些素质的重要性;并自觉的、有意的培养自己的思想素质,实现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的融合。

3、课程应依托所在专业的实践基地,开展各项校外实践活动,满足课程的实训需要。学生通过 "真刀真枪"的实践,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感受真实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也缩短学生与社会的适应期。

(四)师资队伍配备建议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一门职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议任课教师要专兼结合。师资队伍的配备上要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课程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应拥有营销专业相关的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双师"素质或行业一线工作经历,专兼职教师配备合理,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达总课程的25%以上。

(五)教材的选用及编写建议

1. 建议任课教师选用实践性较强的教材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应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专业性与实践性较突出的特点选用实践性较强的教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实训部分的内容为教材的重点内容,内容要尽可能地具有丰富性和广泛性,并注意与外经贸企业一线实际的一致性。同时,还能进一步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突出以任务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部分的内容为教材的辅助内容,理论仅为实训服务,所有知识点和案例的选取只为能够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并力求做到以实训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 鼓励任课教师自编教材

鼓励任课教师自编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材应通过与学生实际工作相关的各个案例和实践项目的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认识。教材表述必须精炼、准确、科学。同时,任课教师在自编教材的过程中,能够将教学体系进行有效梳理,将教学体会融入教材,教学相长。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篇3

关键词:大学物理;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24-03

一、引言

大学物理作为我校诸多工、农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修读人数众多,面向专业广,且在学生大学一或二年级修读。从学生所处的修读阶段和对象面广这两个方面来看,大学物理课程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的养成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刚接触大学物理时有很多的不适应,学习累而效率低。甚至有部分学生高中阶段物理成绩非常好,然而学学物理同样感到吃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学学物理效率低?如何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一问题以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法从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有效衔接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大学物理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为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1.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2.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华南农业大学2013级修读大学物理课程的6个自然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7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问卷回收率为90%。

3.研究工具:自编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从学生因素、课程内容、教师因素三个方面构建,学生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理科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大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学生的适应性、课程考核方式;教师因素主要考查教师的教学方式。

三、调查结果

1.学生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

(1)在学习态度上,52%的学生非常喜欢物理课,但是喜欢做作业的学生只有28%,只有30%的学生认为班级学习气氛比较好。大学物理的知识点多,数学手段以微积分为主,学生难上手。课程进度快,老师不会过多地复习学过的知识,导致学生越来越跟不上进度。一个学年下来,仅有31%的学生比较积极地学习物理,而有20%的学生不喜欢做大学物理作业。

(2)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大多还保持着高中时期的依赖性,缺乏学习的计划性、独立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仅占6%,有34%的学生课前从来不预习。有39%的学生上课会记笔记,43%的学生偶尔做笔记,18%的学生从来不做笔记。在课后作业方面,近50%的学生会边复习边做作业,而有27%的学生根本不复习,做作业是为了应付老师不得已而为之。

(3)理科基础方面,85%的学生中学时物理成绩都还不错,但进入大学后,仅有31%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微积分,51%的学生微积分掌握一般,另外18%的学生微积分掌握得较差。由于数学工具掌握不够扎实,导致部分学生物理学习困难,上课听不懂,课下不能及时独立巩固复习,严重影响物理学习质量。

2.课程内容的调查统计结果:

(1)在大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重复性问题上,85%以上的学生认为内容重复是必要的。即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使教学能有效衔接,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能有效增强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内容的适应性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认为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相比较,内容跨度太大,很难适应,并且有78%的学生认为大学物理课程知识点过多,难以在短时间一一掌握,导致学习困难。中学物理知识点少,作业多,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大学课程学时有限,在有限的时间要求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点,而作业量又大幅度地减少,学生很难得到有效的巩固。另一方面,作业量的减少让学生觉得轻松,学习上更容易放松,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对于教材内容而言,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应该通俗易懂,而学生实际使用的教材内容过于抽象,这与高中教材具体、直观形成鲜明对比,在学习量增加的前提下,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下降。

(3)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大学物理一般只有2次考试,即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内容以基础为主,大部分题目都是书本上的例题或学生的作业题。这种考核方式缺乏有效竞争,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而中学里考试较为频繁,考试内容以选拔为目的,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中学学习竞争大,学习积极性高。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9%的学生认为考试次数和学习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70%的学生喜欢一个学期只有一次考试,另外30%的学生认为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再增加几次段考模拟考更有利于巩固知识。

3.教师方面的调查结果统计:

(1)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教师讲解进程快,29%的学生能够非常或比较适应,71%的学生适应一般或完全不适应。可见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教师教学进度快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21%的学生喜欢老师上课提问,21%的学生非常讨厌老师上课提问。当老师课堂上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仅有33%的学生愿意积极思考,另外67%的学生很少或根本不思考。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仅11%的学生能坚持听课,另外89%的学生或是边听边自学,或者上课根本不听完全自学。84%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程结束后能提供总结,仅有16%的学生愿意自己总结课程。

四、大中学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的对策

1.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由于大学物理课程存在进度快、学习量大、学习梯度大、课时少、课程难等特点,并且大学物理课程的主要数学工具是微积分和矢量计算。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这些都给大一或大二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学生若仍然保持高中的学习态度,认为上课跟着老师走,所有内容都可以在课堂上消化吸收,其直接结果就是逐渐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学习也愈感吃力。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课程开课前就应对学科特点做到必要的了解,并及时调整好学习心态,做到有备无患。另外,对于物理课程用到的微积分和矢量计算不要有畏难情绪,工具总是在不断地使用过程中逐渐熟悉和灵活掌握。若是之前学过的大学数学内容早已经遗忘了,那么在物理知识点用到哪些数学工具,此时有针对性地去复习一下,或边学边用,树立坚定的信心,勤学苦练,也不会对物理学习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2.培养独立自主的大学物理学习能力。大学物理课程学习中,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这包括必要的课前预习、科学的听课记笔记和课后勤复习。

首先,课前预习非常必要。因为物理课程难度较大,书中涉及大量推理,学生只靠老师上课时的讲解是难以掌握的。课前预习能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定理是如何推导的,对老师上课的内容有一个提前了解,就更容易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另一方面,预习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目的性地听课,大大提高了听课效率。

其次,科学听课与记笔记。一般而言,听课比自学效果要好。教师的课堂讲解,除了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课程的知识以外,还会交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另外,课堂记笔记不是把PPT上的内容照抄,这种记笔记的方法是低效而且也不必要的。科学地记笔记,是记课堂上教师强调的重点难点,把课上学生没听懂的问题记下来,记笔记有利于课下的复习和巩固。

最后,课后要勤复习。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进程快,学习的消化吸收大多在于课后的及时复习巩固。物理课程的课后作业大多比较基础,做作业的过程即是带着问题去复习,因此要逐渐学会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当然同学之间的讨论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借助网络或图书馆资料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就广度和深度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会自主学习。

3.教材编写应直观形象且通俗易懂。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考虑教材的形象性、直观性,适当增加图文形式,并尽可能联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一部教材好看、好用、实用。另外,教材应对各章节的知识点加以疏理和概括,并详细地介绍大学物理专业术语、微积分和矢量计算的运用,如此以来,物理的知识点虽多但不零散,同时教材有详细的专业术语及数学工具的具体运用,可降低大学物理的学习梯度,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此类教材也更方便学生自学。

4.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的衔接对策:

(1)上好大学物理绪论课。大学物理绪论课程中要给学生强调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讲清楚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从课前预习、听课、课后复习的不同,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方式,为后续物理课程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另外,绪论课上应给学生简单介绍物理学的发展概要,让学生对大中学物理内容的前后衔接有明确的认识,同时概要介绍物理学的趋势及广泛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互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以讲授为主,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有效的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讲授、启发、讨论、互助式等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可以设定一些课堂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说出他解题的思路,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地防止作业抄袭现象,也能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老师应该多走下讲台,减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而不是可畏,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启发,引导学生善思考、会思考。

五、结语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从中学物理学习过渡到大学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衔接不良,在学习态度上不重视、学习方法上过度依赖缺乏独立自主性,数学工具微积分、矢量计算掌握不扎实,大学物理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师讲解过快,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的现实是造成学生大学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在今后的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上好大学物理绪论课,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尽快适应大学物理课程学习、培养独立自主的大学物理学习能力。教学中宜选用编写直观形象且通俗易懂的教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景勤.大学物理教学中两类衔接问题[J].科技信息,2010,(27).

[2]江涛.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8,(21).

[3]朱伟玲,登平,何颖君,等.从光学谈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J].物理通报,2012,(5).

[4]李海,熊万杰,旷卫民.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物理课程地位的思考和实践[J].现代物理知识,2006,(02).

[5]向永红,贺静,王泽玲.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与教学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02).

篇4

严格管理和方便应用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机房管理上,绝大部分职业学校采用主板按装硬盘还原卡,BIOS设置了密码,安装管理软件屏蔽了控制面板、禁止USB口使用等维护和管理机房;这样严格管理,学生上机实验时受到限制,严重阻碍到学生从实践中真正体验真实的实验环境,学生无法练习操作系统的相关设置,好多实验无法完成。而如果放开管理,学生上机实验中,删除系统文件、非法调用系统参数等错误操作时,整个操作系统便会陷入一种瘫痪的状态之中。恢复难度增大的同时,也给管理员造成极大的负担,还会影响接下来的实验课程。硬盘还原卡也有其不足之处,不支持Linux系统,占用较多的磁盘空间,系统还原的速度也比较慢等[1]。

2计算机实践教学实验内容受限

(1)计算机的某些系统维护实验,要对磁盘进行破坏性实验,担心损坏硬件设备,教师一般采取课堂演示或以讲代练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让学生很好地动手操作。(2)Windows系统下RAID技术实验,教师只能从理论上去分析讲解,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学生也无法通过实验加深理解。(3)计算机局域网的组建、网络配置、Telnet、FTP、IIS等各种网络服务的配置、远程访问和路由的设置等,需要用到多台计算机和多台HUB,而现在的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学完课程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2]。(4)网络安全实验,计算机面临着网络病毒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维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就显的非常重要。教师只能在课堂上口述网络病毒的性质和危害,学生似懂非懂[3]。

3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新模式

3.1实验室建设上实施(1)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2)整合、重组现有的设备,改变其交叉分散重复设置;(3)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的途径,改善实验环境;(4)联合办学,资源共享等[4]。

3.2运用虚拟技术的构建虚拟实验环境(1)虚拟化技术是指将一个物理单元虚拟成多个逻辑单,供多个应用一起使用。通过安装虚拟机软件,在实验室原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基础上,创建虚拟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构建虚拟计算机实验环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方便管理各种资源[5]。(2)实现了在Windows系统平台上对虚拟机系统VMwareWorkstation的部署,并在虚拟机系统中搭建了WindowsServer2003平台。(3)使用虚拟技术解决了某些目前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建设上的难题,实现了对Windows和Linux系统平台的虚拟化教学,也可应用于某些具有破坏性课程,如:①网络安全实验。有了虚拟机后,教师可以在虚拟机系统上植入病毒文件,开展网络病毒攻击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同时进行计算机针对网络病毒的安全防御操作,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网络病毒以及安全防御的相关知识[6]。②系统维护实验。CMOS设置、硬盘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等。

3.3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实现时间、空间、内容和形式的全部开放,提供开放式的实验指导。开放实验教学以学生为本,从时间、空间、内容和形式上全部向学生开放。时间上可以按自己的节奏预约,不受课程表的制约;空间上实验室全部面向学生开放,自由选择仪器设备;内容上凭兴趣、爱好选择实验项目。这样突显了学生的个性,刺激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篇5

新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增加许多跟物理学史有关的知识。这些物理学史的知识能否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加的物理学史知识能否帮助教师增加他们的教学环节的生动性,趣味性,能否完成大纲中要求的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完成德育教育的功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角度,对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学史知识对物理教学是否能都能够提供帮助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被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答卷时间20分钟,问卷收回后,获得有效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物理教师问卷。 

(二)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学生问卷从物理学史的学习对他们的学习帮助情况,获得物理学史的途径,学生的需求等几个方面编制问卷;物理教师问卷从物理学史在其教学过程中帮助情况,教师对物理学史教育功能以及对影响其实施因素的认同情况,教师对教材中增加的“阅读材料”的形式、内容以及教学现状的看法等几个方面编制问卷。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的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物理学史对学习帮助情况的测试题;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获得物理学史的途径以及学生需求的测试题。 

对于第一部分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发现47.2%的同学认为物理学史知识对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25%的同学认为根本没有作用。81.8%的同学表明很喜欢听老师讲物理学史故事。93%的同学认为老师适当讲一些物理学史故事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对问卷的第二部分处理显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物理学史的教学,而同学们对物理学史的了解主要是老师们的介绍。调查表明54.5%的学生认为特别希望教师在教学中介绍某个领域的主要科学家及其关键性的发现。48%的同学认为在介绍概念时需要介绍清楚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65.8%和64.4%的同学很希望了解物理学发展事迹和学习物理学家的事迹。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近现代的物理学史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前沿高科技的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减负的教育背景下,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育人功能是符合教育要求的,也是多数同学希望的。教师在讲授新领域的知识的时候可以首先介绍该领域的简单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方法的介绍,并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能唤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原理,真正掌握知识。 

(二)物理教师的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物理学史在其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帮助以及教师对物理学史教育功能以及对影响其实施因素的认同情况的测试题;第二部分主要是教师对教材中增加的“阅读材料”的形式、内容以及教学现状等的看法。 

对于第一部分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发现84.2%的教师认为以物理学史作为教学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65.8%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物理学史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拥有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热爱科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50%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机会很多。26.3%的教师认为在教材中增设物理学史内容没有必要,42.1%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其他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对问卷的第二部分处理:目前物理教材中增设了物理学史内容的覆盖量,教材中新增加的“阅读材料”“科学足迹”“科學漫步”等小版块主要是讲述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知识的延伸和应用,与教材内容相互补充,是教材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但是通过教师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教师普遍认为这些小版块不属于考试内容、考纲里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考试无关紧要的,所以没有必要花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讨。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讲解的多少都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大多数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课后看看就可以了。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虽然物理学史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帮助很大,但是由于教师习惯于中规中矩的讲课方式,加上物理学史在实际的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多,教师也就忽略的这部分知识的教授。多数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但均是考试考什么,上课就讲什么,这样就忽略了书本上的关于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与实际的教学目的脱轨了。 

三、综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篇6

篮球运动在太原市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但一方面是群众篮球比赛热火朝天,另一方面却是篮球教学的不愠不火,与民间篮球的火热没有衔接起来。高中生身体发育已经成熟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在学校有固定的体育课时间,有专业的体育代课老师,能够为社会为大学提供优秀的篮球人才。本文主要研究高中篮球教学现状的不足,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篮球人才输出,进一步推动高中篮球运动的健康有效地发展。

二、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现状的分析

运用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分析对比高中学校在篮球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一)文献资料法

在网上查看了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内容,了解了关于课程各个方面的情况。在山西大学图书馆查阅了篮球教学、训练等方面的书籍,在体育学院下载了并查阅篮球方面文章100余篇和篮球教学相关书籍20余本,查阅后对整体篮球教学有了清晰的了解,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二)专家访谈法

进行了专家访谈,对目前篮球教学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面谈的方式请教了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的副教授和有从事多年的篮球教学经验和多年的篮球裁判经历的高中教师,他们对于篮球整体情况有着清晰的了解。

(三)问卷调查法

在总结各种建议的基础上,获得了研究需要的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问卷设计好后,根据论文设计,对问卷进行了发放,以获得高中篮球的教学现状。

(四)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的数据进行检查后,分类整理。把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excel2007,建立问卷的数据库,对部分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行针对性分析。

三、高中篮球教学相关情况

教学内容可以反应教学情况,教学内容的变化可以反应出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可以看出是否对于新体育课程标准的执行。

(一)高中篮球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情况分析

篮球教学中基本技术的比例最高,为90.28%,其次是篮球竞赛,为79.86%,然后是基本战术的72.23%。可见,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以竞技式的教学为主,与自身学习时接受的教学理念一致,再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广大高中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和动机,对于新体育课程标准中篮球运动中规则和礼仪、篮球的历史文化和篮球规则等所占的比例较低。要注重篮球知识的培养,拓展他们的视角和视野,提高对于篮球的兴趣和关注度,为将来的终身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篮球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教师主导型,其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安排去做”,其中比例占到60.42%。这说明体育教师对于新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还没有进一步到位,还是以传统的体育教学为主。其中,“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为20.83%,“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比例为10.42%。这说明,高中篮球教师还是习惯于以教师,以自身为中心,没有注重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因此,篮球教师对于教学组织形式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变,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高中篮球教学课时和教学人数情况分析

1.学校每周体育教学课时在6-10?是最多的,比例为56.95%,其次是11-16节,比例为38.19%。可以看出,高中体育教师的每周体育课的教学压力并不大,可以很轻松的胜任,也能有较好的精力来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高中篮球每学期教学课时最多的是11-16节,比例为38.89%,其次是6-10节27.78%,然后是6节以下的24.31%,16节以上只占到9.02%。一般情况下,一学期体育课总课时在30节左右。从总体上看,高中篮球教学课时较多,能保证在6-10节左右,这是因为篮球运动较为普及的缘故。相比较其他项目,篮球已经具有较大的优势。在走访中发现,只要篮球课时增多,必然会出现篮球场地器材使用冲突问题,篮球的数量有限,场地有限,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开展。这就要求学校应该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使它们能够保证教学的需要,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2.高中班级的教学人数40-49人的比例为62.50%,其次是50-59人的23.61%。一般情况下,30人左右是体育课的最高数量,人数一多,教师的精力和能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更多的要放在人员管理和安全上,教学的精力就会相应的减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篮球课上课人数的现状还很难改变,这也给篮球教师的教学开展带来极大的不便,这种情况应该得到逐步的改变。

3.高中篮球教学场地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各学校室内外篮球场地相当匮乏。高中篮球场地情况最多的是3-5片,比例为57.15%,2片的比例是21.43%,6-8片,9-10片,11片以上都只有一所学校。可以看出,高中篮球场地还是偏少,大部分学校的场地在3-5片。由于学校的历史原因,学校的面积狭小,没有更多的地方来建设更多的场地,学校只好在有限的地方多架几个篮球架。在访谈中了解到,学生特别希望能打篮球放松自己的身心,特别渴望学校能多有几块篮球场或者多几副篮板。高中篮球的场地仅仅够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锻炼需求。场地的缺乏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形成,进而会影响整个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要想办法,通过多种渠道,来扩大篮球场地,满足篮球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二)高中学生对篮球教学的相关理解

1.高中学生对篮球教学中相关内容满意度情况。在教学中,不能只有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满意度,还的考虑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才能更好地反馈教学效果。高中学生对于篮球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一般”的比例最高,为60.41%,“满意”的比例为10.26%,“不太满意”的比例为19.65%。这说明,高中生对于教学内容总体上还是不太满意。教师与学生,更多是对于学习技术动作的改进和纠正,其它的交流几乎没有。许多人不知道规则,有限的时间只是用来学习技术,还有考试,时间一长,对于考试的内容,加强练习,对于非考试的内容,就不会练习了。高中篮球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根据学生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在篮球教学中对教师教学的相关情况分析。在交谈中得知,高中生对于喜欢的教师有着强烈的情切感,喜欢与自己喜欢的教师一起上课。他们希望能在篮球教学中掌握更多的技术。在对篮球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更多的希望是在老师的安排下与同学一起练习,比例为43.55%,始终由老师安排练习的有20.09%,教师提出要求自己练习的占21.85%,自由活动的仅占14.51%。这说明,高中生也乐于同同学在一起学习,他们渴望在学习中与同学一起活动,一起提高。这就是体育课所具有的功能,给他们提供了依一个更大的空间来充分表达自己,而不是局限于教室之内。

3.高中学生对篮球教学中教师评价情况。在对篮球教学中教师评价中看出,“一般如此”的评价比例较高,“经常如此”的比例也较高。在“内容安排及练习难度适合学生水平”,“讲解清晰,示范正确”,“上课组织好,练习方法手段多样”,“尊重学生,耐心指导”和“积极备课,上课生动形象”方面,“偶尔如此”所占的比例有些高,说明了篮球教师教学内容不够合适,组织形式也安排的不好,讲解示范做的不够好,使得学生对教师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反应。这需要篮球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不懂,以他们为中心,耐心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影响高中篮球教学的因素

1.创建新的篮球课指导思想,提高领导对于篮球课的重视程度。在现在的情况之下,只有篮球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篮球课新程思想的重要性,才能搞好篮球教学改革。因此,篮球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的思想内容,抓住新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内容,然后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高中生的教学需求,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提高领导对于篮球课的重视度。作为高中体育课最重要的项目,体育教学的重点工作就是篮球教学,只有抓住重点,才能获得好的局面,起到有效地作用,进而能够提高本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2.组织篮球方面的各种培训,提高高中篮球教师的素质。要加大篮球培训的力度,让篮球教师提高自己对于新课标的理解,才能把理念贯彻到篮球教学中去,学生才能在教学受益,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目前的任务主要是加大对篮球教师的培训,要使他们迅速的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最终贯彻到篮球教学中去。同时,要总结各种在篮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培训中给与解决教学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培训和教学能够紧密的联系起来。篮球教师要有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信念,坚持学习,坚持提高。要做好最重要项目的领先作用,给其他的项目教学起到好的示范作用。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要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3.篮球教师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国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在不断的改变,现在的互联网上都有国外教学的视频。篮球教师要在网上多学习,多看一些国外的、先进的教学视频,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学生的主动性,释放他们学习的潜能。而如果一味的只教授内容,手段简单,长期下去必将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打了折扣。科技的进步,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篮球比赛、篮球新闻、篮球明星等,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篮球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模仿明星的潇洒技术动作,这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产生了更好的教学效果。过去的教学中对于错误动作的改进,要教师多遍的示范,而现在录像回放就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明白自己的错误。

四、篮球教学分析结论和建议

经过对学校篮球教学中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教学课时及教学人数、教学场地及学生对篮球教学的相关理解、影响高中篮球教学的因素等内容的调查分析,得出几点在今后的篮球教学中应注意的内容。

(一)分析篮球教学所得结论

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还没有大范围的、普遍的普及开来。部分领导还是传统的竞技式以看成绩为主的体育思想,对于新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还有所缺乏。篮球教师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上也不够全面,因此,在许多教师身上还是体现着传统竞技式的体育教学思想。高中篮球场地仅够日常的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广大学生课外锻炼的需求。篮球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情况下教学能力还有所欠缺。高中篮球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以传授篮球技巧为主,学生练习为辅。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多方面的动机和需求。

篇7

摘 要:现代汉语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加强汉语知识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对此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对学习汉语知识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较严重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语病题一做就错,句子的成分根本搞不清楚;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实词翻译、句式变换等知识掌握不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问题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高中生语法掌握情况之调查

目前,学生在初中阶段,中招考试中语法已经不再列入考试范围了,那么中考不考语法了,初中的语文教师究竟有没有教授语法呢?学生语法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而在高中,高考是要考语法的,这一阶段不考那一阶段又考的,学生究竟是如何对待语法这一知识点的?学生对病句、文言文、作文能把握得游刃有余?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针对这些情况,选择了高一年级2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调查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能够找出科学的、有效的对策和策略,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语法知识的规律中找到学习的高效途径。

调查发现,在语法概念调查中,学生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没有概念的比例为23%,知道一点儿的比例是31%,由此发现,学习了近十年的语文,学生竟然对语法很茫然,甚至有些学生都不知道何为现代汉语语法。在何时学习语法知识的调查中,有24%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学习过语法知识,有49%的学生选择了“从未学习过”,接近一半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语法教授。在调查语法教学情况时,语文老师经常对句子成分、文言实词用法等基本语法知识讲授的仅占11%,不讲的则有39%;有51%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语法知识掌握较差,希望老师对于语法知识能够用专门的时间传授的比例为89%。在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知道以及知道一些语法中的词性、句子成分等知识点的比例为28%、45%;调查问卷上还要求,选择这两个选项的学生写出词性和句子成分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一些,丢三落四的现象严重。

二、现状分析

通过对高中生语法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的学习几乎被忽略,可以看出语法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这也阻碍了很多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语法知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零基础,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应及时对语法知识进行补授。但是,高中课程多、时间紧,老师和学生都不愿意在这上面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语法知识多又零碎、抽象、无任何趣味可言,老一时也无从下手。语法教学就在这样一种尴尬、艰难的境遇中牢牢地停滞不前。而在高考中,文言文必考,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必考,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必须懂语法,必须要学习语法知识,还要了解语法的简单运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文言文的词语、句式进行有规律的把握,能够对病句题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能够对作文的语言表达进行美化。

在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应该和其他教学一样,在这一领域中应该可以有自己的位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作为语文课程工具性体现的重要方面的语法教学确实需要进行正确定位。在教学实践中,要给语法教学一定的位置,语法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必须明确。在语法教学这一块上,表现好的是英语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英语学科对于相关语法知识就很重视,即使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但都是语言范畴,两者之间的重视程度不可能差别这么大。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都是本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宗旨的。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应该和英语的语法教学一样得到重视。

三、对策与方法

语法教学和文学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文学教学是生动、有趣、形象的,学生乐意参与其中的一种教学活动;而语法教学是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往往表现出比较沉闷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度不易被引起。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放弃语法知识教学,而应积极寻找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有了方法,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有效性就会得到提高,语法教学要加强力度,就从以下方面开始:

第一,语法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任务,教师更要从自身出发认真、系统地对语法知识进行学习、总结。语法知识对于高中语文老师而言,不必苛责自己一定要面面俱到,精深钻研,但是在心里一定要对语法系统有一个完整的建立,并且能够合理地分析出语法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第二,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自己编写合理的、科学的教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吸收语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一套符合汉语语法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语法体系。而在此基础上编写的语法教材,要结合中学语法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对语法体系中的内容加以选择,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语法体系的完整性。

现代汉语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加强汉语知识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对此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对学习汉语知识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只有重视语法,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前行。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教学反思; 现状; 改进;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再认识和再思考,是教师改进教学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形式化、表面化、片面化等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价值认识不足,而将其视为繁重的负担;有些教师努力进行反思,却苦于找不到较好的反思方法,费了很大的力气,效果仍然不好。

为了进一步清晰、全面地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分析制约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发展的主要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策略,我们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1.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围绕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现状,对教师的反思态度、反思内容、反思频次,以及教学反思的形式、技能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共包含单项选择题及开放性问题20个。

2.调查对象选择

本次调查研究在H市2010年度科研骨干教师中随机选取了180位作为调查对象,尽管样本量不大,但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包含了8区10县及直属学校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被试者都有一定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对教学反思有一定的实践和认识。

3.调查实施情况

调查问卷以匿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为93.9%。

三、统计结果

1.被试基本情况

回收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平均教龄为16年,其中教龄在15年以下的教师比例为41.4%,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比例为58.6%。参与问卷调查的男教师比例为27.8%,女教师比例为72.2%。

2.当前教师教学反思概况

(1)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情况。教师对教学反思理念的正确认识是有效开展教学反思的前提。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念认识究竟到什么程度?调查数据显示:76.6%的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念有着非常正确的认识,19.8%的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念认识是基本正确的。另外的3.6%的教师尚没有形成对教学反思的基本认识,处于迷茫或误解状态。

(2)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频率。频率是反映教师教学反思实践落实情况的指标。教师教学反思的频率状况如何?调查结果显示:33.7%的教师选择总是进行教学反思,51.0%的教师选择了常常进行教学反思,另有15.3%的教师选择了偶尔进行教学反思。开放题部分的数据分析显示,10%左右的教师提到无法保证反思的时间,“被其他事务延误反思时机”“教学工作较多,没有更多的经历进行反思”。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反思的优先程度要明显弱于教学、弱于学校其他事务,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学之外的一项单独的工作,将其视为一个额外的负担。

(3)教学反思方式的选择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过程中既可以选择自我反思,也可以进行同伴互助式的反思,抑或是观摩他人反思自己。哪种方式是教师们现阶段经常使用的呢?数据显示:教师教学反思方式以自我反思形式为主,占到总人数的70.4%,能够借助同伴的帮助开展团队式反思的教师比例为15.6%,能够通过观察同伴教学过程反思自身的教师比例为14.0%。可见,当前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多缺少同伴的互助,教学反思方式单一。

(4)教学反思的内容设置情况。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设置是教师教学反思“思之有物”的保障。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都针对哪些内容开展反思?研究发现,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多围绕课堂教学环节的成败、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展开,较少涉及自身学科素养及教学方法的反思,并且反思内容比较零散,随意性较大。可见当前教学反思的内容设置缺乏广泛性与系统性。

(5)教师教学反思技能的掌握情况。熟练的反思技能是教学反思质量的有效保障。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对记录数据、关注情报信息、表达反思成果等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何?数据显示:63.6%的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搜集必要的信息并加以记录,65%的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同自身发展有较大作用的教育事件信息,77.5%的教师能够通过体会、感悟、启示等形式将自己的反思过程表达出来,可见教师对上述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

四、针对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1.正确认识反思价值,提高自觉反思意识

在调查结果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反思的理念的认识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能够正确认识教学反思活动理念的教师比例为96.4%,而在实践中能够经常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例为84.7%。这11.7%的差值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它说明教师对教学反思价值的认识并不深入,部分教师只停留在文字的理解和盲目的赞同,而没有将教学反思的理解深入骨髓。

若要使教师的理念认识与实践行动相匹配起来,就要深入认识教学反思的价值,尤其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方面的独特价值。让教学反思成为每一名教师的分内之事,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增强反思内容的广泛性与系统性

调查中发现的反思内容设置范围窄、零散等问题的产生与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当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时,教师们很难有开阔的视角看待课堂中瞬息万变的教学环节,很难看清各个环节之间的结构,多处于经验反思层次,难免范围过窄、缺乏系统。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边思考边学习的习惯,广泛阅读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及时夯实教育理论知识基础,站在一个较高的理论基础之上,告别经验型反思,深入思考问题或现象背后的本质,抓住要点、理清结构开展更高层次的教学反思。

3.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教学反思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3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反思技能欠缺。问卷中也有部分教师提到反思技能不足的原因:“从师范教育到职后培训,我们几乎没有接受过反思技能的专项培训,所以很少意识到这类问题的存在。”

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解决就要靠培训来解决——在教师岗位培训课程中增设教师反思技能提高的专项课程。尤其要加入课堂观察方法、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文献搜索与阅读以及反思成果表述方法等专题,辅助教师提高教学反思的技能,有效实施反思。

4.开展行动研究式反思,营造团队合作氛围

针对研究结果中教学反思目的性不强、缺少团队合作氛围的问题,教师们可以利用开展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式反思,共同设计反思主题、实施教学反思并积极反馈。每个反思团队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反思,找出一个团队中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如有关教师提问、教师激励性语言、教师的评价等方面的教学行为反思。这样的反思方式不但可以增强教学反思的目的性,还能够营造积极的团队反思氛围,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成长,更有利于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篇9

关键词:河南省三本院校 英语教师 教学个性

1.教学个性的界定

对于教学个性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精确的界定或阐释。从教师工作特征的角度认为“教师的教学个性应该是教师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个人品质的总和,是个性原型和教师职业的一种有效融合”(刘效东,1997)。从心理学层面认为教学个性是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才能、气质等因素与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教学作风等在教学过程中相结合而形成的成熟、稳定的产物”(刘彦文,1999)。也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定义教学个性。最后,还有人把教师教学个性定义为教师个体的教学特色或稳定的教学风格。

综观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教学个性是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将教学规律和个性特点熔铸一炉,体现出独特的和相对稳定的一种教学风格。从这一点来说,教学个性就是教学风格。我们认为教学个性更能彰显教师的个性,更强调教师把教学规律、教学活动和自身个性有机结合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倾向于不区分两者的差别,把二者统称为教学个性。

2.教学个性的分类

国内教学个性的分类方法也没有定论,分类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李如密(1986)分为三类:科学型(理智型)、艺术型(情感型)和混合型;吴庆麟(1988)提出演讲与讨论、集体中心与教师中心的分类;王北生(1989)分为四类: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和求美型;卢真金(1991)提出情感型、知能型和混合型的分类;魏书生(1991)分为启迪型、探索型、善导型、合作型、暗示型、表演型、感染型和综合型;张武升(1993)提出;典雅型、新奇型、情感型和理智型的分类李新宇(1995)提出活泼与严谨、优美与朴实、细腻与旷达的分类。我们认为,田彩霞(2007)在研究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教师教学风格时所使用的分类方法比较适用于英语教师教学个性的分类,具有参考价值。她将教师的教学风格从认知风格—心理自我控制理论这一维度加以划分,把教师的教学风格分为:立法型、执行型、评判型、整体型、局部型、激进型和保守型。

3.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项目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问题: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为代表的河南省三本院校英语教师教学个性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性别、教龄、职称、优秀教师是否对教师教学个性差异具有显著性?基于以上问题研究,改善河南省三本院校英语教师教学个性应关注那些问题?本研究将质化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相结合,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走访了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为代表的河南省三本院校外语院系部分英语教师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全面征求了他们有关英语教师教学个性的问题和建议,确定了调查问卷的条目,确保了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力争使科研成果科学有效,为河南省三本院校英语教师教学个性的研究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

4.研究结果及差异分析

通过SPSS数据分析,比较英语教师在八种教学个性类型上的得分情况,结果显示,排在前四位的教学个性类型是外倾型、局部型、激进型和评判型。这表明,河南省三本院校英语教师教学个性比较倾向于外倾型、局部型和激进型,不太倾向于保守型、内倾型和整体型。也就是说英语教师比较喜欢在群体中工作,相互交流、探讨;比较注重教学中细节的处理,不太喜欢全局性、抽象性的问题或教学任务;理论基础较好,比较喜欢打破常规,不保守,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4.1性别与教师教学个性差异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来考察各个分量表分数的性别差异及其显著性水平。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英语教师整体型和内倾型教学个性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思维更注重整体,喜欢面对全局性、抽象性的问题,偏好总体性、概念性、观念性的教学任务,而女性思维更注重局部,情感比较细腻,喜欢细节性、具体性的教学任务;在内倾型教学个性上的差异,符合社会文化对男女性别的个性定位。所以男性教师更喜欢独立工作,独自做出决策,而女性教师更喜欢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喜欢在群体中工作,因为女性更适应处理社会关系。

4.2教龄与教师教学个性差异分析

本研究对不同教龄段教师的教学个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教龄教师内倾型教学个性差异具有显著性,立法型教学个性得分随着教龄增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教龄在16年以上的教师评判型教学个性得分明显高于其他教龄段教师。

4.3职称与教师教学个性差异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职称教师整体型、内倾型和评判型教学个性差异有显著性。原因可能是随着职称的提高,教师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对教学问题进行把握,喜欢面对全局性、抽象性的问题;教师独立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增强,更倾向于独立解决问题,或不愿意不耻下问,所以较少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而产生了内倾型倾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积累使之更喜欢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故而副教授的评价型得分最高。

4.4 优秀教师与一般老师教学个性差异分析

优秀教师一般指教学成绩突出、得到学生广泛认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通常认为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在教学个性差异上有显著性。通过研究:39名获得优秀教师或最受学生欢迎称号的教师与47名未获得该称号的教师8种教学个性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说明优秀教师称号不是影响教师教学个性的主要因素。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教师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不同,或各有侧重造成的,其结果自然有很大差异。

5.研究结论及启示

河南省三本院校英语教师教学个性的总体特点是:比较倾向于外倾型、局部型和激进型,不太倾向于保守型、内倾型和整体型,即比较喜欢在群体中工作,相互交流、探讨;比较注重教学中细节的处理,不太喜欢全局性、抽象性的问题或教学任务;理论基础较好,比较喜欢打破常规,不保守,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本研究对教学指导的启示:1)教学个性类型的优劣取决于是否适合某种具体教学情景。很难界定什么样的教学个性适合三本院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只有当教师的教学个性与学生的学习风格性匹配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所以,各学院、外语系部领导和教师应充分认识教学个性的重要性,教学个性能对教学业绩作出预测;英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个性有清晰的认识,努力具备多种教学个性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与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提高性别差异与教学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尽量降低性别差异对教学效率的影响。3)营造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首先,加强教师交流的制度建设,积极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合作。其次,实行教师导师制。老教师、教授要帮助年轻教师,为其提供各种帮助和指导。使其认识到自己教学个性中的优势与不足,并积极完善自己,使之更加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学习风格。4)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2012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成果,(项目号:2012-QN-615)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篇10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学校体育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肩负着培养21世纪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任。农村体育教学是我国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和成效.通过对定西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县的教育现状不是很乐观,所以我们应积极地分析原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使我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其在原由基础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定西县农村小学(胡坡小学、贾庄小学、石咀小学、威戎小学)正式调查始于2009年1月1日,在各小学发放问卷,调查内容截止2009年3月1日。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和资料,阅读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相关论著,参考有关或相近的其他文章和作品多篇,为本文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2.2 抽样调查法

以自行设计的《定西县农村体育教育现状表》为工具,主要了解这些体育教师的水平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场地器材的使用情况,为探讨如何改变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作好准备。

1.2.3 访问法

走访多位不要同职称、不同专业的小学体育教师,着重了解定西县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课程、课时计划等情况,并咨询资深的体育工作者,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文献资料及数据统计进行逻辑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 研究范围(详见下表)

表1 定西县4所小学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统计表

 

学校名称

学生总数

 学 历

毕业校

场地器材

课时安排

胡坡小学

356人

中专

师范

1个篮球场(200米操场)

每周一节

贾庄小学

578人

大专

师范

2个篮球场(300米操场)

每周两节

石咀小学

768人

中专

体校

1个篮球场(300米操场)

每周一节

威戎小学

960人

大专

师范

3个篮球场(200米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