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标准

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科;CR;质量管理;控制方式

CR在医学影像科应用中起到突出的作用,考虑到应用形式以及准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对CR进行分析和了解,合理应用该系统。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在后续落实过程中必须以医学影像为基础,突出其最大化作用。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质量管理和控制方式,以管理细则为基础,明确控制方式,按照后续管理要求进行,进而达到理想的应用优势。

CR的特点

根据X射线应用要求,在后续落实和应用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形式进行分析,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医学影像技术也进入数字医学时代。在实践阶段,医护人员对图像进行详细的观察,对射线种类进行评估和分析。计算机X线断层成像、数字化X线成像断层采集数据三维显示观察重叠像等成像机制比较特殊,要做好记录工作,根据显示标准对媒介进行分析。以X线信息激光扫描装置为例,除了进行电信号的转化设计,还需要对转换器和图像成像机制进行评估,对图像进行处理后传输到PACS或记录于胶片上。

CR的质量管理

以CR管理形式为例,在实践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按照管理要求进行落实。以下将对CR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确定管理制度:相关工作人员要确定管理制度,成立质量管理和控制小组。除了进行常规性X线摄影操作之外,还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以管理指标和操作程序为例,采用科学的制度,按照制度管理要求落实。CR机房操作包括设备的开关程序、患者录入标准以及扫描程序等,如何做好图像处理工作是关键所在,根据图像传输和胶片打印格式的要求,操作人员要严格落实。管理措施要恰当,管理模式既要严谨科学,又要切实可行。确保机器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坚持废片分析讨论制度,以便吸取经验教训[1]。提升技术人员综合能力: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对整体管理起到突出的作用,同时技术人员和的素质和技能也是先决条件。操作CR的技术人员要具备专业思想和高度的责任心,根据专业基础准则要求做好具体管理工作。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管理后,专业技术人员要做好选拔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和指导后才能上岗工作。在岗工作人员要保持稳定性,避免频繁更换,掌握自身工作准则后,按照流程要求进行实践[2]。做好CR设备维护和保养:CR系统以计算机控制模式为基础,考虑到影像处理设备以及准则要求,必须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操作和落实,保证设备稳定运转。专业工程师要对其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和检修。临床科室中,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日常操作和日常保养。另外保养工作也起到重要作用,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工作,按照检修和保养记录做好后续控制工作。此外CR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温度和湿度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温度18~25℃,湿度30%~60%。IP板保养:IP板是CR成像的关键所在,在信息系统后续管理和监测过程中要做好环节建设和处理工作。以载体为基础,除了做好记录工作外,也要重视IP板处理工作。以载体为例,其价格比较昂贵,重复使用会出现磨损现象,因此在反复利用阶段要做好选择和落实工作,避免受到污染和划伤,衍生其他不良情况。工作人员要定期对IP板进行清洗和修复,在应用过程中要求轻拿轻放,避免出现重复利用的不合理现象[3]。

医学影像科CR的质量控制方式

以医学影像科管理模式为基础,在后续利用阶段,基于其应用模式的特殊性,在控制过程中要突出其最大化优势,避免出现质量控制不合理的现象。以下将对医学影像科CR的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分析.摄影前准备工作:以摄影工作体系为例,在后续落实过程中,针对其应用优势,要按照准则要求进行落实,以避免出现管理不当等现象。必须做好摄影前准备工作,前台工作人员要登记,做好影像选择工作,提前对患者信息和基本资料进行录入,避免出现重复或者错误的现象。按照设定要求,技术人员要对患者的进行标准设定,移动患者时保证动作轻柔,迅速、及时成像。投照过程中去掉患者检查部位的各种物品,避免对成像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做好左右标记的摆放工作,根据摄影部位选择合适的中心点和焦片距离。为了提升图像清晰度,避免出现失真的现象,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按照流程要求进行。选择曝光条件:良好的曝光条件是CR图像质量的基本保证,CR系统摄影条件范围比较大,曝光条件比较大,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完成。如果曝光剂量增加或者减少都会直接影响正常结果,甚至耽误后期评判,因此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如果影像管理存在难度大或者应用不合理的现象,必然会后续管理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最佳投影条件,将其做成表格,贴在操作室墙上。在工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不能盲目进行处理,进而出现处理难度大的现象[4]。IP板的传送:IP板的传送是计算机X线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应用准则以及管理机制的具体要求,有时会出现已投照暗盒与申请单相互混错的现象,为此我们制订了IP板传送规定,严格要求机房的技术人员对已投照暗盒一定要向该暗盒患者申请,将其传送到工作站,根据申请单传送格局和准则要求,申请阶段要标明暗盒号码,在传送过程中避免出现错乱的现象。只有保证号码分析明确,才能对各类医疗差错进行比较,按照准则要求进行控制和管理。图像后处理:CR工作获得数字化影像信息,以诊断模式为基础,要适当调节窗口、窗位等参数。以图像对比度为基础,以按照影像的最佳显示模式为主,根据工作站配备模式和要求进行应用。此外需要认真审视申请单,结合患者摄影部位的不同现象对图像做处理。要保证层次丰富,根据对比度以及图像处理模式要求和技师进行互动和沟通,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尽快处理,保证图像符合标准,避免出现废片[5]。质量监督管理:图像打印前,要做好激光打印工作,按照调试模式和校准机制要求,必须提前确定一个最佳标准,将其作为调整的质控标准。以图像资料为基础,压缩储存过程中能避免信息丢失。根据数字化图像存储和检索优势,定期进行技术评比。以图像数字存储质量监督管理为例,科室需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各方面的检查和管理。每个月随机对资料进行检查和评估,按照要求进行应用。按标准评选出优、良、中、差,并与奖金分配挂钩,以督促图像质量的提高和稳定。根据医学影像科CR应用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技师和医师之间要保持沟通,对个案进行处理。为了提升其应用优势,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提升其综合能力。放射医师的诊断能力对CR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为了避免出现护理差错或者其他问题,要按照控制机制要求进行落实,提升质量控制优势,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森法.影像科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3(23):121-122.

[2]时维东.中小型医院影像科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73-275.

[3]何伯圣.基于PACS/RIS的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3(10):1207-1209.

[4]谭少庆.医学影像科CR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16,17(9):54-55.

篇2

[关键词] 放射治疗;X线照片;造影片

[中图分类号]R81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b)-072-02

放射治疗是医院肿瘤治疗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其放射治疗的质量主要由技术质量、诊断质量及治疗质量三者融为一体。因此,影响它的质量的因素也很多。随着科学技术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放射治疗相关的影像设备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和质的飞跃,如CT、DSA、CR等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使放射治疗在医院的医疗质量也将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影响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对放射治疗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使之适应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现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放射科2008年2~6月所摄的普通X线片与造影片中按顺序抽取1 000张照片作为分析材料,其中,普通X线片800张,造影片200张;男613例,女387例;年龄20~81岁,平均46.5岁。

1.2 分析方法

由3位高年资技师对两组材料进行分析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X线照片质量评级标准评定甲、乙、丙级片和废片。进行逐日、逐人、逐项评价,分类统计甲、乙、丙级片和废片并予以记录。并对每例评为乙级、丙级的CR影像出现的主要缺点进行统计。当意见不一致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统计。

2 结果

1 000张照片中,甲级片667张,占66.7%;乙级片245张,占24.5%;丙级片69张,占6.9%;废片19张,占1.9%,总体水平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照片质量评级标准。笔者对被评为丙级和废片的88张照片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和分类:摄影条件不当造成降级的23张,占26.1%。其中因摄影条件选择不当、操作失误导致降级共计65张,占73.9%。说明人员技术水平、职业道德、责任心等人为因素是造成照片质量降级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指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评定,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度量评价整个治疗过程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其具体过程是指通过对治疗设备和附属设备的性能检测和维修,对放疗部门规范指标进行监督评价,并采取必要措施,使之保持最佳水平,以达到质量保证的要求,并逐步完善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放射治疗安全和有效的关键。对放射治疗机构施治剂量的测量与对比是提高整个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诊断质量是影响放射治疗质量的原因之一,通过本组评为丙级和废片的88张照片原因分析,73.9%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不细心、操作不规范所致,26.1%是放射技术中遇到的新问题,其他由于后处理不当造成。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规程,制订数字化影像质量标准,加强新技术理论学习,合理应用后处理功能,是保证图像质量和提高诊断水平的重要环节,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

3.1 严格质量控制程度

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就不会有有效的管理。因此,为了保证放射科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网络。科室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各个工作点设立质控医师,具体负责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根据科室的工作任务、性质和特点,分别建立相应的质控制度、标准和工作程序,并落实责任制,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质控记录,定期汇总评价,强化质控意识,完善自我检查和监督。

3.2 强化对放射设备的控制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尽管肿瘤的类型和临床分期相同,但在不同放疗部门的5年存活率有着明显的差别,如果靶区剂量偏离最佳剂量的±5%,就有可能使原发肿瘤失控和并发症增加。为此在放射治疗中,要加强对放射设备的控制。干式激光打印机配用于放射时,由于激光胶片本底灰雾较高应注意相关摄影技术条件的选择。一般而言,应尽量选用低KV值,这样可减少胶片灰雾,并有效提高影像对比度。

3.3 统一评片标准

根据“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放射诊断QA、QC第3届全国学术会议”研讨制订的《4个部位7种影像质量标准草案》指导性文件精神,以一张标准X照片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正确的部位与位置、适当的密度和对比度、良好的锐利度和较小的失真度)和一般准则(满足要求、注释全准、无技术操作缺陷、用片分格射野得当、布局美观、密度适中等)为评片基础。我们为此应根据此条例制订详尽的高质量、高起点、适合本单位条件的评片标准。

3.4 全面提高技术员的素质

在放射治疗中,技术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我们为此要求技师按《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直线加速器技师考试大纲》自学,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对新分配工作的技术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独立操作。选送技术员外出进修,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做到人人熟悉机器的操作、功能和性能,培养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准确录入患者信息,规范摆位,去除异物,合理选择条件,选择最佳时机,用最佳的后处理方式处理图像。

总之,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疗效的关键。近年来放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在日常检测和治疗中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落实各项指标的定期检测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才能确保治疗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于金明,殷蔚伯,李宝生.肿瘤精确放射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39-346.

[2]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20-133.

[3]吴开良,蒋国梁,王鹏,等.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靶体积确定的影响因素[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12(3):188-191.

[4]余厚军.X线数字摄影(成像)技术原理与应用之一:间接数字化摄影[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7):620-622.

篇3

[关键词] 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55-5200(2014)02-070-03

CT机全称为X射线计算机断层影像装置,X射线CT的广泛应用存在着给受检者和操作者带来较高剂量辐射的隐患[1]。目前我省县级以上医院配备了多层螺旋CT机,但各级医院所配置CT机的质量良莠不齐,为了提高CT机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准确度,保护患者及操作者健康,应定期对CT机进行应用质量检测。本文抽查了全省各级医院在用CT机,分析汇总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并对CT机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检测对象为山东省内各级医院医用CT机160台,占我省CT机总数的51.3%,均为一手新机。按照医院级别分配,省级医院78台(48.75%),市级医院48台(30.00%),县级医院29台(18.13%),乡镇医院4台(2.50%)。

1.2 检测方法

依据国家规定标准GB/T17589-1998《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规定的性能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及评价方法[2-3]。

1.3 检测内容

针对CT机的性能检测项目包括:定位光精度、头部剂量指数、水的CT值、噪声、CT值均匀性、层厚偏差、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和床位移精度。同时针对CT机房的屏蔽防护、机房防护设施进行检测调查,并对X射线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进行分析。

1.4 测量仪器

剂量指数检测设备使用SOL IDOSE 400 型(瑞典 RTI Electronics)及配套的WDCT电离室,剂量模体为76-414型头部剂量模体(美国Victoreen公司)。性能检测设备采用CATPHAN500 CT性能检测模体(德国IBA公司)。另配有水平仪、温度计、气压表、钢尺等。

1.5 检测条件

检测条件为管电流140mA,管电压120kV,扫描时间2s,检测项目除层厚偏差之外均采用10mm层厚且剂量值小于50mGy。

2 检测结果

2.1 160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

160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160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x±S)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合格台数 合格率(%)

定位光精度(mm) 1.74±0.98 150 93.75

头部剂量指数(mGy) 42.29±4.31 160 100

水的CT值(HU) 0.63±1.88 160 100

噪声(%) 3.14±0.85 158 98.75

CT值均匀性(HU) 2.76±2.69 156 97.5

层厚偏差(%) -3.77±3.71 154 96.25

空间分辨率(Lp/cm) 6.63±0.58 160 100

低对比度分辨率(mm) 2.66±0.57 160 100

床位移精度(mm) 0.72±0.54 160 100

全部9项指标 ― 146 91.25

由表1可见,大部分CT机运行状态合格,定位光精度指标不合格率较高,说明这个指标容易被忽略。有研究认为头部剂量指数在20-50mGy范围为宜,本次检查所有CT机剂量指数均小于50mGy,说明在CT机使用过程中,已经有了注意剂量合理的意识,同时说明探测器灵敏度的提高使得低剂量扫描得以发展[4]。但头部剂量值相对仍较大,降低管电压可以使受检者剂量降低,在临床应用中,在确保影像质量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重的受检者调整管电压,其中瘦小受检者和儿童应使用较低管电压扫描,而肥胖受检者应使用较高管电压扫描。但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统一管电压(120kV)扫描,导致瘦小受检者和儿童受到较大的照射剂量。

2.2 CT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

CT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CT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

检查项目 n 剂量范围(?Gy.h-1) 超标数 超标率(%)

机房外窗 160 0.14-5.98 8 5.00

机房外墙 160 0.14-0.52 0 0.00

放射人员操作位 160 0.14-30.18 2 1.25

铅玻璃观察窗 160 0.14-31.96 12 7.50

放射科门 160 0.14-64.02 38 23.75

控制室门 160 0.14-47.76 24 15.00

注: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的放射本底空气吸收正常剂量为:0.13?Gy.h-1,以上数据未扣除本底数。

2.3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CT机房防护设施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n 符合标准数 合格率(%)

机房面积 160 130 81.25

机房位置 160 146 91.25

机房内通风 160 132 82.50

机房内布局 160 156 97.50

有用线束朝向 160 136 85.00

电离辐射标记 160 122 76.25

工作状况指示灯 160 144 90.00

3 讨论

3.1 问题分析

3.1.1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分析见表4。

表4 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机房观察窗和放射科防护门泄露原因分析(n=160)

泄露原因 控制室

防护门 铅玻璃

观察窗 放射科

防护门 外窗

铅当量不足 4 12 26 0

无屏蔽防护 0 0 2 1

结合处密封不严 8 10 24 0

检测总数 160 160 160 160

3.1.2 不合格项目分析 在本次检测中,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在定位光精度、CT值均匀性、层厚偏差和噪声,其中前3项可以通过调校加以校正。层厚的精度会影响空间分辨力和剂量,造成 CT 值的不准确。均匀性和噪声的测量值受到剂量和层厚影响,因此我们规定使用最大标称层厚的标准头部扫描条件[5]。所有不合格项目的CT机均在县级或县以下医院使用,说明其管理存在缺失情况,未能做到定期维护和校正。

在X线机房屏蔽防护检测结果方面,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有控制室门、放射科门和铅玻璃观察窗剂量超标情况,其原因主要是铅当量不足和结合处密封不严导致。而在机房防护设施方面,部分基层医院存在着机房面积过小、机房内通风情况不佳和电离辐射标志不完善的情况,与其对于房屋设施缺乏重视有较大关系。

3.2 提高质控水平方法

3.2.1 基层医院需培训提高医技人员素质 目前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及政府对于基层医院加大医疗经费投入,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在硬件设施质量提高的同时,基层医技人员的素质并未得到相应提高,特别是在医用诊断设备的维护方面,基层人员无法有效做到定期检修与维护,导致医疗设备性能指标不稳定,影响受检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在三级医院,多数均有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维修校准和相应的医学工程师,此类人员除了具备上岗资质之外,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能够有效对CT机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及质量监督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

3.2.2 基层医院需改进机房设施 目前基层医院为了增加收入,满足患者需求,非常重视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但在机房面积、通风情况以及防护门窗改进方面缺乏重视,认为能用就行。但事实上,由于医用X线是一种人工辐射源,应用范围广、受照射人数多,若机房基本设施及防护设施不完善,长久势必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造成不良影响[7]。为此,有必要加强对于基层医院X射线防护方面的监督管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投入相关资金予以支持。

3.2.3 CT机检测制度应进予以完善 由于随着曝光次数增加和使用年限延长,CT机的性能指标会产生下降[8]。我省对于CT机的检查采取每年抽查的方法,今后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检测次数。针对CT机的影像质量检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提出应对CT设备进行定期稳定性和状态检测,尤其针对均匀性、噪声、水的CT值等易改变指标应每月校正1次,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2.4 CT机应用质量应严格管理 CT机作为大型医用设备,应当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使用、配置。对上岗人员实施包括《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和《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的“三证”管理,上述管理方法在提高放射诊疗水平、保证CT机设备使用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9]。

3.2.5 针对未来医用CT机检测方法探讨 针对医用CT机,应每半年进行一次CT状态检测,平时应每周进行水的CT值检测、校正。同时应注重定期测试CT机的运行状态指标如噪声、对比度分辨率等。由于CT会对患者造成一定量的辐射,因此应定期检查剂量指数保证其维持在20-50mGy的范围之内[10]。

对于CT操作医技人员,有必要定期组织其参加CT质量控制的知识培训,包括CT机原理、日常简易维修、检测方法、规范操作等,并组织考核工作,以建立CT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组织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格日勒满达呼,王成国,哈日巴拉,等.内蒙古西部CT机影像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2-195.

[2] 陈玉,王川健,李红环,等. 海南省39台CT机性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2,39(4):358-359.

[3] 苏首勋,李伟辉,王芳芳.濮阳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状况调查与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4):432-433.

[4] 陈水江,范荣,郑红. 茂名市CT应用质量控制检测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3-194.

[5] 田永阁.关于测量螺旋 CT 机剂量性能指标的作用及检测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30.

[6] 格日勒满达呼,张淼,王成国,等. 108台医用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58-59.

[7] 刘先平,周龙成,郭鲁琼. 资阳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防护现状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94-195.

[8] 肖新广,程晓军. 郑州市某医院2台CT机影像质量动态观察[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4):453-454.

篇4

建设全院级PACS系统

2012年初,为推进信息化深入实施,提高临床科室诊疗技术及效率,二炮总医院拟建设全院级PACS系统,建立包括医学影像科、超声科、病理科、导管室、内窥镜、心电及临床科室等在内的全院PACS系统。该项目PACS软件系统要求建成支持国际通用标准及规范(如DICOM3.0、IHE、HL7、CPACS等)的,以涵盖全院所有影像科室及需要阅读影像资料的科室,实现全院级FULL-PACS和数字化医院建设要求的所有内容。同时需建成基于IHE标准的医学影像资源中心系统,建立医院的医学影像资料库,全院PACS系统还将与二炮总医院正在上线的新版医护一体工作站无缝整合,完成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并向各临床科室拓展临床医生工作站,完成全院级的影像信息化建设,有效缓解院内“信息孤岛”现象。

二炮总院对医院全院PACS项目建设有三点最基本的技术要求:调阅在线静态影像的时间(第一幅图像)不超过2秒钟;调阅二级在线(归档)静态影像的时间(第一幅图像)不超过5秒钟;PACS体系稳定性承诺99.99%,一年宕机次数不超过1次 ,单次系统恢复时间不超过20分钟。

HiNet PACS完成项目验收

华海全新一代HiNet PACS系统遵循DICOM 3.0、HL7和IHE等国际标准,符合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采用了成熟的、先进的及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结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 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因此赢得了承建二炮总院全院PACS建设项目的机会。

该项目于2012年8月16日正式进场,实施包括放射科、特诊科、核医学科、内镜中心、病理科、心内科以及全部院内临床科室在内的整体实施工作,项目于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并于2013年7月正式完成项目验收。项目的整体实施方案结合了二炮总医院对数字化医院的整体规划,以建设全院级PACS系统为总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最终建成了既遵从国际及行业标准,又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数字化影像系统,为最终实现数字化医院打下了坚实基础。

系统的特色设计方便医生使用

在医院的实际应用过程中,HiNet PACS系统的功能模块化设计、统一的后台业务服务和两级存储管理等6大特色为医院的影像系统建设锦上添花。

功能的模块化设计,将放射、超声、内窥、核医学、乳腺、心电和三维等功能集成在同一个产品中,可根据不同的科室或用户角色,在客户端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和操作界面。

系统的界面,采用了业内领先的WPF用户界面。其风格统一、美观、清晰且易于理解和使用。而且,用户可以在同一界面下实现全系统的监控和管理。

系统的两级存储管理,可以实现科室级的PACS系统建设,而且数据相应迅速。这种设计也方便其将来扩展至区域级PACS系统,

HiNet PACS系统在业内率先应用云计算技术平台,其部署灵活、具有极高的可扩展性以及较低的部署、运维成本,充分满足了二炮总医院这样的大型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等医疗影像业务的不断增长和数据的急速膨胀。

该系统所采用的统一的、基于Oracle的系统平台,有利于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性能。数据库同时还支持SQL-Server、DB2,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应用需求。

系统实现工作流程优化以及诊疗效率的提升

医院在装备HiNet PACS系统后,成功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网络化信息传递。整个影像诊断过程得到了标准化和网络化。系统结合医院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影像诊断效率,优化了工作质量。

1. 影像诊疗过程的标准化、网络化。HiNet PACS系统将各影像设备的影像数据通过DICOM/DICOM GATE、HL7标准及IHE规范转变为集中存储、数据共享,同时它又将传统的工作流程转变为网络化、自动化集中统一的PACS/RIS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网络化信息传递使得所有数据能够快速传输。系统通过数据挖掘手段替代了医院科室数据的人工统计和报表之后,实现了实时查询和快速分析。

2. 提高影像诊疗效率,优化工作质量。HiNet PACS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医学影像处理技术,以PACS/RIS集成建设为主,帮助医院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化建设和流程改造,从而提高了诊疗效率以及更大范围的医疗信息共享。此外,系统对现有系统中硬件的合理规划利用促成了影像科PACS/RIS的紧密集成和高度统一,影像科检查预约登记、报告书写的计算机化也在系统上线后得以实施,系统内置诊断模板实现了影像设备(DICOM与非DICOM)的影像信息(静态与动态图像)采集与数字化转换和图文报告。

3. 实现患者数据长期可靠存储与科学有效管理。HiNet PACS系统能够支持图像及文字信息保存及访问的长期、大容量存储体系,建立包括全院临床科室和门诊科室在内的影像信息共享系统,实现高速在线存储和可规划容灾系统、安全备份系统的多级安全存储。

系统为患者诊断结果和数据调阅分组,并为用户管理权限分级,实现了影像科室调阅患者在线静态影像数据时间(第一幅任何图像)不超过2秒,临床终端工作站调阅浏览近期图像数据(3年内)不超过3秒,调阅浏览远期图像数据(3年以上)不超过5秒。

4. 通过HiNet PACS系统建立的医技科室检查预约中心,配置了排队叫号系统,实现了临床医生影像检查报告一键调阅,瞬时查看。

PACS与现有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集成实现了申请、报告等患者医疗文字信息的相互传递,患者费用信息的生成汇总,临床科室与检查科室之间的影像信息共享以及检查科室对患者其他医疗信息的共享。HiNet PACS系统建立起的PACS服务器集群和大容量集中存储系统可平滑扩容,提供多级数据安全体系保障。

系统支持数据的备份及容错功能,提供数据转移和恢复措施,并可连接医院放射科现有主要影像设备,实现非DICOM接口设备的影像标准化及全院影像资料标准化存储与管理。

HiNet PACS优化了放射科室内部的工作流程,充分利用网络传输功能,减少了检查诊断过程中的人工环节,系统流程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或修改。通过与HIS的集成,实现了患者检查申请、检查确认、预约管理、诊断结果反馈等关联业务流程的自动进行。

HiNet PACS系统不仅在内部建立起了统一全面的用户权限管理,还实现了诊断报告模版化、规范化以及报告的集中管理与打印。

通过系统提供的多种影像调阅模式,可以实现放射科、门诊、住院及部分相关科室的影像快速调阅,同时各种影像后处理功能也提高了诊断质量。除此之外,系统还实现了影像检查质量的控制管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管理,科室内各种信息可实现全面、实时、客观的统计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统计功能可作为量化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考评依据。

系统实现了医院内部影像资料及相关信息的统一存储、管理和数据共享。

致力于实现数字化医院

篇5

关键词:医学影像设备;建设;布局

医院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影像科是在内的每一个功能单元的发展都受到整体的制约,其规划也是影响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作为综合医院的一部分,与其他科室紧密联系、相互支持。

1影像科室的整体布局

就影像科的选址而言,影像科的选址应遵循"两近两远"的原则。"一近"指距离相关检查和治疗室近,目的是利于患者就诊。因此,一般影像设备机房应置在门诊和住院患者输送方便的位置。"二近"指离配电房或者变压器近,有利于降低电源压降。影像设备都是高精密的仪器,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因而有"两远"之说[1]。对于CR、DR、CT等X线成像的影像设备,在检查过程中存在辐射,这种辐射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这些设备需要远离居民区,防止辐射;对于MRI而言,磁体的强磁场对环境要求很高:如金属性物质、铁磁性物质、汽车引起的震动都有影响,因此需要远离它们。

总而言之,影像科室位置的选择需要离相关检查和治疗室近,离配电房或者变压器近,离居民区远,离易引起震动的因素远。

2影像设备机房的位置布局

影像科一般由登记室、透视室、DR拍片室、CT室、MRI室、介入室和诊断报告室组成。整个影像科的布局要兼顾各部门的联系和统一。各部门根据患者流量的大小,设立相应的患者候诊区。登记室设在候诊区和检查室之间,方便患者预约、登记。

3安全的医疗环境

3.1医患分离医患分离首先是对医生身体健康的保护。很多患者具有传染性,为医护人员设立独立的区域有助于降低被感染的几率。其次,有利于避免人流混杂干扰医生工作,保证工作效率。

3.2分区候诊医学影像设备种类众多,每种设备的检查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患者候诊应进行分区安排;另一方面,一些设备检查或治疗前需对患者注射静脉造影对比剂等药品,已经接受注射的患者须与未经注射的患者分开候诊。

3.3放射防护X线照射会使人体产生特殊的生物效应,如果照射超过容许辐射量就会产生放射反应甚至放射损伤,所以放射防护工作不容懈怠。放射防护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主动防护以减少 X 线发射剂量为手段,包括选择合适的 X 线照射参数、采用影像增强技术、高速增感屏等,这些由各自专业的医疗技术工程师完成。被动式防护以减少受检者接受射线剂量为手段,包括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这些工作由建筑师负责。屏蔽防护一般采用铅板或者混凝土为防护材料,其厚度经计算确定,包围机房四壁、顶棚及地板,观察窗亦应采用铅玻璃。距离防护是指保证设备机房足够的空间,使到达机房周围走廊及控制室的射线经足够的衰减,保证周围人员的安全。

3.4室内环境质量控制为保证影像设备的安全使用和寿命,必须控制机房的温度和湿度,这也是对患者健康的关怀。

3.5对患者隐私的保护许多诊察项目需要患者脱衣检查,这就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足够的更衣室,以便保护患者隐私,部分设备可设男女分室检查。

4影像设备机房的设计

影像设备机房面积应根据各种不同影像设备的机组结构来决定,原则上是除容纳机器及辅助设备外,必须有足够的地方便工作,便于患者及推车或推床出入。

医辅区面积应与业主沟通,并根据医院性质确定,例如承担教学任务的医院应设置示教室等房间,医辅区面积配比会加大。建筑层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房间净高在2800mm~3000mm左右,设备管道高度在600mm左右,再考虑700mm左右梁高,所以层高大约在40000mm~4500mm左右,不应盲目加大层高。

影像设备机房以扫描室为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将各功能房间布置得整齐美观,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和患者检查。扫描室以扫描机架为中心,扫描机架和检查床周边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扫描机架倾斜和扫描床面伸延的空间,便于工作人员、患者和准备车的活动,也利于维修。

采暖、通风、照明等资源的配置都是以建筑面积和空间尺度作为计算依据的,反之,医疗区域各部分的面积配比、空间尺度会直接影响到能源、空间、设施配置和使用的效率[2]。对于影像科的设计,按照拥有设备规模合理地配置机房区、医辅区、患者候诊区以及确定合适的层高就是有效提高建筑、能源使用效率的适宜措施[3]。

5电源供电系统

电源供电系统的建立需要注意几点:①专用变压器:不仅要求电源提供足够大的电源功率,还要求工作频率稳定。电源变压器功率要求不能小于设备要求。②专用电缆线:在大楼主体建设时要将电缆线预留在墙体内,电缆直径要够粗,预备今后增加设备时够用。③安装交流稳压电源的重要性:设备在电源电压波动时易损坏,最好安装一台自动调节电压的交流稳压电源及过压保护装置,以保护影像设备免受突变电压的影响[4]。④制作地线:地线接地电阻2Ω~4Ω。

6结论

医学影像科作为医院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受整体的影响和制约,其适应性也必须经过前期策划、总体规划直到建筑单体设计的逐步控制来实现。布局方式应当根据用地规模而定,建设方式则应由医院规模和发展目标决定,并应依据与其他各部门的功能关系建立起合理的交通、物品、信息的联系,实现患者就医以及医生工作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朱险峰,李哲旭,张文华.医院大型影像设备机房建设及安装准备工作探讨[S].放射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汇编.

[2]张,史晓睿.现代医院的用地规模控制及场地利用[J].现代医院,2005,8.

篇6

目的:探讨PACS系统数字化的临床应用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医院放射科工作站的3名专业医生以三甲医院的评片标准,分析评价24005张我院使用PACS系统形成的影像照片的质量,并将影像照片按照甲、乙、丙以及废片的等级进行划分,随后进行工作量以及业务收支情况的分析,在得出数据后再与未使用PACS系统的影像图片的质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分类,使用PACS系统的数字影像照片24005张中,甲级片20913张(87.12%)、乙级片2250张(9.37%)、丙级片747张(3.11%)、废片95张(0.39%),将得到的数据与应用PACS系统之前进行对比。结论:通过对比可以得出,使用PACS系统之后,医院放射科的影像图片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且提高了医院影像科的就诊水平以及工作效率,从而保障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信誉,不仅如此,利用PACS系统后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放射科 PACS系统 数字化 应用

【关键词】放射科 PACS系统 数字化 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用物理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样的条件下,PACS系统(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被应用于临床,从而实现了医院放射科检查以及就诊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论文采取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应用PACS系统前后放射科影像图片的质量,从而阐明了PACS系统在医院放射科的作用和意义。实践证明,借助PACS系统,医院放射科不仅能够取得更高质量的影像图片,还使得图片的存储更加方便,这样就提高了医院影像科的工作效率和就诊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为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了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开始使用PACS系统以来至今已有9个月,使用数字化摄影的检查人数已逾21287例,形成的数字影像照片已达到25002张。被检查的人数,年龄范围在1天到91岁之间,期中男性患者12897例,女性患者8390例,男女比例为1.54:1。

1.2 方法

根据全国医院放射科的质量保证(QA)以及质量监控(QC)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纪要,并且依照国家三甲医院的影响图片的评片标准,将25002张数字影像照片按照甲、乙、丙和废片四个等级。医院放射科的工作站中有质量控制小组的专业技师以及当班主治医师2人以上对数字影像进行等级的划分。将这些统计数据以及影像图像的质量当作PACS系统应用的实验组,而未使用之前的影像图片质量就最为对照组,两者进行对比。

1.3 判定标准

工作效率提高、工作量减少、耗材降低、经济效益提高。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

通过对9个月内使用PACS系统的影响图片质量进行分析,随后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并且所有的计量资料都使用t检验,技术资料使用x2检验。通过检验,显示结果和水准都为P

2 结果

通过分析9个月内利用PACS系统所形成的24005张影像图片,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站内质量控制小组的专业技师和当班就诊医师的严格评价和管理的标准下,将这些影像图片划分为甲、乙、丙以及废片四个等级,其中甲片率高于87%,废片率低于0.4%。通过观察组(使用PACS系统)和对照组(未使用PACS系统)的影像图片的质量对比,两组影像图片的质量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1。另外,论文还将使用PACS系统后9个月期间内的业务收入设置为观察组,将未使用PACS系统时的业务收入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使用前后的业务收入,同样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 讨论

通过对PACS系统应用于医院放射科前后的影像图片质量和业务收入等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利用PACS系统后,放射科的影像图片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废片率几乎为零。不仅如此,PACS系统同样也优化了医院放射科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这样的基础上,病人留院观察的时间就相应减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诊病人多、环境较差的问题,从而减轻了工作人员和医院的负担。不仅如此,通过PACS系统,还有效地减少了耗材的使用数量,因而缩减了医院的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具体而言,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具有以下优势:

综上所述,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放射科医用影像图片的质量、降低废片率,还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医院的就诊程序、方便就诊。不仅如此,通过PACS系统,还节约了一定的医疗资源,降低了医院的运行的运行成本。所以,PACS所具有的优势必将使其成为医院放射科的发展趋势。相信在未来医院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PACS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筝,袁慧书,赵亮.PACS/RIS在大型综合医院放射科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1(09).

[2] 蒋义强,杨绍伟,黄穗,杨锦元,张穗. PACS系统在放射科中的应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3]朱全荣,朱玉春,周伟,王建良,沈纪芳. 基层医院放射科PACS/RIS构建与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2(24).

[4]王经天,王艳玲,张达伟,普云霞.医学影像PACS网络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0(30).

篇7

关键词: 数字化 医学影像 医学设备 维修管理

一、提高临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重要保证。

临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表现在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协调工作能力。不计个人得失,有善于学习的工作作风、主动工作的心态是一个称职的临床工程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认为,不断提高临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是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基础。由于临床工程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在日常维修工作及时有效的维修、维护工作,降低了医院仪器设备的维修费用,达到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的管理制度,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必要条件。

要及时修复一台仪器设备,没有相关的图纸、技术资料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大型数字化仪器设备更为重要。临床工程师在安装调试时就要将随机所带的原始技术资料、安装手册和维修说明、线路分析及电路图等,给予分类、归档并妥善保管。这些资料是临床工程师工作的基础,也是日后维修仪器设备的必要条件。另外,经常在一台设备的随机资料中无法找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资料,这是因为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出于技术保密等原因,一般不会将一些关键技术资料给用户。而这些资料对先进的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来说至关重要,要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国内同行技术信息的交流,做好工作日志及详尽维修记录,并将此也作为资料加以保存。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的资料管理制度,是仪器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质性意义,这是管理、维修现代化先进仪器设备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三、正确的维修与保养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基础。

任何一台仪器设备,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没有有效地维护、保养,那么它的使用率是难以保证的,也无法保证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日益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要求临床工程师通过在维修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在维修实践中,要坚持正确维修,所谓正确维修的界定标准应当是: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得最高维修质量,这需要临床工程师平时加强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在维修工作通过细致的观察,积累经验,并且做好详尽的工作日志或维修记录。这样当故障出现时,临床工程师才能够迅速判断出故障类别、大小,及时维修及决定损坏零件的更换途径、基本费用、有无修复价值等,并及时与主管上级部门汇报,做出决定后,实施维修。一般日常故障应迅速排除,及时交付科室使用。这是对临床工程师的要求,更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基础。

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是由使用者和操作者和临床工程师共同完成的。为了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更好地维修、维护好医院的仪器设备,医学工程科的临床工程师分为不同的专业组,根据科室、仪器设备的分类,采取专人划片管理、维修、维护,遇到重大维修任务组内协作、多方支持,及时有效地保障医院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医院一线临床的日常工作。

在维修实践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工程师必须做到对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特点详尽了解,对仪器设备及时有效维修、维护、保养,尤其是重视预防性维修,这是保证临床医疗工作、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减少费用的必要措施;临床工程师必须做到对仪器设备定期保养,如有不能自主维修的故障和更换零件,则请生产厂家维修,有效地控制医院的仪器设备维修费用。对仪器设备的软、硬环境予以密切关注;对仪器的软件要做备份,经常清理软件垃圾,经常注意对机房的温度、相对湿度、电源电压等的监控。同时临床工程师应有责任、义务协助操作人员详细了解操作程序、开发仪器设备的全部功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只有临床工程师与操作者密切合作,才能有效地使用、维护好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正确的维修和维护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医疗设备 计量管理 科学规范 信息化 质量控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相关规定,医疗卫生单位使用的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的计量器具,如辐射源、激光源、超声源、心电图机、麻醉机、呼吸机、血压计等,都属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必须接受质监部门的定点、定期检定[1]。若计量设备超过检定周期,则医师无权使用,患者亦有权拒绝医师使用该医疗设备为其检查身体。此外,原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也对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需加强计量设备检定管理,需具备相关规章制度、计量设备台账、定期检定记录、维修记录等,在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有计量检定合格标志且在有效期内,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计量设备,无因计量错误原因所致的医疗安全事件[2]。由此可见,医疗设备计量在医院管理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1 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医师通常会借助多种医疗设备,小到体温计、血压计,大到CT、MRI,其中的任何一件医疗设备出现误差,均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放射性医疗设备(如X光机)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射线,剂量过小无法检出病灶位置,剂量过大又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而在抢救过程中使用的急救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更不能发生差错,因此,医院须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计量检定,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2 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措施2.1 引起领导重视,完善规章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颁布使得医疗设备的计量成为一项法制性、强制性的工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愈发受到医院的重视。近年来,在盐城市盐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盐城市计量测试所、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各级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我院成立了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计量管理小组,设立了设备科计量室,各科室设兼职计量员,制定了计量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设备科每年将计量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月度内审或季度内审时质量管理办公室会对计量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反馈的问题会及时整改到位。2019年,我院获得“医学计量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这是对我院计量管理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激励。

2.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计量认知度

计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较多种类的医疗设备和多个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是计量设备最直接的使用者,其工作素养直接影响计量检定的结果。在平时工作中,我院利用内网、企业微信等工作平台在广大职工中宣传普及计量相关知识,强调计量法规及检定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联合护理部、临床使用科室的兼职计量内审员按需开展计量工作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化认识。此外,我院领导十分重视对计量内审员的培养,多次安排相关人员参加计量内审员培训,及时传达计量最新规定,与其他医院开展计量管理交流会,取长补短,努力造就一支业务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我院计量管理水平。

2.3 认真开展强检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

近两年,国家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目录进行了多次调整,有部分计量器具被划出强制检定范围,但我院依然沿用以往的计量检定目录,未删减任何计量设备。为方便统一管理,我院计量内审员制定了详细的计量检定计划,根据计量设备的不同种类,每年8月上旬邀请盐城市计量测试所的工作人员来院对监护仪、心电图机、注射泵、婴儿培养箱、氧气吸入器等常规医疗设备及衡器进行周期检定;8月下旬邀请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来院对MRI、CT、彩超等大型计量器具及高频手术电刀、呼吸机、麻醉机等精密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一律贴上绿色合格标签,标明有效期,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及时维修,对完全无维修价值的计量器具会及时撤离现场,作报废处理。

我院2020年度计量检定工作已经完成,南北院区共检定计量器具约3 500台件(含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氧气吸入器等),与以往的人工登记方式不同,今年以医疗设备管理软件中自动生成的计量台账为基础,查漏补缺,受检率明显提高。检定过程中,计量内审员全程陪同并作记录,及时更新计量台账。科室的兼职计量内审员会按照更新后的台账逐台检查自己科室的计量设备,避免出现漏检、漏贴合格标签的现象,若发现漏检医疗设备,则及时上报设备科汇总,联系检测机构补检,确保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达到100%。

2.4 加强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无处不在,如医学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等,其为临床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大多数医疗设备的使用记录、维修记录、周期检定计划等都还处于传统的纸质建档阶段,储存查阅均不方便,且易丢失,故十分必要建立医疗设备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我院设备科购入了一套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软件,投入使用已近一年,实现了各管理环节全程数字化。该软件包含单独的计量管理模块,设有计量计划、计量实施等功能,不仅可记录计量证书编号、检定时间、检定周期、领用科室等信息,还可根据检定时间生成下次检定计划,并设有计量提醒功能,按照近7、30 d内需计量的医疗设备予以提醒,并按不同颜色标注,具有方便快捷、不易发生漏检等优点。

3 对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目前,我院引进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软件仍处于摸索试用阶段,很多功能尚待开发,在医疗设备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方面还需继续努力。现结合我院计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计量检定与质量控制的配合

在经过维修交付科室使用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检查医疗设备的性能和电气安全,确保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医疗设备的计量校验周期是每年一次,故难以保证其在日常使用时的质量状况,对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的用于生命支持的抢救类医疗设备而言,应缩短其检定周期,检测机构虽可偶尔提供报检服务,但实际操作时会耽误时间,而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正好与此互补[3]。工程技术人员可结合计量时间,并根据医疗设备使用频率及运行情况,自主制定质控检测周期,如半年、三个月等,以便尽早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目前,我院可自主检测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高频电刀、血压计及电气安全,加强计量与质量控制的协调配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可更好地保证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进而可使疾病诊断更加科学、有效。

3.2 自主选择合适的检测机构

随着医院不断引进新的医疗设备,需计量的医疗设备数量不断增加,每年的计量费用成为医院的一项重要支出,若更多有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可加入检测行列,即可打破垄断,医院可选择性价比更高、服务更好的检测机构[4]。

3.3 建立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

大多数医院的计量档案管理仍是传统的纸质证书、电子表格记录,计量证书每年都会更新,收集查阅时烦琐费时。若检测机构可提供证书的电子扫描件,计量内审员则可将证书直接导入设备管理软件,进而完善电子台账,今后只需通过输入医疗设备型号、序列号,即可在同一屏幕内直观显示该医疗设备的数字档案,包括运行情况、计量结果、维修保养记录等。数字档案可用于数据的对比分析,故能够为医院管理者作购买医疗设备的决策时提供数据支持,更具说服力。

现代化数字医院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从医院的长远发展来看,目前我院迫切需将医用计量器具纳入电子化、信息化及网络化管理,实现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及数据资源的共享,形成医院内部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医院的计量管理工作[5]。

4 小结医学计量贯穿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是保证医疗设备准确安全可靠的必要手段,是医院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医院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医学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将计量检定与质量控制结合起来,完善医院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从而为诊疗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使医学量值更加准确可靠,进而推动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6]。

参考文献

[1]侯黎明,张石磊,贾绍河.加强医院计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提高[J].科学观察,2013(2):83-85.

[2]万磊.计量工作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3):131-133.

[3]张卓斌,张远林.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1):83-84.

[4]张龄文,万军辉.医院计量设备管理的改革实践[J].医疗装备,2017,30(23):94-95.

篇9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人本管理”在科室管理中就是要通过对人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最终使个人的目标和科室的目标达到和谐一致。其着眼点在于每个人的人性、人权、人格,推行“人本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营造一个和谐、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团队才有凝聚力,职工才能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所从事职业的神圣、工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幸福,患者才能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优质服务。

1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本人,要善于利用信息、善于改革创新、善于战略决策、善于学习知识、善于表达、善于“公关”、善于“感染”、善于激励、知人善任。充分利用自己高尚的个人品格、扎实全面的专业技能、勤奋学习的精神和乐于接受的独到细致、富有人情味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去激发全科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都能在岗位上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工作。 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在职工中树立较高的威信,从而使科室管理轻松自如,政令畅通。

2做科室职工的贴心朋友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需要五个层次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要把尊重员工作为首要的任务,满足他们一些必要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人有尊严和“自我”,有智慧和感情,一旦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可能产生抵触心态甚至反抗,即使这种行为不表现出来,也可能埋藏在心里,造成情绪不安,工作消极,给工作造成许多隐患。这就要求一个管理者:(1)要持有常人心态,放弃本位主义,做同事的知心朋友,理解同事、尊重同事、宽容同事,与同事平等相待。(2)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能总是居高临下。批评同事时要掌握方式,以理服人,要以说服教育、引导为主,应该避免发怒、以势压人、大发雷霆,随意伤害同事的自尊心。(3)要经常将管理工作位置下移,多接触一线同事,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要实实在在,千万不能为了某种需要而摆样子,走形式。(4)要尽可能熟悉了解每位同事的个性特点,工作风格,家庭状况,并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使工作和谐共鸣,做他们的朋友,使大家都在从工作中获得物质和精神利益的享受。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每个人的成就,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3加强学科建设

要特别注重放射科的学科建设、技术的进步和职工的全面发展,打造放射科的技术品牌。使放射科成为吸引全体同事为之奋斗的场所。在放射科内部要树立大“医学影像科”的观念,不能人为支解学科[1]。在放射科专业训练方面,应正确处理“专”与“广”的关系。“广”指的是全面掌握所有影像成像专业知识,包括X线、超声、CT、MRI、核医学以及介入放射学知识等,“专”指重点从事专攻上述某一专科;另一方面,“广”指的是人体各系统的所有医学影像知识,“专”指的是重点掌握某一系统的所有成像手段。这种“广”与“专”的关系是现代大影像医学基础上的“广”与“专”关系,适应了新形式下医学科学不断交叉与分支的发展趋势。在科室管理工作中,本着“人本”思想,在掌握所有的检查手段及诊断知识的前提下,要根据专业有所侧重,这样才能融合各种技术和知识,成为具有横向知识结构的专门人才,使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放射科医生。而不应该以成像手段代替和划分专业,使放射科医生分别成为所谓单一的“介入医生”、“CT医生”、“MRI医生”等,而对其它检查设备而言的“糊涂”医生。同时要让他们短期学习和实习超声、核医学,了解其成像优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病人的病情介绍他们做何种检查有利于疾病的诊断,而不延误病情或实行单纯以我为主的检查。同时,只有这样放射科医生在职业医师和职称考试等中才能处于有利地位,这是人本管理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让“人”在所学专业方面看到远大的前景,从而有利于发挥科室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4加强业务管理

在放射科业务管理方面,坚持以职责制度规章化、常规操作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化为基础,全面提高诊疗质量。放射科的服务对象既要面向科室又要面向病人,工作质量影响全院。在科室日常业务工作中,要以“人”的年龄、智能、专业技能等因素按排各个岗位的工作。在要求全科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全面掌握的医学影像的基础上,对年龄偏大和高级职称的人员则相对固定在他本人有较强能力的某一岗位上,严把诊断质量关和起传、帮、带的核心作用。而其他人员则在各岗位轮转,以达到全面提高的作用。在放射科即将全面数字化而成立中心诊断室之后,全科诊断医师则实行按人体各系统(如:神经放射、胸部放射、腹部放射、介入放射等)来划分亚专业,以便与临床各专业对口,相对固定的人员固定在亚专业,有利于他们结合影像诊断更多地接触相应的临床知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有力支持和促进医院各临床专业的发展,这才能充分体现放射为临床服好务、为病人服好务的惟一宗旨。

5加强“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在科室人员管理中就是要通过各种具有人情味的措施和“以院为荣,爱院如家”的实践,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的水平,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已的长处,克服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对每个人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最终使个人的目标和科室的目标达到和谐一致。改被动地接受监督管理为个人的工作目标的一种自主管理活动,发挥每个职工的主人翁精神,自觉地把科室的发展目标变为个人的奋斗目标,按目标自觉地努力工作,做到明规识章,修身立德,肩负责任,按岗位要求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各种知识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找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应该说,自主管理是可以产生明显效果的管理,因为自主管理实质上是职工把自己的命运与科室的命运紧紧的维系在一起。

放射科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广聚贤才、海纳百川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开发与培训,培训的类型是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通过科室内部的各种交流和“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供给每位职工的良好的学习平台,并提高整个科室的学习风气。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开拓视野,学习到国内外的先进的放射诊疗技术,以促进放射科的业务发展。

6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决策,二是民主监督。是对科室职工人格的一种尊重,更是尊重职工价值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科室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调动职工落实决策的积极性。让全科职工参与科室重大问题的决策,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同时也可避免管理者因个人因素而造成的决策失误。凡是科室的建设、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以及奖金分配政策等都要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充分论证后才作出决策。在职工中开展了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促进工作的改进,提高管理效能。这些措施都比较好地体现“民主”管理思想,职工当家作主也得到了体现。

7加强横向联系,协调好与临床各科室的关系

放射科与医院其它科室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人都是有感情的,为了共同的目标―诊治好病人,提高全院的整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放射科各亚专业应该保持与相关临床科室的联系与沟通,随时了解临床各专业的业务动态,修正自已专业上的落后观念,主动适应临床。⑴作为放射科的管理者,要经常与临床科主任沟通,采取直接对话的形式研讨科室间存在的问题,以谋共同发展。⑵对重点、疑难、危重抢救病人坚持随访制度,了解诊断符合情况,跟踪治疗效果,以期不断提高放射诊断符合率,提高放射科的整体诊断水平。⑶定期向临床各专业科室发放征求意见书,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依据临床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改进工作。

篇10

(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中国 重庆 400039)

【摘要】肋骨骨折的类型较多,而我国《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又未对此加以明确解释,因此给法医临床鉴定工作带来诸多困难,甚至引发争议。通过对肋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的论述,探讨了较为准确的肋骨骨折损伤程度的鉴定标准,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损伤程度鉴定;肋骨骨折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及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致使打架斗殴等恶性伤人案件屡见不鲜,其中伴有肋骨骨折的胸部外伤极为常见。然而我国《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主要依据肋骨骨折的数量来进行伤情等级评定,并未对骨折的类型、形态等加以明确的解释,故在实际检案中,由于对标准中相关条款的理解和把握尺度存在差异,导致不同鉴定人对同一肋骨骨折可能会作出不同的鉴定意见。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相关探讨。

1肋骨骨折的好发部位[1]

肋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的扁平骨,共12对,与锁骨、胸骨、脊柱、肩胛骨共同构成漏斗形的骨性胸廓,起到保护胸腹腔内脏器官的作用。肋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1)暴力的性质。直接暴力可导致任何部位的肋骨骨折,而挤压等间接暴力通常引起腋中线处多根肋骨骨折。(2)肋骨自身的解剖学特点。第1-3肋较短,又受到锁骨和肩胛骨的保护,故较少发生骨折;第4~7肋较长,其前端籍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后端有肋头与胸椎肋凹相关节,位置较为固定且缺失骨骼的保护,因此最易发生骨折;第8-10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弹性较好;活动度较大,骨折发生几率较低;第11-12肋为浮肋,前端游离,活动性大,不易骨折;肋软骨弹性好,骨折少见,偶尔见肋软骨与肋骨分离。

2肋骨骨折的类型

标准虽未对肋骨骨折进行具体分类,但根据骨皮质的完整性、断端有无移位、嵌插、分离、成角、骨折线的数量及骨碎块等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将肋骨骨折分为以下几类:(1)单纯完全性肋骨骨折,即只有一条骨折线并贯穿皮质全层,断端有或无移位、嵌插、分离、成角;(2)单纯不完全性肋骨骨折,即只有1条骨折线但未贯穿骨皮质全层,断端无移位、嵌插、分离、成角。其中该型又分为皮质断裂达骨髓腔和皮质断裂未达骨髓腔两型;(3)粉碎性肋骨骨折,即有2条或2条以上骨折线、骨质碎裂成三块或三块以上;(4)骨质砍(刺)痕;即骨皮质浅表断裂;(5)撕脱性肋骨骨折,即骨皮质部分撕脱分离;(6)肋软骨骨折。

3肋骨骨折的诊断

外伤性肋骨骨折一般都有明确的胸部外伤史,但伤后临床表现的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胀,受伤部位压痛,深吸气、咳嗽或转动时疼痛尤为加剧,胸廓挤压试验阳性,严重者可出现连枷胸、反常呼吸现象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极重者可并发严重的血、气胸,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伤者突然死亡。确诊肋骨骨折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由于DR技术操作简单、方便、经济,通常作为检查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但对单纯不完全性肋骨骨折及完全无移位或成角性肋骨骨折存在较高的漏诊或误诊率[2]。常规CT扫描虽在诊断准确性方面优于DR,但难以观察肋骨的立体空间关系,因此同样存在漏诊或误诊的情况[3]。多层螺旋CT具有快速薄层扫描、高分辨率、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 )、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等优点,能够有效规避DR平片及常规轴位CT扫描容易漏诊的缺陷,因此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各种类型的肋骨骨折[4]。高频超声和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基本一致,尤其适用于肋软骨骨折的诊断[5]。

4肋骨骨折的损伤程度鉴定

4.1单纯完全性肋骨骨折的鉴定

《标准》第5.6.3.c条明确规定,肋骨骨折6处以上应鉴定为轻伤一级;第5.6.4.b条规定, 肋骨骨折2处以上鉴定为轻伤二级;第5.6.5.a条规定,肋骨骨折属轻微伤。在实际检案中,绝大多数肋骨骨折伤者都伴有明显的胸部外伤,如皮肤擦挫伤、软组织肿胀、胸廓挤压综合征等,其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单纯完全性肋骨骨折断端一般都伴有一定程度的移位、分离或成角等现象,影像学诊断并不困难,即使对那些断端移位不明显或相互嵌插的肋骨骨折,往往通过胸部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或辅以高频超声检查也能予以准确诊断,因此对该型肋骨骨折的损伤程度评定,鉴定人通常能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定。

4.2单纯不完全性肋骨骨折的鉴定

此类骨折《标准》中未加以明确解释,完全依靠鉴定人经验予以把握,导致不同鉴定人对同一肋骨骨折可能会作出不同的鉴定意见。为避免各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鉴定人出具的鉴定意见出现分歧,笔者认为,对皮质断裂深达骨髓腔的可参照单纯完全性肋骨骨折进行鉴定,相反,皮质断裂未达骨髓腔的可参照骨质砍(刺)痕类型进行鉴定。由于单纯不完全性肋骨骨折断端一般不伴有移位、嵌插、分离、成角等现象,同时肋骨与肺、心等脏器重叠,DR摄片对心影缘后、纵隔旁、膈下肋骨及前肋的显示较差,容易造成这些部位骨折的漏诊或误诊,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尽可能在DR摄片基础上辅以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或高频超声检查,以便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正确率。此外,由于不同医院采用的检查方法不同及放射科医生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同一骨折可能作出截然不同的诊断结果,为此对于肋骨骨折诊断结果不一致或诊断存在疑虑的,鉴定人应聘请或请教放射科专家,力争做到诊断准确及鉴定意见客观公正。

4.3粉碎性肋骨骨折的鉴定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四章第三十三条明文规定,肋骨骨折(一处单纯性肋骨线形骨折除外)应鉴定为轻伤,即粉碎性肋骨骨折属于轻伤范畴,然而《标准》中删除了此条款,从而造成了操作上的盲区。粉碎性肋骨骨折通常有2条或2条以上骨折线、骨质碎裂成三块或三块以上且存在大小差别,究竟将其确定为一处骨折还是多处骨折,鉴定时往往存在操作上的争议,为方便鉴定意见的统一,因此,笔者认为,在有影像学检查和(或)手术记录佐证下及排除病理性、陈旧性及医源性骨折的基础上,粉碎性骨折可视为两处骨折予以鉴定,如根据《标准》第5.6.4.b条之规定,一根肋骨粉碎性骨折可鉴定为轻伤二级。

4.4其他类型肋骨骨折的鉴定

由于《标准》第5.6.5.a条及5.12.5.a条明确规定,肋软骨骨折、骨皮质的砍(刺)痕、撕脱性骨折均构成轻微伤,因此,对以上类型的肋骨骨折不存在鉴定上的争议。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十分常见且较为复杂,尤其是对肋骨骨折类型的认定及粉碎性肋骨骨折的鉴定,由于《标准》中未对此加以明确说明,因此给法医实际工作带来诸多困难,甚至引发争议。作为一线基层法医,必须本着对各方当事人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每一例鉴定,并作出科学、客观、公正的鉴定意见。

参考文献

[1]钱家新.64 层螺旋CT在肋骨和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3):272-273.

[2]宋晓英,张静,张晨霞.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8):108,111.

[3]冯海,朱玉春.64层螺旋CT 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4,36(15):2271-2273.

[4]李跃兴,向军益,凌小莉,等.MSCT的VR、CPR重建技术联合应用在诊断细微肋骨骨折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