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2013年的时候,光棍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较好的生活内容,淘宝、天猫、京东、蘑菇街等购物商城在光棍节上刷新了业绩,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还对其发展产生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必须要有效的转型才能适应此类发展形势。具体的转型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一、实体经济与电商经济的结合
要想更好的处理实体经济与电商之前的关系,就要充分的贾昂电商的作用发挥出来,要保证二者之间均衡发展,有步骤的推进各个层次的经济发展,保证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与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因素,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出现增长缓慢的现象。出现这依情况的原因就是外部需求收缩、电商增长冲击等。
实体经济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虚实结合体系的建设,将电商经济类型融入到转型过程中,保证能够更好的实施转型工作。可以设置产品品种电子手册,根据电子手册的匹配,开展送货上门业务,进而增强自身与电商之间的竞争能力。由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较高,商品的种类很少,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劣势,但是,实体经济经营者可以利用送货上门的方式,使顾客可以翻阅到实图配置的电子手册,无论是平板还是台式电脑,都能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使实体经济在供货源上有所增加。例如:某实体饭店在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向顾客发送电子菜单,顾客根据电子菜单中菜品的介绍、菜品实际图片等选择需要购买的食物,在确认订单之后,商家将食物送货至顾客的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顾客的购物情况较为便利,还能提升实体经济效益。
实体经济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营业员的服务质量,要求其以亲切的服务形式吸引更多消费者,可以印刷产品资料,然后发到多名客户的手中,客户可以打电话订购物品,然后实体经营者送货上门,这样,就可以满足一些老年人的需求,弥补了老年人不会上网购物的缺陷[1]。
实体经济形势的店铺一般规模都是很大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减小现场的库存空间,保证顾客在查看商品展示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可以选择时机商品作为参考。
二、实体营销服务质量的提升
实体经济的店铺与电商模式相比较,具有较为良好的现场服务优势,因此,实体经济店铺管理人员要充分的发挥自身服务优势。可以为每名顾客发送一张消费积分卡,保证顾客能够利用积分卡消费,然后获取较多的优惠,将顾客的手机号码或是身份证号码作为积分卡的验证代码,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的了解顾客信息,为其设置生日优惠等活动,还便于顾客实行积分消费,一旦出现卡片忘记携带或是丢失的问题,只要出示手机号码或是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消费[2]。
在顾客消费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店铺管理人员还可以有针对性的促销,推行优惠项目,或是赠送礼品,尽可能的激励消费者购买商品。同时,还可以与各大银行相互合作,要求其银行卡在店内消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削弱电商的竞争能力。
实体经济店铺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电商无法提供的服务,例如:餐饮店服务、电影院服务、表扬服务等,为顾客营造良好的体验空间[3]。
三、白天销售与夜间配送模式
目前,电商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由于物流成本费用过高,导致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成本难以控制的问题。由于电商中不得不使用第三方物流,仓储的空间不足,并且技术专业能力较低,对其发展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实体经济店铺必须要趁虚而入,不断的进入物流与仓储行业[4]。
由于目前物流仓储投资成本较低,使得很多实体经济店铺不敢步入这个行业,但是,与其电商经济实力上升,不如大胆的不如到物流仓储行业中。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可以联合整个商业圈购买整个物流公司,然后实施白天营业销售、夜晚配送货物的经济模式,保证不会影响到实体经济店铺的经济效益。其次,可以设置三级的仓储与物流配送方式,然后将三级仓储与物流配送分为以下几点:
一级仓储区域。就是根据每天在网络上与实体店中的销售情况分析,对商品安全库存数量记性合理的设计,保证能够将几天的配送量存储良好,根据订货的数量,必须保证每天晚上九点至凌晨两点之间都可以收到货物。
二级仓储区域。就是香港管理人员在夜晚营业结束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将订货的名单做好,然后根据订货情况分货以及包装,尤其是海鲜等物品,必须要保证货物配送的有效性。
三级储存区域。就是在居民区域中设置收货点,保证早晨六点之前就可以收获,并且尽快将货物送至顾客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实体经济店铺的效益,还能便于顾客消费。
结语:
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电商的挑战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难以应付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电商的优势与弱点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不断优化自身经济体系,设置较为良好的经营模式。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兴的技术,利用先进技术实施工作,保证不会出现影响经济效益与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华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
[2]邱立娟.基于O2O模式的家电零售业模式转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赵牧,董丹丹,孙武军等.江苏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89-194.
篇2
关键词
河北省;新常态;地质工作;转型调整;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3―0001―01
新常态下的中国矿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地质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更加主动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更加主动地转方式、调结构,更加主动地依靠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地质工作的道路。作为基层地质单位,要认清在调整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措施,实现更好的发展。
1调整转型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2002年起,随着我国矿业形势的好转,地勘单位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全球矿业形势,以及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深度调整,地勘单位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事企不分,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
回顾单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历程,一系列改革确实改善了整体的经济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职工的生存问题,却没有解决单位的竞争力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持续改进和不断升华,地质工作的公益性和商业性分体就越来越显现出来,“事业帽子”使队上过多的依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来实现发展,导致单位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又走不好“企业路子”,事企双轨运作的体制日益受到约束。
1.2地质勘查资金投入处于下行趋势
2012年以后,受全球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环保政策制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矿业地质工作明显收缩,地勘投入逐年下降;在国际矿业形势回暖、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调整到位之前,社会资金的投资意愿难以大幅提高,地质勘查工作已进入深度调整期。
1.3资本积累不足,难以实现探采一体化
由于地勘行业有着显著的周期性,在行业高涨期,地勘单位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利用财政资金进行矿产资源勘查上,不能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自有矿权的勘查。此外,白有的部分矿权还存在着勘查程度达不到开采要求的问题,在行业市场低落时,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又缺乏政策支持,难以实现探采一体化。
1.4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低
单位基本形成了以地质勘查为基础,以地质服务、工勘施工为辅助,以多种经营等产业相协调的产业体系。工程勘察与施工业及多种经营产业虽在安置单位职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产业集中度低,利润贡献不高,仍未形成规模效应,抗风险能力低,尚不具备支撑单位长远发展的能力。
1.5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较落后
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高、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年龄断层现象较严重。新形势下,随着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延伸,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的问题更加突显。此外,高精尖的仪器设备缺乏、勘查技术停滞不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质勘查效率的提升和找矿成果的获得。
2新常态下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和调整转型的要求,深刻分析新常态下地勘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结合单位产业特点,按照“地质找矿”与“地质服务”并重的理念,积极寻找社会急需的矿种和矿产地,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积极开拓民生地质、生态地质领域,更好地发挥地质技术的支撑作用;努力探索关联产业的重组的路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在稳增长中注重调结构,实现稳中求好。
3具体措施
3.1增强意识,推进思想观念转型
实现地质工作转型首先思想观念要跟得上,新常态下,全队应形成“思想带转型、认识促转型”的发展理念,围绕“五个服务”的总体要求,研判形势、把握机遇、跟踪信息、开拓思路,深入思考自身业务的拓展和转化等问题,从而更加主动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
3.2调整方向,跟进地质工作转型
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2022年京张冬奥会”开展多层面地质工作,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主体”、以地质服务和多种经营为“两翼”,积极推进地质工作的改革突破和转型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切实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和地质找矿工作。做好财政出资的基础地质项目;地质找矿工作以有色金属、贵金属为重点,兼顾特色非金属矿产、晶质石墨、“三稀”矿产;推进洁净能源矿产的调查评价;注重老矿山深部及服务,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强成矿规律研究,为地质找矿提供理论指导;积极找寻实现探采一体化途健
2)积极参与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地质服务工作。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京张冬奥会”给河北省地质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服务惠民工程,充分发挥水文环境地质及工程地质的技术支撑作用。
(1)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有序推进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地质环境安全动态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围绕建设“美丽河北”以“三区两线”周边和“山水林田湖”示范区为重点,积极拓展调查与评价、防护与治理、咨询与服务等市场业务。
(2)工程地质。扎实推进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恢复治理工作;积极开展突发、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灾后治理工作;积极参与省市级重大工程建设;做好城镇化建设项目技术服务与施工工作。
(3)不断拓展地质工作新领域。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注重主导产业引领,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联动。科学“走出去”,让静置的资金和资源流动起来,实现由资源到资本的衔接与转化。
3.3加强管理,助推体制机制转型
单位各项管理要紧扣形势要求,全面加强管理工作。对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及时修正,薄弱环节给予加强,突出问题严肃处理,做到科学、规范、合理、高效,将财务、人事、资质、安全等各项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1)财务管理。加强资金运行监管,严格控制预算和执行,完善财务使用报销管理流程,保证资金良性循环;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机制,达到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人员管理。在人才培养与引进上下功夫,推进全队多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夯实人才强队的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注重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加强内部人员的培养,鼓励多途径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3)资质管理。做好原有资质的维护和升级,同时为进入新领域,认真谋划绿化三级资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的申请。
篇3
【关键词】金融科技创新 资源型经济转型 支持作用
山西省在金融产品方面创新如证券、基金、债券等加快其经济的发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创新结构失衡以及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山西经济持续发展,再加上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区,长期依赖资源发展的路径行不通,必须走转型之路。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源优势,一旦失去资源的支危经济就可能陷入危机,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以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区域出现了种种问题:“资源诅咒”“荷兰病”等现象,由此可见,不能一味地依赖资源发展经济,而是要走转型之路,金融科技创新对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区域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拥有富饶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成为我国能源的主要供应地区。近几年来,由于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山西经济快速发展,位居前列,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但是,长期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经济,经济呈现各种病态特征,介于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各种病态姿势,山西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
二、金融科技创新和资源经济转型相关理论
(一)金融科技创新理论
在国际上,《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首次研究科技与金融,主要描述了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基本范式:在新科技时代早期,是一个爆炸时期,给经济带来很大的机遇与挑战。在国内,研究专家在1993年首次提出“科技金融”,伴随着一些法律的颁布,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随之成立。最近,国内专家给科技金融下了一个的定义:科技金融是在科技创新支持作用下,促进金融创新发展以及金融政策与服务的系统化。
(二)资源型经济转型理论
资源型经济悖论与产业结构理论是经济转型的两个重要理论。首先,资源型经济悖论包括“荷兰病”和“资源诅咒”。“荷兰病”是20世纪60年代,荷兰政府对天然气大规模开发,导致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促进荷兰经济发展,但严重打击了其他产业,引发各种问题。“资源诅咒”是一国资源优势没有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是起抑制作用,导致经济发展落后于资源稀缺国家。其次,产业结构理论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它的奠定了经济转型发展的理论依据,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首次发现产业结构不同是由于国民收入差异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造成的。
三、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现状
(一)山西资源型经济的现状以及转型发展的初步成效
山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开发已经达到了120种以上,其中,煤炭资源最为充裕,储存量有2700多亿吨,资源优势为山西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六十多年来,山西省累计开采原煤量达到百亿吨,足以保证煤炭资源的供应,促进山西经济的发展。而煤炭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使山西跌入“资源优势陷阱”之中,走转型发展之路成为必然趋势。
虽然山西经济长期发展凸显各种问题,但是经过山西人的共同努力,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二是传统产业得到改善,后续产业不断扩大;三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这三个方面的显著改善,充分说明了山西经济走转型发展之路是正确的选择。
(二)山西资源型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现状
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西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必须依靠金融科技创新。虽然在经济转型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其创新能力不足,使其面临巨大挑战。第一,金融科技创新研究经费欠缺,不能保证金融科技创新的需求;第二,金融科技创新缺乏人才,难以支撑转型发展的智力需求;第三,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布局不协调,不符合转型发展的要求;第四,金融科技创新产出效率低,不能满足转型发展的需求。
四、山西省金融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转型支持作用研究
山西省金融科技创新行动已在积极全面推进之中,为解决高新技术融资困难,在2007年,山西省与国家开发银行合资建立了山西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公司。近几年,山西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是银行信贷金融市场对山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是资本市场成为快速发展的新生力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实现了兼并、重组与融资,从而推动山西煤炭行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最后是银行信贷与资本市场相辅共促,促进其发展。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拓宽资本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银行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带动山西经济发展。
虽然金融市场对山西资源转型发展起到支持作用。但也有不足。第一、银行信贷独大,金融市场缺乏活力;第二、资本市场要素不完备、发展不充分;第三、在产业结构升级中,金融市场发挥力度不够;第四、金融市场机制和配套环境有待完善;第五、金融科技创新力度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是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的能力,才能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起到支撑作用。
五、提高山西省金融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转型支持作用的政策建议
山西省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保证金融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转型支持作用,必须采取以下建议:第一、有配套的相关机制,为转型发展创造温馨的环境;第二、努力培养与引进金融科技人才,落实资源经济转型发展的智力支撑;第三、增加经费投入,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第四、提高金融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为转型发展提供支持;第五、金融科技创新的基础发展新型产业,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加.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2]宁志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创新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程绪平.建立资源型工矿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3):1-4.
篇4
关键词:水运经济 转型发展 制约成因 对策建议
近年来,湖州市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港口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水运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湖州市水运经济也面临着加快转型的迫切要求。2014年6月,总理在“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彰显了国家振兴内河水运的决心。为有力推动湖州市水运经济转型发展,本文对湖州水运经济转型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分析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湖州水运经济发展的现状
湖州内河航道密布,码头泊位众多,水路运输发达,区位优势独特,水运经济在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潜力巨大。2014年,共完成水路货运量5738.71万吨、货物周转量86.43亿吨公里,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0.85亿吨,完成水路客运量62.7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70.83万人公里。据测算,水运经济对全市GDP的总贡献率在8%左右。
1、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但高等级航道尚未成网、通航能力受限
经过近20年高等级航道的改造,湖州市高等级航道网初具规模,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有内河等级航道120条,航道总里程1179.52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316.37公里(三级航道105.90公里、四级航道210.47公里),占航道总里程的26.8%。航道布局以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湖嘉申线、杭湖锡线、东宗线等5条干线航道为骨架,初步形成以湖州为中心、连接各县区的干支航道网络。但由于湖州市高等级航道尚未成网,干支航道通航能力不一,加上部分老旧不达标桥梁、船闸和弯道限制,导致湖州航区整体性通航能力受限,严重制约湖州未来水运的发展。
2、码头泊位设施逐年完善,但港口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
自2008年《湖州市港口总体规划》实施以来,码头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截止2014年底,全市拥有持证港口经营企业320家,生产性码头泊位889个,泊位年通过能力1.12亿吨,最大靠泊能力1000吨级。但由于一些中小码头在港口规划落地之前就已经建成,这些码头规模小、分布散,设施设备简陋,管理水平落后,这种码头以满足自身需求为前提,没有公共服务能力,导致湖州港口泊位虽然数量众多,但是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较低,运营效率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湖州市水运经济转型发展。
3、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但还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随着湖州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内河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截止2014年底,全市拥有集装箱船舶23艘、1020标箱。安吉川达自2010年底开通安吉至上海集装箱内支线班轮运输,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万标箱,2012年达到4.7万标箱,2013年,安吉川达与上港集团签订了建设上海港安吉国际物流园区项目协议,不断推动两港合作走向纵深,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6万标箱,201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5万标箱,首超10万标箱大关,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逐年翻番的跨跃式发展。然而,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还不及全市外贸集装箱生成量的10%。同时,对接乍浦港的海河联运因航道等级低、桥梁净空不足、水闸限制等问题发展缓慢,加上缺乏特大型产业支撑,临港高端产业比重小,新型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导致适箱货源少,集装箱生成量不足。
4、水上休闲旅游发展较快,但旅游客运经营规模较小
湖州市水路客运主要以水上休闲旅游为主,目前水路客运量在全市交通客运中所占比重不大。近年来,湖州围绕加快建设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利用城市水资源,深入挖掘水乡文化,在吸引本地市民水上休闲观光的同时,也吸引了周边城市甚至外国游客光顾,水路客运得到了较快发展,水路客运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止2014年底,全市拥有水上客运企业6家,客船60艘、1940客位,除湖州太湖地效翼船有限公司经营一艘高速客船外,其余均为普通客船运输。全市水路客运企业通过完善水上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扩大运力规模、加强对外宣传等措施,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两项指标大幅增长。从事水路旅游客运有市内游览观光、湿地旅游(封闭性风景区)、太湖沿岸(湖州辖区)游览观光、省际太湖航线等6条旅游客运航线。
湖州水运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水运投资规模相对不足
在交通建设的总体投资中,政府对水运投资规模偏小,限制了湖州水运经济转型发展。2013至2014年2年时间里,浙江省交通建设支出1750亿元,而水路建设只有233.8亿,仅占总支出的13.4%。在这有限的内河水运投资中,湖州水运所分得的份额更有限,这对湖州水运经济转型发展不利。
2、矿产资源开采量缩减导致全航区运力过剩
2013年以来,湖州市按照“五水共治”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加大了对矿山整治力度,严格控制矿山数量和产量,矿山开采量同比减少47%,下降明显。由于货源明显减少,外港船舶激烈竞争,挤占本已有限的湖州水运货运市场,造成“憎多粥少”,本港船舶在装、卸码头压港严重,月度平均航次减少,市场总体运力大于运量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运力的过剩,造成船舶为揽到货物,竞相压价、利润锐减的恶性循环之中。
3、水运转型发展管理体制缺乏有效协调机制
目前,湖州缺乏政府层面的水运管理宏观调控的体制,统筹协调水运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推进水运经济转型更好地发展。水运管理涵盖的范围广泛,涉及港航管理、港口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航运企业、水上旅游、河流水道环境保护、口岸管理、口岸贸易、水运相关政策制定及地方性水运相关事项管理等方面。由于这些方面的管理职权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缺乏有效运行机制,特别是解决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上工作推进力度不够,未来必将进一步限制湖州水运经济的转型发展。
湖州水运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国家正在积极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按照战略部署,各区域都将积极主动参与到区域战略发展中。而湖州,既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上海自贸区建设发展的直接辐射区,又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依托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湖嘉申线等长江支线航道,积极融入长江黄金水道,实施河海联动战略,湖州将更有机会参与“一带一路”、上海自贸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从而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2005年在调研湖州时,就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而绿色水运的建设,不仅可以通过船舶改造、岸线集约利用、调整运输结构、优化生态景观等举措,保护“绿水青山”,还可以通过河海联运和优化水运结构,助推区域联动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实现“金山银山”。同时,目前浙江省正在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工程和“绿色交通省”的创建,这就要求绿色水运先行先试。此外,2014年5月湖州市成为全国首个被授予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地级城市,在发展要求上,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污染相对较小的水路运输,降低繁忙的陆路交通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湖州市设立水运转型发展试验区,构建绿色水运模式,可以更好地保护水环境和城市环境,也可以更好地推动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的发展。
1、加大投入完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水运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是水运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要切实抓好内河航道的改造与养护,解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的桥梁弯道碍航、水闸限制等问题,加快推进内河枢纽港建设,积极发展公用码头和专业码头。内河航道和港口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议以政府投入为主,并充分发挥市场各方面的积极性。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内河航道、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二是可以建立市级航道、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三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市、县地方政府及水利、城建等部门联合建设内河航道的积极性;四是政府应加快公用码头建设,提高公用码头的占比,为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创造条件。
2、重视产业布局推动内河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湖州水运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内河水运、临港物流园区、临港产业三位一体集聚发展和内河集装箱运输的跨越式发展,大力提升水运经济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度。建议市政府重视水运转型规划布局落地,加强产业选择,在整体布局上,形成“一带五园”临港产业集聚区,依靠现代物流的整合效应,使水运经济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一带”即沿长湖申航道沿线,涵盖吴兴港区、南浔港区以及南浔经济开发区、东部新区,形成临港物流和临港产业带状区块,重点发展集装箱、装备制造、新能源、金属材料、木地板运输,打造配套临港产业发展的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建立保税物流体系。“五园”即依托湖州综合物流园区、德清临杭物流园区、长兴综合物流园区、德泰临港物流园区和安吉临港物流园区,布局规模化的集约化港区,支持湖州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长兴经济开发区、德清经济开发区和安吉经济开发区发展适合水运的临港产业,重点发展集装箱、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型纺织运输。
3、倾斜政策扶持内河集装箱发展
湖州市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形势良好,但整体来说仍处于起步期。一是要科学合理布局集装箱码头,重点扶持安吉川达码头、德清德泰码头、长兴捷通码头和南浔鑫达码头;二是引进国内外投资者到湖州合资建港、独资建港,重点吸引上港集团、宁波港集团、中远集团等大型港口企业、大型集装箱班轮公司、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港口建设和经营;三是鼓励集装箱适箱货物入箱,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地板、竹制品、办公家俱、煤炭、粮食、机械设备、包装水泥、蓄电池、耐火材料、建材陶瓷等件杂货、散杂货集装箱化运输,有效提高路改水、散改集的运输比例,进一步提升湖州港集装箱物流服务能力。
4、积极扶持水上休闲旅游发展
充分发挥湖州太湖、湿地等品牌优势,依托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旅游区,加快载体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开发特色产品,提升服务功能,突出特色发展,将全市打造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水上休闲旅游首选区,建议市政府重点特色发展三个旅游集聚区:一是环太湖旅游集聚区。将太湖文化和塑造山水格局相结合,打造彰显生态、人文、休闲的生态产品服务链,建设成为具有国家级影响的环太湖旅游集聚区,重点推进长兴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湖州长田漾湿地公园、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建设;二是运河水乡古镇旅游发展集聚区。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契机,注重对历史性水运空间的呵护。以水乡自然本底为基础,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古镇文化,加快农业休闲园区和特色旅游村庄建设,着力打造南浔古镇、新市古镇、善琏文房小镇,通过水河网沟通链接形成特质各异、协同发展的旅游集聚区;三是下渚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集聚区。依托德清下渚湖湿地,联动周边地区,打造集观光揽胜、水利科普、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水上文化旅游综合集聚地,重点推进下渚湖综合旅游开发、开元森泊旅游综合体等大型旅游项目建设。
5、完善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助推水运经济转型
篇5
关键词:经济转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52
1.引言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明确指出小微企业的数量快速增长,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三五”以来,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为核心的经济转型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作为经济转型重要推手的小微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微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体,是最活跃也是最脆弱的经济主体,其在发展中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融资难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难题。
2.转型期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一是融资方式较为单一。由于小微企业具有资产规模小、信息不透明、存续状态不稳定等先天性缺陷,在我国现有金融市场体系下,无法获得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因而只能采取间接融资的方式来获取企业发展的资金,间接融资的最主要方式为银行贷款。
二是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或担保。由于小微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自有资产少,符合银行抵押条件的有效资产更加稀少,导致小微企业无法提供有效资产而无法获取银行借款。同时小微企业也往往因为没有有效资产提供反担保措施,难以获取担保金融机构提供的第三方担保。
三是融资成本高。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难以享受优惠的信贷政策,另外往往需支付额外的浮动利息,而大中型企业往往能享受基准利率下浮的优惠。此外,小微企业在抵押或担保过程中还会产生手续费、担保费及抵押资产评估费等,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高于大中型企业融资成本。
3.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我国的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表现在经营透明度低、财务制度不规范、信用意识不高、人企不分等方面。这些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将来的盈利前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增加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和贷后管理难度。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规模不经济导致信贷投向偏好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单户的融资规模较小,但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的贷前{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等环节都大致相同,使得小微企业贷款的单位经营成本上升。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往往存在着信用度低而违约概率较高,单位经济资本占用要高于规模较大、信用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从节约经营成本和减少经济资本占用的角度出发,在信贷投放时将小微企业排除在目标客户之外。
从制度层面来看,主要是由于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小微企业在自身资质无法满足金融机构授信审查的时候,应该通过健全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来补充和完善小微企业自身资信的不足,但是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和融资担保机制,使得小微企业难以通过金融机构的风险审查。
4.破解转型时期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和体系制度等多个方面来努力。
首先是加强小微企业自身建设。小微企业只有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逐渐满足金融机构的信贷准人条件,顺利实现融资。一是要建立相对规范、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小微企业只有积极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企业及财务信息,改变以往企业主个人与企业不分家的家族式管理,让金融机构客观全面的了解企业,才能与金融机构搭建起良好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强化信用意识,信守承诺。小微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加强信用意识,信守承诺,依法纳税,不拖欠银行借款、不逃避债务。小微企业只有将自身信用维护好,才有可能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三是深化改革,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经营能力,切实提高小微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小微企业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从而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小微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重要条件。
其次是创新和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提供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特征的信贷产品。一是成立专门面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制定专门针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办法和便捷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创新信贷产品,结合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小、频、急的融资特点,量身定做能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品种,如根据小微企业的结算量、纳税情况、信用记录、工资额、公积金缴存额等情况提供小额贷款,大力发展小微企业随借随还、循环支用的额度借款,提高对小微企业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三是创新担保方式。金融机构要改变历史形成的单一注重抵质押的模式,将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方式扩大到企业信用保证、企业主信用、第三方增信、应收账款质押以及未来现金流保证等方式,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抵质押资产不足的融资难题。同时在经济转型期,面临宏观经济下行的宏观环境,金融机构适时加大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要加大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制度的建立使小微企业的经营和融资受到法律保护。二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担保体系和比例再担保体系,通过政府注资的担保机构提供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促进担保风险分担和扩大反担保范围,推动小微企业在金融机构获取融资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要积极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从法律制度和流程上支持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贷款,建立有效的违约惩罚机制,对恶意违约,不讲信用,逃避银行债务的小微企业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在法律流程上要简化金融机构的诉讼流程,缩短法律公告时间和增强强制执行力度,只有解决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惩戒和淘汰信用意识薄弱的小微企业,才能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优质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篇6
(上海政法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701)
摘 要:文章从经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路径谈起,探析了经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企业现金流量对策。
关键词 :经济转型;企业现金流量;影响;路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36-03
收稿日期:2015-01-08
作者简介:鲍长生(1971-),男,安徽桐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倪嘉佩(1992-),女,江西上饶人,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经济转型对企业资金运营能力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与供、产、销各个经营环节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企业资金供应不足则会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失去“献血供应”,使得资金链断裂,财务风险加剧,从而落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一、经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路径
1.经济转型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经济的转型往往伴随着产业间相对竞争力的调整,进而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不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其发展瓶颈就是利润率的下降以及应收账款的增加,这将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速明显下降甚至为负值。
2.经济转型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投资是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实现快速发展的基本途径,在经济转型期,由于行业发展前景的不同,不同行业的投资意愿与投资动力不同,投资强度的差异性较大。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往往投资较大;相反,传统产业由于相对竞争力的下降,产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整个行业的投资意愿往往较低。投资活动现金流是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及其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较多时现金流往往为负。
3.经济转型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筹资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取资金支持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发展前景较明朗、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在经济转型期,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往往因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往往能够赢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资本市场的信任,筹资能力往往较强。而传统行业由于相对竞争优势的减弱,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导致其筹资能力较弱。筹资活动现金流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归还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的净额。企业筹资往往是用于投资,从行业平均的角度来看,不断的投资往往意味着企业要进行不断的筹资,因此处于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增长率往往为正,而处于衰退期的行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往往为负。
二、指标的设置和样本企业的选择
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以及总体现金流量。四种现金流量在定义与构成上有较大差别,分别用于反映企业不同的活动,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本文为研究经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分别设置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以及总体现金流量增长率四个指标,并通过对上述四个指标的变化的研究来揭示经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本文根据各个行业企业的特点不同,选择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物流业和能源业五大行业的20家上市公司2002年—2012年10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取样来客观实践的分析经济转型对我国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研究,这20家样本企业分布在上海区域,且涉及了每个行业的不同领域,在各个行业有典型的代表性。
三、结果分析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从2002年~2012年全行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的平均值来看,图1表明数据的变动呈现一种上下波动的形状,符合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开始进行经济转型后,每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随有变化但都大于零,说明企业经营业务发展比较稳定。
从2009年开始,全行业整体的现金流量平均值不断增加,保证了企业财务状况稳定。总现金流量增长率的增长主要依靠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增长率的增长。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所有地区、相关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从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影响来看,过去的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增值税不能抵扣,税制改革后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支付的增值税可以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流动资金。
从图1可以看出制造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在2009年之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这是由于在实行经济转型之前,国家一直大力发展制造业,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作为维持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而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慢,扩大出口这条路越来越窄了,国家进行经济转型后,图示表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增长率自2008年迅速增长。与改变产业结构的模式保持一致。服务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增长率从侧面反映出国民消费正在增强。建筑业在2009年之后增长率一直是处于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改变其结构,使得现金流量增长率未能增长。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从图2可以看出,全行业在2005年-2008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震荡幅度较大,尤其是服务业。2005年的平均现金流量增长率为13.038,而2006年的则为-18.836,相对下降了31.874。
在2004年-2007年之间,制造业的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增长率也高于其他行业,而服务业则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在2008年后经济转型的这一过程中服务业的增长率不断提高。不仅是因为经济的复苏,也是由于国家提出了相关财政政策,促进了企业的投资需求。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在2004年-2008年较为稳定,在2009年突然下降到-4.024,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出口信用风险增大,融资不畅。后又逐渐上升至2012年的2.722。这与在2008年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以及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这一些政府扩大内需的举措息息相关。信贷规模限制取消以后,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增加,因为有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配合,企业会相应增加很多的投资项目,同时也会加大对很多产品的需求。由此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筹资规模。图3也表明,能源业在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长率变化幅度过大,一直是以资源的密集使用为主要特征,同时对国内环境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四、提高企业现金流量对策
1.加强现金流管理。我国企业传统管理往往只看中规模的扩张与利润的提升,对企业现金流的关注较小。由于存在政府的融资担保以及以规模扩张速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规模的追求更加突出。但是国企在追求规模的同时,并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根据自身盈利状况来决定发展的速度,其发展往往是靠大规模的银行信贷完成的。在经济转型中,由于经济发展不平稳,一旦经济持续下滑,大量的国有企业很可能无法偿还贷款,进而会给整个经济带来系统性的风险。因此,本文建议,在国有考核时,要转变“唯增长论”的观点,加大对企业现金流的考核,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经济下滑风险应对能力。
2.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经济的转型往往意味着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区域内的企业要顺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在现实中,由于经济转型往往是缓慢与潜移默化的,很多传统企业特别是中西部的传统国有企业缺少对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的研究,进而很难引领产业发展的潮流,而往往选择被动的随波逐流,最终被市场竞争淘汰。因此,传统企业特别是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的企业要积极的研究其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相关技术的革新趋势以及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积极主动的适应、甚至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般而言,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从传统行业中退出,寻早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进一步追求产品细分战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力。相关企业应当在对自身财务状况、科研能力、人才资源能要素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转型升级战略。
3.突出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经济转型期,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利润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下降都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行业以及外向型行业将逐渐丧失竞争优势,进而会逐步被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取代。现在来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软着陆的机会,但是政府出于稳定就业等目的,推出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四万亿计划的推出使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迅速恢复,遏制了企业的倒闭的停业潮,稳定了就业。但是,我(下转141页)(上接137页)们也应当看出,四万亿刺激政策带来了投资效率低下、产业机构升级减慢等结构性与长期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因此,建议国家的尽量减少对经济干预,增强企业投资的自主权,同时改善要素分配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目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阶段,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政府吸取了四万亿刺激计划的经验教训,没有出台大规模的刺激计划,而是本着推进改革,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来稳定经济的增长,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程小可,刘雪辉.中国资本市场披露现金流量信息的
有用性[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0).
[2] 朱元森,仲波,乔迎涛.论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的相关因素[J].
会计之友,2004(5).
[3] 周敏.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风险管理行为及理论研究[D].天
津大学学位论文,2008.
[4] 周敏,王春峰,房振明.现金流波动性、盈余波动性与公司价
篇7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金融成长
Resources City Financial Maturity Research
Li Fang-weiLi FeiYin Qi-li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utilized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maturity to analysis resources cit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financial maturity, and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 suggested of finance maturity of the resources city, adjusted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 to resources city reforming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Resources City Economic Transition Financial Maturity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现有的经济结构、城市的政策体系大部分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产物,要顺利完成城市的经济转型不仅要清理这些历史问题,还要完成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及安置工程,同时还要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完成这些任务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和承担具大的风险。货币与金融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越发达,越需要货币与金融的中介作用,就越需要金融的“成长”。金融成为城市与区域经济运行的枢纽与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成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金融支持对于经济转型城市的市场化改革具有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成长(Financial Maturity)及其与经济转型的关系
金融成长(Financial Maturity)是对金融增长和金融发展概念的一种综合,成长本身应当包含增长与发展两层涵义[1]。在现代金融理论中主要使用“金融发展”(Finance Growth)和“金融增长”(Finance Development)这两个词来论述金融成长,在许多论著中这两个词是混同使用的,这不仅造成两个概念划分上的困扰,而且也模糊了金融增长与金融发展在本质上的区别关于“金融成长”的分析。金融成长不仅包含金融市场的完善与金融结构的变化,还包括金融结构的空间差异、部门差异、金融制度的变革、金融观念的转变、金融努力程度高低及金融文化的形成等。
经济增长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目标之一,也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增长的要素有劳动、资本、金融、技术、土地、制度等。在这些要素中,金融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①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运用信贷和利率杠杆等经济手段,调控贷款投向,对资源型城市急需发展的产业和效益好的企业可实施积极信贷支持;相反,则要加以限制。这样就可以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产业结构;②筹集转型资金,由于长期历史原因,资源型城市大都基础薄弱,而没有足够、持续的资本供给,既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能促使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然而一个地区的资本形成能力又受到本地区储蓄水平的制约,但金融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融资方式能将区域内、外企业和居民的盈余资金通过储蓄间接转化为投资或直接转化为投资,形成资本,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这也是金融的基本功能[2];③带动其它要素的流动,金融在经济运行中是联系其它部门的纽带,它通过资金这种特殊资源的流动,起着引导和配置其它资源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流动的作用,从而获得本地区稀缺的资源。
二、资源型城市的金融成长现状及特征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资源型城市的金融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存贷款量成倍增长,金融活动渗透到经济转型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目前资源型城市的金融业仍处于滞后状态,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转型的需要[3]。
第一,经济转型中的资金需求不能够从金融业完全得到满足。当前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金短缺,这已成为制约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受信贷额度、上级行贷款侧重点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效益好的项目不能及时地获得足够数量的资金;很多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往往由于资金短缺而难以正常地进行;一些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新项目,有时由于资金的限制不能及时地上马。
第二,金融资源严重不足。金融资源,从广义上讲既包括资金,也包括金融机构、金融中介组织、金融人才及技术、设备物资等内容。资源型城市金融资源的缺乏,缺的不仅仅是资金,还表现在金融人才、金融机构、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匮乏。由于资源型城市大部分处于偏远山区或欠发达地区,交通及信息的落后、艰苦的生活环境、恶劣的工作条件及较低的工资福利待遇,难以对人才、企业及技术形成吸引力。
第三,体制问题突出。由于资源型城市大都是由资源而兴起,先有企业后有政府,矿业城市企业在行使城市功能的同时也管理着城市,形成一种特殊的政企合一体制,政府职能与企业利益混为一体,政府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是,企业如何能在银行拿到资金,能在外地找来资金,而不是如何周转资金,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第四,区域信用环境恶化。在经济转型时期,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从地方保护主义和局部利益出发,借产权改革之机千方百计逃废银行债务,致使银行不良资产大幅扩张。这种行为如不及时加以遏制和纠正,不但会形成社会诚信的危机,并进一步加剧银行资产恶化的趋势。
第五,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渠道较少。由于过去计划经济的原因,资源型城市的主要职能是资源的开采,从而导致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以地方社会经济为主体的城市功能圈,城市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规模都较小,交易数量有限,企业通过地方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较为困难。
三、资源型城市金融成长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资源型城市金融市场发展,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内生金融成长。金融成长的实质就是经济中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成长的真正原动力来自微观经济主体对金融活动积极而富有理性的参与,金融内生成长的基本要素和必要前提是企业部门和个人部门的自主融资行为。由此,培育微观经济主体成为加强资源型城市“造血”功能、促进资源型城市金融成长的必要环节。资源型城市市场机制的缺乏与市场力量的薄弱将转变成以信贷市场扶持合格的经济主体,使之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西部地区的银行要加大对西部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支持非公企业的发展,鼓励个人申请消费信贷及创业信贷,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活力。
第二,设立“专项改造贷款”支持资源型城市调整改造。建议集中一块资金,设立资源型城市改造专项贷款,并分设资源型城市技术改造专项贷款,发展接续产业专项贷款,资源型城市高新产业专项贷款等若干明细子项,并由央行各分支机构信贷部门负责,统借统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第三,综合运用调控工具,调整产业布局与结构。金融机构要从宏观上把握资源型城市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合理性,综合运用贴现、贷款、利率等调控工具,传导政策意图。对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优惠利率政策,并按产业扶持程度不同,实行不同的浮动利率或差别利率,并在贷款和贴现上予以重点倾斜。诸如产业关联度大且有利于延长产业链的煤转电、煤转焦、煤转油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可提高持续发展力的废物转化利用项目;有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促进结构调整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等。从而纠正和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稳健运行是实施金融支持振兴东北战略的基点。金融部门在积极支持资源型城市振兴的同时,要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这就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保持金融业稳健运行,金融机构要强化内控制度建设,防范金融机构内部风险。同时须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制度约束;规范企业行为,完善信用制度,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
第五,实施向资源型城市倾斜的金融优惠政策。市场壁垒和地理屏障常常会使市场失灵,仅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达到缩小资源型城市和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目的。适度倾斜的金融政策是弥补“市场失灵”进而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与重要途径。因此,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应辅之以适当向资源型城市倾斜的金融优惠政策,从而为资源型城市经济、金融的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杰.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100~220.
[2]齐美东,闫春英.构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支持体系[J].经济纵横,2005,(2):34~36.
[3]曲臣,王志宏,李芳玮.矿业城市转型效果评价及预测[J].露天采矿技术,2006,(4).
[4]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篇8
关键词:资源型;县域经济;迁西县;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一、迁西县资源型经济概况
1.矿产资源
迁西县,地处唐山市北部地区,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南麓,明长城横穿县城北部。迁西县处京、津、唐、承等四个城市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迁西县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调整经济结构和投资重点,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全县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保障了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迁西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铁、锰、铜、石英等多个品种。尤其是金矿和铁矿在县域内分布广泛,其中金矿以岩金为主,全县建成采金矿山7处,选金企业5家(不含金厂峪金矿),近年来始终保持为全国万两黄金县;全县已建成各类铁矿采石场171处,年消耗储量约400万吨;铁矿选厂202座,形成处理原矿石530万吨、年产铁精粉2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铁矿采选业及其相关后续产业已成为本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
迁西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西寨古文化遗址、三屯镇戚继光驻地-蓟镇总兵府等多个文化遗址,还有景忠山、青山关等4A级景区,人文景观和天然景观融为一体,景色优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在促进旅游业建设和增收的同时还能够带动其他附属产业的发展,如农家乐、垂钓等特色农业的兴起也为旅游业添砖加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全县税收。
3.林果资源
迁西林果资源久负盛名。全县有林地面积126.8万亩,森林覆盖率57.28%,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迁西县板栗栽培源远流长,素有“中国板栗之乡”的美称,此外,安梨、鸭梨、山楂等水果也是迁西农户主要的收入来源。
二、迁西县资源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1.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程度较高
铁矿、金矿资源的开采及利用是迁西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全县主导产业为铁选与钢铁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低端加工行业。钢铁业是全县占有比例最大的产业,全县的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经济呈畸形发展。经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严重阻碍了其他产业发展;此外,由于受到产业发展、资金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吸引人才、高新技术能力较弱,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较低,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
2.产业创新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在迁西县经济结构中,矿产资源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只注重资源的开发,忽略了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引起对技术、人才和创新理念的重视,缺乏创新生产力,并没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以创新为驱动,协调发展的机制,导致经济技术实力较差。而且产业产出产品大多以原材料输出及初级加工为主,缺乏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企业产品附加值受到技术创新限制较为明显。
3.资源环境压力大,协调发展能力弱
长期以来,冶炼产业未形成集聚及集群发展,小矿山及选厂较多,高污染和产能过剩导致县域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由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县内资源型产业由于对资源过度依赖,产业发展风险越来越大,区域内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之间脆弱性明显;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未及时淘汰和升级,接续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未实现协调发展,矛盾较为突出。
三、资源型县域加快经济转型的驱动因素
1.加快经济转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
资源型县域经济主要以资源开采及初级加工为主,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落后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逐步被淘汰,劳动力失业对县域内就业造成极大压力,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其他产业发展不均衡、岗位有限,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加快经济转型能够推动产业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能够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保障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增长;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能够逐步减小贫富差距,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兴起能够极大推动劳动力就业和居民收入水平,因此,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2.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经之路
资源型城市是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极,是区域交通、信息、文化教育、技术中心,对于带动整个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转变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能够延长城市的生命周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但能够推动产业的布局优化,形成有生命力的产业集群,还能够让城市依托资源但逐步摆脱对资源的依赖,也是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保障社会公平的目标,城市发展活力的展现,实现产业协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3.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是建设低碳经济重要手段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研发利用新型能源,转变产业发展模式也是新型产业发展要求,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建立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观念,是营造高效生产环境,舒适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是实现从高碳到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正如指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资源型县域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观念,减产能、去库存,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四、政策与建议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科学合理布局产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政策上应更加侧重保护环境,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破坏环境者的惩戒力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从资源节约和集约入手,树立企业节约观念,从节能、节水等方面做起,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利用已有产业优势来发展绿色产业;从产业布局来看,需要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区位优势,培育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园区,吸引更多的产业来县进行投资和发展。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县域协调发展
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目标,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能以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破解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实现产业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环保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好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全县生产资源,引进技术、人才推动循环产业链的形成,实现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3.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发展在于产业合理化、集聚化和高级化程度,应寻找多种动力推进产业转型。一方面大力培育优势接续产业,投资基础设置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承接条件,吸引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原有资源类产业,强化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并注重产业的技术转型,逐步改变企业发展模式,通过产业承接及转移等方式推动产业从劳动集约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逐步优化县域内产业布局。
4.重视服务业发展,保障产业的均衡发展
迁西县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全县第三产业产值较低,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投资空间。推动以景区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从公园建设、购物体验及游乐等多方面进行开发,利用多样开发模式吸引京津冀地区的游客和购物人流;并可将生态农业、现代产业园与旅游参观相结构,发挥工业旅游的优势,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均衡发展;还可以利用交通便捷的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网络化的发展,将农业观光、科技农业和网络化农业作为旅游资源和创收的来源,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也可以较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建民.河北省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转型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6):106-111.
篇9
根据此次考察情况,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对社区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做好新农村规划,促进乡村振兴。根据社区地理、人文等实际情况,对社区12个小组新型村落民居建设、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做进一步规划,让社区跟进时代,美起来、富起来,以科学、合理、超前的规划,促进社区乡村振兴。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劳动力输出能力。加强社区居民劳动技能、文化素质培训,加强新时代信息的宣传,让社区居民与时俱进,培养一批有素质、有能力、思想先进的人才,借助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储备、输送劳动力,为工业园区服务,增加居民经济收入。
三、突出生态发展,促进经济转型。以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周边自然村庄的发展,以打造生态旅游城市为契机,物流港为核心区,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生态建设,保护好生态林地,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家乐、民宿、生态庄园、种植采摘体验基地等新型旅游产业的发展,以达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共同发展,促进社区整体经济转型。
篇10
关键词:经济转型 金融支持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持续了30多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的拉动。然而,2008年发生的始于美国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迅速恶化了我们的出口环境。在欧美中长期增长前景堪忧的情况下,外部需求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增长。同时,2009年在信贷支持下的高投资也不可能无限制持续下去。这种情况下,主要以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开始引起经济增速变缓,同时经济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必须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经济转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层次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中国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模式,希望对于经济转型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有所贡献。
二、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分析
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持续性。从表面上看,这是我国一系列政策选择导致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经济更深的结构性问题在于经济中配置资源的价格信号被十分严重地扭曲着。
衡量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指标是GDP,GDP越大说明经济总量越大,GDP增长越快说明经济增长速度越快。GDP的组成部分为消费、投资和出口,短期内投资对GDP的拉动效应最明显,因此也最容易得到政策支持。钢筋、水泥、铜、铝这些都是我们投资的要素,低利率、低价土地、税收减免、高耗能、高污染等等对拉动投资效果很大,最后也会反映在GDP上。2009、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9.2%、10.3%,而来自于投资的增长率则为8.8%、5.6%。
大量投资短期创造需求,长期扩大供给,于是需要寻找产品市场。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方面,我国政策支持企业选择以出口加工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最主要的支持就是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灵活的汇率机制,而是将汇率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一个固定的水平,使得出口企业盈利并能够生存下去,结果导致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很高,外汇储备数额巨大。
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环境和生态的恶化为代价的。如果所有企业都做到环保排放达标,那么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绝不会像现在这么低。这是对企业的间接补贴,是亿万老百姓和它们的子孙后代在为当下的中国企业提供补贴。
这些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中国经济增速,而企业和政府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速。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后果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乏力。但是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目标,就只能继续依靠投资和出口,所以利率和汇率就只能继续保持在低位。低利率、低汇率和上文提到的低排放、低人工、低能源成本,都是对中国经济中要素价格的扭曲。扭曲的价格进而扭曲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主要体现为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得到漂亮了经济增长数字,但是居民收入却增长缓慢,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当前的经济模式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却忽略了增长的基础,出现了上文所分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大学生就业压力、收入增长缓慢且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等等问题,注定是不可持续的。而且2008年发生的始于美国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迅速恶化了我们的出口环境。同时,2009年在信贷支持下的高投资也不可能无限制持续下去。这种情况下,主要以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必然引起经济增速变缓,越来越限制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模式
中国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模式有两种思路,一是市场性金融,是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让金融市场在配置货币等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二是政策性金融,是指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作为配置资源的辅助手段,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发挥补充性作用。
(一)利率市场化
上文已经知道中国的平均实际存款利率极低,影响了居民收入并抑制了消费。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利率不能自由地由市场供求变化决定,那么整个利率期限结构就将受到严重影响。资金成本的过低将使得银行有强烈的动机扩大贷款,甚至规避中央银行规定的信贷限额。众所周知,过度的信贷增长倾向于推动货物和服务的通货膨胀,也将推高资产价格。因此放开对贷款和存款利率的管制,进而使得这些利率由市场来决定,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这也就是中国正在实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二)提高汇率灵活性
提高汇率灵活性,可以灵活调节国内商品价格和国际商品价格的比价,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下,扩大进口,逐步改变我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局面,减轻我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三)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中国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仍以银行为主导,容易导致银行体系积聚大量风险,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一是加快债券市场发展步伐。二是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稳步发展股票市场,以创业板为平台,为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三是推进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金融形态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多元化渠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