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材料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成都有幼儿园1848所,3~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8.5%。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有878所,在校生108.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9%。成都于2013年9月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城市。成都全市有普通高中126所,在校生21.5万人;中职学校90所,在校生23.9万人。成都全民教育的重点,已从“学有所教”转向“学有良教”,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公民。
信息化无疑是铸就卓越教育品质的先进工具。成都正根据“宽带中国”战略,进一步修订完善教育信息化规划及其政策措施,检测与评估政策实施和目标达成效果,提高师生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创新学习方式,开放教育资源,推进移动学习。这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共享有质量的教育,发展终身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环境条件。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2009年,成都市建成了教育城域专网,校、县、市三级光纤联通,已接入880所公办中小学。2011年,公办中小学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所有教室、功能室、办公室都能够接入互联网,农村学校能够更快捷更大范围地接受优质师资培训乃至直接教学。2012年,全市多媒体到班率1.26:1,师机比1.36:1,生机比10:1;近300所学校具备校园有线、无线双网覆盖,能够进行移动办公、移动学习。2012年底,成都市教育系统互联网接入总带宽达到每秒5569兆位,每校平均互联网接入带宽每秒6.4兆位(见表1)(终端配置如表2所示)。
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有良好基础,发展任务重点在于资源建设和有效应用。
二、信息化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一)信息化手段让教和学更高效
目前,成都市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整体普及率为77.4%。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字资源备课,制作课件,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使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完成自主学习,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1.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贡献
调查显示,教师们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贡献很大,按照得分高低,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的贡献如下:对教学准备的贡献程度最大,得分为86.52;其次是对提高课堂效率的贡献,得分为83.7;再次是对教师本人专业发展的贡献,得分为82.43;最后是对教研活动的贡献,得分为81.7。
2.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贡献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对课程学习的贡献较大,认为贡献很大的占37%,认为贡献比较大的占34%,二者共占71%。学生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更容易集中精力;教师更方便呈现课程内容;学生更快捷地理解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进度更快。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的使用使课程难度加大,且容易分散注意力。
(二)数字化教学让学习更便捷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让学习更加个性化。目前,成都市已经有20余所城乡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践。例如,高新区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学生通过电子书包和在线学习平台,提前下载学习卡进行预习,利用多种终端完成教师布置的个性化在线作业;通过“读书”频道,拓展阅读范围;通过“研究型学习”板块,组成学习共同体,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通过“成绩分析”栏目记录每次考试变化,并形成线状或柱状分析图。
数字化实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数字实验室在中小学校的应用拓展了实验范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比如,都江堰市李冰中学开展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水果电池电压测定、探究声音共鸣等十多个数字化理科探究实验,创新了教学手段,实现了对传统仪器的补充和替代,使实验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云端教学平台让课堂更智慧
研究表明,云计算和移动学习这两种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的技术将进入主流应用。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将引发基础教育领域的浓厚的兴趣。当下,成都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采用云端工具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学生持有并使用平板电脑等便携电子设备,借助云端服务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012年10月,成都市建立了西南地区首个“智慧教室”,随后,7个试点中小学校纷纷落地并开展教学实践。学生在“智慧教室”里能实现课堂多媒体互动、e化评量与诊断分析,以及无缝导入云教学平台,契合了教育科技和未来学校发展的趋势。各中小学还通过多种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借助“魔灯”(moodle)和博客平台开展特色网络环境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而且方便学生开展网上学习讨论,教师可以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检测结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和指导。
(四)远程教学让优质资源更均衡
名校如何引领并带动薄弱学校发展?如何让城市一般学校、农村学校、山区学校、民族地区学校共享城市名校的教育资源?成都市充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6个中心城区与9个远郊区(市)县均已完成远程互动教室建设。2002年6月,全国第一所基础教育网络学校――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成立。网校已开通高中直播式教学、初中录播式教学、小学植入式教学,初步形成了贯穿小学到高中的远程教学模式。依托卫星通讯技术,通过全日制远程直播等方式,将成都七中、成都实验小学等名校的课堂教学实况全面、完整、实时、系统地向省内外薄弱学校传送,实现薄弱学校的学生与名校学生全程异地同堂上课,共享成都名校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结对,促进城乡学校互动发展。2010年初,成都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中心城区130所学校与远郊169所学校进行深度结对,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通过市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在结对学校建设授课教室和听课教室。通过成都教育专网和远程互动技术,初步开展了课堂互动教学、远程教研、培训、评课议课等活动。
三、成都教育信息化愿景
(一)建设教育云平台,提供优质多元的信息服务
一是构建成都教育云基础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提升学校信息化基本配置,优化教育信息网络环境,实现教育单位、学校专网全接入,构建学校每秒1000兆位的网络服务能力。
二是构建成都教育云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多元、丰富的数字资源库和共建共享的公共资源服务体系,打造随时、随地、随需互动交流、无限沟通的数字化无边界学校。
三是构建成都教育云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学习人人通”。完善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推动数据整合和教育业务覆盖,形成全面、集成、即时、动态的教育管理和学业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高效和网络学习的广泛运用。
(二)建设数字优教课堂,满足学生个性化移动学习
组织成都市名优教师设计制作数字优教课堂,提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服务。数字优教课堂涵盖小学、初中,向成都市的全体学生和教师免费提供。着力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辅助教师解决问题。
优教课堂全部为10分钟左右的切片资源,采用流媒体技术,通过专业级播放平台,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庭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等终端,在有线网络、3G/4G移动网络、ITV、IPTV等多网络环境下,实现对资源的在线点播,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化移动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三)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塑造新型工作学习模式
建设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支撑队伍。实施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行政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提升培训工作,实现校园网网管人员全员持证上岗。到2015年,完成对500名技术装备管理干部、2000名技术装备专业技术人员的骨干培训。
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制订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着力强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与培养创造力、变革工作与学习模式、提高信息时代公民责任感。2014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参培率要达到100%,考试合格率不低于85%。2015年,50%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
(四)主动拥抱新技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改革
篇2
今年,省、市人民政府对我县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是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是对县、乡各级政府近年来发展教育事业的一次大检阅。根据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县教育工作将于6月10日左右接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评估检查。这次督导评估检查要求之高、检查之严,不亚于去年省政府“两基”“普实”复查验收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不能顺利过关,就看各乡镇、各部门在座的各位领导思想上重视够不够,工作措施落实不落实,工作成效明显不明显。为认真做好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评估验收,下面,我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市级教育督导复评情况通报
5月11日至13日,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复评组对我县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复评。复评组对照《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和《〈云南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评估要点及评分要求》等文件内容,采取“听、看、察、访、议”等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坚持鉴定性评估与发展性评估相结合,力求客观、如实地评估元江县教育工作。复评组首先听取了元江县关于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分别召开了人大、政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和学校负责人座谈会,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深入到澧江、东峨、青龙、因远4个乡镇政府及当地的中小学共14所学校实地检查,认真细致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抽查清点在校学生情况,进一步验证、核实县政府的自评报告。通过两天多的调查核实,复评组认为:元江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作为宣传、动员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大事来抓,县、乡(镇)政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履行到位,全县上下形成了迎接督导检查的浓厚氛围,自评工作严肃认真,扎实细致,有关档案资料较为规范,掀起了继“普九”之后的又一轮关心、支持教育的热潮;自评报告内容基本符合全县教育工作的实际;检查组所到学校管理有序、师生精神状态好,教育质量逐年上升,校园环境做到了绿化、美化、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发挥了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功能。评估组给我县教育工作督导复评分为91.5分,基本达到“教育工作先进县”的分值要求,但由于评估过程中发现有涉及“教育工作先进县”一票否决的要素(主要是d级危房严重超标),评估组经过认真合议后,同意将元江县作为“教育工作合格县”等级呈报给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认定。
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复评组,在充分肯定我县教育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中肯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一是危房偏高。全县中小学现有45584平方米危房,占校舍总面积的16.21%,远远超出评选“教育工作先进县”标准中关于d级危房比例不得高于3%的要求。
二是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我县中小学宿舍较为拥挤,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大多数是简易房,学校没有洗澡房,厕所十分简陋。实验仪器老化,自然破损、报废、消耗较大,原来配备的实验仪器与新课改教学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卫生、劳技器材配置严重不足,生均图书不达标,小学计算机配置生机比也不达标。
三是我县初中控辍保学形势不容乐观。近几年,县、乡政府加大了初中控辍保学的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仍然有突破省定标准底线的危险。辍学率20*年为2.59%,从数字上看虽然不超标,但是初中生辍学是动态的,稍有疏忽,辍学率就会反弹和超标。个别初中学校的辍学率已大大超过3%的指标要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基本解决了因贫辍学的问题,但对于因厌学而辍学还缺乏有效措施。
四是进一步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元江县教师队伍在区域分布、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尚不够合理,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是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
1、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学校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特别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完善寄宿制学校的配套建设,重点支持寄宿制农村初中改善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和文体设施的条件,加强住宿生的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高度关注寄宿生的身心健康。
2、评估档案资料要力求规范。加强对乡镇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更多地体现政府行为(个别乡镇的汇报材料是教育部门的工作总结)。县级与乡(镇)的统计数据要一致对应,同时要注意数据核实,如实反映情况(因远镇初中入学率92.37%,低于95%属于“不合格”指标,原因是因远二中未将户籍内在外借读学生算入)。关于档案资料和表册的一些细节问题,必须抓紧修改完善。
3、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加强县教育督导机构的建设,成立元江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落实编制、配备专职督导人员,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4、根据*年国务院《教育费附加征收暂行规定》第八条“地方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提出分配方案,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不得用于职工福利和发放奖金”要求,将“教育费附加”全额及时划拨县教育局“义务教育资金专户”进行专项管理、统筹使用。
5、抓好勤工俭学工作,促进基础教育和谐发展。要坚持开展以校园“五小工程”为主要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把办好一个食堂,种好一片菜地,养好几头肥猪,救助一批困难学生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要从政策导向、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学校的勤工俭学给予扶持。要把勤工俭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生活质量。
六是实地检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一是汇报材料上的问题。几乎所有乡镇都把教育工作汇报材料写成了教育工作总结,有的乡镇简单地把20*年省政府“两基”、“普实”复查验收汇报材料修后就进行汇报。没有站在政府的角度叙述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各乡镇对本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认识上还存在偏差,错误地认为教育督导评估只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事情,恰恰相反,本次教育督导评估主要是督政,而不是督学,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当地党委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具体讲就是当地党委政府依法组织适龄儿童进行义务教育、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学校建设给予用地保障(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力所能及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表彰优秀教师等等情况。二是资料装档方面的问题。个别乡镇在资料装档上比较随意,笼统地把各种资料混装在一起,不但不便于查阅,而且显得混乱。根据市政府复评组的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教育工作资料应分开装订,并帖上标签。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乡镇党委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各种文件,乡镇各种教育工作汇报材料、控辍保学先进材料,强化教育管理方面的材料,“两基”表册。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我县教育工作的检查验收,是我县今年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对此,大家务必保持清醒头脑,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次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20*年5月,我县“两基”“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去年主要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检查验收,而这次督导评估是对“普九”复查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和加强,涉及部门多、范围广、要求高,是对县乡两级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全面的、综合性的检查验收。所以大家务必采取过硬措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照标准,查漏补缺。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这次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照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各项要求和指标,仍然还有很大差距。从5月13日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复评组对我县教育工作督导复评反馈意见看,我县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了教育督导评估的检查验收,又制约着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加以研究解决。冷静分析目前的现状,迎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时间十分紧迫。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和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迅速将迎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第三,我们要认识到做好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是提高我县教育发展水平的良好契机。这次省检的很多内容包含了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如d级危房排除等)的指标。这无疑是各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契机,也是推动教育上水平的大好机遇。各乡镇、各部门、各中小学校要通过这次省检,认真对照标准,寻找差距,尽最大努力把欠账补上,把迟早要干的事提前干好,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提高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水平。
三、明确职责,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应该说,5月11日~13日市政府对元江县教育工作的督导复评只是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一次预演,说直接一点,市政府对我县的教育督导评估并不算严格,所提出的问题也很宏观,但实际上我县在前次市政府教育督导复评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部门的领导在专家质询环节上,对涉及本部门的情况了解不全、掌握不清,这种情况在省政府督导评估时要避免发生。下面,我针对市政府教育督导复评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具体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县级职能部门工作
1、落实教育督导机构
一是县教育局要尽快提出《关于成立元江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请示》报县机编委;二是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要尽快研究,尽快批复。(此项工作由县教育局和县机编委负责落实)
2、落实教育费附加的拨付
按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足额拨付教育费附加,并办理拨付相关手续。(此项工作由县财政局和县教育局负责落实)
3、材料档案:一是县政府教育工作汇报材料以《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基本情况登记表》为依据,进一步核实相关数据;增加社会力量办学、教师小区建设和捐资助学情况的内容;利用图片、统计图,把县政府汇报材料做成电子文稿。二是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申报材料经修改定稿后,按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要求,做好材料申报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表册档案,核对县、乡两级教育相关数据,做到表表相通,册册相符。(此项工作由县教育局负责落实)
4、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出席汇报会、座谈会和反馈会,并能回答专家质询本部门的相关问题和涉及的数据,说得清本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县政府办:做好部门之间协调工作;相关文件的印制和下发;认真做好迎检工作方案,包括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日程、会场、食宿、车辆的安排和标语的布置等等。
(2)县发改委:熟悉和掌握“十一五”元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相关教育工作和教育设施建设项目立项及教育收费情况。
(3)教育局:一是指导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做好复查迎检准备工作,帮助全县各中小学建立健全备查的“两基”、“普实”表册和学校管理工作档案,充分展示我县在强化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成果。二是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涉及“一票否决”的普及程度的各项指标达到省定标准。三是配合县政府办做好各种迎检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4)广电局:一是制作教育工作的电视专题片;二是及时报道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在我县的检查工作情况,做到当天活动当天报道,并全程跟宗报道。
(5)人事局:熟悉和掌握全县教职工配备情况、农村富余劳动人员转移培训和社会效益的情况、禁止使用童工专项整治情况。
(6)财政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按规定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拨付情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执行情况;“三免一补”经费拨付情况;及时拨附相关教育经费。负责向省督导评估团解释和说明教育经费的相关问题。
(7)农业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农村成人中等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科教统筹取得的成果情况。
(8)公安局、工商局、文化局、卫生局、建设局:熟悉和掌握近三年本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同时要安排人员,在这段时间经常开展整治学校周边环境、食品安全、文化环境等活动,认真治理学校门口摆摊设点、无证占道经营的现象。在城区中小学上学、放学时段,公安要帮助学校维持校门通秩序。
(9)其他职能部门,也要按元政办发〔2009〕12号《元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元江县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级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职责的通知》的规定,负责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说明本部门所履行的教育工作职责情况;对一些未按要求达到的硬性指标要写出专题报告说明情况。
(10)其他要求。凡参加汇报会的部门领导,会后要认真通读全县的教育工作汇报材料,凡是涉及本部门的相关情况和数据,务必做到汇报会当场解释得清、道得明;同时,各部门在专家质询时要能密切配合,相互补充汇报、说明情况。
(二)乡镇工作
1、对尚未入学或流失的适龄少儿,要认真梳理,摸清底子,建立翔实可靠的流失生名册;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乡、村、社和学校、教师的职责,依法采取“动员劝学”、“强制执行”等多种办法,使辍学生重返校园完成义务教育,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程度”的各项指标达到省定标准。
2、乡镇长汇报材料:要从乡镇政府的高度,认真总结近三年本乡镇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学校布局调整、“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控辍保学”工作、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材料应包括乡镇基本情况、主要措施与成效(重点部分)、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的打算。要对现有的汇报材料进行认真修改,材料中涉及到的教育统计数据,要以20*年度学校统计年报和“两基年审情况登记表”为准。修改好后报县教育局进行审阅定稿。
3、档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要组织发动中小学、各站所,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认真挖掘和整理相关教育工作的材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育工作档案。具体按会上发放的《乡镇档案资料》要求建立。乡镇档案要摆放在汇报会所在地,不能放在学校。
4、要做好2个彩色封面材料:一是乡镇长汇报材料;二是迎检方案等材料合订本(文件顺序为自评领导小组、迎检方案、*年履职自评报告、07年履职自评报告和06年履职自评报告)
(三)学校(幼儿园)工作
(1)要进一步整理完善近三年“两基”、“普实”表册和学校管理工作档案,特别要认真核实各种材料中使用的数据是否与教育统计数据相符。加强与公安等职能部门的联系,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搞好学校卫生保洁工作,以斩新的校园面貌和良好的师生精神状态迎接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
(2)要做好3个彩色封面材料:一是迎检方案等材料合订本(材料装订顺序为自评领导小组、自评实施方案、近三年学校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二是学校(幼儿园)特色材料(3至5个材料);三是学校(幼儿园)简介(检查组进入校门时分发)。
(3)检查期间,学校所有教职工要佩戴工作牌。
(四)迎接工作
1、县、乡镇主要领导,一是相关人员(乡镇包括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中小学校长,并由乡镇长汇报)要参与迎接;二是按通知要求参加汇报会和反馈会;三是全程陪同检查。
2、县、乡镇、学校、住宿宾馆均要在醒目的地方悬挂“热烈欢迎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莅临我县(乡镇、学校)指导教育工作”字样的标语。(此项工作由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具体由县教育局负责通知乡镇和学校)。
3、乡镇召开汇报会时,涉及的乡镇站所长和学校校长要参加会议,并接受督导评估组的询问。
(五)相关工作要求
1、县、乡镇、学校所有表册、材料的修改完善及归档工作,要在5月31日前完成。
篇3
1.数字校园的定义
数字校园是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为手段,强调合作、分享、传承的精神,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教育环境。这种新型的开放式教育环境提供了适应学习者个性化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多种媒体组合的学习资源,能够创新地运用和创造资源。数字校园环境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的服务下,强调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开放。
2.数字校园的重要作用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以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校园数字化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建设数字化教学、科研与管理环境。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工作全过程中,运用宽带、交互性和专业性的局域网络实现数字化教学及学校办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3.数字校园的组成
数字校园的建设包括校园基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校园应用系统的建设。校园基础化信息环境包括校园网络化环境、基本的信息化终端建设、数字教室的建设。校园应用系统应包括基础应用系统和功能应用系统。
二、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背景和理念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和浙江省都曾实施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浙江省曾前后共开展了三批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实施工作,杭州市共有11所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76所浙江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通过实验工作,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使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向兄弟学校和社会起到了较好的辐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物联网、泛在网络、微视频教学、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学习力等新概念、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新的阶段,这是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
根据《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导意见》的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我们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基本的理念为:通过实施《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来普遍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整体水平,以“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式来实施“数字校园示范工程”,让新技术、新理念在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率先实验研究,促进实验示范的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实现创新发展。
三、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总目标
1.指导思想
按照《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和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快杭州市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我市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设总目标
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形成数字校园示范建设体系,建成8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建成25所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学校引领、带动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设施的作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
四、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是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的重大探索与创新。为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下原则和要求: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在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市教育信息化实际情况,制定出中小学适用的《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依据《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统筹规划,合理创建,分类指导。学校应根据各自办学类型、办学定位和办学实际,根据省市两级有关数字校园创建指导意见,制定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计划和方案,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
2.突出应用,强化特色
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育人为本,以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数字校园建设应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统一设计和建设,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注重对学校核心和特色工作的支撑与引领,服务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优化整合,适度超前
数字校园建设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适度超前。依托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环境,努力实现对学校现有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建构一个以学校应用为中心的数字空间,实现校园内部、校园与区域、校园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数据和资源授权的共享与交流,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建设的投资效益。
五、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步骤
成立“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小组”和专家组,组织力量制定《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筹备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2年:根据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创建的进度,启动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筹备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3年:做好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中期督查,继续执行市级第一批示范学校的建设。启动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4年:完成第一批市级示范学校建设并进行验收,做好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中期督查,继续执行市级第二批示范学校的建设。
2015年:完成第二批市级示范学校建设并进行验收。做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创建的总结工作。
六、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遴选程序
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遴选采取学校申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核推荐、杭州市评审立项、学校实施、经市验收合格后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的方式进行。
1.申报
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建设由学校根据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及当地教育发展和教育信息化规划申报。申报学校根据学校类别,依据《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进行建设和自评,自评达到合格方可申报,填写《杭州市数字校示范校园建设申报表》和示范建设方案,并附自评报告,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核。
2.推荐
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申报材料,组织专家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建设方案进行检查、评估。根据分配的市级示范名额,推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
3.评审
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评审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各区、县(市)和直属学校申报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经审核初选、专家实地考察、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市教育局公布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
4.验收
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建设期满后,由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根据学校示范建设方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
七、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是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科学创新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1.加强领导,确保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顺利实施
市教育局成立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强对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创建过程中指导和落实情况的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专家组,研究落实本地区的数字校园示范创建方案,切实把数字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领导,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有效推进。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学校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目标工作责任制,切实担当起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2.加大投入,切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将数字校园建设、运行维护和创建工作经费纳入教育事业年度预算,并设立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3.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效益
各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数字校园”的管理和应用工作,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经验交流和考核评估等形式促进数字校园的应用,重大活动要求做好相关活动记录、工作台账、宣传报道等工作。
(1)建立工作年报制度。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要严格按照建设方案要求,落实项目,每年6月底前要将上一年度示范建设进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教育主管部门。
(2)建立督查制度。各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督查制度,督促学校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市教育主管部门将组织专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按计划实施,建设成效显著的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给予通报表扬;对于未按计划完成示范建设,或者成效不显著的,责令其整改,延期一年后仍未能完成整改、通过验收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资格。
(3)建立验收制度。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期满,市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时,将根据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学校申报的实施方案,重点检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实情况,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中所发挥的效益,以及经费使用等情况。市级示范学校验收合格后,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
(4)建立帮带制度。每所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必须有2所以上牵手(结对)学校,每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必须有1所以上牵手(结对)学校,推广经验,帮助牵手(结对)学校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示范、辐射效应。
篇4
为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验收,镇中心校于2020年11月19、20日抽调力量组成督查组对县前十名和后十名的镇中、青中、树中、江中、干中等五所中学及江潭完小、煤矿完小、昆仑完小、大塘完小四所完小的校容校貌、均衡发展资料、功能室、校园文化建设、后勤设施等方面进行了第二轮督查,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各单位领导工作方案重新进行了调整,按照督导评估四类21点分工责任到人,加强了力量。材料扎实,数字逻辑关系严密,文字、数据、图片各种材料具备,能按照教育局的封面和装订要求对封面进行了更换,新增了10、11月各项资料,重新进行了装订。 材料整理更加精细。干中、镇中、江中、树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投入大,全部换新。学校核查表、学校达标情况表、问题清单交表及时,数据准确、数据逻辑关系吻合、问题整改到位。
二、教育均衡发展资料扎实,装订美观
1、各校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更加详细科学的分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四项21点逐项落实好。迎检材料规范齐全,各校都在第一次督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和理顺。开学后教育局举办的和参加上级各种培训证书复印件、学校的各种活动资料都能装进了材料。资料、佐证材料、图片齐全、数据逻辑关系严密、装订顺序与县指标顺序一致。其中镇中、江潭完小资料最为突出。
2、各校资料员加强了训练,能对各项数据熟记于心,检查时对答如流。镇中尹华恩、江小卿萍最好。
三、功能室及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室建设
各单位都能按照“一表清”的要求,完成了功能室布置,标牌、功能室资料(器材登记表、使用安排表、使用记录、报损记录等)、制度、职责上墙、器材摆放整齐,柜卡、物卡准确,拿取器材快速准确,学生实验报告摆放有序、消防设施齐备等。大塘完小图书和仪器重新进行了整理。
1、场地设施规范:镇中、大塘完小、树林中学、昆仑完小、江潭完小。
2、资料齐全。室牌,各项计划、总结,使用记录,实物台账等上墙、归档。其中镇中最到位。
3、各室使用率高。如镇中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经常使用,有特色。
4、各单位管理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心强,迎检时,每个功能室都有具体管理人员及时到位。
5、大塘完小有专门的美术室,使用经常(痕迹明显),资料整理好,布置美观,管理员迎检素质高,学生作品栏张贴美观、档次高。
6、树林中学、江潭中学劳技室有制作工具。
三、校园文化建设
各校都认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秉着“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先后投入资金,美化了校园环境。室内外的墙上挂上新的了校训、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名人名言等。通过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培养了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学生养成教育得到很大的提高。第一次检查后,干木中学、镇中、树中又投入资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镇中学本期还制作了2处校园文化墙和19个宣传窗,整个校园文化生活的品位得到提升,不仅优化了校园环境,还增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准备时间长,花费精力大,但个别学校还存在许多软肋:
1、大部分学校的教师交流比没达到省级要求10%的标准,个别学校交流比为零,缺教师交流花名册。5%培训经费,佐证材料不够。
2、个别学校在中心校第一次督查后,没有行动,这次检查时,材料仍只做到九月份。
3、个别学校经费花的少,材料做得太简单,图片和佐证材料不够。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有两所小学材料封面不符要求。
4、个别学校的课表与部颁标准有差距。
5、个别学校领导、资料员对学校资料与数据不认真去记,这次迎检时不能一口清。
6、学生养成教育有待加强。
7、个别学校伙食费公示,与实际有差距,留样柜为单锁或没锁, 依然有部分菜堆放在地上。食堂卫生不够。
8、部分学校功能室资料不完整、混装,缺计划、总结,活动记录停留在9月中旬。室内卫生没扫,室外卫生有蜘蛛网没打扫。危险化学药品未上锁,仪器柜缺柜卡,实验室未通水等。室内设施简陋,体育室器材少,科技室无工具,无学生作品,实验报告不够或没整理装订。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已坏,无法使用,美术室洞膏模型上满是灰尘,模型残缺破败。功能室与教师宿舍有冲突。
行百里,半九十。办法总比困难多。要不断努力,去实现我们的目标。雨露润花蕾,温馨满校园。我们洞江教育人在迎接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检查工作中,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用我们智慧和勤劳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塑造积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文精神,丰富人生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引领学校不断走向卓越、走向辉煌!
篇5
一、“工程”实施情况
去年以年,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县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局密切配合,共同协作,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我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全县建成三种模式项目学校*个,其中:模式一学校*个、模式二学校*个、模式三学校*个。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县坚持“配备为基础、管理为关键、培训为重点、应用为核心”的原则,紧紧围绕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这一个中心环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并且在建、管、学、用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把它作为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成立了分管县长任组长,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统一部署,制定实施方案.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计财科、装备中心、网络中心、教研室等职能科室为成员的工程业务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电教站,具体指导与协调实施工作,监督检查实施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各“项目学校”也相应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机构,拟定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专人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实施、安装、调试、验收、应用和维护等工作。
(二)加大投入,稳步推进。我县在省“农远工程”带动下,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省、市“农远工程”资金启动下,我县加大资金配套力度。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县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标准》,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79万元配套资金参加全省统一招标,各乡镇和学校设立了“农远”工程专项建设资金。按照省“农远工程”标准完成*所“模式三”学校的建设,*处“模式二”学校的建设,*处教学点“模式一”建设。农村中学多媒体教室*口,所有项目学校均布置信息接收点和播放点。
(三)健全制度,规范运行。一是制定“农远工程”设备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先后下发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管理办法》、《远程项目学校工作职责》、《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工作职责》、《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管理人员职责》、《现代远程教室管理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下载和软件使用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服务管理制度》等10种规章制度。做到了“制度上墙,责任到人”,使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分明。二是完善“农远工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组织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设备巡检,能做到农远硬件设备维修“随报随修、大故障在一周内处理”,初步形成了统一的服务机制。三是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县教育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文件,中小学电教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电教设施的维护与更新,重点用于“农远工程”建设,确保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四是教育局拟定出台《*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年度考核评估细则》,对各校从“项目管理、活动组织、实施效果、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年度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直接记入校长年度目标考核,保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四)管理到位、规范验收。(一)是为保证工程施工工作组织管理有序,我县要求施工队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工程施工管理手册》中的各项规定,对施工设备、施工程序、施工进度、施工结果逐校进行真实有效的记录,保证远程教育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做到了施工各环节科学规范,确保了工程质量。(二)是我县各学校项目领导小组高度重视项目评估工作,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自查评估。各学校从项目组织机构、配套资金、人员培训、设备建设、资源接收和应用管理、课题研究等方面全面回顾,总结了项目执行中取得的经验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计划措施,在向县农远办提交书面汇报材料的同时,并提供了与项目有关的档案资料。
在各学校自查评估的基础上,县农远办按照验收标准,由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带队组织人员分别于20*年*月中下旬进行抽查,*月*日进行全面普查,对项目学校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各学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验收。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各学校能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文件精神,保证远程教育设备按时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同时,对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学校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进行复查,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学校的工作进展,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
(五)加强培训,强化应用。教师培训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的关键。为扎实做好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我县全面开展了一系列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一是要求所有农村学校建立“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使用机制。县教育局配套出台了“农远工程”教师计算机能力“四会”达标考核,要求农村学校所有专任教师通过校本培训,达到“会使用操作系统”、“会上网查找资料”、“会office操作”、“会用课件上课”。每次培训都要由人事局、教育局联合组织考试,颁发结业证书,考试结果与教师职评、评先、年度奖金挂钩。二是抓好骨干培训。今年县教育网络中心安排了五期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并于20*年*月专门组织“农远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半个月培训,培训会对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和常见故障的排除、光盘资源的管理、应用和光盘存储技术举办了专题讲座,学员分组到乡镇中小学微机室进行实际操作维护,巩固了培训效果。三是把“农远工程”纳入校本培训之中。依托骨干教师开展教师全员信息技能操作培训,积极探索和建立了校本培训新模式,其内容涉及观摩全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光盘,设备使用技术培训、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模式等,通过系列培训,有效地提高教师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进了远程教育工程的深入实施。
(六)因地制宜,提高效率。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我们坚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提高应用水平。县农远办指导督促各项目学校建立三种模式应用保障制度,区别不同学校、不同模式分学科提出课时安排要求,区别不同学校、不同模式分学科提出课时安排要求。在各项目学校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初步提出了“一机两用”应用模式,即“上课学生用,课余教师用”。县“农远”办正在制定三年规划,培养新的典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二、检查反馈情况
在各学校和乡镇自查的基础上,县农远办按照验收标准,由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带队组织技术人员分别于20*年*月中下旬进行抽查.*月*日,县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局联合对所有项目学校工程进行全面普查.20*年*月*日,市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联合抽验了*小学,检查组专家们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各学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验收。在充分肯定了我县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保证远程教育设备按时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等方面的做法。同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馈,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薄弱环节:一是由于县财力薄弱,经费投入仍然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教育经费的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二是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没有对项目学校所应配备的电视橱柜、机器防尘布提出具体统一标准,造成一部分项目学校在卫生防尘方面不到位;三是对所应要求下载的教学资源没有达到标准数量,多数下载资源没有及时刻录光盘,下载资源与本地学科教学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同步,部份光盘资源示范课教学目标难以全面落实。四是部分教师(特别是部分老教师)认识不到位,认为使用这么先进的教学设备是青年教师的事,学习使用农远设备的积极性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省、市的部署,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局统一行动,密切配合,坚持以应用为核心,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开展。
1.立足县情,按照“适度超前,科学规划,稳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推进。争取3-5年,实现农村中小学普通教室多媒体化。
2.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认真组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课题实验研究,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努力实现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呈现方式的变革,实现“轻负担而高质量”的办学目标。
篇6
【关键词】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0―0069―04
引言
随着WAP技术、蓝牙技术及GPRS系统的成功开发,移动电话和移动计算技术迅速普及全球,为移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准备。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已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我国教育部高教司已于2001年12月发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1]。到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已经开展“移动教育工程”试点项目[2],国家教育部“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试点项目已经立项,这些都表明,我国教育技术界已经认识到移动学习和移动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国内关于移动教育研究的代表性项目主要有两项:(1)北京大学的移动教育实验项目。该研究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基于GSM网络和移动设备的移动教育平台。二是基于CPRS的移动教育平台。三是基于本体的教育资源制作、和浏览平台。四是教育语义网络平台。(2)南京大学多媒体移动教学CALUMET项目。CALUMET项目的全称是“多媒体移动教学网络系统”。该系统预期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校园网中实现随时随地的教学[3]。
一 移动学习概述
1 移动学习的涵义与特点
鉴于对移动学习认识与理解取向的不同,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表述也是众说纷纭,综合多种移动学习的定义表述,可将移动学习定义为: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4]。
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是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嫁接的产物,代表着学习的未来。移动学习将诸如个性化,多媒体,情境智能,触觉交互,移动设备等新技术融入到教育与培训领域,它又区别于一般给予优先网络与固定桌面计算机的网络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基本特点,如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移动学习的出现本质上是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历了一个教育需求与技术发展交互驱动的过程,它的出现不仅会带来人们观念的改变,还会促进整个人类学习环境的彻底改变。
2 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技术与方式,是宽带移动多媒体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一定学习的实践必须有新型的学习理论作指导,这也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与移动学习有密切关系的学习理论有: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活动学习(Action Learning)、经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等学习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这些新型的学习理论为移动学习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移动学习又为这些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方法。
3 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系统将给使用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务,移动学习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关的技术支持,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网技术, 如WAP、“蓝牙”技术、GPRS、UMTS 技术等。
4 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
目前可实施的移动学习方式主要有: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和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
(1) 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5]
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信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的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为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到学习者手机,利用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学习者通过短消息接收到的信息更具个性化,同时更方便快捷。短消息服务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它不仅可以用于学习者日常的学习交流,而且可以被用于课业信息、日程安排和重要通知等信息的。短消息服务所具有的随时随地性,使它在某些学习情境下具有比E-mail和Web更为优秀的表现。
(2) 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
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接入互联网,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方式不但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图像信息。随着移动通信协议的不断改进,通信的速度将大大提高,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新热点。移动学习不同于以往的网络学习,因此移动学习的实践必须有新型的教学设计模式作指导。
二 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1 教学设计相关概念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6]。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7]。教学设计模式就是教学设计理论的简化形式,是组织化和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移动学习下的教学设计是在终身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以促进个体的终身发展。
2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教学设计涉及到一个组织化的教学过程,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将这些基本要素整合为一个模型。目前现有的教学设计模式不下百种之余,这里仅介绍两种教学设计模式:ADDIE模式和ASSURE模式。
ADDIE教学设计模式包括教学的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和评价(Evaluation)五个环节。[8]
由Heinich 等人(1989)开发的ASSURE教学设计模式则包括分析学习者特征(Analyze learners)、陈述目标(State objectives)、选择媒体和材料(Select media and material)、运用媒体和材料(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要求学习者参与(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以及评价、修改(Evaluate and revise)六个环节[9]。
以上介绍的两个教学设计模式已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已沿用了很多年,而当今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线性教学设计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今的e-Learning学习环境,尤其是移动学习环境。因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常以超文本的组织方式加以呈现的,知识难以被分成小块进行学习。当人们开始对建构主义产生兴趣的时候,便产生了许多对教学设计模式概念上的重新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发现学习、合作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等思想理念非常适合e-Learning环境中非良构知识的学习。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超文本有助于学习者从多种观点的角度接近概念并构建知识表征,真正改善对复杂概念的掌握,以达到随机通达。
本文根据ADDIE和ASSURE两种教学设计模式,并借鉴台湾基础教育中移动学习课程开发模式,提出了一个适合移动学习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由学习者分析和教学情境分析、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移动技术与教学环境的整合、移动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和移动学习结果的评价这六个环节构成,图3展示了该模式各组成部分及之间的关系。下面便对这六大环节中所包含的内容加以介绍:
(1) 学习者分析与教学情境分析
分析学习者应用无线设备的能力;
分析是否需要整合移动计算技术帮助学习者的学习;
分析外部环境,如天气、安全状况等;
(2) 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组织化的学习内容;
阐明学习目标;
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即可在移动设备中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也可在真实情境中;
开发数字多媒体学习资源;
安排课程时间表和在学习活动中的体力分配;
(3) 移动技术与教学环境的整合
考虑移动设备的特征和实用性,如重量、屏幕的大小和分辨率、计算能力、输入方式、访问方式等;
构建移动环境,包括移动设备间的通信方式,Internet的接入方式;
(4) 移动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
移动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很容易产生迷失现象,低龄学习者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任务上。图3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因此一般采用合作/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和自我调节学习这样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习者提供指导。
(5) 教学活动的实施
按照加涅的九事件教学安排移动学习活动并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熟悉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学习者建立先行知识;
培训学习者使用无线设备的技术技能,尤其是对设备基本功能的操作;
观察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时的小组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在适当的时机通过移动设备或面对面地给予干预和指导;
(6) 移动学习结果的评价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模式更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而传统的标准化测验并不能完全够检测出学习者的能力,因此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就不能够完全按照传统的标准化测验,而替代性评价则避免了典型的多项选择测验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新的评价系统中所蕴涵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学习,或者展示自己能够利用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些实际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展示学生自己的水平。对于在移动学习中可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如下几种:
档案袋评价
替代性评价的一种常见形式是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即搜集和评估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作品样本。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作品、研究设计以及其他一些反映高级心理技能的作品,并以此作为评估学生进步程度的依据。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表现进行考察的测验。汽车驾驶员和飞行员的驾照考试、医学上的临床测验等,都是表现性评价。
(7) 对图3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的分析
教学设计模式图包含六个要素而不是步骤,表明设计的非线性和设计的弹性。
学习者处于中心位置,而且又与其他要素相互关联,说明在教学设计的任何过程中,学习者都是中心。周围的其他要素是相互独立但又关联的,没有用箭头表明逻辑顺序,是因为在具体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以任何要素作出发点。
移动学习环境处在最,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强调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的教学始终以真实环境或情景性信息化环境为基础。环境的虚线表明这个教学环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
环境中的调整要素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的某些要素,体现该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的灵活性和生命性。
三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初步应用
在终身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的观念,将移动学习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中。我校作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之一,在我们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将图3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初步进行了应用。
1 学习者分析与教学情境分析。中小学教师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成人,一般都有手机;国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并已开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培训后的中小学教师要能通过国家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这样的形势使得中小学教师从主、客观两个方面都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中小学任课教师一边要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一边又要为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进行学习和实践,他们用于学习的整块时间不多,需要利用他们的零碎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移动学习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既节省时间,又不会影响老师们的教学和生活,还能使教师在工作学习中的疑问及时得到解决,减少了教师的额外压力,满足了教师自身学习和学校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把移动学习引入到培训中,作为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后的后续支持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当然移动学习不能取代常规的集体培训和远程网络学习,只是它们的重要补充,只有应用适当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2 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移动学习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它是一种很灵活的学习方式。这种灵活性体现为灵活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所以教学设计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设计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可以在移动设备中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的学习内容,满足学习者多方面、多角度地学习每个知识点。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中,我们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大量的调查,确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相关知识中教师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分析,确定知识表现形式,进行适合移动学习的资源开发,形成相关的数据库,初步实现学员能随时随地进行登录学习,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3 移动技术与教学环境的整合。移动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为了获取知识,必需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有效手段,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与合作来实现。我们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学习设计时,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创设良好的交互性,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信息的交流,因而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的教学环境成为移动学习的基本要求。我们采用“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的形式来构建移动环境――人、手机、移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各种问题情境和媒体情境的呈现,激发学习者兴趣;并利用手机这种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通过查询、检索、探究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4 移动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团队的老师可通过电子公告牌系统(BBS)或在线聊天(CHAT)引导学员参与问题的讨论,启发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并给出解答或让学员自己找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以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电子邮件系统(E- MAIL)实现移动教学的交互式答疑,教师可随时掌握学员的进展情况,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与辅导。建立协作学习小组,小组内学员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可以培养学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情感和态度。
5 教学活动的实施。在培训支持活动中,我们用到了移动资源浏览,移动即时训练,移动学习讨论,移动信息查询,移动提问――回答等功能。移动学习既关注了人文精神和协作精神,又提供了教师与培训者以及教师之间学习、工作的交流平台。
6 教学评价。我们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来检验学员们利用手机等进行移动学习的效果,学员自己也可以随时通过相关检测了解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还不好,弄清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咨询解决;学员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通过手机传输到数据库中自己的学习档案中,相关老师将定期通过学员平时参与的学习记录和成果对其进行总体评价。
通过初步应用实践,我们发现,移动学习可以弥补集中培训的诸多不足,是一种有效的培训辅助手段。
四 结束语
移动学习的前景是光明的,要使移动学习成为学习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真正在教育信息化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教育技术工作者要对整个移动教育系统,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对象、教学策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以促进移动学习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Z]高教司函[2001]256号.
[2] 关于开展“移动教育”工程的通知[Z].教技协[2002]1号.
[3] 隋清江,张艳萍,张进宝.移动教育:国内外实践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4,8,66-67.
[4] 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4,3,12-13.
[5] 李玉斌,刘家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31-32.
[6] 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1.
[7]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6.
篇7
关键词:英国;3D打印技术;学科教学;创新设计;体验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4-0108-07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4.016
引言
3D打印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生成的或通过实体扫描设备扫描实物所获得的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积层造型法”逐层打印材料层创建物体,主要用于原型设计以及组件或产品地制造。3D打印技术实现了“设计即生产”的创想,具有快速生成的特点,不但能够实现从零件设计到整体设计的跨越,而且所“打印”的产品,较之传统方法所生产的产品具有更强的稳固性、更精密的结构,支持更有创意的设计与生成,因此近年来在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建筑设计、艺术创造等多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虽然3D打印技术在上述多个领域的应用受到关注,但目前针对3D打印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深入应用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英国教育部及相关组织机构于2012-2013年实施了为期一年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学科教学创新中的应用,该项目不仅取得了实质性教学应用成果,而且推动了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更多学校引进3D打印技术,变革教与学的模式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本文结合英国3D打印技术教学应用案例,深入分析3D打印技术在英国中小学教学中应用的目标指向、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究3D打印技术在教学应用推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为学校教育引入3D打印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3D打印技术在英国中小学教学中应用的目标指向
1.指向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基于对3D打印技术本身特性的把握,发现该技术可以作为动力激发工具和支持创新设计的技术工具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方面,3D打印技术本身的功能特性以及对学习活动的支持作用决定了其作为技术支持工具对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有积极影响。首先,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其新颖性更加容易引起学生参与基于该技术的学习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其次,3D打印技术的独特功能一一快速打印模型或实物,支持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打印活动。学生可以利用3D打印机将自己的创新设计或想法以可视化方式呈现给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由此获得的成就感,不仅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且会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创新设计。第三,3D打印技术支持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体现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基于3D打印技术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主动分析打印任务、参与计划与决策、参与创新设计原型,这种主体意识和被需要的感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促使学生更加的主动地参与到打印活动。
另一方面,为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并有效进行学习活动,英国教育研究者认为在3D打印技术快速打印实物功能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创新设计环节,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启于格物致知,创新思维启于透彻地分析打印任务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进行创新设计、打印出创新性个性化作品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创新设计、全面细致地分析打印任务,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打印出个性化的作品。
2.指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英国3D打印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项目是在“人类可以通过制造和分享过程产生学习”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学科教学创新探索项目。该理念的核心是“制造”和“分享”,强调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体验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是获得知识并实现学以致用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师借助3D打印技术可以为学生创建“体验式学习中心”,这同时也是一个知识运用空间,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到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并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学习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在3D打印技术支持下的体验式学习中心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都有所突破。
“体验式学习中心”的学习内容可以是一个专题的探究学习,也可以是单一知识或问题的学习与探究,还可以仅是一个创意的实现,甚至是这三者的交叉融合。在专题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及其设计纲要,并期望学生能对该设计做出自己的选择,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在专注于研究主题的同时,会自然地将3D打印机作为学习或探究内容的一部分。针对后两种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利用3D打印机将一个想法变成现实,将一个知识或问题以可视的打印作品呈现,有助于个性化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沃特福德男子文法学校(Watford Grammar School for Boys)的学生打印出各种代数方程的3D图形。
“体验式学习中心”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协作学习,也可以是自主学习,前者是实现“共享”理念的有效方式,而后者在实践中已经证实了3D打印技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在2012-2013年英国3D打印技术走进校园项目研究中发现:基于3D打印技术的自主学习能改善学习效果并伴随产生其他更广泛的利益。例如在物理和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非常希望能成功的使用打印机来促进学生思考、推理和理解学科教学知识,并且开展学生为主导的实验。这种自主学习方式更大程度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付学生,让学生在3D打印技术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将知识学以致用。这种突破性的新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D打印技术通过创造与设计这两种技术使用方式为学生获得并应用知识提供可靠、便捷的技术支持,实践了“设计是重点,生产不是问题”的新思想,在提升学生分析、设计、评估、实践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分析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以及系统思维发展、提高现实中建造高质量的工程提供保障并切实地实现了利用技术辅助工程设计等方面有重要实际意义。而且就如温莎男子学校(The Windsor Boys’School)的DT负责人认为,熟悉3D打印设计流程(计划、设计、制造和评估)的学生能够利用3D打印机来缩短“制造”阶段的时间,使打印机在“打印”产品时更快。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到产品的“设计”上,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此外,目标指向中提到的“体验式学习中心”,更多地发生在“设计与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
三、影响3D打印技术在英国中小学教学中应用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2012-2013年英国开展的3D打印技术进入学科教学项目的分析,总结出成功背后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
1.教师对3D打印技术的教学应用持积极的态度
正如许多参与项目的老师说,他们只花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足够熟练地使用打印机和相关软件,并且能在教学中成功而自信地使用。在实践教学中表明,自信的教师在使用3D打印技术时要比那些相对孤立且不能坚持解决委托或获得持续支持的教师更得心应手,因为他们有着对主题探究的热情和敢于实验与创新的胆量。正所谓“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当教师憧憬并相信3D打印技术具有促进教与学的潜能,便会致力于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探究创新教学方法,最终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有效的技术应用策略。
2.教师与教学支持人员的通力协作
英国3D打印技术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应用项目,是由教育部、物理学会、全国数学教师理事会(NCETM)、3D打印机厂商、学校等合作进行的。其合作的目的有三个:一是确保教学中所选择的软件是适合跨学校、跨科目的;二是提高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包括各学校的教9币资源、技术资源;三是促进交流与共享技术应用经验。技术与教学整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力。例如参与项目的Highworth女子文法学校有成功的案例,该校的DT老师和物理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共同设计一组可以通过金箔模拟阿尔法粒子的散射的设备。所以,教师与教学支持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3D打印机厂商、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的通力协作是推动探索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持续动力。
3.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
(1)软件
项目组织者和支持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使用设计软件的专门培训,而且尽可能选择容易上手且免费的设计软件,比如很多学校选择使用的免费Sketchup(草图大师)。基于该类设计软件的数字设计模型是3D打印机打印产品的源文件。该文件在打印输出时,通常是一个.stl文件,然后送入第二层软件并生成打印机指令(G code),该指令唯一指向于一个特定的打印机。.s3g文件格式的G代码通过SD卡输入打印机。打印项目中Makerware和复制因子G计划通常被用于生成G代码。数字设计模型可以从如Thingiverse等免费网站下载,这有助于入门打印机操作的学习。
(2)3D打印机
从英国3D打印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的项目经验分享中可以看出,3D打印机的选择关系着能否有效使用打印机并将其优势功能发挥到最大化。需要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要考虑3D打印机的使用者和使用目的。若是教师使用3D打印机打印教学模具,优先考虑打印机的速度和质量:若是学生利用该技术制作模型,则还需要考虑其易用性、耗材和成本。第二,要考虑打印机本身的一些因素,比如打印速度、打印机文件传输接口、与学校操作系统和网络的兼容性以及质量和售后支持等。第三,要重视打印机所置放位置和环境,防止拖拉或移动,避免要打印出来的物体出现干燥和翘曲等问题。所以,学校或者教师在选择和使用3D打印机时需要全面且慎重考虑。
4.对应用过程提供系统的支持
(1)来自学校管理层的支持
参与项目的大多数学校里的领导教师都是具备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设计与技术专家,他们通过“低干涉”管理让学科教师更专注于技术使用方法和教学目标实现途径,这不仅为学校师生提供财政支持以及他们创新使用3D打印机的视角,而且在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新的、不熟悉的技术,组织并建立强大的人才团队以及给学生传授他们的技术知识等方面也起着积极作用。
(2)对应用3D打印技术的教师团队进行专门的培训
学校管理者与相关技术专家在学校引入3D打印技术后需要对校内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的教师进行专门的、系统的培训。培训初始期间,3D打印技术的使用轻松实现教师、技术工作人员和学生的一些大胆创新性想法,进而激发他们对技术持续探索的热情。而且,跨部门在使用相关软件时证明专门的培训和持续的支持对技术使用与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没有经验的教师必须花一段时间来提高使用打印机和应用设计软件的能力。
培训课程一般包含为教师提供3D打印机项目基础内容和实践机会,组织讨论会分享使用3D打印机的经验想法等活动。此外,教师需要花费正常教学以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巩固编程技术和CAD专业技术,以保证熟练使用3D打印机并充分发挥3D打印机的功能。
四、结束语
篇8
尽管近几年中等职校花费了大量经费购置了一些硬件设备和部分教学资源,但是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背景所限、专业门类众多及教学资源开发人员奇缺,加上可移植性教学资源较少等原因,在常态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还是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主要是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严重匮乏及建设滞后所致。
(一)缺乏整体统一规划
目前,大部分中职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硬件投资上,对软件建设还不够重视,存在着有路有车而无货的现象。对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缺乏统筹规划,购置教学软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造成了有些专业教学软件重复投资,而有些专业教学资源又严重老化的现象。自制资源缺乏管理,校内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课件、软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往往是学科教师根据课程实际需要而开发制作的,缺乏规范性、完整性,资源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有些中职校在着手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时,缺乏交流沟通环节,使许多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资源库中重复,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造成了资源内容的冗余。[1]
(二)缺乏优质教学素材
目前,中职校教学资源形式比较单一,仅仅能满足传统信息化教学,交互性差。大部分素材仍局限于一些文字材料、图片、积件、单机版课件以及试题,即使有动画也只是二维动画,缺乏三维动画,缺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及中职校迫切需要的网络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高质量的实用教学资源。
(三)缺乏专业特色资源
中职校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仍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一家教育机构、软件开发商能提供一套针对中职校的教学资源库(不包括单独开发的专业学习软件),远不及中小学教学资源丰富,中小学教学资源有专门软件开发商、教学仪器生产商和出版机构。中职校购买的大多数资源库都是由商业化的非职教经历人员开发的,既粗糙又不能直接运用。有些专业教师从网上下载的资源也需要进行二次加工,主要是中职校专业门类太多所致。(四)缺乏校际与校企合作由于中职校普遍实施数字化教学的要求较晚,没有专门管理与研究机构,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都在按照已有的经验、想法各自为战,使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未能得到交流共享和有效利用,更没有在中职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另外,很少有学校在软件开发时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在教学资源库结构、资源内容组织形式、资源文件类型和技术处理方式等方面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这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教学资源库之间信息的交换和共享。[2]
二、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途径
由于中职校专业课程门类多、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和教学软件开发人员紧缺,应当从建立教学资源建设队伍、完善数字化教学设施入手,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框架体系,加速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进程,从而加快中职校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队伍
根据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首先应当建立由学校领导、课程专家、软件企业专家、学科骨干教师、学校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与审核学校各专业、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其次以专业或学科为单位建立以学科(专业)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同时聘请相关专业软件公司技术人员担任顾问,进行项目论证与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学校学科(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组建教师和管理人员全员参与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运用与评价团队,通过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和新的需求,供教学资源库开发团队进行调整或二次开发参考。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校情,除学校组织教师自主开发外,还可以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利用教学设施供应商和出版社的教学素材资源进行开发。对于目前有些学校暂不具备条件开发的教学软件如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应当采用先购买、后合作开发的方式进行,并在合作开发的过程中提升学校教师开发与运用软件的能力。
(二)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设施
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设施除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高配置计算机和一体化编辑机外,还需要有一系列图像、动画、音视频和编辑软件,需要百兆乃至千兆接入、百兆到桌面到校园网系统,需要海容量的储存系统和各类服务器群,甚至需要云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为了使教学资源得到较好的运用,不能停留在一个学校有几台液晶投影仪,而需要装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在目前全面实施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学校除了为所有教学人员配备笔记本电脑,所有教学场所装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外,还得配备标清或高清智能录播室,利用多方位标清或高清摄像头、自动拾音仪器用于全自动采集师生教学过程,并自动合成教学资源,而对于技能教学场所可以采用移动式定位型自动采集系统进行,从而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效率。
(三)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框架
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必须遵循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观的改变原则。因此,在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具体体现在:支持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与学习模式;支持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实现师生间畅通无阻地交流与协作;体现网络化的特点,具备大容量、大规模、开放式、共享性、共建性、实时性等特性;体现资源丰富的特点,形式多样;充分体现多媒体的特点,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交互界面设计友好,建立超文本链接,管理及使用便捷,能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为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教学提供服务。[3]
三、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运用效能
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可提升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和开发教学资源能力,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总之,教学资源库是动态变化和开放的,可以延伸学生学习时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
(一)提升了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各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合起来,更新了教学理念,掌握了数字化教学理论,从而使教师具有高效获取信息与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能力,具备数字化备课和课程整合的能力。
(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成后,教师在网上备好课后,可将课件存储在与中心交换机直接相连的资源体系服务器上,或上传到个人教学网站的相应位置,上课时,利用教室内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调用已备好的文件进行上课。这种课件图、文、声并茂,可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与热情。
(三)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
数字化教学模式是依托数字化教学环境,综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师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信息的展示、收集、利用、探索、发现、创作、重组等方式进行的各类教学活动的模式。这种模式让自主交互式学习模式、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和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学。
(四)提供了开放学习资源
篇9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网;校校通;网上教研;视频会议
昌邑市共有8处镇、街道,69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7处,在校生73319人,教职工5385人。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的紧迫感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建设数字化教育,促进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发展数字化教育具有现实迫切性
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建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远远不能发挥校园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想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信息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实现学校的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建设数字化学校。即:配齐计算机,建成校园网仅仅是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数字化学校建设是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严峻的现实是: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效益的高产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正是从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适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是适合我市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的最佳方案。为此,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二、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要从长远着想,制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二是要把数字化学校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渐完善。三是要全体师生积极参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市从4个方面,加强了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一是计算机的配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赞助和厂校共建等方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投资4000多万元,配备计算机11000多台,基本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1机,学生近10人1机。二是“校校通工程”。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了市教育信息中心和46处校园网,并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取“村校”联建的形式为所有农村中小学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2005年我市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三是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建起了300多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四是加强软件建设。借助电教教材收费政策,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为教育局信息中心、学校校园网配备了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软件,建起了全市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搭建起了较好的软、硬件平台。
2.强化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保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学校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市里成立技术保障和建设应用两个项目组,建立了以相关业务科室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小组责任制。技术保障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各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更新及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和培训等,为其他科室和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服务。建设应用组由教研室、普教科、政工科、职教科和装备站等业务科室组成。教研室负责教研网站的管理及各学科网上教研工作;普教科主要负责网上学籍管理、中考招生录取及昌邑德育网管理;职教科开展了网上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技能培训;装备站开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网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训机制。为抓好全方位的培训工作,我市依托教研室成立了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依托装备站成立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进修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各培训中心在每学期的开始,通过教育网本学期培训菜单,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面授或网络课堂进行学习,每学期完成60课时的学习内容。在搞好本市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大量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参加网管员培训100多人次,计算机制作培训200多人次,机器人教育培训100多人次,信息学奥赛120多人次,教材培训1100多人次。另外,每学年我市都要组织一次全市教职工教育信息化技能大比武,比武分教育行政干部、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员4个组别,内容涉及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制作、网站建设、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3.狠抓设施应用,增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实效性
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本着“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在抓好信息化常规应用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采取“面向一线教师,立足教学实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建设思路,成立了由装备站、教研室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建设工作小组。装备站负责主题网站建设软件、网站系统的培训、资源建设任务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资源的编目、入库和。教研室负责主题资源内容的审查和评比。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制作主题资源。运用阶段性评价和重点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先后多次召开点评会和研讨会,解决了栏目设置不科学、资源内容不全面、网站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使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狠抓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工作。大部分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常态课堂教学,许多学生借助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网上自主学习,发挥了主题资源网站在教育教学中作用。
(2)扎实做好网上教研工作。我市在2005年就依托教育信息网建设了教研网站―“昌邑教研在线”。开通了校园网的学校也建立了校本教研网站和学科教研专栏。各学科教研员都建有本学科教研专栏,通过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所有教研员和部分教师建立了博客网站,开设网上专题研究,实现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使上级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能够及时贯彻到基层,同时教研员也能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发掘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推广或纠正,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开通视频会议,实施网上办公。我市在所有市直学校和乡镇驻地小学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召开面向全市的各种会议,有计划地组织了示范观摩课、研讨培训等活动。实行网上办公。教育局所有公文、各科室的通知和有关报送的材料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方便了基层,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办事效能。
(4)抓好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与应用。在征订方面,分学段、分学科成立了由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育技术软件征订专家组,每次征订之前,先由专家组成员组织本校本学科教师,通过目录和公司网站了解软件性能,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实用的软件推荐意见,由教育局汇总后形成我市的推荐意见。然后由学校根据推荐意见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征订。对于大型软件,采取“先试用,后征订”的办法。在管理方面,实行县、乡、校三级管理体制,各学校都建立电子音像室,做到专人管理,专橱存放,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账、卡、物相符。对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使用实行过程性评价,促进了软件的日常管理与使用。
(5)积极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我市专门设立了机器人教学教研组,由机器人教育教研员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组织、指导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先后共投资120多万元,建成7处机器人教育实验室,6处机器人教育示范校,20多所学校共配备机器人100多台。开展了全方位培训,并按要求开设了机器人教育课程,机器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96个代表队分别在国家、省、市获奖。
4.实施课题带动,推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十五”期间,我市在22处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开展了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课题实验。“十一五”以来,又确立了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机器人教育、校园一卡通等内容的“十一五”课题实验项目,共立项国家、省、市级课题44个。在实验中学、第一实验小开展了“建立学生成长数字档案”的实验研究,便于家长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学习情况,方便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第一中学、文山中学开展了“校园一卡通”实验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用“校园卡”在学校内用餐、借书、考勤和身份识别,方便了学校管理。在外国语学校、奎聚小学开展了“家校通”实验,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教师随时为家长各种信息和建议。90%的学科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实验课题,如:“信息技术与阅读兴趣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多媒体与问题情景设计”等,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实验的良好实验氛围。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了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的做法,形成了较为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数字化学校建设模式和方法。
5.建立评价体系,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信息化设施管理与应用的关键,为此,我市在2004年制定了《昌邑市现代教育技术考核评价办法》,从“校园网的管理与使用”“资源建设与使用”“网络化办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电教软件的管理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计算机、多媒体的配备”“竞赛及成果”等几个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计入各单位每年一度的综合督导成绩。从2006年开始,为推动创建数字化学校建设,又制定了《昌邑市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从环境建设(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建设(图书、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到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和办公等)几个环节实行了多元化评价,针对不同类别的内容分别设定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研究、成果与效益,每一个三级指标均对应一个工作点,都有相应的评估要点及打分办法。如: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网页、教师博客和学生个人网页等采取评选的办法;教师信息素养通过技能比赛进行测试,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抽考和计算机作品来进行评价。将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工作也纳入了全市一年一度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信息化设施的管理与应用,激发了学校创建数字化学校的热情,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了活力。
三、取得的成绩及建议
篇10
一、联系社会、展现学校风貌的数字窗口――外部网站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知识、启迪智慧的重任,其教育教学内容必须共振于社会发展的脉搏,与科学技术创新的步伐保持同步。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对学校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仅依靠学校的资源是难以实现的,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架设学校的外部网站能促使学校与社会之间信息的高效快捷传递,完成信息对称的使命。通过学校网站的信息可以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显现办学的特色、记录发展的历史、展示办学的成果,还可以及时相关公告与通知,实现多方位快速沟通。
1.网站运行维护的方式
(1)网站运行在校外:常见形式有主机托管、虚拟主机或租用空间等。这种建设方法的优点是网站架设与硬件运行维护的工作由专业运营商负责,学校基本不用考虑运维的工作,也就不需要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
有些学校的网站没有自己的独立域名,仅使用他人域名下的二级域名或虚拟目录,甚至是隶属于某个域名下的一个链接,只租用很小的网络硬盘空间,这不仅导致访问速度会受到影响,上传文件也将受到存储空间的制约,对宣传学校与网站管理也会带来不便,更难以拓展信息化应用。其实现阶段申请一个属于自己学校的个性化独立域名无须太多的繁杂手续,费用每年仅需几十元。
(2)网站架设在校内:学校网站架设在校园内的服务器上,运行维护与管理均由学校的相关的网络管理人员负责。这种方式需要网管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更要有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由于防黑客攻击、防木马、防病毒等工作较多,经验不足的网络管理员会有较高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但这种模式优点也很多:由于服务器运行在学校内部,校内访问速度快、管理方便、空间巨大且可以轻易扩展,可方便快捷地架设隶属于学校域名的二级域名网站,也利于开展各种信息化应用,更能促进信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10年适合普通学校架设网站的服务器价格仅万元左右,存储空间可达1TGB,建议学校优先考虑这种建站方案。
2.网站程序设计的方法
(1)使用免费建站模板或由学校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网站。早期很多学校采用这种方法,有些网站已正常运行多年且效果良好,为学校节约了不少的制作经费,促进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由于受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与精力的制约,近年来这类网站出现了不少起遭到恶意攻击的事件,很多有名的高校网站也惨遭黑手,伤痛之余大家普遍认识到免费、低廉的设计与运维成本很难保障学校的信息安全。
(2)由专业软件公司根据学校需求专案定制设计。这种方法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但由于是专业人员为学校量身定做,不但可形成鲜明的个性特色,且能在结构设计、代码编写、程序优化、数据安全等方面提供较高质量的保障,随着近年来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建站价格在不断地下降,更由于教师工资待遇的大幅上升,使用这种建站方法利大于弊,建议资金稍有宽裕的学校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网站,2010年报价较低的仅在几千元至一万多元范围内。
3.网站内容管理维护的技巧
规模较小的学校信息量相对较少,网站不必设立过多栏目,可以采用各部门共同维护的方法,保持主要栏目信息的及时更新。
规模较大的学校可采取为各行政部门、学科、班级等架设专题网站,并赋予专题管理权限,通过自定义专题外观风格与栏目名称,达到百花齐放、彰显特色的效果,还可促进各栏目信息的质量与更新速度的提升。
群体的智慧远远超越个人的才智,全员参与、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将会使网站丰富多彩,无论学校规模大小,建议设立教师风采栏目,展示每位教师独特的精神风貌,并为每位教职工建立易记的账户,根据需要分别赋予不同的信息权限,在信息页面显示信息者的姓名,并对其信息数量实施统计汇总,适时表彰激励,增强信息者的荣誉感与责任感,促使其从信息的浏览者提升为信息的创造与者。
二、实施科学管理、保障信息对称的平台――内部办公网
爆炸性产生的各种信息,经常让我们不知所措,甄别筛选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就显得极其重要,有用的信息不能少,多余的垃圾信息应过滤掉,减少对时间与空间的无谓侵占。传统的行政办公管理模式存在着文件如山、会议繁杂、占用大量人力物力、难于快速反馈与精准实时评估的弊端;学校服务保障体系缺乏有效监管与激励的举措,推诿懈怠是家常便饭;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教学过程我行我素,教学绩效难于评定;形成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几乎每所学校都制定了貌似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可执行起来阻力重重,多数形同虚设。究其原因,即有重人情、轻制度的传统习惯,也有各人所任工作的过程绩效难以客观显现等因素,致使各项工作的评估因缺少真实有效的数据,言而无力,草草收场。懒惰者在宽容散漫中悠然推责、以混为乐;勤奋的人因缺乏激励举措而逐渐懈怠、黯然神伤;校务公开因手段的制约等多种因素而难以及时、客观和全面,公开、公平、公正的民主环境建立不易、维持更难;各项工作饱受效率低下的困扰,教职工的积极性日趋低落。很多学校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工作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受到太多的干预制约逐渐步入了发展的平缓期,甚至出现退步滑坡现象。
深刻剖析制约发展瓶颈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未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抑制了人的潜能,使大家还沉浸在“大锅饭”时代的遗风中。架设内部办公网(Oh平台,Office Automation),实行办公自动化,就是很有益的举措之一,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的难点,有很多是可以通过在Oh平台中设置相应管理模块来排解,使用OA平台将推进协同办公,促使各项管理科学化、扁平化与透明化,减少中间环节,实现校务公开,不仅可以保障信息对称,还能发挥多元激励措施,调动诸多因素,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障信息对称
信息时代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输通道,充分注重信息的及时公开,并能使公众知晓信息的接受状况,杜绝或减少冗余信息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信息对称。
加强各项工作的前期科学规划,实施过程的记录与明示,构建各项工作的动态跟踪管理体系,通
过科学合理的监控干预,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满达成。可设置公示公告、内部通知、留言专区、每周工作、安全警示、会议纪要等栏目,并提供网络交互功能。管理员根据学校的行政部门事先设立有各种组别的组织架构,为每位教职工建立以个人姓名汉语拼音全拼的实名账号(登录显示为其中文姓名),将教职工加入到相应的组中(如王波老师分属于物理教研组、高二年级部、班主任组),信息时勾选不同的组别,实行定向。教职工用个人账号实名登录后得到不同的访问权限,信息阅读后将留下访问者、访问时间等痕迹,也可发表自己的评论意见,该条信息的所有可访问者便能知晓此信息传递状态,确保了校内各种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反馈。
2.强化统计处理与汇总分析
建立网络上传如人员、设备、考试评测、问卷调查、文件流转等各种基础信息的机制与方法,留存基础原始数据。仅有信息的传输通道还远不够,还必须具备各种信息的分类、处理、汇总、统计与查询功能。设立学籍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文档中心、教学绩效评估、荣誉管理、薪金管理、财产管理、成绩分析系统、评教评学、授课交流、备课教研活动、教师发展档案、学生成长足迹等模块将使授课与点评、成绩与绩效、财务与财产等敏感话题透明化,积淀详实可信的基础数据,为科学分析评判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3.赏识管理、真诚服务
由于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装备水平的提高,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维护技术人员,少数水平较高的人才长期在经济待遇、存在认可、心理愿景等方面无法得到满足的状况下,转行流失是很正常的现象。部署服务支撑模块,建立电教设备报修、总务校产报修、信息技术服务、校办服务、总务服务、专用教室预约等栏目可使服务与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得到充分体现、个人技术水平凸显、能力得到同事的欣赏。用户何时提出的需求、难度如何、解决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耗时多长、所需费用、用户满意度等信息一目了然,不仅能为考评提供可信的依据,还可收到奖勤罚懒的效果,提升相关人员的自信度与自尊心。
通过建立温馨学校栏目,为教职工提供家政、物品代购、家庭设施维修等服务,排解教职工家庭后顾之忧;设立教职工生日祝福窗口,彰显学校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充分享受职业幸福与工作快乐,会有意料之外的奇效。
4.分享与欣赏
可设立相关栏目,充分交流思想,启迪智慧。
校长推荐栏目将是学校为大家准备的理念大餐,让全体员工勇于承载学校发展的责任,思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妙方高策。
闲暇随笔栏目中会闪现大家灿烂的思想火花、窥见深邃睿智的理念,赏阅风格各异的美文、聆听到源于肺腑的建言。
美文共赏栏目让大家的眼界更宽,学识更广,教师的知识与素养不应仅局限于本专业,分享教育教学经验能提升教师跨学科的多样才能与魅力,欣赏将让更多的人浸润在成功的愉悦之中。
资源导航可引领师生依据赋予的权限访问到学校各种文件与教育教学资源。全员参与资源上传分享,实现分类检索查询,经过真诚点评使其完善更新,充实积淀海量的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
5.全面展示与评估
由于教师工作所特有的准独立性,互相了解很不全面,特别在评优、职评、年度考核等本可调动积极性的环节,由于沟通不畅,执行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在学校内部办公网中可将学校所有工作环节予以体现,并确定经过全体教职工一致认同的奖励分值,为每位教职工建立独立的信息汇聚页,将其教学、研究、管理、创新、服务等实绩工作及时完整体现,并自动汇总奖励分值,必要时还能实施排序,定会极大的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减少或杜绝布置工作需反复强调、催要材料如“收租子”等诟病,显现每位教职工的工作绩效,焕发其潜能,可极大地满足广大教职工的心理需求,还能达到督促鞭策的效果,由于引入全员参评机制,评估工作将有案可稽,各种矛盾定能迎刃而解。
三、显师生个性、促探究学习的交互空间――师生天地
学习者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是仅依赖在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就可达成,更不会在一朝一夕实现,那种灌压填塞与超时补课的手法早就被有识之士嗤之以鼻,还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回归教育本真是社会各阶层长久以来的奢望。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强化了检查与监督,各级学校也在积极整改之中,规范办学不仅可以减轻师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能消除孩子们对学习的厌倦,让师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在学习与生活中显现鲜活的个性与风采。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段内使学生轻松愉悦的获取与巩固新知,是多年来追捧的话题,其实美国心理学家帕林通过试验早已证明,人的短期记忆只能保持数秒钟,短期记忆经多次反复,就可以转为长期记忆。开辟彰显教师与学生个性的师生网络互动空间可将师生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延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长期记忆并达到巩固。
学校蕴藏着丰富多彩、存在于各种载体中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宝贵资源,有以下特征:
基本类型:语言、文字、表格、数据、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网页、学件、课件、学案、教案、论文、随感等。
拓展形式:策划创意、活动过程、实物展示、分析评价等。如:主题班会、爱心助人、走访看望、参观学习、辩论会、换位体验、社团活动等。
依附载体:书籍、报刊、杂志、黑板报、胶片、广播电视信号、网站、磁带、光盘、磁盘、闪存、人脑等存储设备。
将这些宝贵的资源数字化后集中存储,部署在师生网络互动的空间师生天地中,实现网络可以访问与更新,并能够全面统计汇总,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分析、精细管理、科学决策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是数字校园建设可考虑的重要环节。
在师生天地版块中,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独立的网络空间里轻松留下教学随感,上传美图与照片,秀出各自的魅力,分享生活快乐。通过上传每节课的教学要点、教案、课件、素材、作业要求等资源,使用网络摄像头,将教师的讲授视频传至个人教学网站上,借助在线评测等平台形成网络课堂,使教学活动延伸至课堂之外,更可促进教师间教学方法与睿智思想的交流。
在师生天地版块中为每位同学设计与架设个性化的专题网站,使其充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风采,每位学生都可通过网络发起如探究、读书、义卖等各种活动,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交互;也可快速进入各任课教师的网络空间与教学网站,学生将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在课堂之外可先期或再度学习,充分享受远程教育所带来的学习乐趣,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也能应答社会为学生减负的呼唤。
由于师生天地版块建在校内,便于集中管理,随着师生的参与,将会逐步积淀全校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与资源,形成学校的海量校本知识库,充实完善学校的校本资源,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宝贵的财富。
四、网络全覆盖、数字化探究、一卡一指通――智能管理
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网络全覆盖的智能管理。建设有线为主、无线辅助的校园网,使其达到校内高速接入、高带宽连接互联网,实现网络全覆盖。统一接口、共享数据中心、统一口令认证多点登录、网络行为管理等举措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角色相对应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启用校园一卡通或校园一指通(指纹识别)等管理系统将学生入学登记、学籍管理、图书借阅、机房使用、培训跟踪、就餐洗浴、购物消费、考勤记录、校园出入身份识别与门禁管理等功能汇集一体,可消除信息传递的盲区、保障各种信息的高效传输,促进管理的高效智能化。
装备数字化的各种探究实验室,让传统的研究学习方法与先进的数字化分析有机结合,有助于师生的教育教学探究进程;建设全自动课堂录播系统,不仅能记录存储和分发教师的教学实况,还能使教师全面客观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过程的魅力。
架设数字图书馆、开通校园网络电视台、部署视频点播服务、构建海量的多媒体资源库,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多样需要。
建设网络监控安防系统,使校园可视、可控、可查,保持校园的平安与稳定,拓展数字校园应用的宽广度与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