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综述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综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综述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101-02

人们开始正式注意到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是源于阿里巴巴“余额宝”的出现,其仅上线18天就成为拥有最大用户数量的货币基金,天弘基金也因为余额宝一跃成为国内货币基金管理公司中的龙头老大。这里的互联网技术主要是指云计算、移动云支付、社交网络等,当前主要有众筹融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以及像阿里“余额宝”一样的互联网货币基金等几种新兴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市场竞争只会随着各种理财产品的出现愈发激烈,但在金融市场火热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在风险和监管上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为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十分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互联网金融的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阶段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证券业务开始实现在网上进行开户、交易、资金结算等工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1992年成立的E-Trade网络证券公司为代表的创立门户网站的模式,E-Trade公司创设了围绕金融证券业的门户网站营销体系,通过门户网站可以在证券、银行、保险和税务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信息,界面清晰,操作简单快捷,且交易佣金不高。是on line to off line这种将互联网变为线下交易前台的离线商务模式,即将线下商店的活动信息通过互联网推送到互联网用户手中,进而带动线下的消费,比如,嘉信理财。三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转型后的传统证券公司。比如,将客户定位在高端群体的美林证券,因为要为这些客户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服务,所以不能够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国内才逐渐有证券公司在网上开展行情显示、交易等业务。目前,客户既可以直接到营业部门办理相关业务,又可以利用PC端或手机在网上进行交易业务。

保险业务开始向网络化方向迈进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日本在1997年出现了第一家完全在互联网上开展直销业务的保险公司,此公司是由日本电信和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共同投资创立,且共同管理的。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渐有保险公司在网上通过网站开展保险产品的选择和购买等相关服务和业务,此时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有和网上直销两种模式,前者是通过销售机构在互联网上销售保险,此种模式既可以获得大批量的潜在客户群,产生规模化的经济效应,又衍生出了多家保险公司在同一个网站上开展业务和提供服务的类似网络保险超市的新模式。网上直销则是各保险公司自己通过网站直接开展保险销售业务。

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原有商业模式已经因为电子金融业务的出现被打破。虽然在国外还没有互联网金融这样的说法,但实质上,电子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认为互联网金融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

2.发展阶段

互联网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是在21世纪左右,此时期内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一直在加大互联网技术改造金融业务的力度,很多金融机构在线上开展的服务已经逐步从单一的网络银行拓展到手机银行、手机证券、移动银行等多种形式。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传统的组织结构、运营模式也同样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阿里巴巴和中国平安、腾讯三家企业在2013年联合创立了第一家没有实体分支机构,只在网上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另外,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第三方支付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延伸到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当中,创新了支付、投资、融资的方式和渠道,即互联网金融,包括众筹融资、peer to peer的P2P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新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是指在云计算、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的支撑下进行资金融通、信息中介和移动支付等活动的新型金融模式,其主要基于互联网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核心理念,深入挖掘有关数据信息,在金融领域拓展自身业务,使金融业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移动支付等相关金融业务,拓宽了金融活动开展方式和渠道的同时,增加了金融业务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且降低了中间成本,除了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虚拟货币以及网络理财和网络保险等多种模式之外,正逐渐向资金融通、供需信息匹配等传统金融业务核心进击。

第一,互联网金融一改传统金融模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成本获得与拟投资企业相关必要信息的过程,交易双方只需要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即可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关于对方财力、信用等所有信息资源,避免交易双方信息获取的不对称。另外当贷款对象出现违约情况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开其违约问题或降低评级信息等手段来在一定程度上对贷款对象起到制约的作用。

第二,传统的金融模式下,很多需要资金的个人或企业往往会因为无法通过银行的资格审核而得不到银行的资金支持,银行也更偏向于那些老旧固化,收益率低,但规模大或有国家保障的国企,亦或是经济发展呈现繁荣态势的行业。互联网金融则通过众筹或收集社会上闲散资金的方式改变了这种状况,让金融更贴近民众。

第三,移动智能手机等新型移动设备的出现使互联网迈入了移动化时代,创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只要在手机终端上安装金融客户端的应用,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拇指操作实现第三方支付。

二、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研究

(一)P2P借贷平台的相关研究

P2P借贷是通过网络信贷公司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借贷行为,即网络信贷公司提供网络平台,将有多余资金的个人与有资金需求的个人联系到一起,各取所需,然后网络信贷公司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快捷高效。

P2P借贷行为研究。2005年出现的Zopa是世界上首个P2P网贷平台,文献针对在Zopa上开展的借贷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了微小融资交易成本是否会在P2P网贷平台上的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有所降低,文中所持观点是基于Web2.0的互联网技术平台对降低交易成本并不会起到多大作用,认为P2P借贷交易实际上是离不开网络交易平台的提供方――运营商,即中介方的。文献认为融资项目的特性、群体因素和地理因素是能够影响P2P网贷平台上能否成功融资的决定性因素。

(二)众筹融资的相关研究

众筹融资机制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奖励类型、借贷类型以及捐助类型。捐助型众筹融资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很多非政府组织加以运用,此种模式下的捐助者对资助并没有更大的期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些非赢利性的产品项目比较容易获得融资;一些生产性产品的众筹项目相对于社会服务性的众筹融资项目更加容易成功融资;非赢利性产品项目能够获得融资但是对这些项目进行资助的人比较少。在众筹融资项目中回报方式是产品还是分红需要根据投资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若在投资初期,资本需求市场不是特别大,那么投资者一般会选择的回报方式为产品;如果资本需求大,那么投资者选择的回报方式是分红。众筹融资项目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对于风险的来源可以从发起人以及投资人的角度来分析。项目发起人的投资目的一般归结为融资以及吸引市场公众的注意力,然后从公众的视角中获得关于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信息的反馈等等。在项目投资人方面,他们的目的一般归结为获得投资回报,并且产品生产志趣相投,能够与社会和市场分享自己的专业产品构想。众筹融资在应用过程中广泛的应用于新药品的研发以及娱乐方面音乐唱片的研发或者是书籍的出版等等。

三、促使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原因

(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1.云计算

开展互联网金融可以收集众多网民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对计算数据的速度、存储数据的能力以及服务数据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随之出现的云计算正好将此问题有效地解决了。云计算主要就是在个人电脑上分布各种计算,这样当地用户在需要数据的时候就可以把资源转换到有关应用之上,然后按照实际需求对存储数据的系统进行相应访问。同时,此种原理也促使云计算有了更强的扩展性、较高的容错率以及非常好的安全性等,进而使互联网金融在存储数据以及运算方面的要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2.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即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对其消费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进行资金结算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据世界网讯全球技术研究中心与某咨询公司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智能手机的用户数量截至2013年已超过10亿,并会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而随着WIFI、4G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联合通讯技术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可以预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将传媒网络和有线电话融入进来,甚至将移动互联同其他网络整合到一起。互联网技术与移动支付融合之后可以为金融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及时、甚至专门定制的服务。

3.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也就是社交网络服务。社交网络的实际含义就是软件、服务、硬件和应用。一个最大的社交网络最多能容纳一百五十多人,据调查发现,在我国目前的互联网资源分布之中,社交网络占据了42%,居第一位。针对这一点而言,社交网络为接近现实社会的一主要技术改革,它将现实生活之中的社会关系附上数字应用到了网上,让社交网络变成了一个传递和信息的共享平台。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

篇2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异常迅速。2013年,随着余额宝的上线,国内互联网金融更是呈现出势如破竹之势。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反衬出传统金融业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自身的风险。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事物带来的快捷、便利、高效等优势,正确认识其风险并从监管层面加强监督,才能使互联网金融发挥最大的功效。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风险;健康发展;监管

1 文献综述

自互联网金融诞生以来,国内关于互联网金融研究的热情从未减少。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到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进一步到监管的缺失等方面均有学者研究。杨群华(2013)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并提出我国应该从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法制体系和监管体系等方面入手,防范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汤皋(2013)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规范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个人建议。何虹(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虽然以其方便、快捷、低成本优势受到大众青睐,但其安全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王国真(2013)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防范风险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2 互联网金融的界定与风险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主流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本文将互联网金融界定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即非金融机构利用技术优势,将其与金融业务结合形成的服务。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七种模式,分别是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小额信贷、众筹融资、虚拟电子货币、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金融门户。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不断向传统金融业的多个领域渗透。相比于传统金融业,互联网金融以其成本低、效率高和跨越地域限制等优势飞速发展。在越来越注重资源配置效率的时代,互联网金融注定会繁荣发展下去。但是,在享受来自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我们应认清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尤其是在目前各种卷款跑路现象频发的环境下。本文主要从两个层面认识风险。

第一: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业风险。关于企业行业风险,主要有两点:一是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向金融领域渗透的,如果没有高的技术,企业一方面有可能被攻击,客户个人信息以及资金面临风险,另一方面企业有可能失去竞争优势,退出市场。二是道德风险,在目前立法、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一方面利用这一缝隙只是通过简单的设计一个平台就进入了互联网金融领域,其后的一系列的交易的合法性根本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与国外正规的企业相比,交易程序不透明,客户根本没有办法知晓资金的用途,这就为一些企业在资金出现问题的时候出现卷款潜逃等现象。第二: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是目前有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专门法律的缺失,这就使得没有相关的法律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进入、合法的业务范围、相关交易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进行规定,互联网金融企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尽管相关的政府文件均表明会支持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但法律缺失的风险仍不容小觑。除了以上两个比较重要的风险,还有就是所有金融机构和企业都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关于这一点虽然也会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由于本文的研究主要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特别的风险,因此不再赘述。

3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对金融体系的反馈又决定着政府对它的态度。从社会角度来讲,互联网金融还是带来了不少益处的。因此,无论互联网金融还是政府都应从自身角度做好工作,实现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今年三月份,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这是继周小川之后,再次表达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支持。因此,做好发展的最重要一步就是要防范风险,加强监管。

第一,互联网金融企业要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同时加强行业自律。此处的技术进步指的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安全的技术创新等,不久前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宣布推出蓝牙USBKEY产品,应对互联网金融安全,这一技术主要可以实现身份认证、交易信息加密等,为加强技术安全提供了很好的先例。有关于行业自律,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自2013年8月互联网协会成立首家自律组织――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以来,行业自律组织数量上也是增加了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所起的作用甚微,因此亟需对自律组织进行规范,建立一个真正有效,权威的互联网自律组织。

第二,加速立法进程,明确监管机构。从法律法规层面上规范互联网金融,是实现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立法方面主要是首先对当前生效的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和银行监督管理法等法律进行修改,原因是这些法律对整个金融业的最基础的法律,这些法律如果没有顺应历史潮流,就不能较好的服务于金融发展。其次是制定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法,对其范畴,准入、交易等进行规范。关于监管层面,主要是明确监管主体,针对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真空状态,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央行和三会共同提供专门的人才组成一个专门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专门履行互联网金融监管职责。监管机构的组建也要写入相关法律,并对该机构的一些权力与义务进行界定,才能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汤皋.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思考[J].金融会计,2013(12):55-59 .

[2] 王国贞.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J].河北企业.2013(11):42

[3] 朱晋川.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3:5-8.

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 征信体系建设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现状

互联网金融在去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包括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平台、众筹等不同模式的金融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相继出现,而与此同时,由于其征信体系建设的滞后使得各种风险难以控制,网络信贷公司纷纷倒闭,因此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刻不容缓。

目前,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主要分为个人和企业两个数据库。其中企业信用信息举出数据库于1997年筹建,2006年正式运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筹建于1999年并于2006年正式运行。然而人民银行尚未将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因此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的建设缺位严重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数据主要来源于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业等,电商、p2p等新兴信贷平台的征信数据有利于征信提议之外,导致的后果是缺乏征信系统信息,坏账率高,风险高。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量需求下,许多公司抓住机会,开展p2p咨询平台。2013年3月,安融惠众了一个以会员制同业征信模式为基础的“小额信贷行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提供信息共享服务,降低违约分享和坏账损失。同事,上海资信旗下的征信业务也已获得央行办法的征信拍照,为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未涉及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提供信用信息支持。

但由于不同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风控模型、数据来源不同,使得平台之间的数据割裂开来,无法在不同平台之间共享,使得现在任何平台提供的信用信息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国外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现状

由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早,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国际上主要以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会员制三种主要模式。

(一)市场主导型

此模式下的征信系统以盈利为目的,由私人组织开发,通过手机加工信息,为个人及企业提供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务。市场主导型的征信体系的特点是,市场信用机构占据主导地位,政府起辅助作业,仅负责信用管理的立法和执行,其典型的代表是美国。

(二)政府主导型

此模式下,政府主导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部门牵头设立“中央信贷登记系统”,并建设以此为主体,私营征信机构为辅助的社会信用体系。此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制提供征信数据和隐私保护、报告贷款信息的最低贷款规模、计算机密集型技术。为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等广泛使用。

(三)会员制

介于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模式之间的会员制模式由非盈利目的的行业协会建立信用信息中心,通过搭建互换平台共享信用信息。会员提供所掌握的个人或企业的信用信息提供给信用信息中心,同时享有了在中心查询会员信用信息的服务。这种征信体系模式主要在日本使用。

(四)对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启示

基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征信市场化状况不理想,也没有充分的社会信用环境,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而会员制模式不考虑商业性信用服务需求,难以覆盖到全社会,无法满足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对信息的需求。综上考虑,在我国政府主导型征信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

三、建议和意见

(一)内部环境建设

互联网有大量的信息,而且更新快,单纯依靠资金购买难以控制成本,因此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获取,商业购买为辅,通过分类获取积累信息。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筹建初始,为迅速扩大信息存量,可以通过商业手段购买征信数据,但从长期看来,物联网金融征信信托的信息数据库会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迅速壮大。在信息迅速扩大的情况下,数据质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必须建立行业性自律和约束法律法规,形成自觉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必要时由人民银行采取措施对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整改,比如暂停业务或者取消牌照等。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征信也需要遵守征信业的法规,防止国都采集信息,高度重视隐私保护,严防客户信息和数据的泄露。互联网金融对信息的要求相比传统金融更高,因此需要建立一种能综合客户线上线下信用信息和宏观经济背景三因素的信用评级业务,来弥补传统金融机构评级业务的缺失。

(二)外部环境配套

为了确保数据采集、信息使用的有序合法,应该完善立法。2013年3月15日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标志着征信业务走上有法可依的轨道。但完整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应该尽快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和细则,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规,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其次,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对我国涌现的自律性行业协会进行支持,建立奖惩机制。最后,政府应该对真心机构进行政策支持,帮助其发展成为地区或全国的征信领头企业,病加速发展数据征信技术。

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迅速有效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尤为迫切、意义重大。本文的观点主要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设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模式。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平台上建立互联网金融子系统,允许互联网金融接入央行征信平台。并通过内外部环境共同的建设,形成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

参考文献

[1]姚文平.互联网金融即将到来的新金融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97-304.

[2]莫易娴.P2P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2):101-104.

[3]王希军,李士涛.互联网金融推动征信业发展[J].中国金融,2013(24):60-61.

篇4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直销银行;互联网金融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已经对人类经济生活产生颠覆性影响。其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业务发展策略十分重要。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商业银行提出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构建的互策略不仅包含城市商业银行直销银行的建设,还提出利用商业银行本身优势,同时依托直销银行尝试开展P2P、众筹和平台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务。

一、文献综述

谢平、尹龙(2001)提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电子货币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传统的货币供求理论已经无法解释电子货币的现象,进而导致了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等的一系列演进。金融体系当中主、客体的变化给金融行业的治理和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

谢清河(2013)从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出发,认为信息处理是金融体系的核心,互联网金融借助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组织模式方面的巨大优势,在融资与风险管理控制方面很大程度上地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并且提高了金融功能的运行效率。但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对现有监管体系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宫晓林(2013)指出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战略、筹融资、客户渠道、定价以及脱离传统媒介等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较为深远影响。作者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从而赢得新的发展。同时,互联网金融业若想获得持久而健康发展,则还需要倚靠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起自身良性发展的基础,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系统安全的建设。

二、城市商业银行直销银行业务模式方案

首先,明确业务定位。一是依托传统银行的高信誉特点,为顾客提供安全、优惠、及时的金融服务;二是要转变盈利的着眼点,业务要由传统的产品服务提供者转变为从产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连接点寻找盈利契机。

其次,丰富业务内容。其业务内容主要包含:一是传统银行产品的平台化,可在直销银行上直接销售传统银行产品,如存款、基金、理财等产品,方便用户;二是提供P2P金融服掌教ǎ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快速评估贷款方的信用等级,提供无担保的平台金融服务;三是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资金众筹,对其开展信贷调查,为资金出借方提供担保等服务;四是加强同业的合作,借助直销银行平台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

再次,拓宽业务收入。直销银行的业务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和直销银行平台中介收入。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与传统银行业务盈利模式基本相同,其拓宽业务收入表现在通过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更加优惠的手续费用吸引更为广阔的消费者群体,从而增加这两项收入。而直销银行平台业务收入则为直销银行的创新业务,例如P2P贷款、众筹业务等带来的额外收入,有助于多样化城市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可以增强银行抵御政策风险等风险的能力。

最后,保障业务实施。直销银行业务的发展离不开最基本组织架构设置、人员激励和信息技术支持等。具体表现如下。

(一)组织架构

为满足直销银行建设需要,成立直销银行部,按照独立银行的方式筹备,一旦监管部门发放牌照,直销银行部立即分拆,申请直销银行牌照。前期直销银行部可设立产品研发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和业务运营团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需要注意:一是建立有利于直销银行发展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给予直销银行一定程度的财务权限;二是建立以利润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以营销业务笔数、金额、客户使用频率和贡献度等为关键指标对直销银行团队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年终利润完成情况予以一定比例的奖励。

(三)信息技术

直销银行部经营管理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支持和系统建设纳入信息科技应用总体规划。系统规划和建设由信息技术派出人员根据业务需要,协调信息技术部门的相关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不涉及银行业务的开发工作由直销银行部和信息科技部派驻人员具体组织,加快系统开发进度,抢占市场。

(四)风险管控

直销银行业务优势突出,但同时也存在包括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在内的多种风险。目前,国家已启动关于P2P业务的监管,多家P2P平台被关停;同时对贷款方的快速信用评价必然一定程度上牺牲信用评估的严谨细致。因此,管控相关业务的风险至关重要。本人建议可采取:①构建大数据平台或与拥有大数据来源的企业展开合作,为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奠定基础;②发挥传统银行授信部门的优势,展开部门间合作,进一步规避信用风险,这也是城市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优势;③密切关注政策动态,贯彻中央精神,严格遵守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各项规定,不要存侥幸心理。

三、结论

本文提出城市商业银行应把直销银行业务作为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选择。同时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开创性地在国内外直销银行业务功能基础上,建立了糅合互联网精神打造了直销银行业务的新模式,具体提出建立直销银行业务模式的组织架构、考核和技术和风险管控等保障措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9):29-36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监督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104-02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开始与金融行业相融合,诞生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正在以无可匹敌的势头向传统金融发出挑战,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改变着世界。互联网金融在以方便快捷的交易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金融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在交易中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为媒介进行操作,以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对传统金融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并在整个金融领域取得主动权。在发展过程中,金融与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延伸出了电子货币、第三方支付、众筹平台、P2P借贷等多种互联网金融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和优化,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安全性高的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其中目前占领市场主要份额的支付宝发展最为迅速,此外,微信支付模式也在乘胜追击。第三方支付的业务交易规模自2013年初开始呈稳步增速态势,截至2013年8月,获得许可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有250家,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22.59亿笔,金额总计达到6.55万亿元;到2015年9月底,交易规模突破了9亿元,是2013年第一季度的3倍。

(二)众筹融资模式

众筹融资方式是发起方以融资为目的,在众筹网站上一些创意项目或者产品,针对项目设立目标金额及其周期,向投资者以团购和预购方式募集项目资金。 2013 年底中国权益众筹市场融资总规模开始扩张;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突破4.4亿元,同比增长了123.5%;2014年全行业项目数量高达4 500个,新增了约50家众筹平台,用户规模达到790 000人。根据目前发展形势可以大胆预计,未来众筹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到2018年权益类众筹市场融资规模将突破150亿元,将迎来新的行业爆发期。

(三)P2P网络融资平台

2007年6月,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P2P网络信贷平台。拍拍贷的成立,标志着网络融资模式开始在我国兴起,并延伸出更多服务模式。2014年12月,P2P网贷行业的服务的企业超过500家,从业人员的数量约为39万人,行业存量资金为437.6亿元;到2015年增长至1 000多家。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一般风险

1.流动性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工程的发展,金融领域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运营管理中运用了大量的数据模型和计量模型,加剧市场的流动性,造成资金短缺。余额宝属于开放式基金,流动性较强。它最大的卖点是随时能够申购和赎回,所以更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比如,2013年淘宝举行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活动中,支付宝交易额突破了350.19亿元,交易笔数超过1.88亿笔,其中利用余额宝购物的金额超过70亿元,1 600万笔的交易记录刷新了交易记录。但同时,如果出现客户的大量赎回,那么在到账时间段,大额的赎回势必会给流动性带来冲击,这也就意味着余额宝面对突况的缓冲能力不如传统金融。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在P2P网络信贷中表现尤为突出。我国P2P信贷公司到2014年达到了倒闭和跑路的高峰,联网信贷行业已经暴露出风险。有数据表明,超过1 200家P2P机构中,跑路379家,整个行业面临洗牌。分析认为,之所以有这种极端情况的出现,正是由于法律不健全和注册要求比较低造成的。据市场调查显示,许多P2P机构盲目扩张业务,大量借款未收,公司贷款周转困难,甚至于有些平台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金融诈骗。因此,未来的P2P行业必须加强政府监管,才能有效控制这种野蛮化的拓展。

3.操作风险

与传统金融面对面的操作不同,互联网金融是交易者通过网络平立操作即可完成的,故存在操作风险。主要在网络金融机构由于自身交易系统、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存在缺陷和机构内部管理失误等因素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发生在2015年5月底的两起重大金融事故均是因操作失误导致的。2015年5月27日,支付宝出现登陆异常、无法转账的故障,并且余额宝不能正常显示余额,作为互联网支付巨头出现的操作失误和故障备受关注;之后第二天上午,国内另一互联网携程网系统发生瘫痪长达12个小时,用户数据面临巨大安全风险。事发后,两家机构官方均承认,系统瘫痪分别是由于摸底光纤被挖断以及内部员工错误操作所致。互联网金融操作风险一般涉及范围较广,例如,第三方支付系统经常会因为使用不当或者系统缺陷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甚至存在资金被非法转移的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特殊风险

1.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是目前严重阻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如下:第一是计算机病毒或黑客的攻击。例如,2015年6月18日,美国万事达等公司的服务商数据处理中心被黑客侵入,导致4 000万个客户信息被截获,致使客户资金处于危险状态。第二是相关加密技术不完善。一些支付机构只追求便捷支付,却忽视了安全问题。2015年6月,发生在珠海市的一起特大金融案件轰动全国,犯罪团伙非法盗取买卖个人信息,通过制造扫描探索软件,用以批量测试和比对支付账号和密码,进行网络套现,来盗取支付宝资金,致使客户资金损失惨重。第三是TCP/IP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使得客户个人信息泄露。有数据表明,2013年,国内某知名保险公司80万客户保单资料被泄露。此类事件的高突发性,引发了我们对互联网金融领域数据管理安全亟待改善的深思。

2.业务风险

互联网金融在拓展业务时面临由于虚拟业务的特殊性而遭受损失的可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消费者由于自身条件及需要不同,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也各有特色,所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产品的差异给网络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第二,网络金融机构在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差错或侵害客户权益行为,致使其信誉下降而遭受损失。2009年7月,在杭州成立了数字金融服务中心,又称“数银在线”和“在线贷款超市”。这是在我国成立的第一家B2C模式贷款平台,所以在当时享受了多项政策支持。然而,该企业在创办4年之后,由于创新过度,长期找不到稳定赢利点,加之管理不善和运营故障等问题产生了无法挽回的流动性危机,最终破产。

3.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机构及相关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因法律方面的原因而招致损失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特殊运作机制,随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利率化的推出和深化,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互联网金融向传统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框架提出挑战;相应地,与传统金融相比较,网络金融背景下的法律风险更加复杂和突出。对此,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却还不够完善,且机构内部对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极易引发法律风险。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网络金融体系脆弱

金融体系内部的不稳定是引发金融风险、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网络背景下,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促进金融领域劳动分工细化、生产链条拉长的同时,使得处于生产链条各个节点处的不同金融部门之间的依赖性增强;另一方面,网络金融交易平台在为消费者提供快捷、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资产之间的相互渗透程度和各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关联程度。以上二者的综合使得整个金融体系更加脆弱,导致单个部门的问题向其他部门迅速传导和扩散,产生“多米诺骨牌”,从而引发各种金融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自身具有虚拟性

目前,公众对互联网金融交易持反对和怀疑态度的呼声日益强烈。互联网金融依靠的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设备,在数字化金融信息、电子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引进了虚拟化的金融实务运作。然而,虚拟的互联网金融在交易时不受时间、地域的控制,交易对象也不够透明,导致信息不对称、网络失密。泄密的可能性增加也给犯罪分子创造了可乘之机,从而滋生了一系列的金融诈骗案件,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甚至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

(三)金融立法的滞后性

金融领域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而我国在互联网金融政策法律方面却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网络金融日新月异的发展。事实上,作为新生事物,大多数国家尚未形成配套的法律法规,原有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从而使部分网络金融问题暂时处于无法可依的不确定状态,造成相关主体在网络金融系统上的法律行为和后果具有不确定性。

(四)政府部门监管的缺失

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政策并未覆盖到互联网金融,主要是针对传统金融体制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其发展速度明显不协调。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缺失引发了一些网络犯罪活动,影响了金融消费者权益。近几年来,愈演愈烈的P2P网贷平台跑路风潮正是由于监管的漏洞导致的。2015年1月,我国P2P网贷平台总体数量高达到1 664家,而其中问题平台高达345家。其中诈骗跑路的平台占到了59%,提现困难高达34%。所以,对互联网的监管是我国当前应该加以重视的问题。

四、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堵塞技术漏洞,降低技术风险

首先,我国应该实行互联网技术统一标准,并加快与国际计算机技术标准接轨的速度,这样不仅有利于检测和防范各种互联网金融风险,还有利于将互联网金融风险降到最低。其次,为了降低成本,我国目前采用技术外包或者技术引进的形式,主要依赖外国的研发技术,这并不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持续性发展。所以,我国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在软硬件方面,加大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力度,切实在关键技术,诸如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防病毒扩散技术等方面有所提升,减少对发达国家技术的依赖。同时,应该加强互联网技术人才配备,严格市场准入,提高设施和风险控制标准,严格网络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管理。大力扶持资质优良、信誉良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而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且突破监管底线的企业给予行业禁入的重罚,将其限制在监管黑名单中。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减少法律风险

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建立互联网金融统一的法律规范。探讨总结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相关部门要提出一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解决措施;根据现阶段情况调整电子金融和电子商务具体安全问题的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清晰界定网络交易主体的权利义务,在弥补现有法律法规缺陷的同时,坚决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其次,适时完善网络交易标准,明确市场准入规则、业务标准等制度。尽管我国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得了合法身份,但是总体上来说还处于“三无”的尴尬状态。

(三)加强对网络金融的监督管理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仅要考虑到金融方面的监管,还要兼顾互联网属性的特点。随着新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但是总体数量偏少,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不完善。这就要求监管当局要紧跟互联网金融创新步伐,对新出现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密切关注,防止发展脱离正常轨道。相关监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组织形式、准入资格、经营模式、风险防范等各方面进行规范,动态跟踪行业潮流,以继续完善监管。

(四)建立风控制度,构建网络安全体系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起步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的管理、控制和防范还远远不够。第一,要加强其内部的安全性管理。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考虑组建专业的风控团队,包含法律、金融、互联网三个领域,对企业运营中的各种风险做出合理准确的预测和评估,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能够全方位监控潜在风险。第二,要提高技术层面的安全性。要加大针对黑客入侵与病毒防范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大对数据安全方面的投入;请专业的数据安全服务商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全面评估,并且定做适合的安全系统;还应该对企业员工进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数据安全操作的培训,使得企业从意识到运作都能对网络和数据的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志洋.互联网银行含义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1).

[2] 张海滨.我国互联网理财业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海南金融,2015,(1).

[3] 邓舒仁.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文献综述[J].华北金融,2014,(12).

[4] 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

[5] 周宇阳.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的研究[J].武汉金融,2014,(12).

篇6

摘要:我国房地产业步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诸如融资难问题、营销手段落后的问题,限制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理念和模式,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的技术、精神、理念和平台的作用融入金融行业,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覆盖广等优势,并对未来的支付结算、投资融资等带来重要影响。中小房地产企业应积极运用互联网金融为中介和平台,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借助互联网金融,创新房地产营销手段;借鉴互联网金融的理念,推动企业内部运营和供应链的改造与整合。

关键词 :中小房地产企业 互联网金融 融资 市场营销 供应链管理

一、新形势下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房地产市场与行业也迎来了长足的发展,房地产市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许多产业与行业的核心,带动了大批周边行业的发展。例如,房地产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十分大,根据相关统计,房地产投资带动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占到比重的10.3%;而且,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住房特别是改善性住房的需求。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步入“新常态”,加之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房地产市场和行业步入“新常态”

进入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60万亿,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与2013年GDP的增速相比较,2014年的增速仅仅达到7.4%,虽然完成了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与以往10%以上的增速相比,经济增长的速度显然有所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信息,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GDP增速达到了7%。在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和行业也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信息,2014年,我国房地产商品房的销售和等待销售(待售)的情况呈现了下降的趋势: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达到120 6 49万平方米,比2013年下降了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1%,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3.4%;与此同时,从商品房销售额角度来看,2014年销售额达到76292亿元,比2013年下降了6.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8%,办公楼销售额下降21.4%。因此,有研究者就指出,上述数据表明,随着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从之前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经过长时间的集中建设,商品房的供给数量规模庞大,需要一段时间让市场进行消化。房地产市场本身从以往的高速增长降低为中速或低速增长,显然表明了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深度调整的时期。当然,除了上述情景之外,房地产市场也有诸多利好消息,例如“城镇化”等持续推进、宏观调控措施适当放松信贷、大城市放松“限购”和限贷等,都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增长。受这一大环境的影响,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活动也面临挑战,需要“因时而动”、“因势利导”,敏锐把握房地产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既保持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势,也应谨慎小心不宜过分扩张,从而影响企业资金链的稳固。

2.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房地产行业无疑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需要金融行业的支撑,金融与房地产呈现共生共荣的双赢关系。我国房地产企业为了进行项目开发和运营,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受限于我国金融行业和市场发展程度所限,我国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活跃于二三线城市的中小房地产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除了企业自有资金之外,往往过分依赖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上市融资、借壳上市、信托基金融资等方式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而言都不太实际,而且信托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等方式往往受到政策环境的诸多限制,目前环境下难以真正实行。另一方面,中小房地产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相对不太好的情况下,又亟需资金的注入和支撑,以防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传统的融资方式,在部分地区,甚至进行民间借贷式的融资,这不仅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埋下隐患,而且也有可能扩大消极影响的范围。因此,“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在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拓宽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是我国所有中小房地产企业亟需重视解决的问题。

3.中小房地产企业市场营销手段仍然落后,市场竞争力弱

如前所述,我国房地产市场现在已经开始步入“买方市场”,房地产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剧烈,消费者选择也呈现多样化、理性化、个性化等特点。胡志刚就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相对平衡,甚至有可能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阶段,因此这也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规模较小、融资能力较弱,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危险。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何通过借鉴、引入和创新新的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个性化的需求,就成为中小房地产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然而,现阶段,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市场营销意识仍然十分落后,仍然将市场营销局限在企业的“销售”部门,而没有从整体、协同、全局的意识出发,将营销贯穿整个项目楼盘设计、开发、建设、运营、营销和后期的售后服务乃至物业管理的全部环节。另外,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仍然十分简单和粗放,今天是信息网络的时代,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的积极运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中小房地产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突围;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许多中小房地产企业固守原有的销售观念,仍然依赖原有的传统的营销手段,这无疑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理念与实践

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理念和模式,互联网金融( Internet Financial/On line Financial)在世界范围内异军突起,不仅将对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行业带来挑战和变革的机遇,甚至会对整个市场交易模式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提到,“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更重要的是,2014年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正式提及互联网金融,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这显示出政府对待新生事物的开放心态、推动金融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心。

作为新兴的、创新的事物,互联网金融目前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依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界定,其内涵是比较模糊而又弹性的。简单来讲,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精神、理念、技术和实践与金融行业的联结和融合。互联网金融是信息科学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和云存储、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乃至于社交网络在金融行业的运用,借以实现资金筹集和融通、信息传递和中介以及支付等金融业务。本文认为,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借助和利用了新兴的、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对传统的金融行业进行改造和升级,提升金融客户的用户体验,升级金融服务和产品,拓宽金融行业的范围和渠道,提升信息流通和分享的效率等等;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更核心的不在于其所依赖的技术,技术可以不断更新换代,但是互联网金融所沿袭和传承的平等、共享、开放、合作、协同等精神,这是以往高高在上的传统金融行业所不具备的品质,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是互联网时代的精髓对金融行业的渗透、改造乃至是颠覆,它将改变以往对金融行业的形象的理解和塑造。

具体而言,相比于传统的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强大的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无论是传统金融业推出的结合互联网技术的网上银行、网上支付、手机APP应用等服务,都必须依赖于优秀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硬件和软件的完善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其次,方便快捷,“以客户为中心”是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行业的重要特点。例如,以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平台,已经逐步成为时下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的相对主流的支付方式。便捷的支付方式提升了消费者使用互联网金融的粘度,进而让互联网金融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而移动支付作为下一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优势也主要在于方便、快捷和安全。此外,成本低、覆盖广、效率高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另一大优势。与电子商务平台类似,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的营销、销售、下单等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无疑减少了彼此的成本。同时,互联网“开放”的特性使得互联网金融可以接触到更为广阔的消费者和企业,在信息充分交流的情况下,更有针对性地接触到潜在的资金需求者和供应者,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上述特点,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将极大的改变先前对金融行业的理解;并将带来新的支付和结算方式、企业和个体投资和融资的渠道和途径的创新、以及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正进入如火如荼的爆发式的增长阶段。例如,第三方支付牌照数量已经超过250张,而且P2P贷款平台的数量也十分庞大,以及余额宝等金融理财产品,和阿里巴巴的小额贷款和京东的供应链贷款业务等也相继推出。实践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的形式仍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技术、理念与金融业的有机结合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实践中应用已经比较广泛的几种互联网金融的实践形式,具体包括:第三方支付、网上融资平台、投资理财平台、众筹、数字货币甚至是虚拟金融机构等。

例如,第三方支付平台(Third party payment),这可以以国内流行的支付宝为典型。第三方支付的实质是一种中介工具,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用户资金结算和支付与传统银行结算系统进行连接,依托于电子商务(如淘宝和天猫)的第三方支付还承担着担保功能,提升了资金支付的安全和可靠程度。再比如,P2P(Peer-to-peer)网上融资平台,其特点在于小额贷款融资,能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满足中小微型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的需求,同时也拓宽了客户的投资渠道和方式;P2P网上融资平台在中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具体实践形式都仍然有创新和发展的空间,这也正是互联网金融的魅力和潜力所在。

三、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运用互联网金融的几点建议

互联网金融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针对性强等特点,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有学者就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因此其对各类企业的投资和融资过程和策略,甚至是企业内部管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把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技术、理念和实践,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这将是中小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认真规划并付诸行动的议题。实际上,互联网金融也已经逐步渗透房地产行业,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深刻影响。有人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金融来了,互联网地产还远吗?下面就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如何运用互联网金融提出几点建议。

1.运用互联网金融为中介和平台,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房地产企业可以运用互联网金融为中介和平台,主动筹资,缓解乃至解决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如前所述,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特点在于依赖于大数据、社交网络(SNS)、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进而实现信息的分享和沟通,从而给中小房地产企业等资金需求方和个人投资者、小额网络贷款公司和金融机构等资金投资方提供联结的机遇和平台;通过众筹等方式获得资金融资。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企业获得利润、社会获得发展的推动要素。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问题的解决本身也蕴藏的无限的商机。我国的一些房地产公司开始将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三者相联结,将社会居民投资需求、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金融机构三者实现对接;例如,上海绿地进军互联网金融,推出了“绿地地产宝”,旨在服务居民个人投资理财,并解决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难问题。据介绍,绿地地产宝通过房地产、金融行业和电子商务的跨界合作,致力于将社会闲散资金与房地产项目对接,为中小房地产企业提供资金解决方案。

2.借助互联网金融,创新房地产营销手段

此外,互联网金融与房地产的结合是作为“互联网+”精神在房地产行业的直接体现,其不仅能帮助中小房地产企业通过融资平台、众筹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更是一种十分有吸引力的营销平台和手段。如前所述,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行业已经逐步成为“红海”,而互联网金融的引入是提升房地产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成为潜在的“蓝海”。互联网金融对房地产营销带来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小房地产企业与互联网融资平台和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可以通过适当降低融资门槛,帮助有潜在需求和消费能力的购房者筹集商品房首付资金。换句话说,中小房地产企业借助互联网金融为购房者增加了“金融服务”,而这正是购房者所需要的,无疑会引导大量的购房人群,更好地实现产品的销售。例如,我国的房地产全产业链服务商“易居中国”就相继推出将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企业以及营销活动打通和整合的产品,试图弥补房地产营销中金融服务欠缺的问题。其二,作为新兴的概念,“互联网金融”对于房地产消费者而言有足够大的吸引力,中小房地产企业借助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可以在满足消费者对金融服务日益增高的需求同时,成功获得消费者对所开放的项目和楼盘的关注度,打通金融服务与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活动。

3.借鉴互联网金融的理念,推动企业内部运营和供应链的改造与整合

如前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在于借助互联网技术而实现的人、物、资金和信息的流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资金和信息的流动。而中小房地产企业在日常经营和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信息分享机制不健全、资金流动不通畅等问题,延缓了企业项目的开发和营销,直接削弱了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应该借鉴互联网金融的理念,推动企业内部经营与供应链的改造和整合。首先,互联网金融所倡导的以用户、产品和服务为中心的精神,有助于中小房地产企业提升自身的运营水平,通过房地产定制等方式,从项目的开发、设计、建造、施工、销售以及后期的运营乃至于物业管理等都为客户量身订造,充分打造个性化、精品化的房地产产品,与此同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通过互联网融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适当的金融等相关服务,从而使自身的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其次,在供应链管理上,中小房地产企业可以发挥核心功能,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平台和中介作用,整合供应链上的其他节点企业,例如商业银行、建筑公司、原材料供应商、设计院以及其他服务外包公司等,更好地实现资金、信息在供应链上的流动,提升房地产企业供应链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志刚.弃“过山车”走“常态路”[J].上海房地,2015(3):17-21

[2]卞文志.房地产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时期[J]. 上海房地,2015(3):22-23

[3] 杨泱. 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现状及优化研究[J]. 当代经济,2009(7):8-10

[4]陈港.房地产营销概论(第2版)[M].北京: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5]郑军. 房地产网络营销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2-15

[6]张传生,刘赟.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与监管问题研究[J]. 金融教育研究,2015(3):26-31

[7]李平等.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研究综述[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3):245-254

[8]张丽哲.互联网金融时代企业投融资战略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5(3):78-79

[9]李倩影,李景林. 互联网金融探析[J]. 电子商务,2015(4):6-8

[10]李二亮. 互联网金融经济学解析——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2):33-40

[11]张丽哲.互联网金融时代企业投融资战略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5(3):78-79

[12]李宏涛.互联网金融来了,互联网地产还会远吗?[J].中国房地产金融, 2013(10):14

[13]赵川翔等. 利用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房企资金困境[J]. 中国房地产杂志,2014(9):62-64

篇7

国内学者关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也已经取得较多成果。张金城(1994)根据犯罪人员与计算机系统的关系,将犯罪人员分为外来者、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人员3类,从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和开展计算机系统审计工作3个方面提出了应对建议。胡奕明,陈箭深(1996)主要研究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从组织控制、开发控制、安全措施、上机操作、内部审计以及与技术控制相配合6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黄正端(1996)认为应按实现控制的措施将内部控制分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两大类。张金城(2001)分析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从系统控制设计、电子商务信息存取控制设计、电子商务数据加密、系统中网络端口保护、系统的主体验证、电子商务数据的完整性保护、并发控制和文档控制8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刘志远,刘洁(2001)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阐述了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特点与新问题。陈志斌(2007)从完善信息化生态环境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建设问题。章铁生(2007)对国内外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规范进行了综述,得出要重视信息集成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框架建设的结论。吴炎太,林斌,孙烨(2009)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提出要以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为基础,根据信息系统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进行信息系统风险控制。2006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八章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点和要求。2008年五部委联合法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信息与沟通”部分指出,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对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2互联网金融业的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国际金融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风险,覆盖范围极其广泛。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风险。巴塞尔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分为7种表现形式,即: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佣制度及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及系统瘫痪,交割及流程管理。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技术的创新,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属于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模式,操作风险也是自然存在的,并且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作为依靠信息技术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技术贯穿于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交易环境信息化和操作技术自动化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

2.1操作环境信息化问题(1)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依托开放的网络平台进行的,交易场所是虚拟的,操作人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出现丢失数据等影响交易完成的情况。为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得到保证,系统安全必须得到有效控制。(2)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极高,信息系统需要处理的电子数据量极其庞大,交易依赖系统终端和网络传输,维护智能终端的正常运行和网络信息的正常传输是避免业务中断及系统瘫痪的重要保证。尤其是类似网上银行支付的业务,一旦系统崩溃,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必须高度重视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硬件及系统软件控制。

2.2操作主体多元化问题(1)互联网金融企业产品和业务覆盖范围广、行业跨度大、风险系数高,涉及的操作主体较为复杂,可能出现内部欺诈、外部欺诈以及雇佣制度不当等风险。建立严格的组织控制和操作控制,把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组织和操作流程规范化,建立严格的管理体制,降低可控风险。(2)互联网金融企业具有交易频率高、数据存储量大、对信息安全保密程度要求高等特点,庞大的数据处理量需要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所有交易的完成都要进行信息的传输,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不当都可能导致操作风险,必须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制度建设。

3风险管控的对策与建议———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目前,信息系统已从纯粹的财务系统整合进企业经营系统中,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互联网金融业操作风险的新问题,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3.1优化操作环境

3.1.1安全控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环境安全控制、安全保密控制和防病毒控制3个方面。环境安全控制主要是指信息传输环境的安全控制;安全保密控制主要针对软件进行,对数据和运行程序进行加密,系统执行时在进行解码,维护系统正常运行;由于互联网金融活动依赖网络技术,防病毒控制主要针对联网交易中的外来侵入问题,可以利用防病毒软件检测程序运行,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

3.1.2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硬件及系统软件控制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主要包括日常运行维护、系统变更和安全管理3个事项。①系统开发阶段的控制是其他控制有效发挥的前提,如果开发的系统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并且信息系统开发的成本较高,规划不合理会给后期操作带来阻碍,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所以,必须在系统开发阶段进行有效控制,设计符合需要的信息系统,合理规划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控制。②要定期进行系统运行和安全维护,查看是否存在软硬件毁损或信息泄露等情况,对硬件系统进行有效性检验,软件系统设置错误处置、程序保护、文件保护、安全保护、自我保护。③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交易具有实时性、高频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可能瞬间造成巨大损失,控制系统必须具备迅速进行灾难恢复的能力。

3.2降低操作风险

3.2.1组织控制和操作控制有序的组织控制是开展各项控制的基础,对各个管理流程的负责人员要进行职责分离,执行业务须进行业务授权,防止内部欺诈和雇佣制度风险。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操作,内部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为交易的完成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3.2.2应用控制应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组织控制和操作控制的影响,良好的组织和操作环境是实施应用控制的有效保障。其中,应用控制最关键的环节是输入控制,错误的输入直接影响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操作流程基本为程序化控制,操作主体在进行操作时,可以采用口令识别和数据加密等技术进行控制,例如,消费者在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时,必须输入静态密码和动态密码,通过实时更新操作信息来对输入数据进行控制。互联网金融企业比普通企业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必须正确认识信息系统中的风险易发环节,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

4总结

篇8

>> 普惠金融下P2P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 浅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P2P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研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问题研究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与风险研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 小微企业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P2P网上借贷信用机制研究 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模式研究 互联网金融P2P借贷模式研究 P2P网络借贷融资问题研究 P2P网络金融借贷平台的相关法律问题及监管对策 P2P网络借贷涉及的犯罪问题 关于P2P借贷研究的文献综述 进击的P2P借贷 互联网环境下P2P借贷中的非法集资监管问题探讨 微金融的创新:P2P网络借贷研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模式及风险防控研究 P2P网络借贷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违约问题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年5月30日.

[5]参见郑树勋,林琼: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全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武汉大学生 为例[J].时代金融, 2016,(7).

[6]刘浏: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9,(6).

[7]郑春梅,贾珊珊:国内外校园贷平台比较及规制分析[J].财经界,2016.

[8]戚建刚,刘菲:论竞争性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2016,(3).

[9]王名,李健:社会共治制度初探[J].行政论坛,2014,(5).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4C理论;客户忠诚度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109-03

[作者简介]汪贵林(1990-),男,河南信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大数据等互联网工具的发展和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已经不能适应时展以及顾客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银行的垄断地位逐步受到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

“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网络公司开通余额宝功能,与天弘基金公司合作,直销第一只互联网基金。”余额宝推出后,受到客户的广泛青睐,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1月15日,余额宝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15天规模增长35%。天弘基金由此成为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14年2月27日,余额宝用户量已突破8100万户。余额宝发展迅速,分流了大量的活期存款,导致了大量商业银行的活期客户的流失,给银行带来了显著性的冲击。央行的《201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住户存款增加549万亿元,较2012年少增2200亿元。2013年10月住户存款流失严重,减少8967亿元,为2013年存款流失最严重月份。银行客户的流失,不仅减少了银行的收益,而且降低了客户的忠诚度。客户忠诚度关系到商业银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银行在激烈竞争中长久不衰的砝码。忠诚客户是企业宝贵的资源,是银行的血液。根据二八定律,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而这些客户主要是忠诚客户。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快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由以业务为导向向以客户为导向转变,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二、文献综述

(一)客户忠诚度

不同学者对客户忠诚给出的定义不同。Gremler和Brown 认为“客户忠诚”是客户对特定的服务商重复购买行为的程度和积极的态度倾向程度,并将其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行为忠诚、意向忠诚和情感忠诚。LOliver 则认为“客户忠诚是客户的高度承诺:在未来会坚持重复购买所偏好的产品或服务,而且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营销手段而发生转移行为”。

一直以来客户忠诚成为企业和学者研究最多的话题,并认为客户忠诚由客户满意度演化而来,是客户满意度的升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绩效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表明,由于忠诚度高的顾客往往偏好和信赖企业的产品,因此向老顾客销售产品的成功几率达到一半左右,而向一个新客户销售产品成功的几率仅有15%。另外,高忠诚度的顾客往往会增加产品的重复购买和加大对产品、品牌的宣传(冯骏2010),从而降低企业的宣传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同时忠诚度高的顾客往往会受到爱屋及乌心理作用的影响关注银行的新产品,并产生购买行为,为银行带来更大的利润。(吴俊,2004)。

(二)4C理论

4C理论最早出现在Don ESchultz的《整合营销传播》中,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追求顾客满意度为目标,将市场营销组合重新设定为消费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四个要素,是针对4P提出来的完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的营销理念。该理论首先强调企业要以顾客为中心,把顾客的满意度放在营销活动的第一位;其次,要努力降低顾客的成本,这里的成本除了生产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以及承担的风险损失;第三,要从顾客的角度充分地考虑购买过程的便利性,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全方位服务;第四,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有效的营销沟通。

三、提高商业银行客户忠诚度的策略

客户忠诚度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竞争力、活期存款以及垄断地位。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这种影响力更为显著。本文基于4C理论,从顾客、成本、便利和沟通四个角度分别提出了提高客户忠诚度的策略。

(一)以客户为中心,实行差异化策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各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因此客户可选择的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和范围越来越广,对各种产品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银行就必须要打破传统观念,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把以客户为中心贯穿到银行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实践充分表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只有始终如一地关注客户利益,了解客户需求,才会获得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好的绩效,从而实现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如全球著名的花旗银行,正是始终秉承客户至上、创新服务的经营宗旨,才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银行巨子。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金融服务和投资理财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不同客户的需求层次也显著不同。因此银行就必须及时跟踪和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根据不同客户人群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和投资理财产品,最大化地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例如工商银行凭借优秀的投资管理专家团队和先进的系统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个人理财产品,从而实现个人理财产品差异化的需求,牢固树立稳健卓越的市场形象(详见表1)。浦发银行关注养老人群,力推“夕阳红”理财。表1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产品名称1客户类型1特点1起点金额1期限1年化收益率保本理财系列1保守稳健型的客户1100%本金保证产品收益高15/10/20/50万元11~3月158~62%结构性理财产品1高净值投资客户1浮动收益、到期100%本金返还110/20/50万元135~40天158~62%期次理财产品1量身定制投资理财客户1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期限结构丰富、风险高15/10/20/50万元11~12个月16~65%增利及尊利系列产品1工作繁忙、理财时间

不充裕的客户1满最低持有期限后可赎回,资金T+1日到账,产品每个月现金分红一次15~50万元11~12个月15~55%。步步为赢系列1投资期限不确定的客户1收益随持有期限递增、无固定投资期限、可赎回15万元1无期限121~42%

(二)努力降低顾客成本

客户的成本也是影响银行客户忠诚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较低的成本可以增加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力,提高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黏性。许多学者认为客户的总成本仅仅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往往忽视了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在降低顾客总成本方面,余额宝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如余额宝客户无论是通过余额宝本地转账、异地转账还是跨行转账均无需转账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削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更省时省力。此外余额宝不仅是一项保本的产品,而且余额宝的资金一旦发生盗窃经查实全额补偿,这样既减少了客户的货币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客户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而且还减少了风险损失。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仅仅关注降低自身的成本,更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充分关注客户的成本,利用各种手段和策略降低客户的总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新客户,减少老客户的流失。银行要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减少客户排队时间,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流程。对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增设营业网点或者自动存取款机,方便客户就近办理各种业务,减少时间和精力投入。此外,应加大网上手机银行的推广,对银行的新客户免费办理网银,并可适当降低网银转账费用。

(三)降低门槛,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体验

相对于余额宝、活期宝等互联网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申购资金要求、申购和赎回时间均比较苛刻。大多数银行的理财产品申购资金均要求五万元起,远远高于互联网基金理财产品,这势必对“小白客户”具有排斥性,直接导致他们转投互联网基金,从而形成了“长尾效应”,给银行带来巨大挑战。因此银行必须注重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为“小白客户”“长尾客户”提供便利的投资理财渠道。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对一些无固定限制的理财产品采取降低购买门槛、宽松申购和赎回的时间等措施,例如平安银行推出的“平安盈”,同样可以提供1分钱起购、实时支取的便利。通过这种产品,平民客户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个人理财产品的愿望,而且还能增强客户对商业银行的感情,增强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黏性。

另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引领客户良好体验,为客户创造便利。利用本身安全性、可靠性、资金雄厚、系统设施完备等方面的优势,推出第三方机构无法匹敌和模仿竞争的业务。比如“活期余额自动申购、短信赎回、线上、线下购物和还款业务自动赎回”等。

(四)真诚沟通,及时反馈,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4C营销理论认为,企业应通过同顾客进行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新型企业/顾客关系。不再是企业单向地促销和劝导顾客,而是在双方的沟通中找到能同时实现各自目标的途径。因此商业银行可建立一个基于社交网络的基金营销平台,及时向顾客提供基金、理财产品以及其他各项服务的信息和建议,通过客户信息的回馈为客户选择匹配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向交流,降低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节约双方成本,同时也能加强客户与银行的感情,提高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银行通过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有利于化解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矛盾,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四、结论

余额宝的推出,掀起了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各种互联网基金纷纷上线,卷入到与商业银行争夺活期存款业务、理财业务和基金代销的利润战争中。由于互联网基金理财产品收益高、门槛低、流动性强等优势,因而吸引了大量的客户,造成了银行活期存款的大量流失,同时也降低了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并引起了一连串的负面效应,如分流银行存款,降低银行收益,削弱银行地位。同时商业银行之所以会遭受强烈的冲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长期处于金融行业的垄断地位而缺乏变革,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客户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从而影响了客户对银行的认知度和情感忠诚度。银行要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切实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加强银行的创新,积极利用大数据搜集客户资料,实施网络银行与实体银行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提升客户的体验和感知价值,才能留住老客户,吸引更多新客户,实现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勋互联网基金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以余额宝为例[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4)

[2]吴俊商业银行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J]现代金融,2004(12)

[3]OlivesConsumer Loyalty[J]Journal of Marketing,1999(63):33-44

篇10

>>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P2P网贷信用风险的防控 P2P网贷经营者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 构建P2P信息披露制度为哪般? P2P网络信贷风险控制中的财经媒体信息披露定位 P2P网络借贷融资问题研究 对中国“P2P”网络融资的思考 P2P火速融资 p2p网络融资中借款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P2P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研究 P2P网络借贷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面向小微企业的P2P网络融资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与监管制度研究 基于P2P的信息共享技术的研究初探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P2P产品竞争绩效研究 基于语义P2P信息共享的技术研究 关于P2P借贷研究的文献综述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问题研究 P2P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研究 基于P2P流量控制的研究 P2P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年2月7日。

④魏宁.《从平台角度看债务人信息公开》,,2015年2月7日。

⑤http:///link?url=3H53EeTnoOnCv_NflFNNJvAoy-higj1wVmiVDTY3XgC_tW3JNBfGQc6w8bQqsq8m0_ViJaVoXWRHeiqpwlZ9cq。

⑥http:///link?url=3H53EeTnoOnCv_NflFNNJvAoy-higj1wVmiVDTY3XgC_tW3JNBfGQc6w8bQqsq8m0_ViJaVoXWRHeiqpwlZ9cq。

参考文献:

[1]陈莹莹.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呼之欲出[N].中国证券报,2016-3-11.

[2]巴里・贝克尔.歧视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6.

[3]于晓宁,杨印山.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再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4]于晓宁,杨印山.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再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5]廖理,李梦然,王正位,贺裴菲.观察中学习:P2P网络投资中信息传递与羊群行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6]庄雷,周勤.身份歧视:互联网金融创新效率研究――基于P2P网络借贷[J].经济管理,2015(4).

[7]廖理,李梦然,王正位,贺裴菲.观察中学习:P2P网络投资中信息传递与羊群行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8]庄雷,周勤.身份歧视:互联网金融创新效率研究――基于P2P网络借贷[J].经济管理,2015(4).

[9]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03.

[10]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M].费方域,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81.

[11]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费方域,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71.

[12]CHRISTIAN OPITZ,KAY H.HOFMANN.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in Equity Partnerships:Evidence from Hollywood's Slate Financing Agreements.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Volume 23,Number 4,Winter 2014,PP. 811-812.

[13]李真.P2P网贷信用征信:金融分析与法律建构[J].当代经济管理,2015(7).

[14]张凯,韩轶.风险投资中道德风险的信息化处理方案[J].华东经济管理,2005(1).

[15]鲁道夫・瑞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M].姜建强,罗长远,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60.

[16]姚遂,陈卓淳.不对称信息的交易成本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10).

[17]陈尚前.关注金融投资中介的委托问题[J].开放导报,2006(2).

[18]李真.P2P网贷信用征信:金融分析与法律建构[J].当代经济管理,2015(7).

[19]姚遂,陈卓淳.不对称信息的交易成本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10).

[20]何为,李明志.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与企业机制的运用[J].技术经济,2014(6).

[21]李真.P2P网贷信用征信:金融分析与法律建构[J].当代经济管理,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