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立项申请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课题立项申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课题立项申请

篇1

1.1系统功能需求

实现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任务书提交、项目审核、结题申请、结题验收全过程系统化、信息化、项目化管理。实现项目申请立项、结题验收专家网上评审功能,由系统自动进行计算排名。申请人提交立项或者结题申请材料后,由科技秘书对项目进行汇总分类,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分组,安排评审专家。课题评审专家接到任务后,在系统设置的规定时间内,只需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和相关附属设备(键盘、鼠标等)即可登录系统开展评审工作,时间灵活度高,同时也节约了纸张的大量使用,节约学院办公经费,提高评审效率。把学院历史立项的所有项目和院外申报项目进行电子系统进档,建立项目数据库,使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实现科研项目综合查询与统计功能。对相关类别科研项目数据实现图形化统计,生成水晶数据报表;实现科研课题项目化管理。

1.2用户功能需求

系统的用户角色有:普通教师、二级部门管理者、科研处管理人员、评审专家、系统管理员。各用户角色功能如下。普通教师:普通教师即课题的申报者,访问系统具有的权限主要有:浏览、录入个人信息、查询个人信息;填写、上传课题立项申请、任务书、结题验收的材料;查询项目评审情况;查询科研课题进展;科研档案输出打印、项目补录等。二级部门管理者:在系统中设置学校二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主要是对属于本部门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合同任务书和项目结题验收申请作基本的审核,查询本部门科研情况。科研处管理人员:主要是科技秘书,主要权限是查询项目立项申请、验收申请情况,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核、分类,安排评审专家,填写科研处、校学术委员会意见;补录历史项目和院外项目;同时,对优秀项目进行成果推广。

1.3系统架构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是以MVC三层架构为依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管理权限层,使其更符合本系统开发的需要,增加的全新权限层,能更好的控制权限管理,使其可实现到对每一底层按钮的控制。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开发

2.1系统时间段设置模块的实现

通过对系统时间段的设置来限制系统使用者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同时也为规范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主要有立项申报开始、结束时间,任务书提交开始、结束时间,中期审查开始、结束时间,验收申请开始、结束时间等4个时间段(点)的设置。并提供了新增时间段和修改已设置时间段的功能。

2.2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的实现

项目申报模块:主要页面元素有:列表窗控件、按钮、下拉菜单等等。通过该页面可以完成项目申请立项书的录入和保存;项目修改导出模块主要提供了在查询、修改、输出打印和删除申报书的功能。项目任务书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任务书的录入和输出打印功能。对已超出系统规定的立项申请时间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进行操作将出现相应报错提示。项目验收申请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验收申请信息录入和结题验收申请表的输出打印。对输入数据格式不正确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操作显示报错提示。项目主持人可以查看立项评审、验收评审的评审专家打分情况和评审意见。

3结语

篇2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县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促进我县教育科学研究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教育科学规

划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一、课题申报

1、我县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一次,专项课题不受时间限制,申报者可从我县下发的课题指南中选题,也可结合本校实际自定课题。

2、申报人应按规定填写申请书、评审书、实验方案。经所在单位审核后,在规定期限内申报。

3、申报课题必须明确课题主持人(即课题研究负责人),同一人不得以课题负责人身份同时申报两个及以上课题。尚未结题的同类课题负责人不得申报新课题。

二、立项评审

1、经评审确定的课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够用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主持和指导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2)、对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积极作用。

(3)、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4)、课题论证充分,目的明确,研究计划切实可行,研究方法科学,经费预算合理,具备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项基本条件。

2、对通过资格审查的课题,由专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提出评议意见,综合评审后,确定立项课题并予以公布。

3、对公布立项的课题,下达开县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批准书,课题单位应尽快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文秘站:

三、课题管理

对我县批准立项的课题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课题开题后,根据需要对课题进行过程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课题单位是否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研究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课题

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是否按课题分工领导和参与研究工作,是否到已取得阶段研究成果及其社会效益等,对不能履行正常研究的单位,限期整改,并视其情况撤消项目。

四、成果鉴定、验收和结题

1、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由课题组向县教研机构提出结题申请报告,并填写“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并提前15日上交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主要成果复印件

等。

2、结题方式可以现场验收,也可以用文本或电子文件上报,到时将由3-5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组成评审组,结题评审组组长对结题评审鉴定意见负主要学术责任。

3、通过鉴定与验收的教育科研课题,将进行登记编号、颁发结题证书。对未能通过的,允许课题组在一年内对成果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并重新申请鉴定。重新鉴定仍未能通

过者按撤项处理。

五、成果推广和评奖

对具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将采取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推广渠道。如成果报告会、学术交流会和信息、报刊杂志、网络等大众媒体,还将定期举行开县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

篇3

1课题全程管理内容与管理层次

课题的全程管理包括项目建议、课题申报与立项、过程管理、结题管理、结题后的跟踪管理、科技档案管理等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一系列管理活动。课题数量多时,可分项目进行管理,也可分阶段管理,无论采用哪一种管理方式,只有将这些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课题管理分为2个层次:基础性管理和创造性管理。基础性管理是科研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好的工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和事务性。创造性管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强调充分发挥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并将管理创新融入科研创新之中。前者是如何完成工作,后者是如何做好工作,侧重点不同,管理效果也不同,如果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必然使科研管理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扎实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之上,将创造性管理活动融入每个工作环节之中,才能真正做好课题全程管理工作。

2项目建议

近年来,中药科研领域的专家针对国家颁布的各类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提出了许多具体的项目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体现了中药研究的发展动态、趋势和前沿。由于项目建议与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密切相关,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①提高自身中医药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把握国家需求,了解学科前沿,掌握科研动态;

②密切关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的计划信息,敏锐把握资助方向,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撰写项目建议,若该建议被列入招标计划,将为课题立项奠定良好基础;

③如果项目建议被采用而申报的课题却未被立项,需分析原因并与项目组织部门沟通,确保以后建议成功;

④积极推荐专家参与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和招标指南的制定工作,既能扩大专家的学术影响力,也利于本单位人员深入理解科研政策导向,从而把握好选题方向。

3课题申报与立项

承担更多的国家级重点课题、高水平课题是研究机构科研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课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是其实现的前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申报、评审与管理已非常普遍,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主动、密切地关注网络招标信息。在获取招标信息后,科研管理部门就要进行申报动员、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课题立项、立项奖励等一系列工作,工作本身有较强的规律性和时效性。

3.1项目与指南的理解

①全面了解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特点,指导科研人员选择适合自身研究方向的计划项目进行申报,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强调在完成国家目标基础上的科技创新。

②掌握招标计划的立项背景,正确、深刻地理解招标指南的资助范围与重点,结合中药课题管理经验,在选题方面给申报者以必要的提示与指导。

3.2申请书质量控制

①确保申请书的基本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特别对单位与人员信息严格把关。

②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目标、方案、技术路线等核心内容进行评议,帮助申请者理清思路、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关注申请者对专家建议的采纳情况,分析课题立项与之的关联,以判断专家的科研指导能力。

③保证经费预算符合财务管理规定,并从文字角度审核申请书内容,如重点是否突出,层次是否分明,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晰、流畅等。

3.3申报课题的遴选

①对于限项申报项目,在整体考虑研究机构学科分布、学科发展及科研资源分配等问题的基础上,选择部分优秀课题申报,择优程序的设计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②对于不限项申报项目,如果不考虑中标率等因素,可以全部上报,有些选题即使被内部评审专家否定也不能轻易放弃,因为某些科研创新点在更宽泛的专家群体中也许是被肯定的,且申请者在完善申请书过程中也会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3.4任务书质量控制

①及时掌握各部门最新的科技管理办法,如科技部为落实“十一五”规划制订和修订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这些文件是课题任务书管理和其后各环节管理的重要依据。

②对任务书内容进行把关,如经费与任务对等,若结余经费过多将对财务结算产生影响;考核指标与研究内容相关,避免出现二者不一致的情况;预算编制合理,以保证在执行每个栏目的预算时不出现过大偏差等。

③与外单位进行合作研究应签订正式协议,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4课题过程管理

课题获准立项是课题管理的良好开端,而课题研究最终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过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科研机构“重申报,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家更关注如何争取到课题,而忽视如何完成好课题,甚至出现降低研究目标的情况。课题研究质量高,才有可能获得延续资助,科研工作才会有发展后劲。

4.1课题研究质量控制

课题研究质量的控制需要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决策层及专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研管理人员是多向沟通的中心环节。

①随时关注,主动与研究者沟通和互动,随时掌握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关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新发现,鼓励课题组深入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扶持和培育。

②定期检查,每年组织专家组对在研课题进行评议,与专家共同分析阻碍课题进展的瓶颈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对确实无法继续的课题及时终止研究。

③随机抽查,如原始记录是否规范、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实验操作与实验室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

④及时反馈,将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决策部门反映,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将解决方案反馈课题组。⑤奖惩分明,对研究质量高的课题予以奖励,对伪造数据、弄虚作假者予以惩罚。

4.2课题经费管理

经费管理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涉及财务、科研、课题负责人三方职责与权限的协调,也易成为薄弱工作环节,有些科研机构为加强管理会设专职岗位。

①全面了解各计划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掌握各办法的不同之处;

②及时采集财务信息为科研管理服务,如课题经费计划数与实际到位数是否一致、经费使用合理性等;

③为财务管理提供科研管理信息,确保经费核算的正确性;

④对某些科目超过预算的课题,提醒课题组及时调整经费支出,必要时向项目组织部门提交预算调整方案。

4.3合作协议管理

课题合作研究有两种类型:一是本单位参与外单位课题,经费拨入;一是外单位参与本单位课题,经费拨出。两种情况均需签订合作研究协议并进行规范管理。

①依据《合同法》规定,结合中药科研工作特点,设计统一格式的合作协议文本;

②制定合理的协议审批程序,实行逐级审核制度;

③严格审核协议内容并提出修改建议,如经费约定是否合理、协议经费占课题经费比例、责权利是否统一、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

5结题管理

5.1研究工作总结

①在规定的结题时间之前,督促课题组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总结,要求研究报告真实、客观地反映课题整体研究情况。

②将研究报告与任务书考核指标进行对照,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③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课题,需分析原因并在结题报告中如实说明,必要时可申请延期结题。

5.2课题经费结算

结题工作包括研究工作总结和经费结算二部分内容,经费不结算就不能认定结题工作完成,但目前结题不结帐的情况十分普遍,有些课题甚至挂账十几年,这是课题组与科研机构利益搏弈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严格执行计划项目的财务管理规定为前提。

①要求课题组在提交结题报告前必须进行财务结算,否则不予办理结题手续;

②要求财务部门出具真实的结算报告,必要时双方共同核实账目;

③结算后取消账户,经批准留归课题组的结余经费另立账户管理;

④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5.3结余经费管理

根据《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2006]56号)文件精神,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归项目组成员所有、长期挂帐,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这项规定对今后课题经费的预算和执行预算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科研机构以往累积的大量长期挂帐课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①结余经费按一定比例划归课题组使用,另立财务帐号管理,用于、申报成果等方面的支出;

②按剩余比例划入研究机构公用经费,用于科研再投入,如设立科研探索基金、科研奖励基金等,以培养科研后续发展能力。

6结题后的跟踪管理

6.1继续申请资助

有些课题可以进行深入探索或扩大领域研究,应鼓励其继续申请各类项目以获得后续经费支持,这类课题往往因积累了深厚的工作基础而较易获得资助。

6.2成果鉴定与申报科技奖励

①在结题课题中甄别比较成熟的课题,帮助课题组在结题报告的基础上整理提炼以形成成果报告,并督促其进行成果鉴定。

②根据各级科技奖励的特点,帮助课题组选择适合的奖项进行申报。

③有些课题获得过多次资助,研究工作很深入,可整合为一个比较大的成果进行申报。

6.3成果推广

具有应用性的中药科研成果应及时转化推广,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科研课题的肯定。

①明确成果推广的时机,如中药新药研发课题在研究初期就应寻找合作企业,以保障研发资金充足并利于后期推广;新方法、新模型等基础性研究成果应及时。

②在中药科研成果的形成与推广过程中,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主要涉及专利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方面,特别关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自身权益的保护,如机构名称在产品宣传中的正当使用等。

③对可公开宣传的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制成项目简介以促进成果推广。

7科技档案管理

7.1归档管理

课题归档工作需要课题管理、档案管理、课题组三方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①课题管理人员要确保每个课题的全程管理资料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全面收集申请书、任务书、年度报告、结题报告及其它管理文件,如合作研究协议、任务调整报告等。

②档案管理人员指导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形成完整的技术资料,后者将技术资料与管理资料合并整理归档,并应重视结题后相关资料归档。

③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归档工作制约机制,只有将档案管理与结题、经费管理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归档工作顺利进行。

7.2档案利用

①明确利用目的,为课题研究、管理决策或成果推广等提供不同层面的服务,如课题研究多利用原始技术资料,而管理决策需要提纲挈领的摘要内容。

②对束之高阁的成果加以发掘,探讨其深化研究、推广的价值。

③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规范管理,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篇4

一、 申报材料的一般格式和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课题申报材料多采用规范的表格形式,具体内容包括:

①封面(注明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单位、邮编、电话、填表日期、填表说明和申请人承诺等);

②课题组基本信息(人员简历及研究专长);

③近期取得的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及与课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④负责人正在进行的由其他渠道获得的研究课题;

⑤研究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

⑥预期研究成果;

⑦经费预算;

⑧推荐人意见(指不具备高级职称的申报者);

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⑩资格审查意见、学科组评审意见、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其中,核心部分是课题研究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一般而言,这一部分又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研究课题的论证,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的依据、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是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主要包括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成员分工等。

核心部分,其实也是申报材料最重要和最难写的部分,为了写好它,必须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申论和陈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所选课题能否推动理论创新,研究者的视野是否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只有充分了解前人的研究状况,站在前人的肩上,以前人研究的终点为起点,才可能有所创新。这就要求通过研究回顾和理论反思,了解前人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到了何种程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思考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因此,研究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必须重点陈述。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对申报课题开展研究的基本思路,即切入点、重点、难点是什么,基本的逻辑关系是什么,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勾画和描述出来。同时,还须将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陈述出来,让评审专家判断所持观点是否新颖,所作对策性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如何,有无可操作性,基本思路和观点,研究的结果怎样等等。

3.本课题的创新程度、预期的成果和价值。本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所持思路和观点是否首次提出,达到了怎样的创新程度,有何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而言,必须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政府的科学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4.研究的基础和保障。即已积累和取得的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的积累,既可缩短研究周期,又能保证研究的质量。因此,重要的权威性的必要参考文献必须列上,重要的论证、表格,前期研究成果也要列上。如果缺乏必要的坚实的研究基础,研究者申报的课题基本就不可能立项。

二、 申报材料写作的原则与特点

撰写课题申报材料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展示申报者自身的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因此申报书的写作必须牢牢抓住课题立项的依据,以充足的理由和足够的软硬条件的陈述,提高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注意发掘和明确研究项目的创新点,提高课题的创新程度,阐明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激起专家和社会的关注度。此外,必须完整全面地介绍和反映课题项目各个方面的情况,增强课题申报材料的说服力度。

为此,课题申请材料的撰写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

1.完整性和全面性。完整、全面地占有资料是申报材料写作的基础。较大的攻关和招标课题,尤其是国家级科研课题,都要求申报者就申报课题对国内外同行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阐述和评价,中小型、专门性或地域性较强的课题,至少要求了解国内、省内外、行业内外的研究现状。

2.创新性。任何科研课题都必须具有创新性,这是申报材料最突出的特点。课题研究的创新,要求在前人尚未研究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前人未曾获得的方法和结论。

3.科学性。申报的课题要符合一般的客观规律,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即具备足够的立项依据,同时要有科学的探索过程、研究方法和论证环节。

4.针对性。为了避免重复研究,节省资源,申报材料所选课题不宜过泛、过大,应集中在解决某领域的某具体问题上,命题必须具体、确切,目标精准,研究切口小而精。

5.前瞻性。课题内容应充分预测到研究的创新之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增强专家和社会力量对课题研究的信心和支持力度。

6.选择性、可行性。除了招标课题外,各类课题指南都只是一个大概的选题范围,申报者可根据自身条件找准合适的研究项目和科研课题。因此,申报者必须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寻找合适的科研课题。所谓可行性,亦即可操作性。从课题拟研究的内容到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应具备可行性,应考虑课题承担者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选择切实可行、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

三、 申报材料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课题申报材料从格式到内容的写作,都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和要求,掌握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无疑有助于课题申报的成功。尽管科研课题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千差万别,但申报材料的写作仍然存在一些通行的规律与方法。比如,写作前要进行科学的选题和课题研究定位,因为定位正确是课题申报成功的一半。比如,写作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选择适合本人特点的对口课题,提高申报的针对性、成功率,避免课题研究的低水平重复。比如,突出课题研究的新颖性,这是打动专家评委的关键所在。再比如,立项依据充分,研究设计周密,可以用最科学、最简便、最清晰的思路设计科研步骤,以最佳的人员组合、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时间,产出最理想的科研成果。

在此基础上,如果申报材料的撰写适当运用一些技巧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1.课题申报书中,项目名称应确切、清晰、明了,课题名称应直观、明确、客观地反映出拟要研究的内容,题中不加不必要的修饰语;关键内容或技术不可含糊其词,以免造成误解;不能只讲优点,少谈或不谈缺点;同时,要根据申报课题的级别,选择适当的研究深度。

2.实力雄厚的课题组,可将某一重大科研课题全部申请下来开展研究,而只在某具体领域有条件和经验的课题组,申请某一课题的某一部分较为合适。

3.初次申报课题,可申请自选课题、专项任务项目和不在资助范围内的课题等,如果此项课题立项把握较大,还可为日后申报招标课题打下基础,但申报这些课题最好要有前期研究成果。

4.申报材料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点部分宜用粗黑字体显示,以引起评审专家的注意。

5.课题申报相关参考文献的引用应该恰当,应注意发表的时间、页码及期刊的权威性。

6.如实报告研究工作基础、装备条件、技术力量,以及工作进度安排,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实事求是地予以说明。

7.课题组成员应是梯队式的组合,既有高级职称者,也要有中低级职称人员,最好兼容多个相关专业的人员,因为优秀成果都是不同学科交叉研究所得,创新成果的取得,一般需要团队合作。

篇5

【关键词】科研;文件;管理

1.科研文件的分类

(1)某项科研会议

科研会议是科研管理的上级单位或者本单位根据某项科研工作为中心,召开的科研工作会议。这类文件一般包括召开会议的目的、会议地点、会议时间、举办单位、参加单位、会议议程安排、主持人、与会嘉宾等等内容。

(2)科研课题申报

科研课题分为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政府或者企事业单位对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立项,为号召广大科研工作者进行积极研究会下发针对课题申报的科研文件。这类文件一般包括文件下发单位、文件编号、课题来源、可申请的课题范围、申请条件、课题结项时间等等内容。

(3)科研课题获批通知

对申报的课题,经过形式审查、组织专家评审,最后确认课题立项。对于立项的课题,相关单位会下发获批立项通知书。这类科研文件一般包括立项负责人、课题名称、立项内容、结项时间等内容。立项负责人拿到立项通知书后还需要签订课题立项合同等程序才能确认自己申请的课题立项。

(4)科研成果评奖通知

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单位)为了充分调动系统内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以更饱满的热情进行科学研究,促进本部门(单位)以及所属下属单位更加高质高量地组织开展科研学术活动,一般每一周期就进行一次系统内部的科研成果评奖活动,通过有规律地评奖活动,既表彰了系统内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优秀成果,又能激发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使各级各部门的科研工作,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把系统内的科研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了使评奖工作顺利开展,评奖组织部门(单位)会下发关于评奖的通知文件,文件内容一般包括评奖目的、范围、机构、标准与方法、申报要求以及相关附件等内容。

(5)科研成果评奖结果通知

对于各级部门(单位)组织的科研成果评奖,经过材料收集、学术委员会评审,最终评出若干奖项,评出的奖项会通过科研文件的形式发到相关部门。这类科研文件一般包括评奖结果的概括介绍、各类奖项的等级、获奖成果信息、获奖单位和人员等内容。

2.科研文件管理的必要性

科研文件是重大科研活动的原始记录,也是单位和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必须管理好科研文件,促进科研工作更好地发展。

(1)重要的科研活动都是以科研文件的形式进行组织

为了组织好每一次重要的科研活动,组织单位都会对即将举行的科研会议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相关单位,文件中会指明科研活动的目的、活动范围、参加活动的领导以及单位和人员、活动的时间、活动地点等事项。这些内容都是以后进行相关科研活动的重要参考,需要我们保存好、管理好。

(2)科研课题的申报和课题立项通知都是以科研文件的形式下发

高水平课题代表了一个学校、单位、团队或者个人的科研水平,学校以及每一个单位、团队和个人都很看重这些立项的原始材料,在说明一个单位、团队或者个人科研能力时,比如在评估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情况时、单位争取另外的科研课题时、个人评优以及职称晋升时,这些材料是必须用到的支撑材料,所以这些文件的原件必须保存好。

(3)科研成果获奖最终都以科研文件的形式下发

科研获奖是科研管理机构对科研成果水平的认可,科研获奖是对科研水平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所以每一个单位都对科研获奖进行相应的奖励,以鼓励科研工作者更积极努力地进行科学研究。科研获奖在认定单位或者个人科研能力方面更有说服力,占有更大的比重,同等级的科研获奖的含金量远高于课题的含金量。

3.科研文件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科研文件既是科研管理部门、科学研究部门以及科研工作者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总结,又是以后科学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资料,不仅可以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明确管理目标,又可以节省科学研究人员的重新组织资料,重新搜集资料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同时立项文件、获奖文件又是某些单位科研人员职称晋升时说明自己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等科研成果的重要参考。所以,对科研文件的管理应该更规范、更细致,避免遗失。为了更好地管理科研文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法进行科研文件的管理。

(1)原件送入档案馆建档

大部分科研文件的原件只有一份,相当珍贵,如果不慎遗失,则损失重大,为此,我们一定要将科研文件的原件送人单位的档案馆进行保存妥善保存。档案馆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必需的保管设备,能确保文件不会损坏不会遗失,并且检索方便。所以档案馆是重要的科研文件保管最佳选择。

(2)各单位和相关科研人员保留复印件

对于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等工作,在使用科研文件时,大部分情况下都认可复印件。为了方便自己的使用,科研文件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在科研文件下发到本单位后,一定要首先进行复印,然后保留好科研文件的复印件,避免使用时再找寻科研文件的原件进行复印。现在的电子扫描技术也比较方便,相关单位和个人可以将涉及到自己的科研文件进行电子扫描后,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电子文件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用时可以随时打印。当然,必须用原件的情况下,到档案馆履行相关的外借手续借出原件即可。

(3)重视科研文件电子版的保存工作

电子文件是指在各种活动中,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利用电子设备生成的信息集合。根据文件的载体不同,电子文件分为光盘文件、硬盘文件、软盘文件和磁带文件等;根据文件的用途,可以将电子文件分为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两大类;根据文件内部数据的组合形式,可以将电子文件分为数据库文件和非数据库文件;根据数据的表现形式,电子文件又分为字符文件、表格文件、图文混排文件、数据库文件、图形文件、声音文件、动态影像文件等。

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具有如下几个特性[2]:

①非识读性。本特性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电子文件人工不可以识读的记录符号,人类无法直接识读,必须通过特定的设备以及相关程序才能识读。第二层是指电子文件根据形成时使用的设备、存储介质、电子文件的编码形式以及传递方式等的不同,其识读设备也不同。比如通过计算机形成的电子文件,要想识读其信息,必须用特定的软硬件才可以读出其信息[4]。

②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原来的纸质文件其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之间具有不可分离性,但是电子文件不仅可以方便地在不同载体之间转换,还可以方便地将电子文件的信息进行复制、移动、压缩、删除、修改以及格式转换、传递等操作,也就是说,电子文件的信息相对于其存储载体来说是独立的,可分离的[4]。

③信息的易变性。电子文件的易变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信息本身易更改,即电子文件通过相应的读写设备很容易将文件的内容进行更改,并且更改后不易发现更改痕迹[4];第二存储介质易变质,即电子文件的存储介质比较容易损坏,比如光盘易氧化、磁性存储介质易被消磁,存储介质损坏后,存于其中的信息很难再恢复出来;第三电子编码易变化,即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的读写装置以及存储介质更新很快,新的读写设备和存储介质出现后,电子文件新的编码方式会同步出现,为防止电子文件信息的丢失,必须及时将电子文件转移至新的存储介质上,这就必然导致电子文件的编码发生变化;第四识读环境易升级,即读写电子文件的软件和硬件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升级换代,新的存储介质出现、新的操作系统出现、新的软件系统出现、新的编码方式出现,这些都会导致电子文件识读环境的升级。

④高密度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文件存储介质的存储密度越来越高,存储容量越来越大,存储介质容量的提高增加了存储的信息量,节约的存储成本,同时也对电子文件入档后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存储介质失效,存放在该存储介质上的电子文件都将受到严重威胁,这样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4]。

⑤集成性。相对于纸质文件,电子文件不光能承载文字和图形信息,还可以记载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并且电子文件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进行合成,形成多媒体文件。[1]并且超媒体文件可以将一个文件内部或者多个文件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关联,使电子文件的操作更方便。电子文件可以将多种媒体集成于一个文件中的特性可以更为生动真实地记录社会活动情况。

⑥可操作性。电子文件具有方便操作的特性,查询、追加、修改、删除、排序、复制、移动以及传输等操作极为方便,可以方便用户的使用,提高了数据的共享能力,方便了信息交流,但是,对于档案文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保密性都提出了新的挑战[5]。

电子文件的特点为电子文件的使用提供了诸多便利,为了更好地管理上级下发的纸质版的文件,可以将科研文件扫描成电子版进行妥善保存。为了更好地管理科研文件,可以将科研文件按照文件标题、文件编号、文件涉及的内容(包括科研活动、课题立项、获奖等信息)、文件涉及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文件下发时间、文件下发单位等进行分类保存,方便检索,使用时也可以直接打印,方便快捷。

电子文件的特点为电子文件的归档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3]。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电子文件具有信息易变性和可操作性,其中的信息容易被更改。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和入档以后,如何保证电子文件的信息不被无意或有意的恶意修改,以保证电子文件内容的真实性,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电子文件生成的过程真实,所使用的系统软件可靠,并没有被篡改或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的一致性是在电子文件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同一项课题的多个相关电子文件中的数据必须保证完整和一致。完整性可以保证电子文件中的数据准确可靠,满足基本的约束条件;一致性是指在电子文件的格式转换或者迁移过程中,保证相关文件和数据信息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7]6号).

[2]谭必勇,王新.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控制机制探讨[J].档案学研究,2006(4):17-22.

[3]张宁.浅析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和真实性[J].档案学研究,2003(1):43-46.

篇6

1.1伦理审查的公正性

我国伦理委员会设立于医疗机构中,作为医院的附属角色,伦理委员会审查的公正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医院决策者权利和意志的影响,导致伦理委员会在组织和利益上缺乏独立性。伦理委员会成员多为医院的工作人员或专业负责人,乃至医院的部分领导,这样的现象可能会出现伦理委员会成员是课题的参与者或是课题负责人的关系,这种课题负责人、课题参与者、伦理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有可能影响到个人履行职责,导致个人判断的客观性受到质疑从而影响伦理审查的公正性,从而无法保证公正、及时、有效的开展伦理审查工作。

1.2临床科研管理中的知情同意

通常知情同意书是在确定课题申报成功后开始撰写的。要求知情同意书充分告知研究的相关信息,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过程、获益与风险、退出的权利、数据保密等内容,其中就存在一些与伦理有关的问题。在研究背景中必定会交待此研究已获得某某国家部门批准立项,或者写到某专家牵头、经验疗法等,潜在受试者可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低估或忽略研究风险,对是否参与研究的决定产生影响。然而,若不交待这些内容似乎在研究来源方面又没有什么可阐述的了。另外,知情同意书中告知潜在受试者关于研究的有效信息通常是不完全的。这种情况一部分是由于撰写者不了解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的书写要求,更严重的是根本缺少相关数据造成的。因为科研评审要求中并未对临床前研究即药理毒理的动物实验研究,前期临床研究如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成品检验等部分的必要性做出详细规定。所以,知情同意书上除了所谓的经验和评审专家的可行性决定,不存在其他可靠证据可以证明其研究干预措施是有利于受试者的,其安全性是可靠的。

1.3科研研究者的伦理意识

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要资助下,针对我国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科研伦理现状的问卷调查。被调查的科研人员中尽管大部分认识到伦理的重要性,但在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时能够全面考虑伦理问题的人员比例却相对较低,仅为23.51%,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伦理委员会对临床科研管理的难度。科研课题的开展离不开临床研究生,这也是科研课题中对课题承担人员构成的要求,那么研究生对伦理的认识就变得十分重要。他们大部分为在校学生,并未接受过GCP及伦理培训,除了在校期间的《医学伦理学》学习外也没有临床试验的经验,但他们又是科研继续下去不可或缺的力量。一项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法对3所医院的临床研究生进行关于科研人体试验的伦理审查状况调查研究表明,有近50%的被调查者认为伦理审查有助于保护受试者权益,但不利于科研进行,没有实际意义或多此一举,对伦理审查有错误认识。在调查导师是否要求其研究生接受伦理审查的调查数据显示,仍有30%~40%的导师缺乏伦理意识,忽视伦理审查的必要性。导师作为课题组重要成员,不仅承担科研任务而且对研究生的科研行为具有指导义务。由此也可反射出科研研究者伦理意识的淡薄。此项调查说明,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成员对伦理的认识存在偏差,伦理意识不足。

2策略与建议

2.1加强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伦理意识

伦理委员会应加大伦理知识的宣传力度,组织讲座、培训等活动,使人们了解到伦理的本质,伦理并不是束缚科研发展、创新思维,也不是吹毛求疵,消除对伦理审查的抵触心理,在接受伦理的前提下进行科研活动,更有利于科研与伦理的结合。另外,根据GCP要求,参与临床研究的研究者必须经过相关的GCP培训,但针对临床科研课题的研究者没有严格要求。鉴于临床科研课题中涉及人类的临床试验也应对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进行保护,建议将GCP和伦理培训范围扩展至所有医务人员。只要涉及到人体临床试验的人员,都需要接受正规的GCP培训和伦理知识的培训,只有在取得资格认证后,才能够开展临床研究。更重要的是获得领导的重视,这是培训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应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方式、时间、经费以及培训工作的分配做出全面安排。及时收集参与培训者的反馈信息,对培训工作的不足做出合理的调整。

2.2充分发挥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与监管作用

首先,对申请伦理审查的科研材料做出规定:课题标书不能代替试验方案;课题任务书不能代替研究者履历。课题标书是申请课题时的框架式描述,侧重于研究的意义,方法学和可行性,不能详尽研究过程中的操作内容,并且缺乏对受试者权益保护、保密、严重不良事件管理等伦理方面问题的说明。课题任务书也存在相同问题,其中只有参研人员分工及简要信息。发挥伦理委员会审查作用。吸纳具有丰富临床科研课题申报经验的专家作为伦理委员会委员或独立顾问,从科研课题角度对其进行更专业地审查,尽可能排除作为课题负责人或研究者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必要时采取限制性措施,如:审查会议进入审查决定程序时,独立顾问及与研究项目存在利益冲突的委员回避,不参与投票;不允许有重大经济利益冲突的研究者参与招募受试者和获取知情同意等,使伦理委员会真正做到公正审查。扩大非隶属单位背景的伦理委员会委员的数量,尽可能降低所属关系对审查判断的影响。同时伦理委员会所属机构应保证支持伦理委员会工作,不妨碍伦理委员会审查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依据伦理规范和程序得出的伦理审查结果不给予行政或个人不恰当的压力。

在研究开展阶段,应重视过程监管。科研课题一般由单位科研处或相关部门负责管理,这就要求两个部门在课题的过程监管中协同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作为伦理委员会,依据课题的危险程度制定跟踪审查的频率,进行定期跟踪审查。这种跟踪审查不应只停留在书面文件,应下到科室,医生和受试者之间获得实际情报。伦理委员会可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对在研课题进行不定期的实地检查。采用实地检查这种方式更加客观地评估其课题的方案依从性。也可以从受试者角度,采用问卷调查等了解受试者获得试验信息的充分程度,接受知情同意的过程等,从而掌握课题执行的情况。同时,保证检查频率。检查频率应依据研究方案设计,研究进展程度,如纳入与排除标准、疗程、随访周期等确定,保证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检查1次。只有保证检查力度,才能保证临床研究的质量。

2.3完善相关管理办法

从根本上来说,需建立科研立项与伦理审查相结合的申报制度。在临床科研课题申报条件中提出符合伦理要求的规定。课题发起人在选题之初即可意识到符合伦理要求的问题,进而在课题设计过程中将伦理因素考虑在内,或通过向伦理委员会进行咨询解决其中的伦理难点。实行各申请单位在组织申报工作前,对科室上报的科研课题,按“学术论证-伦理审查-组织申报”3个阶段进行。对涉及人体的医学研究,凡是伦理审查否决的课题不能予以申报各级立项。这样在申报前就进行了伦理审查,可有效杜绝获批课题因为伦理问题而举步维艰的处境。

2.4向公众普及伦理知识

公众对伦理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伦理审查的监管水平和受试者获得保护的程度。向公众普及伦理知识。如此,提高受试者获得知情同意及相关信息的能力,在参与临床科研活动时具备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获得自我保护的手段和方式。同时,公众对伦理具有一定的认识后,可以更加理解临床科研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从而消除抵触心理,对临床科研的开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受试者是研究直接参与者,最直观的接触研究实施情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监督力量,这一力量的启动能够有效的促进临床科研活动在符合伦理规范的轨道上进行。

篇7

一天上午,一位参加工作才两年的老师推开我办公室的门,刚坐下来就问:“领导,我想参加市级的课题研究,但市立项课题的门槛太高,我该怎么办?”我说:“你可以申请加入本科组骨干教师的立项课题研究,成为某一课题的成员。”他接着又说:“我们科组还没有市级立项课题呢。”

中午,在校园里,我碰到一位中年骨干女性教师,跟她谈起这个话题。她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不想搞科研,实在是太忙了。您看我的班主任工作那么忙,课又那么多,根本忙不过来。而且,我担心投入科研要花不少时间,会不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这两位教师的心里话引发了我的深思:教育、教学、教研是学校工作的三架马车,缺一不可。而教育和教学工作经常有检查、评估,而且评估又与评优评先挂钩,老师们都很重视。教研在相当一部分老师看来,“讲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

经过深入讨论交流,学校领导形成了如下共识:最近几年,学校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了不少新教师,如何使这些新教师尽快到达学校“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新秀、五年教有特色、七年成为骨干、九年十年以后成为学科带头人或名师”的要求,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这是一个事关学校师资队伍发展的大问题。如果能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点,引导新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和提高,这将有利于青年教师立身立业,也将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此,我们认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既是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我们很有必要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措施,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激发中年骨干教师的科研热情。

二、应对的策略

1. 鼓励人人有“小课题”

所谓“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对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问题”即“课题”,“小问题”即“小课题”。我们提倡教师将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教师可将“小问题”转变成“小课题”进行研究,待研究到一定的深度后,再升格为“大”课题,最终申请市级立项。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是“研究员”、课堂是“研究室”、学生是“研究对象”,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与研究“两张皮”的问题。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学校研究后决定,每位老师在学期初的计划中都要拟定本学期的科研课题,一个学期结束后,要写出相应的研究论文或实验报告。学期初,学校将这些“小课题”名称和课题负责人名单张榜公布;学期中,学校要求各科组对这些课题的研究进展进行跟踪记录;学期末,学校开展教师“小课题”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张榜公布评选结果并给予获奖者适当的物质奖励,获奖范围为30%。

2. 制订课题立项意向表

教研工作是学科组的常规工作之一,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促使教师能有效地将教学中的“小问题”积淀为课题,我们制订了“厚街中学课题立项意向表”给每个老师填写(见下表)。

“课题立项意向表”的填写要求为:①凡是没有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教师都要填写本表,特别是职称为中学一级或一级以上的教师;②课题一定要缘于教学,服务教学,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该表在每年9月份下发至各备课组,12月30日前,由科组长汇总后交到学校教务处。

3. 制定“课题四级立项制度”

为了尽快地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很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于是在2003年,学校决定在原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厚街中学教育科研办公室。它隶属于教务处,是教务处下设的一个办公室。教育科研室主任由校长兼任,两位副校长和科研专职负责人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德育处、教务处的全部领导和部分科级组长。

通过广泛的调研后,我们制定了“厚街中学课题四级立项制度”,经学校行政会议讨论后实行。

“课题四级立项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学校、东莞市、广东省和国家四级立项。校级立项课题是立项的基础,是指学校教师人人有自己的教改试验项目和学校(或学校以上)批准的立项课题,是“星星工程”;东莞市、广东省和国家级立项课题是学校教研的“月亮工程”和“太阳工程”。该制度要求人人争取有一个校级立项课题,骨干教师要努力申报市级以上课题。每级课题都要有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科研室不定期的检查和督促。

“课题四级立项制度”的出发点是建立专业发展和进步的阶梯,让每位教师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即“跳一跳,就能摘桃子”。

“课题四级立项制度”实行后,学校不少教师将课题与教学结合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一部分的老师尝到了科研的甜头,对科研的兴趣大增,有了想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愿望。也有些教师的科研课题拟定后,由于缺乏引导和检查,存在一些问题:从实施时间上看,有些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从研究层面上看,有些课题属于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从研究技术上看,有些研究不够规范,如抽样检测的样本太小、实验数据的处理不够科学等等。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科研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4. 从“四级立项制度”到“一二三四五”工程

新课程实施以后,我们感觉到:“课题四级立项制度”虽然解决了课题申报的问题,但是,如何对课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还需要更为有效的措施。我们发现:“四级立项制度”与“新课程”实施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她的生命力。经过充分调研,学校确定了校本教研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内容如下:

“一”是指一项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厚街中学以校为本教研制度》是我校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章程或准则。它是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础。

“二”是指学校校本教研的两个要求:求实、求效。求实是指教师研究的教学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真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切实落实;求效是指教师研究成果要有实际效果,确实对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提高有促进作用,它是校本教研的关键。

“三”是指学校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内容,也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方式,即内核。

“四”是指学校校本教研的四级立项课题工作。即学校、东莞市、广东省和国家四级课题立项。

“五”是指学校校本教研的五个过程。它是学校校本教研成果能否上质量上水平的保障。这五个过程是:课题开题(包括课题开题会)、课题实施(研究与管理)、课题结题、课题成果鉴定与申报、课题成果汇报(推介)五个过程。

5.“ 一二三四五”工程制度的落实措施

(1)专业引领。①学校领导指导、帮扶。我们通过校领导带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以省市立项课题为龙头,发挥骨干教师的主力作用,学校给予经费支持,提供电脑、复印机等的相应物质保障。②“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我们请了省内外著名的专家,如郭思乐、安文铸、周锋、任洁、市科研领导小组成员来校作教育科研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去杨思、东庐、杜郎口等地考察学习,给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契机。

(2)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学校各科组通过紧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特别是对于评课,各科组要求上课和听课的老师要做到“三个一点”,并做好科组活动的过程记录。“三个一点”即:针对某一节课,每个老师要发现一个优点、指出一个缺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个好点子。这一活动为教师交流思想、切磋教法、开展教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每节课都写“教学札记”。教师通过写札记,记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反思问题解决的效果。每学期,学校都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札记,举办优秀教学札记展示活动。

(3)建档立案,检查落实,促进教研常态化。我们将所有的立项课题建档立案,由专门的教务人员管理;通过召开“开题报告会、中期汇报会、结题报告会、课题组例会”等会议落实研究过程,促进教研常态化。

(4)评选学校“科研先进分子”。学校每年评选一次“科研先进分子”,对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我们颁发证书和奖金给予鼓励。

(5)学校经费保障。学校专设科研经费,用于学习、出差、讲座,奖励省市课题立项、科研成果、省市优秀课例、优秀论文等支出。

三、收获与反思

(一)收获

1. 课题立项多。自2001年以来,我校科研呈现了立项数目多,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面广,覆盖科目广等特点。我校有市级以上立项课题65项。其中,有国家级课题立项1个,省立项13个。

2. 课题成果显著。我校基本每年都有教育科研成果获省市奖。如2001年以来,获省奖10项,获市奖22项。

3. 科研人才辈出。如今,我校有国家培养名师1名,市名师工作室1个,省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一大批年轻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和科研先锋。

(二)反思

1. 实现了科研工作从“要我科研”向“我要科研”大突围。

一开始,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进行“小课题”研究,有点“要我科研”的意味,但现在很多教师主动要求申报市级甚至市级以上的课题。实现了科研工作从“要我科研”向“我要科研”大突围。

2. 促使教师从“教书匠”向“科研型”角色转变。

目前,我校教师初步实现了从传统“教书匠” 向现代“科研型” “学者型”教师转变。每学期每个教师至少参加了一项课题的研究,教师边教边研,教研相长。

篇8

【关键词】质量管理 科研 项目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研院所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科研院所的科研任务也在不断加大,这就使得各个科研院所对于自身科研项目的效率要进行不断优化。在此背景上,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全面的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学术界所应当必须尽快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文拟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探索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

1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优点

对于科研院所来说,实施全过程管理有以下优点:

(1)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促进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2)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科研项目的成本。(3)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改善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

基于上述优点,本文拟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探索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

2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具体的过程出发:

2.1 在立项之前,需要对科研项目中的具体职责进行确定

科研项目实行统一归口、分级分类管理体制。研发中心是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把握公司产品整体技术的发展轨迹,管理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工作;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控制研发进度和研发成本,对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负责组织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知识产权管理;负责组织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负责组织科研项目成果奖励申报。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组织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的预验收或预鉴定,参与成果奖励申报。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合同签订、项目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奖励申报等。

2.2 在立项过程中,应当做到

立项原则是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和资源环保效益。研发中心根据公司长期发展规化,调查国内外市场和重要用户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和收集的《科研项目建议表》,提出《科研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研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根据《科研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结合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对项目的攻关目标、关键技术、创新点、技术路线、技术经济指标和经费预算等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创造性和经济性进行评审、论证,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并形成论证意见。申报项目经评议和筛选后,研发中心编制公司年度科研项目计划书并呈报技术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达实施。年度科研项目计划的调整由研发中心报请技术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销售部门和技术部门可根据调查分析市场和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使用情况和用户改进要求,不定期向研发中心经理提交《研发项目建议表》。公司员工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建议,可由所属部门不定期向研发中心经理提交《科研项目建议表》。若聘请专家参与计划编制、立项评议、项目管理等有关咨询工作,所聘专家必须具备符合标准的基本条件。

2.3 在项目实施阶段,应当做到

公司技术中心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开题论证并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经相关部门会签、研发中心经理审核后,报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实施。开题论证时应确定一名项目组长,组成一个结构精干的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的开发,中途不得随意变更。项目组长不得兼任两个以上(不含两个)科研项目。同等条件下,项目组长优先由各级技术专家担任。项目组主要成员一人最多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长依据《项目计划任务书》制定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进度、人员、设备、实(试)验条件等。各相关部门负责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组织项目的过程管理。研发中心组织专家或相关人员不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监督指导和跟踪检验,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研产品应采用国家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2.4 实施过程中的项目检查

研发中心对科研项目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检查,半年进行一次中期评估。项目组长应组织项目成员经常检查落实计划实施情况,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档案。在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尽可能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条件。外委的科研项目,项目组长还应依据外委合同督促外委单位履行合同义务,定期对外委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组长报告,重大问题立即报告。项目组长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解决方案或向研究中心报告。

2.5 最后,在验收阶段应当做到

科研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应时进行验收。研发中心负责依据计划任务书和批准的计划任务调整意见组织验收。科技项目验收采取会议验收、现场验收、权威机构检测验收等方式。其中会议验收、现场验收由研发中心成立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由相关领域技术专家及科技、财务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组织,人数一般在7人以上。项目小组应在通过验收一个月内向研发中心提交《科研项目验收评价报告》及验收归档资料。研发中心对验收评价报告审核确认报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科研成果登记,并完成验收资料归档。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管理的实现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他需要我们从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对这一制度中所有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挖掘与改善,从而真正能够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出一个十分良好的后勤保障,真正使我国的资源用在激发民族创造力的用途上来。

参考文献:

[1] 兰如清.基于全过程视角的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3(6):47-50.

篇9

多少年来,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他们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临床医学科研领域,尤其在一些由基层医院完成的临床科研项目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现象和苗头,本文将对此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1立项———多多益善

在我国各类医院,用论文、科研、科技成果等指标去评定一个人的业务水平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部分医务工作者重科研轻教学、重科研轻诊病。由于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实际利益,因此这几年来科研立项不断增多。自去年以来,以江苏省为例,有关政策规定,所有医务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必须有科研项目(成果),因此出现了万众一心搞科研的壮观场面。试想一下,一个本科毕业生,工作第二年定为医师,第七年晋升为主治医师,从此以后即在为晋升副高而努力,必须搞科研,必须出成果。有条件要搞,没有条件也要搞。

前几年,象我们这样的二级医院,每年申报科研课题1~2项,医院对每项课题一般资助10万元左右,基本能满足需要。现在我们南通市的各家二级医院,每家申报大致在7~8项,“儿多女多”,医院对每个课题的资助费用大为减少,有的医院已少于1万元。部分二级医院已经改制,变为私营或股份制医院。由于认识上的误差,医院投资人只希望你去创收,根本就不希望你搞科研,也没有经费支持,科研就变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这个时候的科研实际上就变成了纸上谈兵,玩文字游戏,最后只有靠弄虚作假通过“鉴定”。

对策:在我国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中,县级医院的作用是医疗、教学、科研,科研是排在最后的。笔者认为作为我国临床科研的主体应是科研机构、医学院校及其教学医院、大医院(三级以上医院)。对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晋升职称时提一些科研要求是切实可行的。而对于二级(县级)及二级以下(乡镇)医院的工作人员在申报职称时,可以提倡有科研项目,但不应作为唯一指标,这比较切合实际。对于各类医院每年申报科研课题,应有数量限制,让医院把有限的经费用在真正好的项目上,以二级医院为例,每年申报项目不宜超过3个,由医院进行初筛,不得突破。对于非国有医院的投资人,眼光其实应该长一些,好的科研成果给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是不可估量的,其经济收益往往是科研投入的好多倍,甚至是几十倍。医院投资人可以与科研负责人签订科研协议,实现利益共享。

2过程———水份多多

严格意义上的临床科研应该按双盲设计方案,即医生和观察对象(病人)都不知道哪一组是试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这样可以使临床科研的结果真实可靠。事实上,双盲设计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在实际临床科研工作中,尤其在一些由基层医院完成的科研项目中,采用较少。以我们南通地区为例,近10年来的临床科研中仅一个项目是双盲设计。非双盲设计的科研项目,课题组人员都知道那个是治疗组,那个是对照组,难免会有少数人由于受到功利思想的诱惑,会有意无意地提高治疗组的疗效,而压低对照组的效果,这种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公正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科研项目中,必须有用户观察报告。严格意义上的科研应该是课题负责医院将科研设计书、观察计划、观察病历、观察要求等材料交给用户(即协作单位),由协作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观察任务,出具观察报告。在此过程中,科研单位应支付一定的观察费用,并免费提供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全部药物。真正完全做到的话费用往往还不小。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课题组为了节省经费,也不再提供试验药、对照药、观察费,所有观察过程都免了,而是将“观察报告”写好了,由“协作单位”盖章了事。小医院是这样,最近上海一家很有名气的三级医院也这样搞,真正是弄虚作假!

对策:在科研设计中必须坚持双盲原则,无双盲设计的项目不予立项。即使立项了,在科研成果评奖时,不能评奖或至少不能评大奖。

为了保证科研结果真实可靠,所有医学科研鉴定时必须提供所有病员(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原始病历复印件,提供病员的详细联系方式(尤其是电话号码),必要时鉴定委员会专家可以当场电话询问。这样做未必能完全杜绝造假,但可以使造假的难度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可信度。

3鉴定———专家唯亲

目前,我国医学科研鉴定以会议鉴定为主,时间一般为半天。除去领导讲话与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课题(多媒体演示)外,留给专家的时间其实是不多的。笔者参加了若干次临床科研成果鉴定会。与会鉴定专家一般都是科研医院请来的,为了保证鉴定会一举成功,课题组往往把“熟悉”和“关系”作为第一选择,而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对于课题单位提供的专家名单一般也不再更换。有的时候,开鉴定会时由于与会专家相互都很熟悉,鉴定会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根本没有批评和反对意见,一举通过,皆大欢喜。这种鉴定会有时难免流于形式。鉴定结论不乏华丽之词,有意或无意进行拔高,鉴定结论就很难完全公正。

对策:在有条件的省份或地级市,与医疗事故鉴定一样,设立科研成果鉴定专家库,由科技主管部门在鉴定前抽取相应专业的专家名单,并邀请专家,在鉴定前会前进行保密,不通知鉴定申请医院。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由卫生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协作,建立专家名册,在课题单位提供的专家中更换2~3人。笔者认为“近亲鉴定”必须纠正。

4查新———良莠不齐

在我国目前可以进行医学科研查新的单位还真不少,主要包括:科技情报机构、医学情报机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医学院图书馆等。不可回避,为了经济效益,这些查新机构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有些也通过压价来吸引客户。

众所周知,查国外的医学文献对查新人员的外文水平其实有相当高的要求。

我院的一个科研项目,请某大学图书馆查(他们自己说有查新资质),图书馆查新人员在选择了一定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后,找出了30多篇相关文献,然后叫我们的工作人员拿回来自己翻译,得出“结论”,然后,由他出具报告。这种查新的公正性、可靠性何在?笔者认为部分科技情报查新机构(非医学情报查新机构)、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查新人员,因为这部分人不是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外文医学类论文未必能读懂,由他们出具的查新报告还真值得好好推敲。

篇10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全社会对科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质的不断提高,迫切要求增强我国科研管理的整体效益,由此对现行科研管理的系统性构建和规范化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学者DavidCleland称:在应付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科研课题而言,科研项目的周期性很强,而科研课题组又与项目管理中项目组的组织结构比较一致。项目管理更看重项目具体执行过程中的细节,不太涉及项目之外的宏观管理,推广实施较为简单。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沟通管理、目标管理等概念,都是目前我国科研课题管理中非常需要引入和强化的管理概念。下面本文就如何应用现代管理理念改进科研院所传统课题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1)科研院所对风险控制的关注十分贫乏,有时为了申请经费而故意回避。应当在科研课题管理中,引入了风险管理技术,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的管理策略和规划,在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不断控制风险,从而达到减少或规避风险的目的。在课题的一开始,项目管理就要使全体参与者都知道和理解项目的目标,并将项目分解成管理要素,使范围的确定、承担的任务、计划、控制和报告处于可控状态;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采用认证和交付跟踪的方式,检验项目完成情况,以确保项目达到预定目标。在进度计划上,项目管理中有严格的时间期限要求,利用网络图来表达项目中各项活动的进度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关键活动与关键路线,以求得最短周期。

(2)我国科研费以国家投入为主的投资体制助长了科研人员“等、靠、要”的思想,跑得越勤快,态度越积极“争”到的经费越多。这就容易出现经费相对过剩、花钱大手大脚、以及“二手老板”的现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由资源计划过程、成本估计过程、成本预算过程、成本控制过程组成。其原理就是监控成本的正负偏差,分析原因和采取措施以确保项目朝着成本最低的方向发展。利用项目管理对课题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对任何科研项目中与预算编差的费用及时检查跟踪,会防止课题组对经费的滥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要使科研人员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我国的科研管理中,一直存在重观念轻数据的问题。大家都认为管理只是一种原则、原理,而不是可以量化、可以控制的过程。项目管理强调的是把整个项目各种因素的分解、量化,以便进行计算、调整。这对科研管理人员来讲,必然需要一个观念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