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资源开发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告资源开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南京地铁线路的不断建设、投入运营,广告数量不断增长,以及地铁广告市场培育带来的价值增长,较大促进了南京地铁广告资源业务收入的增长。
南京地铁1、2、10号线和S1、S8线已开发的广告资源包括平面广告、视讯系统广告、列车播音广告、导向标识广告、出入口LED屏广告、工地围挡广告、车站冠名权广告、地铁报、DM杂志等。2014年,南京地铁广告业务收入约1.4亿元。2005年以来,南京地铁广告资源开发累计收入约6.1亿元。从南京地铁广告资源收益来看,平面广告和视讯系统广告资源的经营收入分别占据了广告资源总收入的62%和28%,成为了主要收入来源。
1、平面广告
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平面广告由法国德高集团下属的南京地铁德高广告有限公司独家经营。南京地铁3、10号线和S1、S8线平面广告由南京华泽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独家经营。
2、视讯系统广告
南京地铁1、3、10号线和S1、S8线视讯系统广告由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独家经营,1号线南延线及2号线视讯系统广告由华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独家经营。
3、地铁报和DM杂志
2006年5月,南京地铁内免费派发的报纸《东方卫报》正式发行,独家拥有南京地铁所有线路15年报纸派发权。南京报业市场的竞争尤为惨烈,《东方卫报》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经过约4年的突围,发行量已从10万份攀升至35万份以上,跻身南京报业的“第一方阵”。此外,目前南京地铁还在免费派发DM杂志《地铁快线》。
二、南京地铁广告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地铁的广告资源开发,目前南京地铁广告资源开发存在以下问题:
1、地铁公司内部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个环节脱节
地铁公司内部主要分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大部门,虽然“三位一体”一直被强调,但在实际工作中,重建设、运营和轻资源开发仍然十分普遍。因地铁运营优先、地铁建设先行的原因,地铁建设方面的工程进度要求,往往与地铁资源开发的细节要求相背离;地铁运营部门的乘客至上目标,则与资源开发的媒体最大化、效益最大化需求相背离。地铁资源开发常常面临设计不合理、预留硬件条件不充分的制约,给日后招商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南京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广告灯箱为例,初期规划设计时经验不足,灯箱画面尺寸不符合行业规范、广告效果不佳,后期广告经营单位需重新进行改造升级,影响灯箱广告价值的实现。
2、地铁各类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
广告资源的外部和内部的无序竞争,最终将导致广告资源价值无法实现最大化。地铁内部资源种类繁多,广告、商铺等各类资源为了自身的效益最大化,极易出现各类资源间互相争抢“地盘”的现象。这是由于地铁车站内可供资源开发的空间有限且受限。在有限的空间内,商业价值高的空间,各类资源都希望占有;商业价值低的空间,各类资源均不愿去。此外,由于地铁广告分别由不同广告经营单位经营,各个广告经营单位为争夺客户也存在互相拉低报价的恶性竞争和同质化竞争的现象。
3、资源开发过度,商业氛围过浓
因各自出发点的不同,广告经营与地铁运营很难和谐并存。广告经营单位受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驱动,往往以自身利益实现为出发点,总是尽可能多的开发广告资源,对地铁乘客而言,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听觉污染。
(1)视觉疲劳。在地铁光线亮度较低的环境下,大尺寸的灯箱、高亮度和大面积的视觉光源以及长时间的声光刺激,都会给地铁乘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极易造成视觉疲劳。地铁列车内移动电视的播放甚至会造成注意力的分散,乘客坐过站的现象时有发生。
(2)听觉污染。在地铁车厢封闭的空间里,报站信息被车内电视广告、商业播音广告淹没,乘客被迫接受各类商业信息的,在嘈杂的环境中想轻易获得地铁报站信息都成为一种奢望。
三、南京地铁广告资源开发的一体化战略设想
对于南京地铁广告资源的后续开发,笔者提出了如下一体化的开发战略设想,即:站在地铁产业链的视角,地铁广告资源开发的整体战略可设定为一体化开发战略,即:地铁公司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经营管理优势等,将各类独立的若干地铁广告资源要素、不同的推进阶段通过相关手段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的战略。
1、推进过程的纵向一体化
站在纵向一体化的角度来看,目标是实现地铁广告资源按照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时序和推进过程进行有效衔接,即做到推进过程的纵向一体化。站在横向一体化的角度来看,目标是实现地铁车站内空间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布局,即做到资源整合的横向一体化。
(1)构建一条目标一致的价值链
我国内地的地铁公司内部主要分为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大部门,构成一条地铁广告资源开发的价值链。由于三大部门各自利益诉求的不同,往往造成“重建设、运营,轻资源开发”的状况。因此,建立一条地铁广告资源开发价值链的构建非常有必要,其核心是:建设为了运营,运营为了经营,经营为了效益。
(2)建立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协调体系
国内地铁公司国企背景,业务流程繁杂,难以适应市场化的运营。因此,应重新完善制订一整套有利于地铁广告资源整合的业务流程,以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快速反应的需求。
对于资源开发部门而言,不能等地铁建设部门把地铁车站建设好再去考虑如何去开发地铁资源,而是要实现资源开发业务的前置,力求“四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开通。
2、资源整合的横向一体化
地铁车站空间有限,但地铁资源种类、数量繁多,需要从一体化角度,对广告、商铺等各类经营资源进行合理的聚类分析,优化整合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才能保证资源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1)不同资源间的合理布局
根据地铁车站整体空间布局的需要,广告、商铺等各类经营资源应综合各自特点、价值、对运营影响等因素,结合地铁车站整体形象和客流动线等因素,通过有效的规划,实现不同种类资源的合理布局,避免不同资源之间互相争抢地盘的状况发生。
(2)不同广告媒体形式之间的合理规划
在地铁车站内,不仅广告与商铺等其他资源存在竞争同一空间的关系,而且不同广告媒体形式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同一空间的关系。地铁广告媒体形式多样,广告灯箱、张贴类广告、电子屏广告等多种形式广告媒体丰富了地铁车站的视觉效果,但是如果规划组织不得当,就将带来视觉混乱,误导乘客导向,打破地铁车站空间的视觉节奏与和谐,导致喧宾夺主的视觉恶果。因此,在地铁车站内统筹规划各类广告媒体资源非常有必要。
(3)不同广告媒体形式之间的整合传播
地铁广告媒体形式多样,如果未能有效整合,则有可能造成各种形式广告媒体间的互相互绕,影响传播效果;反之,则可以整合各种形式广告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使广告受众在多元化的广告信息中,更好的识别和接受广告信息,取得良好的广告信息传播效果。整合传播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①广告资源的适度开发
地铁车站的空间是有限的,地铁广告资源开发数量的多少有个过犹不及的边界问题。广告资源开发过多过滥,影响了乘客导向,使乘客产生了视觉疲劳,引起乘客反感,最终导致广告资源价值的降低。广告资源开发过少,无法满足广告主需求,又会减少广告资源收益。
篇2
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湖南省经济最发达地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因各种原因长株潭地区的体育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人民的经济生活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育资源作为支持长株潭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长株潭地区区域体育资源的开发问题开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现状及区域体育资源理论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现状
(1)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数量
根据湖南省体育局2004年公布的湖南省第5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湖南全省截止2004年底共有体育场地29,340个,占地面积达55,350,900.6平方米,而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场地为6996个,占湖南全省的23.9%。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在湖南全省的情况详见表1。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以占湖南省18.9%的总人口,但拥有湖南省体育场地总数量的23.9%、总占地面积的35.25%、总投资金额的53.6%,说明长株潭城市群拥有比湖南省其地区更好的场地设施。
(2)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布局
通过笔者的调查,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的布局详见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体育资源分布并不均匀,相比较而言湘潭市的人均体育资源最为充分,长沙市的体育资源最为匮乏。
·区域体育资源开发理论
目前国内外普遍运用的区域体育资源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1)区域体育资源丰度理论
区域体育资源丰度理论主要研究区域体育资源的数量、分类等认识问题,旨在通过对区域体育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的评价来了解该区域内体院资源的整体的状况。
(2)区域体育资源优势理论
区域体育资源优势理论拟通过研究区域体育资源的特色,通过比较研究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特点、总体目标、政府行为、技术标准来认识和发展区域体育资源的优势。
(3)区域体育资源主导理论
区域体育资源主导理论拟通过研究区域体育资源的形态、产业链条、开发成本的大小来确定区域体育资源的主导产业,并倡导围绕主导产业来形成多个体育产业环节共同构成的完整的体育产业链条。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开发现状研究与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资源开发现状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的开发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赛事的承办
体育赛事的承办是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场馆修建的主要目的之一。如长沙市的体育场先后承办过全国城市运动会、中美男篮对抗赛、亚洲体操锦标赛和CBA、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等多场体育赛事;株洲体育中心先后承办过四国手球邀请赛、全国男子排球联赛等多项赛事等;湘潭市体育中心承办过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全国特奥篮球比赛等赛事。
(2)全民健身和培训
为满足长株潭城市群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和运动需求,长株潭城市群的公共体育馆已面向所有公众开放了篮球、羽毛球、足球、舞蹈等多种体育运动培训和提供健身场所。
(3)承办文艺演出
为充分利用大型体育场馆可使用面积大的特点,长株潭城市群的体育场馆近年来分别承担了不同类型的文艺演出,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刘德华、五月天等明星演唱会和各种具有湖南特色的文艺演出,既为体育场馆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的体育资源开发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根据笔者对长株潭城市群体育资源开发的调查和研究来看,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资源开发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体育场馆布局和管理手段不科学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场馆的位置大多数单纯是为了举行体育赛事或体育运动的训练设计的,规划设计不全面,公共体育场馆的布局不均衡,出现了城市中心城区场馆数量多,而非中心区场馆数量少或没有体育场馆设施饿情况。在体育场馆的管理上所采取的手段不够科学,如在出售乒乓球俱乐部VIP打折卡的管理上未实行实名制导致消费卡的任意流通,影响了网球俱乐部营业额的下降等。
(2)资源利用效率低、资产开发不重视
据统计,长株潭城市群的体育场馆所承办的赛事总体上来说很少,就连举办体育体育赛事最多的体育场,平均下来一个月举办的体育赛事都没有超过三成,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资源利用率极低;加上管理方对广告位、冠名权等无形资产的认识意识不够,造成了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大量浪费。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资源开发对策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体育资源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体育场馆的科学规划、市场营销和体育场馆多功能利用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加强场馆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场馆的建设应从区域整体出发考虑,结合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角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来提高体育场馆的开放性、丰富和完善了体育场馆的多种功能、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如通过将体育场馆的外部空间做层次处理,划分出不同大小的合同空间,给群众户外健身、休闲娱乐、展览表演、休息交流等活动创造机会,既能大大提高场馆外部空间的活力,也能满足广大人们群众对户外活动的心理、身体需求。
(2)综合各种体育资源,发挥场馆多种功能
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可以成为促进举办地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而明星演唱会可以增加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和广告收入,如全运会、城运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可以引起各地政府和公众对体育的重视,而NBA中国赛、CBA、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明星演唱会等能吸引全国人民的注意,成为企业产品、广告经济和体育场馆饿最好展示平台。因此,长株潭城市群应充分发挥湖南卫视作为全国地方卫视领跑者作用,综合各种区域体育资源,建设多功能的体育场馆,通过举办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和金鹰电视艺术节、快乐女生总决赛、快乐男声总决赛等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来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和曝光率,增加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益。
篇3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风险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具有环保、准点、快捷、安全、运量大等特点,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运输主体。自1863年伦敦第一条地铁建设以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成为特大城市客运的主体,对中长远距离出行需求具有显著的适应性,同时在缓减城市交通拥堵、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提升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系统网络形态的发展、避免地面道路交通能力的枯竭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我国各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的多元化、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内已成为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成都、杭州、西安、郑州、合肥、大连、长沙等城市建设的重点。当前,国内一些大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近5年里,已获国务院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里程己达1700公里,投资超过6000亿元,将近3个三峡工程的总投资,2009年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拉动内需方案后,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计划相继出炉,投资计划总额近18万亿元,而轨道交通又是重点建设领域。在未来的数年内,将拥有40余座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我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地铁大国”随着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及资金的启动,在目前大环境下,各地轨道交通建设对拉动内需的作用备受关注。
一、地铁经济定义
简单来说,地铁经济就是依托地铁建设发展,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功能需求,可以将地铁经济分为内部经济、外部经济和衍生经济。地铁的内部经济,即由地铁建设投资的投入、产出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该经济效益直接反映在地铁各相关部门,如地铁运营后,可通过地铁票务、地铁广告及商铺租金收入来获得营业收入。地铁的外部经济即地铁对外部相关部门和区域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在该部门和区域产生的经济效益。该经济效益不一定在地铁部门反映出来,如地铁周边楼市旺销、房地产升值。地铁的衍生经济,指地铁的外部经济内部化,即采用某种方式与外部的相关部门、区域合作,将外部经济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地铁部门,使之成为地铁部门的衍生产品,从而带来宏观的经济效应。国内外地铁经济的发展模式分析地铁经济的有效发展,不仅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填补运营亏损,促进地铁良性发展。同时,可通过借助地铁自身的核心枢纽功能及各种优势,联合周边商业形成商业辐射区,由点及面带动沿线商业发展。
二、地铁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1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特性分析
城市交通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是根据城市出行结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国家宏观交通发展战略以及城市国民经济的能力等综合确定,因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产生的效益大部分归属于其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准公共产品,其系统属性除了在交通上表征为承担居民出行外,还具有社会系统赋予的社会经济效益属性,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而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属性既包含交通功能属性又包含社会经济效益属性,而后者主要表征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市场的拉动力究竟有多大?曾有专家进行过统计分析,轨道交通每投入1亿元就可以拉动2亿至2.6亿元相关产业的发展。机车制造业、铁路建设业、钢铁业等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在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将能获得丰厚的订单,这就是轨道交通建设对我国的制造业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专家介绍,到2010年国内城市轨道数量将达到55条,接近1500公里,配属车辆超过6000辆,以目前平均每辆车600万元左右计算,光车辆的总投资将达到360亿元,如果采购的是技术含量更高的无人驾驶城轨车辆,车价约为1200万元/辆,拉动作用更明显。依托这个市场需求,在国家要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百分之七十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将有极大的、质的飞跃。
1.1资产权益的放大性催生保值增值空间
物质文明的发展使人们对出行环境和服务水平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不断增长的客流跟倾向于选择准时、高效、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从长远来看,轨道交通的票款收入会呈增长趋势。随着地铁的修建,沿线的居住条件、商业经济发展基础的优势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显现出来,并且城市轨道交通的洞体使用年限长达百年,一次性投入却得到长久的经营回报,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的升值潜力巨大。
1.2 现金吸收能力强
地铁的投资和建设是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期长、资金沉淀期长,直到工程结束投入使用才能出“产品”,因此短期内投入与产出无法得到平衡。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使用寿命长,影响范围广,具有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现金吸收能力,民间资本的进入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政府的保障, 因此采取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方式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以香港为例,香港地铁商业基本上都采取“只租不售”的模式,香港开发商对招商和经营管理拥有绝对的统一管理权。
1.3 产业集群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
地铁发车频次高,具有巨大的运载能力,地铁运送大量乘客也客观上凝聚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地铁“市区网络+郊区放射线”的普遍构造模式,让市区的商业点得以链接,由点及面、由线而串,地铁输送的人流也凝聚了资金流、眼球流和价值流。对这些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整合,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系统开发,实现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的经营,从而活跃地铁商圈,催生范围经济,最大限度的挖掘附着在轨道交通的商业机会。在保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如图1通过对广告、沿线物业、常规零售、票务的开发等途径增加地铁项目的衍生收益。在地铁商圈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深入挖掘沿线房地产、地下空间、广告等资源,进一步实现地下商业网络覆盖范围和商业空间在地上的有效延伸与拓展。
图1 产业集群和资源整合所形成的产业链
2地铁经济效益开发分析
地铁经济资源是以客流为基础,经过充分挖掘和精细化利用,商业资源开发可成为地铁企业朝向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商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商贸资源、广告资源、通信资源等。
2.1.地铁上盖物业开发。地铁上盖物业,概念源于香港,是指与地铁出入口直接相连的建筑物形式。一般指,在与车站不超过500米范围内,有宽阔通道或者商业设施或其他公共设施相连等多个相联结的物业统称为地铁上盖物业。集约有效利用站点周边的土地资源,选择重点地铁站点深度综合开发地铁上盖物业,突出站点开发与区域经济的联动效应,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在地铁上盖物业开发过程中,地铁企业要重点突出决策拿地、规划设计、经营合作三大增值环节,以土地获取为前提,规划设计为先导,自主开发或选择与知名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以全面提升地铁物业的品牌和经营价值。地铁上盖物业开发类型主用分为四大类,即站点上盖及周边区域综合开发、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站点结合郊区新城综合开发。
2.2商贸资源开发。商贸资源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围绕地铁站点的富余空间,通过自主经营或出租等方式将富余面积交由商家经营以获取收益的资源形式。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也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地铁的乘客往往生活节奏快,相对注重时间价值,开展地铁商贸业务可以充分满足他们对便利的需求。主要分类有站厅内零星商铺、自助服务设施、车站银行,地下空间商业步行街及站点楼宇商业等。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立足地铁网络运营安全,运用市场化经济手段,努力做到“定位品牌化、服务精细化、经营连锁化、招商整体化、管理网络化”,努力实现商业形象、便民服务、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的总目标,实现长期稳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3广告资源开发。广告资源主要是指通过在地铁沿线、车站点、机车厢内做广告等形式为地铁运营提供收益的形式。由于地铁站点属于城市交通枢纽换乘,是人流的集散中心,通过地铁站点、集散厅等空间做广告,由于广告的受众多,容易受到广告业主的青睐;同时地铁广告也改善了车站地下空间的美学效果。通过整合统筹车站内部广告、车站外部广告等优势媒体资源,进一步提升媒体资源的经营价值;积极宣传地铁文化,打造运营与乘客互动平台,提升社会影响力,强化地铁的文化服务功能。广告分两大类,一类是车站内广告,包含视频媒体、灯箱媒体、平面媒体、地铁隧道广告、地铁卡面广告;另一类是车站外广告,包含沿线施工围挡广告,出入口冠名权广告。
2.4通信资源开发。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多,通信需求及时重要,每天将有大量的人群乘坐地铁穿梭于地下空间,如此便形成了巨大的地下通信需求市场。确保地铁沿线各车站移动信号覆盖业务的可持续增长,进一步提升资源经营价值;同时推进手机短信等增值业务研究,充分利用客流资源,聚焦价值链高利润环节,打造地铁信息品牌,为地铁乘客和市民提供具有地铁特色的优质信息服务。
三、地铁项目风险研究
项目的规划、立项、研究,设计、建设、设备安装、验收、运营、转移等是基于对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情况(包括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战争或者其它不可抗力等各方面)预测基础上的,而且预测是基于正常、理想状态下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些因素随时都可能产生变化,使原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这些项目内部和外部事先不能确定的干扰因素,就称为项目风险,项目作为政治、社会需求、经济、技术、组织、管理、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各个方面中普遍存在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如工期延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设计变更等,最终导致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降低,甚至导致项目失败等情况发生。
1风险评估的方法
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图解法、情景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
1.1经验分析法
是以同类型项目的己经完成的案例资料作为参照物,进行全方位的物理和经
验比对,并借助于参与评估专家的的丰富经验"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其风险识别结果的可信度由当前项目和参照项目的相似程度决定的,相似度越高,利用该方法获得的结果越可靠;反之,结果偏离实际就远。
1.2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型:专家经验判断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相关领域专家的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其后果做出综合评价。
1.3案例研究法
又称个案研究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案例实践课程,逐渐发展今天的“案例研究法”,它是对国际国内实际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关键点,以便采取管理对策。
1.4图解法
图解法包括故障树分析法和工作分解结构法。
1)故障树分析法"该种方法是利用故障图的形式的方法,将一个大故障情况逐步分解成若干小的故障,并对引起故障的各种原因和环节进行分析。例如,将项目完工风险分为工期延长风险,成本增加风险,安全质量风险等。该方法经常用于直接经验较少的风险识别,通过对风险的层层分解,可以使项目管理者对风险原因有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风险大的原因进行目的性的跟踪管理管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应用于庞大系统时容易产生原因遗漏或者延伸错误。
2)工作分解结构法。该方法是依据项目内容进行结构分解画图,将项目中各环节的风险标注出来,从而识别出整个项目的风险,由于其方法是可以对风险的前后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解,因此适用于较大系统的风险分析。
2项目风险的应对和管理
项目风险应对评估和优化管理就是项目管理班子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鉴别、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技术和管理方法、运用科学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控制风险事件的发展方向,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
在工程建设中,业主单位、设计商、供应商、承建商、运营商、监理商等等,都同样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项目管理就是要求项目各参与方在项目的筹划、设计施工、竣工、投入运营使用后各阶段,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技巧识别、评估以及应对项目的风险,对项目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处理,防止和减少损失,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力伟. A公司地铁项目BOT风险管理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篇4
进入本世纪以来,内蒙古一些地区抓住国内外能源紧缺的需求和国家的扶持政策,依靠矿产资源开发得到快速发展,资源型发展的特色日益鲜明,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比如呼包鄂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特色的产业链和关联比较密切的产业群,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的基地。本文例证的乌拉特后旗是因铜、铁、铅锌、石油资源开发而兴起的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工业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初级原材料加工在工业中比重较大。研究资源型地区服务业发展,不仅对乌拉特后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观察分析其他资源型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资源型地区面临问题的分析
我国许多资源型地区面临以下问题:
1.1 产业结构单一,地区对资源型产业高度依赖:资源产业在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是主体,第一、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层次普遍较低,多数是为资源开发企业服务的商业和餐饮业,其他像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广告、咨询等处于初级阶段。
1.2 地区开发和城市布局的问题: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多数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经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是经历了一个突发的启动模式,这是资源型城市和一般城市的区别。在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资源型地区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
1.3 人才综合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流失严重: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人口的文化程度素质低于一般城市,主要原因是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力,除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从外部迁入以外,大量的劳动力来自周边的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工作技能和谋生手段单一。
1.4 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治理压力大:资源采掘业是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特别是煤炭开采、石油加工和冶炼、铁矿及其有色金属开采和加工,对自然景观,对大气,水体、生物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都十分严重。因此,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环境压力比其他城市要大。
对于乌拉特后旗来说,作用新型的资源型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初级原材料加工再经济中比重较大你,尽管还处于资源开发利用的中期,资源尚未枯竭,可是资源型地区固有的深层次矛盾已出现,因此,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了。
2 乌拉特后旗服务业的现状
2.1 产业总量不大,市场化程度低。乌拉特后旗服务业每年都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但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却相当低,2010年仅为10.9%,与国际通行的英格尔斯现代化标准45%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西方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
2.2 消费需求不足。乌拉特后旗居民消费仍以实物类商品消费为主,服务类消费比重较小。大多数居民家庭所获得的收入主要用于购买或修建住房、子女求学和防老为主,而这些都是大型的支出占去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用于其它方面的消费很少,居民消费观念有待改变。
2.3 资源挖掘不够。乌拉特后旗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乌拉特后旗的服务业,特别是旅游、房地产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但由于这些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挖掘,使得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市的整体水平。如恐龙化石遗址、高阙塞、阴山岩画、风蚀景观等景区由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完全是以景取景,再加上服务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跟不上,对游客吸引力不强,使得乌拉特后旗的旅游业还不能够快速发展。
2.4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乌拉特后旗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稳步发展,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也较大,而新兴三产发展比较滞后,所占比重不高,仍处于分散、规模小、单打独斗的局面,导致市场结构不尽合理。
3 加快推进乌拉特后旗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更新服务观念、更新消费观念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进一步优化政策与服务环境,完善本地区我旗服务业管理服务机制,打造创业洼地。落实发展服务业管理服务机制,引导民间资本的积极投入,在公交服务、道路出口、人行通道、货车通道、停车位、广告牌设置等多发面为乌拉特后旗的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2 继续支持发展传统服务业。一是商贸餐饮住宿业。随着人口的增加要建设特色饮食休闲娱乐一条街,形成多风味、多品种的餐饮品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二是房地产业。今后继续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提升房地产业的整体实力。延伸房地产消费链条,激活建材、装潢、加点、信息等市场,提升物业服务档次。三是文化产业。可以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和广告业,有所侧重地引进健身、体育运动俱乐部等项目,形成高、中、低档兼有的文体娱乐业发展格局。
3.3 服务业中应重点发展的产业。一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与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商业中的新型业态、对外贸易业与餐饮业,大力发展以新型住宅格局为群体的社区服务业。二是公共服务业,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要加强城市市政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改进公共电汽车和出租车服务。三是信息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形成全国统一的通讯网络体系。
篇5
因此我校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措施如下: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资料。我们现行使用的英语教材,除了学生用书之外,还有教师用书、练习册、挂图、单词卡片、磁带、多媒体光盘、配套读物等。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外,多种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网络资源的开发
网络资源浩如烟海,但真正与课本配套以及内容完全符合儿童特点的资源并不多。因此,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开发了一些英语网络资源。我们英语教师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开辟了《英语园地》,建立“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教学录像库”、“教学素材库”,专门存放教师的教案、课件、试卷、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的录像,上网查找的资料等。为了增强每个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我们通过科学管理、分工协作,不断地丰富资源体系。例如,在开发“课件库”时,如果让每个老师每节课、每个单元都做课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让每个老师每学期负责一、两个单元,就能集中精力开发出精品课件。最后集体进行整合,就能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
三、学校资源的开发
学校资源的开发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场所和设施,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为了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多媒体设备,全方位、多渠道的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我们利用中午值班的机会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通过校园小广播,向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外国电影、歌曲、录像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我们通过播放《音乐之声》、《狮子王》、《风中奇缘》等影片和英文儿歌,开展“海外剧场”、“歌曲欣赏”等活动,增加学生的真实语言输入。我们还在校园的公共场所贴上英语名言、警句的标牌,在教学楼的长廊和墙壁上贴上图文并茂的英语故事,让积累语言知识。
四、教室资源的开发
教室是学生在校接触时间最多的场所,是英语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在教室里。我们建立了“英语角”、“英语图书角”。“英语角”布置在教室黑板下面的墙面上,用来张贴学生制作的英文小报、单词图片、卡片等。“英语角”增加了学生接触英语、识记英语的机会。“英语图书角”则设在教室后面的书柜里。在书柜里专门辟出一层用来摆放儿童英语书和英语工具书。英语书包括不同版本的小学英语教科书、英语图画书、英语童话书等。我鼓励学生积极借阅,遇到生词,则查字典自学。通过借阅,学生增加了英语阅读量,英语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社会资源的开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社会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例如,广告、家用电器使用指南、药品说明书、路标、计算机程序等都有英语。英语社会资源开发,就是要求学生注意收集、积累校外接触到的英语资源,如电视、杂志上的英语广告词、商品的英语说明书和英语格言等。学生接触到这些英语可以利用“英语图书角”里的词典自查,也可以咨询老师。我让学生准备了“英语积累本”,要求他们对所接触的英语及时记录,并定期在班上交流。我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这些零散无序的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现在。学生已经对商品说明“MADE IN CHINA”、公共标志No smoking!以及计算机语言delete,save, copy,window,edit等句子和词语耳熟能详,从而扩充了知识面。
六、教师资源的开发
作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充分挖掘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服饰、生日、家庭、爱好、身体语言、语音语调、人品学识、文化修养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常常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好奇心,将自身的某个方面作为课程资源,用来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例如,在教What time do you get up?这个句型时,我就将自己的生活起居拍了一个短小的录像片,引出新句型。
七、学生资源的开发
学生各具个性、各有特长,他们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宝贵财富。例如,我经常根据教学的需要,请有绘画特长的学生画一些图画,用以创设情景。学生的画色彩丰富,富有童趣,比教学挂图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一些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根据教学需要让他们在课前排练对话,在课堂上表演,用以呈现对话。这种情景表演能有效地弥补实物、图片的不足,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当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时,也可以布置学生作好准备。例如,教动物时,让学生带来自己的动物玩具;教水果时,让学生每人带一只水果。
八、家长资源的开发
篇6
论文摘要:论述了信息营销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作用,探讨了信息营销模式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策略,提出了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措施。
1信息营销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作用
信息营销是指利用信息资源和各种现代化技术,通过信息传递、开发与服务,实现信息产品与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从而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一种营销方式。图书馆利用信息营销能促成用户对信息产品的有效利用,促进信息产品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1)用户接受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而用户接受又受其知识结构的影响,信息营销服务可以改善用户的知识结构,改变用户的消费心理,把信息资源的潜在用户转变为现实用户,吸收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2)信息营销可以通过广告、推销等途径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产品进行推广,扩大信息产品的社会影响,增强用户对本馆信息开发产品的认知度,提高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产品的利用率。(3)图书馆信息营销不仅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实现为信息资源找用户,而且还可以通过对用户消费需求的了解,为用户找到信息产品,同时还能在营销服务中帮助用户利用信息产品,提高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满意度和忠诚度。(4)信息营销还可以通过采取各种营销渠道,消除用户获取上的阻碍,使用户能方便快速地获取信息资源开发产品。充分认识和把握信息营销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这种关系。从信息营销的角度来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将会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流的动力,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更具有活力。
2基于信息营销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策略
2.1产品开发策略
2.1.1产品集成化策略
产品集成化策略是指在对“有用”信息资源的加工提炼中熔入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因素,提高所开发产品质量而采取的策略,它包括信息资源的集成、技术资源的融合和智力资源的融合。
2.1.2产品特色化策略
产品特色化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个性化体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也应采用产品特色化开发策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的核心竞争力。人无我有,意味着图书馆应根据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特点,利用本馆的特色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信息产品。人有我优,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而言,优就是指优质的产品,它包括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两个方面。产品的内在质量是指信息产品所含知识的高新,要求信息产品的可操作性能好、可靠性高,保证具有较长的稳定的使用期限;产品的外在质量是指产品创意独特、艺术、品种新颖,载体造型优美,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总之,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应在独创性和优质化方面增强产品的特色,增强信息产品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促进图书馆信息产品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2.1.3产品品牌化策略
图书馆塑造产品品牌要围绕某一特定消费群体这个中心进行市场定位,然后以竞争者为参照,与竞争者形成错位关系,以产品的功能组合来选择信息资源、开发信息产品,达到产品品牌的目的。其具体要求是:(1)图书馆在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中,要透过消费之表看到消费内容之实。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不同特质和价值取向,信息产品定位于某一消费者群体时,实际上它所谋求的就是这一群体特定的消费者资源。当然,对消费者资源的定位应依据本馆的资源优势和特色。(2)由于任何一种信息产品总是被一群竞争者包围和影响着,那种避开所有的市场竞争而独避蹊径的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开发要积极面对市场竞争,了解和掌握竞争者的情况,根据竞争者所占有的消费者资源情况,分析消费者和消费者资源在信息产品市场中的分布情况,寻找一个没有被充分占有的市场位置,据此来确定自己的目标消费者,这样就可与竞争者形成部分覆盖、部分错开的局面,进行错位竞争。(3)进行产品的功能组合,在确保开发产品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再开发其附加值.即增加文化艺术、科技、情感等方面的价值,达到产品品牌的目的。当然实现产品品牌效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图书馆应在产品质量、服务和信誉上长期保持,才能最终实现产品品牌效应。
2.2产品价格策略
2.2.1周期价格策略
根据新产品的特点以及产品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对新产品在寿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在新产品投入初期,可以采取低价,打开局面,占领市场份额;在产品成熟期则可抬高价位;在产品衰退期,则应采取低价或捆绑定价等策略。
2.2.2别价格策略
由于信息环境和信息需求经常变化,往往导致信息系统服务质量不稳定,使系统的管理和经营效果都受到影响,并出现服务能力不足或过剩的现象。因此,图书馆的定价策略可结合信息系统的实际服务和信息用户的支付能力而采用区别性的收费标准,如:优先服务项目的价格高于正常服务项目;用户提出的服务时限越紧,收费越高;对受益面大且支付能力强的用户收费标准高。区别性定价策略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和公益服务性质。
2.2.3平均价格策略
这是根据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的平均成本及一定的系统收益率制定价格,这种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信息产品及各项服务的成本,它是对各项成本予以平均,再综合考虑系统的经济效益而确定的价格。这种价格制定简便易行,适用于那些工作量难以考查的智力型服务项目。但是,由于这种价格不体现系统内各部门及各工作人员的效率和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混淆了不同的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差别,可能导致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降低。
2.2.4免费价格策略
这主要是指图书馆中非公益项目中本来可以收费的一些服务产品实行策略性的免费。图书馆为实现某一目标,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常采用免费价格策略。这种价格策略主要适用于信息系统试运行阶段或针对某些特定项目、人群(如弱势群体)等。
以上几种价格策略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图书馆进行产品营销时可同时采用几种价格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图书馆制定价格策略时应该严格区分,确保图书馆经济状况,又要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得到开发及维护,最终使读者受益。根据不同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项目的特点以及同一产品、同一服务的不同级别层次等进行具体分析,给图书馆的信息产品采用一个合理的价位,确保图书馆产品得到充分利用。
2.3营销渠道策略
2.3.1直销策略
直销是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没有中间环节。它不仅可以节约产品传递的费用,节约了产品传递的时间,且具有主动销售产品,对销售过程易于控制以及提供售后服务等优点,这非常适合公益性图书馆信息产品的营销服务。
2.3.2分销策略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分销中间商利用网络打破地域和时空界限,更方便地接近用户,且通过与用户的营销互动,中间商可以向图书馆和用户双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拓宽直销产品的范围,促成图书馆与用户信息产品的交易等等。分销是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并把产品快速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有效途径。图书馆实施分销策略时应对分销渠道进行设计:(1)明确渠道分级管理的实现目标,建立与完善渠道分级管理制度,确保营销渠道物流、资金流的安全高效,以及信息反馈的准确及时,降低营销渠道成本,并保障营销渠道运行更加顺畅,使营销渠道便利化。(2)要对中间商的行业能力、服务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有利于图书馆发展。(3)要对中间商的业绩进行考核,以确定是否另选中间商。只有通过周全的分销渠道设计,才能有效挤占竞争对手的潜在市场空间,提高图书馆信息产品市场占有率。
2.3.3会员制策略
会员制是针对分销而言的,它是对渠道建设中心各环节进行明确分工,实现图书馆与核心经销商利益的有效捆绑,形成一条从“图书馆一渠道成员一用户”的共生价值链,从根本上减少渠道成员的投机倾向,提升其忠诚度。
结合上述营销渠道,图书馆进行信息营销时,要以用户为中心,科学选择渠道类型:(1)识别用户的购买行为及其特点。(2)按用户的关键购买准则设计营销渠道。(3)提供灵活的渠道选择方案,既要向不同用户群提供不同类型的渠道,也要考虑对同一用户提供不同的类型渠道。(4)紧密跟踪用户购买行为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渠道。
3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促进措施
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方面,国家应制定相应的信息政策规划图书馆信息建设,对图书馆的资源在时、空、位上合理分配,减少重复建设,倡导资源共建共享;对有发展前途的图书馆要进行重点扶持,实行资金、资源倾斜的政策。另外,在对数据库建设技术、标准方面国家也需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保证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数据格式标准体系,促进资源共享。
(2)信息产品的生产方面,国家应加强对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对于作为公益的事业机构的图书馆,应尽量平衡图书馆资源开发利用与著作者的利益关系。同时,为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国家政策应鼓励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并在资金的划拨上对图书馆有一定的倾斜,保障图书馆资源开发经费。另外,国家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保证信息资源开发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实现。
篇7
一、开办境外加工企业
开办境外加工企业是宁波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之一。至2011年12月宁波已有境外加工企业202家,中方投资额达66293万美元。宁波境外加工企业中比较典型的有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申洲针织集团等。虽然世贸组织提倡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但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除,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都用更隐蔽的手段来限制外国产品进口。而通过开办境外加工企业,在国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可以有效地避开这些壁垒,扩大产品的出口。
例如,为了避开纺织品的配额限制,早在1998年,宁波京甬毛纺厂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建立了中方独资太平洋羊绒服装有限公司,总投资50万美元。在萨摩亚,他们可以享受优惠的国际贸易协定的有利条件,如南太地区贸易经济合作协定、欧共体与非加太国家第四个洛美协定、普惠制等,从而可以避开美、日、欧对我国的配额限制,将产品打入美国、欧洲市场。由于配额和关税的优势,“太平洋”公司投产仅4个月便赢利10余万美元。又如,2005年宁波申洲针织斥资380万美元,在柬埔寨金边市宏达工业区设立了申洲(柬埔寨)有限公司,于当年9月底投产。该公司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进行裁剪及缝纫工序,每月产量达30万至40万件,所有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国家。第二年,申洲针织又增资3000万美元启动柬埔寨公司二期项目,完成了当时国内纺织企业在境外的最大一笔投资。这几年,申洲集团把需求人数较多、工序相对简单的部分制衣工序迁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柬埔寨等,发挥当地的劳动力优势,把研发机构等留在了宁波北仑,不断开发新的面料和款式来提高服装的附加值。在2011年国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申洲集团的利润也实现了较快增长,2012年前4个月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外贸增长。凭借质量上乘、优质可靠的产品,申洲集团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针织服装出口企业之一。
实践表明,开办境外加工企业,可以有效规避国际上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帮助企业实现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优势互补。一般来说,开办境外加工企业的投资方式往往是由于技术已经成熟,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而面向其他国家寻求生产基地与市场进行的投资。主要目的:一是寻找市场。既回避了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又突破了进口国的贸易壁垒,抢占新兴市场机会;二是获取更多的收益。既利用了东道国运营成本较国内低廉的优势,实现成熟技术及设备边际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又绕开国际贸易壁垒,扩大了销售规模。
我国的机械、纺织、轻工、家电等在国内已经处于市场饱和,处在产业的成熟阶段,而且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企业所具有的技术、知识和管理优势相对比较容易转移。所以宁波机械、纺织、轻工和家电等行业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较多地采用了境外加工的投资方式。
当然,采用境外加工投资方式的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和提供完善的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应把质量管理贯穿到供、产、销的全过程;同时要尽力解决国外用户的各种困难,让经销公司和服务商店同步运行,设立广泛的服务网点,通过送货上门,提供配件,包退包换,帮助安装,培训人员,以及周到、及时的维修服务, 使用户满意、放心,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声誉。第二,要采取避强击弱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宁波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资金技术实力不强,所以避开强国,在自己熟悉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展开有限的投资,积攒实力和经验,然后逐步向欧美市场挺进。第三,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努力打造国际品牌。采取境外加工方式,一定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品牌离不开宣传,境外加工是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在做广告时一定要注意符合当地消费者日常生活,顾及当地的文化习惯和传统观念。
二、推进境外资源开发
篇8
关键词:地热资源;开发;基金风险
能源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量增长已创历史新高,2008年国内能源消费量已超过“十一・五”规划设定的2010年上限目标。地热能具有分布广泛、运行成本相对于矿物燃料低、清洁等特点,深受世界各国政府的青睐。地热资源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但是在地热资源开发中仍然存在投入资金少、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开采程度低等问题,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这一科学管理方法,能够实现有效开发和管理。
一、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概述
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theIndustryInvestmentFundundertheExploitationof-
GeothermalResources)是产业投资基金的一种,是指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是在投资欲望与投资手段冲突和矛盾中孕育出的新的投资工具。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投资工具,是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投资基金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发展,后普及于全世界。它的产生,从投资基金产生的社会背景看,包括个人财富水平、个人投资欲望、社会投资需求和投资技术发展等因素;从基金产业发展的要素背景看,包括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社会金融组织制度、法律的有效规范和自身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如何在未知风险的情况下追求最大的收益是每一位投资者都关注的问题,因而基金的管理者必须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防范措施,减弱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对地热资源产业投资基金正常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二、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风险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每一位投资者都关心其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对地热资源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其主要原因在于投资的客体可能获得高额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其风险不仅存在于特定的地热资源开发生产经营环节中,而是遍布整个地热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它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风险。
(一)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概述
通常讲风险是指某件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即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也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主要指是,基金投资行为给投资者带来某种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是某一项预期后果中估计较为不利的一面。它可以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后果函数:
R=f(P,C)①
其中:R――某事件的风险;P――事件发生的概率;C――事件发生的后果。
这种损失包括投入资本的损失和预期收益未达到的损失。
第一,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属性: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潜在性、损益双重性、可测性、相关性、发展性等属性。
第二,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类: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风险是多样的,为了进一步深入、全面地认识投资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评估、管理,从不同角度对其分类。
从投资主体的角度来看,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来源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种。系统风险源于公司之外,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而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非系统风险源于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广告推销活动、顾客偏好的变化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因此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司特有风险。
从风险对所投入资金的影响程度来看,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来源有安全性风险、收益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三种。安全性风险指从投资的安全性的角度来看,不仅预期实际收益有损失的可能,而且投资方或其他财产也可能蒙受损失,即投资方财产的安全存在危险;收益性风险指投资方的资本和其他财产不会蒙受损失,但预期实际收益有损失的可能;流动性风险指投资方的资本、财产和预期实际收益不会蒙受损失,但资金有可能不能按期转移或支付,造成资金的停滞,使投资者蒙受其他方面的损失。
从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来看,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来源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等。政治风险是指可能由于战争、国际关系变化或有关国家政权更迭、政策改变而使投资者实际收益蒙受损失。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发生大幅度波动或调整而使投资者蒙受实际的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生产风险是指小批试制到生产的风险。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情况的不确定性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管理风险指因管理不善而产生的风险等。
(二)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与识别
在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活动中,其风险的具体表现结果有:
1、投资于某一种子公司,即投资项目,由于勘察数据有误、开发技术、生产供应不足、市场同类产品和替代品的竞争、组织和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该项目未能产生收益而造成的损失。
2、尽管投资项目获得了收益,但是产生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
3、由于财务等方面原因,为了变现投资而抛售所投资的项目。
4、由于政治、经济等不可预料事件的发生,而造成的损失。风险识别是一项极富艺术性的工作,要求基金经理不仅具备极强的探查、洞察和分析能力,还要拥有丰富的实际经验。
由于不同的投资对象其风险因素及大小均不相同,所以要对每个具体投资对象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所谓风险识别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横观投资对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纵观投资对象的进程,将引起风险的复杂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基本单元。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因素间本质联系,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分析它们引起投资与收益变化的严重程度。
企业在各个阶段所承受的风险是不同的。创业阶段,企业必须首先确认地热资源地质勘查的数据是否准确,避免开发一半发现地热资源不足的风险;避免现有技术不符合实际开发的风险;避免生产费用过高、设备陈旧以及产品供应不足等风险;避免市场上同类产品、替代产品的竞争及市场密度等风险。在成长阶段,应避免决策和组织风险。在成熟阶段,应避免知识产权、人事及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等风险。当然,在各个阶段皆有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和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存在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
(三)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风险评估
被投资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风险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创业期,在成长期,由于管理滞后、成本过高、控制不当、研发不足、营销失误等原因,导致成长缓慢、持续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发生;在成熟期,可能会因为关键人员流失、不当战略决定、管理边际降低等原因,导致市场占有率降低、上市受阻等问题发生。
因此要定期对投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运用以下公式计算投资企业投资回报率r。
其中P为基金投资额。当企业投资回报率r远大于基金投资总回报率预测值为R时,说明投资企业风险因素增加,需要特别关注并对其进行判断。要对已被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成因分析,辨别哪些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那些因素处于次要地位;要对起主导作用的风险因素进行过程分析,理清导致投资失败的可能关键环节,尽可能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拟合测试得出预测结果。
(四)风险对策与危机化解
在对被投资公司的风险识别与判断的工作基础上,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当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技术原因时,应首先判断关键技术是否落后、是否应该更新、改造的成本支出量有多大,若技术已经落后,研发或引进成本过大,超出基金公司投资承受范围,可考虑在最小损失情况下撤回投资;若只是技术上一些环节不够完善,利用自身所持资源对被投资公司加以扶持,可以帮助其及早走出逆境,应追加投资实现整体投资保值、增值的目的。当经营管理出现问题时,应动用自己的专长,从财务、营销、管理等不同方面予以支持,若资金短缺,可以通过担保方式帮助其进行短期融资;若销售渠道不畅,也可以帮助其进行营销战略规划,并运用所持有的资源为其营销产品。当企业陷入危机状态(如持续亏损、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生产停顿等),并且基金在企业管理层已无法控制经营局势时,通常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已经不能奏效,就必须采用特别管理活动进行危机处理,按照预先设立的条款采取更换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应急方案等措施,及时介入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一旦被投资公司恢复正常,基金公司就应减少干预,进行日常监控;若所有的措施均不能奏效,就应该制定退资方案,对被投资公司或进行转让,或进行清算。
篇9
作为城建信息资源交流的主要机构,城建档案馆是收集各种城建信息的重要场所。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城建档案信息记录并反映着人们从事城市建设活动的全过程,档案信息资源是维护公民及社会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合理开发档案资源
(一)城建档案馆信息资源开发历程
一般说来,城建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指相关工作人员为挖掘馆内档案信息的潜在价值,采用现代技术将静态的档案信息变为动态信息,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的过程。就我国城建档案馆信息资源开发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一下两个阶段。早期的城建档案馆以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及保管为主,档案信息的利用具有明显的被动性,档案馆的功能设置主要是以满足用户的大众化、基本需求为主。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及社会的发展,城建档案信息开发以提供城市建设咨询职能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档案馆服务更具主动性、目的性及计划性,城建档案信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特征明显。城建档案馆业务实体转变为城建知识技术业务实体的发展趋势,将有力的推动城市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二)城建档案信息开发的主要手段
(1)检索手段。在城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过程中,档案信息的加工及检索,要求有完善的检索工具为支撑,目前,我国城建档案馆建立了科学的档案检索工具,系统中目录分类、专题卡、总目录、参考检索工具及专题目录等是用户获得相关信息,实现城建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主要工具。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城建档案网络化管理体制以中心档案馆、各机关单位档案室为依托,采用微机联网的管理手段,将大量分散复杂的档案信息以联合目录的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为广大用户提供信息咨询、利用及其他服务。
(2)档案信息加工手段。目前,档案信息的加主要以检索性编研、专题性编研、文摘性编研、史志性编研辑编绘性编研为主。因此,档案馆的编制工作反映了档案信息的加工手段,体现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高级形式,随着编制成果的传播,城建档案资源进入技术市场,有效的发挥了其技术价值。
(3)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手段。档案馆以开架阅览或闭架阅览的方式开发利用馆内档案信息,为用户提供信息借阅的有效途径。通过复制档案的方式,为有关建设单位土地使用权证及房屋产权证的办理提供重要信息。档案馆以举办展览、公开印制出版、内部打印及声像技术传播的方式方便用户信息交流,信息交流中档案馆提供的信息一般是经过加工的有效信息,与原生信息相比,经过开发的档案信息更具专题性及系统性,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档案馆信息交流的功能促使档案部门的工作方式由传统的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及开放化发展,其中的声像手段,以直观化、系统化‘条理化的方式将信息资源呈现给用户,很好的反映了城市原貌、建筑风格及旧城改造方面的信息。
(4)咨询服务。档案馆向用户提供有关检索咨询、专题咨询及综合咨询方面的服务,为提高档案馆的服务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技能。
二、城建档案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策略
(一)重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的科学开展
在城建档案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部门应提高认识,明确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地位,在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效性的基础上,培育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勇于创新的观念,将档案工作的重点放在馆内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上,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的水平及深度。
(二)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体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共享性及流动性价值。现代社会信息公开的发展需求,要求人们合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城建档案馆中的城建工程档案作为重要的科技档案资源之一,其价值的有效发挥要以信息的共享及流动为基础。档案馆应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及交流,在不断拓宽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渠道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城建档案馆,进行城建档案业务指导、收集、利用及保管工作。通过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增强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横幅广告牌及宣传专栏等进行城建信息的公布与交流。以学术研讨会、现场会及信息交流会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c宣传,通过开放式活动的开展,让全社会树立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意识。
(三)进行馆藏结构及内容的优化
馆藏内容的优化为城建档案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物质基础,随着档案利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档案馆应注重园林绿化、民用建筑、地下管线及城市管理等方面档案信息的收集与整合,丰富馆藏内容,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将城市规划、质量监管、物业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的收集纳入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不断的优化馆藏结构,满足社会各界对城建档案馆的有效需求。
(四)注重档案信息的编研工作
城建档案馆应实现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依据档案馆的实际收藏及城市建设的各项业务需要,科学开展档案信息的编研工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等提供专业的信息资源。
篇10
关键词:旅游政策;旅游经营;区域发展;少数民族
企业旅游业的发展政策与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是相互依存的,本文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重点研究了区域旅游发展政策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市场管理、环境保护相互管理和优化管理的措施。
一、区域旅游业发展政策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一)旅游业发展政策对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支持
旅游业发展政策对旅游业经营管理有明显的促进性作用,对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来讲,必须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出发,对旅游经营管理提出更多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政策应根据市场发展形势,深入了解和分析旅游企业经营现状和深层次矛盾,并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找症结,帮助旅游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同时,区域旅游部门应积极为旅游企业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如:定期国际国内旅游经济季度预警信息,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及时提供旅游需求信息、上级政策信息;为旅游景区创建和星级饭店评定提供上门指导服务等。同时,区域旅游管理部门要尽可能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柱,为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行人力资源供给。总之,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深入贯彻优势旅游资源转换战略,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区位优势,推动旅游名牌精品建设,大力提高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提升特色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区域旅游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二)旅游业经营管理与政策之间的协调共存
旅游业的政府的政策控制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要协调共存,实现以政府为主导,以旅游企业发展为基础,实现区域旅游发展的区域统筹,资源开发整合。在旅游资源开发合作中,各县市政府要以开放的意识去面对旅游合作,打破区域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和制度障碍,防止条块分割,实现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服务,打造无行政障碍旅游区。例如: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政府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2009年12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这预示着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政府还积极引导区域内的旅游企业进行重组或组合;加快旅游企业制度改革,组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而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则必须要形成迎合政策的经营发展策略,实现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业发展政策分析
(一)对少数民族旅游业进行政策扶持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提出了“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以及规范发展“农家乐”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以推动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少数民族区域应抓住这一政策机遇,结合各民族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围绕少数民族旅游业的质量层级和效益水平,重点做好推进落实的具体工作。在主体政策的引导下,区域政策必须要重视发挥政府的助推作用,从多方面促进少数民族企业的旅游业发展,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落后情形,因此必须要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加快旅游企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旅游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保证政府的经济拉动作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对少数民族旅游业整体发展进行规划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规模化发展,政策扶持必须要实现对企业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布局设置,保证旅游业的拓展能够实现区域规模,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少数民族区域来讲,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受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和规模情况的限制,因此必须依靠区域旅游业的政策扶持进行规划引导,避免出现集体自主进行开发,没有审批管理的随意发展。必须要通过科学规划引导,避免旅游业发展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从区域布局上看,少数民族居住地往往都分布在位置偏僻、离城区较远的地区,在这种地区进行旅游业发展规划,必须要整合土地资源规划、进行有序发展的计划,在旅游部门政策的指导下形成全方面的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实现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的发展原则。
三、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业政策下的发展规划
(一)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
1.民族活动资源的开发
少数民族有很多独特的民族活动,这些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吸引力,会使得旅游活动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例如:苗族为了祭拜祖先跳起的笛笙舞,壮族的师公舞,彝族的跳弓舞、打磨秋等;有表现军事武技的,如苗族的苗刀、矮拳;瑶族的双刀舞、盘王拳;壮族的白鹤棍等,项目众多,内涵丰厚,为开发和利用民族旅游活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种优势化的情况来看,区域政策要鼓励开发和研究更多的、形式丰富、内容吸引力强的少数民族活动,通过对民族活动的再利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另外,在活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民族活动的维护和激励,要实现体育运动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鼓励运动表演活动,形成规模化的活动。
2.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开发实质是文化开发,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的热点旅游项目,在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中,休闲度假型文化旅游活动更是备受人们喜爱。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是多元化的,饮食文化、环境文化、习俗风情等都属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广阔内容。这些都是旅游资源的重点开发内容,例如:对于蒙古族饮食文化就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通过蒙古族饮食,我们可以将蒙古族的物质与精神融为一体,即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品尝当地蒙古族的特色饮食、名特产品。增进对地方各类名特美食的了解,又获得了丰富的感官体验,更可获得一种文化与精神上的满足;让游客边听、边看、边尝、边思,使游客乐在其中,通过饮食深入了解旅游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去想象和追求地方饮食所蕴含传统文化意味,获得丰富的体验。另外,民族地区建筑、环境、习俗文化也别具特色,具有民族特征的村落、居住环境、交通手段、山水风景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点内容。政府部门必须要维护民族地区的资源环境,保证生态环境的优美和民族生存环境的协调共生,为民族旅游创设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二)加强旅游业的管理
1.企业管理
旅游业的发展要依靠旅游企业的进步,因此必须要在企业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企业管理。旅游企业的管理要从服务的角度将传统旅游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客户需求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旅游活动是立足于地区特色的基础上的,追求的是舒适化的休闲生活,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民族文化特征浓厚,有着较高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有限,必须要加强对休闲设备的维护和建设,实现全面化的休闲旅游服务,保证旅游客人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获得身心的舒适感受。所以,旅游企业管理应当根据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分析游客的服务需求,建立双轨制的服务体系,即传统文化提供与旅游酒店服务的并行体系。这样可以有效节约酒店设施建设的成本,合理布局资源,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而企业内部管理则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桎梏。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应该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建立各种旅游培训机构,加大力度实施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人力资源。同时,引进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理念和高技术人才,通过互帮互助的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
2.市场管理
旅游业其本质也属于旅游产品的推销和品牌建设,为了更好地拓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市场,必须要重视旅游市场的开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表明,完全的市场化不可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在一定时期内政府主导能实现产业的超常规发展,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样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市场化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市场化发展需要有效的执行营销,旅游企业要发挥市场媒体宣传优势,激发去少数民族地区出游的兴趣和欲望。与传统媒体互补,连带宣传,达到宣传最大化。另外,旅游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反馈,在报纸广告印刷出版前,就能得到大量真实的信息反馈,便于调整广告计划细节和宣传战略,从而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环保管理
少数民族旅游的优势就是更为贴近自然的环保型旅游,为了发展这项旅游优势,旅游企业必须要形成环保管理措施,从本质上进行旅游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和外部服务的环保优势发挥。首先,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税收、经济补偿等方式,影响旅游企业经营手段。对于高效能、高排放、高污染的旅游企业,实行关停。对利用低碳或零排放的旅游企业,诸如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旅游企业,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者生态补偿。其次,生态旅游发展为旅游目的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人们加入到保护资源和地理环境的行列中,朝着经济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另外,旅游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要实现低碳经济管理,要遵循精、准、细、严”的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实践证明,旅游企业的环保管理能够实现可持续旅游,能够节约资源,进行文化交流,实现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
综上所述,旅游业发展政策对旅游业经营管理有支持作用,旅游业经营管理与政策之间是协调共存的,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业政策下的发展规划则要重视民族活动、民族文化、旅游企业管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少数民族旅游业经济价值的获取。
参考文献:
[1]刘峥. 关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09,(12):68-69 .
[2]王蕊. 少数民族娱乐产业的资源开发[D]. 中央民族大学, 200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