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

篇1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管理;问题

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关注有关环境成本方面的内容和信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以期协调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之间的关系。

M企业位于黄河三角洲,于2013年开始投入运营,主要生产冻鸡类食品,企业现有现代化的肉鸡屠宰生产流水线两条,设计日宰杀能力10万只,储存能力2500吨。公司现有员工600余人,生产的优质肉鸡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环境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控制及效果评价。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题包括环境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对员工的环保意识进行了了解。调查对象的为M企业的员工,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以期得到最全面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本次调查活动采用了现场交流、电话联系、自填式等方式,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为71%。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员工的观念意识单薄

在员工对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情况中,认为十分重要的18.31%,不清楚的占57.75%,不重要的占23.94%。员工对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知不够深刻,有些员工不了解环境成本甚至没有听过,对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环境保护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责任也是义务,职工的素质良莠不齐,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职工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同,环保行为不同。

(二)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发现M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煤、水、电。煤的燃烧产生大量的co2,企业对燃烧煤产生的废气直接进行排放,没有对废气进行检测,也没有对碳排放成本进行计量;并且忽视了产品运输时的环境成本以及产品销售后包装物产生的环境成本,没有对潜在环境成本的确认。

企业没有设置环境成本科目,发生的关于环境方面的成本,绿化费,水资源费等计入了期间费用,污水处理设备相关的成本费用,也没用利用环境成本进行归集,并且环境成本的确认的不全面,没有相关计量,归集与分配,也没有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使得企业成本中缺少环境支出方面的数据,难以对环境成本进行规划和控制,有可能导致成本不实、利润虚增。

(三)环境成本的控制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生产流程,发现M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生众多的环境成本包括煤的燃烧、生产用水量大、包装物污染等,但M企业仅对生产后产生的大量污水、煤渣,鸡毛等进行了处理,只进行了事后成本控制。

企业的环境成本不仅仅发生在产品的是生产环节,产品的设计包装、销售运输等都会产生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发生穿插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环境成本的管理也必须贯穿整个流程。

事后成本控制,侧重末端处理,没有改变企业自身大量生产、消费及废弃的生产消费基础,缺乏预见性,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处在被动位置,不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成本效果的评价问题

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借助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企业没有环境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环境管理绩效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

治理污染等管理活动而取得的环境效益和效果。从广义来说,企业环境绩效包括企业为自身以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所做出的所有贡献。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是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企业没有设立环境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会影响了企业实施环境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三、建议

(一)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文化建设

培育环境成本管理意识浓郁企业文化,是企业应对资源匮乏、废物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履行社会环保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要重视树立提高环境效益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内部必须要有政策支持,才能充分确保环境理念的顺利贯彻执行。企业需要把环境理念融入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过程中,时刻铭记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社会道德及公共利益,保证外部大环境的健康和谐,进而更好地主动迎接未来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二)完善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

1.环境成本的确认:发生的相关支出要符合会计要素中成本确认的标准;相关支出与环境相关;确定相关支出是计入相关产品成本还是计入期间费用,并界定相关支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

2.环境成本的计量:不同类型的环境成本要考虑不同的计量属性,在计量时,要考虑有些环境成本的特殊性,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用货币计量,无法用货币进行量化的可以考虑其体积、面积等其他单位进行计量。

3.环境成本的核算:利用作业成本法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理念扩充了环境成本核算的内容,作业成本法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归属对象,两者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环境成本的完整准确。

4.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要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者、企业所有者、国家监管部门、社会公众。

(三)优化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根据环境成本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按照成本产生前阶段、产生阶段、处理阶段分别采取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及事后成本控制。通过事前成本控制进行生态设计,从源头控制企业产生环境成本;通过事中成本控制进行绿色生产,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通过事后成本管理,企业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废弃物料或污染物向外界的排放量。

(四)建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工作,需要能综合反映企业环境绩效水平的指标体系,根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设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指标权重的分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张银华.基于问卷调查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研究[J].管理论坛,2013(04).

[2]魏春利.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

篇2

二级城市在外商独资及合资企业中是最热的话题之一。我们在美世的各项调研和与客户的日常沟通中看到了两大趋势:首先,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视线投向中国的二线城市,甚至于三四线城市,这背后有更大的业务拓展需求,也有企业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需求。根据美世2012年China Momtor调研的数据,73%的企业表示有在二线城市开设分支机构的计划,其中48%为工厂。同时我们看到2010~2012年,参与美世二线城市全行业及行业薪酬调研的公司从1326家增加到1872家,数量增长了40%,其中成都/重庆全行业调研参加企业从157家增加到230家,仅2012年就增加了46家,这也是二线城市日趋火热的一个表现。

而通过对参加调研公司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如何在中国二线城市市场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以美世2010~2012成都/重庆全行业薪酬调研数据为例,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从沿海城市转移到中国内部中西部地区,当地企业所面临的人才挑战明显加剧。而且这种转移的辐射效应同时将人才战带给了中国其他的二线城市。我们把传统的制造业二线市场南京的员工流失率数据与成都/重庆作一个比较可以发现,不管在东部还是西部,员工流失率的数据都非常接近(见图1和见图2)。

那么,人才竞争中哪些人群是最受关注的呢?从美世年度整体薪酬调研中可以看到,从技术分类来看,高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需求缺失加大(见图3)。

其次,从年龄及工作经验角度观察,大学毕业1~2年的年轻一代员工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从图4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年龄25岁,工作三年员工的加薪幅度平均在20%左右,而通常企业在制作年度加薪预算时,整体涨薪率平均值一般都在8~10%之间。这部分后80后员工所携带的时代特征使其管理成为目前企业的巨大挑战。

基于这些信我们特别强调,企业在二线城市开拓业务时需小心应对人才挑战。

高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失

企业的迁徙势必导致部分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高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这对于强调业绩增长和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吸引足够的人才来充实二线城市新的生产基地,企业通常采用提高薪酬在市场招募人才的做法。2010年伊始包括DELL、DHL、马士基等大量知名企业在成都市场进行投资,随后两年内,成都市场的实际薪酬增幅皆保持在15%左右(见图5)。从文章前面的图2离职率也可以观察到从2010年开始,离职率相应迅速提升,为16%左右。

但是即使企业年年提高薪酬,面对劳动力需求量在当地市场短期内的膨胀速度,企业仍然无法在当地招募到足够适合的员工。而且在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岗位上,当地并不具备现成的人才库。早年外企初入中国市场时面临过同样的问题,所以当时有大量的外籍员工被派遣到中国。现在企业也需要从其他地区的基地“派遣”员工来进行支援。

企业在二线城市的人才窘境并不是个案。总体来看,尽管中国整体经济走势是增速放缓,但在中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相对低成本的二线城市还是受到企业青睐的(见图6)。而在国家相关策略的推动下,“下二线”成为了一种潮流,更加造成了短期内局部劳动力供应量的不足。尤其是高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失,已成为一个有目共睹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投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不匹配、投资需求与可使用劳动力资源的失衡,是中国企业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难题。

年轻一代员工的管理日益复杂

2012年是90后毕业登上工作岗位的元年。实际上包括对80后在内的年轻群体员工的管理已成为企业头疼的难题。在美世2012年中国人才保留实践调研中,我们曾对“员工代际差异”提出问题。从调研结果来看,年轻员工对待职场的态度显然不同(见图7)。管理者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世界工厂越来越难留住年轻的中国产业工人。

我们必须认识到,80后员工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拥有更多的自我认知和判断。他们的成长对应了中国最高速发展的20年,但企业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进步。导致80后员工的诉求与企业管理制度或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该年龄层员工逐渐成为公司的高潜力人才,甚至是关键人才,如何改革现有的制度来适应新时代员工的特性,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员工构成不断变化的今天,要解决这项挑战,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思维习惯,从“公司对员工的要求”角度转化为“员工对公司认可”的角度考虑问题。从美世2012年中国人才保留实践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年轻一代的员工非常重视工作环境中的社交互动。有趣的公司团体活动是提升年轻员工敬业度最有效的措施,其次则是内部薪酬公平性以及员工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员工,应特别注重薪酬内部的公平性。80后员工群体是有竞争意识并且更渴望自我证明的一代,薪酬是一种体现个人努力和价值的方式,也会成为他们不断证明自我的推动力。这些都是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们可以切入的角度。

除了以上两大问题以外,我们看到还有一个并非全新的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被讨论,这就是创新能力的问题。中国市场的定位正逐渐从制造基地转向消费市场,制造型企业的角色也随之变化过去,它们往往承担来料加工的职能,产品大多数销往海外,如今这些企业会转向生产专门为中国或亚太消费者定制的产品。这意味着单是强调生产环节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升级”需求,研发、销售以及与上下游客户的协同合作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能否在二三线城市吸引足够的创新型、市场型人才,如何吸引、管理和保留这些人才,是制造型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

篇3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 教材设计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是我校所有专业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懂一些企业管理的知识对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该课程在各专业的设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提高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打下了基础。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应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课程改革要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教学。但从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偏重理论讲授、忽视教学实践或实践环节薄弱、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把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针对高职学生重在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重点强化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期末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主要从教学定位、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使本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和实用易懂,适合于我校各专业学生的学习。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应直接针对岗位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与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在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上,我们主要依据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紧紧围绕上述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而且要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在工作中正确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应始终把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课改的最终目标。据此,我们提炼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流程。能力目标:能对企业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并初步制定战略计划,能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能应用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能从事简单的人事工作,了解生产运作过程并能胜任一般的车间管理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等。

二、以适应就业为导向,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外,更深层次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学生通过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并取得职场成功打下基础。企业管理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要求在教学的理念把握和内容选择上,做到传统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的有机结合,在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最新案例和前沿理论介绍给学生,构建既有理论框架又能结合实际的就业导向型的教学内容体系。过去我们的教学内容以学校为主体,学生参与不足,教学上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为此,我们在认真调研企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企业管理教学素材。由于本课程是我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师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理清课程讲授的思路,使课程教学与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保持一致,突出重点,找出共性,满足不同专业对于教学内容的共同要求。为此,我们参阅了大量资料,把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现代企业管理概论、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每个模块均配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向实践环节倾斜,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动手参与为主,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训相结合。

三、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应用先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首创,普遍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师生的互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寻求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办法。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两种形式,我们主要采用后者。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几点:一是选择适当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中,所选择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难度适宜并有实际应用价值。二是合理组织案例分析。通常案例要提前几天发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查找资料和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文字材料,用于课堂发言。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管理的现场氛围,为改进企业管理献计献策。三是恰当评定案例讨论结果。管理问题的解决一般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案例分析的评定也没有所谓的绝对标准,主要依据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理论的灵活运用能力几个方面判定。

情景模拟:指根据学生可能担任的职务,设计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然后将其安排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现场处理相关问题,并根据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来评价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进行实战演练,把自己置身于企业管理的情境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现场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使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表现得更出色,就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对活动的各个步骤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在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的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管理的情景模拟教学内容可以从各个模块中进行抽取。如:财务报表分析模拟、生产活动组织模拟、人力资源招聘模拟、战略决策模拟,以及新产品推广活动模拟。

企业实践:通过校企合作,我校在校外建立了多个的实践基地,定期把各专业的学生送到企业培训,实践形式主要包括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两类。参观考察是本课程常用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由企业安排专人带领学生参观并加以介绍。学习参观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整个运营流程,从产品研发、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到人事财务等,还包括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内容。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调研,撰写见习或调查报告,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会带回不同内容和观点的报告,汇总起来就形成了较完整的企业管理实务一手资料,这些汇集起来的资料在不同班级传阅并讨论,就形成了非常生动的教学内容。通过亲临现场的参观实习,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实务有了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四、以实用有效为导向,改革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应减少对记忆知识的考核,增加对应用知识的考核,多角度全过程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平时对每一节课、每一次实训活动,都要进行记录、评估与考核,学生人人参与考核工作,学生的参与使如此量大而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愉快。我们打破了传统单一闭卷考试的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三部分,即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与技能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学生平时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实习表现(如发言的积极程度、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等)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包括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两部分,知识考核占20%(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力考核占20%(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以企业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单凤儒.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3).

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优化分析 需求分析 模K分析 流程分析

一、引言

根据国家最新相关数据统计,国民生产总值的60%来源于中小企业,这就说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来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取得优势并占据重要的地位,关键的并非业绩,而是其管理水平。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这将成为中小企业管理者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在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管理决策最主要的依据是各种信息,在中小企业经营决策依靠的信息中有90%来源于企业的会计信息。传统的手工会计或是落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才能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得到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效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将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是中小企业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是中小企业管理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能促使其各方面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好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国外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智能化的发展,其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关系型数据库,这种数据库的使用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问题主要在于数据库系统的优化。

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个别试点到慢慢的普及和现在的普遍应用发展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小型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也在不断提升,B/S的三层模式已经成为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国内关于关系型数据库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初略地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中所涉及的数据库的说明,对于其中应用到的数据库设计等描述很少,对于其中数据库迁移、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的优化等更是很少详细地说明。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现状

在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优化设计前,首先对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初步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然后对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进行了调研,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结构,为其系统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调研情况可知,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已使用了会计信息系统,但只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简单运用,其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过程,还没有完全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会计信息系统应有的功能。还有少数中小企业使用手工会计操作,工作效率较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会计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其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相对落后,尤其是企业领导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使用未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投入资金,只有简单的几台计算机,只是用于一些如工资核算、账务处理、材料核算等,未能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中小企业领导者也没有引进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人员不能较好地对会计信息系统需求提出合理化需求,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小企业应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建立完善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对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的调研情况可知,企业一般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有单机分散结构、联机多用户结构和网络结构。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一般受系统的目标、功能、数据量及系统数据的处理方式的影响。由于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规模较小,业务量相对较小,因此,目前大多数已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一般采用单机分散系统,也就是单机单用户结构。所谓单机分散系统是指整个系统只配置一台或者几台计算机,为了单独运行一种功能模块或多个功能模块,每台计算机系统中安装有会计信息系统的某一个或者某一部分功能模块。所有的功能模块是互不联系的,其财务信息只能通过传统的输入方式来实现数据交换。其优点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数据安全性好,系统稳定,成本低,系统安装调试比较方便简单。其缺点是数据共享性差,整体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运作效率,较好地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有必要在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优化,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优化分析

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之前,先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主要包括系统优化分析与系统优化设计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中,系统优化分析是指对系统进行什么样的优化,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调研情况,结合中小企业和软件公司的实际情况,对系统优化提出需求。系统优化设计是指对系统如何优化,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优化分析结果为基础,从中小企业需求出发,对系统中的相关技术手段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将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主要包括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分析、系统流程分析、系统安全分析四个方面。

(一)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需主要实现以下的基本功能:

1.用户登陆功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中小企业管理的需要,对企业中不同层次的操作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并设置初始密码。用户根据需要修改密码后即可登录系统。为了安全起见,在设置密码与权限中,需强制修改初始密码,否则无法登录系统。

2.导入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导入到相应的会计科目,同时也可以导入账套等数据。为了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系统还可以实现批量导入或修改功能。同时,在导入过程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有报错功能,系统拒绝接受。这就要求系统优化过程中,预置不同行业的会计科目。

3.记录查询功能。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将用户的所有操作都已进行了相应的记录并提供用户的查询功能。用户通过查询,既可以了解企业所有历史财务数据,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查询到所需的账簿及报表文件。

4.报表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既可以自动使用模板自动生成报表,也可以自定x报表。

5.打印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将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打印功能。

6.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系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功能。

(二)功能模块分析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应当由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会计核算系统是基本会计业务操作层,主要是以账务处理为核心,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控制层,主要使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资金使用分析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计划决策层,主要通过建立资源数据库和企业决策模型,利用会计数据,帮助管理者进行量化分析和论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计划与科学合理的决策。

1.会计核算系统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系统管理、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往来核算、进销存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模块。各模块又可有某些下级的功能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体系,如图2所示。

2.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如图3所示。

3.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财务计划。如图4所示。

(三)系统流程分析

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系统的流程分析主要包括业务流程、数据流程。

1.系统的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系统处理环节中的各种信息来源、处理方法、信息提供、信息流向等内容。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5所示。

2.系统的数据流程。系统的数据流程是指财务数据在整个系统中的传递流程情况,即财务数据在系统中的输入、传递、处理等流程,如图6所示。

3.安全分析。作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企业内部重要的财务信息是不能对外泄露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系统优化设计中,必须考虑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因素有硬件、软件、网络及人员等方面,因此其安全管理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设计,包括用户管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等。

(1)用户管理。由系统管理员为进入到系统的操作人员分配账号、初始密码及操作权限,然后操作人员首次登录时需修改密码。为防止密码被盗,要求密码设置时必须包含大小写字母与数字。

(2)操作系统。对于操作系统的安全要求,主要通过如下途径进行:由专人进行系统维护;设置与控制版本员的权限;安装防病毒软件。

(3)数据库管理系统。为防止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遭到有意或无意的破坏,需从如下几方面加强防范:由专人进行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系统升级与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进行职责分离。

4.网络安全。为了防止本地网络信息的非法访问、存取,防止病毒、黑客的攻击,需加强局域网的安全管理。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加快了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需要企业内部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并对其做出快速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中取得主动权,在竞争中取胜。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流程已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复杂多样的资金流,难以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等。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优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可以了解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然后对相关软件公司进行调研,了解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情况,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分析、流程分析及安全分析,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通过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可以促使中小企业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优秀会计人才,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服务,从而及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贺雪荣.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的构建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1.

[2]王慧瑜.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2,(6).

[3]唐录洁.关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安全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3,(4).

[4]李昕.互联网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J].电子测试,2013,(6).

[5]朱心满.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J].商业会计,2008,(21).

[6]王金玲,李江霞,刘晓红.关于加快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2,(24).

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 基层员工职业压力管理

一、思源:压力问题成关键词

2011年年初,某知名会计事务所一名女员工在高烧多天后躺在病床上再也没有醒来。这条“女员工过劳死”的新闻当下引来了众多网友热议。无休止的加班、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单位主管的漠然……“过劳死”被推上风头浪尖。

再次追问“过劳”,这个词汇已不再陌生。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压力是把双刃剑。作为一种有着持续性刺激作用的个体紧张状态,适度压力能激活员工潜能,为企业效能提升带来意响不到的积极效应;但过度的压力则会使员工产生失调反应,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直接影响企业绩效。

随着员工压力问题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这一问题正逐渐走入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中成为“众矢之的”。职业压力管理不是单一的“去压力”,而应更倾向于“用压力”,也就是通过明确压力管理对象,提出减压措施,释放、转移、转化员工的超负压力,为企业管理“把脉”,化解并消除压力带来的不良反应。

二、思势:基层员工压力管理迫在眉睫

压力对员工和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如二氧化碳产生的窒息感,必须进行及时适当的疏导才能化负为正,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供氧。一般来说,企业里挑重担的是其中的20%员工,在国外,这一部分挑重担员工的压力调整是公司人为关怀中重要的一环。 现在,中国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为重要岗位员工、基层员工装一道“减压阀”迫在眉睫。

(一)压力管理正在进行时

当前针对企业员工压力问题,国内外已有较多较系统的压力管理理论,如欧玛理论,注重自然疗法及心理疗法相结合;霍桑效应,提倡从社会心理方面对员工进行鼓励;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EAP),主要通过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企业气氛和管理。而中国企业要思考的是,在充分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汲取更加“本土化”的减压方法。

(二)企业改革发展正在进行时

目前的中国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在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管理方式转变过程中,企业发展充满了如经济效益、劳动关系、社会舆论等诸多挑战,基层员工承受着来自多种渠道的压力。压力源在哪?压力表现出什么特点?员工的职业压力超负减慢了改革发展的脚步。企业攻坚破难的关键时期,对如何做好员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三、思渠:基层员工压力管理实现“四通”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找到疏通渠道是员工职业压力管理的一道必选项。员工压力管理就是要通过紧扣压力源、压力管理对象、减压渠道、减压措施四个关键,通过调研分析、建议反馈的步骤不断循环往复,打通“沟通―正视”、“放松―释放”、“便利―转移”、“空间―转化”四条主通道,找到员工压力管理的一个模式、一条路子,化负压力为正动力。

(一)调研分析进行摸底诊断

调研和分析密不可分。调研分析需要全面撒网,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网络建言等工具获取基层员工压力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工作绝对量和强度较大的岗位则要重点抽样。多维解剖,在汇总统计的基础上找准压力源,并进行成因分析、类别划分、程度界定,形成一份系统完整的分析报告,作为减压措施的现实依据。

(二)提出措施进行开方疏导

提出科学可行更有效的减压措施是关键。围绕四个渠道,即“沟通―正视”、“放松―释放”、“便利―转移”、“空间―转化”,分别处理人际关系、工作、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压力。

减压要综合权衡。从压力成因、疏解规律入手,通过沟通互动、放松身心、提供便利、激励提升等方式为具体减压措施提供方向和思路;对症下药。对照调研分析报告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减压办法,确保减压措施有较高的“一次效用度”;先易后难。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一般采取较为容易和明显的压力先“减”,压力源较复杂、压力程度值较高的压力后“减”的方法。

渠道一:从沟通到正视,无缝对接

通过信息共享和情感互动实现无缝沟通,让员工理性而镇定地正视压力。通过谈心交流创造管理层与基层的沟通机会,了解员工对自我压力环境的判断;通过联谊活动让企业管理者在互动氛围中了解更真实的情况;通过搭建企业文化网络平台加快沟通频率,如开设领导邮箱、内部网站等;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辅助,建设正视压力的健康心理环境。

渠道二:从放松到释放,开闸放水

从组织文体活动入手进行负面情绪管理,透过放松紧张情绪释放、舒缓压力。首先是改善工作环境,如更新办公设备、保持办公场所的安静整洁等;其次是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目的不仅是提升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更有条理感和归属感,避免因职责不清、程序混乱“做无用功”;三是合理调整岗位、合理分配工作。这更适用于某些因自感无法胜任工作而产生心理焦虑的员工,必要时对员工进行岗位调整,根据能力优势分配工作;四是按需开展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治标又治本”。

渠道三:从享受便利到转移,苦中有甜

注意力可以转移,压力也可以。组织健康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开办业余兴趣培训班,让员工完成自行调节、自我转换;完善后勤保障,如提供食堂、休息室、班车、文体活动室等服务;帮扶困难家庭,减轻员工生活压力。

渠道四:从拓展空间到转化,化解助推

压力在了解、释放、转移的基础上还能被转化,最终成为推动员工自身以及企业整体的动力源。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真正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鼓舞员工干劲;制定员工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打通晋升通道,将现阶段压力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建立中层后备干部人才库,透露给基层员工这样的讯息:有付出就有回报,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准管理者”。

(三)追踪测评进行验效反馈

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风险;对策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企业财务发展逐渐细化发展,理财功能和会计核算功能分离。前者是通过统筹和安排,充分利用企业财务管理,合理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价值;而后者是对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事后核算,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报表的编制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在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财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科学的理财更是空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往往只限于会计的事后监督,并仅限于对财务日常事项的相关科目。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缺乏对重大政策和经济活动的预测功能。很多企业虽然不缺微观层面经济活动的监督,但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财务监督远远不够,不少企业存在多种财务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升,配置资源中市场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作用,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在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风险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政府为企业发展创造较为宽松的条件,千方百计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数量越来越多,成了市场竞争主要力量。[1]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企业忽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存在较为严重的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问题。在这些问题企业中,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往往存在观念陈旧、模式单一、传统人治等问题。在管理实践中在,企业的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缺乏投资等经营管理上败笔较多。现代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本应该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

包括了财务审核、会计分析、风险控制、资本管理、企业投资、利润分配等诸多內容的财务管理构成了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企业运营的各节点和各领域,包括研发、生产、供应、销售等。良性互动地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改善企业有效的资金收付及循环,从而最优化地发挥企业现有价值,并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和反馈企业运营,达到协调和控制企业内部管理的最佳效果。但调研中的数据所反映的事实却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成为我国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部分企业能够规范管理,必将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相反,企业自身条件因素以及企业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使我国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二、财务管理的问題分析

首先,融资与风险控制问题。不少企业管理不完善、欠科学,必然导致企业发展上缺乏后劲,一个常见的与财务相关的问题便是难以建立可靠的担保系统。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就成为重要的常见问题。很多企业寻找中介机构担保贷款,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难倒逼一些企业进行有冒险成分的筹资渠道,特别是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淡薄,往往忽视对企业未来风险的科学预测。调研中发现,在某个沿海省份的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风险控制部门或管理人员,没有财务风险相关的预警机制。这样的企业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注重事后解决风险而缺乏事前事风险控制措施是目前很多公和企业的主要的财务风险。不但是融资风险,很多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甚至缺乏从产品开发到生产过程再到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总而言之,管理理念上缺乏风险意识,管理实践中处处在冒险。

其次,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分析不科学。《会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全社会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但也有不少企业没能按要求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表现在会计实践中,常见问题有收入归集不科学;核算归类不正确;明细账和总账不一致;营业成本结转不连续;产品成本和费用核算口轻不真实等等。所有这些,都会造成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基础数据不正确也必然导致最终核算的混乱及无效。建立在虚假资料基础上的财务分析根本就没有意义。即使是有一部分财务分析有正确、真实的财务资料,但财务分析方法的非体系化也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严格而准确的会计数据面前,严肃分析企业经营结果,并在分析过程在与企业具体经济业务密切联系,预见企业存在风险的内容和客观性,设计防范风险应对策略。

第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参与企业从资金筹集到投放到营运,再到最后的收益分配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的财务战略和财务决策,再到企业较为细节的的企业会计操作屋面,包括会计预算、会计数据记录,再到会计分析和评价都应该离不开会计的全程参与。然而,调研中发现,不论是操作环节和企业策划,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常常出现。也就必然导致资金闲置或短缺的极端现象发生,造成资金浪费。财务控制基础薄弱和财务管理不科学导致的资金流、信息流周转率低也就成为常见现象了。

最后,缺乏内部审计和外部环境分析。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忽略内部审计的概念。企业内部缺失内部审计机构,不重视也不支持内审工作。不言而喻,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开展经营活动,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环境、市场、行业背景等宏观方面的影响。一个企业的经营会受到来自于外部的政策风险(国家相关政策的存在和调整)、市场风险(企业市场竞争力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法律风险(合作与合同的约束)、持续经营风险(企业才能正常运转)等,与之相关的是诸多外部因素的密切影响,比如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经济周期与经济政策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缺乏内部审计和外部环境分析的情况比较突出。

三、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很多企业中存在的管理层的管理缺失、模式单一、传统人治等问题,思考在管理实践中企业的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缺乏投资等现状,提出以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2]

首先,完善财务管理,强化财务核算。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就应该加强在这一薄弱环节上的建设。在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很多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对策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会计集中核算可以统一企业内部的会计标准和核算口径。同时,加強财会人员培训和财务组织的建设都是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重要方法。保证企业会计管理由传统核算向管理和经营职能的转变。要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与加强惠及人员的道德素养相结合。会计管理系统和会计实务系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也是企业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

其次,健全电算化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电算化管理是现代会计管理科学而高效的重要保证。借助于科学的程序和计算机信息运算,既能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又能准确高效地提供会计数据。是会计事务标准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财务信息的准确传递可以保证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而成本的科学指标体系又会进一步影响价格标准化。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一直影响到企业内部单位之间的科学管理,消灭建立在虚假资料基础上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正确而真实的财务资料必须有体系化、科学化的电算化管理系统。在严格而准确的会计数据面前,企业经营结果与企业具体经济业务也就能够良性互动、密切联系,预见企业存在风险并及时设计防范风险应对策略。

第三,加强会计管理中决策机制的建设。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要求来建设财务管理相关包括企业战略、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等机制。可以考虑从政策上对相关人才培养进行支持。[2]在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职权分明的岗位责任制,建立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在财务管理范围内,科学设计预算制度;完善监督核查制度;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健全决策机制。在企业内部权力结构上明确各种关系和决策主体;明确责权利关系;增加决策有效性和科学性,并确保决策权力的均衡。

[参考文献] 

[1]周美君.中小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7(2):168-169. 

篇7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讲话稿求活。领导讲话是科室日常文字撰写工作中的重头戏,一个会议的主要部分在领导讲话,讲话稿写的不好,直接影响会议的效果,影响工作的安排部署。为此,我科室在撰写领导讲话上,采取了先理清思路,列出提纲,与主管主任沟通的办法,确保讲话内容全面、语言简练、格式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写讲话时"无处下手、无话可写、无病呻呤"等弊病,逐步提高写作水平。xx年,由我科撰写工业、民营、电力、安全、工程致辞等讲话,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口领导基本上比较认可的照稿宣讲。

2、新闻稿求新。 xx年,我科为扩大我县对外名度,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在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和领域。通过不懈努力,我科刊发的新闻稿由少到多,采用篇幅也由小到大,稿件采用也由原来的《邯郸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扩大到《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工业报》、《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国质量报》、《中国安全生产报《河北城市研究》等。xx年,各级报道共采用稿件36篇,其中国家级报刊采用16篇,省级报纸采用8篇,市级报纸采用12篇。

3、调研文章求深。为了充分发挥参谋、服务作用,按照办公室安排,我科每月针对全县中心工作和分管工作的重点,积极深入到各单位、各企业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撰写好每篇调研文章。其中我科撰写的《探讨xx年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之路》、《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的几点思考》等调研文章受到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4、紧急稿求快。紧急稿件必须"快"且质量高的问题,我科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应急能力和快速成稿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用得上,做得好。在河北天合制药有限公司gmp工程启动剪彩时,由于省、市、县领导参加,领导讲话起草工作量大,我科作为专业科室,不推诿、不延误,夜以继日,高质量的完成了领导交办各项文字撰写任务。

二、服务协调能力全面提升。

1、多参谋。我科把提高参谋能力作为科室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承担的工作目标,注意收集信息,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下步工作口头上或书面上向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更好地搞活工业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我科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领导参谋设立县企业管理者联合会及企业管理者,通过成工作总结网

2、勤协调。由于县领导日常事务较多,对口部门和企业很多事情需要沟通协调,为此,我科积极职能作用,充当桥梁。科室能够出面解决的事项,积极妥善地处理;不能及时解决的,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恰当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对口部门工作顺利开展。

篇8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引言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2012年初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资金投向实体的要求,并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这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传递出了一个积极有利的信号。然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却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多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50%,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总成本达13%左右。更有部分银行通过变相收取管理费、咨询费、额度设立费、贷款承诺费、贷款安排费、风险保证金等,还有部分银行要求将贷款额的部分用于购买银行指定的金融理财产品等,变相增加贷款成本。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即使能贷到款,也无力承担。这在无形中留下了金融市场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被其他一些合法非主流金融机构和社会民间资本所利用。

2、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取在中小企业融资涉及的不同角度中,对中小企业自身(涵盖的行业和区域尽量覆盖面广量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主要是中小企业管理局或者出台政策的机构,类似的机构等)、金融机构(含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银行还有一些民营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采取针对性展开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取得试验数据,并利用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当然由于各方面限制,本研究实地调研的城市只是浙江温州、福建龙岩、广西柳州、广东珠海、江苏无锡等地,另外也有部分城市的调研采用网上调研的方式,或者依托笔者的朋友资源进行调研,这样一来调查面覆盖东南西北中等省份和城市的中小企业,根据上面提到的一些做法,笔者认为这样的调研还是具有代表性的,比较全面和可行的。

在设计影响因素问卷中,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主要分成中小企业融资涉及的三个层面,即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划分为政策支撑因素、融资环境因素、金融体系因素、担保体系因素、信用风险因素、企业素质因素等六个项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细划分,将以上6个影响因素指标提炼和分解为17个子项,如表1所示。另外,要求选出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不超过五项,目的就是希望结果能够相对集中,也方便做具体的分析。

在开展调查的过程中,笔者还展开了深度访谈,以增加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深度思考,从而体现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以及化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措施。

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与统计

根据上面设计,笔者2012于年3-5月对目的调研区域的中小企业、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以及金融领域专家展开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40份,其中政府管理部门100份、中小企业100份、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和金融领域和企业管理的专家学者100份。通过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获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三个层面的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针对样本进行详细分析。将所得到的240份调查问卷结果按照五个答案(每份问卷)一组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库中,这样一来共得到1200个数据组合,结果如表2所示。

4、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与建议

从问卷所列的17个子项目构成因素中被选中的频次来看,如表3-2,在1200个数据中,信用评级度被选中比例达15.8%,位居第一位;政策支持占14.3%,位居第二位;金融信贷支持占10.5%,位居第三位;担保体制,占9.8%,位居第四位。企业资本占8.2%,位居第五位。其次比例较高的有融资环境、金融体系健全度、融资条件、公司治理等。说明从前五位占比来看,超过了半数的人认同这五大构成因素是造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的构成既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有金融机构层面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如果剔出信用评级度、政策支持、金融信贷支持、担保体制、企业资本这几个重要构成要素,从问卷反映出的其他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构成因素排序依次是融资环境、金融体系健全度、融资条件、公司治理、担保机构设立、银企口碑、金融机构布局、金融创新程度、行业与品牌度、体制改革、区域经营环境、相关协调机制。

对此,笔者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第一,政府应出台专项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融资,如国家可建立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给予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奖励机制和制定金融机构实行贷款优惠利率的补偿机制。考虑出台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补贴办法,即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如低于同类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以下部分,可由国家有关部门对相关金融机构予以补贴;或相应减免一定比例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等。第二,企业应该为自身改善融资条件、提高融资信任度,如改善投资结构、优化产品经营结构,提高产品销售率和产品技术含量,打造竞争力的产品和市场。第三,金融机构应该根据情况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多种渠道。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尝试构建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为主体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

参考文献:

[1]程剑鸣,孙晓岭.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办公室;作用

一、办公室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企业管理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要求全面加强,各级管理部门也必须随之转变职能。办公室是现代企业各个部门紧密结合的纽带,一方面向各级管理部门传递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将上级领导的管理思路和指示转换为管理行为贯彻实施下去,甚至直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办公室作为现代企业的一个综合性科室,既发挥承上启下、上传下达、联系内外的桥梁作用,又是展示现代企业形象的窗口,同时还是维护现代企业正常运转的后勤保障,可谓是事情繁杂,责任重大。办公室执行力强否,间接或直接影响着上级领导决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办公室执政力的发挥,进而影响着现代企业科学发展。这就迫使办公室部门在当前新形势、新挑战面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自身整体综合素质,严格要求,转变岗位职能,热情服务,服务基层,切实提高执行力,为现代企业工作大局服务,促进现代企业发展。

二、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办公室工作的积极作用

1.把握政策,提高业务能力。

保持坚强的政策性,是办公室执行力的根本保障。提高办公室执行力,关键是要重视理论修养和作风修养,树立服务大局的思想。办公室人员心中要有“一盘棋”的全局观念与意识,不能仅仅因个人喜好、一些部门利益、眼前或经济利益而忽视全局或整体利益、长远利益。面对激烈的企业竞争,办公室必须坚持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上级意图,深刻领会各项政策实质,富于创新,勇于贯彻落实,探索上级指示转化为观察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好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必须提高办公室业务水平,提高决策参谋和执行能力。办公室人员必须勤奋学习,终身学习,广纳众长。办公室人员必须学有所长,并且要把学习与办公室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决策参谋、协调和执行能力。坚持广泛调研,把下级、同级等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起来,深入分析,及时向上级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和参考意见,充分发挥办公室的信息综合作用;对领导的指示要积极开动脑筋,力求周全,周密部署,做到与上级“合拍共振”;重点做好服务大家工作,促进企业管理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 增强敬业精神,深化服务。

爱岗敬业精神是提高办公室执行力的重要前提。对事业缺乏热情,工作就没有动力源泉。办公室工作琐事多,难事多,急事多,因此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增强全心全意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意识。正确认识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干劲。

同时办公室要在全企业中做好表率作用。做勤奋学习、团结协作、统筹协调、作风过硬的表率。努力构建一个学习型科室,增强办公室工作人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生活上相互关心帮助,工作中相互团结支持,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迎接各种挑战。做好企业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发扬勤勤恳恳、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敷衍推诿,树立全企业各部门的榜样,树好服务窗口形象。建立高效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办公室执行力。根据各项工作的不同特点,科学界定和认真细化企业办公室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构建办公室岗位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奖优罚劣体系。让办公室工作人员确立起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精神。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自觉服从服务于企业工作。办公室的办文多数情况是属于领导报告、讲话稿等公文,而领导报告、讲话稿撰写者正是办公室工作人员。他们对报告里提到的各类工作的策划、方案制定负责,通过会议出来,这是办公室工作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办公室撰文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由于办公室掌握各部门的总结报告和资料数据,最能了解当前企业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上级部门,办公室经常参加领导会议,最能洞悉领导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对企业外界,由于不断跟随部门和最高领导外出,最能了解外界出现的新的管理方法。这些层面是办公室秘书撰文的基础。据此,办公室办文、办会就有了解读管理方法的能力。

3.做好办公室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

办公室管理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办公室管理的效益好坏又取决于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水平。办公室管理水平的高低优劣会对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办公室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企业是否能按照规范化运行起决定作用。如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为例,其电子公文OA就是一种相当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电子公文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对公司公文的写作、排版、审批流程进行初步规范。因为这种公文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管理手段,而且电子公文实行分权限公开性,使管理各部门进行互相监督,从而实现了企业管理的规范运行。

同时,还要实行办公室的信息收集报送职能规范化。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办公室要经常收集各类信息和报送工作,以工作简报形式,以达上通下效。工作简报要注重企业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描述,是企业管理效果的直接反映。企业中,基本上由办公室来完成信息的沟通工作。办公室通过对资料对比和分析,去伪存真,提供给上级部门一份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给管理者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办公室可以代表上级行使调研,相对于其他专业部门来说,这种调查范围更广,调研报告更全面。通过这种方式,有关部门可以用较少的时间以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这种工作是办公室参谋作用发挥的充分体现。

4.以创新办公室工作来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管理理念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面对我国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激烈的竞争和外部环境对企业现行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和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这种挑战下,现代企业必须按照现行市场经济模式和有关的国际惯例规范运作,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企业办公室工作也存在着管理创新等重要问题。办公室工作者必须从领导位置出发,以管理理念创新引领企业管理活动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活动。企业办公室工作的观念和思维必须依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随事而变,随境而变,吐故纳新,随市场经济随时调整办公室工作。现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竞争中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企业领导为了本企业的发展,会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营销策略。所以,企业办公室要将工作思维和行动置于国内外市场大环境中,及时更新思维与行动方式,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使企业领导的管理思路不断拓展和更新。

5.办公室以信息化和督察督办为抓手强化企业管理。

办公室管理着企业中的各种信息。信息的收集、流通对于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意义重大,故此办公室应尽可能收集、掌握更多的企业管理信息,这包括企业外部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本企业周边环境等各种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内部各部门的交流,使这些有用信息资源在企业进行流通,进而奠下企业的管理基础。办公室还兼有督察督办职能,促进企业整个管理过程可控化。现代企业管理中经常强调过程控制,使下级的实际工作符合上级的管理要求和意图,避免发生偏差。办公室对于企业下级的工作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督导,可以强化部门对工作的重视,并能反映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以便上级领导进行调整工作方案或及时处理出现的新情况。

此外,办公室也要注重接待和对外联系职能。这是展示企业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对企业的外部交往、沟通协调、经营公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改革与思考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定位是困扰各个院校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专业要求实践性强,与工作岗位能否有效对接,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将管理学的思想与内容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却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迫使各个开设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建设的内涵,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我院的龙头专业,具有很强的品牌效应,本文着重解决如何把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特色,打造成广西区内有一定影响力,为我区及全国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供相关借鉴作用,现将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阐述。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术科班简介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是学院重点建设、重点打造的拳头专业,2013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项目,2015年获“工商企业管理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自2012年9月开设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术科班,从2012級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中遴选37名学生组建术科班,进行教学改革实验,为做好对比实验研究2013级再次组建术科班。改革实验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分为基本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三个模块,课程教学主要以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基本流程是:教师讲授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针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演练,最后再由教师通过点评向学生传授企业管理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对术科班教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加大学生的训练力度。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该课程教学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方面

调查2012级和2013级工商管理毕业生100人的职业现状,为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依据。方法是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10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50名普通班,50名实验班。结果显示非实验班的50名工商管理毕业生的职业锚多倾向于生活型和挑战型,男女生只在管理型和创造和创业型。实验班的50名毕业生男、女生职业现状差异性不明显,均倾向于挑战型和创造型。根据调查也显示出问题:实验班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的教学方式采用术科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人才培训定位倾向于中层管理者,而非实验班的学生人才定位倾向于基层管理人员。两者的差异从学生的就业导向可以看出,问题存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实验班的同学在就业能力从理论上较本科生存在差距,本科层次人才定位为中层管理者(根据南宁市5所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人才培训方案得出),其次,依据调查分析实验班的学生实践能力指标在毕业的2年左右时间段内尚未发现与普通班学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也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就业质量尚未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6、2017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96人、405人,毕业人数逐年增长。2016、2017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4%、93%,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左右,就业形势保持良好。

本校2017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中,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77.8%,受雇半职工作的比例为1.2%,自主创业的比例为8.0%,毕业后入伍的比例为0.6%,毕业后读本科的比例为4.9%,无工作继续找工作的比例为5.6%,无工作及其他的比例为1.9%。

(三)教学体系建设方面

教材体系建设问题主要存在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这3个方面,方面存在具有学生调查表统计显示:

(1)课程建设规划方面,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周期较长,定性类型的研究方法运用较多,定量的方法采用较少,在岗位要求与课程设置存在错配性的可能。

(2)课程内容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创业内容存在明显的不足。100名同学有90%不具备创业的基本理论,对开设创业课的课程类型不多,课时较少反映比较强烈。二是实践内容上,实验班的同学具备认为内容与就业岗位要求存在差别。三是师资大部分来源学校老师导致课程内容与就业市场具备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实验班的同学很多就业于共享经济的企业,教师可能对共享经济的模式都不是很了解,更谈不上就业前的指导与培养。

(3)课程标准上,由于课程的授课方式,内容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课程教学大纲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教师在课程讲授方面存在差异等等问题未形成统一意见。

(四)教学方法方面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般要求理论与实践课是3:7比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停留在灌输式教学阶段居多,大多数知识的教授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满堂灌讲授方法为手段,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虽有实验班的学生训练与练习,但占比比较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不能以实操为主,所以,学习的主动性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已然变成了学习主体缺失的纯粹教师讲授灌输行为。

(五)学生接受方面

现在的教学手段多以多媒体教室PPT展示授课为主。即使利用实训室授课,多数教师对实训室的多功能掌握较少,教学仍然以播放、讲解PPT为主,教学软件、教学资源库等共享资源未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此外,教学中涉及到的很多问题,例如虚拟建立企业、构建组织结构图、战略制定、决策、物力管理、信息管理、市场分析、市场投标等知识还是需要借助于特定职业情境教学来完成的。如果缺少了这些真实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掌握,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仍停留在抽象的理论思维上,学生缺乏生动直观的实践感受,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解决的实际能力相对不足。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一)重新定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我院这几年立足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以服务广西经济建设培养管理类人才为定位,大量走访广西企业,充分了解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认真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明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结合学院的实际,立足于行业特色,设计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方向培养模式(见下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分方向培养列表)。

提出此方案是基于以下分析得出:

专业发展方向与专业定位:

(1)专业培养方向定位:适应广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面向北部湾经济建设,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社会急需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知识+素质+技能”的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管理类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养,具有扎实的管理类技术技能知识,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3)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服务广西地方经济,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宽口径、强实践、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

(二)构建基于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根据调研结果,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是以1-2年基層业务型工作,3-4年逐步走上管理岗位,担任班长、组长、基层部门的负责人等,5-6年成长为企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基于这个成长路径制定基于工作岗位的程序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体系,缩短学生的成长时限,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为突破口,开发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形成课程标准,总结各阶段所需的知识结构,构建适应学生成长的实践教学体系。

1.制定切实可行、规范合理的教学计划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话,普遍会出现“三多”现象,即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学的知识少的多、上课看手机的低头一族多、上课中人到心不到神游的多,这样教学效果不能很好地实现。所以制定的教学计划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实训课为主,以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为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增加户外课程,按照到企业学习、职业情境模拟、学生岗位角色扮演等要求设置课程,坚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2.制定详细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课程教学大纲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大纲的制订要坚持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和教学基本要求,充分考虑“知识+能力+素质”三者要求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要兼顾学生就业后的3-5年内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需要,能够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据调研结果分析,毕业5年后,走向中层领导岗位的学生占培养当年培养学生人数的30%左右,所以,大纲修订时要进行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培养方向要兼顾课程之间的衔接,使教学内容能够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3.充分研讨、积极开展课程标准建设工作

课程标准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以《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为例来说,因为教学对象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所讲授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这门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是比较难上的,理论知识偏多,学生学起来比较难理解,所以课程标准的建设相对难。但总体思路可以是:立足课程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分析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基本要求,将所有课程串起来,根据培养方案分析每门课程要教会学生什么,再分析具体一门课程要如何完成要教会的内容。在课程结构整体优化前提下,调整、合并、重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还要考虑在课程建设上,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展集体备课会,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以优化教学大纲为依托,注重课程内容的重组、优化,以自编教材为突破口,要求教师开展教材编写工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应要求每门课程均需设置一定比例的案例讨论课,教师应适当编写适合课堂教学的课程案例供学生讨论使用。要采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和效果。

4.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

管理类专业离开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就象无根之水,难以进行下去。所以要加大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充分满足教师实践教学的需要。财经商贸类企业与院校合作中存在的难度比较大,主要是企业以经营获利为主,学生去企业往往以现场参观、企业工作人员对流程进行讲解为主,学生实际参与经营并不多,所以对于开展一门课程的企业实践还需要创新,通常以半个学期或者3个月综合实习为主进行开展,这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如果教师个人对企业工作流程不熟悉,那么教学过程就比较枯燥,所以,也要求教师本人积极到企业实践,同企业建立联系,形成教师实践——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学生通过具体工作岗位的实习,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5.加强产教融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要求,需要将课堂教学、在校实训、校外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综合实践报告)、预就业等实践环节有机地贯穿起来,以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时间分阶段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实行“2+1”或者“2.5+0.5”培养模式,从目前实践的结果来看,把学生三年学习时间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在校学习阶段、二是校外学习阶段、三是预就业阶段,通过三个阶段学习,学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寒暑假的安排,一般以完成专题调研报告为主,学生在假期与企业有效沟通,对社会问题有效分析,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三)转变教学方法,以“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经变成一个共性问题,现在的学生对知识获取的渠道相对比较多,对教师上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通过对现阶段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的研究来来看,原有的“填鸭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施启发式、讨论式、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以《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小视频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者以案例开篇,引導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或进行调查,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接受的教学方式有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职业情境模拟、公开展示、角色扮演、社会调研等等互动式学习,这样容易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结合课程到企业参观考察也比较受学生欢迎。比如《门店经营管理术》课程,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运营中的门店,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写出详细的社会调查报告。再比如《营销管理》课程,布置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进行产品服务质量调查分析,并写出调查研究报告。开展研究型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咏梅.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J].2017(8),108110. 

[2]韩红蕾.国际视野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时代金融,2017(9),322. 

[3]周媚.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J].中国商论,2017(5),183184. 

[4]龙昱.信息化环境下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10),304305+31. 

[5]陈素,黄炜.工商管理毕业生职业定位的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4),5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