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评估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评估意见和建议

篇1

[关键词] 桂西水电工程;征地补偿;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标识码] B

长期以来,移民搬迁安置所引发的各类问题直接制约着水电工程项目的发展,同时,也对工程建设地区和移民区域的社会稳定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工程项目在制定、出台以及组织、实施和审批前,均应开展全面的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工作。桂西地区位于我国广西省西部,其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直接关系着地区农田灌溉、电力供应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加强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前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已成为水电工程部门和地区相关行政部门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一、桂西水电工程概述

桂西地区,即广西西部河池、百色和崇左三市所辖的30余个县市区,地区土地面积共8.71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总人口达到1017万人,占广西省人口总数的20.7%,是广西少数民族的主要集聚基地,同时也是国家旅游胜地。2015年,我国拟在桂西地区兴建水电工程,以满足地区人民的用水、用电需求,工程总投资约为47亿元,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基本项目工程并投入运行,同时,规定工程建设前,应先就工地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所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相应评估,从而确保后续工程的顺利、稳步进行。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以下简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一是科学性、可行性。科学性原则,即所设计的风险评价指标应以桂西地区人民对水电工程建设反应的实际调查为基础,将客观事实予以充分反映。可行性原则,即所设计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应符合移民的实际生活,相关指标的衡量应具有可行标准。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在对工程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进行设计时,应从地区移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将桂西输电工程建设涉及到的移民利益作为指标构建的核心,通过切身体会移民感受,理解移民的相关做法,进而设计出符合移民自身利益且兼顾工程经济社会效益的相关指标体系。三是定性与定量结合。在建立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过程中,应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定型分析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的识别与评价,以定量分析对各个指标进行处理,将各指标以量化的形式予以直接呈现,为定性分析提供有力依据[1]。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包括桂西地区水电工程建设在内的全部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工作进行分析可知,该项工作面临的最大风险即社会稳定风险,而对于桂西地区人民而言,其在长期的区域劳作和生活中形成了对家园的高度热爱,故相关社会稳定风险不仅应包括经济风险、政策风险和社会风险,而且还应将宗教、习俗风险予以充分考量[2]。在此基础上,建立如表1所示的桂西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表1桂西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三、风险定量评估及分析

(一)模型构建

在社会风险的相关指标中,部分指标容易计量,部分指标不易计量,针对此种情况,可选择主客观相结合的指标评价方法,即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对桂西水电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的不同方案进行评估,进而确定出社会稳定风险相对较小的处理方案。多层次模糊评价法是基于模糊评价法和层次评价法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不同策略中的各个层次进行逐级评价,从而获取最终的总评参考量,确定出方案的优选顺序。构建桂西水电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的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具体如下:

1.构建目标向量

目标选取集合的统称,即目标向量。对于本文研究的桂西水电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言,目标向量是一个非数值向量,且以目标集的形式存在[3]。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不同备选方案的评估工作均以目标向量为基础,具体形式为:

O=[o1,o2,o3]=移民安置方案一移民安置方案二移民安置方案三T式1

2.目标策略得分向量

目标策略的得分向量是由不同策略分值所构成的向量,其主要作用为,判断不同策略的优劣。通常情况下,在评价标准中分值越高,则表明该策略所对应的风险就越大,故在该向量中,分值较低策略更为优越。将目标策略得分向量SO表示为:

SO={SO1,SO2,SO3}式2

3.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对不同目标下各相关因素进行打分的重要依据。考虑到模糊评价法的评价带有较强的模糊性和主观性,故需借助相应的评价标准来使相应的评价指标确定化。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借助专家主观评价法对各因素进行定权,同时,借助客观存在的参量对各因素进行打分,其中,专家主观评价法采取的是百分差别制,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表2 专家主观评价法的评价标准

4.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即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素的层次结构,对于单层模糊评价体系而言,完成相应的评价较容易,因为其无需考虑不同层次的递归效应。但对于本文研究的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体系,系统结构相对复杂,层次较多[4]。因此,在分析时,应将目标层、作业层和操作层依次按顺序设置,即目标层下一层为作业层,作业层下一层为操作层,具体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图中,O1、O2、O3为目标层的三个不同变量,A1-A4为作业层对应的四个变量(一级指标),P11-P15为与A1相对应的三个变量,其他变量以此类推。

水电工程社会风险模糊评价层次模型图

(二)模型处理

对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处理主要以判别矩阵的构建为主,本文研究的桂西水电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两个判别矩阵,即主观判别矩阵和客观判别矩阵,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表3中,N为被评价向量的维数,X和r分别表示被评价因素和专家评价给予的分值,可见,主观评价法下的判别矩阵为一个N*N矩阵[5]。表4中,O和X分别表示目标向量与被评价因素,M为各目标向量的维数,N为评价因素的实际数量,可见,客观评价法的判别矩阵为一N*M矩阵[6]。

构建主观判别矩阵后,应在主观评价矩阵中获取各因素权重,权重向量以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主,故可将特征向量进行如下定义:Ax=λx,其中,λ和x分别表示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由特征向量定义可知,其实际上是对矩阵的伸缩转换。因本文建立的桂西水电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的主观判别矩阵是一个关系方阵,故伸缩转换后,相应的特征向量则成为主观判别矩阵的权重向量。

主观判别矩阵中各因素权重确定后,需要对客观判别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的处理如式3所示。式3中,pij表示客观判别矩阵标准化后矩阵中的各变量值,Pij则表示标准化前客观矩阵中各变量的实际值,Pimax和Pimin分别表示同一变量值在不同目标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即矩阵中每一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由时3可知,在对客观判别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其值介于0-1之间,从而为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更具可行性[7]。

pij= 式3

最后,综合化全部矩阵、向量,从而获得用于评估桂西水电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的实际参量。具体办法为:将上述获得的权重向量和标准化处理后的客观判别矩阵进行矩阵乘法运算,最终得到同目标向量相同维数的向量,即目标策略的得分向量,在这一向量中,分值越低,表明所选的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策略越优越。至此,通过评估出桂西水电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此类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四、结论

本文以桂西水电工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对其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的社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予以构建,并分别从构建目标向量、构建目标策略得分向量以及获取评价标准与建立层次结构等方面构建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相应处理,从而获得了该工程项目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类水电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为促进水电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 考 文 献]

[1]石伯勋,尹忠武,王迪友.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与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11,7(13):123-128

[2]刘灵辉.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4(7):141-148

[3]杨瑞Z,杨贵平.关于水电工程征地移民顶层设计问题的思考[J].水力发电,2015,5(12):21-25

[4]黄东东.中国工程性移民法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1(24):35-45

[5]张绍山.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补偿机制的发展与改革[J].水利发展研究,2014,8(16):17-23

篇2

“这下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居民谢成华激动地说。

政府定了的事情,咋个还会被叫停呢?谢成华不知道,车站扩建项目被叫停的背后,是荣昌正在推行的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扩建风波

“富吉汽车站要扩建,房子要被拆迁!”今年3月初,这条消息开始在荣昌县富吉汽车站周边居民中流传。

“旅馆生意好得很,如果搬迁,我的损失太大了。”在汽车站旁开旅馆的罗启松说,“我不想搬迁。”

周边居民,大多跟罗启松一样,不想政府扩建汽车站。

然而,与周边居民针锋相对的是,部分乘客却在呼吁政府早日扩建汽车站:“现在荣昌乘车好难哟,汽车站人山人海,节假日高峰期,候车室根本没有坐处……”

荣昌县交委一负责人坦言:“目前荣昌城区人口超过20万,可全县只有三个汽车站,已经难以满足群众出行的需要。”

于是,今年3月,有关部门向荣昌县政府建议:扩建位于县城中的富吉汽车站,把它逐步转换为城市公交枢纽站。

但这个建议却让汽车站周边的居民揪心。

“迁到别的地方,我不得干。”罗启松攥紧了拳头。

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

风险评估

3月14日上午9点,荣昌县交委会议室座无虚席。

正中一条标语非常醒目:重庆富吉公司荣昌汽车站扩建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听证会。

“建还是不建,群众说了算。”荣昌县政府启动对汽车站扩建项目的风险评估程序。

县维稳办副主任莫其富清了清嗓子,直奔主题:“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征求市民对富吉汽车站扩建的意见,为保证公平公正,除了市民代表外,我们还邀请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社会知名人士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居民代表率先“开炮”。

“我们刚租了门面,花了一大笔装修费,生意刚刚看到起色,如果一拆迁,不是砸我们的饭碗么?”

“我们就是看好这个地方出行方便才到这里买房子,还没住到五年,又要我们搬迁呀?”

…………

县里相关部门负责人,详细解释了扩建车站的目的。

这时,专门从重庆主城区邀请来的社会管理方面的专家发言了:“这个项目涉及1000多户居民的拆迁,一是政府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二是很容易引发,我建议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辩论结束后,县维稳办决定现场无记名投票,对“是否同意扩建车站”发表意见,结果一半以上参会居民表示反对。

鉴于风险评估未过关,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尊重群众的意见,车站扩建项目暂不实施。

评估之后

荣昌车站扩建项目搁浅,引起当地居民热议。

“虽然是第一次听说‘风险评估’这个词,但大家心里明白,政府是来听老百姓意见的。”谢成华说,“能让这么大的项目停下来,这是政府对我们群众的最大尊重。”

县稳维办的官员们长出了一口气。

“前两年,我觉得自己就像‘消防队长’,这边开工典礼还没结束,那边群众就围上来了。”莫其富说,“‘拍脑袋’、‘一言堂式’决策,貌似有效率,看似有魄力,但往往容易引发集体和。”

叫停汽车站扩建项目之后,荣昌县再次出台制度,明确规定涉及三大矛盾突出领域的重大事项必须进行风险评估:一是重大决策,包括涉及面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改革改制方案、社会管理措施以及建设规划方案;二是重大项目,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工业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三是其他重大事项,包括影响大、涉众广、情况复杂的大型活动等。

翻阅《荣昌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从棚户区改造、公路建设到征地拆迁调整、家禽定点屠宰,以及涉及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都在风险评估之列。

篇3

【关键词】资金风险;担保风险;重组风险;资产处置风险

本文所Q财务风险包括货币资金运营风险、担保风险、债权债务重组风险、资产处置风险和日常财务风险。

一 、货币资金运营风险管理

货币资金运营风险是指短期货币资金运营中可能存在的法律、资产安全、收益实现等风险。短期货币资金运营包括结构性存款、委托贷款及其他短期投资等。加强货币资金运营风险管理,旨在保证货币资金资产安全,收益实现及时完整。

公司风险管理部是货币资金运营风险的主管部门,负责风险评估及相应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公司财务部是货币资金运营风险内部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内部控制各环节实施风险控制,其他相关部门协助。

结构性存款按照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1.提报事项。财务部根据公司货币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确定结构性存款意向后,将拟进行的结构性存款事项相关资料报送风险管理部。

2.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部对结构性存款事项进行研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初步意见。将其上报公司分管领导,作为决策的依据。

委托贷款及其他短期投资等短期货币资金运营按照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1)提报事项。财务部根据公司货币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确定资金运营意向后,将拟进行的货币资金运营项目情况说明报送风险管理部。

(2) 项目调研。风险管理部会同财务部及相关业务部门对被投资单位及其担保提供方、受托方的资产、经营、财务、资信状况等展开调研,编制调研报告。

(3)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部对担保事项进行研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初步意见,出具风险评估报告,经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查后,作为决策的依据。

二、担保风险管理

担保风险指公司以第三人的身份为债务人对于债权人所负的债务提供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公司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风险。加强担保风险管理,旨在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产生的债务风险,减少损失的发生。对担保风险的管理主要包括提报担保事项、风险评估等程序。

公司风险管理部是担保风险的主管部门,负责风险评估及相应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业务主办部门是担保风险内部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内部控制各环节实施风险控制,其他相关部门协助。

1.提报担保事项。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受理担保业务后,业务承办部门将经过审批的《担保业务受理书》及申请资料报送风险管理部。

2.项目调研。风险管理部会同业务主办部门对担保申请人及反担保提供方的经营、财务、资信等状况展开调研,编制调研报告。

3.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部对担保事项进行研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初步意见,出具风险评估报告。经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查后,作为公司决策的依据。

三、 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理

债权债务重组风险指债权人与债务人所达成协议的法律风险、偿债资产的安全完整、收益实现等风险。加强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理,旨在严格控制债权债务重组事项,保证公司权益的实现。

公司风险管理部是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的主管部门,负责风险评估及相应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业务主办部门是债权债务重组内部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内部控制各环节实施风险控制,其他相关部门协助。

债权债务重组事项必须按照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1.提报重组事项。根据需要,拟进行债权债务重组时,业务主办部门或所属单位收集拟重组债权债务相关情况说明、拟换入换出资产说明和评估报告、相关资产重组定价、职能部门的审核意见等资料,填写《债权债务重组申请表》,将上述资料报送风险管理部。

2.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部对债权债务重组事项进行研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初步意见,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对预计损失超过100万元的债权债务重组事项,必须将风险评估报告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查后,作为公司决策的依据。

四、资产处置风险管理

资产处置风险是指公司对其占有、使用的资产进行出售、报废、核销等行为时,存在的法律风险、收益实现或损失确认合理、及时、完整等风险。加强资产处置风险管理,旨在严格控制各项资产处置,保证公司权益的实现。

资产处置事项必须按照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1.保管或使用部门申请。公司或所属单位保管或使用部门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提出《资产处置申请》,注明资产状况(含名称、数量、规格型号、账面金额及其他详细说明)、申请处置原因、拟处置意见等。然后把《资产处置申请》报送机电部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风险管理部和财务部审核。

2.所属单位审核。所属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对保管或使用部门提报的拟处置资产采用现场查看、资料复核等方式审核后签署意见,将其上报本单位分管领导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经单位研究同意后将上述拟资产处置资料上报公司机电部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风险管理部和财务部。

3.公司机电部等资产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和财务部共同采用现场查看、资料复核等方式对资产处置风险进行评估,出具风险评估报告。

五、日常财务风险管理

日常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流动资金风险、盈利能力风险、偿债能力风险、营运能力风险、发展潜力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加强日常财务风险管理,旨在及时发现并控制重大财务风险,保证公司财务健康运行。

财务部及所属单位财务部门通过辨识、分析和评价风险,确定重大日常财务风险清单,采用定期编制财务指标分析预警表或其他方式对重大日常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制定风险应对建议方案,将其报送风险管理部。由风险管理部统一编制风险管理报告,上报公司分管领导,作为决策的依据。

篇4

现实性与必要性

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维稳思路的重大调整,是维稳工作的重大创新,具有法律、政策和理论依据。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的形成,是受流行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安全进行评估预警思潮的启发。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预警系统侦测经济安全,如美国的“美国商情指数”(哈佛指数)、法国的“景气政策信号制度”、日本的“日本景气警告指数”等,主要原理是甄选部分敏感指标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指标系统针对经济活动中具有代表性、先兆性的若干变量进行测评和辨识,以对经济的活跃程度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也建立在与之相类似的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手段基础之上,通过事先对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进行分析预测、研判评估,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问题,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化解,为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保证社会运行在稳定与秩序的轨道上,从而防止严重危及社会稳定的局面出现。同时,全国一些地方相继探索实践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如四川遂宁、我省的定海区、嘉兴秀洲区等。这为我省推行这一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具有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对突发事件建立各种有效的评估机制是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突发事件危险管理的基础。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评估体系,对预防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有序性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央和省委有关预防处置的文件,都要求立足事先防范、及早化解,推进维稳关口前移,预防和减少的发生。而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实施前组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正属于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的一项子内容,是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是中央和省委有关预防处置文件的应有之意。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事关民生问题的决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决策一旦失误,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损害,引发危及社会稳定的事件。当前,,尤其是重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从发生的诱因看,主要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和企业改制等方面;从爆发的时段看,多发生在重大决策、重要政策的出台实施、重大改革举措的推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等时段。近几年,我省因土地征收、城镇拆迁等重大事项引发的比重较大。通过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各项决策设置一道“刚性门槛”,有利于推动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尽可能减少因决策失误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有利于妥善解决重大事项实施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以及:有利于重大事项的平稳顺利实施,保障经济发展。

实践与探索

省委领导对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十分重视,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等省领导多次对该机制的建立提出要求。省委维稳办根据省委领导指示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该机制的建立健全。

审慎周密制定《办法》。一是认真总结基层实践探索。一方面,广泛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认真总结近年来省内部分市县主动探索实践风险评估工作有效做法,在2008年下半年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文章,提出在全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建议。二是积极开展规范化试点工作。经省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将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列为2008年重点工作,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舟山市定海区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和操作办法。三是反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和书面征求等形式,广泛听取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六易其稿,反复修改,力求全面、准确、严谨、可操作。并采取先试行、再不断完善的方案出台。2009年初,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文件,出台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的指导性政策。

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实际。一是评估工作立足县级。县级政府是行政体系中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枢纽,是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的具体执行者,许多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制定和实施都集中在县级层面。因此,县级党委、政府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出抓好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就是把维稳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对各类不稳定因素预测在先、防范在前,积极化解、有效控制,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市级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可参照《办法》组织开展,乡镇(街道)风险评估工作则由县(市、区)规范细化。二是重大事项范围立足“四重”。凡县(市、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要事先组织评估,而不仅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把党委、政府提出的年度重点工作(如十大实事)作为评估的重点对象。三是责任主体立足部门。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申报审批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工作的实施部门是负责组织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涉及到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直接责任部门的重大事项,由县(市、区)党委、政府指定

评估责任部门。维稳办一般不负责具体评估工作。四是责任追究立足倒查。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列入“平安浙江”考核内容。对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造成评估失实,或防范化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引发不稳定问题和,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扣除“平安浙江”考核分值,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多措并举加大推动力度。一是抓培训。省委维稳办先后两次组织部分市、县党委副书记、全省维稳办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如何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等授课交流,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二是抓指导。省委书记赵洪祝、副书记夏宝龙等领导同志多次在全省维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求各地全面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项目建设、改革措施、政策调整等进行经济效益与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协调好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省委维稳办通过面上指导、点上检查等方式,指导各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推动各地稳步实施。省委维稳办今年还组织人员对各地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指导工作,发现问题,推进深化。三是抓推广。召开全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现场会,认真学习全国推动“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工作座谈会精神,观看了舟山市定海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验电视片,总结推广10个县(市、区)的成功做法。四是抓考核。省委维稳办把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2010年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积极与省平安办沟通,将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平安浙江”考核范围,对未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未组织开展3项重大事项评估的、评估工作不规范的等情形予以扣分。

实践成效与突出问题

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至2010年底,全省90个县(市、区)已全部制定出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并已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11个市也都建立了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开展了评估。2010年,全省共评估重大事项2767件,停止或暂缓实施186件,占6.7%。其中,县(市、区)级评估重大事项占了总数的96.7%,市级占了3.3%;由维稳办牵头组织实施的占10.1%,由乡(镇)、责任部门组织实施的占89.9%,取得了初步成效。

工作氛围基本形成。通过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党委政府对维稳工作重要性认识更加统一,进一步强化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推进了维稳责任的落实;各职能部门对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抓发展中更加注重稳定工作。明显增强了稳定意识,推进了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

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一是评估范围更为拓展。评估范围从最初的工程建设项目,正逐渐拓展到县(市、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二是责任主体更为明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探索评估工作的责任主体,对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责任作了区别,对维稳办自身牵头实施评估的条件作了明确。三是评估程序更为完善。各地普遍按照确定事项、调查论证、科学评估等程序开展评估。杭州余杭区委把评估流程确定为评估事项排摸、申报、评估、应对、备案及考核六个环节,设定了走访群众、问卷调查、群众听证、基层座谈、专家论证、部门会诊、综合分析等七个评估步骤。

评估成效初步显现。通过正确运用科学评估手段有效控制社会稳定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政策、决策、改革措施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的推进更加顺利,一批重大事项被暂缓实施或被停止实施。一些重大事项中的不稳定隐患被及时消除,因重大事项而引发的不稳定问题明显减少,群众对党委政府出台的重大事项更加理解和支持,维稳工作的环境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的形成。如,舟山定海区教育局准备对定海城区中小学学区重新进行划分。因学区划分牵涉群众子女入学、区域房价等众多问题,很可能会引发不稳定因素。区委维稳办和教育局及时组织专项评估,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预测,提出调整建议,提高了学区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消除了因学区划分可能引发的不稳定问题,使政策调整得以顺利实施。

当然,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为: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同志认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项目建设;一些同志认为评估束缚工作,不利于放开手脚大干;一些同志认为评估工作是走过场、走形式,可有可无。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一些地方重机制建设、轻运行操作,工作进展慢、开展项目较少,甚至有的地方存在敷衍考核的情况;各市虽建立了机制,但评估工作开展不理想,评估项目量少面窄:省级部门还没有建立此项机制,评估工作还未开展,上下协调联动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评估机制不完善。评估主体“重乡镇轻部门”,由责任部门开展评估的少。评估范围“重项目轻决策”,基本停留在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涉及少。评估程序“重评估轻落实”,一些地方在评估工作的后续措施落实上不力。存在“两张皮”情况。评估时机“重事中轻事前”,习惯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实施评估,在项目立项、审批、开工实施前开展评估的少。

思考与建议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它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工作缺乏主动性、敷衍了事的情况,改变重机制建设、轻运行操作的现象。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固强补弱,建立健全机制,精心组织推进,把风险评估过程作为深化群众工作的过程、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工程全面加以推进,在全省上下切实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格局。

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县级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基础上,各级各部门全面建立制度、完善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未经评估的不得作出决策,努力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主要任务是:省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建立组织、出台制度、健全机制,积极

探索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着力在组织实施上下功夫;各市要进一步健全机制,细化措施,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着力在规范运作、落实要求上下功夫:各县(市、区)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细则,着力在拓宽领域、深化提高上下功夫。

进一步拓展评估领域。凡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组织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既看要不要干,又看能不能干。当前,要以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为重点,特别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政策,包括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公用事业价格调整、事业单位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项目,包括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其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其他重大事项,包括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大型活动、上级确定的重大决策和项目在本地实施的方案等。

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牢牢把握党委政府主导、“谁主管谁负责”以及客观公正等原则,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灵活、简便、高效的运行机制。各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牵头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工作。二是明确评估程序。按照确定评估项目、制定评估方案、认真分析预测、形成评估报告、确定实施意见、落实维稳措施等评估程序,做到相互衔接、环环相扣。三是制定实施细则。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具体工作意见和相应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评估的范围、内容、责任主体以及基本程序等。省级相关部门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本部门决策权限和实际需要,参照《办法》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评估事项范围、评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运用等。

篇5

风险导向审计是当今主流的审计方法。是以审计风险模式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及其内部控制。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程度,确定剩余风险,明确审计重点,执行额外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式。

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着重大错误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模式认为,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而重大错报风险又是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综合,重大错报风险以固有风险为主要内容,同时由于固有风险并不是孤立的,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内部控制等紧密相关。故以“重大错报风险”涵盖包括固有风险在内的诸多因素,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该模式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这成为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核心内容。

风险导向审计重心在源头,因为现代公司治理的缺失抑或不到位以及管理舞弊是风险的集中来源,它从全局的观点出发,从战略风险入手,通过“经营环境――经济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克服了制度基础审计简化主义的认知模式,在源头和宏观上判断和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在将环境变量引入审计风险模式的同时。也将审计的触角扩展到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通过多样化的风险评估分析,将审计的重点定格在重大风险区域,并设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审计程序,既降低了审计风险,又节约了审计资源。

二、内部审计中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现代内部审计理论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用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它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为实现企业增值目标服务,内部审计必然要关注风险,因此,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成为内部审计职能发展的必然要求。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并根据风险度选择项目,以降低风险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并进行监督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现阶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将审计计划与风险相联系。即内部审计部门的计划应该反映机构的风险战略。机构的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程序之间应该协调一致,使这两项工作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时,应该在对可能影响机构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审计计划的范围、从而确定审计项目,并对审计范围适时更新,以反映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果,以风险因素来确定审计业务工作重点。二是指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该通过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管理人员和审计委员会的工作。

三、将社会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引入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优势

不论是独立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还是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种内涵,其精髓都是: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审计重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但由于独立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形成早,且理论体系相对完善,将其思路引入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中,将有利于促进处于摸索阶段的内部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开展。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比对、的方法,更好地适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的要求。合理规划内部审计工作,将审计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区域。为企业增值服务。

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一)多渠道获取信息,辨认风险

一是参加企业的相关例会,以获取相关领域的控制关键点和风险因素;二是利用基础审计中得到的线索发现风险点。整理分析;三是参与相关的决策过程,比如重大的投资决策,及时获知风险;四是积极利用企业管理部门征集的年度合理化建议的信息,建议中必有可靠的控制弱点和失控环节;五是认真听取各主要职能部门联合大检查的讲评,仔细搜罗管理中的风险信息;最后是通过新闻媒体关注企业的政策风险和行业风险。

(二)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或事件进行评价和综合的一个专业判断过程。风险评估,包括识别可审计的活动,有关的风险因素和评价它们相关的重要性。风险评估的步骤是:(1)识别可审计的活动;(2)分析可审计主体会给组织带来的风险;(3)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审计先后次序。

内部审计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各种风险因素:金额的重要性;资产的变现能力;管理水平和能力:内部控制的质量;变化或稳定性程序;上次审计的时间:复杂性等。在对风险高低程度进行确认和排序之后,审计主管应当对高风险的活动优先考虑实施审计。

(三)以风险为导向、以企业增值为目标,合理安排审计项目计划

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及风险状况,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制定科学的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1、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完备性为基础开展管理审计工作,为管理的“高压线”设防。

2、以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载体,为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建议,引领企业价值取向。

篇6

【关键词】德尔菲法;深基坑;风险分析;风险评估

0 引言

地下工程是一项高风险建设工程,对其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进而实现恰当的风险控制十分必要[1]。实际工程证明风险分析能够有效的解决地下工程的风险问题[2],而风险分析的核心即为风险评估方法的确定。目前广发使用的层次分析法虽然可以通过MATLAB较为方便的实现[3],但仍然存在不足。在建立风险分析模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对影响要素进行简化,忽略其中一些被认作次要的因素。随着工程的开展,这些被忽略的次要因素很可能成为主要因素,这就使得相应的评估准则可靠度下降。为提高评判的可靠度,不得不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评判准则,对于较大的工程(如北京市城市地下道路系统的风险评估准则[4])的评判准则应适时做出调整。相比上述方法而言,风险分析方法中的专家打分法则考虑了更为全面的风险影响因素,这一点在重庆两江隧道的建设中得以证明[5]。同时,专家打分法也比风险分析中的属性集和属性测度理论[6]更容易实现。

本文以某高层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更为完善的专家打分系统―德尔菲法,对深基坑工程的风险进行分析,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是指评估专家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并通过多轮次交换调查专家对问题的看法,最后汇总成专家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在交换意见过程中,每位专家只能得到其他专家的意见,而并不知道意见归属。这种策划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学识,发觉潜在风险;而且专家彼此间不发生横向联系,在没有权威压力影响的状态下对风险做出较为合理、准确的判断。

2 工程实例

依据深基坑工程的地质水文、勘察、设计等资料咨询专家,确定了该工程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勘察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监测风险、自然风险、环境风险等,并将每个风险划分为10个等级。然后根据工程的进展程度以及遇到的困难组织熟悉深基坑、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共5人。向所有专家提供所有背景材料,由专家对风险等级进行多轮次评判,直到不再修改意见为止。

专家权威与否对评价的可靠性有相当大的影响,为消除专家个人因素的偏差,提高了评分精度。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时,要考虑专家对某一指标要素的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用Cr表示,其值越大,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

式中:Ca为专家对指标要素作出判断的依据,文中所用依据相同,其值取为0;Cs为专家对指标要素的熟悉程度。

加权算术平均值Ci指标要素的加权平均值Ci越大,指标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越高。加权平均值体现了专家评分的集中程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Ci为指标要素i的加权平均值;C为专家j对指标要素i的评分值;m为专家人数。

标准差Si是指标要素得分的标准差:

变异系数Vi是代表评价波动大小的重要指标。Vi表明了专家对指标要素i相对重要性认识上的差异程度,也就是协调程度。Vi越小,专家们的协调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

归一化处理得到权重值:

根据专家的最终评判结果,由公式(2)、(3)、(4)、(5)确定加权算术平均值、标准差Si、变异系数Vi和权重值w。

经专家评判后,权重值小于0.1,可认为风险较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很小,或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发生后造成的损失较小。当权重值大于0.1小于0.2时,可认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也不大。当权重值大于0.2时可认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也较大,必须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和确保一定数量的风险投入。

3 结论

德尔菲法是系统分析方法在意见和价值判断方面的一种有益延伸,它提供了多方案选择的可能性,在国内外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较高可信性和科学性。本文结合地下工程施工投入大,安全风险高,风险评估理论匮乏等特点,采用德尔菲法对城市地下工程安全风险评估,设计评估准则和风险对策。通过匿名投票的方式,广泛征集专家的意见,利用德尔菲法对地下空间安全风险评估,继而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但是由于地下工程安全性涉及的因素很多,问题比较复杂,可借鉴的工程实际经验不多,本文的研究显然还不完善,仍需要在今后的工程实践和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钱七虎,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04):649-656.

[2]李景龙,李术才,李树忱.地下工程的风险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04(05):835-841.

[3]宋飞,赵法锁.地下工程风险分析的层次分析法及Matlab应用[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30(03):292-297.

[4]姚宣德,王梦恕.地下工程风险评估准则分析与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07):86-93.

篇7

关键词: 风险导向;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模式

Abstract: the five years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large investment project put forward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rack audit. At present the national audit authority according to the plan, most of them have carried out the major investment projects or major matters of track audit work, part of the local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as an exploratory work, track audi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not perfect, the audit process is larger risk.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isk-oriented audit construction project track audit mod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isk-oriented audi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eas the role of the track audit, to reduce the audit risk, improve the auditing quality, ensure the audit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urpose.

Keywords: risk orien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Track audit; mod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审计风险的存在也就不可避免。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当今世界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其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在于是否把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因此,如何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更好地防范跟踪审计风险,是目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含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以建设项目为审计对象的跟踪审计。审计过程中将审计对象(项目)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与其他类型的审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财务报表审计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的风险评估数学模型,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评估中的运用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但就审计机关而言,跟踪审计仍然是审计机关的一种审计监督行为,传统的审计风险的定义至少提供了基本的对于跟踪审计风险的探讨和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可以表述为: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发表了与事实不相符的审计意见或审计结论,造成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承担相关责任和声誉损害的可能性。

二、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也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它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作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事项的潜在风险作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审计事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审计系统中大胆引用战略理论与系统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这种全新模式要求独立审计师从更开阔的视角发现与报告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谢荣、吴建友,2004)。随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尤显突出,因此推行科学而高效的审计方法势在必行。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1.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模式运用于跟踪审计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人员预先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期望风险水平,以此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在各个审计阶段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来评价各阶段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事项置于大的经济环境之中,从建设项目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内控制度、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分析评估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自身的风险评价中去,通过审计程序把自身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2.风险导向审计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益增高的期望。审计担负着监管与服务的共同职能,只有不断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促使审计人员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思考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动态地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能够适应这一需求。

3.风险导向审计可以降低跟踪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审计风险的评估贯穿于审计这个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高低不同的审计领域,对一些风险大的环节多投入一些,而对于风险较小的环节缩减审计资源。通过风险评估分析,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效收集审计证据,从整体上降低审计成本、保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从立项开始,历经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概算批复、招投标、施工、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是对建设项目详细的、具体的全面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建设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舞弊可能性大、风险高的特点,在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判断关键点和控制薄弱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审计。建立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审计模式,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能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障碍,又能全面控制风险点,进一步确保审计质量。

1.跟踪审计点的确定形式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慎重确定高风险点,也可以说是审计跟踪点,是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第一种形式是重要的隐蔽工程。隐蔽工程是跟踪审计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某些重要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及施工安全有较大影响,而这些工程事后审计难度较大或无法进行审计取证,如大型土方换填、涂装防腐、特殊施工工艺、大型机械进出场等,因此应把其施工过程作为必须审计的内容,而且应将审计跟踪点进行细化,如公路建设项目中的路堤填方段的原地面标高可作为路堤填方工程的审计跟踪点。

第二种形式是重要施工管理活动。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明确需要审计参加的施工管理活动。设置这类审计跟踪点的目的是便于掌握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并在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程序的情况下,对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审计,使审计工作更有主动性。此类审计跟踪点主要包括单位工程以上的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图纸会审、现场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审查、工程建设例会、主要材料和设备的进场检验、材料试验的取样、工程款的拨付情况等,通过对上述跟踪点的控制,从而使跟踪审计人员能迅速了解建设项目的动态变化,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第三种形式是专门为跟踪审计设定的独立于施工管理活动的程序。它设定于工程施工的连续两道工序之间,即在某项工序完成,各项检验、验收手续已经履行,下道工序开始之前。此类审计跟踪点设定后,不经审计确认一般不得逾越。设置此类跟踪点的主要目的是对建设管理、监理等工程建设有关各方的职能发挥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抽查审计,同时也可解决一些事后审计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如在基础工程完成后,主体工程实施前,审计人员可以审查基础工程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施工单位有无自检,监理工程师有无按设计图纸和有关标准、规范进行验收,有无签字盖章等。

2.跟踪审计模式选择

跟踪审计的模式就是在进行跟踪审计时,根据被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审计机关应采用何种模式组织审计资源,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审计实施。在实施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时,可采用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1)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是选择工程建设活动的适当时段跟踪介入的一种审计模式。在当前跟踪审计的实践中,这种模式大多是把建设工程开工建设点作为介入点,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若能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规模选好介入时间,就能抓住审计对象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否则就可能影响审计质量。

(2)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是选择重点环节实时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采用这种方法,审计机关事先要充分了解、分析审计对象的全貌,找出可能出问题和应该关注的环节作为重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一般情况下,应将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变更工程作为重点。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能将建设项目中审计所关注的所有重点环节纳入跟踪审计的对象,从而达到跟踪审计的目的,但由于这种审计过程有间断性,需要缜密的事前规划和组织,事中配合和协调,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从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对于不同的审计对象,使用的模式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由审计机关根据项目特点和自身力量,安排每年几次或每季度一次的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对一些投资规模较小、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重点控制环节,如招投标阶段、重大设计变更、重点隐蔽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进行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

3.审计整改意见的表达形式

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必须就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审计意见和决定,以增加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同时尽量避免施工进度受到审计工作的影响。根据跟踪审计的特点,发表审计意见和做出决定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口头、审计底稿与审计整改意见书、正式审计公文。对一般性问题,发现后有关单位立即主动整改的,以及对施工进度安排、施工组织等方面的意见,审计人员可用口头的形式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发表审计意见,并视其重要程度在事后补做审计记录;对因质量问题需要停工、返工和对施工方案及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措施等存在异议,或需要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且经初步交换意见与有关部门达成一致的,可用审计底稿和审计整改意见书的形式提出审计意见;对发现重大、有倾向性或经多次提出屡禁不止的问题,以及发现的设计方案存在缺陷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出具正式审计文书,包括审计建议函、审计决定等,同时要求被审计单位反馈整改意见。对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整改意见书应及时登记台帐,做到管理规范。

三、实行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跟踪审计模式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一)加强宣传,正确认识风险导向跟踪审计

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的宏观环境下,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预防和遏制工程建设过程中腐败行为,避免“竖一幢楼、倒一批人”的现象重现,各级政府把希望寄托在审计身上,希望通过审计的全程把关来预防这些问题。建设单位、其他管理部门也都对审计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这些都可以理解。投资审计应该通过创新和挖潜,在职责范围内为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努力把好关、站好岗。但是,审计机关也应该做好宣传、搞好沟通,消除地方领导和其他单位(部门)对审计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强调审计的局限性以及审计与其他部门职责的区别,促使投资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协同规范投资市场。

(二)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经营战略的能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都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根据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和职业行为守则的要求,在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增强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从而有效防范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和审计人员的自身风险。审计机关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确定跟踪审计的数量,强化跟踪审计的管理,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要在实践中不断规范跟踪审计的操作,加强对跟踪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使跟踪审计在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以全面评估工程风险为基础,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风险点入手,对风险高的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加大审计力度,宏观把握审计重点,既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又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日期增高的期望值。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前提,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各种隐藏风险化解于前期阶段,为最终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审计研究,2004年第4期。

〔2〕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3〕贾新宇.浅议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11期。

〔4〕时现,朱恒金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相关思考[J],审计月刊,2006年第2 期。

〔5〕叶茂中.国家建设项目投资跟踪审计[J],财经研究,2006年7月。

〔6〕孔凡勤.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应用经济研究导刊[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8期 总37期。

篇8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ISO/IEC 27001;PDCA;资产识别;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0-0034-02

一、项目背景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电力工业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前流行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电力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手段,支撑着电力生产、营销和管理的全过程。如何有效保障信息安全,从而保证整个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成为电力行业目前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在这个大环境下,玉溪供电局作为云南电网的改革试点单位,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国际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IEC 27001,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保证了信息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收效。

二、ISO/IEC 27001简介

ISO/IEC 27001是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国际标准。最初源于英国标准BS7799,经过十年的不断改版,终于在2005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转化为正式的国际标准,于2005年10月15日为ISO/IEC 27001:2005。该标准可用于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保障组织的信息安全。标准的要求主要包括11个安全控制域、39个安全控制目标和133项安全控制措施。标准采用PDCA过程方法,基于风险评估的风险管理理念,全面系统地持续改进组织的安全管理。其正式名称为:《ISO/IEC 27001:2005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三、项目实施方法论

玉溪供电局在整个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根据安全风险是相对的和动态的基本概念,遵循P(Plan 计划)-D(Do 实施)-C(Check 检查)-A(Act 持续改进)的方法论,见下图:

四、项目实施中若干重要环节

标准中只是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和要求,但是如何按照这些要求建立一套符合局实际情况,能够顺利推行和实施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局项目组成员与上海天帷公司的同事一起积极探索,紧密结合局信息安全建设的现状和要求,认为资产识别、风险评估、文件编制、运行实施、审核等是整个过程的重要环节。

(一)资产识别

资产识别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基础,信息安全就是要保证信息和资产的安全。所谓资产识别就是要识别ISMS管理范围内的信息资产以及这些资产的所有者,形成资产清单。玉溪供电局在资产识别中把资产分为5类:文档和数据、软件和系统、硬件和设施、人力资源、其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风险评估,找到组织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差距,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改进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报告》、《风险处置计划》等。为了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了一个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论。

风险值=威胁发生可能性×影响程度等级×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赋值。通过制定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来确定风险等级。将等级划分为五级,等级越高,风险越高。

对于不可接受风险的确定和处理要慎重,不要一味的将所有的风险都归为不可接受风险,要时刻牢记风险的处理是要付出成本的,所以需要综合考虑风险控制成本与风险造成的影响来制定风险的可接受准则。风险的处置有4种方式: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对于不可接受风险应根据选择的风险处理方式控制残余风险。

(三)文件编制

为了响应云南电网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在信息安全建设中将针对信息安全标准ISO/IEC 27001要求的文件进行统一整理,对原有《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的修编。形成了新版的《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覆盖了27001的11个安全领域的要求。

另外,为了使新版的《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能够更好的落地执行,在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制定了60多个操作性很强的记录表格表单,以辅助各部门能够更好的执行信息安全体系的要求,比如:《机房巡检记录表》、《防范病毒管理表》、《重要应用系统权限评审表》等。

(四)运行实施

我局在信息安全体系运行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体系的落地工作,比如进行信息安全意识和知识培训,张贴宣传海报,在电梯口液晶电视和LED大屏上播放信息安全宣传视频,进行模拟审核和安全工作检查等,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

同时我局还建立了畅通的意见反馈机制,任何人对当前的信息安全体系有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局OA系统提交。信息运营中心会对所有提交的建议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发现改进的机会,真正实现了PDCA循环,使局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和螺旋式上升。

五、项目实施经验和注意事项

玉溪供电局按照ISO/IEC 27001的要求建立了符合本局实际情况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经历了资产识别、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和实施、内审和审核,最后取得了认证证书。在这个过程当中,总结了一些实施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一)领导重视

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牵扯到局各部门的工作,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必须有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的进行和更好的实施。

(二)全员参与

安全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全局所有部门。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协调一致的工作,才能保证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安全,任何一个部门出了问题都将对局信息安全构成威胁。

(三)持续改进

信息安全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而且风险也是动态的,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和控制风险始终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信息安全工作应当是一件长期的工作。

(四)平衡原则

安全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安全,而且任何降低风险的措施都是需要一定的投资,可能是金钱的,也可能是人力资源的。所以一定要平衡投资和风险降低之间的关系,不要一味的为了降低风险而作一些不适当的投入。

六、结语

玉溪供电局通过ISO 27001的认证并获得证书,不仅是对前期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而且对后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局信息运营中心要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以后局信息安全工作中,对现有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使本体系更加符合玉溪供电局的实际情况,为玉溪供电局的信息安全工作保驾

护航。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9-029-02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舌尖上的安全”系列报道,对食品安全乱象进行跟踪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又引起广泛关注。据中国新闻网2013年6月17日报道,实施四年的我国首部《食品安全法》即将启动修改,治乱用重典,加大食品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成为此次修法过程中公众关注的焦点。 与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国日本长期拥有“食品安全的神话”,鉴于中日文化的相似性和法制的传承性,日本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提供借鉴。

纵观各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都是在规定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机构的组成和职责、进行风险分析的情形、风险分析的具体程序等等,这些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因此,本文在行政法的视野下,比较研究中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最后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建议。

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概述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指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定性或定量描述风险特征,并在参考了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定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是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部分构成的完整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作为风险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第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食品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应当遵循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出风险评估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它以科学为基础,每一环节都是依据科学研究结论,而不是某个人的主观臆断,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第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具有专业性和独立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由医学、农业、食品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进行,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为了确保风险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很多国家都实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相分离,提高风险评估机构的独立性。风险管理则由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从而使风险分析制度具有了较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第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是在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诞生的,很多国家也是在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下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这就要求它不仅要从客观上保障食品的安全,还要从心理上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因此,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非常强调分析过程的公开和透明,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与社会公众加强风险交流。

二、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原则,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尚不完善,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一)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现状

在风险评估方面,农业部成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风险评估的最高学术和咨询机构。卫生部组建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2011年10月13日,筹备三年之久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中心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技术机构。

在风险管理方面,我国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体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承担综合协调职责;国家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在风险交流方面,我国对其重视不够,相关法律规定多为原则性的,如《食品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二)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过于分散。根据现行法律,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卫生部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并举办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三个机构性质和职责相似,人员结构基本一致,但却属于不同的部门。造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过于分散,影响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进行。

2.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机构合一受到质疑。我国现在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大多由风险管理部门组织,使得其提交的风险数据或决策建议有受到行政管理者意向影响的嫌疑,加之风险交流工作滞后,使公众对风险评估结论的真实可靠性产生了质疑,从而缺少了公信力。

3.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部门协调性差。由于我国实行分段监管模式,由卫生部、农业部、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共同承担。但是现实中各部门沟通协调性较差,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十几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的尴尬局面。

4.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落后。尽管我国新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都要求加强风险交流,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依然落后,此前关于乳品安全标准的争论更证明了这一点。卫生部2010年3月颁布的乳品安全标准要求每百克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2.80克,生鲜乳菌落总数允许每毫升200万个,而此前的1986年标准分别是不低于2.95克和不超过50万个。难怪媒体惊呼“一夜倒退了25年”,更有人认为乳品新标准是以保护奶农为借口,被个别大企业绑架的标准。面对公众的强烈质疑,卫生部只解释道: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引发人们强烈不满,更突显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的落后。

三、日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考察

为应对食品安全事件,保障食品安全,日本政府引进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修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也进行了改革。

(一)日本食 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法律制度

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发展需求,在2003年颁布了《食品安全基本法》,明确了制定与实施食品安全政策的基本方针是采用风险分析手段:第一,风险评估。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时,应当对食品本身含有或加入到食品中影响人体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上的因素,进行影响人体健康的评估。第二,风险管理。为了防止、抑制摄取食品对人身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应考虑国民饮食习惯等因素,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第三,风险沟通。为了将国民的意见反映到制定的政策中,政府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向国民提供相关政策信息,为其提供陈述意见的机会,并促进相关单位、人员相互之间交换信息和意见。

为了适应新的食品安全形势,制定于1947年的《食品卫生法》也于2006年进行了修改。该法是日本控制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法典,对几乎所有食品都有详细的规定,包括制定食品、添加剂、器具和食品包装的标准和规格等。此外,日本政府还对《农林水产省设置法》进行部分修改,把风险管理部门从产业振兴部门分离出来,并予以强化,成立产业·消费局。

(二)日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管理机构

为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日本于2003年在内阁府增设食品安全委员会,与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隶属于内阁府,是专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主要职能是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等风险管理机构进行劝告和监督。厚生劳动省作为真正行使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主要对进出口及国内市场的食品卫生实施监管。另外,随着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建立,厚生劳动省的职能已由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并举转变为单纯的风险管理。农林水产省主要负责对生鲜农产品的监管,它与厚生劳动省的区别在于侧重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阶段进行风险管理。

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现状的分析,对比邻国日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经验,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

(一)整合现有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过于分散,不利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整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整合成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卫生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门负责监督、审核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二)实现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分离

在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我国应当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进行改革,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的分离。由新成立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工作,把风险评估机构从风险管理部门分离出来,直属于国务院,以提高其地位和独立性。

(三)强化各风险管理部门的协作

由于我国实行分段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因此,必须加强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以免出现监管漏洞或交叉重复。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监管部门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其次,在各部门设立专门沟通窗口,建立相互间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互通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都应当切实加强风险交流工作,建立畅通的风险交流渠道。首先,可以利用网络、热线公布风险信息或风险评估结果,使公众及时获取可靠的科学信息;其次,吸纳消费者代表参加风险分析过程,消费者代表的加入有助于促使专家重视食品的安全性,增加公众对风险分析结果的信任。最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风险管理机构应当理性面对媒体,及时召开新闻会,公布相关风险信息或风险评估结果,防止个别媒体借机炒作。

注释:

魏铭言.最严食品安全法力争年内完成修订如何重典治乱.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6/17/content_20580695.htm.2013-06-19.

孟勇.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发展与应用.大众标准化.2011(S2).49-50.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http://chinafoodsafety.net/newslist/newslist.jsp?anniu=Introduction.2013-06-20.

周雪.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7.

篇10

(一)服务方式的原则。

1、本所提供制度化的法律服务工作,促进法律服务工作的长效性、稳定性、实质性。

2、本所采取事前预防为主,事中和事后解决为辅的方法,尽量减少纠纷和诉讼的发生。

3、律师团队共同作业模式,将集体智慧和个人特长相互结合,保障法律服务的及时性和专业性。

第二部分服务内容

(一)法律咨询。对招标人在行政决策、内部管理等方面涉及的法律事务提供咨询意见本所指派律师通过线上、线下为招标人的领导层以及工作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线上服务一般通过电话、电子邮箱、视频会议等方式及时解答招标人的法律问题,提出分析意见;遇到重大或者复杂的咨询事项,本所将指派律师对招标人进行线下沟通,在认真听取招标人意见、了解咨询事项背景、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后,就招标人的疑问进行解答,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法律文书审查。根据招标人,为招标人审查、修改和草拟有关法律事务文件,出具法律意见书。在具体服务时本所将指派律师了解被审查文书的起草背景、法律目的以及招标人的具体要求,结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审查、修改法律文书,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满足招标人的服务需求,维护招标人合法权益。

(三)法律风险评估。在行政规划、行政调控、行政监管、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行政行为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进行法律风险评估。本所指派律师依据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省市各级政府印发的管理规定,对招标人委托的服务事项进行合法合规性分析并进行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在风险评估工作中,应当及时向招标人予以风险提示,采取事前预防的方式,尽量减少纠纷和诉讼的发生。

(四)法律救济。在法律纠纷出现时,依据法律途径予以解决,消除法律风险。

1、非诉讼救济。在仲裁或者诉讼立案前,本所即可指派律师参与纠纷处理,通过涤除瑕疵、互谅协商等方式在合法合规的途径下消弭法律诉讼;

2、诉讼救济。在仲裁或者诉讼无法避免时,本所接受招标人的委托组建专业应诉团队应对仲裁或者诉讼。

第三部分服务质量

本所及指派律师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及双方正式签署的顾问合同之约定,向招标人提供法律顾问服务,主要服务质量如下:

(一)本所及指派律师必须克尽职守,积极为招标人提供法律服务,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努力维护招标人的合法权益;

(二)本所及指派律师应当及时承办招标人委托办理的有关法律事务,认真履行职责;

(三)本所及指派律师应根据合同约定和招标人的委托授权的范围进行工作,处理相关事务,不得超越委托权限;

(四)本所及指派律师不得从事有损于招标人合法权益的活动,不得在民事、商事、诉讼或仲裁活动中担任与招标人对立一方当事人的人;

(五)本所及指派律师接受招标人委托优先于非顾问单位担任人,参与案件的调解、仲裁及诉讼活动;

(六)本所及指派律师对在工作中接触、了解到有关招标人在内部运行及对外联系活动中的各种秘密,负有保守秘密的责任。

(七)本所律师将敬业勤业,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执业水平,不断优化为招标人提供的服务质量。

第四部分响应时间

(一)线上服务随时响应。招标人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的服务需求,本所指派的律师将随时待命响应,根据招标人委托事项的具体情况分别予以处理。法律法规类咨询,将立即响应回复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法律规定的理解和适用;法律事务类咨询,将在了解事务基础情况后及时回复,必要时将立即指派律师到招标人办公场所了解具体情况,现场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