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监管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制造业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药制造 运营管理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62-01
运营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和成熟度以后的必要管理手段。企业的运营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运营管理是指生产运营管理,致力于生产管理的精细化、系统化、专业化。广义的运营管理指企业各个系统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实现对上支持决策、对下考核跟踪的目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一是推动公司层的决策落地,避免决策被曲解和逐层弱化,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和评估。二是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支撑,通过对外部与内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使公司领导能够科学、快速地做出决策。因此,运营管理的两大核心作用是对领导层决策的推动与支撑。
一、目前医药制造型企业运营管理的现状
目前医药制造型企业(特别是总部定位为投资管理型的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没有运营管理意识,企业仍处于拍脑袋决策、拍桌子管理的业务导向型管理模式;二是具备运营管理意识,但运营管理部成了行政部、总经办、信息部的杂交体,运营管理部名不符实。
二、对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一)医药制造型企业的两个属性
医药制造型企业主要包括两个属性:首先是制造业属性,核心是围绕效益与效率的过程管理,关键信息应包括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产品毛利、产销平衡、现金流等。其次是医药行业属性,其中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医药行业属于政策敏感性行业,医药企业必须时刻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对企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二是药品生产经营具有较高的认证门槛,必须严格遵守GMP和GSP管理规范,特殊管制类药品还要遵守更为严格的管制要求;三是制药企业(特别是制剂企业)一般生产品种较多,必须关注品种结构组合的影响;四是制药行业为对科技创新要求较高的行业,对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管理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二)对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和实践
结合上述医药制造型企业的属性特征,为了切实能够充分发挥运营管理在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的作用,避免使管理流于形式,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准确定位。根据运营管理的作用和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总部层面运营管理定位于信息整合、计划跟踪与决策参谋。信息整合,就是要立足于公司层面,关注动态过程,打破信息孤岛,统筹、整合、分析公司层面与经营管理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计划跟踪,就是要依据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和决策层布置的阶段工作,动态跟踪、评估落地情况。决策参谋,就是要随时关注外部与内部环境变化,对外关注行业的新趋势、先进企业的经营模式、竞争对手的新动态,对内关注企业的战略方向、结构问题、效益问题和效率问题等。
2.构建体系。构建一个标准化的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是使运营管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杜绝管理真空区的重要保障。
(1)构建基于关键指标群的报表体系和报告体系。按照时间节点划分,可以设立月度、季度和年度三个层次;按照分析维度划分,可以设立运营效益、运营效率、运营结构、运营风险、其他重要事项五个维度,在每个维度中建立关键指标群。本文对月度报告关键指标群进行列示如下:
通过对以上关键指标的预算与实际对比、同比、环比、与行业和对标企业对比等分析,评价企业当前的运营状况,找出存在的运营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外部与内部原因。
(2)构建与所属全资及控股企业、总部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体系。与所属全资及控股企业之间建立起公司运营管理的组织架构,规模较大的或较为重要的所属企业应设立运营管理部门,其他所属企业应设置运营管理岗位。参照前述报表体系和报告体系,设计符合所属企业的报表和报告模板,同时组织召开月度运营分析会,针对运营问题发函沟通。
由于运营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掌握充分的企业各方面管理信息,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决策。因此,总部运营管理部除与所属企业建立沟通机制以外,也必须与总部其他职能部门(包括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科研部、质量部、总经办、安全环保部等)之间建立起快速、有效的互动沟通机制。具体可以通过运营例会、运营信息报告、ERP等形式建立沟通。
3.提升能力。通过上述所知,运营管理部是掌握企业综合信息融合与应用的重要平台和枢纽,为充分发挥其职能,运营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项:执行能力,能够对公司决策进行快速、有效跟踪,不拖不推;沟通能力,能够与各专业部门、各企业进行高频率顺畅沟通,不卑不亢;专业能力,能够熟悉公司运行状况和生态环境,具备必要的行业、工业制造、财务、管理学等知识;分析能力,能够在大量数据信息中筛选关键信息并从中找到关联或规律,并能够准确确定调研分析课题;敏感度,能够及时感知外部及内部环境的变化,提早应对;忠诚度,对所掌握的公司内部各类信息要进行高度保密。
参考文献:
[1] 刘平文.经营分析与企业诊断[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2] F.罗伯特・雅各布斯,理查德B・蔡斯.任建标译.运营管理(原书第1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篇2
展望2015年,消费品工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将有所缓解,既有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家政策红利等有利因素,也面临着成本压力持续加大、贸易保护升级、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等因素的挑战。国内方面,2015年处于政策调整期,消费品工业发展机遇挑战并存,内需依然不足。国际方面,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复苏仍然较为脆弱,短期内出口不会出现明显改观。基于此,赛迪智库提出加强财税政策改革、改善外贸环境、进一步扩大内需和深入推进结构调整等建议。
对201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国内经济平稳运行,生产增速小幅下滑
2014年1-9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速呈明显下滑态势,轻工、医药和纺织三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1.6、0.1和1.4百分点,除医药行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外,轻工和纺织行业增速低于工业平均增速。各子行业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以及食品制造等四大行业下滑最为明显,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8、2.7、2.1和2.5个百分点。
进入2015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的加大,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出现小幅下滑。
一是我国经济基本面运行预期仍然将继续放缓,将维持“中高速”的增长。
二是出于国内消费不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企业面临通缩压力,出厂价格指数低于预期,企业家信心也不及往年。
三是企业去库存、去产能、资金回笼的压力增加,部分行业库存的增速已经高于生产增速。
四是随着对商业银行监管更趋严格,商业银行将加强对风险资产的控制,企业获得贷款的审批条件将更为严格,这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消费品行业尤为不利。预计,2015年我国轻工行业增加值增速为8%,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速为13%,纺织行业增加值增速为7%。
■国际市场回暖,出货值增速继续回升
2014年1-9月,除轻工的部分行业外,其他消费品行业出货值增速不断下滑。与工业整体水平相比,除轻工出货值增速略高外,医药和纺织出货值分别低于工业整体水平0.7和3.5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的出货值增速势头较好,而纺织业、服装、鞋、帽制造业以及食品制造业较上年同期下滑明显。
进入2015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我国消费品工业出货值增速将小幅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8%,高于2014年3.4%的预期。在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就业数据持续改善,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强势美元还将持续,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减轻,这将带动我国消费品工业产品的出口。
预计,2015年我国轻工行业的出货值增速可望达到8%左右,医药行业的出货值增速会达到7%,纺织行业的出货值增速可望达到5%。
■消费信心回升,内需仍显不足
2014年,受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工资收入放缓影响,内需增速依然回落。消费需求方面,前9个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稳定,其中9月份该指数为105.4,高于上年同期5.6个百分点,消费者对未来的消费预期比较乐观。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低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消费品各行业投资呈现结构性反差。与上年同期相比,1-9月,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食品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投资增速增长较快,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10、6.6和3.7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较上年同期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进入2015年,预计我国消费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上会延续2014年态势,并有望出现小幅反弹。
第一,随着我国在保障房建设、基础设施、医药卫生等领域扩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政策对内需的拉动作用逐渐加大。
第二,单独二胎将助力母婴快消品市场的扩容,政策放松后将推动儿童相关和生育服务相关消费,预计未来五年儿童相关消费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2%。
第三,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为消费注入新动力。新型城镇化政策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释放广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
预计,2015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平均水平将达到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可达到13%。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食品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分别达到15%、20%和20%;纺织行业中,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将分别达到13%和20%;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20%。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政策适应期,企业发展面临挑战
首先,企业成本压力依然不减。2015年,企业用工成本仍将持续上涨,物流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盈利压力加大。就用工成本看,《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最低工资标准的年均增长率要大于13%,工资标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社保和养老缴费基数的提高,在劳动力较为密集的纺织和部分轻工行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速度已经超过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
其次,淘汰落后产能等转型升级政策短期内将给纺织、医药行业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根据2014年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年底前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四个领域要分别完成265万吨、360万标张、10.84亿米、3万吨、2360万千伏安时的淘汰落后任务,存在较大的压力。
同时,根据《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印染、医药等行业源头控制及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以及消费品工业多数领域的燃煤锅炉改造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再次,医药企业新版GMP改造生死线迫近。医药企业实施新版GMP的最后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企业面临较大的改造压力。最后,药价拟于2015年全面放开,这将对医药行业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医药企业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
■出口环境有所改善,但出口增速提升有限
进入2015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各类战略合作将给消费品工业出口带来契机。例如,金砖国家合作、打造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及自贸区谈判,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战略的推进落实,都将给外贸增长带来动力。与此同时,贸易壁垒依然存在。
进入2015年,欧、美、日发达国家和地区迫于国内失业、财政等压力,对本国产业的保护会进一步加强,加上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和技术优势,将技术性壁垒与绿色壁垒相结合,相继制定其技术水平上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我国消费品工业出口环境仍面临挑战。例如,欧盟2013年4月起实施新版《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对纺织品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我国纺织出口企业认证的难度加大,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进一步提高。
此外,2013年7月2日之后,欧盟要求出口欧盟的API(人用药活性物质)一定要有出口国监管部门的书面声明,对我国原料药出口造成很大的限制。
■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内需依然不足
进入2015年,我国消费品工业发展依然面临内需不足问题。
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制约投资增速回暖。在国家努力控制信贷增长并推进改革的政策导向下,企业家投资信心明显不足,加之国家整体流动性趋紧,消费品工业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制约。
二是就消费刺激政策需完善。一方面已经退出的“家电以旧换新”和正在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由于更多面向耐用消费品,会造成消费潜力的提前释放和生产波动,持续的刺激政策缺乏,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缺乏政策保障。
三是关联产业需求明显乏力。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但客观上会造成家居消费、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下滑。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加强财税政策改革
一是保证目标价格补贴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按照要求,保证国家有关东北及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并积极研究目标价格试点扩展到全国。
二是深入推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试点工作。严格按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实施办法》、《关于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核定扣除试点工作,降低试点行业的税负水平。
三是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切实解决消费品企业原料进项税额难以抵扣的问题。
四是保证小微企业政策和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治理规范涉企收费、企业减负等相关规定,继续加强对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着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五是延长税收减免年限,加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负担影响的研究,谨防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推广加重企业负担。六是加强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负担的影响研究,建立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税收调节的联动机制,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深入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加快推进医药企业新版GMP改造。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医药企业GMP改造完成情况,加大对新版GMP改造的引导和支持。
二是深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按照《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引导和指导,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分解和工作分工,促进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有序推进。深入推进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等行业的淘汰落后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三是强化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抓紧修改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逐步提高医药、食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完善现有法律,以司法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提高惩罚标准,严厉打击药品、食品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行为。
■打好扩大内需组合拳
一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进医保支付方式,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业和移动医疗,释放居民潜在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消费预期,释放消费潜力。
二是以行业准入和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消费品工业,推动消费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鼓励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
三是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和领域,特别是农村消费信贷,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率,延长贷款年限,简化贷款手续,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是整顿和规范行业秩序。建立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夯实消费需求增长基础。
五是继续推进自主品牌提升工程,培育和跟踪服装家纺、家电、钟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加大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刺激消费需求的释放。
■营造良好出口贸易环境
一是加大对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改善出口企业的融资服务。
二是降低企业出口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减免通关费、检验和检疫费,探索减少商检费、仓储费等费用。
三是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引导行业协会和企业解决贸易争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增强贸易救济能力。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
四是加强区域贸易合作,加快推进金砖国家合作,打造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及自贸区谈判,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降低对欧美国家的出口依赖和出口风险。
篇3
关键词:经济转型 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063-02
一、引言
现阶段,山西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堪忧,主要表现为:总量偏小,总体呈现“资源大省、外贸小省”的特征;结构不优,出口商品资源型、初级化的问题非常突出;方式单一,一般贸易比重过大,服务贸易发展缓慢。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山西省对外贸易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目前山西正以转型发展为主题,大作转型发展文章。可以肯定的是山西经济转型将会推动全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那么经济转型会不会对外贸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程度到底如何,笔者将建立一个山西经济转型对对外贸易发展影响度的计量模型,从而通过模型来考察山西经济转型对其外贸发展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二、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山西总的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由此可知,发展生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制造业是山西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
生产业涵盖内容比较多,但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代物流服务(Xdwl),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二是金融服务(Jrfw),主要包含金融业和保险业;三是科技服务(Kjfw),主要包含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具体分析中,我们将用上述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来描述山西生产业的发展状况。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业的先导产业和承接性产业,2010年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业的重中之重。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情况,我们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额来衡量。同时,我们以金融保险业增加值、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投资额来分别表示山西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一般来说,现代制造业可分为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产业、交通运输设备产业和医药产业四大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为了使假定的模型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把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产业、交通运输设备产业抽象为装备制造业。因此,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就可以用装备制造业(Zbzz)和医药产业(Yygy)的发展情况来表示,而装备制造业和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我们进一步通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医药工业销售收入数据来表示。
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可以很好反映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越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就意味着外贸效益越好。而当一个地区的资源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上升,那就说明这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向合理化转变。所以我们可以用加工贸易出口额(Jgmy)、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Jdcp)来衡量对外贸易(Fotr)的发展情况。
三、模型和数据
根据生产业、现代制造业与对外贸易的内在机理,笔者建立现代物流服务(Xdwl)、金融服务(Jrfw)、科技服务(Kjfw)、装备制造业(Zbzz)和医药产业(Yygy)对加工贸易出口额(Jgmy)、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Jdcp)影响度的简单线性模型,以检验经济转型对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度。总模型:
Fotr(Jdcp,Jgmy)=αXdwl+βJrfw+γKjfw+δZbzz+εYygy+ζ
数据采用2000年―2010年山西省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山西统计信息网、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年度数据库。
四、结果输出与讨论
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因变量分别为jdcp和jgmy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方程1和方程2。
方程1:
jdcp=1.04jrfw+2.44kjfw+0.52xdwl+3.75yygy+0.17zbzz-107.62
由方程1可知,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医药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都有一种正向的促进作用,这几个行业的发展会不同程度的带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加。其中,科技服务业和医药工业对其正效应相对明显,而装备制造、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业对其正向效应相对较小。
方程2:jgmy=1.30zbzz+0.15xdwl+2.19kjfw-58.04
该方程中仅保留了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以及科技服务三个解释变量,因为金融服务和医药工业对因变量jgmy的解释度相对较小,在进行线性分析的过程中,使得各项系数出现不显著的问题,所以将其从线性方程中去掉。从方程2可以看出,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对加工贸易出口具有正向效应。其中,科技服务和装备制造对加工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
从上面两个方程可知,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加工贸易出口的贡献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现代物流业与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工产业在生产方面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定会促进上述两个产业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从而就间接地促进了两个产业产品的对外出口,因此,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五、结论与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山西生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据此,我们进一步可以断定山西经济转型对山西对外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正面效用,即山西经济转型有利于山西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促进山西经济转型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生产业
1.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相关部门应从全省经济转型的战略高度出发,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并不断创新服务体制,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引导,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从政策、体制、法规方面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山西物流企业应善于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传统物流流程的变革。
2.继续优化、调整生产业内部格局,更好促进特别是物流、金融、房地产、科技服务的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首先,山西各级政府应把政策制定的着力点放在理顺市场机制、打破市场垄断、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和政府行为上。其次,逐步放开生产业价格,促成市场形成价格;逐步放开各种中介,如会计、律师、审计、咨询等的行政性审批。最后山西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生产业各行业的当前主要矛盾,施以相应对策应对金融的服务创新和监管、房地产价格、科技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物流业低碳高效化运作等问题。
(二)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1.完善配套设施及法律法规,壮大山西现代制造业规模。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从财政、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构建、壮大产业群体。适当增加工业发展资金规模,专项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发展,推进重点产业基地完善。
2.鼓励、引导现代制造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活动与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相互依托的关系,现代制造业企业要立足于市场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进行科研创新和自主开发时,要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对不同现代制造业要区别对待,尤其是对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要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政策,引导所涉及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决定山西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山西现阶段正在对原有的产业进行改造优化以及发展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非常大,此时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当下的山西发展来说显得极为重要。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原有资源产业工人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新技术以适应产业转型的需要;二是加大对新兴产业急需的管理和技术类人才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承担经济转型的重任。
参考文献:
1.Grabher,G・TheWeakness of Strong Ties:The Lock-in ofRegionalDevelopment in the Ruhe Area[M]・In GernotGrabher(eds):The Embedded Firm:On the Socioeconomics of Industrial Network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
2.Papyrakis,Elissaios and Reyer Gerlagh・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
3.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张耀辉,路世昌等著.衰退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5.张明,吴玉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政府经济行为.鲁行经院学报,2000(2)
6.孟铁.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
7.吕春成.对山西经济发展若干认识问题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
篇4
(一)医药行业的特点
高技术。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高投入。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药研究开发(R&amD)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2003年,世界制药业的“三巨头”――美国辉瑞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和诺华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分别达71亿美元、46亿美元和35.5亿美元,研究开发费用占全年销售额的比例均在15~16之间。
高风险。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经过合成提取、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还需要经历人体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且各环节都有很大风险。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每年会合成上万种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几、二十种化合物通过实验室测试,而最终也可能只有一种候选开发品能够通过无数次严格的检测和试验而成为真正的可用于临床的新药。目前,新药研究开发的成功率还比较低,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即使新药研发成功、注册上市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一旦被检测到有不良反应,或发现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也可能随时被中止应用。
高附加值。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由于药品研究开发的高额投入,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其新产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回报利润能达十倍以上。
相对垄断。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2003年,世界前10家跨国制药公司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为43,前20家占有率已经达到60以上。
我国制药业长期以来以仿制药物为主,自主研发实力不强,R&amD投入较少,利润回报、风险性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表现得不如世界发达国家制药业那样突出。但随着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自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道路上,对产业特性的感受将会越来越强烈。
一般来说,关系销售,带金销售的模式虽然还有市场,但是随着国家政策体制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这一类不合规的做法肯定是要逐渐消失的,但是目前国家都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以药养医的矛盾,患者、医保、医生、药商,基本是哪边怨声大就打压其他的几部分。所以你说大趋势,肯定是好的,但是目前来讲,个人觉得近三年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医药企业做销售。
未来发展方向:个人认为学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实现时间预估需要十年以上,而近五年医药销售会进入动荡整改大变动,小企业,小商,小商业公司会倒闭或被兼并。销售人员需要做好三年内收入不增长的准备,练好基本技能和学术,等待整改过去,又是一片天地。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对于商业贿赂也会越抓越紧,同时随着各大外企合规要求更加严格,以后医药推广会更加重视学术推广,而不是单纯的代金销售,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适应的大包/小包/商会杀掉一批;外企产品之间的竞争越加激烈,尤其是在某些产品差异化更加少的市场:降压,抗癌等;因为当大家都开始疯狂做学术,开会的时候,如何在会议模式和推广流程上创新是更加考验本领的时刻;外企的财务报销制度非常严苛,退账更加频繁;医生时间更少,尤其分配给医药代表的时间;外企会首先尝试更多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机等模式做新型推广;医药代表的薪酬构成将由奖金为主转成底薪为主,防止代表因为完成任务而铤而走险进行不合规的行动;
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我评价;内部控制审计;医药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121-02
《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指出,为稳步推进主板上市公司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财政部同证监会决定,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央和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于2012年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在披露2012年报的同时,披露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非国有控股主板和其他主板上市公司则分别应在2013年和2014年对相关内容进行披露。
一、样本选取
根据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我国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医药制造业公司总计292家。本文研究样本是行业中在主板上市的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总计9家。本文对样本公司2012年的年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等进行搜集研究。
表1 医药制造行业样本公司
股票代码 公司简称 股票代码 公司简称 股票代码 公司简称
000606 青海明胶 002332 仙琚制药 002644 佛慈制药
000919 金陵药业 002349 精华制药 600664 哈药股份
000999 华润三九 002393 力生制药 600812 华北制药
二、样本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
(一)综合披露情况
9家样本公司在年报中皆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单独说明,都出具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虽然分类披露通知中已经明确规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必须随年报共同披露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仍有公司没有披露内控审计报告。
精华制药和佛慈制药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但其性质与内控审计报告完全不同,以鉴证报告来代替审计报告是不符合规定的。仙琚制药报告标题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从报告正文和遵从的准则来看,其实质是内控鉴证报告。标题和内容的不符让人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和诚信度产生怀疑,违反监管机构的规定。力生制药则既没有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没有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其内控披露情况令人担忧。
(二)年报中关于内控披露情况
样本公司年报中内控部分平均字数为1400左右,相对较为匮乏。两家交易所对格式的要求不同,但内容基本相同,包括内部控制建设概况、董事会声明、建立财务内控的依据等。样本中只有力生制药在内控建设情况中较为详细地对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说明,其他8家在此部分都只概括性地进行表述,提供有用信息不多。
2012年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佛慈制药,其在年报中内控部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表示为“适用”,并列示标准无保留意见。但其实际在2012年只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有着混淆视听的嫌疑,其内控实质上未经过师事务所审计,不仅违反了相关规定,更披露虚假信息意图蒙混过关。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关于内控披露情况
对样本公司内控评价报告进行分析可发现:内控五要素中,披露最详尽的是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多数公司详细地披露出本公司治理、组织结构等信息;控制活动方面多进行相应披露,但局限于条文性说明,未包含实用性具体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披露情况较差,只简要提及信息获取方式和人员沟通,对其他信息安全等问题涉及较少;内部监督多数公司只进行整体性说明,持续监控情况说明匮乏。风险评估披露情况最差,公司对风险的识别方法等只简要提及,无实质性特定环境的解决措施。医药制造行业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很大,2012年国家对于药价的规定等势必会对企业产生影响,使企业面临风险,但样本公司对其完全未提及。
对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9家样本公司中有3家在评价报告中完全没有涉及内控缺陷,与要求不符。6家公司提及内控缺陷,仅有2家针对缺陷提出改进计划或措施。但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只是提出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陷,对真正可能存在缺陷的控制点避而不谈,似乎只为达到规章的形式要求。
(四)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
从报告类型来看,9家样本公司中仅有5家按照相关要求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余3家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力生制药则二者皆无,此行径违反相关规定。
从2011年试点到2012年首次强制实施,内控审计迈出了大步伐,但事务所在内控审计上仍经验不足,会计师对于内控审计仍拘泥于传统的查账审计模式,将带来审计风险。
三、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思考及改善
(一)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促进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内控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加大违规成本,从源头上防范和提升内控信息披露质量。应鼓励上市公司适当地进行自愿性披露,完善资本市场环境,激发上市公司披露内控信息的自觉性。
(二)完善法律法规,统一评价的标准
应加快相关立法,对内控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和形式作出详细规定,统一相应的披露标准与要求,以规范公司的披露行为,加强可操作性,便于信息使用者的使用,保证公司之间的内控信息具有可比性。
(三)规范对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措施的披露
监管部门应对内控缺陷认定给与高度重视,明确内控缺陷的定义,明确分级具体标准,尽可能进行定量衡量。公司应当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对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将风险管理贯穿企业内控的全过程。
(四)完善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加强内控审计力度
公司应将关注领域从财报相关内控向非财报领域扩展,将设计完整性和执行有效性纳入绩效考核。不同行业的企业内控建设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亟需提出分行业的内控标准。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审计机构监管,提高内控缺陷信息披露质量。事务所应加强员工对内控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提高工作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江苏省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强省,同时也是高技术产业创新综合实力强省。一直坚定不移地调整结构加强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全省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稳步上升,进而拉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选取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五大行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分析目标。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13年全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数占全国的18%,从业人员人数占全国19%,利润总额占到全国的21%。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值利润率逐年稳步上升。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结构分布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并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行业稳步上升。另外,航空航天制造业的资产总值占全省高技术产业的1.84%,利润占总利润的1%,这是因为航空航天制造业涉及国家安全,其发展地域受到政策限制,江苏省在这一领域没有优势,是五个高技术产业中发展较慢,企业个数、产值和利润都比较少的一个行业。
2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评结果与分析
本文选取2013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活动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单位:项)、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DEA模型测评。将采集的数据代入DEA模型,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结果,具体如表1所示。
2.1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创新效率分析
2013年江苏省高技术行业中的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处于DEA有效,技术创新效率高,创新资源得到了有效地利用,均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如果生产方式不发生变化,应该继续保持这样的投入规模。
2.2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分析
从测评结果中可以看出2013年医药制造业处于非DEA有效,主要是由于人员投入冗余,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尤其是R&D经费内部支出的松弛变量比较大,可以看出这些经费支出并没有带来创新产出的提高。如果该产业想达到DEA有效,就应该调整投入值,即减少R&D活动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在投入规模做这样的缩小调整后,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产出保持不变,可以把生产点推向生产前沿从而大大提高该产业的创新效率。
2.3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分析
从测评结果中可以看出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处于非DEA有效,这两个高技术产业的纯技术效率等于1,但是规模效率小于1,致使综合效率没有达到有效。这说明这两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不需要减少投入,也无需增加产出,而综合效率没有达到有效主要是因为其规模和投入、产出不相匹配,需要进行生产规模调整。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应该增加规模,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应该缩小规模。
3提高江苏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策略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江苏高技术产业的具体情况,若要使得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各个主体必须要积极给予配合,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人才、资金和制度作为支撑,三者协调发展,否则技术创新工作便会失衡。
3.1加大培育科技人才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中人才问题非常重要,创新的主体在于人才,江苏省作为创新大省,人才济济,但是能够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高端人才还是很紧迫的。高技术产业想持续发展一定要制定引进人才和激励人才的专项政策,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一个产业拥有的先进科技的专项人才数量才是该产业是否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人才的竞争一直都是高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引进人才、激励人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成为了高技术产业所面临的新课题。3.1.1重视培养高校人才要立足于自身人才的培养,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培养等方式来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的高技术产业相关人才,为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省内科研院所要多研究一些实用性强的科技成果,并及时转让给高技术企业,为高技术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另外,政府和企业也要进一步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积极参与到创新项目和技术研发的团队中。3.1.2建立灵活的引才机制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引才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工程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服务中心集聚人才、服务人才的功能,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一批能带动产业升级的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以人才结构优化助推高技术产业的升级。同时,进一步探索校、地、企三方需求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高校优势学科为引领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研发展的双赢局面。
3.2构建多元融资渠道,优化资源使用效率
3.2.1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机制高技术产业的又一特征就是高投入、高风险。因此,融资困难就成为高技术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怎样把高技术产业和金融业有机结合,实现高技术产业与金融业双赢的局面,这是政府和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政府部门必须要考虑建立相关机制加以扶持和培养。想要更好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也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积极推介技术含量高、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预期好的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政策鼓励银行贷款支持产业技术进步,加强银企合作,国家政策性银行要加强对风险企业及风险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使之成为风险资本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来源。3.2.2优化资源使用效率江苏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一方面,企业要注重自身研发资金的积累,也要尽量争取政府在研发投入方面的支持。政府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加大对高技术基础研究投入并抓好重大高技术基础研究项目,对于省级高技术研究开发基金进行科学管理,保证基金的使用效率。另一个方面,在研发经费的使用方面要注意分配利用结构,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跟踪监管机制,明确研发资金的走向,确保财政科技拨款专款专用、落实在技术创新活动中。通过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来提高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效率,其本质就是提高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实现高技术产业商业价值最大化和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3.3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不仅在国内要申请专利,在国际上也要积极申请专利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调整专利政策,比如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的标准,降低保护者的成本。另外要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并积极将研发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转化能力不足,即高技术的商业化水平偏低。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非DEA有效的行业,其新产品销售收入相对较低,不能与其较高水平的创新资源投入要素相匹配。而新产品销售收入是衡量一个行业研发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程度的重要变量,反映了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能力。由此可见,江苏省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中获得的研发成果的转化能力,加快实现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
4结语
篇7
【关键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分析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进入医疗器械的企业却有增无减。按经济类型分析,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为246.8亿元,占总产值的47.7%;股份制企业总产值为126.2亿元,占总产值的24.4%;国有企业总产值为16.8亿元,占总产值的3.2%;集体企业总产值为8.1亿元,出现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了降低制造、研发和临床试验等费用,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加工成本低,又无需转让核心技术的外包业务“车间”。中国目前成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这也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中国的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最高的金属配件制造和增值服务提供业务增长机会最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产品布局上,我国病人监护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复杂性和加工难度相对而言不大,生产厂家较多。中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创建较好声誉,2006年出口数量超过5万台。医学影像设备品种多,生产队伍也大。五大医学影像设备品种中除核医学成像设备PET、SPECT外,都有境内产品上市,多限于中档产品,其中B型超声成像仪器和X射线诊断系统的出口数量接近2.5万台,但B型超声成像仪绝大部分是C、D档次的。临床实验室设备不断出现新产品,有两分类和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二、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出许多新的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市场的总需求达2l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其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3、医疗器械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疗器械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医疗器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4、医疗器械产业向相对垄断性发展。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的世界性和生产集中性,使医疗器械产品成为世界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由于医疗器械产业高技术、高风险等特征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医疗器械制造业为少数大医药企业所垄断,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自80年代以来世界医疗器械企业并购重组浪潮愈演愈烈,跨国企业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集中度。
三、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问题
医疗器械制造业成为世界高技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它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过度注重持续总量增长,而产生大量结构性矛盾,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结构分散。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使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长期实行一种追求数量增长的外延式粗放型扩张战略,虽然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集中度的问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企业近6000家,在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而大型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5%。产业集中度的严重偏低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潜在生产力难以发挥,使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利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也偏弱。目前我国在研究、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已大力推行相应的ISO等各项质量管理规范,但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整个行业的规模偏小,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推广,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得不到国际承认,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2、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品结构重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企业不仅规模普遍较小,而且长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企业多、品种少,大量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造成恶性竞争。例如河北霸州一带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就有七八家,但生产的产品同样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病床及周边产品。多个医疗器械企业重复研制生产同一产品品种会造成医疗器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和物资消耗较高,并且污染严重,同时造成各企业分工不足,成本增加,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而造成许多效率低下的医疗器械企业出现亏损,最终导致整个医疗器械制造产业的严重亏损而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和悲哀的产业内耗局面。
3、医疗器械制造业技术结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技术结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生产技术还十分落后,显著地反映在我国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贸易中产品档次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失衡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也造成了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出口利润低效益差。4、医疗器械制造业生产结构失衡。创新能力是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技术创新的问题最为突出。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依靠创新研究成果来抢占市场垄断地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是在50年代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国际上50年代和60年代却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这些年来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以仿制为主的道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不够,对于医疗器械研发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及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新产品研究缺少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因此,众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愿或不能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于是把焦点投到了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种上,使得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新品研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上。
四、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技术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小时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小时。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常健:透视我国医疗器械市场[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4).
[2]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0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年鉴[Z].2008.
篇8
《财经》记者 乔晓会
新年没有新气象。创业板集体挂牌,也集体破发。
1月28日,上市仅7个交易日的创业板公司星辉车模(300043.SZ)的股票价格首先破发,盘中触及最低价42.79元,低于43.98元的发行价。
随后,同为创业板公司的台基股份(300046.SZ)也破发,盘中最低价40.81元,而其发行价为41.3元。此外,仍有多家创业板公司濒临破发的窘境。
“破发说明市场化发行起了作用,将会为创业板降温。”一位深圳券商资本市场部总经理表示。
创业板自首批上市至今历时三个月,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及高募集金额令市场各方对其过热担忧。同时,由于上市公司高成熟度及缺乏行业特色,创 业板也被人戏称为“小小板”或“中小二板”。
《财经》记者获悉,自首批创业板10月30日上市后,中国证监会就开始吸取各界意见,着手对创业板进行完善。
这样的完善可能不会形成文字,而是以发审口径作为主要手段。创业板能否回到管理层设立的初衷、服务于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扶持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成长,仍有待时间检验。
重定位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正式在深交所挂牌。场面热烈,28家公司首日均大幅上涨,其中金亚科技(300028.SZ)涨幅最高,达到209.73%,涨幅最低的南风股份(300004.SZ)也上涨75.84%。
就在当晚,一个由证监会、全国各省金融办及主要科技园区领导参加的小型座谈会也在深圳举行,座谈会的主题仍然围绕创业板。
据《财经》记者从一位知晓该次会议内容的人士处了解,在这次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就创业板公司成熟度及特色定位进行了探讨。与会者观点倾向于创业板向创业期的企业倾斜,行业定位也应更注重高新技术和新能源等领域。
自创业板首批上市起,高发行价、热炒、企业过于成熟及行业特色不足,都成为市场争议的焦点,上述争议也引起了更高层的关注。
“监管部门既有自己的调整动力,同时也受到了市场及高层的压力,创业板目前的发展,与当初设立创业板的初衷有所差距。”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说。
去年12月中旬,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又以问卷调查形式,就创业板的定位、审核规范等内容,向创业板的主要承销机构征询了意见。
实际上,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挂牌后,证监会创业板发行部门就开始停止了对传统行业的审核,一些传统行业被暂时搁置。“一些传统行业或制造业的公司都暂时停止审核了。”一位深圳券商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目前,一些传统行业或制造业公司,都在等待进一步的明确,如果不能在创业板上市,这些企业将会转向中小板。“目前报批的传统行业公司,也都符合中小板上市标准。”上述券商人士说。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证券监管部门可能近期不会下发任何形式的文件,而是以审核口径作为对创业板完善的主要手段。
《财经》记者获悉,在证券监管部门内部,创业板的行业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晰,各个行业将被划分为鼓励类、一般类和限制类。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经济模式等行业的企业,将会被优先鼓励在创业板发行上市,而传统制造业可能会被列入限制类。
“未来创业板的审核,可能不仅仅只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更多考察企业所在行业是否符合其政策导向,是否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上述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争议“小小板”
创业板早在发行之初,在承销机构及监管部门内部,戏称其为“小小板”或“中小二板”,言外之意,除了其规模较小,与中小企业板并无本质区别。
目前创业板上市的财务条件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不少于1000万元,且连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而中小企业板市场的上市条件与主板的上市条件一致: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从目前已经登陆创业板的公司来看,大部分净利润要远远超过创业板的上市条件,甚至满足深圳市场主板的上市条件。根据Wind资讯统计,已经上市的四批共50家创业板公司,2008年净利润平均达到3700多万元。
据《财经》记者了解,监管部门内部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之间大致划出界限,即创业板每年累计净利润将不少于3000万元,如果超过6000万元,将会要求转到主板上市。
这一要求显示,监管部门对挂牌创业板的公司财务要求会更严格。
深圳一位保荐人表示,之前也听说监管部门为防范风险,可能对申报创业板的公司审核更严,虽然这不符合创业板设立初衷,但防范风险对监管部门而言,更为重要。
创新性不高,或者行业类型过于传统,也是人们称之为“小小板”的主要原因。之前深交所曾对创业板的特色定位总结为“两高六新”,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对于新商业模式,包括连锁经营、收益分成、虚拟经济等。
深交所副总经理周明此前曾阐述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的区别,他说中小企业板近300家企业,有超过75%属于传统制造业,但首批申报证监会的149家创业板企业中,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行业占比68%,制造业只占15%。
不过亦有投行人士说,实际上在送审过程中,由于创业板发行速度较快,符合中小企业板标准的公司不少倾向于到创业板上市。“没有多少公司会考虑行业特点,尽快融到钱才是硬道理。”
首批创业板挂牌不久,一位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创业板企业的创新性仍然有限,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多数公司的创新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也远低于国内外创新性投入较高的公司。
遏制“三高”症
首批挂牌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无一不受到市场“追捧”,平均发行市盈率(摊薄)为55.7倍,最低者上海佳豪市盈率也达到40.12倍,最高者鼎汉技术发行市盈率达82.22倍。
首批创业板公司募集资金154.78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资金超募125%,其中爱尔眼科募集资金规模超出原计划近2倍。
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及高募集资金已成为前几批创业板标志性的特征。
据《财经》记者了解,自去年10月30日之后,监管机构曾一度对创业板公司发行有短暂的暂停,以总结创业板发行经验,但由于市场过于爆炒,导致高层亦关注过热现象,随即第二批公司被迅速推出,以达到降温目的。
国内资本市场投机性资金大量存在,投资者理性不足,同时创业板股票流通盘较小,加上其稀缺性,创业板被炒作几乎无法避免。由于上述原因,在创业板推出的前期准备过程中,监管部门一直担忧创业板有被爆炒的可能。
为此,深交所推出了“三档停牌”制度。即新股上市首日盘中涨跌幅达到或超过20%和50%时各停牌30分钟,还增加了“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80%时,临时停牌至集中竞价收市前三分钟”的规定。同时,深交所还专门成立了监察室,对通过大笔集中申报、连续申报、高价申报或频繁撤销申报等异常交易方式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易量的账户,施行严格监控,并根据规定适当限制交易。
同时,深交所甚至还对有违规记录的账户采取临时干预和惩罚措施。如对涉嫌操纵吉峰农机的 “解某某” 账户实施为期三个月的限制交易措施。
“由于发行公司的增多,创业板热度必然会逐渐降低,但高市盈率发行仍然存在,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回归理性,目前价值还是透支其成长性。”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承销人士说。
首批之后,随后三批挂牌上市的创业板公司首日涨幅和换手率均逐渐下降,市盈率也逐渐递减,第四批八家创业板今年动态平均市盈率为44倍,但市盈率仍较主板市场高出许多。
一位承销机构保荐人向《财经》记者透露,为了抑制“三高”,监管部门正在加快审核,甚至采用了“窗口指导”形式,要求发行方定价市盈率不能太高。
另有证券业资深人士表示,资本市场的功能主要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募集资金过高,导致上市公司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进而会损伤投资者的利益,反过来会危害发行融资方,所以对整个市场的危害都很大。
篇9
等标污染负荷法是最基本的污染源评价方法,多年来一直被环保部门用来评价污染源,即把评价区域内污染物、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由大到小排序,分别计算其累计百分比,将累计百分比达到80%以上的污染物、污染源确定为总量控制的主要对象.从其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该方法简单明了,通用性强,且具有较好的综合性.本文采用绵阳市2013年工业废水污染源统计数据,计算出企业的等标污染负荷.由统计资料可知,部分企业污水经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后,排入涪江的支流———安昌江、凯江、梓潼江、平通河、虎牙河、通口河,最终受纳水体都为涪江,根据排入水体的类别选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作为不同水体质量评价依据;另外部分企业的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再经邻近的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后排入涪江,所以针对这些企业,选取《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I3082-1999)作为评价依据.绵阳市河流功能区划如图1,所选取的参比标准如表1、表2所示.
2结果与讨论
(1)本文对绵阳市2013年的工业废水污染源统计数据进行了调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排入涪江的各污染物的年排放量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绵阳市2013年工业废水污染源各污染物排放总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COD>氨氮>石油类>六价铬>砷>挥发酚>汞>镉>铅.(2)采用文中所述方法计算绵阳市工业废水污染源中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D>氨氮>石油类>汞>挥发酚>六价铬>砷>镉>铅,其中COD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为38.87%,氨氮为32.20%,石油类为19.96%,汞为6.20%,挥发酚为1.31%,六价铬为0.54%,砷为0.49%,镉为0.42%,铅几乎为零.由图2可看出,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排序与其年排放量排序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时所选取的排放标准不同造成的.从环境容量的角度来看,不同功能区的水域对不同污染物承载力不同导致的.所以,在对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时,不能单纯地依据年排放量分配排污配额,应从水环境的承载力出发科学分配.依据等标污染负荷法的筛选原则,绵阳市2013年的主要污染物是COD、氨氮和石油类,它们的累积污染负荷比为91.03%.(3)在分析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的基础上,对每个工业废水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累计求和,得出其总等标污染负荷,然后从大到小排序,并计算负荷比,将累计负荷比等于80.00%的24家企业作为绵阳市2013年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根据国民经济(GB14754-2011)进行分类,其中A-L代表行业类别,数字1-5代表同种行业的不同企业,绵阳市24个工业废水污染源的主要行业为A黑色金属铸造(1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22.31%)、B金属制品业(1家,污染负荷比为11.38%)、C医药制造业(1家,污染负荷比为9.05%)、D造纸和纸制品业(4家,污染负荷比为11.24%)、E汽车制造业(2家,污染负荷比为6.55%)、F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4家,污染负荷比为8.13%)、G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1家,污染负荷比为2.81%)、H农副食品加工(2家,污染负荷比为1.48%)、I食品制造业(1家,污染负荷比为1.02%)、J白酒制造(5家,污染负荷比为1.29%)、K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1家,污染负荷比为0.93%)、L纺织业(1家,污染负荷比为0.81%).
由图3可以看出,前三个工业废水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比为42.74%,排在首位的是A,由其行业性质可知该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且生产规模大,因此产生的污染物总量大,是涪江的主要工业废水污染源;其次为B,由统计资料可知虽然该污染源的年产量不大,但其每年排入涪江的污水量较大,污染物种类复杂,也对涪江的水环境质量带来威胁;C与A相似,生产规模较大、污染物种类多、污水年排放量大也是导致其总污染负荷大的原因.因此,A、B、C作为首要污染源被筛选出来,在总量控制时应重点监管.其余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比为37.26%,其中D和J这两种行业的主要污染物均为COD;E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重金属;F为挥发酚和COD;G为石油类和重金属离子;H、I、L为COD和氨氮;K为石油类、COD、氨氮及重金属离子.这些应作为重要污染源,在总量控制时给予关注.
3结论与建议
篇10
【关键词】工业行业;环境技术;效率;环境规制;成本
一、引言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阶段,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由于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吃紧;另一方面,政策设计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环境监管力度不够。由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推出的“2012年度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排名中,中国在参与评比的全球132个国家中的排名为116位。瑞士名列榜首,位于波罗的海的拉脱维亚名列第二,挪威、卢森堡紧随其后。此排名旨在评估一个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卫生与生态系统之平衡的状态,涵盖10项领域共22项环境指标,涉及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农业、渔业、森林、水源、空气污染及环境负担等。耶鲁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中心主任丹尼尔・埃斯蒂说:“排名靠前的国家重视环境,而美国、中国等国,为了大力发展工业,没有对环境保护投入太多关注。”
环境管制相对弱化导致了环境污染愈发严重。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已成为中国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王兵等,2010),中国经济增长绩效近年来出现的下降趋势与近年来要素投入和污染排放有关(刘瑞翔、安同良,2012)。工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研究中国的环境问题,就要综合考虑工业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关于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研究大都是以省域为单位的研究,涂正革(2008)根据我国30个省市地区要素资源投入、工业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计算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衡量环境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并对环境技术效率的差异进行了回归分析。王兵、王丽(2010),对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7年各地区工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环境规制成本及影响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并且技术效率越高的地区,环境管制成本越低。袁鹏,程施(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2003- 2008年期间,环境监管导致的中国工业潜在产出损失的比例在 5.24% - 5 .84%之间,年均值为 5.41%。环境监管的机会成本与工业发展程度呈反向关系。Fre(2007)构建了环境生产函数和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计算环境规制成本的模型,并对二者做了区分,并应用电厂数据做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由于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具备同时扩张合意产出并压缩非合意产出的优点,因此更适宜计算环境规制成本。李小胜(2013)采用同样方法计算了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的中国工业行业环境规制成本。
本文以工业环境效率为工具考察实现中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能性。工业各部门之间的产品差别引致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结构存在差别,研究工业环境效率只考虑一种污染物与工业生产的实际过程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本文选取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工业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作为环境非期望产出。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试图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运用2005-2012年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估算中国行业环境技术效率及行业环境规制的成本。
二、模型方法
1.环境技术。本文采用基于环境技术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工业行业环境规制成本和环境效率。令投入向量,生产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为投入向量x的产出集,为产出向量的投入集合,技术集定义为,。
假定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是零关联的,没有非期望产出就没有期望产出,意味着:。且每个决策单元至少生产一种非期望产出,同时,每种非期望产出至少被一个决策单元所生产。即:>0 k=1,…,K,且>0 i=1,…,I。
如果,则产出是强可处置或者可自由处置的。如果,则产出是弱可处置的。
2.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的优点在于增加期望产出同时减少非期望产出,其定义为,其中令,,为方向向量,投入沿着向量的方向压缩,期望产出沿着向量的方向扩张,非期望产出沿着向量的方向压缩。
3.环境规制成本。由于非合意产出的存在,且处置需要成本,因此要减少非合意产出就必然会减少合意产出的生产量,由减少污染而挤出的合意产出量即为削减非合意产出所付出的代价,即环境规制成本。根据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形式,环境规制成本计算公式为,其中,为不考虑环境规制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函数形式为。
表明为了规制非合意产出,决策单元少了个单位的合意产出;表明当前技术水平下,环境规制成本为零,该状态是环境规制的临界状态。PAC即为非期望产出强可处置条件下期望产出的最大值与非期望产出弱可处置条件下期望产出最大值的差。因此,其中不包括技术无效导致的期望产出的减少量。
三、数据和结果分析
1.数据选择。本文采用39个两位数代码行业2005-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研究环境效率的行业差异,并计算环境规制的机会成本。期望产出为工业行业各年度的总产值,非期望产出选择的是工业行业各年度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投入数据选取的资本投入数据是工业行业的各年度的固定资产净值,劳动投入数据选取的是工业行业各年度的从业人员总数。本文所用工业行业原始数据来自2006-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2.环境技术效率实证结果。环境技术效率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全行业技术效率只有在2006年是有效的其余年份均不足0.8,2005-2010年技术效率值分别为0.52、1、0.71、0.55、0.71、0.75。
样本考察期内始终处于技术有效状态的行业单元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十九个行业;医药制造业是始终无效的单元,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两个行业到2010年才出现在前沿面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两个行业2005年在生产前沿面上出现一次后,再也没有出现在前沿面上。
3.环境规制成本实证结果。对2005-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的环境规制成本的测算结果表明,全行业的环境规制成本变化趋势呈现波浪式的特征(如图1),2006年达到波峰,2008年到达波谷,然后继续上升,到2010年上升到高于2006年的水平。
图1 2005-2010年全行业环境规制成本曲线图
我们还发现成本为零的行业有两个,分别是烟草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在现有行业技术条件下,这两个行业刚好达到环境规制的黄金临界点,也就是说规制并没有影响其期望产出的水平;成本为负数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共4个行业。规制成本为负数,说明这几个行业的环境规制促进了期望产出的生产,在当前的规制水平下,继续增加期望产出不会增加环境规制成本。
四、结论
从技术效率测度结果表明,重工业中的制造行业主导着生产前沿,而轻工业中的制造行业却偏离生产前沿。这一结果说明,当前我国的工业发展仍然依靠重工业制造业引领生产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工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之一,只有工业行业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此,要促进我国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既要重视重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又要重视轻工业制造业的技术革新。
行业总体环境规制成本在时间轴上呈现波动特征,同时各行业的环境规制成本也各不相同,各行业内部的投入产出要素配置等生产特征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环境政策实施的力度不均,当环境污染水平有所下降,对污染排放的规制程度和惩罚力度就会有所松懈,反之,当环境污染程度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时,环境政策的实施力度又会大大增强,对污染排放的惩罚力度又会重新加大。总之,环境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均是造成行业环境规制成本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环境规制成本的计算结果还表明,越是注重环境保护的行业,环境规制成本越低,扩大再生产的环境污染障碍越小。适当的环境管制将刺激技术革新,减少由于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而带来的成本,提高工业行业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Rolf Fare,Shawna Grosskopf,Carl A. Pasurka Jr.,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environmental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s[J],Energy 2007(32)1055-1066.
[2]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3]刘瑞翔、安同良,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变化趋势与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12年第11期.
[4]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5]王兵、王丽,《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