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市场风险对策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市场风险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业市场风险对策

篇1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 风险 对策

创业板市场是为了适应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市场。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是创业板的主体,无数创业者将因创业板的启动而涌现,无数高科技成果也将从实验室走入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不仅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间接的融资渠道而且有利于加速高科技企业成长,为更多的优秀人才创业提供舞台,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创业板市场通过吸引大量不能满足主板上市条件的中小创新企业,提高了资本市场整体资源配置效率,调整了资本市场结构。它的推出也将有效地改变目前单一的股票市场结构丰富我国多层次股票市场建设,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方向转变。

但也应看到现阶段我国创业板市场尚属新生事物存在种种不完善之处,下面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从四个层面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一、企业层面

1.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财务体系不完善、产权不清晰从而导致经营风险;传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差距,在与大企业竞争时导致竞争能力低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为银行借贷或是民间借贷;中小企业由于对自身信用风险管理不足而导致经营性风险。

2.技术风险

项目的技术风险指的是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一是技术的社会不确定性,如产品及其技术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二是技术产品实现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产品研制成功后,新产品推向市场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导致技术创新失败;三是技术的经济不确定性,如无法预测项目投资规模及其产品的生命周期,技术产品的利润率变化幅度较大等。

3.股本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式企业,个人股权占比通常比较大,尽管上市后会稀释大股东的股权但大股东股权往往仍占较大比例而成为实际控制人,难以维护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在实际决策中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因素。

4.公司治理风险

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低于国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不能有效相互制约、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对于创业板来讲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往往一人当家,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运作往往流于形式,独立董事的作用有限,公司治理风险加大。

5.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规模和风险产品盈利不确定性。无论是在市场销售的范围方上还是在产品或服务的定位上,创业产品比一般传统产品面临更多的变化因素和更强劲的竞争对手。 一是产品市场接受程度的不确定性。顾客可能对创新产品不信任,所以产品进入市场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客户认可,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给竞争对手模仿产品创造了空间,挤压了原创公司的利润。二是市场开拓的不确定性。如细分市场、确定目标用户、选择合适的产品上市时机以及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满意程度都将直接决定了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最终形成市场开拓风险。三是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因为生命周期较短,研发成本较高,产品的定价不能完全使用传统产品的参照定价方法。

二、投资者层面

1.大股东恶意套现风险

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而言,其财富增值效应非常明显。巨大的套现利益可能会驱使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包装,在公司上市初期编织“高成长性神话”,逐步抬高股价,待大股东限售期满后立即套现,以获取远高于正常经营的超额收益,然后再借口“市场因素”回归原形规避责任。现行的创业板制度设计未充分考虑保护公众投资者的权益问题以及对大股东恶意减持、套现的责任追究。

2.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披露风险

虽然与主板公司相比,创业板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更加完善和充分,但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因为规模比较小,组织架构简单,上市公司的决策和经营者往往又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信息不对称情况特别突出,从而上市公司很可能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如利好信息从而配合大股东减持等。由于其决策链条短,参与人数少等情况,增加了监管部门查处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难度。

3.估值风险

创业板的高发行价加上上市首日的爆炒,使其整体估值畸高,不仅大幅超越全部A股,也明显高于中小板个股。有市场人士指出,化解创业板的新股高估值,既能够通过股价的回调实现,也可以通过盈利的增长来达成。通常市场对于那些成长性较好的个股,往往愿意给予更高的估值,只要其未来盈利能够高速增长,那么其当前叫的估值仍然具有合理性。

4.交易风险

虽然《上市规则》规定交易所可以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临时停牌以防止创业板股票交易投机过度。但由于上市公司股票短期定价主要由资金行为决定,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面临爆炒的风险很大。此外,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股本较小,股价易被大资金控制,加之在上市时创业板上市公司已被证明具备创新能力,炒作题材较主板上市公司更加宽泛,股价操纵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监管机构层面

与创业板的不断发展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立法健全制度建设,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督检查办法也急需健全和完善。严格执法切实保障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是对监管机构的考验。

四、中介机构层面

有关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相对于整个社会中介组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家虽然对一些重要的社会中介组织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但对一些重要的领域并未涉及,如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大量行为,但并没有统一的法律来规范组织。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缺位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存在多头管理、多头审批、权力过于分散、体制不顺、难以协调动作、准入把关不严等弊端,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监管机构和统一规范的监管体制。此外,对注册执业师的执业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也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一般在省一级行业设立协会,仅对注册执业师的充分监督靠年检和举报查处很难实现,且对本机构所办理的中介业务逐一进行监督仅靠中介机构负责人也难以实现充分有效。

针对上述风险,本文提供下面四条建议:

1.培育优异的上市公司

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其说是市场经济不如说是信用经济,公司要树立诚信经营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能够相互制衡。大力发展科技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实力。另外要坚持实业经营为主资本经营为辅的理念,尽管创业板市场受到投资者的盲目推崇存在较高的市盈率,但企业经营的价值在于它创造价值的长期性,而资本经营背离了这一理念,对企业的发展及投资者的利益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为防范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恶意套现风险,应加强对大股东减持的信息披露监管。首先监管部门应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预先披露减持计划,减少对股价的影响。同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应确保公众投资者的知情权,应披露减持股份获取资金的使用计划,定期披露相关资金的后续使用情况。其次,监管部门应将保荐机构出具的成长性意见后续验证情况纳入对保荐机构的持续监管范围,细化保荐机构履行持续督导义务的要求,防范保荐机构为骗取上市资格出具虚假的成长性意见,如企业上市后2至3年内,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与保荐机构出具的成长性意见出现重大差异,就应当追究保荐机构的责任。

3.实行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是指在证券二级市场上,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中介方,实时不间断地向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证券发行和购买方分别报价,达成一个合理价格后证券经营法人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发行方、公众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相对于传统的竞价制度,做市商制度形成造价系统,按照做市商的报价投资者随时都可以买入、卖出证券,不会出现买卖双方力量不均衡而无法交易,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性,使交易更加透明化,同时上市公司可以提高知名度可谓一箭三雕。

4.加大中介机构的违规成本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提高相关执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切实落实对违规保荐人、注册会计师以及律师等的责任追究。对于协助上市公司造假或未能勤勉尽责的保荐人、注册会计师以及律师等,监管机构落实责任追究,如采取公开诚信档案、限制执业、吊销执业资格等监管措施,督促其恪守规范运作底线,勤勉履职,形成规范的中介机构生存环境。

总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自成立起尚不到两年,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创业板的发展壮大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广泛的投资渠道,对于我国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在立足我国创业板发展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完善制度设计,少走弯路,尽量减少市场风险,为我国投资者和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创业项目 创业项目选择 原则 策略

据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为什么许多怀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不能走进自主创业的大门? 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或许是许多大学生放弃创业理想的重要原因。

选择创业项目就是选择创业方向,而不少大学生这一步走得并不好。据教育部的一项报告显示,全国97家早期创业的学生企业,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其中很大一部分创业失败是由于项目选择错误所致。选择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往往是创业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那么,什么是好的创业项目?创业项目选择的策略是什么?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创业项目的含义及分类

创业项目是指创业者能够用来实际运作,开办企业,进行生产或经销产品(包括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如服务产品),并通过出售给消费者来赚取利润的那些商业机会。创业项目的分类从观念上来看,可分为传统创业项目、新兴创业项目以及最新兴起的微创业项目;从方法上来看,可分为实业创业项目和网络创业项目;从投资上来看,可分为无本创业项目、小本创业项目及微创业项目;从方式上来看,可分为自主创业项目、加盟创业项目、体验式培训创业项目和创业方案指导创业项目;从经营性质及特点上看,可分为生产类创业项目、科技类创业项目、商贸类创业项目、服务类创业项目、创意类创业项目和公益类创业项目。

二、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知己知彼原则。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是创造一个切入社会的端口,要找到一个自身与社会结合的契合点。所以创业项目选择要舍得下功夫,充分调查和论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清醒地审视自己的优势与强项、兴趣所在、知识经验积累,性格与心理特征、资源拥有等。知彼,是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对稳定的、恒久的、潜在的需要的认识。

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原则。所谓自有资源,就是创业者本人拥有的或自己可以直接控制的资源,包括专有技术、行业从业经验、经营管理能力、个人社会关系、私有物质资产等。相对于其它非自有资源,自有资源的取得和使用成本往往较低,同时这些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也容易使项目获得标新立异优势,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项目特色原则。特色是创业项目生命的内在根基,是企业生存下去的条件、站住脚的基石。没有特色,任何创业都会是无根之浮萍。项目特色是扎根在正当的恒久需求之中的真实品质和效用,是吸引、影响、制约社会成员间进行交换的资源,是存在项目之中的优秀基因,是争夺市场的竞争优势。

效率优先原则。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普遍缺乏资金、客户等资源,因此为尽快脱离创业“初始危险期”,使项目的动作进入良性循环,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那些“短平快”项目。这样操作一方面可以迅速收回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即便项目后期成长性不好,创业者也可以选择维持经营或后期主动退出,利用挖掘到的“第一桶金”另寻出路。三、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策略

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是创业成功的第一步,创业项目的选择有以下一些策略。

1、选择高附加值的项目

一个创业项目好不好,首先要考虑的是它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高不高。附加值高则是好项目,不高就不是好项目,附加值为零就应该放弃。什么是附加值呢?

附加值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指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增价值。附加值的实现在于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进行连接。产品附加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通过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等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和通过市场战略在流通领域创造的商品附加值。高附加值产品,是指“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产品。其技术含量、文化价值等比一般产品要高出很多,因而市场升值幅度大,获利高。

2、选择高市场容量的项目

产品的市场容量是指消费者的需求总量。市场容量大,说明你生产的产品社会需求量大,你创业后的企业成长空间大。市场容量小,说明你生产的产品社会需求量小,你创业后企业成长的空间不够大。一般来说,选择产品市场容量大的创业项目,创业初期的成活率相对会高一些;而选择产品市场容量小的创业项目,由于其生产的产品适用人群少,销量自然就小,创业初期的成活率可能会低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市场容量与市场占有率是两个绝对不同的概念。有些产品的市场容量虽然大,但由于竞争者较多,创业者实际利用的市场空间可能并不大,因为整个庞大的市场被无数的竞争者分割成很多小市场,留给初期创业者的只有很小的市场容量。也就是说,创业者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很小。初创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3、选择高市场垄断力的项目

市场垄断力是指利用该项目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进行销售时所显露的市场占领能力,或者说是市场独占能力。它所反映的是该项目与其他生产同类产品或替代产品的项目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力。

高市场垄断力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产品的销售,提高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即它的市场分额。二是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当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会形成一个平均销售价格,同时也会形成一个平均生产成本,他们之间的差额就是平均利润,一般来说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平均利润是很低的;而产品处于垄断状态时,就掌握着产品的定价权,其销售定价比平均价格高,高出部分的价格差就是垄断利润。这就是说,当产品处于垄断状态时,它不仅可以获得平均利润,还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市场垄断可分为:政策性垄断、技术垄断、资金性垄断等几种类型。

(1)政策垄断。是指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限制其他可能的竞争者进入某些领域,而只容许一家或几家企业来经营某类产品。政策性垄断是非常厉害的垄断。创业者要想进入这类行业,只能成为它们下游或上游的利润不高的配套企业。

(2)技术性垄断。是指根据该创业项目生产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而无法与之竞争,从而处于垄断地位,这种技术垄断有两类:一是专利型技术垄断;另一类是窍门型技术垄断。

(3)资金性垄断。是指某种创业项目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只有资金充足者才能实施该项目。

4、选择低风险的项目

低风险说明风险可控,可以想见,技术上成熟、市场广阔、政策容许特别是政策鼓励的项目,风险是比较小的。这里讲的风险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下面分别分析一下。

(1)政策风险。是指有些创业项目处于政府管制或调控的领域,政府管理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致创业项目被封杀,或因政策调整导致市场供求变化,给初创企业经营带来极大风险。

(2)技术风险。是指初创企业的产品技术不完全成熟,边研制边上马,从而存在着技术部过关的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存在于产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初创企业,当然也存在于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成熟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

(3)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产品能否经受市场竞争的风险。如果产品适销对路,渠道畅通,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那么市场风险就小;反之,市场风险就大。市场风险是选择创业项目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市场风险影响着产品的销售量、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形成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机方面:一是宏观经济环境,若宏观经济不好,下游企业或客户购买力下降,势必影响本企业产品的销售。二是原材料采购。若原材料不容易采购,或采购价格高,或运输成本高等都会影响本企业的经营。三是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变化。企业生产的产品若不符合消费习惯必将会造成消费困难。

5、选择资金占用量低的项目

低资金占用量,是指创业从投入到产出所需的资金量比较少,在创业者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低资金占用量有两大好处。第一,成本可控。低资金占用量,一般来讲,科技含量高,投入小,因而船小好掉头。随时可以转产。损失也比较小。第二。在创业之初,容易筹集开办企业所需资金,使项目上马快,好掌控,提高初创企业存活率。

6、选择产品生命周期长的项目

生命周期有三种类型,即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和产业生命周期。这里主要是指产品的生命周期,影响产品生命周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新技术的出现,产品更新换代,老产品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二是具有同样或类似功能且价格低廉的替代产品的出现。

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创业者选项目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也许还没有收回投资,就已经走向衰落了,这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

(注:本文系武汉市教育局2014年重点科研课题,编号为2014028,课题名称“困扰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创业企业;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037-03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世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创业时代,创业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并日益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相继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等政策,促使我国的创业活动日益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大量创业企业应运而生。但事实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创业企业诞生,却又有大量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创业企业退出市场。造成我国创业企业成活率低和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创业企业在其成长、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缺乏有效地识别、分析与控制。纵观目前国内外的学术领域,相对于如火如荼的创业活动而言,对创业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却明显滞后于创业实践。

2 创业企业生命周期

创业企业作为一个动态概念,它是相对于成熟企业而言的,是指处于由孕育期向稳定期逐渐发展和转型的企业,其规模及赢利能力较小,成长潜力与风险并存。创业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本文以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创业企业的特点和前人的研究,将创业企业成长划分为孕育期、求生期、扩张期、稳定前期四个阶段。①孕育期。即从捕捉创业机会到创业企业创立的阶段,创业企业实体的成立则标志着孕育期的结束。②求生期。求生期指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试销的过程,是将创业设想转化为一系列创业活动的过程,是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逐渐成型的过程。③扩张期。该时期是由产品试生产和试销向产品规模化生产并日益被市场接受的过程。④稳定前期。这是企业的核心产品生产能力、销售业绩和管理水平都逐步趋于稳定,其市场地位也趋于稳固的过程,因此,该阶段也是创业企业向成熟企业过渡前的关键时期。可见,上述四个阶段正是创业企业积累资源、增加实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演进过程。

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创业企业风险分析

创业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环境状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生产经营活动也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风险类型也将各不相同。

3.1 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和用资风险。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遇到的首要风险和核心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企业将陆续获得现金流入,规模和影响力都将不断扩大,则其筹资风险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产生的原因为:第一,创业企业作为一项全新的事业,缺少参照系和经验,导致企业的筹资计划和融资策略制定缺乏一定的准确度和科学性,进而造成创业企业的筹资风险;第二,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和二板市场的不成熟是我国创业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

(2)用资风险。创业企业的用资风险通常突出表现在求生期和扩张期,该时期的创业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如果资金使用分配不当将引发资金风险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一方面由于资金结构和资金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用资风险。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不高也将致使创业企业承担一定的用资风险。

3.2 技术风险

创业企业技术风险具体可以表现为技术研发风险、技术应用风险和技术再创新风险三方面风险。三种风险虽同属技术风险,但其中技术风险出现的时间段不同,且不同时间阶段所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1)技术研发风险。技术研发风险突出表现在创业企业孕育期和求生期,此时期创业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资金和技术开发经验,导致技术的研发能否成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研发经验不足,创业企业经常遇到因设计方案不合理而造成后期研究工作离既定目标越来越远,最终造成技术研发工作无法继续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很多创业企业在技术研发工作前通常疏于技术检索,当研发工作进行到一半或结束后,才发现研究成果早已经申请专利或上市,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2)技术应用风险。当创业企业的研发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后,技术研发风险逐渐降低,但技术应用风险则应时而生,具体表现在:①技术适用性风险。如技术使用环境、资源等条件较苛刻,操作复杂,功能过剩或不足,与相关技术不兼容等,都会使技术因适用性较差而面临被淘汰的风险;②技术可靠性风险。技术的不可靠将导致产品在性能、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稳定,如产品技术性能不过关或次品率过高,造成创业企业因产品无法满足相关技术标准或不被消费者接受而面临危机;③技术流失和替代风险。由于缺乏技术保护意识,创业企业通常面临技术外泄或被模仿的风险。

(3)技术再创新风险。当创业企业逐步在技术和管理上逐步趋于成熟时,技术再创新风险将可能随之产生。在稳定前期,创业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时企业容易陷入安于现状而疏于在技术广度和深度的再创新或不愿进行新技术的开发的状态,不能以动态的目光和思维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最终造成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危及企业的长足发展。

3.3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通常在创业企业的求生期就已产生,在扩张期达到最大。随着创业企业的发展,市场准入与预测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和市场潜力成长风险依次凸显。

(1)市场准入与预测风险。在创业企业求生期,产品研发结束后,需要将所生产的产品投放市场,但由于创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少市场知名度等特点,其产品在进入市场并试图让市场所接受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或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进一步演变成市场准入风险。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开拓经验的欠缺性,创业企业还要受到因市场预测的不准确而产生的影响。

(2)市场竞争风险。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的加强,扩张期的创业企业需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来获得更大的利润,但由于消费者认知程度较低、市场地位不高、竞争能力较差,创业企业在此时就需要承担更大的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一方面体现在产品本身的竞争,产品质量、性能等指标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决定了创业企业市场竞争风险的大小。另一方面,创业企业要面临现存的成熟企业和新的竞争者出现所带来的竞争风险。

(3)市场成长风险。市场具有潜在性与待成长性,创业企业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和快速扩张,就得不断地发掘市场潜力或开发新的市场。与技术再创业新风险一样,当创业企业发展到稳定前期时,往往由于资金、市场开拓能力的限制或惰性的产生,使得创业企业无法继续进行新的潜在市场的开发,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导致创业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流量用于企业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创业企业的成长速度与生产水平将无法适应市场的成长速度,将导致创业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成长风险。

3.4 人力资源风险

由于创业企业的高风险性和发展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决定了创业企业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都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导致创业企业一直面临着较大的人力资源风险,主要表现在人才获得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

(1)人才获得风险。相对于成熟企业,面对人才竞争激烈的市场和人才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创业企业在招聘各类人才时会面临难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压力,招人难度加大,使得创业企业在运营上要承担人力资源不足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2)人才流失风险。人才流失风险是我国创业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中常见的风险,尤其在企业求生期表现更为突出。首先,良好的组织结构关系可能因为核心人才的流失而遭到破坏,执行中的任务也将被迫中断,企业经营效率大大降低;其次,企业花费大量成本吸收和培养的人才一旦流失,将导致创业企业在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再次,掌握核心技术或客户等资源的人才流失,可能造成技术开发延迟或技术外泄,甚至使创业企业因人才流失风险而遭受巨大损失和致命打击。

3.5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贯穿于创业企业始终的主要风险之一,它是指由于创业企业管理不善而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创业企业的管理风险主要由因创业者和管理团队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能力风险和由组织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组织风险两部分组成。

(1)能力风险。创业者和管理者是创业企业的关键人物,其能力的高低和经验水平直接关系着创业企业管理效果的好坏和管理风险的大小,尤其在创业企业发展初期,管理者能力有限,相应的能力风险则较大。能力风险在创业企业中具体表现为决策能力风险、业务能力风险和协调与整合能力风险。

(2)组织风险。创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在成立之初通常伴随着结构的不合理性和效率的不稳定性,由此产生的组织风险将对创业企业实施高效管理造成很大的障碍。在创业之初的孕育期,创业企业通常缺少专业的管理团队,组织的层级结构也相对较为模糊,经常出现多头领导或责任不清的现象且组织的灵活性较差,这将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造成管理上的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组织趋于稳定,但当创业企业发展到扩张期时,企业规模和产能都将迅速扩大,其组织结构将面临无法满足企业扩张和发展需要的风险。

4 结 论

本文基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划分了我国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并针对不同生命周期中风险类型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①创业企业是一个动态概念,其成长和发展也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可将创业企业的成长划分为孕育期、求生期、扩张期、稳定前期四个阶段。②创业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主要面临着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管理风险,且各种风险在不同生命周期中呈现不同影响和变动趋势。因此,在进行风险控制时也应以创业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手段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艳茹.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88-93.

[2]成春,贺立龙.创业企业的成长动力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36-140.

[3]宫雅卓.论创业企业的分段风险投资策略[J].科技创业,2003(9):63-64.

[4]谢胜强.创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增刊):230-233.

[5]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风险的系统分析:辨识与规避[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132-135.

[6]周荃,徐健.高科技企业的典型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创业,2006(9):41-44.

[7]张云.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2009(1):106-107.

[8]陈春燕.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评价[J].民营科技,2009(2):42-43.

[9]Bobo,Jack.The Business Life Cycle,Life Health and Financial Service.IMI.2001(5):23-28.

篇4

The business plan is a project about the investment of the Mini Golf sports hall, whichstudy the domestic market of sports hall. M company through market feasibility analysis,target market and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alysis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peration andorganization program introduction, and finally through financial analysis and risk controlprogram analysis, and strive to provide specific plans for M company. First of all,the firstchapter and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paper that introduce the environment andentrepreneurship team.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macro and micro environment of theproject and uses the PEST analysis method. And use the five force analysis model of MichaelPotter to analyze the competition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y in detail. The fourth chapter use theSWOT method to analyze the project, determine the marketing location of the project, M hallprovide the fashion and novel hall for the target customers chatting、spending time andplaying in todays fast-paced city life, which can build customer loyalty. The fifth chapterintroduce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of M hall project. And it analyze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by 4P theory in detail, finallyintroduce the overall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M hall project.

Finally, the sixth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risk control of the M hallproject. Firstly, introduce the shareholders investment plan and financing plan, and thenpredict the project the net operating cash flow for nearly 6 years from the financial and riskcontrol, which concluded that the project payback period, NPV, IRR and other financialindicators, which use these financial indicators to check further possibility of business plan.

At the same time, it introduces the policy for the possible risk of finance and operation.

From the abov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the project is possible andworthy of investment.

Key words: Mini Golf; sport; business plan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项目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商业计划书文献综述

1.2.2 战略管理方面

1.2.3 营销管理方面

1.2.4 财务分析方面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M 公司创业项目概况

2.1 M 迷你高尔夫休闲运动馆创业背景

2.2 M 迷你高尔夫休闲运动馆创业方案简介

2.3 M 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团队

2.3.1 M 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特征

2.4 M 公司创业可运用的资源与能力分析

2.4.1 企业可运用的资源

2.4.2 企业能力

第三章 市场可行性分析

3.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Political)

3.1.2 经济(Economic)

3.1.3 社会(Social)

3.1.4 技术(Technology)

3.2 迷你高尔夫休闲运动馆行业环境分析

3.2.1 国内休闲运动馆行业发展现状

3.2.2 广州休闲运动馆行业发展现状

3.2.3 迷你高尔夫休闲运动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3 市场环境分析

3.3.1 国内消费者行为探讨

3.3.2 广州消费者行为探讨

3.3.3 休闲运动馆市场细分分析

3.4 休闲运动馆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的战略定位与商业模式

4.1 SWOT 分析

4.2 公司的愿景与目标

4.3 目标市场与定位

4.3.1 目标市场描述

4.3.2 目标市场规模预测

4.3.3 项目市场定位

4.4 商业模型主要价值链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运营管理

5.1 组织架构

5.2 运营管理-业务流程设计方案及管理方案

5.3 人力资源管理

5.4 4P 营销策略

5.4.1 产品(Product)

5.4.2 价格(Price)

5.4.3 渠道(Place)

5.4.4 促销(Promotion)

5.5 项目的筹备和实施

5.5.1 筹备组织设计

5.5.2 实施流程主要里程碑事件及进度追踪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方案

6.1 资金计划

6.1.1 资金筹集和融资方案

6.1.2 资金使用计划

6.2 财务分析

6.2.1 经营收入预测

6.2.2 成本费用预测

6.2.3 固定资产预测

6.3 财务指标分析

6.3.1 基本盈利能力指标

6.3.2 投资回收期

6.3.3 投资净现值(NPV)

6.3.4 内部回报率(IRR)

6.4 风险与控制

6.4.1 市场风险及对策

6.4.2 财务风险及对策

篇5

【关键词】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风险控制

一、风险投资问题与文献综述

(一)风险投资问题

风险投资指的是以高科技和知识密集为基础的,创业者将资金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投融资方式。发达国家早在1946年就有了风险投资,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标志着现代风险投资的开端。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下表从风险投资机构的个数,风险资本的增长状况说明了我国投资的发展状况。

(二)文献综述

关于风险投资问题,国内许多学者作过创新性研究。张文中(1999)依据新疆实际说明风险投资应以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地,充分利用政策优惠持续不断地投资,将内地作为风险投资退出的主渠道,尽快建立风险投资的产权交易和技术交易市场。郭建林(2007)介绍了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市场,冲破行政区划的限制,降低交易成本,建立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在内的完备的资本市场结构体系。高如娟(2009)分析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出现的种种问题,指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股权协议转让,完善创业板市场的配套机制等渠道来找出风险投资的退出路径。

二、我国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与退出渠道问题

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单一。风险投资结构的形式主要有有限合伙制,公司制以及信托制。在发达国家主要以有限合伙制为主,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采取的是事业型公司制形式。这种形式有很多不利之处,首先,它的资金投向和风险项目的选择受到很多来自政府的限制,而且政府办投资机构会导致不公平的竞争,容易引发政府的寻租行为,阻碍民间投资的发展;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可能造成员工懈怠情绪的滋生和营私舞弊行为。

在退出渠道方面,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不畅通。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主要是建立二板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香港的创业板,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只有股权转让这一形式可行性较好,其操作方式主要是企业的兼并、收购、清算以及出售给第三方。但股权转让这一方式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内的股权转让通常采取场外协议转让,场内大宗交易转让的形式,造成风险投资人的资本利得大量的减少。

(二)风险投资的体制问题与资金来源问题

风险投资企业存在着体制障碍。首先,我国风险投资企业规模小,科技转化率低,科技研发与经营成果相互隔离。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往往不适应市场需求难以转化。其次,风险投资企业的制度建设相对落后。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方式滞后,产权界定不清晰,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配置机制不够健全,要素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错配情况,难以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另一方面,风险资金的来源渠道狭窄。从国外发达国家来看,风险资本的供给呈现多渠道的特点:主要有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大公司资金以及外国资本,政府资金所占比例很小。我国自2000年以来,民间资本已经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但是总的状况是仍然以政府投入为主。从已注册的风险投资公司来看,70%以上的公司是在政府主导下投资创立的,其资本表现为政府独资或者控股。政府作为风险投资的主体,存在种种弊端,首先,很难摆脱计划和行政干预,无法按市场化运作。人才选拔方面,风险投资家的选择以及人事上的安排带有明显的行政手段。在项目选择上的投资决策也很难摆脱政府的干预。再次,政府作为投资决策主体,产权难以明晰,风险资本所有者和风险投资经营者之间信息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行政性的投资容易滋生腐败。

(三)风险投资人才短缺问题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人才匮乏。风险投资专家理财的资本运营特点决定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一个风险投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除了要有较好的技术成果外,最关键的是创业者的素质。风险企业家既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因而必须是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的复合式人才。我国风险企业最缺乏的是技术和管理兼备的企业家,这主要是由于风险投资管理者大多是政府行政任命的官员,缺乏技术产品和资本市场上的经验。

三、解决我国风险投资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风险投资政策扶持体系

政府的扶持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税务政策方面,考虑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问题,风险投资者承担的税种主要是所得税,根据风险投资的获利来源,大多是靠资本增值,即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得。因此,可以以此相应进行税法调整,实行资本利得所得税减免,给予风险投资抵扣以及投资减免优惠。

(二)加强风险投资体制建设

在人才选拔和克服委托问题方面,可以利用具备信息传递或者信号甄别功能的外部信息来对风险企业家进行客观评价,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来克服信息不对称及逆向选择问题。风险投资家应积极参与所投资企业的重大管理决策,监督企业家,减少的隐蔽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对风险投资企业进行分阶段投资以减少投资失败带来的损失。通过灵活的股权设置有效协调风险投资机构、风险企业、以及风险企业员工的利益,从而有效解决风险企业的激励约束问题。

(三)建立畅通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首先,完善创业板市场配套制度,鼓励创业板企业上市,使其成为风险投资退出资本市场的主要通道。为了上市融资,风险企业可以从已上市的公司中寻找合适的对象,将自己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壳中,或者买入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进行控股,已达到上市目的,并通过在证券市场上股本扩张来实现融资目的。另外,完善股权协议转让与产权交易机制,实现风险投资场外交易的退出机制。转让方式可以通过自有渠道完成,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如投资银行促成。

四、结论与建议

风险投资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着资本退出渠道不畅通,法律制度不完善,人才缺乏,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政府应及时采取灵活性的对策,通过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风险投资实行税收优惠,设立创新基金,加大科技研发,建立产权交易和技术市场以及畅通的退出渠道,完善人才选拔、培养、评估体系等措施来解决。总之,风险投资的前景是光明的,政府应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促进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中.在新疆建立风险投资制度的思考[J].新疆财经,1999(6).

[2]成思危.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第一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范祚军.建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想[J].南方金融,2004,(12).

[4]刘一康.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6(1).

[5]Gompers P A.optional investment,monitoring,and the staging of venture capital[J].Journal of finance ,2012 50: 1461-1489.

篇6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本文通过对28家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融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计算和分析,浅析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结构现状,然后对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主要从加强企业自身积累,提高企业信用水平,提升企业成长性等六个方面,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优化财务结构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结构;内部融资;外部融资

中图分类号:F8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04-02

1 引言

2009年5月1日,我国证监会颁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同年10月30日,28家企业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标志着中国创业板市场正式拉开帷幕.创业板市场将会为企业拓宽融资途径,发掘新的可持续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和层次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平台,企业原有财务结构的改善,对企业持续经营管理和可持续融资具有积极作用.

2 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结构现状

财务结构指企业资产的来源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通过自身积累获得企业资本或从企业内部筹集资金属于内部融资;企业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属于外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是外部融资的两种方式.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组成财务结构.

2.1 财务结构由内向外转变,留存收益是内部融资的主要来源

28家公司在上市前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所占比例基本保持持平,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在企业筹资活动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09年到2012年,28家上市企业内部融资所占比例逐年减少,而外部融资所占比例每年以10%的增幅迅速增加,28家公司融资方式由内转向外.而内部融资中留存收益相对于折旧而言,占了绝对比例,折旧四年内变化不大且低于20%,保持基本稳定,说明企业的内部融资始终是以留存收益为主,而折旧对于企业现金流主要起抵税作用,从而间接增加内部融资.

2.2 股权融资成为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方式,短期债务作为债务融资的首选方式.

对数据进行分析,股权融资逐年增加,相比之下,债务融资却大幅度减少,表明创业板上市后股权融资成为主要外部融资方式.而债务融资中又主要以短期借款为主要融资方式,长期债务比重逐步降低,表明企业上市后,短期借款相对容易,上市企业更倾向于短期借款用以周转资金.通过对28家上市公司的长期债务分析,少有公司涉及债券融资,究其原因是我国的债券市场相对于全球债市而言比较滞后,对债券发行有严格的条件和规模限制,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集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所以债券市场在我国发展较缓,上市企业很少涉及债券.

3 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结构现状分析

3.1 企业自身积累能力薄弱,外部融资成为财务结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板上市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上市之前,企业资金更多地来源自身内部积累、股东出资和职工内部集资等内部筹资方式.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本实力薄弱,自我积累和盈利能力较差,同时也受到自身经营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导致内部融资源头不畅,效果不好,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利润分配方案持有不同意见,有的管理人员存在短期化思想,缺乏持续经营的理念,对内部融资也造成了一定得影响.虽然内部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但与外部融资相比,所获得的资金数额较少,因此大多数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外部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3.2 内部融资方式有限,留存收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内部融资的两种方式.盈余公积按一定得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历年留存的内部积累,这两种属于内部融资的直接方式,也称作留存收益.而折旧每期发生计入费用,形成折旧抵税,虽没有收到现金,但间接的减少了税收流出.就留存收益与折旧抵税而言,折旧受到所得税率的影响,不能直接增加企业内部资金,与留存收益相比,留存收益更加直接.

3.3 融资渠道拓宽,股权成为融资新渠道

28家企业在上市以前,内与外融资比例基本均等,差距不大.这是由于2009年之前,外部融资渠道有限,创业板尚未开启,企业没有机会在创业板上市,无法通过创业板上市进行股权融资.而2009年以后,深交所推出创业板块,旨在为中小企业募集资金提供新平台,拓宽新渠道,通过发行大量股票等股权融资方式募集大量资金.相比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显得更加便捷灵活,更为方便有效.

3.4 股权融资不存在固定财务支出,创业板上市企业节约了现金流出

就债务而言,无论以何种方式支付利息,都会成为企业的一种固定财务支出.再有,因为债务人没有决策参与权,所以债务人要求的利息率会比股东要求的股利支付率要高,加重企业财务负担.尤其在上市初期,股利支付方式主要以股票支付为主,包括送股,配股,转股等.企业通过派发股票股利,不会形成固定现金流出,可使企业拥有大量的自由资金,有利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长期融资.

3.5 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品牌和信用得到保障,债务融资更为便捷

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之前,由于自身规模和经营能力的限制,抗击市场风险能力的差,银行贷款风险高等原因导致银行不愿意为企业贷款.正由于没有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导致企业与债务人信息不对称,债务人难以了解企业的真实请款,使企业的债务融资方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009年通过创业板上市,不仅能募集大量资金,也能在较健全的资本市场增强自身信用等级,使贷款风险降低.且由证监会把关的企业,在盈利能力、成长空间、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是一种肯定,声誉和知名度也会大大提升,相应的,创业板上市企业会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息披露成本以达到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与可信度,在企业信誉和企业品牌方面给债务人提供了一定得保障,对企业而言,债务融资更为方便.

4 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结构的优化方案

4.1 强化企业自身积累,从盈利上优化财务融资结构

企业内部融资是企业财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任何企业制度模式下,内部融资都应是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因为内部融资方便直接,且风险较低;而企业过度依靠外部融资很难可持续发展,并且会使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降低,控制权分散.加强企业自身的积累,首先应当正确处理企业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等流程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达到既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其次,创业板上市企业应努力增加自身盈利能力,内部融资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盈利是自身积累的源头.所以企业应确保自身的核心优势和盈利模式,进而从源头上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

4.2 提高企业信誉,获取多渠道融资

企业盈利能力和信用形象是获得融资的根本,只有盈利性好、成长性好、信誉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和真实度高的优质企业才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获得大量资金.自身信用可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全面、准确、透明的财务信息来体现,从而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提高创业板上市企业信用水平,首先应当在创业板上市企业内部落实诚信体制,将信誉放在首位.管理层自身应起带头作用,从高层到基层,努力营造一种诚信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外应当保证全面、准确、真实地向相关各方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创业板上市公司还应当完善各种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而加大市场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信任度,使企业稳健发展和可持续经营,从而优化企业财务结构.

4.3 提升企业成长性,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成长性是公司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经营模式的可拓展性、企业家的素质和管理团队的控制力、企业技术水平处于行业价值链的位置等等非财务指标.由于市场环境、技术水平、发展前景等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发展过程中将会受到各种风险的影响,应当不断提升企业的成长性,以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针对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应给予充分考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升企业成长性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创新上的领先地位,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依靠科技开发明星类产品,注重无形资产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成长性,以获得更多渠道的融资.

4.4 大力促进金融市场.加速各类金融工具的应用

前文提到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没有涉及债券融资,主要原因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较全球债市而言相对滞后,没有完善的债券市场, 且由于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对企业发行证券管制较多,监管较严,审批时间较长等原因,且债券发行范围较小,融资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量,限制了我国债券流通和阻挠了企业债券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不会稀释股东的控制权,而且具有杠杆作用,通过利息支付来提高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所以大力促进国内债券市场发展对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具有现实意义.发展债券市场,首先应减少审批流程和环节,放宽企业债券规模,其次,减少企业发行证券的发行费用,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达到筹资和优化企业财务结构的目的.最后,加大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使债券更容易流通,激发企业使用债券这个金融工具的需求.

5 结语

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改变了企业的财务结构,将原来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基本均等的财务结构,转变为外部融资占主体地位,其中股权融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短期债务成为债券融资的主要方式.创业板市场刚刚开启,市场环境和各种规范制度尚未完善,上市公司应理性对待创业板融资,不断发展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探索和优化财务结构,以求达到最合理的融资结构,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惠琦.浅析中国创业板[J].企业导报,2012,(5):12-13.

(2)王贵卿.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21):159.

篇7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金融风险 防范 化解

金融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与盈利减少的可能性。农村信用社处于特殊地位与职能,即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于“三农三牧”,因而其金融风险也具有不同于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的特殊性。

一、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现状

一是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占比较大,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二是农村信用社财务、信贷、支付结算等内部流程执行不到位造成案件频发,形成严重的操作风险;三是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不高,存在流动性风险;四是农村信用社资产利润率低,利息回收率低存在市场风险;五是部分员工素质低、信用观念淡薄,由于利欲熏心,形成、以贷谋私、篡改账目等形成道德风险问题;六是由于农村信用社近几年来信贷投放过快,潜伏新的金融风险。

二、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对策

农村信用社以安全营运为目标,以规范管理为手段,着力提高风险分析、控制能力和水平,强化全员、全过程、全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不同于其它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较低,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问题上不能照搬其它银行的经验。必须在借鉴商业银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自身在风险管控、业务创新、战略选择等方面的局限和不足,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稳健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风险管理,有效防范风险,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首先,根据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不断增加管理制度对风险点的覆盖密度,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其次,针对不同业务的风险控制手段、控制程序及管理要求做出统一的制度规定,相关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要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方法和事项作详细规定。最后,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把制度建设与业务流程改造、技术手段创新、管理工具开发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合理运用资金营运管理

一方面要大幅度提高资产质量,努力降低资产流动性风险。要合理运用资金,要坚持审慎的经营原则,科学判断经济形势。2009年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4.58万亿元,这一数字超过历年新增贷款量,并且几近完成全年计划新增贷款总量。信贷如此放量,为我国历史上罕见,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但重点是能否用到“刀刃”上,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农村信用社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牢固树立“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服务城乡”的经营宗旨,加大对支农、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金融支持。要加大对不良贷款的盘活力度,真正做到“前清后不乱”。

3.严把信贷管理关

(1)贷前调查要把好风险准入关。信贷人员应多渠道、多层面、多方面地调查,了解借款人或创业者的道德品质、经营状况和社会负债等情况。要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细致地分析,了解其资金动态,客观评价其经营状况、销售业绩和风险情况。要深入了解担保人的担保资格、经济实力和信用状况,了解抵押物的真实市场价值和变现能力。

篇8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着力点:优化资本

配置与促进技术进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主编杨瑞龙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GDP增速逐季回落的过程中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同时就业水平没有出现恶化和外贸增速与贸易顺差增速大幅度回落过程中,制造业和贸易品出现萧条,但服务业与非贸易品却依然保持相对强劲的发展势头等事实无不说明,中国已经步入“传统增长要素衰减所导致的潜在增长率下降”的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条件下,中国需求管理政策效果递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他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关键是市场化改革,而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重点则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宏观经济的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可进一步盘活资本和技术两个供给要素,为中国经济寻得新的发展动力。那么,如何通过金融体制的结构性改革来优化资本要素?这涉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组织与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如何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驱动下的资本有效配置,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都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资本有效配置:降成本、稳市场、去风险

杨瑞龙教授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等途径减少无效供给;第二,通过补短板、调整市场结构等途径增加有效供给;第三,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相应的,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采取的途径有:通过降低资本成本进而减少无效供给;通过稳定、调整资本市场结构进而增加有效供给;通过提升外部市场信息质量与降低资本风险进而完善市场环境与制度。

(一)降低资本成本,减少无效供给

米运生教授认为,对民间金融的抑制提升了金融市场的总体成本。也就是说,忽视民间金融的内生性和一般,不但不利于初创中小企业的成长,增加其融资难度与道德风险,进而也提升企业的融资成本。对此,米运生教授通过构建声誉效应的信贷博弈模型,从初级储蓄者选择不同融资模式的条件及边界转换的动态角度,研究民间金融内生性。其研究发现:在微观层面,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新创企业度过初期阶段的困难而成功步入成长与成熟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宏观层面,民间金融通过关联市场对契约实施所发挥的重要功能,对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政府应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之中,引导和利用好民间借贷等民间金融的传统形式,降低初创企业及其金融市场的总体融资成本,以促进初创企业乃至现代经济的健康发展。过高的资本成本,除了源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之外,还体现在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的调整成本方面。刘仁和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投资环境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因为资本市场中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存在较大的调整成本。在研究中,刘仁和教授应用含有调整成本的Q投资理论,依据要素投入的边际价值等于边际成本构造矩条件,运用GMM方法同时估计中国宏观经济总体的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调整成本参数,测算了两种要素投入调整成本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投入要素的总调整成本占实际总产出的比例平均为18.42%;新增一单位实物资本的边际调整成本占边际投入成本的平均比例为45.31%;新增一单位人力资本的边际调整成本占年度人均工资的比例平均为59.20%。由此可见,当前的投资环境下,逐年高涨的投资率在带来更高产出的同时,也产生更高的调整成本。这是一种低效率的增长模式,须着力降低要素投入过程中的投入摩擦,对资本市场进行降成本的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全社会的实际总产出。该研究表明,尽可能降低调整成本,对于促进资本跨行业、跨地区的有序流动,对于优化资本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改革资产价格形成机制,促进金融市场有效运行

资本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有赖于市场化的资金价格形成机制。满一兴认为,在世界各国均采用实物货币制度条件下,国际企业间资本流动总和就是国际资本流动总和,二者表现出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不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无关紧要;但在当今世界各国均采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条件下,国际企业间资本流动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出现了显著背离,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已变得十分重要。对此,满一兴构建了一个全面统一地分析资本流动的框架:“收”“实”入“内”、“付”“虚”出“外”,资本流入;“收”“虚”入“内”、“付”“实”出“外”,资本流出。这一框架不仅适合分析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一国之内的企业间资本流动,同时也适合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在不同国家间转移的国际资本流动。利用此框架指导国际资本流动,将有助于规范国际企业间的资本流出与资本流入,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分析金融投资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找到相应的市场定价机制及其完善对策,提升市场有效性。对此,陈标金认为,农产品期货市场套利并不充分,交易者也不是完全理性的。其在研究中假设农产品期货市场有限套利、交易者异质信念并遵循“经验法则”预期,构建了农产品期货投机均衡定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集中竞价规则下产生的农产品期货价格是由交易者的预期决定的;前期期货价格水平、现货价格和前期期货价格的变动趋势、不同类型交易者的比例结构及其预期模式共同影响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形成与波动;基本分析法交易者占主导地位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更高的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效率。因而,通过实时披露现货价格信息,培育和引导交易者运用基本分析法预测期货价格走势,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期货的市场效率,增加市场有效供给。除农产品期货之外,原油期货也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柳松教授对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运用结构断点测算法研究了原油期货价格变化的动态轨迹,进而针对投资者聚合问题研究了五类异质投资者情绪在每个结构转变阶段分别对原油期货市场收益和收益波动的冲击效应。柳松教授的研究结论表明:原油期货市场存在稳定的杠杆效应,在高位震荡期表现尤为突出;管理基金的投机活动已使其成为原油期货价格变动的引导者,生产批发商是市场上最坚定的套期保值者,互换交易商并非借套保之名行投机之实;投资者情绪波动是构成原油期货市场风险的显著性因素,管理基金代表的投机力量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因而,可通过识别管理基金、生产批发商和互换交易商的交易行为,挖掘新版COT报告的持仓信息所反映的市场情绪来预测油价走势,以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三)化解价格风险,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针对过高的市场风险,蔡键指出,可通过保险市场的构建,将市场风险转嫁给第三方。蔡键以目标价格保险为例,对保险产品的作用机理、保费方案与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农产品价格数据和实地调研的样本数据为内蒙古肉羊市场设计出合理的保险方案。尽管蔡键并不是直接研究针对资本市场风险的保险产品,但是其研究结论也给予我们启示:以价格波动为表征的市场风险不利于市场稳定,有效市场制度供给不足将引发较大的市场风险,对此可通过建立和健全保险市场的方式来进行风险转移,其中,根据供需双方进行保费设计则是保险市场能否有效建立的核心。从作用机理角度来看,保险是将风险从投保者转移至保险供给者,并非将风险完全消除。因而,陶玲认为,提高信息质量、确保市场信息的有效流动,才是降低市场风险的直接途径。对此,陶玲以农业类上市公司为例,从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者角度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的适度集中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降低市场风险。因而,相关部门可从公司治理角度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健全激励机制,减少委托成本;合理设计董事会规模;逐步健全独立董事的监督、激励、考核、评价等机制;防范由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产生的“内部人控制”;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健全监事会的培训、激励、晋升机制等治理机制;优化公司外部的治理环境等。通过上述途径,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从而降低资本市场风险。

三、以金融改革,优化资本配置与促进技术创新

(一)风险投资促进与企业技术创新

风险投资是否能够有效地诱导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与现实问题。孟繁邨利用中小企业板广东省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背景类型、持股比例对初创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她的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的支持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同,民营背景是最有效的投资者。因而,我国要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上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对风险投资机构的引导,通过税收优惠、配套支持等措施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创新型企业。可见,改善风险投资条件,优化资本市场的融资环境,将有助于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二)优化资本内部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

常见的高管薪酬分配方式有两种:一是货币薪酬;二是高管持股。那么,究竟是哪种方式更有助于刺激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其背后的影响机理又如何体现?对此,毛雅娟与赖彩梅构建了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作用的概念模型,并以2009—2015年创业板上市353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货币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作用,即企业高管年度报酬总额越高,对企业创新的研发投入会越多,研发效率也更高;第二,高管薪酬与专利数量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但高管持股与研发投入呈现“U”型关系,即当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时,高管持股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而当高管持股比例较高时,高管持股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因而,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和管理者薪酬激励机制,谨慎实施股权激励,合理进行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刺激企业技术创新。

(三)金融中介与企业技术创新

篇9

关键词:农民增收; 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其中农民增收问题是其中的根本症结。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制度、措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新时代背景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地区相对贫困落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极大改善,农民增收的空间受到挤压,农民增收动力开始减弱,有些地区甚至呈现出增收放缓的态势。

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

我国第一产业仍然保留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格局,大部分地区沿用传统的农业耕作种类和方式,产业组织化、运营市场化的规模和深度严重不足,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产品生产种类和质量跟市场需求间存在脱节,缺乏市场竞争力。

由于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等历史原因,单家单户的生产方式使得农民无法方便地扩大生产规模,而且对于市场信息的闭塞,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民在面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无所适从,很容易蒙受巨大损失。

(二)农业生产要素稀缺,投入不足

土地、劳动、资本是农业的重要投入要素和农业产出的决定力量。尽管我国幅员辽阔,却也因大多数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农业生产,导致耕地数量非常有限。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深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农业用地的数量和质量在逐渐下降。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很多地方农民仍然沿用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虽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单产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农业资本等方面投入匮乏,继续提高农产品的单产量和农产品价格的潜力已然不足。

(三)社会保障覆盖水平低,生产生活之外的开销高

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农村地区这种风气尤盛。所以,在普通的农民家庭,除去基本的生产、生活外的支出不算是一个很小的数字。这些支出主要包括:建房、医疗、婚丧嫁娶、礼金等。

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但是仍然没有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供给农民便捷的金融服务,使得农民的经济基础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生产生活之外的开销很容易使农民致贫、返贫。

二、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剩余劳动力

为规避市场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在发挥传统农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延伸农业产业链,全程参与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要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头引领作用,发挥企业的市场信息和风险抵御优势,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产业化经营。广大农民也要广泛参与专业合作组织,利用集体的力量提高市场拓展和市场博弈的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借助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机遇,适当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特别是就近就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二)加快土地流转,着力加强农民培训

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国家要完善相关政策,分离土地的经营权和承包权,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将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的生产。这样,一方面使得农民从闲置的土地中获取收益,另一方面也使得本地区加速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

提升农民的专业技术能力,从根本上就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首先,要保证在农村地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家庭因鼓励子女接受职业技术、高等院校教育。其次,农民培训的内容不局限于农业生产技术方面,也要加强普及外出务工的专业技能和法律等方面知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也促使外出务工农民更容易寻找到新的工作岗位。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促进农民增收,就要在妥善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向农村大量输送金融血液,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和自主创业。虽然国家已规划到2020年,全国实现医保统筹和医保直接报销。各地区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简化投、续保手续,完善相关政策。有条件的地区,要先行一步,尽快建立头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创新农村的金融体制,就要民间互助与正规金融相结合,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结合。创新担保方式,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解决农民由于缺乏抵押物、信息不对称等而贷款难的问题。此外,要确保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支农贷款比例,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流向“三农”,减少资金外流。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收入结构和增收动力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收入逐年上升,呈现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良好态势。但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例如传统农业附加值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缺乏医疗养老保障等。对于暴露出来的这些难点问题,我们要逐项分析,加强顶层设计,落实惠农政策,凝聚合力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周晓蕊.实现农民增收的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研究.2016(03).

篇10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其特点可以概况为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但是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要比证券投资基金大。从产业投资基金风险产生的环节上看,可以将风险分为两部分:一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二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而这两方面的风险又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构成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因素很多,此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基金市场发展初期,基金市场中各类行为尚未完全规范,因此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风险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使产业投资基金得到健康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本身或者所投资的资金是否具有合理的流动性而产生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的存续期有5-10年,投资对象是特定的企业,需要一定的投资回收期,所以流动性不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固有特性。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是否能够达到有效规避和防范。其次,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见效周期较长的实业、未上市企业或上市企业的未流通证券,因此其投资的资产缺乏流动性。缺乏流动性使资金的周转存在困难,一旦所投资项目经营状况不佳,基金的处境将会十分艰难。特别是当基金的存续期满后,基金仍不能从所投资资产中变现,那么,整个产业投资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市场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指市场主体因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包括经济周期波动、利率变动、通货膨胀导致的购买力变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风险,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所引起的行业供求关系改变所产生的风险。从微观环境来看,市场风险指投资企业产品市场风险,包括: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其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商业总价值,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投资规模较大,最后形成的产品对本行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果产品市场的容量不大,会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润甚微或亏损。市场接受新产品的时间不确定性。产业投资基金所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市场中尚未出现的新产品。新产品被市场认可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不管产业投资基金是投资于新兴产业或者是传统产业,都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如果投资的产业市场竞争激烈,高的预期投资收益一般就难以达到,投资结果不理想。

(三)经营管理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经营管理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的业务能力,及其在具体项目经营管理上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项目选择风险和决策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指由于对投资项目选择失误而产生的风险;决策管理风险则指由于管理技能缺乏或管理方式不当所造成的损失。产业投资基金运行,通常遇到的经营管理风险有:体制风险。体制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所采取的设立方式,及其基金运作过程中责权利的划分方式而产生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主要由项目选择风险和规模选择风险两部分组成。项目选择风险是由于对项目的选择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项目的规模风险是指项目在选取规模和种类上存在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人才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个别技术人才的流失有可能导致整个技术的崩溃,因此人力资源风险也是时时存在的。

(四)投资环境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风险指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政策环境风险指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对待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而引起收益变化。随经济形势的变动政策不断变化,从而使产业投资基金政策不明朗。

第二,法制环境风险是指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等造成对产业投资基金损害的可能性。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各种规范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特别是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就可能存在与其它法规产生冲突、甚至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现触暗礁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执法队伍的素质原因,在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中与有关部门发生纠纷时,产业投资基金的正当权益保护就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第三,市场环境风险指由于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不完善而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产生收益减少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仍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干扰,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行政干预更加普遍。

(五)市场交易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交易风险指由于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因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风险。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是依封闭式方式设立的,与封闭式的证券投资基金和其它股票一样,产业投资基金一旦上市流通,就要接受市场法则的检验。普通股票的风险同样存在于产业投资基金中,买进卖出、市场炒作等二级市场的各种风险都会发生。另一方面,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通货膨胀)也可能使同样数量的货币在不同时期的购买力产生差异,从而引起产业投资基金收益变动。

(六)道德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指基金管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或收益减少的可能性。投资过程是基金管理人对资金的运作过程,除了资金因素,还有投资水平、投资技术等因素。其中基金管理人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对基金收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投资项目选择、论证决策、经营管理、获取收益等一系列环节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有关人员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秩序还比较混乱,专业性的组合投资和高素质投资队伍比较欠缺,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股权)市场不够有效。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是企业会计做假账,审计结果缺少诚信,使得产业投资基金无法对项目做出科学判断,增加投资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需要不断探索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对策与方法。

(一)以预期的高收益性抵消流动性风险

由于产业投资资金大都投资于特定的企业,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周期,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能否有效规避和防范。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流动性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产业投资基金常常是以预期的高收益来抵消。

(二)以科学的管理决策控制经营管理风险

对于项目选择风险的控制,一方面要具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使选择的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要尽量利用有效的渠道争取到有益的项目。而对于基金管理风险的控制,则要求尽量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吸引高素质的基金管理人才。要从根本上规避经营管理风险,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基金的运作过程有一套高效、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

(三)以规范完善的市场法律体系控制环境风险

对于投资环境风险的控制,要不断地完善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行为,理顺政府职能,使行政干预从微观经济领域中脱身,让位于市场机制。同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等多种途径逐渐减少和消除这类风险。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并规范道德信用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外,要避免道德风险,最根本的措施是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将个人收益与业绩真正挂起钩来,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让每一个基金经理在获得合理报酬的同时相应地承担风险及其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