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监管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校园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校现有教职工34人,招生覆盖四村一社区。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346名,幼儿班2个,学生57名。80载沧桑岁月,厚重了学校的文化。培养出了一大批诸如艾道淳主任等在各行各业卓有建树的优秀学子,学校先后获得“市级安全文明校园” ,区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特色教育学校”等殊荣,办学水平多次被评为区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不但狠抓了学校内部管理,而且在硬件设施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随校舍改造工程同步推进的班班通设备和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下面我将这项工作的具体情况给领导们做个汇报:
一、关于设施的配备情况
近两年里,在区教委、区技装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高标准的完成了智慧校园的建设。
1. 学校所有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及投影仪,投入资金39万元。
2. 学校所有的教室和功能教室安装知识点测评与学习系统(畅言智慧课堂系统),投入资金20万元。
3.学校所有学科教师配备教学平板电脑,投入资金15万元。
4. 学校微机室完成了英语听说模拟考试系统的建设,同学们可以在计算机教室完成在线的英语考试,投入资金2.5万元。
以上四项,总计投入资金76.5万元。
二、关于设施的使用情况
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山区,各种信息同城区比较,相对闭塞,但智慧平台的建设,将学校各自独立的资源及服务系统进行了统一,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但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实现了平台软件和学校硬件之间的无缝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1. 落实主体责任,实行专人管理
我校自智慧平台建立后,为了高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学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明确了一名副校长分管智慧平台工作,由教导主任主抓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师主抓技术支撑和平台维护,后勤主任负责资产管理和设备送修。
2.创新培训方式,教师学有所得
智慧校园设施刚一到位,我校及时与区技装中心和科大讯飞公司一道,就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多次交流。对教师在智慧平台的使用上,进行了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教师在使用中的情况及培训需求,既有教师面上的全员培训,满足教师培训共性的需求;也有某个方面的具体指导,满足教师的操作实际,做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机结合。
3.明确使用目标,人人参与应用
学校对全校34名教师明确了使用目标,全体教师在临空智慧教育平台上注册了账号,进行了网上的研修培训,全体教师都能在平台上下载电子教材、教学资源,学校也要求凡在教室、功能室上课,均要使用智慧平台,同时做好班班通使用登记。教师的“教、学、考、评、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均要求在平台上完成,学校进行的定期检查。
4.有效利用科研,提高课堂效益
为更有效的提高智慧平台使用效果,学校专门申报了区级科研课题《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整合策略教学研究》,把研、训、教融为一体,最大程度的提高运用水平及教学效果。目前,我校全体教师都能利用教师机上课,教师能在教室的任意角落控制教学,能有效地避免教师在讲台上挡住部分学生视线的不利因素。通过信息化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5. 充分整合资源,做到共建共享
智慧平台实现了教学、教研资源的汇聚共享。学校有计划的将教学课件、课程设计、一师一优课、微课等资源充实完善,教师将优选后的课件、资源为己所用,避免了教师们重复制作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并让老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还通过空间将自己的资源进行分享。不仅能促进教师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与讨论,还可以汇聚到校本资源库或资源中心,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辐射。
6. 加大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在教师尽力用好智慧平台的同时,学校还将智慧平台向部分有条件的家长进行开放,家长通过平台账号,与教师、孩子互动,实时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接收学校通知信息。通过此种方式,争取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三、对智慧校园工作的一些建议
1.增加网络的带宽。学校现在使用的城域网由于建设年代较远,带宽只有10M,只能满足一间办公室一台计算机,一个网点。现在每个教师都需要平板下载资源,再加上教室、微机室的几十台电脑同时上课,网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要下个资源往往要等上好几个小时。为确保使用效果,现在急需加大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对校园的覆盖范围,教室要有网点,办公室每个老师要有网点,并保障有足够的带宽进行支撑。
2.加强设备间的技术融合,促进设备的高效使用。我们要打破各种设备之间的各自为主的现象,加强各种设备的技术融合与支持,让老师们更加方便、高效地使用一体机、投影仪、平板电脑等设备来为教学服务。
3.建立设施设备的使用保障体系。当设施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提高设备使用效果。如果一旦出现故障,迟迟没法处理,很容易造成设备的闲置。
篇2
同志们:
5月2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民主评议活动、机关效能建设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会上,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全县各级机关中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教育活动。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做好组织部机关效能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步骤,也是着眼长远建设,推进各级机关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健全机制、改进作风的重要措施。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定了的规矩就要坚决落实,务求抓出成效。
一是形势发展的需要。xx开发建设给xx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必将谱写xx历史的新篇章。目前我们xx发展的势头已经开始显现,在这种令人振奋的形势下,怎么抢抓机遇,迎势而上,发展自身,这对于各级干部来说是一个考验,是对我们整体素质和能力的考验,每位干部必须冷静思考,认真对待。要经受住这次考验,真正抓住机遇,把未来xx建设好,从根本上讲,就取决于每位干部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怎样的发展能力,怎样的外在形象,怎样的工作效能来迎接挑战、迎接考验。回答这些问题,那就要求大家有一股强势的干劲,有一个拼搏的精神状态,有一身过硬的本事。实现这个目标,途径只有一个,就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要坚持勤政、廉政、能政,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这是历史负于每位干部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二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需要。目前,我部干部队伍素质、工作作风都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真抓实干,为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来看,与形势要求还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有的干部忽视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同志大局观念淡薄,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和顾全大局的胸怀;有的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习惯于按部就班,照抄照转,墨守陈规,缺乏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等等。因此,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正当时日。
三是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的需要。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整体工作水平的高低。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组工干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善于学习。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业务,在学习和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增长才干,不断提高本领,便自己思维与时俱进,思考的问题、谋划的事情达到科学性、合理性。二是勤于思考。业精于勤,事成于智。要干一番事业,把我们每项工作做得最好,就要舍得下功夫,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在刻苦敬业中,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踏实干事。无论是落实上级部署,还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都要求干部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反对表面文章;提倡当机立断,反对缩手缩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干劲,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干工作的模范。
二、按照要求,从我做起,推动我部机关效能建设向前发展。版权所有
一是重视文件的学习。学习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公务员法》、县委县政府的《贯彻市委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若干规定的实施意》等法律法规和省市县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文件。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人人讲效能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机关干部的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调动参与机关效能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为人民,促发展的本领,为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各科室负责人应当带头认真学习,并抓好科室其他干部的传达学习。
二是认真抓好责任分解。随着机关效能建设的推进,我部各科室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将发生一些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将有所不适应。当前,我部先进性教育活动已完成,并要进行“回头看”工作。各科室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按照各自职能特点,对本科室原来的职责、流程、考评标准等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制定出具体贯彻落实的实施细则。通过加强责任分解,进一步明确各科室的责任,把机关效能建设的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头上。
三是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落实组织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目标管理岗位职责,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和“严、细、深、实、快、好”的要求,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四是改善服务态度。以科室为重点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工作人员文明礼貌,接待群众热心、耐心、诚心,无冷、横、硬现象,彻底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
五是提高工作效率。公开岗位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工作纪律、监督电话等内容,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简化办事程序,彻底解决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六是务求工作取得实效。要处理好机关效能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加强领导与全员参与的关系,做到上下联动;处理好严肃查处问题与大力宣扬先进的关系,坚持从严治部;处理好扎实工作与采取必要形式的关系,做到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把机关效能建设与部机关开展的“创建文明机关、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机关形象人人有责,人人都是机关形象”的责任意识,贯穿到各项工作和为群众服务中,真正改进工作,转变职能,增强素质,规范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取得实效。版权所有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确保我部机关效能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健全机构。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部成立由xx任组长,xx部长、xx部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部办公室),负责整个效能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自查整改。以组织召开服务对象意见征询会为主要形式,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照群众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进行自我剖析、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自查和整改情况及时报县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
(三)日常监督。为方便党员群众及时监督,部机关设立意见箱(干部监督信箱),开通热线监督电话(xxx),对群众咨询问题认真解答,对投诉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
篇3
高职院校学生会创建学习型组织,既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又对21世纪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本文中,将高职院校学生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为基本出发点,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会中创建学习型组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会;学习型组织
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学生会作为重要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学生自治的主要机构,在学生合作、管理、社会适应以及协调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怎样管理这个组织,让其组织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是当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会管理需要不断的创新,其中,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关于高职院校学生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
1 建立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愿景
所谓共同愿景,就是以组织个人成员的愿景为出发点,从而形成的未来组织的图像。学生会的共同愿景是在学校关心、学生会期望以及个人抱负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学生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这个愿景而努力奋斗。共同愿景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和学生会的发展,还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所有人都全心全意为组织服务,这样的组织必然锐不可挡。
在高职院校学生会中,首先由组织的各个成员来描述自己三年后的愿景,再由各个部长来描绘三年后本部门的愿景,最后推动学生共同愿景的建立。在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学生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深刻的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将每个人所具有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对个人的愿景要给予鼓励,从而营造出一个成员热爱组织、组织关爱成员的良好氛围,全体成员在认同这个愿景之后,也将为实现这个愿景而不懈的奋斗。
2 创造性团队的组建
团队作为学习型组织最基本的单位,在学习型组织中,“创造”是核心理念。一般来说,是通过团队创造性的学习或者工作来直接或者间接实现组织目标和规划的。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会而言,设置由多个部门,部门的成员都是由有着不同思想、不同兴趣的不同年纪、不同地方的学生构成。虽然由于这些因素,很难将所有人进行思想统一,但是,这却是组建创造性团队最需要的。在当今社会中,相比个人孤军奋战而言,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会构建学习型组织,要先促进创造性团队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1)磨合多元化思想。一个团队由多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要在团队的运行中融入不同人的技能和思维方式,鼓励团队成员积极的出谋划策,当不同的思维方式发生摩擦时,创造的灵感也就会随之产生;(2)营造有助于创造力产生的良好心理环境。当一个团队在做任何事上都失去信心,没有任何激情时,必然做不成大事,因此,在团队内部,一定要建立各种鼓励机制,适时的鼓励成员,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再生和恢复。综上所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学生会应该努力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力,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工作和学习富有创造性,从而推动学生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3 营造学习氛围,加强团队学习
在学生会中,既有显性知识,比如规章制度、文件等,又有隐形知识,即在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后,存在于干部头脑中的经验、办法等。在组织内部,一定要建立一个知识共享平台,让成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实现知识的分享和交换。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如果只是单纯的几个人聪明,懂得知识多,那这个组织整体的战斗力也不会太强。因此,团队知识共享,不仅可以集思广益,让组织的整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能够推动共同愿景的实现,从而收获1+1>2的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学生会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内部学习系统,将团队学习作为基本出发点,树立知识共享的观念,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和学习,从而推动执行强、擅长思考以及学习能力强的团队的建立。
团队学习方式主要对团队学习成果产生两种影响,分别是反思和深度汇谈。
所谓反思,就是在成功获取工作技能和书本知识之后,通过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将自己的劣势和优势找出来,并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在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中,反思对其心智模式起到改变的作用,当组织遇到问题时,在反思的氛围下,成员之间不会相互的推诿,而是大家团结一致,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积极出谋划策,互相鼓励,解决问题,共同进步。因此,这种崇尚科学、互相鼓励的文化氛围正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所需要的。
所谓深度汇谈,就是在团队的探索学习中,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找到解决方法。“深度汇谈”是一种团队的修炼,单凭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因此,团队成员必须要学习怎样和人、事、物进行很好的交流。“深度汇谈”可以培养团队成员的渗透性、适应性、原则性以及包容性,在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进行探索,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并共同摸索新方法,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 建立健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驱动机制
4.1 建立健全组织激励机制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积极的鼓励成员提高自身修养,要在激励机制的推动下,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方法,不断进行创新,从而为组织实现共同愿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4.2 建立健全组织学习保障机制
合理的安排和调配作为组织学习辅助系统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人员、制度、技术以及战略等,可以为组织学习的正常有序进行提供保障。此外,科学的培训体系、考核提拔制度以及培训制度都为组织学习提供了保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将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以及不断学习的新理念引入学生会内部,以学生会的改革来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为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肩负着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大学生教育的效果,影响到他们能否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甚至影响到高校的长期稳定。陕西高校数量众多,了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
1.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1.1社会支持的概念及分类
目前,国内对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会支持概念和分类的探讨。国内学者丘海雄认为社会支持不仅涉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建立与维系,而且涉及个体从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渠道中所获取的帮助与支持。陈成文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通过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或精神手段来无偿帮助社会弱者的一种社会行为。张文宏等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是由一些联系紧密且相互信任的个体组成的。当个体在有需要时,他们能够从这种社会支持网中获得来各种物质和精神上帮助与支持。
在社会支持的分类问题上,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社会支持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国内学者肖水源关于社会支持的划分方法能较好地反映与衡量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因此,本研究在社会支持的定量分析上多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的三分法。
1.2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前,对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辅导员心理特质的研究;第二,关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及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倪亚红的研究认为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并探讨了具体的原因;王建香等人也从影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第三,关于辅导员不健康心理的研究:黄夏青、尚靖君和梅娇等人的研究认为高校辅导员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选取社会支持这一外部因素,以陕西省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高校高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及社会支持(外部因素)与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关系,从而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陕西省高校辅导员(主要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10多所本科高校),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180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171份(男=99,女=72),问卷回收率为95%。在调查统计中,按照方便取样的原则进行,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2-1和表2-2所示。
2.2研究工具
2.2.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
本研究选用国内学者肖水源等人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作为测量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水平的工具。该量表由10个问题(项目)组成,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
2.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陕西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该量表由L.R.Derogatis1975年编制,共有90个条目,分为10个因子,即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和其他。名条目均采用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级评分标准。
3.结果分析
3.1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为了研究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总体水平,本研究将其与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全国成人常模进行比较分析,见表3-1。
从表3-1可知,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总体较好,其社会支持总分以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全国成人常模,且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水平与全国成人常模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3.2不同人口学特征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比较分析
3.2.1不同性别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为了探讨性别因素是否在陕西高校辅导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上存在差异,对男性、女性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2所示。
由表3-2可知,陕西高校男性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女性辅导员,即不同性别的陕西高校辅导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是具有显著差异的。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来看,陕西高校男性辅导员在主观支持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女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
3.2.2不同年龄、工作年限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本研究进一步对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的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因素分析,结果如表3-3和表3-4所示。
表3-3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陕西高校辅导员在客观支持上差异显著(F=3.848,P
表3-4 结果表明,不同工作年限的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3.314,P
3.2.3不同婚姻状况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差异性比较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5所示,
不同婚姻状况的陕西高校辅导员在社会支持总分上的差异非常显著(F=12.899,P
3.3 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本研究进一步对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6所示。从心理健康的总均分来看,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与心理健康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来看,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大多数因子间呈显著的相关,并且这些因子中抑郁、恐怖和躯体化症状因子受社会支持的影响较大。
进一步对社会支持与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采用强行进入的方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7所示。
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对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联合解释量为24.1%,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19、-0.02和0.15,说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相比较而言,主观支持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最强。
4.结论和建议
4.1陕西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略好于社会支持全国成人常模,且因其自身特征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从性别来看,陕西高校男性辅导员社会支持状况总体好于女性;从年龄来看,陕西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年龄呈正相关,35岁-40岁的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水平最高;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好于未婚者;从文化程度来看,文化程度越高其社会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越高;从获奖级别来看,中级职称者社会支持状况好于初级职称者。
4.2陕西高校辅导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的心理健康及各因子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主客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并且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3建议。提高陕西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水平需要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并积极应对。首先,陕西各高校整体上应构建重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优良环境。其次,构建陕西高校辅导员职称晋升和积极有效的个人发展机制。最后,利用高校的教师发展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提供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丘海雄,陈健民,任焰.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J].社会学研究,1998(04)
[2]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3]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学研究,1999(03)
[4]倪亚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7):667-668.
[5]王建香,高峰,曹爱平,王红梅.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0(09):52-53.
[6]黄夏青.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焦虑及对策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104-105.
[7]尚靖君.高校辅导员心理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50-52.
[8]梅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03):473-476.
篇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性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校园文化的核心,当代我国校园文化建设承载了强国梦复兴梦的重任,基于此,大学就需要重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作用。校园文化是教育发展的载体,同时具备完整的体系,因而在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校规和学校建设精神风貌上,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现相互和谐的统一发展。高校文化大体分为几个方面: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些文化反映了学校精神风貌、文化意蕴、校内外部的凝聚力、教育规章规范,人才价值追求的一个由外表到里层的文化渗透的过程,这些行为文化,支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建设。使得学生在校园能够受到文化建设的更好熏陶,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坚定的意识形态,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
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统一辩证的发展关系,校园文化在文化建设上、思想观念上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和精神内在统一,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这对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才能建造积极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都有伟大的榜样作用,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才能实现校园文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呼应,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引导作用,也可以让校园文化起到建设的支持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校园文化的要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要从校园文化的教育方针抓起,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广大学子形成爱学习、学劳动、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养德智美全面发展的祖国未来接班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氛围,从而使其在思想政治课上发挥渠道作用,培育健康的教学文化。在启迪学生的教育观念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落实到学生的日常作风上,可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可靠的接班人。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融为一体,在学生的创新和活力问题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可以激发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把这一价值体系发展成为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价值观念。学校在日常中可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研究,增强其影响力,把这一观念渗透在学校建设的每个领域,把内化理论上、实践理论、系统化理论、传播理论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整合日常的校园文化作风,营造出勤奋严谨求实的优良好学风,在日常中深入的健康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作用,让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加的开拓创新,从而,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更加的和谐富强。
三、结束语
篇6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核心意识形态的指导。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容之一就是价值观念的转型,随着价值观念由过去的高度统一转向分化,由过去对精神境界的高度关注转向了物质追求,由过去的取义弃利的单向性转向了求利而取义、取义而弃利、求利而舍义的多向性。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在德育的环境养成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价值错位。再加上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表现出了明显的断层和“孤岛”现象,这就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方面明显的缺少核心意识形态的指导,具体表现就是当代小学生在德育、情商构建方面的失衡,缺少团体意识,自私自利,没有理想信念,没有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没有荣誉心理,盲从大于思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突出,更不用说国家民族精神的弘扬了。而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学过程的“初中化”之外,校园文化建设的单薄和核心价值理念的缺失也是重要的原因。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马克思教育理念的指导思想和精髓,是当前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它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具体化,这也是当前学校教育有章可循的具体指导。教育部在学习五四讲话时明确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构建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细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当前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小学教育阶段更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的关键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过程中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而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外因和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展开的重要载体。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理念,它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不是口号式的政治宣传,也不是简单的将政治标语刷新于小学的校园宣传栏内,它的指导是潜在的,是宏观的。是植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实践和小学生的成长实际的,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依归的。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小学教育的实践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应该是在认真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改变相关的文化教学理念,打造相应的文化氛围。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如果将生硬的理论概念灌输给小学生的话,不仅起不到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塑造功能,还会引起小学生本能的抵触心理。并且,小学阶段的教育特点也决定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价值观念的初步养成,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将感性的、生动的教育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软肋。目前,一些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的地区,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方面,给出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式。例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演讲、唱诗、书写比赛等活动,并将成果在校园里进行展示,一方面能彰显学生的才华和参与意识,另一方面这些活动中蕴含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存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就是在社会塑造共同理想,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只是空洞的理论教义,必然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谬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必然要和小学生的发展实际相结合,融合到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当中去,才能发挥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让小学生发自内心的去领悟,去体味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和价值真谛,让小学生的内心身处乐于接纳,并且乐于去感受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指导魅力,才能形成理论指导的内驱力,也才能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价值基础。现在很多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退出“体会式”校园文化,就是以小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将社会主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这些校园文化中去,通过小学生自己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感悟校园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各种社团课程和节日的设置,打造一种体验式校园课程文化,争取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课,让每一个老师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让学校成为每个孩子都向往的地方。”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不仅有章可循,更是形式多样,结合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融会贯通,国内的很多小学都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在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方面都开展了极具特色的实践活动。
1. 制度建设是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所处的特定阶段决定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制度建设,以制度厘定小学生的行为准则直观重要,也是发挥制度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家长对学生的溺爱心理泛滥,再加上新教育理念对孩子的主体性的前所未有的强调,让“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成为时尚的标语,对小学生不敢管,不知如何管,成为很多小学教师面对小学教育时的共同难题。因此,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进行解读和强化就成为必须,通过制定班级公约等方式,以班级制度的形式将价值观和是非观进行界定,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优良品质,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这些都是制度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营造为一个整体育人的氛围,处处体现关爱、理解、引导、教育,我们学生就在这里舒畅呼吸,我们教师就在这里诗意栖居。”
2. 软环境建设是关键。
篇7
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着两个重大问题:一是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教师做为高层次专门人才,不但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多种技能,更要求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必须以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因此信息素养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深入开展教师信息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二是图书馆学科化馆员队伍的建设,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馆员如何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因此改变服务角色,聘请各专业教师辅助馆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师信息素质教育的的迫切需要
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科教兴国的最迫切行动之一。
然而,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信息素养教育这一课,而且习惯于陈旧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在高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着文献利用率低,教师到馆次数少的现状,这―方面是因为教师不坐班,教完自己那几节课就可以回家,家里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可以随意地查找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免费的娱乐节目或专业信息;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干第二职业,只是应付讲课,不重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第三,年龄大的教师对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抵触情绪,还不了解就已拒绝。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高校教师文献信息利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
二、图书馆馆员的胜任力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学科的教师科研人员、准专业人员(大学生及研究生),其信息需求具有性、前沿性、交叉性等特点。当图书馆在资源、服务、技术、手段、环境等方面有所改善后,服务对象会进一步希望图书馆员成为团队成员或研究伙伴,以便形成事业发展合力。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已不能适应服务对象信息需求的新变化。为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层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然积极主动地介入到学科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信息传播过程之中,综合利用自己在图书情报学以及各学科方面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的综合优势,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而图书馆的人员结构令人担忧,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多数图书馆的馆员是老弱病残群体,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图书馆馆员素质参差不齐,鱼目混杂。图书馆馆员业务素质低、人员不稳定、思想认识落后等因素严重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图书馆馆员都是“半路出家”,对图书馆业务不熟悉,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十分陌生。据笔者所知,大部分院校图书馆人员有以下几种:①专业不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②没有教学能力被淘汰的教师;③身体不适或老龄人员;④从其它行业转入图书馆等。这就导致图书馆馆员素质低,因为身体情况不能正常工作,工作进度缓慢、得过且过的工作状态等。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原队伍不能完成新的时代要求。教师的参与也是形势所迫。
三、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与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搭桥模式
学科馆员工作内容范围很大,而学术联络和信息素质教育是其中心任务。因此面向教师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知识服务应该以“学科馆员”为主体,形成以“学科”为中心的服务团队。人才队伍建设是开展学科化知识服务工作的主导因素。搭桥模式人才队伍建设是由辅助学科馆员(同教师来充当)学科馆员(培养专业学科馆员)组成。高校教师不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更是重要的信息供应者,与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内容建设者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也将是学科服务的发展方向。
学院人事部门及教务、图书馆要紧密联系,大力支持人才搭桥模式建设,人事部门要有意的把各专业教师第一时间放在图书馆实践工作,图书馆学科馆员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尽快熟习图书馆业务工作,最重要的是图书馆的资源,并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参与者。同时新来教师可以成为系与图书馆的联络者,信息推送者,用一到两年的时间熟习图书馆资源,并为自己的专业补充最新资源,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学科知识匮乏是学科馆员深入开展服务的掣肘,因此,在馆藏建设过程中,学科馆员必须与院系教师密切合作,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学科资源来开发、丰富图书馆的馆藏。
教学与学科资源相辅相成。院系教师与学科馆员合作建设馆藏过程中,在帮助学科馆员选择和发现学科资源的同时,还能使老师充分了该学科的馆藏情况及特定课程或科研项目所需的现有馆藏及其缺陷。图书馆与教师合作开发学科机构库,不仅可作为本馆的物色资源,同时也为老师的研究成果提供传播途径,有助于学术成果的推广和利用。
搭桥模式的操作具体有两种:一是人事处直接安排新上岗的教师到图书馆,让新教师从学生过度到教师慢慢有个缓冲的过程,教务处适当安排新教师一些专业检索课程,新教师在图书馆工作两年后可正式走上教师岗位。另外是对以前没接触过信息检索的老教师,做为调节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愿申请到图书馆岗位,一边自身充电,一边把专业的精髓纳入到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去。
篇8
【关键词】 国际化 多元化 组织规模 企业社会绩效
一、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企业的伦理表现和社会行为就已经随着一系列的国际企业重大伤害事件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在我国,社会责任和道德准则等理念则是改革开放后,由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所带来的,所以企业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先进理念在中国的兴起和传播比西方晚了近二十年。根据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的《2006跨国公司中国报告》,多数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先进的理念,但依然存在少数跨国公司人员在华行贿、非法避税、涉嫌垄断、劳工标准偏低、产品安全不达标等不当行为。
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实施成果社会绩效的关注,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让人喜忧参半。一方面,最新修订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其总则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明确为法律条文;同时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对充分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绩效的“企业公民”概念十分陌生,或者仍然没有正确的认识。中华慈善总会2005年的《中国企业公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300家受访企业中只有54%的企业听说过“企业公民”这一术语,其中外资(合资)企业对企业公民这一概念的认知度接近70%,而更多国内企业对此认知比例还不到一半。目前只有约35%的企业刚刚开始进行企业公民建设,而仅有8%左右的企业对此有年度发展计划,7%的企业有长期发展计划。
二、研究目的与流程
1、研究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中国的企业国际化、多元化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04年底,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就有501家企业有不同程度的国际业务。在这501家企业之中有397家实施多元化经营,占79.24%。所以探讨企业经营策略和企业规模与社会绩效的关系刻不容缓,而国内到目前为止此类系统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二:第一,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多元化两种策略对企业财务(包括财务绩效和负债比率)的影响,进而探讨与社会绩效的关系;第二,探讨中国企业组织规模对企业财务(包括财务绩效和负债比率)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与社会绩效的关系。
2、研究流程
本研究首先通过研究动机与目的的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在主题确立后,着手进行相关文献的探讨,包括企业国际化相关文献搜集与探讨、企业多元化相关文献搜集与探讨、组织规模相关文献搜集与探讨、企业财务绩效及负债比率相关文献搜集与探讨以及企业社会绩效相关文献搜集与探讨等。并通过上述相关文献的回顾构建本研究的概念性框架与研究假设,同时通过对符合要求的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和样本资料的整理,最后对于研究结果提出结论与建议,并提出本研究的一些局限和不足以及后续研究的几点建议。
三、研究架构与研究假设
本研究一共有三个自变量:国际化、多元化和组织规模;两个中间变量:财务绩效和负债比率;因变量为企业社会绩效。(见表1)
通过第二章六个部分的文献回顾,结合本研究的目的,本文拟提出以下研究假设:(1)国际化程度与企业财务绩效负相关;(2)国际化程度与负债比率正相关;(3)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社会绩效正相关;(4)多元化程度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5)多元化程度与负债比率正相关;(6)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社会绩效负相关;(7)组织规模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8)组织规模与负债比率正相关;(9)组织规模与企业社会绩效正相关;(10)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绩效正相关;(11)企业负债比率与企业社会绩效负相关。
四、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1、研究对象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策略、多元化策略以及企业组织规模对企业财务绩效以及负债比率的作用,以及各自变量和中间变量对因变量企业社会绩效的影响,故研究对象选定为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所有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文章通过检索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004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总样本为1377家公司,扣除其中国外销售额为0的企业876家,以及企业年报数据空白、不全或者数据缺失的公司7家,共得到494个研究样本。
2、数据来源
本研究计算国际化程度、多元化程度、组织规模、财务绩效、负债比率的数据均来源于上海wind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wind数据库,测量社会绩效的年报均来自中国证监委指定的深沪上市公司公告信息和市场数据披露的证券专业网站巨潮网站。
五、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对各假设进行检验时,主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间关系密切程度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线性相关分析研究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程度。相关系数是描述这种线性关系程度和方向的统计量,其值在-1—+1之间。偏相关系数描述的是,当控制了一个或几个另外的变量的影响的条件下,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相关分析中,用t值来检验相关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的零假设是:总体中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为零。当t>(α为显著性水平)时,拒绝零假设,即相关系数具有统计意义。
六、研究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将研究假设的实证结果汇总整理如下,并进一步归纳说明本研究的具体结论。(见表2)
(1)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因子。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显示,企业财务绩效的三个前因变量(国际化程度、多元化程度、组织规模)之中,国际化程度对企业财务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组织规模对企业财务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国企业在涉足国际化经营之时,一定要谨慎从事。
(2)负债比率的影响因子。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显示,负债比率的三个前因变量(国际化程度、多元化程度、组织规模)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与负债比率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的相关关系。这一方面可能说明中国企业在进行国际化、多元化运作时,财务方面较为保守、稳健,企业资产规模的增加主要依赖于权益而非负债;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国际企业与西方跨国企业相比,融资成本较高,没能娴熟的运用财务杠杆产生税盾效应,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财务绩效。
(3)企业社会绩效的影响因子。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显示,企业社会绩效的五个前因变量(国际化程度、多元化程度、组织规模、企业财务绩效、负债比率)之中,组织规模与企业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化程度、多元化程度和负债比率这三个变量与企业社会绩效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就说明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资源和能力从事社会公益活动 ,善尽社会责任。同时也说明企业和经营状况越好,越能够和愿意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反过来,企业从事社会绩效表现的相关活动,也会增加其组织较大的利益。
2、管理建议
wood(1991b)指出,提高企业社会绩效意味着改变企业行为以为社会和民众制造少一些的破坏和更多的有益产出,同时他还提出了提高企业社会绩效的一些知觉性和定义性障碍(perceptual and definitional barriers),同时着重识别和阐述了其中四个主要障碍,他们是:经济与伦理的概念性分歧;伦理和社会控制问题;社会控制和政府规范;伦理的文化基础。
结合wood(1991b)的观点,本研究认为,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在实施国际化、多元化策略,增加企业规模的过程中,应该谋求企业经营业绩于社会责任,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企业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1)以“社会期望”为前提谋求企业与社会的和谐;(2)以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为准谋求企业之间的和谐;(3)以人本管理为依托达到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和谐统一;(4)以生态优先为基准谋求企业与自然的伙伴关系;(5)以与全球经济接轨为基础实现企业组织个性化;(6)以“权威声誉、伦理声誉”营造社会绩效伦理行为的氛围。当所有企业作为整体披露对社会的责任时有助于提升社会道义,社会性质能够凝聚企业的力量,社会氛围可以为了现存社会运转而铸就企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霍尔斯特·施泰因曼、阿尔伯特·勒尔:企业伦理学基础[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0).
[3]雷蒙德·弗农、小路易斯·t·威尔斯[m],国际企业的经济环境,1990.
篇9
一、研究文献与现状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相关的研究文献以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经营模式和制约因素等方面为研究主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认为高校的体育硬件资源、体育人力资源、科研成果和信息资源在充分满足高校教学和训练的情况下,只有直接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服务才能使高校体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不同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采取适合本校的社会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使高校体育资源为社会服务。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制约因素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政策制度缺乏、观念落后,服务形式单一,这是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制约因素之一。第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校体育资源的资金投资力度小,投资渠道单一这是制约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另一因素。第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欠缺,这是制约高校体育资源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研究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献占很大比例,但是以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的却寥寥无几,高职院校的数量远多于本科院校数量,其体育场馆资源也是如此,因此本研究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以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为课题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和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的内容
(一)全民健身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全民健身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况,分析出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在体育场地方面的限制因素和瓶颈,为本研究探讨实现路径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二)长沙市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基本情况及服务社会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收集长沙市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基本情况,了解长沙市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所做的工作(含已做的工作情况和未开展工作)及其原因分析,包括体育场馆人才、对外开放情况、资金和信息来源、经营模式、承担比赛情况等,为本研究提供参照系。
(三)专家对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观点和建议分析
拜访本领域的学术专家和体育场馆一线管理者等,获取专家们站在学术角度和现实角度对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观点、建议、注意事项、要做的工作、长期规划、实现的可能、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等,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专业的数据信息和专业知识指导。
(四)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实现路径分析
根据前期工作的成果,对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实现路径进行探析,结合全民健身的热潮,研究出符合实际可行的服务社会计划和探讨出可行合理的实现路径。
三、调查的结果分析
(1)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行为和情况不太乐观。(2)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办学效益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是制约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主要因素。(3)全民健身的切实开展需要较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来予以保障。(4)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实现是多因素的综合表现,不能简单地以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因素为依据,要在统筹兼顾的视角予以对待和开展。(5)长沙市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有较大的可为之处。
篇10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探索建立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机制,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将联合相关部委建立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推动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开展社会实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社会实践,对于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从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得到升华,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切身感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社会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重要举措。中央8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明确了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开展社会实践,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对于把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展社会实践,对于引导中小学生把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统一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社会实践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知识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得到,许多能力不可能仅在学校中培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实践体验的途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开展社会实践,对于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实践的情况,存在着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与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还没有衔接起来的障碍,存在着经费和安全等困扰社会实践开展的实际问题,需要着眼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高度,努力克服这些困难,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联合各方力量,开发社会资源,探索建立开展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
二、努力构建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
大力倡导、创造条件、扎实推进社会实践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社会实践,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在教育教学中统筹安排,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主动联合社会各个方面,因地制宜,构建开展社会实践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使之成为教育常态。
第一,要将开展社会实践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摆在义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开展社会实践,就是使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面向所有学校开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公平地享受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把社会实践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就可以使这项工作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伴随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不断深化。
第二,要将开展社会实践作为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的主要途径。时代在发展,要求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专题性教育越来越多,但我们的教材、课程容量有限,而且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能都进入学校课堂和教材,许多专题性教育也不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在实践中体验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社会上可供学校开展各类专题性教育的资源十分丰富,通过社会实践开展专题教育,既可以使专题教育的效果更好,也可以使社会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拓展。
第三,要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选派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从事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指导工作,计算工作量,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统筹管理。要重视发挥团队辅导员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尤其要联合有关部门,在社会资源单位中培养一支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发挥在社会实践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和预案,指定专人负责。要开展必要的自护自救教育,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建立完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身安全保险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协调社会实践基地,切实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配备安全保护人员,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第五,要探索建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保障机制。从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各地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应本着勤俭、实用、简单、方便的原则,将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予以保证。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核定成本,由财政、学校和学生家长合理分担。
第六,要构建并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探索把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考评体系之中。学校要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及时做好活动小结和鉴定工作,并将考核结果逐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资格认定范畴。
三、分批建立各种类型的全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将和中央相关部委挖掘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牵动学校和社会两个力量,分别建立可开展某一类专题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推动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主要在公共机构、公共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建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教育、安全健康教育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专题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通知要求,积极主动地与各有关部门做好各类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配合工作。
教育部将从今年5月开始,陆续与中央相关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中央相关部委所领导和指导的社会资源单位按照要求,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开发申报第一批全国社会实践基地。主要申报基地的基础条件、内容设置、活动形式、时间安排、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特别要开发出适合不同或特定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进行指导的内容。经教育部和中央相关部委审核后命名为全国社会实践基地。
具体申报工作,按照教育部与中央相关部委联合发出通知的要求进行。
- 上一篇:企业安全生产汇报材料
- 下一篇:妇科科室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