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等职业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就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在充分认识了这些不足之处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是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1实行全方位教学
全方位教学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表现,是满足经济建设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技术型人才不仅要学习技能方面的知识,更得加强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全方面的学习是成为高素质人才之前的必经阶段。教师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明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以培养全面性人才为教学目标,将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多接触课外知识,全方位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这样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1.2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更新滞后是很多从事中等职业教育者的通病,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大作用。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已近迫在眉睫。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地将市场需求反映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要走出校园,利用国际化的视角来审时度势,及时、高效地填补自身认知的空白,在全面掌握社会发展新动态的基础上,对学生们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以此来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们在学业完成之后能够迅速地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3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只有在教学方法改革不断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不断。所以,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把它作为整个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应以就业化为主体发展目标。同时,把市场的形势、学校自身的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性改革,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养。
1.4改革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在倡导高质量教学的背景下,教学体制改革就成为了中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成分。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是比较落后的,相比之下,国外很多国家的做法就比较好,所以,我国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时,既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2结语
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理论,轻实践,受对口高考影响非常大。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的开设都是以高考大纲为准,考什么学什么,虽然近几年加强了专业技能测试,但各校摸清了考试的局限性,基础训练多,分块练习多;而对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系统性训练、整体性提高还有很大欠缺,尤其是对学生敬业精神等的综合素质提高上更是不够重视。
第二: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近几年,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要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
第三: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目前会计专业从课程设置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导致在课程编排上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使职教课程失去特色。会计实践过程中“珠算、点钞、计算器操作、电算化操作”等都是作为一名会计必备的基本技能,这些课程开始学生感觉还比较新鲜,但技能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本身就不具备这种学习的素质,时间一长,学校再没有严格的约束和制约,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练习就会变得流于形式,可有可无,有的学校这些课程就会形同虚设,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开设这些课程。
二、改进中等职业教育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首先: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知识不扎实,学习自信心不足,当学习中遇到困难,如果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逐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这就必须改革当前的课程模式,设立以学科课程模式和实训实践活动模式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
财会专业的学生实践课程一般采用校内模拟实作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现有的校内模拟实训是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学习《财务会计》的过程中开设。我认为开设实践课程不仅要考虑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更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开设基础会计课时,由于初中毕业生缺乏有关经济,会计方面的感性知识,学习上有难度,针对这种现状,应组织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现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生产过程。在基础会计中可插入分段模拟实习,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这样,也便于将模拟实训与理论进行合理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通过学习有关会计知识,再进行会计模拟实习,学生通过动手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企业对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通过对我校财会专业学生的调查,有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少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仅仅停留在聊QQ,听音乐等等这些内容之上,因此,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安排。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不断升高,在发达城市达到了70%以上,大中型企业更是高达90%以上,所以加强中职财会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知识,迫在眉捷,对于中职财会专业学生专业课程设置时,这应该作为一个重点。一些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珠算、点钞、收银等会计实务等课程不能弱化,应加强学生对这些学科的练习,
其次: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在进行具体课程设置时,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作为中职会计专业,首先要进行会计职业分类,在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然后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实施培训、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电算化证书、珠算证书等)。有些专家曾对某城市会计就业市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几的单位对招收会计人才提出需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岗。并且会计法也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持证上岗成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某种情况下,意味着会计工作的开始,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及时考取从业资格证书,为以后会计执业和其他考试奠定基础。
再次:以财政部门为依托,制定技能鉴定实施计划,强化技能培养。
珠算、点钞、电算化、计算器操作、汉字录入等都是作为一名会计必备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课程必须开设,课堂教学严格要求,教师督促指导学生完成训练;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调动学生技能练习积极性;同时要以财政部门为依托,开展技能鉴定工作。每学期末组织一次技能鉴定,各项技能分次记入档案,全部合格后,颁发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择优推荐工作,为学生就业拓宽了门路,适应了社会需求。
最后:加强职业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教师的最高境界,也应是每个教师向往追求的目标。学不高则教不好书,德不高则育不好人。仅仅具有丰富的财会专业知识,未必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教师。财会专业要发展,就必须具备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会计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是集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是教师和技师的双重角色,即“双师型”教师。学校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工厂企业去做兼职或脱产会计,以保证老师所教给学生的知识是以与企业直接接轨的,同时也会极大地丰富老师的授课内容,使老师的讲课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接受。
总之,实践教学是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决定了会计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会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应逐渐完善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会计教学质量,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扩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虹.一个会计教师二十年的苦与乐[J].财务与会计,2005,(7)
[2]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财会通讯2005年12月;
[3]杜怡萍中职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8期
篇3
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不健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职业教育忽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有的放矢。多数专业比较宽泛,培养面较广。如果没有相对明确的专业方向,缺乏明晰的专业定位,易导致专业课程开设缺乏重点,出现什么都学、什么都难以深入的问题,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产生偏离。
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班级授课制,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三)追求短期就业率,毕业生与企业要求脱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通过各项课程考试,拿到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后一般都能顺利毕业,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外,更为看重的是职业道德、劳动品质合作交往等关键能力或素养。但这些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往往被忽略,或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造成企业抱怨招不到好员工,学校学生则抱怨企业太挑剔。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知识结构单一。我国职教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改革。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级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用性与基础性并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决定了中职教学内容的特点,即按照实用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而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应用,以应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但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也绝不等于可以忽视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对接行业标准,建构课程体系。在深入市场调研并和企业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将培养目标明细化,使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到对应的职业或岗位。围绕从事具体岗位所
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职业道德等,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整体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制定出各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好具体的项目方案,并开发出相应的教学资料。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使学生在完成各项目的同时,既培养了岗位职业能力,又学到了相关知识。在课程设置中,要将学历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课程通过项目课程的形式相结合,使企业具体岗位对应的员工要求渗透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的毕业标准和企业招收员工的标准相匹配。
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了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中职学生,仅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不够的,还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理论教学要注重强化应用。
1、企业参与教学,进行充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职业学校应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争取校企双赢。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施校企深度融合,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手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面对学生的一些有价值的、值得讨论的解答,教师不要立即评价、判断,尤其不要轻易作出否定的评价。教师通过“延迟判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互相评断。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有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能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当学生之间产生不同意见时,让学生相互争论、相互启迪,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一直倾听、思考,使方案在讨论中逐步完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评价,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篇4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困惑;对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41-01
现在正值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在国家的支持下驶入了快车道,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因此学生所学、教师所教应紧密联系实际,要有用而实用。要达到这个目标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问题分析
(一)教学环境
中等职业学校对于英语缺乏认识上的重视。在大部分的中等职校,英语属于基础学科。为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学生就业是重中之重,专业课往往凌驾于其他基础学科之上,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课时安排以及教学资源的投入上都享有优先权,这样给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
(二)教师原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当,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知识讲授课,语法分析课。有些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习没有与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生般硬套书本知识,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及技巧使学生获取高分。有的教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中随意性大,不能围绕教学目标,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这种生硬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让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对英语课产生抵触心理,便没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学生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并且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少数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学习效果也不明显。从学生就读于中等职校的目的来看,学生主要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因此从主观意识上就对英语等基础学科不予重视,在学生内心就没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他们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学得好,其它基础学科不重要。
二、对策分析
(一)改革英语教学内容
应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选择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一个在工作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英语教学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英语教学和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不会因“教非所用,学非所用”而做大量的无用功,只有目标明确,才会有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二) 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语言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创新理念,把语言运用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训练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不怕出错,实践出真知。同时还要注重“寓教于乐”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仿真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又展现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还可利用e-mail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课堂内外所遇到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从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补充教学内容的不足。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课后学习的自主性。还可以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如开设英语角,组织学生办英语板报,英语手抄报,举行英语演讲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剧表演,开办校园英语广播等,还可以把学生拉到社会上进行实践锻炼,比如到景区,到宾馆,到生产第一线,只有身临其境,学生才能意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紧迫性,才有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改革英语考试形式。
中等职校英语的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是一张试卷定乾坤,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考试的题型也很单调,就是填空、选择、翻译等。没有注重听力和口语的测试。这样,学生无形之中就认为听说不重要,只要笔试成绩好就行了。我们可根据所学的内容和需要,阶段式地对词汇、听力、口语、阅读等进行考核,使学生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的知识。也可通过开展分组讨论、辩论、演讲、竞赛等活动,把活动成绩及平时表现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并计入总分,经过多方面测试,从而检验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真实的英语水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而不是投机取巧地获取考试分数。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讨厌权威型的教师,他们追求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的教育观念认为人都具有积极向上,积极向善的良好愿望,具有积极进取的潜能,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去我们采取的是填鸭式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走近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愿望和心声,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贴心人。
(五)创造英语学环境
学校应配备英语教学所需资源,比如语音室、电脑机房,购置英语有声读物、英语教辅资料、英语图书等,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英语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加大英语教学资源投入,以方便教师开展多种形式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应动员全校师生都来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比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可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久而久之便可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在校园里,各个标语也可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标识,校园广播播送英语歌曲、英语诗歌、英语散文。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六)多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
从中等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就业时专业不对口,同时用人单位在学校又无法找到适合岗位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和各用人单位做好充分的沟通,各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英语能力,学校就根据他们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以实用为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我们相信只要找到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症结所在,逐步探索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职教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参考文献】
[1]梁 悦,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4。
篇5
摘要: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观;创新;个性发展
当前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综合素质较弱的职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才,成为教师们迫切的任务。但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职教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教育方式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学之前,吵着、闹着、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那梦寐以求的“天堂”和“乐园”。然而,思维单一、未谙世事的他们,一旦进入校门,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对学生来说,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因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前苏联学者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从认知结构主义观点出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从开设工学结合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工学结合课程是职业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结合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考试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方式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采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除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行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职教教师应加强课程结构的调整,培养学生整体的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
实施职业素质教育首先要革新课程,重视课程的综合化和实用化。从为社会服务和为学生未来发展作准备角度的考虑,职业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毕业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以就业技能为目标的新的课程体系和结构。在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以培养能力为主导,对原有学科进行删减,增加一些新的学科,加大知识 的涵盖面;对原有课程的理论时数进行全面压缩,突出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灵活性与先进性,拓宽学生就业路子。作为课堂素质教育的补充,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形成宽领域、高品位、既有主旋律又呈多样化的校园文化,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四、提高职教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体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引发了关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这也是我国教育21世纪进步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振兴职业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职教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是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列为教师的首要职责。二是加强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在青年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年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然”等心态。不能将道德人格作为追求富贵的工具,更不能为了追求高贵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
五、职教教师要以培养高素质创业者为目标,大力尝试并推进创业教育
中职教育办学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更多有创造力的创业者。正如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强调指出的:“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六、职教专业教师要做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
作为一名职教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而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职业教育教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实际应用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自我本钱;也是职教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刀真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以上几点是转变职教教师教学观,从而改变教学实践,并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建议,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具有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职教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提高自身素质,就要担负起重任,就要端正教育方向,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
[4]王公安.袁桂萍.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0(6).
篇6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就业指导 创新教育
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因为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新的就业形势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生如何在芸芸竞争者中拿到开启工作之门的钥匙?学校除了狠抓教育质量外,还应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客观剖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和改进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是“90后”,由于父母的溺爱、家庭的宠幸,他们在甜水里长大,幸福感、优越感特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意识强,但心灵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就业期望值过高,因而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涉及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诸多方面,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起到了积极作用。就业指导课的作用日益显现,其独特作用逐渐得到学生的青睐和学校的重视,一些学校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就业指导课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时间基本上限于即将毕业上岗的学生,而对低年级学生考虑不够,缺乏对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有力指导。
课程功能与内容单一。就业指导的内容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一般介绍和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讲授。内容偏重单一的择业技巧,商业性的指导多,教育性的指导少,导致就业指导课变成应试指导和应付面试的指导,过于强调择业技巧会误导学生过于看重应聘面试、求职包装,甚至采取欺骗的手段,而忽视在校学习期间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指导方法和手段简单。目前职业指导课程较为常见的形式是通过课堂或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进行“灌输”,有的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甚至不带一张纸、一支笔,听完了事。一些就业指导课内容陈旧,信息少,操作性不够,更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方法简单,在对中职生择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对策与建议
(一)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新体系。
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限于毕业前进行指导,而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详细制定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有所侧重。如,低年级侧重就业宣传教育,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增强就业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可以采用组织听取就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毕业班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应侧重于就业政策的学习,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搜索,求职准备、择业技巧、自主创业、心理调适等具体问题的指导和训练。
我们也可以借鉴某些学校的宝贵经验,将就业指导课程按公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类型设置,在不同年级开展,并且以活动课为主,理论课为辅,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1.必修课
必修课主要由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择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四部分组成。
(1)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基本的设计模式,进行自我认识和职业生涯认知,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期待、制定生涯决策与计划、确立自我的职业理想、掌握有效的职业技能。重点是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内容及步骤等。
(2)创业指导: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际关系教育及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克服、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创业小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步骤等。重点是树立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了解创业知识及初步形成创业能力。
(3)择业指导: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手段,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意识与竞争意识,把握就业市场的特点与功能,了解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就业市场情况做出职业决策,尽快地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等。重点是掌握求职就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技巧及就业信息的收集处理方法。
(4)形势与政策:针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开展就业形势预测、就业政策解读等。重点是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区域就业政策和劳动法规。
2.选修课
选修课主要由职场礼仪、就业心理、劳动法规与权益保护三部分组成。
(1)职场礼仪:讲授两大基本内容,一是有关学生自我形象塑造的内容,具体涉及在日常生活训的穿着打扮、言谈话语、举止行为、仪容仪态等方面;二是有关商务礼仪、办公礼仪及求职面试礼仪的基本操作规范及应注意的问题。
(2)就业心理: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讲授,对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课堂团体心理训练进行就业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3)劳动法规与权益保护:主要讲授《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在求职过程中合同的签订、薪资和社保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教材,重视素质,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新内容。
作为一门课程,教材建设必不可少。但由于就业指导课的特殊性,很难有一本全面、长期、稳定、适用的教材,因此,教材选用、讲义编写十分重要,老师要通过文件学习、信息搜集、广泛阅读、大量查阅,系统地、有序地确定教学内容,编写适用的课程教学大纲、规范的讲义或学习指南、完整的授课计划、详尽的教案,制作生动直观、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课件,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建立信息库、案例库,为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职业素质是指一个人可否进入职业及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条件,包括胜任职业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学生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出路和学校的发展,针对就业指导内容偏重单一的择业技巧而忽略在校学习期间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当前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规则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倡导诚实守信,全心奉献社会精神。近年来,受免试入学、高考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素质有所下降,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城市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就业的困惑、自卑心理、厌学情绪、青春期骚动等因素,使学校育人工作的难度增加。但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大,可利用各类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和条件,开展有益有效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1)加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理论学习,通过系统教学有关原则、规范、养成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熏陶,使学生首先从理论上理解和把握人生价值观与敬业精神的意义。
(2)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突出抓好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的宣传,用他们高尚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敬业爱岗、诚实可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意识。
(3)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竞争的氛围,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评比、学习成绩评比、体育竞赛、劳动卫生活动评比,促进学生参与竞争,接受竞争意识训练,促进敬业意识的形成。
(4)将爱岗敬业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
2.培养职业创造能力
职业创造能力是指超越职业领域,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起至关重要作用的能力,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职业创造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创造型人才应该富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一方面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通过社会网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增加其创业的机会和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强思维训练。
(2)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社会调查、岗位学习、科技文化服务、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学习工农、增长才干,培养职业应变能力。
(3)加强职业指导,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正确认识社会,客观评价自己,掌握求职创业必备的技能,提高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3.提高职业心理素质
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要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形式多样,讲求实效,探究就业指导的教学新模式。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信息和实践经验,否则老师的教学就会仅停留在口头说教,纸上谈兵,收不到预期效果。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中职就业指导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消除一味地以课堂、课本、老师为中心的现象,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教学效果。
1.案例和模拟教学方法结合的作用
用案例的优势在于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启迪构想,触类旁通,通过现场模拟演练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事件环境,营造一种准、真、实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摆进去,实实在在地体会求职的现场,体验解决问题的真实感受。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有着独特的作用,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作用表现在: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和模拟教学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是区别于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这两种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更严格,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和自主探索知识,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老师提出的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并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实践体验。
(2)有利于促使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体,而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为主体,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老师在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在模拟教学中,由老师创设一个情景,分成几组,学生按照要求进入“角色”,根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进行有问必答,可以“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获。这样,不仅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经过现场的锻炼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便于求职和择业。
(3)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有合作的意识,在就业指导课堂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的能力。例如,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运用各种思维,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现在的企业招聘不仅要看学生的文字材料,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面试全面地了解应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应变能力、职业适应性等,这给我们的就业指导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2.案例选择与情景模拟的把握
(1)选取典型、有效的案例。目前,择业、创业的事例很多,既有择业和创业成功的例子,又有暂时失败的例子,这需要进行选择,为我所用。无论是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都应注意案例的典型性,解决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如何应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学生求职失败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鼓励每人都发言,互相启发,敞开思路,找到失败的具体原因。由于案例在选用时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也非常关注,必然能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启迪学生去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运用案例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择业中的实际问题,以达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因此,任何案例都要经过充分筛选、比较、论证选取精华,使案例取得实效。例如,中职生的创业教育,最好是选择具有代表性案例,了解学生的创业过程,使之更有说服力。
(2)模拟情景真实、灵活。案例选择之后,还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对模拟的情景进行精心策划,达到良好的效果。营造让学生到企业面试的氛围,创设多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积极思维的情绪;尽量让学生表现渴望得到这份工作的心情,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教会学生自己归纳、概括信息,经过学习,找出其中的差别,确定自己的定位优势。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 教育教学 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09-01
中等职业教育隶属于我国的中等教育,包括: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技能、技术是他们教学中的特色部分。他们从技术培训角度出发,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全面性技能人才。从近年我国中等教育发展事态来看,职业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且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在实践上却没能真正地抓住这一机遇。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法、教学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等职业教育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规模上。各大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都意识到,扩大规模是提高生源的基本前提。然而,一味的追求规模与生源,就容易对教学方法、教学体制和教学系统的方面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从而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现象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
1.1 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和全面
很多选择去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达不到普通中等教育的要求。然而,文化知识是学习其他能力的基础。试问:地基没打好,能建造出坚硬的房子吗?同样的道理,基础知识没打好,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大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上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技能、技术知识培养等方面,片面地强调了技能的重要性。这种不够全面和系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进程。
1.2 教学理念更新缓慢
教学理念从思想上引导着教学,思想观念的准确性、真实性、先进性等,无一不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作为教学工作从业者,要无时无刻的关注国家和社会的最新动态,了解市场的最新需要,从而将最新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教学理念的及时更新,是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学者并没有及时地汲取社会经验,而是继续使用已经过时的想法来教导学生进行学习,导致教学工作与社会实际相脱节,造成职业学校学生生却不能快速地定位于市场,甚至于到了无法立足的地步。
1.3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沿用了普通中等或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当做教学的主体部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适用于普通教育,更加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轨道。职业学校既然是以培养技术为主,就应该创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
1.4 教学体制发展落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与世界的接轨面,为了紧随国际社会的发展潮流,政府出台了关于教育事业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政策,指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校使用创新的教学办法,实现从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各大学校随之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也加入了改革行列,然而这种改革浪潮都只是停留于表面,教学体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教育体制决定了教学行为,在落后的教学体制指导下,是改变不了中等职业的教学现状。
2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就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在充分认识了这些不足之处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是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实行全方位教学
全方位教学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表现,是满足经济建设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技术型人才不仅要学习技能方面的知识,更得加强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全方面的学习是成为高素质人才之前的必经阶段。教师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明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以培养全面性人才为教学目标,将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多接触课外知识,全方位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这样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2.2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更新滞后是很多从事中等职业教育者的通病,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大作用。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已近迫在眉睫。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地将市场需求反映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要走出校园,利用国际化的视角来审时度势,及时、高效地填补自身认知的空白,在全面掌握社会发展新动态的基础上,对学生们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以此来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们在学业完成之后能够迅速地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2.3 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只有在教学方法改革不断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不断。所以,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把它作为整个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应以就业化为主体发展目标。同时,把市场的形势、学校自身的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性改革,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养。
2.4 改革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在倡导高质量教学的背景下,教学体制改革就成为了中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成分。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是比较落后的,相比之下,国外很多国家的做法就比较好,所以,我国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时,既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3 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面前,不仅要充分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得深入研究挖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再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期待在改革中,最快速度地培养出大批社会急需的、国家所要的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 孙琳.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J].新思维,2010(2):39.
篇8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英语教学 策略方法 测评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地方,其宗旨是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英语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并且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英语成为顺利参与社会竞争,成为实用型人才的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实践证明,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势必要打破传统模式,只有融入教育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才能找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的出路。
一、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对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跨入21世纪,全球一体化在加速,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语言,英语是在国际交往中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语言。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与国际接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国策的实施,英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学习英语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掌握英语占据优势,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我国,懂英语逐渐成为一种被社会认可的技能和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也因此推动了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的逐年增加。沿海地区由于对外交流十分频繁,外向型经济非常活跃,因此对会英语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需求更加迫切。
中职学校的教育是以直接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培养社会和市场所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为中职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
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在新型职业技术人才急需形势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适合未来职业的英语素质,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英语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解决问题时应综合考虑,解决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应采取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原因。
1.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因材施教。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逐年下降,个体差异逐渐显著,学生的各科成绩相差较大,尤其是英语这门基础文化课。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编班,把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对于那些程度较差而愿意学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实用的口语教材,教给他们一些日常会话,使他们能进行简单的交流;而对于那些程度较差又不愿学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修别的课程来替代英语课,开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学有所长。
2.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应注重语用功能的教学。
在长期的英语应试教育中,教师普遍比较重视语言内部结构的教学,在课堂上语法和语言点一直是教学的重点,然后对其进行不断的操练,让学生非常熟练地应对各项考试。目前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英语教师要语言内部结构和语用功能并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不用升学,多数不需经历大型选择性考试。因此在对职校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应当更偏重英语语用功能的教学。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所教的内容,不要过于强调语法和语言点,而要通过课本进行一些拓展,让学生学习情感方面和跨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这样一来,通过对英语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情感方面受到教育,而且对跨文化的知识背景将了解得越来越多,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而也不是机械的操练,必须主动地融入学习中,探究课本背后的知识。比如在教学中,结合单元的主题,可以先让学生预先查找背景知识,在教授单元之前进行展示与分享。在教某些特定的知识时,可以告诉学生这种用法在国外的一些不同点,注意文化的差别,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例如在某些句型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它们在真实生活中是如何使用的,应该用在什么场合。总之,所有的教学都应围绕更深层次的语用教学,而不是表面的语法和语言点,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做到陆谷孙教授所说的Book knowledge(知识渊博),这样才会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大环境。
一要有效地利用有声系统,定时播放英语听力材料,创设感受空间。二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让学生创办英语调频台,播放他们喜欢的各种英语材料;创办英语广播台,让学生成为节目的主人,然后组织学生定期对不同的节目进行评比。这两项活动都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三要组织各种英语竞赛,如口语大赛、歌曲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还可以定期举办英语角及一些英语晚会。这些活动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学会在这个真实的英语环境中用英语交流。
4.采取灵活多样的测评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终结性教学评价制度,围绕今后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建立以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制度。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变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变纸笔测验为各种考试方式相结合。具体而言,在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上,要做到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重,如可以利用调频电台、录音和电子设备进行听力、口语表达能力的测试,等等。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职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相信如果每位英语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那么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将会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
[2]马梅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模式探讨.成功(教育),2009.11.
篇9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德育课
Analysis on the secondary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of moral education
Li Zhenlin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moral education, secondary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proces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for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more excellent talents. This article from the teaching idea, content, method, means and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such aspects as the specific point of view.
【Key words】secondary occup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moral education
德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德育课进行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各个行业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反映着其综合素质,也是其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强调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教学,完善德育课教学体系,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改革。
1 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关系着教学方案的实施,优秀的教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教师的教学观念贯穿着其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教案的设计还是课堂上的教学行为,都是在其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学理念的改革,对推动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德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技术人才。[1]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不仅仅是在技术上过硬的人才,而是培养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性人才。教师应重视德育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总结、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掌握技能而且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使教学改革落在实处。
2 完善教学内容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社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大发展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完善程度,在调整以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为导向的基础上,对德育教学进行改革,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落实国家政策要求,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强调道德观,引导学生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在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创造事业。当然,道德教育的内容在有些方面具有继承性,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等,教师在进行德育改革的过程中,要能够把继承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3 优化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找到最合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即好又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见解,如何判断教学方法的优劣,那就要从教学效果上寻求答案。笔者认为,优秀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情境为辅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活动为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德育课教学改革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2]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教学情境,不断地进行思考与感悟。良好的教学环境再加上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的愿望也会增强。这样就把德育改革落在了实处,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4 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引入其他的教学资料,包括一系列与德育有关的影像资料,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应用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把枯燥的德育内容形象化,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可以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5 提高教师的素养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教师必须要下功夫练好基本功,不仅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做出努力,还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勤思考、多积累,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做到厚积薄发。[3]教师的人文素养通过很多方面表现出来,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都会在讲课的过程中全部展现出来。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只有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了,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德育改革也可能取得成功。德育课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工作态度,注重保持良好的仪表和行为习惯,还要不断学习加强知识储备,不断去取得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把德育课的教改落到实处,德育课教学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篇10
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有许多职业学校只是单方面地追求专业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学生普遍都存在着轻文化课重专业课的思想。因此,在中职院校,很难达到让语文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发挥其重要性。
一、认识语文课在职教中的功能
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身就是生存发展的职业技能。从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综合能力来看,人际交往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存发展能力,而交往能力必须建立在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之上。现实社会中的许多职业就是依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而工作、发展的,这是语文课自身具有的职业功能,也是语文课的独特魅力。
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性,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专业职业技能才能实现就业,这是无可厚非的。职业院校设置语文课,其目的之一是发挥语文的工具,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去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前职业院校所设立的各种专业,都有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理论课以及实践课,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
而很多学生认为他们的主课是专业课,文化课则成为副课,结果他们对文化课大多不感兴趣。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明白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大部分语文教师往往沿袭普通的方法组织教学,没能对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给予新的定位和认识,以至于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十分普遍,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教学如何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寻求与职业学校自身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实现职教语文的真正教学目标。
1.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去领悟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语文在作为基础学科,发挥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要引导他们在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素养意识,提升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人生理想、人格情操、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语文教学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例如,在给艺术类学生讲述外来文化作品的教学中,要注重阐释作品中的其他民族的文化意蕴。如此一来,一可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二可使学生在比较中把握民族文化的特性,三可使学生获得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以此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好地得以补充、完善和发展。
2.职教语文教学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
职业学校的教育简单理解就是让学习的学生掌握一门可以生存的技能,再加上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和学生自身素质的差距必然会造成对职教语文教学内容理解的偏差。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多加引导和鼓励,允许和尊重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或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时,予以耐心地启发诱导,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课文,要有创新意识,有自己的见解,得出有个体差异的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教师应注意结合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著名企业的发展史和著名企业家的奋斗史,如香港的李嘉诚、安徽蚌埠的史玉柱、四川的刘永好等人的创业史。告诉学生所有人都害怕失败,一个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牺牲,而且他们能够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将失败作为动力。任何行业中往上攀登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专心致志,他们不是在“付出代价”,更多的是享受奋斗的过程。因此,没有一帆风顺的创业史,任何一位创业家都是在失败中不断成长、获取经验,然后走向成功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真实素材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中职语文教师应明确语文教学的责任,它负载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承担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责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让语文课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激情,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目标定向的职业技术学校,这就使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语文课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文化基础课,同样受到了冷遇。所以教师应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明确责任,提高学生对语文课重要性的认识。如果学生的认识不提高,认识不到学好语文课对将来工作的重要意义,那么,即使教学方式很新颖,学生也不会积极配合教师,教师仍不能对学生产生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