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辨识流程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辨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合同在公司当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合同风险的管理也成为了企业当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合同管理的风险辨识作为合同管理工作四个阶段当中的第一阶段,其在整个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换句话说,只有做好公司当中的合同管理风险的辨识和评价,才能够使合同管理工作做的有价值和有意义,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将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有效的辨识出来并对其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价,从而保障公司的利益。
一、合同管理风险
随着我国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我国公司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的提高,公司中的法律部门地位在逐渐的上升。公司法律部门的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诉讼管理和合同管理:诉讼管理的重点侧重于事后管理,合同管理侧重于事前与事中的管理。随着我国企业观念的改变,由重点关注诉讼管理在逐渐的转变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重点体现在多个方面: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是合同管理的基础作用,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合同管理的核心作用,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作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合同管理的最根本作用。
本文所研究的合同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管理各类合同时由于对客观条件和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而引发的与既定合同管理目标各种偏离的综合,其中包括两种偏离方向即正偏离和负偏离。此种风险观念针对的不是单体合同中的各种风险,而针对的是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综合各类合同所形成的风险管理,管理的是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文中称为合同风险管理。
二、合同管理风险辨识
按照合同管理的特点,合同管理风险分为两种即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
1.要素风险。辨识合同管理的要素风险使用的是专家调查表法,即通过对公司中资深的法律人员和法律的理论专家进行深度的访谈,来辨识出影响合同管理风险中的要素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①组织结构风险。组织结构风险可以划分为四个子项即合同管理部门功能的健全性、公司法律顾问的能力、合同管理机构的具体设定情况、合同管理体质。合同管理体制考察的主要是公司客观情况与合同管理体制是否相符,合同管理体制主要有集中管理体制和分级授权管理体制两种,两种管理体制有利也有弊,重点看的是合同管理体制是否可以促进公司发展、保障公司运营;②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可以划分为六个子项即负率队伍稳定性、公司负责人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对法律工作支持程度、合同管理人员操作能力、配备法律人员充足性、合同负责人法律工作经验。六个子项分别从高层的决策者、中层的管理者、底层的操作者的角度,来考察他们对合同管理工作的影响程度。此外人员的稳定性和数量也是合同管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合同管理制度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包括三项内容即管理制度的调整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管理制度的调整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是否可以及时的调整,降低制度对实践的不适应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是指制度的明晰性;管理制度健全程度是指制度的全面性。④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可划分为四个子项即业务流程的有效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效率性。
2.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识。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别使用的方法是业务流程法,即根据合同的业务流程,在合同的立项、选商、申报、审查、审批、签订、履行、归档以及合同纠纷中辨识合同的风险。部分风险因素独立出现,会直接的影响到某一个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通过另一个风险因素会间接的影响到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会同时的影响到多个决策因素;有的决策因素会同时受到多个风险因素的影响。
三、合同管理风险的评价
在辨识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法测评企业的合同管理风险,以使管理者可以清楚的了解合同的管理难点和重点,进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合同管理流程过程当中风险主要有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三大类型,其具体内容参见表一: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合同流程风险的发展规律,需要从两个维度将风险分解即风险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的发生几率,以便于按照风险发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经过专家对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当中15个风险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可将其分为5个种类:
合同风险种类及特点对照表(表二)
通过表二不难看出,在进行合同风险管理过程中虽然风险种类很多,造成合同风险的因素也很多,但是只要合同管理者在合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上加强对合同风险的管理,任何合同风险都是可以控制并将其几率降到最低甚至是排除风险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风险辨识与评价作为公司合同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合同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合同风险管理当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辨识的分析与探讨以及有效评价,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管理风险的综合评价,总结出合同管理当中风险的特点和规律,为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风险进行有效的辨识和评价提供帮助,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俊松.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篇2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1、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3、风险评价:
篇3
河南煤化永锦能源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老矿,面临由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变的挑战。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众多的管理制度、办法,但整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特别是安全管理思路传统保守,过多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会议布置、下达命令、处罚为主要的行政手段来强制实施安全保障,已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传统安全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到位,造成安全管理盲目性较大。
2.安全管理流程不合理。安全管理操作控制程序不清晰、不闭合,未能做到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随意性较强。
3.安全管理协同性差,责任权利不统一。
二、内涵与主要做法
2.1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成立内部市场化协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领导为成员的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重大问题的决策,例外问题的处置,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的监察工作。
2.2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是明确安全管理流程再造的思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想。二是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是在内部市场化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完成的,从煤矿到班组共形成三级主要市场主体,分别是煤矿、区队以及班组。三是明确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要想改革和创新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安全高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建立起一整套长效运行机制,理清各种关系,规范作业流程,主要包括市场机制、考核机制、协同机制和监察机制。四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实施方法。在内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构建三维安全协同管理PDCA循环系统。五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六个原则: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授权的原则、利益对等的原则、协同高效的原则、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安全目标导向原则。
2.3优化安全管理的体系架构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梳理,构建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三维立体框架模型。根据模型,构建起安全管理的初步体系架构:纵向上从安全管理PDCA流程出发,形成安全目标管理、安全风险防范、安全管理与控制、安全目标考核和安全评价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横向上以市场主体上下游服务关系和岗位辅助协作关系,确定市场服务合同,从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并从人、机、环、法、料五个方面规定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在纵横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管理岗位目标与责任、安全管理岗位考核指标、安全协同管理制度与考核方法,整个安全管理流程置于安全协同监察之下,从而形成以内部市场化运作为主,安全协同监察为辅的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框架。
三、再造安全管理的流程
3.1构建PDCA安全管理流程(总体流程)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分析,结合PDCA循环图思想,设计出PDCA安全协同管理总体流程。
3.2构建协同安全管理流程分流程在PDCA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总体流程)基础上,分别设计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分流程,包括:安全目标管理流程、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安全控制管理流程、应急救援管理流程和内部市场化结算管理流程等。
①建立安全目标管理流程目标安全管理根据煤矿安全管理目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定各级市场主体的安全目标,并根据各级市场主要目标,形成各级市场主体的岗位责任,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安全目标考核方法、内部市场化结算方案等。目标安全管理流程是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控制的基础。在目标安全管理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办法》、《安全内部市场化结算办法》等制度文件。
②构建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安全风险管理是安全防范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危险源辨识和煤矿安全应急预案。首先通过建立煤矿安全风险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收集煤矿安全信息,对煤矿的安全风险作出初步判断;其次结合班组、部门的时间确认与反馈,参考行业风险事件库,全面辨识煤矿安全风险;第三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专业经验、行业标杆等,结合煤矿实际,形成安全风险评估的初步结论;第四形成安全风险管控预案,提出风险评估报告。安全风险管理流程的设计借鉴了风险管理和危险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危险辨识是基础,根据危险源辨识,形成危险源信息库;运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危险)等级,应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宜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案。
3.3加强内部市场化结算流程管理①在集团内部市场化管理基础上,结合煤矿自身安全管理实际,依据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构建建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形成煤矿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内部结算办法,构建起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②完善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一是分线核算,构建要素市场。二是不断完善价格体系。三是建立核算体系。四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3.4完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在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完善《安全应急预案信息库》、《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安全标识管理办法》、《安全宣教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起市场化程度较强、协同力度较大的安全控制管理体系。
四、结语
①通过实施“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协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了安全管理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员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PDCA安全闭环管理新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②在目前煤炭形式下滑的情况下,煤矿生产成本增加压力下,加大成本投入的管控力度,严格履行审批签字把关职责,始终坚持设备、材料等周转,充分利用废旧物资调剂交易中心,对库存物资材料进行了调剂使用,减少了新材料投入。保证了矿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煤矿协同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通过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再造的实施,建立了以市场为主,监察为辅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体制,完善的安全计划执行体系,良好的责权利对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加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
⑤安全管理流程进一步明晰,实现了安全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篇4
1.1安全基础管理工作闭环管理
管理流程:安全管理制度、作业规程、施工措施及政府或上级部门的文件、工作部署等相关要求贯彻学习组织执行监督检查问题反馈。2.2.2管理要求:各职能部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矿井实际负责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生产及生产辅助单位根据工作任务结合现场实际编制作业规程、施工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矿办公室及时传达政府或上级部门下达的文件、工作部署等。各责任单位负责管理制度、规程措施、政府或上级部门文件精神、工作布署的贯彻学习落实,并形成记录备查。职能部门对各单位贯彻学习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1.2风险预控闭环管理
1.2.1管理流程:辨识培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预测预警风险控制。1.2.2管理要求:各专业副总工程师负责本专业风险预控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每年初,根据矿井生产计划、接续布局和生产要素的变化,总工程师组织人员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辨识排查、评估分级、预测、预警、预控,形成《龙东煤矿安全风险预控手册》,同时对每个岗位风险进行辨识,修订《龙东煤矿岗位风险预控卡》。每月25日前,针对下月生产计划及生产要素的变化,总工程师组织人员对风险进行辨识排查、评估分级、预测、预警、预控,形成《龙东煤矿安全风险预控单》。各单位每月对自管范围内的风险进行辨识,及时更新风险预控单,各生产班组每班进行辨识并建立记录清单。各单位进入新施工点前,必须先熟悉作业环境,发动职工全面进行危险源辩识,然后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报专业副总工程师审批后组织职工学习、签字。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认真落实风险预控措施,确保各类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1.3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1.3.1管理流程:隐患排查分类定级建档挂号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隐患销号。1.3.2管理要求:班组(车间)每班进行现场隐患排查,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人员,将整改情况记录在班前会记录本和验收单上。生产及生产辅助单位每旬进行一次隐患排查,每旬第一天将上一旬隐患治理情况及本旬可能出现的隐患上报安监科,本单位留存一份备查。每月23日前由分管矿领导负责对本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分类定级、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间、整改资金及整改责任人,并报安监科汇总,形成《矿井月度隐患排查汇总表》。责任单位对排查出的隐患按要求进行整改治理,不能按期整改需延期治理的隐患说明原因报安监科,对整改完毕的隐患报安监科进行销号。安监科负责对各单位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和监督检查。
1.4安全责任闭环管理
1.4.1管理流程:责任分工责任落实责任跟踪联责考核责任终止。1.4.2管理要求:矿级领导在负责分管专业安全生产的同时,按照《龙东煤矿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的要求,承包联系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分管专业及联包单位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和质量标准化方面出现问题时一起进行联责考核。对于危险较大的作业场所进行重点联责监管。党委工作科每半年对矿领导联系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汇总报矿党委、行政。
1.5事故处理闭环管理
1.5.1管理流程:事故汇报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处理制定措施事故通报落实措施、吸取教训。1.5.2管理要求: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要立即将事故情况向矿调度室报告,矿调度室立即按程序进行汇报,开展救援。安全事故由安监站长、生产事故由分管生产矿领导组织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调查处理,做到一事故、一分析、一处理,一通报。安监科对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1.6“三违”帮教闭环管理
1.6.1管理流程:“三违”事实“三违”处罚拍照家访公开曝光安全培训座谈帮教重新上岗。1.6.2管理要求:安监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发现“三违”,首先要制止,根据违章性质、情节对“三违”人员进行现场教育,使违章者对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检查人员升井后在井口信息站或安监科详细登记“三违”人员的姓名、单位及违章事实,并按照矿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严重“三违”人员在经过处罚、公开曝光、安全培训、座谈帮教,如确实接受教训,经家属签字确认后,方允许重新上岗。
1.7安全培训闭环管理
1.7.1管理流程: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考试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培训效果评价。1.7.2管理要求:培训中心、人力资源科和安监科分别负责普通工种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工作。各职能部门指导基层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编制上报本单位培训需求计划,并对上报的计划分类、汇总,结合矿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及上级对于培训的要求,形成矿年度培训计划。在培训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进行应知应会、“三大规程”及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教考分离,考试合格取证后持证上岗。培训结束上岗初期三个月内,安监科牵头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联合对员工培训质量进行跟踪考察,对考察不合格的人员重新培训,并联责考核矿培训单位和培训教师。
1.8监督检查闭环管理
1.8.1管理流程: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落实责任制定措施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安全核查。1.8.2管理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安监员严格按照《龙东煤矿安全检查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隐患或问题及时填写《整改通知单》反馈给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按照“三定”(即定措施、定人员、定时间)要求进行整改落实。整改完毕后,责任单位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负责对整改情况核查。1.8.3严格考核闭环管理与经济责任挂钩,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严格考核,奖惩兑现。闭环管理那一个环节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检查人员按矿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给予考核,考核结果当天在矿局域网进行公示。矿职工的安全收入占总收入40%以上,有效增强了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
2结论
篇5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临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O383+.2 文献标识码:A
安全管控这样的工作,要贯穿在现有的基坑建构中。若要建构特有的深基坑,则应明晰基坑对现有的临近建筑,带来的独特危险。要辨识施工路径下的潜藏危险,接纳风险评估的总思路,设定出安全管控的可用程序。从现状看,深基坑建构路径下的风险评判,还存留着偏多的弊病。要在实践层级内,逐渐化解掉这样的疑难。
概要的风险辨识
统计数值表征出:现有的工程事故,涵盖了如下层级内的本源成因。首先,是技术层级内的成因。这样的成因,可以分出工程查验、预设方案、建构流程下的威胁、施工监测这样的弊病。其次,是没能妥善管控这一工程。这样的成因,可以分出不佳的机制、建设管控的缺失、建构方案的弊病、监理路径下的弊病。由于管控层级内的原因,造成了偏多的危险,它们都密切关联着现有的个体特性,带有随机的特性,没能寻找出可被依循的规则。[1]
在深基坑建构这样的流程内,技术层级内的风险根源,涵盖了建构路径特有的威胁,以及基坑建构对周边方位内的建筑威胁。在这之中,前一个威胁,是地下构架固有的难度,造成的带有潜藏特性的危险;这样的危险,密切关联着现有的场地状态、地下构架设定好的规模、挖掘的深度、现有的挖掘面积。后一个威胁,是周边范畴存留着的施工危险,是由于挖掘了这一深基坑,对周边方位内的原有建筑,增添的那些危险。地下及地上原初的设施,都会遇到偏多的这种威胁。
具体而言,深基坑挖掘特有的危险,可以分出这样的类别:周边方位内的设施,与这一基坑现有的接近程度;工程建构现有的影响范畴;周边方位内的建筑物,原有的特性;环境设施原有的特性;接纳的施工办法。在如上的考量中,要侧重查验场地内的多样设施、地层现有的差异沉降。此外,还要顾及施工路径的成熟程度、建构基坑的真实难度、周边架构下的地层沉降、意外态势下的可控性。因此,要综合考量这一工程固有的风险,分出这样的风险层级,并妥善去组合它们。[2]
安全风险的辨识和管控
依循深基坑建构的特点,安全风险的辨识及管理,要贯穿在现有的建构流程以内。具体而言,风险管控的总程序,可以分出如下层级:
首先,要辨识深基坑建构对现有的周边建筑,所能带来的那些影响,并明晰临近范畴内的建筑物,固有的安全特性。这样的评判,涵盖了独特的变形内力、建筑构架的残余强度、典型态势下的变形规则。经由这些要素的辨识,可以确认出精准的极限强度;在这以后,考量特有的安全系数,然后供应可用的管控标准。
基于设定好的建构方案,估测出临近态势下的附加影响,予以辨识和预测,然后明晰那种影响最小的管控方案。
其次,要制备可用的过程管控、应急态势下的各种预案。依循施工路径下的力学原理,把现有的管控目标,妥善去分解,制备出各个时段内的管控目标。从原理辨识、现有的经验解析、工程特性这样的维度,去制备如上的管控方案。这样做,能维护好总体态势下的目标合规,而不会超出既有的目标限度。
再次,施工路径下,应随时查验监测信息,予以辨识和反馈。依循施工方案特有的性质、临近区段内的管控重点,来设定全程态势下的在线监测。对监测得来的数值,要随时查验和反馈。比对现有的施工方案,与监测得来的反馈,以便寻找到现有的安全管控弊病。对工程现有的安全性,予以评判,调整原初的风险管控办法。必要时,要接纳应急预案。
建构完成后,还要修复原初的场地状态。深基坑建构这样的工程,难免存留着建构流程内的多样影响。基坑的挖掘,会对原有的周边建筑,带来偏多的损害,干扰到建筑应有的构架及性能。因此,在评判如上的影响时,应依循损害层级,供应带有经济特性的评估建议。在这样的根基上,妥善去恢复原初的建筑状态。
选取的管控实例
概要的建构实例
本镇某商住楼项目的基坑,紧邻既有的村民住宅。基坑的东侧,只有不到30米的覆盖范畴,距离住宅边缘不到4米。旧城镇改造中,基坑紧邻住宅这一现象,是屡见不鲜,若稍不注意,村民同开发商甚至政府,就会产生矛盾。因此很有必要加以重视。[3]
虽然基坑深度只有3米,但符合“周围环境复杂既基坑周边两倍坑深范围内有建(构)筑物”的深基坑建造规则。施工前期,由于认识不足,按普通基坑制定防护方案,只做了桩锚及重力式挡土墙。监理单位监测中发现围护墙顶水平位移3天达到了80mm,发出了报警并对基坑作业下达停工令。我们建设管理部门及时介入监督处理过程并给与了技术支持。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该基坑判定为二级基坑,属周围环境复杂的深基坑。经过对该区段基坑防护进行加固设计、重新制定施工方案并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监质[2009]87号)要求组织了专家论证,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聘请了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监测,10天录得围护墙顶水平位移20mm,沉降10mm,均远低于变化速率及累计预警值,满足了基坑安全防护要求,并按这一要求组织了基坑验收。综上,在招标时段内、组织评审流程内、建构过程内,管理者应查验反馈得来的信息,并设定出可用的风险辨识及管控方案。
归结的管控经验
建立高效态势下的风险管控路径,明晰现有的主体职责,可以增添辨识风险的技能,提升原有的管控水准。深基坑建构的各种主体,都要明晰现存的危险,接纳可用的管控办法。要依循专款专用这样的总规则,用好现有的管理费用。进一步查验现存的管控模式,明晰其中存留着的多样漏洞,以便供应更可用的这种方案。要顾及到安全风险现有的类别,接纳分级管理这样的办法。对原初的控制指标,予以量化,能促动管控成效的提升。
建构在技术指引这一根基上的技术查验和管控,需要接纳特有的控制体系。在建构周边范畴内的建筑时,应明晰建筑现状,查验这一地带现有的地层变形;要妥善调和区段内的地层,把查验得来的监控数值,看成预设目标的根据。创设出科学架构下的风险预警、带有动态特性的关键控制。这样做,能供应安全层级内的保障。施工时段内的影响评判,是风险管控路径下的必备环节。
参与建构的人员,都要认知现有的工程特性,强化现有的风险意识。努力提升建构技术的水准。在预设规划的时段内,要明晰场地状态,及时发觉潜藏着的不佳条件。制备出限缩风险的可用办法。与此同时,要针对那些潜藏着的地层威胁,摸索出实效凸显的建构工艺。对深基坑这样的施工过程,要接纳地层加固的特有技术。
四、结束语
妥善评判深基坑建构的影响,可以限缩基坑施工原有的事故几率,维护好周边范畴内的安全。因此,要明晰基坑开挖特有的临近影响,依循基坑的建构方位及现有的位置关联,运算出精准的调整系数。要顾及到场地现有的土体状态,解析特有的致险因素;在这样的根基上,建构出临近影响这一范畴内的事故树。通过辨识概率,可以判别出精准的安全层级,设定出可用的风险管控路径。
参考文献:
[1]张雪松.建筑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7).
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管理
一、前言
风险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管理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管理的水平。
二、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是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
电力生产管理,是在电力生产过程对整体的设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摇篮中。电力生产管理特别强调事前的预防工作,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使电力行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高效的发展。
三、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动态性特点,对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和评价,及时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处理,对电力生产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对整个电力生产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危险系数。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事故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指导着电力生产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电力生产部门的需要,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电力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列表,并委派总负责人,总负责人可以委任下级部署,经过层层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电力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也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的平台,这样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可以大大的改善,也保障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四、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施工作业进行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五、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
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
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
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六、电力系统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系统生产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要对相关的电力系统知识进行培训,这样在操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更多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和认识方面保持一致。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对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电力系统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识别的目的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进行控制前要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对风险事故出现的种类也进行必要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衡量也非常必要,而且,在进行风险衡量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依靠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
在对电力系统风险控制方面,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的风险,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的时候,风险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点引入风险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案,将可预期的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七、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事业更好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耀财.如何建立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10,5(03):55-56.
[2]赵明.如何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科海故事博览,2011,5(12):15-16.
篇7
1、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①提高员工素质,主要做法是引进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②调研市场和其他单位,购置先进的装备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③优化安装回撤工艺,突破思维禁锢,充分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安回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④大力推进各矿井技术升级改造,以适应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与推广;⑤优化薪酬分配方案,激励员工工作热情。
2、如何解决事故很难杜绝的根本问题?①牢牢把握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抓手,创新管理模式,力争杜绝不安全行为;②开展安回工艺的研究,重点难点环节要用技术装备手段来解决;③推广标准作业流程,充分与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融合。
二、1-10月份所做工作
1、安回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共完成4安5回和20项零星工程工程(其中3个缓倾斜长壁工作面、5个短壁水平工作面。屯宝煤矿11151安装工程为跨年工程)。
2、抓好小改小革及科技兴安工作。1-9月份审核推广小改小革项目共计15项,审核推广新工艺2项,共奖励6800元。
3、不断优化新工艺,提升安回效率。在缓倾斜长壁工作面,根据矿井不同的地质条件,在工艺上采用一次成巷安装工艺、劈帮扩巷安装工艺,并不断优化机械化安装回撤工艺。例如改造安装叉车转盘,使其适应直接转向下车和直接下车工艺。改进装车机构,可以满足就位液压支架时,在上端头增加一台绞车,可极大提高安装叉车使用效率。在屯宝11151安装工作面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工效,每班可节省2小时。根据不同顶板,采取不同的支护工艺,提高安装、回撤效率。例如在屯宝11142回撤工作面,三角区域顶板破碎时,采用在支架顶梁上方架设三根挑梁,在待抽支架降架后,能有效控制顶板垮落,保证能用单体及时有效支护顶板,创造支架调向空间,加快支架回收速度。
3、大力推进中心班组建设工作的开展,编制下发了生产服务中心班组建设管理实施办法,通过班组建设相关工作的实施,提高了班组的积极性、规范性。结合集团公司班组建设现场会内容,按公司要求,制定了中心班组建设对标方案,并按时间节点开展工作。1-9月份,中心共评选推荐公司级优秀班组、中心级优秀班组及月度最末名班组各9个,共奖励19700元(不含公司奖励),考核2700元。
4、继续推进岗位标准作业流程推广应用工作。中心制定了新版流程实施细则,并在班前会、每日一题等工作中对新版流程进行了培训,截止至10月份共计下发流程学习通知单42期,涉及流程132项,累计培训195人次,反馈信息72条,审核通过34条,下发新增流程编制通知单5期,共计新增流程31项,流程现场写实30次,并对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不安全行为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流程培训,不断提升员工操作规范,确保安全。
5、加强机电运输细节管理,提升现场操作规范。从机电事故及机电未遂事故中不断总结,完善管理制定,提升现场作业规范。如根据回柱绞车手闸伤人事故经验教训,通过不断模拟试验,对回柱绞车手闸制动规定进行了补充完善,并拍摄操作标准视频进行培训,使职工更直观的进行学习。而现场则加强重点管控。通过拍摄乳化泵卸载阀拆卸、组装视频,并制作成排版在现场悬挂,不断提升职工维修、维护技术水平。
6、大力开展持续性危险源辨识。在以往新工艺、新设备应用管理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和六个一上报情况的基础上,中心下发了《关于下发征集新投入吊车、叉车危险源辨识和屯宝煤矿11142回撤工程机械化回撤设备再辨识再评估的通知》,目前统计、梳理,共新增危险源辨识70条,其中吊车方面:共20条危险源(低风险4条,一般风险8条,中等风险8);叉车方面12条危险源:(一般2条,中等10条);机械化回撤设备和工艺20条危险源(一般风险3条,中等风险17条)。维修方面:10条(一般风险6条,中等风险4条)。无重大和特别重大危险源,目前均已进行统计和梳理。
7.1、在回撤乌东+550水平45#煤层西翼工作面时,安装一针对工作面特殊情况,制定支架回撤及顶板支护工艺,并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风险评估。同时因工作面气体变化不稳定,不能动火切割拆解设备,所有需拆解的螺栓全部采用人工拆解,首次实现了回撤面无动火新纪录。
7.2在回撤乌东北采区+600水平东翼43#煤层工作面,安装队针对支架锈蚀严重、拆解困难、气体变化异常以及出现发火征兆等情况,通过采用支架拔销装置的改造、调整支架装车工艺、将支架全部撤出倒运至石门拆解等方式加快拆解回收进度,并顺利封闭工作面。
7.3屯宝煤矿11142回撤工作面,根据公司制定的四个阶段的回撤任务,在安装队全体干部人员齐心协力、紧张有序的努力下,在公司规定工期内,顺利完成了该工作面设备回撤,工作面安全封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辅助设备损坏事故时有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有部分设备老化、设备检修质量不高、设备日常保养维护不到位、操作工经验技能不足。
2、班组建设按部就班的开展,创新意识不足,班组整体技能水平提高不明显。
3、针对生产矿井使用的设备,缺乏相关培训设备。
四、2018年工作安排
1、抓好现场安全管理。把大型设备的捆扎固定提升运输、车辆的连接检查、无极绳绞车钢丝绳检查、挡车器管理使用等作为管控重点,持续开展一通三防、高风险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机电运输、供电系统及安回施工质量标准化等为主题的阶段性安全专项检查,针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严格执行领导轮流现场跟班,确保安装回撤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强化“一三五”流程检查力度,尤其是要加大中、夜班检查和专项检查力度,集中消灭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盲区、死角和隐患。
2、进一步落实班组建设相关制度,提高中心各班组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建标杆班组,使中心班组建设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篇8
[关键词]安全风险 预控管理体系 作用
中图分类号:U6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092-01
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港口工作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1、港口安全对树立良好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城市对外交往来的一个平台,第天往来国际、国内船舶较多,货物、人员流量巨大,沿海港口尤是如此,并由于其外向性经济特点,往往成为外国友人踏入国土城市的第一站,港口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窥一斑略知全貌,港口安全生产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形象的好坏,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2、港口安全生产是效益的保障。港口具有投资大、收效低、回收期长的特点,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而由于设备、设施及人的不安全,导致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没有安全生产,效益就没有保障,因此,港口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效益和国家经济增长的保证。
3、港口安全生产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自古以来,人命关天,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维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其合法权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了人。港口安全生产就失去了原动力。
4、港口安全生产是构筑和谐港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港口安全生产是满足企业、社会、员工需要的基础,中人各方利益兼顾,不失偏颇,才能构筑和谐港口,实现绿色生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正是因为港口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而在国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地研究港口安全生产的实践不多,故全面而对安全生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包括保障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综合管理五部分。在该体系中,风险管理是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以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作为基础,以保障管理为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
1、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基于风险预控理论的工作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过程式管理,其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变动,但其过程大致包括五个阶段:
1.1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生产企业系统中可能威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或者带来生产不稳定等危害的根源或者状态。危险源是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起因,同时,危险源存在于企业建设、生产和改造的各个环节之中,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是企业风险预控管理的首要内容。
1.2 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完成后,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矩阵,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针对管理对象和风险等级编制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完成单位风险管理表的初稿。
1.3 制定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通过危险源辨识提炼出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从而控制以及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制定的管理标准必须达到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并且做到只要达到这条标准就能消除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措施的制定要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有针对性的制定,不能一概而论,措施要具体,符合现场实际,能更好的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1.4 危险源监测。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危险源状态监测关注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不断提高体系运行效率,促进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1.5 风险预警。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按照其严重度和特征设定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检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级相关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或降低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从而避免不期望的结果出现。通过危险源辨识能够有效的掌握危险源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弄清楚安全管理的对象以及现状;通过风险评估,掌握每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找出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以作为安全管理控制的重点。
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优势特点
1、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
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系统、各作业环节、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这一流程通过体系内部的预控保障机制得以有效运行,保证了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性。
2、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了实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在纵向上,明确了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各矿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什么问题,由哪一级负责,由谁负责,非常清晰。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实现了部门业务保安;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
3、实现了超前预防管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同时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运用系统自动预警等功能,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跟踪管控,真正实现了关口前移和超前防范,开创了风险预控、主动式管理的全新模式。
4、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
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区队、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
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港口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
在陈旧的安全管理理念中,港口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管理理念落后,安全管理基本是被动的、落后的,而在现代安全管理中,人的生命价值更为重要,安全与生产的位置倒换,安全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安全管理模式由以往的被动管理转变为超前预控,随着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港口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用而生,它是现代安全管理发展的产物,所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必然选择。以PDCA 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同于现行的港口安全检查管理法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法,它具有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螺旋上升管理、以预控为核心、双保险、闭环式管理的特点。
通过建立港口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防范;建立安全长效控制机制;让管理走在事故前面,切实消除事故的发生。事故风险的可控的管理过程是整个体系强调的重点,由于其管理形成了一套自动循环以及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认识观以及方法论来讲,都是全面推行我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港口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其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还牵涉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学习他人先进的预控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缺陷,实现在风险预控管理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全过程管理;风险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沈 阳(1986—),男,东华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13)
一、普遍项目风险的特点及传统管理的程序和流程
(一)普遍项目风险的特点
综合分析项目的特性,项目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风险后果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换的客观实在,而且在项目的整个项目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的。(2)项目风险影响面大。项目风险的影响常常不是局部的、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全局的。(3)不同的主体对同样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4)项目风险的复杂性。项目风险的变化一般是很复杂的。项目的定义与决策、设计与建设是一个既有确定因素,又含有随机因素、模糊因素和未知因素的复杂系统。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
(二)传统项目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流程
总的来看有以下两种 :(1)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过程,在项目风险管理中沿用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防范方案的决策、方案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反馈。在此基础上做了修正得到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2)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这两种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对于项目风险管理都很有必要,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也不错,但这两种管理模式都忽略了项目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过程管理,在各个过程中风险都有其特殊性,为更好的控制风险的消极影响,发挥风险的积极影响,项目风险管理的思想和模式也需要进行改进,以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和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思想及模式
过程管理方法也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管理方法之一。作为现代项目管理的分支之一的项目管理,过程管理方法也应是其主要管理方法之一。由于风险因素隐居于项目实施的每一个过程之中,分布在每个环节上,所以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管理,对于任何因环境变化而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要及时识别分析,并依此确定相应的管理对策。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就是从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以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目标的实现。
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就是要从项目的整体和四个阶段着手进行风险管理。在整体管理的基础上,按阶段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由于项目前期的不确定因素最多,因此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要加强对前期阶段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项目全过程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一)机构设置
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中需要设立专门机构,作为风险管理的主体实施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有利于明确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明确各单位和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同时,由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进行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可以保证风险管理计划的顺利实施,保证风险管理的效果。风险管理机构一般应具备独立性、权威性、经验和技能、综合知识等基本条件。
在项目全过程管理模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一般应分为两级: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各阶段的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小组可以由项目各阶段实施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也可是委托的外部专业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小组的职责主要是进行项目风险的预测、辨识、评估和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并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对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另一个主要职责是进行风险的监控和跟踪。主要方法有:风险审计。定期作风险审核,监视风险的状况、检查风险的对策是否有效同时不断识别新的风险,对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偏差分析。将技术、经济指标的实际发生值和预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出现偏差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策补救,使项目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而对项目的积极影响最大,同时为日后项目的风险分析积累经验。
(二)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
“凡是预则立”,在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中更是这样。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是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应说明如何安排和实施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方法论: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中可使用的方法、工具等;角色和职责:在项目全过程中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的人员及其职责;费用预算:实施风险管理活动所需费用;风险分类、风险评估的描述等。
全过程管理计划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在制定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时应考虑下列因素:项目人员的风险态度和项目的风险承受力;项目的具体情况:如地质情况、项目的技术特点等。
(三)定义与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
定义与决策阶段对于项目的了解很少,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该阶段的风险最大,如果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做得好,将大大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并减轻以后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量,因此定义与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最重要。在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的指导下,立项和决策部门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从立项、可行性研究和决策三项活动识别该阶段的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形成风险因素清单;根据清单制定阶段风险管理计划;并据此进行该阶段的风险控制工作。
(四)计划与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
按照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由设计单位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对项目的设计从设计质量、设计进度和设计合理性等方面开展项目设计部分的风险识别工作,并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清单,据此制定该阶段的风险管理计划并实施。同时风险管理委员会就合同签订、计划等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五)实施与控制阶段的风险管理
这一阶段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的指导下,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项目的实施从技术、环境、人员、设施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并列出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清单,据此制定该阶段风险管理计划。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资源投入最多的一个阶段,因此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一旦出现失误,造成的人、财、物损失也最大。在这一阶段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的监控和评价工作量很大,对项目的成功也非常主要。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加强对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的监控和评价。
(六)竣工验收阶段的风险管理
这一阶段项目实体已完成,主要的工作是文件整理和验收工作,但这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影响后期项目的运行,同时这一过程设计的单位和组织很多。这一阶段的风险管理主体应是风险管理委员会或项目的业主单位组建的风险管理小组,对风险的辨识应从文件资料的完整性、验收工作的可靠程度等方面进行辨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实施。
在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中,前一阶段风险管理的结果是后一阶段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输入,并对后一阶段的风险管理产生影响。
三、结论
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规避消极风险,充分利用可带来积极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实现项目的成功运作有重要意义。对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并不止于上述,在管理过程中依然涉及到项目各阶段中的风险类型、风险辨识方法、风险控制措施等问题,但集合全过程管理模式,相信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祁世芳,贾月阳.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1).
[2]尹志军,陈立文等.我国项目风险管理进展研究[J].基建优化,2002,(8).
[3]卢有杰,王勇.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 3版)[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
篇10
(一)健全财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规范进行
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明确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规范明确的制度,为员工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指引,是员工调整自己工作行为的依据,也方便了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员工工作的整体把握和控制。要制订并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既包括成本控制制度等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制度,也包括奖惩激励制度等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制度。要注意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及时掌握最新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制度规定,确保制度规范有效。
(二)做好事业单位部门内部预算的编制及审查工作
事业单位部门内部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事业单位成功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高低,关系到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状况的监督和把握,必须做好编制及审查工作。事业单位运营的各类数据是预算编制的基础,在预算编制中必须保证该数据是真实准确的,同时,必须按照确定的规则编制预算。在预算编制结束后的审查也非常重要,不仅要对预算的真实可靠性进行审查,同时也要关注预算与事业单位实际的契合程度,保证预算编制质量。
(三)妥善调配事业单位运营资金
事业单位资金运转是否流畅、高效,对于自身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事业单位效益,必须对资金流进行合体调配。要着重抓好投标、成本、资金、材料和非生产性开支这五个重要环节。同时,要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和审批制度,避免甚至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对于已经完结的业务,要进行及时的清理结算,保证资金及时回笼,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另外,要对业务进行独立核算。由于每个业务都有其自身特点,成本和收益都可以独立计算,因此完全可以选择独立核算。在核算时应重点考虑业务规模、业务进度及特点等要素,同时应对核算人的权利及责任予以明确,确保核算的独立性。如果条件允许,应该成立专门针对每个业务的工作小组,选择相应的财会人员为组员,小组负责业务的财务核算工作的所有事宜,并承担责任。
二、构建信息披露系统,重视财务风险
(一)健全财务信息披露及监督工作的信息系统
完善的采取信息披露系统可提供各种管理数据,以作为分析解释的依据,并作为决策的参考。计划的执行需要持续及动态的控制,而管理控制有赖健全财务及会计制度系统,将事业单位营运活动加以记录分类汇总,从而产生足以公允表达事业单位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信息,以帮助会计监督人员通过有效的数字信息开展自身工作。财务及财务信息的表达,为使会计监督人员对行动及决策产生真正效应,信息的编制者应了解当前组织财务面对的问题,以设计提供良好品质的信息。一般言之,优良财务及财务信息涵盖如下内容:合适的组织结构及可控制性;包含例外管理原则;在特定的期间内按规定有序编制;适应会计监督人员的需要;简单、易懂的提供重要财务信息;正确且能说明重大的差异;迅速及适时的编制与表达;具有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