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可用性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的可用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可用性;测试;教学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7―0106―05
引言
网络教育是一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互联网组织教学的一种成人非面授高等教育形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它逐渐变成一种主要的远程教育手段,目前全国有68所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提供网络教育服务,在学学生共计数百万人。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网络教育的基础技术平台,其质量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影响。各网络教育办学机构对教学平台的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何提高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质量,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笔者带领的课题组在北邮网络学院引入了软件测试中的可用性测试方法来提高远程教学平台软件的质量和易用性,以方便学员学习、提高学习动机和优化教学效果。下文我们将介绍可用性和可用性测试的相关概念,阐述可用性测试的流程,讨论教学平台可用性测试的特点和原则,并以实例说明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内容和结果。
一 可用性和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一词来源于英文 “Usability”,该词在中文中有可用性、使用性、易用度、易用性、好用性等多种翻译[1]。可用性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早在1991年,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文件》(ISO9126(1991):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Quality)中就有关于可用性的文本。1998年出版的《可用性指南》(ISO9241-11(1998):Guidance on Usability)中更是作了精确的描述:“可用性是某个特定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完成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可用性是产品对最终用户的可用程度,是指产品使用的容易程度,符合人们的需要,运行他们工作或娱乐,通过它实现用户所期待的用途。可用性是软件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软件的设计阶段开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注重可用性。基于可用性的设计思想,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让产品的设计能够符合使用者的习惯与需求[2]。以网站的设计为例,网站的可用性是让使用者在浏览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压力或感到挫折,并能让使用者在使用网站功能时用最少的努力发挥最大的效能。
可用性测试是对产品的可用性进行评估的活动,是一个利用潜在用户来评估产品达到某些可用性标准的程度的过程[3]。在可用性测试中,我们可以从测试参与者的表现收集定量数据,或者通过用户访谈等手段获得定性分析的素材。通过可用性测试,我们可以预测用户满意度,了解产品的外观、行为和用户交互方式,发现产品在可用性方面存在问题并确定解决方法,或是对相关产品进行竞争性评估等。例如:(1)测试参与者能成功完成任务吗?如果不能,是什么原因?(2)在成功完成的任务中,每项任务能做的多快? 这项指标表明用户使用产品的效率。(3)在成功完成的任务中,每项任务要多少页(或者点击多少次)才能完成?这项指标表明初学者使用产品的需要尝试的次数。
二 可用性测试流程
一般来说可用性测试分为计划、分析、测试、总结四个阶段(见图1)。
计划阶段。包括设计可用性测试的流程,撰写测试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团队,召开项目开始会议,给项目组的人员安排任务等活动。除此以外,还需要为参与评估工作的人员介绍测试背景,提供关于目标、角色和评估过程的简要介绍。
分析阶段。包括分析现有产品,评价使用者,分析测试任务,分析典型用户,编写测试场景和测试任务,设定可度量的可用性目标等活动[4]。一般在测试中会设计有4-5个任务,任务的个数和难度要合理。如果起步的任务难度太高,会给被试带来挫折感,任务过多也会影响被试的情绪。在本阶段,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设计评估前的用户调查表、评估后的用户问卷、免责声明、保密协议和同意录像的声明等。
测试阶段。包括招募被测试对象,设定测试进程,引导可用性测试等活动。首先根据测试的要求,招募被测试对象,安排测试时间和测试环境(场所、设备等)。一般来说,每个项目要选择5-7个典型用户,分析时对比测试的数据就能发现共性的问题[5]。然后,请用户填写调查表,以了解用户背景。第三步是向用户介绍测试的大概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其应该了解的背景信息。第四步是让被试执行测试,使用设备纪录和观察被试的活动,并引导用户描述想法。第五步,测试结束后让被试填写调查问卷,进行测试后的访谈,了解更多信息。
总结阶段。分析测试数据,准备测试报告,应用测试结果的工作。首先是对测试获得的数据逐项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典型结果和定量数据,并对测试结果统计和解释。第二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因果分析,并排除干扰因素。在分析中要关注测试对象的表现和变化。第三,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按优先级排列的问题列表。第四,了解用户的整体满意度和用户评论。最后,向委托方报告可用性测试的结果。此外,有时还要根据测试结果修订测试的方案,供下次测试使用。
三 教学平台可用性测试的要点和原则
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远程教育中教学得以发生的基础技术平台,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分离的情况下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也是对学习活动进行学习情况跟踪和教学管理的技术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评价和管理各个环节。教学平台具有软件产品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需求,因此教学平台的可用性测试要考虑下面的几点:
1对于多媒体内容的要求。教学平台有可能使用各种媒体承载教学内容。各种媒体对于软件平台的要求差异很大,例如能显示文本内容的系统就不一定能播放影片。因此在可用性测试的设计上要考虑设计多媒体内容的播放的任务。
2对于异质网络的要求。相对于企业内部网络环境的单一性,学习者用于上网的环境千差万别,有窄带的,也有宽带的,甚至还有无线上网的。在可用性指标设计上,教学平台必须考虑到适应各种异质网络环境的要求,能够在恶劣的网络环境下提供最基本的服务(至少能正常递送主要教学内容)。
3对于易用性的要求。学习者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例如有的学习者能够熟练操作电脑,但是有的学习者甚至几乎不会使用电脑。因此在测试任务设计上要着重考虑平台是否存在新手用户的进入门槛,保证平台的基本功能能不用专门学习或很快能学会。
考虑到教学平台的教育特性,及其与一般软件的差异,在对教学平台进行可用性测试时,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 学习者优先原则[6]。可用性评估的权威不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而应该是产品的终端用户,起决定作用是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教学平台的用户主要是学习者、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后两者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因此学习者优先教学平台可用性分析的第一原则。
2 代表性原则。系统应该适合绝大多数人使用,并让绝大多数人都感到满意。教学平台的用户在信息技术素养,客观环境以及使用偏好方面的差异很大,因此可用性测试的被试者应能在类型和数量上代表最广大的用户。
3真实性原则。可用性测试不能光靠问卷调查经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就下结论,必须是在学习者的实际学习和操作环境下进行,在学习者完成操作以后,根据其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估[7]。
四 可用性测试案例
本文以知新网(省略)作为测试对象,分析可用性测试的流程方法和结果。知新网是基于开源学习管理系统Sakai开发的新一代网上课程管理系统,目前提供了课程大纲、课程空间、日程表、通知、资源、投递箱、论坛和个人消息、答疑室、词汇表、花名册、作业、成绩册、站点统计等多种教学工具。这些工具均可通过浏览器使用。利用知新网,教师可以创建课程网站,通知与共享课程资源;学生也可以在该平台上学习,提交作业,进行在线讨论。
1 测试工具
本测试项目使用的是TechSmith公司出品的专业可用性测试软件Morae,它能够通过录屏的方式和录像的方式记录用户行为和用户在网站或应用程序中的交互过程。该软件具有以下功能:(1)按照时间同步记录桌面操作、声音、摄像头和完整的事件信息等数据;(2)监控并标记关键时刻,跟踪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点;(3)帮助可用性分析人员快速并自动分析数据,计算可用性指标,并绘制成直观的图表。
2 对该网站的测试对象、测试方法、流程
课题组选择了教育技术、管理学两个专业共八名一年级研究生作为测试对象。根据用户对于计算机操作技能,我们将被测者按熟练用户和新手用户分组。通过对新手用户的测试和访谈,了解到新手用户是否能很快入门使用该网站;通过熟练用户的测试和访谈,发现网站是否有不容易被发现的缺点。课题组使用Morae记录被测者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评分和完成时间的统计信息,并根据任务内容和完成情况分析知新网的可用性水平。测试流程主要分为完成测试任务、问卷调查、用户访谈三步:
完成测试任务:我们根据网站的功能结构设计一个覆盖教学平台主要功能的任务流程交给被测者完成。在选择测试对象时确保被测者是第一次进行该项测试,防止产生“安慰剂效应”和“霍尔效应”[8]。测试员要监测被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测试过程中不得向被试提供任何有助完成任务的帮助,以保证测试任务完成情况的真实有效。对于两类不同类型的用户我们设计了略有不同的两组任务(见表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包括客观选择和主观回答共16个题目,用于调查教学平台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在被测者完成测试任务之后,要求其填写调查问卷(见表2)。
表2 用户调查问卷(局部)
1您觉得网站的界面颜色是否舒适?( )
A.舒适 B.一般 C.不舒服 D.影响使用
2文字的大小和字体有没有影响您的使用?( )
A.完全没有影响 B.字体太小 C.颜色不舒服 D.一般
3根据提示可否迅速找到所需项目?( )
A.很快找到 B.需要仔细找到 C.不容易找到
4是否方便的知道当前所处网页位置?( )
A.有明显标题 B.需要仔细辨认标题 C.不容易知道
5各板块名称是否准确反映网页内容?( )
A.准确反映 B.隐约反映 C.很不准确
6本网站反应速度如何?( )下载速度如何呢?( )
A.快速 B.普普通通 C.慢
7帮助文档是否方便查询?( )
A.是 B.否
8有无收到不礼貌的错误提示?( )
A.是 B.否
访谈:根据被试在测试中的反应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访谈,了解问卷不能直观调查的可用性问题,获得一些主观的素材和改进的意见。例如,被试某个任务失败的真实原因或是在某些犹豫的地方是如何思考的。
3 测试的结果和分析
测试完成后,我们根据Morae记录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参考数据为任务得分和任务完成时间,其中任务得分有三个等级:0(轻松完成),1(有困难的完成),2(不能完成)。根据对对新手用户的任务完成情况(见图2)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见图3)分析,可以看出任务3、任务4和任务6完成的情况很差。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任务3中,帮助图标受到网站整体风格的限制,在颜色上和大小上都较为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给用户使用带来不方便。任务4中,在发送邮件这一任务上没有一个被测者完成,因为花名册中的邮件链接直接使用Windows默认的OE软件,而现在的用户很少使用这个软件发送邮件,很多系统中的OE软件没有预先配置,无法发送邮件。任务6中,所有被测均未完成删除自己留言的任务。在单独发帖时,帖子内容下有一系列的选项包括黏贴附件和修改删除。当用户发现已经发帖成功后无权限删除或修改。
通过对熟练用户进行分析(见图4),我们发现熟练用户的任务完成情况比新手用户要好很多。基本操作都十分熟练。但是,熟练用户也对任务4、任务5和任务6完成的情况不是很好,任务4和任务6失败原因和新手用户相同。任务5失败的原因是任务中上传的文件格式可以分为两大类:txt类型和office类型。对于txt文档,因为浏览器对于该类型的支持,当用户点击文件便可在新窗口中直接显示文档内容,但是网站并没有考虑到对中文字符的支持,直接打开文档后显示乱码。对于其他类型文件,直接点击通常会调用下载软件(如迅雷)下载文件。但这样下载得到的文件并不是目标文件,只能通过鼠标右键菜单“另存为”或使用“拷贝”选项进行下载,这样极不方便。
在可用性测试后,我们对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反馈结果的分析,我们获得的用户反馈有:
(1) 教学平台上有少量文字都没有汉化。某些常用操作选项使用英文,新手用户有使用困难,部分帮助文档是英文。
(2) 对于任务1来说,被试对界面颜色的反应不满意。
(3) 大多数被试觉得网站的字体太小。
(4) 所有被试都不能迅速找到所需项目。
(5) 大多数被试都认为帮助功能无用,并且当前任务的帮助信息不容易查找。
(6) 有些被测者对网站的下载速度也不满意。
(7) 论坛工具的界面设计不妥,容易误操作,出现了回复话题A却到话题B的情况。
(8) 讨论区自己添加的话题不能删除,而所有的被测者都觉得应该有这项功能。
根据熟练用户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我们得到的用户反馈主要有:
(1) 有的被测者认为帮助不太方便查找,并且而也不愿意去查找;
(2) “投递箱”工具上传的文件直接打开会出现乱码,并且不能用迅雷等下载软件下载;
(3) 大多数被试觉得某些工具(如wiki,投票等)实用性不高。
4 测试结论
由于知新网基于Sakai平台,因此它继承了Sakai的基本特性,是一个设计先进、功能完善的教学平台,比较适合应用在网络教育中。通过前面的可用性测试,我们认为该平台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我们发现该网站还存在一些可用性上的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见表3)。
五 结论
可用性反映了产品的设计能够符合使用者的习惯与需求的程度,可用性测试是对产品的可用性进行评估的活动。教学平台系统的可用性测试,可以使我们获得一手数据和改进方案,有利于我们调整业务流程,改进教学平台设计,优化学习者的体验,将妨害学习的因素尽量减小。通过对知新网的测试,我们了解了该教学平台的优缺点,并以此次测试报告为依据,对教学平台作了很多的修改和优化,使得平台的可用性大大提高,达到了我们进行可用性测试的目的。
当然本次测试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由于条件的限制,被试对象的选择缺乏广度,存在代表性问题;在测试环境的设计上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异质网络环境。通过测试的结果反馈,我们修订了测试方案。可用性测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测试-改进-再测试获得高可用性的教学平台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Wikipedia. Usability [EB/OL].
< en.省略/wiki/Usability, 2008-12-25.>
[2] 刘静.网络可用性量化评估[J].通信世界, 2007,(44).
[3] 李瑞坤.基于可用性的课件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7).
[4] 林芳.数字图书馆门户可用性评估指标体系[J].图书情报工作, 2008,(04).
[5] 华迎.网站可用性测试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08,(4).
[6] 方海光,张景中.教育软件可用性评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8,(2).
篇2
所谓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其实就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可用性,也就是具备计算机网络各用户间互相连通能力的强弱。优化计算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是目前业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与传统算法相比较,遗传算法优点更多,不仅算法的结构比较简单、便于求解以及搜索高效,在进行全局计算的时候还可获得最优的近似。遗传算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简易的算法结构以及较快的求解速度能够求出近似值的最优解,在解决网络可靠性优化计算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网络可靠性 优化计算 遗传算法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也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可用性,通过遗传算法,解决网络优化计算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能够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下面就来探讨一下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计算中遗传算法的应用优势。
1 计算机网络中可靠性优化和遗传算法的概念介绍
1.1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网络是否具有可靠性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是否能得到保障的前提,而计算机网络往往又具有许多重要的特性,比如在生存性方面和抗破坏性方面尤其显得非常突出。计算机网络中的这些特性,给我们优化计算机的可靠性提供了方向,因为这些特性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模式,使网络设备在工作时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计算机所处的温湿度、辐射以及维修等对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联网设备工作会产生影响,但在以下分析中假定网络处于理想状态,不受上述条件影响。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类型有:2终端可靠性、Y终端以及全终端可靠性这三种类型。
1.2 遗传算法含义
遗传算法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各个领域,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生物学上的遗传知识和自然选择规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和过程进行模拟,然后根据生物学上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方法,在经过群体搜索和个体之间互相交换信息,将网络中传输的数据信息切割成各种不同的数据块,再在达到网络地终端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起来,最后就构造出满足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地优化信息搜索功能。此搜索功能不仅能够达到在网络中优化全局信息地要求,而且该方法在操作上比较简单和便捷,所具备的通信全局性较好,且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功能较为明显,可有效解决在传输网络数据中遇到的封装问题。遗传算法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即进化运算、基因表达、基因适值、遗传运算以及初始种群这五个部分。
2 在计算机网络可靠优化计算中遗传算法的有效应用
2.1 问题假设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分析和信息的运算是在经过多节点情况下,采用多通道的传输方式来控制的。而通道中都是单一性数据来联系的,此时需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来描述系统中的单一性。网络传输通道是否具有稳定性,将对到节点之间的数据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决定数据是否能得到可靠地传输。
2.2 计算问题的数学模型
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的传输可以建立下面的数学模型来进行说明和分析,下面是一个网络矩阵,通过这个矩阵来对网络传输地介质实现公式化的研究。
如公式(1)所示:C0可代表的含义是:一个传输介质的矩阵,而评估链路介质间成本的关系,看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则用j(1≤j≤n),这个链路是指矩阵中包含的链路。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可使用下面的数学公式表示信道链路介质在传输数据时的衡量值:
在上述公式(2)和(3)中,N代表的含义是:计算机网络地节点个数,C代表的含义是:通信信道中信息传输成本,α和β代表的含义是节点的可靠性约束常数,Diaji指的是i与j节点间的介质数,是代表最优的逻辑链路。当gij的值为0时,表示i与j节点之间没有直连地链路;当gij的值为1时,表示i与j节点之间有直连地链路。
根据上述的公式,很容易就可以推算出计算介质可靠性地具体公式如公式(4)所示。
在上述该公式(4)中,R0代表的是网络的可靠性矩阵。当计算机的整个网络处在一种可用状态,即网络中计算机均可相互连通,基于这种条件下,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就可构成为一种相对应的系统,该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正常工作得到相应的保障。
2.3 遗传算法优化的过程
首先进行数学建模优化,采用遗传算法按照顺序服务的原则,用排队模型处理,可以简化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问题和节点储存问题。优化可靠性的计算,包括选择分配容量和路由的复杂非线性方程。在求最优解时,遗传算法的运算过程可以表示为如下流程:begin(0t)―初始化p评估pWhile不满足终止条件begin重组p,获得c评估c从p和c中选择p(t+1t)end。在考虑到约束条件比较多情况下,寻优问题要想使解决变得容易,遗传算法是最佳选择之一。针对算法的设计和优化,选择使用遗传算法来作为寻优设计的核心算法,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到很好的近似值,起到了很好的优化作用。
3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各行业对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在对网络数据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行业,迫切需要提高其信息的安全性、网络的稳定可靠性。为了使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得到保证,需要在优化计算机包括安全性在内的综合性能的同时,探索出节约或者是降低网络结点链路成本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以上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发现,将遗传算法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可靠优化的计算中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计算速度,还能有效优化计算效果提升操作性能。
参考文献
[1]王洪丽.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6):98-99.
[2]袁宏伟.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计算[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6-8.
作者简介
苗蕤(1983-),男,河南省许昌市人。工学双学士学位。现为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安全。
屈展(1981-),男,黑龙江省拜泉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甘肃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系统、智能控制、算法分析。
篇3
关键词:低压网络;智能互联;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1 概述
电能作为安全、清洁、优质、高效的二次能源,能够替代绝大多数能源需求,是未来最重要的终端能源。在智能制造、自动控制、信息通信、电力电子等先进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推动下,电网迈向了智能发展的新阶段。当下如何适应新型城镇化、城市化发展对高可靠性供电提出的新目标,深化满足分布式电源和用电负荷持续增长需求,保障其安全可靠供电能力,大幅度提升降耗节能的经济成效,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之一。而传统低压供配电网络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传统低压网络接线方式灵活性不足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给原有配电设备的质量和配电网络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原有低压配电网大部分采用放射形供电,虽然有助于保证潮流的单向流动,易于继电保护等设施的实现,但这种供电方式弊病较多,一旦某处发生故障,就会造成整条线路的大面积低压客户停电,且停电时间较长,可靠性差。对此需要研究推进国际对标,实现停电次数与时间减少到先进国家水平,缩短差距进而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影响最小,保障合格、连续、可靠的电力供应,改变传统低压网络接线方式灵活性不足,切实提升低压配电网智能化、互动化、信息化管控能力,不断满足用电客户诉求及服务质量体验的新需求。
1.2 低压网络智能化供电的应用能力不足
由于目前低压配电网缺乏自动化设备,没有对低压配电网络进行监测,故障信息依赖用户反馈,智能化化程度低。
对于故障的排除往往通过人工现场操作实现,而实际现场低压配电网络覆盖面广,终端众多,进一步延长了故障的排除时间,加大了人力的投入。
为此亟需推进智能电网设计、建设、物料、施工和验收应用标准,契合分布式新能源提速融合的发展需求,提升供电服务全流程贯通能力,加速形成电网企业与电力客户之间“共享、和谐、双赢”的协作共建关系,让广大电力客户贴心感受到智能供电的新体验。
1.3 低压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评估存在薄弱环节
目前低压供电可靠性信息较为分散,对此比较供电部门所投入的辐射状网架改造,智能化提升等运营成本,是否切实解决了配电系统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不断完善可靠性与经济性评估方案。
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估,揭示影响电力供应和电能质量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导低压配电网接线方式的改造、改变其现有的辐射状网架结构,并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对低压配网的实时监测,及时掌握运行设备与安全裕度、供电可靠性和经济运营等关键影响因素,为妥善消除设备隐患、保证安全可靠供电、储备建设与改造项目等提供决策依据。
2 新型低压网络组态方式的探索
2.1 互联互供组网设想
与传统低压网络采用辐射型供电对比,新型低压互联互供接线方式,在保持原有低压网络构架的基础上,通常工程应用采取少改造,突出安全与经济,智能与灵活特征,达到适应分布式电源的开放与接纳。
所涉一次设备改动量少,巧妙增设微机保护功能,数据通信传输功能,适当位置补充低压网络联络功能,具备远方监测与调控功能,改变以往仅依凭运行人员经验,而实际负荷估算差别大,“盲调”几乎处处存在,更多只能通过事后弥补等被动工作局面。
2.2 互联互供接线方式
新型低压互联互供接线方式(如图1所示)用于连接两路电源和多个负载的低压配电网,包括第一母线、第二母线、第一进线低压断路器DLa、第二进线低压断路器DLb、第一多位刀闸DZ/a、第二多位刀闸DZ/b以及若干个低压环网供配三位态调整负荷装置。
第一路电源经第一进线低压断路器DLa和第一多位刀闸DZ/a而能够与第一母线的上游和(或)第二母线的下游相可分离的连接,即第一路电源可以连接第一母线的上游A1、第二母线的下游B8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而第二路电源经第二进线低压断路器DLb和第二多位刀闸DZ/b而能够与第二母线的上游和(或)第一母线的下游相可分离的连接,即第二路电源可以连接第二母线的上游B1、第一母线的下游A8中的一个或者两个。
2.3 新型组网的显著特征
新型低压组网方式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是进一步提升可靠供电能力,解决了电力用户受电末端相对可靠供电弱化的问题,保障所有电力用户“一视同仁”均衡得到持续供电。
(2)是借助数据通信及微机保护新技术,可实现就地平衡负载出力,解决了以往“大马拉小车”,容量错配的问题。
(3)是科学对应“超重载”现象,通过辅助远程监测预知电力用户负荷变化趋势,灵活调配供电容量满足增量需求。
(4)值得关注的是自适应“微网”组态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需求,就地消纳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等类型资源,主动营造社会力量参与电力投资的良好环境,共享电力发展新成果。
3 适用现场的应用实践分析
3.1 安全供电与经济节能双提升
低压配电网络安全供电、可靠用电的基础重点之一是如何提升低压断路器工作性能,适应低压互联互供接线方式新要求,提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开拓新市场的能力。
3.2 灵活实现“削峰填谷”技术方案
新型低压网络组态方式,改变了传统辐射型供电模式,即自配电变压器电源端起至供电末端,其供电可靠性逐级弱化的问题。
3.3 优化利用配电变压器容量
随机抽取800千伏安公用配电变压器一台,其中月度负载率和抄见电量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反映出1月-12月份配电变压器平均负载率与配电变压器峰值负载率之间存在60%-70%的差值,如何应对现场出现的这类情况,目前更多的依赖于增加变压器容量。
实际工程应用新型低压网络组态方式,可大力提升配电变压器平均负载率,通过部分配电变压器依次轮流投入现场,在减少新增配电变压器投入,降低配电变压器运行损耗的同时,综合负载利用率可见提升85%-140%,节能效果明显。
3.4 “微网”就地接入消纳更经济
以10kW的光伏并网发电单元为例接入新型低压网络,可实现自适应“余电”上网。
光伏发电用户上网电量可按下式推算:
W=K*H*P*E (1)
其中:W:上网发电量(kWh);K:综合效率系数;H:水平面太阳能总辐照量(kW・h/m2);P:安装组件容量(kW);E:标准条件下的辐照度常数取1kW/m2;
W=0.43×3.75×365×10×1=5885.625kWh
随着光伏组件转换效率、逆变器效率、光伏发电系统可用率等主要综合效率的不断提升,可预测平均上网电量将突破1万度/年。
4 结束语
新型高可靠性低压网络实践探索,其核心价值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供电质量和效率效能,更好地就地均衡负载,提高负载利用率,消纳分布式微网接入公网,使得最广泛用户切实感受到智能电网发展新成果,实现节能降耗新目标,其中孕育着供配电新技术、新设备、新装置的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必将吸引更大范围的制造企业创新研发,更多层面的社会资源参与建设,从而加速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篇4
网络技术、网络文化深深影响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行业。当然体育教学给广大体育教师带来了新挑战。网络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后的兴起与发展,通过比较网络教学与体育教学的异同,将二者有机结合,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
一、网络教学概念
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以互联网为教学传输系统,不受固定时间、地点授课的限制,为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传播,利用网络的特征和资源创造新的学习环境,以便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学习活动。网络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运用,打破了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创新精神,这也是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中学体育网络教学可行性
1.中学生是接受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容易接受网络,网络能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为中学生积极在网上进行体育学习创造了条件。
2.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网络知识丰富、涉及全面,通过多媒体介质和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强化学生主观意识,提高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相关体育文章、图片、动画、视频等,更直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个性化学习得到发展,网络教学凭借多媒体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针对性地学习,实现学生个性化,发挥优势项目,可以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随时学习新知识。
4.可实现多方面的交互式学习,在体育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BBS、电邮、论坛和QQ方式,实现师生、同学、朋友、专家的互动,这种交流方式实现了师生、同学间的交互。
5.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多、广、宽、全的优势进行网络资源共享,中学体育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提供了一个汇集国内外先进学校、研究机构、图书馆等各种信息资源庞大的资料库,运用体育新闻、体育健康知识、体育赛事、体育产品、体育机构和多媒体图片、动画、视频等各方面信息,网上非常全面,在网上可以自主选择性资源共享。
三、对今后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的思考
篇5
关键词:兴趣驱动;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226-01
0前言
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求知识的动力。本文作者多年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了一套兴趣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
1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认识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专业非常多,但是每个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却大相径庭。对于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应当包括不同教学内容。例如,对通信工程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网络安全”等内容;对计算机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应用编程”和“网络安全”等内容;而对网络工程专业,学习内容则扩展为“计算机网络原理”、“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网络应用编程”、“网络安全”、“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内容;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则需要学习“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内容。与之相对应,网络实验内容对不同专业也应当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2从应用到原理
中国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理论与原理的讲述,常常忽视了理论或者原理的应用。比如,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应该着重强调网络的应用技术。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讲原理再说应用或者不说应用,这样的教学效果会非常差,学生听课也会索然无味。其实,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颠倒过来,先讲应用,然后再从应用中为学生分析原理。这样改变之后,学生首先明白了理论应该怎么用,那么对理论的记忆也就轻而易举了。通常说的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举例来说,笔者在讲述现行IP规则IPV4中的私有IP地址时,首先会问学生:“现有的IP地址够用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均知道现有的IP是不够用的。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不够用的话,那么如何使现有的这么多台电脑或者网络设备都接入互联网?”答案就是我下面要讲述的许多网络都使用了大量的私有IP地址。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先告诉学生私有IP是做什么用的,然后再给他们讲述原理。当然,这里只是举例,私有IP地址的用途远远不止如上所述。
3兴趣驱动法教学
3.1从一本好教材开始
一本好教材非常重要。学生在没见到任课教师前,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教材。笔者认为,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大学生的教材太过枯燥,里面大量的原理之类的罗列,缺乏作者精心的编排。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水平参差不齐。在教材的选择上,笔者认为,首先要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虽然教材的名称都叫做《计算机网络》,但是内容可能截然不同,出发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的教材应该是实用性较强,而有关网络底层的原理性较少的教材;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的教材恰好相反,应该选择网络底层原理性较系统的教材。还有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近3年出版的教材,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令人惊奇的。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指定一些好的参考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该门课程的知识面。
3.2实例教学是兴趣驱动法的精髓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得实例教学不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已经存在很久了,在许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在使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的弊端:(1)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都是虚拟或者虚构的。虚拟的案例,虽然从一个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但是虚拟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当学生遇到一个网络上的现实问题,很可能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2)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教师没有真正参与。比如案例中设置的许多场景,任课教师如果没有实际遇见过或者参与过,很难将该场景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很难将场景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完全挖掘出来。(3)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使用价值不高。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来源于实践的,只有来源于实践的案例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4)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已经过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如果还拿着3年以前甚至5年以前的案例来教学,那么无疑于别人都讲授windows7了,你还在给学生讲授windows98怎么用。因此,笔者这里提到的是实例教学法,不是案例教学法。实例哪里来?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应该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管理与维护的经验。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最好应该到企业或者相关单位的网络部门进行实务训练。来源于生活得实例才是最有使用价值的案例。
其次,在实例的选择上应该进行精心的编排。实例应该选用哪些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实例进行教学。比如:笔者在讲述网络中计算机端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使用了以下的实例。在讲端口前首先告诉学生,给他们讲个故事,故事人人都爱听。故事是这样的:大家现在经常聊QQ吧?没QQ号的同学举个手让我看看“恐龙”长啥样儿!故事的第一句话就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了。现在大家使用的QQ版本大多都是那种能够显示对方IP地址的版本。和别人聊天时,别人的IP地址和所在地就都显示出来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现实的IP地址的后面还有一个冒号和一个四位数字?那么这四个数字是什么?就是计算机通信时使用的端口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端口号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信息。通过这个实例的讲解,不但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深刻理解端口的作用,以及他们最常用软件QQ的一个专业使用小技巧。
3.3良好的实验条件是兴趣驱动法的必要保障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属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不但上课讲解的同时要有必要的操作演示,而且应该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动手操作实践学时;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条件提供支持。此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例作为实践的课题以增加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比如,在
讲解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时,可以引入一个实际任务――现在需要开设一个网吧,应该购买哪些设备?应该怎么组建局域网?此时,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若干台PC,一台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手搭建起自己的局域网时,必然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而成就感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动力。
4结语
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探索找出解决现行教育方式问题的方法。兴趣驱动法改变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行较差等问题,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较高,比如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网络管理与实践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有亲身经历的实例用来驱动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鸣,胡谷雨,周雷,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6).
篇6
一、网络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导入精彩,引人入胜
一般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复习回顾,教师把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回顾,唤起学生的记忆;或是提出几个比较重点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达到回顾已学知识的目的。二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充满期待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种导入方式虽然能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温习,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但是有时因上节课知识重点较多,再加上学生识记情况的影响,学生回答问题时所需的时间相应较多,这样就会影响到新课的教学。另外,这种方式也容易使学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更易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第二种导入方式,一般是教师一上课就开始讲,然后就是让学生读书,找出重点知识,随后同学间相互交流。刚开始时学生还有一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也对它失去了兴趣。
利用网络资源却可以改变这一切。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小学语文学习的专门网站,如学海知心小站、人教版的官网、无忧无虑语文网、小学语文网、凤凰语文网、中华语文网、语文学科网、5156语文网等,这些网站有视频教学、学习辅导、考题、在线答疑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实物或图片素材、文字素材、歌曲影视素材、动漫素材、课件资源、教学案例、试题资源等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再现情境,激起热情
网络资源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如一些优美的画面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鹿和狼的故事》一课时,一上课,笔者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问学生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等学生回答后,笔者用多媒体播放凯巴伯森林的美丽画面,让学生在画面的欣赏中理解“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学生就像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风景中,自然地将课文的第一句读得美丽动人,对凯巴伯森林充满向往之情。然后画面一转,出现花木凋零、林地、狼骸遍地、病鹿苟延残喘的画面,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到非常震惊,从而激发了他们对下文的学习欲望。
(三)拓展思维,激活课堂
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如今的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想象力丰富、接受能力强,但是也容易分心;而网络资源能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利用网络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目前,对这种教学形式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重内容选择
教材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由此,笔者依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拟定了选取教材内容的三个原则:第一,要将教师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述清楚和详尽的知识点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将其表达清楚;第二,要体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即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努力创造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鼓励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能够得出新的不同的认识和结论。因此,笔者以为,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用网络资源。对一节课而言,也不是从头至尾都需要网络资源帮助教学。网络资源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必须依据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需要而定。否则,易造成为网络资源教学而教学,形成教师、学生围着网络资源转的被动局面。
(二)注重教学设计
和教材中的素材相比,网络资源中的素材更加精彩丰富、引人入胜,有时教师会不自觉地想将某个知识点加以拓展延伸,把搜索的相关资源尽可能多地呈现给学生,甚至于追求形式或迎合学生,将与学习无关的网络信息在课堂上过度地渲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做好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不要让网络资源喧宾夺主。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利用网络资源,它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够利用这一有力的武器,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起来。
篇7
目前在消费类电子领域正在出现由传统的模拟技术向更大程度的数字技术转变,数字媒体内容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消费市场表现出对于DVR和高清电视等需求快速增长,而服务供应商则为了增加营收、降低运营成本,全力向市场推出包括视频在内的“三网合‘(Triple-play)”解决方案。
但直到现在为止,几乎所有的局域网技术都是设计用来数据传输等应用需求,但市场上的许多公司也在试图把这些网络用来满足数字家庭娱乐的要求。但一个比较严重的挑战是,这些网络技术是专门针对数据传输设计,而用来传输视频等内容存在很大不足。表1是有关技术在传输包括视频在内内容时的性能表现。
可靠性、一致性、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普遍性以及与其他网络技术无缝衔接是家庭娱乐网络的一些基本要求,这种网络又必须是网络运营商、服务供应商以及普通用户所熟知的技术,在技术方面具有可靠的成熟度,在经济学方面又是设备制造商和消费者都能够接受。MoCA(Multimedia over Coax Alliance)所利用的同轴电缆可以满是上述要求,这种网络在全球市场有很高的占有率,在一些北美市场,这种网络的拥有率达到90%以上,无需再重新架设新的电缆,现场测试表明,基于MoCA的设备可以支持家庭中多个接入设备需要的普通清晰度以及高清电视需要的数据吞吐量。
作为一种传输视频的网络技术,可靠性至关重要。MoCA利用了一种可靠的网络系统,而且专门用来设计传输视频,没有其他网络技术容易出现的“包丢失”现象,可以在各个接入点实现可靠的视频。数字有线节目在传输时必须达到10-6的包差错率(Packet Error Rate,PER),家庭网络设备至少应该达到上述要求,才能得到更好的收看质量。
在支持UDP和1394协议时,在Link/MAC层以上没有包的传输,因此要达到所需要的包差错率,必须在相应的家庭网络中控制错误率,如果家庭网络出现所谓的“接入冲突(collision access)”,将很难达到10-6的包差错率。为此,MoCA制定了一个避免接入冲突机制,这种技术为利用现有家庭网络,并达到满意的包差错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篇8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电磁干扰 直接序列扩频
现在变电站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广泛,无线电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多,能够将信息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出来,对于测试性质的无线通讯方式来讲,能够改善有线的线路复杂问题、不易检修问题等等,并且有线的网络还会使得干扰增多。因此现在的无线电技术慢慢开始突破有线电的各种不足之处,完全凌驾于有线电之上,能够在监控变电站信息的情况下利用无线电是非常具有优势的。能够将工作模式改善。
现有无线通信方式主要有蓝牙、IEEE802.11b/g、ZigBee. GPRS/GSM等。而ZigBee这一技术更是有着很高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因此就迅速占据了优势的地位,能够尽快解决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到联系和通报,能够将无线电的技术进一步扩展,针对性开展传感器的网络工作优化,并且能够在起步阶段研究出相关的力量。能够将重点放在研究配电网和自动温度等等,除此之外在电的检测方面也表现出卓越的特征,能够对通讯产生极大地影响,能够弥补传统的缺失。因此本文关于无线电的传感器网络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论证,证明这种可行性是事实存在并且能够合理运用的。
1、变电站中的电盛千扰
由于变电站的内部往往电磁结构比较复杂,会出现很多的干扰情况,就要进行不同的分析,基本上典型的干扰源有: SF6间隙击穿燃弧;空气击穿燃弧;设备出口短路引起的脉冲磁场; 静电放电;电晕放电;局部放电;50Hz工频电磁场;真空间隙击穿燃弧等。其中脉冲磁场和工频电磁场基本上对于无线电信号来说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1.1 静电放电和局部放电
我们都知道静电的发生,往往由于静电的磁场接触使得两个有静电的物体之间产生电荷的移动变化,能够在磁场的电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进行相应的放电情况,这样就能够将强大的磁场进一步扩散,从而使得绝缘的区域,也能够发生相关的放电情况,但是这种放电应该形成在固定的电道之内,能够在两者之间进行小能量的放电,并进行击穿。
此类的放电产生辐射干扰在几百kHz以内,且衰减快,能量低,因此,对于无线电来说,基本上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
1.2 电晕放电和空气击穿放电
有的时候在高压电的情况下往往点的磁场会产生一定的游离,从而释放一定的电晕,对旁边的机械等造成影响,这种电晕的传播是比较广泛而且比较多的,因此要产生空气介质的传播就要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电晕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比较正常的,变电站工作中一般都会遇到。
一般来说电晕的信号最大信号强度仅为一40dBmW。主要集中在78MHZ和180MHZ附近的两个包络内。
空气间隙击穿产生的电磁场主要集中在600MHZ以下,带宽较宽,这些干扰的信号幅度都比较小,也就只能够有一点微不足道的作用力而已,不会太过于明显。
1.3 开关操作干扰
变电器的开关和相应的设备系统在操作时有时候会出现带有故障的电流,这样就能够在开关段的情况下产生线路的震荡,往往会使得很多的线路都出现接连性的震动。要将电磁场通过电波进行外来的辐射,能够形成脉冲电磁场,这样就会向周围的空间进行辐射,往往能够具有一定的效力,干扰主要有SF6间隙击穿和真空间隙击穿所产生的辐射信号。
真空间隙击穿放电和SF6间隙击穿放电之后产生的干扰信号往往辐射的频率都比较宽,能够有一定的强度信号,比如在2.4GHz频段,电磁信号的强度约为一40dBmW。
2、无线传感网网络的扩频技术
2.1 ZigBee协议
在传感器网络应用中,ZigBee协议的框架是建立在IEEE802.15.4标准之上,ZigBee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层。它定义了两个物理层标准,分别是868月I5MHz物理层和2.4GHz物理层。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是两个物理层都基于依赖的,也就是能够完成检测和指示等工作。能够进行信号的接受和发送,无线传感器网络输出功率大于一17dBm,输出2.4GHzISM频段直接序列扩频信号,工作频段2.405^2.480GHz。
2.2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信息无关的随机码利用使得扩频技术可以被妥善利用,能够在拓展中调节比原信号更多的过程,使得信号的频率更加广泛,能够将混合的扩频进行直接的扩频,并且能够根据无线传感器进行扩频技术的延伸和拓展。
直接的扩频需要利用到一种有高码率的伪随机(PN)序列,能够在发送相关的信号时候进行一定的相同PN序列对信号解扩,把原始的信号进行还原。
3、变电站干扰对传感器网络的形晌
0~300MHz低频部分、2 4~2.5GHz同频带宽是变电站的电磁干扰主要区分的两部分。并且强度小于一40dBmW,能够让滤波器进行这些辐射的处理,并且对于无线的传感器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
SF6间隙击穿放电和真空间隙击穿放电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在2. 405GHz~2.485GHz频带内也有较强的信号存在,一定的间隙穿电压往往会改变电磁的强度,这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在变电站的现场往往会遇到更高的电压,能够带来更高的强度和力度,这样就会产生必要的影响,而对于无限的网络传感器来说,是非常小的,几乎不会被影响到,如下解释:(1)现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是感器网络应用的,这种扩频技术的抗干扰性能原理是来自能够将信号扩频和原来的扩频码进行乘法计算后得出的原始的讯号,也就是能够将相乘的频带进行拓展,展宽之后能够让干扰的信号分散到更多的宽频带上,这样来说,很多的频带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干扰,就可以忽略相应的干扰信号,往往噪声等干扰对于传感器整个的网络来说,是非常微不足道的。(2)变电站内的干扰不仅仅是来自与电磁波的干扰,还有着其他的干扰,比如一些金属设备的存在就比较容易反射或者辐射信号,在这种环境下,信号就会形成多方面的干扰,会使得信号的强度不断被降低,扰,进行不断的分解,渐渐就失去了针对性。往往会给与系统很大的判断误差。
篇9
关键词: 10kV配电网;合环;转供电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10kV配电网直接面对用户,直接关系到对用户的安全、可靠供电。配电网一般采用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供电方式。在倒负荷或线路检修时,通过合、解环操作可以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但因此引起的环流,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
2 10kV配电网合环转供电操作的可行性分析
2.1环网的并解列
环形网络常由同一电压等级的线路组成,也有的包括变压器,由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组成。环网的并解列也称为合环、解环操作,除应符合线路和变压器本身操作的一般要求,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争取预计操作中每一步骤的潮流分布,以及如何在操作中控制又不超过各元件允许范围。
合环操作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相位一致。在初次合环或进行可能引起相位变化的检修之后合环操作,必须先进行相位的测定。②调整使其电压差(绝对值)至最小,最大允许电压差为20%,特殊情况下,环网并列最大电压差不应超过30%。③系统环状并列时,应注意并列处两侧电压向量间的角度差,对整个环网内变压器结线角度必须为零。对潮流分布产生的功率角,其允许数值应根据环网设备容量、继电保护等限制而定。有条件时,操作前应检查相角差和电压差并估算合环潮流。特殊情况下,为避免停电切换的损失负荷,如环路的内阻抗较大,须计算校验继电保护不会误动作及有关环路设备不过载,允许变压器的结线差30度进行并环操作。④合环后各元件不过载,各结点电压不超过规定值。⑤系统继电保护应适应环网的方式。
解环操作时主要考虑解环后引起的潮流电压变化、负荷转移,以及自动装置、继电保护的改变等。
2.2在转供电时进行10kV配电线路的合环操作
为了保证配电网的供电连续性,在转供电过程中经常进行两条线路的合环转供电操作。本文以10kV馈线F1前段线路检修停电,后段线路转由馈线F2供电为例,分析10kV配电线路合环转供电操作的可行性。
2.2.1两条10kV馈线均由同一段10kV母线供电
当两条10kV馈线的电源侧均由同一段10kV母线供电时,那么这两条馈线在联络点处基本上具备了频率、相序、相位相同,电压相角、电压大小非常接近的合环操作条件,此时若要将其中一条馈线F1的部分线路转由另一条馈线F2供电,如图1,则转供电操作步骤如下:①在馈线F1与馈线F2的线路联络点处进行高压对相,证实相序、相位正确;②合上馈线F1与馈线F2的联络开关;(闭环操作)③切开变电站内馈线F1(701)开关;(解环操作)④拉开馈线F1线路上的分段开关。
现在分析一下在合环操作时流过联络开关的环流大小:设闭环前F1负荷电流为I1,F2负荷电流为I2,合环后F1负荷电流为I1,F2负荷电流为I2,流过联络开关的合环电流为I环,若两条线路的阻抗相等时,则有:
根据上式可知,流过联络开关的闭环电流I环肯定小于馈线负荷电流I1或I2,因此继电保护不需要重新进行设置,也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可行性极高。
转供电操作第一项“进行高压对相”是为了防止两条馈线从变电站至联络点处部分线路的相序调错,因为在10kV配电网上,经常进行线路改造、迁移、检修等工作,若在两条馈线的相序、相位不符时进行闭环操作会发生短路事故。第三项用变电站的断路器进行解环操作,可以可靠地切断开环电流。通过上述操作,就可以将馈线F1的前段线路停电,而后段线路则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转为由馈线F2供电。
2.2.2两条10kV馈线由同一个变电站的不同10kV母线供电
110kV变电站的10kV侧的典型结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的结线方式,两段10kV母线之间通常会装设一个母线分段开关,现以此为例,如图2,分析一下将馈线F1前段线路停电,后段线路转由同一个变电站不同10kV母线供电的馈线F2供电的转供电操作步骤:①在馈线F1与馈线F2的线路联络开关处进行高压对相,证实相序、相位正确;②合上变电站内10kV母联开关;③合上馈线F1与馈线F2的线路联络开关;④切开馈线F1(701)开关;⑤切开变电站内10kV母联开关;⑥拉开馈线F1线路上的分段开关。
第二项操作“合上变电站内10kV母联开关”的作用是:假设变电站内两台主变的110kV电源线路均属于同一个110kV电网系统,且两台主变的型号一致,可是由于两台主变的电压抽头位置可能不一致,导致变压器10kV侧存在电压差,或者两台主变所带的负荷不同,即两台主变的潮流分布不一样,则两台变压器在10kV侧进行并列操作时,并列开关会流过很大的环流,而变电站内的10kV母联开关则可以顺利流过环流。当合上变电站内的10kV母联开关后,再合上馈线F1与馈线F2的线路联络开关,则相当于在两条10kV馈线上进行合环操作,此时线路F1与F2及其联络开关均可避免流过较大的的环流。要注意在合上变电站内10kV母联开关之前,必须确认两台主变的110kV电源线路属于同一110kV电网系统。
2.2.3两条10kV馈线由不同的变电站供电
现在分析当两条10kV馈线由不同变电站供电时进行环网转供电操作的可行性。首先分析当两条10kV馈线由不同变电站供电时进行合环转供电操作时流过联络开关的环流大小,如图3。
设合环转供电操作前两台主变接于同一110kV电网,两台主变的变低电流分别为IB1、IB2,两条馈线的电流分别为I1、I2,则两条母线上其余的负荷总和I母1、I母2分别为:
两条10kV母线电压分别为U1、U2,两台主变的阻抗分别为ZB1、ZB2,两台主变110kV侧之间的阻抗为Z11,两条馈线的阻抗分别为Z1,Z2,合环转供电操作后两台主变的变低电流分别为IB1、IB2,两条馈线的电流分别为I1、I2,若两条线路上的阻抗很小时,则有:
设流过联络开关的环流为I环,I环大小应等于两条10kV母线电压差所引起的环流I环1与两台主变所带负荷不同引起的环流I环2的叠加。即:
而:
从上式可知,当两条10kV馈线所在母线的电压相差较远或两台主变电流相差较大时在合环操作时均会引起较大的环流。因此,若要在两条由不同变电站供电的10kV馈线上进行合环转供电操作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保证两条馈线的110kV侧的电网属于同一电力系统,严禁在10kV电网的非同期并列点上进行两个不同电力系统的并列操作;②在两条馈线的联络点处的相序、相位必须相同,电压差一般不超过20%,相角差一般不超过30度,因此最好在该闭环点处安装同期装置,以便检查相角差和电压差;③要确保闭环操作后各环节的潮流变化不超过继电保护整定、系统稳定、设备容量等的限额。
3 10kV配电网合环转供电操作的实际应用
广州番禺供电局共有10kV馈线600多回,总长5000多公里,其中架空线路3000多公里、电缆2000多公里,主干线环网率70%。现以番禺供电局的10kV配电网的几次转供电操作说明配电网合环操作的实用性。
3.1两条10kV馈线由同一个变电站的不同10kV母线供电
清河站F8东秀线:7:30时至17:30时,地铁1#箱变停电;17:30分,恢复供电。
转供电操作方案为(如图4、图5):①7:30时,接调度命令,先在沙圆新村1号电房合上与清河站F35沙园线联络的SF6负荷开关;后在东秀园2#电房切开至地铁1号箱变的SF6负荷开关;通知调度完成操作。②17:30时,接调度命令,先在东秀园1号电房合上至地铁1号箱变SF6开关;后在沙园新村1号电房切开与清河站F35沙园线联络的SF6负荷开关;通知调度完成操作。
在这次操作过程中,没有合上变电站内10kV母联开关是因为广州番禺供电局的各变电站的主变抽头基本相同,因此合环操作不会产生越限的环流。
3.2两条10kV馈线由不同的变电站供电
如清河站F38万丰线:7:30时至17:30时,海关电房前段线路停电;17:30时,恢复供电。
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当两条10kV馈线属于同一段10kV母线供电或者两条馈线由同一变电站的不同10kV母线供电时,若要进行转供电操作,可以采用短时合环操作的方法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转供电。在短时的合环操作过程中,继电保护不需要重新进行设置,操作方法也较为简单,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当两条10kV馈线由不同变电站供电时若进行不停电的合环转供电操作,要保证两条馈线的110kV侧的电网属于同一个电力系统,还需要考虑合环点的电压差、相角差,各环节的潮流分布等问题,随着电网调度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的发展,调度端可以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随时监测到整个电力网潮流分布的实时情况,并可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在某种运行方式下变压器10kV侧闭环时所产生的环流,符合合环转供电操作条件时可以通过配网自动化装置进行远控合环操作。由广州番禺供电局的10kV配电网合环操作实例可知,配电网的合环转供电操作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以大大减少转供电操作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影响,值得将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期余.配电网络[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钱兵,程浩忠,杨镜菲.电网合环辅助决策软件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22(03):8-11.
篇10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网络资源;探究性学习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政治课教学有助于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政治课教学的优越性
1、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通过自行操作电脑,浏览教师精心设置的各种文字,图像和音像资料,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并通过和其他同学的讨论及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来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和网站有关资源,大胆探索问题,努力解决问题。
2、网络教学可以实现更强的交互功能
网络教学使传统课堂的师生交互发展到网上的师生交互、人机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三位立体的交互模式,人机、师生、学生之间形成了交叉网状的交流渠道,实现多方互动,因而既充分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又为学生之间互帮互学、互相协作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3、有利于形成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模式
网络课充分利用了网络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上实施横向与纵向的延伸,使教学不再受教室、围墙等空间上的限制和课堂时间上的限制,既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又有利于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实现。
4、有助于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得以更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往往会使人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说服力。网络教学中,我们设计的所有资料性的东西,是教师精心选择后在不同的网络中下载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采取链接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网站,从而使学生可以看到更多、更贴近生活的报道和文章。由于打破了传统文本单一的线性顺序结构,并且从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而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在这个知识网上的任何一结合点进入学习,通过方便的超级链接,又可以随时到达其他的站点,网络的畅通无阻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1、自主原则。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学生们表示,思想政治课利用网络资源,少了老师的满堂灌,多了自己动手、动脑和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
2、开放原则。网络包含有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也拥有各种信息传播功能,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世界。一方面,网络教学是对传统的封闭式静态教学方式的大胆突破,以启发、收集信息、探究、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开放式教学为基本形式。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扩大视野,了解社会动态,科技水平,加深、扩展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自觉主动构建一个以课堂学习为主的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网络。
3、探究原则。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网络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因而网络教学客观上使学生从传统的单向式接受型学习向主动的选择性、创造性学习转变,逐渐形成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老师教授与学生主动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网络教学的开展,不但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因为网络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许多政治课教师在实践中体会到,进行网络教学,教育思想的转变比技术的掌握更重要。因此,完善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技术培训与教育观念的更新要同步进行。
2、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应较好地体现如下功能:一是完善的双向交流模式。学生可以通过BBS将学习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及时提出,教师也可以及时做出解答;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和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二是容易操作和学习,防止学生在网上迷路或者不明白学习目标,在网上漫无边际浏览,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三是生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良好的交互性能,如网上联系或作业,对作业及时批改并反馈信息等。
3、网络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无容置疑的,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教师仍然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者和网络教学的设计者。无论是教学网页,还是搜集与教学有关的Internet网站,以及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切入的角度等等,都要进行精心设计。教师是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和教学节奏上的控制上,特别是要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享受到网络学习的乐趣。
当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会受到学校软硬件条件、技术水平、思想观念、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局限,但它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实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