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德育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德育教育

篇1

曾几何时,作为学生的我们,也曾渴求关爱,呼唤尊重,高喊“理解万岁”。但当我们身份变化了,成为教育者是,面对受教育者,却又忽视了这些儿时的渴望。而学生也和我们一样,有同样的渴望,有渴望尊重、关爱和理解等心理需要。虽然许多学生随着年龄增长,个头变高了,独立性和自主意识增强了,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仍会经常犯错误,也许之前还有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犯错后就像气球泄了气,需要我们的教育开导、关怀和帮助,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尊重和理解,需要我们的“爱。” 它可以给孩子带来温暖,消除心灵的障碍,减少隔阂。“爱”的范围是广泛的,不仅仅局限于恋人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人之间,当然更应该存在于师生之间。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多点关爱,多点理解,寒冰也会融化,何况师生间的小误会;多点尊重,才会换来别人的尊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到“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我也常教育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师生间的尊重更不能少,

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前提。这样才能做到既不违反法律,也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当学生礼貌地叫一声“老师好”,我们也该回应一句“你好”,而非淡漠的走过。用我们满腔的热情和希望去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即使有困难、有挫折、有失败、有失望,但是我们不气馁、不放弃。当我们真的把学生作为朋友、孩子,会觉得一次次严厉的批评比不上一次推心置腹的促膝长谈;一次次的勃然大怒比不上一次心平气和的晓之以理;一次次自己跑上跑下的处理班上焦头烂额的一件件事,不如亲自登门拜访与家长一起与科任教师一起防范于未然!……,当然其中可能还会有失败、有失望。但是我们如能坚持不懈呢?以热情和希望加正确方式与方法,我们终将赢得最后的胜利!所以我在任教的政治课中,把尊重落到实处。在尊重的基础上,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我生病时,学生会马上询问原因并给以安慰,看到学生如此可爱,内心无比宽慰。

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理解自己的行为目的、状况和困难。有了理解,才能得到道义和行动上的默契和配合,更加有利于形成合力、减少压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所以人们常说“理解万岁”。学生面对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多给予关心和帮助,但注意方式,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以免伤其自尊;当学生面对成长中的困惑时,多些理解和关爱,及时加以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疑惑,顺利度过青春期,笑迎生活的挑战。曾经有位学生几次在课堂上表现异常,言行不礼貌,专门和老师过不去,我没有当众责备,也没有对他发脾气,下来总是找机会心平气和与他交谈,询问原因,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他都保持沉默,我也从自身找原因但没结果。几天后,他在课前递给我一封信,课后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他向我诚恳地道歉,我也采用同样方式回信,安慰、劝说他,并帮他分析原因。从此,他没再捣乱,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我们关系也非常和谐。正因为我的关爱、理解和尊重换来了他的主动认错,赢得了他的尊重和信任。

常说“成材先成人”,现代的素质教育更加提倡培育德智兼备,能自理自立,心理和道德素质皆好的“金苹果”,而非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分数不能说明一切,不能仅凭分数评价学生。所以,老师应因材施教,不可因为某些原因就歧视学生,应该全心全意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位学生因为我们的失误和差别对待而伤害其幼小心灵,伤害其自尊,甚至糊涂结束自己的花样年华,这是绝对不可以。“爱”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悲剧上演,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当然对学生的“爱”仅是温柔的爱是不够的,还要加上正确方法和严厉的爱。仅有温柔的爱,容易让其养成坏习惯,随心所欲,任性而为,难以管教,那爱就变成溺爱,这不是爱反而变成了害;仅有严厉也不行,现在学生个性很强,只有责骂,会让师生间缺乏沟通,而没有交流,学生的逆反之心容易上涨,做出反叛的行为。所以,我们应既是“慈母”又要是“严师”才行,爱不等于放纵,严不等于专横,应该刚柔结合,宽严相济才行。

篇2

关键词:体育课;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在身体的活动中,多变的环境因素、特定的比赛规则、必须协调的人际关系、基础不同学生出现的学习效果的反应等等这些都是绝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

1 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之内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与设计课程时,应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2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本身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因此,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有计划的、统筹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利用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而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

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时间在室外,和学生的直接接触最多,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必须带领学生去完成身体锻炼任务,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效果。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已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 在教学活动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通过游戏、球类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时,注重克服紧张、畏惧心理,便于培养学生顽强果断的精神;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达到磨炼意志品质的目的;练习武术可以跟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等。

4 加强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室外体育课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如:抓集合训练,包括课前、课中、课结束前的集合,集合要求快、静、齐,强调精神面貌;讲个人、公共卫生(包括服装整洁、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等);提倡文明用语,助人为乐;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爱自己、爱别人、爱器材等。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和集体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反复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为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一个好的集体氛围,从而对学生行为习惯起到约束和促进作用。

5 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

利用一切有影响的、让学生崇拜的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去诱导学生,做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良好品德的敬佩崇拜之情,使学生由崇拜敬佩而变为模仿,直至变为自身的习惯和修养。如: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连克劲敌,在小组赛不利的情况下不断逆袭,最终在决赛中国女排3-1胜塞尔维亚女排,摘得金牌,时隔12年再度折桂。女排姑娘用她们出色的表现诠释着永不过时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 “女排精神”。 中国乒乓球队是中国体育军团的王牌之师,屡次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被体育迷们习惯地称为梦之队。中国乒乓球在本届奥运会上打出了很好的水平,把平时训练的风格、技术、战术,全部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达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巅峰状态,共包揽四块金牌,十分圆满。通过这些故事,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 巧抓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在教育中如果时机适当,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新生入学,思想认识还存在大片空白,道德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要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认识的教育,抓紧灌输“道德营养”。指导他们按时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组织纪律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教学过程中,偶发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效果,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如在跑步练习时,有的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很有作用。

7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体育课应该有活泼的课堂气氛,不应有太多的公式来束缚学生,我们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让学生的想象力自由发挥。我们的体育课不但培养学生的“集体”和“合作”精神,更应培养他们的个性。例如:我在教学中从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出发,自愿成立若干学习小组,允许对学习内容有所选择。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个性差异,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必然会有所选择,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想多学或少学,先学或后学,快学或慢学,按照他们的需要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评价,相互间指出不足,同时进行自我评价,不断产生新的需求。通过个性化分组强调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的评价主体,让学生在自我纵向发展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中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动力。在组织活动中和不同个性的学习同伴友好地开展合作学习,优势互补,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身体练习来实现。要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活动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利用教学中鲜明的动态性与群体性,有的放矢,重在“感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贵恩,吴桂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黄娟;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篇3

关键词:浅析 德育教育 中职生

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需要,而且也是企业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职业学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追求的目标,而当前职业学校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德育的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既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也不利于中职学校的发展。中职生德育教育在学生就业后将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与创新能力,更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稳定,因此,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就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学生自身潜力的更好发展,必须引起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目标特色不明。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总的要求,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我国的德育目标,没有形成明显的目标序列,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对中职学生的德育目标不明确具体,未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定向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注重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由于现行德育目标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标准及要求不明确,缺乏针对性,使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出现缺失和错位,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脱离了中职教育的实际,造成德育教育功能减弱、实效性降低。

2、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在学校,学生受到“树立崇高理想”的教育,而在社会上、在企业实习或工作中,学生们经常听到、看到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强烈的反差反而使学生对德育目标产生了怀疑。这种德育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教育达不到德育实效性、渗透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3、德育方法呆滞陈旧。

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所采取运用的各种教育方法、手段及活动形式的总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的德育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德育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基本上还停留在肤浅、苍白无力的说教水平上;教学手段较落后,教学形式呆板,缺乏生机活力。一些学校和教师习惯于把大量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德育教学改革滞后。

当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改革,不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设有增添现代企业文化、企业道德规范、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等新内容;在一些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德育课似乎成了“豆芽学科”,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加之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愿教,德育课在学生和教师中的地位日渐低下,德育教育的功能日趋萎缩。中职学校德育地位的降低,德育教学改革的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达到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工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重新学习企业岗位职责、道德规范、员工准则后,方能上岗,若达不到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学生将被退回,进而影响到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巩固率的提高。

5、生源不足,学校主观放松德育教育。

近年来,由于高考扩招以及社会上的新“读书无用论”,导致中职学校普遍出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为吸引生源,维持自身生存,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主观上放松了对他们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约束。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措施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德育为首,技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展了以下几项改革:

1、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根据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以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彻底改变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和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代之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德育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代的中职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来源广泛、各种思想鱼龙混杂的多元世界里,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克服错误思想,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切实加强德育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一种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我校围绕“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富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的环境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校园内、教室内、实习实训场所张贴标语,以期营造遵规守纪、主动练技、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校园广播、体育比赛、广播操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通过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出道德水平高、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讲座,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4、改革德育教育的内容。

(1)合理安排德育课。要组织学生学习学校不同学期德育教育系列丛书的内容,我校德育教育系列丛书包括《学生管理手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哲学与人生》共六册,并根据学生实际在不同学期开设与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德育课。

(2)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知识必需、够用;能力突出、实用;素质优良、好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课进行调整,删去难度较大的和理论性强的内容,增加了实用性。二是强化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调动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三是根据专业不同,增加专业课时数,并加大实习实训力度。

(3)改革教学方法。在组织形式上,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兼顾到学习成绩和男女生,小组自定组名和组训。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设问、分组讨论、分组做答、分组或个人加减分的新的教学方法,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改变了以前的教师管学生为学生自我管理,有效地杜绝了学生上课睡觉的不良习惯。

以上只是对中职生加强德育教育的粗浅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研究、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就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篇4

【关键词】教育;德育;学校;方法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形式压力下,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几乎都重考试而轻德育,以致于很多人都感慨说当今的学生是垮掉的一代,是难以担当大任的一代。但自古以来有德性和能力的人更为重要,有这样的几句话:“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人不可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在最关键的年龄和成熟期,过早地尝到了苦日子,甚至坐牢。与此同时,不仅青少年自己受苦难,而且对他们的家庭、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是影响着国家的文明素质,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素质。因此,不论是以往还是现在,德育教育永远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那么,应该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首先必须认识什么是德育。

从教育的基本知识来看,广义德育是指对社会、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产生影响的一切活动。而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阶级要求,有目的的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和整个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具有历史性;德育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整个德育史的发展过程中,德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而我们所接触到的德育教育一般都在学校中进行,那么学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在学校教育中用行之有效地方法贯彻落实道德教育呢?

学校德育教育包括:

(1)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树立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国家公民,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理想教育: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作为人的毕生之所求,是一定要有的,人都要有理想,但不可把理想理想化。要时常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3)集体主义教育:一个人是一个独立个体,而这个个体又都生活在集体中,集体中有你有我。应该教育学生形成一个集体,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集体生活。

(4)劳动教育:让学生对劳动两个字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身体力行的参与到劳动中去。

(5)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经常在学生面前崇尚尊重人、信任人、促进友谊、平等互助。

(6)自觉纪律教育:一个人能控制好自我,自觉的遵守一些规范和法则。

(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整个社会都在提倡的民主法制,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发展,但又要有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也必须是正确的与时俱进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了解学校德育所包含的内容,好的德育方法更是重要:

第一、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陈述事实,说明学生提高理解的原因,形成正确的观点。要想让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槭紫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这就需要运用说服法来使学生明白,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时,他们才能感到自己被赋予了道德。说服包括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报告法、参观法等方法。例如各科教师针对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出并且加以教育。

第二、榜样示范法。这是影响学生品德的一种方式。模型、示范与评价实例。例如经常播放一些名人名家的优秀事例,朗读一些代表性的事件或者从普通的身边小事启发引导学生。

第三、锻炼法。锻炼是组织学生开展某些活动,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实时参与进德育的日常培养中,不能只从口头上空喊口号,必须落到实处,真抓实干。

第四、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德育发展过程中的对与错、好与坏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积极向上努力者进行表扬与奖励;反之,不可忽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应该及时指正,加以引导更正,或进行适当的批评处分,减少错误的发生。

总的说来德育的种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每一种方法都是有其特殊适应性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德育体系。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不能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必须科学有效地运用德育效果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巧妙利用各种方法的合适领域,选取有利之处加以融合,以达到德育的目的。

总之,德育的方式、内容和所涉及到的领域都很多,学校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根据地”,务必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其地位无可替代。做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给祖国多培养有品德的人才,我们要用心观察,潜心挖掘,精心设计,从教师身边的点滴行为做起。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育;德育教育;体育课

1 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体育教育是中学教育里的重要有机部分,是党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素质综合发展的有效形式,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种人才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之一就是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使之成长为拥有遵守纪律、服从组织、朝气蓬勃、热爱集体、艰苦奋斗、勇敢顽强等品质的合格人才。因此,德育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体育课,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动机,将生活目的、学习目的和奉献祖国的宏伟目标相统一;启发学生锻炼好身体是将来更好地学习或工作的重要保障。最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形成持久的、远大的学习目标,激励与指引他们更加刻苦地学,最终德、智、体等素质能够全面发展。

和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体育教育需要操场等室外条件,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如果出现问题更容易在体育课堂上显现出来。而且出现的这些问题常常只能通过体育教学才能克服,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体育教育提供了德育教育所需的、非常有利的条件。

如今的高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在家中常常缺乏足够的劳动锻炼而养成任性、“骄、娇”的性格特点,在体育课堂上表现意志薄弱与出怕累、怕脏等缺点,比如一些学生在跳远时会因为弄脏鞋子而不认真练习;在中长跑测试时因拼劲不足导致几秒之差而无法达标。学生德育素质好坏本身就衡量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存在的这些思想问题,及时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纠正其错误的思想,提高其思想境界。

2 如何在做好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工作

2.1充分结合不同体育教材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体育教育有着丰富的教材内容,因此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充分挖掘不同教材内容所具有的不同德育价值,深刻挖掘其内涵,设计安排出一些形式新颖、有趣的德育教育活动。

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其中的投掷、跳跃、跑3大部分,可以对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价值。投掷与跳跃能够培养学生果断、冷静、勇敢、自信、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反射出人类崇尚拼搏进取与努力超越空间的精神。快速跑能够培养学生节约时间与珍惜生命习惯和观;障碍跑要求学生具备征服障碍的勇气,培养其勇敢于克服困难的品质;耐久跑能够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与克服困难的毅力,在体力匮乏的情况下不断克服“极点”,最终凭借持久努力与坚定信念到达终点;接力跑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努力控制好情绪,锻炼其团队合作的体育精神与道德。

许多高中体育老师在对篮、足、排等集体球类运动进行教学时,常常按照要领讲解、动作示范,然后学生练习的套路。他们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这远远达不到现代体育教育的目的。如果在其中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则必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师将学生按实力平均分组进行训练与比赛,并让他们对自身的感想与体会进行总结,告诉他们不但要注重对自身技术动作进行纠,更要注重进行战术上的配合,及时地用集体主义的观念教育他们,通过实践使其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培养他们团结协作、荣辱与共、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其以后的学习深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提示他们自身的不足与单打独斗的危害,教育他们用良好的团队配合弥补自身实力的不足。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很好的锤炼,提高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强化了思想环节上的薄弱部分。

2.1体育内堂课时的德育教育

高中体育课的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但也开设少量的内堂课,加之下雨等天气的原因也常常造成外堂课不能正常进行,只能改上内堂课的情况,因此上好体育内堂课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在上内堂课时,教师通过讲解世界及我国体育的发展史、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著名运动员的伟大成就与光荣事迹等等,渲染拼搏向上、永不放弃、为国争光的精神,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端正自身学习态度。通过体育理论知识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在考试时要像优秀运动员那样公平、公正竞争,培养其实事求是的良好品德;对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育他们在考试时要积极发挥、沉着冷静,培养其踏实勤奋、不骄不躁的品质;表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并及时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鼓励他们谦虚认真、再创佳绩;开导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重拾信心、继续努力,争创佳绩,通过这些方式,将高中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体育道德的优秀学生。在体育卫生基础知识课中重点讲解能够激发学生自觉刻苦锻炼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自豪感与自尊心。

2.3合理利用体育课中的突发事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因此学生在拥有宽阔的活动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受到外界干扰,从而表现出其它课堂上很少出现的行为与情绪。比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天上的飞鸟上、篮球比赛中发生肢体冲突等。突发事件的特点集中表现为突发性、短暂性、差异性与外观性等。针对这些突发事件,教师应随时留心注意学生的不正常表现和行为,对利用这些突发事件以鲜明的态度对学生因势利导,迅速做出合理的处理;以正面说服教育,少批评、多表扬的方式,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感染。

篇6

优秀生固然有许多可取之处,可优秀生的德育常常被忽视,被多数教师所遗忘。那么怎样对优秀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唤起优秀生对他人的尊重

经过调查,发现在小学优秀生中有80%以上,见了教过自己的老师,要么远远就避开,要么形同陌路,擦肩而过。按说优秀生有众多优点:富于进取精神,能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学习成绩优秀,争强好胜不甘人后……而这些优点难道就不饱含教师的辛苦、汗水吗?可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这些优秀生为什么连最起吗的品德修养都没有?仔细想想,这也不全是学生的错。几年前,在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却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的形势下,教师们为了能求得学生的高分,不惜放弃双休日、节假日为学生补课,以求能有一个令家长、令自己满意的分数。难得有一位、两位成绩优秀者,老师们常常把他们当作宠儿。即使他们出现一些过错,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忍心说他们,更不会严厉地批评他们。殊不知正是在这种纵容中滋长了优秀生目中无师、目空一切的性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优秀生自然就觉得教过他们的老师没有什么了不起。再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优秀生尽管成绩优秀,时常得到老师的赞誉,甚至是偏爱,可他们在心理上却得不到安慰,很少能与教师沟通,不能从教师这里得到情感的共鸣,这也是优秀生与教师关系淡漠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抓住优秀生的心理特点,去唤起优秀生对他人的尊重,让优秀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人,这样才能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树立优秀生对集体的热爱

优秀生能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学习上刻苦努力,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考试忙。”然而正是那种只片面地追求成绩,也扼杀了优秀生对集体的热爱,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班际球赛将要进行而又需要某个优秀生上场时,他(或她)并不十分乐意,甚至推三推四,尽量找理由不上场。而在学习方面,优秀生常常为了使自己的成绩居优秀的位置而不顾一切。有时有同学向他们请教也常被拒之门外,因为他们怕耽误自己的学习。他们想到的只是自己的成绩,别的同学考得如何他们从不去想,更没有集体荣誉观念。记得每次放学之前,我总要提醒学生要关好门、窗,除了值日生外,能时常记住这句话的并不是优秀生。一放学,他们往往比谁跑得都快,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完全占据了他们的心灵。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品德修养极差的所谓“优秀生”。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下苦功夫教育帮助那些优秀生,让他们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真正含义。

三、激发优秀生对班级、对他人的关心

多年来,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优秀生对班级的事务或是生病的同学漠不关心,比如要到大街上大扫除,到村屯或社区中进行社会调查,或者要参加班际篮球赛、拔河赛、文娱活动等等,其他同学早已跃跃欲试,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而那些所谓的“优秀生”,他们总是找到充足的理由来请假而不参加。如果碰到班上有同学突然生大病,他们则尽量躲避,不愿近前。对这样的“优秀生”,我们要下大力气教育他们,让他们懂得“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的真正含义。还要让他们明白: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同时还要大力表扬那些关心班级、热爱班级的好人好事,激发优秀生对班级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带动更多的同学关心班级、热爱班级,努力营造一个关心班级、热爱班级、建设班级的良好氛围,为“四有”新人的产生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要正确地处理管理教育中“严”与“爱”的关系。

“严是爱,松是害”,这是许多班主任的经验之 谈,也朴素地说明了严与爱的辩证关系。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要爱护其学习、上进的积极性,要从有利于 健康成长出发,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教育,做到严得合理,爱得真诚。爱要以严格要求为基础,体现在 对他们真正的关心帮助上,做到放心不能放松,表扬不忘批评。既要防止超越客观实际和优秀生思想接受不了 的要求的“严”,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又要反对放松管理,搞迁就姑息的所谓““爱”, 助长他们一些不良思想的滋长。

五、培养优秀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篇7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中职;德育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的道德规范,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同志曾在《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提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建设标准。可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冲击下,我们的社会道德出现了滑坡现象,如是非颠倒、自私自利、价值观扭曲、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等,面对诸多不良社会现象,如果不能引导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少年从根本上净化自己,就是德育教育的失职。职业院校的中职生刚初中毕业,正处于青少年思想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刚结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接受社会负面影响较少,所以,这个群体的主流还是好的。但由于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在人生价值、个性心理、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信心,自卑感强;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等。因此,在现行的社会环境下,加强中职德育教育至关重要。长期教育实践证明,在德育教育的环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借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及由此产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加以熏陶和引导,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笔者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具体阐述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院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了三个课堂教学体系,将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成为进行文化理论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弘扬兵团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古圣先贤的伟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将第二课堂成为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的多种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运动会,传唱感恩歌曲等自发性表演 ,使他们感受到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精神面貌随之有了较大改观。通过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带着良好的精神面貌,进入“第三课堂”,即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中华传统与法制知识讲座、礼貌礼仪知识讲座、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主题班会等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新的思想道德体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提高了学生道德修养,滋润了学生人格

人的一生都在与人打交道,能否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值得深入研究。美教育学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要想成功,15%靠他的专业技能,85%靠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技巧。从中职生所处的阶段来看,他们正处于交际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阶段。 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学习能力不强,在为人处事上存在很多不足,而他们又处于易躁动的青春期,跟同学朋友之间产生了矛盾也不善于处理,极易与他人发生各种摩擦,导致与同学、朋友、父母、教师间的关系紧张,而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指引学生注意为人处世问题,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以学习《弟子规》这个传统文化的经典集成就可以教会中职生很多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是教我们要孝敬父母,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友爱兄弟姐妹,与人交往要平等仁和,有闲暇时间时学习其他优秀文化知识,若这些人际关系能处理得好,那么个人身心就能得到健康发展,人际关系也能实现良性互动,身心愉快自然就有一个良好的外在氛围,为实现个人身心和事业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知行结合,实践学习,激越学生人格成长

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建和谐校园”工程,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更采用知行相结合的实践学习:1.通过每日晨读,解析中华传统文化特点和精髓,反映文化理念,从而延伸到学生做人、做事的原则,启迪学生学会与人融洽相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每周一记,总结本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和所获,作为个人成长日志,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培养学生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评价能力。3.每日一行“善”,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我们要力行,我们要求学生们每天做一件好事,可以为他人、为班级、为学校或为社会,好事从小事、从平常事开始做起。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强调道德实践。4.开展多种渠道、多形式地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交流,“每周一讲”活动,由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参与每周开展一次,向大家交流自己从思想到行为上的转变,并倡导大家持之以恒力行。5.每月一选,将本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进行大汇总,把班级中本月表现最佳的同学评为 “文化使者”,通过讲演的形式全院汇报,并通过网络平台、橱窗宣传对“文化使者”事迹进行宣传,树立好学生身边的榜样,让学校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思想脉搏,从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内容的熏染。这就扩大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 使德育功能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实现。

四、提升了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学院通过开展一系列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锻造了一支素质过硬,功底扎实的优秀教师队伍。俗语说,“德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先正己,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先修其德,先立其行,然后才能育人。”也就说明了德育工作者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渊博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能力有效而独特的工作手段吸引和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涵养自己的气质和品德,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做学生信赖和学习的行为楷模,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从而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将教育理念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中,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借助于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能够使中职生的道德水平大大提高。学得好,就业好,才能发展好,人人成才也就有了前提。因此,我们要把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从思想上启发学生,从精神上鼓舞学生,从行动上引导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素质劳动者而服务,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新型社会环境下德育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萍.润物细无声--中职德育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点滴体会[J].职业技术,2011(8).

[2]李春来.浅谈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J].科技文汇,2011 (7).

作者简介:

杨 涵 (1964.10-),男,河南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

篇8

一、德育陷入困境的原因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主要是强行灌输,结果时效很低,分析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德育本身的问题,二是德育外部大环境的问题。

就德育本身的问题来说,我们目前的学校德育与智育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育无异于智育。我们实际上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我们经常所进行的德育,只是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社会所要求的固定的道德规范、规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学生都是从认知的层次上去理解、掌握道德概念、定义、规则,如“法律”“中小学生守则”“五讲”“四美”“三热爱”等表现为知识形成的常识或理论。简单地认为只要传授给学生这些道德规范,就能达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塑造或转化的目的,德育只是在知识型德育或课本型德育的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众所周知,品德结构由知、情、意、行四方面的要素构成,道德教育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四方面的统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实践中增强道德意志力,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新一代。我们以往的知识型德育着眼于知识因素一个方面,忽视了情感、意志、行为三个方面。而在这四个因素中,道德知识一方面稳定性相对较差,另一方面道德知识在优良品质的获得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中,并不意味着已具备了这种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发生。从道德认识的获得到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这种知识要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能够被学生接受和认同,从而内化为一种情感,一种态度,并经过不断的实践行为的强化,最终成为一种自发的、主动的行为选择,一种行为习惯。守则、规范概念背得烂熟,可就是在实际行为中不用,或不知道用,这是德育内部困境。

就德育的外部大环境来说,由于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期,伴随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所带来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有全面开放带来的多方科学技术、价值观念得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曾经毫无疑问是美德,是善良的行为,现在不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赞誉,曾经被认定为是丑恶、耻辱而一度为人们所不屑一顾的东西,却在逐渐被大众所理解、接受和容纳。而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的德育处于这种环境中,必须不能摆脱社会对其自然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导致学校教育影响力削弱,学校德育难度加大,影响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学生在学校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在学校外,和社会中耳闻目睹的现象之间出现了强烈的反差,有时甚至大相径庭,格格不入。到底该怎么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要进行比较、斗争。在斗争、比较的过程中要接受到矛盾斗争的磨砺。

二、德育走出困境的方法

篇9

一、体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小学生对此也报以极大的热情,什么“火箭与姚明”“飞人刘翔”“NBA篮球”……他们都能侃侃而谈。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你会发现,学生们不仅仅是热衷于这些“大牌”明星,更敬仰的是这些明星为国争光的精神。此时我们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我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是分不开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体育时事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又自然而然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其中,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

二、体育教育中集体主义教育的渗透

在体育教育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比较容易,因为有很多集体项目,获得好的竞赛成绩的前提就是配合,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有共同的责任感、荣誉感,才能取得好成绩。在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中,我们班连续三年夺冠。尤其是本届运动会,学生们的运动能力和协作精神再次彰显,获得学校运动史上少有的好成绩。运动会后,队员们热情相拥,激动不已,全班同学也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为班级争光。看到同学们有如此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我们深知,正是体育运动让班级同学们增强了凝聚力、责任感,整个班级呈现出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三、体育教育中意志品质教育的渗透

体育教育会给学生提供很多亲身体验和锻炼的机会,在经历和体验中,他们积极进取的品质也得到了培养。我们班莫景行同学(也是校网球队主力队员)长相帅气,天资聪明,但有时缺乏勇于表现的精神。课堂提问中,有时他也会以“我还没想好”来暴露他的不自信。自从他加入网球队的训练后,变化很大。他在各种网球比赛中成绩一次比一次好,2011年暑假在“全国短式网球”比赛中,和其他队员奋力拼搏,获团体第三、单打第四的好成绩,还代表参赛队员宣誓。一次次的比赛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变得自信起来,课堂上经常看到他高举的小手,他还主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他的健康成长与体育锻炼密不可分。我们班张高锐同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平时性格较内向,很少见到他开心的笑容。有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小游戏,他竟在游戏中以敏捷的反应获胜了,令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课后,我们表扬了他,他终于开心地笑了,笑得那么自信!我们知道是体育培养了他面对失败,接受挫折挑战的精神,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初中是重要的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

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处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意识形态互相渗透的情况。我国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避免受到腐朽的外来思想的冲击,必须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促进学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国民的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3.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业上要承担一定的压力,他们刚刚从小学阶段过渡,而初中和小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任务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很难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无惧生活中的磨练,敢于直面困难。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在课堂上对学生展开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在讲《皇帝的新装》之前,可以给学生讲“金斧头和银斧头”的故事。一个农民把木斧头掉进了河里,河神拿着金斧头和银斧头来问农民,农民都说那不是自己的斧头。河神因为农民的诚信,最终把金银斧头都送给了农民。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做人讲求诚信的重要性。在学生对诚信有所感悟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普通百姓要讲求诚信,国家的君主则更要讲求诚信。通过课程导入,学生可以逐步体会到课程的主旨,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比如在讲《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用饱满的情感朗读文本,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在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比如在讲《背影》时,教师可以把文本中的画面栩栩如生地描述出来,同时教师可以介绍自己对亲情的体验,让学生感受骨肉亲情的力量。比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应该抨击以金钱衡量亲情的行为,让学生对亲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情感教育,比如在讲《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着力渲染植物的顽强生命力,从植物推及到人,鼓励学生也要像紫藤萝一样,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在讲《落难的王子》时,教师要突出人面对困境时的顽强不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阳光和雨露。

2.在课后对学生展开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更能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让学生在知识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教师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书店阅读《唐诗三百首》、《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诗的集大成者,意境醇美,可以让学生感染美和善。《爱的教育》是一首爱的颂歌,可以让学生体悟师生之爱、母子之爱、挚友之爱、大我之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则是生命不息的宣告,作者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态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后开展专题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以“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为专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初中生学习生活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遇到挫折是十分常见的,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减少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寻找合适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