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知识科普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知识科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知识科普

篇1

课程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89522

(温馨提示:先拨前10位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面5位分机号,专业客服将为解答相关课程设置、师资、收费标准相关情况,仅供咨询相关课程)

招生说明:招生范围:初一到高三

辅导课程:

初一数学、英语、语文

初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初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一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二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政治、生物、历史、地理

*************************************************************

课程的优势:

创新: 独创UMS教学管理系统,一个孩子一套提分方案

品牌:十九年新东方品牌见证,千万家长学子一致信赖

师资:资深学科名师磨砺沉淀,打造出一对一课程

特色:家长会反馈阶段性进步,励志教育铸就学员未来

服务:免费学科讲座早晚自习,免费心理专家咨询辅导

效果:8%学员提升80分以上,17%学员提升50-80分,56%学员提升30-50分

师资: 19年培训经验积累,历年中高考提分高手、奥数精英、全国数学物理竞赛获奖者、海归双语教学人才组成的精英教学团队:4位博士生,115位研究生,90位来自于复旦交大同济,31位来自于华师大,30位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金牌校区===

【徐汇区】 万体馆中心:徐汇区天钥桥路811号2楼

           番禺中心:徐汇区番禺路900号2楼

【普陀区】 曹杨中心:普陀区曹杨路333号2楼

【闸北区】 沪太中心:闸北区沪太路799号2楼

【黄浦区】 新闸中心:黄浦区黄河路355号1号楼3楼

【杨浦区】 复旦中心:杨浦区国权路561号

           五角场万达中心:杨浦区政通路177号万达广场C座8层

【浦东新区】八佰伴中心:浦东新区浦东南路1036号隆宇大厦13楼

=========================================

上海市同类优秀课外辅导机构有哪些可以比较下呢?

上海昂立智立方:400-0066-911转分机89476

上海精锐教育:400-0066-911转分机99724

上海昂立新课程:400-0066-911转分机89521

***********************************************

上海京翰教育:

篇2

【关键词】科普 意义 问题 原因 途径

一、科普的意义

科普,即科学技术普及,是指以公众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易于接受、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包括科学普及和技术普及两个方面。科学普及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和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向广大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活动及其过程;技术普及是指对需要了解或掌握某些技术和技能的群众进行传播、传授的活动。本文所探讨的科普主要是指科学普及方面。

科普既可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使政府科技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更加畅通;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竞争实力,促进科学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当今人们的生活太过忙碌,除学生时代被动获取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外,之后在这方面的进步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了。有一组数据有点让人哭笑不得,根据2001年和2003年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国不同职业人群中具有“科普素养”者的比例中两次最高的都是学生,其次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并且这些人的科普素养几乎只有学生的一半。更加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居然是这些科普素养不如学生的群体在担任着全社会普及科普知识的重任。也正因如此,成年人的群体才会对一些可以用科学解释的现象无知到引发了诸多社会热点和焦点的地步。

二、科普不到位引发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大到抢盐风波、“王林事件”、转基因、雾霾,小到爆米花、千滚水等,这些实例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科学普及的层面和深度的欠缺,同时也考量着社会大众对于科学的认知程度。因为科普教育的失位或错位,有的事件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的后果。

以“抢盐风波”为例。此事件源于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危机。

中国内陆抢购食盐事件就在此背景下发生了。负面消息来自两个方面:一说是日本核辐射会污染海水,似乎以后再生产的食盐就会危及健康,吃含碘食盐可以防止核辐射;另一说是青海最大的盐水湖受到了污染,食盐产量大减。这些不确切的消息都是经过网络传递的,以讹传讹,其速度犹如电波,于是在全国掀起了哄抢食盐大潮。国人的幼髡婵欤短短几个小时,几乎全国所有的商店、柜台的食盐就被哄抢一空。

一个有着三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竟不如一个弹丸之地且发生灾害的日本表现得镇静。9级特大地震,同时引发巨大海啸,又出现了核泄漏危机,面对三重灾难和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日本人民还能够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在处理善后:在国家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分时供电,大家也在有电时不去用电,为国家节省;在每天只给一个饭团的难民所,也没有人去哄抢,没有人去托人情、走后门;在排长队等候领取食品或乘车撤离时,没有一个老人和孩子去要求照顾,去加塞。而我们中国没有受到任何核污染,国民听到点风声就搞出“抢盐风波”。抢盐者中不乏化学教师、硕士、博士。由此说明中国科普教育的缺失。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有时候比经济总量还要重要。抢盐事件至少与科普教育的失位和错位有关,说明了科普教育没有全面铺开,没有开展全民教育,教学时也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没有达到学科之间的渗透,致使科学知识没有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成为游离在我们生活之外的学科知识,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也正因为科学素养的不足,才会导致人们很难理智地面对灾害和困境,遇事没有科学的分析和规避方法,反而因为害怕灾难和强烈的自保意识,不能按照规则和规矩行事,才会出现钻营、加塞、走后门,表现出了自私自利、没有公理、没有德行、没有规矩的现象。可以说是科学素养的缺失导致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偏颇。

三、加大力度开展科普工作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此方案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做出了总体部署。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开展科普工作的力度很大,面向广大公众的科普教育已势在必行。那么到底该如何开展科普教育呢?

(一)在学校开展科学教育课程和活动

科普是一种教育活动,学校的正规科学教育是科普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渠道,其意义不仅在于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学校除可以大力挖掘正规的科学课程实施科普,还要大力开展科普活动,不断实施科普教育。

(二)利用各种科普场馆开展科普活动

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科普方法,就是建立各种各样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如科技场馆、科技基地、博物馆、图书馆等。要充分利用这些科学场馆开展科普(技)展览、讲座、培训、体验、游戏、咨询与服务等双向互动性的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和科普活动等,以便科普受众参与其中,面对面地进行互动与交流,享受科学技术的便捷与快乐。这些场馆除了对公众开放,也要与学校建立联系,建构馆校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科普活动,有效实施科普教育。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性科普

科普是面向广大公众的社会性活动。大众传播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图书、戏剧、音乐、歌曲、表演、网络等大众媒体进行的科普活动。大众传播有利于直接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尤其是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科学分析和科学方法的指导更直观,更有效,更能让公众接受。大众传播的社会性科普内容广阔,形式灵活,已成为重要的科普途径和手段之一。

(四)数字化新媒体的科普交流

数字化新媒体是指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早在20世纪末,科技部、中科院、中国科协等就率先建立了科普网站;2004年,中国科协建设了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目前中国的专门科普网站已超过3000余家,手机短信、微博、科普视频网站、微电影、微信等新型科普传播方式不断涌现,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数字化新媒体可以利用它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性及时有效地对公众进行科学普及性教育。

在今后的科普教育发展中,政府应尝试建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科普新体制和新机制,在向社会公众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大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普及和传播。科普教育能够有效地传授给公众基本生活常识,使社会公众能够学会如何保障人身安全,理性对待特殊事件的发生。总之,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而科学普及是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只有多普及科学知识,才能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任福君,翟杰全.我国科普的新发展和需要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J].科普研究,2011,06(05):8-17.

[2]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司.中国科普法律法规与政策汇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3.

[3]李志明.科普的社会责任与实现途径创新研究[J].科普研究,2013,8(01):13-17.

[4]罗希,郭健全,魏景赋.社交媒体时代科普信息传播的困境与突破[J].科普研究,2012,7(06):5-10.

[5]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雷电防御 现状 问题

引言:雷电是自然界一种放电现象,放电产生的强负荷电流、高电压、强辐射等对地面物体产生危害。据统计,1998-2001年全国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雷电灾害每年都在10次以上,其损失每年都大于5000万元,全国同期平均每年雷击死亡379人、受伤310人,其中有90%以上的雷电灾害是发生在农村。由于雷电属自然界不可抗拒的现象,具有不定性,且雷电灾害涉及到电力、通信、交通等各个领域,却不能被控制。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可利用的途径,加强雷电灾害的宜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防雷意识,加强技术防雷监督研发工作,依托技术解决现存防雷问题,激发潜在雷电防御市场,做到全民防雷,科学防雷。

1:雷电防御现状

1.1舞阳县雷电防御

1.11舞阳县气候环境

舞阳县位于河南省偏南,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于东,自西向东缓斜,分岗地、平原和洼地,属温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6℃,有丰富的农产业和畜牧业,电力设备日趋完善。由于近几年气候异常多变,加上舞阳县地形地貌复杂,时有发生极端雷暴天气。

1.12舞阳县雷电防御工作现状

2010年8月底舞阳县气象局联合移动通讯开通了雷电灾害防御短信平台,通过通信平台定时为用户免费发送有关雷电防御知识,及雷电预警信号,同时加强防雷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高了社会公众防雷意识。自短信平台开通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得到用户好评。同年的12月份,河南省舞阳县政府《舞阳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强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评估、雷电灾害防御这四个工程的建设规划,力争到2020年,依托现有现代化建设成果,与省市有关部门和有关专业机构已有资源和建设紧密衔接,进一步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开展,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2014年3月14日,我县气象局通过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传走进街乡活动,为学校赠送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中小学雷电防御手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明白卡》等相关气象资料,并安排气象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了气象观测、气象灾害防御、雷电灾害防御等气象科普知识,从科学方面提高民众防雷意识,借机拉开“3.23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序幕。同年(2014年)的5月30,我县为有效防御并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现状,制定了《舞阳县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办法》,明确了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县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县发改工信委、住建、安监、房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并协助工作;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初步设计时应同步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对雷电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的新建、扩建及改建工程项目的单位、建筑、工程、场所及设施。

1.2雷电防御标准化工作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周围充斥着大量的电子电气化产品,尤其网络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进入家家户户、各行各业,计算机软件技术涉及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航空、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弱电设备对电磁干扰特别敏感,雷电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灾害之一,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财产伤亡、损失日趋上升,因此,科学、全面防雷在现代化建设中显得迫切重要。雷电防御标准是技术服务、指导设计和施工监督并验收,确保防雷装置的全面合理运行。防雷技术服务是科技、技术、服务型的社会安全保障服务,积极推进雷电防御标准化是加强气象部门管理的需要。2010年12月23日,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对提高雷电防御产品质量、规范雷电防御领域业务流程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要求进一步提高科技内涵、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开放合作、加强自身建设,为促进新时期防雷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目前雷电防御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主要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雷电防护 第二部分:风险管理》和气象行业标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等多行业相关标准规范。

2:雷电防御存在的问题

2.1农村防雷问题较为严重

从大多数的雷击事件看出,农村雷电防御远比城市薄弱的多。由于农村偏远,交通、通信不够完善,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教育条件有限,导致防雷意识浅薄,缺乏基础防雷常识;人口居多,但住房分散,高大树木较多,随意拉撤架空的线路更增加了雷击率;居民房建筑属于自住房,未经标准化施工、设计,所以安装在屋顶的热水器、电视信号接收器等均没有做防雷装置,容易引雷入室;技术条件落后,民房多数未经正规设计和检测,线路架设不规范,接地不合理、防雷装置不合格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存在都有可能导致雷灾。

2.2现有雷电防御产品业务不够成熟

现代化经济发展是高智能化电子、电气、通信等微电子设备的时代,这些承载着社会经济前景的设备在耐过电压、过电流能力上及其脆弱,雷击产生的强电流、电磁感应、静电感应等袭击到弱电压设备上很容易引发雷电灾害。雷电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我国防雷行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在风险评估、雷电调查、跟踪监督、产品测试、局部雷电定位网的建立和应用等多个服务项目上取得显著社会效益,但是,在多样化的雷电防御方面工作,我们的实际可用的产品业务还不成熟,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雷电防御业务的需求。

3:加强好雷电防御工作建设

针对我国雷电灾害及雷电防御现状,气象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出台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专项预案,规范全国防雷减灾管理。重视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将防雷减灾工作具体内容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基础能力建设,推进突发预警信息平台,多渠道筹资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存在的防雷设施不足、雷击隐患普遍存在的现状。加强各地区间的合作,做到预案联动、信息共享、措施联动,同时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力度,积极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努力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发展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的国际合作,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气象雷电防御技术管理经验,努力提高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智刚 曹俊峰 汤宇 刘越屿 黄小倩 雷电防护标准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410007

篇4

奉贤区(2005年-2007年)科技兴区推进计划

奉贤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王崇贤 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是全区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构成,也是贯彻落实《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促进科技事业的全面发展将有利于奉贤更好地融入全市发展战略格局,加快区域经济崛起,壮大重要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展示奉贤新风貌。 一、科教兴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奉贤区广大干部群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的精神以及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紧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努力向着“科教兴市”华山天险之路进军,有效提升了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整体科技事业稳健发展;科技实力增强,产业优势逐步凸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科技服务深入扎实,科技创业氛围浓郁;科技兴农工作取得实效;各项社会事业的科技进步有了提升。 我区科教兴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全社会科技进步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加强;科技产业布局不够平衡;科技投入总量存在欠缺;提高市民科学素养的任务也相当艰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两个“第一”的思想,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以“创新、产业化”为主题,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具有奉贤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奉贤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体制创新,突破瓶颈制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各部门对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健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挖掘技术创新原动力,探索高技术产业发展新机制。 2、坚持政府引导,完善市场机制。发挥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引导和逼迫的激励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搭建社会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示范效应,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 3、坚持统筹兼顾,实现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科技进步意识,改善科技企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把握本区重点产业发展导向,着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壮大重要科技进步力量,整体推进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一) 目标 到2007年,完善奉贤区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和产品;塑造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知名科技企业;建立和完善若干个功能互补的高科技园区;培养、凝聚和吸纳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到2007年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二) 任务 ——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围绕我区“四六七”产业布局,重点攻克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标准技术,使我区输配电、现代通信、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物流装备产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立新型现代的制造基地。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体系,建立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为支柱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值力争占工业总产值的15%以上。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实施科技“新苗”企业扶持计划,促使我区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优先扶持年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销售额利润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通过3-4年时间能够形成4000万元以上生产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通过阶梯培育使我区市、区两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0家,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全面提升运行效能,提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大力促进知识产权技术和成果的实施及产业化;完善保护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合理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提高我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快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建立实时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应急和预警机制;推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大力加强各级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 ——建立具本土资源优势的现代农业框架。大力发展种源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发挥郊区农民增产、增收的示范效应,处理好“三农”关系,为广大农民谋福址。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强化要素积聚优势,建好一批农业产业基地,构筑科技兴农平台,强化都市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体系,通过系统化大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掘和拓展都市农业的产业功能和外延性经济功能,并运用市场机制,形成能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机制。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形成以镇、街道社区、学校为枢纽向各行业延伸拓展的科普网络。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贯彻落实《科普法》,推动科普工作进入法制轨道。实施“奉贤区科普工作行动计划”,建立科普激励机制,认定扶持一批科普基地,建立科普场馆,开展专项性的科普活动,利用网络、媒体在更广的层面上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社会氛围。 ——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财政资金用于科技投入的总量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区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的比例到达2%以上,形成企业自主投入自主创新的机制。一般科技企业每年的科技投入力争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投入力争达到5%以上。全社会科技研发(R&D)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长。 ——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技术创新队伍,造就一批懂技术、精管理、善经营,适应市场竞争的科技型企业家和能够解决重大系统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 四、主要措施 (一) 加强先进技术跟踪和关键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1、瞄准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本区高技术产业有决定意义的技术预见和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有利于推进奉贤经济加速发展的科技项目计划,加快产业链间互补整合,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产业化。 2、根据我区产业导向,围绕电子信息、通讯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拓宽技术创新源头,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特别是上海化工区奉贤分区、上海综合工业区、闵奉出口加工区内大项目的实施。 3、找准目标,寻求突破。在科技项目层次上廓清来源、层次、等级,以国家、市、区三级创新基金计划项目、高新技术成果项目、重点新产品和火炬计划为引导,通过财政资金及企业投入共同作用,扶持一批技术处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高科技项目,加强科技企业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引进、吸收、消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化实施能力、规模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引导企业实施创新项目过程中,在技术改进、管理方式、质量控制、市场渠道等内容的完善和进步,树立科学管理、科技进步的企业发展观。对承担项目的主要科技人员创造宽松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激励他们的持续创新蕴能。 (二)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重要科技力量。 1、集群创新,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围绕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我区 “四、六、七” 产业布局特征,以七大产业基地为中心,汇聚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产业衔接、辐射明显的新型产业体系。在促进电子通讯、电力装备、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在燃料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加强成熟技术的集成创新、融入本土特色的创新,形成整体的创新优势,提升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和能级,建立布局合理、权重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到2007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争取达到120家,实现销售额120亿元。 2、塑造产值高、规模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创造条件使高科技“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到2007年以数家高科技“领军”企业为先导,在先进制造技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技术四块重点高新技术领域,通过帮助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形式领衔实施一批重大技术专项计划,使之成为我区新经济的领头羊。 3、培育“新苗”重点民营科技企业。将区内重点民营科技企业纳入发展体系,每年滚动扶持若干家符合支持条件极具潜力的企业,帮助企业引进技术、培养人才、科学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对在实施期内效益明显提高的企业,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给予集中扶持,促进企业滚动发展、快速壮大,成为实力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到2007年重点扶持成长性良好,属地化、实业型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通过3年时间使每家企业达到5000万元的规模,成为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装备先进、市场定位准确、竞争力明显、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性企业。 (三) 加强科技兴农工作,建立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1、增强以奉贤现代农业园区为主的示范、辐射效应。抓住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态上进行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市场+企业+农户”型龙头企业。 2、突出优势产业,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适销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调整优化养殖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和生态养殖。抓好林果、特种水产、特种禽、出口蔬菜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以成为区域性的支柱产业群。 3、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积极实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优质水稻良种栽培技术,保护和加强“三高”粮田建设,确保粮食正常供应。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都市重大农业科技资金,保障农业健康发展。设立重大农业科技专项经费和重大疫情专项经费,以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及防范和控制突发事件。重点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明显带动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科学家队伍,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开发一批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 5、实施、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区、镇、生产场三级检测机制,建立农业信息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和质量监测体系,为市民提供优质、放心、安全的农副产品。 (四)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环境。 1、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按照《上海市知识战略纲要》要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研究和制订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政策,掌握动态、把握重心,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工作氛围,使之适应“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 2、确立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培育工作。争取认定市级知识产权专利管理试点及示范企业8家,培育扶持区级知识产权专利管理试点企业20家以上,专利示范企业15家以上。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步骤、目标、策略,动态跟踪,耐心指导,提升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利资助、奖励措施,依据《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制订相匹配的扶持方法,更好地激励发明创造和原始创新工作。3年内申请总量达到3000件以上的基础上,使授权数达800至1000件。促使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道路,使一批高起点的核心专利技术推陈出新,点面结合形成联动效应。 3、探索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新路,通过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平台形成互动,构筑一条面向社会、沟通企业的便捷通道。帮助区内主要行业建立专利特征数据库,并通过市场化、产业化途径,以推介会、会、对接会等会展形式促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的对接,使专利授让和成果转化相契合,使专利技术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4、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通过开展打击惩处专利侵权、假冒伪劣等活动,维护相关权利人合法利益,净化商品流通领域的环境。认真处理涉及专利纠纷投诉案件,初步建立知识产权应急处置制度。继续做好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培训工作。对青少年学生结合素质教育进行知识产权知识教育,创建青少年知识产权创新示范学校3家。同时结合“4.26”知识产权宣传日、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多方宣传,营造氛围。 (五)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构筑良好的发展环境。 1、以市级孵化器——奉浦现代农业专业孵化器为中心,力争使孵化器的创新示范和辐射效应功能充分释放。根据本区的资源、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积极创办专业孵化器,提高孵化器的发展质量,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来营造适于科技创业企业迅速成长的环境。紧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连接,提供相关中介服务,实现与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经济技术咨询、人力资源、财务、法律事务和商务策划等机构的链接和引入。到2007年争取孵化基地总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以上,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人才,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同时加强信息沟通,让各种所有制企业集团,投资主体通过资本市场提早进入孵化器,寻找合作投资伙伴,实行投资期权计划,提前介入新技术、新成果和新企业的投资计划,找好对象,缩短孵化周期,迅速使孵化扩张做大,政府则通过对有倾向性的资本对接孵化项目,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或匹配资金支持。 2、根据我区科技发展主战略要求,结合土地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目标,专门辟出地方资源,设立科技产业化特色鲜明的发展基地,成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项目转化的示范区及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到2007年,建立若干个规模相当、特色鲜明、技术优势明显的产业化基地,在政策平台、资金平台、环境建设上,给予基地内的项目和企业重要扶持,争取有利资源,创造宽松环境,吸引一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承担企业在基地加速发展。使基地成为我区六大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智力支撑,探索基地+资本+重大科技项目的融合模式,同时推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与政府引导的良性互动。走出一条“项目起步、突出重点、立足产业、滚动发展”的路子,成为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中心枢纽和科技项目集群培育,高新产业发展的高质量生产力促进中心。 3、利用上海市建成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引导科技企业借助上海科技研发公共服务系统及“一网两库”等资源,使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效能。畅通产学研联盟信息渠道,建立相应的科技信息综合数据库,发展与科技咨询、检索机构互联互通的科技网络终端查询系统,尽快建立我区科技系统为广大企业、科技人员服务的科技数字图书馆和科技文献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产业优势、行业特点、技术要求,通过政府配置、企业参与,建立我区为高新产品在设计、研发、调试、检测过程中急需的有共性功用的先进公共科研及技术测试平台,以提供规范、科学、诚信的技术服务,为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及先进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六) 加强科普事业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1.通过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区科普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各镇科协、区级学会工作网络切实贯彻落实科普法,用好区科普专项资金,镇财政安排镇级科普经费入预算,展开争创“1+40”科普示范工程。即1个市级科普示范社区,10个区级科普示范小区、10个区级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10个区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0个区级科普示范企业。 2.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满足公众高水准的科普需求。在南桥新城和奉城中心镇城区建成2座公共科普电子画廊,中心城区设有公众科普活动主题场馆;建立1座具有现代科技教育和展示功能的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在各镇、社区、街道,建成一批科普影视室、科普活动室、科普展示厅。 3.利用“科技周”、“科技下乡”等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各种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文素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信息渠道的宣传优势,通过专题科普片、科普专栏、科普网络虚拟平台等载体,营造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生活方式的强大舆论氛围。 4.加强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扩大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建立一支科普讲师团队伍,定期举办高质量的科普报告会;建立一支社区科普指导员队伍,提高社区、街道的科普层次、质量。 5.联合教育部门,整合科技教育资源,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向纵深发展。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普基地、少科站的中心作用和辐射功能,积极培养、组织、鼓励青少年参加区、市乃至全国的各项科技比赛和科普活动,争取获得优异成绩。 五、实施和评估 1、实施和执行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各镇、园区和科技企事业单位要将实施推进计划列入议事日程和发展目标,增强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责任意识,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对照各项任务和目标,把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落实到位。 2、健全科技兴区领导体制。成立“科教兴区”领导小组,健全组织领导体系,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协调落实具体实施措施,从而促进社会化科技创新体系发展。通过领导、决策、咨询的共同作用,建立起科技创新六个机制,即科学、高效的决策、咨询机制;快速协调的审议机制;独立、完备的评价监督机制;合理、优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产学研联盟结合机制;基于人才为核心的创新激励机制。 3、建立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实施情况评估和考核制度。2005年起,评估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组织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界专家参加的评估小组,对计划量化指标的实现、各项计划措施的效果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成效、公众科技进步意识提高等,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科学的评估。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工作指导和监督,同时建立对各镇(街道)和科技兴区涉及单位的考评制度,优化科技发展计划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使科技贡献产出效能,推进科教兴区工作向纵深发展。 本推进计划可以根据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以及本区未来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奉贤科技三年推进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5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管理体系建设;防御管理内容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雷电灾害长期以来给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中国作为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因为地理位置情况某些省市已经成为雷电自然灾害的重灾区。农村对雷电灾害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认知度仍不足,雷击气候产生时村民的防护意识依旧淡薄,防御知识尚存盲点。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雷电灾害发生现状,提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几点重要对策,倡导从气象预报到科普宣传,从构建体系到组织管理,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系统逐步完善起来。

1 防御管理体系建设

1.1 农村雷电灾害现状

依据近5a雷电灾害统计相关数字分析对比得出,农村人口中发生雷电伤亡的人数远超城镇雷击伤亡人数。而这一趋势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并没有减少的现象,反而呈现上升趋势。这不仅表明了农村防雷意识的薄弱,基础防雷设施不完善,还表明了随着农村小家电的引用、电脑在农村的普及以及电力电话设施的搭建等发展的逐步推进,农村雷电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加大力度在农村普及防雷科学知识,致力于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升防雷减灾基础设施水平,依法增强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构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管理体系,才能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这一系统性管理工程,成为了当今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1.2 防御管理体系建设

因为我国农村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不强,相关技术还不到位,积极探索雷电灾害防御途径构建防御管理体系工作变得十分紧迫。

1.2.1 普及防雷减灾知识,为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意识水平不到位就只有被动,防雷减灾工作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宣贯防雷减灾科普知识,才能增强村民防御雷电灾害的主动性,这是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一环。而这种科普工作不能是一时的,应该常抓不懈,利用一切有利介质全面、有效的进行宣传,达到村民人尽皆知的程度,才是奠定雄厚的防御管理基础。

1.2.2 构建完善的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利用当地气象局监测雷电灾害征兆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闪电定位系统以及多普勒雷达探测系统实时监控气象变化,通过电视媒体让村民提前知晓,能够对防雷减灾工作起到先导作用。

1.2.3 全员重视,政府推动

加强农村防雷安全管理,展开农村雷电防御安全工作,都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更离不开农村村民的自觉参与,只有从上至下都主动配合衔接起来,才能开辟农村雷电防御管理的新局面。通过减免农村学校和自建房的防雷设施安装服务费等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都能够减少农村雷电灾害带来的危害。

1.2.4 抓住农村防雷减灾的关键点

在村庄选址建设初期就要有防雷意识,对建址地区做好雷击风险评估,以避免新建村庄处于雷电高发区。农村建筑物结构不同就要采用不同的防雷措施,安装防雷装置。不断提高雷电灾害实时测报水平,重视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预警监测信息的和传递,充分利用广播、手机信息、电视等手段第一时间预警雷电灾害,给村民抗灾避险提供有效预警。

1.3 防御管理内容

1.3.1 构建专业的防御管理队伍

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组件起一支高素质的气象灾害防御队伍,专门指导农民防灾减灾。这一队伍必须规范,经过培训和认证。

1.3.2 强化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管理责任

加强雷电灾害防御管理责任制十分必要。依法构建雷电灾害防御规划的同时,加强防雷安全工作审核,定期检测防雷装置,严肃查处违反防雷减灾法律法规行为,构建完善的防雷减灾责任体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细化挂钩,才能确保防御雷电灾害工作落实到位。

1.3.3 建立防雷减灾综合管理体系

明确防雷减灾管理部门,明确管理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化管理。逐步完善管理机制,构建主管机构和下属部门,互相配合协调工作,重点防雷区域重点监测,设立闪电监测定位点,建立相关监测档案管理办法和监督管理文件上传下达工作,制定管理监督奖惩办法,强化管理力度。

1.3.4 将防雷减灾管理系统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在农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加强防雷管理增建防雷设施,对电力、电视和通信线路推行埋地技术,加强电涌保护措施。对农村建筑实施严格防雷装置设计监督,不符合防雷的工程拒绝验收,杜绝构建初期源头上存在雷击隐患。

1.3.5 加强事故后期整改管理

雷击事故发生后必须协同相关专家找出雷击原因,提出整改方案,落实到位,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2 结语

雷电气象灾害并不可怕,而人们缺乏防灾意识,不加强防御灾害系统的管理和建设才是造成一切灾难的可怕原因。目前,构建一套科学的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管理体系,来预防和降低雷电灾害保障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然而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人们对雷电的认识还不足,对雷电灾害防御意识不够。防御、抗灾等环节仍旧需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健全起来,强化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管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气象预报和现代化高科技相结合架构起农村防灾减灾的防御屏障,减少农村雷电灾害损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召绪,林为东,阳宏声.由一次雷灾事故引发对农村防雷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1):74-75,78.

篇6

即使中国核电有着30多年的安全发展经验,但许多公众依旧对核电了解不深,甚至存有误解。近年来发生的诸如江西彭泽核电项目引发对内陆核电质疑的舆论事件,为核电发展敲响了警钟,揭示出我们在公众沟通工作方面还存在缺失。而在核电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只有积极搭建政府、公众、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对话的平台,做好公众沟通,赢得公众支持,才能为核电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核电发展面临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

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已摸索出了一些适合国情的方式方法,建立了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平台阵地,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我国核电公众沟通与核电本身发展的速度还不匹配,公众沟通工作滞后于核电发展,社会公众对于核能的认识和了解有限,部分公众心存疑虑,在核电公众沟通方面开展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有关机构针对我国核能知识的普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8.7%的人认为核能“有潜在危险,需谨慎利用”。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安全的质疑。核电是公认的经济、清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能源,是解决全球的能源安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措施。然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对核电的关注,不是能够提供多少电力、能够减轻多少环境压力、能够给地方创造多少税收,而是核电是否安全、会不会发生事故、会给百姓的生活安全带来多少影响。目前核电站发生可能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极限事故的概率可以控制在10-4/堆年至10-6/堆年,但在公众心中,“概率很小”与“概率为零”是两回事。如日本福岛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带来的环境影响是全球性的。

对信息的获取。当前,公众信息来源很广泛,除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外,网络已成为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核的特殊性,公众获得的核电方面的信息非常有限。有研究结果表明,当人们缺乏明晰的背景信息、未形成固定的观点时,很容易被一些表面信息所左右。公众的直观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具有主观和非理性的特征,这使得其中的负面信息很容易被强化和放大,从而在公众心中形成一种对核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对权威机构的信任。当公众对权威机构相当信任的时候,他们很少会质疑权威机构的核电政策,核能公众接受性良好。像法国的核电占总发电量的75%左右,核电发展得到大部分公众长期的支持。但权威机构的公信力不够的时候,百姓就会产生质疑,特别是发生核事故后,这种信任感急剧下降。日本福岛事故后的调查表明,公众对核能的接受性明显下降。而发生在我国江门的核燃料产业园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通过调查关注点对比显示,公众质疑政府对该项目审批过程的人员比例就超过了41%。

除以上因素外,知识水平、生活背景、世界观、价值观、性别、经济地位、职业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

世界核电公众沟通特点带来的启示

经过长期实践和积累,国际上一些核能发展大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及相对成熟的经验,能够为我国的核电公众沟通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其主要特点为:

一是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公众沟通工作有法可依。各国公众沟通的法律体系构架包括原子能法、环境法、信息公开法以及根据法律制定的相关条例。比如法国共有4项法律,分别是《环境法典》、《核领域透明与安全法》、《行政关系中公民权利法》、《行政关系与公众关系法》。

二是注重公民知情权,通过立法明确公众获取核电信息的权利,并在实践中积极保障公民知情权。比如法国成立了“核安全透明高级信息委员会”(咨询机构)和“地方信息委员会”。高级委员会负责协调全国公众沟通工作,提出存在问题以及改善措施。地方信息委员会依据核电厂分布建立,负责监督、督促核电厂信息公开工作并向公众传播信息公开内容。

三是核电公众沟通的范围较广,透明度高。总体来说,凡是与公众健康、安全、环境影响有关的信息以及公众最为关心的信息,都会作为公众沟通的内容,大致包含了国家法律法规、政府决策和政令、应急措施、安全保障与环境保护措施、辐射防护以及辐射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美国还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不予以公开的信息范围。

我国核电公众沟通亟待推进

相较国际核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虽然正在不断得到各方重视,但仍然亟待推进。一方面,国内公众对于核电运营、管理方面知之甚少,谈及“核”较为恐惧,对核电厂建设项目具有抵触和反对心理,缺乏对我国核电监管机构的有效信任,阻碍了核电事业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公众希望了解与自身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辐射环境监测数据。为此笔者建议:

增强科普宣传的整体性。结合核电公众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及问题,核电公众科普宣传可以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板块统筹,基层互动”作为指导原则,围绕机制统一化、产品标准化、传播广泛化、受众精细化四个方面,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一套灵活的工作机制、一批科普宣传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核电各单位科普宣传网络,有序推进核电企业科普宣传工作统筹运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核电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为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篇7

7月15日,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对外公司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以“透明之责”为主题,列举了公司在安全、环境、社区、透明化沟通和运营等关键议题和成效。

这是中广核连续三年社会责任报告,并在核电行业中首次邀请监管机构、社区代表、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报告编制过程,将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的认知、态度和评论编入报告。

“透明文化和公众沟通正在成为中广核的软实力,”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报告中指出。中广核始终坚持以“为社会提供安全、环保、经济的电力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塑造透明沟通和运营的负责任形象更是公司品牌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公众参与和沟通方面,中广核针对不同群体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机制,重点从多方参与、体验活动、教育系统、互联网等多个层面系统开展工作,充分了解社会的诉求和意见。

“理念、行动、成果是中广核推进责任品牌建设的三大标准,”中广核文化宣传中心社会责任经理娄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具体来看,首先是“有没有想法和目标”,其次“是否能从纸上转移到行动上”,最后“是否能产生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的成果”。在持续提升核电的公众接受度,推进透明核电的责任品牌建设方面,中广核的努力值得借鉴。

理念:一切以沟通为核心

核电清洁高效,但目前我国核电站的安全性让人放心吗?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引发全球对核电站安全的关注。近年来,邻避效应(形容新发展计划受到所在区域或邻近地区居民反对)也在国内重大项目建设中频频出现。

而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核能,核能的发展更离不开公众的支持。现在,以核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透明的沟通。核电行业需要增进各界对核安全的信心,消除公众对核电的误解和担忧,树立开放、透明的企业形象。

“善用自然的能量”是中广核的品牌理念,“为社会提供安全的清洁能源”则是中广核的品牌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善用的“责任”、安全的“责任”就是中广核最核心的品牌特质和价值观。为此,中广核一直坚持在充分保证安全、质量的同时,通过公开透明、双向互动的运营和沟通方式,建设和塑造自身开放、透明的核电运营与沟通的品牌形象。

行动:多层次、多渠道沟通机制

中广核在国内率先制定核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和办法,同时不断完善核电信息和传播机制,创新核电科普手段和公众参与模式,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核电更加贴近公众,对核电逐渐建立科学理性的认知,争取包括社区公众在内的利益相关方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2014年8月,中广核即将迎来第二届“公众开放体验日”。2013年8月7日,在深圳大亚湾基地,中广核了公司首份安全发展白皮书,并宣布将每年的8月7日确定为公司各核基地的“公众开放体验日”主题活动。

第一届开放体验日当天,中广核所属大亚湾、台山、阳江、红沿河、宁德、防城港六大核电基地接待了近500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公众代表,除参观核电基地、了解核电科普知识外,代表们还就社会公众如何参与核电发展,与中广核各部门进行沟通。

“核电站天天都是开放日,而此次更加突出‘体验’,意味着公众沟通模式从‘参观-展览-科普-’,走向‘倾听-沟通-对话-参与’。中广核新闻发言人胡光耀还表示,在今后每年的8月7日,中广核都会举办具有主题性和富有特色的活动。

中广核邀请微博网友参观核电站基地的“微旅游”活动已有两年,逐渐赢得网民口碑,微博的评论和转发量逐年显著提升。2013年6月刚投运的红沿河核电站还在当地学校开设核电科普课程,通过课堂学习和核电站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把教材知识与切身体验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增进了对核安全的理解。

在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中广核注重强化其透明度责任。报告努力展现中广核及时透明地公开核电信息的责任实践,“在企业内部倡导‘讲真话’的蓝色透明理念,通过提升透明度,不断加强了与各利益相关方的良好互动关系。”参与报告点评的专家表示。

成效:透明沟通正成为软实力

自大亚湾首台商用核电站建设开始,中广核就不断提高核电站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成立了国内首个核电站安全咨询委员会,建设一大批公众科普设施,建立了通报、座谈等一系列公众沟通渠道和机制。目前,中广核各核电基地对公众开放已形成常态化机制,核电公众开放活动已经形成了持续性、全覆盖、多层次的格局,年接待参观者超过2.5万人。

从责任品牌建设的角度,中广核要思考的是如何更进一步透明、更进一步在企业经营中体现社会责任,不断提升市场化运营机制和创新传播方式是其中的要义。与通用电气、谷歌等品牌美誉度和社会责任成效较高的全球企业相比,部分国内企业在理念和体制上还有不少内外制约因素和差距。

“顺应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大趋势,将责任品牌作为破除改革藩篱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企业运营、管理创新、市场开发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融入企业的价值创造链条,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娄云在受访时表示。

篇8

一、扎实做好震情监测预报

县住建局(地震局)要按照市地震局制定的年度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方案要求,明确监测重点,拓展监测范围和手段,加密观测频率,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和前兆变化。按照“一县一前兆台”要求,年内新增2处宏观观测点,并引导、鼓励每个镇、村建1-2处宏观观测点,稳定和壮大“三网一员”队伍,构建县域宏观观测网,切实做好前兆信息捕捉和宏观异常研判工作。

二、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一)及时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各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尽快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并负责指导所辖学校、医院、生命线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全面完成地震应急预案修订,简化流程,细化职责,规范地震突发事件应对程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县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决策指挥、力量调配、物资保障、社会动员、技术支撑等准备保障工作。

(二)制定应急准备工作专项方案。县住建局(地震局)负责制定《县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专项方案》,经县政府审定后报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镇及太白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霸王河工业园管委会、发改局、民政局、卫生局、教体局、供销商务局、财政局、公安局、交通局、国土局、文广局、水利局、工信局、安监局、粮食局、县供电分公司、消防大队、武警县中队、电信县分公司、移动县分公司、联通县分公司等县级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制定符合实际、行业特点的应急准备工作专项方案,落实各重点环节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报县住建局(地震局)备案。同时,各镇要指导所辖行政村制定应急准备工作专项方案,并报各镇备案。

(三)全面加强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县人武部、武警县中队、公安局、住建局(地震局)要加强对驻部队、民兵预备役、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及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现场工作队、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县卫生局、安监局、工信局等部门要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安全生产等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培训。各镇要做好各自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志愿者队伍的人员组织、物资装备、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四)切实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县发改局要做好应急物资统筹调配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调配机制,县财政局要安排必要的应急救灾资金,县民政局要做好救灾物资(救灾帐篷、棉被、衣物、食品等)储备,县卫生局要做好医疗物资储备,县粮食局要做好粮油储备;各镇要按照实际需求建设规模适度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并储备一定的救灾急需物资。

(五)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县住建局(地震局)负责指导,县教体局负责组织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定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普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以及地震应急基本知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交通、卫生、水利、燃气等重点行业要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各镇、县民政局要在农村和社区组织开展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演练,实现地震演练常态化、全覆盖。

(六)着力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县住建局要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一并规划、统筹布局,并逐步向社区、学校、医院、农村等人口密集场所覆盖。年内完成县城张载文化广场国家三类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县民政局负责做好社区内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各镇完成一处以上面积不小于2000㎡的城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已规划的应急避难场所和各类小型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功能,确保应急所需。

三、落实抗震设防要求

(一)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县住建局(地震局)要严把建设工程抗震设计、施工建设关,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和管理。学校、医院、商场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设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并严格落实抗震设防措施。县域内公路、桥梁、水库、电力、通信、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建设工程项目选址报批时或工程设计前,未在县住建局(地震局)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和备案,县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门不得进行项目审批。

(二)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交通、工信、文广、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提升设施抢修保通能力。县国土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水利、交通、工信、安监等部门要做好水库、堤坝、桥梁、道路、隧道、矿山等重大基础设施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及次生灾害源的地震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并制定计划措施逐步整改,全面落实抗震设防要求,将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情况及时报县地震局备案。

(三)加强农村抗震能力建设。各镇及县住建局、卫生局、教体局要加快推进地震高风险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对城镇、社区及农村危旧房屋、医院、中小学校校舍等重点部位进行一次抗震性能及安全隐患排查,对抗震性能达不到要求的进行抗震性能加固和改造。县国土局、住建局、民政局、扶贫办及各镇要加大移民搬迁、危房改造、重点镇建设等涉农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落实力度,着力提高农村抗震防灾能力。

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结合科技之春宣传月、防震减灾宣传月及“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活动,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消除宣传教育盲区。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县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年内要新创建1个科普示范学校、1个示范安全民居、1个示范社区。扎实做好镇村干部等防震减灾相关人员培训,全面普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逃生技能、应急决策、应急指挥与处置、应急救援等知识和技能。

篇9

【论文关键词】农村雷电防护;现状;措施;山东枣庄

AbstractRurallightningprotectionsituationinZaohuangwasintroducedinthispaper.Thenthelightning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inordertoproviderefereceforthesafetyofruralareas.

Keywordsrurallightningprotection;situation;countermeasure;ZaozhuangShandong

枣庄是雷电活动和雷击灾害比较频繁的地区,且具有雷电活动频繁、活动期长、季节性强等特点,雷击主要集中春季和夏季,雷暴日数一般在23.5d左右,雷暴初日一般在3月20日前后出现,终日一般在9月20日前后,属于多雷暴区。近几年,雷击灾害事故发生在农村的机率约占总雷电灾害数的3/4,雷击伤亡事故4/5以上发生在农村。因此,结合枣庄农村防雷实际,研究分析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1农村防雷现状

1.1农村防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农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房屋缺少防雷装置。有些农户在屋顶上放置了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普通电视天线、卫星天线等金属物,大部分没有作接地处理,这些金属成为雷电放电的对象,存在严重的雷击隐患。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等无防雷装置。

1.2农村学校防雷现状

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建筑物防雷设施现状调查,大部分学校没有防雷设施,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无任何设施的比例达95%以上,城区学校虽然有防雷设施,但防雷设施达不到要求,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师生的避雷意识正逐年提高,但经费不足,部分建筑物虽然有直击雷防护装置,但防雷装置倒伏、断裂、锈蚀、脱焊现象普遍存在。有避雷设施的学校,也只不过在主教学楼顶立了避雷针,大部分教学楼、图书楼、宿舍楼、食堂等都没有安装避雷设施,部分建筑物上安装的防雷装置材料规格或安装位置、引下线间距、保护范围等不符合规范要求,校内无避雷带,计算机机房未安装防静电地板,几乎全部电教设备无任何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一旦建筑物遭受雷击或学校附近有雷击现象发生,势必在电源线路上有雷电感应发生,将会对学校整个电教设备及微机造成损坏。

2农村雷电防御措施

2.1加强农村防雷科普的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

农村防雷宣传和雷电知识普及是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其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成败。只有提高群众防雷意识,增强群众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够真正做好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应采取防雷宣传画、防雷公益图片、雷电灾害警示图片、防雷宣传幻灯片、防雷公益广告等形式,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防雷宣传,以及在农村宣传车巡回宣传等方式开展大规模的防雷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预防雷电灾害知识[1]。

2.2建立严密的制度体系

农村防雷减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农村特点切实可行的防雷工作制度体系来保证农村防雷工作的健康发展[2]。应建立雷电灾情收集、调查和评估制度,建立农村防雷装置的检查制度,建立农村防雷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县、乡2级防雷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制度。

2.3加大对农村建筑物防雷建设的监管力度

对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扩建建筑物,要安装避雷设施,定期进行防雷检测。从源头上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政府可以对农村避雷设施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植,减少农民的负担,从而减少雷电伤亡的发生[3]。

2.4规范电力、电话、电视天线等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上雷电流的时候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难以承受。一般情况下,线路在人户前套15m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15m长的屏蔽线入户,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这样可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传入大地。电话线路入户时应将其绝缘子(例如通信蝶式绝缘子)的铁脚接地,电话线路也不宜采用木杆架设。需要架设电视天线时,一定要在它的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并保持3m以上的安全距离,用避雷针来保护天线。否则当天线遭雷击时,不仅电视机将受损,还有可能伤及室内人员。

2.5做好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

山东省已初步建立由卫星、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自动气象站组成的立体雷电监测网,可以提前数小时预测到雷电的落区[4]。要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提前预警时间,并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及时通知农民,让农民有针对性地提前作好雷电防御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雷电灾害事故发生。

3结论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加大防雷减灾的宣传力度,以预防为主,排除防雷隐患,严格按照防雷安全规范去做,才能将农村雷电灾害降低到最小。

4参考文献

[1]刘辉,郑细华,马强,等.龙川县农村防雷现状及预防对策[J].广东科技,2010(4):109.

[2]洪展.探讨农村防雷措施[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2):185.

篇10

老师带领学生井然有序安排各项工作,一部分人们留在和地区进行宣传,另外,大力支持一部分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我们就日食发生的时间、范围、原因、过程及观测中注意的事项进行大力宣传,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日食科普宣传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下面根据我个人经历分两部分讲述本次科普宣传活动。

第一部分是从月3日到月11号,我留在地区和江老师及其他同学一起开展活动。根据这次日食现象特殊性,江老师做了一些充分准备和周密计划,安排这段时间的准备和初步宣传任务。先是召集学生深入认识日全食及相关事宜;然后将日食专用眼镜进行包装,提升产品档次;其次利用各大商场名气,布置代售点,不仅如此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小店也设有代售点,并且在每个点都贴海报宣传;此外还借助政府及电视台的名义进行大力宣传。

在这次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万事开头难”的含义,由于前期宣传力度不够,广大市民缺乏対日食的了解,对于我们的宣传根本无人问津,吃了不少闭门羹,但我们依然坚信市场的潜力只是暂时没有发挥出来而已。

我们不断想办法进行宣传,吸引代售商的注意,赢得市民的信任,我们积累一定经验之后,我们以比较低价格出售给别人,并承诺售不完可以回收且暂不罚款等一批货售完后结账,已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日常宣传过程中,总会遇到不理解、冷漠的眼神,高度警惕的心使我们的任务更加艰难,因此,前期活动的效果不怎么明显。我们感受最大就是:坚持到底,无论别人的态度如何,总应该微笑耐心地如实讲解有关日食的情况,用诚信和友爱与感染别人。尽管在高温天气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不过在困难中相互鼓励,更让人体会到难能可贵的友谊。

第二部分:从月12日到月22日,我回到家乡孝感,不过我对孝感市区不太熟悉,任何事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感到对自己挑战更大。采纳江老师的建议和我个人计划,宣传活动逐步开展起来,前5天的宣传及寻找代售点都进行不顺利。心理产生一些落差,甚至感到自己有些冲动和失败。不过,我经常跟老师同学交流,相互了解各自状况,汲取我们的经验教训,在他们的支持下,我冷静思考分析一些客观原因:首先,与相比,孝感缺乏前期宣传效果,而我一个人在孝感的宣传力度是有限,正因为没有看到市场前景,代售商对此没有信心,单独出去销售效果也很差;其次,这段时间正遇上持续高温阶段,白天出去的人很少,也就无法亲自感受眼镜效果,对日食宣传极为不利;再次,缺乏对于孝感地区的了解和一定的人脉关系,导致在孝感市广场人流集中区贴海报,违反规定而自不知,寻找代售商也处处碰壁;此外,一些対日食有一定了解的人不怎么看好这个产品,认为这种眼镜只不过是用纸制作的,而且相当于一次性产品,不愿意花钱去看这个可看可不看的天文现象:这些使我陷入了僵局。

最终,我还是坚持留下来,慢慢改变自己的心态,进一步尝试新的方法。第一:当时,在江老师鼓励下,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情,主动找到孝感科技局刘主任,跟他介绍我的来意,由于日食过程“天黑”现象对交通、电力、商业等社会秩序造成影响,还有广大市民观看日食的安全问题,建议以政府名义大力宣传;第二:去一高中宣传。我首选孝感最好高中—孝感高中,高中生具备一定科学知识和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对他们的宣传更有效。他们对我介绍的日全食知识很感兴趣,纷纷去试戴,引起一阵阵热潮。不过对一部分学生的质疑,“为什么用这种眼镜就能观测日食?”任何一种科普宣传不能有参假或夸大成分,建议他们多关注新闻媒体网络对的宣传,我耐心跟他们解释专用眼镜能达到低透光效果,而墨镜、望远镜、玻璃熏黑等工具都没有低透光效果,学生们欣然接受,他们的宣传作用,对拉近与市民的距离,逐步消除过度警惕性效果很好。第三:把日全食眼镜推销到高档大型眼镜店一下子销售火爆起来,眼镜店的需求量很大,很多人都更愿意相信眼镜店专业些。

月22日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一天,一大早,我把仅剩一点销售完毕后随人群来到孝感广场。看到广场上人山人海,政府部门工作尽然有序,没有出现任何混乱现象,我深感欣慰。孝感电视台及政府工作部门给场景增添庄重性,许多摄影爱好者也欣然到来,8点一刻终于到来,阳光灿烂的天空逐渐变黑,“黑幕”离我们越近,闷热的广场渐渐有些凉意。刚开始厚重云层对低透光眼镜有一定影响,随后就依稀可见太阳由初亏——食既——生光——复原发生变化,每个美丽瞬间都引起人们惊叹声。此次日全食的关注度如此之高,也从侧面反映社会的发展、科技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路走来,我学会很多:做事一定要有信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放手去做,年轻就是资本;推销首先就是推销自己,要有自信,以良好形象展示给别人,不要怕丢脸,不要畏惧被拒绝;做一件事不能一鼓作气逞匹夫之勇,欲速则不达,考虑周全,即使遇到挫折,也要冷静想办法或者绕道而行;社会实践中,会碰到很多层次的人,要学会转换角色,处理好他们的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