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

篇1

一、课改之风来袭,教学思想改观

今年,是广西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课改之风来袭,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一切为了学生。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课堂上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有充分的时间看书、思考和练习,不能让学生太过依赖老师。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和同学之间合作,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寻找学习方法,主动学会解决问题。在课堂处理时,时时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既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学习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学习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学习小组的运作已经稍显成熟了,学生对于这一学习方式也比较熟悉。第一,学生需要主动与他人合作,了解合作这一方式的重要性;第二,学会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要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第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堂效率提高了,对于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状态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习惯从基本抓起,学会主动思考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所以,锻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基础抓起,稳步前进。在做笔记的时候,把要点记清楚,课后再补充完整,还要注意表达方式的准确,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在作业完成方面,进行选择性的批改,或者采用同学互改的形式,以提醒学生注意预习和及时复习。在一些阶段性的考试中,题目错误的书写到错题集,一一改正,并自己在错题后面写出清晰的解释,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再次熟悉这种类型的题目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在往后的复习中可以参考同种类型题目的做法,也可系统的复习自己常常出现错误的题型。

篇2

一、要培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思维模式

1. 芦苇:外强中干。

(1)外强:指的就是在课堂学习中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英班或实验班的学生,之所以要比普通班学习成绩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相对较好,基础知识能够掌握扎实到位。如果我们观察芦苇的茎干,就会发现坚硬无比,是其生命力强大的保证。学习也一样,没有牢靠的基础知识作为根基,提升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在每一节课结束之后安排专门的基础知识梳理和总结是十分有必要的。

(2)中干:大家都知道芦苇内部是空的,那么为什么帕斯卡尔还要把人比喻成芦苇呢?原因在于他用的修饰语太强大了,是用思想去填充。事实上,在学习中,我们不但要努力去夯实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会思维,做一个思想的人,否则,也仅仅是具有坚硬外壳的脆弱蜗牛而已,一到关键时刻就会退缩。缺乏思考、不会思考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些同学在平时学习表现尚可,但是一到大考的时候就掉链子。

2. 学会思考。既然我们提到了要学会思考,那么我们究竟要学会思考什么呢?一种说法是要重视培养大家的高阶思维能力。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按照认知的复杂程度,将思维过程具体分为由低到高六个行为表现: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记忆、理解和应用,通常被称为低阶思维,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本身,比如一个知识点首先你记没记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要夯实基础,然后是你能不能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意思,再接着是对知识理解基础上的一个运用;而分析、综合和评价,通常被称为高阶思维,之所以把这三项归为高阶就在于它们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情境材料、假设条件加入,让你根据所学去对材料加以分析,或对你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综合归纳整理,以后是运用所学评价一个事情,进行一个验证,得出一个结论。而后面这三个高阶思维,都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学会思考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和目前高考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目标有关,即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像在高一高二的日常学习中,我觉得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首先要训练和培养的就是第一个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客观地讲,现在的一些学生存在着读不懂题、不知所云、答非所问等状况皆来源于此能力的欠缺。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格外重视学生对教材信息、题干信息的获取训练。为什么先从这做起,因为它既是高考考查的首要能力,更是其他三项能力得以表现的前提。你读不懂题,不明白命题者的意图,你怎么会答好题、得高分呢,那只是空中楼阁罢了,但是我们不排除很多同学还生活在这样的幻想中。

在这方面,下列具体做法可以尝试:一是在训练中培养。比如,在新课自主学习中,学会检索关键信息,再如在习题课上,主动画出关键词,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实际上,从文科类课程的角度讲,这项工作类似于在小学、初中我们做的概括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的活动,只是难度加深了而已。二是要重视夯实基础知识。文科生扎实的知识功底是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基础。基础知识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事物的判断则愈准确。三是亲自去获取和解读信息。在知晓了方法、思路之后,要大胆去尝试,从而形成习惯。举个例子,在做题时,有意识地按老师讲题时的“抑扬顿挫”默读题干,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干扰信息、隐含条件都会在“抑扬顿挫”中体现出来,进而找到答案。

二、要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的学习模式

帕斯卡尔的这句话还为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得高分、提升能力不能靠单打独斗,要合作。芦苇的这个例子形象地给我们打了一个比方,强调了导学课堂中小组学习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一棵芦苇无论外观多么强硬,但一阵强风就会刮倒,生命力再旺盛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很脆弱。但是如果是一片芦苇,在强风面前彼此借力泄力,互相依靠,彼此合作承担责任,即使贴到了水面上也不会折断,可见,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但是一些同学可能曾经或正在质疑一个事情,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热闹活跃,是否代表着自己真正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事实上,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都在践行着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的一句话: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结合这样一句哲理。换一句话就是遵循“静――动――静”这样一个逻辑线索。如果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之前你没有对问题材料、假设条件进行静心思考,开篇就开始讨论那是伪讨论、伪合作学习,就是走过场。只有首先大家静下来大致知晓了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有了自己的初步见解之后再进行讨论,才会真正触及思维的深度,培养和锻炼高阶思维的能力。还有一个环节我个人觉得很重要,在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完,教师也进行了点评更正之后,一定还要有个环节,那就是内省阶段。每道题不会都是有原因的,但是每个人的原因可能又是不一样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在问题解决之后,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反思的空间,想一想理想和现实,正确与错误,为什么距离总是那么近,但结果总是那么气人。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目的抽样法,于2014年5月选择参与了儿科护理学健康教育模块教学改革的护理专业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学生在性格、成绩方面做到最大差异化。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共访谈了16名学生,其中男生2名,女生14名。

1.2资料收集方法

在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包括:此次教学改革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时与小儿及家属沟通的帮助、对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作用、小组成员的收获。访谈前先向学生解释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取得其同意。采用深度小组访谈1次,每组8名学生,时间为1.5h,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和笔录;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子邮件深入追踪的方法交流1~2次。

1.3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当天,将录音资料进行转录和整理。研究者反复阅读文字资料,逐字逐句分析其中的含义,并进行分类、推理,反复听取录音,回忆当时的观察情景,析取其中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并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逐渐提炼出主题。

2结果

共提取出4个主题: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用心沟通;感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医学子在健康教育中的责任;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1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用心沟通

2.1.1学会了换位思考

学会换位思考是此次健康教育模块改革学生得到的最大收获。个案1:“角色扮演可以站在家长和患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扮演的是得水痘的孩子,就会考虑她要如何表达出自己瘙痒难受的情绪,以后碰到类似的孩子时有了这份体验我也会更加耐心细致。”个案9:“有效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传递的核心,此次学习任务中的角色扮演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换位思考,让我们在学习中体会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个案14:“通过角色扮演,我们了解了不同人员在就医时的心理变化和角色定位,在以后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时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磕碰。”

2.1.2体会到用心是沟通的实质

护理专业的本质是服务,护理过程中彰显了人文关怀,学生通过健康教育角色扮演,体会到了用心是沟通的实质。个案11:“人与人的交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唯有‘用心’两字是沟通的实质和万能的技巧,用善良和宽容去温柔呵护那些被疾病和痛苦所困扰的生命,是我们护理人员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个案15:“耐心倾听,同时用温馨的语言或抚摸等动作表示对患儿的友好,使患儿及家属从心理上主动接纳,在家长心目中树立起有爱心、有知识、技术好、对孩子有招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医护人员形象。”

2.2感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2.1取长补短,精诚合作

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将来成为护士,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改革迫使学生们组成一个团体,在共同完成任务的磕磕碰碰中、在发生矛盾的泪水中、在成功完成项目的欢笑声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成长。个案5:“大家学会了团队合作,遇到冲突的时候,学会先倾听别人的意见,然后取长补短,恰到好处地融合。”个案9:“这是一种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力量最大化的方法,每个人将精力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部分,然后大家串起来,最后呈现给大家的作品中包含了我们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心血。”个案14:“在排演情景剧的过程中,我们相互点评组员角色排演上不合理的地方,彼此相互磨合,最终呈现给大家。”个案4:“团队合作必不可少,单个人可能有局限性,小组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每个小组成员的思路都可能是个创新点,都值得得到重视。”

2.2.2团队核心人物的作用

对于团队合作,有1名学生提到了团队核心人物对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个案7:“如果一个团队心不齐,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任何能力,所以需要一个核心人物来领导这个团队。”

2.3认识到中医学子在健康教育中的责任

虽然是中医院校,但因为学生要应对护士资格考试,因此选用的教材还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儿科护理学》,那么如何在健康教育中传承中医知识呢?个案16:“也许在大家的认知中,中医是腐朽、是陈旧,但其中还是有值得传承的部分,作为整个中医队伍中的一分子,我们有义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个案9:“我们的健康教育更加体现了中医特色,以前在医院做志愿者时,自己也亲手做过小儿敷贴的药丸,对于哮喘的冬病夏治有一定的疗效,印象颇深。因此中医的传统疗法应该通过我们让更多人了解。”个案12:“我们的创新点在于中医调养,根据中医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分别制订急性期、缓解期的治疗方法,让患者了解中医,学会运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养。当然这些也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大家都是获益匪浅。”

2.4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确立健康教育的主题,学生从生活中、从书本中寻求素材和思路;为了确认资料的可靠性,学生需要不断查阅文献,这个过程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案4:“之前大多数知识都是教师单方面传授,我不会去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去探索种种现象背后的意义,现在我们对网上搜寻的各种资料,先进行批判性思考,确定无误后再加入健康文案中。这样批判性地吸收新知识帮助我扩充了新知识点,也帮助我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个案5:“这次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让我们自由发挥,这是一次很好、很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来获取知识,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家边学习边成长。”

3讨论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习惯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护理却包含着与人沟通的艺术,包含着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升华。本研究显示,在健康教育模块教学改革的平台下,学生们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得到了不少收获,比如在确立健康教育的主题方面,有的来自自身做志愿者的经历,有的受到家长职业的影响,有的甚至借鉴电影重新创作,这些发散性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这些主题,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寻找有相关病例的同学、家人、朋友等的亲身体验;在角色扮演和视频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沟通以及互相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换位思考,促使他们从认识上、行动上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能积极主动地把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患儿和家长,有效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后顺利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适应期。从本次访谈中也发现,由于条件的局限,学生们虽然在学校的模拟医院,甚至直接在医院进行角色扮演的演绎、录制,但“没有进入临床,所以没能更好地体会照顾患病儿童的那份心情”,这与梁熙德等的调查结果一致。鉴于健康教育模块改革的成效,今后应继续深入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的专业课程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借鉴心理咨询方法中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solution-focusedbrieftherapy,SFBT),促使学生接受从“以问题为导向”转变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观点。如在内、外、妇、儿、老年护理等专业课教学中,留出部分模块由学生自行主导学习,迫使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运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转化;同时,教师应注意收集能起到示范作用的优秀的健康教育文案和视频,有助于以后学生的学习和临床的推广应用。此外,中医院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把中医食疗、推拿、针灸等简单易学、易推广的知识技能融入到健康教育中,让中医能更多地走向临床,开展以儿童及家庭为中心的中医临床护理及研究。

4小结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 倾听 评价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正如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因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我们不能靠硬性灌输,应在和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当然,要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明白,要靠我们教师耐心的引导,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利用平时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从体验中领悟倾听的重要性。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与评价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评价是多元化的,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英语课堂上,应该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发言之后具有用英语评价他人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的学习习惯。为使学生对同学的评价有效、科学,需要教师长期的引导,以达到评价的目的,又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保持孩子上课发言的积极性。要将评价从教学评价上升为教学与教育评价并存。此外,如何用英语来评价他人,这是一种英语能力的展现,也是教师引导、培养的结果。

一、倾听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就是说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帮助作用。首先,教师以身作则。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其次,学生明确要求。当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就应该让他们明白:别人在说话时,就应该认真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而且只有听得好才能说得好。

当学生初步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告知他们: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倾听?我在课堂中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三心”,即在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用心,在听取他人说话时要动脑,有选择地接受,做到 “听”、“说”、“思”并重,相互促进。

二、评价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让学生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参与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其学习行为。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能参与评价自己和他人,并能尝试用英语进行简单有效的评价,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低年级与中高年级学生词汇量有差距,表达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要求也应该不同。

1.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或自我评价时,要求能用一些单词或简单的句子表达即可。如:Great!Well done!They did a good job.But louder please. …is not right.

2.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要求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及口头表达能力,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句子对同学进行口头评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并培养学生作出以下几方面的口头评价:

(1)充分肯定

I think they are great/very good/terrific/wonderful.

(2)部分肯定

They’re quite good,but they need a louder voice.

(3)委婉否定

I am sure they are nervous so that they make a mistake.

I am sure they will prepare the lesson before hand.

在“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新的课堂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我在小学英语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以及评价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思考与体会。“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就像一盏指路明灯,让坐在“倾听”与“评价”这两艘船上的学生有了正确的方向,将成功到达高效英语课堂的彼岸,船长——老师将一路思考、探索,好好地为学生掌舵。

参考文献

1.何文琴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

一、学生的不良学习反应

1.漠视语文,应付学习

语文虽然是三大学科之一,但并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语文课程几乎都是对文章、诗词的思想和意境进行分析讲解,没有很强的理论性,学习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许多学生都是除了基础题外都不用心学习,甚至漠视语文的重要性,认为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学习数学、英语。平时在课堂上也是迫于教师压力而听讲,对所学语文知识也很少进行总结思考,更别说课外阅读了。

2.语文学习不知所措

有些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去努力学习,但是因为基本功比较差或是没有合适的方法等原因,导致学习起来完全没有头绪、没有计划,从而事倍功半,考试成绩不理想。迷茫、不知所措使他们逐渐开始放弃学习。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偏重书本知识,德育缺失

许多教师往往偏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把文章的思想精神、作者的人生观、心理境界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人性的美好,学会人生的道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德育素质的缺失。

2.作文教学缺乏实践性

作文是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题,然而有的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讲些写作的方法,读下精彩范文,忽视了学生的实践练习。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在实践中搜集写作素材,记录感情变化,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与观察和不断的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学写作,去创新。

3.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评定学习好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埋没了学生的特长,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的自卑心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评价形式的单一性和绝对性,是部分学生厌学和怕学的根源。

三、正视语文教学

1.注重语文教学特点

语文是一门人文内涵比较深远的学科,它对人们的精神思想影响也比较广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学会运用语文教学将中学生的价值观引向积极正确的方向,既要教会他们学会语文,学会感悟,还要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语文基础教学的同时,我们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发现和利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教育资源,学会自主利用资源去学习。另外,汉字、汉语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我们要引导学生去遵循。如利用汉字感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

2.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虽然我们现在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但并不是说要忽略老师的教学作用,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选择学习方法的前提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书面教学,灌输式教育变为辅助教学为主,监督教学为辅的新模式,注重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学生间的交流讨论,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他们在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关怀学生,注重层次教育

1.给优生以雄心

这些学生一般都有较为坚实的基本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给予鼓励的同时要指引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对于自己擅长的方面不骄、不躁,用平常心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

2.给中等生以信心

这些学生一般认为自己无法引起老师的关注,既不会得到优等生级别的表扬,也不会得到差等生级别的关怀,所以他们会表现得比较冷漠、懒散。其实,他们才是班级的中流砥柱,决定着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只要教师用心教育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也许下一个优等生就在他们中产生。对待他们就要以信心激励,以关爱鼓励。

3.给学困生以上进心

篇6

【摘 要】逆向思维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逆向思维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技巧,提升数学能力。因此,加强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

关键词 逆向思维;重要性;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较大意义。逆向思维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形成会使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更加丰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立体化。要让学生发现更多的数学解题技巧,则需要对学生的逆向思维加以培养。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出发,对逆向思维的重要性与培养对策加以分析。

一、初中数学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分析

逆向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个人品德的完善。下面,我们来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有利于学生想象空间的扩展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逆向思维的应用频率是很高的。许多数学题目需要学生双向思维共同努力来完成。在初中数学学习内容中,存在运算知识与逆运算知识,还存在定理和逆定理这样的双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数学公式与数学法则,都会从源头开始进行理论的推导,这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定向思维,避免学生的思维过于死板。当学生具有逆向思维,可以从相反的角度对数学概念与定理进行分析后,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会大大提高,其提高的空间也会得以扩展。

2.有利于学生基础能力的提高

数学基础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讲,概念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基础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直接决定着其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仅具有定向思维是不够的,只有逆向思维可以方便学生对数学概念加以了解,明确数学概念的应用之处。因此,加强逆向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逆向思维与传统的定向思维相对,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利用定向思维理解问题、思考问题。但是,数学学习内容中的许多定理与法则都具有互逆性,难度较大的问题,只要换一个角度,就会变得更加简单。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具有逆向思维,可以发现更多的数学题目解答技巧,发现更多数学学习的规律。

二、初中数学逆向思维培养方法分析

逆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一环,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数学逆向思维的培养方法加以总结:

1.于数学思考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要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起逆向思考的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学会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许多初中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利用逆向思维,教师需要利用逐步启发与引导,对学生的逆向思维加以训练。让学生认识到逆向思维的存在,学会利用双向思维对一个数学问题进行思考。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相反的角度对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思考。在定向思维中,角平分线上的任何一点到达角两边的距离是完全相等的,那么到达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不是角平分线呢?教师利用适当辅导让学生学会逆向思考,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逆向思考习惯的形成。

2.于数学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一般来讲,数学概念都具有双向性。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概念是如何来的,更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概念可以怎样利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应用方法,还要让学生见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应用方法。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全等图形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全等概念进行逆向陈述,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上保持活跃,实现从左到右与从右到左的双向运动,培养其逆向思维能力。

3.于数学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数学习题的解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互逆性,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形成。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整式去除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正向与逆向应用,促进数学问题的简化。一些利用定向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逆向思维的配合下轻松完成。另外,教师可以利用一题多变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一个固定的题目,只要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就会使题目发生变化,改变题目整体的解决思路。像初中数学中的一些几何求证类题目都是一题多变练习的良好选择,教师可以科学对题目进行改编。在不断变化的题目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不断运动,思维运动的角度也多有变化,这对于初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

三、结语

篇7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54―01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最佳时期。一个良好的习惯将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不懈,扎实训练,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使低年级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倾听的重要性

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该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在相互倾听中,学生对于问题明白了,别人也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解释,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激发彼此的灵感,进而使学生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与互助。所以,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我们不能靠硬性灌输,应在和谐的气氛中耐心地引导,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将倾听的重要性逐步渗透。

二、倾听的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学生来说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完成有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学生才能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乐于倾听。如,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并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时期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期,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倾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同伴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绽放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3. 训练正确的倾听姿势。神情或身体动作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课堂上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的是身体动作,所以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的指导很有必要。如,坐姿:要求抬头挺胸,双手平放于桌面,双腿自然放松,双脚着地。听同学发言时,眼睛要看着书、教师或黑板,不看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发现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如不一致,可举手发表看法。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由先前的重视知识掌握逐渐转变为注重孩子的智力、能力、兴趣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仅仅靠集体教学模式是不够的,还应该落实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二、表征的含义

什么是表征呢?泛义的“表征”是指可反复指代某一事物的任何符号或符号集。或者说表征是指代某种东西的信号。它代表某种事物,并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例如,一个词代表着某个特定的思想或概念,一张照片代表着被摄入的人物或风景;一张地图代表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或山脉。它们都是不同事物的表征。幼儿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数字、文字、符号、标志等来表征他们的观察和感知。

三、表征记录教学法的运用

在进行表征记录教学法的探索和研究中,我围绕“思”、“记”、“通”及“理”四个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探索。

1、“思”

孔子曰:“三思而后行”。所谓“思”,即引导幼儿有针对性的思考,指导自己下一步的行为和做法,学会认真地思考,通过事情的结果来感受思考的重要性。如:在一次秋游活动的准备阶段时,我让孩子们为自己的出游列出一个计划,孩子们再做需要准备的物品。

幼儿1:画出了书包、零食、水、湿巾、餐巾纸、剪刀、垃圾袋等。

幼儿2:则将计划准备带的东西列得很简单,只有书包、水、零食。

秋游的时候,幼儿1在零食打不开的情况下,拿出了自己准备的剪刀解决了问题。因休息地距离垃圾箱较远,不方便随时丢垃圾,幼儿1拿出了自己准备的垃圾袋,将自己的垃圾暂时装在了里面,等队伍走到有垃圾箱的地方,将垃圾袋里的垃圾倒在了垃圾箱里,保护了周围的环境;幼儿2则因没有准备剪刀而为打开零食的包装费劲了心思,还因没有准备垃圾袋,无法收集垃圾而将垃圾暂时装到了书包里,虽然也保护了环境,却将书包弄脏,给自己的出游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活动小结中,通过对两个幼儿在两种不同的准备所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孩子们领会到了做事情之前认真思考的重要性。

2、“记”

所谓“记”是引导幼儿将行为和发现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一种提示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同时培养幼儿初步的数字统计能力和养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在自然科学区,幼儿照顾自己的植物时,植物的水总是浇得太多,导致植物腐烂、淹没等现象。经观察我发现问题是重复浇水。于是,为幼儿准备了植物观察记录本,让他们按座位分组,每天请幼儿轮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图1、图2)而且,在浇水后要在植物里插上“已浇水”的标牌,这样就避免重复浇水现象的发生,又增强了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

3、“述”

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沟通,让别人正确领会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促进幼儿与伙伴的交流时的表达能力。

如:“儿童医院”中的游戏,将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的、熟悉的情节情景用游戏的形式表达出来,下面是游戏中“小病人”在儿童医院看病时与“小医生”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的一段情节:

“小病人”:医生,我来挂号看病。

挂号处“医生”:你哪里不舒服?

(在通过询问,简单了解“病人”不舒服的部位,(图3)并记录下来给病人,病人签上自己的名字后,拿着挂号单来到诊断室的医生处)

“诊断处”:请出示挂号单。

(医生通过挂号单上所记录的不舒服的部位与病人有针对性的询问与交流,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同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药物处方,告诉“病人”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由病人拿着处方到取药处取药(图4)。

取药处的医生根据诊断处医生的处方为“病人”取药,“病人”拿到药后到收银台交款。

在游戏中,第一位“挂号处的医生”能根据 “病人”的

感受和表述进行记录;第二位“诊断处”的“医生”根据“挂号处医生”的记录,有针对性的与病人交流、询问病情,并开出处方;第三位“取药处的医生”根据处方上的记录来开药;而第四位“取药处的医生”则根据处方上的药物种类记录进行收款。这一连串的游戏情节,表征记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但增进了“医生”与“病人”交流,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还让幼儿完全融入游戏,

由此,记录代替了传统的无意识的举动,从而为幼儿的游戏留下了有价值的回忆和经验。幼儿在体验到角色的趣味性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做到了更有效、更便捷的让别人领会自己所表达的意思,并能通过图形纪录促进了幼儿之间交往的趣味性。

4、“理”

古语常说:“不理则乱”。这里的“理”是指“梳理、提升”的意思,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别人的交流、沟通和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行为、观点与别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思考,懂得有条理的做事情。

如:秋游归来的时候,我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你们的计划周到吗?为什么?幼儿为此产生了很多想法:

幼儿1:我只带零食,却忘记了带垃圾袋,所以我只好将垃圾放到了别人的垃圾袋里。

幼儿2:我妈妈帮我放进了剪刀,我用剪刀剪开了火腿肠的包装袋,我还借给我的好朋友用了,因为他没有。

幼儿3:我忘记带垃圾袋,但我没有乱扔垃圾,我把垃圾放进书包里了,不过,把我的书包弄脏了。

通过幼儿的讨论与交流,我又让幼儿仔细地看了自己的秋游计划,幼儿在互相的观察、比较,发现自己的计划不够周到之处。这次活动中,幼儿将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认真的思考会给自己带来不方便,以及思考的重要性。从而,将自己已有的经验与别人的亮点通过比较,重新梳理自己的经验,变成自己下次活动的目标,以提升自己的原有水平。同时,通过表征,发展了幼儿独立思考、认真观察的能力。

四、启示

通过尝试“思”“记”“述”“理”表征记录教学法的运用,帮助幼儿学会了有意识、有目的的做事情,了解到了认真思考的重要性。在做的过程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记录、比较、交流、梳理、总结,发现自己没有做好的原因,激发幼儿重新梳理经验,有条理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养成认真思考、善于记录的好习惯。

篇9

[关键词]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冲突平衡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5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发生了很大转变,特别是“突出生本教育,落实高效课堂”。教师要逐渐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合作探究”“语言表达”。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但更重视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知识都是学生合作探究的结果,导致部分学生逐渐依赖小组,忽略了独立思考,到了考试时,束手无策。面对这样的冲突,必须探索二者的有效平衡机制。 

一、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合作学习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表达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度,了解和借鉴他人的观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在合作探究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实现兼容互补。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独立思考学习成果的反思、升华和完善。新课改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群众史观”时,学生合作探究的结果是“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源泉”,第二节课一个学生却提出了一个观点:人民群众本身不能成为财富的源泉,这个源泉只能是实践。这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并不矛盾,要联合应用。 

二、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的现实冲突 

部分教师对新课改存在误解,认为每堂课都不能缺少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认为小组合作能打造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而把让学生独立思考看成是一种封闭的孤军作战,不论教学内容难易都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然而经过课堂反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为对于难点部分,积极发言的总是小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只是一个缺乏独立思考的“听众”。 

曾有过这样的比喻,自然界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其实这也彰显了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但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究时是“十根筷子紧紧抱成团”,到了独立考试时,却是“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减少或消除两者的冲突,寻找一个有效的平衡点。 

三、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在课堂中的有效平衡 

(一)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灵活选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要求学生整理知识体系。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基础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当问题的难度不大时,可以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按先独立后合作的思路进行;对于思维发散度要求较高的问题,可采用先合作后独立的方式进行。 

(二)根据教材内容,寻求结合点 

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促进学生个人与小组形成良好的关系。在教学重难点知识时,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还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联手” 

篇10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意识;提问;思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求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在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体验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在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活动与探究建议”。

要真正落实理念,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可小觑。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找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为“疑”源于思,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使认识得更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有很多,但不敢问、不会问、没有机会问是主要原因。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很多缺乏自信,因为自信心的不足,总是不敢问,怕问错了同学笑话老师批评。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材教的课堂上,每节课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课堂上学生只能忙于“听课、记笔记、回答老师的提问”,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上很难看到学生向老师发问、质疑的情况。只是我们在启发学生回答我们的提问,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的依赖性强,老师不问就不会思考,使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渐丧失,造成了不敢问、不会问。最终的结果是:思维不活,想象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提问。

一、敢问是前提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接受,老师问,学生答,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要想在每周两节的化学课堂上打破实属不易。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胆量,“撬”开学生的嘴,打开学生的思维。老师要做到“三不”,不吝啬鼓励,不怕耽误时间,不批评漠视无价值甚至是幼稚的问题。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思想上独立自由,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力,同样有在课堂上思考问题努力学习的义务。老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力争不让一个学生出现懒惰思想――只听不想。学生学会了思考,具有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千变万化的化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开始了研究性学习,我们就不用担心成绩。同时,这种能力会对其它学科有很大的帮助,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二、会问是保障

有了胆量,有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要会问

我国古代先贤指出: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明了好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好问、乐问、善问的问题意识。《新课标》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其实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良方。教师要做到“三下”,一要放下架子,扮演一个笨老师,学会半聋半哑,把学生学习的自还给学生;二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间,各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三要丢下面子,不要怕被学生问住,不要怕学生发难,要承认自己不会,让学生明白老师也有很多不会,不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装会。老师还要学会“踢皮球”,把问题踢回学给生,让他们自己通过团队的力量或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来解决。解决旧问题会产生新问题,自然生成的知识要比老师灌输的知识牢固的多,且让学生会思考、会学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用质疑问难,适时的创设问题情境,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开拓和创造新知识领域的能力。

三、巧用实验引出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善用实验,将知识同生活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老师要巧妙地利用失败的演示实验,将错就错,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另外,还要大胆让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如,学习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后,在学氧化碳的制取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各小组拿出方案,在老师确定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可以试用,出现问题找出原因,最后得出正确方案。这样获取的知识,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更能让学生接受。而且通过分组讨论,集合数人的智慧,有时候结论会令人拍案叫绝,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