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账务处理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账务处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账务处理

篇1

一、关于时间界限,考虑到《城市规划条例》是国务院1987年新颁发的,各地制定审批城市规划也有先有后,各市、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合情合理地确定处理违章建筑的时间界限,各地在处理违章建筑时,对时限以前的可适当放宽,时限以后的应从严处理。

二、关于地域界限。凡影响近期规划建设或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段,违章建筑应从严处理,其它规划发展地区可适当放宽。

三、凡直接影响交通、消防、市政设施、房屋修缮施工、绿地、环保、防灾和邻里居住条件的违章建筑应从严处理,反之可适当放宽。

四、参照以上原则确定从宽处理的范围,只要房屋建筑正规,结构合理,经过一定的申报审批程序,给予批评教育或适当罚款之后,可以补办手续,确认其所有权,发给产权证件。罚款额度由各地制定标准,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所得罚款按有关规定处理。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会计核算;企业管理;对策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涉及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管线铺设,以及相关的装修装饰工程,以及工程的改建、扩建及拆除等相关活动,具有业务范围广、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等特点。其会计核算是对各类施工项目前、中、后期整个业务流程相关数据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可靠性,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涉及料、工、费的确认和计量,包括各种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其他直接和间接费用等,还包括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清算等。鉴于其特点,建筑施工企业对每个施工项目进行单独的成本核算,加上施工项目相对分散,企业多采用分级核算和管理的方式,既能确保核算的及时性,又能避免会计核算与实际业务脱离的问题。此外,针对施工项目生产周期长短不一的特点,对于施工周期短的,可在竣工后一次性结算;对于施工周期长的,则可实行分阶段结算,确保资金及时、安全回收。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不足之处

1.核算相关制度不健全,方法不够合理

尽管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上是依据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但除准则之外的相关制度仍不够健全,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上有时不够合理。一方面,会计核算缺乏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核算流程,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出现施工进度和成本支出不一致,合同预计收入与成本支出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另一方面,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上有时欠妥,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核算,使得资金回收期较长和资金周转率不高。

2.会计核算相关数据信息失真

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资金的收支而形成相应的票据,这些票据则成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直接影响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目前,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着原始凭证等相关资料缺失、账簿数据信息失真、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问题,降低了会计核算管理效率。此外,多数会计人员只关心手头上的工作,缺乏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账务的处理上,未能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准则,表现为初始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不够严谨。

3.会计核算不及时,信息传递滞后

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上不够及时,会计人员在获取原始凭证后往往拖拖拉拉,计量和记录不规范,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尤其是一些建筑集团的下属单位,其会计核算多以施工项目作为独立的成本核算单位,在缺乏集团监管的情况下,成本核算较为随意,未能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账务处理。在会计核算信息管理上,一些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则无法完全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管理,使得会计信息的记录和传递相对滞后。

4.会计内部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不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对会计内部控制不重视,对其缺乏全面了解,最终影响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实际工作中,会计内部控制往往流于形式,如:未能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相关票据的领用管理不严格;上下级单位之间业务往来程序不规范等。另外,会计内部控制监管不严格,在收入和费用等的收支上、账务的记录与核对上较为混乱,导致会计核算形同虚设。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措施

1.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完善相关制度

健全会计核算体系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并在制度中明确会计核算流程,以及执行标准,为会计核算管理奠定基础。其次,要在制度中明确会计人员相关职责,使其清晰地认识岗位责任,将账务处理的合规性放在首位,避免出现权责利不一致。最后,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行为,在制度中明确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防止会计人员相关工作受到人为干预,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规范账务处理,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建筑施工企业要确保账务处理的规范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一是要规范票据获取和保管。在发票等原始凭证的获取上要严格把关,既要确保票据的真实性,又要做好票据的使用和保管,以备后期的查阅。二是要规范会计人员行为,使其严格按照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簿上记录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要规范会计科目的使用。会计人员要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能因为业务性质属于同一会计要素而错误使用会计科目,或是为了监管等目的而故意错用会计科目。四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专业技能,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

3.推进信息化管理进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不及时,信息传递效率低等问题,企业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通过构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增加各类信息的传递速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财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对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效率,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另外,推进会计信息化管理,离不开对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对信息管理人员的监管。这不但要求会计人员将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输入核算系统,还需要系统管理人员及时做好系统维护,同时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及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为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4.增强会计内控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水平,就必须增强管理层会计内控意识,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一是要提高管理层及相关人员会计内控意识,这样才能使其在企业中宣传会计内控的重要作用,使相关管理人员明确会计内控的重要性。二是要明确会计负责人及其他会计人员的责任,坚持谁的责任谁负责的原则,从制度上约束会计相关人员行为,提高会计内控执行力,有效防控财务风险。三是健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尤其是对会计核算管理重点环节要定期进行风险因素排查,将会计监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梁建完.会计核算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65.

篇3

关键词:生产型企业;混合销售;发出商品;账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F0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且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为此带有建筑安装劳务的生产型企业混合销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1.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2.签订建筑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

笔者原所在单位——浙江**照明有限公司,是LED灯具制造及具有安装资质的生产型企业,主要用于工矿、道路、大厦、园林等照明和景观,既有产品销售也有工程安装,属混合型销售生产企业,带有安装工程的既有自己公司安装又有分包外单位安装。对把握发出商品核算既要考虑到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又要避免被税务局认定为延迟纳税的风险。

为了加强存货管理与核算,明确责任、义务,真实反映企业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发出商品现状,避免产生相关流转税及所得税资金占用,就发出商品账务处理提出如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在发出货时,即开具发票,确认收入;也就是说,企业销售货物给用户时,无论货款有没收到,企业在发出货物时应开具发票,确认收入,其优点:企业无论与用户合同怎样签定,会计核算不会存在税务风险,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销售收入确认核算的要求,这是生产型企业普遍账务处理方式,也是我公司在没有安装资质情况下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维修、简易安装)的形式。其缺点:存在税收资金的占用。

方式二:带有安装的产品销售,货物转移到项目工地,这时商品虽已发出但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还没有转移购货方,公司项目工程部继续实施管理权和有效控制;ERP系统下对发出商品科目应该下设核算项目单位。借记“发出商品”,贷记“库存商品”。即由于不确认已发出商品产生的纳税义务,故不存在税收资金的占用。其优点:从财务立场看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收入确认的条件。缺点:企业与客户销售合同中若未明确付款方式及付款的时间也未单独列明安装工程款,将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延迟纳税的风险,如《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发出的商品如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其纳税义务为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的当天,委托代销商品则为收到代销货物清单的当天为纳税义务的时间,具体企业应与购方合同签订的条件进行确认。这样,企业与客户签定销售合同时对上述付款方式及时间的约定十分重要,无论企业会计怎样核算,在货物发出的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方式三:销售产品异地安装:分自己安装和委托安装;自己安装的要先办理外经证,对安装收入到当地税务机关开具发票缴纳税款。

在安装期间发生的人工工资、劳务费、差旅费等均列入其他业务支出。ERP系统下设置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核算项目更能清楚反应安装服务收支,质保期维修相关费用也列入其他业务支出。安装期间商品发出账务处理同方式二。

委托安装的账务处理:经营活动期间会遇到时间要求限制,公司会把一部分安装业务分包照明安装工程公司,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的品牌监管,又要监督受托方施工质量。 建筑安装业务实行转包或分包,由总承包人代扣代交营业税。总承包人收到承包款项,应根据应付给分包单位或分包人的承包款计算代扣营业税,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科目。代交营业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会计与税收相关政策分析

1.《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相关规定

规定收入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收入: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三,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四,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销售收入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才能确认为收入。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出于占领市场的考量,在发送货物给商家时很难同时符合上述条件。

2.税法的相关规定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规定:一,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送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二,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三,采取赊销、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四,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三、处理方法

如上所述会计与税务的分析,之所以多数企业在日常财务上处理存在三种方式,是因为企业对税收纳税义务时间的确定把握不准,企业在确认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关键之处,并不是货物发出与商家确认进货的时间,而是企业与商家签定合同时,所约定的付款方式及时间,如果企业与商家在合同中有约定付款方式为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等方式销售,则企业在会计处理时应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当天;否则如未约定则应按直接销售在发出货物的当天确定为纳税义务的实现,而不论其会计上收入的条件是否实现。所以企业财务人员在处理在上述经济时,首先关注的是合同约定的条件是否明确,付款方式约定是关键。以免使企业多交或少交税款,造成企业资金被占用或未及时申报缴税的风险。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以上处理方式,按企业与商家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基础上确认纳税义务的时间,减少了企业税收资金的占用,既符合税法规定,也给企业在资金融资困难的市场环境一个舒缓的机会,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江征风,雷波,吴波.混合生产模式下汽配业ERP销售模型及应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07).

[2]张云晶.混合销售行为的节税规划[J].知识经济,2012(02).

篇4

关键词:新准则;建设项目;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亦称建设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是指按一个总体设计组织施工,建成后具有完整的系统,可以独立地形成生产能力或者使用价值的建设工程。一般以一个企业(或联合企业)、事业单位或独立工程作为一个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具体指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等)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包括策划、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和移交等。

新准则出台前,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新准则出台后,取消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在建工程作为固定资产取得的一种形式与固定资产一起合并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一、成本构成

企业以出包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设备投资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

1.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支出。由于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采用出包方式发包给建造承包商承建,因此,工程的具体支出,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由建造承包商核算。对于发包企业而言,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是构成在建工程成本的重要内容,发包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和工程进度定期与建造承包商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结算的工程价款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2.设备支出。设备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的各种设备的实际成本,包括交付安装的需要安装设备、不需安装设备和为生产准备的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的实际成本。

3.待摊支出。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包括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二、出包工程的账务处理

出包方式下,“在建工程”科目主要是企业与建造承包商办理工程价款的计算科目,企业支付给建造承包商的工程价款作为工程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下设“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不需安装设备”、“待摊支出”二级核算科目,根据具体核算需要设置三级明细。企业应按照合理估计的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结算的进度款,借记“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工程)”、“在建工程——安装工程(**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等科目。工程完成时,按照合同规定补付的工程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将需安装设备运抵现场安装时,借记“在建工程——在安装工程(**设备)”科目,贷记“工程物资——**设备”科目;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待摊支出,借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等科目。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首先计算分配待摊支出,待摊支出的分配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待摊投资分配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100%

工程应分摊的待摊支出=(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分配率

其次,计算确定已完工的固定资产成本:

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产成本=建筑工程支出+应分摊的待摊支出

需要安装设备的成本=设备成本+为设备安装发生的基础、支座等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应分摊的待摊支出

然后,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在建工程——安装工程”等科目。

三、自营工程的账务处理

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家、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按照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转为本企业的存货,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进行结转。

建造固定资产领用工程物资、原材料或者库存商品,应按其实际成本转入所建工程成本。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应负担的职工薪酬、辅助生产部门为之提供的水、电、修理、运输等劳务,以及其他必要支出等也计入所建工程项目成本。

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工程成本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借记“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不需安装设备、待摊支出)”,贷记“工程物资”、“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同出包工相同,首先,计算分配待摊支出;其次,计算确定已完工的固定资产成本;然后,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在建工程——安装工程”等科目。

四、目前建设项目核算的现状

目前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提及太多的建设项目财务核算内容,仅设置“在建工程”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对企业基建业务进行核算。根据新准则核算要求,大多数企业已经不再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而是将企业的各项基建业务并入企业日常核算业务之中。很多企业对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没有编制专门的的内控制度,对投资额大、施工期长的重大项目,其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存在众多弊端,如项目进度款支付、工程设备物资管理等未制订专门的内控核算要求,造成物资管理混乱、账实不符、无法监控等严重后果。

1.工程物资核算与日常生产经营物资核算不完全分开,负责工程核算的会计人员职责分工不清,特别是异地建设在本部核算的建设项目,会计人员对施工现场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缺失,核算体系设置欠科学,日积月累,造成相关会计信息质量低下,数据不实而且混乱。

2.企业财会人员对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等相当陌生,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没有具体的核算参照依据,仅凭借经验处理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没有认真参阅初步设计及概算书、项目相关合同等现象,导致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分类与概算的项目分类脱节不符,直接影响到竣工决算。再者某些单位领导、会计主管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企业仅将会计科目特征设置一般性质科目,未设置为项目核算类科目,造成日后会计查询和准确提供各项财务数据的困难。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因设置后不可更改科目特

征,会计科目及类型设置必须在电脑初始化时就设置完毕,这样就要求财会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判断能力。

五、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建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结合建设单位实际核算需要,参考准则执行前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等规范的要求,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1.会计科目设置规范

在“在建工程”一级核算科目的基础上,依据初步设计及概算书的内容,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设置, “土建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其它投资”。 并按子项层次、按单位工程设置设置三级以上明细科目,且科目编码要留有余地。

施工单位统计上报月工程进度,监理单位核对,建设单位相关工程管理部门审核后,经建设方负责人批准后,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结算进度开具发票。建设单位依据工程结算进度支付规定比例进度款,余款计入“应付账款——进度质保金(A施工单位)”科目,待到竣工结算时将已结算进度(同时考虑工程承包合同金额)转入 “应付账款-质保金(A施工单位)”中。

2.在会计核算中,应根据企业和项目性质和规模,采用合理的模式进行会计核算,必要时建立辅助备查账进行核算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为避免会计准则核算过粗导致编制报表时数据难以取得的困难,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辅助备查账簿登记的办法,辅助备查账可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建立,记账凭证原始单据引用企业会计准则账簿单据,以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财政部分别于2012年12月6日和12月19日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以下简称《准则》)和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均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在《准则》和新《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关内容均进行了调整,其中:新增了对“非流动资产”的相关规定。

一、对于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范围的界定

《准则》第十九条明确指出“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第二十一条又指出“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而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试行)》)中对于资产的分类是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因此,二者相比较,新规定中的事业单位非流定资产的范围相当于在原制度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一部分对外投资。的基础上再新增“在建工程”的内容。这部分资产的共同特点是:

(—)资产的比重大

在我国,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的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不进行或不主要进行有形产品的生产,因此,在其资产结构中存货等流动性资产所占的比重就不会太大,而非流动性资产的金额就会相应较大。

(二)资产的流动性差

从这部分资产的名称上来看,既然被称为“非流动性资产”,那么,它们的变现能力就比较低,要么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要么没有公开的市场定价,要么市场的参与度较低,这都决定了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有限。

(三)资产的核算复杂

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参与市场活动,有很多的事业单位已经半企业化了,很多新的业务活动都使事业单位非流动性资产的核算变得日趋复杂,比如:在经济活动中的“对价”方式,就是在经济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事件。

二、新制度中对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特点

《准则》和新《制度》对于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规定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继续坚持加计法。

长期以来,加计法都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的核算方面,加计法就是在确认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支出的同时,做以下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或者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在《准则》和新《制度》中,这种加计法仍然被保留下来,这也成为事业单位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等其他会计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坚持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坚持收付实现制,旧制度规定:只是在经营性业务中可以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虽然对于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此次改革并没有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在非流动性资产的确认环节,仍然坚持收付实现制,按照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收付作为确认收支及其金额的唯一标准。比如: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平时并不要求进行收益的计提,只有在收到利润等投资收益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

(三)引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和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概念

《准则》和新《制度》引入了“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事业单位处置资产时,一般应当先记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科目,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年度终了结账前一般应处理完毕。这种做法保证了事业单位报废资产在报批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反映,有利于正确衡量资产的实际金额。

另外,为配合非流动资产的核算,在净资产科目中引入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以替代旧制度中的“事业基金”和“固定基金”等科目,实现了功能相近科目的整合。

(四)考虑了取得和处置环节的相关税费

在《准则》和新《制度》中,明确了事业单位在非流动性资产取得和处置环节发生的相关税费的处理,即: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科目。也就是说,相关税费不再计人非流动性的成本中。

除此以外,《准则》和新《制度》仍然沿用历史成本法,即:坚持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

三、对《准则》和新《制度》新增部分非流动资产核算的解析@

《准则》和新《制度》在非流动资产中新增的部分包括长期投资和在建工程两部分。

(一)对长期投资的规定

原制度中并没有专门提及长期投资的核算问题,但是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投资期限延长、投资品增多,原有制度的规定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准则》和新《制度》规定:长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将投资分为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两部分。并且,《准则》和新《制度》强调事业单位的长期投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有关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规定。《准则》和新《制度》对于长期投资的规定分为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两部分,按照取得阶段、持有阶段、到期或转让阶段进行划分。

1.取得阶段的处理

在长期投资的取得阶段,新制度按照投资品的形式进行了列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具体的核算方式见表1。

2.其他阶段

除了取得阶段外,事业单位长期投资还涉及持有阶段和转让阶段的处理,其基本方法见表2。

(二)在建工程的规定

在旧制度中,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都是由单独的基建会计来进行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只是在基建完成后,再按照固定资产来人账管理。《准则》和新《制度》将在建工程纳入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范围,要求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的支出都由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按照规定至少按月进行反映。

《准则》和新《制度》将在建工程的核算分为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两项。建筑工程的账务处理具体见表3。

相对于建筑工程,事业单位还有一部分需要进行设备安装的固定资产,对于这部分固定资产的具体账务处理见表4。

四、对《准则》和新《制度》修订非流动资产部分核算的解析

《准则》和新《制度》在非流动资产中修订的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部分。

(一)固定资产的规定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准则》和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规定仍然很详细,最大的变化有两方面:首先,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变更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其次,对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的核算分为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后续支出和减少的处理等。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具体见表5。

《准则》和新《制度》并未强制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如果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具体处理见表6。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只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或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支出,其具体处理见表7。

固定资产减少包括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对外投资、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等情况,其处理具体见表8。

(二)无形资产

《准则》和新《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对于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新制度从取得、摊销、后续支出和无形资产的减少等环节进行了规定,取得环节的核算具体见表9。

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可以进行摊销,摊销的具体核算见表10。

篇6

一、“双分录”业务会计处理专用科目

新《制度》为了适应扩大“双分录”会计处理业务,在净资产中取消了老《制度》中的“固定基金”科目,同时又增加了“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两个科目。

(一)关于“资产基金”科目

“资产基金”科目核算的内容主要有7个方面,即主要是对行政单位的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共7个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在实际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应当在“资产基金”科目中下设“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 等7个明细科目,按类别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贷方登记预付账款等以上7个内容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金额的增加额,借方登记预付账款等以上7个内容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金额减少额。本科目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行政单位预付账款等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

(二)关于“待偿债净资产”科目

“待偿债净资产”科目核算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主要是对行政单位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需要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该科目的借方反映行政单位因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在净资产中增加的应当冲减的金额,是行政单位实际产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时的金额。贷方反映行政单位偿付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在净资产中减少的应当冲减的金额,是行政单位实际偿付的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的金额。本科目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行政单位尚未偿付的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由此可以明白待偿债净资产是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抵减项目。

二、“双分录”业务会计处理

新《制度》规定的“双分录”会计业务共有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9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行政单位在开展购货、服务等业务活动中,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及行政单位依据合同规定支付的定金。特别要注意的是行政单位支付可以收回的定金不属于预付账款的核算内容。为反映行政单位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情况,新《制度》新增了“预付账款”科目,该科目借方登记行政单位预付账款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行政单位预付账款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行政单位实际预付但尚未结算的预付款项。主要账务处理为:

1.当行政单位按照合同发生预付款项时,按照行政单位预付给供应单位款项(含支付的定金)的实际金额:

借:预付账款——某单位、个人等

贷:资产基金——预付款项同时:

借:经费支出

贷: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银行存款

2.当行政单位收到所购货物或服务时,按照之前实际预付账款的金额:

借:资产基金——预付款项

贷:预付账款——某单位、个人等

若收到物资还要按照收到所购物资的实际成本;

借:资产类有关科目

贷:资产基金——有关明细科目

3.对于发生的补付预付款项,按照实际补付的金额:

借:经费支出

贷: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银行存款

(二)关于“存货”

存货是指行政单位在工作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主要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家具、用具、装具等实际成本。为反映行政单位存货的增减变动情况,新《制度》新增了“存货”科目,该科目借方登记行政单位存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行政单位存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行政单位实际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主要账务处理为:

1.当行政单位外购存货收到验收入库时,按验收入库存货的实际成本:

借:存货

贷:资产基金——存货同时,按照实际支付存货的金额:

借:经费支出

贷: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银行存款

若有尚未支付存货款项的,应当按照应付未付存货的实际金额:

借:待偿债净资产

贷:应付账款——某单位、个人等

2.当行政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等发出、耗用存货时,按照发出、耗用存货的实际成本:

借:资产基金——存货

贷:存货

关于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确定,行政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来计算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三)关于“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行政单位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以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行政单位的新老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所设置的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强调一点是“固定资产”科目是核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原价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是相对固定不变的。主要账务处理为:

1.对于外购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时,按其外购确定的实际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

借:经费支出

贷:财政拨款收入、零 余额账户用款、银行存款

2.若外购固定资产需要安装时,待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以其实际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冲减在建工程:

借: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3.对于外购固定资产若尚有未付款的,应当按照应付未付款的金额:

借:待偿债净资产

贷:应付账款或长期应付款

4.对于经批准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作待处理财产损溢,作会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按账面已提折旧)

贷: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5.对于经批准无偿调出、对外捐赠的固定资产,则不用转作待处理财产损溢,直接冲减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按账面已提折旧额)

贷: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四)关于“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是指行政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交付行政单位使用的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基建工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及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新《制度》新增了“在建工程”科目,该科目主要用来核算行政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交付行政单位使用的基建工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及信息系统建设等建设工程的实际成本。借方登记行政单位发生的建设工程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行政单位建设完工交付使用的建设工程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行政单位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的实际成本。“在建工程”科目除按具体工程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外,还应设置“待摊投资”和“基建工程”两个明细科目,用以分别核算需要分摊计入不同工程项目的间接工程成本和由基建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这里主要介绍除基建工程以外的改建、扩建、修缮等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和信息系统建设等非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处理。主要账务处理为:

1.若单位将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修缮时,应先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会计处理:借:在建工程(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贷: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还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固定资产累计拆旧(已计提折旧)

贷: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2.如果单位将改建、扩建、修缮的建筑部分拆除时,则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资产基金——在建工程(按拆除部分的账面价值)

贷:在建工程

如果对改建、扩建、修缮的建筑部分拆除产生的有残值收入,则对残值收入作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经费支出同时还应该按残值收入部分:

借: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3.单位支付并结算改建、扩建、修缮工程款项时,按实际支付的款项:

借:经费支出 (实际支付的款项)

贷: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银行存款同时按工程结算金额作会计处理:

借:在建工程(结算工程总价款)

贷: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若有应付未付的款项,则按照应付未付款项的实际金额作会计处理:

借:待偿债净资产

贷:应付账款

4.在建工程项目结束时,若有需要分摊间接工程成本的,则要按照应当分摊到该项目的间接成本作会计处理:

借:在建工程——**项目

贷:在建工程——待摊投资

5.单位改建、扩建、修缮工程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其实际成本:

借: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项目同时按相同金额:

借:固定资产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对于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暂扣的质量保证金,按照暂扣的质量保证金额会计处理为:

借:待偿债净资产

贷:长期应付款

6.单位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按照购入设备的实际成本:

借:在建工程(购入的实际成本)

贷: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同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经费支出

贷: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银行存款

7.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安装支出,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在建工程

贷: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同时按照相同金额:

借:借:经费支出

贷: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银行存款

8.在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后,按照交付使用设备的实际成本:

借: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同时按照相同金额:

借:固定资产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五)关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新《制度》增设了“无形资产”科目,用以专门核算行政单位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本科目借方登记增加的无形资原价,贷方登记减少无形资产的原价,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期末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同时规定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的原价和摊销年限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具体会计处理为:

1.对于单位外购、自行开发、接受捐增增加的无形资产,按照取得时确定的实际成本:

借:无形资产

贷: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同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经费支出

贷: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银行存款

若外购有未支付的款项,则按尚未支付的金额:

借:待偿债净资产

贷:应付账款

2.根据规定按期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时,按照应计提摊销金额:

借: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

3.行政单位经批准出售无形资产时,会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按其账面价值)

累计摊销(账面已计提摊销)

贷:无形资产(账面原价)

若行政单位将无形资产对外无偿调出或捐增,则直接冲销:

借: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其账面价值)

累计摊销(账面已计提摊销)

贷:无形资产(账面原价)

(六)关于“政府储备物资”

政府储备物资是指行政单位直接储存管理的各项政府应急或救灾储备物资等。新《制度》增设了“政府储备物资”科目,专门用以核算行政单位管理的政府储备物资的实际成本,借方登记增加政府储备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减少的政府储备物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期末政府储备物资的实际成本。主要帐务处理为:

1.行政单位外购、接受捐增、无偿调入而增加政府储备物资时,按其确定的实际成本:

借:政府储备物资

贷:资产基金——政府储备物资按其实际支付的款项金额:

借:经费支出

贷: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银行存款

2.行政单位将政府储备物资发出、无偿调出时,按照先进先出、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计算其发出实际成本,会计处理为:

借:资产基金——政府储备物资

贷:政府储备物资

若对外出售则应将其转入损溢,会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政产损溢

贷:政府储备物资

(七)关于“公共基础设施”

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指行政单位占有并直接负责维护管理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城市交通设施、公共照明设备、环保设施、防灾设施、健身设施、广场、公共构筑物等工程性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新《制度》增设了“公共基础设施”科目,专门用以核算行政单位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实际成本,其借方登记增加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减少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期末公共基础设施的实际成本。主要会计处理为:

1.行政单位自行建设而增加的公共基础设施,按其确定的实际成本:

借:公共基础设施

贷: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同时按同样的金额:

借: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若行政单位接受其他单位移交而增加的公共基础设施,则按其确认的原账面价值:

借:公共基础设施

贷: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

2.对于行政单位向其他单位移交公共基础设施时,按照移交时的账面价值:

借: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账面已提折旧)

贷:公共基础设施(账面原价)对于报废、毁损等原因而减少的公共基础设施,应转入损溢,会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账面已提折旧)

贷:公共基础设施(账面原价)

(八)关于“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主要是指行政单位因购买物资或服务、工程建设等而应付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款项。新《制度》增设了“应付账款”科目,专门用以核算行政单位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的增减变化。其主要会计处理为:

1.当购买物资或服务、工程建设等而产生增加应付款时,按照应付未付的款项:

借:待偿债净资产

贷:应付账款

2.当偿付应付未付款时,要作“双分录”处理:

借:应付账款

贷:待偿债净资产

同时:

借:经费支出

贷: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银行存款

(九)关于“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主要是指行政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一年(不一年)的应付款项。新《制度》增设了“长期应付款”科目,专门用以核算行政单位尚未支付的长期应付账款的增减变化。其主要会计处理为:

1.当产生增加长期应付款时,按照应付未付的款项:借:待偿债净资产

贷:长期应付账款

2.当偿付长期应付未付的款时, “双分录”处理:

借:长期应付账款

贷:待偿债净资产同时:

借:经费支出

篇7

关键词:环比法;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131-02

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往往对应付应收工程结算款、应付施工人员薪酬、材料采购环节不易控制、审核和分析。建造合同按完工百分比计算时,会计人员只能根据建筑工程师或造价师提供的工程结算进行账务处理。然而利用工程结算中的工程概预算表反映的工程量,采用环比形式与应付施工人员薪酬等进行对比,不仅克服了上述的弊端,而且在财务管理中的事中控制能取到相当大的作用。

环比法在统计学中指报告期对应上月(年),上月对应前月(年)的的逐期之比。把它引用到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环比是指预算(合同价)工程量与应收工程结算款工程量比。应收工程结算工程量与应付施工人员薪酬比,应付施工人员薪酬与材料采购比。要使这些数据灵活运用在环比法上,必须了解一些这常见的术语和不同工程概预算表格式,以某施工企业2008年2月的工程计量完成的工程概预算为例(主要以工程量数量分析,此表为房建类,其他公路、桥梁在格式上略有区别)。

表中一些数据在数量金额上已经相当清楚,一些数据仍要我们采用一些方法求取,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

一、预算(合同价)工程量与应收工程结算款工程量相比

应收工程款是指工程竣工后按合同价加增加(减少)工程量以及材料补差等的总额。工地常见的应收工程结算款,还有按工程进度完成的工程量乘以合同单价计算的应收工程结算款,它是由专职的建筑造价师或工程师编制,工程按进度完成情况与工程竣工后,对工程的各项指标完成和增减变动情况,对一个会计核算人员在不掌握方法时无疑是一道难题,然而一份完整的财务报告,对预算与实际完成的情况以及成本分析,是不能缺少的内容,利用投标时使用预算工程量与应收工程结算工程量清单比较,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因应收工程结算中的工程量,是严格按投标时的预算工程量清单中的格式编制。将预算工程量与应收工程结算款中的工程量两表相对应的内容,逐一对比。如上表,2008年2月的工程计量完成砼600 m3,假如工程总量为1800 m3,则该工程砼的工程量已完成了33.33%,以此类推,就能轻易了解其他工程的完工程度,就能分析未完工程量和还应发生未完工程量的材料费、人工费等。因预算工程量是投标时的必备的初始资料,他的完成情况,自然只有应收工程量结算清单考核,两者存在密切的关系。从预算工程量清单中的数量分析,财务人员能很容易查找应收工程结算清单工程量的完整性,以及是否存在增加或减少工程量的工程变更内容。应收工程结算清单与预算工程资料相比较时,一定要掌握施工期是否有变更工程、奖罚、误工和补贴等。

二、应收工程结算工程量与应付施工人员薪酬比

建筑施工人员应付施工薪酬,主要是指施工人员完成的搅拌砼、钢筋制作、安装模板等工作量,乘以施工企业内部制定的计件单价计算的金额。也可以简称人工费,它与工程概预算中的人工费不是同一概念,因工程概预算中的人工费是合同价,施工企业中应付施工人员的人工费是根据工地施工的实际情况,企业内部制定的市场价。这些工程量的核算往往需要亲临工地的工程师编制完成,一般会计核算人员是无法达到同等建筑专业水平,而要审核应付施工人员的薪酬中的工程量是否符合事实,就只能依赖于建筑专业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提供应付施工人员工资的工程量清单,财务人员在不掌握建筑业务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审核它的真实性,如出现虚假现象,财务人员如不采取合理的分析论证,是无法论证资料的真实性,然而利用应收工程结算工程量清单,与施工人员应付施工人员薪酬中的工程量对比,很容易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因它们都是由同一工地的工程量,以不同结算方式计算出的结果,建筑工程师在结算当期应收工程结算款时,又必须以当期施工人员完成的工程量加上分包工程量为基础。因此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糸。如在审核2008年2月份应付施工人员薪酬时,财务人员结合上例单位工程概预算表的工程量,如不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施工人员当期完成的工程量以砼为例=600m3减分包工程完成的砼,乘以施工企业内部制定的计件单价,就是施工人员2008年2月份完成砼的应付薪酬。同理计算钢筋制安等其他建筑内容,构成当期施工人员薪酬总额。在一般情况下应收工程结算工程量一定要等于本企业施工人员完成的工程总量加上分包企业完成的工程量,如不相等财务人员才有根据查找它的差异形成的原因。在进行应收工程结算工程量清单与施工人员应付施工薪酬的工程量对比时,一定要注意工程量的连续性,分包工程量与本企业完成的工程量,以及各时段的工程量划分。

三、应付施工人员薪酬与材料采购比

建筑施工企业中材料采购主要有钢筋、模板、砖、水泥和河沙款。这些材料到达工地后,由于消耗数量多,进货频繁,工程使用时不可能办理领用手续,只能经验收人员和项目经理签字认可后交财务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各种材料用于面广,隐蔽工程消耗的材料占多数,如钢筋、水泥、河沙等等,这些材料实际消耗数量,会计人员无法核对和计算它的真实性,自然影响工程的整个成本核算,同时也无法判断材料采购到达工地的真实性。要确认它的真实性,可以采用应付施工人员薪酬中的工程量相比较,因应付施工人员薪酬中的工程量是本企业完成的实际工程量。它消耗的材料就是企业采购的材料,与分包工程的工程量和材料无关。在应付施工人员薪酬中的工程量中,一些材料不是以钢筋制安那样很容易查到消耗数量,这些材料用量多,在购入时以方、吨、个为单价。如砖、水泥、中沙等、但在应付施工人员薪酬中的工程量中,不是以水泥、中沙等单件计算,而是以施工人员完成的形状物计算工程量。如常见的砼是由水泥、河沙等组成,在核对水泥、中沙的实际用量时就只能以当期施工人员完成的砼,换算水泥、河沙等实际用量。

以单位工程概预算表砼C25砼600m3为例组合材料用料:坍落度150±30mm,水灰比0.5,砂率36.2%为例(注:施工中一些指标是必须符合)。然后根据建筑工程师根据各地工程配合比要求,可提供每一方砼的材料比,以水泥0.27吨/ m3,中砂0.47 m3/ m3,卵石0.73 m3/ m3,水175kg/ m3,掺合料80 kg/ m3计算,则该施工期消耗材料为:

水泥600×0.27吨=162吨

中沙600×0.47m3=282m3

卵石600×0.73m3=438m3

水 600×0.175m3=105m3

掺合料600×0.08 T=48 T

钢筋75.8 T

以水泥为例,理论计算本期消耗162吨,加上3%的合理损耗后,当期水泥166.86吨。掌握了水泥本期消耗量,则本期水泥材料采购=本期消耗量166.86吨+本期库存-上期库存。

因此根据应付施工人员薪酬工程数量清单,很容易计算出某时段施工期各类材料消耗量,根据本期库存、上期库存和本期消耗量,就能核实和分析本期各类材料采购的真实性,查找存在差异因素。在材料采购与应付施工人员薪酬对比时,一定要注重库存材料的实地盘存工作。

在利用材料采购数量基础上,再回归到应收工程结算款工程量比较,分析当期工程实际消耗材料与工程实际采购材料之间的差异,判断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又进一步证实材料采购和应付施工人员薪酬结算的真实性,通过这些工程实际发生数据与预算(合同价)工程量一一核对、一环扣一环,循环进行,环环相比。一套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环比方法,就能使一个略知简单的建筑资料的会计人员,胜任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的一般工作量的审核的工作。

四、环比法在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篇8

关键词:会计核算;电子账务处理系统化;辅助账

会计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组织和管理数据,它本质上是一种业务归类的标准;以辅助核算作为基础,单位可以根据对数据的实际需求,将数据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对数据按照单位制定的标准进行二次汇集,通过这种方法使单位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电子账务处理系统中的辅助账可以让单位的核算变得简单,以便向单位提供更为直观的信息,除此之外辅助账还可以将会计科目简单化,使数据的管理更加方便[1]。现阶段财务软件的核算类型开始发生转变,已经由管理型过渡到了管理型,现在很多财务管理软件的总账系统都已经增加了辅助核算模块,辅助核算模块的增加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在核算以及管理方面的具体经济业务需要。现阶段财务管理软件辅助核算模块的增加,使得辅助核算的内容逐渐从明细账以及总账中分离出来,核算的形式也开始变得灵活多变,管理可以通过这些灵活多变的核算形式和统计方法得到更为直观、准确和全面的信息,这对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辅助账在本质上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辅助账记录的主要是总账以及序时账中没有进行记录的内容,一般来说核算单位会准备很多种辅助账簿,对于一些有固定资产的企业一般会设置固定资产二级科目的辅助账,对于一些使用复杂原料的单位还设有原材料辅助账。电子账务处理总账系统除了具有核算功能外还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并且在能够查询总账、明细账以及日记账的同时还能够对辅助账进行查询和管理。管理和查询辅助账的功能主要有不仅对部门、个人往来以及项目核算等一些账簿的总账以及明细账进行查询与输出,还能够对各个部门的收支分析以及醒目统计表能行查询与输出。如果说在总账系统对客户往来以及供应商往来的各种款项进行了核算,那么在总账系统中就可以对客户往来以及供应商往来科目的明细账以及余额表进行查询等。

一、辅助账的概念

会计核算原理名词。企业一般都有多种辅助账簿。例固定资产较多的企业一般设有固定资产二级科目的辅助账,原材料较复杂的设有原材料辅助账等。会计辅助账只是在总账和序时账中没有记录的内容所作的辅助记录账,格式、内容可以灵活处理;与明细账的区别就在于他没有特定规范[2]。

二、辅助账的作用和优点

在现实生活的日记账簿以及分类账簿中存在一些无法记载或者是不能够完全记载的经济业务,要想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记载就需要制定一些辅助措施,辅助账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对这些不好记载的经济业务进行记载的辅助账通常被作为备查账保存。以手工和电算化作为基础,辅助账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在用户进行查询、统计往来款以及收入支出时为用户提供方便,同时可以将会计在参与经济管理和决策时的职能进行充分发挥,这就说明辅助记账和正常记账功能是一样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目前手工方式辅助的核算存在是相对于分类核算而言的,分类账和辅助账是相互独立的。对于分类账而言需要将全部的经济业务进行登记,而辅助账只需要登记部分经济业务。如果单位进行两次登账会使工作量加大,并且在登账过程中会出现重复登账,这样不仅会影响到登账的准确率,也会增加核算工作的难度。以电算化环境作为条件,电子账务系统除了具备基本的功能能够满足财政部门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外还具有辅助核算的功能。填制一笔经济业务凭证的同时能够将该经济业务的交易信息以及一些事项的基本信息和辅助核算的信息进行记录;电子账务的账务管理系统在处理账务时也会将分类账等一些正式账簿以及各种辅助账簿进行登记。电子账务处理系统在电算化环境下自动完成记账,并且可以将分类账以及辅助核算账进行分别记录,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准确率,使统计和分析变得更加便利。

三、辅助账设置需注意的问题

辅助账在设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辅助账应该在末级科目上设置标识,对于上级科目设置了辅助账,而末级科目没有设置的,电子账务处理系统不能够主动进行确认;第二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可以将辅助账进行交叉设置。并且对同一个科目能够同时设置多项辅助核算类型,举个例子来说对于单位的应收账款,既可以将应收账款分不同的部门进行核算,也可以将应收账款同时设置为往来核算;第三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对于已经设置好并且已经定义和使用的辅助账科目不能够随意更改,这种做法是为了防止账簿数据出现混乱。

四、电子账务处理系统下辅助账的设置与应用

一般来说辅助账主要包括银行账、往来核算账、部门辅助账、项目辅助账、日记辅助账等。在建立会计项目核算体系时,如果有的科目有辅助核算要求,则应该对其设置相应的辅助核算标识,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在以后的凭证输入中对于有辅助核算要求的输入科目,电子账务处理系统能够对操作这些要求输入相关的业务信息。

1.往来核算辅助账

个人往来账款核算主要包括个人往来核算账以及单位往来核算账。一般来说个人往来指的是企业与单位内部职工之间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往来业务,单位的往来指的是企业与外单位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债权债务业务。往来业务的核算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传统核算方式和往来辅助核算方式。如果对各往来科目进行管理那么只能采取核算管理方式中的一种核算方式[3]。电子账务处理系统中,个人往来辅助账主要对企业职工个人和企业之间发生的往来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对于企业职工个人和企业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中的其他应收款以及应付款都涉及会计科目。企业如果想借助辅助账来对个人往来业务进行管理,就应该在基础设置窗口中录入职员的档案资料,同时在设置其他应收款以及应付款科目的时候要在个人往来业务的复选框中进行打钩。这样做就可以让电子账务处理系统自动记录个人往来辅助账总账以及明细账,达到辅助核算个人往来业务的目的。在账务人员录入有关记账凭证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要求录入个人往来的详细信息,并且将记账凭证录入之后可以通过账簿窗口查询总账以及明细账,个人往来催款单以及个人往来账龄分析表会在辅助账窗口勾对以及清理个人往来业务的过程中自动生成。

2.部门辅助账

对于单位的分部门核算以及管理的问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经常遇到,比如说在进行费用核算时在核算某项费用在某会计期发生总额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核算该项目费用在单位每一个部门的发生情况,这样做可以对项目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再举一个例子:在进行产品销售收入的核算时在要求核算总收入以及各项产品分项收入的同时还要对各个部门的总收入以及各个部门的分项收入进行核算和管理,这也是考核各个部门经营业绩的需要。对上述核算工作的完成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手工核算与计算机核算都往可以。如果进行的手工核算的话,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就会大幅度增加,并且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电子账务处理系统设置的部门核算功能在为费用、收入等的分项核算提供方便的同时还可以为收入以及费用等分部门的管理以及查询手段提供更加快速方便的管理信息资料。

3.日记辅助账

一般情况下现金以及银行存款是企业必须要设置日记账进行核算的科目,对于其他需要进行日记账核算的科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核算情况对这些科目设置日记辅助账。电子账务处理系统会把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中被描述为日记账的需要进行日记账核算科目的账类认为该科目需要进行日记账核算。如果说该科目发生了经济业务,在记账的时候,电子账务处理系统会将该科目的发生额自动计入总账、明细账以及相应的日记账。在日常生活进行账簿查询时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查询,可以以总账、明细账的形式对该科目进行查询,也可以以日记账的形式对该科目进行查询和管理,这就是说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企业的货币、资金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和管理。

4.银行辅助账

单位在与银行进行结算以及待核银行账时,对于专用的会计科目就是银行辅助账。一般来说,银行辅助账内容包含的是银行存款所属的所有的明细科目。如果该类科目发生了经济业务并且需要填制记账凭证的时候,电子账务处理系统在银行辅助账中记录该笔业务的结算号、结算方式以及业务日期等内容的同时还会要求一些相关的账务操作员输入结算号结算方式,电子账务处理系统在记账的时候也会在总账以及明细账中对该笔业务进行记录。电子账务处理系统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在账务操作人员在系统中录入了开户银行的对账单后对银行辅助账以及对账单上相同的业务进行自动勾对,与此同时,电子账务处理系统也会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轻账务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能够有效提高银行存款对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项目辅助账

一般情况下项目指的是专门的经营对象以及核算对象,对于项目核算而言主要是围绕着一个专门的对象。将各种收支以项目辅助账的形式将其归集在这个专门的对象身上。举例来说,以项目核算方式进行的建筑工程。以电算化条件作为基础原来手工科目体系中的一些具体产品的名称会在项目目录库中以记录的形式存在。如果该项目发生的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凭证,电子账务处理系统就会要求用于确定一些辅助信息,比如说该笔业务需要发生在哪个项目上。电子账务处理系统在记账时会在记录该笔业务的发生额记录总分类账以及明细账的同时也将项目辅助账以及明细账自动记录在内,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辅助核算的目的进一步进行落实。除此之外项目辅助账还有另外一个功能是编制现金流量表,也就是说对于现金流量表中的各个栏目可以用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概括,然后对项目进行核算时采用项目合算的原理进行核算,在此过程账目产生的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五、电子系统辅助下的现代采购

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对用友普及型ERP-T6的各个产品进行统一操作管理和数据维护,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账套管理;②年度账管理;③系统用户及操作权限的集中管理;④设立统一的安全机制。当前企业应该加快进行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通过建设内部网并且使用ERP-T6系统对企业的进货、销货以及存货和生产计划、财务计划进行管理,通过ERP-T6辅助系统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通过ERP-T6系统将网络延伸到企业外部并且与电子采购系统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使企业成为电子化采购的真正受益者。企业顺利使用电子采购系统的前提是要把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总账以及发票支付和固定资产以及库存等进行统一管理。现阶段通过电子采购技术可以将企业过去的手工或者是半手工式的业务管理方式进行取代,电子采购系统与过去的手工方式相比毕竟存在很大优越性。企业在电子采购系统的辅助下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将采购周期缩短,而且还能够提高企业的采购质量。T6系统的开发能适合计算机管理的特点,促使对现行的业务操作流程、管理制度和其他相关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与补充,使之更为合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六、总结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清楚了在电算化条件下,通过电子账务处理系统进行辅助核算账簿的设置能够帮助我们减少会计科目的数量,可以简化科目结构,减少会计人员的数量以及进行的重复性劳动,这样可以使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得到提高,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这样可以电子账务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得到体现。最重要的一点是电子账务处理系统的应用能够使会计核算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样也可以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进行预测以及决策提供依据。电子账务处理系统在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账务处理系统在会计核算工作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会计核算操作人员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模式,离开了电子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这不仅会影响到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单位的经营效率,在相同的时间内企业完成的工作量就会减少。因此,各个单位应该对电子账务处理系统的应用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康燕 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青化砭采油厂

参考文献

[1]赵丽芳,廖康礼,王玉勤.浅谈网络条件下村级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J].会计之友,2011(,7):53-54.

篇9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大部份属财政性资金,一般应对其进行单独核算,业务相对比较单纯,但如不理清思路,也容易出现财务处理混乱现象。为了贯彻执行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会计制度,在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

的情况下,笔者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如何规范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业务进行一些探讨,还请同行们予以赐教。

一、单位经费户拨款至基建户时,根据资金的性质进行账务处理。

1、借:拨出经费或结转自筹基建-----××基建

贷:银行存款

二、基建项目竣工结算后,经费户的帐务处理。

1、项目完工后,按基建帐“交付使用资产”结转金额增加经费帐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将基建户“应交结余”款转回“经费户”,经费户的帐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结余或事业结余-专项结余

3、对借款购建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根据竣工验收后从基建

账户转入的有关资料进行处理。

借:固定资产(反映真实资产金额)

贷:固定基金 (反映单位用拨款及自筹资金投资的金额)

暂存款或借入款项(反映单位通过其它渠道借入的资金)

4、用财政拨款或自有资金归还借款时:

借: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事业基金

贷:固定基金 (原记的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差额部份)

同时记 :

借:暂存款或借入款项

贷:银行存款

三、基建账的科目设置。

1、现金;2、银行存款;3、库存材料; 4、库存设备;5、在建工程;6、待摊投资;7、交付使用资产;8、预付工程款;9、预付备料款;10、其他应收款;11、基建借款;12、应付工程款;13、应付器材款;14、其他应付款;15、应交结余;16、基建拨款;17、其他收入;18、专项资金支出;19、其他支出。

四、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现金:核算基建户的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核算基建户的银行存款。

3、库存材料:核算单位购置库存的,用于基建支出的各项物资

材料。领用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本科目。

(1)库存材料以购入价格、调拨价格作入帐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直接列入支出。

(2)库存材料按其类别、品种等有关项目设置明细帐。

(3)库存材料的盘盈、盘亏,经报批后,直接列作当期支出的增加或减少处理。

(4)库存材料如果变价出售,直接冲减“库存材料”科目。售价与购入价的差额,列作“在建工程-其他投资”。

4、库存设备:核算单位购置库存的用于基建项目的各项设备(其入账价格,明细科目设置等同“库存材料”)

5、在建工程:核算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购置土地等的资金使用情况,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安装工程投资”、“其他投资”三个明细科目。

(1)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①核算:(a)自建工程:核算基建(含改建、拆建)、装修等项目支出的资金使用情况。(b)外包工程:核算基建(含改建、拆建)、装修等项目结算资金使用情况。②核算办法:基建、装修项目支出结算时, 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库存材料”,“预付工程款”等科目。基建、装修项目竣工结转时,借记“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③按工程项目设置三级明细帐。

(1) 设备安装工程投资:核算单位自行安装设备和外包设备安装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核算办法,明细帐设置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2) 其他投资:核算单位购置土地及其他资金支出情况。

(3)改建和拆建的核算办法:A、对在用建筑物或和已峻工并办

理好结算手续的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拆建;①对原建筑物拆除的费用,直接列入“其他支出”,不计入建筑。②工程费用。同时,按拆除建筑物的面积占整体建筑物面积的比例,冲减原“固定资产”。③改建和拆建建筑物,因增加建筑物面积而支出的建筑费用,计入该建筑物的建筑工程费用。B 、对在建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拆建,因改建、拆建所增加的建筑费用,计入该建筑物的建筑工程费用。

6、待摊投资:核算建设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的、按照规定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支出。对项目单一的建设单位可不必使用本科目,直接列“在建工程”核算。

7、交付使用资产:本科目核算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和办理结算手续后,结转交付使用资产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资金支出”、“其他支出”、“待摊投资”。

8、预付工程款:核算单位向施工预付的基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款项。

9、预付备料款:核算单位向施工企业预付的工程物资材料款项或自行购买材料时。

10、其他应收款:核算单位“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以外

的其它暂付款项。

11、基建借款:核算单位为完成基建计划按规定借入的各种基建投资借款。如基建完工后尚有余额,就转入“经费户”。

12、应付工程款:核算单位应付未付的基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款。

13、应付备料款:核算单位应付未付的设备、材料款项。

14、其他应付款:核算单位“应付工程款”和“应付备料款”以外的各项应付未付款项。

15、应交结余:工程结转后,核算单位“基建拨款”和“其他收入”与工程实际支出相抵后的结余。同时,将“结余”科目金额转回到单位的经费帐的“结余”科目。如是赤字,本科目应与“基建借款”余额一致。

16、“基建拨款”反映单位收到财政、上级部门等拨入的专门用于单位基建,设备工程的资金。其资金来源一般由单位的“经费户”转入并存于银行的基建户。该科目应按资金来源渠道和时间年度设置明细科目。项目完工结算后,与“交付使用资产”同时结转入“结余”科目。

17、“其他收入”核算单位基建拨款以外的其他收入。

篇10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一、引言

2月22日,住建部了《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明确建筑业的增值税税率拟为11%,通知给出工程造价计算公式: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11%)。其中,11%为建筑业拟征增值税税率,税前工程造价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和规费之和,各费用项目均以不包含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计算,相应计价依据按上述方法调整。

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有关规定,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对潜在的以为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从而减少损失或进而风险为我所用。

正确识别营改增后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和避免风险损失,充分享受营改增的改革红利是建筑施工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分析与影响

(一)财务风险与影响

1.税负。据统计,建筑工程总造价中,建筑业人工费占比高达35%以上,无法取票却没有相应的抵扣政策;根据财税[2014]57号,施工企业购入商品混凝土及砖瓦石料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只能抵扣3%的进项税额,将增加8%的纳税成本;“甲供材”使施工单位无法抵扣材料进项税额;营改增前购置的设备已纳进项税额在“营改增”后无法抵扣;动产租赁业购置资产后,其租赁收入17%的销项税额无可抵扣税款,建筑工程款、材料款相互拖欠的“三角债”引起时间差造成企业进项税额无法及时抵扣;建筑工程项目分散在全国各地,发票的收集和认证工作难度大,无法再180天内认证完毕,“营改增”执行11%的税率,势必加大建筑业“营改增”的实际负担,会造成新的税负不公,增加企业实际税收负担。

2.现金流。由于建设企业验工计价款的支付经常性滞后,且验工计价款支付时直接扣除5%-0%的预留质量保证金、垫资款和暂留金等,导致建筑企业需要垫付未收回款项工程的税金。同时,由于建筑企业可能对分包商、材料商拖延付款,得不到其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导致无法进行抵扣。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支出增加,加大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此外,由于实行“营改增”后购买固定资产能够抵扣进项税,将可能增加建筑企业的投资冲动,进行大规模投资,其融资产生的利息压力将加大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程度,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

3.负债与利润。增值税是价外税,企业购置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存货成本和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入账价不含进项税额,在企业采购价格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总额将比“营改增”前有一定幅度下降,在企业已有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必然上升。建筑业属于微利行业,周期长、账期也长,一般建筑企业净利润只有3%,营改增后,收入由价内税形式调整为价外税形式,营业收入从原来的营业税收中剔除了应交纳11%的增值税销项税额,收入降低。“营改增”后,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进项税额并不能完全抵扣,这会侵蚀企业的利润总额。

(二)运营风险与影响

1.公司经营模式。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有五种――自管、直管、委管、挂靠和联合体施工。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在总承包签订下,实施过程涉及三个主体,即业主、中标方和施工方。业主即甲方,中标方即中标或投标单位,具体承接施工的单位即为施工方。在实行增值税的管理下,要求不同法人或不同纳税主体之间必须符合增值税的链条抵扣,这就和营业税制下有了很大的区别。营业税下我们在统一的集团内部进行施工方和中标方不一致的情况下,基本上按全额交纳营业税,不管中标方是如何进行税金的分摊,最终不影响施工方。在“营改增”后目前的经营模式不适应增值税的要求。

2.工程投标。营改增后,建设单位招标概预算编制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相应的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将按新标准执行,对外的公开招标书的内容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关于成本费用中增值税奖项款项的划分变得更加困难,使投标书的编制难度加大,并且建筑行业的投标总价中计入了增值税,这与其价外税的的税种属性相矛盾。

3.工程分包。工程项目施工普遍存在分包现象,一般分为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两种模式。在“营改增”后,专业分包企业也能提供税率为11%的建筑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基于专业分包内容及结算特点,存在分包结算滞后导致进项税抵扣不及时和分包成本中材料、设备部分的进项税抵扣不足等问题导致销项税抵扣受影响。

劳务分包除了具有资质的劳务分包外,现场还大量存在劳务派遣、内部作业层队伍、挂靠队伍等形式的劳务分包。这些劳务分包形式,在“营改增”后对施工总承包企业存在以下影响:对于目前只能提供服务业统一发票的劳务分包方,在“营改增”后仍然只能按服务业开具发票,不能向总包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造成总包方将无法抵扣进项税。劳务派遣企业不具备建筑施工资质,在“营改增”后,不能开具建筑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内部作业层队伍形式的劳务分包,由项目部与队伍签订内部经济承包协议,以工资单形式结算和支付。因队伍自身未取得国家工商行政注册,且无相关的资质证照,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总承包企业与被挂靠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并取得被挂靠企业开具的发票,但分包价款由总承包企业直接支付给挂靠队伍,收款方与合同主体、发票开具主体不一致。这种形式下,造成 “三流不合一”,给总承包企业带来了法律风险和后期的审计风险。

4.工程成本。工程成本主要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建筑劳务公司多数是小规模纳税人,劳务工资的进项税无法抵扣,农民工提供零星劳务产生的人工费,也没有增值税发票,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势必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占成本的4%~5%的地材和甲供料无法取得销项税抵扣、建筑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增值税适用税率太高导致直接材料成本增加。营改增前购进的固定资产无进项税额扣除、动产租赁业因没有抵扣税项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或是个体户,只缴纳3%的增值税将提高机械使用成本。

三、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对策

(一)加强纳税筹划,减轻企业税负

一是要尽量足额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提高进项税扣除额。加强源头控管,从材料采购环节抓起,尽量选择有一定知名度、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业口碑信誉较好的供应商;对于甲供材料建议改为签订甲方、总包单位和供应商三方协议,供应商给总包方提供可抵扣的进项税发票,总包方开具同样金额发票给甲方,作为工程款的一部分,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税负。二是要优化资产结构,减少固定资产在“营改增”之前投入,在营改增后提高机械化程度,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流水线,减少作业人员,降低人工费支出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税负。三是要合理确认纳税义务时间及税款缴纳时点。针对建筑工程生产周期及收款周期与增值税的纳税周期不匹配问题,建议建筑企业签定合同时合理确定付款时限,降低周期长的跨年工程中垫付大额税款等问题;四是要做好税务统筹工作,对于税负过高企业符合增值税税收优惠的条件,就要申请过渡性财政扶持,通过税收优惠来降低对企业的税负影响。

(二)改革企业管理模式,改善企业经营方式

针对不同的管理模式,建议首选自管模式;如果不得不采用只管模式,应当积极追求集团内部分包的合理性,由一方承担税负,避免资金流的过度支出;应当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委管模式和挂靠模式;如果以联营模式中标,建议联合体企业芳芳分别与甲方签订合作协议,各自安排具体负责工程内容向甲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当前,大部分建筑企业都是采取直管模式,这些企业下属的工程子公司资质普遍比较低,竞争能力不强,都是由集团公司资质投标中标后再分包给下属子公司负责施工,在营改增之后集团和子公司都是独立的纳税主体,建设单位即业主以及集团公司都不能在进行代扣代缴。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对这种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建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中心专门负责利润的管理,参建的子公司只负责施工,最后才参与利润的分配,不需要单独核算。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

营改增后,在购进材料、发出材料、与甲方验工计价、给分包方验工计价等各个环节可能都涉及增值税相关的核算,要进行增值税的抄税、报税、认证工作,还要进行附加税费和个税的申报缴纳,加大了工作量和操作难度,较以前征收营业税来讲,对涉税管理、账务处理的影响就较大,对会计核算要求更高了。因此,应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学习力度,加强对增值税法、建造合同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应对相关财税变化和账务处理的能力。要合理控制资金流向和加速资金周转,加强应收账款的清理、清收工作,尽量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在进行项目成本预算时,通过对企业现有的工程预结算系统、成本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做出合理的评估并做出科学测算和调整,做好企业财务的管理监督。

(四)建立企业营改增实施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应以规范纳税行为,减少纳税环节,降低企业税负,防范税务风险为导向,对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经营开发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工程结算管理、增值税财税管理、合同管理、制度流程调整、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形成经营管理(开发)部门、成本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采购部门、法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及管理要求的一个管理体系。各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分工、梳理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实现企业全方位、全层级、全流程的管理优化和变革。

四、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案的监督改进机制

为了确保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案的有效执行,风险管控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应有效开展自我和相互监督及改进工作,把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分解落实到相应的业务流程,制定修订控制措施和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职责,执行管控措施,融入日常管理,保证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部门间、流程节点间的相互监督,做到风险可控。企业的审计部门需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监督执行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黄会杰.“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建筑与预算,2015(8):5-7.

[2]董海英.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22-203.

[3]马静.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3中):33.

[4]闫亚珍.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J].福建建筑2010(10):113-114

[5]付江波.“营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问题及措施[J].财经界2014(19),26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