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环境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阶段环境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环境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 环境管理概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和发展的角度入手,运用相应的管理方式,管理人类生活的不妥行为,调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减少人类损害环境的活动,来维持周围环境的正常运转,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个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2 环境管理的发展进程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环境管理开始逐渐形成并且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随着时间推移,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学者现阶段对环境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的认识越来越逐步深化。
1974年墨西哥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研讨会时,环境管理的概念被首次正式提出,此次会议形成了三个共识:①应满足全人类的几本需要;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发展,但不能破坏环境的正常运转;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环境管理。1975年在休埃尔所著得《环境管理》一书详细的阐述了环境管理,书上写道“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破坏)施加影响”。我国学者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一书中,对此进行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达到既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的关注重点。如何加强环境管理的制度,已经不容忽视。
3 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现阶段我国主要实施的环境治理手段是“谁污染。谁治理”。环保部门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明确的独立行使的职能,在政府系列中相应地位,导致环保部门很多工都无法独立行使和完成,对于环保部门的相应工作很多都变成了“面子工程”。
(2)政府对环境管理的分工不明确;环境管理部门存在职能重叠的现象,环境管理受到区域划分和区域管理的影响,很多环境问题不能得到改善,有些环境问题不受区域控制,例如酸雨、河流污染、大气污染等。
(3)环境管理的落后和缺乏;我国几本上形成了区域制度的管理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推进污染集中控制、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但在这些系统上都没有完全的系统化。很多都是从微观的环境问题制定的微观制度,不能够在经济结构调整、能源发展战略、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中的体现出体系化的环境管理手段。
(4)环境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包括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四个层次。法律制度上存在局限性体现在强调社会公平,无法兼顾裁决结果的经济可行性;法律手段是对已经发生的环境问题作出惩罚和赔偿,大多数情况下的环境问题是无法弥补的,它不能够很好预防环境问题,导致大多数企业只在乎实行末端治理。而且,我国的法律还不能够完善,存在很多的立法空白。
(5)环境治理成本高;环境管理成本主要包括组建机构、增加人员、购买装备、上下联络、左右协调、开展监测、法律诉讼等,这些政策的责任或多或少落在了执行环保员工上,但各个环保部分的环保经费是有限的,所以在整治很多学企业和部门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管理,环保部门不能长期下得进行管理和控制,对此,我国环境的整治会花费大料的人力物力,这与我国有限的财政支持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对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监督数量庞大的污染行为,必然不能达成环境管理的最终目的。
4 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行政管理手段;积极多得建筑环境管理机构下的管理模式,执行迅速,执行范围广,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同时,政府部门给与其相应的法律地位,保证环保部门的运行。在环境部门的职能归属上作出详尽的明细,明确各部门政府对环境管理的分配,明确管理方案和管理制度。
立跨区域环境管理机构,同时也要加强国际环境管理的交流和建设。
(2)创新和改革环境管理制度;根据我国现有环境的问题,以及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入发达国家治理环境方面的方法。例如建立排污权制度,排污权交易是近年来备受各国关注的一项环境经济政策,最主要体现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建立合法的污染排放权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这样的硬性方式来强力的控制排污对环境的污染,这种方式也大大得改善了国家环境管理的财政问题,同时克服了依靠行政手段控制环境污染的缺陷,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现状带来了有力的解决手段。
(3)完善环境管理制度;现阶段我们在环境管理和控制上是大大不足的。正对我国现阶段的的环境问题,加强环境管理的法制建设刻不容缓,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环境管理的制度,坚决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篇2
邢台市的经济水平在河北省比较落后,因此,正处于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冲突的时期。环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邢台市的经济活力和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在实践研究中发现,经济增长的情况和环境污染物的数量存在正比的关系。但是,经济增长并不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的变化,相关的政策指导也不一定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作用。因此在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的过程中,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结合行政指导转变环境被污染的现状是非常必要的。行政指导属于一种比较新的环境保护措施,发展仍旧不是很完善,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影响,直接限制着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结合环境问题分析,探讨行政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分析应用行政指导的可行性。下文,笔者将以邢台市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境污染出现的问题为基础,结合环境行政指导意见分析,探讨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上采用行政指导的可行性。
邢台市环境问题及特点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现阶段,环境问题成为时代的新课题。环境的好坏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环境污染问题。为了确保行政指导的科学性。了解邢台市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的特点非常的重要。
邢台市环境问题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的南部地区,占河北省总面积的7%,辖区内既有山川又有平原。但是,在广阔的土地中,受到邢台市产业结构和人们环保观念较弱等多方面的影响,邢台市的环境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大气污染:邢台市的产业结构偏重,并且工业布局并不是很科学、合理。自邢台市出现了钢铁和纺织业之后,工业开始起步,邢台市也依靠这一原有的模式开展经济建设。纵观邢台经济建设初期,存在着许多的钢铁企业或者化工企业在没有手续也没有经过审批的情况下就直接投入生产。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忽视环境污染问题,导致邢台市现阶段污染问题非常的严重。在近些年以来,环境污染治理中,邢台市也关闭了一些重污染企业,但是历史欠债太多,短时间内难以补上。重工业的发展和污染,导致现阶段邢台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异常的严重。如果盲目关闭工厂,会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发展,造成产业出现问题,并限制着当地的发展。大气治理问题肯定不是朝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长期的连锁性的环境问题出现的过程中,大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邢台市人民的生活。
水污染问题: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不能够管理好邢台市的水污染问题,会直接影响着邢台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过度的开发导致邢台市部分河道断流。基本功能丧失。在养殖业以及生活工业污水排放之后,邢台市的水质出现恶化的情况,并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生活垃圾不当的处理以及畜牧业的发展,也对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邢台市的水质出现严重的问题。
城市绿化问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耕地面积被占据,大量的土地被开采,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邢台市的水土保持。的土地造成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虽然,在城市管理和规划的过程中,已经将城市中的大部分地区进行规划,减少杂乱无章的建筑出现,但是仍旧存在管理不当或者自然灾害导致植被破坏的情况,土壤过多,严重的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发展。
面对邢台市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环境的恶化情况,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特点成为行政指导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环境问题的特点
纵观全球出现的环境问题并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环境问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具有累积性:环境问题并非朝夕就可以形成的问题。在实践中,环境问题需要长期的演变和积累,并且是不喾⒄贡浠的。从日本公害事件不难发现,环境问题是长期累计的结果。公害事件中,一个工厂将有毒有害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开始对人体并没有影响,但是当问题累积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就会带来损害。在环境治理阶段,要秉持预防的理念,从环境污染的源头治理。
易变性: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决定着环境问题的多变性。实践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是在变化的,环境问题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转变、条件的改变、环境的变换或者出现一些外力介入的问题,都可能会影响环境问题的发展。环境问题的这一特点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
不可逆转性:环境问题出现之后就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消除。在不尊重大自然的过程中,大自然会给以人们更多的惩罚。史料记载,楼兰古国的环境非常的好,但是人们不懂珍惜,滥砍滥伐致使土地出现荒漠化问题。在认识到问题之后已经难以挽回,最终导致楼兰古国被埋没在荒漠当中。
整体性以及关联性:结合生态发展的运行规律不难发现,环境问题都具备整体性的特点。在地球这个大的生态系统当中,不同的环境当中也存在着关联性,并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生态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影响到很多方面。因此,在邢台市环境治理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整体的视角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结合行政指导理念保护环境的可行性
不得不承认,人类的大多数活动都不能够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通过将行政指导融入到环境管理中,可以转变企业或者人们粗鲁对待环境的模式。在近几年,邢台市出台了许多的行政指导措施,调整邢台市的生态环境,调动邢台市相关单位以及人员的积极性,并为建设美丽邢台做出贡献。将行政指导融入到环境管理的过程中是民生与法治的必然需求,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行政指导属于具有预防功能的指导性手段,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引导被约束方的活动,完善僵化的行政管理手段存在的弊端。结合这种模式进行管理,能够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督促各方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进而推进环保方针贯彻与实施。
行政指导理念在不同法律规定中的体现
通^对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都包含环境指导理念的内容。在实践中,可以以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为依托,结合邢台市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针对邢台市出现的环境问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探讨,在法律法规的支撑下,推进行政指导措施的推行。
行政指导有助于矛盾的解决。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和行政相对人之间难免会出现利益上的冲突,如果解决不好,会严重的损害人们的利益。如果结合行政命令等方式,又会使相对人丧失积极性。因此,在实践中,结合行政指导推行,使行政活动实施起来变得相对缓和一些,以建议性的规定引导,以劝告、鼓励等模式调动行政相对人的积极性,从而缓解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推进邢台市环境保护的发展。
环境行政指导在邢台市发展中有补充与替代的作用。邢台市在建设发展中,环境问题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支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又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导致在出现环境问题后,可能会找不到契合的法律支撑。通过引入行政指导,就可以弥补法律的滞后性的缺陷,给法律的出台留下充分的实践。通过运用行政指导的补充作用,推进环境治理工作的高效进行。此外,环境问题一旦出现,很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就发生变化。借助行政指导,可以及时处理这类的环境问题,并对邢台市的环境进行灵活式的掌控,避免出现问题之后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预防和立法实验作用。行政指导需要结合邢台市的环境问题整体进行分析,并借助不同的方式,引导行为人认识到错误,并了解可能影响环境的问题,哪些活动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哪些活动是现阶段提倡的。因此,结合行政指导展开环境管理对行政相对人而言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篇3
【关键词】发电厂 烟气脱硫技术 环境保护 措施
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生活都造成了影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工作更加需要进一步加强。发电厂的脱硫工艺技术与环境保护等问题密切相关,要维护好人类环境,
1 发电厂烟气脱硫现状
发电厂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进入大气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危害自然环境,更会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随着能源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硫量越来越多,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发电厂湿法脱硫的工艺流程吸收塔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核心部分,当前我国的火电以每年35%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在发电能源中煤炭是主要能源。SO2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排放废料,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电厂烟气脱硫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在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电厂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减少排污量,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积极寻找节能、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代替煤炭资源的燃烧。同时努力改进脱硫脱硝技术,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氧有害物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处的局面。?
2 发电厂的脱硫技术
(1)现阶段我国的脱硫技术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应运而生,脱硫设备的配置也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更使得脱硫的效果取得了让人欣慰的结果。发电厂对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措施主要有关停污染严重的发电厂、合理布局发电厂并改善能源结构,实施脱硫技术等。一般来说,发电厂的脱硫工艺技术应当遵循安全可靠实用性较强的基本原则,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石灰石脱硫技术,目前在发电厂应用较为成熟。将石灰石加水制作成为吸收剂,使吸收塔和烟气能够充分接触,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便与碳酸钙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钙,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之后,结成结晶。
(2)发电厂的脱硫技术主要有洁净煤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以及烟气脱硫。发电厂湿法脱硫反应机理喷嘴雾化后,吸收液会进入到吸收塔中形成小滴液,小滴液和塔中烟气产生反应之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会被吸收。大型的火电机组烟气脱硫主要使用的是炉后烟气脱硫技术,当前我国发电厂的脱硫技术主要有干法、半干法和湿法等。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是湿法脱硫,它运行稳定、没有二次污染,吸收法按照职能划分,可以分为吸收区、除雾区、脱硫产物氧化区三个部分。
(3)当烟气中含有的有毒气体从吸收区经过时,它能和溶液产生充分的化学反应,含硫烟气就被吸收,这样就能减少空气中SO2的排放。吸收塔排出的石膏浆则通过脱水,使其含水量低于10%,输送至石膏贮仓。之后经过除雾器除去雾滴,在通过换热器升温加热排出。将含SO2的气体从特殊液体(碱性溶液、水)中通过从而达到烟气脱硫的目的,因此备受人们推崇。这些脱硫脱硝技术方法中,无论哪一种研究、开发、利用,都要考虑电厂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的国情,注重研究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成本低的脱硫脱硝技术,创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 脱硫技术与环境保护
(1)电厂烟气脱硫环保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与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做好电厂烟气脱硫环保工程,将是一件有利于民生有利于国家的大事。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进行治理,找到能够解决烟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减少电厂的烟气污染,用现代化的先进仪器,降低烟尘中的有害物质,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提高除尘设备的效率。最后,改进现阶段的技术。目前我国的脱脂脱硫技术仍然以干法为主,未来可能会加大对脱硫脱硝湿法的研究,更加关注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效益的脱硫脱硝技术。具体的措施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长远的、综合的眼光看待治理问题,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做好预防措施,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想要治理燃煤电厂烟气污染,就需要从污染的源头开始做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大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大气的质量,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环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电厂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条件,改进现阶段落后的生产技术,用科技推动技术的发展,进而实现能源的高利用率与能源的清洁利用共同发展。电厂排放的烟气还会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例如,烟尘飘落会导致生长时节的农作物产量下降,二氧化硫更是会腐蚀建筑物和植物,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电厂的所有员工能够意识到烟气的危害,进而能够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烟气进行治理,并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根本目标,电厂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解决现阶段存在的烟气污染问题。
4 脱硫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应用发展
虽然现阶段可以用于电厂脱硫脱硝的技术非常的多,但是很多技术手段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需要研究者们进一步改进。治理的关键是减少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所以烟气的脱硫脱硝技术显得至关重要,必须加强改进脱硫脱硝技术,提高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缓解大气污染。脱硫脱硝技术具备极强的实效性,对于解决燃煤电厂烟气污染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电厂想要发展自身,实现稳健长远发展的目标,就需要不断的革新燃烧技术,用新的技术来武装自身,积极的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完善自身的脱硫脱硝的技术方法。电厂要积极关注治理废气的新技术,加大技术的投资,不断完善、改进落后的技术,尽量采用废弃治理技术和洁净煤技术进行处理,将全面利用能源与防治电气污染相结合,做到应用科技手段,切实解决电气污染问题。?当然,国家也应该有所作为,应该为企业研究脱硫脱硝技术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与资金支持,继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5 结语
发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问题的首要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需求也不断提升,因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电厂需要采取更加优质的技术手段,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以降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势必加强对发电厂脱硫技术工艺的不断研究,有效的遏制酸雨和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方法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畜牧业发展大国,可以说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据的比重以及其所具有的经济地位至关重要。因此,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化、科学化及集约化养殖逐步成为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可也正因为如此,养殖业大规模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影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污染情况的加剧直接威胁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所以,探究畜牧业养殖过程中环境污染现象的综合治理对策,对于提高畜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我国畜牧养殖发展现状及其环境污染情况分析
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发展现状看,其所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尤其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不断进步的关键[1]。简单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缺乏从立法层面对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制定和规范,这就导致养殖户本身的责任意识不强。现行的法律条款中,并没有针对相关环境污染现象的具体惩处对策,所以养殖户往往忽视法律层面的监督和管理,在生产及养殖过程当中违法排污,最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果。第二,对畜牧养殖业发展投入资金不足,导致其对环境问题的保障力度不够,从而造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从国家角度来看,并没有设立在生产不同阶段的相应技术投入,同时由于养殖户本身对饲料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养殖过程中盲目增加饲料以导致畜禽的排泄物中重金属超标。同时,针对相关饲料配比的研究比较匮乏,这就直接造成排泄物中有机磷含量增加,加之没有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影响环境发展。除此之外,畜牧养殖区域规划不够科学、养殖审批流程不够规范、生态养殖技术投入力度不够等都是严重影响我国畜牧养殖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必须关注的问题。
2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
2.1注重对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现象的立法支持。从现阶段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来看,首先需要从立法层面对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现象进行监管和制约[3]。立法应该包括对畜牧养殖部门排泄物处理的标准制定,明确其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相对义务。在环境管理问题上要严格审查,严格监管,这样才能做到严格执法,对违法者进行全面责任追究和惩处,充分体现法律的威慑力。2.2对畜牧养殖区的规划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畜牧养殖区域的划分及具体规划必须严格经过相应审批流程。在实际审批过程中对养殖圈舍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尤其需要将废弃物的处理作为养殖区域建设的根本指标。同时,在对养殖区域进行布局时应时刻秉承科学合理原则,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效益的最大化。2.3注重生态养殖技术的投入。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投入生态养殖可有效改变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重产能且轻环境的特点[4]。所以,需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注重饲料配方的优化,同时尽可能培养优秀品种的畜牧种类,加之对排泄物的科学合理控制与综合利用,最终确保在技术支持下以及有效监督管理之下切实提高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治理水平。
3结语
在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控制和管理将成为畜牧养殖人员工作开展的重点,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做法。
作者:梁杜 吴立英 单位:河南省镇平县畜牧局
参考文献:
[1]吴勇.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综合治理[J].河南农业,2016(11):111.
[2]亚森•如则.畜牧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思考[J].甘肃畜牧兽医,2016(3):44-45.
篇5
中职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从学校实情着手,选取与中职学生、学科特点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有效锻造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促使实验教学机制满足现阶段化学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本文研究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现阶段中职化学实验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化学实验是培养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当前,中职化学实验课教学存在教学环境问题、教材问题和实验设备问题,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1)教学环境问题。受学生人数较多的影响,教学环境有时不太理想,影响了化学实验效果。即便教师在实验前细心教授,强调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认真演示,学生进行实验时不停巡视,指出学生的不足并予以纠正,还是有部分学生出现不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纠正。
(2)教材问题。化学实验内容是根据化学教材安排的,设定的实验多为传统陈旧、基础验证性实验,而与时俱进凸显当代化学学科发展趋势的实验、密切联系生活实践的实验,则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因而影响学生的实验兴趣。
(3)实验设备问题。同样是受学生人数较多的影响,使得一台实验设备不得不要供多个学生共同使用,存在部分学生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现象。此外,多数化学实验设备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化学学科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化学实验课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教师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不断深化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要促进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1)优化化学实验课程结构,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客观认知物质世界本质,深入理解化学理论知识。现阶段的中职化学教材中,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而突出探究性的实验内容则相对不足。鉴于此,应当对一系列化学实验项目进行调整,优化化学实验课程结构,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要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化学学科特征对化学教材进行科学编排,紧扣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优化整合,着重培育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要求中职学生自主开展多种实验,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完善实验核查机制,系统评定学生成绩。科学工作离不开实验数据的支持,在日常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务必对实验原始数据予以及时记录,并在组长检查确认后才能离开实验室。严格要求学生把握实验重点、理顺实验思路,做好实验报告记录工作,引导学生对实验环节进行剖析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升学生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实验考核应当全面凸显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水平及科学精神,改革传统实验成绩过多关注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突出系统评价的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到各个实验的所有环节。在系统评定学生成绩时,要把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创新思维的发展、操作技能的提高、观察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如此,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要求努力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收获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效。
(3)关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建良好的硬件环境。在中职化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中职化学实验课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要想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中职学校就应当积极关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良好的硬件环境,强化学生的技能教学,改善化学教学质量。结合化学实验专业设备部署标准进行配备,建设满足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实训、仿真实验室,为学校教学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篇6
[关键词]青海公路绿化与环保 公路建设
近年来,随着青海公路建设市场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中所涉及到的环保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为了使公路绿化与环保问题在青藏高原真正得以解决,必须要从公路设计、建设、管理、养护全方面得到各部门的大力配合。
同时,随着青海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许多经过绿化与环保的高速公路已成为青海独特的公路景观。所以这就要求在公路设计、建设中,既需要设计者根据青海公路各沿线特殊的地貌情况,全面考虑绿化与环保问题,又要严格控制建设者在建设中的环保施工。在管理与养护中加强公路沿线的绿化,使青海的公路景观成为高原独特的风景。
一、青海公路绿化与环保现状
青海大部分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质量差、水资源贫乏、气候恶劣、自然植被覆盖度偏低,生态环境脆弱。其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l0%,约有48%的土地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温度偏低,大部分地区在10℃以下,并有近一半地区年降雨量在200mm以下。因此,青海地区公路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特殊性和艰巨性。
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高等级公路建设已成为青海基础设施的投资热点和重点,不可否认,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使路域经济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这一地区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问题凸现。
二、现阶段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环保问题
1.公路建设普遍存在边坡以及借弃土石方地点处理不及时,甚至不进行事后恢复的问题。由于青海地区山地具有众多诱发灾害地貌作用的环境因素,块体运动、泥石流等灾害地貌过程普遍而频繁,并且表现出群发,突发和长发的特点特殊的地理条件,裸露土壤会为降水汇流提供了特定边界条件和动力来源,同时,也使边坡土壤中含水量降低,土质松散,更易风化。随后与之相伴的就是坡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坍塌体滑坡阻塞河流、沟谷,淹没道路,中断交通,以公路沿线问题最突出。
2.由于征迁工作遗留问题及设计不太重视环保工程,沿线田地,民居临近路基,会给青海地区带来潜在的公路廊带的健康隐患。青海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的经济学影响,总是认为资源是一种自然存在,因没有附加人的劳动而不具备价值。因此,为自然资源的存量从未被纳入传统的公路效益体系中,在研究公路经济效益增长指标时,既不反映经济效益增长所导致的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代价,也不反映自然资源存量下降及其缺乏的程度。
3.设计单位环境意识差,再加上设计任务重和一味追求经济造价等原因,单一注重公路本身的功能作用。设计中高填方路堤和深挖方路堑方法被广泛采用、施工地区的地质勘探不细致.排水系统设计不够完善,造成潜在水土流失和由此引起的养护阶段巨大经济负担。公路设计中教条理解技术规范,原则性强但灵活性不足,缺乏人性化考虑,造成了青海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高填深挖路段多,高路堤和高边坡大量增加,并且还正在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机率。青海地区的行车效果,大量裸露的岩石和混凝土视觉效果非常差,也不利于吸收高原强烈的阳光和汽车尾气,与高速公路快捷舒适的特点不相协调,还会影响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
实际公路环保工作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不够重视,投入严重不足。其次是公路建成后,路域绿化有不切实际、栽种名贵外来树种的现象,忽视了公路的特点和当地的生态特点。其实,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最好的公路植被就是当地的一些速生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树草种,如沙棘、白杨、红柳、芨芨草等。树种是没有生态上的贵贱的,只有由于对生态要求的异同而形成的不同成活率。目前在整个西北地区,不论是喷播技术还是人工播种技术,在植物选择上多采用寿命较短、固土能力有限的外来草坪草中,这样一来,公路的生物防护就表现出了短期行为。而这些树木草木在几年后将出现退化、荒芜,防护效果将明显降低,给公路养护工作带来困难。
三、在公路绿化与环保中采取的积极措施
篇7
【关键词】资源环境;浪费严重;解决对策
近段时间的雾霾天气给我国的环境问题敲响了严重警钟,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严重。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空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使我国在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方面做到协调统一发展,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我国资源环境现状
在对全球污染最为严重的20个城市调查中,我国占了近3/4的比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尤其是在水资源、矿产资源、煤炭资源等方面的消耗,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1.1水资源方面
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但是分布不均,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在北方400多座城市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较严重的有110多座城市,并且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1.2矿产资源方面
在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方面,煤炭、天然气的供需大体平衡,但是石油资源方面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建设需求,我国石油资源的进口量逐年增加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我国的有色金属严重匮乏,其中铜、铅、铝、锌的矿产储量均严重短缺,同时又以地质勘查后备不足,严重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
1.3环境污染问题
从近段时间一直持续不段的雾霾天气中,就已经说明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污染程度,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迅速发展时期,各种工业气体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严重污染着我国的大气环境,同时黄淮海等河流的水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75%的湖波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的饮水质量不能达标,90%流经城市河段的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62%的断面达不到标准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存在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
1.4能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我国煤炭等矿产资源的能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工业燃煤锅炉效率低且污染严重,每年都会消耗原煤4亿多吨,排放烟尘200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约为600万吨,是一重大的烟煤型污染源。同时我国60%以上的电机产品效率比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低2-5个百分点,如不能切实改变我国生产和消费模式这一现状,必然会加剧我国资源环境的浪费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2.解决方法与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资源环境短缺且污染、浪费严重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2.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正在努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是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且破坏环境,而“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为给我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同时我国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同时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比究,对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企业和地方绝不手软,保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
2.2依靠科技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更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
2.2.1进行煤转化技术的研发
煤转化技术是节能减排的关键,在煤转化技术开发的过程中,以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减少水消耗和废水排放的污染程度做为技术开发的关键,着重处理煤化工废渣和污水处理加工的综合利用率,同时进行清洁高效煤转化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实现煤转化的清洁高效利用。
2.2.2进行清洁车用燃料的研发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积极研发清洁车用燃料,清洁车用燃料的研发是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清洁油品的生产还存在着原料和化工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几乎所有的石化企业都在增加油品质量,我国的石化企业也迎难而上,成功的开发了多项包括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催化技术和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同时中国石化还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加快油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对炼油装置进行结构改造,以更好的降低硫和烯烃在提炼过程中的损失,自主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重整催化技术。
2.3依靠循环经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任何资源的循环利用才是对资源的最大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资源,可以有效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提供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循环经济就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要求,在整个的生产和流通领域都进行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减量化就是在工业节水节油和城市节约等方面做出控制,再利用和资源化就是对工业废弃物和余热余压的综合利用。
要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首先做好循环经济的制度规划,对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提前规划保证后续程序的顺利进行;其次是抑制各种资源的浪费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就是抑制过度消耗,积极主动的实现节水节地和节能减排;再次是建立循环经济的评价考核制度,只有一套合理规范的评价考核制度才能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第四,建立以生产者为主要对象的责任延伸指导,使每一项责任都能具体到各个企业和各个生产主体。第五,对高能耗企业的管理。我国正处在一个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事情,各种水资源、煤炭资源、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和建筑等方面都造成了资源的高消耗,极强对这类企业的管理,可以更好的保证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的实现。
3.结语
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相当恶劣,我们现在必须抓紧时间积极的采取措施应对我国当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各种问题,只有解决好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问题,才能真正的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赶顺.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对策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an Longlong
( Shanxi Provinc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question is the universal problem, this problem is highlighted particularly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howing the reason of out of the ordinary, and with the great western development is progressively and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 also is urgent. This paper on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ble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某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达4300余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二氧化硫约1460万吨);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据80年代初的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690亿元,部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5亿元共计955倔元,约占当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4%左右。从这样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
1.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人文社会因素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三、现阶段应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
1.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然引起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的转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在污染治理方面应当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 法律的制定要确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在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方面,应树立整体环境资源观, 用整体观点去看待自然资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和司法的力度方面,要健全环境执法责任制,理顺各个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部门的执法责任和权限。对于法律有明确规定而执法不力的, 应该由有关机关予以监督。尽可能地防止行政权力缺位、越位现象的发生。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2.优化能源结构以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和开发利用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根本在于科技进步,既要继续扩大技术引进的力度,又要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在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投入,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和应用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如洁净煤、煤层气利用,绿色照明、再制造等。
因此我们可以效仿,加强环保科技的投入,加速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强化环保科技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还大力培养环保科技人才,满足对环保产业发展和执法队伍人员的需求。
3.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间顿,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一、环境审计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环境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分不开的。产业革命的成功,机器的使用,化学品在农业中的运用,铁路、飞机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论文百事通然而,有得必有失。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的掠取,人类也饱尝了自身所作所为招致的苦果,一系列重大环境公害事件的发生加速了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要求保护环境的群众运动,这直接促使西方国家出台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1969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环保法律《联邦环境政策法》。1972年联合国举行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指出环境没有国界,保护环境是全球共同的责任,要从整个地球的高度和广度来看待环境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率先出现了环境审计的实践活动。最早的环境审计是一部分工业企业用来评估企业各部门是否遵守环境法律,防止企业可能因违反环境法规而受到严厉处罚导致的经济损失。后来,环境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新的分支,由于其在健全环境管理系统,提高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方面起到了的作用而迅速普及开来。
环境审计虽然最初产生于内部审计领域,但是很快在政府审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环境审计在促进政府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环境审计工作已在各个国家普遍开展。
二、环境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
从表象上看是环境问题的严峻导致环境审计的产生,但深入分析则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环境审计是审计学科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必然与审计理论相关。但环境审计又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所以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也会有其特点。
由于环境资源无法切割分配,在民主社会里,它理所当然地归社会公众共有。而环境资源所有权的共有性,决定了环境资源受托责任关系的产生。由于任何个人没有能力对环境资源进行单独管理,因此社会公众只能把环境资源委托给政府进行综合管理,政府便承担了管理环境资源的受托责任。企业是环境资源的主要使用者,政府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污染或者少污染环境,企业也间接地承担了环境保护的受托责任。环境问题的经济外部性使厂商随意使用多种环境资源,例如:空气、水源、土壤、森林、草原等,而不用付出相应的代价,厂商的私人成本与考虑环境成本后的社会成本相分离,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失效,从而导致环境日益恶化,社会公众成为其主要受害人。随着民主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开始委托自己的各种人来进行环境管理。于是,受托经济责任便扩展到环境领域,形成受托环境责任。审计的本质是证实和评价受托经济责任,而这种经济责任关系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环境审计就是对环境资源的公共受托责任进行证实和评价,它符合审计的本质要求。因此可以说,受托责任理论是环境审计产生的基础。
三、环境审计的含义
理解环境审计的含义是开展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但是由于环境审计开展时间不长,不同执行主体对环境审计的目标也不相同,且环境审计涉及内容复杂、广泛。因此,中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环境审计的含义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解和认识。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开罗宣言))中对环境审计提出一个框架,认为环境审计应该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这一定义框架,仅仅从政府审计角度反映了当前环境审计中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并未就环境审计提出一个具体的定义。国际商会(ICC)认为,“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它是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设备等业绩进行系统地、有说服力地、客观地估价,并通过有助于环境的管理与控制和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该定义是从内部审计角度把环境审计作为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没有明确给出环境审计的定义,而认为只有符合审计定义的环境业务才是环境审计。
环境审计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环境审计的定义尚未有权威部门给出,只是在审计界的理论探讨中论及。总结上述各种环境审计的定义,我们认为环境审计的含义应包括:1.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环境审计首先必须符合一般审计定义的重要特征,并按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2?环境审计的执行主体包括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独立审计组织;3.环境审计的内容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4.环境审计的目的是评价环境管理责任,揭示违法行为,促进和加强环境管理;5.环境审计应向委托人提交审计报告。
四、我国实施环境审计的意义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环境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保资金投入逐步增加,“九五”期间的绿色工程计划重点是污染治理。近年来,我国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但是,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目前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很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上面临的是发达国家100多年工业化发展历史过程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年集中体现出来。发达国家用了近50年的时间治理,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仅用了20余年。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还在增长,经济还要快速发展,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许多地区环境脆弱,承载力低,面临的环境压力非常大。
环境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经济监督手段,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同时政府、企业也需要通过审计来解脱自己的环境责任,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规划协调,搞好国家重点区域环境保护投入和重大环境保护项目的审计监督,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环境审计模式,促进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五、我国当前开展环境审计的特征
环境审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我国的环境审计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现实矛盾。总结我国近年来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的环境审计实践,主要有以下特征:
1.以强制审计方式为主
根据审计实施方式不同,可将环境审计划分为强制审计和自主审计两种。强制审计是指审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的统一要求,对拥有环境保护任务的单位、企业所进行的强制性环境审计。自主审计是指有环境保护任务的单位、企业完全根据自己的目的、意愿和可能,主动实施的环境审计。我国现阶段,面对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国家需要对自然环境实施宏观管理,完全依赖自主审计是绝对不现实的,真正能够确保环境管理的良性运转只能是实施强制审计,通过强制性审计活动监督有关部门、企业是否遵循了有关环境法律规定。
2.以现实中存在的重大环境问题为线索确定审计项目
政府审计机构充分关注在环境方面发生重大事故和已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如严重污染、浪费自然资源和决策失误等,以此为线索确定审计项目。自1998年以来,我国审计机关主要围绕当前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项目,先后完成了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审计调查、4个重点城市排污费审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审计、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审计等项目,取得良好的成效。
3.以环保资金使用为主的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是当前环境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环境管理的复杂性,各单位在环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还缺乏严格的、全面的监督,漏洞和弊端不少,侵吞、挪用和无效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确定对环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环境保护项目计划和目标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等方面进行审计,以确保环保资金的合法合理使用,减少损失浪费。从国家审计署两次对兰州、重庆、广州等20个城市进行环境审计的情况来看,也证实了这一实事。
4.以检查环境法规政策、制度执行为主的合规性审计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和有关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还分别制定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环境资源管理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在有关经济法规中也包含了环保的条款。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和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滞后,环境政策在执行中遭到抵制,走形变样、执行不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将合规性作为现阶段环境审计的重点,揭示和反映存在的问题,促使其遵守和执行。
5.以传统审计方法为主
由于现阶段的环境审计多以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为主,审计人员的知识背景多以财务会计为主,导致在审计方法上较多地选择分析性复核、座谈、调查等传统的审计方法。
六、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环境审计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对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环境审计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由强制性审计向自主性审计转变
随着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自愿实施环境审计的企业数目将不断增大。一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将环境审计列入规划,因为他们认识到实施自主审计,能明显地减少不自觉和不适当的环境行为,有利于树立企业的环境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环境审计的范围将不断拓宽
在审计重点环境项目的同时,正努力扩展其环境审计的范围,包括健康、安全和产品安全事项、水污染、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环境审计。新晨
3.环境审计重点从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转向效益审计
环境审计的目标之一是对环境管理工作的绩效作出评价。环境审计工作逐渐从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转为效益审计,主要对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环境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环境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环境部门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
4.对比审计的技术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对比审计是指把本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情况,或本国与其他国家的情况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某一地区或国家内,不断会有新的环境问题涌现,从而导致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标准缺乏或滞后,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对比审计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篇10
关键词:生态水工技术;河道治理;应用
引言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由于社会大众缺乏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再加上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及水环境不断恶化,因水体污染而导致的居民投诉、生活用水短缺等现象屡屡发生,对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上威胁着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生态水工学作为一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指导思想的科学技术,其的科学合理应用可有效缓解现阶段河流治理中的各式各样问题[1]。由此可见,对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工技术的应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生态水工学特点
相较于传统水利,生态水工学具备下述特点:(1)传统水利将满足人对水的开发利用需求作为目标,对于生态水工学而言,不仅要实现传统水利追求的目标,还要兼顾满足水体本身存在于一个完善生态系统中的需求。(2)生态水工学采取技术手段对人们在供水、发电、防洪等方面的效益与生态系统建设的关系予以协调。依托现有水利工程管理、调度等方式,为江河湖库等水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保障。(3)在对水流进行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认识河流与其上下游、岸边生物群落所处在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中,开展全面统一的规划建设。
2现阶段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严重的水质污染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逐年增多,河道富营养化水平不断提升,水生植物不断繁殖,使得水质遭受极大污染。水污染必然会对社会经济有序健康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河流污染严重使得河流原本生态平衡被打破,尤其是对于沿海城市河道而言,河道两岸土地被开发利用及城市化脚步推进,所具备的防洪、排涝以及生态环境景观等综合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削弱。
2.2河道形态改变
受管理不善、无序采砂、人为设障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河道天然断面形态遭受改变,导致水流不畅、行洪受阻,对河道功能有效发挥造成不良影响。现阶段,一些城市在开展河道治理过程中,一味关注对河岸的硬化覆盖,盲目强化河道的防洪功能,而疏忽了河道的生态功能、资源功能,使得自然河流生态链遭受破坏,使得生态环境恶化。为了确保城市安全,河堤逐年加高,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不断开展建设,河流越来越趋向于渠道化、人工化,人工与自然比例严重失衡,原本自然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2.3河道护岸结构单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河道自然特征不断朝渠道化方向发展,水边植物、鱼类、微生物等生长环境逐渐恶化,水流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缺失。由于过去的护岸工程大多考虑的是河道的水土保持、河道冲刷以及行洪速度等,因而,河道护岸结构多选取干砌块或者浆砌护岸,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岸、现浇混凝土护岸等结构,河道护岸结构单一,与现代人类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违背[2]。
3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工技术的应用
如何进一步促进河道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内容着手:
3.1河道治理中植物种类配置
在河道治理中,开展好植物种类配置工作十分重要。在应用植被手段进行护岸过程中,选择的各种植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被对底土土质的适应性。在实际河道治理工作中,应结合各种水位,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参考水位转变区间,将河流岸坡、陆预划分为多个不同区域,并于各个区域中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
3.2河道治理中河流断面形式规划
(1)矩形断面。矩形断面所占空间较小,只需要基于原本河道开展深挖即可。该种河流断面形式适合应用于汛期、枯水期水位相对稳定的河道。由于城镇河流流经的区域通常是相对繁华的地段,造成无法采取变更河道原本断面的方式,来强化可下泄功能的规划方案。鉴于此,在对洪水开展治理过程中,应当全面权衡应用特殊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手段,达成对洪水的科学质量。较常应用的防洪手段包括有流域内雨洪调节地、地下调节池以及蓄滞水湿地等,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应用双层河道的治理手段。(2)梯形断面。梯形断面具备构造简易,仅需对泄洪要求予以满足的优点。该种河流断面形式坡度相对平缓,有利于河道两旁两栖动物的繁衍、生活,为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为河道周边居民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就居民对城市亲水的生活需求予以满足[3]。(3)复式断面。对于城郊大型河段的较宽河滩地带而言,可应用复式断面形式。该种河流断面形式应用特征为:当进入洪水期时,会引发洪水漫滩现象,使得过水断面相应增大;当进入枯水期时,水流会流经主槽河道,相对稳定。倘若洪水处在低水位时,可无需修建防洪堤。
3.3河道治理中护岸技术的应用
(1)多自然型护岸。这一护岸技术较为适用于流程不长、冲刷相对平缓的河流。护岸的核心在于适用河道原本的植被、原石、木材等作为混凝土建设更多的自然属性河道。(2)多孔质护岸。多孔质护岸技术是指应用混凝土预制件而制成的孔状结构的形式,有助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多孔状结构包括自然石连接、盒式结构及鱼巢等形式。应用该种护岸技术有着操作便捷的优点,可为动植物创建良好的生长、活动环境,具备一定的典型性。此外,该项技术可同时满足生态型、景观型护岸的需求,具备广泛推广价值。(3)网络反滤生物工程。网络反滤生物工程指的是在皮面上部砌筑方格,并于方格中种植植被,结合地区气候特征选择对应物种类型,其有着成本经济、见效迅速以及防冲刷等优点,是一项经济实用的护岸技术。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点关注,针对生态环境问题采取修复的技术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生态水工技术即为改善水质、恢复水体原功能的一项有力手段。应用生态水工技术对河道开展治理,一方面可为水生物创建更良好的生存空间,一方面可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建立与保护。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生态水工技术内涵,全面分析现阶段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河道实际情况,强化生态水工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科学合理应用,积极促进河道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春树,胡险峰.生态工程技术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市曹杨环浜河道水环境整治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05,5(7):21-23.
[2]王留红.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