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课题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 科研经费管理 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我国对于科技的投入也在逐渐增大,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我国科研工作的重任,同时,相应的科研投入也逐渐增加。但是,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由于相应的资金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导致科研经费利用效率较低。只有积极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推动科研工作的质量。
一、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和实际相脱节
通常来说,科研项目在申报工作中都是由事业单位科研管理工作部门或者相应的承担者确立项目,并且进行申报。科研项目的预算经费都是由项目本身的负责人员编制相应的预算,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预算编制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使得相应的预算编制工作不合理,所设计的内容不规范、不全面、不合理,导致实际的费用大于预算。在科研工作项目开展过程中,相应的经费支出并没有按照相关计划进行,有些项目的经费支出并没有按照相应程序进行审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实际费用大于预算。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不能严格按照经费合同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进行归集,使得科研项目不能及时进行结题,甚至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重新对账目进行调整,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
在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深入人心。另外,在科研项目申请过程中,财务部门应该积极和项目申请人员做好协调,能够为预算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数据,保证预算工作开展有效性。
二、提高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保证预算的合理性
在实际的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项目申报部门应该积极对相应的工作进行研究分析,确定项目的价值,然后再将其上报给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工作通过以后,才能报备给财务部门,然后编制项目预算,将审核通过的项目上报给上级领导部门。在整个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并且还要保证优秀项目上报,明确各个环节工作细节,从而保证资金利用能够得到落实。
(二)设立专门的科研账目管理部门
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上述现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积极设立相应的资金管理部门,依据科研经费的应用形式,设立专门的经费管理部门,对核算制度审核,设置专门的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科研账目管理制度,指定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然后按照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分项目进行拨款,并且还要对经费落实状况进行研究控制,不仅能够提高经费的利用率,而且还能保证各项工作衔接的有效性,从而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科研项目研究完成以后,科研管理部门应该积极通知财务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结算表,如果经费有剩余,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处理,避免挂账状况的出现。对于一些不按照要求进行结算单位科研项目,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保证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加强对项目支出的审核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应该积极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科研管理部门的研究分析,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工作信息,对各项支出进行审核,从而保证经费的使用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一些和预算不符合的支出,工作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向相关部门说明原因,经过相关部门审核以后,财务部门才能依据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调整。如果预算经费在执行过程中,工作力度缓慢,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制定相应的报告,通过月报、 季报、 年报的方式,使得财务部门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应的财务信息。如果发现实际经费和预算差距较大的现象,应该及时的通知科研部门,并且及时的分析其原因,对相应的计划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保证预算的执行力度。
(四)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在科研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对科研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引进一些先进的控制模板网络系统,将其和相关经费管理工作、科研管理工作进行融合,从而能够使得相关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并且还能够依据实际构建完善的数据系统,积极的对工作进行优化,从而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还能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科研占据着重地位,积极对事业单位科研课题管理中的经费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经费管理的工作现状入手,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并且还要保证其落实力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红新.如何管理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J].财经界,2015,(6):69-70
[2]王琪.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5,(3):32-34
篇2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四级。
正确
错误
2.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技术要求分类中,业务信息安全类记为A。
正确
错误
3.互联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是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
正确
错误
4.在网络安全技术中,防火墙是第二道防御屏障。
正确
错误
5.入侵检测技术能够识别来自外部用户的入侵行为和内部用户的未经授权活动。正确
错误
6.VPN与防火墙的部署关系通常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模式。
正确
错误
7.电子商务是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正确
错误
8.电子商务的网络零售不包括B2C和2C。
正确
错误
9.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基础架构的变革和变化。
正确
错误
10.在企业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认真防范风险。
正确
错误
11.物流是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基础。
正确
错误
12.科学研究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从产品到原理的过程,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过程。
正确
错误
13.科研课题/项目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实践形式,更是科研方法的应有实践范畴,是科研管理的主要抓手。
正确
错误
14.科研方法注重的是研究方法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正确
错误
15.西方的“方法”一词来源于英文。
正确
错误
16.论文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和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源。
正确
错误
17.科研成果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
正确
错误
18.著作权人仅仅指作者。
正确
错误
19.著作权由人身性权利和物质性权利构成。
正确
错误
20.知识产权保护的工程和科技创新的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由某一个方法单独努力就能做到的,需要国家、单位和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信息安全策略的基本原则是()。
A、确定性、完整性、有效性
B、确定性、完整性、可靠性
C、完整性、可靠性、保密性
D、可靠性、有用性、完整性
22.()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前提。
A、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B、风险评估
C、信息安全策略
D、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23.风险评估的相关标准不包括()。
A、GB/T 20984-2007
B、GB/T 9361-2005
C、GB/T 9361-2000
D、GB/T 22081-2008
24.()是密码学发展史上唯一一次真正的革命。
A、公钥密码体制
B、对称密码体制
C、非对称密码体制
D、加密密码体制
25.在进行网络部署时,()在网络层上实现加密和认证。
A、防火墙
B、VPN
C、IPSec
D、入侵检测
26.以下关于国际信息安全总体形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网络无处不在,安全不可或缺
B、漏洞隐患埋藏,安全风险调整
C、漏洞隐患显现,安全风险调整
D、优化顶层设计,注重结构保障
27.美国()政府提出来网络空间的安全战略
A、布什切尼
B、克林顿格尔
C、奥巴马克林顿
D、肯尼迪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按照电子商务商业活动的运作方式分类的是()
A、本地电子商务
B、直接电子商务
C、完全电子商务
D、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
29.以下不属于社会科学的是()
A、政治学 B、经济学
C、医药学
C、医药学
D、法学
30.()是从未知到已知,从全局到局部的逻辑方法。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具体
31.()主要是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具体技术问题而取得的。
A、科技论文
B、学术论文
C、会议论文
D、学位论文
32.()是通过查阅相关的纸质或电子文献资料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行业内部资料或信息等。
A、直接材料
B、间接材料
C、加工整理的材料c
D、实验材料
33.()是整个文章的整体设计,不仅能指导和完善文章的具体写作,还能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周密化。
A、摘要
B、引言
C、写作提纲
D、结论
34.期刊论文的发表载体是()。
A、娱乐杂志
B、生活杂志
C、学术期刊
D、新闻报纸
35.()是指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要向科研主管部门或课题委托方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度情况以及提交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A、开题报告
B、中期报告
C、结项报告
D、课题报告
36.我国于()年实施了《专利法》。
A、1985
B、1986
C、1987
D、1988
37.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不包括以下哪项()。
A、排他性
B、独占性
C、可售性
D、国别性
38.知识产权的时间起点就是从科研成果正式发表和公布的时间,但有期限,就是当事人去世()周年以内权利是保全的。
A、30
B、40
C、50
D、60
39.知识产权保护中需要多方协作,但()除外。
A、普通老百姓
B、国家
C、单位
D、科研人员
40.关于稿费支付的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次版付一次稿费
B、再版再次付稿费
C、一次买断以后再版就不必再给作者支付稿费
D、刊登他人文章就要付稿费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
41.信息安全人员的素质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A、技术水平
B、道德品质
C、法律意识
D、政治觉悟
E、安全意识
42.信息安全刑事犯罪类型主要有()
A、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B、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C、利用计算机作为工作实施的犯罪
D、盗窃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罪
E、非法复制受保护
43.信息系统安全的总体要求是()的总和。
A、物理安全
B、系统安全
C、网络安全
D、应用安全
E、基础安全
44.对信息的()的特性称为完整性保护。
A、防篡改
B、防复制
C、防删除
D、防转移
E、防插入
45.国家“十二五”电子商务规划是由()共同编制。
A、国家发改委
B、商务部
C、科技部
D、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E、工信部
46.发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思想是()
A、强化宣传
B、统筹安排
C、构建完整市场体系
D、营造良好环境
E、优化资源配置
47.逻辑方法包括()
A、分析与综合
B、抽象与具体
C、归纳与演绎
D、统计与测量
E、观察与实验
48.理论创新的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先进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49.科研论文按发表形式分,可以分为()
A、期刊论文
B、学术论文
C、实验论文
D、应用论文
E、会议论文
50.知识产权是由()构成的。
A、工业产权
B、著作权
C、发表权
篇3
一、明确课题研究档案袋制度实施的目的
可以说,在我们的历史长河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起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的量化评价模式,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甄别、奖惩、选拔等含义。《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教师自评,也就是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本人在发展性自我评价中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课题研究档案袋制度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人。同时,这一制度的出台,让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对档案袋的运用是实现自主性评价的重要而有效方式之一,会让教师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动机。当全体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时,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很快提高,这一课题的开展首先得到教师的支持。
二、确定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运用的方法
首先,建立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教师依据总科研课题与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班级情况,填写“子课题申请表。”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方法、实施阶段、预期成果等进行设计,并全面反思、评价自己在工作生涯中专业成长及课题研究的路线;为了更客观体现教师评价的效度与信度,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加入“管理者和同事评价、家长评价”等透明的评价方式,让教师获得更加充实、更加全面的评价信息,评价结果也就更有利于教师自我把握专业成长的方向。
其次,在经过评价面谈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个人或两人合作式的课题研究具体目标与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目标的确定,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检测等方式来达到实现课题发展的目标。
第三,教师搜集有关课题研究、自我专业成长的素材,并通过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形式,促进课题和自我发展。在“教师成长档案”中,大部分素材来自于课题研究本身,包括:第一类:准备阶段;第二类:实施阶段;第三类:总结阶段。
第四,针对在业务能力强,反思能力强的教师,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自主选择展示的内容,在展示、评价活动中发扬自身的优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他们给同事展示的同时,给全体教师创造了相互交流、学习、评价、反思的条件,在评价与反思中,教师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准改进的方向,获得课题研究的经验实现专业成长。
第五,从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的评价指标来看,幼儿园提出的评价标准基本是粗线条形式的。因为每位教师的起跑现都存在着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尤为重要,根据教师制定的自我评价指标,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个性化评价指标,让教师充分发挥专长和潜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三、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研究的实效
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的运用与研究提高了教师自主性评价的内涵,也就是它真正体现的是对教师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以教师为本的评价,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就实现自主性评价的作用来看,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教师有了实际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这种意识和自主性代表了从他律走向自律的一个过程。当教师的自主性得到发挥时,孩子们手中也拥有了活动的主动权。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的运用,对优秀教师而言,增加了他们工作的满足感,激发了他们自主的动机,增长了才干,支持了创新;对困难教师而言,他们在自主性评价与他评的结合中获得了帮助、获得了咨询的机会,为恢复信心、改进工作付出努力。
篇4
关键词 体育科学 体育科研方法 体育统计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近20年体育统计在我国已经成为十分重要和最常用的体育科研方法。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体育学术研究,误用统计方法,乃至以挂上统计公式作为“科学性”的幌子,使体育统计界同仁和体育科研工作者感到不自在。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也认为应该作一些有关体育统计和体育科研方法的诠释,以减少体育统计方法的误用,提高体育科研水平。
1中国体育统计现状概要
在80年代以前,包括体育统计在内,我国应用统计学科处于萎缩状态。改革开放后,统计方法的应用与统计教育重新得到重视。80年代初,教育部在武汉与襄阳两地举办体育统计教师培训,培养了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的体育统计的师资与各地体育统计学术骨干。此后,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的体育系逐步开设了体育统计课程。1981年在研讨师范院校体育统计教学大纲的时候,成立了全国体育统计研究会。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积极支持下,1984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近20年间,许多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得到应用,如抽样理论、实验设计、估计理论、假设检验、决策理论、非参数统计、序贯分析、多元分析、时间数列等都已有研究成果的发表或报道。
然而,我国从80年代开始重新普及体育统计,与20世纪初已经发表因子分析应用研究的美国,或70年表《行动科学的因子分析》专著的日本相比,难免显得基础薄弱。正如著名社会学家教授所说,“一个学科,可以挥之即去,却不可能招之即来”。于是就出现了评析体育统计应用情况的论文,如杨震的《体育统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梁荣辉的《体育科学研究中应用统计方法需注意的问题》,刘炜的《线性模型在体育科研中应用的常见误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统计知识的问题,也有科研方法的问题。因此必须从科学的发展,俯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从统计学的发展端详体育统计现状。
2统计学的发展
要了解体育统计的发展趋势,有必要简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
人类的统计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已有统计整理描述的应用;13世纪欧洲有国势调查;17世纪英国的配第发表了《政治算术》;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同时农业普查;1853年由比利时政府邀请,在布鲁塞尔召开有26个国家150人参加的第一次国际统计会议;1857年,恩格尔根据家庭收入越多,则饮食支出的比例越小这一法则,引申出恩格尔系数,以饮食支出的比例作为度量生活水平升降的标准,它一直延用至今;1903年德国柏林的第九次国际统计会议上,抽样调查得到世界上多数统计学家的认同; 1930年前后美国举行盖洛普民意测验。19世纪中期奠定了概率论的理论基础。19世纪中叶起,数理经济学、生物计量学和应用数学促进了数理统计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构成了现代统计学的枝叶。现代数理统计学可以分为两个侧面:一是理论数理统计学,它研究抽样理论、实验设计、估计理论、假设检验、决策理论、非参数统计、序贯分析、多元分析、时间数列与博弈论等;二是应用数理统计学,高尔顿、K・皮尔逊用于生物学,埃奇沃思、鲍利用于经济学,R.A.费希尔用于遗传学、农学。在宏观层次上,科学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整体化、高度数学化和科学技术一体化。数学的应用已突破传统的范围而向人类一切知识领域渗透。二次大战以来,统计学的巨大进展已使它成为数学科学的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
21世纪,统计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统计作为由观察样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总体信息的方法,关系到信息的本质和数据处理。计算机与信息化的时代,爆炸式积累的信息与数据必须借助于统计学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大规模的信息处理所遇到的信息压缩、特征检测、可靠性分析,以及数字、符号、图形乃至语言的加工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依靠统计方法与计算技术来解决。现实中的许多统计难题需要引进新的统计概念与方法甚至理论体系。当然对于体育统计的这些问题,就目前的研究力量与人才资源,是难以承担如此重任的。
计算机与商品化大型统计软件的出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使更多的人有可能进行大样本数据处理和多元分析。可以预见,体育院校统计教学研究都将使用专业化的大型统计软件。即将改版的体育统计教材,已将spss的使用列入教学内容。科学、统计学的发展给体育统计和体育科研奠定了宽厚的基础,那么体育统计和体育科研的关系又如何呢?
3体育统计与体育科研方法
3.1体育科研的复杂性
虽然体育对于健康和社会的作用已被社会各界接受。然而,体育学科的复杂性还未被教育界乃至社会所理解。体育外在粗犷,却蕴含了众多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而使投身体育的研究者感到力不从心。谁也无法夸口能解决体育科学的众多难题。体育与健康的研究,涉及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健康社会学、抗衰老的研究等等;体育的动作技术分析会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和解剖学等等;运动训练理论会涉及技能学习、体能的提高和战术,它与生理、生化、心理、认知科学、博弈论以及教育科学的许多理论直接相关。许多体育科研,出身于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会因为没有从事体育的感性知识而产生困难,竞技体育的研究会因为没有体验训练而难以深入。显然,在体育科研中狂妄、自负只能反照自己的浅薄。
3.2体育科研中统计方法应用的几类问题
3.2.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虽然研究有专业设计,但是无论你研究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大多需要实验或调查。
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调查设计都离不开统计。最基本的我们应该了解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理:重复,随机化以及区组化。由重复使我们得到实验误差估计值与效应值更精确的估计;由试验对象、试验次序等随机化使观察值或误差为独立分布的随机变量,就可以使用各种统计方法;由相似试验对象的区组化使我们可能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如果不注意基本原理,你的研究难免出现方法错误。
3.2.2实验方法
体育的影响因素,如运动强度等,常常是难以控制的,实验对象经常是人,常难以齐同对比,不便重复试验,还不能对实验对象造成伤害等,这使许多主要源于农业试验的试验设计,很少能应用于体育。因此,需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制约因素,慎重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3.2.3取样
无论是试验还是抽样调查都需要样本。由于经费、工作量或对抽样方法了解不够等原因,在体育科研论文的研究方法里,包括不少学位论文,对于抽样方法没有明确的交代,抽样方法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果精度要求不高,仅作探索性研究,而不是由样本推测估计总体,有时也可用非概率抽样。社会科学中的大样本研究,有时也用非概率抽样。但是,离开了概率抽样,许多统计方法就失去了应用的前提。概率抽样有多种方法,适用不同的情况。因此从研究方法的严密性看,需要在体育科研方面增补这方面的内容。
3.2.4统计分析方法
现代统计学可以借鉴的方法应该有不少,在体育统计基础相对薄弱,原创方法几乎没有的情况下,对于体育统计分析方法,首要的是开阔视野,学习、应用前人或相关学科已有的统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前人已有方法不能解决的、有待建立的体育统计方法。当然,方法的建立相当困难,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按照前20年的进程,期望建立新的体育统计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体育统计学科,都是十分困难的。
目前,体育统计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对统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如:
(1)推测性数理统计是由样本研究总体,由于样本信息是不完整的信息,必然有抽样误差存在,必然有出错的可能性。而在统计分析中却有人得出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结论。
(2)统计方法仅仅对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准则,但是并不证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如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可以给出比较对象来自同一总体的概率,但统计分析不可能给出它的原因,比如并不说明训练方法好坏等。
(3)实际的差别显著与统计显著性的差别。虽然统计上的显著性与差别大小有关,但是它的直接含义是来自同一总体的概率大小,而不是你误指的差别大小或差别显著。
(4)当训练强度与成绩提高相关,P
(5)统计方法为研究目的服务,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不是选择复杂的方法。
(6)统计模型对于数据的测度水平,变量是连续型还是离散型,是计数资料还是计量资料,相关变量是对称还是不对称等等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研究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统计分析的方法。
(7)体育问卷调查有大量的名义(定类)测度与序次测度。不能不问数据资料的测度水平,一概用均数表示集中趋势,用标准差代表离散程度,用它们作线性回归、因子分析等等。
(8)不注意模型要求乱套统计公式。如不知变量的分布,作小样本的t检验;在自变量间关系过于密切的情况下作回归分析,在变量间关系不密切的情况下作因子分析。
4用好体育统计方法,提高体育科研水平的建议
(1)科学数学化特征及科学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体育科学必然向数学化方向发展,体育统计无论对于体育自然学科或体育社会学科都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体育高等学校应重视体育统计学科对于体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体育科研人员应从方法论高度学习科研方法,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2)体育统计要注重抽样研究本质的研讨。重视与概率相联系的思想方法,研究相关学科的统计方法,加强方法的移植研究,明确统计方法建立的条件,避免统计方法误用。
(3)体育科研应加强实验设计、抽样研究及社会科学常用统计方法的普及。提高体育科研人员应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包的能力。
(4)体育统计学科的纵深发展必须有跨学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参考文献
[1] 侯灿.医学科学研究入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王维.科学基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篇5
一、课题研究的三大优势
课题将充分利用新作文杂志社广泛联系各个层次的作者,联系一线老师及一线中小学、高校作文教育教学专家的作者资源与专家资源优势,为课题提供精到实用的学术信息支持;将发挥杂志发表推广的媒体优势,为课题研究的新鲜思想观点、新鲜经验做法提供第一时间推广传播支持;将依托新作文杂志社隶属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出版平台与课题研究同步开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性出版计划,动态出版生成课题研究专著等课题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三对关键词与三大基本方向
第一对关键词是:梳理与总结。与之对应的一大方向是全面梳理活跃在当下中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与内容、思想与流派,为宏观上把脉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供切实的依据。第二对关键词是:研究与推广。相应的方向是选择写作学界、作文教学界前沿的理论与体系,研发先进理论,与教学一线实践对接并推广可行方法与途径,实现科研理论向教学实践的产业化转变。第三对关键词是:创新与发展。与之对应的方向是集大家智慧,百花齐放,催生更为新鲜的作文教学新理念、新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范畴
1.作文教学目的、原则研究
新课标所制定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作文教学实践距离研究,微观课时、单元、学期、学年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及结构研究,以“自悟”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目的研究。
动力学原则、先放后收原则、自悟原则、大量读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个性化原则等,从这些原则中查找最根本、最普适的规律,并进行概念的准确界定。
2.作文教学内容与过程研究
兴趣、主题、结构、语言、语感、思维、文体、技法训练与方法研究,作文过程中思维外化与内化对比研究,作文基本功构成及提高研究。
作文步骤研究,作文教学阶段整体目标、知识结构及序列安排研究。
3.作文课堂组织研究
课堂实施过程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课堂结构、课堂组织形式类别、个别辅导、小课堂、大课堂等。
4.作文教学教材研究
各类(含社会培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各自适用情况分析研究,作文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应用原则研究,不同作文教材应用策略对比研究。
小学、初中、高中作文教材内容编排序列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各类相关训练的衔接研究,教材的结构、内容、容量、呈现形式研究。
5.作文教学教师研究
作文教师素养的构成研究,作文教师素养的提高途径研究,专职与非专职作文教师教学效果对比研究,不同教学风格与方法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6.作文教学资源研究
家长、学校教学资源,作家、教研机构等社会智力资源,作文教辅图书资源,作文专业报纸、杂志资源等诸多作文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开发与利用研究。
7.作文教学评价研究
作文评价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作文评价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评价的结果使用研究。作文升格的标准、方法研究。
8.现作学前沿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
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与实践推广,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与实践推广,题型写作理论与实践推广。
9.传统写作及写作教学理论批判与借鉴研究
叶圣陶、张志公、吕淑湘、梁启超、朱自清、张中行等作文教学理论研究
10.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研究
作文教学中的左右脑协同思维的策略研究,中国人独特语言区对于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学生语言发展心理进程对写作能力的影响研究,写作思维学研究。
11.作文教学新媒体教学手段研究
作文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网络时代作文教学的新特点与新方式研究,作文报刊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研究。
12.作文考试与日常作文训练研究
小学作文考试与学生作文心态能力发展影响研究,中考作文研究,高考作文研究,中、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训练的关系研究。
13.各级各类作文培训专项研究
培训的规模、教材、方法、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14.作文教学流派梳理
建国以来形成的各种作文教学与实践研究。
15.国外及港台作文教学研究
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作文教学研究。
16.读写直通策略与方法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学法的指导研究,以作文教学为主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对比研究。
17.作文教学跨门类借鉴研究
其他学科对作文的影响与借鉴研究,音乐、美术、戏曲、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对作文教学的借鉴研究。
18.涵养、自悟、自修、自审、自改、内生作文动力培植研究
对学生内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非智力因素养成的研究,自悟、自修、自审、自改能力养成研究,写作动力内在的自生长形成机制研究。
四、子课题申报条件
1.本着双向选择、自愿参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申报子课题,成立课题组。
2.子课题组负责人要有较强的作文教育教学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原则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级、中教高级、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较高的科研组织指导能力。子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子课题研究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实验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3.子课题组负责人所在的单位,必须领导重视,建立相应的组织系统,有完成子课题组研究任务的相应专业力量。
4.具备相对稳定的作文科研教改队伍和组织机构,并设置固定专员和总课题组定期联络,沟通、汇报工作。
5.除执行本方案的各项规定之外,还要遵照总课题组的相关要求,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五、子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培训
1.各学校在总课题研究的框架内,自主选择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子课题选题指南见附件一)。
2.填写《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表,一式四份加盖公章后交总课题组秘书处。子课题申报截止日期至_______月底(子课题申报表见附件二)。
3.由总课题组组织专家完成对参加子课题学校的资格立项审定。
4.陆续审定合格的学校统一参加总课题组召开的课题立项开题培训会议(时间及地点另外通知),届时统一颁发“十二五”科研课题立项证书及课题学习资料。
六、课题的组织管理
为了认真抓好课题研究,落实总课题与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分会秘书处《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负责对子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审定,对研究成果进行审核;组织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培训、评估、检查;由总课题组秘书处承办课题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和成果推广等活动。
本课题管理采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总课题组依据课题进展情况组织相关的研讨、培训、交流、考察;各地区的子课题学校也可以自行组织相关活动,邀请总课题组给予指导与支持。
总课题采用公开申报、审批,分子课题研究方式,鼓励各子课题承担学校和个人以校为本,切实优化研究过程。希望研究者树立成果意识,注重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一般情况下,承担子课题研究时间为2~4年。
希望参与单位自愿给予总课题一定的研究经费支持,额度由双方协商决定。
七、《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秘书处联系方式:
曹 韧:0351-5256554 15535812691
聂艳宏:0351-4195579 13203419770
曹晓花:0351-5256564 15034062154
张东萍:0351-5256564 13754818519
附件一:《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二:《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表(附表二略,该表可登陆新作文网站省略下载)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附件一: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
一、作文教学目的、原则研究
1.新课标所制定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作文教学实践距离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2.微观课时/单元/学期/学年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及结构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3.以自悟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目的研究。
4.作文教学原则研究。
二、作文教学内容与过程研究
5.兴趣、主题、结构、语言、语感、思维、文体、技法等作文内容分类训练方法研究。(小学、中学)
6.学生作文基本功构成及提高研究。
7.作文教学阶段整体目标、知识结构及序列安排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三、作文课堂组织研究
8.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
9.作文课堂结构、课堂组织形式类别、个别辅导、小课堂、大课堂等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四、作文教学教材研究
10.社会作文培训教学教材特点及各自适用情况分析研究。
11.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2.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3.语文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4.作文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应用原则研究,不同作文教材应用策略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5.作文教材内容编排序列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6.小学、初中、高中各类作文相关训练的衔接研究。
17.作文教材的结构、内容、容量、呈现形式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五、作文教学教师研究
18.作文教师素养的构成研究,作文教师素养的提高途径研究。(小学、中学)
19.专职与非专职作文教师教学效果对比研究。(小学、中学)
20.不同教学风格与方法的教师对学生作文写作影响研究。(小学、中学)
六、作文教学资源研究
21.家长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2.学校非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3.作家、团体、教研机构等社会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4.作文教辅图书资源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5.作文专业报纸、杂志资源等诸多作文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开发与利用研究。
七、作文教学评价研究
26.作文评价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作文评价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评价的结果使用研究。
27.作文升格的标准、方法研究。
八、现作学前沿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
28.言语生命动力学作文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29.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30.题型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31. ______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九、传统写作及写作教学理论批判与借鉴研究
32.叶圣陶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3.张志公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4.吕叔湘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5.梁启超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6.朱自清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7.张中行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8.______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十、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研究
39.作文教学中的左右脑协同思维的策略研究,中国人独特语言区对于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40.现代脑图研究成果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1.学生语言发展心理进程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及教学策略研究。
42.写作思维学研究。
十一、作文教学新媒体教学手段研究
43.作文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4.网络时代作文教学的新特点与新方式研究。
45.各类作文报刊的优势、特点以及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研究。
十二、作文考试与日常作文训练研究
46.小学作文考试与学生作文心态能力发展影响研究。
47.中考作文研究。
48.高考作文研究。
49.中、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训练的关系研究。
十三、各级各类作文培训专项研究
50.小学作文民间培训的内容、方法、教材、规模、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51.中学作文民间培训的内容、方法、教材、规模、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十四、作文教学流派梳理
52. ______作文(法)专题研究。
十五、国外及港台作文教学研究
53.美国作文教学研究。
54.日本作文教学研究。
55.韩国作文教学研究。
56.英国作文教学研究。
57.台湾作文教学研究。
58.香港作文教学研究。
十六、读写直通策略与方法研究
59.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学法的指导研究。
60.以作文教学为主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对比研究。
十七、作文教学跨门类借鉴研究
61.学科作文研究。
62.不同艺术门类对作文教学的借鉴研究。
十八、涵养、自悟、自修、自审、自改、内生作文动力培植研究
63.学生内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非智力因素养成与作文关系的研究。
64.学生作文自悟、自修、自审、自改能力养成研究。
65.写作动力、动机内在自生长形成机制研究。
申报者可以某一地区教科研部门为单位申报区域性课题,也可以学校为单位申报学校课题,还可以个人单独申报个人课题。
上述课题供申报者参考,申报者可以结合本单位或个人的实际情况,在总课题总的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自行拟定课题进行申报。
上述课题从18个大的研究方向分解出60多个子课题,申报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条件,将子课题进行合并,选择大的研究方向为研究范畴进行申报。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开放题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美国在小学阶段就开展研究性学习了。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可以是有定论的东西(如定理、公式)也可以是未知领域,答案不确定、不唯一、丰富多彩都有可能,但提出的课题对学生必须有价值、有意义,符合学生实际。在此笔者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己见,以供同行商榷。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新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其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三、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自70年代日本、美国在中小学教学中较为普遍地使用数学开放题以来,数学开放题已逐渐被数学教育界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因为数学开放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80年代介绍到我国后,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类刊物发表了大量的介绍、探讨开放题的理论文章或进行教学实验方面的文章,并形成了一个教育界讨论研究的亮点。90年代我国高考试题中连续出现具有开放性的题目。近几年在全国和各地的高考试题中数学开放题更是多样化,按命题要素的发散倾向分为条件开放型、方法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摸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量化设计型、分类讨论型、数学建模型、问题探求型、情景研究型;按信息过程的训练价值分为信息迁移型、知识巩固型、知识发散型;按问题答案的机构类型分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无限离散型、无限连续型。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在研究型课程中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应具备起点低、入口宽、可拓展性强的特点。
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开放题的编制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它的编制本身也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
数学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编制出开放题,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数学中的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或者是学生暂时还不知道,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3.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我们平时所用习题多是具有完备的条件和确定的答案,把它称之为封闭题,在原有封闭性问题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发散开去,能够启发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就有可能形成开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呈现给学生封闭题,解答完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探究更一般的结论,探究更多的情形,或探究该结论成立的其它条件等。
4.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编制开放题。数学家的研究方法蕴涵深刻的数学思想,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家的某些研究,做小科学家,点燃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火种。以此为着眼点编制开放题,其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5.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在实际问题中,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装的外型,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这些是需要设计的,而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不同,得出的方案也会不同。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出设计类型的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国际数学教育心理会议的公开课问题:“在一块矩形地块上,欲辟出一部分作为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请给出你的设计。”是一道公认的开放题,花圃的图案形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解题者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充分展示几何图形的应用,这种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的开放题往往有趣而富有吸引力。
篇7
1 引言
目前,因为社会对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的高需求,使得实践教学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热点。热工实验课程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提高与就业,而传统的热工实验课程得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实验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要求[1],因此,探讨对传统热工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并创新思维,提高热工实验教学质量就势在必行。笔者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以及在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总结经验、分析改进,得到了在热工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四个主要方法。
2 现有教学实验课存在的弊端
(1)教与学过程脱节,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使得各级、各类学校均形成了以教育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一教学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另一方面则因为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业因此扼杀了其主体作用和创新思维[2-3]。
(2)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的实验课上,学生只是照着书本上所罗列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进行操作,生搬硬套,并将其作为经典来处理,因怕出错而亦步亦趋,依次而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
(3)教学过程分散,不成系统,逻辑性差。热工实验课程的原有安排较分散,课程的进度相关性差,讲课时总是碰到什么讲什么,没有一个良好的逻辑体系和一个讲解的逻辑路线。
(4)缺乏足够的实践性。先进的模块化实验教学设备提高了实验效率,减小了实验误差、缩短了实验时间,但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无法观察到实验器件,导致实践性缺乏[5]。
因此,针对现有热工实验课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变传统以实验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方式,而充分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验教学中达到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 教学过程一体化
在热工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模式,达到“教”和“学”的一体化。在热工实验教学过程的安排上,要注重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主要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在实验课程的前期准备阶段,针对所有将要提出的问题先形成一个问题系统[6], 教师要把对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课程基础知识进行综合的学习、分析,并最终将所有的知识系统转化表现为一个问题系统。问题系统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主要知识点,针对这个知识点设计出多个大问题,并在大问题下面分解出一系列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着大问题展开,将大问题的各个细节部分全面细致的展现开来。问题的设计以与实验课相关的课程内容为主,并结合实际实验内容,围绕主干,同时结合学生课程课堂上的表现不断的进行调整,从而从实验课程预习阶段就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而教学一体化的实现,也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指导实验过程,学生只是在指导下机械的完成实验操作,而对实验课内容以及实验课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糊里糊涂,不明不白的现状,让学生在上实验课程之前就对实验课与课堂内容的关联了如指掌,为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打下铺垫。而在实验课程的完成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也发生了变化,在以“指导”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指导方向、指导操作的精准度,教师往往会因为担心自己讲得不到位、不全面、不细致而滔滔不绝。而使用“教学一体化”方案,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作、自我设计、自我解决,注意力指向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也就有更充裕的时间去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时的给与一定的指导,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向性正确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得少了,指导的少了,学生自己琢磨的时间多了,自行尝试的机会多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多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实验课堂上学生的行为方式可概括为以听为主,以操作为辅;而“教学一体化”方案则更多地是要求学生具有以分析、思考为主,以听、操作为辅的行为方式。“教学一体化”方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4 教学形式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开始进入大学课堂,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大学课堂授课的方式,从传统的教师以粉笔加黑板的讲授形式,向利用投影仪、语音、网络等多种媒体综合应用的教学形式开始发展。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教师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7]。热工实验课程结合实验课程本身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虚拟网络实验系统与实物系统相结合,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实验过程的教学形式中,教师所讲解的实验过程往往循序渐进,学生可清楚地看到教师对实验过程的分步介绍,明白实验是如何一步步完成的,教师讲解的速度也比较适中,能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与讲解路线,有充分的记录,从而易于保证实验的安全、准确进行。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往往注重实验操作的教学,不注重学生自我思考与分析,无法完成启发想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弱[8],传统实验教学课程只是针对现有的实验设备开设、讲解,信息量不够大,很多设备的内部结构以及内部原理等知识很难形象地表示出来,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较差。
而多媒体教学包含的信息量大,视觉感强,能够把复杂的实验设备的内部结构、内部原理及内部形式等形象地表示出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而针对现实存在的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课程,开发出相应的虚拟实验系统,则是用多媒体手段对真实的实验进行再现和模拟,由学生进行观看或参与操作[9-10],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实验环境。借助虚拟实验的交互性,学生可以对实验仪器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大大的发挥,突破实验场地与时间限制的实验方式,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进一步的创新。
在学生完成虚拟实验之后,让其及时进入真实的实验室来完成现实实验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经过虚拟实验得出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数据,对其进行真实验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发现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可对实验结果与实验问题进行记录与对比,开展集中讨论,进一步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最终得到优秀的实验方案与实验验证,这样可以使学生系统的完成实验的基础理论分析与具体的过程实践。
5 教学推进逻辑化
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课程内容服务,为了更好的组织、传输课程教学信息,加深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理解、记忆以及分析归纳总结。而要使传输有效,除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系统性外,还需使教学内容在操作上具有逻辑性。为使学习者对信息的接受落到实处,则需要在实验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有科学的课堂教学管理操作,用以激发和调控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与行为。实验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讲概念、原理、方程、公式等基础理念落到实处,以具体实物运动的方式展示出来,实验内容所展示的知识是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实验课程使所展示的概念、原理、方程、公式等在课程本身就具有的系统结构,因此未来便于学生掌握记忆,在实验课程的进行中要结合课程逻辑确定实验内容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条理的用实际设备进一步具体说明、体现各概念的内涵、外延,原理和方程、公式的结构、用途、运用条件。因此,在实验课程内容讲解时,要首先给学生讲解实验课程的内容分布,实验内容对应的基础知识的整理,实验过程对应的逻辑步骤,然后把具体的课程概念、原理、方程、公式分别一一对应的在每个实验中提出,让学生具体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最后在综合实验台上,将各种基础知识综合体现,由学生自行分析实验台操作所涉及的各种概念、原理、方程、公式,通过自行设计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推理、数据处理、综合论证,优化设计等过程,把涉及的课程基础知识整理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最后把各种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应用上。通过将教学内容按照逻辑性有计划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6 教学过程实践化
实验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和考察,不仅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体实验课程中,笔者整合利用本专业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等实验教学资源,同时也利用平时在科研过程中和企业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努力吸纳一些企业的赞助,让不同的企业赞助不同的热工材料、热工设备和设备模型。通过利用这种方式,我们在近几年的努力下,目前已拥有一套典型的热工加热炉设备模型、各种热工设备的部件以及多种典型的耐火材料样品,同时还制作了一些典型热工设备及材料的挂图,我们已经成功搭建了一个开放性的、综合性的热工过程与设备演示实验平台,为学生展示和演示有关的热工材料、热工设备部件,及典型热工设备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并与国内相关企业共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创新性社会实践的基地,强化流程工业节能减排工程师的实践培养环节,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很多参观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从实际工业生产中体验和认识各种热工设备,从根本上把握专业学习的内容。同时热工实验课程还通过建设实验室平台、实习平台、网络平台等综合应用教学,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及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合作完成加热炉设计、加热炉模型搭建等题目,达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的目的。
篇8
1.高校篮球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高校篮球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传统教学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和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贯彻需求。在传统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规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三基”的实现,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虽然传统“三基”教学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且与“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三基”教学仍具有坚实的科学性,学生只有在具备“三基”的基本要求,才能深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并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见,无论是传统的篮球教学,或是现行的素质教育,都需要充分实现篮球教学的有效性,即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这一项目的相应技术和技能,通过对这一项目的技术、技能训练,实现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体现出篮球教学的效果,即教学有效性。而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是对教学层次的又一个提升,终身体育思想是一项长远的教学目标,是对传统体育教学和素质教学目标的升华与拓展。因此,篮球教学有效性体现在传统体育教学和素质体育教学方面,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应该有所创新和突破。提高篮球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高校篮球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具有实践性的促进作用。
2.篮球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篮球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2.1素质教育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能力等;
2.2科学性原则。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篮球运动技能的认知与发展规律,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展开教学;
2.3循序渐进原则。篮球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长期训练过程,教师要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等原则展开教学;
2.4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篮球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进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篮球训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
3.1篮球体能训练的教学方式
在篮球竞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水平已成为制胜性的关键因素,运动员需要在体能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力量、速度、灵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对学生体能训练的有效教学方式,否则无法适应篮球运动的高强度和速度要求。篮球运动是一项带动全身心运动的项目,因此在篮球力量素质教学中,主要以锻炼学生的肌肉水平为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安排跑、跳、器械类运动等来增强学生的全身肌肉力量。在速度教学过程中,是使学生实现在复杂的动作中做出正确并快速的反应为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类型的篮球比赛,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逐渐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的速度、节奏,以及与同伴间的配合默契能力,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提升篮球技术动作的熟练度。篮球比赛的时间限制需要运动员具备高水平的耐力素质,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学生长跑质量的要求来提升学生的耐力,无论在体能训练中采用什么方式,都不要你操之过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切忌施加超负荷、超强度的体能训练,反而对身体造成损害。实际上不管采用体能方式进行训练,要都结合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避免出现训练强度超过大学生的身体负荷量,起到反作用。
3.2篮球技巧、战术的教学方式
在篮球训练中,运动员常出现动作衔接不连贯,不能灵活地应变篮球技术,或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分析和运用战术,篮球教师需要采用措施改善以上常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强化对篮球技术的训练,例如训练传球、急速停止、准确投篮的技巧不出现交换位置或是补位的现象,使学生逐渐找准自己的技术应用时机,体验技战术发挥的作用。在训练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篮球意识教学,传授和引导学生自我把控球的力度、方向,预测和感受球的传达位置,从弧度、落脚点、防空范围的控制来提高篮球技能。在具备一定篮球意识的基础上强化专项训练,比如打篮板球、如何切入、如何有效地防守等技术。针对战术配合问题,运动员之间的战术配合是得到投篮机会的最佳途径,团队成员之间若不能协调配合,则会丢失很多投篮机会,因此教师在篮球战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之间的特长优势来分配团队角色。再根据不同战术相应地分析不同的制胜线路,激发运动员在不同形势下灵活地作出反应。篮球教学的有效性可通过战术配合和技术训练的强化方式得以实现,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战技能,可以有效地贯彻篮球教学理念,充分体现篮球教学的实际意义,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4.结语
篇9
一、领会课标理念,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课标”,把握“课标”理念的实质,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全面贯彻理念的四个方面,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笔者语文教学努力让学生手脑并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把客观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的“我要学”,改变被动消极的学习局面。如在学生自编话剧《变色龙》中,警官的扮演者是一个语文学习的“后进生”,然而在剧中他用幽默滑稽的神情、动作,将“见风使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阿谀奉承,恬不知耻”的“变色龙”的个性表演得惟妙惟肖,尤其是他故作谄媚状地模仿警官讨好将军的语言,真是入木三分,令师生捧腹大笑,大家无不惊叹他的表演极具创新性。整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任务,兴趣盎然,对《变色龙》的内容掌握得很快,几乎人人都能熟背。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把“活动内容”这根弦调谐到学生主体“特长”弦的频率上,才能产生谐振,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潜心研究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充分体会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从而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例如《窗》一文,设置悬念是一大特色,于是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文中的悬念,并比较哪位学生找得多、找得快。学生被激起了兴趣,紧张地去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最终在这种竞赛的情境下解决了问题。又如在读《三国》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从作品中去积素材的环节,让学生以“等待时机、挫折”等为主搜索词,去找出书中的典型素材。学生十分活跃,有学生说:“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在火攻之前巧施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作为大量的准备,才等来了利用火攻的时机。”还有学生说:“诸葛亮选择明主之前,广泛学习各种知识,了解天下大势,才等来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对于 “挫折”的相关素材,学生也举了一些事例,如“刘备屡挫屡战,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曹操败走华容道仍笑谈对手的排兵布阵;诸葛亮在前线镇定自若地巧设空城计”等。这些活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理解了作品,又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立体的空间。
篇10
随着主体教育思想在教育界地深入,许多教师已在自主学习研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自主学习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关注。福建省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上海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等等。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积极意义:
①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选择的机会,学生对教学进度可以提出建议,学生与教师一起设计教学方案,学生对教学过程可以适当调控,同时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
②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好的教学气氛的前提条件是互动、民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从而使师生都体会到教学是一种人生的良好享受。
③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增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主体型课堂教学设法使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有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
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承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它们二者谐振的有效机制。非智力因素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调动。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当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融入教学而实现自觉、自主地学习时,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⑤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社会性,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合群性,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社交技能。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方法步骤:
1 课前导学
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引导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载体:导学提纲教学案一体化个体二次备课优化各种教学要素(主要是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
1.1 创设问题情境。
1.1.1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天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帮助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知识体系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来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带有明确的指向性。
1.1.2创设问题情境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集中注意力,使学习得以顺利开始。
②明确教学主题,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领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
③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状态价值,得到明确的意识信号,形成一种价值倾向,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④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智能水平,创设问题情境就要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
⑤创设问题情境的工作不但在学习过程中的前期要予以重视,而且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加强,只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已。
1.1.3 创设问题情境应着力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1.1.4 如何进行课前问题设置(课堂问题设置)。
①课前问题设置应紧扣大纲、教材和课程标准及高考命题改革方向,紧扣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和办法。
②课前问题设置要切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出的问题要包含多种水平的层次,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不要太易也不要太难。
③课前问题设置要便于课堂上展开“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设置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去思考探求。同时便于在课堂上讨论,以便在师生之间进行多次质疑、讨论、交流和评价。
④课前问题设置要新而有趣,特别要反映出最新的科研成果,实际应用背景和有价值的史料。
1.2 激发学习动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1.2.1 激发学习动机,应达到下列要求:
①学生在情境体验和教师的诱导下,表现出具有情绪感受色彩的集中注意,并因主观奋发而导致活动的力度增加。
②学生在奋发的学习状态中对学习材料的区分和选择将变得易于进行。他们会对学习材料作出有意义还是无意义,重要还是次要的判断。这时学习的行为的方向和目标就具有决定的意义。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目标的激励,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意向(认知内驱力)。
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
1.2.2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①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要达到学习是学生的必需的目的。
- 上一篇:会计职业路径评估
- 下一篇:妇产科临床教学计划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