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和英语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和英语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西文化;语言失误;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086-02
引言
语言渗透着文化,语言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传播文化的工具。语言离不开社会,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从语言模式中探求出暗含的文化模式,探求出每个社会群体所持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学习一种语言,也要尽量去接受它内在的文化,只了解其一,不可能很好地掌握这种语言,流利地应用这种语言。明末清初,随着西方语言及文化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注重学习英语。英语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时尚,能真正促进贸易和经济上的发展才是最终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词语的字面意思与其真正含义完全不同。因此,一般学习者看到这些词语时,很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很多英语学习者“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只有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掌握英语中容易产生误解的词语,才能有效地避免理解失误和翻译错误。英语中有些词语在句子中有特别的含义,不可照字面意思理解,如果望文生义,就会闹笑话。本文针对中国人在汉语思维影响下对语言产生失误的弊病,进行研究分析。
一、中西文化差异
1.话题差异
在以英语作为母语的西方国家,西方人闲话家常时的内容与中国人有些不同。谈话内容一般不会涉及个人的工资、收入、婚姻状况、年龄等等这类问题。因为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会涉及个人的隐私,是不方便过问的。这些话题在以往中国人眼中,没什么不可以谈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慢慢开始接受西方的文化,或多或少地开始避免和陌生人提出这些问题,当然在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西方人和中国人一样也会谈起,这是出于朋友之间的关心罢了。但对于初识的人,西方人更看重个人隐私,而不去过问。因此,对于爱问这类问题的中国人,就要小心发问,避免出现尴尬局面。
2.问候差异
中西方国家在日常问候及打招呼时,也有一些区别。在过去,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对方““吃了吗?”“去哪里?”“上街去啊?”之类的问候。其实,对方如何回答并不重要,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对方的答案,只是向对方打个招呼而已,这样比点头一过有礼貌些。而现代的中国人在见面时,问候语大多已变为“最近好啊”之类的话,对个人隐私的问题问得少了,不管哪种问候,都为了体现出提问者与答话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但在西方,打招呼时,一般只问一声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或直接说声“嗨”就OK了。如果西方人遇到中国式问候,就会感到非常疑惑,回答时也感到莫名其妙。追究根源,还是对何为隐私的问题有不同答案而已。
3.称谓差异
在中国,一般平级或年龄相仿的人或关系亲密的人之间才会直呼其名。对年长者直呼大名,会显得非常没有礼貌。对上级这样称呼,也可能因此得罪领导,让人觉得不分长幼尊卑,没有素质。但在西方,直呼大名却证明了关系亲密,家庭成员之间,皆可直呼姓名或干脆使用昵称。因此,在与人问候时,要分清对方来自何处,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问候语,这样才能不显得冒失,又体现了礼貌。
4.自我差异
任何学英语的初学者都能发现,在英语代词中,你、你们、他、她、他们、我们都不大写,只有一个代词大写,就是我。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眼中,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大写的我代表了西方人追求自我,体现自我的意识。但并不是说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而是显示出他们为人处事时更喜欢独立,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会尊重自己。这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对自我主义的重视。但在中国,情况则恰恰相反。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己的称呼,就带有谦卑之意,如:奴家,在下、鄙人、奴才,小人等,就连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把自己称为孤家寡人,虽然在称呼上是把别人放在上位,自己置于下位,但这种情况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中国古代,上级可自谦,但下级不可越级,要比上级的自谦的称呼更为低贱,才能不冒犯上级。通过“我”这个代词,我们就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二、语言差异
据我们所知,英文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两者从根本上就有很大区别。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两者在语言上的差异。
1.音素差异
语言最大的用途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口语与文字更为重要,汉语言所使用的拼音与英语音素有明显区别。首先就是汉语拼音中有声母和韵母。汉字的读音有的使用单个韵母即可,有的则需要声韵母组合。但组合还不能明确区别汉字,还需要添加声调,汉语言中每个字都有声调,共有“一二三四”四个声调,声调不同代表着不同汉字。一个汉字一个读音,因此,汉字学习起来并不容易。英语单词的发音是由音素构成的。音标组合后形成开音节或闭音节。英语单词中的开音节与汉字声韵母组合后的读音相似。但闭音节是汉语没有的,而且,英语单词的声调没有四个,只有轻音和重音的区别。单词长,读音则长,单词短,读音则短。但是,有了音节和轻重音的影响,英语单词组合成句后,读起来也讲求抑扬顿挫,英文诗歌也追求押韵,但英语只有轻重音区别,所以押韵起来较难,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学习英语的人,在读起句子或诗歌时,找不到抑扬顿挫感觉的原因。而汉语言文字就容易许多了,有四个声调的存在,很容易找到韵脚。
2.词形差异
许多人认为英语单词是由古人随意创造出的,而中国汉字更加像汉字影射的来源物。也就是我们说的象形文字。其实,在欧洲上古时期的古人们,也是在石壁上作画,根据图画演变出了单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单词的词形逐渐加大,在读音的影响之下,变化越来越大,到最后已无法追溯到影射的来源上。因此,现代的人往往认为,他们的单词是古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但汉字有所不同,据我们所知,古代汉字起源有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小篆,石鼓文等等,这些字体形状不一。中国人也一直强调书法的重要性,练习过书法的人都知道,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行楷,魏碑,篆书等等,风格有王氏,柳氏,郑氏等等。小小的方块字却能显示出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粹。而印欧语系如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中的文字都渐渐演变为一种符号,失去了原有图像的外貌。所以,许多中国人在学习英语单词时,觉得很难背下来,找不到单词与含义之间的联系,但事实上,如果了解了英语单词的音素与音素组合规律,了解了词缀与词源,听到即可写出、即可猜出单词含义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3.语义差异
中国汉字与印欧语系不仅仅存在语音与语形上的差异,在语义上也有很大区别。据我们所知,在跨国贸易或国与国之间订立一些合约时,不仅要拟本国语版本的合约,还要拟定一份法语合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用词方面,各国的语言都会多少存在些漏洞,各国语言中,只有法语的运用最为严谨,用词最为精确。用法语拟定出的合约,很少有疏漏之处,也很少给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因此,国际之间大型的合约与合同都会备有法语版本。相比较而言,汉语的漏洞较多,很多人有漏洞可钻。比如:“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的“背”就有两种读音,两种含义,读“bèi”可以理解为他做不让爱人知道的事;读“bēi”就是说明他的媳妇是残疾人。还有,“开刀的是他父亲。”那开刀的人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因此可以说,印欧语系所使用的单词词义往往功能性更强,精确性更高,定义性更准。相比较而言,中国汉字的概括性强,使用性更为灵活。因此,再使用西方语言时,要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避免使用失误。
4.语法差异
汉语的语法要求较少,有时主语置后,有时主语置前,听者随情况而回答问话者的问题。“你吃饭了吗?”可以说成“吃饭了吗,你”。在古代的诗歌中,古人也灵活地创造出一些回文诗,简单的几个字,可以变为一首诗,这种随意性对于印欧语系中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印欧语系的句子中,句子的语法有性、数、格、时态、前缀、后缀,以及主谓宾定状补的要求。这也就是上一项中提到为什么在国际之间的合约中,很多要拟定法语版合约的原因,在诸多印欧语系中,法语的要求最为严格,限制性最强。汉语虽然缺乏这方面的不足,但中国汉字的字形与影射物相似的特点多少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5.句型差异
印欧语系,尤其是英语,句型注重形合。句子中连词用得很多,同时要求结构完整,而汉语中的连词可用可不用,结构较为松散。汉语也讲求句子的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英语中多了补语和表语。基本结构相似,都是按时间顺序,逻辑关系来排列单词,组成句子。但句子之间的逻辑连词,使用较少,我们根据句子就可以看出逻辑性,当然这也有可能会引起歧义,比如:我看他扶着一位老人走下公共汽车,手里拎着一个皮包。”这皮包是谁拎的,就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了。尽管英语的句子要求较严紧,但也有歧义句的存在。不过,印欧语系往往把句子的重点放在句首,而汉语在使用时,习惯于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句子的后部,所以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喜欢绕弯子说话,主次不清。这和我们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在使用印欧语言时,要按着西方人的逻辑排列句子的主次关系。这样才不会让人摸不到头脑,分不清主次。
三、结语
中西方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渗透在语言之中。只有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掌握英语中容易产生误解的词语,才能有效地避免语言运用上的失误。
参考文献:
[1]辜正坤.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篇2
一、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中文的汉语拼音以26个拉丁字母为基本字母,根据每个拼音字母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不同发音音值分为三种读音:本音、呼读音和名称音。表示汉语声母和韵母音素的音值时读本音,用作汉语拼音声韵母教学时读作呼读音,而在称呼字母身份时应读作名称音。《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V读作鱼(平声),以适应现代电脑技术时代的需要。在汉语字典里没有字母IUV,除了“ü”以外,其它的拼音都能找到与汉语拼音相对应的英文字母。《字母表》早已为每个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法定的名称音,这是称呼字母和朗读字母表的基本依据。但长期以来,很多汉语教师在对初学者汉语拼音授课中字母,却存在两种读法教学。汉语教师为了方便,用声韵呼读音(a)(bo)(ci)(de)(e)(fo)(ge)(he)(i)(ji)(ke)(le)(mo)(ne)(o)(po)(qi)r(ri)(si)(te)(u)(v)(wu)(xi)(yi)(zi)来读字母表,汉语拼音教学计划总是按单元音韵母、四声、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字母歌》这样的顺序逐次来教学,对于汉语字母名称音的教学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初学者若先学会了汉语字母的呼读音,就很难学会汉语字母的名称音了。再者,以这种传统的方法教《汉语拼音字母表》,初学者就会把汉英文字母的读法混在一起,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方案》共分五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在此方案中把《字母表》排在首要地位,可见汉语字母名称音的重要性!本文作者建议,应先教字母名称音来学《字母表》,这是个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
二、《字母表》的重要性
第一,汉语字母名称音是按照《方案》规定的法定读法,便于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既体现了汉语言的特点和民族语言的独立性,也与国际习惯相适应,这就使全世界的语言文献排序有了统一的标准。采用《字母表》做序列索引,便于事物编排与检索,比较简捷、实用、通用性又强。在全世界现代化生活中,这是极为必要的。第二,有助于初学者学习外语和计算机认识键打基础,适应未来世界的需求,能与国际接轨。第三,为每个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音值和名称音,成为描写和记录中国普通话标准音音位系统的工具和书写汉语字母的统一形式。《汉语拼音方案》虽然不是一个拼音文字方案,但是,有了此方案,就可以描写汉语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普通话标准音的音位系统,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是汉语拼音方案的最基本的基础内容,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要重视其意义和价值。第四,按名称音读能注意到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采用拉丁字母的国家都有本国的字母名称音,没有哪个国家是直接借用拉丁字母的。第五,为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统一的书写体式,作为一种拼音方案,书写体式的规定是十分必要的,能使拼音字母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第六,按名称音读字母表和谐动听,字母表按是按照汉语诗词格律,编成四句,前两句各有七个字母,后两句各六个字母,谱了一首《字母歌》,行末押ê韵,发音顺口清楚响亮:abêcêdêeêfgê,haIjiêkêêlêmnê.opêqiu,arêstê,uvêwa,xiyazê.便于记住字母名称和顺序。英语字母也有呼读音和名称音之分。英语字母在字母表中的读音为名称音:[ei][bi:][si:][di:][i:][ef][dЗi:][eitf][ai][dЗei:][kei][el][em][en][эu][pi:][kui:][a:][es:][ti:][ju:][vi:][d∧blju:][eks][wai][zed]。在拼写英语单词时,用元音和辅音呼读音。如字母w,名称音读成[′dblju:],但在读单词we时,不读[′dblju:],而是读成[w]的音。可见英文字母的名称音和其在英语单词里的读音也不一致。汉语拼音字母五个元音的名称音,aoeiu以其本音为字母名称;辅音(包括yw)以其所代表的汉语音值加上元音构成名称音。jkqrh又参照了拉丁文的读音(类似英文字母的读音)。因为汉语辅音如不加上一个元音发音就不清晰,不便于称说。另外,n为了避免与l混,读做nε;w和y读做wa、ya;z读做zε,多数辅音的发音,是在其后加一个ε音。英文字母的全部元音都有独特的读法:a(êi)、e(i)、i【ai】、o(ou)、u(iu)。
三、中英文发音的特点
中文发音的基础是汉语拼音;英文发音的基础是英语音标,两者发音区别很大。1.元音发音区别汉语拼音以声母和韵母发音,所有的汉语发音都以此展开。而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几乎没有一个和英语音标是一致的,即使是差不多的音也只是简单的对照。汉语韵母和英语元音发音有更大的区别:汉语拼音是口腔前部发音,而英语音标发音是口腔后部发音。(1)英语元音强调的音值是饱满、卷舌与咬舌头这三个必备动作,而汉语的韵母依然只是唇音。比如英汉字母a和o与汉语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发音,这两个英语元音都需要大口型且卷舌,但是汉语拼音却不需要。(2)英语元音有长元音和短元音之分,而汉语韵母却没有长短音之分。(3)英语的双元音,由两个音素组成,发音时,第一音的音要求拖长而清楚,第二音素短而模糊;而汉语拼音中的双韵母都读成一个音。英语一定要先摆对口型再去发音,发完音再撤回口型,汉语拼音发音则不必如此费事费力。2.辅音发音区别无论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英汉语言中的辅音都有极其明显的差别。英语辅音强调爆破,即发音由气流冲出双唇而形成,而汉语声母只是强调简单的唇音。首先,在发音部位方面,除了器官双唇、唇齿和舌根外,两者的音位在发音部位上几乎都不同。其次,在发音方法方面存在以下区别:第一,辅音成阻除阻方式不同;第二,是否送气的区别;第三,声带是否的区别。从成阻除阻方式上来看,汉语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五种;而英语音标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舌边音和通音六种。从是否送气的角度看,汉语的塞音和塞擦音都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差别,这样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但是其无论声带振动与否,却不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而英语音标却恰恰相反:对于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来说,这些发音没有是否送气的差别,送气与否不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而声带振动与否,却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3.英汉语音节的不同英语的音节通常以元音为标志,有几个元音就有几个音节。元音是汉语音节结构的核心,任何音节必有韵母,任何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或三个元音也是一个音节。汉语语音的特点是音节结构简单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音节界限分明,每一音节都是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要素组成,其中,四声不仅是音节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音节的标志。声母是主要处在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只有少数声母是处在元音之后,即音节的末尾。汉语音节的开头如果没有声母,就是零声母音节。韵母在声母后,可以只是一个元音,也可以是元音组合或元辅音的组合。但在元音前后的辅音通常只能有一个,在汉语中,不存在辅音丛。汉语韵母可以进一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韵头和韵腹都是元音,韵尾也可以是辅音。、汉语声调指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除声、韵母内部的系统性外,如声母g、k、h只能同开口呼和合口呼的韵母配合,g、k、h不能同齐齿呼和撮口呼的韵母配合;j、q、x却恰恰相反。英语辅音有浊辅音和清辅音,英语的元辅音字母之间搭配灵活等特点。
四、中英语音中的声调与语调的差异
篇3
【关键词】 英语;汉语;爆破音;音位对比;教学对策
一、引言
《现代汉语》第二章的语音概说部分提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有三种属性,分别是物理属性,生理属性,以及社会属性。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属性,因为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成员约定俗称的。”(黄伯荣:2002, 20)所以语音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从母语约定俗成的发音习惯向目的语的发音习惯适应的过程。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作用会存在于语言的发音模仿,词汇理解,词义掌握,语法构建,语用认知等各个阶段。在语音学习阶段,学习者往往会下意识地将母语的发音习惯带入目的语的发音习惯当中。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说,语音阶段的各种问题也主要是由母语和目的语的发音差异引起的。其次,由于各类英语教科书、词典、电子书等学习资料都采用国际音标的宽式标音法,这一表示法不能将某种语言所有音素的细微差别标出,所以从这些资料中不仅无法准确了解英汉爆破辅音的区别,还很容易使学习者对英汉爆破辅音的发音产生错误认识,甚至混淆。本文选取语音学的音素和音位两个概念为视角,对英汉爆破音进行了分析;并参考国际音标中英汉音位和音素的表示方法,对英汉语爆破音的记音符号做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就英语语音教学提出了几项建议。
二、音位和音素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英汉的爆破辅音,它们都属于语音学中最小的语音单元,为了更清楚和科学的对英汉爆破辅音进行比较分析,需要借用语言学中音位和音素这一组概念。首先,音素是语音学的一个概念,它的结论可将全世界所有语言的发音特征都包括进去。“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黄伯荣:2002, 27)简单的说,我们在语言交际中能听到的或者能发出的最小的声音片段就叫音素。比如汉字“他”(tā)中包含了t和a两个音素,英语单词bit中包含了[b]、[i] 和[t]三个音素。与音素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音位,从定义上来讲,它是指“一个语言的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照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黄伯荣:2002, 29) “音位是一个有区别意义的单位,是一个抽象的单位”,(戴炜栋:2010, 23)音位属于音位学的一个概念,它关注的是某一种语言的音位系统,所以针对某种语言的音位的分析,如果放到另一个语言的音位分析中去就会出现错误。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音位只能在特定的语音情景下由一个指定的音素来表达。比如在英语中,[t]这个音在teacher 和studio中的发音显然是不同的。在teacher这个词当中,字母t是一个送气的[t h]音,但是在读studio的时候字母t又成了一个不送气的[t]音。在这一组概念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音位是比音素更大的一个抽象的音位学概念,一个音位可能包含若干个音素,比如在英语中,[t]这个音位就包括了送气的[t h]和不送气的[t]两个音素。第二,音位的概念只存在于某个语言内部,比如送气的[p h]音在please中,不送气的[p]音在speak中。在读speak这个单词的时候,如果把p字母发成了送气的[p h] 音,仍然可以让母语为英语的人听懂,也就是不会引起意思的改变,因此在英语中,[p]这个音位就包含了送气的[p h]和不送气的[p]两个音素。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比如汉字“爸” 和“怕”中的声母p和b虽然在发音上类似于英语送气的[p h]和不送气的[p],但是如果读“爸”的时候把不送气的[p ]音,读成送气的[p h],意思就完全变了,所以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它们是两个音位。
三、音位分析与教学对策
篇4
关键词:信息处理 N元模型 语音识别 句法分析
一、中文信息处理的特点
(一)汉字的特殊性
我们都知道,英语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就是其字母数量有限,因而可以很容易的进行输入输出以及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而中文的汉字则数量庞大,且字形相对复杂,这就给汉字的编码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我们根据汉字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要求对汉字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编码,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案,即汉字输入编码,汉字标准编码,汉字内码和汉字形码。
(二)书面汉语的特殊性
汉语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书面表达中,词语和记号之间没有明显的分隔标记,这就使自动分词在书面汉语分析中成立一个难题。分词需要将连续的字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有序的组合,比较英文我们会发现,英文单词之间都是用空格来做分隔符,而中文则是习惯通过字、整句以及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而这其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对词语的划分,我们都知道,英语中也有短语划分的问题,但是由于中文的词语远比英语的数量和范围要庞大,因而处理起来更为困难。
(三)汉语语音的特殊性
在语音方面,汉语的特征是音节结构相对简单,音节划分界限比较清晰,但是声调和变调是中文与英文的显著区别,因而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劣势,但是总体上来说汉语语音的处理比之其他方面来说还是相对容易的。
(四)汉语语法的特殊性
在语法方面,汉语词汇的句法功能相对来说难以判断,这与英语语言上的多变形态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汉语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句法,就特别容易产生歧义,因此汉语语句自动分析这一重要技术是一项难以攻克的技术。
二、中文信息处理的若干技术
(一)N元模型
设wi是文本中的任意一个词,如果已知它在该文本中的前两个词wi-2w-1,便可以用条件概率P(wi|wi-2w-1)来预测wi出现的概率。这就是统计语言模型的概念。一般来说,如果用变量W代表文本中一个任意的词序列,它由顺序排列的n个词组成,即W=w1w2。。。wn,则统计语言模型就是该词序列W在文本中出现的概率P(W)。利用概率的乘积公式,P(W)可展开为:P(W)=P(w1)P(w2|w1)P(w3|w1 w2)。。。P(wn|w1 w2。。。wn-1)不难看出,为了预测词w n的出现概率,必须知道它前面所有词的出现概率。从计算上来看,这种方法太复杂了。如果任意一个词wi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两个词有关,问题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简化。这时的语言模型叫做三元模型(tri-gram):P(W)≈P(w1)P(w2|w1)∏i(i=3,。。。,nP(wi|wi-2w-1)
符号∏i i=3,…,n P(…)表示概率的连乘。一般来说,N元模型就是假设当前词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N-1个词有关。重要的是这些概率参数都是可以通过大规模语料库来计算的。比如三元概率有P(wi|wi-2wi-1)≈count(wi-2wi-1wi)/count(wi-2wi-1)式中count(…)表示一个特定词序列在整个语料库中出现的累计次数。
(二)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类与计算机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交流,使机器听懂人类的语言,并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反馈。语音识别技术包括了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概率论和信息论、发声机原理和听觉原理、人工智能等主要内容。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和模型训练技术3个方面,另外还涉及到语音识别单元的选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以音节为识别单元。另外,在特征参数的提取技术方面,由于语音符号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它们通常被称为声学特征。特征参数是决定语音识别质量的关键技术,因此我们应该极可能的采集所要传播语言的语义信息,剔除掉说话人的个人信息干扰,这样才能保证特征参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篇5
玛丽维提雅学校从2005年始开设中文课,从某种意思上讲,不属于零状态汉语学习者(除幼儿园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更为严重的参差不齐的情况。本文根据调查分析,分别从语音、语法及汉语书写等方面进行分析,尽可能解释偏误存在的原因。
一、泰国学生汉语学习语音方面的偏误分析
泰语有44个辅音,32个元音。泰语有5个声调:中平(第一声),低平(第二声),降调(第三声),高平(第四声),升调(第五声)。
1.声母方面
(1)由于J、q、x在泰语中没有对应的辅音,因此在拼读时学生发音困难,常常发不准。(2)平翘舌不分,常常平舌不平,翘舌不翘,而是处于中间状态。特别是发“ch”时破擦不够,听上去像“sh”。(3)声母“r”通常发成“l”,比如,日本“riben”发成“liben”。
2.韵母方面
韵母方面问题较多,尤其是复韵母,问题主要出现在“ü, ie,üe, ou, uo, er”等韵母中。
(1)“ü”常发成“u”。如:去(qù)读成(cù)。(2)“ie”发成近似[ ia]的音,如:谢谢(xièxiè)读成(xiàxià)。(3)“ou, uo”唇形的变化常常互相混淆。泰语中没有uo,近似的有[u: a],这个u是个长音,学生常常误读。如:坐(zuò) /走(zǒu)。(4)卷舌音“er”的卷舌不明显。卷舌元音er在汉语中常附在平舌韵之后成为“儿化韵”并大量出现,而泰语中没有卷舌元音,因而学生在发这个音时往往卷舌不到位。
3.声调方面
由于中文拼音是4个声调,而泰语有5个声调,而且在调值上有区别。因此, 泰国学生的声调问题就出现了:第一声不够高,发音调值达不到[55],通常停留在中平调[33];第二声上升不到位;第三声调多以半上声[211]形式出现;第四声音节时长过长。
二、汉字书写
泰语属于字母文字,它的书写方式和拼读方法跟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在他们的汉字书写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的偏误。
(1)笔向。
这里所指的“笔向”即笔画运转方向。由于中文笔画有一定的规律,竖向基本笔向都是由上到下,横向基本笔向从左到右,而泰语字母就不一样了,它们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字母。因此,在书写汉字时,泰国学生很难正确掌握好汉字书写笔向,从而导致在书写汉字的时候通常是画字而非写字,这也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畏难情绪。
(2)笔顺。
笔顺既体现在由多个部首或者偏旁的书写上,也体现由多个部首或者偏旁构成的字的书写上。由于泰语属于字母文字,由辅音和元音组成,在书写泰语字母时,通常先写辅音,再写韵母,这样就造成了跟汉字书写刚好相反的笔顺规律,因此,泰国学生在写上下结构的汉字时,有倒笔顺的倾向,如“员、早”等字,均存在这种错误。
(3)笔数。
这里的“笔数”指的是一个字书写停顿的笔画数。如汉字“口”,虽然看起来没有缺口和停顿,但是由于汉字书写的笔顺和笔向规定,因此它并不是一笔而就的,而是分三笔书写的。但是在泰国学生看?恚?汉字“了”“凹凸”“尸”等封闭或半包围结构的汉字都是一笔写成的,因此就会犯多笔画连写的错误。
三、语法
(1)定语的位置。
汉语和泰语最主要的语法区别就是语序。首先反映在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上。汉语通常是定语加中心语的定中结构,而在泰语里,刚好相反。
例如:那是我的书(汉);那是书的我(泰)。
(2)状语和补语的位置。
在泰语里,凡修饰动词的名词可放在动词后,也可放在动词前,而汉语的状语位置确定。
汉语“我去图书馆看书”,在泰语中则表示为“我看书在图书馆”和“我在图书馆看书”两种,而通常用前一种,这样一来,泰国学生就常常会受母语影响而说出类似英语的汉语来。时间词作状语,泰语一般放在动词后,而汉语相反。如:我回家下午三点半。
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做状语,泰语也通常放在动词后,而汉语相反。泰国学生还能说出这样的句子:
今天我去学校和同学。
汉语的副词放在动词前,如“再说一遍”,而泰语置前置后都行,通常副词置后,如“您说再一遍”“你吃再一碗”等。
(3)否定的表示。
在汉语中,我们表示否定有“没、不”,在“有”前一定要用“没”,在“能”等前则要用“不”来修饰。然而,在泰语中,表示否定都是同一个词。 因此,泰国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你有弟弟吗?不有。同时,在教时态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混淆:你吃饭了吗?(完成时态)――不吃。
篇6
【摘 要】日语与汉语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及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日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两种语言之间必然有其共通之处。因此通过对比日语与汉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帮助日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汉语;日语;影响
中日两国之间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在文学、礼仪、服饰、饮食各方面对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文字方面,早期的日语没有文字系统,中国岛鹤执肴毡竞螅毡救艘欢韧耆一、有利影响
(一)文字
很多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日语的时候,会觉得日语很简单,因为里面有相当多的汉字。在现代日语所使用的汉字当中,有一部分字形、字义同中文一致。下列日语词汇如:中国、猫、四季、男女、花、小学生、好奇心、夜郎自大等等都与汉语无异。
日语中有许多由汉字和假名组合起来的单词,如休む(休息)、新しい(新的)、お兄さん(哥哥)、月の光(月光)、静か(安静)、美しい(美丽的)、食べる(吃)、使う(使用)等,中文意思和其中的汉字含义基本相同,学习这些词汇时一般不会产生歧义。
当然,日语汉字中也有许多繁体字,如:美、、、、、しい、る、音等单词中的汉字,采用的是我国以前使用的繁体字的写法,含义也和汉语一样,字型上的繁简变化,并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还有一些异体简化字,如、、、、、、、等字,虽然写法与中文汉字有所不同,但中国人一看,意思便一目了然了。
(二)读音
日语汉字的读音分为音读和训读,其中音读就是将日语汉字按中国传来的汉字发音读出来。因此,日语的音读与汉语的发音有众多相似之处,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比如,“安”的日语发音和中文汉字发音都是“an”,“三”都是“san”,“代”也一样都是“dai”。这些日语汉字的字形和读音与中文完全相同。又比如,“毒”、“独”、“” 的汉语发音都是“dú”,而它们的日语音读都是“doku”;“季”、“基”、“”的汉语发音是“ji”,虽然音调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日语音读都是“ki”。这些日语汉字只要知道其中一个字的读音,就可以推测出其他类似发音汉字的音读了。
将常用日语汉字(和制汉字如、、、、等除外)的常用音和该汉字的汉语拼音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1)后鼻音一律对应长音
例:生命(sheng ming)せいめい 平等(ping deng)びょうどう
中央(zhong yang)ちゅうおう 性能(xing neng)せいのう
(2)前鼻音一律对应拨音
例:(dan chun)たんじゅん 温暖(wen nuan)おんだん
光(guan guang)かんこう 森林(sen lin)しんりん
(3)一一对应关系
「ang、「iang、「uang―「ou(无例外)
「er、「i(无例外)
「ai、「uai―「ai
「ong、「iong―「ou、「uu
「ao、「iao―「ou
「en、「in―「in
「eng、「ing一「ou、「ei
二、不利影响
(一)文字
正因为许多的日语词汇是由汉字写成的,而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看见这些日语汉字的时候,就容易“望文生义”,猜测词语的意思。现代日语中所使用的汉字,即有和汉语意思完全一致的,也有略有差别,甚至大相径庭的。
比如“留守”,汉语的解释是“居留下来看管”,而在日语中则完全相反,表示“不在家”的意思。“丈夫”,中国人称已婚女子的配偶为“丈夫”,可在日语中是“健壮、结实”的意思。“娘”,在汉语中指“母亲”,但在日语中却是“女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汤”是“热水”的意思,“色”是“脸色”的意思,“手纸”是书信的意思……这都与汉语词组的意义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很容易产生误解。
另外,因为日语里首先有音读和训读两种发音,其中音读中由于读音来自中国的不同地方或不同时期,又分为吴音、汉音、唐宋音、现代音四种,再加上有时需要读音变音,因此同一个日语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发音,例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字就是较典型的一字多音。让我们来看看,它到底有多少种读音:
(あいだ) (じかん) 人(にんげん) 居(いま) 世(せけん)
再比如:
一: 一年(いちねん) 一(いっかい) 唯一(ゆいいつ)
右: 右折(うせつ) 左右(さゆう) 右手(みぎて)
: 人(にんき) 配(けはい) (ゆげ)
上: 上(うえ) 上司(じょうし) 上着(うわぎ) 上手(かみて)
下: 下(した) 下品(げひん) 落下(らっか) 下手(しもて)
因此许多日语学习者常感到日语读音很复杂,找不着规律。
(二)时态
汉语主要通过副词、助词和语序的帮助来表达时态,而日语是通过形态变化这一语法手段来表达不同的时态的。人很难处理日常不遇到的问题,语言学习难以处理母语中没有的关系,因此,时态成为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一大难点。
日语中主要有三种时态: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
例如:昨天下雨。昨日、雨が降った。
今天下雨。今日、雨が降る。
明天下雨。明日、雨が降る。
可以看到,汉语中这三句话的区别仅仅是时间状语“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三个单词的不同。而在日语表达中,现在时和将来时没有明显的时态标记,需要靠上下文的关系加以区别,但表示过去式时则发生了动词形态的改变。
(三)语法
在日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比如“おいしいのケキ(好吃的蛋糕)”、“美しいの景色(美丽的风景)”、“かわいいの猫(可爱的猫)”、“会社社(公司职员)”之类的错误说法。前三句是形容词作定语,后一句是名词作定语,我们习惯用母语思考,然后翻译转换,因此,前三句出现了“の”的误用,而后一句则少用了“の”。
汉语的语法顺序多为“主―谓―宾”结构,而典型的日语句子的句式却是“主―宾―谓”的句型结构。比如中国人说“我去学校”,翻译成日语句子就是“私は学校へ行く”。如果一味地按照汉语固有的逻辑和语法结构来翻译日语,就免不了犯错误,闹笑话。
(四)表达习惯
在汉语中,我们有很多固定的搭配的短语,如“穿衣服”、“穿裤子”,中国人都说“穿”,可是在日语当中的表达就不一样了。日语中,穿上装用的是“着る”、但穿下装用的则是“履く”。再如:“吃饭”、“吃药”,都使用“吃”这个动词,因此在日汉互译时会习惯性地想到“食べる”。但是如果要用汉语的习惯说法将以上几个词组都用“食べる”来译成日语的话,“吃药”这个词组的翻译就会出现差错。正确译法应为:“ごを食べる”、“をむ”。
在日语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固定搭配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扰,成为日语学习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进而认为日语难学。因此,在日语学习中,不能过于夸大汉语的有利影响,这毕竟是一门全新的外语,需要学生的潜心学习与研究。
三、结束语
源于汉语的日语,至今仍和我们的母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举一反三,将中日两国语言的联系和差异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取其有利影响,去其不利因素,这样,既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又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好日语必然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杨凯怡.浅谈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中的汉语负迁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
[2] 蔡啸.浅谈英语、中文对学习日语的帮助[j].海外英语(上),2014(7)
篇7
关键词:对外商务汉语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投资经商,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求学交流,“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正在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近4000万,据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1亿人。根据这一形势,我国政府制定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五年规划,提出了“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战略”,加快汉语的国际推广已是大势所趋。
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门学科,是近二、三十年的事,而对外商务汉语的教学更是最近几年才有探讨。这些年来,大都处于摸索和探路的过程中,虽然不少高校和研究人员做出了种种尝试和研究,但至今还没有形成较为成功的教学法理论。而这个学科本身有很强的包容性,涉及到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等诸多学科,因此对教学和学习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笔者任教的重庆医科大学从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留学生,至今已有五年,学生主要来自部分南亚国家,如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等。由于英语在这些国家都是官方语言,也是师生间日常交流的主要渠道,故本文中所说的外语即是指英语。本人已担任了近三年的留学生及外国在华经商人员的汉语教学和培训工作,现把在这期间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及所思所想做一个总结。
二、对外商务汉语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对外商务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商务汉语教学”的简称,英文直译是theteachingofbusinessChinesetoforeigners。因其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所以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跟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其他语言的教学,例如第二语言和外语的英语教学、法语教学等,属于同一性质。在商务汉语的教和学的过程中,更涉及到一些和普通汉语教和学的不同之处——以商务活动为汉语学习内容为导向,掌握一些中国商务活动方面的知识、信息,为更好地促进中外商务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奠定一定基础。在整个过程中,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外国人进行一般外语(即本文的汉语)的“教”和“学”。
目前,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结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探索汉语教学的规律已经成为摆在广大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过去那种忽视语言学理论,认为只要是中国人就能教好汉语的错误观念必须加以纠正。
汉语有着其特殊性,它是一种集:形、音、义三位为一体的文字,与印欧语系的拼音文字,本来就是南辕北辙,汉语是一种以表意文字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著名作家、文字学家王蒙先生指出:汉语是字本位的。吕必松教授也指出:一种语言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路子,要根据这种语言及其文字的特点来决定。汉字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也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于拼音文字与其所属语言的关系。因此,汉语教学的路子应当有别于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的教学路子。
著名语言学家徐通锵先生对汉字和汉语的特点有更全面系统的论述:“字”实际上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单位,仅仅把它看成一种文字的书写单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字”在汉语结构中的地位,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和作用,使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推进汉语研究。把“字”看成为汉语句法的基本结构单位,而把“词”置于一边或置于次要地位来考虑,这是汉语语言学观念的转变。
而多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沿袭着西方拼音文字的路子,没有立足于汉字和汉语的特点,走自主创新之路。往往西方语言学出了一个什么流派,我们就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照搬”,硬套国外语言学家的观点,把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三、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贯穿始终,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汉字的重要性,尤其是汉字和汉语关系的重要性。由于汉字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我们大多数常用的双音合成词的创造是不受语音的转换影响,而是根据汉字的意义进行创造的,我们只强调语音教学而不注重汉字教学,那么一个完全没有汉语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对词的理解会产生很大的困难,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度。
“汉字(语)难学”,恐怕是绝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接触到汉语的第一印象,四个不同的声调、汉字的结构安排、笔划顺序都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不少汉语学习者,甚至已经到了谈字色变,惧写汉字的地步。他们中有不少人,把“听说领先”变成“听说即止”,只求能听会说就行,完全放弃了对汉字的辨别和书写。这种“汉字难学论”越演越烈,对汉语的推广,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心理障碍。怎样可以避开难点,不让他们觉得繁琐,是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实在中国传统的汉语教学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一直是“以汉字为本位”的。汉字教学,作为学好汉语的基础,及汉语教学的突破口,一直被放在汉语教学重中之重的位置。历朝历代,在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都是以识字教学为中心。
虽然词汇教学如此重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词汇学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可能是最为薄弱的部分,至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词汇学理论能够用来指导词汇教学并获得显著效果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常常碰到以下的问题:汉语的构词法;词频控制下的义项分析;以及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其中最后一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如“刚刚”和“刚才”;“非常”和“相当”;“后来”和“以后”,以及用于句尾的语气词,如“吧”、“啊”和“嘛”,这都要求教师在句法分布和使用条件、词的搭配组合规则、色彩区别、语体分类上去加以区别。
而在目前的教材及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依然是老师教学生说什么,同时就教学生写什么,但日常对话中常常包含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汉字,如:“谢”、“晚”、“宿舍楼”等,如果在学生还没掌握好笔画、偏旁的情况下,开始就学写这些字,只会使他们望而却步,产生畏惧心理,这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汉字的固有规律,即: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
众所周知,中国儿童在学习汉字时,也是按照先笔画少的、后笔画多的;先简单的、后复杂的;先独体字、后合体字的顺序来学习掌握汉字的,我们在教授留学生时,为什么不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呢?先让他们熟练掌握汉语的约30个基本笔画和100多个常用的部件,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 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外国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很多留学生花费了许多精力去学习,并且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但仍不能顺畅地进行交流,还经常会出现交际双方都不知所云的情况。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让学习者必须了解汉语与其母语的不同之处,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汉语的深入学习。
一.汉语言教学的有利因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是语法方面,汉语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迁,名词不用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时、态来变位。[1]例如“我在家里”这个句子,主语可以改变为你、他、她、你们、我们、他们,时间上可以加上“昨天”、“今天”“明天”等,而谓语则总是“在家里”,不需要任何变化。在很多情况下,只要把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就行,形式结构简明,避免了语法意义的重要表达方式和句子中的多余成分。
而英语则有严格的形态变化,还是“我在家里”这个句子,英语为“I am at home”,时间上变为“昨天”、“明天”,那么句子的时态就要改变成过去时和将来时,分别为“I was at home yesterday.”“I will be at home tomorrow.”与印欧语言那么多曲折变化相比,汉语的语法规则是比较简便的。
第二是语音方面,汉语基本音节为416个,而英语为476个。与汉语拼音相比,英语的单元音划分比较细。比如,汉语拼音中的扁唇前元音只有一个韵母i,而英语中却有一对称之为最小对立体的类似音素/i:/和/i/。这两个音素听起来相似,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音位,所以具有区别性的特征。[2]像/bi:t/beat和/bit/bit就表示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但是,汉语普通话“衣服”或“医院”中的韵母i,无论是读得长一些、闭一些、紧一些,还是读得短一些、开一些、松一些,都不至于造成词意的变化。基本音节决定发音动作,因此英语的发音动作比汉语多14%以上。由于汉语有声调,因此汉语的全部音节多达1336个。英语无声调,这样,它就要靠音节的不断重现来表达一定的内容。在概率上,英语比汉语音节的重现率要多180%以上。这就是汉语比英语简洁的根本原因。汉语还有韵律美、声调美和节奏美。其韵律美为我们进行歌诀创作提供了条件。声调美则体现在汉语“平、起、洼、落”的四声调上,仔细研究,唱歌时汉字的声调变化始终没有超出四声,听汉语有如听唱歌的感觉。节奏美不但体现在平时说话中,更体现在诗歌、快板书等许多艺术形式上。掌握了汉语的这些特点,就可将许多教学内容编成歌诀或快板书等形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是词汇方面,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由大多数本身就能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结合而成,词义与语素义有关,也便于记忆(如冰鞋、手套、七月),而其他语言则没有这一特点,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单纯词,需要死记(如skate、glove、July)。汉语的构词法非常灵活,由词组合成词组的造句法基本一致,都是用主谓(如地震、口吃、日食、海啸)、偏正(如游击、冰箱、新闻、雪亮)、并列(如途径、寒冷、眉目、窗户)、补充(如提高、说服、马匹、房间)、动宾(司机、投资、失业、动员)这五种结构类型,组合简易。汉语常用词的覆盖率也较高于英语、俄语等。英语词汇构词法主要是派生法,词根前面加前缀或在词根后面加后缀,从而构成一个与原单词意义相近或截然相反的新词,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常用的有dis-,il-,im-,in-,ir-,mis-,non-, un-等,如:agree同意disagree不同意、fair公平的unfair不公平的、possible可能的impossible不可能的、understand理解misunderstand误解等。
二.汉语言教学的难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在于:
第一语法上,重“意”不重“形”,隐性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语序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多功能性,因为与句法成分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不对应。以“和”类连词为例:
1.我和朋友们出去玩耍了。――连词
2.他不和我商量,转身就走了。――介词
3.我和同学们对起答案来,他们答的都不如我准确。[3]――介词
汉语还具有双音节化倾向;松散的主谓结构和大量的述补结构,以及“把”字句、无标记被动句等。
第二语音上,汉语语音最大的难点在于拼音文字所没有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像“chāng”(倡)、“cháng”(长)、“chang”(厂)、“chàng”(唱)四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但意义不同,就是因为声调不同的缘故,[3]外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此外还有几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例如b[p]和p[p’]、d[t]和t[t’]、g[k]和k[k’]等。
第三词汇上,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以及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许多固定的四字成语和歇后语等,还保留不少古汉语词语。这些特点都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也给外国学习者增加了词汇学习的负担。汉语的外来词中,单纯音译而又通用的(如咖啡、卢布)或音译加意译(如浪漫、可口可乐)不多,绝大部分都经过汉语构词法的改造:或音译加类名(如汉堡包、芭蕾舞),或部分音译加部分意译(如因特网、迷你裙),或意译(如电视、代沟),均与原文相去甚远,并未能给外国学习者提供很多联系其母语记忆词汇的方便。
第四是汉字,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难认、难记又难写的汉字。“汉字难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一笔一画中透露出来的是含有音形义的结合,是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对世界上大多数使用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来说,像汉字这种意音文字,即每个方块字基本上记录一个单音节的文字,是一套完全陌生的书写系统。首先汉字是“母体字”少且“繁育力”极强。汉字的“母体字”不到一百个,而这些“母体字”可生出成千上万个汉字。一个“母体字”可带出几个、十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汉字。比如“一”就可带出“二、工、土、干、午、牛、三、王、主、玉、丰”等200多个汉字。其次是汉字的“结交力”极强。不但绝大多数汉字可独立成词,而且有限的汉字还可组成大量词汇和句子。如用“一二三十千,人个大太天,口中日白百,王主玉国班”等20几个字就可组成“中国,大王,太大;一日,二人,三千;白玉,主人,百天;一个,人口,十班。”和“一个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大人,一个中国太太”等100多个词和50多句话。显然,随着掌握汉字的增多,组词连句的空间也会越大。同时,汉字还具有超强的概括能力。这在中国成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请看:一刻千金、今非昔比、比比皆是、事半功倍、背道而驰、持之以恒、横冲直撞、壮志凌云、芸芸众生、生搬硬套。这一串十个成语四十个汉字,体现了多么丰富的内容![4]
三.对外汉语言教学的方法
首先,别出心裁的教学用具肯定能够吸引留学生的眼球,但每节课都能用不同的教具也无疑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除了根据课文内容尽量地创造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具外,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利用那些最为普通而平实的教具,如:生字卡、板书等。
1.生字卡
生字卡,名如其实,它常用于对生字生词的教学。我们利用卡片上的字母或汉字来吸引学生对这种陌生化的集中关注,以便能够让他们迅速的掌握理解。除此之外,利用卡片犹如扑克牌般小巧的特点,在复习字母或生词时可以不断地“洗”,即“闪卡”。例如在学习《买水果》一文中,我们把课文中出现的各种水果名(苹果、香蕉、橘子、芒果等)及其形状事先写好在卡片上,在学习了课文之后进行生词的复习时,拿出卡片,迅速地更换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生字词,让学生逐一迅速地认读,老师再叫出那些能够既快又准确地认读的学生名字。这样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并更积极的配合课堂教学,在快乐中学习汉语。[5]
2.板书
背诵汉语课文或简易的古诗对外国学生来说难度算是比较大的,所以老师的引导成了关键的因素。较好的引导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当场记诵,运用“逐步擦拭法”引导学生当场记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以小一《汉语》第三课《爸爸是老师》为例:
“爸爸是老师,妈妈是医生,我是学生。弟弟、妹妹是学生吗?他们不是学生。”
引导步骤:(1)全文抄于黑板。处理生词“老师”、“医生”、“学生”、“弟弟”、“妹妹”,让学生能够认读生词并理解其意;(2)全文共三句,逐句理解其意。(3)记诵引导。如:第一句:①读:老师带读――学生认读;②擦拭单下划线词语,将其换为简笔画(如:“老师”用“眼镜、三角板”代替,“医生”用“听诊器”代替,“学生”用“书包”代替等。);③学生看着带有图片的课文再读;④擦拭图片,学生回顾,最终记忆。其他各句方法类似。
运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导学生记诵课文能够调动学生强迫记忆的紧张感,同时在③④环节中,学生回顾字词并争先恐后的抢答的良好气氛有助于提高他们记诵课文的积极性,使其迅速记忆。[5]
其次,在语言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会认、写,还要会说,即看图说话。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常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3.提问法
提问法的运用,是教师发出信息后,让学生积极接受,经过分析、综合再将信息主动反馈给老师,真正达到教、学双方的互动,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避免只听不说的现象。看图说话课的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画,图画里所传达出的信息也非常丰富,这就为教师提问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图画,围绕重点提出问题。
如:《买鸡蛋》一课的第三幅图里,可以提问:“售货员为什么高兴地高举双手?”学生有的回答:“因为她看到麦克的动作。”也有的回答“麦克的动作很可笑。”虽然回答都不是很完整,但已经把大致的意思表达出来,而且可以看出是经过紧张的思索、搜寻已学过的词语来组织句子的(可笑、因为)。有的提问也可贴近生活,像《玛丽洗衣服》,通过观察图画,问大家:“你们礼拜天都做什么啊?”大家马上你一言我一句的回答:“睡觉”、“看电视”、“聊天”、“洗衣服”、“逛街”,接着问道:“那你们是自己洗衣服吗?”有的回答自己洗,有的回答在洗衣店里洗,这样的提问已经非常接近学生语言的实际交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加以应用。当然,提问需要一定的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外国留学生可多采用展开式提问,对高年级的学生查询式提问可以多一些。对于初学者来说,要避免提问太过于复杂冗繁的问句,使学生不知老师所云而无法展开训练。
4.朗读法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正调,理解重音、语气、停顿在句子中的作用。发音正确是说话的物质基础,语音正确才能传递正确的信息,才能让人听得懂。外国学生在初级阶段的口语表达中,由于母语的干扰等因素,语音、声调发不准是最突出的弱点,如:越南学生的卷舌声母发不到位,韵母u 不标准,四声读成31调值,等等。对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教授看图发音时,老师可以先领读,然后学生跟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巡听,及时发现学生在语音上存在的错误,而后再找一两个学生单独朗读,看整体掌握的情况如何,并及时予以示范。
比如很多学生对声母bpdtgk的区分不是很清楚,老师可以拿一张纸来做示范,在发不送气声母bdg时,纸是不动的,而发送气声母pth时,纸就会动,这是气流有无的原因,而后再进行反复训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另外,越南学生在发u声母的时候,嘴形总是会由圆唇滑到不圆唇,发现了这一特点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看老师的嘴形示范(作u的发音,嘴唇拢圆不变),再让学生反复模仿,从而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朗读不仅可以正音,而且还能培养语感,理解重音、语气、停顿在句子里的作用。学生的语感强了,他的理解和表达方面就会不断前进,对于留学生习得第二语言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语感,从而养成用比较地道的汉语来表达的习惯。但我们也要注意避免过多的朗读,使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时间。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有很多的疑问留待解答,在不断探索它的前景过程中,更多新鲜的问题也会产生。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汉语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它不仅是一门语言,而且成为了一种文化时尚。当然,汉语之所以广受欢迎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中国积淀深厚的文化吸引着世人的眼球。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汉语,说一口地道的汉语。
注 释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24-26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1-76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alian11.如何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教学.凤凰网,2011-03-28.http://
[5].陈丽钦.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小结[D].中国华文教育网.2009-03-04.http:///jxyd/jxxd/200903/t200903
篇9
关键词:日语;汉语;偏误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18-01
汉语词是日本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日的汉语教学就与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留学生不同,这是因为他们有着根深蒂固的汉语基础,一般的日本学生多多少少都认识些汉字。这可以算作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同时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母语负迁移。怎样增正减负,就成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思考的问题。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肯定会在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诸多方面产生偏误,下面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一、语音偏误
学习第二语言首先要学习该语言的语音系统,因为语言归根结底是交际工具,无法熟练掌握目的语的语音就无法与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正常的交际。汉语的语音是最基本的入门课程,也是最难把握的系统。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发出很多声音,其中一些声音几乎是每个民族都会用到的。但作为两个不同的语言,语音系统必然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学生在学习是很容易造成母语负迁移,日本学生也不例外。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两种语言当中肯定有不同的音素和类似的音素。完全不同的音素是比较好掌握的,而类似的音素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母语负迁移。比如,日本学生很难分清“d”“t”“g”“k”这两个声母,是因为在日语中这两个声母是同一个音位,在日本语中送气与不送气是不区别意义。再者,日本语的整体风格特点是唇舌动作幅度小,声音短促,正是这种特性成为日本人学习汉语、英语等外语的最大障碍。
二、字词偏误
日语中的汉语词跟中文的有着很大差别。日语中的汉字词有的跟汉语中的汉字写法,意义完全相同,例如“太阳,精神,结婚”等。有的部分相同,有的完全不同甚至相反。例如“电车”日语里的意思是“地铁,城铁,轻轨”等,中文的“电车”是已经带有怀旧意味的长辫子公共交通工具;“娘”在日语里是指“女儿,年轻姑娘”,在我们中文里是“母亲”的意思;这样看来,日本人会汉字并不是真的会,再加上日语汉字与中国人用的汉字有很大不同,有些即使形式上相同意义也不同。有些是借用了中国字形成的和语词,例如:母国(祖国)、污职(贪污)。
日文和汉字的某些“同文”现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但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学习的障碍,即造成了一系列母语负迁移现象。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第一是日本学生对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不够了解;第二是是受母语汉字运用的影响,混淆了日语汉字和中文汉字的区别,产生了母语负迁移现象。例如,有的日本学生会说“这个夏天很暑。”在日语中“暑”表示中文中的“热”。在日语中“热”是中文“烫”的意思。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是在教学中注意要将词汇的教学与字的教学相结合,其次是要让学生了解母语与目的语的区别,让他们有理性上的认识。
三、语法偏误
从语法的角度看,汉日两国语言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这方面的错误也最常见。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谓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汉语是主谓宾,而日语是主宾谓。日本留学生在初学汉语时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个问题上。其实,这个还是容易解决的。更复杂的是汉语状语的位置问题。在汉语中,有的副词可以用在主语前,如“毕竟”“到底”,但也有的不能放在主语前。这样一来,留学生就很容易在状语的位置上出现偏误。例如:1“我们来晚了,已经那里关门了。”(那里已经关门了)2“这次比赛又我们得了第二名。”(我们又得了第二名)。还有一些学生在掌握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喜欢将其泛化,套用到不合适的语言环境中,造成语言偏误。其中比较明显的是离合词的使用。学生知道这种词不能直接加宾语,而是要用介词构成介词结构放在谓语动词前,因此就有学生将这一规则泛化形成语言偏误。
从事过对日汉语教学的教师都会发现,日本学生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学生,在授课时表现出了较强的接受能力。这种较强的接受能力,是由于中日两国同属亚洲国家,东方文化,并且都使用汉字。这样就使日本学生具有其他国家学生艳羡的“望文生义”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既是学习的优势,又会成为学生产生偏误的根源,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母语的特点,进而制定出适合不同国家学生的教学方针,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更了解中国的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10
关键词 萨佩尔沃尔夫假说 强式假说 弱式假说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文化必不可少的载体,通过学习一门语言来了解一种文化,反之再通过文化的探讨来深入学习语言是现代外语教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外语教学改革要适应传统教育思想向现代教育思想的转变,途径之一是把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充实学生知识结构,拓展文化视野。人类文化语言学关注于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萨佩尔沃尔夫学说中合理成分应被外语教学接受采纳以辅助教学活动。
1萨佩尔沃尔夫假说
萨佩尔沃尔夫假说主要指语言帮助人类塑造思考方式,不同语言可能表达说话者不同世界观。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可能会决定我们的思考方式或者说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他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另一方面,与语言相对论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相对的。对于两个不同语言群体,结构性差异越大,对于世界的理解就越不同。语言结构有无限多样性,一种语言系统中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语言与思维的这种内在依赖性亦被称作萨佩尔沃尔夫假说。后来又发展成为强式学说和弱式学说。强式学说认为语言模式决定人们的思考和行为,弱式学说认为语言、文化与思维间有一定的关联。跨文化不同导致思考方式相对不同,而非绝对无条件的,认为语言模式会影响人们的思考及行为。
2萨佩尔沃尔夫假说对外语教学的意义
萨佩尔沃尔夫假说确实有不合理成分,但其中语言与思维文化关系得相对主义却是辅助外语教学的有用理论基础。不同的文化群体对于语言的使用不尽相同,而对于语言的不同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他们各自的世界观。一般情况下,要掌握好一门外语,学习者只有在对相应的语境及文化背景中不断深入了解学习才能够完全体会或掌握到该门语言的使用。在萨佩尔沃尔夫假说中的语言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思维由母语决定,因为他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姑且不论此观点是否完全合理,我们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确尽可能创造与所学语言相类似的学习场景或语境,让学生置身类似于当地语真实语境学习环境中,换位思考,作为一名当地人来学习该门外语,由此去解码该门外语,同时用其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该门语言引导下的世界。
如日语教学,平假名片假名是中国汉字中偏旁部首转化而成。日语与汉语的关系源远流长,从某些程度上而言,日语中类似汉字的使用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当时日本文化传播者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如萨佩尔沃尔夫假说中语言相对主义所描述的语言文化思想间的关系。公元1世纪左右,《古事记》中应仁天皇条记载,百济学者王仁携“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赴日,可推断汉文汉语真正传入日本和使用是在公元四五世纪。日本中的汉字最少三钟读音,其中音读方式就是模仿古代汉语的发音,有唐音,汉音甚至唐宋音。而近代明治维新中,日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又创造了大量汉语词汇,如“电信”“政党”“主义”等。学生在语境中在了解相应文化前提下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外语。以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们的语言,是适应该门语言对快的方式。对于英语汉语教学,英汉文化间的对比渗入是必要的。不同的语言系统反应了不同的世界图景,它们具有深刻的人文属性。其差异主要在于人文属性的具体内涵及表现形式。英语教学可从语言文化交际方面,对表层语言文化精确描写,从深层语言文化进行准确解释。如英语中严格的时间范畴,动词的形式有时、体、语言和语气之分,反应了西方人较强的时间观念。而汉人习惯悟性思维,依靠语境预感等表达理解,却反形态变化则反应自古以来的模糊性思维。所以,无论是对于英语语法或是单词词组的学习,文化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3结语
萨佩尔沃尔夫假说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及作用,但其科学性验证是一个漫长过程。弱式学说认为文化与思维有一定关联,语言可能会影响人的思考方式;语言决定论中根据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世界中可以提取出的换位思考这两点对于外语教学有重要参考价值。外语教学应引导学生以当地人的思维方式理解该门外语,同时登高楼全观母语将其进行对比分析理解,包容万象融合各种合理文化去理解使用语言。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
参考文献
[1] H.H.Stern.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2]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李妲莉.日本语中级综合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