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督一体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监督一体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监督一体化管理

篇1

一、项目化管理办案模式设想的提出

检察机关查处有重大影响的渎职侵权案件,从基层院抽调反渎干警参加,在市院的统一指挥下共同办案,这种办案模式有利于解决单个检察院反渎干警力量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侦查一体化机制的优势。但是在实践运用中,由于反渎队伍整体办案能力参差不齐,这种办案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一)办案效率不高

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由检察人员承办,办案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或检察委会决定,办案过程中需要层层审批、事事请示,难以形成快速、及时的办案机制,办案效率不高。

(二)干警积极性不高

长久以来,检察机关查办案件一般都是由检察长、局长、处长来确定侦查思路、制定侦查方案,组织审讯取证。案件承办人大都对领导服从多、独立性少,一些普通干警往往把自己定位在看管和陪审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检察官积极性的发挥。

(三)工作权责不明

现有的绝对服从的办案模式,使得上级可以通过正当途径来代行下级的权力,可能出现下级难以拒绝执行上级不正当或不合理命令,在发生错案时无法追究直接责任人。

二、项目化管理办案模式的可行性论证

项目化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办法。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活动完全符合项目的一切特征:首先案件侦查活动有特定的目标,即以查清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为目标;其次,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是由数名检察官组成办案组,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定时间内完成查清相关事实的活动;再次,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即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定罪量刑标准来执行。

检察官担任项目负责人运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行使侦查权是现行法律框架内一种创新的办案模式,使项目负责人获得更大的独立自,能够更好地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工作责任、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项目化管理办案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架构设计

在项目化管理办案模式下,整个办案组的人员是一个完整的团队,组织架构分为两级:一是项目负责人,负责对案件的全盘把控;二是团队成员,承担项目负责人交办的工作。

1.项目负责人:有独立承办案件资格和能力(更注重能力)的检察人员,根据案件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可以是局长、处长(科长),也可以是检察员、助理检察员。根据案件的大小、复杂程度,可视情确定一至两名项目负责人,分别为第一项目负责人和第二项目负责人。

2.项目成员:要打破上下级院、各部门的限制,选拔除项目负责人之外的参与项目实施的其他人员。包括局长、处长(科长)、检察员、助检员、书记员、法警。项目负责人以外的项目其他成员称之为项目参与人。项目负责人可将项目组细化为审讯小组、取证小组、看守小组及后勤小组。

3.运用范围:经检察长决定立案侦查开始直至案件判决生效,贯穿整个侦查及后续过程,包括以事立案。

4.项目负责人的职能:案件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刑事诉讼法和办案流程明确规定只能由检察长、局长行使的对案件实体和程序上的处理决定权除外。

(二)运行程序

1.立项评估。对我们手中所掌握的案件线索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对案件是否构罪、办案环境、社会影响等进行综合考虑,以决定是否立案。

2.确定目标、任务。对认为有可行性的项目提出“四定”,定目标、团队、步骤、时限。

3.确定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参与人。由办案单位研究确定项目负责人,要选择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项目负责人。基层院承办的重大复杂案件应当由局长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

4.制定实施方案。由项目负责人根据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侦查计划、侦查方案等。确定参办人员,成立审讯小组、取证小组、看守小组、后勤小组。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推进的需要提出团队人员名单,报领导审批同意。

5.侦查活动的指挥及组织实施。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小组进行任务分配,明确各小组工作任务。

6.侦查终结后跟踪总结。案件侦查终结后,根据诉讼进程,对、审判环节进行跟踪,确保案件诉得出去、判得了。

7.目的完善、总结。以法律规定、办案流程为指导,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确定以规范办案为前提,以办案时间、风险和质量三要素为管理核心的案件跟踪完善程序,确保项目执行质量。及时对项目进行总结,将办案心得形成书面资料装入检察内卷,为以后执行相关项目提供参考。

8.项目化管理纳入考核。改变现行的只考核部门条线,不考核个人、办案团队的惯例。以办案作为衡量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工作绩效的主要标准,将案件质量与个人年终评先创优挂钩,奖惩对象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而不是相关部门。

(三)组织实施

1.制定实施方案。渎职侵权犯罪往往与贪污受贿犯罪交织,侦查工作中,最复杂的工作获取渎职侵权犯罪方面的证据,而在整个侦查过程中最牵扯办案精力的是获取贪污贿赂犯罪方面的证据。通常情况下根据案件性质,需要制定两个方案:一是获取贪污受贿方面犯罪证据的方案,二是获取渎职侵权方面犯罪证据的方案。

2.案前准备会议。由局长或分管检察长主持,宣布项目负责人,宣布项目负责人,授予权力。参办人员无论级别高低,一律服从项目负责人的指挥。由项目负责人介绍案情、宣布实施方案、分解参办人员的工作任务。

3.案情分析会。借鉴企业管理方法,每日召开案情分析会,调动全体参办人员的积极性,要求所有参办人员都要对案件进展进行点评,集中所有参办人员智慧,共同研究案情。无论是审讯突破小组、调查小取证组获取的证据都要及时汇总到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全面掌握案情。

4.证据的汇总、梳理。强调必须由项目负责人亲自完成。在及时掌握证据情况全面了解案情的基础上,正确的部署取证任务。

5.办案日记。完善审讯日记和办案日记。审讯日记是审讯人员在审讯室对犯罪嫌疑人每日的审讯情况进行记录,而办案日记则是由项目负责人对整个案件的进展、重大决策、侦查措施的运用等事项的全方位记录。项目负责人与领导以及其他办案人员意见发生分歧时,应当如实将分歧意见记入办案日记。案件侦查终结后,所有办案日记均要装订归入检查内卷备查。

6.案件讨论记录。遇到重大疑难复杂问题以及阶段性、程序性事项时要及时组织案件集体讨论,进行案件研究决策。案件讨论会由项目负责人亲自参加并主持,参会人员范围可根据情况确定,通常参会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局长、处长(科长)、项目各小组组长。由局长、处长(科长)指出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加以讨论解决。明确项目推进方向,理清项目思路、突出重点,为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奠定坚实基础。后会,由所有参会人员在讨论记录上签字。

7.指挥对各类法律文书制作。由项目负责人本人或者项目组人员,根据《刑法》、《刑诉法》、《刑事诉讼规则》、《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等规定,及时制作相应法律文书。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2

[关键词] 村镇;市政工程;城乡一体化;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7

做好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城乡一体化监管,实现村镇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维护建设市场秩序,稳步提高村镇市政工程质量,提升安全文明施工水平,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村镇市政工程监管现状

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长期以来因数量少,体量小,影响面窄,一直以来建设市场秩序不规范,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缺乏有效监管,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及政府形象。

随着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不断快速推进,市级市政工程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力量,还一时难以延伸至村镇,形成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监督一直处于盲区。

随着美丽乡村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不断增加,切实加强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监管,消除市政工程监管盲区,实现村镇市政工程施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城乡一体化监管,已迫在眉睫。

2.村镇市政工程监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实现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城乡一体化监督管理,2009年12月,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两级”监管新模式,成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监督区级分中心。受市级委托,负责对全区行政区域(含村镇)在委托范围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现场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文明施工管理。

通过分中心对委托范围内的市政工程监管,发现与城市市政工程监管相比,村镇市政工程存在建设项目法定建设程序不规范,建设主体依法报监意识不强,施工、监理单位资质低,现场组织管理不健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质量安全及文明管理意识淡薄,各类质量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的困难和问题。

2.1存在的困难

2.1.1建设程序不规范,受理报监难

镇(街)因其城市综合功能不高,受区域环境或经济条件影响,对村镇市政工程功能要求可能是单一性或降低标准建设,从而不符合立项、设计、图审、招标等建设程序而不能满足报监必需条件,形成即使督促其同意报监,也难以受理的困难局面。如2010年有涉及两个镇(街)5个标段项目,4400万元造价项目,经过努力镇(街)意向报监,但因项目必需条件限制,而不能受理。

2.1.2提高报监率,实现监督全覆盖难

镇(街)因地域环境或发展状况,对市政工程监管认识差异性大。村镇市政工程主动报监的少,规避报监的多。2010年全区统计显示,应在分中心受监标段项目有25个。其中城市范围标段项目10个,工程造价5250.17万元,报监率100%。而村镇标段项目15个(含意向报监而未能受理的5个标段项目),成功报监3个标段项目,工程造价518.35万元,意向报监率33%,成功报监率只有20%。

2.1.3前期跟踪、后期制约难

镇(街)建设程序操作灵活,差异性大;项目大多规模小,建设周期短,前期跟踪难度大;建设资金相对独立,建成后自行管养,不涉及统一管理移交问题,后期制约难度大。

2.1.4区分受理,逾越程序难

村镇市政项目因目前还处于监管盲区,相对城市市政项目建设程序、报监程序的规范程度相比,无论是监督的环境,还是规范的程度都有较大差距。村镇市政项目因规范性因素,造成不能满足报监必需条件,又不能逾越规范报监程序区分受理,是报监率低的因素之一。

2.2存在的问题

2.2.1队伍乱,资质低

村镇市政工程大多因规模小,施工工艺不复杂,对施工、监理企业资质要求不高,正是一些管理不规范、资质低的小企业或包工头挂靠的市场。造成现场管理不规范,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监督人员与之沟通、交流难,不能全面、及时、准确控制现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难以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同时也降低了监督、整改、落实的效果。

2.2.2管理人员缺位、不到位

由于项目小或低价中标,加上企业管理不规范,形成有项目,无项目部、监理部或人员配备少,专业单一、不匹配;有企业之冠,无企业之体;有项目经理、总监之名,无到岗之实,现场管理极不规范。

2.2.3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上述因素,现场安全、质量有效监督控制的基础非常薄弱,工程质量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给监督人员带来极大的问责风险。2010年监督的13个标段项目,共下发监督整改通知书56份,其中质量类整改25份,安全类整改31份。下发停工通知书3份。

3.对策思考

3.1加快队伍建设,提高监管力度

村镇市政工程城乡一体化监管模式刚刚起步,但要求高、责任大、任务重。加快监督队伍建设,提高监督人员综合素质,是加强村镇市政工程监管力度,实现城乡一体化监管的保障。要尽快提高监督人员综合监管能力。监管人员要摆正心态,放下面子,虚心向专家、学者学习,虚心向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专职作业人员学习。同时多跑现场,多看,多问,多思考,不断积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受控的工作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监管控制能力。

3.2加大政策宣贯,提高政策效应

积极利用行政和媒体平台,加强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城乡一体化监管对外宣贯力度。要丰富宣贯形式,开展上门对接宣贯。通过上门对接与沟通,进一步拉近工作关系;进一步增进相互职能的理解和配合;进一步了解各镇(街)管理的差异性与共性;进一步增强为村镇市政工程建设监管与服务的意识。让村镇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充分了解具体的监管措施和要求;充分发挥监管作用。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规范建设、施工、监理等责任主体履行质量安全生产责任的行为,让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笼子”接受监管,不断提高报监率。

3.3坚持分类处置,突出示范引路

村镇市政工程监管,要结合镇(街)管理特点,着力指导优先与“监、帮、促”相结合方针。以政策文件促报监;以指导帮助促报监;以监督服务促报监。同时对报监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依法监督。增强服务功能,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努力提高现场质量安全检查和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切实让项目建设各方看到有监管与无监管的明显差异,努力形成示范效应。坚持分类处置,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努力创造建设主体各方联动的新局面。

4.结语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监督 管理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A

面对复杂多变、始终严峻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我区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入手,结合实际、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大胆创新,逐步建立形成了一套有本地区特色、行之有效且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一、我区的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形势

1、建筑工程安全监管任务重,安全形势始终严峻

我区作为城中区,建筑工程的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任务极为繁重。2012年,全区累计监管在建工程265项,单体631个,面积约404.9万平米;2013年截至10月底,累计监管在建工程254项,单体761个,面积约485.07万平米。区内现有施工企业包括外来企业72家,二、三级企业占比90%,总体来看,多数施工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资金紧张、安全管理人员少且综合素质不高,整体竞争力和安全基础薄弱。今年以来,本市其它地区连续发生多起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及事故起数居全省建筑业之首,我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2、区内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建筑工程安全监管任务主要由我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承担,站内现有工作人员12人,车辆仅1台,人均监督面积40余万平米,由于经费有限,交通设备严重不足,安全监督监察设备几乎为零,监督效率受到严重制约。区内8个街道镇建办人员配备相对较少,专业人员缺乏,无专人负责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3、建筑业景气度有所下降

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和方式的调整,建筑业景气度有所下降,加之建筑业的无序恶性竞争,部分项目因资金问题或投入使用的意愿降低,由原来的快速、规律建设状态进入零打碎敲、干干停停状态,工人的流动性也大大增加,施工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给安全监管带来困难。

二、我区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组成措施

(一)规范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流程

面对安全监管任务重与安全监管力量有限的矛盾,我区从规范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流程入手,通过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制度落实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面向全区住建领域制定下发《关于规范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流程的通知》(以下简称“《流程》”),在《流程》中公布《建筑工程安全报监流程图》、《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流程图》等12个内容丰富、方便实用的工作图表,实现了安全监督各项工作全部图表化,审核审查工作当场以列表的形式书面告知,工作存根以电子文档形式分类存档。

在《流程》中提出几项重点推行措施:一是创造性的引入 “红、黄、绿”三色安全监管理念。对工程档案、安全隐患都运用“红、黄、绿”三色进行标识,实现对每个工程的动态跟踪监控和差别化管理;二是报监工程必须进行现场评定。在工程报监前,派现场评定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将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及早防控和治理;三是实行建筑工程安全巡查周记制度。各个现场巡查组每周的工作计划、每天的检查情况,当天全部上传网络,强化领导组织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全局的掌控。

(二)加强建筑工程安监队伍建设

定期集中开展业务学习,由在岗工作人员进行轮流讲课;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发表专业看法;不定期开展工作人员换岗交流,培养安监战线的多面手。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想干 、敢干、能干”好安监工作。“想干”就是要有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干出工作成绩的想法;“ 敢干”就是要有敢于展现自我,奋勇争先的意志;“能干”就是要有提出技术方案,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在安监工作中有“耐心、铁心、责任心”,“耐心”就是要有检查认真仔细,热情服务企业和工人的耐心;“铁心”就是要有对隐患一查到底、一管到底,敢于用“铁拳”“铁手腕”的铁心;“责任心”就是要有干好本职工作,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责任心。

(三)发明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化办公模式

在各项工作实现图表化和电子存档基础上,探索发明了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化办公模式。通过网络在线建立了三个模块,一是报监管理模板,安监工作人员可以在线查看最新的建筑工程安全报监、起重机械产权备案、安装(拆卸)告知及使用登记、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等各项手续审核审查信息;二是周记模块,安监工作人员可以在线查询每一天、每个巡查组、每个工程的安全巡查情况;三是公共信息模块。该模块面向全区所有服务对象,项目单位可以通过这个模块获取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工作部署等信息。三个在线网络模板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办公成本。

(四)突出抓好重要时段、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治理。

1、针对重要时间阶段开展拉网式安全大检查。一年中重点抓好春节节后、汛期暑期、冬季安全检查。春节节后主要以节后新开工、复工检查为主,以企业自查、属地巡查、部门核查的方式开展;汛期暑期重点强化对深基坑、起重机械、临时用电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检查,并依法保障从业人员的暑期受保护权益;冬季重点强化对消防、防坍塌、防中毒的安全检查。

2、针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起重机械、模板支撑一直是建筑施工安全的两大薄弱环节,也是我区常态专项治理的两个重点。

(1)针对起重机械,在全市率先出台本地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严厉打击起重机械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即进行施工,起重机械不告知先安装等违法违规行为。

(2)针对模板支撑系统,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推行模板支撑系统警示牌制度、模板支撑系统验收会签制度、模板资料“13+1”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创新工作措施。

(五)加强层级管理,强化部门、属地联动机制

建立执行属地在建工程统计上报制度,每月初要求各街道镇、工业园区向住建局报送属地在建工程名单,上月开展属地在建工程安全检查情况;建立执行属地在建工程安全检查隐患告知制度,每月底住建局将在建工程安全检查情况,以函的形式,告知各属地政府。

(六)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

在监督单位办公区域设置大量的富有感染力的安全宣传标语、口号和图画,营造安全氛围,宣传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组织安监工作人员设计安全挂图和安全知识手册,在全区所有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推广悬挂和免费发放。

三、下一步工作需要探索改进的地方

1、探索推行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一体化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可以科学整合监督工作人员力量,实行“一岗双责”提高工作效能。同时,可以实现质量安全同步验收、同步检查,质量安全问题同步整改,监督管理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特别是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将得到大幅提升

2、大力开展从业人员岗前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开展“安全文化下基层”系列活动之三即开展从业人员岗前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吸收先进地区开展岗前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引入“平安卡”机制,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职工夜校、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一个从业人员受到必要的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持卡上岗。

篇4

关键词:安全意识安全管理

建筑业的超常规发展给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新的挑战。本人结合近年来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实际, 就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一些个人看法。

一、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

建筑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企业自身要真正重视安全,要让企业重视安全必须首先要使对企业生产经营拥有主要决策权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从思想意识上对建筑安全高度重视。此外,企业是安全投入的主体,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在大部分企业中企业主要负责人往往掌握着财政大权。因此,只有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 取得他们对企业安全工作的大力支持,才能使安全投入得到保证,才能使安全措施落实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时加强案例教育,生动形象的案例教育有助于从思想上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②分级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级约谈中的分级指的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分级,在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时,可先由各地安监站站长进行约谈,告诉其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约谈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依然没有好转.再由各地建设局里主管领导对该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通过分级约谈,逐步施压,使企业主要负责人意识到安全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感觉到安全工作的压力,才可能对安全工作真正重视。

二、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监管模式

目前, 政府建筑工程安全监督部门仍然是运动员和裁判员两个角色集于一身, 这样很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而且也容易滋生腐败, 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 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 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合理的建筑施工监管模式, 打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平台, 最好是引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评价中介组织机构,建立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建筑生产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企业( 项目) 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标准方法和应达到的要求, 使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达到实现本质安全化的目的。安全生产评价是综合评价一个企业( 项目) 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组织措施的完善性以及管理者和操作者安全素质高低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政策, 成立专业的安全生产评价机构, 强化建设单位(业主) 安全生产责任, 可鼓励其聘用安全生产评价机构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 强制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聘用安全生产评价机构对企业安全生产负责。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机构做出的评价结果要及时上报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以便监督管理,并可以据此来进行安全文明工地和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的评定。

三、重点突出抓好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安全的,安全工作的目标应该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 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降低到较轻的程度。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是建筑施工现场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根源,只有抓好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这个安全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才能避免群死群伤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实现上述安全工作目标。要管理好重大危险源,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建立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已经有学者开始着手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辩识问题的研究,但国家还没有对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做出具体规定;②加强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备案登记;③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随时掌握危险源的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同时要求施工企业在实施前和实施完毕后告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这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就可以准确了解当地建设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动态分布情况。

四、加强安监机构建设, 进一步规范安监工作

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自1999 年以来, 全国各地虽陆续成立了建筑安全监督站, 但到目前为止, 由于政府执法财政和人力资源有限, 许多地区还存在着质量监督站和安全监督站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现象, 经费来源严重不足, 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充分开展, 削弱了对安全监督的力度, 所以国家要制定一个规范标准的组织机构模式, 比如说单位性质、经费来源问题; 负责制及责任制问题; 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问题; 检查检测设备问题等等。

2) 充实人员, 提高素质。

目前各级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的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紧

缺, 也直接影响了安全监督任务的完成。建筑安全监督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提高专业素质, 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 使监督工作到位, 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而为事前预防提供有力保证, 建议尽快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制度, 走专业化执业资格路子, 合理划分专业, 保证监督检查质量。还要督促监管人员保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3) 要严把安全监督备案资料审查关。

对备案资料中申报的安全监管人员与施工现场明显不符, 安全考核合格证造假的一定要严厉查处。

五、安全技术一体化,加强安全技术培训

建筑安全和技术是密不可分,没有技术支撑的安全是无力的,安全要靠技术保驾护航。因此,必须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不断适应建筑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在建筑安全技术培训中应注重“四个结合”: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②考试与考核相结合;③发证与技能相结合;④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篇5

【关键词】电力技术 监督管理 创新实践 举措

要进一步提升电力公司生产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快实现本质安全,企业必须以提升设备健康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技术监督支撑安全生产的作用。加强对主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和退役环节的全过程进行技术监督,加强设备运行分析。健全电网设备技术监督异常预警、告警制度。而这些措施的顺利实践需要企业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视,才能从本质上对其管理、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一、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概述

技术监督是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所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管理的电力企业,其技术监督管理更是面临着相对更严的要求。电力企业在不断重视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电力企业作为生产电能的重要产业,所以在电力企业不断重视技术监督管理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且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相适应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实践的举措

(一)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提高保障与支撑能力

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即地市级公司专责与基层单位专责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各专业主导本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细化、分解、下达本专业技术监督各项工作任务,全过程指导、督促、检查、评价本专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市公司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负责组建该专业团队,完善三级技术监督工作网络,充实专业团队技术监督力量。通过月度协商制度,加强工作网络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动态。

(二)深化管控,提升设备安全监督能力

一要继续升华周计划对生产作业的管控,将设备带电检测、专业化巡检要求纳入周计划管控,并及时跟踪考核计划执行情况,做到全过程监督好设备。二是要求各专业上报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具体到责任人、完成时间。市公司将利用月度会议实时跟踪各单位完成情况,同时开展不定期PMS中数据抽查,对发现上报数据不真实的将给予通报。三是强调对关键指标的上报,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跳闸、断路器运行损坏、线路跳闸等重要指标,要求发生故障应第一时间上报市公司,对发现主设备故障未及时上报的单位给予严厉考核。

(三)坚持全过程技术监督,确保监督不留死角

在电网规划设计阶段,要参与规划设计,变电工程重点审查设计图纸,设备选型等工作,落实“十八项”反措和家族缺陷治理等要求。线路工程重点审查防雷、防污、防冰等技术措施落实,加强对线路路径选择、地线保护角选取、外绝缘配置、防雷辅助措施选择等环节审查。要加强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阶段技术监督,隐蔽工程必须提前进行跟班验收。运维检修阶段,对新投运设备一个月内应开展、三个月内应完成带电检测和首次状态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设备试运行期间。

(四)细化指标,提升技术监督管理

各专业加强监督基础管理,细化日常工作开展,对PMS帐数据准确性、缺陷消除率、设备反措执行情况等应给予日常督察整改,市公司将结合技术监督检查、月度协商会、不定期下现场督查等分析收集相关数据作为评比考核参考。要求班组建立健全的基础管理制度,按要求落实人员至具体设备,档案管理、原始记录要建立规范的记录本和归档流程。对各单位设备试验报告录入及时性、报告准确性、报告审核率、异常报告分析正确性和及时性进行检查和考核,特别是对试验缺项、漏项的要加大考核力度。

(五)深化状态检修,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管理

深入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设备状态检修严格按照要求做到定期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全面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管理。结合状态检修工作,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管理,加大状态检修复查提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做到有计划、有整改、有落实、能闭环。全面清理绝缘、化学、保护试验计划,与检修计划管理人员密切配合,确保年度试验计划完成。全面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的健康水平。

(六)加强现场监管力度,实现人员设备可控

一是加强检修现场监管力度,各检修单位加强管理人员管控现场力度,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加强下现场督查、督导,提升设备检修、试验质量,确保人员设备可控。二是加强现场作业总结和分析,对现场出现各种设备、人员异常现象组织相关人员专题分析和交流,提高班组人员现场处理和故障分析能力。严格执行设备异常分析和跟踪制度,坚持故障设备7个工作日完成设备分析,异常设备跳闸等做好每月分析,严格执行技术监督异常设备跟踪制度,确保异常设备跟踪不超周期。

(七)健全工作考评机制,提升技术监督工作质量

结合公司精益生产年活动要求,完善技术监督考核办法,建立协同考核机制,各专业工作情况直接与各专责考评挂钩,每季度就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考核;定期开展指标考评,以“小指标”管理,促工作质量整体提升。将技术监督与专业工作紧密结合,以各专业月度计划与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评价结果纳入电网运行管理考核。

三、总结

对于电力技术管理日后的创新和实践工作中,实践和创新应该处于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而对于管理模式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找出并采取措施解决,积极吸收国内外典型的优秀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公司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现状,合理地进行创新和实践,才能从根本出发让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整体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学宏. 国华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创新与实践[J]. 电力技术,2009,12:15-17+29.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问题;策略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重要作用

高质量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既可以提升投资效益,还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建筑工程对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工程质量直接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影响,所以就需要高质量的建筑工作安全监督工作。建筑工程行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建设周期较长,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人员流动性强,只有注重安全监督管理,才可以高效开展施工建设工作。

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概述

2.1监督方式单一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工种复杂、专业多、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多样,所以传统的质量监督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符合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要求,仅依赖质量监督机构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建筑工程行业。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方式方法的创新速度与组织结构建设发展速度不配套,某些基层的监督工作在管理方法及管理经验等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漏洞,并未建立长期有效、科学合理的新型监督系统,因此就造成某些建筑工程质量不能得到系统全面的检验、评定以及科学合理的掌控。

2.2政府监督被社会误解

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组织成为工程质量相关的负责人,对工程质量监督有较强的依赖性,工程质量监督组织被定位为工程质量负责人,那些直接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单位却无动于衷,这和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建筑工程责任主体发展规律相违背,因此政府部门自然而然成为工程质量主要的负责人,这就导致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不和谐因素,工程建设参与方的质量责任意识也随之下降,严重依赖工程质量监督,这对大众对于质量监督机构职能定位及提升建筑工程建设参与者的质量责任意识均是极为不利的。

2.3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作为综合化较高的作业,涵盖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等方面。因此,监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与监督强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核心。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已经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工程质量问题、塌方事故。上述问题的存在于陈旧工程质量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质量意识淡薄、利益为上、市场混乱等等因素的影响下,如质量监管系统在工程质量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的话,自然而然无法创建高质量的安全建筑工程。所以,为了推动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提高工程质量意识是核心,提升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及综合素质为重要保障。

2.4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力度欠缺

从法律视角来看,相关配套法律的漏洞对监督执法的可操性产生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法律问题是监督机构执法力度不够的直接原因,此外,质量监督与执法部门两者之间不是一体化建制关系。建筑工程质量因为其条件限制,有着特殊技术要求和法律要求,这就决定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需要质量监督部门完成的特性。但是在实际的处罚执法中却由特定执法部门完成,因此就导致执法力度的折扣,很难形成权威性及威慑性。

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解决策略

3.1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执法地位

政府部门需要将社会信用系统考评和建筑工程质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在建筑工程质量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进而提高执行标准,同时还需要采取严格的奖惩措施进而保障社会信用体系的高效运行,此外需要从长远角度出发,通过国内各个地区、我国和其他国家具体做法的对比研究,定制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规章制度,以期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强度有所提升。

3.2完善监督手段,提升监督效率

通过科学先进的监督手段能够很大程度提升监管效率,而监督手段创新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检测过程中使用专业化的仪器设备,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中,小配备数字显示回弹仪、钢筋扫描仪、激光定位仪、激光测距仪等等先进仪器涉笔,注重对建筑承重构件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楼板厚度、主要钢筋数量、钢筋间距位置等等展开检测监督,对于建筑工程中各个方面质量展开有效的鉴定,增加检测次数,保障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先进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好科学的防范措施。从建筑工程施工初期开始,实行全过程录像,侦查出每一个施工的细节,推动监督效率的全面提升。

3.3完善人才储备,提高人员业务水平能力

多数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来看,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及执法能力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也更加健全。所以职业需要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尽量选拔聘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人才,严格把好工作人员入职。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人员考核评价及奖惩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加以制约和激励,促进管理人员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企业还需要定期展开培训工作,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高效处理监督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和问题。创新质量监督方法就是推动政府机构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应当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条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展开监督管理工作,于此同时建立健全符合现阶段需要的监督管理体系,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提高简短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最大程度的发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作用,有效的预防质量事故的出现。

3.4实行电子政务,致使信息透明化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实施电子政务,进而推动监督工作质量的提升,这是以后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之中,应当适当引入高新的科学技术,基于网络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进而达到对建筑工程行业科学的掌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得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处于有效掌控的状态,使得监管工作更加精准、更加透明,实时采集数据资源并实现部门之间的共享,最大程度提高监管强度及工作效率。

4结束语

综上,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控制及管理是当下工作的关键,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得到发展,就必须确保其工程质量。建筑企业还需要积极创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手段及模式,严格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帮助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及良好的发展空间,进而健全建筑工程市场规范,为社会发展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作者:扶教辉 单位:赣州市南康区建设局

参考文献:

[1]原海松.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9).

篇7

【关键词】 变电运维一体化 工作模式 实践和探索

随着当下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电网企业在对“大运行、大检修”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将“运行维护一体化”应用到电网变电生产作业过程中。即改变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重新整治并组合运行检修人员和传统的设备巡视、现场操作以及维护与检修工作,依据早期、中、晚三个阶段对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逐步运行和实施。通过对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实施,能够对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等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让效率得以提升。使效益得以增加。

1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实施存在的问题

1.1 变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具有差异性

由于变电设备的运行和其维护之间存在较大不同,因此,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变电运行工作综合知识,同时还得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不同的变电电压等级高度,针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别。一般电压等级越高,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运行指示和维护技能[1]。另外,变电运维一提工作的实施,还需要较高专业素质的变电设备运行及维护人员。这一系列的高要求和高标准,致使运维工作人员的培训存在较大难度和较长的培训时间,从而也就造成很多变电运维人员很难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有效掌握。

1.2 变电运维一体让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劳动风险增加

相对于传统的变电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而言,变电运维一体工作不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接手变电设备的运行工作,同时还需要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劳动风险。此外,在加上当下很多电力企业的激励机制都存在严重不足和缺陷,进而也就促使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实施遭受到了很大影响。

2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实践方法和改善措施

2.1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实践方案

首先要对相关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责、内容界定以及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促使在合并运行和检修职责后,相关员工的思想能够尽可能不受到影响。其次,要将相应的变电检修的变更许可和质量监控制度给及时制定出来。在以往传统工作模式下,在检修设备之前,都需要交由运行人员的确认和认可;而检修完设备后,则需要交由运行人员进行相应的检验和审核。这种工作模式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清楚自身的职责,对现场管理和安全监督工作非常有利。但是在对运维一体工作模式进行实施之后,一人多职的现象很有可以出现,例如:相关人员不但要进行工作票签发、同时还是许可人,促使工作的监督力度将以往而言降低了很多,很多制度和体系也都只是一个框架,过于形式而无实际效用。虽然当下我国国家电网已经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完善,但其依旧还是不够全面,因此,在实施运维一体工作时,应该对人员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同时还要讲相关人员的工作流程体系和标准及时制定出来。

2.2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实施的改善方案

首先,以安全作业为基础。电力企业应该讲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给树立起来,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才能开展运维工作,有效结合起变电运维的生产管控和风险防控。借助于实施和开展教育培训、技能和管理加强等方法,将具有规范性的生产和管理模式给建立起来,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2]。通过对现场管理方法、专人负责制度以及排班制度的有效实施,并妥善协调好变电运行工作和维护工作,从而致使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够更加规范,让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能够始终具备安全性,进而推动变电站的安全、经济生产。其次,要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控力度进行不断加强。在对变电运维一体工作进行实施的时候,应该将其生产和组织方法和传统生产和组织方法进行相对比,全面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应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变电站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协调能力等进行详细检测,从而促使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具体职责、培训工作的要点等工作得以明确。此外,还应该严格按照“先简后难、先低后高”的标准,最大程度的降低运维工作的安全风险。然后再结合当下的运维工作形式,对操作对象进行转化。最后,要将相关规则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到位[3]。在对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落实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传统的工作模式下,运行和检修属于两个独立的专业,都具有较大的劳动强度和较长的工作时间,而当实施运维一体工作时,运维人员就需要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从而难免会有一部分人出现抵触心理。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员工的思想情绪做到及时掌握和了解,并对其进行开导,可以借助于一些方法,如开讨论会等,促使员工思想能够和企业相一致。同时还要将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员工激励制度体系给及时建立出来,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促使安全责任能够全力落实,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从而促进电气企业的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网公司对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强,而变电运行作为国家电网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在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为实施基础,在人身安全、设备及电网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下,让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的提升得以有效实现,同时让企业的用电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金雄.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实践探索[J].电子世界,2013,13:70-71.

篇8

关键词: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我国建筑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建筑项目对区域改造提供诸多帮助。面对传统施工模式存在的问题,工程单位要敢于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对项目采取综合性控制方案,确保施工质量符合预期标准要求。基于项目施工质量改造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调整控制模式,这些都是项目施工需要处理的问题。

1施工质量管理意义

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施工质量管理是对于全施工过程所采取的各项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安全事故”是建筑工程建设阶段潜在隐患,破坏了现场施工流程的有序性与协调性。现代建筑施工面临诸多挑战,各种因素易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增加了现场施工作业与管理操作的难度。“安全第一、质量优先”是建筑施工改造的核心思想,按照安全事故准则编制可行的事故预警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作业效率。

2质量管理风险及成因分析

2.1技术支撑问题

建筑质量管理技术条件不足,对质量管理缺乏科学的引导机制,限制了质量管理数字化发展水平,这些都是限制行业改造难度的关键。面对信息化发展趋势,建筑企业尚未构建科学的管理方式,对不同类型质量项目失去了创新管理平台,这必然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发展进程。建筑工程作为一种新的建筑工程市场化方式,很受人们的关注,在建筑工程市场化市场的逐渐扩大下,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2产业配套问题

现有建筑行业模式相对落后,产业规划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导致质量管理体制达不到预期状态,从而影响到了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质量管理机制与产业配套模式不符合,限制了各种类型的项目体系,这些都会影响城市建筑行业改革与发展。例如,相同城市地区的质量方案中,对建筑质量标准及要求不一样,这些都限制了区域性的产业发展,不利于整个企业质量编制与实施。

2.3质量人才问题

人力资源缺乏时代,企业对人力资源评估及需求更加重视。由于质量编制体系与调整需求,现有人才资源无法达到质量管理标准,也限制了质量内部条款实施与应用,这些都降低了项目管理与控制的难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市地区发展建筑工程行业存在着一些劣势,例如,项目引进机制不健全,规模化产业结构不协调等,这些都是限制城市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主要因素。

3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3.1安全管理模式

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是为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整个项目规划的效益性,为广大投资方带来理想的经济收益。为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设定安全管理条例具有哦战略意义,可减小各种因素带来的风险因素,实现成本投入与实际收益的最大化,这些都是安全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模式运用中,需考虑建筑规划、设计、施工、检验等多个方面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建设目标,为项目收益及改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另外,建筑项目负责人哟担负起安全管理职能,从各个方面开展安全控制措施,实现项目规划及发展的一体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施工目标。

3.2安全教育模式

“安全生产”对建筑设施改造起到了保障作用,也是维持现场作业流程的基本要求,对现代建筑建设起到了综合性作用。安全教育是从多个方面开展管理指导,消除建筑设施潜在隐患,为建筑建筑运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基于安全教育思想下,建筑建设标准有着明显的提高趋势,需要各类人员共同参与项目建设过程,才能更好地完成施工指标。施工单位要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从施工理念、安全思想、操作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专业指导,才能更好地完成施工目标。对于存在施工风险的人员,需及时调整及安排专业人士从事相关工作,这些都是提高安全教育水平的关键。

3.3安全监督模式

建筑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成本资金,维持项目施工质量达标及安全性,才能实现效益增收与发展,这些都是保障建筑设施应用价值的关键。对于传统管理模式来说,安全监督需要从多个角度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作业指标,也是保障经济效益的关键。同时,安全监督与管理结构中,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才能完成监督指标。例如,建立专项小组完成图纸的审核与分析,对潜在事故做好前期改良,减少图纸问题对安全监督产生的不利影响。

4建筑项目合同管理对策

4.1分级管理,提升合同层次

建筑工程合同要从不同角度开展管理,按照分级管理思想实施工作,从多个角度进行合同改造与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工作。但是,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合同管理需要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检验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管理机制的协调性,维持整个项目运行稳定。基于目标市场定位与控制引导下,项目管理机制要考虑风险系数,以不同类型的建筑体系为中心,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方案,促进合同条款编制与运行的一体化。对于存在风险隐患的合同项目,要考虑企业未来发展及战略调整要求,共同打造全面性的风险控制流程。

4.2主动合同理念

客户合同是基于客观事实的概述性理论,应当在客观条件下建立有效的建筑企业合同模式。企业走市场化转型之路,并不是某个阶段对经营管理提出的要求,而是整个行业未来革新建设的必然趋势。城市地区作为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对象,必须要紧随时代潮流,挖掘建筑工程市场化转型潜在的价值意义,为市场化建设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实现经营模式转型与改进。信息科技是建筑工程市场化发展的根基,这样才能维持企业经营模式的优化发展,带动经营效益稳步增长。

4.3合同考评理念

合同是建筑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按照合同标准进行综合化控制,对行业风险控制起到了保障性作用。基于现代项目管理改革下,要全面落实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消除潜在性的风险控制隐患,这样才能寻求更加稳定的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改革趋势明显,合同管理风险与控制要求更加严格,必须做好相关调控工作。项目合同是企业营运的主要工具,借助合同可以实现项目改革一体化发展,对项目合同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控制风险。建筑企业要全面落实合同运营机制,从多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方案,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市场化机制。

5结论

建筑项目施工涉及多个方面内容,工程单位要围绕项目具体情况编制管理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针对早期项目施工存在的问题,必须全面落实项目施工质量制度,结合具体问题提出科学的调控模式,这些都是项目施工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基于安全、质量等理念指导下,可从完善项目合同管理及安全施工制度等方面,提出综合性的质量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郑金城,杨其兰,冯会发.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的几要素[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16(02).

[2]丁哲维.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纺织,2016(01).

[3]金晓平.质量是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J].安徽建筑,2018(06).

[4]范治晖,李铭.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5(07).

篇9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工程;自动化

1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运用的优势分析

1.1降低人力成本

机械工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远程自动化技术运作,转变传统的人为操作模式,简化工作流程,以实现机械工程的高效率、高质量操作[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人员工作压力,降低机械工程单位的人力资本投入数额。通过流程化、系统化及自动化的运作流程,还能够准确筛选重点需求,对后续机械工程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2提升安全性能

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安全监督、预警的作用,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且能够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2]。机电一体化系统融入到机械工程中,能够基于机械工程运行的具体情况设置预警防控系统,帮助机械工程单位实时了解、观察工程操作的过程,自动分析运行期间存在的故障。若发现问题,及时发送预警信号,便于快速、准确解决问题,降低机械工程单位的经济损失及安全问题发生率。

2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运用的方式

2.1降低能耗,科学节能

常规民用工程机械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的机械能量。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传统工程机械难以在额定的负荷下运行[3]。在工程操作过程中,具有工程机械运行期间效益难以满足要求,超负荷生产等情况,均会影响机械施工中能源的消耗量,不利于机械工程单位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结合机械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合理调节工程中的应用功率,发挥节能环保的作用。比如在企业行业中,则可以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降低人员消耗,合理控制能耗,促进机械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精准称量,智能操作

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到机械工程中,能够准确、快速测量相关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各项后续工程的开展及设计方案的调整等均能够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根据智能化运行的要求,规范顺序操作,保证工程数据、信息应用的有效性。比如可以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应用自动化的电子操作过程控制称量系统,对系统中精确成品实施称量操作。以自动化的技术,降低人工误差发生率,减轻人员工作量,且保证混合产品的称量操作准确性、精确度。

2.3全面监督,排查故障

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的应用,可对工程机械设备、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进行监督,且通过远程监控的形式,实时了解工程运行的状态,及时发现系统故障且发送故障信号。先进的机电监控系统具有自动排查故障、修复监控系统的功能,可保证机械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有序性开展,降低经济损失及安全故障的发生率。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预防工程机械零部件、机械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对各类传动系统、发动机运行情况等进行监督。以专业的子监控、故障传感器及诊断专家系统等,对机械工程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比如在汽车制造行业中,则可以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检测汽车行驶期间的安全性。应用电子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断技术等,对汽车运行的能力进行测评、监督。根据获取的信息及数据,判断汽车的性能,及时调整、优化改进不足之处,使汽车生产过程中更加的稳定。这种方式能够保证驾驶人员及车内人员的安全,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可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3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运用的未来展望

3.1柔性化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柔性制造系统主要指的是信息系统和物质储存系统。柔性化制造是建立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柔性化制造系统模式可以变换加工对象,在实际应用中确定具体机械制造过程,对加工设备和物料进行合理选择。柔性化制造系统在我国机械工程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机电一体化系统柔性化制造模式可以满足多批次不同产品的需求,有效的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确保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4]。

3.2智能化

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信息化设备开始和机电工程融合,促进了机械工程事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智能化、全程化管控。在未来机械工程发展的过程中,还将整合人工智能、计算机工程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内容,更好的为机械工程发展服务。基于机械工程建设的需求不断创新发展,持续提升机械工程生产的质量及效率,强化管理效果,降低能源消耗量。

3.3微型化

近年来我国机械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技术研究的重视程度增强,且机电一体化系统逐渐趋向于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的标准,一般电子机械的体积和尺寸均低于1cm3,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会趋向于更小的微型化目标、方向发展。微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将机电技术融合为一体,且通过更小的体积,更低的能源消耗量及灵活的应用能力等,在机械工程中全面得到应用。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的效率,故而需要加强研究与创造,为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4模块化

当前机械一体化关联产品的类型、种类较多,故而在机械传感器接口、电气传感器接口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的影响因素较多,无法构成统一性的标准,也会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具体应用的可行性[5]。针对上述问题,未来需要强化系统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新技术的研究,根据常见的机械工程生产需求等,制定模块化的产品,推动相关设备生产企业规模的扩展。

3.5网络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能够发挥远程控制的作用。将机电一体化系统与网络连接,实现网络化的远程监管,自动化控制。比如可以通过现场监控总线、移动局域网监控技术等,为机械工程工作的开展创设便利条件。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下,还能够实时与相关部门、技术人员沟通等,合理应用各类资源,加强信息沟通及技术研究。

篇10

一、以措施促落实,无条件完成省市下达农房改造任务

XX年我县启动实施52个村的农房改造工作,完成土地整治19个村,盘活集体建设用地244.32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26.62亩,农民住房改造建设2549户。各乡镇要树立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完成农房改造任务。XX年下半年,计划启动实施60个村,农房改造3350户,盘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300亩左右,每户农民建房估计投资20万元,直接全县投资达到6亿元,可以拉动内需10亿元左右。

二、以科技为先导,加强节能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力度

XX年要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与要求,大力推广农村应用新墙材、新能源、新技术,引导、鼓励农民使用可再生资源,改善农村能源与燃料结构。

三、以项目做牵动,做好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

XX年,完成3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修编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重点做好平桥镇、白鹤镇、坦头镇3个中心镇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要注重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注重与农村旅游业、特色产业、毗邻大企业发展相结合,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指导性。同时保证完成的规划审批工作,做到按标准编制,按程序审批,按规划建设。凡是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屯,不予安排泥草房改造补助资金。

四、以农房建设为重点,加强村镇建设质量安全监管

XX年是我县农房改造刚起步的一年,强化农房建设施工的质量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建设部的要求,把农房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纳入工作范畴,监督施工方和农户要建立在安全、环保的标准规范施工上,防止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头,目标要逐级分解到基层,确保不发生一般以上质量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