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调研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课题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课题调研

篇1

关键词: 2016年保靖县课题 常规管理现状 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采用学校自查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于3月23、30日对水田中学、毛沟中小学、葫芦小学、清水坪学校进行了课题常规视导。

水田中学课题研究工作没有进入学校计划,没有针对教改难点热点及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没有进行课题项目培训,教科室有计划,但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专项研究经费支持,研究档案管理比较薄弱,学校有两个县级微型课题,关于学生资助问题研究的课题资料丰富,研究有序,但资料收集整理不够规范,龙蓉芳的数学课题题目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开题论证更改课题名称,课题推广没有进入教科室计划,研究成果不十分突出。

毛沟小学对课题研究比较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有针对性的重点课题,但课题研究工作尚未列入学校计划,有专兼职课题管理人员,课题研究工作已列入教研计划,但工作内容不太具体,工作思路不是很清晰,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学校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课题专项奖励制度。研究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省规划课题没有年度计划和总结,研究资料零散,没有归类整理,2015年资料还没有理出头绪。微型课题研究在有序推进,《精心设计班会提高农村少先队员的素质研究》课题资料非常丰富,活动开展有特色,但应该紧扣课题内容,即如何通过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内容提高少先队员的素质这一中心展开工作,并收集相关材料,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课题研究课活动,《湘西农村幼儿园绘本阅读研究》有初期分析报告、调查报告汇总表,但无相关资料统计。

葫芦小学采用自查的方式进行。葫芦小学有课题专项经费,对石爱霞主持的微型课题《苗族地区小学生阅读方法研究》进行有效管理,学校对课题进行很好地整理,对课题进展作说明,从自查情况看尚不清楚课题研究工作进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科室工作计划,学校没有进行课题培训,没有课题管理制度,学校不重视课题推广。

二、主要亮点

1.学校均安排了专职或兼职课题管理员。

2.毛沟小学有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活动融入乡村少年宫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重点,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少年宫,将学校少年宫建成传承土家民族文化的基地。

3.葫芦小学安排课题活动经费的做法值得倡导。

三、存在问题

学校重视不够;过程管理不细;课题成果不多;教学科研脱节;成果推广滞后。

四、对策建议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重视是教育科研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学校要健全完善各项教育科研究制度,如《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细则》、《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汇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办法》,尤其是制定和落实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教育科研奖励制度,激励老师积极投入教育研究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加强培训。有很多老师还是热衷于课题研究的,但是没有掌握相关的方法,不熟悉研究过程,不擅长资料整理,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因此,要加大教育科研的培训力度。一是对学校课题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建议每年举行两次课题管理人员的培训,让课题管理人员对规划课题管理的流程了然于心,较系统地掌握规划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管理、课题结题等过程;二是加强课题主持人的培训,可以将集中培训和流动培训结合起来,流动培训是县课题管理人员流动到校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目的在于让省规划课题能顺利开展,保证省规划课题研究的质量;三是对课题爱好者培训,一般可以在学校进行,实现课题研究的草根化;四是国家级课题申报培训,召集县内研究实力比较强的老师组成国家级课题申报专家小组,对他们进行国家级课题申报培训。通过各个层次的培训,组建一支多层次的教育科科研队伍。

3.精细管理。一是积极组织课题申报。选题立项是科研的关键。各学校要根据省州下发的“规划课题申报指南和申报通知”的要求,广泛宣传动员,精心指导教师选择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及时上报县教育科学规划办。二是经常开展常规检查。学校要根据《保靖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常规管理细则》对学校各级各类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常规自查。三是十分重视档案建设。开展教育科研,离不开档案建设。课题的档案建设实现了网络化、规范化管理。主持人要及时把相关材料整理、分类、归档上传到州网络管理平台,以实现研究成果网络共享,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档案的作用,为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对各课题的档案管理采取网上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要做到两点:首先要做好课题主持人及研究成员的微型课题研究档案整理的培训,让他们学会微型课题资料的整理;其次课题管理人员要按月做好成果目录和获奖目录的分类整理工作。

篇2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及抽样方法采取整体调查的方法,选取我校2007、2008和2009年级的药学J、中药学二个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6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100%。

1.2调查方法参考国内其他医学院校课程开设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学位课程设置、调整和增设的选修课程、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为主要内容,采取无记名调查问卷法,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

1.3数据分析由SPSS统计与案件分析,采用率及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单元素描述分析,其中对合理性调查结果采用X检验。

2结果

2.1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

2.1.1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目前我校药学专业可设的主干学科包括公共课、化学类、医学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选修课,核心课程包括中医药学概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事管理学、医药数理统计学等。

2.1.2学位课程由医学基础课、公共课、化学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根据教学大纲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公共课学时624占总学时(2816)22.16%,基础课学时704占总学时25%,专业课学时816占总学时28.98%,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学时(584)和实践课学时(338)的比例为1:0.579;毕业实习8周,毕业设计15周,共计23周。经调查结果显示:对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整体情况认为满意136人,占73%,不满意50人,占27%;总体来看对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目前认为基本合理。调查结果见表1。

2.1.3选修课程设置经调查,药学专业通过几年的教学,认为临床药理学、药品营销学等课程均可作为药学专业学生选修课程,针对增设选修课程的调查结果见表2。

2.2实践能力培养

2.2.1生产(毕业)实习根据药学专业教学计划目前安排药学专业学生的生产(毕业)实习时间为8周,经调查认为毕业实习时间合适92人,太长4人,太短的94人。

2.2.2毕业设计药学专业安排毕业设计时间15周,经调查认为时间合适141人,太长36人,太短9人。

2.3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见表3

2.3.1专业前景药学专业多数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比如在医院药房、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研发、药品经营、药品检验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体现办学特色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2.3.2就业意向目前有390人次分别选择在医院药房、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研发、药品经营、药品检验等方向就业;51人选择继续深造考研。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在通识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个性培养,这样也能改善药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篇3

>> 当代工科研究生诚信意识及行为现状调查报告 山东省高校历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 兰州高校研究生博客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特点调查报告 研究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医学研究生服务县级医院意向调查报告 研究生就业追踪调查报告 基于酒店员工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效果研究调查报告 中职生消费及理财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近五年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所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自费读研政策后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调查报告 《研究后进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调查报告 关于免费师范生科研态度的调查报告 中高专衔接期教师科研能力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金融危机下IT类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IT类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教育科研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城市初中托管生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课题调查报告 关于中职生社会实践期间抗挫折能力的调查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张岸平,李冀,刘晓光,等.谈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6):936-937.

[5]李婉,谭金明,朱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0,(03):51-52.

篇4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为例,研究如何通过行业调研,构建“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专业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对接。通过对苏州地区旅游相关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从岗位需求出发,调查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进行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分析,最后整合成课程,从而构建课程、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行业调研;课岗证对接;课程体系;旅游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096-04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基石,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学生能否很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首先,课程应从岗位需求而来。以“旅游英语”专业为例。该专业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对接毕业生将来在旅游相关的工作岗位上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并且为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就业提供相应的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构建成“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而构建“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必须以行业深度调研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专业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对接,为学生的就业、择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行业深度调研的必要性

(一)行业深度调研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其职业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可见,高职教育要紧紧围绕“职业性”、“地方性”、“应用性”原则,必须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开展行业深度调研,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行业深度调研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需要

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过于宽范,如培养中英文导游、旅行社管理人员、景区管理人员、会展服务人员、酒店员工、外资企业文员、翻译人员等。虽然宽口径便于就业,但课程体系过于庞杂,教学无法深入,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过于狭窄,仅针对目前市场的某一热门岗位需要,将来市场需求一有变动,学生就难以适应,也缺乏岗位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因此,要对专业进行合理定位,必须对社会背景、行业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开展行业深度调研。组织力量深入企业一线,广泛开展调研,不仅要对人才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而且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寻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然后才能在调研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

对涉外旅游行业深度调研

(一)调研背景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并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届时入境游客将达1.37亿,出境人数将超出1亿。而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和“园林城市”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随着苏州近年来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的力度,入境旅游稳步发展。2012年,苏州接待入境游客人次达到321.87万,同比增长8%。与此同时,出境旅游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苏州市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总人数为24.36万人次,同比增长49.4%。而这座美丽都市在日益成为长三角“旅游集市”的同时,也暴露出人才资源短缺的压力,尤其是“旅游+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在产业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新建“旅游英语”专业,本着培养好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积极开展了行业深度调研。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苏州地区各旅行社从业人员。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

问卷主要设计三大内容:(1)企业对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高职旅游英语毕业生将来主要对口的岗位有哪些,针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2)调查从事主要对口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针对“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3)调查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及合作方式,针对“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5份。

市场需求分析 问卷相关问题:“您认为大专学历的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有市场需求吗?”,回答“A.需求强烈”占14%,回答“B有一定需求”占84%,回答“C基本不需要”占1%;“您单位欢迎‘旅游英语’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就业吗?”,回答“A很欢迎”占30%,“B欢迎,但需求量不大”占70%,“C不需要”占0%。可见,旅游英语专业大专毕业生普遍受到市场的欢迎。但由于旅行社一般连锁经营,内部部门独立核算,所以单个旅行社规模普遍较小,不可能一次需求较多的毕业生。

高职旅游英语毕业生对口的主要岗位 从问卷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毕业生将来在旅行社就业的主要部门为:海外部、国际部、出境中心、入境中心,皆为旅行社重要涉外部门。主要岗位依次为:导游(70%)、计调(64%)、海外领队(32%)、部门经理(28%)、外联(20%)、翻译(12%)、前台(6%)。由此,旅游英语专业在旅行社的主要对口岗位为导游和计调,而海外领队、部门经理的岗位要求较高,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把它定位为拓展岗位。

主要岗位对员工的要求 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旅行社涉外部门主要岗位要求员工掌握以下知识,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导游基础知识(72%)、英语知识(71%)、景点知识(70%)、计调知识(67%)、营销知识(64%)、外事礼仪知识(56%)、旅游政策法规知识(52%)、园林知识(50%)、旅游心理学知识(48%)、目的地概况知识(45%)。专业能力方面按重要性排序为:能较好地运用英语听说技能进行导游服务(84%);能分析和处理涉外旅游服务工作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82%);能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开展出入境旅游咨询、计调等旅行社工作(78%);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71%);能读懂和书写常用英文旅游函电,能进行与旅游业务有关的英汉互译及笔译旅游函电(70%)。企业对员工综合素养要求的调查结果见表1。

校企合作调查 被调查企业普遍愿意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在课程教学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形式有:提供课程相关的资料、案例(60%),开设讲座(42%),担任指导教师(18%),进行授课(16%),合编教材(8%),其他形式(6%)。在实训、实习方面,合作形式有:为二年级学生提供短期的实践机会,如旅行社内部实践,周末、黄金周、假期跟团,带学生春游、秋游团等(70%);为三年级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62%);为一年级学生开设讲座,使其初步认识相关岗位(22%)。在愿意接受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的被调查者中,30%表示很欢迎,表示欢迎但人数不能接纳很多的占70%。可见,企业是欢迎学生前去实习的,但由于旅行社规模有限,一家旅行社不可能接纳较多学生。

这些调查数据为我们构建旅游英语专业“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

(一)概念界定

“课”指课程,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建设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岗”指岗位,指培养的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岗位(群);“证”指证书,除了毕业证书,这里更指职业资格证书。“课岗证对接”指对学生将来从事的主要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及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分析,最后整合成课程,从而构建课程、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对接,专业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对接。

(二)基于行业调研的“课岗证对接”课程体系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反馈,我们按照首岗(英语导游、计调)和拓展岗(海外领队、旅行社部门经理)分别进行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及职业资格证书分析,接着从工作领域需求转化为学习领域目标,分析达到这些工作需求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学习目标,最后分析出完成这些学习目标所对接的课程。各岗位具体分析如表2所示。

(三)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以上分析,结合课程体系逻辑关系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课程基本由三大板块构成:专业类课程、语言类课程、文化素养类课程。根据调研分析,旅游业涉外部门对员工的知识要求中,要求有良好的英语知识(71%)仅次于要求有良好的导游基础知识(72%);能力要求中,能较好地运用英语听说技能进行导游服务(84%),为第一要求。可见,打好英语基础知识,强化英语能力,是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加强的技能。因此,每学期都根据不同的目标安排英语课程,重在应用性,突出听说。专业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安排在较靠后的学期。此外,一些课程安排必须兼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时间。江苏省旅游局每年11月份组织导游资格证书考试,近年来通过率不到30%。因此,第一批考试安排在第三学期,考前集中安排实训时间(4周实训,2周考前强化训练),未通过的在第五学期安排第二批考试,并开设苏州园林(双语)加以辅助。其他学期分别安排一些考证项目:语言类技能证书即英语等级证书第一学期考A级,第四学期考四级;计算机应用证书安排在第二学期考试。力求做到每学期学生都有一定的考证目标,使学生有一定的考证学习压力,但学习负担又不过大。文化素养类课程主要由导游口才与沟通、涉外文化礼仪构成。旨在加强导游服务工作中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能,提升职业技术技巧;使学生熟知外事礼仪,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貌和审美能力,能适应旅游行业的特殊要求。

具体课程设计开发,探索与“课岗证对接”理念相呼应的项目课程,倡导以"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模拟情境下的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实践相关技能,学与做融为一体。项目课程开发建在行业深度调研基础上,在学校老师、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具体课程对接岗位,如:旅游英语课程对接英文导游岗位,然后分析英文导游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明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据此来确定旅游英语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创设工作情境、设计项目任务、制订与完成项目配套的考核方案。专业课程实行"双师制",即聘请企业优秀技术骨干担任"企业教师",直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与校内老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同时实行校内教师跟课听课制度,互相探讨,协助企业兼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结语

将课程体系建立在行业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在调研过程中与行业专家一起,分析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岗位,从岗位工作领域出发,明确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和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据此来确定学习领域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从而整合成具体课程,构建成“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直接服务于行业经济建设,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7.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7-48.

篇5

根据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方案的安排和有关要求,我办在广泛听取民意,着重了解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调研活动。

我县交通行业有运输企业15家,(其中道路旅客运输2家,道路货物运输2家,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4家,水路旅客运输3家,水路货物运输2家)横水渡码头9个,渡船10艘。

由于我县是山区贫苦县,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较差,严重影响着我县的交通行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管理,尤其是水路运输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江口、升平水路运输有限公司旅游船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存在证照不齐,船员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能不高,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不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缺乏对船员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对船舶,船员失去有效的管理,公司多年没有进行年度审验,不符合公司开业资质条件要求。二是横水渡船的安全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我们有多个横水渡运是属于义渡耕作性质,没有经济收入,村委会经济比较困难,当地政府投入少,很难解决渡工的工资福利,致使没有稳定的渡工。三是山区道路较多,弯度大,路况差,通行能力有限,严重制约交通运输的发展。

综合上述存在的问题,一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及全国海事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源头管理。二是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各项专项整治,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安全隐患排查进行“查漏补缺”,建立和完善安全隐患数据库,逐步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遏制重大群死群伤的事故发生和容易造成群体上访的交通事故。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二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真正做到重视安全生产,争取当地政府同上级主管部门对安全隐患整治的投入和渡口渡工工资福利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三是抓好交通安全的源头管理,严把公司审核准入关,提高运输企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公司经营资质审查和动态监管,结合年度核查和日常抽查,取消不符合资质要求企业的经营资格,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力度,促进公司提高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输质量。四是打击非法经营活动,维持合法者的经营利益,保运输市场有序地进行。

篇6

关键字:体育课 喜好 调查研究 中学生

笔者对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1296名初中学生(其中初一448人、初二432人、初三416名)进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82份,问卷有效率为91.20%。

一、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喜欢上体育课的男生占82%,女生占63%;对体育课抱无所谓的男生占13%,女生占24%;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男生占5%,女生占13%。我们的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并不象传说中的那么严重。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和对体育课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仍占有相当的比重,不能不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

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原因

1.怕跑步、怕苦、怕累29.54%

2.心情不好 4.54%

3.自身体育差 5.11%

4.对体育不感兴趣 1.13%

(二)客观原因

1.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22.15%

2.运动量和强度过大 3.97%

3.自由活动太少 1.13%

4.场地器材不够 1.70%

5.天气差 5.11%

6.身体不适 1.70%

7.准备活动乏味 5.11%

8.考试安排不当 5.68%

9.教师方面 2.84%

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学生产生上述不喜欢上体育的主观原因,主要是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和特长。加上家长对子女的万般呵护,班主任对学习尖子的偏爱等,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

(二)客观原因

1.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一蹲到底”,“一投到底”和“一滚到底”的教材安排;干巴巴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教材教法,一个实心球投一堂课,一根跳绳跳一堂课,再加上打打篮球、跑跑步,一复一日,年复一日。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由此不喜欢上体育课。

2.运动量和强度过大。由于这一原因造成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初一比初三多,主要是初一学生刚刚入学,身体素质较差,一堂课下来特别累。初三学生是由于有一个升学考试体育的问题,所以只好硬着头皮撑着。

3.自由活动太少。由于体育课上不安排或很少安排学生自由活动,因而学生不能自由组合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

4.场地器材不够。使部分学生等候的时间过长,不能得到充分的练习,既难以掌握技能,也难以锻炼身体。

5.天气差。由于气候恶劣无法上实践课时,只得改上体育理论课。又由于体育理论课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实践课的教学脱节,因而导致学生讨厌上体育理论课。

6.身体不适。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总会有少数身体不适的学生,特别是女生还有一个例假问题。由于教师对此类问题重视不够,处理不妥,致使有些学生就趁机逃课。

7.准备活动枯燥。由于准备活动总是老一套,翻过来复过去年复一年地做那几节操,致使一些学生一做准备活动就感到头痛、心烦。

篇7

新形势下应怎样构建现代传媒体系的一些设想

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走过了九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的认识和管理、运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直辖以来,xx市的文化传播体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大众需要相比,与形势发展需要比,与周边、境外比,不少地方还存在差距。本文就此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 xx媒体发展存在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效

1、 传统媒体。纸媒:直辖以来,xx传统媒体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优胜劣汰的媒体运作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媒体数量增长:新增了xx晨报、xx时报、时代信报等一批纸媒;商界、电脑报等一批行业性质强的纸媒脱颖而出;一些不适应媒体发展要求的媒体如xx工人报、xx经济报、西南经济日报等消亡。

电视。xx电视台通过系列整合,人、财、物、政策等资源配置得到很大优化,收视率和整体影响力比直辖前有较大提高,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也靠前。

电台。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在一般广播类节目受众锐减的情况下,交通广播电台的兴起成为直辖以来广播类媒体发展的一个耀眼亮点,xx200多万各阶层驾驶员成为交广台的最大受众群;音乐台的发展也标志着电台专业化细分对市场拓展更为有利,这也给xx广播电台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体。

新兴媒体。网络、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兴起,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xx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已积累一定应对经验。除国内各地网络媒体在渝都设有分频道或分站外,本地网络媒体的发展也各有千秋:华龙网得益于官方的大力扶持渐渐做大,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腾讯与大渝网的合作,使大渝网后来居上,在区域市场的影响力迅速上升,这是运作方式巧妙带来的结果;市委宣传部与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各大网络媒体也有较密切联系和良好的合作,使网络媒新体在本地“扬正抑负“的作用发挥明显。

(二)存在问题

纸媒。1、同质化竞争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本地媒体的成长壮大;市民们看都市类纸媒,买一张基本可不用再买其他的了,这造成了媒体资源浪费;2、本地一些媒体短期行为倾向性较强,向外扩张动力不足,更缺乏这方面的长远规划;3、宣传部门把本地媒体作为产业来发展的思路不够清晰,在管住不出问题方面下功夫多,在政策、资金向产业化方向引导发展较少,对本地媒体缺乏足够吸引力,本地纸媒始终难以冲出去,制约了发展;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外地纸媒频频向xx市场发起冲击。

电视。1、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2、时常表现出以注重收视率为名过于媚俗的倾向,导致一批栏目和节目粗制滥造,在市内外造成不好影响;3、作为现代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电视台应注意兼顾各方要求,既要有适应普通大众、收视率较高的通俗栏目,也要有起教化和培养情操作用的高雅栏目,必要时可给高雅栏目一定补贴,这方面xx电视台有较明显缺陷;4、反映xx人日常生活的“龙门阵”、“雾都夜话”等栏目的一些节目内容没有准确反映出现代xx人工作生活的精气神;一些本地题材的电视剧粗制滥造,演员形象和艺术功底差,导致不少外地人对xx人整体印象不佳(外地人评价看了xx电视台的节目后感到:“出美女的地方无美女;女人缺乏应有的气质和女人味,一些举止粗俗、怪异的男演员打破了外地人认为xx男人阳刚、阳光的好印象”,认为xx人无文化或低俗文化盛行),我们传播出去的xx人形象一定要注意,不能弄成“形象误导”。5、主城区电视台的存在有地方党政及辖区内受众的客观需求,但受播出时间和频道限制,主城区电视台大都没能很好发挥应有的作用,区县党政领导和需有贴近性电视节目的辖区受众对此颇有意见。希望能认真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电台。作为拥有听众最多的空中传播平台,xx交广台的内容还不够丰富,还有不少时段的节目安排不够精彩、精细,还没有真正起到电台类节目的领军作用;人民台和经济台影响力相对较弱。

网络。对本地网媒在资金和部分政策上支持不错,但对网站运作机制、人才引进机制等机制建设方面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华龙网竞争和创新意识与其他网站相比有差距。

二、 加强媒体建设构建现代文化传媒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针对现代传媒传播特点构建新体系。由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构成的现代文化传媒集合形成了文化工业,其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文化工业利用现代传媒普及、快捷、形式多样、易于接受的特点,在现代人生活中无孔不入地渗透着。它既传播人们需要的东西,也传播一部分人不需要的东西;既传播意识形态的信息,也传播如体育、娱乐、生产、社会生活类非意识形态的信息。我们这里讲的实际上是指构建我们需要的、能为传播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党政工作需要信息服务的现代文化传媒体系。这就要求这个体系要具备筛除有害信息、关闭有害管道的职责和机能。

现代传媒体系为一些专家 学者所诟病的是其异化功能和破坏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比如西方文化通过现代文化传媒体系的传播,引导多元文化向其靠拢,削弱或消灭了许多其他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如此,强大的现代传媒体系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现代传媒体系较弱是造成我市舆论和文化影响力在市外、境外还很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传媒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在尽力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抑制多样性,促使人们对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及政治追求形成共识;在文明和道德领域重塑中国的形象。这个问题现在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已开始拨巨款打造现代传媒体系。我市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这既是对党和国家行动的呼应,也是xx地位发生变化和贯彻落实“314”部署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我们需要一个强大、有效的现代文化传媒体系来提升自己、影响周边。

(二)构建我们的现代文化传媒体系应注重几个结合:1、具备国际视野和立足实际相结合。即:既要有远大目标,又不能脱离实际干没有可操作性的事;2、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结合(融合);报纸、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现在仍是传播主流,即使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传统媒体也仍然生命力旺盛,3、表现方式上注意中西方结合。既要使国内的受众能够接受,又要国(境)外的受众能够接受。在现阶段,我们应更多地学习和掌握西方现代传媒体系的传播方式和语言体系,并注意与我们的方式相融合,这才能使我们的影响力有效扩大到国(境)外。

(三)、媒体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媒体向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媒体向产业化发展是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不向产业化发展的媒体是没有竞争力的,其传播影响力也是有限甚至逐步消退的。媒体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在政策、资金、机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还要鼓励本地媒体向外发展,吸收域外的各方面“营养”,以助成长壮大。

三、加强媒体建设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的对策措施

1、全力扩大覆盖面、提高技术含量。不论哪类媒体,进入现代文化传播体系都要求尽可能的扩大覆盖面。能“到达”,才能传播;提高技术含量则是保障传播能够即时、不失真和表现形式多样化。应加强对外合作,积极争取进入市外、境外的传播网络体系。

2、同一区域体系内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必然带来无谓的资源浪费。同一区域体系内的媒体应根据市场细分的实情,按“分得越细,做得越专业”的原则,尽量确立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向外扩张,使信息传播向更广、更深发展。

3、电视、电台等媒体应该以建立品牌栏目(或频道)、塑造名主持人为抓手打造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如电台系列,交广台有优质平台就应配置优势资源,而不应以照顾其他台的名义限制交广台使用资源。当受到扶持的交广台成为火车头时,就会对其他台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电视台的优势资源同样应向品牌栏目倾斜:大多数受众记住的都是电视台的具体栏目而不是一个“电视台”的概念。比如很多外地人一说起xx电视台想到的就是“雾都夜话”、“龙门阵”这几个栏目。同时,应千方百计培养更多的李加明、韩咏秋、林海一类名主持人。

篇8

1.1 曲阳县雕刻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曲阳县的支柱产业,自1999年曲阳石雕企业已达上千家,带来两万多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达4亿元人民币。为了更好地发挥雕刻产业经济引擎的作用,政府投入大量的财政支持,为给雕刻产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其更有组织、有纪律的发展政府还专门组织成立了雕刻行业管理办公室以及由优质企业和知名艺术家技师为成员的雕刻行业协会。各方社会资本看到其发展前景也纷纷加入,企业经营者通过不断更新技术、加强管理等来促进雕刻产业的发展壮大。到如今该县的雕刻企业已经达到2300多家,相关的从业人员达到10万余人,其中有3位国家级大师,5位中国石雕大师,32位省级大师,年产值达到60亿元人民币。如今曲阳县的雕刻已不再是仅仅依靠石雕“一枝独秀”,在泥塑、木雕、铜雕、玉雕等多个领域都发展良好,并涌现出大批相关技术人才,使曲阳雕刻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当下该县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积极推动雕塑产业创新联盟的成立。

1.2 曲阳县雕刻产业融资性支持现状

该县雕刻企业主要通过财政投入、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途径进行融资。为了促进该县雕刻产业的发展,首先,政府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提供大量财政资金并以此为基础来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近几年投资1526万元,开通了定龙公路至东方雕刻城的大通道;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28888平方米的东方雕刻城标志性建筑雕刻广场;投资1.46 亿元,建立被列为省重点项目的雕刻市场工程;投资1.6亿元人民币,建立占地1100亩的中国最大观赏石公园;投资2亿元,建立占地70亩的雕塑创意研发基地及陈文增三联艺术馆、艺术家部落、创意雕塑园等。但基本上这些投资都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优化了雕刻产业发展环境,而企业本身资金不足的局面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其次,多数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局面首选仍是申请银行贷款,加上政府政策支持,引导银行给予雕刻企业贷款倾斜的同时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企业需求。同时在民间融资机构发展较为迅速的曲阳县,方便快捷的民间借贷也成为雕刻企业贷款的重要渠道之一。

2 曲阳县雕刻产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过程难

2.1.1 信用等级较低

企业信用等级较低是导致银行“慎贷”、“惜贷”的重要原因,而企业之所以信用等级较低,一是由于企业经营者信用观念淡漠,部分中小企业需银行提前两周不断催促、提醒还款,甚至一些经营者恶意拖延还款日期,另外还有少数中小企业的某些欺诈行为及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欠税等也大大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二是由于政府“银行是国家的,企业是地方的”错误观念引发的“重贷轻还”的心理,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政府从中协调贷款,在还款问题上却无人问津,政府较差的偿债意识助长了企业的失信行为,从长期来看也不利于企业获得贷款。

2.1.2 抵押担保不足

一方面,企业自身实力有限,资金匮乏,固定资产占比较小,不能向银行提供足够有效的抵押物;另一方面,企业往往以机器设备作为抵押,抵押率低于50%,部分企业以厂房抵押,其抵押率也只有60%。较低的抵押率也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除此之外,企业申请贷款时银行会要求企业有信用等级高于其本身的企业作担保。然而往往愿意为这些资金匮乏的企业作担保的都是与企业本身规模效益相仿的企业之间采取交叉担保,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都是一损俱损,给银行造成很大风险,因此导致银行担保贷款比重不断下降,抵押贷款比重上升,而企业有效抵押又不足,致使企业申贷举步维艰。

2.2 融资成本贵

2.2.1 银行贷款利率上浮

银行贷款目前仍是各企业贷款的主渠道,根据“收益覆盖风险”的市场原则,一方面,各银行贷款利率根据央行基准利率有所上浮,小型商业银行的部分企业快速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60%以上,农行、建行、工商银行等大型银行上浮也在30%左右。另外一方面,部分银行还通过各种方式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比如中国农业银行在小企业风险定价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对存贷比(日均存款/日均贷款)不低于一定比例(由分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小企业贷款定价可设置吸存收益率对其贷款利率进行优惠;对结售汇等中间业务资源丰富的小企业贷款定价可设置中间业务收益率对其贷款利率进行优惠,但必须签订贷款补充条款,明确客户在我行的日均存款余额、中间业务收入等具体数额,并约定在下一个再定价周期以收取违约金的形式补收我行因客户未达到约定的日均存款余额、中间业务收入而减少的收益”,此规定要求企业保持一定的存贷款比例变相提高了企业的贷款利率,增加了企业贷款成本。

2.2.2 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

企业的融资需求在银行难以得到满足时,企业便会把目光投放在经营机制比较灵活的民间融资机构上,即便是民间借贷需要支付高于银行贷款的利息,为了缓解企业经营的燃眉之急经营者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民间融资机构发展尤为迅速的曲阳县民间借贷行为更是常有发生。90%以上的民间融资机构以股金的名义吸收存款,为获取高额利息发放高利贷款,贷款金额一般在5000元至300万元不等,贷款月息通常为2.45分、3.5分。甚至少数非法民间借贷组织为了牟取暴利贷款利息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周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的底线。很大程度上加重企业融资负担。

3 提高曲阳县雕刻产业融资性支持的建议

3.1 创新金融产品

政府需充分发挥服务引导作用,通过推动政府与企业、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多方合作,充分整合财政资金的同时,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适合该县雕刻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的作用。首先,银行可根据企业的需求设计利率较低、担保方式多样、办理手续便捷、放款速度较快的信贷产品。对不同层级的企业可采取区别化的营销策略,比如:商业银行可按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可上浮30%的规定,实行差别利率;抑或是在还款期限、授信额度等方面适度降低门槛及时满足不同层级的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其次,引导金融机构发展授信开证、押汇、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积极支持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加大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宣传,提高商业汇票在企业中的使用率。于此同时要简化申贷办理手续,限制审批过程的时间,减少各种额外的附加费用,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3.2 完善担保体系

担保的实际作用即分解和防范当事人所承担的风险同时为企业提供相对公平的融资环境,只有通过有效担保银行和企业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用关系,企业贷款才可能实现。面对当前担保缺失的现状,首先,政府需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并适当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来保障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并适当放宽经营较好的担保公司为企业贷款担保的准入条件,特别是针对有发展前景的雕刻企业可适当扩大担保机构的担保倍数。同时地方政府还可通过整合财政资金及用于雕刻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筹措形成风险补偿基金,用于代偿借款企业逾期偿还的部分贷款本金及利息,并以此为杠杆撬动并扩大银行对企业的信贷资金规模。

其次,担保机构应建立必要的风险准备金制度。由于担保企业经营实况各异、担保项目资金额度、期限各不同加上反担保措施的落实程度难以确定,致使担保项目的离散性很大,担保费率无法准确计算,担保业务的风险很大。为了更好地防范风险,各担保机构应建立必要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并按比例提取基金,用于冲抵代偿支出和弥补呆账、坏账损失。

最后,企业之间可尝试建立互相担保服务组织,各企业以会员的名义加入并缴纳一定数额的互助基金,基金一部分用来满足企业短期或比较紧急的资金需求,另一部分用来为会员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时提供担保。

篇9

一、我县文化体育基本情况

(一)城乡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县积极挖掘历史文化,接通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了以县城为主体、乡镇为纽带、村级为重点,特色村寨、传承点为补充的四级文化服务网络。

(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新建规模均为国家一级馆的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馆占地面积1765平方米,建筑面积3996平方米;图书馆占地面积1281平方米,建筑面积3326平方米,并投入大量资金配备了相应的设施,已于2007年7月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建设方面。大桥文化站被评估定级为××省一级文化站。完成了哨冲、牛街、龙武、坝心、新城等乡镇文化站的主体工程建设,改造、修缮了宝秀、龙朋2个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建设采取上级投资一部份,村民议事集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在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好、积极性较高的农村率先实施。目前,全县已组建乡村文化室100余个。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一是利用春节、五一、国庆及周末等节假日,频频举办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举行专题文艺晚会,县城共有各类文艺演出队伍21支,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参与文化娱乐蔚然成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要举行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200余场次,极大地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活跃农民生活为主题,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一批为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农村演出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三下乡”文艺演出受到群众的喜爱。“2131”工程惠及农村,放映一系列适合农村观众观看的科技片和故事片。全县共有农民业余演出队500余支,每年在春节等各类节日举办各类演出100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三是图书馆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馆藏图书达20多万册,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新建图书馆已接待读者5万余人次,图书馆网站点击率达100多万次。信息共享工程正在建设中,县级节点已投入使用。积极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在全县115个村委会都设立了“民兵之家”图书室,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和传承

我县认真贯彻实施《××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20*—20*年,完成了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形成县级保护名录246项,州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123项,4项被列入××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海菜腔、烟盒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设立了龙武镇粟树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宝秀镇小冲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为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我县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民间文化交流和民俗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全县共开办17个民族文化传承班、7个烟盒舞传承点,把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培训班办到农村、学校,采取老年带中年、中年带少年的方法,传承歌舞、刺绣、民族传统乐器制作等民族民间艺术。整合了原有的演出队伍,从农村民间艺人和农民中招聘演员,面向市场,发展演艺产业,多次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严格按《彝族烟盒舞》保护方案积极开展工作,20*年共组织“广场烟盒舞”培训活动16次,参加人次达1万多人次,既丰富了广场文化,又传承了民族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民间艺人后宝云、施万恒、阿家文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人。文化部命名××县为“彝族烟盒舞之乡”、哨冲镇为“花腰彝族歌舞、刺绣之乡”、龙朋镇为“彝族歌舞之乡”。

(五)对外文化交流及宣传工作颇有成效

我县紧紧围绕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强县的战略,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资源,挖掘历史文化,提炼人文资源,以优秀的精神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女子舞龙,仆拉大鼓舞等资源打造我县文化品牌,充分展现××文献名邦风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狠抓对外交流演出,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的知名度。

20*年,民间歌手李怀秀、施万恒在首届“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中一举夺得了原生态民歌对唱组金奖。五名花腰歌手参加第二届全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获得优秀歌手奖和优秀表演奖,李怀秀姐弟的海菜腔对唱获得擂台赛最高奖─歌王奖,并在20*年全国青歌赛中获得原生态组金奖。在我县摄制完成的以展示我县彝族花腰民风民俗为背景的影片《花腰新娘》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等。以民族民间文化元素为基础创作的各类文艺节目屡获殊荣,1999年参加“国安杯”百龙大赛获金奖,多次参加“群星奖”等高级别的比赛。成功举办的四届“花腰歌舞节”,每年举办杨梅节、荷花节,每年都要组织20多批次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民族文化现象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民族文化对外影响不断扩大,××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特别是花腰歌舞《凤舞龙飞》参加xx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相约xx20*”文化活动的演出、西部博览会开幕式演出、央视《同一首歌》的演出任务圆满完成,使我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宣传、推介,为进一步打造我县的民族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大

我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20*年,出台了《××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于20*年对古城进行全面普查,把古城区具有较高的价值的192间古民居和其它古建筑列为县级保护民居挂牌保护。陈氏宗祠、企鹤楼被列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年新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项,全县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67处,文物藏品达1231件。认真做好各级文物的保护、修缮工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企鹤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鹤亭等文物的维修正在有序进行中。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郑氏宗祠、秀山、文庙建筑群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在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繁荣发展、服务管理”的工作理念,以网吧、图书音像、歌舞娱乐和演出市场等场所整治工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经营秩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门类12类,经营户257户,分布全县9个乡镇,社会各界投资文化产业的趋势明显增多,文化消费呈上升趋势,文化旅游日趋升温,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八)体育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20*年,结合“奥运年”举办了××县“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县“迎奥运

庆新春”三人制篮球赛,组队参加了红河州首届少儿跆拳道邀请赛,举办了“太极柔力球”培训班,参加了州老年人运动会,举办了荣诚杯中国女蓝邀请赛、中学生运动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文化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特别是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体制的改革还很滞后,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内涵挖掘培育不够,表现形式不够丰富,品牌特色不鲜明;二是文化体育建设的投入小,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场所规模层次还较低;三是文化体育产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四是文化体育市场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发育不成熟,活力不足;五是人才激励和推出机制还不完善,队伍建设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各门类艺术拔尖人才数量极少。

这些问题,是当前影响我县文化体育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我县文化体育大繁荣大发展,任务相当艰巨。但我们相信,通过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和广大文化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我市的文化体育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以学习实践的有效成果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建设将得到全社会的更加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继续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要求,坚持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两轮驱动,狠抓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文化品牌创造、激励机制的建立,加强文化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涵养能力建设,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抢抓机遇,力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有突破。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县文化体育工作的重点。当前,我们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做好图书馆、文化馆的设备、设施配套工作;加快××县体育场馆、演艺中心、博物馆的立项建设步伐;加快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健身工程、烟农学校和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

2、打造精品,力求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以“五个一工程”为目标,充分发掘民族民间文化,狠抓文艺精品创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文化精品。精心打造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文化精品。以“三下乡”和“文化惠民工程”为基础,坚持“农闲抓农村,农忙抓城镇,节日抓重点,庆典抓特点”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通过组织“我们的节日”节庆文化体育系列活动、乡镇文艺汇演、企业文艺展演、民间节日、群众文化专业技能大赛、庆祝60周年、建党88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等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优秀农民文化艺术团队。积极引导农村文化精品走入市场,娱乐大众。真正使文化贴近百姓,融入生活,让城乡居民在奔上“经济小康”的同时,享有“文化小康”深入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挖掘、收集、整理和传统特色艺术的开发,挖掘文化底蕴,突出特色文化,扶持文化精品创作。

3、创新思路,力求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上水平。一是加强文化馆演出队伍的建设力度,为宣传××、推介××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加大民族民间艺术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民间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三是做好图书馆古籍的普查、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创办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四是做好民族文化保护区的申报工作,依托我县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建成集农耕文化休闲园、民族民间艺术研发园、民族风情演艺园、体育健身园、文化娱乐园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五是拓展文艺培训的空间,在打造品牌和增加收入上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六是努力发展全民健身和国民体质监测等体育产业。

篇10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在学生的学习中,对于深化教学结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师大顶岗实习学生的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整合

当前的教学多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或几张幻灯片应付一堂课,这显然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多媒体技术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变得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情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教学中要找到适应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除了了解学生,还要了解教师。为此笔者对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课堂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对已经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和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未来教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贵州师大08级顶岗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5份,有效问卷278份,调查内容涉及“现阶段教师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程度、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等,对以上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2.1现在的教学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

64.8%的顶岗实习生认为现在的教学需要用多媒体技术,其中认为非常需要的占了约35%,14.0%的实习生认为不需要,21.2%的实习生则认为无所谓。部分教师没有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意识,未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2顶岗实习生使用计算机的方式

实习生在工作生活中会接触计算机,但用于学习的人数较少,仅占32.3%,其中8.3%的实习生学习软件使用,10.1%的实习生练习打字,13.9%的实习生练习画画;而用于玩乐的人数却占到67.7%,其中上网人数占25.9%,玩游戏或娱乐人数占24.1%,与同伴交流的人数占17.7%。当问及“在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般不使用的人数占到43.5%,偶尔使用的人数占26.3%,经常使用的人数占30.2%。教学中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因很多。虽然很多学校已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但有部分学校只是当作摆设,完全起不到信息化教学的作用。访谈中了解到学校多媒体未连接到因特网,甚至有的学校多媒体缺乏高质量的计算机教学软件。现有的学校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学习和使用计算机这一现代教学媒体的积极性。

2.3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对学生的影响

当问及“哪种方式进行授课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时,8.3%的实习生认为是多媒体教学,11.2%的实习生认为是小组讨论,20.1%的实习生认为是个人辅导,27.7%的实习生认为是传统教学,32.7%的实习生认为是传统和多媒体教学并用。

当问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最大优势有哪些”时,24.1%的实习生认为多媒体课件教学形式新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乐趣,248%的实习生认为多媒体课件教学使重难点变得更加直观易懂,277%的实习生认为多媒体课件教学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容纳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15.5%的实习生认为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提高教学的容量与效率,7.9%的实习生认为多媒体课件教学没有什么好处。根据统计结果可发现,大部分实习生认为多媒体课件教学直观、易于理解、能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教学的容量与效率等。多媒体教学有种种优点,30.6%的实习生认为可用多媒体技术完全代替黑板和粉笔,但69.4%的实习生还是认为前者不能完全取代后者。

2.4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当问及“‘多媒体教学会增加自身的惰性,导致电子化满堂灌’您对这句话的态度是什么”时,26.3%的实习生认为多媒体教学不会增加自身的惰性,但73.7%的实习生认为会增加惰性。多媒体课件能把教学的过程直接在课堂上展示,所以有的教师课前不再认真备课,上课时简单地将课件放映,教学过程成了大量信息的罗列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看课件、念课件的过程,无形中增长了教师的惰性。

三、建议

3.1对学校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

主要使教师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汉字输入法、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多媒体计算机配置及使用等。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及设计教学过程。根据相关教材,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培训,获得具体的教学案例。

3.2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向纵深层次发展。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1]可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方面对教师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提出全方位的指导和要求,使教师突破一般意义上对于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全面推动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辅助,努力发挥其最佳效应,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

3.3引进高质量的教学软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有符合教育教学特点的教学软件,从而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开发具有灵活性的教学软件,使这些软件直接面向教师,使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特点组织教学。

3.4高效率使用硬件条件

就计算机辅助教学而言,从目前来看,一般要求计算机机房具有以下功能:课堂教学信息播放、教师与任一学生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小组讨论、教师能随时查看学生学习状况、屏幕监视及语音监听、远端遥控、学生独立操作。[3]

结论:教学媒体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4]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服务于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会用、常用、妙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以及知识基础来设计教学课件。同时,应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5]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它,从而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

[2] 谢晓波,李少鹏.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J].才智,2010(4)

[3] 王梦.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若干思考[J].中国现代课程装备,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