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充分就业、发展高新技术、推动专业化分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但由于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显然不适合在小企业施行。为了简化和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切实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草案),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此前,较多的小企业直接使用并不适用的行业会计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制订、修改、补充等,但未经董事会等讨论通过。小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随意性大,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且事先分析预测控制手段少,财务管理方式不适应企业整体管理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应积极采取改进措施。
一、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管理要求完善以下财务制度
(一)货币资金管理
明确库存现金最高限额,支票印鉴由会计、出纳分别保管,每季度由财务负责人组织对出纳的银行存款、银行对账单、库存现金进行核对,每月编制收支平衡计划,必要的资金分级归口管理和分级审批制度。
(二)实物资产管理
应明确实物资产采购各环节的责任人,以及确定采购方式、供应商选择方法、采购价格、货物验收、入仓手续、付款方法等制度要求,明确实物资产保管使用责任人责任制,明确实物资产盘点检查制度。
(三)销售收入管理
应建立销售合同和销售价格确定审批制度,销售开票与结算制度,仓库发货制度,销售退回、折扣、折让制度,以及货款回笼责任制。
(四)工程项目和对外投资管理
应明确项目投资的前期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决策程序,付款审批以及投资过程中的监督和完成后的管理,财务反映方法等制度。
(五)成本费用管理
企业应事先确定年度成本费用开支计划和成本消耗定额,并进行季、月细化。确定成本费用分级归口管理和相应的考核责任制,每月进行成本费用考核和评价,每季进行成本费用对比分析和成本费用预测工作。
(六)会计核算政策
应分析确定坏账准备提取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残值比率,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及方法,外币折算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等会计政策。
(七)财会学习和岗位交流制度
企业应确定具体的财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和工作岗位交流制度,促进财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应注重区别原财会核算方法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许多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和以前的“两则两制”有较大区别,企业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一)收入确认
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销售商品应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即“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注意改变原来按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取得收款权力)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做法。
(二)固定资产折旧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并按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应注意改变原按国家规定确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三)资产期末价值确定
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各项资产期末价值的确定要求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即成本(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按成本(账面价值)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账面价值)时,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小企业制度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及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因此,企业应至少于每年年末将资产成本(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可变现净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应计提资产减值(跌价)准备,确保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四)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有较大变化
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后,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有较大变化的内容有:坏账准备的计提,融资、投资的作价及核算方法,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关联方交易,资本化利息,或有事项,资产负债日后事项等经济业务。处理这些经济业务时应注意改变原来按“两则两制”进行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方法。
三、在加强财会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小企业应定期检查、总结、考核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适时修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经公司董事会等高级管理层讨论通过,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注重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先预测和控制,在进行经济分析和通报财会信息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数据核对,使会计核算结果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状况。
(三)财务负责人应履行经济监督的职能,参与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审核企业的重大投资、利益分配等工作。
(四)小企业应健全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定期进行实物资产盘点和债权债务函证,对账务处理经常进行自责和核对。
(五)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下转第84页)(上接第82页)会队伍。
四、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它取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相关性
相关性通常是指与决策相关的特性。根据财务会计准则说明(SFAC)第2号的规定,会计信息只有具备“导致差别”的能力,才能确定它与某一决策相关。“导致差别”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原来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既可增加也可减少信息,以减少经济事件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只有当会计信息同时具备了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时,才能说会计信息具有了相关性。这就要求财务报告应尽可能地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而信息需要由使用者决策目标、决策手段和条件所决定。
(二)可靠性
这是制约会计信息提供的另一基本条件。如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那么它对使用者来说,不仅没有用,甚至可能起负作用。可靠性,从使用者角度来讲,指使用者对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做出的估计;从信息提供的角度来看,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描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使用者提供通用目的的信息。另外,可靠性还包含可验证性,这是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决定的,尽管在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不排除主观判断,但是应保证不同的提供者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都能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对信息的人为干扰、操纵,从而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篇2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 公允价值 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 投资收益
一、关于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的具体账务处理
(一)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于处置的股权,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其账面价值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其他相关金融资产。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能够对原有子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有关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分两个步骤进行解读:
1.对所售的股权的账务处理。
对所出售的股权,个别报表应结转与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是以个别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以所持有的相应的子公司的股权比例,再乘以所出售的子公司的股权比例。
举例如下,黎明公司于2006年6月持有旭日公司80%股权,账面价值为8000万元,合并初始日旭日公司的净资产为9000万元,黎明公司于2012年3月30日将所持有的旭日公司50%股权出售给阳光公司,出售所得价款6000万元,丧失对旭日公司的控制权。
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8000÷80%×50%)。
个别报表确认投资收益1000万元(6000-5000)
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6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000
贷:投资收益 1000
2.对剩余股权的账务处理。
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其账面价值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后的剩余股
权能够对原有子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有关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首先,如果处置股权后对子公司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当对被投资
企业依然采用成本法核算,不作账务处理。
其次,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能够对原有子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按有关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剩余股权部分,应当假设合并初始日对子公司就采用权益法核算,对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对原取得投资初始日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进子公司实现的净损益,应按剩余股权比例确认为留存收益;对处置当期年初至处置投资日子公司实现的净损益,应按剩余股权比例确认未分配利润;因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应按剩余股权比例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举例如下: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31日旭日公司共计亏损1000万元,2012年1-3月亏损300万元,合并初始日至出售日资本公积增加500万元。
处置股权后黎明公司持有旭日公司30%股权,按此股权比例按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
增加未分配利润-300(-1000×30%)
增加未分配利润 -90(-300×30%)
(说明:因1-3月旭日公司的净利润已经体现在合并报表中,故本年度追溯调整的净利润通过“未分配利润”反映,不影响当期损益)
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50(500×30%)
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240
贷:未分配利润 -300
贷:未分配利润 -9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0
(二)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如果在合并初始日存在相关商誉,还应当扣除商誉。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相关利得或损失的金额。
对上述解释分四个步骤解读,
1.计算在合并层面确认的总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6000+3600)-(9000-1000-300+500)×80%-800=2240
(注:上述公式中的800万为合并初始日形成的商誉(8000-9000×80%),计算投资收益时予以扣除)
在母公司报表中已确认1000万元的股权转让收益,在合并层面应确认1240万元(2240-1000)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1240
借:投资收益 1000
贷:投资收益 2240
2.对所出售部分的股权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进行追溯调整。
黎明公司持有旭日公司期间利润增加而相应增加的收益(权益)相对于处置股权部分的份额未考虑,购买日至处置股权日旭日公司实现净利润-13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500万元,由于在个别报表未体现,合并报表应予调整。
增加未分配利润-500(-1000×50%)
增加未分配利润-150(-300×50%)
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0(500×50%)
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400
贷:未分配利润 -500
贷:未分配利润 -15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5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8000-5000-240+1240-400=3600
而剩余30%股权的公允价值正是3600万元
3.调整综合收益的影响。
旭日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中与黎明公司持有股权(80%)相关的部分(500万元×80%=400万元),也应当转为当期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贷:投资收益 400
4.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在丧失对旭日公司控制权当期的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黎明公司还应当披露其处置后剩余的旭日公司30%股权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3600万元)、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相关利得金额1140万元(3600-8200×30%)
二、关于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的解释的主要变化、特点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本项解释的主要变化。
本项解释规定将所持有的全部股权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出售,用所持有的全部股权股权相对应的公允价值与子公司的净资产所占份额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
这是新的解释与原准则最大的区别之处,原准则仅确认出售部分的投资收益,新的解释不光确认所出售部分的投资收益,还同时对剩余股权视同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出售确认投资收益。
2.本项解释的特点。
对于剩余的股权,在个别报表层面,维持原先的历史成本基础,按照追溯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披露;而在合并层面剩余的股权是按照公允价值披露。这样将导致处置后剩余的同一项股权投资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上的计量基础不一致,个别报表上保持原帐面值基础,合并报表上则重新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并且该差异以后将一直存在直至股权被处置为止。这种处理方法体现了了有中国特色的合并报表层面趋同,而个别报表却部分趋同的特性。
3.本项解释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首先,本解释对企业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巨大。本解释施行后,对于一些投资
期限较长特别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企业,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远远低于其公允价值,这样给一些企业留下了较大的利润调整空间,处置投资时点的选择对企业的利润影响很大。因而监管部门应加强各企业信息披露的力度,要求各企业采用适当的方法合理确定公允价值,在使用估值技术的情况下,特别关注估值技术的的依据和估值方法的合理性。
其次,按照新的解释账务处理后在合并报表中反映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为公允价值,更符合资产的定义。
新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按照原准则处理后的长期股权投资为按照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确认的投资成本,但是对于一些投资期限较长特别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企业,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远远不能反映其公允价值,即不能反映“预期会给企业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而采用新的解释帐务处理后更接近它的公允价值,更接近于资产、尤其是一项投资性质资产的真正内涵,更有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正价值。
再次,按照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原则,按照新的解释在合并报表中反映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和处理方法更接近于国际会计准则。
总之,本项准则的调整对企业的利润、资产的价值影响很大,也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研究其内涵,保证披露的公允价值的合理性;作为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审计和监管力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参考文献:
篇3
为贯彻全国校安办《关于认真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后期有关工作的通知》(全国校安办函〔2012〕9号文件精神和进一步落实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转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关于再次明确禁止使用D级危房的通知》(云校安发〔2011〕1号)的要求,防患于未然,杜绝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各地要进一步加快D级危房的拆除力度。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
自2009年全国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消除了大量的中小学D级危房。但是由于我省中小学不安全校舍数量大,目前D级校舍仍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安全,校舍安全形势还十分严峻。各地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立即停止使用中小学D级危房、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实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二、加大拆建力度,集中力量做好D级危房消除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可行方案。D级危房一日不拆除,师生安全就一日得不到保障。消除中小学除D级危房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责任大。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消除D危房的要求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校安工作机构建设,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确保校安工程的组织领导保障到位。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拆除步伐。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切实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筹措工程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快消除D级危房的工作进度和建设的步伐,努力把学校建成师生最安全、最放心的场所。
(三)全面梳理情况,严格落实责任。中小学D级危房的拆除实行以县为单位的“属地管理”原则,各地要对辖区内现存的D级危房再一次进行全面梳理,严格落实校舍安全主体责任,加大拆建力度,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彻底消除。对已经封存停止使用的,不得继续保留,坚决拆除,不能不用又放在学校作为钓鱼项目;对仍在使用的,要立即停止使用,及时转移、妥善安置好广大师生,尽快拆除;对产权不属于教育部门的,要及时移交给产权所有者;对新增的D级危房,要科学制定拆除重建计划,尽快组织实施。对因D级危房拆除影响到教学的,要根据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实施。对实施过程中完好校舍不能及时满足需要的,当地政府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租借房屋、搭建临时校舍等措施组织教学,确保师生安全,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四)建立健全制度,确保师生安全。严格执行《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转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关于再次明确禁止使用D级危房的通知》(云校安发〔2011〕1号)中的五项制度,即:值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安全巡查制度、安全预案制度,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五)及时更新数据,做到动态监控。各地要尽快完成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中D级危房的照片、视频等有关信息的录入和审核工作,并实时更新数据,已经拆除或已按调整布局规划异地重建的校舍,要及时从系统中删除,及时反映校舍实际情况,努力实现对校舍安全的动态监管。
(六)实行D级危房拆除情况月报制度。从2012年5月起开始实行D级危房月报制度,填报《云南省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拆除情况月报表》反映各地当月拆除或封存停止使用的到建筑物单体的D级危房情况,与在线月报和补充月报一起于次月3日前上报当月数据。
三、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制
篇4
为提高公司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的完成工作,完成领导指定的目标,x月xx、xx日两天,公司举办组织了一次财务人员的培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财务人员培训。
培训虽短,但给我的学习轨迹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两天来,我认真聆听了市局领导就强化财务管理、严守财务纪律等方面作的重要讲话以及财务资深专家所做的关于基础会计知识的行政违法处罚条例等会计知识的讲解,增强了我的财务应用能力,受益匪浅。
这次财务人员学习培训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会计条例、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法等内容。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xx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基础知识的讲解,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使我们财务工作者从中学到了很多。她说到:“现在的进步和变化中,我们的财务知识、条例以及会计法规也在不断的健全和修改中,作为当前的财务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严守会计法规,扎扎实实的把财务工作做好,让我们时刻牢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我深感责任重大,需要学习更新的地方还很多。
现代社会是知识竞争的年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明天”,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才能到达新的高峰。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市局领导还深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问题,我们倍感兴奋,也倍感鼓舞,我觉得他们在百忙之中也抽出时间参加学习,我们,这些财务专业的工作者,更应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服务。
两天财务人员培训时间有限,培训课上不可能讲得太多、太具体,但我将根据这些精髓发散性学习,相信会对我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篇5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基础会计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49-02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国家对从事财务工作人员所进行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考试。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规范,中职卫校药品营销专业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不仅是衡量学校该专业“双证”率的具体体现,而且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对学校招生与就业起着重要作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个必考科目,会计基础知识在资格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中职卫校药品营销专业学生往往缺乏过硬的会计基础知识,在资格考试中较难取得理想成绩。因此,笔者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导向,制订和实施综合教学措施,将资格考试的知识点融入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使各知识点相互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
随着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与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下发了《关于2011年度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报名及考务日程安排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题型进一步规范化,它为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提供可靠依据。无纸化考试采取三科联考的方式,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三个科目要一次性全部通过才算合格。各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均采用全国题库,题库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每个考生抽到的题目都不是一模一样的,考试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学校应针对考题特点修订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实施综合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二、 研究对象与教改策略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中职卫校2010级药品营销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为实验班,共35名学生;2班为对照班,共29名学生。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无明显差异,教材均采用官方指定的教材,实验班采取综合教学策略,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法。
(二)综合教学策略
1. 教学内容与资格考试衔接
教学内容与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旨在每节课中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与授课内容互为渗透与衔接。先从分析教材入手,以资格考试中常出现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学内容,并结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互相渗透。笔者详细比较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指导同步练习题集,类似的内容占90%以上,2013年添加了少量的试题,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必须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考试合格率。
2.采取与资格考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主要是采取了案例情景教学法。案例情景教学法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主要包括多媒体展示法、案例展示法、引导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和问题导向法等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展示法,可以使会计知识的传授变得生动形象;采取案例展示法,能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采取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具体,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分组讨论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情景再现法,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与掌握;采取问题导向法,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取以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应养成“三问”的习惯,一问得:是否已融入全部的资格考内容;二问失:有无资格考知识点遗漏;三问创新:有无更好的教学方法。
3.完善试题库,开通网上测试系统
完善试题库,这就要求教师在已建立的会计基础知识试题库的基础上,根据当年官方指定的教材整合并完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出题不怕细、不怕多,题型训练是有效的考试复习手段之一。此外,教师要开通网上测试系统,让学生在无纸化考试模式中进行作业练习和考试测试等模拟训练,既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应考经验和实战能力,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等。
(三)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根据会计基础科目机考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进行对比。课程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有效问卷共64份,回收率为100%,进而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映。考试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会计基础机考成绩进行统计,分别统计两个班的通过率和未通过率,从而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对考试通过率的影响。
三、结果分析
表1和表2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会计基础考试通过率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采取综合教学改革措施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总之,会计基础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重点专业课程之一,教师在授课时要以资格考试为导向,把教学内容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提升中职卫校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徐娜儿.浅析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2008(3)
[2]姜彤彤.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新会计,2012(8)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二级立项课题
篇6
虽然该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实践中,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1.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达不到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金融学等课程以后才能更好地理解金融业务的本质以及会计处理的原理,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金融保险业务与一般行业的差异理解不够,对于一些特定的概念如准备金的含义理解不清晰,再加上对会计原理的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本门课程的难度就会较大。
2.重视实际操作忽视会计原理。大部分的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存在重操作、轻原理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只要能学会会计处理就行了,至于会计处理的原理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内容,与自己的关联度不高,导致学习会计处理的过程中不能主动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综合性的案例教学内容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能记住操作过程或者公式,会做简单的题目,但是不能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出现会学不会用的状况。
二、提升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对于上述问题,必须结合课程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建设,以提升教学效果。
1.基础知识的强化。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本课程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应当对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作总结性回顾与提升。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假设、确认基础与会计原则的部分要做到彻底理解,同时关于会计循环与会计等式要作为专题进行补充。金融学中的金融市场、贷款金融票据等特定的概念内容需要充分掌握,同时对于金融衍生品和准备金等专门的内容和难点需要单独总结。这部分回顾的内容应当以理论与辨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完善金融会计的基础知识教学。
2.分行业抓重点提升对会计处理原理的理解。金融业企业也有具体的差异,可以将金融企业主要分为银行、证券和保险三种类型的行业,针对性的金融会计处理就会各有差异。在实践教学中,应当分行业分别就其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专题分析,以提升学生对会计处理原理的理解。例如,作为银行会计,其固定资产、存贷款、支付核算等普通业务的处理不是难点,应当将重点放在外汇与套期保值等重点内容的理解上;作为政券公司会计,其核心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内容相对容易理解,但是关于受托资产管理和资金拆借业务的处理是难点;对于保险公司会计,其经营中的赔款支出、营业费用、固定资产等内容与常规企业差异不大,重点是对责任准备金以及首日费用递延内容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做到重点突出、专项训练、辨析与阐述相结合,提升学生对原理的充分理解,才能真正从课程中学习到金融企业会计的独特之处。
3.重视综合案例教学。如前所述,金融会计课程只靠学习一些基本的会计原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充分理解金融企业的实际。因此,在本门课授课的后期,需要学生逐渐开始解读上市金融企业的财务报表,尤其是其附注部分内容。其实,让学生直接练习解读财务报表是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企业真实的财务报表远比教材上的复杂,只有通过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读懂、理解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所以,我们就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入手,加强感性认识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对财务报表的构成、数据来源以及勾稽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里要特别强调附注部分的重要意义,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由于部分会计科目的处理有多种合理的方法可作为选择,报表附注给我们提供了更清楚的认识,便于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本课程的教师应在上述分行业重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案例教学予以巩固,就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可以选择目前经济生活中比较流行的热点话题,作为综合案例教学的素材,请同学们从财务报表分析中寻找答案。例如前段时间的银行钱荒问题,可以请学生分析,哪些会计处理的内容会与银行的流动性直接相关,哪种会计处理方式会导致问题得到掩盖,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的经营情况。对于社会争议较多的交强险盈利亏损问题,可以作为启发式教学案例,如何从保险公司的财报与信息披露报告中解读其财务核算亏损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对其重点的准备金处理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与掌握。
篇7
【关键词】学校 会计课程 企业财务 实践 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开发和实施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关于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社会现实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内容上的选择,老师还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设计学习环境。通过实践与基础理论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有效提高人才素质。然而,目前我国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就必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身理念,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建设。下文主要从财务会计设计指导思想、思路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设计的指导思想
合理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来讲,学校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仅要考虑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还必须要考虑学生对知识方面的运用,也就是实践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等。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前,老师要树立好明确的目标,将每一个任务落实后,在任务目标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教学,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而不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在课后做作业。
(二)会计专业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并改革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的内容能与实际工作相匹配。老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选择财务会计专业教材的时候,其内容要符合该专业的职业要求,并要强调专业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的实际工作,对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并创造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校专业教学的改革。
第二,注意学校和企业相合作,通过两者的合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让课程教学更加体现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学生也能通过与企业的实际联系,直接接触到企业岗位,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并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双方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便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财务会计课程开发的思路分析
关于财务会计课程开发的思路,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关于财务会计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法
关于财务会计课程开发的目标,建议财务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教学的场地和内容进行改革,教学的场地应该在实验课中进行,教学的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PPT等方面进行示范,在进行讲课之余,还要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实践。实践的目的主要包括四点:第一,要以就业的方向为主。第二,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场景模拟。第三,对某一项目进行全过程教学或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对完整的项目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学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提高社会竞争力。
(二)财务会计考核的方法建议
关于财务会计考核的内容建议分成以下四大板块,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项目操作态度。包括学生的出勤、项目的完成进度、思考问题等。
第二,操作规范性要求。对学生进行会计凭证、报表等方面的操作进行考核,并要求符合相应的规定。
第三,会计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学生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方法必须正确、数据也必须要审核正确。
第四,实训报告的通顺性。要注意实训内容描写的正确性,注意语句方面的通顺。
三、关于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设计具体思路分析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设计要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需求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关于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设计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主要如下。
(一)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设计主管和资金核算岗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按照会计工作的相关流程设立相关岗位。通过设立相关岗位,让学生能够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完成相应的会计核算目标以及其他会计业务。
(二)建立相应的资产核算岗位
资产核算岗位要求学生进行全方位核算时按照正常的工作进行执业。对企业中的各类模拟资产或资产案例的账务、财政以及税务等方面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编写资产核算情况、资产岗位工作等相关方面的实习报告。
(三)设置权益核算岗位
权益核算岗位也是在学校和企业合作下,财务会计课程开发的一个重点。该岗位也是需要学生进行全方位执业,其中主要包括对企业资金账户的运用,账户余额的计算,企业业务的处理和分析等。
(四)设置会计报告岗位
设置会计报告岗位的工作流程,学生在进行学习之余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实践,其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相关账户进行选择,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运输处理,对企业的项目、账务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的决策。
(五)实践项目的评定工作
老师要对学生的实践项目、实践过程等方面进行评定工作,从而能发现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评定的主要内容是包括学生学习的整个工作流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验,对突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此外,当会计实践的流程结束之后,学校应该要对学生的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和记录,并与下一次会计实践流程相对比,观察学生是否有进步或退步的情况。
四、结束语
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能让学生有更加多的机会进行实践,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还应该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之前,应该对会计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讲解或示范,保证学生能熟悉相应的流程,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践。此外,通过实践,也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篇8
本文旨在从加强中高职院校学生财务管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学生创业中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创业财务管理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目的通过课程顶层设计和合理安排,提升学生创业财务管理能力,确保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
创业教育;财务管理;能力培养
0引言
当前,在国家鼓励大力推动“双创、四众”的大环境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创业热潮,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出现了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经济。在各类创业大潮中,学生成为了创业的生力军,但由于学生创业群体缺乏实际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特别是财务管理经验,致使学生创业项目因为财务运营管理不当而失败。因此,在中高职院校加强在校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指导,提升学生创业群体财务管理能力十分必要,这既是中高职院校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教学需要,也是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客观需求。
1培养学生财务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1.1创业财务管理的含义
创业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在特定的创业项目运行中,关于创业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项目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创业项目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1.2加强学生创业财务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2.1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是学生创业的现实需要
财务管理是大学生创办企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创业启动运营的第一步,更是推动创业项目顺利实施的现实需要。一是创业项目投资管理的需要。创业项目的投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停留在融资办企业层面上,而是它包含了项目财务管理即资金管理整个系统,包括融资、财务预测与外部税务、银行的工作,需要对投资创业项目的前期资金的测算,包括项目本身的投资及项目运营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服务成本的测算。二是企业正常运营管理的需要。三是资本运营规范操作的需要。创业项目的财务管理就是对项目的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主要是以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中心,透过价值形态管理,达到对实物形态的管理,创业项目财务管理必须遵循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往来在程序的合法性和财务账目管理的规范性,这关系到创业项目能否依法有效地运作。
1.2.2加强财务管理贯穿学生创业的全过程
从预测启动资金到筹集资金,会记帐目的设立到会计信息的记录,从成本核算到流动资金的风险控制,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因此,加强学生创业财务管理能力提升是学生成功创业的基础和前提。贯穿于学生创业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一是创业项目启动前资金的筹措和管理需要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统筹规范投资资金的管理,或组织符合条件的财务管理人员成立财务管理部门都离不开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二是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延伸到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过程和财务部门发生关系,每一笔资金的合理使用都受到财务部门的把关和审核,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
1.2.3实施财务管理培训是学生创业的重要保障
中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相对较好,但实施创业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仅就创业活动的运营的好坏上讲,最终将体现到财务成果上来,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的执行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找到解决的方法。创业活动决策是否正确,经营是否合理、风险是否可控、产品是否畅销、员工是否满意,这些指标都能在企业财务指标上得到反应。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培训是学生成功创业活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2培养学生创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导向性
2.1增强创业财务管理意识
理理念,更谈不上合理的作法。导致创业者不能很好地分析和利用财务信息,使财务管理工作处于较为混乱状态。为此,尽管学生选择创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强化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意识,增强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思绪,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使中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特长基础上,加强创业理理念,更谈不上合理的作法。导致创业者不能很好地分析和利用财务信息,使财务管理工作处于较为混乱状态。为此,尽管学生选择创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强化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意识,增强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思绪,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使中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特长基础上,加强创业财务管理知识学习,着力解财务管理知识缺乏这一创业和企业正常运营的致命伤。
2.2突出专业管理基础作用
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及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是大学生创办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创业企业成立之初,由于资金有限,许多大学生创业企业都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或兼职兼任。因此,一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创办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完整的、系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这就会造成财务工作的遗漏、错误,甚至产生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学生创办企业的财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的基本程序。原始凭证缺失、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凭证的传递与保管工作缺位、财务报表不完善或是根本没有财务报表等都是大学生创业企业缺乏规范的基本程序的表现,使学生创办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难以有序的开展工作,财务信息业无法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最终会导致企业财务工作混乱,给企业的运营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
2.3提升学生投资融资和防范风险能力
投融在创业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实施创业项目的重要前提。学生创业在成立企业之初,由于创业者缺乏和银行、政府与其他企业之间稳固的合作关系,大学生很难建立起一个正常的社会关系网,由此而造成融资能力弱。缺乏对地方政策的研究和了解,无法快速高效的利用政策资源,申请地方扶持资金和其他辅助企业发展的政策也是创业者融资能力弱的具体体现。
3培养学生创业财务管理能力的针对性
面向学生创业群体开展的财务管理方面创业教育,不能大而全,要突出重点,注重联系学生创业实际,根据学生创业群体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在注重财务知识等理论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搭配实习实践,在满足创业者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1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学生财务管理培训的课程设置,要坚持实用性、突出基础性、把握方向性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全面,科学安排人员和课时,学用结合,重点要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建立经济、管理学习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学生创业群体更好的认识经济规律和管理手段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应当从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证券投资与期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公司财务案例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审计学、项目评估、税法等相关专业教材中,按照授课要求和实际需要,统筹规划授课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税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务知识,会计核算基础知识,项目评估基础知识和风险控制基础知识。
3.2强化基础知识培训
创业财务管理对于中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培训要突出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培训。一是加强财务账目管理知识的学习。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税法与纳税筹划、财务管理计划与分析、成本与预算、风险管理等方面知识。二是加强业务往来财务账目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规范往来帐目管理,提高企业流动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三是加强投融资知识的学习。
3.3用好政策规范操作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面向创业企业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但学生创业群体普遍对政策了解不深,运用政策能力不强。对此,学校应该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系统归纳总结当地可供学生创业者利用的各类产业、资金扶持政策,并详细讲解相应的申请流程,列出需创业者提供的各类材料证明,帮助创业者迅速了解相关政策的获得方式。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性操作的学习,旨在通过结合创业公司运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培养创业者熟练掌握财务管理软件操作、规范票据整理,以及读懂和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财务管理规范性操作的学习应该以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为主,知识点讲解为辅,通过实验设计、模拟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创业者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规范、标准的财务处理流程和操作方式,认识和了解财务软件的操作逻辑。
3.4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
财务管理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实际操作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工作当中。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创业者深入创业实践基地或合作实习企业,通过代岗、顶岗等方式,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操作细节,通过与企业家、财务工作人员的直接沟通交流,了解企业运营过程当中最核心的财务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芦杰.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2000,(02).
[2]王棣华.我国管理会计的前瞻与反思[J].中国农业会计,1997,(10).
[3]王化成.财务管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刘淑莲.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5.
篇9
一、补充已有教材,满足实操需求
现行的教材编排不够合理,存在着或陈旧或片面等等弊端,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到枯燥,因而学习十分被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是按传统教材的编写进行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是现在较为普及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关于会计软件的开发,介绍会计软件的发展、开况及具体软件开发;第三部分是关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就某一会计软件的具体操作。由于课时有限,教师按照这三个部分进行讲解,只能是简单讲解,没有重点,学生对软件的使用和开发均没有完全掌握。为此,我们电算化老师和会计实务老师进行合作探究,在实务练习中使用同一个大练习,结合高教版的《会计电算化》,自编教材,使得既能满足手工实务帐的要求同时又能满足电算化的需求,并根据会计证考试要求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减轻学生考证的压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以后的自我提高极为有利。
二、打破学科限制,理论结合实际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弄懂电脑做帐的整套理论,还要让学生懂得实际操作如何通过计算机和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那么如何安排好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呢?我们让理论学习占1/3而实训学习占2/3。而且不是独立分开进行,而是互相穿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果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单一讲解理论,学生学起来比较沉闷,而且有的理论只有学生操作过才能够比较好的理解。我们在教学初实行“双轨制”(即要求手工做账和电脑做账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让学生较快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的好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复习手工做账的核算程序(记账凭证核算程序):购买记账凭证与账本初始数据录入据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包括转帐凭证的填制)凭证审核记账(结帐)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利用手工做一套会计资料的案例(注:一般只有简单的初始数据和几笔业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软件的整体),先理清思路。其次,以上面的手工做账核算程序为依据,做同一套会计资料的案例,在会计电算化软件里也依次核算一遍。通过练习,使得学生加深了实务的理解,又锻炼了操作能力。
三、利用项目导向,目的明确达成目标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教学;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
随着税收成本在企业中的成本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自身逐步认识到税收专业人才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这使得每年高校具有税法知识的财经类毕业生的都有一定需求,有些独立学院依据人才需求的情况开设了税务会计专业。那么,作为培养毕业生的高校,特别是定位为应用型教学的独立学院,如何在3-4年的时间内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税收专业人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独立学院财经类的教师,笔者将从税法类课程教学的角度去进行思考。
1.税法类课程内容界定
这里的税法类课程主要涉及现在在财经类学校中比较常见的一些课程,包括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课程。
实际上,在不同的高校,可能对这几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的界定并不相同,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我们首先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清晰的界定。
首先是税法课程。这门课程无疑是所有后续课程的基础课。它主要介绍我国税法体系的构成、基本的税法的原则、实体法中各个税种的具体征纳方法以及一些程序法的知识。
再者是税务会计课程。税务会计主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去介绍每个税种在会计账上的体现。实际上它是税法中的征纳方法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当然在核算的同时也要注意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
最后是税收筹划课程。这门课程应该是税法知识的综合应用。它需要深度理解税法及税务会计的内容,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税收筹划的概念界定、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以及各个税种的具体筹划方法。
2.税法类课程的关系及设置
通过界定其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类课程是有一个前后依承关系的,如果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要能够拥有比较系统的税收专业知识,那么在学习时应该有一个顺序。
如前所述,税法是整个税法课程的基础,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处于一个先导地位。在课程设置时,应侧重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而税务会计是在税法的基础上,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因而其应该在税法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来安排课程内容。
税收筹划课程的应用性最高。它的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税法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涉税问题。因此不管是教授的要求还是学习的要求都很高。所以这门课程应该属于高级税法类课程,在设置时应该放在其他课程的后面,作为其他课程的延伸和应用。
当然,高校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有选择的减少或增加教学内容,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去进行设置。
3.税法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思考
由于税法类各课程有自己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有不同的设计。
税法主要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的时候也没有相应的知识。那么这两个特点就决定了税法这门课在教学时,更多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其中可以穿插一些简单的小例子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这门课并不需要太多学生的互动。教师在讲授时,应该侧重培养学生对税法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因为在大部分高校,如果想系统完整的学完所有的课程,往往课时量是不够的,那么教师在讲授完主要税种之后,学生应该能自己完成小税种的学习。这种自我学习的能力的好处不仅体现在课程学习中,即使在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也能够增加其竞争力。因为税法的很多内容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学生不能永远带着老师教授的知识一成不变的去解决问题。
税务会计主要是涉及核算问题。由于会计核算是一些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的记录,因此相对来说工作中没有很大的变动性。学生只要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怎样去核算某个税种的某种业务,那么在工作中直接运用就可以了。这个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授该门课程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些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比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同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样,某种核算方法可能教授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熟练运用还是需要一定的案例题的练习,那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时,需要学生参加一定量的练习,这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习题课来进行。
最后是税收筹划课程。一方面,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以前知识的积累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也很高。这门课程除了一些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一些基本的理念是相对固定的以外,各个税种的筹划基本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来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对税收筹划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讲解,因为各税种的筹划万变不离其宗。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却相反。很多教材在编写时就用一种纸上谈兵的方法剖析实际问题,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在实际中不可能出现的例子来迎合自己所谓的税收筹划方法。而教师在教学时,也就照本宣科,不从实际出发。其结果就是学生在毕业之后,真正从事税收筹划职业时,会发现自己曾经学过的税收筹划案例在工作中根本一无用处。所以说,税收筹划课程可以不设置,如果设置了,那么一定要配备专业素质合格的教师。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有实际工作经验上,因为税收筹划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在具体教学方法方面,基础知识部分应该侧重教师讲授,可以穿插一些小案例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此部分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税收筹划应有的理念或者态度;在具体税种的筹划中,应该以案例为主,这就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综上所述,在独立学院的应用型教学中,税法类课程的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税法类课程的具体内容及特点来安排相应的课程时间,同时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凤.关于现代企业中税收管理必要性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0(10).
[2]吴克红.零售企业税务总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 上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 下一篇:安全生产月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