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信的重要意义

篇1

关键词:医院信息统计;医院管理;应用

信息统计工作的实施能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到,对医院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笔者分别从: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含义及重要性、医院信息化系统管理现状、医院信息统计的作用、医院信息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含义及重要性

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一门系统科学,该系统集合了信息管理、计算机、医学、网络技术。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对医院管理起到了较大的影响,将其提升到一定程度,能帮助医院树立现状医院的新形象,促进和谐社会的有效发展。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化系统。

二、医院信息化系统管理现状

经笔者分析,目前医院信息化系统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管理模式滞后、监管力度不足、信息化程度较低等方面。笔者将分别从这些方面来阐述。

1.管理模式滞后

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医院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依据,是医院相关业务得以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使得传统的粗放式医院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不能满足患者的切实就诊需要,出现了数据信息收集困难的问题,大大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效率,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难度不断增加,极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

2.监管力度不足

信息统计在实施中缺乏一定监管力度。众所周知,医院本身的管理事务较为复杂,若缺乏一个规范化管理制度便无法实现监管工作,这种发展局面不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会逐渐呈现出诸多问题,如: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落实、资源资金流失严重等,这些问题均影响到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3.信息化程度较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管理模式逐渐淘汰,现阶段,许多医院还未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管理人员依然采取传统管理手段,导致管理效率难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医院信息统计的作用

系统统计工作的开展能帮助医院实行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管理层实施决策、充分提高医院竞争力、对病区管理模块加以设计,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1.促进医院资源优化配置

信息统计工作的实施会根据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准确反映出来,能帮助医院管理人员对医院财务、人力各方面工作得到有序进行。于我国而言,由于缺乏大量医疗经费,为医院管理带来不良影响,据此,将信息统计应用其中便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医院内部各种资源的应用效率。举个例子:在信息统计环境下,医院能对病房床位数量对等位患者数量加以确认,大大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2.促进管理层进决策

除此之外,信息统计的实施还能促进医院决策工作,对医院的和谐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信息统计的实施,医院管理者可从中对患者的需求全面掌握,并根据相关情况为医院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传统管理方式加以优化,加大医院管理力度,使决策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得到明显提升,有效防止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

3.能够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医院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程,传统的医院运营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对医院的信息采集和档案管理,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营。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借助网络的力量,通过计算机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和分析,不仅提高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质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运营的效率和综合实力。通过信息统计工作,可及时向医院管理层提供可靠的信息,提高医院竞争力。

4.对病区管理模块的设计

基于HIS系统下病区管理模块的设计和使用,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通过病区护理管理系统和平板电脑的联网,护士长可以更明了地掌握各个护士的工作情况,可以更高效地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及时反馈病区的整体护理工作,对人员进行科学调配,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此外,由于全院联网以及条形码的使用,各种数据录入及统计的时间和人员都可以相应减少,完善病区管理体系的同时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医院信息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

信息统计主要应用在:医院财务信息的补充及完善、用科学预测医院各部门业务量及收入、运用于财务部门内部资料的辅助整理、运用于科学财务制度的建立,四个方面。

1.完善医院财务信息

当前一些医院仍然利用人工建立医院财务报表,导致出现较高的财务信息错误率,也可能遗漏一些项目的一些情况。但是假如能够在医院财务分析以及信息分析中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统计,必然能够补充、完善医院财务信息,不但能够降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使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最重要的是能够减少甚至避免错误和漏洞,保证了财务工作质量,避免出现财政资金流失。

2.用科学预测医院各部门业务量及收入

医院信息统计包含了对医院的门诊每天的情况以及患者的流动情况等具体内容,有助于财务部门在不同时间准确把握医院的业务收入以及业务量,另外与当前的动态情况相结合,能够实现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对预算方案进行科学制订,借助分析会计数据对预算的执行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了解。医院信息统计能够提供数据供管理层在制订管理对策时参考,具体来说,能够借助统计学中的趋势分析预测模型对医院的成本预付以及服务前景进行准确推测。

五、促进医院信息统计实施的对策

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在当前社会不断变化的时代,医院也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进步。作为医院管理人员来说,在进行信息和数据采集和录入是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不真实的信息和数据可能误导医院决策层的信息和管理,可见信息的准确性在医院管理层面的重要性。优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和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医院内部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医生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使人员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只有对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进行优化,才能有效保证信息和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为医院正常有序的运营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2.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管理系统是在相关信息和数据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依据统计学范畴的基本原理,对整个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的目的就是对医院的工作进行相对应的处理并记录医院的资料和信息,同时兼顾对医院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包括工作总结、工作测评、重大事故的发生和处理、医院资金流向等。医院的信息系统覆盖了医院的所有工作,作为信息平台,该系统可为医院的每个人提供他们想寻求的资料。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医院必须深入改革方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医院工作人员也应具有竞争意识,不断加强专业技能,提高医疗质量,在竞争中取得进步和发展。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医院各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是医院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提升医院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六、结束语

医疗系统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与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医院的管理以及医疗服务。信息统计借助统计学方法完成,具有准确性以及迅速性,在医院财务分析中运用信息统计,有助于财务分析准确性提升,有助于医院财务预测的有效性,能够保证医院管理层在进行决策具有科学依据,有助于医院服务的质量及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作者:何磊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

[1]郭艳红.信息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4):1865-1866.

[2]方颖,朱亚亮.信息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9):864-865.

[3]李广跃.论医疗信息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多重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4,(3):180-181.

[4]张红,许萍,张润升,等.医院信息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齐鲁医学杂志,2014,(6):559,561.

[5]王乐意.论信息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J].改革与开放,2010,(2):115,117.

[6]邹滨,赵顺.医院管理决策中信息统计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1):6647-6648.

篇2

【关键词】医院管理;统计信息;作用

目前,随着医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大部分医院已经实行信息化科学管理,统计信息的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显得尤其重要。统计信息是指导医院管理工作并实行有效控制的保障,还是确定及调整医院发展战略,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因此,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促进医院管理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统计信息的内涵

统计信息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形态的社会资源,统计信息是指来源于整个人类社会活动、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容,并借助某种栽体的形式来表现,如数据(数字、字母、符号)、凭证、报表等形式。统计信息是用统计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或存储,并且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与理解,对现代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1统计信息为医院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医院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及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统计信息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方向后,再建立一套科学的医院管理体系。

统计信息工作是根据医院不同时期的统计指标,对医院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信息进行统计。医院领导层依据这些整体的统计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并找出自身差距。其中信息分析的方式很有多种,包括横向分析、趋势动态分析等。横向分析是指通过医院统计出的信息与同级医院进行对比,从目标完成的情况及医疗服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身管理不合理的地方,及同级医院中值得借鉴的优势进行体系改善。趋势动态分析是指结合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动态,对医院的自身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便做好体系上的规划与该善。医院的领导以这些综合信息分析的结果作为依据,建立好医院的管理体系,以便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取得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2.2统计信息为医院实行量化管理提供了资源保障现代医院的管理离不开科学决策,进行科学决策又离不开准确、及时、完整的统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的统计信息可以开阔医院领导及管理者的思维,为提升领导及管理者的思维层次、实行医院的量化管理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

医院领导者或管理者通过统计的信息获得所需资料,通过资料去发现问题,再通过对所出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量化管理。例如:利用统计信息提供的资源,对费用结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如何在不改变医院总费用的情况下,降低医药费用比,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比例,进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使患者受到更好的服务及得到合理地用药。这样,医院领导者与管理者,通过利用统计信息提供的资源优势进行理性分析,作出科学的决策,加强医院的量化管理。

2.3统计信息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提供了信息源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会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医疗效果、工作效率及品牌形象。而统计信息是医院进行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的信息来源,医院通过医疗质量信息的统计。例如:对疾病发生及其规律的统计信息进行反馈,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的控制管理,提高医疗水平。

除此之外,统计信息还为医院提供了诊断质量指标、医药指标等信息。通过这些指标的信息统计,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反馈,可以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服务水平,以便医院进行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例如:通过医院门诊每月报表中的统计信息,可以反映出各科门诊一个月的就诊人数,再结合入院治疗的患者分析,可以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准。同时,医院可以通过统计信息对医院的护理质量、服务效率进行监督控制管理,有效地利用统计信息资源,加强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2.4统计信息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了预算数据统计信息对医院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及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等提供了依据,进而促进医院的财务管理。通过信息统计及时准确的获取财务数据,以便监督控制预算,因此统计信息对财务部门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进行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财务部门每月给医务人员发放薪酬,必须根据统计信息里面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更换也要通过财务部门,结合统计信息对采购设备的资金进行合理的预算。

3结束语

在进行科学的医院管理中,统计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流程,它为医院进行合理的管理提供了数据保障。无论是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医院量化管理方面,还是在医疗控制管理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洪波.浅谈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2,5(19):364-366.

篇3

圈产期的锌、钥代谢

一、孕母锌、铜代谢:动物实践和临床观察均表明:孕母血浆锌浓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血浆锌约60一85%是与白蛋白结合的,故低蛋白血症往往有低血锌表现.孕早期血浆容量剧增,导致相对性低蛋白血症,这可能是孕早期母体血浆锌浓度下降的基本原因。此时即使增加锌供给量也难以纠正,说明母体血锌浓度下降非病理状态。但血锌持续低于50一55协g%则提示体内缺锌。虽然孕妇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但绝对含量却是增加的,因此与未孕妇女相比,孕妇的蛋白结合锌总量将增加1倍.增多的锌除来源于饮食补充外,机体分解代谢增强也是锌的重要来源。母体血容量增多有利于胎儿对锌的摄取.孕中胎儿对锌的摄取不断增加,使母体血锌浓度继续下降.此时,强化饮食中锌含量可增加母体锌的摄取.Ta_Per认为,当锌摄入量超过smg/天时可纠正母体负平衡状态.分娩期孕妇血锌总浓度仍低于未孕妇女,但游离锌浓度不低,说明母体血锌总浓度下降对胎儿摄入锌并无明显影响。

孕母血铜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表现。一般认为这与性激素刺激血浆铜兰蛋白合成增多有关。孕妇早期母体血铜浓度就已开始上升,胎盘形成后,血铜浓度升高更为明显.胎儿的某些脏器如肝、脾等,其铜含量远远高于成人,当这些器官形成时胎儿对铜的需要量大大增加.

血铜浓度与雌激素调节关系极为密切.正常妊娠时,孕妇尿中雌激素产物含量波动与血铜浓度波动相符.临床上原发或继发性雌激素不足者血铜值低下,雌激素水平过高和雌激素治疗者血铜值也升高。这表明孕期血铜浓度升高与雌激素增多有平行关系.但也有报道与此相悖。

二、胎儿的锌、铜代谢:胚胎发育早期,胎儿体内就已有锌、铜的存在.随着胎儿的生长、对锌、铜的需要量也逐渐增多。胎儿每日摄取的锌、铜量与胎龄和体重密切相关.Walravens认为,胎儿体内锌总含量可由32周时的35mg迅速上升至足月时的65mg,铜总含量从28周起至足月可增加4倍。由于大量的锌、铜是在妊娠后期获得的,故早产是导致新生儿缺锌、铜的重要因素.足月小样儿的母亲白细胞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或适于胎龄儿的母亲,表明母体缺锌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有关.此外,胚胎发育时锌、铜的缺乏可导致胎儿的多种先天性畸形.

新生儿期锌、谕代谢

足月健康新生体儿内锌含量约60一65mg,其中25%在肝脏,更多的锌在骨骼系统。M。Infosli等估计约40%的锌在骨骼系统。铜总含量约为16一20mg左右,其中肝脏中约占70%,比成人肝中铜含量高10一20倍,主要以结合状态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或溶酶体中。新生儿主要从肠道排泄锌、铜,由于肠上皮细胞功能尚不完善,难以重吸收消化液和脱落上皮细胞中大量的锌、铜,故极易出现锌、铜代谢的负平衡状态。

早产是导致新生儿缺锌、铜的重要因素。据认为,新生儿体内50%的铜、70%的锌是在孕后期获得的。早产儿体内锌、铜负平衡代谢可持续二月。由于生长发育速度快和肠道‘肾功能更不完善,早产儿对锌、铜的需要量更大。故生长良好的早产儿如不及时补充锌、铜,则极易出现缺乏症。而生长不良者,由于疾病的影响,锌、铜不足的表现反而不明显。

喂养不当、不科学的奶方和肠道外营养也是新生儿缺锌、铜的常见原因.先天性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如短小肠综合症等,即使按常规量补充锌、铜也易出现缺乏。此外,乳量不足、经常腹泻、呕吐,也使锌、铜吸收减少.正常新生儿铜的需要量80一1:009/kg/d,但锌的需要量则随日龄增大而增加。

对需长期肠外营养者,Jame“等建议应额外补充铜50林g/kg/d和锌200协g/kg/d“o).

人乳是新生儿锌、铜的良好来源。人乳中锌含量随哺乳期延长而逐渐下降,铜含量也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于地理条件、饮食习惯和测定方法的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的存在,人乳中锌、铜含量的报道不尽相同,但初乳中锌、铜含量总是丰富的。因此,提倡母乳喂养即或是短期的初乳喂养,对于预防新生儿锌、铜缺乏症是十分有益的。新生儿对不同来源的锌吸收率有很大差异,人乳中锌极易被吸收,因为人乳中含有利于锌吸收的小分子结合基团,牛乳或其他乳类中锌则多与大分子基团结合,难以被吸收;此外人乳中干扰锌吸收的因素很少。因此,即使配奶中锌含量不少于人乳,人乳喂养儿的血锌浓度也较高。但某些情况下母体血中锌进入乳汁过程障碍,也可使母乳喂养儿出现锌缺乏症(11).

铜、锌与新生儿疾病

一、锌:锌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新生儿期许多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可能与锌缺乏症有关。缺锌的幼年动物胸腺、脾脏和淋巴结萎缩、胸腺素分泌不足,T淋巴细胞减少,NK细胞活力降低,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细胞的减少主要是T辅助细胞(OKT刁),而T抑制细胞(OK、T:)却无减少或略有增多。体外细胞培养中,缺锌时脾细胞不能产生T细胞替代因子(TRF)和细胞介导的淋巴溶解因子(CML)“3’。pHA、conA、LPS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下降,表明T、B细胞功能均有缺陷.

肠源性肢端皮炎是一种先天性锌代谢障碍疾病,多在新生儿期开始发病.临床表现为四肢及体腔开口娇勺多发性皮损、腹泻、严重的低蛋白水肿等,如未积极治疗多在新生儿期死亡。实验室检查可见各组织中锌含量减少和含锌酶活力下降,表明患儿体内严重缺锌。其病因为患儿胰液中梦乏利于锌吸收的小分子活性因子,而人乳中有类似因子的存在,故母乳喂养期间患儿可不发病.

Down’s综合症患儿易患感染且病死率很高,实验室表明患儿免疫功能低下与锌的缺乏有平行关系。随着缺锌症状的纠正,患儿的免疫功能也有所恢熨。

此外,新生儿缺锌症状尚可表现为拒奶、萎靡,生长发育迟缓等。严重者可因蛋白质合成障碍而致全身性水肿。

二、铜:新生儿铜缺乏症状主要包括:(1)高铁血红蛋白性贫血;(2)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以分叶核粒细胞为甚;(3)骨化中心成骨不全;(4)心血管系统管腔扩张、破裂;(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颅内出血、视觉障碍等。

铜在造血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某些情况下贫血按常规治疗无效,但加用铜剂后则出现网织红细胞的迅速增多,粒细胞减少症也得到缓解.一般认为,缺铜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影响造血机能:(1)亚铁氧化酶活力下降;(2)铁在线粒体内应用受阻;(3)能量代谢障碍;(4)加重某些干扰血红蛋白的因素和铅中毒等的破坏作用.但体内铜蓄积过多引起铜中毒时,造血机能也将受到严重的抑制.

缺铜对骨骼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骨作用障碍.甘患儿常有成骨不全的表现。X线下可见骨能分离,髓端缺损,骨小梁疏松及空洞形成.软骨成骨作用明显受阻,但骨膜下成骨作用较活跃.

缺铜时弹性蛋白合成障碍,患儿常有广泛的软组织病损,如血管壁弹性减低、血管破裂、肿泡扩张、关节病变,皮肤松弛等。

篇4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用药规律;中医名家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2013402

医案是医家临床思维、辨证论治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应用的具体反映形式。正如清代医家周学海说:“每家医案中必有一生最得力处,细心遍读,是能萃众家之所长矣”。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国百年中医名家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典型医案进行分析,挖掘其用药规律,探索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特点,拓宽中西医结合之管道,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组方用药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案资料 医案主来源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1]、《冠心病专辑:当代名医临证精华》[2]。共收集55位医家,156例冠心病心绞痛医案,160个处方。

1.2 医案入选标准 医案主要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静息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若只有冠心病诊断者,其主症为心前区疼痛、胸痛。

1.3 处方入选标准 因冠心病心绞痛为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诊治时间较长,往往多次诊治,医家对医案的记录完整度不一致。故收录处方,服用后胸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若胸痛明显减轻前有多个处方,收录处方药味变化超过5味药以上收录,否则按首次处方为基本方收录。

1.4 医案排除标准 医案主要诊断为心肌梗死;诊断为冠心病,但主症为心悸;治疗方药,只有散剂、丸剂。

1.5 方法

1.5.1 资料规范

1.5.1.1 中药名称规范 中药名称,从古至今就因时代、地域不同或书写不规范而存在差异,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在统计前须将不同名称的同种药物做统一规范处理。本研究的中药异名规范,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进行规范。

在规范中药名称时,对加辅料炮制的药物进行分解。如:“炙甘草”分解为“蜂蜜”和“甘草”、“姜半夏”分解为“生姜”和“半夏”等。

1.5.1.2 中药类别规范 本研究以《中药学》[4]将药物进行分类,未载入该教材的药物,参照《中华本草》[5]的主要功效,给予相对较为恰当的分类。

1.5.2 数据挖掘方法 采用Access2003建立药物数据库,数据由2人2机分别录入,最后经审核校对与原始医案数据一致。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提炼用药规律。

2 结 果

本研究共收录处方160个,组方用药共涉及药物212味,累计用药数2 018 次,使用药物分类涉及20类。

2.1 药物归类的特点 按《中药学》第7版教材的药物归类,本研究药物归类规律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使用频率较高。充分表明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主要为气虚,邪实以瘀血为主,夹杂气滞痰凝。而心前区疼痛的治疗方面重驱邪,高频率使用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散通的药物。详见表1。

2.2 常用药物规律 活血化瘀类药最为常用的是丹参,补气药最常用的是甘草,理气药最常用的为薤白,化痰药最常用的为瓜蒌,解表药最常用的为桂枝。详见表2。

本研究常用药物以温性居多,仅瓜蒌寒性,丹参微寒。反映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重视温阳。而味主要为辛甘,也体现“辛甘发散”为阳。因此,温阳通散为最基本的治则。详见表3。

3 讨 论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模式,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模式。本研究就是在西医辨病的前提下,通过对现代名家医案的统计分析,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旨在拓宽中西医结合之管道。

本研究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继承了中医传统对“胸痹”的治疗经验。胸痹病名首见《内经》,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对胸痹的病机、主症及辨证论治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而《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一直为治疗胸痹的名方。该方宽胸化痰,通阳化瘀;加半夏之瓜蒌薤白半夏汤,降气以化痰饮;加枳实、厚朴,桂枝之枳实薤白桂枝汤重行气以散结;茯苓杏仁甘草汤重化饮轻调气,橘枳姜汤重调气轻化饮;薏苡、附子散温阳化湿止痹痛。纵观其化裁,仲景采用了通阳、行气、降气、化痰、化湿、化瘀的治法以恢复胸阳之宣畅。再看组方药物,瓜蒌润肺化痰,以解胸胃痛满不适;薤白辛温,能理气通阳散结以畅经脉;白酒辛甘温,能活血化瘀,驱寒通脉。而本研究结果常用药物归类也主要为活血化瘀、理气、化痰的药物,且理气最常用为薤白,化痰药最常用为瓜蒌。

常用药物中,丹参使用频率最高。丹参传统主要作为活血调经药,常用于妇科。但《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也指出其对心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4]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缺血或损伤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能保护红细胞膜;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现代医家据此将丹参广泛运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补气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甘草,因本研究设计将炙甘草分解为甘草和蜂蜜录入,故甘草中大约一半为炙甘草。但总的来说,甘草补益作用并不强,也体现了冠心病心绞痛邪实强于正虚,治疗重驱邪。另外,甘草本能化痰,故具有驱邪作用;又能缓急止痛,对于心绞痛直接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当然,临床可以根据正虚的程度,对补气药进行调整。

解表药也为高频类药物,观察其不是为了解表,而是应用解表药具有很强的辛散之性,能畅通经脉止痛。常用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桂枝,桂枝本就能温通经脉以疗寒凝血滞诸痛证。

中医百年名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继承传统对“胸痹”的治疗经验,薤白、瓜蒌仍为常用药物。治则以通为主,重用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散通药物,但也兼顾正虚,以气虚为主。丹参作为现代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5.

[2] 史宇广,单书健. 冠心病专辑:当代名医临证精华[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8:15.

[3]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5.

篇5

[关键词] 中药方剂;编码;医院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b)-0155-03

中药方剂是在辨证、辨病,确定立法的基础上,根据组方原则和结构,选择适宜药物组合而成的药方和制剂。方剂上承理法,下接药物,直接与证候相关,不仅是辨证论治中的关键环节,而且集中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丰富内涵与技巧,在中医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1]。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亦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HIS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医院临床医疗和医院管理正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和自动化迈进[2]。在信息化进程中,产品信息编码混乱,相关标准缺失,是管理效率低下的首要问题。中药方剂编码的规范化研究,不仅是HIS的要求,也是中药信息化、标准化的要求。《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开展中药饮片、方剂编码规则研究,制订中药饮片、方剂与物流领域编码标准”。目前国内外对中药方剂缺乏一套适应临床实际应用的科学编码系统。根据本院多年科研及HIS应用的现状,研究制订了常用中药方剂的编码系统。

1 中药方剂编码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制订中药方剂的编码,必须遵循唯一性、简单性、分类性、扩展性、完整性、一贯性、易记性等原则[3],在此基础上,中药方剂编码还应符合以下规范化要求。①方剂分类的规范化:要实现合理编码,必须遵循科学、系统、可延展等基本分类要求;②编码代码的规范化:代码的表示方法主要有英文字母法、数字法、暗示法和混合法等;③编码格式的规范化:方剂编码长度应一致,实际编码中代码位数难以一致时可以“00”补充缺位;④编码管理的规范化: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编码的制订、管理,并通过各部门验证,如发现问题,及时更正。编码一旦制订,即应成为各部门共同遵守的规范性文件,不能随意改动[4]。

2 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1个完整的方剂,主要包括名称、出处、组成、功效、主治、用法等信息。遵照中药方剂编码的原则和规范化要求,结合中药方剂特点和属性,按照方剂的功效分类,对名称、功效、组成(药味数)、用法(剂型)等信息进行编码,采用英文字母与数字混合的方法,形成5层14位结构的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2.1 中药方剂编码结构

中药方剂编码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 中药方剂编码结构示意图

2.2 中药方剂编码分层说明

第1层为中药方剂名称代码,用4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为了方便记忆和查询,取方剂名称的前4个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表示,如不足4个字的,后面用“V”补足。第2层为中药方剂功效分类代码,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按其“功效”属性分类,“功效”类目划分以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为依据[5],分为“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共21个类目,在其大类目之下又细分为59个小类目,如“解表方”中类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表里双解”4个小类,其分类与代码如下。解表方(00):辛温解表代码001、辛凉解表代码002、扶正解表代码003、表里双解代码004;泻下方(01):寒下代码011、温下代码012、润下代码013、逐下代码014、攻补兼施代码015;和解方(02):和解少阳代码021、调和肝脾代码022、调和肠胃代码023;清热方(03):清气分热代码031、清营凉血代码032、清热解毒代码033、清脏腑热代码034、清虚热代码035;祛暑方(04):祛暑方代码041;温里方(05):温中祛寒代码051、回阳救逆代码052、温经散寒代码053;补益方(06):补气代码061、补血代码062、气血双补代码063、补阴代码064、补阳代码065、阴阳双补代码066;固涩方(07):固表止汗代码071、敛肺止咳代码072、涩肠固脱代码073、涩精止遗代码074、固崩止带代码075;安神方(08):重镇安神代码081、滋养安神代码082;开窍方(09):凉开代码091、温开代码092;理气方(10):行气代码101、降气代码102;理血方(11):活血祛瘀代码111、止血代码112;治风方(12):疏散外风代码121、平熄内风代码122;治燥方(13):轻宣外燥代码131、滋阴润燥代码132;祛湿方(14):燥湿和胃代码141、清热祛湿代码142、利水渗湿代码143、温化寒湿代码144、祛风胜湿代码145;祛痰方(15):燥湿化痰代码151、清热化痰代码152、润燥化痰代码153、温化寒痰代码154、化痰熄风代码155;消食方(16):消食化滞代码161、健脾消食代码162;驱虫方(17):驱虫方代码171;涌吐方(18):涌吐方代码181;治疡方(19):内服代码191、外用代码192;其他方(20):其他代码201。第3层为中药方剂流水号,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类功效中的方剂按流水从000~999编号,分为1000个码段。第4层为中药方剂组成代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由多少味药组成,如由4味药组成用“04”表示。第5层为中药方剂用法代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代表中药方剂的用法(剂型),具体代码见表1。

表1 中药方剂用法(剂型)代码

3 中药方剂编码示例

例如:“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组成,具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代码为YQSV0020011002,其中第1层第1~4位字母“YQSV”代表银翘散的名称,第2层第5~7位数字“002”代表属于“辛凉解表”类,第3层第8~10位数字“001“代表“辛凉解表类”的第1个方剂,其余依次类推。第4层第11、12位数字“10”代表由10味药组成,第5层第13、14位数字“02”代表其为散剂。按照该编码规则,对900余首中药方剂进行研究,给出了900个中药方剂编码,其中包含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5]《中医内科学》[6]《中医外科学》[7]《中医妇科学》[8]《中医儿科学》[9]《中医伤科学》[10]《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三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专家手册》[11]《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二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专家手册》[12]中的所有方剂。

4 中药方剂编码在HIS中的应用

4.1 协助医生开处方

临床上通过电脑系统开处方(电子处方),可以通过中药方剂编码方便快捷的找到所需要的处方,系统将原方所有信息(如药物组成、用量、功效、主治、用法、使用注意等)按规范录入数据库,并且设置程序可以在原方上进行加减,可有效提高开处方的效率,并规范书写中医处方,保证准确性。

4.2 有助于医院管理

中药方剂编码系统可协助HIS完成方药的自动划价、自动取药等工作;减少因划价员或药师理解偏差可能引发的错误给药;协助医院药房进行计算机管理,有利于医院信息的汇总[13-14];有利于中医药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鸣.方剂学现代研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2.

[2] 胡芳,沈绍武.医院信息系统体系架构构建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11):16-21.

[3] 王丙义.信息分类与编码[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57-58.

[4] 熊先青,钟世禄,吴智慧.木门分类编码规则的研究[J].木材工业,2010,24(2):11-13.

[5] 李冀.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6] 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7] 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8] 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9] 马宝璋,齐聪.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0] 王和鸣.中医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三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专家手册[Z].2011.

[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二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专家手册[Z].2011.

[13] 张静茹,王映辉,杨辉,等.医院信息系统中药饮片编码规范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9):99-100.

篇6

【关键词】 3G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 重要地位

一、前言

3G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个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来看,经历了模拟到数字、语音到视频、人工到智能的发展历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以AMPS系统为主要代表,属于模拟信号,能够进行语音业务;第二代采用TDMA和CDMA,以数字式GSM系统和IS―95系统为主要的代表,可提供有限的数据及多媒体业务;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宽带为主要代表的3G技术迅速崛起,成为移动通信系统新的焦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二、3G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分析

2.1 服务领域呈现扩大的趋势

截至2012年8月底,国内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7.1亿,而中国手机网民占到使用人数的34.2%,总规模达到1.8亿。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通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基于3G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日渐强大,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越来越多,用户数量和服务收益也呈现快速增长的状态。

2.2 技术体系发展更加健全完善

由于3G技术解决了2G通信技术的瓶颈,在移动通信数据传输、流媒体播放等方面产生突破性进展,3G技术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构建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上,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三个技术标准应用比较广泛。基于以上体系的建设,形成众多的应用终端和服务;视频传播、点播、直播服务;电子商务应用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都是3G技术的发展的成果体现。

2.3 促进移动通信系统的全面发展

3G技术不是新生事物,而是移动通信系统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和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世界移动通信业集体智慧的结晶。通信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的,随着用户对通信需求越来越高端,也必将促进相应技术的创新与发展,3G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3G技术是通信产业的一个革命,是对应用技术的完善与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实现了3G技术与应用终端的完美结合将是最终的发展趋势。

三、3G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中的思考

3.1 3G网络技术面临的困境

从技术角度来看,3G业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平衡体系,也是移动通信系统具备顽强生命力的重要体现。CDMA技术接入相对复杂,因频谱与时间上共用特征,导致存在较大的“自干扰性”,需要加以解决;基于IP技术的统一平台IMS建设存在较大难度,无法保证系统架构的兼容性和IMS业务承载的质量,OMA和OSA/Parlay两种主流的融合,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终端市场的发展制约3G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系统与终端的兼容性、电池和其他硬件也成为新的影响因素。

3.2 3G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思考

3G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新的高度,体现的是人们对通信技术需求的多元化、具体化和创新化,是阶段性科技成果的结晶。随着3G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必将赋予移动通信系统以更多的增殖服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针对WLAN的应用,如何与3G技术实现有机融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解决移动宽带业务的应用问题,确保为用户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如何解决运营成本与用户支出的矛盾,在保证基本利润的前提下,扩大覆盖人群和范围。从发展战略来看,如何针对市场动态需求,优化运营技术,不断创新3G应用领域、产品和服务,扮演好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是我们所有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中,3G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取得了重要应用,在移动通信网络的构建、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以及满足移动通信发展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参 考 文 献

[1] 常玉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移动台数字基带测试[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2] 朱红儒.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安全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篇7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早期基本证型多为心气亏虚,多由正气亏损,心阳虚损或气阴不足而致,气虚日久伴血瘀,且本病易反复发作、病程缠绵,临证中单纯血瘀实证者甚微,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或痰瘀痹阻等夹杂证候,因此益气活血化瘀显得尤为重要。该论益气活血方是在保元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特点,在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心绞痛;益气活血方;气虚血瘀;临床症状

冠心病心绞痛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可伴有心功能障碍,但没有心肌坏死。现代药理研究[1]证实益气活血类中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抗血栓形成和调节血脂等作用,均有益于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现就其临床疗效简析如下:

1.理论基础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张仲景《金匮要略》:“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中把病因病机归为“阳微阴弦”,即本虚标实之证[2];夫“百病皆生于气”,气虚无力,血流瘀滞,久之痹阻脉络,“不通则痛”而发为心痛;然气血相关,“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故“气血失和而百病由生”,临床中重视调养气血,气行则血旺,血充则体健;此为益气活血方治疗心绞痛的坚实理论基础。保元汤源自明代魏桂岩的《博爱心鉴》[3],功用益气温阳,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症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清代柯韵伯云:“保元者,保守其元气之谓也”。益气活血方是在保元汤的基础上加用紫丹参、生山楂、参三七、桂枝,去肉桂、甘草化裁而来,是方有益气助阳活血,化瘀通络行气之力。在临床中心绞痛患者多因年老体弱、劳逸失调、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寒邪内侵等导致心脉痹阻发病,常见胸部闷痛,痛有定处,遇劳而发,兼心悸气短,脉细涩等症;临证中以益气活血为立法遣方的基础,或夹痰浊,加法半夏、天麻、平地木等;或有瘀热,加用赤芍、焦山栀、地骨皮等,随证辨证论治,多有良效。

2.临床研究

冠心病是一种复杂性疾病,多种遗传、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影响其发生和进展,如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男性、肥胖等俱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各种致病因子相互作用,导致了心肌相对或绝对缺血、心肌氧耗增加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龚师每多由益气活血立论,处以益气活血方加减变化,拔刺血污,桴鼓相应。气虚血瘀被认为是其最本质的病理变化,纵观益气活血方中党参、黄芪补益心肺之气,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紫丹参、参三七补血活血,通络止痛;桂枝助心阳、行水饮,生山楂活血散瘀行气,全方集益气活血、消瘀止痛为一体。临证中龚师多以黄芪、黄精、党参、麦冬、五味子、郁金等遣方配伍,随证化裁疗效非常。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党参、黄芪可扩张血管、增进冠脉血流量;紫丹参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改善微循环、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4];桂枝的主要成分桂皮醛,能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改善血液循环;参三七的主要成分为三七黄酮苷,能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以降低外周阻力,通过阻止心肌细胞慢钙通道以减少心肌细胞的能量消耗,是理想的扩冠药物[5]。

3.病案分析

陈某,男,70岁,2012年11月30日因“反复胸闷胸痛6年余,再发伴气急水肿1天”初诊,患者6年来胸闷不舒,时有闷痛,每于活动后尤甚,有左肩背部放射样疼痛,喉部有紧缩感,含服麝香保心丸后缓解,持续10分钟左右,昨天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气急气喘,双下肢轻度水肿,舌质暗红,苔少,有紫斑,脉沉涩弱,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余,平素血压控制尚可,龚师四诊合参,辩证气虚血瘀、水饮内停,治拟益气活血、助阳化饮。处方:黄芪15g,黄精15g,党参15g,麦冬10g,炙五味子10g,紫丹参10g,川芎20g,炒白芍10g,炒白术10g,桂枝10g,茯苓10g,丹皮10g,益母草30g,泽泻2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2次饭后温服,并嘱其清淡饮食,忌肥腻油甘之品。全方宗益气活血意,认为患者老年,元气亏虚,气不运血,血行缓滞,瘀而痹阻,心脉失荣,经脉不利,发为胸痹;方中参芪大补元气,兼具补脾行水;丹参、白芍、川芎、益母草补血活血化瘀,益母草兼有清热利水;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方证相合,共凑益气活血之功。再诊胸闷胸痛稍减,水肿消失,效不更方,原方去益母草、泽泻,加郁金10g,桃仁10g,红花5g,再续14剂;三诊胸闷间发,无明显胸痛,纳差,守方继加生山楂10g,煨木香10g以行气健胃化瘀,继续14剂后,随访病情平稳,症状基本消失。

参考文献:

[1]陈凤萍.中药治疗冠心病机理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6):444-445.

[2]陈一江,章巧萍.运用《伤寒》《金匮》之法治疗心脏病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11):1328.

[3]陈纪林,高润霖,姚康宝,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在卧位型心绞痛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4,4:258.

[4] 刘学平.三七总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0,9(4):147.

[5]刘翠萍,李跃林,刘宇红,等.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02.16(1):48-49

篇8

关键词:新医改;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市场秩序;推拉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2-0078-06

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应该保障药品供应,推进药品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自2009年4月以来,深化医疗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新医改)作为一项重大的国计民生的工程“破冰启航”。近三年来,新医改在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医疗服务均等化、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试水“医药分开”、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等方面推出了一些列政策改革,在改革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还没有从本质上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医药费用负担,2011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均医药费用179.8元,住院病人均医药费用6 632.2元,一次住院费接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人均收入。笔者认为药品流通秩序混乱是导致药价虚高的直接原因,药品各个流通环节层层加价导致药品的中间环节利润普遍在500%~1 000%,有的甚至在2 000%以上,这些流通环节已经形成了灰色利益链共同体,直接推高了药品的价格。所以说整顿药品流通秩序、规范药品流通主体经营行为、降低药品流通成本,是当前新医改工作的关键,而整顿药品流通秩序和规范企业行为的关键是提高药品流通产业的集中度。2011年商务部出台《2010―2015年全国医药流通企业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医药流通行业将首要任务是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调整行业结构,十二五规划是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政策保障。2012年7月1日,国务院总理同志在《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目前产业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低、成本高问题突出,应该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提高流通效率。国务院医改办在2012年9月17日《经济参考报》指出近期或出台《关于药品流通行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力图从政策等各方面给予药品流通企业间并购予以支持,清楚并购的政策障碍,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提高流通产业集中度。

从药品流通产业市场发展看:中国的药品流通行业已经进入行业的微利时代;“医药分离”改革从深度和广度上没有实质性进展,药品流通渠道扭曲,导致零售终端(医院)的强势垄断地位依然没有瓦解;药品流通主体经营行为不规范,药品营销仍然是以“隐性主体―底价制”为主流营销模式,是一种销售模式的异化,扰乱了药品流通秩序;同时外资进入药品流通领域的步伐加快;药品流通生产力相对过剩等五个方面原因导致行业的大整合趋势势不可挡。如图1所示:

笔者从知网查阅了近百篇关于药品流通和产业集中度的文章,涉及到提升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的文章比较少且大都泛泛而谈,文章的共性是都指出应该加快提升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具体到提升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的路径选择方面几乎没有,所以说研究集中度的提升路径对推动行业整合、流通体制改革、整顿药品流通秩序应有一定借鉴价值。

一、中国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中国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国际比较

中国目前药品流通产业的集中度普遍偏低,而且还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中国目前有药品流通批发企业13 000余家。虽然自2003年开始我国药品流通批发业前三和前十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前三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从2003年的12.7%上升到2009年的20.9%,但是依然处于严重偏低状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据商务部《2011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市场总规模的73%;前三位(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华润医药集团)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百强的42.%。截至2011年底只有中国医药集团年销售额过千亿,为12 456 339万元,突破百亿大关的只有8家,前100强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下的有19家。由此可见,我国的药品流通企业处于一种“小、散、乱、差的恶性竞争局面,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极度偏低,造成配送效率低、成本高,市场流通秩序混乱,政府也不能实施有效监管,致使行业的获利能力明显逊于美欧日流通业平均水平。同时也证明我国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美欧日发达国家药品流通市场伴随着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经济已经比较成熟,批发环节的产业集中度很高,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特征比较明显。美国的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总额的40%以上,但药品批发商只有75家,排在前三位的集中度(CR3)高达96%;日本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12%,仅有147家药品批发企业,排在前三位的占总额的74%;欧盟排在前三位药品分销业销售额占总额的65%,法国8家药品批发企业,排在前三位的市场份额高达95%;德国只有10家大型药品批发商,排在前三位的市场份额占60%~70%。而中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的2%,中国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3 000余家,前三位的市场占有率才到20%左右(见图2)。美国从1995―2005年10年间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从31%上升到95%;日本从1999―2010年11年间药品流通产业集中从30%上升到75%。从发达国家的成长历史看,我国的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医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将有一个加速形成时期。

(二)中国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偏低成因分析

首先是在宏观政策方面:在我国医药市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渡时期,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再有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对零售批发业的对外全部开放,中国经济持续快速蓬勃发展、需求旺盛,许多行业都表现出较高的利润率,从而诱使大量企业纷纷涌入,大量医药商业企业产生并生存下来。截至2010年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达13 000余家。第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使得只要产生的企业很难被市场机制淘汰,地方政府处于对一些政绩考核指标和地方利益的诉求,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战略上缺乏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思想、和谐均衡发展理念,直接进行行政干预和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地方企业和本土市场,组织外来企业的兼并收购,造成了地方医药流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秩序乱的被动局面。第三是从微观环境层面:企业的并购不仅需要较强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还得必须清除一些并购政策的障碍。目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并购企业的融资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另外在一些医保定点资格制度、基本药物配送资格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上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并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药流通产业集中度的提升。第四是中国的药品工业集中度很低。因为中国的制药工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产业组织高度分散的状况是与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等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地方市场的条块分割和地区行政垄断现象普遍,迫使一些企业产供销职能分离,严重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作为与药品工业配套发展的药品流通产业,较低的制造业集中度严重影响了流通业的集中度。正如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所言:“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例如,城乡之间的交换、城市之中的交换等,总之交换就一切要素来说,或者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是由生产决定”。

二、提升药品流通产集中功能性分析

新医改中确定了药品加成的取消,推动药房成本的控制,推动现代物流在医院的发展,医药流通企业将其核心能力进行输出提高医院药房的运转效率。新医改要求通过提升药品流通产业的集中度来促进行业整合,规范药品流通市场秩序,提高药品流通效率,降低药品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进而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鉴于我国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偏低,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适当提高流通产业集中度可以有以下几方面功能性作用。

(一)提高流通产业集中度可以提升流通产业利润率

关于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的关系理论,贝恩的“勾结”理论,1951年贝恩发表关于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关系的著名论文中明确提出市场集中度影响利润率。20世纪70年代初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规模与利润率的正相关关系得到广泛认可。其次是姆塞茨的“效率”理论,他提出了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外在性问题,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可以从高效率中获得高额利润。综上二者均支持产业集中度与部门的平均利润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马龙龙,2006)。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与一般产业的关系一样成正相关关系。提高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可以充分发挥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整合流通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的组织运转效率。流通企业通过规模化采购、规模化配送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和配送成本,提高了行业和企业的利润率。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使药品周转速度慢,不能满足药品流通的特殊性,即不能满足药品配送的安全性、时效性、可获得性。同时也增加了流通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低集中度也无法构筑产业进入壁垒,较低的进入壁垒使其他行业可以自由进入药品流通行业,导致“小、散、乱“的竞争态势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我国药品批发流通企业多达13000余家,一部分小企业只依靠“开票”“倒票”等机会主义行为生存,严重扰乱了药品流通的市场秩序,使行业的利润率进入微利时代(陈文玲,2010)。因此,提高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推动行业大规模整合,是提升行业利润的关键之举。

(二)提高产业集中度可以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首先提高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可以促进有效竞争。有效竞争是市场结构合理化的核心,其实质是有效解决“马歇尔冲突“,在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的同时保持市场竞争的活力,也是解决市场运行中X-非效率的关键。根据纪宝成(2003)观点:“市场秩序的本质是一种利益和谐、竞争适度、收益共享的资源配置状态和利益关系体系”。因此合理的市场结构必须建立在能充分协调各种利益冲突,重构和引导各种利益关系和谐。有效竞争导致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的形成,进一步缓和零供之间的矛盾,促进流通渠道主体的利益和谐、关系和谐。也可以促进流通产业寡占型市场结构的形成,大中小企业数量比例协调,使大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并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市场竞争格局。其次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可以提高流通批发行业的市场势力。提高其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议价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药品流通渠道的主导权由零售商(医疗机构)向批发商转移,避免了”药品回扣、大处方“等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由于批发商渠道主导权的提升也可以扭转医疗机构长期拖欠药品批发企业货款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加快了药品流通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因此提高产业集中度可以规范药品流通市场秩序。再次是可以对药品流通行业实施有效监管。目前我国有13 000余家药品流通企业,实施有效监管需要巨大的监管成本,而且监管效率也没有保证,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行业横向兼并整合,既减少了企业的数量也提高了龙头企业的组织运营效率。实施有效监管可以规范流通主体经营行为,减少市场不正当竞争,促进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形成利益和谐的市场机制,减少非法经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三)提高产业集中度可以满足药品流通的一般和特殊

首先是提高药品产业集中度可以有效满足药品流通的一般性。由于药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社会属性。所以药品流通规律也要按照商品流通的一般性和药品流通的共性来组织药品流通,运用一般商品流通理论内涵去指导药品流通,利用一般流通的时间节约规律、流通投资增值规律、流通规模化规律、商品自愿让渡规律等。提高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可以提高医药物流配送效率,满足降低药品流通费用和交易成本,提高药品流通的效率等一般性。其次是满足药品流通的特殊。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品的特殊属性,因此药品现代流通对药品流通提出了特殊要求,要求在设计药品流通路径、流通方式、流通目标时,必须把药品的安全性、时效性、专属性、可追溯性和全程监管性放在首位,因为药品使用和管理不当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药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其安全性极为重要,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可以有效实施流通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体系,保证药品流通的安全性;较高的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可以提高现代物流配送效率,节约配送时间和配送成本,可以满足药品流通较高的时效性要求,同时也可满足药品流通全过程的可追溯性。另外较高的流通产业集中度也可以满足药品流通过程冷链和封闭式的供应链管理需求,提高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为社会提供“标准、规范、集约、高效”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较低的流通产业集中度,小、散、乱的竞争态势很难满足药品流通过程的冷链技术需求(陈文玲,2010)。

三、中国当前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提升的路径选择

当前提升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的路径选择问题,它涉及到宏观层面的政府政策调控支持、中观层面的一些产业政策助推和微观层面大中小企业的协调整合。理论依据是“推-拉理论”模型:根据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唐纳得・博格的“推力―拉力”理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认为迁出地必有种种消极因素形成的“推力”把当地农民推出居住地;而迁入地必有种种积极因素形成的“拉力”把外地居民吸引进来(康文杰,2005)。这一理论模型可借鉴到提升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上:政府应该推出一系列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借鉴日本政府干预的做法:从1999年CR3的占有率30%提高到2010年的75%)形成一种“推力”,促进大中小企业的整合、兼并收购或形成战略联盟;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通过自身的规模、资金、技术、市场势力等优势形成一种“拉力”,主要是通过横向一体化的兼并收购来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进而有效提高药品流通产业的集中度,提升流通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内部的组织效率。理论模型见图3所示:

(一)宏观政策层面

1. 政府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助推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企业在兼并收购进程中的利润率曲线往往呈现“U”型的发展态势,也就是整合中的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组织运转效率是先下降后上升,所以必须辅之于一定的宏观政策支持,协助兼并后的企业度过资源整合的难关。在财政税收方面可以给予一定时期的减税或免税支持,减轻企业资源整合期的生存负担。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大企业兼并收购时所需要的融资政策。收购兼并对正常运转经营的企业来说有很大的风险性,且需要充足的资金,正如南京医药集团的高管所说:“企业做大做强靠的是资本和实力,除了三大集团有融资优势外,小国企、民营药品批发企业想去并购非常难,并购的交易成本太高”。其次必须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解决分流人员的医疗保险、就业保险和再就业培训工作来减轻并购中企业的负担。

2. 坚决清除阻碍企业兼并收购的制度性弊端和政策。积极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是破除制度性弊端和政策的有效途径。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关键是“医药分离”,目前“医药分离”改革工作应该由改革试点阶段向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全面推进,随着医药的分离药品的营销模式由“个人制”向企业的“团队制”逐步转型,规范了药品流通主体的经营行为,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药品和医生的机会主义行为,也同时减少依靠“过票、倒票”的非法经营生存的药品批发企业的数量。推出一系列政策剑指虚高的流通加价率,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积极推进分税制改革,均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力也可以助推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流通企业的跨区并购问题不仅涉及到行政垄断、地域分割、产权划分还涉及到分税制的弊端,分税制弱化了地方政府的财源,就只能依靠“预算外收入“弥补地方财力的不足,所以现在地方政府的行政性收费太多太杂,这也导致了中国的物流成本很高,推高了物价,也阻碍了企业跨区域并购。

3. 利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助推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提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目的不但从源头上治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工作,减轻社会医药费用负担。而且还规范了药品流通秩序,助推了行业整合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2009年7号文件的出台更多是为了配合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进一步强化集中,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使药品配送范围进一步扩大,推动行业向省级市场集中,达到资源和规模优势,省级区域性龙头企业明显受益,为下一步的兼并扩张带来新的契机。其次在“两票制”、生产企业直接投标两个方面大大缩短了中间流通环节,把一些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再次是在政府的药品采购、基本药物配送资格权、医保定点资格等政策方面,实施严格准入制度,逐步向规模上大企业倾斜,提高行业进入壁垒,把真正具有较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组织运转效率的大企业引进来,而把从事“过票、倒票”(倒卖增值税发票)等非法业务的药品批发企业拒之门外。

(二)中观层面

1. 产业组织政策方面。根据有效竞争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促进药品流通产业结构的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优化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应该根据市场有效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促进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从产业组织政策方面合理引导企业兼并收购,从产业组织理论和发达国家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提升的历程上看,我国的药品流通市场结构应该是一种寡占型市场结构,行业中大中小企业比例协调、协同发展,全国龙头企业与省级区域性龙头企业的各个分销机构应该是优势互补的竞争协作格局。以美国和欧洲药品分销企业规模结构为借鉴。

2. 在产业管制政策方面。完善药品流通体系,健全准入退出机制。依据药品流通产业市场的需求相对药品制造业严重供需失衡,即相对流通生产力过剩理论,应该严格控制批发企业的数量。根据产业管制的利益俘获理论:应该取缔“药品底价制”和为其服务的“倒票、过票”等非法经营的中小企业。根据渠道管理中的制销售理论,底价是一种销售模式的异化。由于厂家放弃了渠道管理,由于“人”的有限理性,这种模式在操作上更容易出现不规范和机会主义行为,如货款票分离现象、商业过票偷税行为和对医疗机构的利益俘获行为。根据流通产业市场需求的层次性和地域性原则压缩中小企业数量,同时提高该产业的进入壁垒,阻碍行业外其他企业凭借与医疗机构的特殊关系进入该行业。

3. 产业布局的政策方面。应以药品制造业的集聚,引领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布局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区发展的重点选择和产业集中发展的的制定。根据产业的集聚理论,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首先产业集聚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吸纳效应”,比如制药产业的高度集聚,必然要求大型的药品批发企业满足大量药品流通的需要,二者协整配套发展。其次来自制造业高度集聚的规模经济的外部性,例如交通、通信、人员、信息和交易成本等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与之配套发展的流通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4. 产业技术政策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技术进步和先进的技术普及使得流通产业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流通业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主要包括现代信息、通信、情报处理技术,物流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商品包装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上,应该根据我国药品流通产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看,不应该以自主创新为主,因为现阶段我国药品流通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需要的先发的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本优势。应该采用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模式,模仿创新具有低投入、低风险、市场适应性强的特点,其在流通成本和流通效率上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产生的交易费用低、成功率高、耗时更短。合作创新模式有利于优化创新资源的组合、缩短创新周期、共同分担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

(三)微观层面

从微观层面看:现在规模以上药品批发企业应该依据“推―拉理论”,利用企业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资金优势形成一种“拉力”,吸引甚至是主动并购中小企业,或者实现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斯蒂格勒(1989)指出:“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发展成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关于厂商的拟人化理论,已不再适用于现代企业。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1. 在大型药品流通企业的整合路径。大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其规模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实力优势,吸引中小企业被兼并收购。对于具备条件的可以直接兼并收购;不具备条件的应该是先合作联盟、再收购,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被兼并收购的负面经济效应。在路径上应以横向兼并为主,相同产业间进行横向兼并实质上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可以起到降低竞争程度的经济效应,也是提高其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的最有效途径,可以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提升。目前我国药品流通前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即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和九州通作为行业领先者,应该发挥自身的规模和市场势力优势加快外延式扩张步伐。大企业集团在兼并收购进程中要从战略上正确看待其风险性和收益性,充分认识到兼并前后企业的利润率曲线往往呈现“U”型的发展态势。另外大企业也可以通过垂直一体化、地区扩张化和全国扩张化(路径是兼并收购和连锁加盟)方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具体研究整合路径见图4所示:

2. 中小企业的整合路径。首先是中小企业基于规模、技术、资金和市场的劣势可以建立战略联盟,或者是凭着自身的专业化和特色化优势进行连锁经营,重点领域放在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的配送,或者是基于“长尾理论”对边缘市场的开发。其次是根据流通生产力过剩理论,在药品流通行业处于某种形式的有效公开的或默认的共谋中(流通批发业与医疗机构的共谋),并且药品价格和利润上升,利润的增加鼓励新的企业进入和现有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通常,这种进入和生产能力扩张导致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中小企业应该进行产业转型发展,产业转型的方向为医院和零售药房提供医药信息、药学服务、第三方物流、药房托管等个性化增值服务。例如美国的第三大医药流通企业CAH公司(卡迪亚公司)多元化程度最高,有55%的利润来源于非药品分销业务。所以说处于亏损和微利状态的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发展是解决流通产能过剩、减少流通企业数量的重要途径。再次是中小企业主动被兼并收购。药品批发中小企业应该运用“SWOT”的战略分析方法,客观认识到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主动与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者被收购兼并,依附大企业的品牌、规模和市场势力优势,来规避经营风险并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纪宝成.从利益关系的协调看我国市场秩序的治理[J].财贸经济,2003,(7).

[2]纪宝成.商品流通渠道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1,(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刘志彪.现代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马龙龙.流通产业组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9

按照总体要求,力争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万亿元,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左右,流通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0%,初步实现流通现代化。

新时期我国流通工作的工作重点是:

一、 加快现代商品体系建设

在布局上突出城市社区便利店、农村代销店,要通过规划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国内贸易发展和农村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将发展新型业态与改造传统商业结合,避免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加强县、乡、镇、村商业网点建设;下大力气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

二、 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

积极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培育流通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参股、兼并、收购、托管等方式,优势互补,做强做大;以信息化带动传统商业的改造,充分运用现代流通技术和管理,进一步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发展;加快配套发展包括有形市场电子交易系统、工商企业网络营销系统在内的电子商务基础网络服务平台。

三、 努力满足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

既要大力发展超市等现代业态,又要通过改造升级和经营结构来调整传统百货业发展水平,还要鼓励大集团、大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和改造25万家标准化的“农家店”,覆盖全国50%以上的行政村和70%以上的乡镇,鼓励大集团把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延伸到农村,同时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发展社区商业,重点是发展社区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业态,鼓励大型流通企业进社区,引进品牌和服务,扩大和延伸服务;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新型消费方式 ;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落实好应急预案。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安全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177-01

1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1.1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基本内涵

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是指通过运用网络管理措施和网络技术方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使用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设施、设备受到保护,免于遭到破环。二是逻辑安全,逻辑安全是指存储在计算机磁盘里的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使用性,这些信息不仅包括用户私人信息、资料,还包括网络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的各项服务,因此必须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各个方面着手,采取对应的安全措施,构建一个全面的、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

1.2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日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密切联系的不断加深,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是现实的需要。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与安全,也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有效地生产运营,更影响到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因此,加强对计算机通信安全防护措施是保护人民群众和国家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2 当前计算机通信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近年来,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诸如研发应用防火墙、服务器、侵袭探测器等技术来加强防范,但是黑客恶意攻击并不因此而止步,反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数据的盗窃、黑客的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的肆意蔓延、用户信息的泄漏等依然是根深蒂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计算机内部系统引起的,另一类则是由一些不当的认为因素引起的。

2.1 由计算机本身系统因素引起的安全隐患

首先,计算机通信网络具有开放性与广泛性的特点,网络连接的范围非常宽广,面向广大群众开放,复杂错综的网络系统一定程度增大了数据信息保存与传递的保密性与完整性的难度。其次,计算机软件极易不定时存在一些漏洞,这些软件漏洞是因为在软件设计中由于考虑不周全造成的,倘若没能有效地及时修补,这些漏洞一旦被黑客等不法分子利用,那么该计算机就会很容易遭到袭击。再次,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病毒、木马破环计算机功能。计算机通信网络速度提高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木马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计算机病毒、木马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的性能,潜入计算机程序破环计算机执行命令、指示的程序代码,使之出现瘫痪,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

2.2 由人为因数引起的安全隐患

人为因素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户缺乏通信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导致一些可以避免的人为失误。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冒充真正用户恶意窃取、篡改、破环个人或企业运营服务信息资料。前者主要是指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出现一些低级是失误,比如为了方便记忆和使用把软件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或者直接把密码情愿地告知陌生人,也有一些操作人员的安全设置方法不够规范,这些导致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为黑客等不法分子进行恶意攻击与窃取、篡改、破环用户信息等相关数据提供了便利。有些操作者只为享受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的好处与乐趣,不管网站是否合法,都毫无顾忌地访问,这极易造成个人用户信息泄漏的后果。后者人为的恶意攻击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危害性更大,人为的恶意攻击又包括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个方面,主动攻击是恶意破环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被动攻击则是在不影响计算机正常稳定运行的情况下,窃取捕获用户个人私密信息,导致数据信息的外漏,这也极大影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

3 加强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防范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技术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是加强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有效的措施。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来提高网络安全技术,第一,提高加密技术,通过设置一些不对称的密码比如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字母大小写并用等方式来提高伪装密码技术。第二,加强防火墙的设置,防火墙技术主要是通过数据的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来识别外来数据信息,从而保证网络安全。第三,完善通信网络的内部协议,通信网络内部协议主要通过加强对外来数据信息的认证来提高加密技术,进而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第四,提高网络病毒的入侵检测技术,一旦恶意的计算机病毒、木马入侵,计算机内部系统就会发出警告,及时提醒操作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剔除计算机病毒。

3.2 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自身性能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自身的缺陷,因此加强网络系统自身性能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要提高系统对数据信息的保密水平,设计通信协议的安全等级鉴别,达到减少漏洞、遏制病毒侵袭的目的。

3.3 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不仅针对内部计算机工作人员而且针对广大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群众,不仅要提高他们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而且要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运用熟练程度。

4 结语

总之,计算机是人们娱乐身心、学习沟通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影响到人们日常的生活水平,对于企业而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则影响到生产效率的保证,至于国家层面,计算机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机密安全问题,因此,要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自身性能与增强用户安全防护意识,来保证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周钧.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