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

篇1

2001到2011年,是电子信息产业变化最大的十年。十年来,地方政府竞相招商引资,跨国公司向中国大量转移生产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并向社会提供大批就业岗位。但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结构问题,造成了产业结构失衡,比如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市场结构、经济性质结构、区域结构、人才结构等方面的失衡。我国从2006年起就一直致力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果。在2010年以后这种结构失衡的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不管是西方的回归工业化,还是新型经济体都在重新寻找自己竞争的制高点,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各国竞争最主要的产业。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怎么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国际市场的增量中心已经慢慢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十年前,国际跨国公司左右市场,发达国家控制或者制订规则;现在不同了,国际重心已经向发展中国家市场转移了。在我国,城镇化、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等将带动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虽然从短期来看,国际市场不景气,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我们需要去开拓一些新兴国家的市场。同时,我们要大力开发国内市场,这是我国信息产业未来的工作重点。在培育国内市场方面,要增加农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国家已经在下大力气做这件事情。未来,在政策方面,我们要优化市场,创造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出口方面,要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国内市场业务,培育自主品牌。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散地在区位上一般叠加在一起。我们曾经预测:将来信息流很发达时,可能会与物流、资金流在区位上重叠。 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的发展,使我们的预测得到初步验证。海量的信息流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到能源流问题。这是产业布局的新趋势,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新机遇。

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1-0073-04

在世界范围内,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明显地显示出了其重要性。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8%~10%,平均为同期世界GDP增长率的1.5倍。中国在加入WTO以后,更进一步地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是我们优先的选择。

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

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近几年中,伴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逐渐显露出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 从产业增加值来看,1999年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态势。2001-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工业企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9%,而同期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仅为9.4%,这种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8 411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软件及系统集成收入3 900亿元,同比增长40.3%;利税1 742亿元,同比增长6.5%(如表1)。

2. 从出口额来看,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继续位列第一。全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48 87.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4.4%。其中,出口2 681.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5.2%,增长速度达到29.2%;进口2 205.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占全国进口总额的33.4%(见图1)。

3. 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之一。200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为9 889.3亿元,2001年为11 876.3亿元,2003年其销售收入达到18 800亿元,2004年达到26 550亿元,2005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8 411亿元。200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达到2 075亿美元,比2000年接近翻两番,目前约占全球电子信息产品贸易总额的15%,其增长速度趋势见图2。

4. 从出口状况来看,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额继续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趋势。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产品出口额为2 681.7亿美元,同期全国范围商品的总出口额为7 62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5.2%,增速达29.2%。从2000-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状况可以用表2中的数字来说明。

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200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6 550亿元,占全球比重的13.4%,为美国的42.6%,超过了日本,为其1.17倍。贸易竞争指数是指用来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是用某一种贸易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其进出口总额相比,即贸易竞争指数TCj=(Xj-Mj)/(Xj+Mj),其中TCj用来表示一个国家j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Xj用来表示一个国家j产品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总出口额,Mj用来表示一个国家j产品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总进口额。在用贸易竞争指数来说明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时候,可以以0为界限进行划分。当TCj>0的时候,表示一个国家是该j产品的净出口国,也就是说该国生产该商品除了满足本国国内的消费需求并且无须从别国进口外,还在向世界上其他需要进口该产品的国家进行出口,即该国在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市场中拥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当TCj

从表3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正,并且正值一直在呈上升趋势,由此可知,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作用在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尽管中国的贸易竞争指数为正,与分界点0的差距却不大,这又说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属于“朝阳产业”,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其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逐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但就整体而言仍然是一个发展并不成熟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缺陷。这里,仅就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中在中国表现较为突出的几部分来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1. 人力资源。尽管中国的人才市场拥有相当数量的各种人才,并且人才的成本也不算很高,但是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却并不多,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还存有很大的空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以集成电路设计人才为例,中国现有这方面的人才仅是美国当前的1%左右。作为一项新型的高科技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调查,中国当前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比例分别为:博士5%,硕士26%,本科61%,专科只有8%。与国外相比,中国电子信息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在微电子、光电子、汽车电子、现代机械制造与信息服务人员(中高级软件蓝领)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

2. 环境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进行的专项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在76项环境要素中不能令企业满意的约占40%,令企业满意或很满意的不足10%,企业评价一般约占50%。因此,就总体而言,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就目前来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电子信息产品假冒伪劣现象严重滋生,这在软件等方面表现的尤为显著。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比较大的利润,不惜冒着侵犯知识产权的危险,违法进行盗版商品的贩卖。这无疑给原本还未真正走上正轨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体系带来一系列的干扰,使得市场秩序更加混乱,各企业之间相继展开价格大战,形成恶性竞争,使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产业的发展壮大,都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的。在中国,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对GDP贡献的逐步增大和世界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普遍重视,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这一系列措施还属于初始阶段,它的实施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尽管各级政府都在强调要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但是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重视扶持程度有所不同,有些小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再加之面对国内国际企业的竞争,确实难以全部取得政府的优惠政策比如财力或物力上的支持。有的企业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政府所能给予的优惠政策自然不同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这也会导致在同一个大的电子信息市场环境内,却有着不同的竞争实力。当然,政府某项政策的完全实施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随着电子信息产业从一个“朝阳产业”逐渐成熟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相关政策的普及程度也会不断得到加强。

3. 产业结构。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总出口额达到2 681.7亿美元,总进口额2 205.6亿美元,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9 004亿元,比2004年增长28.2%,占GDP的4.9%。尽管数据一再表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飞跃式发展,但是,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结构,低端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家电产品的出口还是占据着主要地位,同时国外在华投资抢先一步着手在高科技方面,也就率先抢占了中国的一部分消费市场。换句话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尽管在产业规模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位于世界前列,但是能够与世界顶尖国际电子信息产品相媲美的大型企业却几乎没有,从整体上来讲,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并没有达到结构的升级。从全球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呈现出新的特点,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新业务、新产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势在必行。

四、相关建议

1. 努力调整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世界的竞争能力。随着产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新兴市场迅速崛起,产业的全球性竞争进一步加剧;信息技术面临着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信息技术各门类间的界限日趋模糊,相互渗透不断加剧;中国要想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先机就必须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把握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求状况,改变中国仅仅表现在加工组装环节的竞争优势状况,着眼于高端信息产品市场,建立中国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

2. 政府相关立法部门要针对当前行业内一些违法行为,比如针对假冒伪劣现象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给各个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此加大对一些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在一个规范的体系内促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额的迅速增长,国外运用反倾销、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等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对中国出口的电子信息产品设立限制或提讼。所以,研究和制定针对中国出口中所遭遇问题的法律规范也是刻不容缓。

3. 充分发挥政府以及电子信息行业相关部门的作用,积极调整国家电子信息技术相关政策,比如增值税转型改革、调整出口退税结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政府采购等,为中国信息行业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大针对电子信息领域重大科技研究的投资,加速产业研发领域的国际化,努力加大政府对中小型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扶持和投资,引导各个企业朝着创新的方面发展。

4. 重视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壮大创新人才的队伍。政府或者企业可以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现有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和潜在人才的开发,努力保持适当的人才流动性,争取达到人才流动“溢出效应”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环境,从而使企业能够在稳定的人力资源的条件下获得稳定的进步,不断开拓创新,提升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竞争力。

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一定要在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毫无疑问,在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显著性标志的全球性科技革命的进程中,实现这个目标势在必行。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度过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成功地实施信息产业强国战略,要求我们必须优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正确引导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结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董云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入转型期――2005年产业发展评述[J].电子产品世界,2006,(1).

[2]查谨.大力发展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安筱鹏[J].经济师,2005,(11).

[3]严衍,李向东,赵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工作 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座谈会纪实[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5).

[4]刘爱丽.浅谈黑龙江信息产业发展现状[J].信息技术,2005,(6).

[5]乔晓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5,(15).

[6]王芬,陈益文.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J].中国信息导报,2005,(10).

[7]安筱鹏.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6).

篇3

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竞争态势

1、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十五”以来,成都市全面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度,以家电、元器件和军工电子产品为重点,做出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目前,在集成电路、软件外包、信息安全、数字娱乐、光通信、军事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广播电视设备、数字视听产品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特色。并形成了以微电子为基础、软件为支撑、元器件为配套、网络产品为主体、安全产品为特色、信息家电为外延的产业发展体系。根据成都市信息办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市有认证软件企业超过350家,通过CMM认证的有4家,认证软件产品超过800个。200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233户,实现销售收入154.21亿元,工业增加值56.96亿元。

2、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来自国内的严峻挑战。目前,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当数北京、上海和深圳。北京是全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集散中心,国内外知名IT公司总部的汇集地,中关村聚集了以联想、北大方正为代表的一批高举弘扬民族软件业大旗的企业,背后有中科院和高等学府作支撑;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通信设备制造等优势的产业群体,有收入超亿元的软件企业23家,4家上市;深圳则在通信、计算机及其零部件等行业上有中兴通讯、华为公司和长城电脑等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成都和以上城市相比,在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值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3、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主流是发达国家制造基地的外迁。与前几轮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不同的是,本轮产业转移我国将接受规模大、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的前沿产业,而且产业间水平分工的趋势正在加强,研发环节也在转移之列。国外大公司的进入,使得对各类优秀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将加剧国内企业人才的紧缺状况 。

二、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开发现状与需求分析

1、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开发的现状。据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办的资料,截至2005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6万余人,软件从业人员5万余人,带动相关就业30万人;在软件产业人才中,70%以上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9%拥有硕士学历,2%拥有博士学历。全国软件产业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74%,其中硕、博研究生学历人员占11%,因此,成都市软件产业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专业教育水平。成都软件企业近年来大量吸收青年员工,因此总体年龄较轻,平均年龄约34岁,其中30岁以下占75%,35岁以下占92%。这一年龄结构也反映出:成都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平均从业年龄约在5-7年。这个数字比我国平均数3-5年要高很多,说明成都市的软件人才相对稳定。

2、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的需求分析。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增长点在于:IC设计、光棒生产、电子材料和磁性材料、出版业、咨询业、网络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化建设等领域 。目前成都结合自身的优势确定未来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开发的重点领域是数字娱乐、软件外包、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并且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做大这些产业,因此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业等方面的人才存在很大需求,例如高级程序设计人员、项目经理、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质量管理人员、软件高级管理人员等。同时,在信息服务业领域通讯技能方面的人才、广电书报出版等媒体方面人才也存在一定的需求。

三、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才流失严重。和沿海城市相比,成都市的信息比较闭塞,对人才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有限,人才发展的环境平台建设尚且不是很完善。虽然拥有大批与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院校,但由于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大批优秀人才纷纷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本地的培养地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成都每年培养了大批计算机、通信、软件、电子工程、无线电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的人才,但是留在本地的很少。而且许多本来在本市任职的电子信息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也有很大一部分跳槽到待遇更优厚、发展前景更良好的城市。

2、人才结构不合理。成都市电子信息行业在人才结构上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中高级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足。以软件人才为例,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的基础程序员。而且,软件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也需改善。成都市软件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正规院校本、专科学历教育,据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办统计,其中3/4以上人才来自于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与软件相关专业,来自职业技术学校及各社会培训机构的软件从业人员大约占总数的1/4,研究生学历的从业人员数量相当少,即软件高端人才以及低端人才都严重短缺。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硕士以上软件专业毕业生未从事本专业或难以在实践中成为真正的软件人才,这进一步加重了高端软件人才供给的不足。

3、人才成长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对成都、上海、北京和深圳人才创业精神和文化环境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北京中关村流行的是创业文化、“老板文化”;深圳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内引外联的“移民文化”和“打工文化”;上海流行的是“白领文化”;成都则流行的是“茶馆文化”和“休闲文化”。可见成都缺乏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这也已经成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

四、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人才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吸纳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将人才的引进纳入人才“绿色”通道。通过多种方式引进更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使他们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服务。探索人才跨地域智力流动的方式,使之逐渐成为成都引进信息人才的重要形式。实施引才、引智的“走出去”战略,拟定一批主力企业,积极为这些企业与国外机构合作培训人才创造条件。

篇4

CDMA,即码分多址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它发展迅速,目前全球用户已突破5000万,我国也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通了CDMA电话网。?

CDMA技术虽然出世较迟,但由于技术上的独特之处,在北美、南美和韩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些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覆盖广等方面,可以大量减少投资和降低运营成本,深为运营商所青睐。另外,CDMA手机发射功率低,有绿色手机之美誉,在人们普遍担心手机电磁辐射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更让用户心动。?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用户使用的是GSM手机,中国GSM网络的用户数量高达6000万,而CDMA网络的用户数量仅为20万,因此,开放市场,加快CDMA网络建设无论对国内设备生产厂家还是运营商来说,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二、宽带?

人们希望有一天能在一条线路上完成查看上网信息和观看娱乐节目这两大需求,并且可以随意挑选和转换这两种需求,在选择上有更大空间,在接入速度上更快。正在发展中的宽带技术将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特别是宽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实施,还将改变目前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的格局和方式,也就是说宽带技术将带来无限商机。?

据业内人士分析,有线宽带互联网存在两大优势:宽带比电信网优越;业务范围比电信网大得多。因此,有线宽带互联网服务业务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有线宽带互联网诱人的赢利模式表现在,有线宽带互联网服务商可以按有线电视的收费模式向用户收费,在用户达到一定数量后,还可以成为一个超级网络媒体,获取高额广告收入,而服务内容供应商可以参与分成,服务设备供应商可以通过出售设备获取收入。?

三、传统企业上网?

在2001年2月的"亚太经合组织(APE)电子商务和无纸贸易高级研讨会"上,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谈了未来10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和主要政策措施,其中讲到中国应以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该发展战略表明,未来几年,我国将通过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等一系列工程,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发展各类公共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经济运行、宏观管理和公共事务部门信息应用系统的发展;加强对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引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等;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及各类信息服务,提高城乡居民上网普及率。?

四、软件开发与出口?

据北京海关统计,2000年全年,北京市的软件出口达3417万美元,约占全国软件出口总值的2/3,并以年均27%的速度稳步递增。据IDC公司预测,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套装软件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3.2%,2001年,我国软件市场销售额约为315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34%,软件市场占IT市场的比重从2000年的11.3%继续提高到12.1%。?

中国软件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为包括软件产业在内的IT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各类商用、家庭消费软件也随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拥有了自己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总的思路是"三个振兴和一个推进",即振兴通信业、振兴制造业、振兴软件业,推进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亦是表明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已把软件产业发展看作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五、造"芯"得利?

作为世界最大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和装配国,我国对集成电路的市场需求猛增。据信息产业部有关官员表示,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已达到41亿元人民币,销售额超过11亿元人民币,但其中一半供应出口,实际只能满足不到一成的国内需求,而且这一需求正在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据悉,我国集成电路的年总需求量已达到400亿元以上,但国产芯片的总量尚不足20%,因此,国内外厂商和投资者都非常看好国内的集成电路市场。?

六、IDC?

篇5

>> 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研究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技术研究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研究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征研究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发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研究 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试述电子信息的隐藏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分析 中职电子信息课程教学优化与研究 基于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优化与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302重定向等、图片属性,alt加上关键字、内容页建设等等这些工作。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网站安全防范,要对网站空间安全备份,预防病毒攻击。

可见,单从这一方面就可以得知优化工作的重要性,优化技术是必须掌握的。其实,优化是为了更加优秀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了在某一方面更加出色而去其糟粕,为了在某方面更优秀而放弃其他不太重要的方面,使某人/某物变得更优秀的方法/技术等。

大家广为熟知也应用很广泛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体现的淋漓尽致。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告诉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GPS特点就是全天候定位、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仪器操作简便、可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随着我国汽车、手机等高档消费品的普及,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的大国。这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是GPS的空间领域发展是不断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重视。电子信息技术在GPS中体现的应用可以断定电子信息技术是核心,是很多重要技术的领头羊。

还有一项技术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电子信息技术优化,这项技术则是计算机领域的电子工程制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CAD。这项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杰出成果,它的发展与应用正引发一场制造领域的革命。这项技术要求要理解电子工程图的投影原理,了解图样表达方式的种类和方法,了解《机械制图》、《电气制图》的国家标准,能够熟练的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子工程图样,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电路原理图。电子设计地动画技术正是采用了CAD技术,才得以在电子系统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占有一席之地。之前传统的电子系统设计基本上采用的是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并且这种方法要需要设计专家人工一起完成,而且模拟验证速度也比较慢,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当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优化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出现的时候,给这个产业带来了很多的改变。它大大方便了各种设计人员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有利于进行模数混合电子系统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传统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作业。

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得到很大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电子信息技术正以不可估量的分量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传统行业的许多诟病也将成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显然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也被呼之欲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国家都在学校里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并且,把这个专业与职业教育建立起直接的关系,以更快地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培养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人才。

电子信息技术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在学校开设课程来培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提供岗位也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上的重中之重。电子信息产业适用岗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电子技术与器件、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通讯技术、通信电源技术等工种。另外,还可以从事电子及通讯产品的营销、产品辅助研发、信息工程管理、信息工程施建、劳动技能培训教师等。所谓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科教兴国教育是科技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应该在教育上下工夫。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基础、脉冲与数字电路、工程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制图、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感测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库技术、网络基础、通讯原理以及相应实验等这些课程是要重点部署。

三、结语

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更有势头,各方面会更加系统化。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会更加完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更加的广泛,普及性和开放性成为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特征。当然,我们现在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电子信息优化技术是不可忽略的。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要靠我们现在踏踏实实,与时俱进,不思进取,敢想敢干的精神去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陈小玲.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J].商业研究,2001(01).

篇6

一、电子信息工程的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在我们得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比如,电话信号的传递,手机图片声音的传播,网络信息数据的传输等等,甚至可以应用到军事方面,可以获取国内外各个位置的信息、资源,接收查阅获取国外军事发展情况,获取一些情报以及国内军事秘密的保护等。电子信息工程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电子信息产业是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要商品的产业。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这两个方面的综合。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人员通过的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能力:

(1)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2)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3)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和按高度文件调试设备排除故障的能力;

(6)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团队的合作,需要每个人精确分工,各司其职,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具备集体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能力,才能助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领域里发展最快的一门技术,其重要作用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的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电子信息工程在工农业方面的应用,拖拉机与自走式农业机械电子正向网络化、智能化控制技术方向发展。一台大型拖拉机和复杂农业机械,装置了若干个标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带有独立处理信息与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终端,是针对农业机械使用环境专门设计的通用微型作业计算机,可以迅速的对外界环境做出判断,按照人为设定的程序操作实行。随着工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一台大型的工业设备中安装有许多电子元件,可以迅速的对生产流程进行控制,并对生产中细微的变化作出分析,随机改变运行方式和速度,或者发出警示声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设定,减少了人员的浪费,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

2.电子信息工程在交通运输上的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准确的分析此时路况、天气、环境、自然灾害等状况,并对这些信息建立大量的数据库,供不同的参考人员进行分析决策,有的系统可以直接提供应对这种状况的解决方案,提高效率。比如,电子系统会通过此时此刻的自然天气状况,预测出未来几小时内天气的状况,并对飞机起飞,轮船起航或者高速公路的开封做一个判定,或者对正在航行的飞机、轮船、汽车作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在铁路部门应用的非常广泛,可以对正在运行的列车记录,形成数据分析图,在错误占道情况时,可以及时调整车辆的先后避让行驶,避免了火车相撞。地铁方面应用的更多,因其时间间隔短,获取的信息资源更及时,并能够迅速的排查列车运行。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减少了交通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电子信息工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生活信息化的渴求,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都或多或少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如家中的电冰箱、微波炉、彩色电视、电脑等,均是电子信息工程在我生活中的应用。在教研教学领域,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必然要将自己的科研数据、科研结果进行记录,并撰写以供后人参考借鉴。然而在撰写文章时,我们要通过搜索前人的研究进度、研究现状来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这就离不开电子信息数据库,里面记载了所有人的科研贡献,可以迅速、快捷、方便的了解当前趋势。时,通过检索就可以查的抄袭率,避免了重新返稿修改的繁冗过程,节省了人力和不必要的开支浪费。

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前景与展望:

4.1工程预(决)算软件:目前套价软件使用已经很普遍,但功能应从单一的套价、出预算书向多方扩展,一是向上扩展,增加工程管理功能,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工程和一个工程的各阶段数据,贯穿从估算、概算、预算、阶段结算和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二是功能进一步细化,加强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细度的调整,以方便投标单位的造价调整和控制;三是与互联网络的连接,将预算软件所需的材料价格等数据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方便材料价格数据的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对已完工程资料的积累方面功能的加强。

4.2工程量、钢筋用量

计算软件:此类软件,用于协助从施工图计算工程量,现在使用较广的软件一般采用作图法,要求工作人员在识图的基础上用该软件重新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其尺寸,然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单,这种作法计算出的工程量比较精确,但必须重新输入图纸工作量仍然很大。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工程图纸扫描形成光栅文件,由软件处理矢量化后,抽取特征,用模式识别的技术识别构件类型和其几何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或由设计院生成的施工图CAD文件在CAD环境下作模式识别。这种方法要求在图纸的特征表示和建模上作大量的研究工作,抽取各种构件的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了最终能代替人完成识图的过程,这是较有前途的方法,但根据汉字识别技术的发展过程,必须对图纸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该软件要能真正代替人识图还有一段路要走。第三种方法是在建筑设计所使用的CAD软件中直接加入构件特征参数的属性,定义各种构件对象,在进行结构和建筑设计时使用这些对象设计建筑物,而不用直接使用线条作图。这种方法使设计的结果中包括丰富的构件和参数而不是线条,经过一个语法分析器就能分离出所有构件和参数,避免了模式识别这个难关。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未深入该领域时仍必须通过交互的过程来填补软件在智能上的不足。 三、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措施

1.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任何行业的良好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电子信息工程行业也毫不例外,它是一个新型的行业,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能够加速中国的发展,因此国家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一定要加大投入,扶持电子信息产业中发展良好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可以通过拓宽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以及融资渠道、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基金会、鼓励新兴信息产业的研发等形式,

加大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政策引导力量。

2.增强保护意识,严格知识产权执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异地崛起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保证。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国家要通过建立立法保障知识产权,对于剽窃、抄袭等利用别人技术者严厉处罚,保护技术创新者的技术创造热情。

3.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当前的形势,加大引导资金投入,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数字电视电影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等六项重大工程,支持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篇7

论文摘要: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正面临新的考验。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市场需要,寻求合理科学的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方案迫在眉睫,本文就电工电子专业课程设置,实习方法以及师生的评价方式做了阐述。

1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面临崭新的形式

1.1 政策和形势分析 电子信息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是符合政府倡导的低碳产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有薪金高、工作环境优雅的特点。2009.4.16国务院公布了备受关注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未来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规划》具体来说,要围绕九个重点领域展开:要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要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完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要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加速通信设备制造业大发展,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2012年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有所缓解,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已走出低谷,在各级政府及企业积极努力、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全行业发展将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机遇。从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从战略层面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利环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各领域的科技发展及信息化应用水平仍将进一步提升,为电子产品的应用和开拓工业软件市场,创造了新的巨大空间。

1.2 人才需求分析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攻坚时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是我省面临的主要任务。平板显示项目推进半导体照明向通用照明、背光源、汽车照明等新的应用领域发展,重点开发白光、高亮度及功率发光二极管光源、城市照明及景观光源、铁路和公路信号显示系统以及高档、智能、大型美化装饰显示系统;推进应用电子,支持网络、医疗、安防、汽车、电力等领域应用电子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电子专用设备,培育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智能测控设备仪表的开发和产业化。

根据对调研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应用电子行业人气旺盛,职位有电子工程师、产品设计工程师、电子维修工程师、项目工程师等。电子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产品的电路设计等,必须熟悉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熟悉各种电子元器件,精通常用单片机的应用。企业招聘时通常要求有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现代化的企业和新型的电子行业,如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和技术服务型公司需要大量的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组装、调试、操作、维护、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性人才。

2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课程体系 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编排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顺序来编排相关的课程,构成了一个与实际职业活动过程相符合的“学习领域”课程序列。德国马格德堡技术应用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共14个“学习领域”课程,包括机电系统组成、综合技能和技能拓展三个方面。①机电系统设置“机电系统、电子系统、电气液组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系统”6个学习领域课程;②综合技能设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制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3个学习领域课程;③技能拓展设置“工作计划组织与结果评估、质量管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客户信息交流、机电系统交付使用”5个学习领域课程。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结合我国我省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建立如下的课程体系较为合理:

2.1.1 知识目标 ①掌握钳工、电工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技术。②能独立完成室内线路的安装与维修。③掌握电动机的安装方法。④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检修和其他常用电动机的维修和检修方法。⑤掌握电力变压器的维护方法。⑥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和常用电子仪表。⑦能正确安装、调试和维修基本电子电路。⑧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基本原理、选用原则及其拆装维修方法。⑨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⑩掌握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了解PLC的基本构成和工作特点。■熟悉PLC的基本指令和编程方法。■了解以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编程技巧。

2.1.2 能力结构及要求 ①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②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③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④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⑤具有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的初步能力;⑥具有电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销售与维修的技能;⑦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⑧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⑨具有初级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2 教学模式 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为主,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强调应用技能获得产品。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进行开发。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指导者,学生则从知识的接纳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与主人,体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全程参与过程,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今后职业生活的“钥匙”,真正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

2.3 采取多种实训途径 采取多种实训途径,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①校内实验实训室。②校办经济实体(实习公司)。③送往地区性行业协会教育实习中心。④社会各类企业。

3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3.1 评价与考核目的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3.2 评价与考核的原则:开放式与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 ①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②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④建立各门课程所特有的评价框架。

3.3 评价与考核方式 在德国,不举行结业考试,只有期中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期中考试一般在第二学年结束时进行,包括理论和实训考试。毕业考试则在学习结束后进行,由德国行业协会负责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包括理论和技能考试。我认为我们国家也该努力建立健全各专业各工种考核机制和考试体系,如果就目前只由各个学校自己考核,标准很难统一,考核过程很难做出合理、客观评价。基于此点我国重新出台行业规范和技能标准并实质性落实就尤为重要。

3.4 以虚拟、模拟及仿真的实训条件建设 采用虚拟、模拟及仿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创造职业氛围,将大型机械设备设施虚拟、模拟及仿真到校内实训环境,解决一些项目实训的难题。

综上所述: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体系。这样才能让这个专业能长久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篇8

摘要:电子商务是二十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电子商务时代下的智能卡迅速普及,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智能卡的应用领域还不够广泛,应用深度也远不及发达国家,但是发展速度却是喜人的。本文对智能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电子商务;智能卡;第三方支付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智能卡”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随处可见,然而这个词在一定意义上是模糊的,常常又被称为IC卡、聪明卡、灵巧卡、智慧卡、微电路卡、微芯片卡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使用术语ICC,即“集成电路卡”来涵盖所有在一个符合ISO ID1定义的塑料卡片内封装了一个集成电路的器件,卡的外形尺寸是85.6 mm×53.98 mm×0.76 mm,与银行所使用的磁卡相同。当然,也可封装为标签、纽扣、钥匙、饰物等特殊形状,也被称为智能(IC)卡。

一、按镶嵌芯片的不同智能卡可以分为

(1)存储器卡:存储器卡卡内嵌入的芯片为存储器芯片,功能简单,没有(或很少有)安全保护逻辑,但价格低廉,开发使用简便,存储容量增长迅猛,因此多用于某些内部信息无需保密或不允许加密的场合。

(2)逻辑加密卡:逻辑加密卡由非易失性存储器和硬件加密逻辑构成,一般均为专门为IC卡设计的芯片,具有安全控制逻辑,有一定的安全保证,多用于有一定安全要求的场合,如保险卡、借书卡、IC卡电话、小额电子钱包等。

(3)CPU卡:CPU卡也称智能卡、保密微控制器卡、加密微控制器卡,在硬件结构、操作系统、制作工艺上采取了多层次的安全措施,它不仅可验证卡和持卡人的合法性,而且可鉴别读写终端,已成为一卡多用及对数据安全保密性特别敏感场合的最佳选择,如金融信用卡、手机SIM卡等。

二、智能卡的应用概况与发展前景

随着智能卡技术的发展,智能卡目前已在移动通信和公用电话、交通管理、社会保险、人口管理、企事业内部管理、税务、石油、公用事业收费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金融卡的全面推广,智能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正在逐步增加。

目前,智能卡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1)电信:IC卡公用电话、移动电话SIM卡;

(2)交通:公交一卡通,道路泊车自动收费,路桥收费,自动加油管理系统,驾驶员违章处理;

(3)智能建筑:IC卡门锁及门禁系统,停车收费管理,智能小区一卡通;

(4)校园一卡通:食堂、考勤、学籍管理、校内消费、实验室设备管理、校医院电子医疗卡等;

(5)公用事业:预收费水、电、气表及收费一卡通;

(6)个人身份认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IC卡身份证;

(7)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8)工商税务:税务自动申报,工商企业监管等;

(9)金融:信用卡,例如 Visa Card、Master Card,扣款卡,电子钱包,Mondex Card、POS、ATM等;

(10)电子标签:车辆识别、防伪、仓储管理、生产管理、集装箱管理、汽车钥匙等;

(11)网络安全认证:密码钥匙等。

三、智能卡的应用前景

在过去20年里,智能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并非所有的商家和银行都积极投身这一市场。原因之一是,要通过在线或专用读卡机实现智能卡支付,同时,为使银行能够处理这类交易,必须先安装一套相当昂贵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因而智能卡厂商和在线商务软件开发商首先必须说服金融机构,智能卡的广泛应用将使其硬件投资很快收回。

另一项阻碍智能卡市场发展的障碍是用户个人隐私权问题。用户的哪些个人信息可以被存入智能卡还缺少法律依据。在未来几年中,随着最新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安全性提供越来越大的保障,以及有关个人隐私权问题的规则出台,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被吸引到智能卡市场当中来。

尽管如此,智能卡的发展依然迅速,智能卡取代磁卡的趋势已成为共识。为先人一步抢占潜力巨大的智能卡市场,世界上的智能卡技术提供商相继推出自己的智能卡标准,不约而同地相聚市场源头。

未来IC卡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铁电存储器,它用于IC卡数据存储器;Java Card;接触卡、非接触卡和双界面卡,非接触卡通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寿命提高至接触卡的10倍;用于网上业务安全认证的智能卡,它是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工具;移动电话卡;多功能卡,即一卡通、一卡多用。

四、中国智能卡的未来市场

中国将是智能卡巨大的潜在市场。随着我国核心芯片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有关IC卡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进一步制定实施,“十一五”期间,IC卡在各领域的应用普及将会更加广泛。这些应用包括:金融IC卡,即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城市交通卡;组织机构IC卡代码证的全面推广;身份识别IC卡;社会医疗保险、养老领域;税收征管方面;公用事业收费IC卡等。其中,身份识别IC卡将成为IC卡应用的最大市场。

(1)IC卡应用发展前景:在未来十年里,我国IC卡应用将进入高速、健康而有序的发展时期;社会生活相关的领域建立起先进的、实用的IC卡应用系统;建立较为成熟的各类IC卡应用的技术标准、业务规范及管理条例;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具有先进应用水平、发卡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2)IC卡应用效益前景:使用IC卡做身份证明,存放和处理数字证书,增强身份鉴别能力,减少社会欺诈行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使用IC卡方便、快捷、安全地进行购物、娱乐、旅游等消费,减少货币流通量;企业或政府管理部门利用IC卡应用系统,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增强动态管理能力,及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服务水平。

(3)IC卡应用配套产业前景。(1)以应用促产业。创建和发展为金卡工程配套的IC卡产业,包括IC卡芯片设计与制造、IC卡模块、卡基与卡片、POS机与ATM机、IC卡读写机具以及相关的芯片操作系统、相关安全产品、相关软件及应用系统集成等,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促进配套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民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第二代身份证将大大带动IC卡产业的发展,第一代身份证自1984年至今已发行10亿张,因而第二代身份证将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IC证卡。3)努力探索跨行业部门的多领域应用。跨行业的应用是国际智能卡发展的新潮流,例如新加坡电子钱包CASHCARD可用于公路收费、停车场收费、图书馆、学校以及网上交易等;跨国使用的电子钱包--基于威士通用电子钱包已在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国试点,实现了电子钱包的网上认证和支付功能。

我国银行智能卡与行业卡的结合,实现了以支付为基础的“一卡多用”(如加油卡、交通卡、社保卡、校园卡等),大大推进了IC卡的应用。而这一方向必然会成为我国智能的一个发展趋势。 五、总结

我国智能卡的快速的发展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必然会从支付手段上完善和推动着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符合我国“十一五”规划对电子商务建设的要求,必然也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创新视角;数字出版;发展;应用

一、前言

《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数字出版总产出由2006年的213亿元扩张至2010年的1058.4亿元,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俨然已经发展成数字出版产业的三大巨头;产业融合逐渐深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原本严格区分的行业边界愈发模糊,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之间的相互融合越来越深入。

二、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分析

(一)差距分析。虽然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较快,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产业链各环节赢利模式尚不清晰,这主要源于行业缺乏相应标准、技术与内容错位、数字出版内容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大众传播领域不断发展,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改变,新媒体传播方式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互动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容的编辑、制作、印刷复制、发行、传播和消费都与技术进步紧密相关。为了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中国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数字出版业的支持与立法的力度,中国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指出,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中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同时,数字出版产业相关基地纷纷设立和行业协会联盟的成立加强了社会对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了数字出版行业标准的建设进程,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二)特点分析。手机出版是一个重要标杆,也是传统数字出版通过移动网络、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为基础,结合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流媒体、云存储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整理、优化、加工原有版权内容的一种出版形式,为用户主要呈现的方式为手机app(软件应用)。近年得到了迅猛发展,是目前传统出版社、传统数字出版、传统辞书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市场规模。近几年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路高歌。据统计,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达213亿元,2007年达362.42亿元,2008年达530.64亿元。2009年的产值是2006年产值的3.75倍,年均增长率超过55%,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增长率,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2009比上年增长50.6%,产业增长率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其中数字期刊收入6亿元,电子书收入达14亿元,数字报(网络版)收入达3.1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256.2亿元,网络广告达206.1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阅读)则达到314亿元。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手机出版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名副其实的三巨头。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政策环境空前利好,产值再创最高,数字出版平台竞争加剧,渠道不断创新。我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规模达1377.88亿元,比2010年整体收入增长了31%。互联网广告(512.9亿元)、网络游戏(428.5亿元)与手机出版(367.34亿元)依然占据收入榜前三位。

三、数字出版的发展思路与创新

(一)发展思路创新。通过设计规划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业态。如数字视听、数字动漫、网络学习、手机娱乐等都属于图形图像数字出版范畴。目前,西北地区图形图像数字出版由陕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基地陕西数字新媒体艺术有限公司首次提出的概念,依靠数字出版基地的技术支撑,重点围绕图形图像出版关键技术及内容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动态数字出版的全媒体出版板块。

(二)主要环节。数字资源管理:对数字出版物的影音、图片等大体积、多数量素材的系统性管理;数字内容发行:实现数字出版的关键环节;利用数字平台对编辑内容的规划,与出版物的内容量有直接关系;协同编纂(办公):在出版流程中的侧重点在于统一化管理,数字化同步;智能排版:提高工作效率,主要针对报纸业;全媒体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物的最终呈现,以及在各个应用平台的展示;2009 年中国数字出版业总值达795 亿元人民币,首度超越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生产总值。

(三)传统转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工业出版社积极探索、研究和创新,建设了自有资源的电子书发行平台--华信数字出版网。该平台依托2010年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内容涵盖了信息科技的各个专业分支以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大众生活、少儿科普等领域,是一个集版权保护、在线查阅与下载阅读、多平台分享、POD按需印刷、在线支付为一体的全方位数字服务平台。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出版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优质的内容服务是数字出版的本质和核心。为保证资源的及时有效地更新,电子工业出版社组建了专门的服务团队,负责图书内容的加工和,利用自身内容优势为广大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阅读感受。

四、政策分析

数字出版企业被认定为软件生产企业的,对数字出版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所取得的收入,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五、结语

中国出版业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数字出版,这一方面来自于数字出版本身所具备的潜力,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国家对数字出版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同时,由于网络与生俱来的特质,网络科技的日益发展使得数字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孕育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10

提到潍坊,你想到了什么?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说:风筝。

这个曾以风筝之都闻名于世的城市,如今已成为国内电声产业的领头羊。在潍坊光电产业园内的某家企业的生产车间里,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小零件正在有条不紊地奔走跳跃在流水线上。产自潍坊的电子配件产品正随着苹果、三星等知名厂商的产品走到全世界用户的身边。

“歌尔们”来了

在潍坊,电声器件产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电子信息类三大优势产业之一, 但是说起电声产业,领军企业歌尔声学绝对值得提一笔。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主做微型话筒的潍坊市无线电八厂倒闭后,曾在无线电八厂工作的姜滨跟几个同事合伙组建了一家以与其之前工作相关的话筒为主导产品的企业,这便是歌尔声学的前身。

从最早在驻极体电容麦克风行业崭露头角,到后来涉足手机微型扬声器/受话器领域,歌尔声学一步步成为声电行业的领跑者。2013年,歌尔声学以其13.33亿元的净利润成为潍坊市域经济的一颗新星。而掌舵歌尔声学的姜滨家族以375亿元资产,荣登2013年“胡润百富榜”前十名,并成为新晋山东首富。

歌尔声学快速成长的密码在哪里?答案可能就是智能终端近年来的飞速增长。作为国内电声元器件龙头,歌尔声学的主要客户囊括了包括苹果、三星、索尼、微软等巨头在内的国际一线企业。目前,歌尔声学已成为全球顶尖的微电声元件厂商。

这还仅仅是潍坊电声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除歌尔声学外,包括潍坊第二大电声企业――共达在内的很多同类企业,都和前无线电八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潍坊市无线电八厂为潍坊的电声产业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卡拉OK流行的时候,敏感的潍坊就嗅得了先机,开始跟韩国、日本合作生产。后来,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潍坊从卡拉OK时期的配套、跟踪、来料加工发展到现在的OEM。产品也从过去单一电声的耳机话筒变成现在的无线传送蓝牙,特别是蓝牙的相关配套应用已成为园区内很多企业的发展重点。

从加工单独的话筒耳机到集成的蓝牙通讯,从以短距离通讯为基础的3D眼镜,到现在发展可穿戴设备。光电产业园的企业,一路从原始跟随到现在。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战略模式,而支持这一过程的则是企业不止步的创新。

电声器件产业园研发孵化区已经建成了共享面积为37000平方米的由公共技术平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学术交流中心组成的国际一流产业支撑平台。

歌尔声学所在的潍坊光电产业园中,有各类电声器件生产企业25家,规模以上骨干企业10家,企业产品包括蓝牙耳机、硅微麦克风、驻极体传声器、受话器、降噪耳机等高端电声器件产品。生产车间的繁忙景况随处可见。

而“歌尔们”的努力也很快有了回报。如歌尔声学在微型麦克风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位;在手机用微型扬声器/受话器领域,居全球第二位;在蓝牙耳机、主动式3D眼镜领域,居全球第一位。

在这里,产业的发展从移动通讯到蓝牙耳机,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潍坊市委市政府给予各个方面的支撑、支持。

“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声这个产业提供了天然的机会,所以很多企业跟随得也比较好,对市场的把握得也比较好,自身素质提升得也快。应该说还是抓住了产业升级跟创新过程当中的机会。现在在几个大的市场,美、欧、日、韩和我国台湾都有分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化的、具备一定竞争力的行业龙头。”潍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传恒说。

完善的智能产业链

随着潍坊光电产业园的发展,园区企业的产品从原来的主机体到现在的微机电,从原来单一器件变成了矩阵,从原来单一基本的应用变成了智慧化的应用,从原来单一的频率变成了多用途的,完成了一次次产业升级。

如今,区域内实现了水、电、讯、气、路等“七通一平”。 国际互联网在基地内广泛使用,建立了政策、行政公务、中介服务、金融服务、信息网络、人才交流服务、商业服务七大服务平台。下一步随着基地内电声器件企业的增加和壮大,将逐步推动在线电子商务交易,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快捷服务。

一个瞩目的产业园背后,一定有开启其成功的密码和金钥匙。

潍坊光电产业园的秘密就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以电声器件产业为中心,促进和扶持与电声器件产业链条相关配套产业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电声器件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强化电声元器件、蓝牙耳机、硅微传声器等主导产品的发展,配套发展精密模具、嵌入式软件、自动化、半导体封装、电池、集成电路、原材料加工等产业。

完善的产业链势必带来产业规模的快速膨胀,潍坊光电产业园建成了以电声器件产品为基础、多媒体产业群为发展方向的全国最大的电声器件产业研发、生产、培训和应用示范基地。

目前,园区内企业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家用电子游戏机、个人数码电子产品和汽车电子等领域。其中歌尔声学的客户涵盖3C领域全球前五位知名厂商。包括手机类客户苹果、三星、诺基亚等,笔记本电脑类客户戴尔、惠普、联想、宏、华硕等,电视类客户有松下、三星、索尼等,消费电子类客户缤特力、微软、思科等。

我们的经验是不厌其烦

企业在园区落地后,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最难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因为没有资产很难从银行贷款。

“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协助企业与周围同类企业形成企业联盟,促进大家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进行合作。”潍坊光电创新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高文友说。

为解决园区企业融资难题,潍坊光电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想了很多办法,出台了对等扶持优惠政策,鼓励私募风投及银行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融资、非固定资产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保险等新型业务,发行中小企业中期票据、股权投资信托等创新产品。

园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断地走访企业,不断地去了解园区内企业的产品和科研技术情况,把技术、销售额等规模相仿的企业组织在一起,组织起三家或五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形成团队。在形成企业群后,帮助企业群寻找适合贷款的银行帮助它们进行信誉担保贷款。

看似完美无瑕的计划,其中的苦衷只有自己知道。“这之中最大的阻碍是我们认为合适的企业,但其相互之间不一定合适。老板和老板之间的性格和脾气并不一样。我们经常组织联谊活动,把老板们凑到一块促进他们相互熟悉、交流,逐步让他们相互了解。”企业群从银行申请信用贷款的周期基本在十个月。这期间,园区工作人员需要往银行跑二三十次。“促成这件事非常的艰辛,要说经验,我们的经验就是不厌其烦。”高文友说。

理解所以正确

作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企业的团队,对所从事行业准确的理解、把握,跟机遇的巧抓非常重要。

为此,潍坊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经信委、市发改委、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园区领导机构,建立园区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园区乃至全市电声器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专家组,聘请中国信息产业规划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等权威战略咨询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担任顾问,为园区发展提供方向定位、规划依据和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提高园区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成立园区管理机构,切实承担起综合规划、建设发展、技术创新、招商引资、统计分析等工作。

“十二五”期间,为鼓励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设立了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每年投入2亿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骨干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潍坊市还设有信息产业发展资金以及各部门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另外,实行了“无费区”政策、税收奖励政策等相关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为加快电声器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关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较规范的激励和分配机制,营造吸引、留住、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注重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委托培养、合作办班、服务外包、人才租赁等各种方式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以保障园区人才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