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物品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科室物品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刘红玲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刘红玲 刘朋 王志军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一次性物品管理应用目视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目视管理模式的颜色、标识、看板等方法对一次性物品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目视管理后,一次性物品准备齐全,摆放有序。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对工作环境满意度提升。结论:目视管理形象直观,具有简单、实用、合理、高效的管理特点。在科室一次性物品管理中应用目视管理,方便临床护士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目视管理;神经外科;物品管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49
Application of visual managenont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disposable goods management
LIU Hong-ling,LIU Peng,WANG Zhi-ju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Cangzhou061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isual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disposable goods management .Methods: We used the visual management mode to color, logo, signage and other methods i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disposable items.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sual management, prepares disposable items well, places in an orderly manner,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nursing staff and improves staff satisfaction of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Conclusion:visual management is visualpatter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practicality, rational management, 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visual management disposable items, can convenient clinical nurses´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Key wordsVisual management;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Goods management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管理者不断探索适合医院发展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品质,而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则是一种实用的方法。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被称为“看得见的管理”[1]。我科于2012年6月以来在一次性物品管理中引入目视管理,进行标准化和程序化的精细管理,通过工作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外科设置床位70张,其中含无陪护监护床位14张。科室医师18名,护士40名,护工8名。科室现有一次性物品为48类,各类物品型号不同,共计189种。科室库房物品贮备由内勤班每月领取,治疗室、换药室物品准备由责任护士每日根据工作量随机拿取。
1.2目视管理方法
1.2.1明确一次性物品管理二级库模式为保证科室物品备货齐全,种类数量满足日常工作需求,科室建立物品二级库管理模式。设置物品储备库房为一级库,存放卫生材料科配送的物资。治疗室、换药室无菌橱为二级库,存放每日工作需要各类物品。
1.2.2定岗负责物品管理科室医护人员数量较多,各种物品取用随机性强。为保证物品准备满足工作需要,明确由内勤班负责科室全部物品的请领与补充工作,内勤班护士由40名护士轮流担任,工作质量纳入绩效考核,做到责任到人。
1.2.3物品目视管理三固定(1)固定储物设施。一级库制作4层货架存放物品,货架底层距地面20 cm,符合感控要求。二级库根据物品规格尺寸选取透明储物盒存放物品,达到盒内物品直观可视。(2)固定存贮位置。一级库和二级库均按照物品使用性质、使用频率分类分区放置。物品按低、中、高用度分类摆放,最常用的物品放在最方便取用的地方,使护士不需弯腰、探身即可拿到[2]。一级库和二级库物品存放显著位置均张贴物品存放平面示意图,每种物品存放处张贴醒目标识,便于治疗医师、护士取用物品,利于内勤班护士核查补充物品。(3)固定存贮数量。一级库贮备物品数量满足1周使用需要,二级库存放物品数量满足每日使用需要。每种物品存放处的名称标识条上,除物品名称外还包括需备货数量。内勤班护士可根据标识向卫生材料科请领物资,为治疗室、换药室补充物品。
1.2.4物品目视管理四规范(1)规范物品标识格式颜色。统一制作规范尺寸的不干胶标签,各类物品用标签不同颜色予以区别,如注射器为绿色标签、输液器为蓝色标签等。物品存放平面示意图各类物品存放区域用与同类物品标签相同颜色表示。物品存放处用红色箭头指向灭菌日期顺序,箭头方向为效期较早,护士按照先入先出原则进行摆放和取用,避免资源浪费。(2)规范物品管理工作流程。内勤班每周五统计一级库物资,报送卫生材料科,选择周五领取物品,可以保证周休日物资齐全。内勤班每日上班后及下班前清点补充二级库物品,确保物品准备齐全,并按有效期规范放置,杜绝了无菌物品过期或用完无人补充的现象[3]。内勤班每日查看缺货登记本,结合科室工作动态,决定是否提前领取缺货物品。(3)规范物品管理表格。设计缺货登记本,在一级库货架处放置,护士拿取物品,发现贮备数量已不足标识条注明备货数量的三分之一时,要及时在缺货登记本上记录,便于内勤班每日掌握物品贮备动态。设计物品请领表,物品名称排列顺序同一级库货架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排列顺序,便于内勤班护士有序填写请领表,避免遗漏。(4)规范物品存放方法。一级库内物品要求整包装存放,每次开启效期箭头指示最前方物品包装,必须做到唯一开启原则。内勤班护士在向二级库储物盒内补充每种物品时,要求用橡皮筋将统一效期的物品套扎成束存放,散开之前备用束物品供护士取用,如此逐一循环[4]。这样可以保证无菌物品按失效期顺序使用,减少过期浪费情况。
1.3评价方法记录目视管理法实施前后工作质量变化情况即物品齐全率、内勤班补充二级库时间、内勤班制作请领表时间、医护人员满意度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目视管理作为科学管理方法,具有形象直观、容易识别、简单方便、传递信息快等特点[5],运用在物品管理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1实施目视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施目视管理后,病区护士依照科室目视管理三固定、三规范管理要求落实工作,做到了物各有位,物在其位,过目知数,一目了然,保证医护人员工作中物品取用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6]。缺货登记本和物品请领表的应用,使内勤班核查物品时间缩短,降低了时间成本。
3.2实施目视管理,减少资源浪费通过目视管理实施,规范了物品管理,护士在使用物品时按照先进先出原则,避免了物品过期未用情况,减少浪费,节约成本。
3.3实施目视管理,有助于优质护理实施目视管理后,护士应准备物品的时间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把时间更多地用于患者护理,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改善。
3.4实施目视管理,提高医护满意度通过目视管理开展,科室库房、治疗室、换药室的物品存放井然有序,满足工作需要,医护人员之间因物品不足引发的抱怨明显减少。在实施目视管理的过程中,科室多次组织讨论改进措施,在每次讨论中运用脑力激荡的方式,激发每位护士的潜能和对科室管理的主动性,增进了科室团队建设。
总之,目视管理在临床科室物品管理应用中,利用颜色区分物品种类、物品存放位置和提醒有效期,利用标识使物品摆放可视化,利用看板把部分工作流程进行文字说明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广泰主编.看板与目视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171.
[2]孙桂霞.目视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98.
[3]吴雪琴.“五常法”在母婴同室新生儿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70-371.
[4]张盈.手术间一次性无菌物品补充方法的改进[J].当代护士,2013,2:187.
[5]尹爱红,王晶.目视管理在传染病门诊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7):649.
[6]钟宝英.9 s管理法在手术室无菌间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58-59.
篇2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与以前相比,不管是医院的服务质量,还是医院的管理水平都大有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医院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方面来说,现阶段医院管理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性管理人才,很多医院为了节省开支,并没有设立独立的管理机构,也缺乏专业性的医院管理方面的人才,很多医院将医院管理的重任放在财务科身上,认为医院管理就是财务管理,而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无形资产的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现阶段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医院成本管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院物品管理等。
1.1医院成本管理: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成本意识不强、基础性成本管理效率不高等。首先,部分医院重医疗、轻管理的思想较重,将成本管理等同于财务管理,这就容易导致医院成本管理与外部市场环境相脱节,必然影响到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很多医院的成本管理基础性工作不够规范,不管是实物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一些医院存在着重购轻管、重钱轻物、重经费核算轻实物核算的现象,日常管理相对松散,严重忽视了对于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等的管理,经费向实物的转化缺少计划性,管理难度较大,成本管理效率较低。最后,成本管理效率不高成为制约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就我国现阶段医院成本管理而言,大多数的医院成本管理系统基本上服务于存货计价、收益确定和奖金发放等目的,而缺乏经营管理成本的内涵,弱化了成本管理的职能,导致成本管理效率不高。此外,成本管理需要的人才是兼具成本管理专业知识和医院管理常识的综合性人才,而不同背景和素质的管理人员因隶属单位和任务的不同,不容易形成合力,影响成本管理效率。
1.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我国现阶段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多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医院内部没有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明晰的界定,影响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正常运转。同时,很多医院的员工培训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员工培训力度不够,培训后没有评价与反馈,培训现状不能满足岗位需求,未建立起战略需求,这不利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人才的储备。
1.3医院物品管理:由于药物的特殊性和时限性,医院物品管理主要集中在药品管理。由于各个医院各自的管理方式、管理的基础不同,以及管理层对于药品管理重视程度不一致,导致了医院在药品管理上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药品账实不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药品的盘点重视力度不够等都是医院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医院对于药品的管理还处于传统阶段,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比如,库房除了有一本账簿记载药品的收入、发出、积存的数量外,药品其他方面的基本资料不健全,而且药品的信息收集与交换主要依据手工来进行,自动识别技术、网络技术等计算机应用相对落后,造成药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容易出现账面数据与实际库存数量不符的情况,产生大量的潜在损失,致使财务报表不能如实反映医院的资产状况。
二、现阶段医院管理的对策分析
2.1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为确保医院管理的正常运转,就要改变陈旧的管理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首先,要树立系统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医院是一个系统,医院的各个科室乃至个人都是系统中的一份子,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医院的荣誉,主动配合运行子系统,为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转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其次,要树立服务观念,医院工作的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的需求。因此,医院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来进行。
2.2增强成本管理意识,优化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成本意识就意味着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成本的降低就意味着经济利润的提高,这对于医院而言是极其有利的。通过成本管理,考核和审查各种医疗耗费的合理性,对各项开支精打细算,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成本管理组织结构,有利于明确成本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组织结构横向模式的人员结构菱形化、组织结构扁平化、分工方式的小组化促使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经济管理部门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其权限和作用日趋变化,应与其他职能部门紧密合作,共同为资源有效配置做出贡献。具体说来,医院院长从整体上把握全院整体的成本管理工作,各个科室负责本科室具体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同的科室还可以下设不同的职能小组,如成本核算小组、质量监督小组、数据分析小组、计算机信息小组等,不同小组部门之间独立作业又紧密结合,共同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3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合理使用人才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要与医院的管理目标相结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从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执行以及人力资源的规划、中层干部的甄选,到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绩效考核体系的形成与实施等各个层面都必须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激发全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我国医院管理而言,可以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定岗定薪、竞争上岗等一系列措施,实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由“固定人”向“合同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以人定岗”向“以岗定人”的转变,达到搞活用人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同时,医院应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相关培训,其中包括:全院性的新员工岗前培训、优质服务培训、礼仪培训,以及机能性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培训、AcLc和CPR培训等。
2.4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医院物品管理制度: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规范各种药品及医疗器械等物品的采购、保管、使用,发挥药品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作用。其次,医院应组织专门的人才,成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工作,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确保医院药品的安全与完整,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三、小结
篇3
共性问题:
1、科室管理比较混乱。
2、涉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不到位,需日常维护,定期校验。
3、危险品管理不好,需双人双锁,出入库登记。
4、手卫生设施不到位,肥皂需干燥放置。
5、备用药品太多,消毒器材管理不好。
6、近期颁布的法律法规不熟悉,血透纯化水指标不到位。口腔科消毒、灭菌、布局不合理,内镜室布局不合理。
7、消防常闭门不能自动回弹。
8、临床质控活动做的不好:需体现持续改进。基本指标不知晓,从侧面反应出相关法律法规培训不到位。一般访谈内容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问。
9、污水处理关系社会安全,必须监测达标。
10、标识清楚、醒目,但颜色不一致,标识反映一个医院的文化建设,需要统一。
具体各科室问题如下:
透析科:
1、物品存放混乱。更衣室不能有床,库房内物品堆放混乱,要尽量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找理由反映问题。
2、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均不能使用,对于生命支持类设备,需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要有日常维护、定期校验,并记录,属核心条款,必须做好。
3、危险品管理不到位,应有专门科室负责,全院统一,双人双锁,有出入库登记。
4、药品管理:(1)备用药品太多,备用药品需要有登记、使用记录,与医嘱相对应。(2)高危药品管理不到位。(3)不能用黄色医疗垃圾袋装药品。
5、询问了血透病人报销情况,查看病历病毒检查检验情况,病人的阳性结果等。询问肝素的配置情况,回答较好,现用现配。建议用药、检验、书写要一致。
6、访谈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流程,要求熟练掌握。
7、科室质控方面差距较大:访谈科室人员资质,质控活动情况,职能部门监管情况。透析科质控数据统计,上报情况,查看相关登记本,要求体现持续改进。
8、询问工程师:工程师是兼职,对于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事宜不熟悉,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建议:设备管理法律法规、仪器的使用、校对和管理要熟练知晓。
9、对于回答问题: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回答无关的问题,把专家往别的方面引。
10、消防常闭门回弹不好。
内镜室:
1. 常用的无菌材料、危险品管理不好。
2. 无纯化水设备,纯化水监测不达标。
3. 询问了酶液的配置方法、比例,每月的做胃镜病人数及酶液用量。
4. 消毒后内镜的细菌培养不规范,细菌室无过滤装置,滤膜培养未做。
口腔科:
1、冲洗用水不符合要求,容器属于家用型,太小,纯化水设施达不到要求。
2、消毒器械标识不清楚:外包装应写清楚物品名称、消毒日期、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人员、锅次;个别器械老化,有锈迹。
3、禁止使用储槽和消毒盒,换成小包装或使用一次性口腔盘。
4、洗手肥皂储存方式不对,要干燥保存。
神经泌尿外科:
1、科室基本情况访谈不满意:包括医生结构,收治主要病种,手术比例,其中一、二、三级手术分别的占比,医疗分组情况。访谈医师职称,开展的手术级别,手术权限、授权、再授权。指出我院手术授权管理不合理。
2、访谈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理想:抗菌药物医院给科室定的标准及实际情况,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使用情况,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相关制度,标本送检率,阳性率情况,培养常见细菌。如怀疑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应用那些药物等。指出特殊使用级抗生素需要专档管理,上报医院,定期统计,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3、访谈科室质控情况回答不理想:非计划再次手术,平均住院日,住院超30天病人管理,质控活动怎么开展。建议合理制定平均住院日,临床质控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质控活动一周讨论一次就能达到要求,要体现持续改进。
重症医学科(整体回答较好):
1、科室基本情况访谈:病人数量、基本病情,病人24/48小时重返率。目前我院把关较严,重返率低。
2、访谈特殊使用级药品如何使用,标本送检率情况,培养最常见的细菌及如何选用抗生素。隔离室设置情况,如果考虑定值鲍曼不动杆菌,是否需要隔离?等等。
3、访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要求监测规范,我院目前发生率不高。专家指出发生率太低有可能是诊断标准把握不合适。
4、查看医疗废物登记本,登记、交接符合规范。
肝病感染科:(时间较短)
查看感染科分区,消防通道。询问感染科门诊位置。未指出具体问题。
急诊科:
1、指出应有内、外科值班大夫,限于只有一个诊室,需设2个诊桌,目前是一个。
2、访谈急诊科胸痛和卒中中心,处置流程不合理。
3、询问胸痛病人就诊流程,留观时间、转心内科病人、转归等统计指标。回答比较模糊,指出要定期统计,用数据说话。
篇4
关键词:品管圈;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指的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圈圈),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1-2]。为了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我们于2013年6~12月在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管理中将品管圈应用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于2013年5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圈员有8人,由一名领导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全面负责圈内活动,并另外推选一名主管护师负责记录每天活动的内容,其他成员全部进行分工,实行全程参与。6月开始实施活动,每月1次,活动形式按集中-分散-集中的形式进行。
1.2方法
1.2.1选定主题 采取品管圈的头脑风暴法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结合手术室工作特殊性,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以投票计分的方式选出主题"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选题理由是规范手卫生管理制度与标准预防制度,通过学习与人员培训的方式巩固成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手术室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情况,对新出现的问题,制订动态改进计划,不断完善制度,使管理规范化,明确洗手指征及洗手方法,提高洗手依从性。
1.2.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调查2013年1~5月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61%,找出主要原因:①设施不足,没有备速干手消毒剂;②手卫生知识缺乏,由于对手卫生在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造成手卫生执行力低;③培训不到位,使知识更新不及时,造成手卫生依从性下降。
1.2.3对策与实施 ①制定手卫生的规章制度;②各手术间配备速干手消毒剂;③组织全体手术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规范化学习,指出手卫生的重要性,并在科会议上一再强调必须落实的重要性。科室负责人加强监督管理力度;④院感科负责人不定时来手术室内进行检查、考核。
1.2.4掌握并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掌握手卫生指征:①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②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⑤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⑥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明确洗手和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原则:①手部皮肤无可见污染,建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其效果比洗手好;②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时,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在什么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②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掌握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①先洗手,后消毒;②不同患者手术之前、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5)掌握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方法:①都是七步法。②洗手时,揉搓双手至少15s;③卫生手消毒时,揉搓双手至少15s。
2 结果
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品管圈活动前的61%上升到85.6%。
3 讨论
大量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通过手传播疾病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手部卫生是关系到医患安全、提高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的大事[3]。医务人员的手是病原菌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手污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4]。手术人员因外科手消毒方式不正确或不彻底,可导致细菌传播而造成手术感染[5]。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每个圈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对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和依从性,使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活动前的61%上升到85.6%,这说明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雷志荣,张文娟.QC小组在改进留置尿管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B):48.
[3]李颖,武迎宏,张丽洁.门诊患者手卫生知识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305-307.
篇5
关键词:品管圈;无菌物品;包装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方法之一,是指以改善患者病情或满足其个体需要为目的,运用手法、器械和仪器设备,对人体的解剖结构做治疗性的改变[1]。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布类灭菌合格率需达到100%,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的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手术使用后的污染器械和布类再处理成无菌状态返回手术室,需经过诸多环节,到手术室后,由于无菌包标签脱落、填写有误,包布破损等原因使得无菌包不能正常使用,重新返回消毒供应中心处理,这不仅影响手术正常进行,而且使科室人力和财力成本支出增加。品管圈(QCC:QualityControlCircle)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2],指的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为强化无菌物品管理,我科与消毒供应中心联合运用品管方法降低无菌包装不合格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圈员10名,其中手术室8名,消毒供应中心2名,共有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4名,由一名业务能力强且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对我科2015年7月6日~8月7日五周无菌包装不合格率和经过品管圈后2015年10月5日~11月6日五周无菌包装不合格率进行调查对比,在品管圈进行前后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两科人员均没有变动,无菌物品包装材料及灭菌指示卡没有变动,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活动主题的设立 由品管圈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和投票计分法来提出和确定主题:"降低手术无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本研究中无菌物品是特指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由供应室发放的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的物品,其他无菌物品不在本研究之内)。整个活动计划4个月完成。
1.2.2现况把握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送至手术室的无菌物品设定查检表,对无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及不合格原因进行为期5周的现况调查,经过调查2015年7月6日~8月10日消毒供应中心共送无菌物品2544件,有248件不合格,不合格率为9.7%,其中外标签项目有误107件(占43%),包外标签脱落78件(占31.3),包布破损27件(占10.8),包布潮湿15件(占6%),指示卡变色不达标13件(占5.2%),其他8件(占3.7%)。
1.2.3目标值设定 根据品管圈二八原则,得出本次活动改善重点为外标签项目有误,包外标签脱落,包布破损。根据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现况值为9.7%,改善重点为85.5%,圈能力为76%(圈能力评分÷圈能力总分),计算出目标值为3.4%
1.2.4原因分析 目标确定后,全体圈员对目前无菌包装不合格情况应用特征要因图进行分析(见图1),经过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确定标签填写失效日期错误、无锅号锅次,标签黏贴位置不合理,搬动频繁,密封不严,人员交接履职差为无菌包装不合格的真因。
图1 无菌包装不合格的要因分析
1.2.5改进措施 经过全体圈员的讨论及一段时间的实践,列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督导。具体措施如下:①由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尽快申请信息化系统,实现机打码,避免人工填写。②信息化系统未建前,由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培训标签填写格式、内容及要求,并制定工作细则,每月初制定本月各种包装物品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对照表,人员按表填写日期,避免自行推算的错误;要求打包人员及消毒员双人核对标签信息。手术包在灭菌前必须包装严密,"#"字型包装捆扎,松紧适宜,使用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普通器械使用"U"型整理架,尖锐器械应增加器械保护"帽",精细器械使用有固定架的特殊托盘架;根据纸塑包装的规定,采用合适大小的包装袋,调高塑封机的工作温度,尽量减少触摸次数,避免挤压与碰撞。③改变以前标签粘贴位置,由包上方改为包短边侧面,便于查看同时避免检查时的反复搬动。④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由专人管理,货架贴标识,根据标识名称摆放相应物品,做到固定位置固定数量,并严格按照有效期先后顺序存放,近效期物品贴红色醒目标识,优先使用。
2结果
经过为期8 w的整改,再对2015年10月5日~11月6日,消毒供应中心送到手术室的无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进行调查评价,结果送来无菌物品2095件,不合格44件,不合格率为2.1%,显著低于活动前,经过χ2检验,2=9.566,P
3讨论
品管圈活动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找到问题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并评价的流程,使得护理工作从被动转变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3]。本次活动对无菌物品包装及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较深入的剖析与梳理,通过集思广益,护士自己得出整改措施并积极实施,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使工作取得实效,无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大幅下降,将标签侧贴、物品定位定量放置等纳入标准化内容,并促进消毒供应中心指定了工作细则及考核标准,增加了两科室人员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同时增加了科室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工作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这些无形成果会是今后护理工作持续进步、稳步提升的坚固基石[4]。
在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中无菌物品合格率要达100%,无菌物品包装不合格将导致无菌物品的不合格,不能应用于手术过程,重复包装灭菌,增加了人力、财力的消耗。我们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得无菌物品包装的不合格率大幅下降,但还达不到标准要求,差距在手术使用布类的清洗与打包工作,我院由公司外包,布类使用次数不多会出现小破洞,公司未更换导致包装不合格,如何解决成本与包装质量问题,希望医院层面能协助解决。
参考文献:
[1]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
[2]毛晓萍,常后婵,张秦华.品质圈活动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04-105.
篇6
[中图分类号] R714.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306-01
产房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 同时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也是产房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的控制产房感染, 我院建立健全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管理措施, 规范护理管理, 收到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1 完善感染管理组织机构与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首先医院成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网络, 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组成,主要负责产房的各项指标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行。产房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参观制度、产房护士工作质量标准、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等, 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2 强化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科室每月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新员工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感染专职人员定期到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在不断强化教育下, 护理人员都树立了较强的预防感染意识, 工作中能主动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积极配合各项院感监测。
3 产房环境管理
产房的布局应以方便工作、安全且符合消毒隔离要求为原则。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之间应用门隔开并有明显标志。
3.1 限制人员进入 严格执行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换专用鞋。
3.2 布局设施合理化 做好卫生清洁消毒工作,保持温度在24-26 ℃,湿度以50%-60%为宜。每天空气消毒2 次,注意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使用5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产床、仪器,用消毒液拖擦地面2 次,若有血迹或污染立即清洁消毒,实行当班人员卫生负责制。产房内应宽敞、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陈设简单实用,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 表面光滑, 便于清洗、消毒[1]。
3.3 消毒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 产房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 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每月由院感专职人员对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物品等采样送检进行质控。进行消毒效果重点检测,如发现细菌指数超标,及时和产房监控人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 产房物品管理
4.1 器械及物品管理 器械的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通过医疗器械作为传播媒介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因此,器械、敷料应彻底清洁、不残留血迹、污垢、异物等,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使用;每个包内必须放置化学消毒指示卡,包外贴有3M 胶带,以保证灭菌效果; 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标识明显, 专柜专放;包外需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和灭菌指示带,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d。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氧气湿化瓶等, 每次使用后均应浸泡消毒或灭菌处理; 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所有物品, 并用500 mg/m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制度。
4.2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泻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的控制医源性感染,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医疗安全[2],因此, 我院产房使用大量一次性医疗用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交叉感染, 同时必须严格把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关、使用关、回收关。一次性医疗用品按要求单独存放,标识醒目,分类放置,经常检查产品日期,防止过期,如有破损、污染、字迹模糊等均不可使用,存放间保持通风干燥,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4.3 产房医疗垃圾的管理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产房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垃圾袋,锐器装入专用锐器盒内,由专职人员统一处理,并建立登记交接制度。
5 无菌技术管理
5.1 规范助产人员洗手操作 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我院制定了手卫生制度,并严格执行。护士长和院感专职人员不定时进行监督, 未达标者扣科室质控分, 并全院通报。
5.2 分娩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接生的每一步操作都应该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产包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核对包装原样、有效期,一次性物品,一旦开启,若未用完,也视为已污染,禁止重复使用。持物钳灭菌后干燥保存,每次接生使用1套。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每次使用后均应浸泡消毒或灭菌处理;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一切物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氧气湿化瓶须加入灭菌蒸馏水,使用后进行消毒并干燥保存。因此,产房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的无菌观念,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标准。
5.3 隔离孕产妇管理 凡可疑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均应收入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并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以双袋法包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对需要重复使用的器械应予含氯消毒液(2 000 mg/L)浸泡消毒处置后再进一步清洗,送供应室清洁高压灭菌。
总之,实施了全面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不仅使科室的工作环境舒适洁净,更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产房医院工作的安全和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安全文化;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a)-0164-02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成为医疗护理纠纷多发的科室[1]。由于工作的随机性,常常在工作中患者骤增,旧患者尚未处理,新患者又不停出现,使护理任务繁重,再加上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高,存在着很大的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只有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如果不把技术和服务提升到人文艺术境界,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均可导致急诊抢救失误。
1 急诊护理安全文化与护理安全
1.1 急诊护理安全文化的内涵
科室护理管理团队承诺安全,并将其诠释为全体护理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护理管理要有安全文化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患者的心理也逐渐发生新的变化,已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抢救中有时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谈话和操作患者不可能都知情,例如EICU、手术室、昏迷患者和急诊无主患者的抢救护理等,又如抢救中医护人员对各类危重症患者处置均已习以为常,忽略了抢救中各项抢救技术操作对患者是否构成侵权,有时因忙于抢救而忽略了告知义务,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安全对危重患者的重要意义,将安全理念在科室被普遍接受并上升到一种科室文化,成为护理人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时,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服务意识就形成了。
1.2 急救护理的着眼点应视安全第一优先
科室安全文化可以理解为将安全第一优先整合到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项操作规范之中,并付诸于每天的工作实践中。安全文化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构成全科的统一行为。急诊科早期救治工作的特点是病因尚未明确,抢救时多以一种重症危象为首发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速,因此抢救患者死亡危险性高。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对重危患者能够做到快速评估病情,果断决策,因人因时因病不同,分秒必争地抢救患者生命。越是如此越应视护理安全为护理工作的命脉,一切抢救工作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即为100×0=0。急诊工作随机性、时限性强,急诊抢救患者就诊有一定的逆时间性。晚间小夜班往往是就诊高峰,急诊护士尤其抢救室护士一定在认真工作的同时,注意护理安全。既要在有效时间内进行繁重、紧张的抢救工作和技术操作,又要承担护理工作责任。我们在急诊护理技术上视安全为先,提出细致严谨,求实慎独。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尤其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上。用熟练准确的操作和急诊抢救技能,尽力挽救患者的生命。时刻将安全摆在首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抢救风险,保证护理安全,增强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 急诊护理抢救中的安全要素及护理对策
2.1 强化内涵建设,实行科学管理
科室安全管理实行科学化管理,管理手段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必须强化内涵建设,坚持科学管理。科室为危重症抢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核心制度,如抢救制度、查对制度、转送危重症制度、抢救物品管理制度等,要求科室护士严格遵守,并随着工作中发生的问题随时修订以持续改进。规章制度带有强制性,是提高各级人员事业心、责任心,增强团队凝聚力,预防各种事故、差错、矛盾发生的保障。制度建设内涵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是护理抢救工作的安全设计。科室团队组成安全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教育全体护士既要遵守制度,更要尊重制度。我们通过制度来规范抢救工作,也通过制度文化保障全体护士对制度的自觉遵守,以双重作用来保证制度的执行力。
2.2 强化管理功能,实施系统管理
急诊抢救是多人协作的群体劳动,科室医护之间、护护之间、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与交流互动是护理安全文化的重要环节,这种良性互动交流应该是经常的、自觉的、坦率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助的。急诊抢救中高风险服务还有着许多不确定性。如单位时间内来多个抢救患者造成急诊环境拥堵,使抢救资源严重缺乏带来的安全隐患;成批伤员造成的患者身份识别困难等。需要当班护士对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各项制度的统一性、抢救安排的科学性、抢救过程的严肃性做到系统实施,才可取得安全管理的主动权。如患者身份识别我们采取至少两种以上方式进行核对;对昏迷患者、有沟通障碍的患者及老人、小孩均由陪伴家属参与核对等。其他方面如患者防跌倒的醒目标识、各种管道的清晰标记、复苏设施及药品的完好与便利、急救技术的灵活应用、紧急及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医院感染的预防等每个环节均有系统的制度流程及防范措施。从环境设施的规范及完备、护理技能、问题的妥善处理和解决,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从而保证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安全。
2.3 强化责任意识,实施量化管理
急诊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急救物品的管理,抢救速度再快,操作技能再高,但抢救物品发生故障,不能形成抢救功能,这种高技能和快速就是无效的。而急诊科又是半开放的医疗场所,每天行行各类人群都有,物品的管理尤为重要,尤其是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管理,在平时工作中要保证做到急救物品管理的“一专”、“四定”。即专人保管,定数、定位、定卡片、定期检查。我们除设一名富有责任心和有专业能力的器械护士专人管理抢救物品外,在物品管理制度上主要的措施有:(1)健全各类登记本,建立药品登记本、抢救车登记本、贵重药品物品登记本、毒麻药品登记本及各类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和维修登记本,并认真登记。每月科室指定一人协助器械护士共同检查急救药品物品,并及时更换,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2)班班核对,每班护士认真交接班,贵重物品药品共同检查并签字,急救器械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尽快修理。(3)随时检查,每周二护士长抽查,急救车内药品及用物完好率应在100%。(4)及时补充,抢救后药品及时补充,抢救器械用后及时清理、消毒清洁整理,并做好下次使用准备。抢救物品完整的应急管理状态,应是一应俱全﹑百分之百有效的物品,是放置位置固定、不易在紧急抢救中发生使用错误的物品;最主要的是用在患者身上立即能够迅速形成抢救功能的物品[3]。只有在管理中层层把关,才能确实保证抢救物品时刻处于完好的应急状态。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我们在抢救物品管理中,不断优化物品管理,做好物品的明示,使标识清晰,每月在科护理总结会里分析物品管理中的漏洞,不断持续质量改进
2.4 强化流程意识,实行规范化管理
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4],体现了环环相扣的技术操作时限性。将急诊抢救融入流程管理,即提升了规范化抢救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制定了急诊预检分诊流程、院前急救抢救流程、成批伤员应急处理流程、危重症转运流程、急诊疫情应急处理流程、无主患者护理管理流程等。在抢救流程管理中,急救护理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流程中产生出来的。在急诊救治中消除了无价值作业、无失误作业、重复作业,使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危重患者院内转送风险和利益的关系,为急诊科护士安全转送患者制定护理对策。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致使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极高[5]。因此,急诊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进行转运前评估判断,转运前认真检查导管连线是否通畅,并将途中风险告知患者和家属,签订风险同意书,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险情冷静处理,确保转运途中安全。此外,在工作中不断改进转送流程,对危重患者的转送过程随时进行模拟训练,在转送工具、抢救器材、药品及时配置,强化转运记录书写并予以制度保障等,可使院内患者的转送过程成为高质量的连续监护治疗过程。
3 小结
危重症抢救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工作,只要有抢救工作存在,就必定存在护理安全问题[6]。如何构建良好的急诊安全文化是我们正在探讨的问题。通过强化安全文化内涵建设,通过科学、系统、标准、规范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加强执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才能使科室的护理安全工作有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董蔷,崔丹. 急诊护士在护理纠纷中的证据保留策略[J]. 护理学杂志,2010,25(17):37-39.
[2] 王琳,丁虹. 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484-485.
[3] 王津生,董悦来,张秀敏,等. 抢救用品的应急管理法[J]. 中国医院管理,2001,21(8):51-53.
[4] 李明子. 现代管理的新理念——流程管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56.
[5] 张梅,周莹,翟凤平. 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防范策略[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51-853
篇8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影响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 R19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7-0039-02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治疗窗口,主要承担各类急慢性疾病的输液工作,人口流动度高,病种复杂,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1]。医院感染的出现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也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严重影响诊疗质量[2]。为探讨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控制和预防感染的发生,笔者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2例患者及17名医务人员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2例患者及17名医务人员。192例患者中,男97例,女95例,年龄6~71岁,平均(42.9±10.6)岁,17名医务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9~53岁,平均(37.7±6.4)岁。
1.2研究方法
1.2.1 感染率分析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学》中关于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3],对上述192例患者及17名医务人员中出现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感染类型分布。
1.2.2 感染因素分析 对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及医务人员进行分析,将存在导致感染的隐患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1.2.3 预防对策分析 针对影响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参照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影响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P < 0.05其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感染情况
192例患者中,35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18.2%,17名医务人员中1名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5.9%,其感染类型分布见表1。
2.2 危险因素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门诊输液室布局不合理、环境卫生消毒差、静脉穿刺操作、医用物品管理不严格、废物处理方法不当及患者年龄较小均为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见表2。
3讨论
3.1 感染现状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工作量较大,患者密度较高、病种复杂,且流动性强,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本次对192例患者调查中,35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18.2%,17名医务人员中1名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5.9%,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已带来了严重的威胁[4]。而在感染类型分布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呼吸道感染占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50%以上,Ghaffari J等[5]指出,虽然呼吸道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可得到较好的预后,但发热、咳痰等症状也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负担,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感染因素
3.2.1门诊输液室布局不合理 一般门诊输液室面积30~100m2,配药室、输液室等距离较近,若同一时期患者较多,室内空气污染严重,而多数患者输液时有家人陪同,更加剧了空气污染状态,使季节性疾病感染风险增加。
3.2.2环境卫生消毒差 门诊输液室一般位于医院的底层,通风、采光均不够理想,室内多为阴暗、潮湿的环境,为霉菌等病原菌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输液室工作量较大,每日定期清洁无法有效清除致病微生物,使病菌残留于座椅、门窗、床位表面,造成交叉感染。
3.2.3静脉穿刺操作 部分静脉输液穿刺操作需使用止血带、备皮刀等,部分医务人员未严格按照一患者一止血带、备皮刀规定,反复使用同一止血带,使其成为重要的交叉感染传染源[6];而静脉穿刺属有创操作,亦为病原菌的侵入提供了便利条件。
3.2.4医用物品管理不严格 复方液体等医用物品在配制时,空气中的异物、瓶塞、玻璃屑等物质会进入液体内,使药液受到污染,从而造成患者医院感染的出现。
3.2.5废物处理方法不当 一次性针管、塑料盘等医疗垃圾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导致废弃物再次流入社会或造成各类污染[7],增加了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风险。
3.2.6患者年龄较小 李红等[8]报道,门诊输液室60%以上患者为儿童,其年龄较小,免疫功能发育不全,在遭受病原菌侵袭时,往往比成人更易出现医院感染。
3.3 预防对策
3.3.1 强化医务人员预防感染意识 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接受定期培训,并建立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防控小组,制定相应管理措施,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工作。
3.3.2 改善门诊输液室环境 对输液室进行分区,按照疾病种类可分为呼吸道疾病输液区、肠道疾病输液区等[9,10],并限制或禁止家属随意走动。确保每日2~3次彻底清洁,开窗通风2次,每次30 min,通风不良时需使用空气消毒机对输液室环境进行消毒。
3.3.3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对患者及医务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无菌意识,做好手卫生的消毒,医务人员在诊疗前后、患者接受治疗后均应采取“七步洗手法”洗手,最大限度清除手部病原菌。同时,对患者提供的全方位优质服务可使其对医院的信任度上升,从而降低家属陪护率,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综上所述,由于门诊输液室布局不合理、环境卫生消毒差、静脉穿刺操作、医用物品管理不严格、废物处理方法不当及患者自身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其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给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带来了较大威胁,应强化医务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改善门诊输液室环境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从而降低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率,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Spiess BD. Blood Transfusion and Infe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J]. Ann Thorac Surg,2013 95(6):1855-1858.
[2] 周伟. 基层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 : 67.
[3] Malinowski A, Majchrzak-Baczmańska D, Pogoda K, et al. Evaluation of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with lymphadenectomy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s[J]. Ginekol Pol,2013,84(3):197-205.
[4] 陈迎春. 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隐患及干预措施[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4) : 331-332.
[5] Ghaffari J, Ebrahimi M, Makhlough A, et al. Seroepidemiology of 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1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should we be concerned about it[J]. Iran J Kidney Dis,2013,7(3):187-190.
[6] 龙素琴, 万珍兰, 彭小兰. 加强门诊输液室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24) : 5304.
[7] Bryan CS, Yarbrough WM. Preventing deep wound infec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 review[J]. Tex Heart Inst J,2013,40(2):125-139.
[8] 李红.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22) : 47-48.
[9] Bouare N, Gothot A, Delwaide J, et al. Epidemiological profile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s in Malian women: Risk factors and relevance of disparities[J]. World J Hepatol,2013, 275(4):196-205.
篇9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管理;应用研究
品管圈就是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组成的小集团,以PDCA-SDCA管理循环为基础,组织圈内成员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
1 一般资料
为了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我们护理部于2013年1~4月对224例瞳孔测量患者、230例腕带佩戴患者及393例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瞳孔测量的准确率为73.21%、患者腕带佩戴率为75%、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62.5%(8人/d),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于2013年5月护理部争对性选择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和麻醉科三个科室进行品管圈活动试点,充分发挥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能动性,给低年资护士提供自主管理的舞台。
2 方法
2.1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
2.1.1制定方案 制定品管圈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为组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下设在护理部,由护理部主任任总辅导员,具体抓品管圈工作的指导、培训及推进工作,并分别在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三个科室成立品管圈实施小组,分别设立辅导员1名(护士长担任)、圈长1名(组织能力和专业素质较强的护师及以上职称担任),圈员各7名,实施小组在医院品管圈领导小组的培训指导下开展工作。
2.1.2实施培训 护理部主任作为总辅导员,首先到全国品管圈开展好的医院实地学习考察,吸取经验及教训,学会了开展品管圈的方法、步骤及管理工具的运用,并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训辅导员、圈长及圈员。
2.1.3选定主题 品管圈成员在总辅导员的培训及指导下,按照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与圈能力,通过头脑风暴,提出问题,采取排序法(投票)选定主题和主题评价,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选定的主题分别为"提高瞳孔测量的准确率"、"提高患者腕带佩戴率"和"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我们以麻醉科为例探讨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麻醉科圈成员在学历结构上本科7人,专科2人,职称方面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士5人,选定圈名为守护圈,圈徽由美丽的向日葵和紧握的心形双手组成,圈徽意义:美丽的向日葵象征着无影灯,心形的双手以向日葵为中心形象的展示了我们是无影灯下的天使在用心守护患者生命。七彩的向日葵和红色心形双手同时也代表着我们朝气蓬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根据头脑风暴法提出7个候选主题,按照选题原则,最终确定为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选题理由: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与住院时间延长、感染率增加、机体免疫力削弱、术后复苏延迟等密切相关。
2.2现状分析 根据柏拉图的80/20原则:找出产生造成主要错误的(80%)的主要因素(20%),通过区分关键的与次要的项目,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改进效果。麻醉科圈成员在现状把握阶段对2013年1月4日~4月30日相关手术科室的手术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手术台次及低体温发生例数报告如下(见表1)。
手术共计393台次,低体温发生246次,低体温发生率为62.5%(8人/d),圈员们根据麻醉科工作实际,从保温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内麻醉的影响、冷稀释作用、术中出血多、术中伤口暴露时间长、患者年龄、术前准备等进行分析,用鱼骨图分别分析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与手术、患者等因素密切相关,见图1患者因素,图2手术因素,图3其它因素。将所有原因由圈员们进行投票找出主要原因,按照80/20原则选定:保温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内麻醉、术中伤口暴露时间长、术中出血多4方面为低体温发生的主要原因。
2.3设定目标 根据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进行预期目标设定。根据品管圈80/20原则得出此次改善重点为保温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内麻醉、术中伤口暴露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圈员们分析以上4项内容占术中低体温发生的94.1%,第1次开展品管圈活动,圈能力在主题选定时根据得分为60%,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为45.37%(4.62人/d),改善前择期手术患者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62.5%(8人/天)。
2.4制定对策并实施 根据80/20原则,得出此次改善重点分别为保温措施不到位、全麻和椎管内麻醉、术中伤口暴露时间长、术中出血多,采取5W1H(人、事、时、地、物、如何)方法制定对策。
2.4.1拟定对策 圈员们通过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投票评价,得分70分以下的暂不作为本次对策实施的内容(表2)。
2.4.2对策实施
2.4.2.1提高护士对患者的保暖处理能力。改善前患者诉寒冷及科室保温物品不够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争对这个原因,科室立即购买暖水袋、电热毯,毛毯,术中护士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及保温器材的使用情况,术中液体加温并加盖棉被,术前调节好室温20~24℃,科室组织培训,并将此对策列入标准化。
2.4.2.2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保护意识。改善前术中仅用了镇痛药,存在医护人员的保护意识不足,争对这个原因,科室麻醉医生在术前采取干预措施,术前使用抗胆碱类药和镇痛药;术区薄膜覆盖,保持干燥,消毒皮肤前后为患者盖好被褥;加强对护士培训,术前访视患者。
2.4.2.3缩短患者在麻醉科外面的等候时间。术前准备不足,患者在手术室外的等候时间长,争对这个原因,麻醉科医护人员将物品充分准备好后再将患者接到等候区,缩短患者在麻醉科外的等候时间,并列入标准化流程。
2.5评价标准 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神经内科、疼痛医学科、麻醉科(2013年1月4日~4月30日)和开展后(2013年5月~7月30日)瞳孔测量准确率、患者腕带佩戴率、低体温发生率。
3 效果
医院护理部于2013年上半年在3个护理单元开展品管圈活动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下半年将品管圈活动由3个护理单元扩展到13个护理单元,于2014年初品管圈活动在全院所有护理单元(27个)全面推行,并于今年5.12护士节进行了品管圈成果展示,已结题20个,制作流程25个,制度5个,神经内科"提高瞳孔测量的准确率",圈员们将瞳孔测量尺经过5次改良,测量尺的准确率由活动前的73.21%提高到了92.86%,并且瞳孔测量尺已于8月获国家专利,康复医学科"提高患者腕带佩戴率",患者腕带佩戴由活动前的75%提高到了92%,麻醉科"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由开展前的62.5%降低至了45.37%,2014年作者申报区级科研项目《品管圈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已经过专家的评审准予立项研究。
4 体会
4.1提升了护士品质 医院护理部于2014年第二季度进行品管圈满意度调查,其调查对象分别为全院辅导员、圈长、圈员共计243人,调查内容为Q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促进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感、荣誉感等7个方面,通过评分标准,将这7个方面进行活动前、后比较,总分都得到提高,最高的提高了3.8分,最低提高了1.7分。
4.2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医院于2014年7月,医院开展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居全院最高(98.1%),提高了医院的声誉。
安全是护理工作的主题,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1]。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2]。品管圈活动让圈员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3]。在品管圈活动中圈员通过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促使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提高护士参与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文琴,吴荣.中医护理文书书写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31-32.
篇10
[关键词]控制;急诊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Methods The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as enhance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re Improved, protective equipment was equipped, nursing practice was regulated, aseptic operation , disinfection, isolation and monitoring measures were strictly executed,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 management.Results The nurse’s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enhanced, the ward environment, materials management, nursing standards and other management operations were strengthe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Conculusions Enhancing car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care is improved.
[Key words] control; Emergency department; Hospital infection; Care management
急诊科由于其工作特殊性,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夹杂着各种潜在的感染和带菌者;患者家属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造成环境污染;医务人员忙于抢救病员忽视自我防护,职业危害大。医院感染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医院工作,而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1],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加强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1.1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由科室质控成员组成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根据本科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监控,随时抽查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2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全科护士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关,是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真正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把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贯穿于每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夜间操作是否按操作程序进行,在紧急抢救患者时是否所有处置符合要求。这些都联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将检查结果纳入护士的考评中,倡导相互监督,有效提高了全科护士的行为素质,确保消毒、隔离、灭菌和无菌操作的准确无误[2]。
2 加强环境物品的管理
2.1病区环境管理
加强病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保持病区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加强卫生员培训,按规范进行湿式清扫,随脏随清扫,对地面分泌物必须先消毒再清扫,拖布分区使用,标识清楚,用后消毒悬挂晾干,床单元一桌一布,用后消毒;床单、被套、枕套随脏随换,规定禁止在病区过道或病房内清点污染物品,脏布类放规定污物桶内,护理车与治疗车分别存放;病房、治疗室、输液室、抢救室和清创室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专人负责,每月定期采集空气标本做细菌培养,并作好记录。
2.2物品管理
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于无菌柜内,非无菌物品禁止放入无菌柜内,专人管理,若出现过期物品扣发责任人奖金;无菌溶液分类存放,不得混装;一切用物定位存放,凡能高压灭菌或低温灭菌物品一律经预处理后送供应室灭菌,做好消毒登记及与供应室人员的交接登记;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瓶消毒后干燥存放;使用的消毒剂安尔碘,开瓶后注明开瓶时间,尽量一次性用完,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都要严格消毒。
3.认真落实各项规范化护理措施
3.1我院护理部制订了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贯彻消毒隔离技术于每项护理操作规程之中,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和示教,实行人人考核过关,使各项操作正规化、过程规范化。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前严格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无菌手套,抗生素现用现配,操作中应避免在局部有炎症的部位穿刺,预防感染发生[3]。
3.2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
洗手是阻断通过医护人员操作传播的关键环节。护士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做好手的消毒尤为重要,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3]。因此,科室规定护士上班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为提高洗手质量,还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正确洗手六步法,并将正确洗手六步法示范图贴在洗手区墙上,让全科护士掌握并严格执行洗手法,认真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办公室洗手肥皂切成小块,肥皂盒悬挂,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并配备干手设施。
4 重视监测工作
每月配合医院感染科定期进行卫生学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目前为止,卫生学监测结果无一次不合格。
5 加强职业防护,树立标准预防理念,防止医护人员医院感染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坚持做到标准预防;预防锐器伤,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伤后要按规范处理伤口,及时上报,进行评估,建档立案及医学随访;标准洗手,加强个人职业防护,人人掌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正确使用、毁形、消毒和处理方法。使用防护用具,如:我科改用BD飞玛安全型留置针为急诊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后,无一例针刺伤发生;抢救室配备防护眼镜,为危重病员作气管插管时使用,避免分泌物溅至眼睛内。
6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按规范分类处置,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分类警示标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内,装满容器的2/3时密封置于污物室内,每天医院派专人统一收集至指定的地方处置,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避免了被污染的医疗器具流入社会。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管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全科护士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消毒、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科内工作人员重视了医院感染,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能注重手卫生,坚持标准预防,减少了职业暴露;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使医院感染管理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严格的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正洁,王绍琼,刘光华. 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380-381
- 上一篇:人生价值概念
- 下一篇:个人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