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汉语言文学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汉语言文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其对于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展开了探讨。
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培养中国未来创新人才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贯彻教学计划的同时,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语言使用能力。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
尊重是语文教育的前提,但协助和促进才是目的。面对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教师的协助主要表现在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授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切实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引。
2、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只有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社会,拥有人的活动,从这个最本质的意义上讲,语文学习是人成其为人的重要活动。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和不断地发展语言,因此,丰富和积累语言应该成为我们有意义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应强化三点:第一,积累。语文学习应从积累语言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积累:一是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指掌握丰富的词汇、俗语、谚语等;二是积累语言形式,背育一些典型结构的短语和段落,如识记一些好的排比句、顶针句,总分、转折、递进等结构的段落;三是积累语言范例,主要指背育一些优美诗文、小说、戏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积累语言形象,对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我们的学生,思维就有了凭借,表达就有了材料。第二,互动。掌握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际,而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在互中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第三,熏陶。汉语言讲究神韵、意象和言外之意,在指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时,不宜用纯理性的分析方法,而重在熏陶,营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在感悟的过程中渗透理性分析,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3、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小小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需处理好几组关系:第一,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其选择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进行最优化的选择。第二,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一些必然的,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形成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不拘泥于“一课一题”,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使教学成为一团“乱麻”,相反,要透过复杂的问题,抓典型,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既有主题,又关注到“去中心”的话题,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4、重在牵引、护航与调控
第一,引导学生对意义进行探寻与创造语文学习不管形态如何多样,但其价值应定位在对人的关怀和促进人的发展与创造上。如果把每一次语文学习看作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小场景”的话,那么每一次语文学习都贯串着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创造。第二,促进学生对话的生成并调控语文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其话题要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调控。而过去,我们太注重自己对教学的把握与控制了,把教学当作表演“教案剧”的舞台,从而步入了僵化、机械化的“死胡同”,难以自拔。其实,某次语文教学只能是一个可能世界,而不是一个必然世界,正如我们的未来世界一样,站在现在的时空里所做出的判断,只能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因此,语文学习与教学是在师生、文本的对话中不断寻找话题而展开的。生成与调控是新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我们要顺应这一特点,把语文教学弄得有声有色。
总之,中学生是我们的未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贯彻实施。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中学汉语言学教学办好了,就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打好了基础。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方能得到弘扬。
参考文献:
[1]张 怡. 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
[2]侯正林. 汉语言文学教学探讨[J].教与学,2009(6).
篇2
关键词:初中教学;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
我国历史悠久,文学遗产丰富,选入的现代文学作品数量应略占多数,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则又应以散文为主,读者们不容易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比较易懂,平时接触较多,所以较多。但是我们一定要发扬我们的汉语言文学,这样更能提高读者的文化底蕴。
一、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建构的问题
文化的遮蔽,远离了文学的真实性,淡薄了文学的情趣性,削弱了文学的味道,斑驳了文学的色彩。“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处理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不容忽略的,这是汉语言文学需要想尽各种办法应该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对于语文教学极度遮蔽的“结”。
2.将汉语言文学应运用到实践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汉语言文学教学绝不能空口白话,教学方法必须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形成,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汲取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解决初中语文汉语言的问题的对策
1.根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从知识和文化等几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要解决教学内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要遵循发展性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和掌握,考试难度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并不断进行深入探究。
2.语言如何运用到实际中去和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
教师在讲授时要对教材中重要而难理解的地方加以阐述说明,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例如,文学教材中有关历史的地方,其中包括主人公及作者时代背景等,多属于记忆性的东西,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讲授,只要指出重点范围,或提出一些引导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让学生把情景真实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重要性;人文素质
汉语言作为语言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广博的内容,博大的精神,都非常值得我们这一辈学习和借鉴。大学生是高素质人群,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群,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素养决定了我国人才未来发展的方向。
1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现状
1.1国外的汉语言学习掀起热潮
当今世界已经掀起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广泛建立,并广纳人才,将汉语言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在欧美国家广泛流行,日本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热情也非常高,日本很多大企业家自己爱读《老子》、《论语》、《周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这些我国的经典名著在外国大行其道。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1000多所各类学校开设汉语课,不少大学设置了中文系。汉语言文化正是因为其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才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传承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它值得人们潜心学习。
1.2大学的汉语言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相比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汉语言学习,大学汉语言学习课程逐渐减少,甚至有的工科类院校并不设置汉语言文学课程。很多大学生也认为汉语言学习在未来的就业中并不重要,对汉语言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小学生和初中生。其实,汉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一个人的谈吐礼节就看得出他的文化素养,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对新时期中国的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应当责无旁贷。
2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其价值观及行为准则。汉语言的内容有《论语》、《老子》、《孟子》以及唐诗宋词等优秀的文学著作,其中不乏古人的人生经验和哲学智慧。学习这些古典文化有利于提高阅读者自身的文学素养,从古典文化中体会到真正的人生智慧,古为今用,用先人的智慧来解决人生中的困惑。汉语言文学学习具有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作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坚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基础,并具有语言文字分析、解读能力。大学生要将优秀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转化为自身气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素质、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在于其是否满口的之乎者也,而是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子。
2.2有利于提高道德品质
文学作品,语言文化本身就具备许多优越的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如此优秀的文化能够起到文化熏陶、文学感染、道德规范的作用。汉语言文学中的英雄人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史记》作为司马迁的传世之作,其中记录了许多的人物传记,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史记,是对人道德品质的洗礼,无论是崇高的理想,还是普世的价值观,都是汉语言文学的巅峰之作。正是从小在汉语言文学的熏陶之下,才让我们形成了初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最低标准,而道德使我们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
2.3有利于充实自己的精神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传播的学术载体,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多数人追求金钱名利,却忘了精神的追求,内心的安逸。汉语言文学正是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在黑暗中指引人们依旧追求光明、追求信仰的罗盘。汉语言文学用其自身广博的知识,为人们的精神之路开辟道路。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却越来越匮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缺少内心的坚持和信仰,在挫折中选择放弃生命,这些都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不随波逐流,有精神追求。
2.4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要告诉我们要“以和为贵”,要懂得“礼义廉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有序,这些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正是要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才使社会发展井然有序,才有了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这正是汉语言文学的作用,让中国社会千百年来遵循着“百善孝为先”的价值观和社会观。正所谓,法律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规范着人们的思想,汉语言文学就具备规范人们思想的强大力量。无论是汉语言文学的内容还是汉语言文学的潜在规范,学习它们都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修正人的思想,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3结语
汉语言文学在当今社会中依然重要,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学习汉语言文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唐丽珍.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内容构建设想[J].科教文汇,2009,(10):29.
篇4
摘要:教育制度改革热潮在我国掀起之后,引起了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的改变,我国各大院校的语文教育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语文教学在随后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应该看到,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实现对接不仅是提高语文教育水平的发展需求,也是适应新时期,新文化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语文教育 汉语言文学 对接性 实践能力 多媒体技术
汉语言文学应该说,它本身就属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并没有重点把握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反而更多的是为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文学而学习。加上我国语文教育的师资水平整体来说还没有满足新时代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要求,因此,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应该实现更多方面的共通和交流,应实现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性教育,这样才能够重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高素质和高质量,也才能更好地弘扬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精髓。现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其实不会存在什么不良的冲突,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比如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上,教学方式或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的运用上,都要进行对接性思考,这样才能够把汉语言文学的一些信息反馈到语文课堂教育中去。另外,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特别是现在教学理念越来越宽容,开放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正确理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问题。
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思考。
不管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二者都能够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或者认识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都能够丰富人的见识,并重塑自我。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要实现很好的对接,要能够形成结合性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二者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对接。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应该寻找他们的共通点,虽然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在本质上有区别,但是语言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个模块的,因此,二者在教学内容或者一些理论指导上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在实践方面,应该抓住这些共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积极地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对汉语言文学中,诗词歌赋的品读和学习也是要重视的,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和运用方面。而在语文教育中,也要把握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创作诗词歌赋的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开设一些实践性课程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实践课程相对语文教育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应该加大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课堂的创设和开展。汉语言文学实践课堂的开展形式可以参考语文教育的实践课程,比如通过开展一些汉语言文学实践讲座,或者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知识的社会调查等,参考语文教育的一些有效的实践方法,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另外,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二者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这样,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才能满足对接要求。
二、实现多媒体技术或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对接。
在科技时代,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会运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或者是多媒体教程,远程教育也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教育中,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形式,教学活动被广泛地开展起来。实现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对接其实就是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更多地利用这些渠道从汉语言文学中收集更多的教学素材,或者更多地借助多媒体或者网络等渠道从汉语言文学中汲取更多的语文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作品库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可以满足语文教学的许多素材收集及发展。另外,现在我国很多中小学或者是大学的语文教育已经基本能够实现多媒体教学,特别是高等院校,在汉语言文学多媒体教学方面,发展的比较完善。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涉及到较多的专业性知识,所以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涉及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高等教育阶段才会开展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这样就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断层,即初中等教育阶段断层,而高等教育阶段突然拔高,因此,汉语言文学教育有必要更多地融入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去。在多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就为将汉语言文学教育融入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事实上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因此可以探索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更多地带入到语文课堂中去,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实现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对接,通过多媒体技术架起二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三、更多地实现人文关怀方面的对接。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不仅仅体现在二者关系的对接,还应该考虑语文,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课堂,与教师或者学生之间的对接。这种对接主要体现在对人文关怀方面的对接。人文关怀一直是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两个方面,人文关怀更应该被重视。不管是语文还是汉语言文学,他们都是属于文学化的东西,文学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或者走进他们的心灵,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语文或者汉语言文学教育时,更多地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可以说,都充满一定的情感意识或者二者都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丰富人的情感,但是,实现这些功能,不管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语文教育,都需要增加教师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怀,或者是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增加教学情趣,活跃课堂氛围等方面,建立学生和课堂的互动,促进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沟通。
总的来说,人文关怀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另外,人文关怀对促进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发展来说,也是很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蒋黎欣.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对接性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
篇5
一、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文学概述
中职教育旨在提高人的素质,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初中生,通过系统正规的思想文化和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是我们传统文化表达和继承的载体,我国的中职教育目前仍然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已为国家培养出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型人才。尽管如此,我们的中职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二、中职院校学生汉语言文学教学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
大多数中职院校为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管理,将课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学校领导随机听课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接受汉语言文学教育。多样化教学,选修文学常识教育、文学作品鉴赏、写作等课程,现场模拟谈判、辩论等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
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感受到艺术和美的熏陶,提高鉴赏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学习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开拓眼界,着眼未来,立足现实,明辨是非曲直,净化心灵,拥有健康的思想品质,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三、中职院校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在思想和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教育管理部门规定的一些课程,把与学生综合素质息息相关的可能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汉语言文学的能力的培养放在一旁,现今社会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能把技术与综合素质融合起来,做到不仅能发现问题更能解决问题的人才。部分中职院校逐步注重汉语言教学,开设汉语言教学相关课程,但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只重传统方式和照搬高初中或高中甚至本科的学校模式,只是简单地在认知层面开设公选课,而未对其进行深入贯彻的讲解和指导通读,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只是注重与现实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没考虑深层次的提高自身语言文学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门类的基础。在中职学校里,很多教师还遵循着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以备课,照本宣科为主,学生主要以背诵,听写为主,如对课本上的字。词。句的讲解很详细,但学生却对此毫无兴致,不能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缺乏吸引力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将重点放在课本的固有知识体系上,但在新时期,教师在教学讲授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当适当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各种社交平台、公众号等多种网络资源,对知识进行补充和丰富,查找相关的人文故事,生活趣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关的任课教师可以适时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古迹,将其与教材上的知识衔接起来,在教学上避免“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汉语言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方式授课,如制作精美的PPT,播放人物传记资料、图片等,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未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更多的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要具有专业的素养,良好的口才,过硬的文笔和强大的实际操作能力。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能独立思考,结合社会环境与理论知识,形成自己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和见解。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与灌输文化知识并重。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社会新闻要事,近期社会上问世的作品等这些新鲜事来吸引学生,使其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感觉到生活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还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对某一新颖的主题以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展开,不仅帮助学生锻炼口才,更能体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提取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与热情。
四、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教学改善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
中职院校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开设专业技能课程,忽视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的开设,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基本上靠中小学的知识积累,因此造成了文学素养缺乏,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视,学校的领导也需要转变观念,吸纳具有高水平的文学素养的教师进入自己的师资队伍,开设相关的课程,鼓励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
首先,相关教学部门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开放,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颖生动的课程实践来吸引学生,如可以开展文学作品鉴赏,面试技巧交流,与人相处之道,文章写作实践,诗歌创作大赛,演讲比赛等实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在教室里学习语言,在课外同样可以学习汉语言文学。语言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能停留在书本上,需要多读多看,并付诸实践。
(三)提倡案例讲学,增加师生互动
新鲜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分析与讨论总结如何运用相关的理论去解决当代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同时部分案例可以让学生以演讲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从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教师积极引导,开拓学生思维。
(四)完善教学考核制度
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利于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考核制度应该多样化,打破传统的写论文或者考试的形式。考核的内容应综合平时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演讲或者表演的积极程度、出勤率等,对待考核的制度要严谨,要严格对待,不能放任学生的抄袭等不良行为。
五、结语
篇6
一、开放教育三十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央电大的老牌传统专业从中央电大建校之初就开始设置。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30年来从广播电视阶段到网络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了完整的远程教育历程。30年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致力于不同形式下的远程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经典案例,其中有不少深刻的教训是最为宝贵的。
进入21世纪,电大的远程教育进入基于网络的教育阶段。从1999年起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就有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模式设计和招生办学。从2000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招生开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发展阶段:初期阶段(2000秋-2009春)是基于固有资源的学习阶段,它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基本是以课堂面授思维模式下的课堂搬家与在线资源保存(含下载)学习模式;中期阶段(2009秋-2014秋)是基于动态资源更新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央电大此时更新了办学思维,将基于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模式变更为教学规则组合模式,即: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模块化,基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通识课、实训课、实践课,本科还有补修课程。专业规定学分,在学分的规定范围内,模块课程自由组合。这种设计其实已经在顶层将专业和课程设计纳入网络在线教育能够实现的学分管理框架内,即为学分银行使用奠定基础。这种模式是以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设计模式,但是课程的运行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后期阶段(2015秋-2017春)是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实施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此时进一步转换了办学理念,将运行于Moodle平台的(为学生建立网上动态网站工具)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的教学设计先行的模式变更为教学设计与教学进程同步运行的模式,即:专业负责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在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上随时更新资源、随时实施交互、随时进行教学、随时实施教学监控、随时进行教学行为统计和管理、随时进行教学测试和教学评价、随时生成课程教学资源。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网络的普及和升级已经呈现出一个自媒体+移动的崭新面貌,慕课(公开课)和移动碎片化资源倒逼远程专业和课程建设必须尽快跟上技术的步伐。Moodle平台的产生,使这一切成为现实。2015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全面投入运行,在新的平台功能的框架内进行专业重新设计,课程资源结构设计已经水到渠成。在新的平台模式下,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了新的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国开学习网可以自由地复制、使用或者修改课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界面栏目,增删教学内容。界面课程学习内容和行为列表都显示每个在线者的教与学的行为,包括每一个细微的访客使用细节,登陆者可以对课程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和搜索,按各自的需要登陆课程,和接收信息,并设计教与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平台理解成一个自媒体的学习平台,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空间。在国际方面,关于远程在线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研究在世界各地的实际情况各不尽相同,各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大不相同,况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本土专业,韩国、日本有汉语和汉文学专业,但是学习和研究角度与我国大不相同,也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二、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自1982年开办以来,一直坚持服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模式,没有真正设计出具有远程和成人教育特色的专业建设结构。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者都从全国重点高校遴选专家、教授担任教材主编和课程主讲,电大教师只负责课程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曾经委托北京的一流普通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助理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的主编主讲,编写出一大批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课程教材,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基本是对普通高校的模拟,没有真正体现出成人教育的特色,除了使用广播和电视播课外,基本没有实质意义的远程特性,形式上还是课堂搬家。尽管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中央电大最早开设的文科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方面并没有领先进行专业建设的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从80年代初招收成人专科,先用广播语音授课,1987年后开始转向电视授课,21世纪开始以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实施教学。2001秋季,按开放教育试点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北大中文系以及北大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担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经过中央电大与北大中文系的努力一直坚持到2003年春季结束。到了2005年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又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联合办学,继续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尽管经过了20年的办学经历,但是在专业建设的创新方面没有大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主要包括专业结构、专业教学、专业管理、专业目标设计等几个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教学组织是学管理,协作分级教学,所以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省级分部(省级电大)、地方学院(地市分校)、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四级办学机构的教学职能分工明确,在统一的框架内各司其职。就专业建设而言,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顶层设计和专业指导性规则模块的设计,以及课程框架和课程选择范围的制定,并负责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省级分部(省级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落实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确认,以及在课程框架内对课程选择进行确定,并负责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地方学院(地市分校)负责专业结构的实施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落实,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教学点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自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负责学习者在专业结构内的学习和完成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学分,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学员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辅导学员课程的学习和学业的完成。
作为省级电大的专业改革,由于受限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结构的限制,其改革的主动权是有限的。省级电大只能够在专业结构以及课程框架内对课程进行选择,其改革的主要空间是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专业结构方面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向进行特色鲜明的课程选择;专业教学方面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进行非统设课程的特色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开设特色栏目,进行特色教学活动;专业管理方面重点在于建设灵活机动的专业管理和教学团队,制订可操作的团队建设方案、团队实施方案、团队活动制度、团队活动空间、团队建设考核机制;专业目标设计方面重点在于专业教学效果调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业绩考核和教学规律反思。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山西电大国开、省、市、县教学系统建设机动、灵活、高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利用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设计及承载功能,建立真正的基于课程为单元的专业模块化结构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体现汉语言文学特色的多种媒体资源+移动APP输送的自媒体终端资源课程;在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开展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以动态资源更新与随时活动积累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为目标,建立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组合课程,真正在互联网上体现出语言与文学两个不同模块系列的课程特色,建立起特色课程基础上的特色专业;通过使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平台功能开发网络课程,锻炼教师网上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强化教师网络专业课程建设素质,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在Moodle平台框架内重新进行了专业特色教学设计,为开放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
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主要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性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从内容方面分类包括语言类课程、文学类课程、文化类课程、通识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性也由课程类型决定,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本土类课程的汉学性,语言类课程的理论性,文学类课程的艺术性,文化类课程的史学性、通识类课程的社会性。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特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的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围绕教与学的改革,由此体现出教学改革的特色。在网络远程教学环境下进行的教与学的表现形式为:教学主体方(教师)的网上资源建设、教学交互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价实施、有效教学反思设计;教学客体方(学员)的学习资源获取、在线停留方式、教学活动参与率、教学效果反馈、学习成绩总结。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也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中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后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更新了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课程设计模式,但是我们受过去初中期教学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初期设计的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的限制,还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也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本专业的课程教学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当前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借助能够充分满足在线教学的Moodle平台功能和它支撑下的国开学习网,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为此进行富有特色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去一直采用教务规则先导的课程管理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首先满足教务管理要求,课程教学也是管理规则重于教学内容。课程和专业建设的学科特色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表现在资源建设方面,专业特色极不明显。为此尽快设计一套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学科特色的管理和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活动、课程团队活动需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特有的语言+文学特色,即语言方向的逻辑性、理论性;文学方向的形象性、艺术性。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社团组织活动的感染力和文化艺术影响作用。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课开发出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艺术感染力的网络课程资源:例如运行在平台之上的《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过程:例如在每个课程界面开设的特色栏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活动:例如每学期定期举行的2-3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团队和汉语言文学课程团队的专项活动。
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率先探索网络在线教育在经历了初期、中期摸索阶段发展之后,受后期阶段慕课+移动学习新模式的影响下的专业教学规律。它是在受Moodle平台启发下,专业教学思维的体现,这在新型网络教学环境下,具有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意义。它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学分银行落实奠定了基础。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建设设计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过去一直是面授和初级远程教学模式,在既体现专业特色,又体现远程在线学习特点方面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教育研究在专业建设理论方面提供在线课程支持下的专业建设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作为一个高等教育传统性专业,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秋季开办)从全国电大2000年开放教育办学项目启动以来,一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的支柱性专业。汉语言专业课程结构和招生规模一直很稳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省也是专业教师队伍最齐全,教师素质最高的专业之一。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本专业一直走在前列,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教师,产生许多优质课程资源。在网络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自媒体+移动学习时代,本专业率先进行新媒介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开放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研究意义深远
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以来,新的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了适应国开即将教学计划变更为教学规则,将专业课程模块化、组合化,实现真正的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模式设计,避免过去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影响,特别是改变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形成的专业思维定式,使专业教学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管理和专业教学方面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和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建设一大批满足在线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满足学员在Moodle平台功能支撑下国开学习网上的学习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具有非常具体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在聘请专家(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专家、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专家)集体研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电大2009秋以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含设点招生、师资、教学效果)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并根据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结合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的教学功能,确定了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在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的指导下,研究了升级版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对象需求类型、特色资源建设、特色教学设计、特色教学过程、特色课程建设、专业管理、课程管理、特色实践教学、特色教学团队、教学效果评价(含课程效果、实践教学效果、毕业生追踪调查效果)、特色专业活动社团(含专业学术组织、专业特色组织、专业学生组织)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确定研究试点聚焦基层教学点,通过实际教学落实验证研究效果,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反馈修正,通过课题组和专家研讨、会诊,最终形成研究结论。
篇7
在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学校教育中黎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黎族文化资源的地方课程的开发研究”等科研项目的带动下,专业课程内容改革走向深入,陆续开设了《海南文化概论》、《海南黎族文化概论》等课程。通过地方文化课程的讲授,激发学生研究地方文化的热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届毕业论文选题中,海南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成为同学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
1.基于“文本细读”的课程内容改革与建设。随着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教学方法改革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突破口。基于文本细读的合作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源于当前文学课程教学的困境,在指导中文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试讲时,我们发现教学的技巧和一般方法是学生易于掌握的,最难的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进入文本分析,自己认真阅读过的文学作品非常少,几乎不具备解读作品的能力,一旦遇到具体的文本语言问题就无从把握。大学的文学史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视文学思潮和史料知识,轻文本细读的问题,文学专业课在学生的理解中只不过是背熟作家生平、主要作品以及文学史意义而已,在浮躁的心态下,学生们倾向于阅读一些经典作品的简缩本、了解一些故事的梗概、写一些印象式的读后感或概念式的说教。课堂上的文本分析则越来越走向简单化和程式化。针对这些问题,本专业尝试实施基于文本细读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该项目2014年获得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强调主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原典作品阅读,在课程建设上从三方面加强力度:文学类课程以作品阅读阐释为核心,辅以文学史线索;试题多从理解作品角度出发,增设原典导读课程。增设课外古诗文背诵的实践必修环节。通过这些做法加强学生对原典作品的阅读深度。
2.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为了改变文学课程大班教学困境,同时也为了解决学生文学理论知识概念认知与学生文学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冲突,我们对教材具体内容的讲授环节上积极开展了基于文本细读的合作式教学方法改革。首先,把以往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文学史课程进行提炼,对不同时期的文学史教学注重以经典文本细读为主。其次,在课程上注重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和将来的发展需求为依据来开设。如开设读书报告实践课程,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名著细读,提交读书报告,以读书会的形式进行研讨交流。再次,将课堂知识讲授与合作式小组研讨相结合,变课堂教学“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课堂讲授“讲到没有问题”为“讲出问题”。根据教材及相关备课资料,教师事先分配研讨任务,确定讨论焦点———指定具体文本,明确文本细读的内容和研讨的题目,分发拓展阅读资料或告知资料检索途径,同学在备选研讨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查阅资料,学习委员对讨论题目进行分类、分组,并确定组长,每组6人左右,8人一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文本研究性细读,并写出个人学习报告,之后小组内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汇报课件,由一人代表进行汇报。经过6年的实施,基于文本细读的合作式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知识学习和研究应用能力。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文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文学理论学习向实践能力迁移;合作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对课堂的参与度。第二,有利于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对改变高校文学课程课堂照本宣科、盲从教材、效率低下,学生被动学习等状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三,促使教师关注学科发展和研究的前沿动态,引入最新的研究内容,给学生指出发现问题的空间,留出探究的空间。第四,通过文本细读,教师有了自己的阅读体会,教师也在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文本解读,在教学中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从教学层面上说,文本细读教学法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吐故纳新,改变一个讲稿用几年的状况,促进教师做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水平,推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1.实践教学大纲完善。本专业在201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前已组织全体教师对专业核心课、选修课、集中性实践环节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培养方案上体现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全过程”培养,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拟定《汉语言文学专业背诵熟读篇目600篇》、《汉语言文业必读书目100本》,写作训练4年不断线,有各种文体类型的写作训练,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一体化。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增强人文素养,增设《诗文朗读与背诵》实践课程,为了解决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难的问题,增设《论文选题与写作专题训练》,为了开阔文化研究视野,同时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及介绍》要求,增设《海南文化考察》实践课程。
2.特色项目。毕业论文写作呈现鲜明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特色。许多毕业论文写作呈现鲜明的海南地域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特色,其中不乏优秀毕业论文,如校级优秀论文《海南黎族民间故事中英雄人物》、《黎族民间故事中的机智人物》;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促进了毕业论文指导,如2014年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黎族与其他百越后裔民族民间故事比较研究”,2014年海南省哲学社科科学研究课题“海南黎族民间故事中世居黎族历史研究”,黎族民间故事研究成为毕业论文选题的一大亮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诗文创作、论文写作、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朗诵比赛、创业大赛、研究生考试中表现突出,成果丰硕。学生在各类诗词楹联刊物上发表作品百余篇,部分作品在中国诗词界最高刊物《中华诗词》发表,海南省诗词学会、海南省楹联学会专门为我校开设师生创作栏目,许多毕业生在我省各地成为诗词楹联教学和创作的骨干和新秀。四、继承师范办学优势,积极参与“国培计划”顶岗支教实习,培养学生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综合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较长的师范教育办学历史,积累了教师培养的宝贵经验,教师的培养实际上也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范畴,因此,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改为非师范专业,但仍然继承师范办学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培计划”顶岗支教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别派出了两届毕业生参加海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顶岗支教,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9个市县的57所初中学校提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参与“国培计划”顶岗支教的实习生留下数百万字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顶岗实习记录汇编》,完整记录了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三个半月的实习经历,师范生面对真实教育情境的困惑与难题对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提供了参考。
四、结语
篇8
户口所在: 湛江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55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教师:初中人民教师(英语、语文),写作/出版/印刷:新闻记者、编辑,行政/后勤:行政助理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高三学生分会劳委部副部长
工作描述: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文学院团总支志愿部副部长、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协会文学院分会副会长 担任职位: 采编部副部长
工作描述: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13-06
专 业 一: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方向)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97-09 2003-06 雷州市雷城第六小学 无 校三好学生 -
2003-09 2006-06 雷州市雷城第六中学 无 雷州市三好学生、全国英语周报初中比赛二等奖 -
2006-09 2009-06 雷州市雷城第一中学 无 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学雷锋积极分子、优秀督促员、优秀学生干部 -
2009-09 2013-06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主修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方向) - -语言能力外语: 英语 优秀 粤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院新生职业规划大赛决赛三等奖、校三好学生、校级志愿者活动积极分子、亚运志愿者通讯社优秀社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服务银奖”“微笑之星”、“优秀志愿者”其他技能 新闻采编能力较强、组织筹划归档能力较强
自我评价
组织能力强 策划过大大小小的志愿者活动 在文学院团总支担任志愿部副部长一职,负责文学院志愿者管理和组织工作,并协助学校圆满完成亚运亚残志愿者招募组织以及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既艰巨又繁琐的工作提高了我的毅力、耐心、细心,心理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同时,我对志愿者活动的策划到分配落实和对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有了不少的经验,甚至是得心应手。
采编能力较强 在亚运志愿者通讯社担任采编部副部长。我在分社博客发表了40多篇文章,在《亚运先锋报》、广州青年网站、亚运志愿者新闻中心等报纸和网站总共发表了20多篇文章。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光荣,不断提高了我的自信心,激发着我对新闻工作的执着,加强了我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促进了我跟社会人的沟通交流。
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强 亚运亚残期间,在奥曲场馆志愿者团队担任宣传激励副中队长,并作为场馆报《奥骄曲风》的采编部组员,既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又要采访写新闻,在奥曲场馆报《奥骄曲风》发表了10多篇的文章,也曾被场馆报报道过。这份实践经历,锻炼了我的意志,顶着三重压力,磨练了我吃苦耐劳的意志,让我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能够主动以新闻的视角熟练地编辑和选题。
详细个人自传期待的行业
1、教育 2、媒体传播 3、公务员
篇9
吉新宏:教师的使命在于教会学生思考
“文本中有生活的世界,文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眼睛和这样的心灵,让我们对世界进行诗意的感受和诗意的批评。这种态度是文学理论的态度,是用钱买不来的、真正诗意的人生态度。”吉新宏常以这些话告诫他的学生,“现代文艺学不仅与传统的哲学、美学密切相关,而且越来越呈现出与众多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互相融合的趋势,文化学、人类学、符号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都成为文艺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吉新宏在课堂上似乎不是在讲课,而是教学生怎样学会思考,怎样学做人……因此,有学生称他是“犀利哥”,也有学生称他为“吉博”。
吉新宏说,他出生于河北玉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乏善可陈,像一般的农家孩子一样,爬树、游水、捉虫、偷瓜,以及不断地挨大孩子欺负,如是而已。9岁才上小学,5年后离家上初中。1990年,歪打正着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真正的所谓“人生”是从此开始的。大学4年他没有得过“优秀”,没有当过“先进”,更没有当过学生干部,唯一收获就是读了一些书,养成了一点独立思考的习惯。虽然是读师范,但那时从来也没有想过将来要当老师。1994年他从东北师大毕业,分配到唐山师范学校,开始了作为“教师”的职业生涯。走上讲台以后,才慢慢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觉得自己很适合作教师,而且只适合作教师。
吉新宏说:“我平时的生活很枯燥,尤其在别人眼里。以前叫‘书呆子’,现在‘老宅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静静地坐着,看书、写字、思考、发呆。我爱这种枯燥的生活,不喜欢到外面的美丽世界去‘精彩’。”当上教师以后,他发现自己平时读的一些书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创造价值,于是,就再也不想做教师之外的任何“体面”之事了。2005年来到华北科技学院,上了不少课,文学概论、美学概论、艺术概论、文艺美学、文艺心理学、古代文论、诗词鉴赏等对一般学生来说较为晦涩的专业理论课。在教学中,他力图使所有理论尽可能落实到学生的文学经验、文化经验及生活经验中。具体操作上,将理论原则的逻辑展开与实践应用的文本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具有文本领悟和理论操作两种能力,现在看来效果还行。
汉语言文学B111班学生陈西西说,吉新宏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不坑人!”他总是要求自己对讲述的知识达到完美后再传授。另外,吉新宏的 “反侦察”能力还特别强,要求学生作业是不允许抄袭的,为此在作业上交之后,他会将学生的论文一段一段放在网上查询是否有抄袭的痕迹。吉新宏常说:“中文系的学生应该是最有思想的,学中文的并不一定比理科生差。社会历来都需要有思想与有文学功底的人。”有同事反映,吉新宏常常是凌晨四五点囫囵一觉,之后上上午的课,对于他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他却依然在讲台上保持活力。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吉老师这么晚睡觉?其实,这是他在为讲课做准备,吉新宏为讲文艺心理学“艺术的体验生产”一节时,将自己看过的两部电影《小武》《阳光灿烂的日子》又重新看了一遍,为的是为新课补充知识。
汉语言文学B111班学生李俊儒说,“吉老师是教会我思考的人。半年前发生的事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大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因为复习时间仓促,我们都考得很烂,校网上出现很多帖子,说老师要求太严、出题变态等。吉老师知道后很是难过,还找了几个同学了解试卷难度的情况。有一天傍晚,我和同学经过学校博观楼前时,看见吉老师坐在台阶上,夕风微凉,老师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似乎突然间窜出许多白发来。唉,真是丝丝白发桃李债,条条皱纹岁月痕啊!有人说,孤独是一种伟大,只有思考的人才会遇到。吉老师写满沧桑的外表,大概就是思考的痕迹吧,他是一位理性的思考者,一位孤独的思考者。在他的课上,我们明白思考比知识更重要,是他让我们学会评判性地看待人生,学会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
更多同学习惯将吉新宏称为“吉博”,原因是“他让我们喜欢上了课堂,他推荐的书目和电影同学们会一部一部认真地看,在没上课之前就预习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每次上课抢第一排已成大家的习惯目的”。汉语言文学B112班学生霍梦雪说,“在心里仔细回味吉老师讲的内容,尽可能地多读一些书。看了老师推荐的书目,就会更后悔我以前的浑浑噩噩,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读书的好处呢,书里深刻的智慧与思想,精妙的语言表达,深深地吸引了我。怪不得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为‘吉博’,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有深刻思想的书。现在班上像我这样‘改过自新’的同学有很多,大家以前谈论‘吉博’上课内容的时候,讲的最多的是他懂的东西好多啊,心里会默默地为自己的无知感到自卑,现在大家不同了,都提前阅读相关的人物著作,比如我们现在学文艺心理学,其中讲到了弗洛伊德的时候,大家都提前阅读了他的著作,所以再上课的时候我们听得轻松。跟以前相比,感觉终于可以在‘吉博’面前稍稍地可以抬起头了……”
金安辉:提高学生抬头率的“四项基本原则”
有人说,金安辉老师是一位典型的文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爱自己的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他家住在北京最西边石景山,而学校在北京东边的河北燕郊,因此他每次来学校上课都要横穿整个北京城,所以他说:“我每天跨越整个北京城来看你们,你们是我最可爱的人!”金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尽管他住得很远,但他从来都不迟到。而且每节课他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讲得诙谐幽默。他上课从来不点名,仿佛是给学生绝对自由。有一次,他看着学生满满的课表说:“作为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我理解你们的痛苦,所以你们若想逃课,我的课就是你们的首选!”这,也许就是大师风范吧,不靠点名赢得上座率,而凭的是个人讲课实力。
金安辉说,“1991年5月,正读高三的我作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学校有一个保送辽宁师大中文系的名额,班里少有人报名。自幼就笃信‘不占便宜即吃亏’的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然后就成功了,后来又后悔了!因为上了大学,我才惊讶地发现毕业后要去中学当教师,而我天生就是个笨嘴拙舌之人,岂能胜任?笨到什么程度呢?”他曾自撰一联形容自己,上联曰“三锥子扎不出一滴血”,下联谓“八杠子压不出半个屁”,横批“沉默是金”。2004年,研究生毕业,金安辉身份“升级”,由中学教师变为了大学教师,但不变的是“上课恐惧症”依然。他说,“为了免于‘下岗男工’的命运,我使出吃奶的劲儿来对付每一节课。渐渐地,我的课有人喜欢了。”以下是金安辉总结出提高学生上课抬头率的“四项基本原则”:
――激情。课堂的魅力在于激情,激情不等于就是一种激昂的情绪,声音洪亮,表情丰富,两眼发光,兴奋时手舞足蹈。这些年来,他坚持不用麦克,就用自己原声原版的破锣嗓子传道授业;坚持课堂上少用幻灯片,多写板书,便于学生来得及做笔记;上课前,一定保持好心情好情绪,实在有烦心事就找个同事倾诉倾诉。总之,他自诩是擅长演“激情戏”的一把好手。
――励志。人都有懈怠偷懒的时候,学生当然也不例外。每周见面一两次、唠叨二百分钟,肯定会有审美疲劳,所以他必须时常给学生们“打鸡血”。具体方法是推荐一些经典篇章,如《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等(不便过多剧透篇目);或是讲述一些以前学生的卧薪尝胆、萤囊映雪刻苦读书的往事;或是结合上课所讲内容借题发挥,当看到学生们双目圆睁时,就知道该言归正传了……
――前沿。高明的教师善于为学生打开无数扇窗子供你选择、欣赏、思考。承认自己不能“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便尽可能将本学科的一些前沿成果适时介绍给学生。如在讲《尚书》时,会提一下新出土的清华简,来说明《尚书》现存版本的真伪等。这样,既可起到开眼界的作用,也具有吊胃口的功效,最重要的是――“你看我有多前沿!”
――趣味。作家汪曾祺说,好文章恰似揉面,合适比例的面,兑合适比例的水,这样揉出的面才筋道、好吃。他以为讲课亦如此。所以课堂上需要适量“兑点水”,来点趣味的调剂,效果会好很多。如在讲《诗经》时,引一则《世说新语》中的轶事,借用里面的成语来相互取映照。这样适当的“兑水”,会让课堂不致沉闷,尤为重要的是,学生会觉得这种课“好玩”……
汉语言文学B111学生胡亚玲说,“金安辉老师作为我们文院的四大奇人之一,作为他的学生,之前就听说了关于他的很多故事。我依然记得他说过‘没有逃过课的大学不是好大学,也许我不会用点名来控制你们逃课的频率,我会依靠我个人魅力来吸引你们听我的课’。当然,事实的确如此。我想与其叫他金老师,不如叫他金先生。因为比起现代教师,他更像是胸赋丹青的教书先生。他不喜使用现代教学使用的电子器械,笔记常是以繁体写成的竖排行楷,激动之处,笔锋飞扬字走龙蛇。他总是一袭黑衣,曾打趣的告诉我们,‘历史上只有三个人喜欢一身黑色,一个是墨子,一个是鲁迅,还有一个就是我!’虽然这些使金安辉老师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古典的文人,可是事实上他也是一个‘潮人’,新鲜的网络段子,流行音乐他都能了然于胸,上课时偶尔带出一两句,能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们既有轻松的上课气氛,又可牢记知识……”
肖国会:书法能让学生跳出现代社会的袭扰
“时下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的文化体系里,不同种族、不同形制的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在我们身边栖息,面对它们,在目不暇接的时候就已经悄悄地被它们感染。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眼前的繁华与芜杂使他们进退两难,一时间就如同站在了巨大的环岛周围,茫然若失。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无疑非常必要。”肖国会还说,“书法因为它所特有的艺术品质对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带来重要的影响,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和讲授使得学生有了对美的认识,进而懂得如何欣赏美。也就是说,教师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美,在学生的审美理念里确立正确审美观念。实践证明,在过去的一些教学中,学生从中得到了收获,从而实现了美的教育。”
肖国会认为,书法能涵养性情,让学生跳出现代社会的袭扰,静下心来念书,并专注于学业。面对接受多种文化熏陶的大学生,浮躁与热闹在他们部分人中间充斥着。不读书或读一些层次较低的书籍,加之电视、网络等传播形式的介入,渐渐地形成了一部分人的“眼高手低”;说起来自己如何如何精明能干,做起来却举步维艰。在一个未发展成熟的文化语境里,已有的和将要学到的知识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中丢掉,更可怕的是具有创造力的智慧也丢掉了。由此,让他们静下心来,能安安静静地读书、学习是书法教师的责任。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看似简单的笔画,写起来并不容易,首先是书写方法的掌握,其次就是书写者的心静。学生在书写中之所以不得领要,就要告诉他们静的重要,结果很快就进入了书写境界,笔画质量也提高了。在此基础上,将心静推广到更深的学习之中,进而也就在无形中进行了素质教育。
肖国会说,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线条、造型、笔墨等元素的外在形制和内在品质,由此学生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书写是一件辛苦的事,但他们都能够切身感受笔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另外在教学中讲一些书法史、古人学书经历和写作过程,今人对书法的认识与应用(如各地碑林以及景点书法、匾额题字等),还有书论知识的讲解,都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书法因为它所特有的艺术品质,能给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和讲授使得学生有了对美的认识,进而懂得如何欣赏美。在只有30学时的选修课里,塑造一个书法家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掌握一些基本技法知识再来欣赏好的书法作品是可能的。在教学中,首先是教师的示范,在没有拿过毛笔和只有短暂接触的绝大部分学生眼里,教师的示范尤其重要。
汉语言文学B111班学生王新民说,肖国会老师似乎是一个“得道成仙”的人,他总是穿着宽松的棉质衣服,软底布鞋。他有两道酷似蜡笔小新的浓眉,但实际他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同学们都喜欢称他是“淡定哥”。“我们是因为肖老师而热爱上书法和绘画的。有一次上课讲‘林’字的写法时,肖老师来到学生身边一笔一画的指导。就算学生练习了多次未写好,老师也没有生气,耐心地讲述知识要点。学期结束之余,肖老师将自己出版的书籍赠送给我们,留作纪念,让学生颇为感动。尽管肖老师少言,但是一颗炽热而诲人不倦的心却跳动在学生之中,我们一直感受着这种气息。他的内敛而稳重的是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一位。”
张晓东:学生会沿着芬芳的路径去寻找春天
张晓东名列“吉金肖张”四杰之末,四人中也数他最年轻。接受《教育》旬刊记者采访时,他说,之所以有这样一次关于“教学经验”的对话,就他本人而言,可以总结出这样几个原因:
――宽松开明的校园环境。与动辄百八十年的老牌学校相比,华北科技学院从一个干部培训学院起步,至今也才满30年。但也正因为她年轻,才没有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对我个人来说,就是没有太大的科研压力。能让一个10年没有的教师驰骋在讲台上,具有这样文化包容情怀的高校可能不太多吧。对此,我是身怀感激之情,这让我能专心于琢磨我的各项‘教学实验’而不必写我不擅长也不很感兴趣的学术论文。”
――健全完善的教学督导体制。张晓东依然清晰记得,刚来学校的时候,总是有几位教学督导来听课,这是他始料未及的,原以为大学没有这个环节。就问领导这是什么原因。领导含蓄地说,“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你讲的很好,二是你讲的有一些问题。”当时他毫不犹豫认定了前者,认为自己也是每天认真备课,讲课的时候也足够有激情。直到有一次系里给全体教师打分,他的测评结果是“不及格”(70多人的教学单位,是“挂科”的三甲之一)。那时候张晓东才从“梦”中惊醒,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督导打分没有任何个人色彩,完全是自己“咎由自取”。不管是哪一位督导来听课,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听课记录,并且在课下跟他探讨,指出他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张秀林老师(学校教学名师,督导组组长),每次听课,都比我去得早,非常谦逊的对我说,‘我是来学习的,你正常讲就行,不用管我。’每次他的记录本上都记了很多内容,并且在下课后,详细地为我讲解他的体会并委婉地指出我的不足,真诚地鼓励我继续努力,相信我能讲出自己的风格来。今天,在我因教学而获得荣誉和认可的时候,回忆10年来各位督导对我的督促和鞭策,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催人奋进的奖励机制。“知耻近乎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师孔子说过的名言,也完全符合张晓东的教学成长“轨迹”。“在我痛定思痛、决心奋起直追的时候,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激励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能力。尤其是我们学院自身,开展‘精彩一课’评比,虽然当年只得了第二名,但我还是得到了一个名牌公文包。关键是,虽然这是一场学院内部的评比,但院里领导很重视,请来了很多学校督导来给我打分、指导,这也算给我‘正名’了。”张晓东曾经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我这辈子也没做过当教授、副教授的梦,我觉得自己只适合当一个讲师。我也是从你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我知道有些老师会‘很荣幸’的被学生标以各种类型的‘外号’,我管不了你们的嘴,但我可以给你们提供几个选择:官方的呢就是张老师,我自己起的‘外号’是‘张一讲’,就是一个姓张的讲师,而且是一辈子的。还有一个,是‘恶人张’,就是对自己的‘手下’,我不会手软,也会有些毫不留情。你们如果叫我这两个外号,我不会生气,反而会很开心。”
篇10
当然还有一种别样的朋友,就是存在于,网络里!存在于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但也存在于一个固定的平台,只有在这里,我们才是好朋友!
就比如自己要说的,在作文库里面,自己也是有好朋友的!而自己的好朋友,就是这里的一位小作者!
对方现在正是一名大学生,并且文采也特别的好,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前也写过好多文章,在一些杂志报纸上,自己感觉真的是特别的佩服她。
然后我们俩算是在作文库,写作文比较多的人,有事没事的时候也会交流一下彼此写作的心得,然后聊一聊稿费的问题,或者是聊一聊,文章被驳回的一些心情。
就是上一次聊天的时候,当自己得知,我们两个人在有人的时候,都习惯性在厨房里写作的时候,自己突然之间一下子就感觉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好多!可能真的因为有了同样的经历,然后感觉彼此之间就是已经成了特别要好的朋友!
当然,这里的朋友,聊天的话题也仅仅局限于写作文生活,浅尝辄止。就是不会过多的去了解对方的生活,也是没必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