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科研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科研方法

篇1

(一)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史

(二)医学科学研究的类型

1.基础研究:

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发现探索领域的任何创造性活动,而不考虑任何特定的实际目的。

研究内容:

保持人体健康的规律,健康指标的分子基础,人体功能与结构的研究

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全过程的规律及分子基础

人体衰老过程的规律及分子基础

人体的生物力学、流体力学、电子学

化学药物的构效关系、植物药的有效成分

2.应用研究:

增加科学技术知识的创造性的系统活动,但考虑到特定的实际目的。

研究内容:

疾病的病因、流行规律、治疗及预防效果的机制研究

为实验研究需建立的动物模型、细胞株的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考核防治效果的方法学研究

寻找新药物、新生物制品、新医用材料的方法、有效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医用材料的机体相容性的机制研究

3.实验发展研究:

又称开发性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验知识,为了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流程、新方法,或为了对现有进行重大改进的创造性活动。

研究内容:

有关疾病的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方法及措施的研究

有关新药物、新生物制品、新器械、新试剂、新医用材料、实验室样品研制

有关药物的资源调查、植物药的试验

其它分类方法:

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

按研究目的:

描述性(记述性)研究:客观描述研究对象的某些现象或特征,如个案报道

阐述性研究:阐明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如论着

按研究深度和广度:

基础性研究:如遗传基因的研究

临床应用研究:如新药的临床观察

按学科范围:

科研究:局限于专科某领域内

多学科研究:涉及多个学科

边缘学科研究:介于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处的研究

按研究的主要形式:

分析性研究:将研究对象从总体联系中分解出若干分支,然后同时或逐个进行分析

综合性研究:在逐个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综合认识,揭示整体联系

按研究方法:

Ⅰ型研究:随机、对照研究

Ⅱ型研究:队列(组群)研究

Ⅲ型研究:病例对照和多因素研究

Ⅳ型研究:叙述性研究和专家评论

(三)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研究课题的选定

搜集阅读文献

提出设计与假说

制定科研计划

申报研究课题

进行实验与观察

搜集科学数据与材料

整理加工及统计学处理

形成科学概念和结论

撰写论文并发表

鉴定成果与推广应用

二、医学科研选题

(一)选题在科研工作中的意义

(二)选题的原则(6原则)

1.科学性:必须要有依据,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性

2.创新性:充分了解本课题领域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水平,是选题的首要前提

3.适用性:实际、需要、适当

4.目的性: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

5.可行性:研究课题主要技术指标实现的可能性,包括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试剂、经费来源等

6.效益性:基础研究要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应用性研究要有应用前景,具有可开发性和可推广性

(三)选题的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和确立选题的过程

(四)选题的方法

1.前瞻性研究: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是严格按实验设计的科学方法获得的,确定选题不受既往积累资料的限制,故选题有极大的活动度和随意性。

(1)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2)在阅读文献资料中选题

(3)重复前人实验研究选题

2.回顾性研究:是对过去某段时间内自己经历的病例资料,或搜集本单位某阶段收治的某种疾病的病例资料作为选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1)总结经验选题

(2)发现新问题选题

(3)总结教训选题

(五)选题的途径

社会需要中

事物之间的联系中

原有理论与新事实不符中不同学说的见解中

不同学科交叉的边缘中

不同的信息渠道中

(六)选题的应用

1.病因学研究选题(病因)

病因学研究选题

并存病的因果效应研究选题

致病因素的量与病研究选题

2.诊断性试验研究选题(诊断)

诊断标准选择研究选题

3.疾病治疗性研究选题(治疗)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它治疗、预后治疗

4.药物不良反应研究选题(预后)

剂量-效应关系研究选题

药物不良反应远期效应研究选题

三、医学文献检索

(一)文献的分类 1.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凡以作者本人的工作或科研成果创作的原始论文,不管引用或参考了他人的着作或文献资料,均属一次文献,包括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

2.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编制而成,以检索工具的形式发表,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

3.三次文献:是在广泛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做出系统整理、概括、分析与综合而成,包括综述、述评、进展以及年鉴、手册、教科书、指南、辞典等

4.零次文献:在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信息、知识,即尚未形成文字记载或未公开发表的材料,包括书信、手稿、记录或口头交谈等

按出版形式分类:

图书、期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技术档案等

按文献载体分类:

印刷型、微缩型、声像型、机读型、光盘型、电子网络型

(二)检索工具

1.书本型检索工具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荷兰医学文摘(Excerpta Medica)

美国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

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2.光盘型检索工具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

篇2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方法;综合实验;探索

免疫学是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带动性、支柱性的前沿学科,与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免疫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人类及动物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生物制药及肿瘤的生物治疗等领域。目前,在全球已经批准上市的生物类药品中80%以上是免疫工程类制剂。免疫学对现代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百年来,因为免疫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性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学者就有20余位之多。免疫相关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以及现代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前,免疫学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仍然日新月异,免疫学相关理论本身存在着较多的重点和难点,而与免疫相关疾病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在医学和生物学相关本科专业中,《免疫学》和《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一直存在着众多的困难。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同时,简单的示教式实验也无法让学生接触和掌握更多的免疫学相关技术。因此,我们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免疫学教学团队从2011年起,就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其中的教学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大小班授课;②模块式教学;③研讨型教学;④参与科研实践。

1大小班结合的研讨型理论课教学

传统的教学都是大班教学,从头到尾由老师灌输式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那种模式下,大学的学习跟中学阶段几乎没有本质区别。为此,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一贯式讲授方式,采用了大小班结合的模式。

首先,我们将《医学免疫学》分为了四个学习模块:①免疫系统;②固有免疫;③适应性免疫;④临床免疫。每个模块设置8个学时。前两次课(4个学时),由具有丰富免疫学教学经验的资深教授进行大班讲授(学生总人数40人左右)。主要讲授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免疫学相关基本概念、各模块的基本框架内容。而后两次课的教学则有年轻老师分小班进行。40人分为四个小班,每班10人,然后分成3~4个学习小组。每个模块的大课结束以后,根据相关模块的内容,我们分发了10个左右的思考题。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这10个思考题进行自学和资料搜集。学生分组准备思考题的答案。我们要求每组学生准备两道左右的思考题,用PPT、板书、视频等手段来准备答案。在小班研讨课上,各组学生对思考题进行讲述,小班老师则参与讨论,对学生讲授的材料进行点评和补充。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平时成绩优秀的奖励(学生平时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比例)。

以"免疫系统"模块为例。大班课上,教授主要以传染病与疫苗的故事来展开免疫学发展的历史。进而讲授免疫学主要的相关概念,概要介绍了机体的免疫相关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并概括了免疫学的基本功能。基于这一模块的具体内容,给小班研讨课留下了以下思考题:①近20年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爆发了或者正在流行哪些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②现有的婴幼儿计划内免疫接种所涉及的疫苗有哪些?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疫苗?目前还有哪些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尚未有人用的疫苗?③讨论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功能失调的后果;④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二者相互关系;⑤抗原的定义及抗原的特性;⑥抗原表位的概念,以及抗原表位的类型;⑦趋化因子的概念和功能;⑧粘膜免疫系统及其与疫苗剂型的关系;⑨几类重要的免疫细胞;⑩抗体的网络学说及其意义;

以上这些思考题,涵盖了免疫学发展历史、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免疫相关细胞和分子等。学生通过一到两周时间的课余自学,寻找相关资料,分组准备PPT、板书和视频资料。小班研讨课上,每个班的同学都准备了较充分的答案。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轮流担任某个思考题的主讲,其他组员进行补充。而小班老师则在学生陈述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学生有错误的地方,老师会着重进行讲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加强了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课堂讨论,相关知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很多教科书没有的最新研究进展,学生老师也能通过互联网资料得到,并在研讨课上进行讨论和分享。这样的研讨型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两个教学周期后,我们对相关学生进行了教学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两个教学年度80名学生,有68人(85%)给与好评,8人(10%)给与中评,只有6人(7.5%)提出了改进意见。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参与授课的资深教授和年轻老师打了5分或者4分的高分(满分5分)。其中代表性的学生反馈意见如下:"大课概论,小课细讲与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是创新的,能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讨论表达能力。支持!";"大课概论和小课细讲与问题讨论这一模式很实用,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很好。";"大课以老师讲课为主,小课学生讨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今后的科研也有一定的作用。" 而学生提出的改进意见主要集中在大课授课内容的进一步充实完善;还有建议学生也参与思考题的设置等等。这些意见,我们教学团队在今后的实践中将一并予以考虑。

2免疫学综合实验的实施

实验教学是免疫学教学的重要补充。我们传统的免疫学教学实验仅仅涵盖了免疫细胞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制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简单几个教学示教试验,不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免疫学相关技术和实验技能。我们在40人教学班里进行了免疫学综合实验的改革。①延长实验课总课时,我们的免疫学综合实验总课时设置了126学时,每周一整天,7学时,共18 w。②学生分4人一组,进入到本研究院的各科研实验室(10个独立PI(首席研究员)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的教学实践。每组学生会分到一个免疫学相关的小课题,在科研实验室的讲师和技术员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相关实验组成的小课题,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

篇3

Study of practic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students

WANG Lei1 WANG Peng2 JIANG Shiqian3

1.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Tai'an, Shandong Province, Tai'an 271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cienc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he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Tai'an, Shandong Province, Tai'an 271000, China; 3.Intensive Care Unit, the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Tai'an, Shandong Province,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A relatively complet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method was formed by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method of clin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e examination for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students on the practice stage. The method can standardize the clinical teachers' behaviors, improve th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grasp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practice skills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method also can help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students convert to the role of doctors by the students smoothly, further develop their ability and skills as a doctor.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students; Practical training; Departmental rotation examination

千百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薪火相承,一直炳承着传统的拜师、跟师、带徒,通过手把手带教来完成。而如今,中医药知识的传承则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在学校完成了理论知识的教授后,如何将这些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则需要一座桥梁。临床实习正是这座桥梁,它是医学生培养的关键步骤,是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1]。通过临床实习,可以加深医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与加强,同时也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其向临床医生转化的重要阶段[2]。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锻炼,可以顺利帮他们实现由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化,并进一步培养作为执业医生应具备的多方面能力[3]。同时,临床教学工作可以使教学相长,进而提高临床带教医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4]。

考核或者说是考试,是教育管理部门督导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5]。出科考核是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特有的一种评价教学质量的方法,通过考核,能促使学生主动复习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和整理,可以考察医学专业实习生在各专业科室临床实习质量和实践能力。考核内容主要为医德医风、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基本技能或操作。通过对山东省泰安市中医二院(以下简称“我院”)近几年临床实习生的临床实习和出科考核进行研究,探讨合理的临床带教方法,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出科考核,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水平,培养创新型与实用型人才。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群体,才能进一步发展学术,中医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代代传承[6]。

1 中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出科考核主要实施方法

1.1 由科教科进行师资培训,学流程及考核原则

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由科教科负责对科室主任、教学秘书、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学流程和考核原则,规范毕业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由于目前医疗环境比较复杂,日常临床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同时还要为职称晋升努力争取科研课题、撰写论文,所以有些临床带教人员在教学方面精力投入相对不足[7]。因此,有研究者建立了以医院―科室―带教教师管理为主的三级管理模式[8],制订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教学检查制度、教师考评制度以及教学查房评比制度,使教学有章可循。为了提高教学的水平,同时为了避免学习与考核过程的差异性,要求各个科室的带教及考核老师在一届实习生期间相对固定,一般固定科室较为负责的高年资、高职称老师来担任。具体人员由科主任与教学秘书根据实习人数决定,同时在科室业务工作上做适当调整,让其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此外,针对一些专业性强的科室或者某一类的疾病,我院引入“路径式带教法”。临床路径(CP)是指医院针对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的全过程而制订的一个有准确时间要求的并且严格有序的诊疗计划,从而达到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使病患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9]。这一理念也适用临床带教,它可以将某一疾病系统化、标准化,从而规范教师的带教行为,同时也可以将学习过程简单化、有序化,从而使学生们能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2 对即将进入实习岗位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根据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必然经历的适应过程,由科教科首先组织全体待实习同学进行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概况及规章制度,医德医风和法制教育,医疗安全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习生纪律和职责,医疗文书书写和无菌技术操作等。在进入科室时在由科室教学秘书在结合本科室情况对实习人员进行进一步相关教育。并引导他们在实习期间多想、多问、多思考,培养他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务必做到“三心五勤”:“三心”指虚心、细心、热心;“五勤”指脑勤、眼勤、口勤、手勤、腿勤[10]。通过这两次岗前教育及培训,让初次进入医院实习岗位的学生们能尽快熟悉了解医院基本情况、科室布局,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同时明确实习任务、职责以及考核细则。

1.3 集体讨论,制订考核细则以及相关考核表

科教科组织各专业科室主任、教学秘书和带教老师代表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医执业医师的考试,明确实习出科考核由科室考核(含日常考核、病历考核)和阶段考核(医院统一组织,含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组成,其中主要侧重于临床实践和技能考核。同时制订出考核的细则和相关考核表。

1.3.1 日常考核 带教老师和科室教学秘书要熟悉学生毕业实习手册中的各项考核要求,分别对实习生在本科室实习期间每天的日常表现,包括医德医风、考勤、学习态度,教学查房、病历讨论、陪检患者等各项日常工作进行综合评定,并于出科时逐项记录于该生的《实习手册》上。对于实习手册上要求的操作及病历书写,要根据本科室情况及时开展,要求学生认真参与,按时完成,出科时一并给予批改,并将批改意见及时反馈于该生,让其认真更正错误,反省不足。只有将日常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而对日常工作的考核则是督促工作的完成,从而也为最终的考核提供了参考依据。

1.3.2 理论考核 由科教科牵头建立全院出科考核题库,同时科室结合本科室专业优势建立自己科室的出科考核题库。考核时,由科教科随机抽取院内题库(70%),科室随机抽取科内题库(30%),共同组成试题对本科室共同实习人员进行考核,即若要保证考核的有效性,又要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对于题库,要保证试题的完整、正确性,又要不断更新优化,同时设有专人加密管理,以保证试题不被泄漏,考核正常顺利进行。

1.3.3 技能考核 加强技能培训,统一标准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和临床技能培训流程。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开展互动体验、模拟操作等实践技能培训[11]。技能操作考核主要是针对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包括中医技能和西医技能,同时包括必考技能与抽考技能。必考技能分别为中医四诊技术和西医的体格检查,抽考技能则从各科常用操作技能中随机抽考1~2项基本技能,如进针、艾灸、推拿、心肺脑复苏术、气管插管、心电图机操作、各种穿刺术、清创缝合等等。以上操作充分借助于示教室及模拟人进行练习、考核,应用综合模拟人进行教学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12],而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教学和实践是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利于模拟人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医疗纠纷,能为医学生从理论至临床实践过渡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我院还要注意到,模拟人教学也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比如某些体征未能完全模拟真人,部分体征与真人间存在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模拟人不能完全代替真人[13]。为此,我院引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SP是从事非临床医疗工作的健康人或者临床轻症患者,经培训后,能够准确地表达临床症状、体征并且能够对检查者做出评价者[14]。SP是客观结构式临床技能考试(OSCE)的核心[15],OSCE是一种新型临床技能考核方式,它是为了缓解目前医学生实习实际操作机会少、临床技能培养要求较高以及临床技能考试难以规范化的矛盾而产生的。这一考试方法以SP代替真实患者,能较为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考核[16],可以应用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针灸等多个操作项目。SP由每个科室结合本科特点选派一人,一般由住院医师担当,选出后经过培训,能完成考试中的每一项操作要求,并熟记各项评分标准,客观地帮助学习完成考核。

1.3.4 病历考核 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由考核人结合本科室现有合适患者,从该科常见病种中随机抽考1个病种,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病史采集(包括问诊和相关体格检查),如果没有合适的患者,可以启用SP进行,并给出患者相关辅助检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书写一份中医住院病历,病历要完整,表达要条理清晰,中西医诊断要全面,同时还应有中医的治则和方剂。病历考核后要求把修改病历意见及时告知考核本人,让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取长补短。

1.4 考核工作的质量控制

将出科考核工作纳入临床科主任、科室绩效考核,出科考核表由考核老师填写,教学秘书整理后交由科主任签字后,归档进入该科档案留存。科教科每月检查该科出科考核完成情况,将其与科主任、科室绩效考核挂钩,调动科室带教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科室临床带教行为的规范化,提高科室的带教管理水平。

1.5 出科考核结果的评价管理

对于出科考核合格者,由教学秘书完成其实习手册的书写,顺利出科进入下一科室实习。而出科考核不合格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需进行补考,待补出科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科室实习;如果出科考核成绩,累计达到3次仍然不合格的(含补考)学生,经科教科讨论后取消其实习资格,交由学校处理。各实习科室的教学秘书要对每一批次的每一位实习生的各项考核成绩,进行登记、汇总、分析,总结优点,剖析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与成绩单一并报送科教科,并将出科考核试卷进行整理,装订后送科教科存档管理。

1.6 引入PDCA循环,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PDCA循环主要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四个阶段,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被管理界公认为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之一[17]。PDCA本质是对工作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将其用于教师的教学之中,可为教师提供一条提高教学效果的新途径[18],而引入到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同样适用。PDCA循环法改变了过去盲目带教管理的现象,既为老师提供了更加详细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有利于发挥带教老师的指导作用[19],又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及任务,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同时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对实习生的管理教学活动中,我院引入双PDCA循环,将实习生化整为零分配至各个科室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科室启用自身的PDCA循环,同时在实习生的整个实习教学活动中,适用以科教科为主体的PDCA循环,这两个循环,各自运作进行,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在小循环中,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良性循环,小循环的良性运作保证了大循环的顺利进行,从而最终发挥PDCA循环的最大优势。

2 体会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不可或缺的阶段,同时对于医学生的特殊性,实习是在医院中进行的,同时医院还是患者治疗、康复的地方。教学医院既要完成日常工作,又要完成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如何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临床实习教学活动进行统一规范,标准化指导,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科学、规范的考核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2.1 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强化了带教老师的职责,并适时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对于教学效果显著的带教老师,在职务提升、职称评定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向[20],充分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实习生的教学任务,有利于考核的顺利进行。通过细化出科考核方案,切实地贯彻执行,使得每一个科室的每一位带教老师都充分认识到出科考核的意义和作用,为学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规范了医院带教教师临床带教的行为,进而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

2.2 促进了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

通过近几年我院对带教方式及出科考核方案的执行,充分调动了实习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行为,让学生从被动式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再认识,也促进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为以后即将面对的神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为学校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通过执行规范化的临床带教工作及出科考核方案,我院把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与考核结果密切地结合了起来,运用PDCA循环,良性管理,将学校要考核的指标进行了标准化、系统化的量化,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校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4 为建立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出科考核标准化操作方案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临床带教工作及出科考核方案进行规范化的执行,我们总结出了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带教的新的特点,并对杂乱无章的临床实习能否进行有序的、标准化的出科考核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中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出科考核是可以进行标准化的量化的,为临床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出科考核标准化的操作奠定了基础,为临床医生的培养铺平了道路。

临床实习教学不同于普通理论知识的教学,其所涉及知识面广,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尤其是实践性很强,主要任务是为医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将理论知识化为临床实践建立起一座桥梁。临床实习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初步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应用路径式教学和PDCA循环,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由于目前医疗环境复杂,负面新闻较多,患者及其家属维权意识强,诸多患者对于实习生操作不能接受。对于有些必须掌握的操作,比如各种穿刺、心肺复苏、危险部位的针灸等[21],这些技能既要要求掌握,又不适合直接在患者身上操作。我院充分借助于示教室和模拟人进行练习、考核,同时,还有SP扮演患者,配合实习生考核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临床技能学习的灵活性。这样既有效地避免了医患纠纷,又方便临床技能操作的训练和考核。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知识的学习实践贯彻到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因为每周一次教学查房并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任务。比如科室有一个冠心病的患者,在进行查房前告知学生进行重点复习相关知识,查房过程中可以将中医四诊、西医体格检查等相关操作临床实践。这样与临床的结合,使带教过程更加生动,记忆更加深刻。出科考核则是对于教与学的过程的检测,出科考核的顺利执行使得临床带教老师和管理人员的带教行为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同时也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他们对专业、实践知识的掌握,也实现了教与学的互惠双赢。

篇4

[关键词]医学本科毕业生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33-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临床医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师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临床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医学科研能力。五年制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一种主要的培养模式,目前医学本科生毕业后除了少数考取研究生有机会获得良好的科研培训,绝大多数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很难得到规范的科研训练。[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专业所特有的教育阶段,是医学毕业生向临床医师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陆续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只有顺利完成规范化培训后,住院医师才能成为独立工作的临床医师。因此,在医学本科毕业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除了进行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还有必要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整体临床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3]通过培训,把临床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造就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

一、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

医学科研能力是指医师从事医学研究时,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医学方面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系统,包括资料检索能力、信息综合提炼加工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力(论文的撰写)等。由于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加上现今的业绩考核体系,对临床医师科研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较高的科研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4][5]

优秀的临床医师不但要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及时地诊断疾病,准确地治疗用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临床工作细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寻找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寻找防治疾病的措施。而这些就需要进行研究、探索、分析,才能找到致病因素和疾病发病之间、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之间的深刻联系。[1]总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对住院医师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其开阔视野,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本科生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现状

受到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科研体制、科研条件等的限制,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对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力度非常有限。已有的数项调研显示,医学本科生科研水平低下,多数对科研活动不感兴趣,对科研重要性缺乏认识,很少阅读国内外医学期刊,不会撰写医学论文,对于科研设计、论文写作技巧等与科研相关的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参加科研实践活动较少。因此,大多数医学本科生不满意自己的科研素质。[1] [5] [6]

在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尽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临床能力相似,但是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弱于硕士生、博士生。[7]在上海市现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本科生培训年限为3年,长于硕士生2年、博士生1年,因此,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建立针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与体系,以帮助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对此,我科近几年在对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总结如下。

三、本科生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学习科研理论,培养科研思维

由于本科生在校期间接受的科研能力训练很少,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又要忙于日常医疗工作,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的科教部门有必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可以是周末,可以是晚上)让本科生住院医师集中学习医学统计方法、临床流行病学、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循证医学等与科研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和理论,从而初步培养其科研思维。

另外,培训基地医院多为医疗、科研条件较好的教学型医院,经常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医院作学术报告或是组织各种学术会议,这种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就是培养科研思维的另一种途径,应该引导本科生住院医师积极参加。当然,只是具有科研思维还不够,还需要科研“引路人”。

(二)选择科研导师,制订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都需要有导师的指导。实行住院医师科研导师制度是落实住院医师科研培训计划,保证住院医师科研培训效果的关键措施。培训基地医院可在全院各科室遴选科研带教导师,以具体指导住院医师的科研实践活动。科研导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同时承担科研课题,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8]

每位本科生住院医师可有1-2名导师作为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人。科研导师根据培养对象情况和临床、科研实际条件,制订可行的科研培养计划,如检索医学文献、开展科研设计、撰写科研论文等,做好科研“传、帮、带”工作。

(三)科学选择课题,认真切实完成

科研导师应该根据本科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导师自身承担的课题情况,选择合适的临床或基础课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9]必要时,医院科教管理部门可以划出一段脱产时间以支持住院医师的科研工作。对于科研工作,一般本科生在脑海中的印象往往是实验室的各种仪器,以及 “基因”、“分子”等高、精、尖项目,其实并非如此。所以,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首先从临床工作开始,让住院医师感觉到科研就在自己的身边,帮助他们树立做科研的信心。立足于临床实际,导师可以指导住院医师对某种疾病的认识提出新观点,比如回顾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总结疾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或以此找出新的治疗方法。以呼吸科为例,导师就曾指导几名住院医师通过查阅病史与文献,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呼吸科、胸外科诊断为肉芽肿性肺疾病、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病例,分别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转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些住院医师可能会对基础研究产生兴趣,导师可以将自己的各类基金课题分成小课题,让住院医师参与完成。导师联系实验室的指导老师,让住院医师抽出时间进入实验室,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对简单的基础科研工作,比如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细胞培养模型,以鼓励他们的科研热情。当进行某些有难度的科研工作时,比如细胞转染,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科研工作有时是很繁琐,很枯燥的,但是适当的科研压力,可以锤炼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攀登科技高峰的意志。

从事临床或基础科研工作的目的是培养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让住院医师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合理的科研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收集或者实验操作,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9]本科生住院医师从事课题研究不一定是要得出研究成果,而是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科研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培养正确的科研道德观,为其今后独立申报科研课题,承担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长期以来,受限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和繁重的临床工作,住院医师培养中存在着临床和科研相脱节的现象,即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住院医师是各级医院未来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如何培养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本文初步探讨了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意在抛砖引玉。只有在培训基地医院、临床科室、科研导师、住院医师共同努力下,才能实施好这项工程,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思想、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

[ 注 释 ]

[1] 黄一虹,王志荣,董晨,等.五年制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调研及培养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7(6):1066-1068.

[2] 刘峰,王奕,陈迟,等.内科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48-49.

[3] 朱萧玲,计根林.谈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1(4):703-704.

[4] 潘娌妮,吴蕾蕾.浅谈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9(1):20-21.

[5] 桂明,钟狂飚,彭伟莲,等.五年制医学生的科研素质调查及培养策略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0(2):399-400.

[6] 张作鹏,梁子敬.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调研及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0(4):139-140.

[7] 施国文,冯智英,林岩,等.不同学历层次住院医师特点及培养建议[J].浙江医学教育,2013(1):39-41.

篇5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方法

一、认识初中科学实验

初中科学实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没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现在在很多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课堂上,多数时候是教师做实验,学生看教师做实验这就使得学生被动参与到实验之中,并没能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自己做实验进而发现实验的乐趣,并获取有关的实验体验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成为学习和实验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凸显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难有所获

初中科学实验的课堂上,也有学生自己参与到实验之中尽管如此,学生的所得与所获却很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很多实验是结论性实验即教师告诉学生一个实验结果,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实验的步骤,没有任何的创新性和挑战性可言,长此以往,学生对实验失去了兴趣;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小组组合不当以及教师引导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之中,要么是被置之度外,要么是得到认可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受挫,也影响到了学生知识的获取和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实施初中科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方法

1、合理分组

实验教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进行小组分组合作,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如,学生自愿、学生的性格各方面互补等基本原则要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加之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分组,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自己的团队精神,并在实验中做好自己的事情完善好自己的知识结构

2、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这两个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是这两个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只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才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有关的知识理论体系才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实验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一种主人翁意识,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之中,进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在实验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教师少协助,鼓励学生多动手;

教师少发言,只及时提点学生;

3、教师少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例如,

进行“溶液变色及用天平秤固体及液体的质量”这一实验时从实验器材的准备如“试管、胶头滴管、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托盘天平(附砝码)、小烧杯(5 L)、量筒( L)、液体(水、放于5 L烧杯中)、食盐、药匙、同规格方形薄纸”,到完成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教师最好是静静地观察学生的实验,但不要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提出任何的意见或者是指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实验的观察主要是看学生在实验中是否做到:

(1)是否有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有没有拨到“”点上

(2)注意观察学生如何调节横梁的平衡的

(3)在秤物品之前,有没有现在天平的托盘上放入方形薄纸

(4)学生是否有正确地使用量杯、量筒等基本的计量仪器

这样,学生就基本上是在无教师引导的场景下进行实验的,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实验的进行而增强,对未知知识的探索也会随着实验的进行而加强教师虽然没有引导学生,但是教师在此处观察学生的实验步骤,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这对于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达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篇6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中医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的教学方法设计最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它是教学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传统的大学本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方法以讲解灌输式教学为主,在结构形式上缺乏多样性和优化系统性,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重质量、高效率的时代潮流,不能满足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本科教学方法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

1  教学方法优化设计简述

1.1  概述

优化的教学方法并非是一种特殊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由多种具体教学方法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优化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全面动态地分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因素,选择某个具体条件下的优化方案进行教学,以达到现有条件的最佳效果的过程。

1.2  设计思路

优化的教学方法是针对一系列教学目标和内容,因此要设计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设计并通过教学评价来衡量优劣,以反馈、修正教学方法,最终建立优化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方法体系。见图1。

2  设计准备

2.1  分析和分类教学内容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本科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有一定的界定。对于大纲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的分类方法,可将其分解为事实、概念、技能、原理和问题解决5种类型[1-2]。

2.1.1  事实 

指一些术语。如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中的名医、名著、重要事件、学说历史沿革等。这些在“绪论”和各节“概述”中多见。

2.1.2  概念 

指将具有同样特征的事物进行归类,用来表征这种事物属性的名词。如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中的专业名词和术语。

2.1.3  技能 

指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如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中的诊断内容。

2.1.4  原理 

指把若干个概念组合在一起、用来陈述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规律。如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中的辨证方法、诊治思路等。

2.1.5  问题解决 

指发现问题、搜集事实、作出解释论证的程序与方法。如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中的具体案例分析内容。

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以上5方面不仅细化了知识点,也有助于捋顺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奠定基础。

2.2  确定教学目标

本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级,由于这些词语说明的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太笼统、太抽象,因而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估不能起指导作用。现代教育学认为,采用具体的、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克服上述缺点。因此,根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可以把本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每节教学目标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级层次[3-4]。

2.2.1  记忆 

指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从特殊事实到复杂理论的大范围的材料回忆。如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中,要求记住一些知识。

2.2.2  理解 

指对各项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解释。如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中,要求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某些知识点,并能对其做出合理的归纳和分类。

2.2.3  应用 

指在新的具体的情境中使用知识材料的能力,包括对规律、方法、概念及原理的应用。如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中,要求能够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疾病的诊治问题。

2.2.4  分析 

指将知识材料分解成为各个成分,进而理解其组织结构的能力。如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中,要求能够综合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

2.2.5  综合和评价 

指将各部分组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能力,以及按特定目标判断知识材料价值的能力。如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中,要求能够对有些观点进行评价并挖掘新知。

2.3  构建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应的二维层次模型

根据上述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层次高低,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构建两者对应的二维层次模型。见图2。

二维层次模型展示了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上所要达到的认知层次。15个小格是循序渐进的,每一步都不能遗漏,后一步的学习都是以前一步为基础。“事实”的学习处在“记忆”的层次,“概念”的学习需要达到“理解”的层次,“技能”的学习则需要达到“应用”的层次,“原理”的学习应达到“分析”的层次,而“问题解决”的学习则要达到“综合”与“评价”的认知层次[5-6]。

3  设计教学方法

3.1  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

3.1.1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对认知、理解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一般选择教学信息传输量较大的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图示讲授法和讲演法等;对于应用、分析中等层次的教学目标,可选择引导式讲解、分析法和应用法等;对于综合评价高级层次的教学目标,通常选择发现式教学法、探究法等。

3.1.2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对于描述性内容,选用直观教学法;对于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分析讲解、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对于规律性较强、发展成熟的内容,采用发现式教学法,而对于技能性较强的内容,采用示范模仿法等。

3.1.3  多种方法优化组合 

以教材的“节”为单元,细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每个“内容-目标”确定教学方法,注重方法间的衔接,突出整个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整体性。

3.2  具体的教学方法

3.2.1  课堂播放教学法 

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显示、演示及表演等形式,借助播放媒体教学教材向学生呈现教学信息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师生间能及时进行信息交流,打破了传统文字教材一统天下的模式。在课堂播放教学中,有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①提示法。教师在演播前和在学生的视听过程中,要告诉学生看什么、听什么,注意什么问题,以达到什么目的,还要及时根据画面的内容指导学生观察。②解说法。教师在采用无声媒体进行教学时,应边演示边解说,解说与演示的画面应密切配合。③综合法。教师在教学中,将现代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并加以综合运用,使二者扬长避短,互相配合。④情境法。教师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利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再现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⑤示范法。教师利用视听媒体向学生呈现具体、直观、典型的学习范例,提供给学生仿效或学习,以便加速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

3.2.2  程序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由大化小、由浅入深地向学习者清晰地展示,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寻求解答或教师通过媒体给出解释和答案[7]。

3.2.3  启发式教学法 

按照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逐步启发学生,引导探究,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动地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8]。

3.2.4  发现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出探究目标,即授课的中心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使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假说和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并大胆地猜想,再从理论上进行分析验证,检验是否正确。最后,对学生的讨论和发现去粗取精,总结提高[9-10]。

3.2.5  案例教学法 

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进行教学。随着中医教育的学院化、扩大化,学生深入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逐渐减少。利用多媒体,采用“虚拟案例教学法”,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样就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11]。

以上5方面的教学方法,既相互独立,又渗透互补。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合理搭配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过程。

4  进行教学评价

优化的教学方法是否能达到更高的教学目的,要通过教学评价来衡量。目前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评价主要表现为随堂测试(如课堂提问)、阶段测试(如单元考试)和结课测试(如期末考试)3种形式。由于对教学内容分析、分类不够详尽,对学生学习的细节知识点要求不明确,所以,这些测试缺乏针对性、规范性和系统性,测试的结果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和学的效果,不能作为优化教学方法的评价参考。

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本科教学方法优化设计的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详尽、客观、规范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评价指标项目、评价标准、权重系数和评判等级4个要素。其中的评价指标项目就是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应的二维层次模型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点要规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权重和量化方法。在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结构化的观察表和问卷(用于收集学生学习态度、行为、意见等反馈信息),并形成与评价指标项目严格对应的阶段性和总结性测试资料,以此实施教学评价。然后收集这些资料,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挖掘,判断各个知识点教学方法的效果,以便修改、更新教学方法,最终建立优化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方法体系[12]。

5  结语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中医高等教育的主干课程,它具有基础课和临床课的双重属性。采用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能使抽象、艰深的知识更有效地被学生融会贯通,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这个方法体系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庞维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8-256.

[2] 何宏耀.加涅教学设计的原理、模式与方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4):242-244.

[3] anderson lw,krathwohl dr.taxonomy for learing,teaching,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bridged edition.)[m].new york:longman,2001.38-62,63-92.

[4] krathwohl dr.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an overview [j].theory into practice,2002,(4):212-218.

[5] 王汉松.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65-71.

[6] 盛群力,褚献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9):90-96.

[7] 张秀芳.程序教学理论的形成及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24(6):51-52.

[8] 第五红艳.启发式教学的优化与创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专辑):317-319.

[9] 冯德福,张会明.浅谈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式教学法[j].数学教学通讯, 2003,29(9):27-28.

[10] 马长清,向 一.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j].药学教育,2o03, 19(2):28.

篇7

思维高校陶艺课程教学方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学生保持自己特有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陶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同样强调个性化,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教育时,就应尊重学生对独特性的理解,也就是在高校教学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专业独特鉴赏能力。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造就了他们对陶艺艺术认知的不同,在陶艺技术的掌握上、理解上就有差异,从而学生本身就在脑海里形成了独特的认知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按照一种教育模式去限定他们的认知思维,不应该将他们独有的创造思维抹杀掉。所以,在陶艺课程中应该注重专业的灵活性与互动性,来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陶艺展以及给学生创造实际的工程,让他们参与到其中,让学生感到成就感,这样不仅让这门课变得生动,同样也会使学生更热爱这门课程。艺术课程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有自己独特的原创思维,而陶艺的原创性是创造力形成的一个基础。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是离真正的启发性教育还很远。陶艺创造的重点在于陶艺材料的掌握,这也是陶艺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学生首先要熟知一些陶艺的工艺与材料,当学生在触碰泥土等材料的时,教师应细心观察,通过学生对材料的感受来启发学生对陶艺材料的语言,将这种语言形成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也就形成了学生的唯一独特风格。陶艺在创造思维方面应该是一种非理性的创造,多元性的创造,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当中融入自己的独特性,也就是当每个人有了独特的差异性,才使得互相合作成为一个必要的可能性,才能创造出创意的火花,使作品更加的完美。这也符合现在设计领域以及近几年艺术设计教学当中所提倡的团队意识的理念。

二提高艺术文化修养

陶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一门综合艺术。陶艺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现代陶艺的教育更多的关注西方前卫艺术,导致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盲目的追求差异性,而导致作品怪异,将东方的传统艺术忽略,脱离了传统的文化根基。在学生创做陶艺的过程中,应该将传统的儒家、道家、禅宗的美学思想渗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领略国学文化思想的独特魅力。在讲授国外文化思想及艺术流派时,应该让他们先了解其国家的文化背景、本土特色,了解他们艺术革命的本质及起源,让学生更深刻的领略其经典陶艺的故事,让他们学习这种手法,来创造出更动人的作品,这种方法也有益于增加学生对陶艺课程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索研究各种思想,向自己的作品注入文化内涵,将传统的元素运用的作品当中,突破固有的局限。陶艺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提高艺术修养可以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两方面入手:第一,陶瓷艺术的民族特色。就是将陶艺传统的审美思想意识与审美标准贯穿到陶艺教学当中,将审美意识与审美标准规范化、具体化。第二:高校陶艺专业模式应开拓地方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建立各自的地方特色教育体系,这是传承我国陶艺特色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多种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陶瓷,有着让世人叹为观止的成就。在不同的时期,陶瓷艺术都有着特定的审美观,我们将这些载入史册的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整理、研究,将他们改造和应用在艺术高等教育中。陶瓷艺术就肩负起了传承民族文化的职责。面对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陶瓷的发展概况,找寻那些能为现代所服务的精华元素

三体验性实践

在陶艺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社会生活与人、物的关系。应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应把握市场的流行趋势与现代人的物质需求与心理需求。时代变迁,催生了现代人的审美观,我们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引进新的设计理念与教学理念。精心挑选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联的事物,以及具有当代文化内涵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的范本进行讲解,提取作品中优秀的元素,让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设计灵感,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设计研究思路,指明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方向。

四结语

篇8

一、基本情况

__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__年11月成立,目前全系统共有工作人员43名。全市共有涉药单位1279家,药品生产企业1家,医疗机构961家,药械经营企业317家;其中__市局管辖的利通区、红寺堡开发区、太阳山开发区,三个区有涉药单位504家,医疗机构363家,药械经营企业141家。

二、近年来我市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__食品药品监管局切实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监管,依托政府农村药品“三统一”政策以及“两网”建设、规范化药房建设等措施,大力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基本好转,农村药品规范化供应网络已基本形成,农民安全用药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农村药品市场呈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趋势。

(一)依托政府药品“三统一”政策,规范医疗机构药事行为。

20__年,为了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区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制度。“三统一”的实施,降低了药价,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主要表现为:1、进货渠道进一步规范;2、药品价格下降,医疗机构利润减少,农民得到实惠;3、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种类下降,药品使用更加趋于合理。

(二)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推动两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1、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发挥监管网络作用的新机制。为了探索发挥监管网络作用的新机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在利通区实行“三个首次”的管理模式(即首次将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两网合一,共同监管;首次对监管网络成员实行任务考核制;首次给予网络成员工作补助)。规定了网络成员六项职责和四项权力,实行动态管理。各网络监管成员每届聘期1年,年终考核在60分以下者,当年解聘。通过“三个首次”的管理模式,对网络成员定期考核,将激励机制引入监督网管理中,实行奖励与惩戒,增强了网络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2、多策引导、以促为主,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供应网建设之路。我市基本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山区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为主的地区。近年来,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过程中,我市着力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农村药店的规模数量,农民普遍感觉现在村上也有了药店,药多了,价格也便宜,买药非常方便。20__年,全市农村药品零售网点乡镇以下几乎是空白。为缩小城乡居民用药差距,方便农民购药,在农村零售药店的办理过程中,只要申请人符合开办条件,从资料的准备到人员的培训,以至现场指导筹建,都开辟了快速办理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零售药店已达162家,降低了药价,方便了群众购药,让农民真正从“两网”建设中得到了实惠。

(三)以规范化药房建设为着力点,提高医疗机构药房管理水平。

针对农村医疗机构无专业药品管理人员、制度不健全、药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的实际,我局联合卫生局共同制订了《开展创建规范化药房活动实施方案》,指导全市农村医疗机构开展规范化药房创建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举办药品法律法规培训班,对相关药品质量负责人进行培训,增强农村药品从业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药品管理水平,为加快规范化药房创建进度、提高规范化药房创建质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规范化药房创建标准,从各类岗位的职责制度、从业人员管理、基本设施设备的配置到药品的采购、验收、贮存、保管及出库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考核验收细则,使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有了规范要求。截至目前,全市70%的农村医疗机构已通过规范化药房验收。目前,通过规范化药房创建,药房人员素质得到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医疗机构药品仓库干净整洁,药品陈列摆放整齐,台账资料记录仔细,以前 “脏、乱、差”的状况得以根本改变,

三、目前农村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对我市农村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农村药品市场情况进行的调查看,农村涉药单位药品管理情况虽有好转,但购药渠道不规范、管理差、储存条件差、人员素质差、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药品市场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医疗机构药房设施简陋,药品存储环境较差。药品不按规定进行分类陈列和储存;拆零药柜无防尘、防潮措施、不集中存放、未保留原包装、或未标明规格、有效期等现象;未配置温湿度调节及检测设备,冷藏、防尘、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不健全。

(二)涉药单位进货渠道多而杂,药品质量存在隐患。 从非正规渠道购进廉价药品和医疗器械,难以保证药品质量。有的不能提供合法票据,有的从个体非法药贩手中购进药品,还有一些乡镇卫生院不能提供合法的医疗器械相关资质证件。药械购进验收记录执行不好,部分农村涉药单位不能真实完整地记录药械购进验收情况。

(三)药学专业人员匮乏。农村涉药单位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以医代药”或“以护代药”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村卫生室是家族经营,往往由缺乏药学专业知识的家庭成员承担药事工作,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动辄输液,滥用抗生素、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等不合理用药现象较常见。

(四)“两网”建设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存在过分追求数量、追求数据而忽视质量、忽视实际效果的问题,导致产生了“建得快、效果差”的现象,背离了“两网”建设的初衷。监督网点虽已初步建立,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其培训经费、补助或报酬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受聘的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不能正常、有效的运转。

(五)药品市场监管力量薄弱。如__药监系统药品监管人员只有43名,而涉药单位数接近1300家。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便,要监管众多乡镇及行政村的涉药单位,在客观上存在很大难度。

四、进一步推进农村药品市场科学监管的建议和对策

(一)必须以科学监管理念统领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科学监管理念要求我们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作为根本。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属于最基层的涉药单位,用药服务直接面向农民群众,做好农村地区药械监管十分重要

。因此,必须以科学监管理念统领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始终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科学的监管手段和方法,切实加强农村药品科学监管。同时,将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干部政治素质的教育,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的队伍;加强执法人员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队伍;加强队伍的廉政建设,打造一支清正廉洁、公平正义的队伍。(二)深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健全完善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体系。

农村地区药品“两网”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成绩,监管网络和供应网路建设的覆盖面在逐步扩大,但在深入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进一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应该从健全完善供应网络和监管网络的体系上入手。

1、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到“十一五”末期“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目标。这个目标是国家推进“两网”建设的总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__实际,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调控、企业参与、群众满意”的原则,因地制宜。例如,在农村,要维持一个药店的日常运转,其日营业额应达到200元—300元之间。而实际上,在一个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5000元之间,人口1000人左右,300户左右人家的村庄,药店的日营业额通常只能在100元左右,药店的生存十分艰难。有的地方提出“村村有药店或药柜”的供应网建设目标,由于受到规模、效益、质量等因素的制约,即使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实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这点上,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原则。 另外,针对这种情况,药品供应网建设应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医疗资源—村级卫生室。具体做法是:将农村卫生室的药房按照规范化药房的标准进行改造,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农村卫生室的药品供应实施统一配送。这样一来,既不需要另外投资开办新药店,也能方便农民用药,而且还达到了降低药品价格的目的,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购药环境和诊疗空间。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运行和管理。探索和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管理制度,保证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是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制度建设。如建立健全药品协管员、信息员聘用、考核、奖惩、督查等制度。二是加强“两员”的实践锻炼,发挥好“两员”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组织“两员”参加一些日常和各种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逐步在实践中提高“两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识别假劣药品和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能力,为监管农村药品市场发挥作用。三是在监督网建设上,既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十分注重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3、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在“两网”建设推进的过程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主动地与党委、政府联系协调,争取理解与支持,就加强农村药品监管、推进“两网”建设达成共识,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成立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组织机构,具体负责“两网”建设工作,将“两网”建设纳入责任单位综合目标考核,推动“两网”深入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卫生、物价、工商、财政等多个部门,单靠食品药品监管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顺利推进。因此,在“两网”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必须紧紧依靠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财政、物价、监察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予以明确规定。另外,借鉴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经验,借助已经在乡镇开展的食品安全工作平台,在乡镇一级成立食品药品协管办公室,利用乡镇现有的人力资源,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明确职能职责或工作范围,形成一个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健全的、职能职责更加明确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

(三)加强对农村地区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1、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药房的管理,从使用环节上保证药品质量。医疗机构药房的管理是一个难点,按照药品经营企业gsp的规定进行管理,标准显得过高,不切合实际。如果标准过于宽松,药品质量又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必须规范医疗机构药房的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药房的建设,强化对使用环节药品质量的有效监督,以确保使用环节药品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药房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巩固规范化药房创建成果,使医疗机构药械使用行为与经营企业的药械经营行为在监管上保持一致,营造公平、合理、平等的竞争环境。

2、大力开展农村药品市场集中整治活动,坚持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药械的行为。药监部门作为药品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必须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创新监管的方式和方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有效遏制假劣药品流向市场,净化农村用药环境,营造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药械行为的高压态势,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

3、在提高药械从业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由于支持药品经营企业向下延伸配送网点,我们在企业的准入上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监管上的困难。药械从业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服务水平的好坏,制约着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在提高药械从业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一要全面实施药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二是根据药品监管形式的发展和需要,定期举办药械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将药品监管方面的文件精神和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定及时传达到位。同时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篇9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结构体系图

经验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个案法

历史法

 

文献方法

 

逻辑方法

分析法

综合法

归纳法

演绎法

比较法

 

现代方法

数学方法

统计法

图表法

测验法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厌学;厌学原因;辅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从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老师发现,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听不进课,不认真完成语文作业,还有一些学生明确说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连语文考试都不愿意认真对待,存在着明显的语文厌学问题。老师们非常担忧这些厌学语文的学生。语文是一门集合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习不好,势必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由此看来,分析当前小学生语文厌学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应对策略,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语文厌学的表现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历来倍受学校、老师的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现在一些小学生厌学语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生无法激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很多老师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沉默寡言,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上很少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使被老师提问,也不做答。甚至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都只是保持沉默,课堂上死气沉沉,只有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对于老师的讲授内容根本听不进去。老师通过与学生谈话也发现,一部分学生说不喜欢语文学习,上语文课提不起兴趣,不愿意配合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甚至是一想到上语文课就想逃避,不想学习语文,也不愿意与同学探讨语文学习的问题,一上语文课就无精打采,课堂上心不在焉,更有严重的会出现上课睡觉、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极大的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制约了小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很多语文老师感觉苦恼和困惑。

(二)学生不能认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一些老师发现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不能认真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课堂作业书写潦草,敷衍了事,完成作业的态度很不认真,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语文家庭作业。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会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学习任务,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从来都不会完成。而且这种现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还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作业抄袭,基础薄弱,语文成绩很差,人文素养缺失,不能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学生在这种厌倦语文学习的情况,也让很多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伤透了脑筋。

(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的感觉。

除了一些学生对于内容丰富、知识繁杂的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以及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不够主动积极,不愿意再继续学习语文之外,还有少数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恶的感觉,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反感,一听到要上语文课就恨不得学校能够取消语文课。这已经成为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面对这种极端厌恶语文学习的学生,转化工作难度更大,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一种最为严峻的挑战。

二、学生语文厌学的原因分析

面对当前小学生厌学语文的现状,很多老师也迫切的想要了解其中的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语文的态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具体来说,造成学生语文厌学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师方面

老师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语文的指导者、帮助者,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厌学问题,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影响学生厌学语文的主要原因。首先,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尽管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一些老师的教育理念还比较传统落伍,在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过多的指责批语,不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一些学生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信心,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了厌烦学习语文的负面情绪。其次,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简单单一,上课一个人讲的比较多,学生只能当听众,参与语文学习的机会较少,语文教学枯燥呆板无趣,不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导致一些学生在理解语文问题时存在着一定难度,逐渐减弱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对于缺乏创新与变化的语文学习,也必然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最后,语文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也比较传统单一,仍然以考试分数来判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忽视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导致一些学生不能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没有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认为语文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

(二)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产生语文厌学的情况自然也与学生本身具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基础、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还比较薄弱,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表现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比较有限。当面对老师的批评责备时,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太笨,学不好语文,渐渐的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还有一些学生认识不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有的认为是为了家长学习,有的是迫于W校考试的压力学习,这些外在的压力,让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力,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然会厌烦语文学习。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学不良思想行为的感染,以及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对于语文学习的目的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语文的一个原因。

(三)家长方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着无法估量的重要影响。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家庭氛围、学习环境等,一个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家长,必然会懂得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向孩子渗透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另外,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成为影响学生语文厌学的重要原因。有些家长喜欢给学生没完没了的布置学习任务,并且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机械的记忆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严重的打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以考试的分数下结论,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导致一部分孩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信心。

三、学生语文厌学的辅导方法

针对小学生厌学语文的原因分析,老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士,需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转变学生厌恶语文学习的态度。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发现学习的转变。老师需要积极践行新课改的新理念,不论是语文课前的准备,还是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制定语文教学目标时,也要落实三维目标,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变化,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迎合了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的特点,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使用适合学生的方法。

(三)针对不同厌学情况,区别对待学生厌学语文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厌学程度不同,造成学生语文厌学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老师需要结合学生厌学语文的具体情况,了解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厌学语文的转变教育。例如,有的学生是对学习语文的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天生就笨,学不好语文。这就需要老师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鼓励的表扬,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逐渐形成学习的自信。总之,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比较好的转变学生语文厌学的效果。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构建家校密切配合协作机制。

从家长方面来看,对于学生的语文厌学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老师需要与家长进行不断的沟通,促使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动员家长和学校一起,与老师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学生厌学语文的工作。只有学校与家长密切协作,请家长参与,监督好的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借助外界环境的感染力,引导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转变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为学生的汉语基础和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面对当前小学生语文厌学现象普遍存在的现实,老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充分了解造成学生厌学语文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设计应对方案,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转变厌学语文的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每个学生厌学语文的情况不同,原因也各不一样,老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才能有效的促使学生厌学语文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郭艳霞.从人本主义视角探讨当今学生厌学语文的原因[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