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

篇1

1 床旁超声在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1.1 血管通路的建立

中心静脉压(CVP)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是脓毒症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有效液体复苏的指标,因此,脓毒症患者常需要建立中心静脉,以便于快速补液并进行容量监测。传统方法建立中心静脉多凭手感盲穿,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而休克、患者以及先天血管缺陷等都可能导致盲穿失败,并可能出现气胸、血胸、局部血肿、误穿动脉等并发症。床旁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具有以下优势: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减少并发症。

1.2 容量评估

脓毒症休克,EGDT仍以CVP 8~12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有效液体复苏评价的指标[5]。但临床工作中,中心静脉置管是有创操作,存在一定医疗风险,由于技术受限或(和)依从性欠佳,可能导致无法快速获得准确的CVP数值。而床旁超声由于其无创和快速的特点,通过观察下腔静脉管径并计算呼吸变异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CVP评估容量的不足。

1.2.1 基本原理 吸气时由于胸廓内压下降,导致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的血液增加,腔静脉管径减小;相反,呼气时胸廓内压升高,回流至右心血量减少,腔静脉管径扩张。当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腔静脉管径会随之塌陷,同时管径随呼吸运动的变化幅度会增加。

1.2.2 测量指标 下腔静脉血管壁薄、顺应性好,为容量血管;其次肝后下腔静脉可以以肝脏作为声窗,其可视性好,受肠道气体干扰小,可作为主要的观察血管。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并计算呼吸变异指数。

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下腔静脉最大径 - 下腔静脉最小径)/ 下腔静脉最大径。

1.2.3 容量评估 研究显示下腔静脉最大径、最小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CVP均有相关性,且下腔静脉最大径、最小径及呼吸变异指数可以预测CVP值的高低,可以作为无创手段监测患者的血容量;下腔静脉最小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PiCCO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均有相关性,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血容量状态,其界值分别为1.13 cm(敏感度96.3%、特异度94.1%)和界值30%(敏感度 88.2%、特异度96.3%)[6]。有国外学者分别报道,下腔静脉塌陷指数(计算方法同呼吸变异指数)预测右心房压力>10 mm Hg的界值分别为50%(敏感度87%,特异度82%)和40%(敏感度73%,特异度84%)[7]。对于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休克患者,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可以较好地预测对扩容治疗的反应性[8-9]。因此,床旁超声探测下腔静脉可以快速评估血容量,指导液体复苏。

2 床旁超声在肺部疾患中的应用

2.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在肺部往往表现为ARDS。如何判断ARDS肺间质水肿严重程度,从而对诊治提供帮助?目前用于监测肺水肿的设备包括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和肺动脉导管,但它们均为有创检查,且成本高,无法长期使用。而床旁超声可以用来监测肺水肿严重程度。正常人的肺部超声显示为A线。A线为超声波在探头和胸膜间多次反射形成的伪影,它与胸膜平行、等间距且逐渐减弱。而肺水肿患者A线消失,出现B线。B线为肺间质水肿后形成的伪影,它起于胸膜,与胸膜垂直、呈激光状、高回声、延伸至远场。研究显示,床旁超声对肺水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预测肺动脉嵌顿压(PCWP)的高低。

在ARDS的柏林定义中,胸片和胸部CT表现仍是其诊断标准之一[10]。但在临床上,肺部的放射学诊断也有其局限性。床旁超声具有简单、快速、可重复操作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ARDS的诊断和治疗中。在呼吸困难的诊断中, ARDS可以出现胸膜改变,并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之一与心源性肺水肿进行鉴别[11]。肺部超声还可以床旁评估ARDS的肺通气[12-14],及时发现机械通气的肺不张和/或肺实变[15-16]。肺部超声还可以对“非含气肺区域”进行连续的监测,避免肺萎陷。对于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超声可以判断“潜在的复张肺区域”,从而避免应用过高的PEEP,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17]。

2.2 肺炎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成为急诊科接诊的主要群体,肺部感染为其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目前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胸部X线和CT。X线可在床旁完成,但其有放射性,且由于纵膈、心脏等脏器的干扰,常造成假阴性的结果。文献报道的X线片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敏感度在70%左右。CT诊断肺炎的敏感度很高,但放射性更强,且无法床旁完成,挪动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CT检查有潜在的风险。近年来,经胸超声检查肺和胸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2.2.1 肺炎的超声影像特点 超声可以在每个肋间进行肺和胸膜的扫查,其提供的影像信息要远多于X线,并能接近CT检查的效果。肺炎的超声影像学改变包括:①肺组织肝样变 为实变的肺组织,其超声影像与肝脏近似。实变的肺组织中可见高回声影,为充气的支气管,这是判断肺实变的重要依据;②局部B线 肺水肿患者B线为双肺散在分布,而肺炎患者出现B线则局限在有炎症的肺组织内,为炎症导致的肺水肿;③胸膜下结节 为胸膜下出现的低回声结节,可以表现为三角形、多边形、圆形等;④胸膜改变 表现为胸膜的增厚(>2 mm)或不规则。

2.2.2 超声影像评价 大部分学者使用床旁超声诊断肺炎时,将观察到肺组织肝样变作为依据。但是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或肺部弥散渗出,而并非肺组织实变。笔者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70%左右的肺炎超声检查出现肺组织实变,与其他学者报道的结果略有差异。有文献报道局部出现B线为肺炎的超声影像特点,但是以局部B线作为诊断肺炎的标准并不准确。急诊就诊的许多老龄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的心脏疾病,即使没有肺炎的情况下,也可发现B线,尤其在背部肺组织。有研究将超声发现胸膜下病变(三角形)作为诊断肺栓塞的依据,而笔者进行的研究显示肺炎患者也可以出现胸膜下病变,而且CT表现为弥散性渗出的肺炎患者,其胸膜下病变的数目多。其可能的机制为肺部炎症反应导致向外周肺组织供血的小血管出现炎症栓塞,导致肺组织缺血坏死继而出现胸膜下低回声的结节。另外,笔者发现肺炎患者出现胸膜改变的肋间数量多于非肺炎患者,且CT表现为弥散渗出的肺炎患者其出现胸膜改变的肋间个数多于CT表现为实变的肺炎患者。

3 床旁超声在心脏损害中的应用

心脏是脓毒症时易损靶器官之一,40%的脓毒症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18]。表现为心脏扩大,射血分数下降,对容量负荷收缩反应差,收缩峰值压力/收缩末期容积比值下降等[19]。作为无创性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检查手段,超声心动(UCG)在脓毒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在充分的液体复苏后,往往表现为心排量(CO)正常或升高,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尽管CO升高和每搏输出量(SV)正常,但仍有可能存在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可能的原因为心率增快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增加。多项研究表明,LVEF、LVEDV可以判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UCG检查LVEF受损的脓毒症患者其预后差[20-21]。较之PiCCO,床旁UCG具有简便、无创、快速的特点,且可以测量LVEF值,更能快速、准确地反映心功能。

超声心动还可以对休克的其他原因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急性肺栓塞等进行鉴别,并发现原有的心脏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心脏瓣膜病等,从而指导液体复苏以及原发病的治疗。

4 结语

床旁超声的优势在于其快速、无创,可以在床旁由急诊科医生完成,不需要联系其他科会诊,因此缩短了诊断和判断病情的时间,使脓毒症患者得到更早、更及时的治疗。超声检查对身体无伤害,可重复进行,用于监测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为临床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和决策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目前我国尚无急诊超声的相关培训和资质认证,如何根据国情制定适合我国的培训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Martin GS, Mannino DM, Eaton S, 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79 through 2000[J].N Engl J Med,2003,348(16):1546.

[2]Angus DC, Linde-Zwirble WT, Lidicker J, et al. Epidemiology of severe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lysis of incidence, outcome, and associated costs of care[J]. Crit Care Med,2001,29(7):1303.

[3]Chelly MR, Margulies DR, Mandavia D, et al. The evolving role of FAST scan for the diagnosis of pericardial fluid[J]. J Trauma,2004, 56(4): 915-917.

[4]洪玉才,张茂,何小军,等.急诊床旁应用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初步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0): 1066-1069.

[5]Dellinger RP, Levy MM, Carlet JM,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08[J]. Crit Care Med, 2008, 36(1): 296-327.

[6]刘笑雷,顾承东,王海峰,等,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2):134.

[7]Brennan JM, Blair JE, Goonewardena S, et al. Reappraisal of the use of inferior vena cava for estimating right atrial pressure[J]. J Am Soc Echocardiogr, 2007, 20(7): 857-861.

[8]Feissel M, Michard F, Faller JP, et al. The respiratory variation in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as a guide to fluid therapy[J]. Intensive Care Med,2004, 30(9): 1834-1837.

[9]Barbier C, Loubières Y, Schmit C, et al. Respiratory changes in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are helpful in predicting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ventilated septic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2004, 30(9): 1740-1746.

[10]The ARDS Definition Task Forc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 Berlin Definition[J]. JAMA,2012,307(23):2526-2533.

[11] Copetti R, Soldati G, Copetti P. Chest sonography: a useful tool to differentiate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from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Cardiovasc Ultrasound, 2008,6:16.

[12] Bouhemad B, Brisson H, Le-Guen M, et al. Bedside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induced lung recruitment[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 183(3):341-347.

[13] Via G, Lichtenstein D, Mojoli F, et al. Whole lung lavage: a unique model for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lung aeration changes[J]. Intensive Care Med,2010, 36(6):999-1007.

[14] Arbelot C, Ferrari F, Bouhemad B, et al. Lung ultrasound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acute lung injury[J]. Curr Opin Crit Care,2008, 14(1):70-74.

[15] Yang JX, Zhang M, Liu ZH, et al.Detection of lung atelectasis/consolidation by ultrasound i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Clin Ultrasound J,2009, 1(1):13-16.

[16] Tsubo T, Sakai I, Suzuki A,et al.Density detection in dependent left lung region using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J]. Anesthesiology,2001, 94(5):793-798.

[17] Stefanidis K, Dimopoulos S, Tripodaki ES, et al. Lung sonography and recruitment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pilot study[J]. Crit Care, 2011,15(4):R185.

[18] Dhainaut JF, Cariou A, Laurent I.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sepsis[J]. Sepsis, 2011, 4(2): 89.

[19] Vincent JL. Hemodynamic support in septic shock[J].Intensive Care Med,2001,27(1):80-92.

[20] Jardin F, Fourme T, Page B, et al. Persistent preload defect in severe sepsis despite fluid loading: a longitudinal echocardiographic study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J]. Chest,1999,116(5):1354-1359.

[21] Parker MM, Shelhamer JH, Bacharach SL, et al. Profound but reversible myocardial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J]. Ann Intern Med,1984,100(4):483-490.

(收稿日期:2012-12-14)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2.002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

篇2

【关键词】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

临床急诊所面临的患者,其病情都较为严重,尽早明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科学、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十分关键。超声医学检查由于其科学、准确、无痛无创、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查体科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在继二维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后出现了新兴的超声医学技术超声造影。[1]超声造影的诊断技术较之前两种超声检查技术更加科学、合理,克服了超声常规检查的局限性,主要是通过造影剂等方式增强了血液的方向散射,帮助急诊医师弄清血液的流向,观察其变化,对患者所患的疾病进行科学及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本文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人民医院超声科的实际工作情况,随机抽取了534例临床急诊患者,对其诊断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其相关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常规资料 本次选择的临床急诊患者共534例,年龄在两岁到七十五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三十岁。其中男性202人,女性332人。选择的急诊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其中一部分患者在腹部剧痛的同时还伴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身体发热等症状。因此,我院对其采取了超声医学检查,其相关检查结果的详细分类如下:

临床急诊的534例患者,其诊断基本符合率、达标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4.6%、86.6%、1.4%、7.4%。其中超声医学检查出现偏差的共有34例,误诊的有28例,其中出现了病情误诊的病例分别为,黄体破裂出血、胃十二指肠穿孔、外伤性肠破裂、异位妊娠、急性阑尾炎、盆腔炎包块,其误诊的病例数分别为2例、4例、2例、6例、8例、6例。此外,其中还出现了2例外伤性肠破裂、2例自发性肠穿孔、2例黄体破裂出血共6例的漏诊。[2]经过超声医学的初步检查,其中有272例急诊临床患者的病情通过手术或者病理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了有效的证实。其中的262例临床急诊患者则是通过其他手段得到了验证,[3]包括X线、临床穿刺、CT技术治疗等方法进行了验证。

1.2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检查方法 目前的超声医学临床急诊检查是多种方式与诊断仪器的结合,包括生理盐水充盈膀胱、空腹检查、憋尿等。[4]而本次超声检查依据病情的不同,不要求进行空腹检查,主要针对盆腔检查或者进行生理憋尿或者生理盐水的充盈检查,同时利用LOGIQ400、LOGIQ5等仪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全面的检查。

1.3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判断标准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判断标准分为符合标准和基本符合标准。临床观察与超声诊断相一致即视为符合标准。再者,在对病患者腹腔的超声医学检查时,若超声医学检查只是显示了病灶区血供减少,或者只是显示了腹腔积血或积液时,即可视为基本符合标准。

2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结果

2.1 超声检查和临床检查的结果对比 根据超声检查与临床检查的结果不同,对超声检查的符合率、基本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了简单计算,其分别为86.6%、4.6%、7.4%、1.4%。根据各医院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被选择的病例组超声医学检查结果优于其它检查平均水平。

2.2 超声诊断病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抽取的534例病患中,女性的外伤率比男性低很多,分别为21.8%和78.2%。其超声诊断病因与男女之间的关系。

3 关于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讨论

临床急诊所诊断的疾病都是对生命存在威胁的关键性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实践经验,除了在胆管系统、肠道性疾病、实质性脏器损伤、妇产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外,其他的常规检查对病患者和急诊医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 论

综上所述,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用根据急诊病情的不同其表现出的作用也不一样,但是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地位依旧不容动摇。通过超声医学技术的改进与发展,漏诊、误诊的几率越来越小,并且在临床急诊中越来越受重视,对临床急诊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峰,刘绪舜,宗光金,等.胃癌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4):309-311.

[2] 高卫国,赵长勇,等.胃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9):713-716.

篇3

[关键词] 急腹症;妇产科;超声;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 R6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a)-150-02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ical acute abdominal diseases

LIN Limei, FAN Yizhen, ZHENG Hongping

Department of Ultrasonic,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er of Longgang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ical acute abdominal diseases. Methods: 70 patients of acute abdominal diseases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ical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October 2010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Their ultrasonic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btained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ic diagnosi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ultrasonic examination matched with that of other diagnostic methods in 68 cases, resulted in a match rate of 97.14%; 2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resulted in a misdiagnosis rate of 2.86%. Conclusion: Ultrasound examination is easy, quick, noninvasive, painless and easy to repeat. It can also detect and locate source of disease at an early stage. Thus, it can provide solid objective evidence for the caus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ost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ical acute abdominal diseases; it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ical acute abdominal diseases examination,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cute abdominal disease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ical; Ultrasound;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妇产科急腹症是急诊患者中较常见病症之一,常突然起病、病变进展快、病情重,其病情变化复杂,若不能及时诊断、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最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包括有: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下腹胀感,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等。妇产科急腹症是女性常见病,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普及以及超声分辨率的提高,对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有很大的提高。超声检查具有简便快捷、无创伤、结果正确率高等特点,能够为多数急腹症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以提高诊断率和降低误诊率。2009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妇产科共收诊7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现将其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妇产科共收诊7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年龄17~48岁,平均(33.4±5.3)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痛时间0.5 h~2 d)、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流血时间1 h~16 d)等症状,部分伴有发热、白带增多、脓性白带等不同症状。55例患者有明确的停经史,53例患者尿妊娠试验(HCG)结果呈阳性,2例出现休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确诊。

1.2 检查方法

采用VOLUSO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7.5 MHz。患者检查时膀胱适度充盈(必要时注入无菌生理盐水400~500 ml以充盈膀胱),取仰卧位,必要时改变。于耻骨联合上到脐下做上下横向扫查,在下腹部常规做纵切、横切以及多角度、多切面扫描。观察子宫、子宫腔内及附件的形态、大小、有无包块(包括包块大小、形态、部位、边界、回声特点),盆腔内有无游离液体等,并注意观察肝肾隐窝、脾肾隐窝等部位有无液性暗区。经腹部探查后,可进一步经阴道检查,即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多切面多角度扫查盆腔,对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

2 结果

本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等诊断相符者68例,符合率为97.14 %;误诊2例,误诊率为2.86 %。见表1。

表1 70例患者超声检查与临床确诊对照分析(例)

3 讨论

妇产科急腹症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发病急、病情复杂且进展迅速、病情重,需及时作出病因诊断及治疗。超声检查可早期快速作出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超声检查应作为妇产科急腹症首选诊断方法[1]。下面将各种常见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及超声特点总结如下:

3.1 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急腹症最常见的病因(37/70,52.86%)。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及残角子宫妊娠等,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不同部位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的共同声像表现为:子宫正常或轻度增大,宫内无妊娠囊声像,大多数子宫内膜明显增厚,回声增强,有时可见子宫内膜分离征,形成假孕囊,应与宫内妊娠囊鉴别;可见子宫旁附件区包块,包块边界模糊不整齐,表现为强弱不一、回声不均匀的混合性包块;可在子宫直肠窝探及液暗区,出血量多时可在腹部探及液暗区[2]。异位妊娠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异位妊娠应与黄体破裂、附件炎性包块等鉴别:黄体破裂无停经史,盆腔多不能探及包块,子宫直肠窝可探及液暗区;附件炎性包块常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病史[3]。

3.2 流产

流产是妇产科急腹症的常见病因,可分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等;流产的主要症状是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声像图显示宫腔内妊娠囊,囊内见胚芽与心管搏动,表明胚胎存活。彩超表现:妊娠8周前的胚胎原始心管搏动为70~80次/min,若过低则有流产倾向;胎心搏动呈闪烁血流信号,高回声的绒毛膜下仍有低阻力的滋养层血流。难免流产:孕囊大小与孕周不符,变形皱缩、边缘缺落、位置下移,妊娠囊内胎心搏动消失;孕囊未剥离,则仍可记录到低阻力的滋养层血流。不全流产:声像图示子宫增大或饱满,宫腔内有疏松光带或疏松光团;宫腔内不均质高回声内无血流信号。

3.3 卵巢囊肿蒂扭转

卵巢囊肿蒂扭转声像图显示:均无子宫增大,患侧卵巢增大,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块,其张力较高,附件区包块以混合性回声为主。不全性蒂扭转肿块壁增厚,肿块内回声杂乱,盆腔内见游离液体,系炎性渗出。可鉴别出囊性肿物或实质性肿物,以与炎症性肿决鉴别,并能判定肿物与子宫的关系。

3.4 黄体破裂

超声显示:子宫正常大小,其内膜为增生期内膜改变,宫腔内无妊娠囊;盆腔多探不及包块,子宫直肠窝可探及游离的液性暗区。黄体破裂与附件炎性包块易误诊,需结合病史分析。黄体破裂HCG阴性,腹痛多发生于月经之前,多无闭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4-5]。

3.5 急性盆腔炎

声像图显示:附件区边界不规则、境界欠清楚、内部透声较差的液性包块、子宫直肠陷凹偶可见盆腔积液。

3.6 前置胎盘

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实质部分完全覆盖子宫颈内口(中央型:胎盘的中心部分覆盖子宫颈内口;前壁型:胎盘大部分附着于子宫前壁,下段小部分延伸至后壁,覆盖子宫颈内口;后壁型:胎盘大部分附着于子宫后壁,下段小部分延伸至前壁,覆盖子宫颈内口;左侧壁型:胎盘大部分附着于子宫左侧壁,下段小部分延伸至右侧壁,覆盖子宫颈内口;右侧壁型:胎盘大部分附着于子宫右侧壁,下段小部分延伸至左侧壁,覆盖子宫颈内口)。边缘性前置胎盘的胎盘下缘紧靠宫颈内口,但未覆盖宫颈内口。

妇产科急腹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育龄妇女尤为多见,病因复杂多样。妇产科急腹症可通过超声显像检查直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宫旁有无异常等情况、附件部位肿块情况、盆腔内有无游离液体等,根据超声显像提示结果,对引起急性腹痛的病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作出诊断;还可为保守治疗患者的病情动态观察提供临床依据[6]。对复杂病例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不可只注重超声图像表现。对声像图鉴别困难者,需密切结合病史及体征,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断符合率。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无创伤、痛苦小、易重复等优点,能及时发现和确定病因,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和鉴别,可为多数妇产科急腹症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超声检查可作为妇产科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7-8]。

[参考文献]

[1]金荷照. 妇产科急腹症的B超诊断与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1):669-670.

[2]雷进,段扬,王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5):55-57,80.

[3]陈丽萍,温鹏涛,孙文丽.输卵管妊娠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27(5):78.

[4]孙丽萍.超声对81例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与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7):952-953.

[5]柯红.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5,4(7):28-29.

[6]郝洁,粱萍,邓碧丹.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海南医学,2007,18(4):132-133.

[7]扈,刘晓玲,修迎春.妇产科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与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1):121-122.

篇4

[关键词] 喉癌;超声;CT;分型

[中图分类号] R739.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081-03

喉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喉癌治愈率的关键[1]。而间接喉镜、纤维电子喉镜及X线检查等常规耳鼻喉科检查均存在一定局限性[2]。研究发现,CT检查能清晰显示喉深部结构及周围颈部软组织、血管和淋巴结情况,克服了喉镜无法通过高度狭窄管腔之缺陷[3]。另一方面,随着超声仪器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超声分辨率逐渐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使喉癌的诊断率逐渐提高,病变范围亦更加明确[4]。本文通过对38例超声拟诊为喉癌的患者行CT检查,比较超声与CT诊断喉癌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8例喉癌患者,均经手术或喉镜取活检病理证实。其中男28例,女 1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6岁。临床表现以咽喉疼痛、痰中带血、喉部异物感或进食受阻等就诊。其中15例有吞咽疼痛、喉咙有异物感,13例患者咳嗽后出现粘液或痰里带有血丝;5例出现呼吸困难现象。既往无喉部手术、放疗或化疗史。病理诊断显示:鳞癌35例,腺癌3例。

1.2仪器与方法

1.2.1 超声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在颈前横扫及两侧纵、斜扫查。根据喉癌的分型分别采用的切面为舌骨横切面扫查,舌骨呈马蹄形强回声,自前向后依次为皮肤、舌骨、会厌、喉前庭。甲状软骨上切迹下一横指水平切面,可显示甲状软骨回声呈倒“V”字形强回声及声带回声。当发音时可见声带振动,声带后方为杓状软骨,呈横置的短条形强回声,其外方为梨状窝区。环状软骨水平横切面可显示环状软骨回声及喉腔为声门下区切面图像。并常规探查甲状腺、腮腺、颌下腺及双侧颈部器官及颈部淋巴结。依据肿块血流信号的大小、数量以目前国内认可的半定量方法评价血流分级,将血流丰富程度分为四个等级[5]:为0~Ⅲ级。0级:肿块内及周边无血流信号。Ⅰ级:肿块内血流信号分布范围约占肿块面积1/3以下,周边血流信号分布约占肿块周长1/3以下。Ⅱ级: 肿块内血流信号分布范围约占肿块面积1/3以上,周边血流信号分布约占肿块周长1/3以上。Ⅲ级:肿块内几乎布满血流信号,周边血流信号分布几乎占据全部周长。

1.2.2 CT检查 采用Histeed-DX/I单排螺旋全身CT机。患者取仰卧位,颈部伸直,避免吞咽动作,平静呼吸下连续扫描,扫描角度平行于喉室或声门声带。扫描范围包括舌骨会厌上缘到环状软骨下缘或肿瘤下界往下5~10 mm。层厚2~5 mm。其中10例并行增强扫描。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肿块大小的喉癌患者CDFI血流分级

本组38例喉癌患者均行超声及CT检查,喉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有坏死时可见无回声区。肿块较小者多呈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毛糙,欠规则(图1);肿块较大者低回声区内部回声不均匀,见较多大小不等的强回声点,内可见小无回声区,正常的淋巴结门结构消失,多数在同侧颈内动脉旁能清晰显示。颈部有淋巴结转移者呈现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低回声。声门上型癌18例、声门型癌12例、声门下型癌8例。声门上型一般就诊较晚,瘤体较大。声门型一般就诊较早,瘤体较小,检出最小者0.5 cm,位于一侧声带者7例,超出一侧声带者5例。声门下型癌多位于侧后方,侵犯喉咽部及食道各3例,侵犯甲状腺2例。CDFI扫查内部血流较丰富,并可判定淋巴结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峰值流速21 cm/s,RI=0.64。不同肿块大小的喉癌患者CDFI血流分级见表1。表1显示,不同肿块其血流CDFI血流分级虽然不同,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不同肿块大小的喉癌患者CDFI血流分级

2.2 超声与CT 诊断不同分型喉癌的准确率比较

喉癌的CT表现主要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及声门下区的软组织肿块或弥漫性增厚,喉旁间隙或会厌前间隙变窄、消失,密度增高,声门裂移位,喉软骨的破坏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声门型中6例声带呈突入气道的局限性丘状结节,以其前部多发:6例一侧声带不均匀或弥漫性增厚,呈波浪状改变,表面尚光滑,声门裂偏移。声门上型均表现为会厌表面黏膜增厚或形成突向喉前庭的肿块,5例肿瘤内有坏死,8例室带及喉室受侵,表现为局限性或明显增厚,部分形成突向喉室的肿块,3例肿大淋巴结内有不规则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时周边有强化CT,与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超声与CT 诊断不同分型喉癌的准确率比较

图1 声门上区横切面,喉癌为形状不规则回声(M),肿块较小

(0.5 cm×1.0 cm),其后可见气体反射

3 讨论

喉癌为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耳鼻喉科肿瘤的11%~12%,临床诊断多依据发病的病史及喉镜检查确诊。以往对喉癌主要通过喉镜、X线片、造影及CT等进行检查,其中喉镜可以观察到癌肿所在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但无法判断癌肿的浸润程度及转移情况,而彩超却可以弥补上述喉镜检查不能发现病变的不足之处[6-8]。

对喉癌患者进行CT扫描具有速度快,一次屏息可完成全部检查,减少了运动伪影的优点;且CT具有高分辨率的横断面成像密度,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9]。当混合型肿瘤较大时,肿块充满喉腔时,CT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及平面或曲面重建功能可以清晰地显示气道阻塞远端及声门下,避免了喉镜检查无法观察其全貌、估计肿瘤的范围及向周围浸润的不足,为喉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10]。但CT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CT只能观察静态图像,灵活性较差,室带到声带的过渡区不易显示;对于肿物的原发部位及喉软骨的未骨化与破坏无法区分,只能查出足以改变组织密度和筋膜层的异常:CT不能对直径

喉癌侵犯甲状软骨时,首先侵犯甲状软骨的内表面,使其出现线样高回声的连续性中断,超声可早期发现喉部肿瘤并清晰显示肿瘤的结构、周围组织的浸润范围及周围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情况。研究报道,超声能发现直径为1.5 cm 的较小肿瘤,准确率可达 100%。彩色多普勒(CDFI)能显示肿瘤内部的血流、肿瘤及肿大淋巴结与血管的关系,从而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组38例喉癌中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回声不均匀,可能与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且生长速度远高于正常组织、组织密度亦低于正常组织密切相关[12,13]。而CDFI显示血流丰富程度以Ⅱ~Ⅲ级为主,肿块周边血流明显多于内部血流(表1)。与张继海等[14]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

但超声在喉癌的诊断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诊断喉腔内肿瘤时,因软骨支架及深部中心气腔对超声成像有一定的影响,故对特别小的肿瘤及只表现为溃疡型的肿瘤,诊断较困难。如因喉腔内有气体干扰对

喉癌的超声像图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其中喉结核的超声检查显示呈不规则无回声区,透声较差,部分肿块型与喉癌不易鉴别;喉状瘤超声见多数状肿物突入喉腔,但不向基底部浸润;喉淀粉样变呈块状隆起突入喉腔,表面光滑,范围常超出喉腔,颈部无淋巴结肿大。而喉癌的CT表现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①喉结核的CT表现病变多双侧弥漫且双侧喉旁间隙几乎均受累而喉结构基本完整。②下咽癌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梨状窝变小或消失,局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梨状窝癌易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16]。

综上,彩超检查具有无创、简便易行、能动态多切面扫查、无痛苦、 损伤少等优点,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深部组织浸润程度、范围及肿块内部、周边血流情况,可以为临床提供一种较新的喉癌的辅助诊断方法。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位置、侵犯范围以及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它能为喉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超声与CT对于诊断喉癌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二者各具优缺点,临床上应结合二者的各自优势联合应用,以提高对喉癌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李锐,郭燕丽,华兴,等. 高频超声与CT诊断喉癌的临床研究[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48-49.

[2] 侯智文,于秀荣,李文伦,等. 喉癌的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与纤维喉镜及病理的对比研究[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8,30(2):111-112.

[3] 王天泽. 喉科手术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0.

[4] 杨健,李必强,黄显龙,等. CT在43例喉癌侵犯范围和术前分期的价值[J]. 重庆医学,2009,38(20):2578-2579. [5] 聂中. 螺旋CT检查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83-185.

[6] 汪珍元,杨俊凯. 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6,7(3):153-155.

[7] 周鹏,高雪梅. 喉癌CT诊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62-63.

[8] 朱尚勇,刘若川,李庆芬,等. 超声与CT在喉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3):180.

[9] 朱尚勇,骆峰,刘若川,等. 超声对喉癌TNM 分期巾的应用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5):341-343.

[10] 聂中. 螺旋CT检查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6(8):14-15.

[11] 席永强,李丹,袁婷婷,等. 多层螺旋CT扫描在喉癌术前分型、分期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11):770-773.

[12] 丁军,张建刚,郑艳,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电子喉镜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J]. 农垦医学,2009,31(2):132-133.

[13] 刘艳君,王学梅,周旭. 超声对喉癌和下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5):709-710.

[14] 张继海,石继红,金国威,等. 彩超对喉癌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10):757-758.

[15] 李勇,王惠忠. 高频超声内窥镜在喉癌疾病诊断中的成用研究[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13):737.

篇5

关键词:妇产科急腹症;康复诊断;急救措施;疗效比较

急腹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出现急性的下腹疼痛,且患者的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 [1]。特别是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下腹部又有非常多的生殖器官,器官分布复杂。对患者的病灶诊断的困难性增多[2]。目前临床上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对患者的下腹部进行超声影像学检查,并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观察患者的下腹部是否出现积水、器质性病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所选98例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患者的年龄为18~59岁,平均年龄(48.25±6.29)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通过超声影像学检查并最后确诊为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其中异位妊娠患者为3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35例、流产患者26例、黄体破裂患者为7例。所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患者的下腹部出现疼痛、患者疼痛难忍,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本次实验前患者均签署了相关同意书,本次实验符合相关伦理学规定。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检查的仪器型号为飞利浦HD11型超声仪,在检查前将探头选择为C5-2,也就是具有3.5MHz的频率的探头。在患者检查前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前的膀胱充盈,主要的方法是让患者大量饮水,或是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导尿管进行1%的生理盐水的注入。当患者的膀胱状态能够进行检查时,对患者下腹部的扫描检查。并观察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患者是否出现盆腔积液或粘连现象等。

1.3疗效判定 比较不同症状下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临床最终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超声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准确率=检查准确结果/诊断结果*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在所选98例患者中,通过超声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妇产科急腹症的患者为90例,另8例患者出现误诊,诊断的准确率为91.83%,其中异位妊娠患者为30例,超声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28例,准确率为93.33%,急性盆腔炎患者35例,超声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为32例,准确率为91.42%,流产患者26例,全部检查确诊,准确率为100%,黄体破裂患者为7例,超声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为4例,确诊率为57.14%,见表1。

3讨论

妇产科急腹症的发病原因较多,但发病症状大致相同,都是患者突然出现下腹疼痛,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症状[3]。当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时,医生无法通过患者主诉观察和判别患者急腹症的发病原因[4]。妇产科急腹症的主要致病因素有:患者出现异位妊娠、流产、黄体破裂以及急性盆腔炎等[5]。如果不能及时的诊断和救治,患者极易出现多个器官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通过对本文所选98例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在所选98例患者中,通过超声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妇产科急腹症的患者为90例,另8例患者出现误诊,诊断的准确率为91.83%,其中异位妊娠患者为30例,超声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28例,准确率为93.33%,急性盆腔炎患者35例,超声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为32例,准确率为91.42%,流产患者26例,全部检查确诊,准确率为100%,黄体破裂患者为7例,超声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为4例,确诊率为57.14%。超声影像学检查能够有效的观察出患者的下腹部是否出现器质性病变、或是患者是否出现盆腔粘连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增加等症状,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秀玲,库尔米拉,德文洁,等.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15):51-52.

[2]孙惠.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02):52-53.

[3]赵君萍.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23:88-89.

篇6

关键词:上消化道溃疡;诊断;超声充盈检查法

一直以来,因为胃肠道中诸多因素如气体等的干扰,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很大局限[1],因此很长时间以来胃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于胃镜检查与X线检查。在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不断改进下,超声检查在胃肠道疾病临床诊断中逐渐得到重视[2]。上消化道溃疡是指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中的慢性溃疡,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3]。为探讨上消化道溃疡诊断中应用超声充盈检查法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于我院接受超声充盈检查法诊断的上消化道溃疡患者94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0月诊治上消化道溃疡患者94例,其中男53例,41例,年龄22~53岁,平均(27.5±2.6)岁;十二指肠溃疡59例,胃溃疡3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75例患者有程度不同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8例有黑便症状,4例在空腹状态下腹部有痛感,7例饭后出现典型胀痛。所有患者均展开超声造影首诊检查,之后展开胃镜检查。

1.2方法 利用百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94例患者展开超声充盈检查,将探头频率为3.5~5.0MHz。患者经8~12h空腹后展开检查,先将1包速溶胃肠助显剂加到消毒杯内,将500~600ml 温度为90℃~100℃的开水加入其中,快速搅拌直至成为均匀的稀糊状,等冷却到30℃~50℃时由患者饮服并及时展开检查。患者取右侧卧位或平卧位,以坐位与左侧卧位为辅助接受检查,具体操作方法为:自胃部体表展开投影,按照贲门部、胃底部、胃体大小弯、胃前后壁、胃角切迹、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这一次序展开完整、连续的切面扫描并观察,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94例患者在完成超声充盈检查后展开胃镜检查。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

2 结果

2.1诊断结果分析 超声充盈检查法和胃镜检查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以胃镜检查结果为标准,超声充盈检查法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3.62%(88/94)。

2.2上消化道溃疡患者超声表现分析 经超声造影诊断的8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9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超声充盈检查,其中55例确诊,所有患者肠壁黏膜表面均可见凹陷,其中2例患者凹陷直径大于1.0mm,29例直径为1.0mm~5.0mm,24例直径在5.0mm以上。有4例患者漏诊,经胃镜检查发现球大弯侧壁溃疡1例,球小弯侧壁溃疡3例;②胃溃疡:33例胃溃疡患者的溃疡部位分别为:胃窦部12例,胃角部15例,胃体部6例,患者病变处胃壁蠕动均明显减弱,经超声检查,胃溃疡处凹陷直径为6~28mm,溃疡病灶壁厚度为8~19mm。经超声充盈检查,2例患者漏诊,经胃镜进一步检查发现漏诊患者为胃体溃疡1例,胃窦部浅表溃疡1例。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在诸多致病因子侵袭下,黏膜出现坏死性病变或炎症,病变深度直至黏膜基层之中的症状,常在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道黏膜中发病。目前消化性溃疡主要致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主要和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因素-自身分泌防御-修复因素间失衡密切相关,其中NSAID的普遍应用、H.pylori感染及胃酸分泌异常等均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常见原因。

上消化道溃疡是成年人常见胃肠道病症,可在任何年龄人群中发病,其发病率为5%~10%,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主要包括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两种类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比胃溃疡更为多见[4]。在本次研究中,94例患者十二指肠肠溃疡为59例,占比为62.77%,胃溃疡患者35例,占比为37.23%,十二指肠肠溃疡发病率高于胃溃疡,这与上述观点一致。虽然目前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现代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及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下,上消化道溃疡疾病发病率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最近10年来,上消化道溃疡临床症状逐渐发展为不典型性表现,初期多为胃部不规律痛,常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患者都是在发生黑便或呕血时才去医院就诊,导致最佳治疗时机延误,因此,上消化道溃疡仍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在临床中对其进行尽早诊断,及时展开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上消化道溃疡主要发患者群为青壮年,农村中发病率比城市高。在本次研究中所选病例为22~53岁,其中25~45岁患者共75例,占比为79.79%。目前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溃疡临床诊断的"金标准",该方法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达100%,可确保上消化道溃疡的及时确诊,在对溃疡愈合过程进行监测时具有有效、直观的特点。然而同时,胃镜检查和X线检查均属于有创操作,通常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与创伤,因此在上消化道溃疡患者中接受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十分有限。因此,在上消化道溃疡诊断中选取一种无痛苦、安全、无创、简单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超声诊断仪器分辨率不断提高和胃肠造影剂不断改进,上消化道溃疡中超声诊断的符合率逐渐提高,已有临床实践证实其符合率大89.2%。我院在为该类患者展开检查时,患者服用速溶肠胃助显剂后,对十二指肠和胃部展开超声充盈检查,可促使胃中构成回声均匀、相等的透声窗,而胃腔前后无明显声衰减或增强表现,可将黏液及其他的回声排除在外,对胃壁层和腔内结构予以清楚显示,并实现对胃、十二指肠运动状况的动态观察。利用超声对上消化道溃疡症状展开检查,不仅可实现对溃疡部位、形态及深度的准确测量,确保临床医师可对溃疡大小、胃壁范围及厚度等内容有准确把握,同时超声充盈检查在胃底部溃疡、高位胃体后壁溃疡及贲门下溃疡诊断中,具有比胃镜与X线钡餐造影这两种检查方法更高的敏感性,可对比胃镜与X线钡餐造影在上消化道溃疡检查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弥补,故而可作为临床常用筛选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94例上消化道性溃疡患者展开超声充盈检查与胃镜检查,发现超声充盈检查法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3.62%。上消化道溃疡的超声表现如下: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发生在胃小弯侧壁和十二指肠球部前壁中,临床表现主要为:病灶处肠壁有低回声局限性隆起与增厚,中央黏膜中有破溃、中断,表现出大小不均的凹陷,且表面附着有强回声斑;十二指肠球部面积明显缩小且有明显变形,造影剂未充分、均匀充盈,存在激惹表现;②胃溃疡:发生部位主要为胃窦部、胃角和胃小弯处,超声表现主要是病变位置胃壁有低回声局限性隆起与增厚,中央胃黏膜存在破溃、中断现象,有大小不均匀的凹陷,黏膜表面附着有强回声斑点,四周胃壁具有清楚的层次,病变位置胃壁蠕动基本消失或有明显减弱。

在超声充盈检查中,有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漏诊,经胃镜检查确认为球大弯侧壁溃疡1例,球小弯侧壁溃疡3例,这一漏诊现象和检查者手法有关;同时有2例胃溃疡患者漏诊,经胃镜进一步检查发现漏诊患者为胃体溃疡1例,胃窦部浅表溃疡1例,其凹陷直径为3mm左右,由此可见超声诊断在凹陷深度不足5mm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溃疡中鉴别难度较大,相较于胃镜检查而言,超声造影检查有一定局限性。通过对漏诊患者进行分析,可知在为上消化道溃疡患者行超声充盈检查时,超声造影检查对技术有较高要求,在对是否存在出血及活动性出血的检查上存在困难。然而,超声造影检查较强的重复性与无创性可为上消化道溃疡患者的随访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易于被患者接受。同时,超声检查可对各层结构、胃蠕动、胃壁厚度进行观察,还可对病灶大小、位置及其和周围脏器间的关系予以观察,尤其是在外压性疾病鉴别中应用价值更高。因此,在上消化道溃疡诊断中可先选用超声造影检查,当遇到巨大溃疡或关于检查结果有疑问时,再展开胃镜检查。本次研究在为上消化道溃疡患者行超声充盈检查时,除部分患者由于过于肥胖导致超声检查结果不理想外,其他受检者在超声扫查时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这证实超声充盈检查法在上消化道溃疡诊断中应用时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上消化道溃疡诊断中,超声充盈检查法是在胃镜检查与钡餐试验之后客观、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弥补胃镜与X线检查中的一部分不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林,陈永霞,赵长艳,等.超声在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8):826-827.

[2]徐柏兴.无痛性上消化道溃疡并出血124例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C):93-94.

篇7

[关键词] 超声医学;诊断;发育异常

[中图分类号] R71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2-0101-03

Diagnostic and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 in fetal development of abnormal

YE Haiyan1 HUANG Anqian2

1.Department of Ultrasound,Wen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Wenzhou 325000,China;2.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and Image, the No.1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City, Hangzhou 31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und in fetal development of abnormal. Methods A total of 58 cases of fetal development of abnormal ca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fetuses with abnormal was related to the age, complex deformity was the most common deformity. Conclusion Ultrasound inspection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find fetal development of abnormal,and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reducing the rate of live births of fetal development of abnormal.

[Key words] Ultrasound in Medicine; Diagnosis; Dysplasia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手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围产儿的死亡率已经明显得到控制,并有所降低,但是婴儿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仍在于先天性畸形和发育异常,因此对胎儿的早期诊断已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全民的出生人口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超声检查已经在产科普遍得到应用,是最方便、最安全、最有效的诊断手段[1-4]。超声医学为人们对胎儿医学的认识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得产科医生还有孕妇自身对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对胎儿的器官发育情况及解剖形态进行仔细观察,为获取更加准确的胎儿信息提供保障。随着对胎儿发育异常认识的不断深化,产前超声检查可获得更多胎儿器官及发育情况的信息[5-8]。超声医学对孕妇妊娠子宫的检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结合胎儿超声检查和对母体子宫血管系统的检查、母体血清生化标记物的检查及母亲病史的采集这些项目,不仅能够评估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畸形的风险,还可对某些妊娠晚期才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对孕妇和婴儿的健康情况进行早期诊断,避免危险的发生[9]。

超声医学是目前检查和评估胎儿发育是否正常的首要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本文就超声医学在胎儿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1 523例孕妇,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其中58例超声发现有胎儿发育异常。将所有孕妇按年龄段(相差5岁)分为6组,分别为≤20岁、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及>4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组孕妇的胎儿发育异常发生率的差异。

1.2 方法

孕妇采取仰卧位,进行多方位(纵向、横向及斜向)联合扫查,对胎儿的头部、脊柱、躯体、内脏、四肢、胎盘及羊水状况进行逐一观察,常规测量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及羊水量等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利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oluson730型超声仪的四维模式,对胎儿颜面部、四肢及胎儿发育异常部位进行实时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胎儿发育异常与年龄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孕妇在20岁以后,胎儿发育异常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大而有增高的趋势。尤其孕妇年龄>40岁时,胎儿发育异常的发生率高达18.18%;≤20岁组与31~35岁组的胎儿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5岁组的胎儿畸形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21~25岁孕妇的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低于≤20岁组(χ2=89.36,P

表1 不同年龄段孕妇胎儿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比较

2.2 胎儿发育异常的类型及其构成比

胎儿发育异常根据类型和构成比不同,见表2。超声显示胎儿十二指肠闭锁造成的畸形均可见腹腔上部有双泡现象出现(封三图7),可能胎儿腹壁裂造成的畸形可见腹腔脏器漂浮于羊水中(封三图8),可能胎儿内异常回声团和室壁瘤造成的畸形,见封三图9。

表2 胎儿发育异常分类

3 讨论

3.1 产前超声检查的意义

目前,超声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检查及诊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超声医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更新,为临床疾病的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10-12]。超声医学除用于单纯的疾病诊断外,逐渐转向疾病治疗的引导、监控、评价和直接治疗等方面,并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13,14]。孕妇健康检查最重要的一步是产前超声检查,分为三个方面,包括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和针对性超声检查(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针对胎儿颜面部、四肢等的检查)。其主要目的是排外大部分胎儿畸形,以减少患儿的出生率。

3.2 胎儿发育异常发生率与孕妇年龄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21~30岁年龄段孕妇的胎儿发育异常的发生率较低,说明在21~30岁年龄段是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在≤20岁年龄组可能由于卵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而造成胎儿发育异常的发生率较高。>35岁年龄组的孕妇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加上孕妇体质逐渐下降,致畸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且随着孕妇年龄的继续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可高达18.18%。说明孕妇年龄的增加对于优生优育是不利的,因此孕妇年龄对于优生优育不容忽视。

3.3 胎儿发育异常的类型及其构成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类型可以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其中复合畸形最为常见(13 例) ,所占构成比高达22.41%。因而在产前超声检查时要全面、细致,发现一种畸形的同时还需要对复合畸形进行一一检查,做到不遗漏。故在孕期彩色超声产前检查中,需要对主要的胎儿畸形类型加以排查。

3.4 超声检查的应用

超声检查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①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目前通常建议在孕期进行三次产前超声检查,第一次检查为早孕期(妊娠10~14周),主要目的是测量胎儿的胎龄,也可以排外一些较大的胎儿畸形情况,主要是针对无脑儿、脊柱裂及单腔心等,以确定治疗方案。第二次检查为中孕期(妊娠20~26周),此期由于羊水最多,胎儿活动度大,胎儿的结构比较清楚,可以排除更多的畸形。主要是对胎儿各脏器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是胎儿发育异常诊断的黄金时期。第三次检查为晚孕期(妊娠32~36周),测量胎儿的各种径线,以预测胎儿的大小是否和实际的孕周相符,目的是监测胎儿在宫内发育是否正常及发育成熟的程度,也可以排外一些早期不会发现或者不明显的畸形,如多囊肾、消化道狭窄等疾病。②超声可对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胎儿在不同孕周期内的大小可通过超声进行测量,由此来确定胎儿的生长情况。在实际工作中,超声多次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要明显优于单次测量结果,对于判断胎儿是否发育异常可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另外,对于孕龄的准确判定也十分重要,因为孕龄与胎儿的发育有直接关系。在孕期中,早孕的超声检查又显得更加重要,主要对妊娠囊和胚胎头臀长两个指标进行检查,其中常用且准确的是监测胚胎头臀长。③超声检测胎盘状态。胎盘检测如果出现异常,会导致产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如胎儿生长受到限制、早产及孕期出现大出血等,因此对于胎盘的超声检查必不可少也十分必要。胎盘的正常位置是附着于宫腔上部的前壁、后壁或侧壁。胎盘的厚度与妊娠期的长短有关,胎盘在妊娠早期较薄,相对面积较大,可在声像图上观察到胎盘是均匀附着于子宫壁上。胎盘厚度随着妊娠孕期的进行会逐渐加厚,且面积会相对缩小。④超声评估羊水量的变化。羊水量多少会因妊娠期不同而不同,300~2 000 mL是正常羊水量的范围,>2 000 mL属于羊水过多,

总之,超声检查在胎儿发育异常的产前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于胎儿发育异常的检出率较高,对于发生畸形的胎儿可作出较为明确的判断,并给予指导性意见,如可进行早引产处理,对优生优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是目前产前诊断、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向红, 王自立, 罗江平, 等. MRI与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先天性异常对照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 25(5): 480-481.

[2] 张素阁, 王惠, 牟楠楠, 等.超声诊断双胎妊娠并胎儿畸形的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10): 1005-1006.

[3] 许玉敏. 超声影像检测胎儿外耳发育临床意义[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4): 371-372.

[4] 黄丽卿, 杨璞. Ⅱ级、Ⅲ级产前超声检查对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的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5): 791-793.

[5] 涂湘红. 胎儿单脐动脉的超声诊断及伴随胎儿畸形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 43-46.

[6] Chasen ST, Kalish RB. Can early ultrasound reduce the gestational age at abortion for fetal anomalies[J]. Contraception, 2013, 87(1): 63-66.

[7] Guindi WE, Michel D, Gabriel C, et al. 3D ultrasound and Doppler angi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fetal cardiovascular anomalies[J]. Inter J Gynecol Obstetrics, 2013, 120(2): 173-177.

[8] Kouam N, Domoua AMN, Niki Z, et al. Polyhydramnios: A warning sign in the prenatal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foetal malformation[J].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Imaging , 2013, 94(4): 433-437.

[9] 周朝辉, 付倩, 罗国阳, 等. 早孕期超声筛查新进展[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13, 10(1): 8-18.

[10] Benute RG, Nomura MY, Adolfo WL, et al. Feelings of women regarding end-of-life decision making after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alethal fetal malformation [J]. Midwifery, 2012, 28(4): 472-475.

[11] Lee IW, Chang CH, Cheng YC, et al. A review of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applications in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J]. J Med Ultrasound, 2012, 20(3): 142-149.

[12] Liao SL, Tsai PY, Cheng YC, et al. Prenatal diagnosis of fetal encephalocel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J]. J Med Ultrasound, 2012, 20(3): 150-154.

[13] Tsaia HF, Cheng YC, Ko HC, et al. Prenatal diagnosis of fetal 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of the lung using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20th and 21st centuries[J]. Taiwanese J Obstetrics Gynecol, 2013, 52(1): 90-96.

篇8

【关键词】 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 PICC; 靶向血管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075-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039

超声引导下使用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目前国内PICC置管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采用传统(肉眼观察)PICC置管技术和超声引导PICC置管技术。传统PICC置管技术存在很多限制因素,比如要求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好等因素,而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最大特色就是可以扩大限制因素,拥有较少的限制条件,在临床上收益较好。国际上广泛应用PICC穿刺技术,此种方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一次穿刺方法的成功率、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而且极大的符合了美国提倡的置管部位在肘关节上至腋下区域(上腔静脉),为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减轻痛苦[1]。现笔者所在医院将超声引入与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应用到患者的PICC置管中,观察临床应用疗效情况,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集笔者所在科2014年5-11月需行PICC置管的100例临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5~70岁,平均47.2岁,均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其中肺癌30例,胃癌18例,乳腺癌8例,卵巢癌15例,白血病10例,结直肠癌14例,肝癌3例,脑外伤昏迷2例。应用的材料均为巴德单腔三向瓣膜导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方法。患者取完全平卧位,将超声引导设备摆放在适当位置,调整角度,嘱患者手臂外展与自己身体呈90°,然后扎上止血带,用探头探查肘关节以上而且最好是选择上腔静脉作为靶向血管,找准位置后在该位置作上标记,然后松开止血带。操作者准备完毕后就可以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穿戴完毕后用无菌消毒剂消毒整个穿刺肢体上臂至肘关节附近,铺上无菌孔巾,保持探头无菌要用上无菌探头套。操作前准备好导针器套件,操作者手持无菌探头紧贴皮肤垂直(操作全程必须保持此角度),探查肘关节以上内侧上腔静脉的图像。穿刺前在超声引导下再次评估血管,用麻醉剂行局部麻醉,将穿刺针插入导针器与分离的导针孔内,保持穿刺针的一定方向、角度,一边观察超声仪屏幕一边进针。再在穿刺点边缘用麻醉剂行局部麻醉,扩皮刀沿穿刺点上方0.3 cm进刀以扩皮,需要检查扩张器和撕裂性置管鞘是否旋紧,将导丝尾端穿过带扩张器的撕裂性置管鞘沿导丝送入血管后,右手将扩张器和导丝一同撤出,左手食指和中指按压鞘尖端处止血。将备好的PICC导管沿外鞘送入血管,导管送到所需刻度位置,核对完毕,X线摄片确定导管位置后记录[2]。2例穿刺口局部感染,处理后正常;脱管1例,重新剪裁后正常使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9

方法:从我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儿中选取86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经检查86例患儿中有63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肥厚性心肌病和10例无基础心脏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心功能不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79例为阳性结果。

结论:患儿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心脏病中,最常见为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也较多见。超声心动图对磁诊断有益,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41-0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因致病微生物对心内膜直接产生侵袭,引发瓣膜或心内膜出现炎性改变的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伴有赘生物的形成[1]。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小儿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多发于先天病,瓣膜是心脏易受累部位。近些年伴随医疗技术的提升,IE误诊率已经显著下降,开展心血管介入诊治,虽然延长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寿命,但同样增加了易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因素。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广泛使用抗生素,造成临床出现多样性的表现以及主要致病菌发生变迁,增加了IE的早期诊治难度。我院对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便深入研究、认识本病,提供早期诊治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IE患儿86例,男31例,女55例,年龄6个月-17岁,平均(8.31±4.27)岁,患儿病程在7d-3个月期间,平均(14.6±7.2)d。

1.2方法。依据《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试行)》[2]为诊断标准,86例患儿均符合标准。

2结果

2.1心脏基础病因。经检查86例患儿中:①有63例(73.3%)先天性心脏病,其中有18例室间隔缺损(VSD),1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法洛四联症(TOF),2例肺动脉瓣狭窄(PS)及26例主动脉瓣畸形,主动脉瓣畸形包括先天尖二尖瓣脱垂、先天性二尖瓣裂和主动脉瓣二瓣畸形等。②有7例(8.2%)风湿性心脏病。③有4例(4.7%)扩张性心肌病,有2例(2.3%)肥厚性心肌病。④有10例(11.6%)无基础心脏病。

2.3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86例患儿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统计检查结果。有79例(91.9%)为阳性结果,79例患儿均有赘生物。其中有34例患儿为主动脉瓣赘生物,28例患儿为二尖瓣赘生物,9例患儿为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5例患儿为三尖瓣赘生物,3例患儿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均有赘生物。患儿中有4例合并有瓣膜穿孔,2例补片裂开和1例心内脓肿。

3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治病微生物对心内膜产生直接侵袭引起的瓣膜或心内膜炎性改变,同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多发在先天心脏病基础上,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是一种严重的小儿感染性疾病。近些年超声心动图报告结果已经成为了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项重要依据[3]。感染性心内膜炎时,会形成细菌的入血繁殖,对心内膜或瓣膜造成侵蚀并不断生长,导致纤维蛋白、血细胞、细菌和血小板等物质的沉着,最终形成赘生物。腱索因此受累断裂,形成瓣膜脱垂会引发瓣膜返流;瓣膜受溃疡影响发生穿孔也会造成瓣膜返流,而且极易在瓣周围形成脓肿;如果赘生物脱落极易造成周围动脉栓塞。经胸腔超声心动图检测是唯一的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的为损伤性诊断方法。利用多普勒、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进行检查,可作出较明确的诊断,还能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过程中的心脏内瘘、人工瓣膜的瓣周漏、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等并发症进行及早诊断。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存在原发心脏病变,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如患儿无原发心脏病变,则主要是因具有较强毒力的子君引发的。采用草绳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达到70%-80%的诊断率,因小儿的胸壁较薄,无显著胸廓畸形、肺气肿,具有较高心内结构分辨率,因此在小儿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率。较大赘生物和因其形成严重瓣膜返流是增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赘生物是一种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异性表现,经超声心动图诊断能准确显示出来。超声心动图能够将心内赘生物大小、位置和瓣膜损害程度清楚显示出来,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项重要技术方法,还可用于患儿的预后评价[4]。因此对患儿应及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较大赘生物且伴有较严重瓣膜关闭不全症状的患儿,需及早进行治疗,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本次研究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86例患儿中有63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肥厚性心肌病和10例无基础心脏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心功能不全。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儿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心脏病中,最常见为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也较多见。超声心动图对磁诊断有益,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燕,杨一辰.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46-4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儿科杂志.2001.39(5):310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71-02

白内障作为一种极为常见的视力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部分患者甚至失明,其患者比例较高,达到了总数的四分之一。目前,各国医疗机构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近年来,我国也在临床上予以逐渐推广。实践证明,联合该手术方式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该院积极开展了针对该病的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时间范围为2011年2月―2013年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计768例(916眼)。其中男342例,女426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0.0±5.5)岁;将所有患者按照病例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4例(442眼);对照组384例(434眼)。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综合分析以往收治的该类病例相关资料数据,并召集专家组成员进行讨论,优化治疗及护理流程,制定符合实际的临床护理路径。①患者入院当天,为患者以及家属介绍医院的具体环境、制度、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等,并使其初步了解治疗的具体过程以及具体作用,药物使用大概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身体检查。②患者进行手术当天,对其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并介绍好术前注意的相关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安排医生进行手术,术中术后注意观察。③患者出院当天,为其讲解术后有关注意事项,用药注意事项和饮食等,对患者各项有关体征进行检查,注意观察眼部变化情况,填写好相关记录[1-3]。

1.2.2 临床护理实施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整体护理。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从入院当日就着手实施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治疗满意度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4-5]。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这种方式,涉及到医疗手段、护理过程以及其他相关的医护人员,同时还要形成科学的诊断及治疗过程、针对具体的治疗方式设置相应的医疗服务项目,同时还要跟进治疗时间和进程,设计好流程表,最终以图表方式,直观地对患者提供检查、治疗、护理等标准化服务。这一方式,可以准确把握治疗时机,尽可能降低医疗费用和提升医疗效果。

临床研究数据表明,白内障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都患有该病。治疗该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再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则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该院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的住院天数由(6.25±1.3)d缩短到(3.21±1.0)d,住院费用由(4887.46±357.40)元下降到(3407.35±301.20)元;同时,患者的满意度由92.44%提高到98.17%。这一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