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企业如何监管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化品企业如何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危化品企业如何监管

篇1

关键词:危化品;公路;运输;安全;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62-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及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高速公路建设日臻完善,危化品公路运输业务越来越多,安全事故屡禁不止,对无辜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的巨大的损失,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一时间人们对危化品运输车辆谈车色变、唯恐避之不及,请看下面两起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

事故一: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0吨液氯的槽罐车与一辆货车迎面相撞,由于肇事的槽罐车驾驶员逃逸,货车驾驶员死亡,延误了最佳抢险救援时机,导致槽罐车内大量液氯泄露,导致27村民中毒死亡、285多人住院抢救治疗、附近3个乡镇近万名村民被紧急疏散,给当地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重大污染。

事故二:2012年8月26日凌晨,内蒙某公司驾驶人陈某,驾驶该公司蒙AK籍号大型卧铺客车,实载39人,由呼和浩特市驶往陕西省西安市,当行至包茂高速公路陕西省延安市境内484公里加95米处时,与一危化品运输车辆(实载35吨甲醇)追尾相撞,造成甲醇泄漏并瞬间起火,导致卧铺客车上36人死亡、3人受伤。

上述两起危化品车辆引起的交通事故因危化品次生灾害导致了65条无辜生命死亡,还有大量人员受伤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见危化品交通事故猛于虎!任何事故都是偶然中的许多必然,是许多不安全不规范因素的集合,由此可知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责任重于泰山!

为什么会频繁发生危化品交通事故呢?

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社会对危化品的需求巨大,运输需求也就水涨船高。以纯苯为例,我国1998年消费量为178万吨,到了2012年达到了将近700万吨,消费量翻了两翻多,由于公路运输方便快捷,适合小批量消费,所以大部分纯苯的使用单位最终依靠汽车运输实现终端流通,假如700万吨里有500万吨依靠依靠汽车槽车来运输,以平均35吨每车次为例,则需16.7万车次运输来实现,这就是危化品公路运输交通事故增多的原因之一。

2、不良企业低价竞争、市场恶化:普货运输行业竞争激烈,危化品道路运输价格比普货高很多,导致大量山寨运输单位低价进入危化品运输市场,导致劣币驱良币,增加了安全隐患。这些山寨企业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跟执法部分打游击“敌进我退,敌走我扰”,完全不顾“危化品安全运输监管条例”,严重超载、多拉快跑、车辆不定期安检、人员不进行安全教育、到异地申请危化品运输许可许可证和从业人员上岗证,逃避检查,抱着侥幸的心里不出事,抓到就认罚或找关系私了,不仅仅纵容执法腐败,同时使正规企业难以生存,更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危化品运输管理条例繁多,且各地标准不一,多头监管:工商、税务、公安、消防、安监、环保、公路、交通等等部门都有权利管,又往往管不到位,各地方各自为政,各种乱收费乱罚款导致成本急增,同时增加安全运输风险。例如现在各地都要求危化品运输车辆上高速行驶时要办理特别的通行证,各地的要求又不一样,办证时间又长,对一些要长途运输穿州过省的企业真是叫苦连天,于是有的地方,把危化品运输车辆当唐增肉,人人都想咬一口,一两百公里路就有十几个部分查,执法力度又不同难以协调,罚款多如牛毛。如华东某省的高速公路危化品车辆不受限制行驶,而到了华北某邻省只能白天跑晚上不许跑,到了天津则是没有通行证不许上高速,司机只能像打游击一样,被赶下高速后,在路况不好且人多车杂的省、县、乡等级公路七弯八拐,运输安全风险也大大增加。

那么,危化品运输行业如何规范整治、运输企业如何常抓不懈安全管理,如何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控制成本增加效益,使危化品运输行业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引发频繁安全事故呢?这是摆在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从源头抓起,将危化品安全运输管理统一到中央一个部门,统一法规、各省市、各地方不能另行出台相关法规条例,日常道路执法监管由一个部门执行,如全国的高速公路统一规定危化品运输要求,不能各自为政,令企业无所适从。这样企业才有精力和能力遵守相关法规,安全运输,才能实现“安全第一、降本增效”。

2、加大危化品安全运输监管执法力度,对一些没有资质或违反危化品安全运输监管条例的企业和个人,屡教不改的,要重重处罚,罚到他们破产,禁止再从事危化品公路运输;对于交通肇事导致人员伤亡和严重环境污染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才使那些无资质、车辆不符合要求,人员培训不到位,安全运输疏于管理的企业或个人退出危化品运输市场,促进良性竞争,企业有利润、安全管理落实到位、逐渐减少危化品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止污染环境。

篇2

关键词:危化品;仓储;物联网;RFID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6.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dangerous goo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industrial system. However,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dangerous goods warehouse management in operation and regulation in China.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irst anniversary of the events on the occasion of the Tianjin por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articularity and strictness of dangerous goods warehousing, gives the analysis to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current China's dangerous goods storage, as to establish the safe and efficient storage of dangerous goods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uggestions for our country.

Key words: dangerous goods; warehousing; internet of things; RFID technology

0 引 言

“8.12”天津港爆炸事件已过去将近一年时间,此次事故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据统计分析,仅2010~2014年,就发生危化品事故326起,总死亡人数多达2 237人。危化品事故按发生类别分为火灾事故、泄漏中毒事故以及爆炸事故,其中爆炸事故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所有事故中的80%[1]。另一项调查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间,我国发生的涉及危化品的事故中9%发生在仓储阶段,77%发生在运输阶段[2],虽然仓储阶段事故的所占比例小于运输阶段,但由于仓库内存有大量的危化品,故其危害性远远大于运输阶段。鉴于此,危化品仓储行业得到了各方的重视,对当前我国危化品仓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危化品与普通货物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得危化品在包装、运输、装卸、仓储等方面与普通货物明显不同[3]。调查发现,无论在运作管理还是监管方面,我国危化品仓储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天津港事件一周年之际,从危化险品仓储的特殊性及严格性等方面入手,对我国危化品仓储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建立安全、高效的危化品仓储体系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1 危化品仓储的特点

由于危化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使得其保存的方式与普通保存方式也大不一样,危化品仓储具有其特有的特点[4]:

1.1 管理严格

从事危化品仓储要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因此各个部门需要更好的协作与配合。为保证危化品仓储的安全,仓库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因为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条链条中,任何一个部门的微小疏忽都有可能影响下游部门的正常运转,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危化品仓库应处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之下,使危化品仓储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1.2 安全性强

储存货物所具有的特性是危化品仓储不同于普通仓储的最显著特点。普通仓储企业管理侧重于效率和效益,以求尽可能压缩仓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对危化品仓储来说,最重要应该考虑的不是效率或效益,而是安全性问题。即在危化品仓储的过程中,保证货物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如果危化品在仓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而且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便极有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而这种后果往往会扩散至较大区域并持续较长时间。因此,若片面追求效率和效益最大化而忽视安全性的保障,则很可能造成恶劣的后果,与这种损失相比,起初追求的那些经济利益便显得毫无意义。

1.3 救援难度大

危化品仓库堆积的物品种类较多,且性质各异,因此救援的方式也不同。当事故发生时,救援队伍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到事故发生的内部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制定及时准确的救援方案,给救援人员带来极大困难。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时,对现场问题束手无策,原因是由于天津港的堆场堆有大量的性质各异的物品,一时间很难制定出详细有效的救援方案,救援人员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当然,这也跟有关部门平时缺少监管或监管力度不足密不可分。

2 我国危化品仓储发展现状

2.1 危化品仓库供不应求,新老仓库“青黄不接”,且规模普遍较小

据中国仓储协会危化品仓储分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危化品仓库的市场缺口在25%左右,部分严重的地方达到30%以上,且规模都相对较小[5]。一方面,这跟市场长期发展存在很大关系,也符合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另一方面,各监管部门缺乏事中事后的管理,从而使得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行业集约化、专业化难以推进。此外,这种现象的出现还有以下原因:老的危化品仓库大多分布在城区或近郊,政府从安全与环境方面考虑,出台了较多的政策法规,限制其经营的种类和数量,对其扩大和发展具有严格的要求,有的甚至强行外迁或关闭,因此企业不得不将仓库改作它用,致使老的危化品仓库越来越少。由于危化品的监管很难,一些有关政府部门干脆采取“鸵鸟政策”,即回避的态度,使得危化品仓库新增的速度低于关闭的速度。

2.2 现代化水平低,缺少信息化管理,传统落后的作业方式占主导

目前,我国危化品仓储企业现代化水平普遍较低,在信息化管理上的投入明显不足。近年来,无线射频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这项技术在危化品仓储企业中使用还是不成熟。虽有部分企业改进了传统的作业方式,采用了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进行仓储管理,但是从整体运作模式而言,各子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很难对危化品进行安全合理的管理。

此外,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对仓储的实际决策过程时,一般通过经验判断,很少依据系统中的数据来管理决策以及考虑实际的仓储管理问题。基层人员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采集与整理后,这些数据只是单纯地存在信息系统里,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对被储存物资的监控和反馈很难达到当初设计时要求。

当仓库储存的物品具有某些特殊的理化性质时,一般需要建立相应的仓储系统进行管理。危化品的仓库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比普通仓储的要求更加严格,购置新技术设备需要昂贵的费用,因此大多数危化品仓储企业考虑到利益和成本因素望而却步。很多企业或许购置了某些新型设备,但只是起到企业宣传或应对相关部门检查的作用,也没有发挥新技术设备应有的效用,更不愿放弃和改进固有的作业方式。

2.3 交叉管理以及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安全仓储的宣传、保障及其投入不足

美国工业安全专家赫伯特・威廉・海因里希有一个著名的安全法则,即日常中每一起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会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3 000起事故隐患。因此只有加强监管,严厉查处非法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危化品仓储企业,才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为此,为了加强我国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条例和规章制度,我国于2002年1月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此后又相继颁布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等[6]。然而,这些法律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些相关法律条文重复,有些甚至互相矛盾,在执行过程中给企业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运作效率。此外,多部门监管的局面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比如,安监部门、消防部门以及环保部门在对待有、易燃液体的要求上就存在分歧,为了防止因仓库内的气体浓度超标引起燃爆或中毒事件,安监和消防部门要求有、易燃液体要经常通风。然而环保部门却要求密封,不得向大气乱排,这就使得企业陷入尴尬的境地,不知应该听谁的。

2.4 事故应急机制落后

虽然现今人类科技迅速发展,对于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预测和预防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突发性事件由于其不确定性对于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就显得格外重要[7]。当前我国应急机制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急救援装备落后

在我国,消防部门隶属于公安部管理,因此各省消防总队配备的消防器材均依靠各地财政拨款购买,这就造成不同省市间,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消防器材的分配不均。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政府所能承担、拨付的专项经费有限,致使当地所需器材装备得不到有效地补充和更新,在遇到重特大灾害事故时,使用现有的普通救援工具又很难迅速完成救援任务[8]。

(2)应急运行机制滞后

各部门、地方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不能密切衔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与日常应急演习存在脱节现象,当灾难发生时很难有效组织救援;当多方协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人员、信息、资源等集成速度较慢,尤其在面对新形势下的大跨度、大规模、大兵团应急救援作战时,对消防应急救援指挥方面的挑战更加严峻。

(3)物资运输保障能力还不成熟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不仅会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也会影响受灾地区的治安稳定。目前我国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紧急生产、采购、征收、征用、调拨和配送机制还不成熟;存储设施缺乏,布局不合理,物资数量偏少,储备方式单一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3 思考与建议

3.1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首先,各地政府要对危化品仓储业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与化工产业、化工园区配套,建设现代化的危化品仓储布局。其次是从单一仓储服务模式,向仓储、运输、包装、配送、加工和信息管理等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模式转变。再次是鼓励国企、外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投资, 扩大仓储企业规模,使得仓储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危化品仓储用地审批困难,且投资回报慢,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建议政府给以适当的补助,以及银行在给相关危化品仓储企业贷款时给予适当的降息减息等。

从微观层面上看,实现危化品仓储专业化可以促进生产企业转型升级,舍弃产销运一体化的传统经营模式,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危化品仓储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仓储企业,降低企业的成本;从宏观层面看,能有效整合危化品分散的局面,实现集中规模化配送和管理,达到集约化经营的目的。同时,危化品仓储实现专业化与规模化,也可以简化有关部门的审批等行政手续,优化监管流程与形式,降低各种事故发生率,提高危化品仓储的安全。

3.2 大力发展危化品仓储业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我国工业化道路发展的步伐,我国危化品的数量与种类也日益加快,而我国多数危化品仓储企业依旧沿袭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模式,相对于危化品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这种传统管理模式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便凸显出来,比如管理信息掌握不及时、管理效率低、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浪费过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因此,如何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手段实现准确、高效、安全的仓储管理模式是当前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当前主要任务是对现代物流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包括信息采集、管理监控、快速反应及双向通信等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核心技术普遍适用的整体成本,只有降低了成本才能使得更多的企业受益,更加愿意使用新技术、新方法[9]。从当前RFID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RFID技术将会成为提高危化品仓储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使其变的网络化、智能化。图1为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危化品在入库之前被安装了具有唯一标识的电子标签,把标签的编码信息输入到系统数据库后,装备的出库、入库和盘点操作都会通过RFID系统的通信网络由管理者直接监控和看管。

危化品存储仓库系统由视频安全模块、环境控制模块、门禁模块、物料终端模块和巡更模块组成,实现仓库的环境监控、提升仓库的安全等级,防止由危化品引发的安全风险和物品遗失风险,图2为危化品仓库监控系统。

3.3 借鉴西方先进危化品管理措施

(1)强化危化品安全立法工作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于危化品安全的立法工作十分重视,分别建立了完善的危化品管理法规体系。如:美国是危化品安全监管最成熟的国家,主要通过立法来管理危化品的安全,关于危化品的安全监管就多达16部,政府不仅从危化品的产生、使用到废气处理实施全面监管,还大力支持和资助高校、行业协会制定规范的安全标准,这样不但可以作为法律依据,而且还为执法提供了客观标准。

(2)强化危化品安全监管体系

英、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对危化品安全监管体系十分重视,制定了严格的监管计划和流程,重点明确,分工明晰[10]。如:英国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救援组织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危化品事故。①警务人员,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隔离保护维持秩序、全面控制并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救援、警告和疏散民众以及协助事故调查。②消防队员,与警方、环保部门和其他机构联合共同承担应急救援的搜救工作。③医疗服务人员,负责现场伤者的治疗以及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工作。④环保部门,主要负责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环境污染及造成污染事故的企业,通常会给消防部门提供救援意见。⑤健康与安全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调查危化品事故、完善健康与安全立法。

(3)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

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的作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对于没有资质开展业务、弄虚作假、评价报告失实等违法违规的企业进行严厉查处,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使其不敢违法也不愿违法。首先,规范企业评价报告。督促安全评价机构严格执行评价报告内审制度,从评价准备阶段到评价报告的形成进行全员、全过程严格把控。其次,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价资料,严防评价失误、不合理等现象。要求安全评价报告对企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安全评价机构在实施安全评价时,要亲自到企业现场仔细勘察、掌握企业规模、平面布置、周边状况等相关细节信息,从源头上发现问题。按照行业标准规范进行评价,指出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安全评价报告尽可能详细,杜绝空泛、雷同。最后,要求安全评价机构必须守法经营,不得冒用安监部门名义进行业务上的招揽。如一经发现,立即吊销违法评价机构的资质。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危化品仓储企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加强了对危险货物的管理,也对危险货物仓储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危化品仓储企业政府规制还存在很多问题,立法也不够完善。因此,要构建系统的危化品法律规制体系,强化政府规制法治性,转变政府职能,逐步下放行政审批权,让我国危化品仓储企业的发展真正走向法治化的道路。同时,危化品仓储企业自身也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共同建立我国安全高效的危化品仓储体系。

参考文献:

[1] 任继勤,穆咏雪. 危化品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与管理[J]. 化工管理,2015,31(6):28-31.

[2] 党小红. 新形势下危化品物流该何去何从[J]. 物流技术,2015(24):31-36.

[3] 王淑云,路荣斌,郝秀菊. 关于提高我国危险品运输品质的思考[J]. 公路交通科技,2015(11):153-158.

[4] 孙立. 基于GPS,GIS和RFID技术的石化危险品物流改进方案[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4):164-168.

[5] 柴保身. 我国危险品仓储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2):19-23.

[6] 王旭磊,赵来军. 如何真正提升我国危化品安全管理[J]. 探索与争鸣,2016(2):73-77.

[7] 徐佳敏,叶春明. 基于改进智能水滴算法的应急物流路径研究[J]. 物流科技,2015(8):27-30.

[8] 王均乔. 关于提升消防部队跨区域应急救援体系的思考[J]. 中国公共安全,2016(1):115-117.

篇3

多年来,我们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总体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化工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即:一手抓治标,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采取最坚决、最严格的监管措施,重点解决突出问题;一手抓治本,着力研究治本之策,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一直保持基本稳定。2008年,全省近万家化工生产企业,没有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安全事故。下面,根据大会安排,将我省化工行业安全监管中的一些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坚持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提高化工行业整体水平

2006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特别是总局危化司的具体指导下,我省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化工企业专项整治,集中26个部门的力量,以治理环境污染和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为重点,对化工企业实施全面、全方位的整治。两年多来,通过专项整治,基本实现了“四个一批”。即:关闭一批: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4326家,实现了三年关闭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关闭企业数占整治前化工企业总数的35%,其中2008年关闭1613家。搬迁一批:排出一批位于城市中心区、与周边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要求以及环境敏感区域内的化工企业,逐个落实搬迁计划,已完成搬迁100余家。集中一批:经过重新清理评估,全省已确认了66个符合化工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完善的化工集中区域,为企业集中入园奠定了基础。提高一批:通过兼并重组、改造提升,一批化工企业加大投入,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改善,员工素质有所提高,企业主体责任意识逐步加强,安全环保形势保持平稳。

二、坚持源头把关,严格危化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提高化工企业市场准入

在对化工企业进行存量调整的同时,我省始终坚持增量控制,严格化工企业的市场准入管理。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严格化工建设项目管理的政策文件,所有新建化工生产企业必须进入化工集中区,严格执行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风险、低水平、重污染项目的盲目转移,集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不得进行改建、扩建。从严审批危化品建设项目,新建项目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联合会审,省辖市以上政府批准,其中新建剧毒化学品建设项目必须经省政府批准同意。通过严格把关,全省新建企业的产品规模、工艺和装备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新增危化品生产企业数和危化品生产企业总数逐年降低,2008年新建危化品生产企业120家,比2007年少增加135家。在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中,坚持不符合条件不发证、不进行现场核查不发证、隐患整改不到位不发证、高危工艺没有落实自动控制措施不发证、相关从业人员达不到规定资质条件不发证,今年以来共注、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313家。

三、坚持重点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监管实效

为实现化工企业安全从事后监管向事先预防的转变,我省针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对涉及高危工艺装置的自动化改造,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对全省680家涉及氯化、硝化、氟化等高危险生产工艺的化工企业,组织专家检查会诊,对不能满足自动控制要求的装置,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时间表,限期整改。二是突出对重点隐患的整治,立足查大隐患、防大事故。各级政府建立了安全隐患分级挂牌制度,每年确定一批重点隐患,集中力量限期整治。在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和化工安全大检查行动中,国务院安委办两次对我省进行检查督查,查出的所有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组织各地对化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督查,总结疏理了6个方面39项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督促企业对照检查、限期整改,确保隐患治理到位。三是突出对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始终保持化工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在奥运会、重要节日、金融风暴等特殊时期,冰冻严寒、高温酷暑等异常气候下,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及时进行部署和安排,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组织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专项检查督查,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坚持强化基础,加强危化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篇4

这八类化工企业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为何升级为国标,有哪些背景原因?国标包括哪些重点内容,传递出哪些安全管理理念?政府如何监督并推动国标在企业的执行?对此,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在国标实施之际,组织有关媒体,对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司长孙广宇进行了联合采访。

国标恰逢其时

采访一开始,孙广宇用几组数据,说明了目前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形势。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14年,全国共发生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114起、死亡166人,同比(143起、211人)减少29起、45人,分别下降20.3%和21.3%。涉及特殊作业的事故51起、死亡82人,分别占总起数的44.7%和死亡总人数的49.4%。2015年1-4月,共发生化工和危化品事故31起、死亡51人,涉及特殊作业的事故15起、死亡29人,分别占事故总起数的48.4%和死亡总人数的56.9%。

2015年1-5月,全国发生的7起危化品较大事故中,6起事故原因与特殊作业环节直接相关。孙广宇以不久前发生的“5・16”事故为例,介绍了特殊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5年5月16日,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二硫化碳生产装置泄漏,在检修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最终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孙广宇说,二硫化碳冷却池内冷却管泄漏,本来只有1名操作人员在未检测有毒气体、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证、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池内进行堵漏作业,造成中毒,但其他13人连续盲目施救,致使事故伤亡扩大。暴露出企业员工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缺乏受限空间作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盲目施救的问题。

早在2010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就提出了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的编写任务,并拟定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为主要起草单位,与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共同承担编制任务。2014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了GB308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并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特殊作业环节事故多发的态势下,强制性国标的出台实施,可谓恰逢其时。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特殊作业环节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提升化工和危化品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此次实施的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中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的安全要求及作业证的管理等内容。与以前业内统称的‘作业’相比,增加了临时用电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及要求。”孙广宇表示,“标准作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是法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企业必须自觉落实标准要求,保证安全生产。”

过程控制抓预防

之所以强调化学品生产单位八类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首先与化学工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有关。

其次,新《安全生产法》颁布后,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公众的安全意识更强了,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容忍度也更低了,尤其是现在自媒体迅速传播事故信息,而化工专业性比较强,容易对不了解化工专业的社会民众造成心理恐慌。

再次,化工和危化品较大事故每年发生十余起,总量仍然较大,当前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孙广宇说道,国标对八类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进行要求,也是为了加强过程管控,减少事故隐患,从源头抓预防。

如何推动国标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贯彻落实?孙广宇说,中小企业确实是标准落实的难点。曾经在暗查暗访中发现,部分中小企业特殊作业的审批制度流于形式。虽说有动火票证,但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一栏是空白,监护人一栏也是空白。问及是否有检测仪器,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没有。进而询问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现场人员表示,管理人员现场看看,觉得没什么事就签字了。“这种制度的执行,就是一句空话。关键的风险评估都没做, 怎能保证特殊作业环节的安全?”孙广宇强调,首先要做好宣传。要让所有企业都知道八类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有了国家标准,避免出现“不知道标准、不执行标准、不理解标准、不落实标准”的现象。

其次是培训。“仅仅知道有一个国标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每类特殊作业的关键点。比如动火作业,要隔断、要测可燃气体浓度等。”孙广宇指出,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要围绕为行业、为会员服务的职能,在行业内广泛开展国标应用的培训。

再次是建立制度。“企业作为标准的实施主体,要及时主动获取有关信息,学习掌握标准要求,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孙广宇还提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借助国标正式实施的契机,督促企业对特殊作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把特殊作业环节的安全规范,作为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国标就是安全监管执法的有力依据。”

篇5

如何应对危化品的安全风险和挑战,首要的是要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构建形成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

全面排查安全风险和隐患,及时收集、认真分析国内外各类典型事故案例和先进经验做法,对照我们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查找存在的风险漏洞与薄弱环节,不失为一种应对的捷径。

欧盟涉及化学品管理的法规指令体系中的塞韦索指令,是一项重要的涉及危险物质重大事故预防和控制指令。强调危害和风险分析、强调重大危险源管理中人的角色和责任、强调安全报告、应急预案、避免事故“多米诺骨牌效应”、公众信息告知等规定,为我国的危化品监管的制度构建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支持,是完善我国危化品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

覆盖德国全境的运输事故信息支持网络,依靠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化工企业消防队,包括化学专家、毒理专家、生态学专家等在内的相关专家和应急资源,向德国全境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化学品运输事故提供援助。当发生化学事故时,应警察、消防队和公众的请求,运输事故信息支持网络会积极提供救援支持,包括远程信息支持、派专家现场指导和救援队伍支援等活动。这个互助网络计划周密,运行高效,为欧洲各国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带动了整个欧洲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发展。我国在化学品运输应急领域,尚没有类似的网络来保障整个国家的化学品运输安全。我国在跨区域间的管理协调、救援装备与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等许多方面,都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

篇6

应急预案 新阶段 新要求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预案处张明和大家交流了应急预案工作的经验与思考,并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以下简称“88号令”)进行了解读。

应急预案“从有到优”新阶段

2003―2013年,是我国应急预案“从无到有”的阶段;2013年以后,工作的重心逐渐调整,应急预案步入“从有到优”的阶段,“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努力,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应急预案编制出来以后,大家都把它放在文件柜里,预案不好用、不实用,大家也不去看、不去用。”交流中提到,“从有到优”就是将应急预案管理进一步优化。“这里的优化不仅仅是指预案文本的优化,更强调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持续改进,并通过应急预案各个环节的落实(如培训和演练)来实现应急能力的提升。”

新《安全生产法》中重申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关于组织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的职责。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对四大类应急预案作出了统一规定,对应急预案的定义、分类、编制过程、报备等都作出了新的要求,是88号令修订的主要思想和依据。

应急预案的普遍问题

近几年一些重特大事故的应急处置教训暴露出了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如天津港“8・12”事故,暴露了企业和救援队伍之间信息不告知、应急预案不衔接的问题;宝源丰“6・3”事故,暴露了企业应急预案流于形式、不培训不演练的问题等。

交流中还提到了在应急管理执法检查中,发现企业和政府应急预案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企业层面,用者不编、编者不用,上下一般粗、内容繁杂,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培训、演练不到位;在政府层面,衔接要求不具体、备案主体不清等问题。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功能定位上,重预防、轻准备,概念目的、作用认识有偏差;在层设计上,将应急预案与救援方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混淆;在预案编制上,成立小组、风险评估、资源调查等程序不落实;在预案衔接上,政企衔接要求不具体、多头备案管理;在预案实施上,执法检备案、轻培训演练;在主体责任上,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有待强化。

应急预案管理新要求

修订后的88号令,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如在第五条中进一步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和各分管负责人组织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的工作职责;在备案申请表中增加了企业对真实性承诺负责的内容。

针对应急预案功能定位不明确,不好用、不管用的问题,第七条明确了预案编制原则必须符合实际、注重实效,以应急处置为核心;第十二、十四条明确了预案编制必须基于风险评估,结合企业实际,决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合理确立应急预案体系;第十九条强调必须编制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

针对预案编制程序不规范的问题,第九条明确应急预案编制前必须成立工作小组,并由相关负责人担任组长;第十条明确成立工作组后,必须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针对预案之间衔接不到位、风险告知不落实的问题,第十一条明确安监部门预案应明确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限转移、警戒疏散等衔接要求,企业落实;第十七、十八条明确了企业预案编制应当征求有关单位意见,与政府、救援队伍和相关单位预案衔接,并要求企业应当将相关事故风险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

针对主体责任不清的问题,第二十二条删除了评审时应邀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参与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第二十六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的备案责任;第二十八条明确告知性备案,仅作材料核对,杜绝变相审批,明确受理时限,逾期不予核对又不说明理由的视为已经备案,避免行政不作为;第三十七条明晰应急预案修订后需重新备案的条件,简化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程序。

针对修订不及时、培训演练等实施工作弱化的问题,第三十三条要求企业制定应急演练计划,针对风险定期开展相应类别的演练;第三十四条强调必须对演练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第三十五条废除三年强制修订要求,改为三年至少对预案评估一次,并对是否修订作出结论,更加科学合理;第四十条明确事故后的应急预案实施情况总结评估要求,其中也应对预案是否修订作出结论。

针对检查缺位、处罚范围较窄、额度偏低等问题,第四十一条将企业预案实施和落实情况作为执法的内容之一,纳入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执法计划,规范并强化日常执法检查;第四十四、四十五条依据新安法,细化处罚内容,提高罚款额度,将编制、演练、风险评估、评审、备案、告知、评估、修订和保障措施落实作为处罚重点,实现预案工作全过程监管。

应急管理与演练新探索

莫特森 应急响应的实操培训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消防服务培训学院院长莫特森介绍了如何通过实操培训和教育课程来应对21世纪应急人员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该学院摸索出了5步训练模式:独立自学,课堂讲座和模拟,教官指导讲解,全程、全速现场实战训练/练习,验证检查。其中实操培训主要侧重于战术、技巧的培养和应急流程的规范。实操培训分为多个模块,如:轨道消防及危害、汽车救援、农业救援、高层建筑及城市挑战等。并开设多项特殊救援技能培训课程,如:壕沟救援、高空救援、塌陷救援、绳索救援、封闭空间救援、结构坍塌救援、危化品培训等。莫特森认为,不论哪个专业(灭火、技术救援、危化品或者事件指挥),应急响应只能通过实操培训和教育来进行充分准备。实操培训能够安全有效地重塑现实环境及所需的技能,被国际标准认为是最佳的培训方式。

有参会人员向莫特森提问: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由于对事发地危化品种类和数量不了解,造成了很多消防人员的伤亡。当发生类似事故,美国消防人员如何应对?莫特森回答说,在美国,企业和公共救援队伍应当分享信息,消防人员应当在平时就了解当地社区和企业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果事故发生后再进行了解则为时已晚。

石程涛 实战型灭火救援演练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作战训练处参谋石程涛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新时期实战型灭火救援演练。

2015年福建漳州“4・6”古雷石化腾龙芳烃有限公司二甲苯装置爆炸事故,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第一时间调集9个公安消防支队和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84辆消防车、1 239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公安部消防局紧急调集广东消防总队42辆消防车、289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增援。经过参战官兵68 h艰苦奋战,将大火扑灭,保住了毗邻的72个储罐和大量油气管线及整个古雷半岛的安全。

他指出,这起事故救援后,消防队改变了原有的培训演练模式。如2015年海南、V东、广西“9・17”跨海石油化工灭火救援演练、2016年辽宁、吉林、黑龙江“7・19”跨区域石油化工灭火救援演练等。这类演练打破了原来的“脚本式”,超过48 h连续作战,立足“最大、最难、最不利”设置灾情;建立“工艺加员工、专职队加现役队”的联合作战模式;贯彻“工艺处置与消防技战术相结合”作战理念;采取“随机导调、分段推演、现场研讨”的形式,不限时间、注重程序。

大木 澳大利亚应急指挥系统(ICS)

德尔格安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大木向大家介绍了澳大利亚应急指挥系统(Incidence Culture System,以下简称“ICS”)。他强调了ICS的指挥官体系,即在一场事故救援中,担任不同角色的人分工明确,并穿有相应醒目标志的背心。通过统一培训,澳大利亚小到每一个社区,大到国家层面都使用同一体系,因此来自不同领域和部门的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都可以迅速认识到每个人的角色和功能,自动理解各种指令和标志,能够保证救援高效进行。

郭全瑞 通过演练发现问题更重要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壳牌”)安全应急主任郭全瑞分享了中海壳牌的应急管理实践经验。中海壳牌的应急响应团队由危机管理组、事故响应指挥组、现场应急响应队伍组成。危机管理组:负责指导和支持事故响应指挥组,专注于公司从事故中全面恢复的战略问题,以及事故产生的可能影响公司未来运作、盈利和声誉的其他后果;事故响应指挥组:负责制定战略和战术计划,指挥现场应急响应队伍,全面控制应急响应全过程;现场应急响应队伍:执行事故响应中常规的急救、生命救援、工艺隔离、灭火、堵漏等。

在对应急值班人员的管理方面,所有应急值班人员的名单在公司内网可查询,并且开发了紧急呼叫软件,1 min内可对所有的紧急值班人员进行呼叫。

在应急能力管理方面,对岗位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后,还要对其进行应急能力评估,存在差距的要建立个人差距弥合计划,按计划达到应急能力的要求。

在应急预案的培训方面,强调演练也是培训。演练的关注点:强调操作人员第一响应的重要性、优先启动现场固定的消防和应急设施。并且强调演练要总结――通过演练发现问题更为重要。

刘博图 石化园区应急管理新模式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QHSE部代表、惠州炼化分公司应急经理刘博图与大家探讨了石化园区应急管理新模式。刘博图介绍说,惠州大亚湾石化园区的应急队伍,由最初的政企联动,到企业互助,到企办政助和企需政办,再到政企合建,地企合作在提升企业应急能力的同时使石化园区整体应急能力也逐步提高。

在企业互助方面,园区企业专职救援队间签订了互助协议,解决了现场指挥混乱、信息传递不畅、应急设施接口不统一等问题,加强了彼此间沟通和协调。在资金补偿方面,设备和人员费用由提供救援的企业自行承担;可消耗的物资,如灭火泡沫等,则由事故企业向提供救援的企业进行补偿。

篇7

论文关键词 现代化管理 安全评价 评价体系

安全评价是现代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在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安全评价在预测、廉价系统危险性是,认为危险性不超过可接受的危险水平时,系统是安全的,这种“可接受的危险水平”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公认,即系统的危险性应达到社会允许的危险水平。“社会允许危险标准”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状况。安全评价不仅需要技术理论做支撑,又需要有实际操作经验做指导,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才会使安全评价体系有实际意义。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已经进入了初步成熟的阶段,形成了覆盖生产经营活动各阶段,安全生产评价体系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在内的安全评价体系。安全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事故的引发原因和预防措施,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基本因素采取有效管理和控制,争取防患于未然。

一、我国的安全评价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大量的科学技术引进,安全系统工程也引入我国,许多大中型国企开始采用这一安全系统工程,同时行业安全管理部门也认识到安全评价体系的重要性。1987年原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于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1997年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修订版。该标准的颁布执行,标志着我国机械工业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将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技术研究”,将重大危险源评价分为固有危险性评价和现实危险性评价。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填补了我国跨行业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空白。把预测,预防,事故伤害评估进行量化评价,使安全生产评价体系得到了初步发展。

从2000年以来,国家逐步规定了企业依法进行安全评价的责任,对高危行业的企业提出了依法进行安全评价的要求,并提出高危行业的准入标准,于此同时,安全评价机构开始出现,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进行资质认证,专业的安全评价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安全评价体系逐渐发展并建立起总的框架。

中国安全评价体系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评价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正逐步完善。安全评价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无到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到相关的具体安全生产条例的施行,都标志着安全评价体系在法律层面上正逐步完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安全评价技术规范性指导文件,如《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导则》、《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导则》等。

2.新的安全评价方法,逐步得到应用。在我国很多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和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方法做出研究,并对很多行业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在高危行业如:危险化学品生产、非煤矿山、煤矿等行业,做出了安全评价技术规范性指导,有《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导则》、《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导则》等,目前这些安全评价规则已被广泛应用。

3.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技术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国家的重视,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技术人员数量快速增长,据调查,截止2010年底,获得国家级安全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为710家,其相关的参加全国考试并取得从业资格的在2万人以上,经过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培训人员在5万人以上,安全评价从业人员的队伍已形成规模,安全评价涉猎的行业已包括非煤矿山、煤矿、建筑、采油、冶金、危险化学品等等各个行业,并且这些行业里不少具有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已参与到安全评价工作中,使得安全评价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4.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源与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很大,发展不平衡,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在很多地区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忽视劳动者生命和健康。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三方面:一是企业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差异大,他们并不是安全评估人员,为了从业去考资格证,很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专业的安全评价从业人员又缺乏企业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现场经验,用理论去指导实际,难以落实,导致理论和实际生产经验脱节,安全评价不能得到较好的应用;二是没有专门的、系统的安全评价法律或法规对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三是由于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安全评价标准的滞后,需要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国家制定的安全评价标准中并没有规定,这就使很多企业存在着监管的空白。

二、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必须从预防事故这一根本目的出发,预先或超前对系统在计划、设计、施工、验收、投产和运行等各阶段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防止和减少在安全上的欠缺和加强安全的投入。安全评价从预防事故的观点出发,对系统可能产生的损失和伤害进行预测和评价,采取有效的手段以实现系统安全的总目标。因此,完善安全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完善评价过程是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化被动为主动;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预防的有效手段。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完善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完善安全评价标准是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完善,不管如何,最后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台,才具有效力。而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其中监管主体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及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比例未具体说明,安全评价适用的尺度不明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不明确,整改的操作流程没有明确的说明。所以应尽快做好安全生产法的配套和细化的立法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评价法规和条例,使之形成规章制度;其次,要研究制定高危行业市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企业市场准入的标准,凡是未达到准入标准的企业均不可以从事该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违反者要加大处罚力度;最后,根据司法经验和实际操作效果进行总结,对事故频发的行业进行分析,改进其评价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二)强化安全监管部门规范安全评价行为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执行的主体。目前,各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不健全、不规范,人员配置不合理,安全监察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均衡,使我们现在的监察工作不到位。要抓紧完善全国安全生产的监管体系,必须确立安全生产执法主体的地位,日常经费纳入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权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评价标准实施监督管理,减少或者不遗留安全隐患,做好预防,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对评价中介机构加强业务指导,努力提高安全评价机构业务水平。针对评价机构的评价报告加强了对评价报告的审查备案工作,及时指导,使评价报告具有指导性。

(三)完善安全生产评价机构

安全评价机构是安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全生产评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的部分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由中介组织来完成,国家对安全生产评价机构的中介组织进行认证,得到认证的安全生产评价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评价和监督,政府对安全生产评价机构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因此,我们要加快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认证、咨询和服务体系。加大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考核管理力度,完善安全评价机构的考核、监督审查程序和技术规范,对已经取得安全评价机构甲、乙级资质机构的运作行为规范程度、评价报告水平、服务质量、过程控制制度合理性和运行状况等实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定期向社会对安全评价机构的检查和考核结果,并建立、完善资质退出机制。

在安全生产评价机构的基础上,还可以衍生出安全生产托管机构,以深圳市为例,对没有聘用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非高危行业的中小企业实行自愿安全托管服务;对安全监管部门认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限期整改未落实的及高危行业强制实行安全托管服务;此外,对当年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也要进行安全托管服务。安全托管服务,可以弥补企业自身的专业安全技术部门的缺陷,使企业达到行业安全评价标准,降低事故的发生。

篇8

关键词:船载危险货物 申报管理 法律体系

对船载危险货物运输实施安全监督管理是国家赋予海事部门的法定职责。多年以来,海事部门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其中,实施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申报审批是一个重要抓手。为了保障申报制度的顺利运行,海事部门对配套的法律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但在航运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仍然显得相对滞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监管效用的充分发挥。

有关申报管理的法律体系概述

目前,我国针对船载危险货物申报管理的要求主要是通过行政许可的方式来实现的,按照经修订的《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7号)和《海事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指南》,该项行政许可名为“载运危险货物和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审批”,包括危险货物和污染危害性货物两种情况。遵循这样的划分原则,设立该许可的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危险货物作为调整对象的,包括了《海安法》、《港口法》和《内河条例》;另一类以污染危害性货物作为调整对象,主要是《海环法》和《防污条例》;《危化条例》则相对特殊,只针对危险化学品。

为了使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交通运输部先后制定、修订了《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第一部分)水路包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交通部令1996年第10号)、《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条例》(交通部令2005年第11号)、《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2年第4号)、《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2年第9号)、《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17号)、《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8号)、《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9号)等配套规章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法律体系。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法规调整对象交叉重叠

《危化条例》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定义,《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明确了危险货物的范畴,污染危害性货物的含义则通过《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条例》和《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对内河和沿海两个适用范围做出不同的表述。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危险货物、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危险化学品三者的范围存在相当一部分的重合,对于这部分货物而言,法规的适用成为了一个难题。另外,《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也有危险货物的定义,但是范围相对较小,存在着适用海事申报要求的危险货物或污染危害性货物不属于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认可范围的情况,造成海事申报的许可条件无法满足。

2、许可事项表述不严谨

按照《港口法》,海事部门负责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申报的审批,与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所负责的危险货物港口装卸作业审批是相互衔接的两个许可事项。但《海环法》却将两种行为结果混为一谈,比如其第六十七条“……必须事先向海事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进出港口、过境停留或者装卸作业”,此种表述容易引发相对人对部门职责划分的误读。此外,《海安法》中也有类似规定,考虑到在当时的体制下,其表述是符合主管机关的职能定位的,但水监体制改革已完成多年,原规定已经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

3、进港申报执行不便

部海事局在《关于印发实施意见的通知》(海法规〔2010〕118号)中明确了办理船舶进港货申报的主体是接收货物的货物所有人或者人,办理船舶出港货申报的主体是托运货物的货物所有人或者人。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进出港的货申报主体不同,给行政相对人带来了一定的负担。特别是对于进港的大型集装箱船舶来说,办理货申报的主体是数量众多的收货人或人,由于承运人对收货人缺乏约束手段,如果收货人不及时主动申报或者委托申报,那么船舶适载申报也将无法办理,对船舶的进出港造成直接影响。

4、瞒报谎报缺乏定义

现行法律规范未对拒报、瞒报、匿报、谎报、漏报、夹带等名词进行解释,造成了海事部门和行政相对人对法规适用出现不同意见。比如,《危化条例》第六十三条“托运人未向承运人说明所托运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与第六十四条“托运人……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为普通货物”意思相近,但法规将两者分别表述,并且对应的处罚额度相差较大,可能会出现选择性处罚的情况,因此如何区分两种情形亟需明确。此外,对于《危化条例》第六十四条中的“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和“将危险化学品匿报为普通货物”两种情形,许多执法人员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困惑。

5、瞒报谎报覆盖面不全

目前针对瞒报谎报等行为提出管理规定或罚则的法律文件包括《海环法》第七十四条、《危化条例》第八十六条和第八十七条、《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第四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以及《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八条。通过对这些法律条款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瞒报谎报的适用范围并不全面,对于沿海运输的危险货物来说,除非已经纳入污染危害性货物名录或危险化学品名录,否则没有依据对其瞒报谎报行为实施处罚,只能按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未经批准的条款进行处罚。

6、瞒报谎报处罚有争议

按照通常理解,瞒报、谎报、夹带等都是基于船载危险货物或污染危害性货物需要办理申报手续而言的,但海事部门内部对于如何界定这几种行为与未按要求办理申报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并直接影响行政处罚的实施。有观点认为这几种行为均属于未按要求办理申报的情形,是对其中原因作进一步的定性,因而应视为同一违法行为,并适用《行政处罚法》“一事不再罚”的原则,既可以依据未按要求办理申报的条款进行处罚,也可以根据具体原因和责任主体对照瞒报或者谎报的条款进行处罚。同时,也有人认为两者属于独立的违法行为,并且责任主体不同,应该分别予以处罚。

7、行政处罚力度不够

瞒报谎报主要发生在集装箱运输方式中,多数案件的责任都在于托运人(货主或货代)未向承运人说明货物的危险性质,主要原因是为了非法获利。正常情况下,危险货物集装箱在港的各种费用以及海运费比普通货物集装箱高出许多,而且还需要办理繁琐的行政手续,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尽管承运人与托运人签订普通货物运输合同时一般都要求托运人出具非危保函,保留发生事故后追索的权利,但瞒报谎报并不一定会发生事故,而且大部分托运人承担损失的能力不强,一旦发生事故,承运人往往难以追回损失。同时,海事部门的监管能力有限,开箱查验率低,加上对该类违法行为的处罚最高不超过20万元,与其危害程度完全不相称。因此对于托运人而言,瞒报谎报的违法成本远低于违法获利,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一部分托运人选择了铤而走险。

8、开箱查验受申报时限制约

对存在嫌疑的集装箱实施开箱查验是查处瞒报谎报行为的有效手段。对于进港的集装箱货物来说,开箱查验必然要在船舶卸载之后进行,此时船舶进港的事实已完成,申报的时限也已超过,具备了查处瞒报谎报的条件。但是对于出港的集装箱而言情况就相对复杂,因为在船舶出港后实施登轮开箱查验的可行性不强,所以应选择在申报时限后、船舶出港前进行检查,即必须抓住船舶出港前24小时这个节点,否则就可能会造成违法构成要件的缺失和监管越位,因此对海事部门的执法能力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9、实施两员资质管理依据不足

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已经分四批取消了200多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并规定了对于国务院部门设置实施的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一直以来,海事部门都是采取对两员进行培训发证的方式实施管理,未经培训发证的人员不具有办理申报手续的资格。然而截至目前,只有《危化条例》第四十四条对“危险化学品申报人员和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做出了从业资格的要求。同时,《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第二十四条关于“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人员资格注册认可”的条件涉嫌将危险化学品与危险货物的概念混淆。因此,按照国务院的精神,可以说海事部门继续实施两员资质管理的法律依据不足。

工作建议

1、建立协同机制,增强法规协调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立法工作都将重点放在规则制定上,而忽视了对整个法律体系的协调发展,配套法律文件的修改和废止工作滞后,法律指导严重不足,造成了出台的一些规定交叉重合、互相冲突、衔接不畅,影响了管理效果。因此,建立一套协同推进的立改废释机制十分必要。首先,建议结合三个清单制定工作,对现行法律文件进行后评估,清理与法律法规要求不符的规范性文件。其次,应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当上位法开展修订时,必须同时着手准备下位法及相关配套规定的修改,以避免发生冲突。同时,对于法律要求不甚明确或存在争议的,应及时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权威解读,统一执法标准。

2、实行开门立法,提高法规实效性

立法既要解决理论问题,也要解决实际问题,否则提出的一些管理规定脱离实际情况、难以落实,就会造成监管措施与立法目的的错位。要想避免这一现象就必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主管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具体来说就是立法工作要广泛听取基层执法部门以及航运企业等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在安全管理方面,海事部门与航运企业有着共同的目标。基层执法部门负责直接实施监管,对管理措施的可操作性最有发言权;航运企业是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更加熟悉市场运作的规则和模式,洞悉市场的变化,能够从执行层面感受到政策法规的实际效果。因此,立法工作必须重视基层和社会意见,科学评估监管设想的投入与产出比,在立意与民意中寻求平衡点。

3、归并调整对象,重构监管思路

目前,《海安法》修订已进入关键阶段,建议部海事局抓住机遇,重新审视危险货物与污染危害性货物并行的监管思路,评估将两者合并管理的可行性。从现有定义来看,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范围主要侧重于防污染的角度,覆盖范围更广,而危险货物的定义兼具安全与防污染的考量,更为社会所熟知。因此,建议在《海安法》中增加危险货物的定义,明确将污染危害性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均纳入危险货物的范畴,并在表述上注意与《港口法》、《海环法》以及《危化条例》的对接,以便于管理和实际操作。同时,为了使海事部门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能够有效衔接,建议对《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中的危险货物定义进行同步调整。

4、加快法规修订,满足形势发展需要

一是对《防污条例》及其配套规章进行修订,弱化甚至取消货申报环节,避免取代承运人对货物适运的审查义务,防止货申报发展成为一个实质性的审批事项。二是启动《内河条例》的修订,将内河与沿海的危险货物管理思路统一,并且由于其部分条款直接适用旧《危化条例》的规定,而《危化条例》修订后在法规调整对象及内容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变化,此类条款理应修改。三是加快《水路危规》修订进度,交通运输部已组织起草了新的《水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并征求意见,该《规定》包括了船舶运输的章节,出台后将与《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层级相同,而且内容存在重合,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厘清。

5、明确管理依据,推进两员资质管理

危险货物申报和装箱检查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实施两员资质管理不仅有利于督促两员强化责任意识,也有利于统一行业管理,而且这一做法已经多年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按照依法治国的理念,政府部门的一切行为都应于法有据,因此,建议推动《港口法》进行修订,在法律层面明确赋予海事部门对两员实施资质管理的权力。同时,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将两员纳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管理,为从业人员提供职业保障,这将有助于提高职业认同感和吸引力,从而缓解由于两员流动性过大带来的管理压力。

6、加大处罚力度,提升法律威慑力

首先,积极争取在《海安法》和《内河条例》中增加对于瞒报谎报行为的定义、禁止性规定和罚则,在完成修订前,可通过规范性文件对瞒报谎报行为的性质认定、处罚执行以及开箱查验节点等做出明确要求。其次,与多部门合作建立违法追溯机制,发现瞒报谎报违法行为之后由各职能部门对危险货物生产流通各个环节进行倒查,对违法链条进行深度打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第三是提高对瞒报谎报违法行为的处罚上限,根据所涉及的危险货物数量和危险性质建立一套量化指标,对情节严重的实施重罚,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同时考虑增加处罚方式,如纳入社会征信体系、公开处罚结果等。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危险货物生产和应用的需求愈发旺盛,通过船舶运输的危险货物品种和数量将保持增长势头,船载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作为加强船载危险货物监管的一个关键环节和实施事中事后监管的前提,海事部门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持续不断地完善配套法律体系建设,才能保障申报制度的有效运行,使船舶危险品运输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 邸锦疆.对我国水运危险货物管理现状的思考[A].2010年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0年:22-28.

[2] 施滨峰.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瞒报相关法律问题研究[A].2007年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7年:138-152.

篇9

一、组织领导有力,计划部署周密

我局为切实加强对深化“百千万”企业安全服务活动的领导,成立了以张金荣局长为组长,顾劲波、裘岳龙、范奕忠三位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监察大队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实施全局走进“百家”企业安全服务专项行动。同时,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走进“百家”企业安全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以局党组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科室、监察大队,进一步明确了该项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时间安排,具体落实了活动任务。同时,秉承“查症探结、对症下葯、形成惯例”十二字服务方针,以排企业之忧,解企业之困为出发点,要求每位工作人员继续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服务企业理念的“三合一”,监管者、宣传者、帮助者身份的“三合一”,查隐患、帮落实、勤指导工作措施的“三合一”。通过落实结对帮扶企业、开展“安监局长进企业”活动、建立通畅企业联系制度等各种服务形式,真正走进企业,以换位思考方式真正了解企业的难处,帮助企业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尽己之力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困难。

二、安排落实合理,开展推进积极

1、合理制定活动计划,分解工作任务。

为搞好专项服务活动,建立了领导干部服务联系点制度,每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冶金铸造、烟花爆竹批发经营等不同行业,确定一家联系企业,采取上门走访、组织座谈等形式开展服务调研。在领导干部确定联系点基础上,我局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工、矿、商、贸等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其中120家企业为服务对象,并把这120家服务企业分解到办公室、监督一科、监督二科和监察大队,每个科室30家,各由一名局领导带队,同时确定一名责任人和一名联系人,以方便开展具体服务活动。

2、深入企业,面对面开展安全服务活动。

安监局监督一科主要负责危化行业、烟花爆竹的监管。为了帮助、指导危化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一科的同志在顾劲波副局长带领下多次深入走访企业,通过座谈、实地查看等形式,仔细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安全生产难题,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等,对于发现的安全生产问题及隐患,及时指导、帮助其完成整改。同时,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危化企业进行检查、指导,获得了企业的好评。帮助指导危化企业做好标准化建设也是重点服务内容。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台账不健全、防护用品发放不全等问题,安监局的同志帮助其完善台账,指导其按照标准化考核标准和要求及时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家危化生产企业,已有6家企业通过了上级的标准化验收。

安监局监督二科主要负责矿山监管。为了帮助矿山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二科的同志多次到矿山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针对走访中发现的运输道路偏多、警示标志不够、未设挡墙、装载运输平台不够宽、不够长等问题,及时予以指出,并帮助指导其完成整改。同时,根据省里的要求,每家矿山企业都要建立11本不同类别的安全生产台帐,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日记》、《企业基本情况台帐》、《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台帐》等。而矿山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建立健全台帐资料方面能力有待提高。我局多次派人到矿山企业就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台帐进行指导帮助,并定期去抽查日常的台帐记录、管理情况,收到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16家矿山企业均建立了完善的台帐,日常的安全管理日趋规范化。

各科室按照服务企业的部署,深入企业,面对面倾听企业负责人关于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事项等情况介绍,全面了解掌握企业基本概况。同时,实地查看企业生产现场,帮助企业仔细查找设备设施、工作环节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积极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今年上半年,我局联合市劳动保障局对2009年度工伤事故多发的33家企业进行了深入走访、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了督促整改,全力预防其工伤事故的再次发生。

3、把好源头关,积极做好事前监管环节的服务工作。

⑴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做好源头工作,把好行政审批关。

一是做好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相对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积极争取对方的理解,减少群众的抵触情绪。二是对危化企业生产许可证的申报,确定专人负责,提供上门服务。某油漆调色厂申报企业生产许可证,为了减少企业在申报过程中的“返工”、“误工”、“无用工”等现象产生,我局指派专人负责上门服务,提前告知企业申报所必须做到的事项,如安全评价、人员培训、安全管理制度等。同时,根据企业申报许可证工作的进度,多次上门服务、指导,对需要其他部门办理、许可或提供资料的,提前告知企业,保证其顺利完成相应的申报工作。目前,该企业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三是企业有所需,能力范围内义不容辞。对属于向级部门申报许可的项目,如“三同时”、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批准证书等,企业因不熟悉相关的办证流程、办证单位等情况而向我局提出帮助、服务要求时,我局一定会尽己之力,安排专人,挤出时间,帮助企业备齐申请材料,陪同其到上级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的申报手续。

⑵从有备无患的角度出发,帮助指导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企业的事故防范和应对能力。

一是帮助企业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在危化品、矿山、林业、卫生、交通等领域建设一批素质高、业务好、作风硬的应急专业队伍,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切实提高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和施救能力。二是帮助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对现有的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完善,确保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普及应急处置知识,增强公民的危机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三是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结合日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在应急管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真正帮助企业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服务到家,成效显著

1、帮助企业强化了安全基础。在本年度企业安全服务活动中,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台帐资料125套,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201个,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管人员900余个。通过安全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2、帮助企业提高了安全意识。我局为本次企业安全服务活动投入专项宣传资金40余万元,主要用于安全生产宣传资料印制、免费教育培训和安全咨询服务等。在企业安全服务过程中,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我局在大型超市门口组织举办安全咨询活动1次,有上万市民参与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组织举办企业负责人、安管员培训21期,免费为3534人提供了安全培训辅导。累计向企业免费发放各类安全宣传资料9870份。通过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进一步帮助企业提高了生产安全意识。

3、密切了监管部门与企业联系。一是帮助企业力度显著加大。帮助企业覆盖面扩大。二是监管部门与企业的互动性增强。我局通过民主恳谈、发放意见表等形式征求到企业各类意见和建议105余条。根据企业意见,我局积极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目前已帮助企业解决制度建设、隐患治理、人员培训等实际问题325余个。接受企业投诉7件,全部帮助企业得到解决。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安全保障措施65余项。通过加强监管部门与企业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同时也促进了监管部门服务意识的提高。

四、继续开展,建立机制

1、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服务活动。将创建服务型机关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今后,要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定期组织人员下企业开展各种安全服务,真正使安全服务活动成为一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篇10

但是,对于这个行业来说,事故不是必然,安全总是可期。近期,记者走访了危险品物流行业一家知名企业——上海北芳储运集团有限公司,更是坚定了这种信心。我们且看北芳集团是如何“转危为安”。

北芳的业务与服务

总部设在上海的上海北芳储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危险化学品一体供应链管理服务为特色的物流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89年,总部设在上海,在全国拥有现代化的物流仓储60多万平方米,辐射全国60多个配送中心,形成庞大的物流服务网络资源。物流基地主要集中于上海金山化工园区、上海西北物流园区等交通便利、各类货物集散的枢纽中心区域;其余分别分布在全国一、二级城市等交通便利、各类货物集散的枢纽中心。

该公司总部在武威路846号物流基地,可存储甲、乙类常温、温控等危险品货物,能提供流通加工等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公司拥有的金山化工物流基地总面积达9.5万平方公米,可储存甲类、乙类、丙类常温、剧、温控等各类危险品货物,提供危险品运输、仓储、进出口、报关货代等业务,并逐步走向危险品供应链管理方向。现代化超大规模的专业仓储基地加上先进的数字化智能管理,使得该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一体化集成式物流服务。

目前北芳集团拥有各类大型货运车辆400余辆,其中海关监管运输车辆100多辆,集装箱运输车辆60多辆、危险品与剧毒物品运输车辆60多辆;拥有各种吨位的装卸叉车60多台;另拥有厢式货车与各种大型运输车辆100多辆。北芳集团货运车辆中全部配置车载式GPS卫星定位系统,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获知车载货物的在途信息。

北芳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25条干线运输,160条配送支线,2000多条地县配送,每日可调用的车辆资源达1000余辆。365天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物流服务。覆盖全国60多个的配送中心,3000多个城市(镇)的现代物流集散网络,形成庞大的物流服务资源。同时,北芳集团还提供空运、海运、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的运输方式。

用技术、管理与文化“转危为安”

北芳公司成立25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的安全事故。北芳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该公司在建设和设备投入上都是按照高标准来配置的,这为安全生产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北芳拥有总面积50多万平方米现代化物流仓库,所有仓库均按最高标准设计与施工,其中有三家五星级仓库。其公司按现代化标准建造了专业的危险化学品仓储物流基地,配备:消防喷淋、防爆烟雾报警系统、防爆泄压装置、CCTV防爆监控系统、防爆排风通气系统与管道、冲淋洗眼器、防爆电器、防爆灯、逃生门、防爆可燃气体检测仪、消防栓、灭火器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上海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24小时全天候监控。据北芳物流行政管理部经理龚慧珍介绍,我国第一家被评定为五星级的仓库就是北芳物流的仓库。该公司所有危化车辆均配置车载式GPS卫星定位跟踪系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获知车载货物的在途信息。还不断对车辆进行更新,车辆的平均车龄保持在5至7年。

既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承担行业安全生产的重大责任与任务,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是不可想象能够完成的。在这方面,北芳储运也是不断苦练内功,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

为使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北芳连续十年投资安全生产的软硬件建设。汲取国际先进标准和世界500强QEHS管理的精华,在物流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AQ3013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并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化学品制造协会(AICM)道路运输安全质量标准评估(RSQAS)的物流企业,引人道路运输车辆安全驾驶安全行为规范(BBS)和Smith运输防预性驾驶知识培训:一对一的对司机与随车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结合公司实际,北芳建立了管理体系文件166个,覆盖货物储运过程各个细分环节;如应急预案除《公司应急响应程序》外,还有《交通事故应急方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工伤事故应急预案》、《危险品泄漏、爆炸事故应急预案》,《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恶劣天气行驶应急预案》、《驾驶员途中反恐应急预案》等十多个专项应急预案。公司实施自上而下的安全分级管理责任制,把安全责任全面分解到部门、班组、员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认真抓的局面,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员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执行能力。

要完成安全生产的事业,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因此,北芳集团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上同样不遗余力,持续做着投入和改进。北芳高度重视安全文化长效机制的建设,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和实施方案,把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公司提炼整合企业精神、企业愿景、经营理念等,完善企业“理念识别(MI)、视觉识别(VI)、员工行为识别(BI)”三大系统,制定《员工行为规范》等制度,形成共同遵守的工作和行为方式。浦林祥反反复复会向员工讲解“一个珍惜,三个热爱”:只有首先懂得“珍惜自己”,才会“热爱家庭、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将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合成一体,发扬团队精神,安全生产才有基础。同时,公司将“诚信求实”作为安全文化内涵,教育员工“客户的需求即是北芳的追求”,为维护企业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而做好安全,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诚信管理体系。

公司总裁浦林祥经常向员工传达这样的理念,“危化品储运的本质安全,怕就怕‘认真’两字。”他认为,北芳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货物运输,特别是危化品运输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化的管理与操作,使安全生产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观,最大的变化是员工的理念和行为,这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北芳集团向自己的员工灌输了很多重要理念,如每个职工都知道“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帮助别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四不伤害理念;在人身保护上有“人防、技防、物防”的三种防护;安全管理上实行“目标指标控制、运行控制、应急控制”;危化车辆在上路之前,根据流程将对车辆作全面检查,开展驾驶员自查、车队专查、安全质量部抽查的三级检查;通过BBS和Smith运输防预性驾驶知识培训:一对一的对司机与随车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上路后,会有—套系统对车辆实施跟踪,坚决杜绝违规驾驶,确保危化品运输安全。只有把安全理念真正植入员工的思想,才能做到本质安全。

对于员工生产技能的培养,北芳集团也是不遗余力的。北芳集团现有员工1400多名,均通过严格专业技能培训。北芳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及市场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成立了“上海北芳集团培训中心”,聘请国内外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及丰富物流实践经验的资深物流专家前来任教,北芳集团计划利用现有的物流基地,作为广大员工的学习培训与运作基地,北芳集团表示,要秉承“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成绩”的培训宗旨,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精、尖的物流专才,使教学培训与实际运作互助,相得益彰,培养具有优秀技能的员工及管理人才。

用一体化的服务赢得市场

我国的危化品物流行业起步较晚,甲方客户企业对国内危化品物流服务商认识和认可程度较低,因此在市场发展初期,更多的是外资的专业物流服务商占领这个市场。打铁还需自身硬,北芳集团的安全生产体现了公司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而该公司通过创新不断拓展自己的服务业务与水平,向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迈进,最终赢得客户的信任,赢得广阔的市场。

2001年,北芳在与飞利浦公司合作开发供应链物流服务项目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为不同类型的大型跨国企业提供了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浦林祥边服务边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积累了丰富经验,与国际接轨的人性化、科学化服务,得到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北芳公司成为能全面为危险化学品、毒害品制造业提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的高端物流服务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