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科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科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全体职工开展业务和进行单位活动的物质基础,进行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工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有效的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性,提高使用年限及使用效率,是提高单位或部门间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现状

(一)相关人员意识淡薄,无人管理

不局限于事业单位,一些私企国企和行政单位也普遍存在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账面与实际资产不符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现象。对于一些通过调拨或者赠与方式取得的资产没有在账面上显示出来,为了记账核算省事,个别单位财务人员会将到达固定资产核算标准的采购作为存货或办公用品处理;在进行固定资产扩建的时候没有及时登记在册;很多原因都导致了资产流失,但归根结底还是相关人员意识淡薄。

(二)相关制度不完善

有些事业单位相应国家政策,设定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但更多的单位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管理部门应有的作用,大都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基本形同虚设。甚至有的事业单位在部门建立之后没有设立管理人员,只是相关部门人员,由于职责不清,导致对固定资产管理脱节,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三)管理方式老化

在信息时代,固定资产的管理还使用老化的手工记账的形式,对于已经报废或出租出售的资产没有及时的登记,导致资产模糊不清。例如,在对单位资产进行处置时,没有经过核实查验,没有相关的审批程序,造成了固定资产的不同程度的损失。

二、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科学管理方式

通过以上几点,不难看出,要想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就必须从员工自身提高管理意识,而且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方式。

(一)树立管理意识

一般事业单位不同于普通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资金以财政部门划拨的资金为主,对于单位职工来说属于无偿使用,因此员工们对固定资产的耗费不计盈亏,长期下来,思想观念已经形成了“重钱轻物,重购轻管”。要想重建固定资产管理体制,要提高对有形资产的认识,不但要转变财务人员的观念,还要使全体职工都要有责任意识,在资产使用的过程中做到谁使用谁负责。

(二)健全体制

树立职工意识达到一定效果的同时,还应该健全管理体制,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根据推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贯穿购置,使用以及处理的过程当中,固定资产的配置状况也要实时记录,对国有资产的维护,更新以及报废等,都要详细登记到资产管理处。在规章制度中一定要体现出我国最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单位的细则,同时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例如预算,采购,投标招标等。最后,在制定相关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制度的合理性。

(三)信息化管理

传统的人工登记造册的办法过于呆板,在寻找某一资产的去向时,通常要将有关文件都看一遍,在进行业务对接的时候,耗时耗力。21世纪是信息时代,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首先,事业单位可以选择优越的资产管理软件,将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情况以及最终去向都做详细的登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资产管理,节约了人力物力,实现了对固定资产的实时清查,提高了管理效率。利用信息化软件进行管理,实现了一个清点资产的长效机制。

(四)建立共享机制,增加使用效率

在事业单位中,各部门之间都有相互重复的固定资产,为了维护自己部门的资产安全,基本不会部门之间相互使用。事业单位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建立设备的共享机制,让昂贵的设备提高自身使用效率,不仅节约了再购置的资金,还可以创造效益最大化。

(五)建立合理的配置机制

在事业单位中,除了购进固定资产,资产的配置也是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单位固定资产负责人在预算管理时就应该严格把关,争取从源头上将无效资源控制在萌芽中。例如,在固定资产中,一些设备属于通用行政设备,这种设备可以执行国家统一标准,超出标准部分的不予以通过,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特殊资产,要按照国家项目的实际需求来配备,一定要按照实际需求,合理配置。

以上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能按照国家基本要求进行管理,减少资源浪费。

三、总结

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有必要性的,不仅可以从根源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还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要想更好的保护固定资产,仅仅是固定资产部门的管理工作人员努力是不够的,全体单位职工都应该加强国有资产保护意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科学管理,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显,李超.固定Y产的科学管理探究[J].中国市场,2016(43):83,86.

篇2

关键词: 科研生产管理;信息化;均衡生产;定量化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装备采购体制加速变革,航空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用户需求瞬息万变,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创新不断加速,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此外更面临多阶段任务并行和多型号任务并举的复杂局面,航空企业急需提升科研生产管理的水平,从生产为导向转向以市场为导向,从粗放经营转向成本控制。

企业的科研生产管理进度优化及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科研生产的成本、质量和工期,是保证航空企业科研生产按期完成、节约成本以及合理安排和供应资源的重要措施。良好的进度控制可以实现在既定工期内编制出最优进度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定期的检查科研生产管理的进度情况,并将其和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如果出现偏差,就分析这个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科研生产管理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修改原来的进度计划,如此循环直到实现合理的科研生产管理。本文优化航空企业科研生产管理的探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科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现在是世界处于信息化的时代,推进航空企业科研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航空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第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尚且没有广泛而深入地运用到企业科研生产管理中去;第二,信息资源未做到有效地共享,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第三,科研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不合理,只关注于满足应急管理的需求。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航空科研生产管理方面凸显出以下这样四个问题,第一,科研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相对不足,型号间和单位间的管理水平差异很大;第二,在科研生产的过程中跟踪和监控手段较落后,预防以及快速响应能力相对较弱;第三,在多种型号项目同时开展工作的状况下,型号之间的信息没有做到很好的共享与交流;第四,同一个型号项目的执行要素,如人财物和进度、质量等,在管理过程当中综合性体现的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科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在于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构建科研生产管理的一体化集成信息平台。一方面,增强对多型号项目集中控管能力,以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并加强对单一型号的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利用好并努力实现人、财、物以及信息等各因素的有机结合,以保证各项科研生产的顺利完成。

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对策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航空企业逐步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科研生产管理制度通过两条指挥线组织指挥系统,推动和促进了我国航空科研项目的研制及发展。在传统的科研生产管理当中贯穿一系列的管理过程,主要包括有合同管理、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管理、质量可靠性管理、试验管理、风险管理、经费管理等。对于单一型号项目的科研管理模式已日趋成熟,为单一型号精细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急需引进多项目管理理念,来保证企业的整体目标的实现。现在企业应该不断地完善军品任务责任令以及军品综合调度的管理制度体系,真正的做好对科研生产任务的全阶段和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实现全过程管控、信息化、规范化、多元化、系统化和全方位管理。管理体系要进一步细化为具体作业文件,实现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简单问题变得流程化,流程问题变得信息化。第二,信息系统集成方法。本方法是根据企业的科研生产管理的实际状况,通过集成开发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应用集成的开发方式可以解决传统集成方法的弊端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多个应用程序运行于不同平台上且必须互相通讯的状况,这种集成方法尤其适用。第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讲,首先必须克服的是由航空科研生产管理的难度大和复杂性高所带来的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畏惧情绪;其次是科学地推进企业组织变革,进一步地优化管理流程;最后是要结合科研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充分论证需求、统筹策划和分布实施,以此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努力将信息化作为推进技术和管理创新的科学手段,不断优化航空企业的科研生产管理,是航空企业履行强军富国使命的根本要求。

2 科研生产管理中的均衡生产

篇3

浙江省瑞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省瑞安市 325208

【摘 要】目的:分析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2 年6 月-2014 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70 例产妇,按照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未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对照组90 例,仅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组80 例,通过对比,观察两组在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产妇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比,研究组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产妇和家属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中,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够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使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升。

关键词 产科病房;风险;护理对策;满意度

由于产科病房的特殊性,导致在护理中发生的风险事件较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本研究通过对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70 例产妇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 年6 月-2014 年6月期间诊治的170 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均为顺产。按照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组80 例,年龄19 ~ 35 岁,平均((26.3 士3.4) 岁,初产妇44 例,经产妇36 例;未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对照组90 例,年龄22 ~ 34 岁,平均(28.4 士3.2)岁,初产妇54 例,经产妇36 例。两组产妇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对产妇给与人性化的关怀与护理,尽量满足产妇的需求;开展健康宣教,向产妇讲解有关分娩办法及分娩过程中的相关配合;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使产妇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分娩,加强与产妇的沟通。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制度管理,首先在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联合科室优秀护士进行安全管理实施,小组统一由护理部进行领导。科室要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以便及时掌握有效信息,通过收集产妇全部资料,评估产检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产妇采取有针对性地合理的护理防范措施,并进行护理质量上的监控。通过建立《护理风险簿》,收集并及时记录科室中现存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便全科人员采取有针对性地护理防范措施,从而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出院前,调查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统计两组病患发生风险事件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后,研究组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产科病房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1)护理工作中,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时不认真,“三查七对”制度实施不严格,从而导致产妇和家属对护理的不满意度增加。

(2)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违反操作制度,比如操作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给新生儿洗澡时不测试水温导致新生儿意外发生。

(3)由于管理者对下级护士的管理不严格,护士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不与产妇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未全面评估产妇的各项情况;书写护理记录单不认真等。从而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引起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

3.2 护理对策

(1)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制度,通过对相关制度完善并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2)通过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从而提高护士素质。

(3)通过有针对性地调查、分析及总结产科病房中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护患矛盾等的一些主要问题,充分了解和掌握与风险事故发生的相关信息,并客观准确的评价可能出现的后果,从而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总结[3]。

综上,本研究发现,通过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在产科病房中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明显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妇和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利于护患之间的和谐,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季爱云. 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10-111.

篇4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210

在医院医疗护理中, 产科护理工作具有纠纷多、风险高的特点。在产科护理工作中, 胎儿及产妇的高危因素较多, 且病情变化快, 多危及母体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故护理管理者应对产科风险因素进行预见性识别, 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确保母婴安全, 避免护患纠纷[1]。本院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 分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4年4月)和研究组(2014年5~10月), 各2500例。对照组年龄22~39岁, 平均年龄(26.8± 4.7)岁, 研究组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27.6±5.2)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包括为产妇提供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 常规健康宣教, 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增加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具体如下。

1. 2. 1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产科护理人员除了要参与院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外, 还要参与科内每月开展的操作技能培训及业务知识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产科专业知识、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授课老师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担任, 年轻护士可在课堂上提问和相互交流。授课形式灵活, 每月组织一次考核, 对于未达标者, 需补考, 并将考核成绩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另外, 还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预见性教育, 让护理人员意识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强化其风险意识。

1. 2. 2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产程管理指引、产科技术操作流程、分娩接产流程、差错事故报告防范等风险管理制度。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母婴保健法》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让广大护理人员学会维护产妇权益及自我保护, 从而在工作中始终将母婴安全放在第1位。

1. 2. 3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根据产科实际情况, 优化人力资源, 可推行连续排班制度, 以减少交接班次, 实现护士层级管理, 从而为产妇提供高质量、个性化、连续性的护理服务。针对责任心不强、工作能力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的护理人员, 要重点管理。在就诊高峰期、节假日等时间段, 要做好细节管理, 及时调配人员, 确保护理人力资源充足。

1. 2. 4 提高沟通能力 对科室护理人员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让广大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 在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性与热情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注意了解母婴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 并尽可能地满足其护理需求, 多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 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减少护理投诉、护理纠纷事件。年轻护士在工作中要多向高年资助产士学习, 学习其处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 要细致、耐心地予以解答, 注重自身沟通水平的提高。

1. 2. 5 健全病区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病区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让护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科内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感染管理小组、并指定负责人, 定期对科室的护理质量、感染情况等进行检查, 收集产妇反馈意见, 以改进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

1. 2. 6 做好高危时段、高危病例管理 在临床产科中, 节假日、夜间、午间都是收治分娩病例的高峰时段, 也是最易发生护理投诉事件的时段。因此在护理管理工作中, 应注意加强这些高危时段的护理工作管理, 注意以老带新, 也可配置有经验的二线护理人员, 以缓解工作压力, 保障该时段的护理质量。对于危重症产妇、特殊患者要进行重点交班, 所有护理人员都务必对患者引起高度重视, 重点观察其病情变化。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护患纠纷发生率, 并应用本科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结果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患纠纷比较 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84%, 对照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7.00%,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9.9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产科护理工作中, 存在着多方面的护理风险因素, 具体包括护理人员、技术、管理、法律意识和沟通几方面因素。①在护理人员因素方面, 主要体现人力资源不足、整体素质低下、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方面。产科医护比失调、护士缺编、护士超负荷工作等使得部分护理人员身心俱疲, 所以容易在工作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情绪波动大等情况, 进而严重影响护理质量[2]。产科的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不少护理人员都缺乏工作热情及责任性,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且临床经验欠缺, 对新技术掌握不到位, 这些都是潜伏的护理安全因素。产科作为手术科室, 护理人员常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 若护理人员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如操作时不按照规定戴手套, 在操作时发生损伤, 接触了患有传染疾病患者的体液、血液, 就容易引起传染[3]。②在技术因素方面, 产科不少匆匆上岗的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产科护理知识培训, 对产科知识缺乏了解, 如会阴切开不规范、产程观察不准确、仪器使用不熟练等, 都可能影响母婴安全[4]。③在管理因素方面, 不完全的管理制度, 不健全的操作流程, 或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按照制度、规程操作, 都可能埋下安全隐患。④在沟通因素方面, 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缺乏,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未耐心解答, 都容易使患者产生误会, 激化护患矛盾[5, 6]。

篇5

[关键词] 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161-03

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控制孕产妇死亡、降低死亡率是产科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重症高危孕产妇各环节的管理工作,使得重症孕产妇能够得到及时可靠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甘井子区4家助产机构的重症高危孕产妇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志内容、转运报告、结局追访等材料。5年来甘井子区共发生重症高危孕产妇46例,均抢救成功,无孕产妇死亡发生。

1.2 方法

按照大连市《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规定,甘井子区内的4家助产机构发现重症高危孕产妇后第一时间报告甘井子区妇幼保健院,区保健院上报大连市妇幼保健院,由市妇幼保健院安排组织专家会诊、指导转诊、联系围生急救医院做好及时接诊抢救准备,之后由发生医院及区保健院进行追访,形成文字材料备案管理。

2 结果

2.1 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的年龄构成情况

46例重症孕产妇的年龄组成为18~44岁,其中18~

2.2 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孕周分布情况

46例病例中,足月妊娠27例,妊娠时限异常者19例(表2)。

2.3 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疾病原因组成情况

在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疾病原因构成中,子痫前期(重度)、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和DIC占主要疾病组成的前三位(表3),而重症因素中发生妊娠合并症前三位的是:妊娠期糖尿病、HELLP综合征、妊娠合并脂肪肝、重度贫血、妊娠合并心脏病(表4)。

3 讨论

3.1 加强甘井子区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甘井子区有4家助产机构,一级产科1家,二级产科3家;其中县区乡镇级产科3家,市级产科1家,4家助产机构合计年平均分娩量在6000例左右。近五年来,根据《大连市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内容,制订实施了《甘井子区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并逐步改进完善;成立了甘井子区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小组、甘井子区专家指导组,每年2次召开重症病例讨论,在每年的8月份进行“甘井子区重症高危孕产妇救治报告演练”;认真组织学习《制度》内容,对从事产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省市级业务培训,提高产科质量。今后要加大督导,提高医务人员对重症孕产妇早期鉴别的能力及重视程度,及时报告及转、会诊,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导致病情加重,造成严重后果。各级相关卫生部门一定要给予积极配合处理,保障全天候绿色通道畅通,在重症高危孕产妇治疗中杜绝医院可避免死亡的发生[1-2]。本研究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的追访结果为无一例死亡。

3.2 加强流动孕产妇的系统管理

在4家产科医院中,承担甘井子区90%分娩任务的是2家二级县区乡镇级产科医院,由于经济原因,分娩产妇中流动孕产妇占到6成以上。本研究46例重症高危孕产妇中,有7例为本户籍孕产妇,39例为非本户籍孕产妇;再次生育者11例;41例未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未定期进行常规产前检查。随着国家二胎生育政策的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本区要加强基层(社区、村所)妇女保健工作的督导力度,设法与基层计生部门积极合作,提高辖区内流动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对于困难家庭,可以启动贫困孕产妇救助计划。总之,宣传产前保健的重要性,加大流动人口的产前保健,将对预防围生期重症疾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3.3 加强对产科门诊高危孕产妇的管理

本研究中,高龄孕产妇14例,占30.43%,最大生育年龄44岁。在发生的疾病因素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子痫前期(重度)、胎盘早剥、产后出血、DIC、妊娠期糖尿病,其中在胎盘早剥中,有3例由子痫前期引起;另外有重度贫血3例,心脏病合并妊娠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3例,剖宫产切口妊娠1例,这些因素均为产前保健的重点管理范畴。本研究中,41例是因为未定期产检而导致,提示高危妊娠的管理在产科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产前检查,及早发现高危妊娠并进行及时的产前处理及治疗,例如高龄孕产妇的产前诊断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妊娠期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早期鉴别处理与综合治疗等,可以有效地使高危孕产妇顺利渡过孕产期,保障母婴安全,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4-12]。另外,随着我国单独二胎生育政策的落实,瘢痕子宫切口妊娠已成为近几年产科临床的热点,本研究中,有1例为妊娠13周、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在终止妊娠前没有及时发现,以致出现流产后出血,遂启动重症转诊程序给予及时处理。因此,提倡自然分娩,逐步降低无指征剖宫产率,亦是本区妇女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严格执行《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加强围生期保健的系统管理,重视高危妊娠的孕期保健与指导,不断提高产科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甘井子区流动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是减少重症高危孕产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效保障母婴安全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胡美华.重症高危孕产妇164例的高危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6):38.

[2] 刘静.2012年柳州市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资料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8):88-90.

[3] 邓艳华.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高危妊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7):89-90.

[4]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7-100,126-135,211-218.

[5] 刘长文.高危孕产妇重症监测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2-262.

[6] 石昌兰.549例高危孕产妇管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 34(11):2115-2116.

[7] 鲍俊翠,曹炎培,于琳.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12-3114.

[8] 刘海涛.17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妊娠结局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67-368.

[9] 林建华.妊娠期心功能不全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8):573-577.

[10] 张一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2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3):408-409.

[11] 俞如葵,孙建萍.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18-420.

篇6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随着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护理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妇产科护理有多变性、高风险等特点,如何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人员应面对的问题。现将我院的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1妇产科护理所存在的隐患。

1.1患者方面 妇产科患者是比较特殊的患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护患纠纷。许多患者对医院以及妇产科的规章制度不太熟悉,如私自外出不慎摔伤,胎盘早破等情况,需急诊手术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这些情况极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

1.2护理人员原因 助产技术水平较低。抢救流程与抢救技术不熟练。没有严格按照常规操作技术来执行。法律意识淡薄。

1.3护理质量的设置与患者的要求相矛盾 许多医院妇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患者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医院管理而设定的,很少为患者考虑这样即使服务再好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1.4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不过硬。这些都是安全存在的隐患。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负担,不能从内心热爱护理工作,考核往往搞突击,一些计划、记录、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试流于形式,考评结果反而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是妇产科护理质量重要的一个保证[1]。只有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将职责明确细分,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才能够使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以及治疗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质量管理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让质量服务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先要培养医护人员有服务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2.2加大培训及个人素质的培养,加强妇产科护士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定期对护士进行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助产士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助产士的培训要严格按照相关培训制度及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助产经验丰富的助产师作为新进助产士的指导教师,对她们进行工作指导。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要多参加专业培训,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让自己素质跟得上医学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护理人员本着对患者生命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护质量。随着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观念的深入,患者非常重视自身的法律权益[2]。护理质量缺陷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

2.3开展护理质量大检查 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护理质量自查,最好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部大规模检查。医院运用团队的凝聚力,做好每一次的测试,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即使的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

3结论

近年随着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广泛应用,患者对自身的利益也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护理工作越来越难做。医疗纠纷日益复杂化、多样化,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与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3],要远远高于临床其他科室,是因为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工作性质决定的。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全身心投入,将护理安全放到工作的第一位,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侯纪湘.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

篇7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35所基层医疗机构均配备了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但只有5所医院配备了专职人员,专职人员配备率为14.3%。所配备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中,有85.7%为护理人员,多数只有大专学历,平均年龄为50岁。62.9%的医院有消毒隔离制度,71.4%的医院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只有22.9%的医院有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消毒管理情况调查的35所医疗机构中,34所配备有压力蒸汽灭菌器,其中30所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4所为预真空式或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仅26.5%的医院能自行开展生物监测,4所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单位中,有2所未开展B-D试验。压力蒸汽灭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为57.1%。有34.3%的医疗机构灭菌物品包装上有灭菌标识,60%以上单位灭菌物品包装上无标识或标识不完整。35所医院妇产科检查室和手术室均安装有紫外线灯,均能每天照射1~2次,照射时间在30~60min,有85.7%的机构有照射记录,只有45.7%的机构每3~6个月开展1次紫外线辐照强度监测。

医疗废物污水管理情况所调查的35所医疗机构均能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交、集中处理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62.9%的机构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97.1%的机构能把诊疗过程中产生医疗废物使用黄色垃圾袋盛放,68.6%的机构能把损伤性废物放入一次性使用的利器盒。71.4%的机构配备有二氧化氯或臭氧污水处理设备,均无专人管理,只有44.0%的机构能正常运行,只有少数单位进行污水中余氯浓度监测,均不进行微生物监测。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情况所调查35所医疗机构中,有54.3%的医院妇产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操作时能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74.3%的机构医护人员在清洗消毒时能佩戴橡胶手套,仅有2.9%能佩戴防水围裙。

手卫生情况调查表明,武汉市基层医院妇产科基本没有非接触式水龙头,91.4%的机构在诊疗区内设有手动式水龙头;有56.3%用肥皂洗手,有34.3%用公用毛巾擦干;只有28.6%的机构在洗手处张贴《标准洗手法》的流程图(表1)。2.6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样品174件,合格170件,平均总合格率为97.7%;其中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检测合格率为97.0%,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合格率为90.9%(表2)。

妇产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专门的业务素质,这样不仅有利于妇产科诊疗工作质量,同时对于搞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也很关键〔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具备相对专业素质基础上,还要有护理学、检验学、流行病学、医院消毒学等相关知识。本次调查发现,武汉市基层医院只有14.3%的医院配备了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且学历偏低、年龄偏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很难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建议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队伍建设,增加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备,经过统一培训,持证上岗,真正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多数医疗机构能拿出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但是大多没有针对性,有些管理制度只是照抄照搬一些法规条文,没有结合该医院自身情况进行细化、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医院,且便于操作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8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妇产科2024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2例;对照组年龄20~41岁,平均(26.4±7.3)岁,平均孕周(37.8±3.2)周,观察组年龄21~42岁,平均(26.6±7.1)岁,平均孕周(37.5±3.4)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及指标:对两组产妇进行剖宫产等危险指标的统计分析并实施评估。观察组在风险管理制度指导下进行综合护理,护理模式以产妇为中心,为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为孕产妇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1.3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4.64%、15.6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护理疗效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5.16%、87.5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9

方法:通过制定管理标准,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规范妇产科护理行为。

结果:护理工作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整改措施的及时落实,能够切实的提高检查、督促及评价环节的质量,从而将护理问题解决。

结论:通过将临床实践当中的问题找出来,并且持续的改进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充分的控制住了不良因素的发生,真正的保证了优质的妇产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质量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9-02

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形象以及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妇产科的护理质量还是对医院服务质量加以正确衡量的一大重要标志。护理质量的优劣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而且还取决于所采取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保证护理质量不可或缺的基础就是严谨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是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改革,以及人们价值观念、实际需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也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1 妇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妇产科的很多护理人员严重的缺乏必要的护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明显不足,并且护理技术水平也无法达到具体的要求。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现代化护理理念欠缺,可想而知,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当中情绪化严重、态度差、服务差,甚至将感情和生活带入工作当中,那么势必会对护理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1.2 护理安全控制与护理质量检查流于形式。医院妇产科的许多护理人员仅仅将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无法发自内心的热爱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医院护理质量的考核往往是搞突击,随便乱抄妇产科护理小结、记录和计划来应付考核,医院的护理质量检查仅仅是流于形式,考核评价的具体结果无法真实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加以反映。

1.3 患者需求与护理质量评价内容设置相矛盾。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现行的妇产科管理制度尚且未将患者放在首要地位,许多管理制度仅仅是为了便于医院的日常管理所设定的,没有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考虑,比如在产妇分娩时期,一般产妇本人迫切的希望丈夫能够切身的见证孩子的诞生,但是很多医院却不允许产妇的丈夫陪产。这时,即便是医院妇产科提供多么优质的护理服务,也无法切实的让产妇以及家属感到满意。

1.4 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有着过高的期望。在产妇待产时期,产妇及家属通常会非常的紧张,并且对护理人员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如果产妇在分娩的过程当中有意外发生,比如胎心异常等,如果这时护理人员没有与产妇的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那么产妇及其家属非常容易质疑妇产科护理人员实际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除此之外,由于客观现实和期望之间通常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便使得产妇及其家属极易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纠纷。

2 强化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由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分别指派负责查对制度、临床教学、消毒隔离、急救药械、护理文书、规范服务、病室管理、各级护理等环节的风险监控和质量控制,从根本上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加以规范和完善。护士长应当始终坚持一天三查,严抓护理环节的质量,要加强护理环节质量登记本的使用,将发现的护理问题及时的记录在质量控制登记本上,并且针对质量登记本当中的问题,及时的将自身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解决,以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错误,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与改进,确保护理工作稳步、高效的发展。

2.2 提高护理水平。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尽快的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护理业务知识、规章制度、专科知识、应急预案、急救技能、急救知识、护理新技术以及围术期护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从根本上确保护理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以便于与不同的患者需求相满足。与此同时,还应当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提起高度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责任意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始终以患者的切身利益考虑问题,全心全意的服务于患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才能够充分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3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妇产科的护理缺乏与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医院应当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的护理工作过程当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将护理病例书的书写质量提高,因为在发生法律纠纷时,护理病例书是重要的法律依据,能够有助于妇产科护理安全性的提高。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定期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和检查,定期的进行护理部大检查,规范考核环节和评价环节,力争通过检查彻底的解决护理质量问题,从根本上将医院的护理质量水平提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题,同时也是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护理质量的好坏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护理质量的优劣也对医院的社会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医院妇产科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的将护理工作做好,及时的更新护理知识结构,提高护理水平,将护理服务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始终坚持人性化的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小梅.浅议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1(4)

[2] 黄丽君.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2)

篇10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科室支持和关心下,认真落实省卫生厅20**年度医政医管工作重点,坚持“质量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和“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医院管理年”、“三好一满意”活动的要求,以“我院20**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的指标”为基础,全面开展临床、科研、教学、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科室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

一、三级甲等医院创建

认真学习《**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省三级综合医院技术标准》,对照我院创建办印发的任务分解表,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逐条分解、落实,做到人人有指标,人人有任务。组织质控人员对运行病历、归档病历全面督查,重视环节管理。通过科室全体人员的辛勤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三级医院创建任务。

二、抓学习,创建“学习型科室”

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各种诊疗常规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提高业务水平;注重对科室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及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大家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真正围绕“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开展临床各项工作,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

三、抓医疗核心制度落实,重视医疗安全

妇产科是高风险科室,尤其是产科,牵涉到母子平安。科室从抓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围手术期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加强重点环节监管,医疗质量稳步提高,一年来,科室无医疗事故发生。

四、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

按照医务处及质控处等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要求,我科开展了“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临床路径)及“剖宫产术”(单病种质量控制)试点工作,经过全科医务人员共同努力,降低了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五、抓团结协作,创和谐科室

妇产科都是女同志,大家日常工作琐碎、繁重,只有医师、护理、助产、麻醉等医务人员良好协作,才能消除医疗隐患;遇事相互商量、补台,形成良好协作的氛围,科室气氛温馨、和谐。

六、临床教学、科研

按照医院科研、教学规划认真实施科室的教学、培训及临床带教工作,注重对年青医师业务素养及沟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