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信息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出口贸易信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进出口贸易信息

篇1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出口贸易 增长路径 转变

一、我国出口贸易所面临的国际市场制约因素

经济危机对国际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我国出口贸易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海外市场需求的降低、制造业成本的升高和贸易摩擦的加剧,使得我国依靠低成本优势的传统贸易模式前景不容乐观。

1.全球经济低迷导致海外市场整体需求缩水。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主要贸易国经济的冲击使得我国的海外市场整体需求自08下半年年以来呈持续降低的趋势,随着全球性经济衰退在09年下半年触底,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已经呈现出回暖趋势,但经济恢复速度的缓慢以及就业及收入状况相对于经济恢复的反映之后形使得海外市场需求的低迷仍将长期

存在 。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贸易摩擦增加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出于各自经济利益及短期刺激经济的需求使得贸易保护措施盛行,我国作为世界出口贸易大国,历年来也是遭受贸易摩擦案件以及涉案金额最多的国家,在这场贸易保护风暴中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尽管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自由贸易的呼声在全球愈来愈强,G20峰会也将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作为其主要议题之一,但在全球范围内其趋势仍有增无减 ,伴随着09年下半年美国政府对我国输美轮胎通过特别保障条款加征高额进口关税以及对我国出口无缝钢管的双反调查,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进口国将针对我国出口产品展开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战,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业和外贸体系冲击的强度和规模将进一步加强。

3.全球范围内能源及制造业原材料价格上升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增加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能源及制造业原材料价格呈逐步升高趋势,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对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制张预期的加强,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更是有增无减,目前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的原材料价格涨幅已达20%,国际海运成本更是上涨了30%,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时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生产成本大大缩小,而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优势的我国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幅缩水。而我国外贸产业的高能耗性在场其中仍将持续的现实决定了我国外贸产业必将承受来自能源价格上涨的巨大压力。另外,国际劳工标准的进一步推行以及环保压力的加大所导致的我国外贸企业劳动力成本的省高级环境成本的逐渐内生化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出口贸易的成本压力。

二、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

1.外贸出口产品不合理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产品构成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工业制成品为主,这种低技术含量、低换汇率、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能耗的加工贸易方式伴随着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的日益变迁已是弊端凸现,近年来我国在外贸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颇有成效,自05年以来,我国农副产品、矿产及木材等出口量已持续呈现负增长趋势,纺织等劳工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增长幅度也逐渐下降,而机电类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则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产业仍旧构成我国外贸产业的主要部分,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即便是高速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的生产方式仍普遍存在,核心技术的缺乏时的出口产品技术附加值与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因而,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外贸体制的结构性失衡仍是当前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

2.低价策略导致出口贸易条件恶化

我国出口产品在低成本优势导向下的低端定价策略很大程度上原于我国企业关于将价格视作影响需求的万能调节器,认为底价必然换来高销量,然而却割舍了巨大利润,这种贸易方式不仅仅使得我国出口产品被冠以廉价低质的恶名,而且成为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另外,大量国内出口企业产品在进口国低端市场上的涌入必然产生了同类产品国内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在导致出口秩序混乱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出口贸易效率。

3.缺乏独立自主的出口贸易产业链

目前我国外贸出口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比重占据半数以上,构成了我国外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生产导向性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FDI企业在外贸出口中可以凭借投资母公司完善的海外营销渠道完成其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销售环节,因而在出口贸易中相对于自主营销企业来说具备较大的优势,而且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也可借助于母公司的成本优势,这种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出口贸易量的外贸生产模式在我国外贸产业中一度成为被纷纷效仿的典范,在推动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在近年来迅速提升的同时,但对外方采购及营销渠道过分依赖的也造成了我国外贸产业链在原材料采购和销售渠道环节上的严重缺失,在外贸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缓解尤其是销售环节上的受制于人,也是造成近期我国外贸出口严重缩水的重要原因,缺乏对海外市场信息的有效掌握,外贸生产往往会与市场需求的变动相脱节,在出口市场的商业风险来临时更是难以规避。

三、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轨策略研究

1.促进出口贸易战略多元化发展

我国出口贸易模式的单一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外贸方式的单一性,我国出口贸易方式多位直接出口,而间接出口比例较少;第二,出口产品结构的单一,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过大而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制成品出口方面,产品定位主要集中于低端产品,而中高档空间相对缺乏;第三,出口地理分布单一,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出口贸易主要目的地,历年来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90%以上,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的增强,许多亚非拉国家市场呈现出较大潜力,但我国针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却未出现增长趋势。

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多元化发展,首先要从外贸产业层面上入手,扭转一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主导的加工型外贸出口,是我国出口贸易走上一条以内资企业为主导,拥有自主品牌和产业链的独立自主的外贸出口之路。自2008年以来,我国大多数外资企业都因母公司

实现出口贸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产业或是出口贸易的某一层面,而要站在整个外贸体制的高度上,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与领域,拓宽视野勇于创新,积极眼发新产品、涉足新领域、开拓新市场,为我国出口贸易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我国近年来对这些海外市场的贸易输出方式主要是以直接出口的方式来实现的,即制成品对出口目的地的直接出口的方式,随着我国外贸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我国在双边贸易中也大多处于顺差,因此,这种对华贸易长期巨额逆差的存在导致以美国为首的我国主要贸易对象近年来对我国出口贸易频频设限,我国对主要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阻力逐渐上升,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需求的收缩以及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的持续不景气,更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贸易保护行为变本加厉,因而我国应当改变以直接出口为主的贸易方式,通过间接贸易和海外投资等方式开辟更多的贸易渠道,以多元化贸易方式实现对贸易风险的分担规避。另外,随着许多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这些国家的市场空间也在迅速扩大,而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仍有待进一步拓展,经济危机带来的发展速度放缓将促使这些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拉动经济增长,因而会出台相对宽松的投资与贸易政策,这也是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促进出口贸易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尽管我国出口产品的绝大多数利润仍为进口国投资方即经销商所赚取,而且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大大降低了众多厂商和消费者的成本,但来自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巨大压力以及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使得我国出口产品难以避免的成了“替罪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维持经济增长的伪冒依存度,但一成不变的贸易方式恐怕难以魏继,外贸方式的多元化战略势在必行。

2.积极参与周边经济合作组织改善出口贸易条件

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的优惠贸易协议,可以从两方面实现对出口贸易的创造效应,一体化组织中商品和生产要素流通的便利为成员国间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通过与东盟十国在贸易及产业层面上的深化合作,我国不仅可以通过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欧美日市场的贸易压力,而且凭借自由贸易区内众多成员国便利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外贸产业的跨国投资与合作生产,不仅可以弥补我国日益出口产业日益衰减的成本优势,而且通过经济一体化区域内产业布局的整合分配,可以促进我国外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重要的是,通过区域贸易产业合作可以使得我国外贸出口由单一的出口贸易项合作生产出口及中间产品输出加工出口相结合的间接出口方式转变,在增加了我国外贸产业利润的同时也降低了进口国市场上源自我国进口产品的比重,对贸易摩擦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规避作用。

3.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的贸易优惠扩大海外市场进入渠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除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一些成立比较早的组织以外,许多新兴的经济合作组织也在迅速崛起,当今世界已经很少有国家独立于区域一体化组织之外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合作领域包括贸易、产业、科技、政治、军事,合作程度依据一体化程度而异。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但在参与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人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涉及贸易领域的合作意识不强。通过与主要贸易国周边经济合作组织盟国间经贸合作的加强,通过转口贸易或者海外加工生产的方式,使出口到目标国市场的产品上中国制造的影子逐渐淡化。

美国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在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顺差成为美国对我国采取种种贸易保护手段的重要原因,面临目前美国对我国进口产品频频设限的状况,我国外贸产业应将目光更多地投入到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上,通过与墨西哥等主要出口目的国的周边经济一体化组织盟国发展经贸合作,通过国际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关税较低原材料和半成品出口并进行生产或在加工,最终产品就可以以他国制造的方式利用区域内优惠贸易协定较容易的进入目标国市场。欧盟东扩之后所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一度使得我国与欧盟的部分贸易背起内部贸易所抵消,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产品被东欧国家同类低成本产品所替代,而大多数东欧国家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极为相似,在导致出口贸易激烈竞争的同时却为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根据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我国与东欧国家产业结构的相似使得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成本较低,且更利于产业合作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输出,这项通过对这些国家的投资与合作,不仅降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程度,而且利用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安排实现了贸易创造效应。当出口贸易的目标紧紧放在进口国市场时,所面对的是森严的贸易壁垒,而将目标市场定位为区域贸易协定所包含的经济一体化区域时,对目标市场的出口贸易便有捷径可循了。

4.对自主品牌出口积极推广、加大扶持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得我国大量出口产业遭到严重冲击的同时,我国的自主品牌出口却大放异彩,体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以汽车产业为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近两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与此同时国外品牌汽车出口则一度低迷;无独有偶,浙江省的自主品牌销商品出口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出口额并未受到显著影响,相对于长、珠江三角洲一代大多数轻工产品的加工出口企业出口所遭受的重创体现出了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让自主品牌在出口贸易中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自主品牌外贸产业与非自主品牌产业相比拥有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尤其在出口销售环节,自主品牌大都拥有独立的海外营销渠道和销售终端,在降低了中间环节的出口利润流失的同时,能够对海外市场信息有较好的章控能力,从而能够及时的根据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对产品和销售策略进行灵活调整,这也是自主品牌出口能够较好的规避经济风险的重要因素。自主品牌的自主性体现在产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营销渠道到市场信息采集,但在短期内相对于从事加工类企业其运营成本会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主品牌经营在短期内所需要的投资成本会给企业运营带来较大负担,因而政府层面的扶持政策对我国自主品牌出口产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5.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扩大出口产品的海外市场空间

近年来,标有“中国制造”的我国外贸出口产品被很多国家冠以“廉价低质”的恶名,从总体来讲,我国出口产品确实廉价,但却并不抵质,从我国众多外贸企业多年来从事贴牌生产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我国外贸企业都可以生产出符合国际知名品牌质量标准的产品,可见关于“低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国外竞争者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诋毁。然而可悲的是,我们可以生产出一流水准的产品,但却只能屈居与进口国的中低端市场,而同样的产品被冠以国外品牌价位就可以上升几倍甚至十几倍而仍然可以拥有稳定的市场需求,让人不得不哀叹我国产品出口在海外市场所丧失的巨额利润空间。在许多拥有独立海外市场销售终端的外贸企业海外市场销售业务中,经常会出现低价与冷而高价畅销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很多出口企业仍旧没有走出低价竞销的误区,认为价格是调节产品需求的万能钥匙,只要价格足够低就能够打开销路,而在存在大量非理性消费者的现实中,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在很多情况下并非为向下倾斜的直线,价格只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消费者在选择中仅仅将价格作为衡量产品性能质量的标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被认为是劣质品了。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差异化定价策略的重要性,构建博弈模型如下:

假设A、B两场上位出口同类产品的出口场上,其在海外市场的定价策略为高价和低价两种,如博弈模型所示,A、B两场上的定价策略则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囚徒困境模型,当产品定价初期,若A场上采取低价策略而B采取高价策略,当两厂商产品无明显差异时采取低价策略场上往往获得较大利润,L1’> H2’,同样,若A为低价而B为高价,H1’< L2’这样,AB在该市场多次定价博弈后的占优策略均衡为(低价,低价),此时两厂商的利润总和为L1 + L2 < H1 + H2,而我国出口厂商在海外市场低价竞销所带来的利润损失不仅仅是该博弈模型内部的(H1 + H2)-(L1 + L2),低价竞销会带来模型外部条件的改变,在海外市场上造成我国出口厂商整体市场档次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降价所带来的需求增长的弹性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这样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原本具有占先优势的国外厂商面前更毫无竞争力可言了。

一味的低端定价所带来的市场利润与我国出口厂商所付出的成本相比可谓得不偿失,盲目的地价不仅自我束缚了出口产品的海外市场空间,将其局限在利润极低的低端市场,而且在低价空间上我国出口产品的高密度存在不仅导致了我国出口产品频频遭遇贸易制裁,而且中国国内厂商在同一市场上的低价竞销难免会让一些劣质产品乘虚而入,损害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形象,。因而,我国出口产品定价上应当在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潜在顾客的需求确定产品投放种类及定价策略,在最大程度上迎合各个层面的消费者需求,将市场占有方式从单一价位的底层占有方式变为多种产品档次不同价位的全方位立体式占有市场,从而扩大对市场利润的占有空间,而且降低了同类产品间的竞争程度。

四、结语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强有力的一级,我国出口贸易仿佛一匹矫健的骏马伴随着改革开放樊篱的大开纵横驰骋,为我国经济水平是先三十年持续增长的世界奇迹立下了丰功伟绩,但伴随着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风云多变及我国经济增长中诸多体制问题的日益凸现,我国外贸出口在近十年来走过的道路已并不平坦,而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得我国出口贸易的每一次波动都会波及到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我国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弊端,并使我国经济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同时也让我国出口贸易中孕育的闪光点得到了体现,为我国贸易在后经济危机时期的发展道路指引了方向,新时期我国出口贸易之路依然布满荆棘,因此我国出口贸易必须“内外兼修”,通过内部结构的整合提升外贸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外部通过出口方式以及海外市场进入策略的调整,最大程度的避开贸易保护主义的樊篱,实现出口贸易的持续平稳增长。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 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贸易与产业合作探析[J] 李大凯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郭 燕李秀宾:日益凸现的“贸易转移效应”[J] 国际贸易 2004(07)

[4]侯 锐董相勇:浅析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问题[J] 产经探索 2006(08)

[5]王兴智:国际市场进入与营销方法 [M]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3(01)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优势;问题;应对策略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优势

1.交易成本降低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进出口贸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间。其具体表现有:传统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展销会、电视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优势,或获取交易信息。但电商出现后,进出易双方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对接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商可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节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电子商务的辅助下,交易企业对接目标客户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业无需聘请过多的外部联络销售员,从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贸易范围扩大

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运营方式。在电商的支持下,进出口贸易有效规避了有形壁垒与无形壁垒带来的贸易阻碍,以至于本国企业能够将贸易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贸易领域。其具体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将产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并设置关键词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户搜索、查找到页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过网络提供的对话窗口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产品交易沟通,最后达成跨国交易;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将商品信息置入网络拍卖平台传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而吸引有兴趣的客户商谈交易事项。由此不难看出,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辐射范围已从某个国家逐渐扩散到了全球。

3.贸易效率提高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网络实现。具体表现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出易双方可直接传送电子合同、发票、提单、信用凭证乃至保险凭证,进而使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文件并交换文件;在电商的支持下,交易双方还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商品订购、商品价格谈判、合同签约、支付结算等,整个交易过程速度快,便利性强,交易时间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海关等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4.客户满意度上升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全天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向客户输送所需产品资料或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电子邮件与MSN等实时交流工具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已能随时随地回复客户,解答客户的产品疑问,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电子商务打破了各国时差带来的贸易谈判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都能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重重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网络交易方式。它对数据传输、交换乃至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开设了网上资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网上划拨资金,使交易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交易资金。然而,电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各项安全交易认证技术与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各项网络基础建设也比国外落后。加之我国并未构建权威性信用体系,以至于进出口企业的网络交易,特别是资金划拨等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此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未授权资金中途篡改等问题频频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重重。这也说明,电商环境下我国要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必须要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交易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至今还未有标准统一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这也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有:电商单据资料是否真实并无可靠的辩伪法规可依;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的合同虽然提出了多种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制定的进出易法规不同,使得进出易双方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签订方面,进出易双方只能用电子签名,但电子签名是否属实无法识别,且各国也未针对这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这些电商交易法规问题严重阻碍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交易,促使进出口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忧虑重重。

3.电商物流未及时跟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逐渐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在电子支付技术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别是无形商品,只需直接进行网络交易即可。但实物交易则需依赖物流来完成。纵观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功能少,更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出易有关的通讯设备、传真设备等设备都还相对较差,外部引入技术昂贵,以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物流无法及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必须要及时解决电商物流问题。

4.网络消费观念落后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易。交易双方能够直接通过网络选购货物并付款。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路线长,一旦抵达客户手中的货品质量不佳,客户需花费大量的退货邮寄金额。部分客户为了减少支出,则将就收下了已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但这种做法却让客户对网络进出易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户对所有电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种情况是,我国不少进出口企业对电商存在误解,认为电商就是单纯的信息查询与方式。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无法扩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则害怕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亏损,而不愿启用电商为进出口贸易服务。这些落后网络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题的应对策略

1.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若想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适当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具体来看,可实行以下几个措施:一、落实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方式以确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与交易的可靠性;二、引入非对称密钥码技术,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术半路拦截或泄露;三、引入数字摘要、信封或签名等验证方式,对所有进出口信息进行验证;四、引入进出口贸易双方均认可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并做多次合同协议条款确认,充分确保交易协议安全可靠,并由此规避篡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双方必须要达成及时更新网络电子安全技术的协议,以防止双方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而带来不良入侵现象,导致企业交易亏损。

2.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机制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立法机构应将电商重视起来,并将电商的发展纳入法制建设轨道,真正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要求我国立法相关人员,乃至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的国际电商贸易规则、合同协议制定规则及相关讨论活动,主动参与国际电商贸易标准的制定与合作活动。特别是在电子合同、签名辩伪、电商关税、纠纷仲裁、交易标准等方面,要逐步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在电商环境下顺利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向前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针对性创新跨国物流体系。对此,笔者建议,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时要积极引入跨境专线物流与海外仓储服务两种物流模式。其中跨境专线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舱方式运输货物,抵达国外后再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进行目的国派送。这种专线物流最大的优势是物流运送规模大,且配送范围广。如当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国专线、澳洲专线、中东专线多条物流专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价格比普通商业快递低,可有效节约进出易企业的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服务则是指进出口贸易企业直接在销售目的地设立仓储地,以实现货物分拣、包装与派送。其具体操作为:首先,头程运输主要以海陆空方式将大量商品运输到销售目的地仓储库房;其次,我国进出口企业直接利用电商物流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仓储管理部门,由仓储部门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门按照上个环节提供的订单信息,直接用当地邮政或快递向客户派送商品货物。相比跨境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需花费相对较大的成本。对此,笔者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重视电商优势宣传以转变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是我国现代化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我国消费者依旧畏惧电商带来的欺骗性,那么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也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电商优势宣传投入,让国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消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环境,真正使进出口贸易企业能够使用电商为消费者服务,防范坑害消费者现象。在企业方面,进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商操作培训,了解电商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电商运作环境。

四、结语

伴随着互联网蓬勃进步,国际网络全面普及,电商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商务运作模式,电商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竞争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等。这也要求,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商优势,剖析电商带来的问题,进而针对性采取应对策略,使电商真正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璐.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朱翠婷.中国贸易伙伴国电子商务的进出口效应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3]韩冰.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及其战略应对[J].长江论坛,2013(05).

[4]岳云霞,武小琦.拉美国家对华贸易摩擦现状及应对———以巴西、阿根廷为例[J].中国经贸,2013(03).

篇3

【关键词】零关税 进出口贸易 贸易壁垒

“零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海关不向进出口国征收关税的政策。随着零关税的逐步实施,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整体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伴随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增加,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摩擦也不断增加,这也给经济贸易的宏观调控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不断扩大进出口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和合理配置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关税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零关税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变化,并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行展望。

零关税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从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等,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趋势益发鲜明。

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就不断降低对外进出口关税,降低贸易壁垒,开放国内市场。经过连续四年的大幅度降税,我国已经履行了绝大部分入世承诺的降税义务。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100多个税目的进口关税,涉及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至今共降低了9000种商品的关税税率。其中,和东盟六国的一轨正常产品和二轨正常产品的关税分别在2010年1月1日和2012年1月1日降为零,并实质性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东盟新成员的一轨正常产品和二轨正常产品的关税将在2015年1月1日和2018年1月1日取消。

在此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2011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6万亿美元,增幅超过20%。尽管国外需求减弱,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预计2012全年进出口额仍将在4.2万亿至4.32万亿美元之间,增幅在14%至17.5%之间。不断增长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使我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进出口贸易大国。

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GDP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外贸出口带动而实现的。①这反映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也是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上升的表现,但另一方面又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由于过分依赖于外国经济的发展,一旦其他国家出现任何经济危机,产生的“蝴蝶效应”很有可能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也造成了目前我国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动荡异常敏感。

零关税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对我国内部经济局面的稳定性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潜在的不利因素,一旦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任何问题,进出口贸易活动频繁、自身经济的发展过多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国家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趋缓,个别行业出现衰退趋势。从2007年5月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增速在2007年第3季度开始下滑,进出口总值也从2008年的增长18%下降至2009年的5%,虽然2011年的贸易增长额达到了22.5%,但总体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严峻。当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是纺织与成衣产品。由于出口总额的明显减少,许多外贸纺织企业也因此受到不小的冲击,有的甚至因开工不足而倒闭。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使我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举措来保护本国某些行业的发展,以避免其他国家对本国的冲击。部分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发展及某些特定行业的增长,或是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标准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或是增收反倾销税,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例如,美国政府对中国轮胎征税,进而抬高中国产品进入其本土市场的门槛。这些行为都使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企业产品出口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局面。②

最后,多种商品进口关税持续降低,势必造成大量进出口商品的进入,国内相关产业必然会受到损害,最终也会造成这些进口商品形成垄断,进而使价格提高。以制鞋业为例,零关税使进口鞋价格下降,从而引发国外鞋类产品涌入中国市场,在品牌及价格等方面对中国的制鞋企业形成挑战,并且国际知名的品牌对国内正在发展的品牌形成的冲击会更大。

零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入世以来,我国不断下调关税税率和打开关税壁垒,进出口贸易展更为畅通。零关税政策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一是整体规模及发展速度都在不断增长,且增幅也在不断上升。2011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也不断地推出相应政策,调整进出口贸易活动,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变化。

二是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的进出口贸易环境。优良的贸易环境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出口贸易环境得到优化,对市场的国际化、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及产品发展的多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目前凭借零关税贸易措施,进出口贸易活动由起初的单一性向多元化进一步发展,趋势鲜明。

三是关税对一国进出口贸易具有调节作用。进口关税降低,可以减少进口商品的成本,使进口商品的价格适当降低,从而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改善人民生活。2006年,我国降低了一百多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使国民得到实惠。

四是政府通过对贸易分类管理的不断强化来构建一个“零关税”的国际贸易环境。这改变了传统上外资企业和国内本土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可以起到吸引外资企业的投资及入驻,带动国内本土企业的发展,在提升国内市场整体实力的同时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优化,由此也带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五是零关税政策的实施强化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这使我国能够更加充分地与世界经济接轨,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并与进出口贸易活动形成良性互动。

基于零关税对进出口贸易的未来展望

零关税的贸易政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然而,零关税措施的施行,有利也有弊。

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能源资源行业。零关税贸易政策给能源市场带来极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某些外国企业利用资源独占来形成垄断,肆意抬高价格,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将通过传递效应影响我国的国内物价,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这应引起相关部门注意,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运行的贸易协调机制, 及时磋商解决好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③

其次,零关税的贸易政策对我国高新技术进出口战略的完善与优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零税率可以吸引一些特殊的外国企业,这些企业原本不愿意转让的核心技术,但是通过双方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高新技术限制的枷锁。

此外,零税率贸易政策对一般贸易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零关税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内产业贸易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减少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在贸易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在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的前提下,不断鼓励与支持国内企业进行相关先进技术与高新设备的研发与生产,通过设备更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将促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及方法的引进,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

(作者为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高级经济师)

注释

①胡绍山:“ 零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中国商贸》,2012年第8期。

篇4

关键词:闽台进出口贸易

地理位置、经济政治背景比较

福建省作为我国一个沿海开放地区,地处我国东海之滨,面对台湾,接近港澳,是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并且也是全国第二大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华侨港澳台胞在推动福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全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大环境,给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带来了良好的氛围,带动和促进了福建的经济腾飞。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国家政策使全省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发格局,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台湾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宝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背景使得它更便于与祖国内陆和国际地区进行经贸合作。同时,台湾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也都有着大量的经济贸易,与福建等内陆各省更是早有密切的民间文化交流。在两岸尚未实现直接“三通”,经贸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情况下,两岸的经贸关系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祖国内地已成为台湾最主要的投资地、最大出口地之一及最主要贸易顺差来源,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正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总体比较

“九五”期间,福建省累计出口额大约518亿美元,比“八五”翻了近一番,年递增10.3%。2000年,福建进出口贸易总量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2.23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2001年全省进出口贸易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226.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出口139.22亿美元,增长7.9%,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6位;进口87.04亿美元,增长4.7%,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2002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84亿美元,其中出口17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5%;进口110.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全省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同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全年出口上千万美元的商品共有60多种。福建外贸发展已经呈现出由“求量”向“重质”的转变。福建经济快车之所以能够长期迅跑,很大程度得益于外贸这匹强劲有力的“黑马”。福建外贸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即: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档次不断提升;贸易方式有新的转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项目明显增多;出口市场趋于相对均衡;对外贸易实现“顺差顺收”的良性局面;外贸经营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从1995年到2002年的进出口贸易指标上看,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呈现波浪式的起伏波动:2000年达到最高值,进出口总额为28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83亿美元,进口额1400亿美元;而2001年却呈现出衰退迹象,进出口贸易总额甚至低于1997、1998、1999三年。在经历了2001年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后,2002年台湾省的经济贸易开始缓慢复苏,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出口增长,1至9月,对外出口增长5.1%,其中对内地出口成为带动台湾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际经济景气尤其是两岸贸易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台湾对外贸易扭转颓势,对带动经济走出谷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岛内的民间消费及民间投资仍然疲弱,使整个经济呈现“外温内冷”的状况,全年经济呈现低增长态势。(见表1)

从以上具体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台湾则呈现上下起伏波动的形势。虽然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在近年有相当快的发展,在全国也排名前列,但与台湾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到2002年为止,福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为台湾的1/10左右,进口额差距则要更大一些。因此,福建的进出口贸易要达到台湾现在的水平仍然需要一定的时日。

进出口市场、地区比较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短短20年时间,福建省的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多元化市场战略取得新的突破。以前,东南亚一直是福建外贸出口的传统市场,近两年,福建对世界各大洲的出口全面增长,特别是对俄罗斯、东欧、中东、韩国、非洲、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猛。对香港和日本的出口占亚洲的前两位;对德国、英国、美国也都有大量出口,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全省实际商品出口国家与地区达193个,对亚洲出口61.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4.5%,对美国、日本、欧盟、香港四大传统市场合计出口97.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0.2%,美国已经一跃成为福建最大的出口市场。

对台湾省来说,美国是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总出口的23.7%,至今仍然稳定增加,从1996年的26.866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4.81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14.6%,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景气继续扩大,台湾对美国的出口(以信息通讯机器为主)有顺畅的增长。其次,香港是台湾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00年出口额达31.336亿美元。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出口剧增,从而导致对台湾原材料、部件等的进口需求增大,台湾经由香港对中国大陆的间接出口增长坚挺。日本是台湾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但在1997年,对日本的出口由于口蹄疫发生而导致猪肉出口停止,另外也由于日本经济恢复缓慢的影响而剧减,从1996年到2000年出口额平均为13亿美元左右。对亚洲出口则为总出口的一半以上,且呈现快速增长,其中同上年相比,对日本出口增长44.1%,对东盟五国增长32.1%,对香港增长24.9%。因此,可以看出美国是福建和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国。福建的出口有往欧洲和美洲扩大的趋势,而台湾的出口则逐渐向亚洲扩展。

进口方面,福建省对亚洲的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最高时期(2000年)达到13.15亿美元,对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有较大量的进口;欧洲主要从德国、意大利及英国三个国家进口,最高进口额为1998年对德国的3.23亿美元;美国也是福建省较大的进口国之一,且年进口量呈逐步递增趋势,从1997年的6.23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的8.08亿美元。2001年,全省与世界上110个国家与地区开展进口贸易,进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与地区共有20个。

台湾最大的商品进口来源是日本,2000年达到3.86亿美元。其次是美国,由于台湾的有关信息通讯产品的出口坚挺,导致对美国电子部件的进口需求旺盛,2000年达到最高值2.51亿美元。但是台湾对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都呈现了逐年上下波动的形势,可见国际经济政治和台湾内部的经济变动对进出口贸易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时,台湾对韩国、马来西亚、法国、德国也有较大量的进口。

进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分析

近几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出口格局也不断优化。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制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者的比例由1999年的17.4:82.6调整为2001年的9.3∶90.7。2001年全省初级产品出口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近7000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6%降到9.3%,工业制品出口126.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比重突破90%。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68.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4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9.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同比增长82.07%,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8.62%。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为拉动福建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电子行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是通过利用外资改造发展起来的,新开发的出口商品有电视机、录像机、电话机、电脑、音响、电子元器件等六大类,农业、食品制造业、建材、机械、石化行业等也通过利用外资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同样,在台湾省的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2001年达到1462.15亿美元,其次才是农产加工品和农产品。可见,福建的工业制品出口虽然占到全省出口比重的90%,但仍然不及台湾的十分之一。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电气机器、电气器材与机械均处于前两位。台湾对中国大陆间接出口的主要商品项目有:电机设备及部件、机械设备、塑料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丝、工业用纺织品等。其中电机设备所占比重最大,达到15.9%。另一方面,从增长率看,电机设备及其部件比1996年增长30.8%,钢铁制品比1996年增长29.5%,这两项在工业产品中的出口增长率最为显著。

进口方面,福建省的进口商品种类广泛,主要以工业制品中的机器设备为主。2002年福建省机电产品进口62.08亿美元,增长43.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8.68亿美元,增长65.4%。而台湾省的进口额中,原材料占最大份额,2000年达到897.78亿美元,其次是资本货物和消费品。福建进口的原料配件及设备所占比重相应提高到88.4%,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到11.6%。化学成品、纺纱织物、钢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商品占绝大多数,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主要集中在邮电、汽车、轻工、食品等。在所有的进口商品中,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就有7大类。

伴随着科技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台湾进口的机器设备和零部件也不断增加。台湾与中国大击的进出品贸易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受到民间投资活跃等因素的支持,台湾对中国大陆的间接进口额,主要以农业、工业原材料为主,达到39.15亿美元。

从以上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的进出口贸易及整个经济水平都与台湾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政策,政治背景紧密相关的。两省的进出口贸易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各自的特色。总体来说,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的原因,台湾进出口贸易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无论在规模上、速度上、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福建属祖国大陆同一经济体,这种与台湾地区的差别是正常的,随着改革开放,内地已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投资、出口地之一,内地对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在台湾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如果两岸能够消除人为的屏障,随着交往的日趋频繁,闽台的进出口贸易将呈现越来越紧密、互补、共荣的特征。

参考资料:

1.杨维中,1997年台湾的对外贸易――1998年日本贸易振兴会白皮书:贸易篇,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二期

2.石广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与展望,国际商报,1998年10月15日

3.对外经贸部,福建外贸首超200亿美元,2001年03月02日

篇5

关键词:行业标准化;进出口贸易;截据模型;系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3-0103-06

行业标准化被用作贸易保护工具,具有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等特点,给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最难对付的一种贸易壁垒。

虽然行业标准化的背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阴影,但不得不承认其已成为贸易进出口中的通用准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如果企业不能适应或者不愿意去适应它,结果是自己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削弱,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控制标准成为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开发标准同开发产品一样具有战略意义。

以下将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就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本文能为我国行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思路。

一、相关研究综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把“标准化”定义为对实际与潜在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在相关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的效益活动。行业标准化是在特定工业行业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在行业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方面,Swann(2000)认为标准的兼容性可以带来网络效应,标准的多样化减少作用能使得产品达到临界量,取得规模经济作用;Seinerjian和Watters(2000)认为标准是进行贸易进出口和消除技术壁垒的重要工具;Mark A.Lemley(2002)研究了知识产权与标准设定组织的关系,认为知识产权会促进产业创新,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样标准设定组织便会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改善在某些行业上出现的知识产权重叠的现象。

在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上,Johannes Moenius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1980~1995年期间来自12个国家的471个行业的国家特定标准与双边共享标准对贸易进出口的影响;Bab001 and Michael R.Reed(2007)运用引力模型对16个OECD国家和亚太国家17年的加工食品出口的双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标准化对发展中国家加工食品出口的影响。Joshua P.Fershee(2008)研究了国家恢复皮革标准对于美国能源产业的影响,分析指出国家恢复皮革标准将会对消费者长短期的电力消耗产生影响。

国内刘冰、侯俊军(2008)利用1987~2005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建立协整方程分析指出标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王耀中、陈文娟(2007)利用协整分析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1985~2005年机械制造行业标准对中国机械制造行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指出行业标准增量是进出口贸易增额的格兰杰原因。葛京、谊(2008)搜集了1996~2005年超过60个产业的标准和贸易进出口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并进行多元分析,得出标准对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出口的影响效应以及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我国标准化活动的政策建议。

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计量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等方法,主要集中于标准化和特定背景下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或者壁垒相关性的研究。下面将在此基础上,从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结果方面进行分析。

二、研究设计和理论模型

(一)研究假设

在Semerjian、Watters(2000)、Mark A.Lemley(2002)、刘冰、侯俊军(2008)、王耀中、陈文娟(2007)、葛京、谊(2008)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H1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出口额存在正面影响;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进口额存在正面影响。

假设H2 在机械制造、服装、钢铁、家电、食品加工、煤炭6个行业中,行业标准化对贸易进出口额存在正面影响。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

以下在工标网对行业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的划分标准的基础上,考虑获取数据的可操作性,选择了机械制造、服装、钢铁、家电、食品加工、煤炭6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取自中国1993~2008年上述6个行业的年度数据。其中标准数据是当年制定或修改的标准数,来源于工标网并由本研究相应整理而得,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年鉴》、《中国机械制造工业年鉴》。

(三)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分析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面板数据模型通常能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的数据点,并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两个方向上的变化,在实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四)理论模型

在一个行业内行业标准越多,说明该行业的标准化程度越深。用行业标准的数量来表示“行业标准化”,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多截面多时序的角度进行研究,选取的是行业标准增量作为衡量标准化活动的指标。

由于国家的资源禀赋、政府的贸易政策、厂商的竞争优势等众多因素都对进出口贸易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在探讨行业标准化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同时,需要将上述因素简炼而全面地引入模型当中,将每个行业各年贸易额的和作为一个自变量引入模型。本文研究的是标准化活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效应是具有连续性和时序性的,在一个时间节点或较短的时间区间内无法完整、准确地观测,因此需要建立多截面的计量模型(6)。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得到模型(1)和模型(2):

表1数据分析表明,模型1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的F检验,且模型的R2和调整后R2均达到了0.98,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变量InS和InTE分别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和1%的T检验,证明回归方程有意义。因此,由以上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行业标准化对出口的影响模型为:

InE=0.689+0.0648In S+0.77In TE

由此模型可知行业标准化对我国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影响系数为0.0648,即行业标准化数目每增加1个,我国的出口额将增加6.48%,也就是说行业标准数目越多出口额越大,即行业标准化的程度

的加深会促进出口。

表1数据分析表明,模型2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的F检验,且模型的R2和调整后R2均达到了0.95,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变量InS和InTE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证明回归方程有意义。因此,由以上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行业标准化对进口的影响模型为:

In I=28.37+0.01951n S+0.1851n TI

由此模型可知我国的行业标准化对进口额的影响程度为0.0195,即行业标准数目每增加1,我国的进口额将增加1.95%,也就是说行业标准数目越多进口额越大,即行业标准化的程度的加深同样会促进进口。

(二)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分行业分析

(6)家电行业:

InE=0.58+(-0.02)InS+0.73InTE

InI=51.27+0.26InS+0.14InTI

家电行业标准的实施阻碍了贸易的出口,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02,即标准化数目每增加1个,出口将减少2%。因家电行业产品本身有其特殊性:我国的家电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行业技术水平总体上不高,而我国家电行业实施的标准水平大多是中等偏上,这就导致了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国内标准的要求程度。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1)我国的行业标准化与进出口贸易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0.0648和0.0195,证明了假设是成立的,即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进出口额均存在正面影响。(2)检验结果显示,对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对进口额的影响,但其影响弹性都较小,究其原因,进出口贸易大多采用的是国际标准,而我国的行业标准绝大部分是国内标准,还未上升到国际标准。使得行业标准化虽然对进出口贸易产生正面效应,但贡献程度不大。

数据分析表明假设基本成立,行业标准对钢铁、煤炭行业的进出口及对家电的出口均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及家电的出口均产生正面的影响。由实证结果可知:在这六个行业当中,食品加工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服装行业。可见,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标准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采标率的提高而加强。

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不断追踪国外先进标准,及时调整产品质量。从对六个行业标准的整理过程中发现,我国标准的更新周期很长,修订不及时,耗费的时间等现象极为普遍。为此,需要提高行业标准的制定效率,缩短标准的制定周期,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重点产业或行业标准。

篇6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总额;回归分析;统计检验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81-04

引言

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进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我们需认识到对外贸易是一把“双刃剑”:控制贸易差额在合理的规模中变化,可以更好的扩大内需,加快国内的经济增长,使得经济效用最大化,并且能减少贸易摩擦,减少由自然、政治等不可抗因素带来的风险。但若对外贸易发展失衡,只会适得其反,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因此研究中国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出口差额与中国那些经济因素有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自变量的选取

1.本文如下经济指标作为模型的自变量:(1)年末外汇储备余额(FER),单位为亿美元;(2)汇率(RA),100美元:人民币;(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1993年为基准点,即1993年CPI=100;(4)国内生产总值(GDP),单位为亿美元;(5)实际使用外资(FM),单位为亿美元。

2.理论陈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并选取模型的自变量:首先,进出口的结果就是外汇的增减,所以该模型自变量中应包含外汇的相关经济指标。由于外汇储备是在不停变动的,并且经济活动经常以年度为结算,因此我们选择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作为一个经济变量。其次,理论上来说汇率的变动会导致进出口总额的变动,而世界上大部分经济活动是以美元作为结算的,因此我们选择美元与人民币的比率作为一个经济变量;再次,居民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进出口的数额产生影响,而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指数又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水平,因此,针对于消费,我们选择的经济变量包括:GDP和CPI;最后,我们来考虑外资的投入,外资的投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进出口数额,因此我们选择的最后一个经济变量为实际使用外资(在后文中会用英文分别代表上述6项经济指标)。

另:为了便于利用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本文使用FER、RA、CPI、GDP、FM英文缩写符号来代替年末外汇储备余额、汇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使用外资五个自变量。

二、模型的设计

根据上述经济行为理论,我们建立模型,来研究年末外汇储备余额 (FER)、汇率(RA)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使用外资(FM)。这五个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Yi)的影响。

建立模型如下:

Yi = β0 + β1*FER + β2*RA + β3*CPI +β4*GDP+β5*FM+ μi

如模型所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β0 为截距系数,它表示当解释变量均为零时,被解释变量消费需求的情况,它是不受解释变量影响的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起始值;β1、β2、β3、β4、β5为斜率项系数,表示当解释变量变动一个单位,被解释变量Yi 相应的变化β1、β2、β3、β4、β5个单位;μi为随机干扰项,将影响Yi的其他因素归入其中。

三、模型的建立

利用eviews5.0 软件,采取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做回归分析,从而进行初步的参数估计,所得结果如下页表:

观察上表所得参数结果,我们得到如下方程:

= - 222224.3-1.777245*FER-17.68314*RA+1734.801*CPI+

(-2.646738) (-0.905496) (-0.362081) (2.618251)

7.939766 *GDP+56.73498*FM

(6.951976) (0.844364) ——t统计量

R2=0.978682 F=100.9986 DW=2.028819

四、模型的检验及修正

1.经济意义的检验。在前文选取变量的论述中,已详细地分析了各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FER外汇储备与贸易总额成反比,如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GDP 与进出口贸易总额成正相关关系的,即GDP 增加,进出口贸易总额也会增加。而CPI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关系同GDP相似,即居民消费指数在一定程度上与进出口贸易额是同规律变化的。RA汇率对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具有不定性,如汇率升高时,我们要看进口额因此的增加额与出口额因此的减少额哪个较大,视情况不同而不同。FM实际利用外资额对于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定性,越多地进行对外经济合作就会越多地给进出口贸易带来机会,给越多的中国出口商创造契机。因此,对外经济合作额也应该与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正的相关关系。

观察上述模型,其中FER,RA的系数符号为负,而CPI,GDP及FM的系数符号均为负,故上述模型中的系数基本符合经济意义。

2.模型统计意义检验。(1) 拟合优度检验。由上表知,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2=0.978682,这说明总离差平方和中的97.8682%被样本回归直线解释,只有接近2%的部分未被解释,因此样本回归直线对样本的拟合优度非常高。但R2中会掺杂解释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因此要用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其各自的自由度,也就是调整后的判定系数表示。调整后判定系数为0.9698992,这一解释度同样非常高。

(2) 方程的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F=100.9986>F(5,11)=3.20,F统计量的P值为0.000000,小于0.05的水平,所以认为回归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

(3)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观察β0,β1,β2,β3,β4,β5的t统计量的P值检验结果,我们发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β3,β4的 t检验结果呈现小概率,即P=0.0239

3.模型设定偏误或存在遗漏项的检验。我们采用拉姆齐(Ramsey)于1969年提出的RESET检验来检查模型是否有设定偏误或存在遗漏项。检验结果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假定模型的F检验P值为0.284255,远大于0.05,说明假定模型不显著。我们再来看关于方程个变量的RESET检验:

我们发现,假定引入的却是变量的T检验P值分别为0.7673和0.9707,均远大于0.05,为大概率,说明它们相对与被解释变量Y来说不显著。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的模型不存在模型设定偏误或遗漏项的检验。

4.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我们对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得到的结果如下:

我们通过观察R2大小及t检验结果,逐步加入变量,逐步回归,剔掉不符合检验标准的变量,最后剩下变量GDP和CPI,此两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高度相关,从而得到修正模型。

5.异方差的检验。

(1)异方差的检验。我们利用怀特检验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所得辅助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及信息如下表:

从上表中的无交互项怀特检验可看出,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nR2=230.06542>χ2(4)=9.488,所以存在异方差。实际上,χ2统计量的P值为0.008944,小于0.05的水平,所以存在异方差。

类似的,从有交互项的怀特检验(见上表)中,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即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nR2=250.1193>χ2(5)=11.0705,所以存在异方差。实际上,χ2统计量的P值为0.011386,小于0.05的水平,所以模型存在异方差。

(2)异方差的修正。下面,我们对模型的异方差进行修正

我们采用WLS估计法,用OLS法所得残差的绝对值倒数(1/|e|)作为权重,得到回归结果如下表五所示。表中得到效果较好的估计,消除了异方差。

为了检验异方差修正情况,下面我们对利用WLS修正后的模型进行怀特检验:

怀特检验显示,χ2统计量的P值为0.825690,明显大于0.05的水平,模型已不存在异方差,修正成功。

6.序列相关的检验。我们应用LM检验判断模型是否存在序列相关:

检验结果表明,含一阶滞后变量时的Prob=0.051131>0.05,故随机扰动项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

结论及建议

1.结论。通过回归分析方法,我们选择变量,对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因素建模分析,并对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检验,最终确定模型如下:

Y=-160396.7971+1297.167921*CPI+7.127408211*GDP

篇7

1.变量的选择。本文以民营企业出口贸易(EX)、进口贸易(IM)和进出口贸易总额(XM)为解释变量衡量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以衡量经济增长,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机制,使模型达到简单明了的效果。对数变换能够消除变量的异方差性,不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提高估计的可靠性。本文采用变量的对数形式LnGDP、LnEX、LnIM、LnXM。

2.数据说明。本文把民营企业定义为“非国有非外资企业”,主要包括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因此得到了以上公式。所有数据来源于1994年~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商务部网站。由于采用的是季度数据。计算数据时,为消除物价波动的影响,各变量均以1994年第一季度为基期转换为实际值,得到以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数据。为了统一GDP与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数据之间的单位,利用商务部网站1994年~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换算成人民币。

3.实证检验原理。

(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宏观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该过程是通过以下两个过程实现的,考虑下面的回归:

是合理的,随机干扰项也是一个白噪声(WhiteNoise),且模型参数有合理的经济解释。

(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估计SVAR模型等同于估计含有协方差约束的联立方程模型,并由AIC或S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该模型可以分为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两部分。在SVAR的实际应用中,自举方法是脉冲响应推断统计的基础,这种方法常常用于脉冲响应的置信区间,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小样本推断常常可能比用渐近理论更为可靠(Krtzig,1998)。另外脉冲响应系数的渐进方差解析式也相当复杂(Lutkepohl,1991),而用自举法构造置信区间,就不需要准确的方差表达式,这样就可避免求解明确的解析式。本文遵从这一建议,在残差的基础上使用自举法为脉冲响应构建置信区间,再进行方差分解,过程如下:

首先估计出模型,如果将残差估计值记为ut,可以计算出离差u1-u,…uT-u,随机生成自举残差,记为u*1,…u*T,并用其代替离差。对于P阶模型,从预先给定的样本值y-p+1,…y0开始,可以用u*t递归地计算出自举时间序列。在用这种方法得到参数估计值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重新估计模型并决定相关的量,不断重复这些过程,就可以得出相关量的经验自举分布。从这些量的分布中就可以得到脉冲响应分布、分位数和置信区间了。

二、实证检验

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平稳性检验。表1检验结果表明:时间序列变量LnGDP、LnEX、LnIM和LnXM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无法拒绝单位根假设。因此需要检验是否存在一阶平稳。

表2检验结果表明:一阶差分变量d(LnGDP)、d(LnEX)、d(LnIM)和d(LnXM)是平稳的时间序列。LnGDP、LnEX、LnIM和LnXM是一阶单整序列I(1),进一步协整关系。

(2)协整检验。表3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两个协整等式。

由表4可知,变量LnEX、LnIM、LnXM与Ln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这说明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某种长期影响机制。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均为3。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检验结果表明:LnGDP与LnEX、LnIM、LnXM之间存在双方面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说明经济增长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互相有积极促进作用。

2.OLS模型参数估计。

LNGDP=6.871043724+0.6536427568*LNEX+0.6336759861*LNIM+0.4954658435*LNXM+ut

(0.732885)(0.427435)(0.681751)(1.274853)

[3.343401][1.592434][0.963743][0.474543]

R2=0.976213,AdjustedR2=0.974427,DW=0.787134,F=1137.952

括号内为各系数的标准差,中括号内为t值。t检验全部通过,R2的值很高,模型的拟合度很高。方程表明,长期内,国内生产总值与民营企业出口、进口、进出口贸易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民营企业出口、进口、进出口贸易都对GDP产生积极的影响。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平均每增加1%,中国经济将分别增长0.50%、0.65%和0.63%。

3.SVAR模型结果与分析。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季度),纵轴表示GDP变动的相对比例,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两倍标准差情况下的偏离线。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图表示GDP对GDP、民营企业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的冲击的反应。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GDP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发生后,GDP有一个明显的正反馈,这说明GDP与前期值有很强的相关性。到第五季度上升到最大处1.81%,之后缓慢下降,说明GDP与前期值的相关性的强度在短期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减少。第十季度收敛于0。

第二,民营企业进口贸易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发生后,GDP上升,在第六季度达到最大值1.79%,说明在短期内民营企业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刺激作用。第六季度后缓慢下降,第九季度收敛至0,之后继续缓慢下降为负值,但幅度很小,说明民营企业进口贸易在长期内并不对经济增长有持续的正向的刺激作用,但负面效应也不大,总体来说在长期的影响较小,呈现围绕零点上下波动的状况。

第三,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发生后,GDP持续上升,表明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在长期对经济增长有持续的正向作用。但上升的幅度随时间增加而先越来越小然后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短期内会很显著地增加,而在长期内会相对保持稳定地增加。

篇8

摘 要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证明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仅仅通过学习教材、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适应国际化要求,培养应用型的国际贸易人才,高校应该注重实验课教学,如案例教学、情景实践教学等,通过积极采取角色扮演,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贸实践能力。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实务 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一、以模拟实验课为导向对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从现实外贸人才需求出发,今后国际经贸专业必须以培养教师综合实践能力为突破口,试图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外生主导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内生需求型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合格的外贸人才。众多高校纷纷采用模拟实验教学法,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本文以分析外贸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对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1.我国外贸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约3.5万亿美元,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三,这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已迈上新的台阶。外贸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外贸人才的需求,根据多家外贸企业反馈的信息,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操作层,包括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运等,多数企业都希望外贸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然而,大多数外贸企业也表示,进入企业后能立即胜任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太少。这缘于学校现行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外贸实践的脱节与错位。

二、进出口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的方法运用

1.引入案例讨论式实验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好方法。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结合辩证思维方法和评判方法。以不同的启发思考题目带领学生深入到不同问题的研究领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授FOB贸易术语的章节中可以通过例举FOB术语风险及其防范案例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选择FOB术语下买方金蝉脱壳导致出口合同制损的案例,分析案件中出口方受损主要由于哪些自身原因以及从中得到什么教训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以4 ~5 人为一组进行分析、讨论和判断,并推举代表对本小组意见进行总结和陈述,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进行争论。案例讨论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引入情境模拟式实验教学

2.1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训练教学将课程教学按外贸业务角色团队化、课程实施按外贸流程业绩化、课程评价按外贸业务标准化,实训场地既是教室也是进出口业务工作室。教学内容来源于企业的实际业务,教学过程模拟企业的运营过程,如《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学习情境模拟可按照以下流程设计图操作:

2.2工作任务与活动设计

在课堂上可以把班级同学分为几个小组,以10人为一小组,每组的同学扮演三个公司的角色,分别是国外的外贸公司(4人),国内的外贸公司(4人),船公司或者货代公司(2人),其中可设置外贸商务谈判场景,单证操作场景,报关报检场景,货运场景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情境训练教学设计注重系统性和层次性,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

3.进行多媒体双语实验教学

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进出口贸易实务实验课应该加大双语课程的教学比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入多媒体双语教学方法。

3.1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网络资源

搭建网络交流平台,用网络辅助教学实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窗口和网络业务实训的平台,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把各类网络资源以目录索引的形式推荐给学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课堂讲授交易磋商内容以后,可组织学生在实验课上浏览一些著名的外贸电子商务网站,如阿里巴巴、易创电子商、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网等。要求学生选择一种产品,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以进口商或出口商的身份寻找潜在客户,了解国际市场供求信息和竞争对手情况,进行询盘或发盘建立业务关系。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将课堂学习与网络远程教育相结合,把教案、家庭作业、课外阅读参考资料、最新专业资讯等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课外自行修习。

3.2加强模拟实验教学环境建设,让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模拟实验课的载体

大多高校都建设有专业实训基地,比如商务中心实训室,商务模拟实训室以及多功能国际贸易实训室等。在实训过程中引入多种外贸模拟教学软件,为学生创造相对真实的贸易实验环境。例如,在课堂讲授国际贸易单证时,组织学生利用外贸单证软件制作提单、保险单、汇票、信用证等相关单据,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学校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真正走到企业岗位前,教师可先对外贸类工作岗位做详细介绍,主导学生走向适合的岗位,以学生自选为辅助,将学生分组定岗,如可分为单证组、业务组、跟单组等。学生分组后,可根据不同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该组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感受企业的运作管理,它有助于学生认识、了解、熟悉专业工作环境及具体的工作内容;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校内学习的动力。

三、结论

实验教学就是以学生为导向的过程式教育,它主要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实践性贯穿于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整个过程,应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着力点,除了在案例讨论教学、情景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训练外,还可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关竞赛,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大赛和国际商务谈判大赛等,让学生“走出去”在竞赛中巩固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进出口贸易;变动;影响;策略

引言

汇率作为两个国家两种货币相互的比价或者交换比率,对促进一国经济内外均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调节国家经济关系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汇率变动一方面会使得国内外商品、劳务相对价格发生转变,一方面会使得一国贸易收支发生转变,进一步对该国经济增长构成举足轻重的影响[1]。由此可见,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展开研究,不仅牵涉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序健康发展,还涉及到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入开展,还关乎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与各个国家互惠互利的国际贸易经济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概述

汇率指的是两个国家两种货币相互的比价或者交换比率,可用公式表示,即汇率=A国家货币/B国家货币、汇率=B国家货币/A国家货币。国际经贸往来受汇率很大程度影响:①汇率属于外汇买卖重要这算指标,倘若不存在汇率,交易便难以进行;②汇率为各个国家不同货币价格相互间搭建起连接桥梁,通过汇率能够将以本国货币代表的国内商品、劳务价格变换成对应国家货币代表的价格;③汇率可作用于调节自身国家经济,经对其展开适时的调节可促进对应时期经济目标得以实现。进出口贸易,又可称作对外贸易、国外贸易,指的是两个国家、地区相互的商品、劳务交换。该贸易方式通常包括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两个部分。对运进商品、劳务的国家、地区而言,即属于进口贸易;对运出商品、劳务的国家、地区而言,即属于出口贸易[2]。进出口贸易包括一系列统计指标,好比国际贸易条件、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依存度及进出口贸易方式等。为了实现人民币变动对对外贸易起到长期正面影响作用,就应当确保我国产业成熟,外国需求大,人力技术供给等要求,以此进一步积极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如图1所示,反映了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的转变状况。

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1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自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币进入到一个快速升值的时期,进口额、贸易收支提升,但出口增长率却逐年降低,进口增长率经小程度提升后又呈下降趋势。人民币逐步升值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出口商品价格,进而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优势被降低;于此伴随人民币升值幅度的提升,国内价格水平将逐步提高,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原料多是来源于国内,如此便会提升产品生产成本,再加上受货币幻觉效应影响,劳动者对薪酬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提升了劳动力成本。价格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势必会对企业出口积极性构成一定程度打击,对产品出口形成影响。换一个角度而言,相较于先进国家,我国出口商品缺乏一定的技术含量,出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大部分核心技术均源自国外,在外部市场竞争优势上多体现在价格优势方面;再加上国内需求缺失,生产产品大多用于出口,有着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伴随我国出口增长率的逐步降低,与进口增长率相互差距将不断缩近,贸易顺差逐步降低。在我国外汇储备逐步提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的背景下,我国相关部门影响自根源上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予以缓解,调节好人民币升值速度,促进人民币汇率波动平稳。

2.2对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在不同时期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果形成了不同的影响,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贸易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人民币贬值使得出口贸易品价格下降,使国内劳动力资源出口优势代替了过去比较优势,进一步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形成了正面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由过去资源密集型转化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人民币升值造成进口原料价格降低,要获取更多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变得更为有利,工业制成品逐步转变成我国出口的主导产品。短时间之内,受国内仍旧存在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影响,使得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获利水平构成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然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足够的技术含量,产品并非不可替代;长时间而言,人民币升值势必会导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获利水平逐步降低。对比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来说,人民币升值缩减了进口设备、原料成本,且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需求弹性不高,比较劳动性密集产品有着更高的获利水平。资源流动以利润为导向,基于此,大量的资本、技术会朝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流去,使得我国要加大力度去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3]。于此在产品生产期间,对先进技术、设备展开有效的使用,能够促进我国劳动力技术含量的提升,进一步改善我国全面技术水平。再者,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企业面临更加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跟不上发展步伐的企业被剔除,改善我国整体企业质量。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策略

在调节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和谐贸易关系方面,人民币实际汇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具体到缓解我国与美国、日本及欧盟相互贸易失衡问题上,不能单纯将希望寄托于人民币大幅升值上。不仅要求我国全力对自身经济结构展开调整,促进产业、消费升级,扩大国内需求;还要求欧美国家要积极制定自身出口政策,促进其对华出口可伴随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经济结构调节而快速增长。

3.1宏观策略

3.1.1转变发展战略,转向内需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应当更好地借助全球化产生的相关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利好因素,体现比较优势,加快国内发展。我国国土面积十分广袤,各地区相互发展水平、要素构造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为提升国内区域分工力度获取比较利益创造了有利前提。提升国内区域分工力度一方面能够缩减国内市场不良竞争,一方面能够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改革受民营经济发展很大程度影响[4]。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当前急速发展阶段,有着极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规模、潜力。

此外,自我国商品结构而言,我国有着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份额高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急速发展,然而缺乏一定的知识、技术含量,针对一些高科技技术产品仍旧是以进口为主;服务贸易所占份额仍旧较低,新兴服务业仍旧缺乏显著出口竞争力。自我国贸易商品结构而言,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较小的外国市场需求弹性,且国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进口的高科技技术产品则面临较高国内需求弹性,该贸易结构特征对我国对外贸易改进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出口依存度在产品方面的失衡造成部分产品发展面临风险升高,出口依存度高尤其集中呈现于部分产品上,好比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依存度达到52.3%,致使该产业对国际市场存在极高的依赖性,倘若引发反倾销,对国内对应产业发展、人员就业便会引发极大影响。鉴于此,我国要全力提升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占比,提升出口产品供给弹性,并提升先进技术引入、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提升出口商品技术含量。

3.1.2财政、货币、汇率政策结合

自现阶段人民币面临升值的问题,应当采取财政、货币、汇率政策结合手段予以应对,具体采取以下策略:

I.调节出口退税率,降低对高能耗低附加值相关商品出口补贴。现阶段,我国平均出口退税率超过12.0%,鉴于巨大的财政压力,可适当借助外汇储备提升拖欠款偿还速度,进一步改善企业资金周转率,缓解财政压力。经下调税率会造成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放缓,经常项目余额缩减,最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II.提升对短期资本流动管制力度。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背景下,为了降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应当对类似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大中型规模跨国集团世界资金调拨及金融机构所持海外资产等进行一步步放宽,给予国内企业、公众用汇更多的权利[5]。建议推行差别准备金机制,一定程度地对新增非居民人民币存款准备金要求予以提升,进一步缩减银行向新增非居民人民币存款支付的利率。

III.缩减人民币存款利率,提升贷款利率。自存款利率出发,将人民币收益率降至低于以外国家货币收益率,进一步有效防止过多“热钱”流入我国市场,缓解来源于资本项目盈余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可提升贷款利率,以提升出口企业成本,进一步减缓出口增长,缓解来源于经常项目盈余的人民币升值压力[6]。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应当严格对投机性“热钱”进行杜绝,促进我国汇率制度、宏观经济有序平稳运行、发展。

3.1.3降低进出口贸易依赖

现阶段我国对外出口区域结构存在严重失衡问题,出口大多集中于少部分国家,提升对此部分国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造成我国早全球经济发展中身处被动位置。再加上,我国贸易收支顺差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美国,而与一些非洲大陆、拉美等国家则存在很低的进出口贸易额及经贸往来。鉴于此,自对外贸易区域结构而言,我国应当提升对非洲、拉美等地区关注度,扩展发展中国家市场,一定程度缩减对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地区贸易市场依赖程度,进一步缩减与此部分国家产生的贸易摩擦,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升值所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7]。

3.2微观策略

汇率风险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是属于其需要正面面对的问题,尤其在人民币汇率变动频繁期间汇率风险问题表现的更加重要。

3.2.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企业应当提升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更新市场经营机制,尽可能提升自身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度。汇率机制改革之后,倘若出口企业无法扭转过去科学技术含量过低、出口价过低、附加值过低的状况,将使得企业在外部市场中多占的份额越来越低。鉴于此,企业应当自自身品牌、管理及技术开拓创新角度出发,提升产品科学技术含量、附加值,自根本上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充分挖掘自身潜在价值,调节产品成本,促使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省去尽可能不必要的开支,一些企业可考虑自强化自身内部管理角度出发,全面发挥内在潜能,控制能耗,尽可能缩减原材料购入环节,缩减采购陈本,改善企业生产效率[8]。

3.2.2实行差异化与品牌化道路

当前,我国诸多企业对构筑自身企业长远品牌规划还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现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国内企业势必会面临来自国际品牌的严峻的挑战。出口企业应当全力改善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强化出口产品品牌内涵、设计水平,构建产品品牌形象,迈出高端名牌脚步[9]。唯有如此方可防止国际上屡屡实行的特保、反倾销等策略对我国企业构成的影响。

3.2.3改善规避汇率风险策略

出口企业应当提升对规避汇率风险重要性认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改善规避汇率风险策略,包括:有效利用起汇率避险手段,对现有的外汇予以第一时间结算;使用不同币种开展各式各样业务;提升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借助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产品与服务,好比外汇期权产品、外汇期货产品及信息咨询财务顾问服务等,有效开展好汇率风险规避工作。现阶段,我国企业能够采取的汇率规避手段主要包括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掉期交易、外汇期权、出口押汇以及外汇期货交易等。出口企业要对此部分业务功能属性展开全方位认识,结合企业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预期回报率,对对应的汇率规避手段展开选取,注重选取适宜的交易时机,经外汇投资对保值增值提供全力保障[10]。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汇率作为两个国家两种货币相互的比价或者交换比率,对促进一国经济内外均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调节国家经济关系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的界定,全 面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自宏观角度出发“转变发展战略,转向内需型”、“财政、货币、汇率政策结合”、“降低进出口贸易依赖”等,自微观角度出发“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行差异化与品牌化道路”、“改善规避汇率风险”等,积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序健康发展,促进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与各个国家互惠互利的国际贸易和谐经济关系。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 崔百胜. 基于Pair CopuIa-GARCH-t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实证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32-43.

[2] 高伟刚,蓝天. 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和VEC模型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3,(02):59-61.

[3] 王广龙,何平,马弘,李求实.中国大陆进出口行业汇率弹性及其受资本密集度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06):865-868.

[4] 王相宁,徐晨鹏.出口企业计价货币选择研究――从固定价格和生产要素部分进口的角度[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3(06):438-443.

[5] Chen-yuan Tung,Guo-chen Wang,Jason Yeh.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Progress,Prospect and Comparison[J]. China & World Economy,2012,(05):63-82.

[6] 冯涛,魏金明.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选择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微观视角的局部均衡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2011,(02):20-26.

[7] Josip Tica,Petra Posedel.Threshold Model of the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Effect:The Case of Croatia[J]. 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2009,(11-12):43-59.

[8] 周先平,李标,冀志斌.人民币计价结算背景下汇率制度选择研究――基于汇率变动时变传递效应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3,(03):79-87.

篇10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 线性回归模型 国内生产总值 消费者信心指数

近二十年来,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发展速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多个影响指标来衡量美国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并构建计量模型,进一步比较当前条件下美国与中国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为中美未来的贸易政策提供基础的分析依据。

一、变量与数据选取

本文将被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统一表达为Y,Y1表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单位为亿人民币元,Y2表示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单位为百万美元。在解释变量方面,影响进出口总额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为了能够定量的通过计量模型来进行计算与分析,选取了如下解释变量:

第一,汇率(中国用X1表示,美国用X11表示):汇率可以通过影响本国产品的表示价格而对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产生影响,而商品竞争力直接影响着一国的进出口水平。X1表示一百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数;X11表示的是一百美元可兑换的人民币数量。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用X2表示,美国用X12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不同的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代表其在国际上竞争力越强,因此对该国的对外贸易情况也有不同的影响,其中X2的单位为亿人民币元,X12的单位为十亿美元。

第三,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中国用X3表示,美国用X13表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我们选取服务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作为我们的解释变量。服务业相较于农业与工业更多是对国内经济市场的影响,而工农业的产品与原材料则更多地影响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不同国家的对外贸易甚至是整体经济市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能够有效的展示出不同国家在不同时间产业结构如何作用于被解释变量。

第四,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国用X4表示,美国用X14表示):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的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的经济水平经济形势,预期收入与支出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量。我们认为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与消费观念对于进出口来说存在一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作用于进出口市场,进一步的使被解释变量产生变化。

第五,工业企业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RM)(中国用X5表示,美国用X15表示):是反映工业企业为了生产投入而购买原材料燃料等时所支付的价格,我们用这一指标来衡量国家内部生产机构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成本会对产品价格产量等构成影响,导致对外贸易的变动。数据来源仅仅提供了每一年的该价格指数变化率,因此我们将初始年份2000年的该价格指数设为1000,通过变化率计算出每一年的工业企业原料购进价格指数,来运用在模型中。

文中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和choice金融终端,由于数据的时间限制,针对中国我们选取2000~2015年作为分析的时间段;针对美国我们选取2000~2013年作为我们分析的时间段。

二、模型构建

我们选取了上述五个指标作为我们的分析依据,通过观察散点图(注:由于篇幅所限,散点图略去)可以发现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能对进出口贸易的整体情况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信心指数更多的作用于国内经济市场,而且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分析还需要建立计量模型,因此根据上述结论,我们构建以下多元线性计量经济模型:

我们首先对中国的数据用Eviews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

由回归结果可知,R2=0.994529,X2=0.991793,这表示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F统计量的值为363.5305,较大的F值表明被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与五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虽然F检验的结果与拟合优度都比较好,但是X3,X4的t统计量较小,其p值较大,表明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与消费者信心指数χ泄的进出口总额影响不显著,我们可以认为模型中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使用修正Frisch法来解决。我们将五个解释变量分别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找出其中拟合优度最大的解释变量。通过Eviews的回归结果(如表3、4)我们选择包含X5的回归方程作为我们的基础回归方程。

接下来我们在模型中加入其它的解释变量,重新进行线性回归。如果加入后的模型拟合优度变大,且各变量的参数统计仍然显著,则在模型中保留该变量;否则则不在模型中保留该解释变量。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略去这些变量的具体回归过程,直接给出回归结果。

通过对X3和X4的回归分析发现,加入解释变量X3,X4后模型的拟合优度没有明显上升,且新加入的解释变量显著程度较低,对于原有的解释变量影响也不大,因此我们不在模型中加入X3,X4。最终我们确定我们的回归模型为:

接下来我们使用之前的回归结果对该计量模型进行假设检验,我们首先对模型进行自相关检验:

原假设H0: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备择假设H1:模型存在自相关

模型的DW统计量为1.59,Du

接下来使用Eviews进行异方差检验,回归结果如表13:

由回归结果可知,P=0.1908>0.05,因此我们的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因此我们的模型是正确的。所以关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的线性模型可以表示为式3:

Y=68896.66-2309650X1+0.338212X2+220.7906X5 (3)

该模型所表示的经济意义是,当汇率因素变动,其他不变时,1人民币每多兑换0.01美元,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减少23096.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每上升一亿元,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0.338212亿元;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购买价格指数每上升1,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220.7906亿元。

同理,我们得出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可以表示为:

Y2=-3539958+39.71784X12+34872X13+1248.36X14+475.2753X15(4)

该模型的经济学意义是,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时,当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十亿美元时,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3671.784万美元;当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上涨百分之一时,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348.72亿美元;当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1时,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上升12.4836亿美元;当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购买价格指数上升百分之一时,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上升4.752753亿美元。

三、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最终建立出如下两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1表示中国的进出口总额,Y2表示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

在我们之前的模型假设里,选择了汇率,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GDP的百分比,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购买价格指数作为我们的解释变量。在实际的建模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所受影响的因素是不同的,我们所选取的变量在不同国家的进出口情况中的显著程度也是不同的。对于中国而言,汇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原材料购买价格指数是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其中汇率与进出口总额负相关,而国内生产总值和购买价格指数则与被解释变量正相关;而第三产业占比与消费者的信心指数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对于美国来说,除了汇率外,其余的四个解释变量均会显著影响美国对中国进出口情况,并且都是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中美两国整体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消费习惯等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

汇率对于中美两国而言都是国际经济形势上重要的一环,但是中国因为更多的承担着生产国的责任,所以出口商品的标示价格变化可能会更多得影响其整体的对外贸易情况。而美国长期以来处于贸易逆差,相对而言汇率的影响可能比较有限。进口商品价格受关税等其他因素控制,汇率变化可能无法像其他因素那样显著的影响进出口的贸易。同时,与我们在建模之前的散点图分析相反,我们发现这一变量前系数的符号是反的,这或许是因为其影响因素相比其他发生改变的原因。

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反映一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中美两国的对外贸易中都起到比较重要的影响,与整体的进出口之间关系很大。因为我们在选取被解释变量是选择的是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因此我们无法将两个式子的系数直接进行比较。但是通过统一单位之后我们可以发现,GDP对中国影响可能要稍大于美国,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整体处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各方面的经济形势较为稳定,GDP的提高对于其他领域的促进作用相对于中国这一发展中国家而言比较有限。但总体上而言,国内生产总值依然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产业占比也是对进出口均有显著影响一个指标。相关理论认为,服务行业的产出一般不出国,因此会导致进出口的反向变动,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第三产业占比的变动却未显著影响进出口的总额,这可能是由于其对进出口产生的作用相互抵消,无法在总额上产生明显的影响。美国的服务产业上升可能会导致来自中国的进口上升,另一方面数据中显示的美国服务行业占比较高,变化并不明显,因此产业结构的改革对于其整体的进出口贸易的改变可能很大。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和对未来的预期等的指标,中国整体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不大,因此对于整体的进出口贸易水平影响并不如其他因素那样显著。而且这一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国内的整体经济形势,因此与国内生产总值等变量可能彼此相关。而对于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因为其整体的现代化程度与国家化程度更高,可能受世界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更大。而且消费者的信心指数的变化对于其与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之间的进出口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购买价格指数是一个衡量生产成本的指标,这一指标对于中美两国的贸易情况都有显著的影响,这一指标越高,进出口的总额也就越多,这符合固有的经济理论。较高的生产成本是商品与服务的总价值有所上升,造成整体的对外贸易上升。

四、对策性建议

通过对上述两个计量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整体对外贸易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进出口总额不断扩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进行改革与发展。对外,首要的就是保持当前的国H地位与形势,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作为对外贸易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汇率的稳定对于增大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在进出口贸易上的选择。当今的国际形势较为固定,能源供给国,原材料供给国,服务供给国等国际定位比较明确,中国应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贸易伙伴的选择与交流上更进一步。对内,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是不可缺少。以此为目标,我们还需要对产业结构,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物价指数,收入分配等问题上进行更多的探讨与改革。中国拥有着极高的生产力水平,但是还需要向着科技创造的目标继续努力。从我们的模型2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与其内部的经济形势社会形势等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还需要多关注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能够对新的变化做出预判或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2]崔日明.中国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学家,2014.

[3]陈俊聪.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结构优化[J].国际贸易问题,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