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监督体系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7年-2009年)督查与评估工作方案
一、督查与评估目的
为加强对《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2009年)》(以下简称“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全面了解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评价项目进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和调整的意见,明确下一步工作要求、计划进程,为项目总结工作打好基础。通过项目督查与评估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执行和管理的水平。
二、督查与评估原则
(一)重点项目与主要任务相结合。以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为评价依据,以各项目实施方案为基准,对各项工作任务和75个子项目进行全面总结评估。
(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各级督查与评估工作既要符合和满足规定的形式要件,更要注重项目开展的实际效果,提升督查与评估工作水平。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不同的项目分别采取现场考察、访谈,问卷、查阅原始资料、文档以及相关数据、数量和评价指标等方式进行。
(四)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通过项目实施单位组织的自我评估和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的外部评估,多渠道、多角度地提出调整和总结要求,提升项目工作水平。
三、督查与评估内容
项目督查与评估的内容主要是项目实施情况和项目实际效果两大方面。
(一)项目实施情况:主要指项目实施单位是否建立相应的项目管理制度以及对项目支撑条件的配备和落实情况;项目是否能按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和进程有序开展;人员配备和项目经费等各项工作是否按项目要求落实到位;经费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影响项目进展的主要问题等。
(二)项目实际效果:主要指项目预期目标是否能达到,项目达到的实际社会效果或效益,群众的受益情况。学科技术发展或机构人员能力水平提升等目标是否能实现,项目是否具有创新和突破。
四、项目督查方法
(一)项目督查工作按项目职能部门分级实行。各项目工作小组负责对区县相关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局公共卫生三年办和相关项目小组负责对市级项目工作的督查。拟定2009年3-4月份完成第一轮督查,9-10月份完成第二轮督查,确保年内全面完成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二)根据不同项目的性质及进程,项目督查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也可与项目评估相结合进行。督查人员通过听取工作汇报、现场考察、查阅资料,了解项目执行总体情况后,形成项目督查纪要,反馈给实施单位。对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情况,及时向上海市卫生局公共卫生领导小组报告。
五、项目评估方法
(一)自我评估。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实施方案和评估要求组织做好项目的中期、终期自我评估。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参与人员、相关管理人员和专家,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分析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预期效果,对存在问题提出需进一步强化和调整的措施等。各项目实施单位应将项目自我评估结果和阶段总结报局公共卫生三年办和主管项目小组。项目评估报告格式及要求见(附表1)。
(二)外部评估。项目外部评估工作由局公共卫生三年办和各项目工作小组共同组织实施。根据项目不同性质,可委托相关机构或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主持开展。专家组一般由5-7人组成,领域专家不少于3人。
(三)评估要求。评估一般以会议方式或现场查验进行,由评估小组听取实施单位的总结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核对有关数据,与项目人员访谈,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讨论评议等。涉及硬件建设应进行现场考察或验收。通过评估形成专家组意见,报局公共卫生三年办,并反馈给实施单位。对其中重大调整(中止、取消)项目,项目单位应作详细说明,报局公共卫生领导小组审定。评估意见详见(附表2、3)。
评估人员应认真、全面地了解项目工作情况。被评估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充分参与,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保证各级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评估费用。项目自我评估活动所需经费从该项目经费中列支。外部评估经费从局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经费中列支。
附表:1、项目评估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2、项目评估专家评议表
3、项目评估专家意见表
附表1
项目评估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供参考)
(标题4号黑体,正文4号仿宋体,A4纸、双面印刷)
一、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一)组织管理:领导班子、责任部门、人员队伍、管理要求等落实情况。
(二)实施方案的执行:工作思路、主要内容、方案细化分解、具体实施计划和措施等。
(三)质控工作:参与人员的培训,相关标准的制定,定期检查工作情况、文档资料的管理等。
(四)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管理情况。
二、项目主要进展和成效
(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项目确定的时间节点及执行情况,主
要影响因素;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前阶段工作对完成项目预期目标的作用和意义等。
(二)项目预期效果:项目预期目标是否能如期实现;有关数据和评价指标的阶段性分析;与国内外或同期工作水平的分析比较;项目建立的长效机制对今后管理模式的影响;是否具有创新或突破性等。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提出针对项目终期总结和评估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节点。
三、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四、实施方案的调整
如确需对项目原定工作内容、进度或目标作一定调整的,应写明调整理由、调整后对原目标的影响情况及专家组意见等。专题上报局公共卫生三年办。
五、其它相关资料
项目执行中已发表的论文及被引用情况;活动照片、原始数据;人员培训、培养情况;项目管理规定等。
六、评估工作情况
本次评估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要建议和对项目的总体评价意见。
附表2
项目评估专家评议表
(供参考)
项目名称:
评估内容评 议 情 况评价
项目工作
情况1.领导班子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2.项目人员是否相对稳定
3.工作制度是否健全
4.项目管理是否规范
5.相关措施是否有效
好
中
差
项目完成
情况1.是否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
2.是否突出重点、亮点
3.目前项目所处进度(立项、启动、过半、收尾)好
中
差
总体水平和预期效果1.前阶段工作对实现项目目标的作用和意义如何
2.相关评价指标与国内外或项目前后相比的情况如何
3.阶段性成果的学术或能力水平如何
4.项目预期目标能否实现或突破好
中
差
项目经费
管理情况1. 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2.经费是否专款专用,单列科目 好
中
差
综合评价好中差
注:在相应评价等级上划“√”
“好”:执行情况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取得显著社会效益,技术(学术)水平、服务和管理能力有明显提升,具有创新性、突破性。
“中”:虽能按要求开展,但尚需延迟完成,或预期效果不明显。
“差”:项目执行中存在严重问题,项目执行效果差。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附表3
项目评估专家意见表
(供参考)
项目名称:
综合评价:
请在认真听取项目总结报告,审阅、考察项目相关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对项目实施情况和预期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明确、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1、对项目的总体评价(项目工作完成情况,项目工作管理情况,已取得的成绩与经验,项目重点部分或关键环节的实质性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项目预期效果(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法是否可行,预期目标达到或突破的可能性,是否具有需调整的内容等)
3、几点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篇2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刻认识做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保障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为根本出发点,推进安全生产网络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提升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我县粮食系统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有步骤地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二)准确掌握我县各粮食企业基本情况。县粮食局对所属粮食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摸底,准确掌握粮食企业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情况;网格化覆盖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建立等基本情况。为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三)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粮食企业要明确责任,将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岗位、具体人员,各企业要加快实现安全隐患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统计、检查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标准化建设、网络化管理等手段,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2月9日至2月12日)。按照本方案要求,通知到全县粮食经营企业。同时,要求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4年2月13日至2月28日)。各企业认真仔细开展自查,全面掌握本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并及时向粮食局有关部门汇报,以便粮食局全面掌握全县粮食经营企业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和形式特点等内容。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粮食局要成立专门监督检查组,深入企业,对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建设、网络化平台建设、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四)总结阶段(2014年12月)。粮食局对各阶段各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督体系,理顺工作机制,构建体系完善、内容科学、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
四、工作要求
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推进、属地管理、行业负责”的原则,学习借鉴北京市顺义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经验,以建立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推进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和政府实施动态监管为核心,以强化各级各部门职责、考核机制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逐步形成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筑牢安全生产基础,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切实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建立市、县(市)区两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平台;市和各县(市)区同步开展建设试点,市级试点地区安排在肥西县、瑶海区和新站区,积极完成省安委会赋予的试点工作任务。各地要选择1-2个乡(镇)街道和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试点。2013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平台逐步向县(市)区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推进。通过“平台”建设,对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管,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排查转变,由行政执法推动向落实主体责任转变,由治标难治本向提升本质安全转变,实现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立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工作内容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企业分类分级,细化完善隐患排查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和责任主体等。
(一)开展调查摸底和企业分类分级
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调查、登记各类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规模、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掌握企业底数及其基本情况,建立监管监察对象数据库。
按照企业基本情况,结合企业的行业(领域)属性和安全监管工作的相似性,对企业进行分类,对同一类型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安全等级评定。确定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范围,建立“按类分级、依级监管”的安全监管模式。
(二)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开展自查自报。市级相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为基础,细化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做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按照标准和规定及时主动自查自报安全隐患,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监督。
(三)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依托“金安”工程和市安监信息系统等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系统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和管理。通过该系统,企业对自查隐患、上报隐患、整改隐患和接受监督指导等工作进行管理,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自查自报隐患数据、日常执法检查数据、隐患整改和监管措施执行到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实施有效监管。
(四)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和监管监察方式
按照《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皖政〔2008〕69号)和《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合政办〔2009〕4号)要求,落实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加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督促指导有关行业和领域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依照企业的分类分级,在监管频次和内容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监管监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落实隐患治理程序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属地监管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办〔2011〕75号)和《关于加强中央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合安办〔2012〕2号)精神,通过全面调查摸底,确定分级管理企业名单,全面落实综合监管、专业监管、属地管理、行业管理等安全隐患监管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隐患治理程序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登记、检测监控、挂牌督办、整改、评价、销号、上报、统计、检查和考核等制度,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覆盖和无缝化管理。
(六)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突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结果量化,将开展企业调查摸底和分类分级、细化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以及加强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等推进体系建设的过程管理,纳入对有关地区、部门和企业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对未按要求自查自报隐患的企业,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的同时,要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挂牌公示,对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企业,优先安排重大隐患整治技改贴息(补助)资金。
四、工作步骤
全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主要分为建设试点、推广普及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一)建设试点阶段(2012年5月至年底)
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定试点单位。市将在肥西县、瑶海区和新站区全面铺开试点工作,同时,在全市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各选择2-3家大型企业开展试点,按时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5-6月份,市安委办召开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和科(处)室负责人会议,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和《工作指南》进行宣贯,明确阶段任务、工作措施和宣贯要求,努力营造政府大力推动、企业积极响应的良好氛围。
7月份至年底,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同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安全管理水平和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情况,选择条件较好的规模以上企业作为本地区、本部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力争今年底前达标。
(二)推广普及阶段(2013年)
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工作制度和标准,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推广普及达标,在部分小微企业中开展试点工作,建立分级分层次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
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小微企业中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逐步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为加强对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安委会成立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承办单位,明确专人负责,安排专项资金,紧密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科学组织实施。要充分调动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同时评定,确保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二)落实责任,强化目标考核。要按照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落实各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责任。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城乡建委、市国资委、市交通运输局、市质监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旅游局、市农委、市林业和园林局等部门分别负责所监督管理行业(领域)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各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加强对有关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将开展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工作进展突出的地区和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进度迟缓、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责任追究。
(三)全面部署,广泛宣传发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行动员部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目的意义,引导各有关单位深刻认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提高职工排查事故隐患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和鼓励职工结合本职工作查找事故隐患。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和使用的专题系列培训,使企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确保体系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管理框架;组织机制;规范化机制;运作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6-0153-04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6.076
1 概述
为有效贯彻国资委“管理提升”要求,南方电网公司在2013年的工作会议上,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列为2013~2015年工作重点,并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同年,广东电网公司在深化创先工作总体方案中提出了2013~2015年全面风险管理总体创先关键举措。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供电企业中仍然缺乏成熟有效的建设方案。针对目前的情况,江门局认真学习《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结合南方电网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研究与探索了江门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江门局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和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等措施,建立起一套运转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获取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2 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现状诊断
随着创先工作的有序开展,江门供电局在安全生产风险、财务与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四个领域开展了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对比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2.1 风险体系覆盖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江门局虽然在安全生产风险、财务与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四个领域开展了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并未建立覆盖全部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如战略、市场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风险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
2.2 专业风险管理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目前,江门局安全、财务与经营、法律、廉洁四个领域已经开展专项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各领域之间的管理工作尚未有效的统筹协调。专项风险管理工作由各专业部门牵头开展,各专业领域之间交叉和重合的风险管控工作尚未得到有效统筹。随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战略风险、市场风险、公共关系风险也纳入风险管理的范围,自此风险管控涉及专业面更广泛,如果各领域之间缺乏系统运作和协调性,这七大类风险管控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无法全面管控。
2.3 风险数据库的实用性有待提升
各专业领域的风险数据库只是对风险信息进行了简单的罗列,具有大而全的特征,不适用于日常工作。目前各专业领域都识别出大量的风险点信息,但是对于一些真正影响企业决策、安全生产、经营策略的重大风险,没能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导致风险数据库只是风险点的累加而实用性不强。
2.4 风险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风险文化和风险意识的建设水平不高。目前,江门局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亟需提升,部分人员对风险管理不够积极主动,对于风险的危害性、易发性不够重视。各领域风险文化建设举措执行力不强,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此外,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强。
3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针对现状诊断中发现的问题,江门局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在公司董事会领导下,按照“统筹规划、探索创新,专业归口、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规范运作”的原则,参照公司一体化管理的规范要求,坚持“整体部署、分专业分步实施、逐层推进、持续改进”的思路,建立了一套既符合一般风险管理要求,又符合电网行业特征,既符合国资委风险管理要求,又具有南网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3.1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管理组织机制、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风险管理运作机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文化五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3.1.1 风险管理组织机制。指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以及各自的职责权限划分。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应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专业小组、审计部、下属分子公司等各主要参与主体。
3.1.2 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指运用一体化工作方法,对风险管理相关工作进行结构化设计后形成的规范化管理机制。该机制包含了风险管理工作的业务分类、流程设计、管控策略、统一规范策略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3.1.3 风险管理运作机制。指各级单位在组织职责要求和规范化要求的指引下,于业务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并产生成果的过程。风险管理运作机制要求公司各级单位在清晰的职责划分和协同下,在业务管理PDCA循环中,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督等工作,并形成风险库、风险评估结果、风险应对方案、监督评价结论等成果。
3.1.4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指公司用于支持风险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与业务应用系统结合,具备风险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递、报告等功能,支持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督等风险管理流程。
3.1.5 风险管理文化。指公司各级员工对待风险的价值观、理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应承接公司整体文化体系,覆盖上下各级员工,将风险管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3.2 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制
江门局按照风险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设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组织支持。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风险管理归口部门、业务部门和监督部门。
3.2.1 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局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部门主任及县(区)分子公司主要负责人组成。各县(区)分子公司需按照市局要求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1)统筹领导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2)审批风险管理方面制度和流程;(3)审批并签发风险环境分析报告、风险管理工作年度计划、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报告;(4)审批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5)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推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6)审批、决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3.2.2 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挂靠在企业管理部,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由企管部负责人担任。各县(区)分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设在办公室或综合部,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由部门负责人担任。主要职责:(1)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2)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完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3)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风险环境分析、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4)组织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跨领域重大风险应对策略及方案;(5)指导、监督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6)组织开展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工作。
3.2.3 风险管理归口部门。按照“专业归口”管理原则,市局风险管理由七个风险管理归口部门负责,各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分工详见表2,县(区)分子公司风险管理归口部门详见表3。
主要职责:(1)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落实专业领域风险管理工作;(2)指导、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风险环境分析;(3)负责专业领域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和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工作;(4)组织制定专业领域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5)指导、组织业务部门进行风险自我控制,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6)负责开展专业领域风险评价工作,撰写专业领域风险管理报告。
3.2.4 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在风险管理归口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业务部门应指派一名风险管理联络员作为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在业务部门的联络窗口。主要职责:(1)配合风险管理归口部门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2)落实风险自我控制,执行风险环境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活动;(3)配合制定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4)配合开展风险管理评价工作,配合编写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3.2.5 监督部门。监察审计部作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部门,主要职责:(1)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制定风险监督相关制度;(2)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监督方案,并组织实施;(3)按照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部署,对业务部门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4)根据监督情况,编写风险管理监督报告。
3.3 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化机制
为规范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江门局制定了各类工作指引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
3.3.1 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为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防范和控制能力,江门局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相关规定,按照网省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部署,结合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遵守以下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将风险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实现全员参与、全领域覆盖、全过程监控;(2)突出重点原则。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和重要流程的管理为重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3)有效落地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应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力求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嵌入日常业务流程及管理规范,确保实效落地;(4)成本效益原则。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与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应兼顾成本与效益,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3.3.2 制定风险管理各项工作指引。编制《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指引》《绩效考核工作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表梳理工作指引》《基于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修编工作指引》《全面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工作指引》。各项工作指引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地提供指导和规范。
3.3.3 制定管理体系评价标准。江门局按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运用风险管理评价理论、成熟度理论,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
江门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包括四个维度:风险管理基础、风险管理过程、风险事件管理、审核与改进。风险管理基础是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在具备风险管理基础后,企业按照风险管理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应该启动风险事件管理,最后定期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审核和改进。
3.4 全面风险管理运作机制
3.4.1 梳理风险管理基本流程。梳理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是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管理与运行提供制度化、流程化的保障,确保其有效运行并受控。
风险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1)应详细收集风险管理的相关信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并填写各领域的风险识别表;(2)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风险管控措施;(4)对风险事件的结果保持跟进监督,并做出客观评价,为后续的风险预警工作提供支持。
3.4.2 构建规范化的风险分类体系。在风险分类上,江门局根据历年风险情况,按照七个重点领域,建立了一套规范的风险分类体系。
3.4.3 完善风险数据库。风险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企业识别各业务领域的风险点、评估风险点的等级、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等。江门局针对地市层级、县区层级和供电所层级分别制定了满足各层级需求的数据库。
3.5 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省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安排,江门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信息中心应确保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或更新。
3.6 全面风险管理文化
为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提升,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供支持,江门局从表7所示的四个层面开展了风险管理文化体系的建设。
篇5
在世界范围内,“成人教育工作者”这个群体体现出了集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是一个复杂的松散的集合体。按劳动力关系来分类,成人教育工作者可以分为全职、兼职以及志愿服务;按工作场所来分类,成人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大学、社区、培训机构及企业等场所工作;按工作内容来分类,成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事教学工作、课程设计工作、咨询工作、管理工作等。在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主要负责的工作是成人教育领域的教学、评估、咨询和管理。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路径有三条。
第一,高等教育。目前,罗马尼亚有西蒂米什瓦拉大学、布加勒斯特大学等4所大学提供成人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
第二,专业培训项目。目前,根据成人教育工作者担任的不同角色,罗马尼亚为以下五种职业提供资格认证,即培训师、培训评估师、项目经理、培训咨询师、课程设计师。截至2011年7月,罗马尼亚共有400家经授权的培训机构为培训师提供500个培训项目,为培训评估师提供27个资格认证的培训项目。此外,罗马尼亚国家职业和资格认证注册中心也对项目经理、培训咨询师以及课程设计师的职业标准进行了规范。
第三,通过对以往学习及经验的认证(validation)。罗马尼亚国家能力评估中心对成人教育工作者以往学习和经验进行认证。2004年至2008年间,通过罗马尼亚国家能力评估中心认证的培训师达到了590人。可以看出,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途径是相对多样的,但也是分散的、缺乏连续性的。目前,欧洲的成人教育发展趋势是关注如何将多样的专业化途径整合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体系中。跟随着欧洲的发展趋势,罗马尼亚连续三次的国家教育会议在讨论了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状态、职业角色和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技能的基础上,提出要将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提上成人教育的战略发展议程。
二、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研究进展
2011年,罗马尼亚率先将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的建设工作以立法的形式提出。随后,罗马尼亚启动了国家“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研究”(TheSystemforProfessionalizationofAdultEducators)项目。该项目由欧盟委员会资助,由罗马尼亚国家教育部、布加勒斯特大学、终身学习发展协会以及罗马尼亚成人教育研究院共同参与推进,旨在探索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的可行方案。最新研究报告阐述了构建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的三种方案,围绕这三种方案,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成立焦点小组、专家咨询等方法,在罗马尼亚全国范围内,对成人教育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咨询与调查,以收集各方对这三种方案的意见。
(一)三种方案
方案一:一个高度规范的体系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第一个方案,是建立一个“高度规范、中央集权以及标准导向的体系”。该方案试图用一个高度规范的体系解决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与培训需求、培训过程和评估过程的多样性问题。该体系的核心是构建一个中央机构,履行专业规范、能力评估、培训课程授权、质量评估、财务预算等多重职能。该体系的重点在于标准的制定,包括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训机构的标准、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培训质量的评估标准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体系中的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将是标准化、分层级的,其专业化道路是一条由国家高度规范的道路。这个建设方案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有利于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避免随机分配资源,以及将资源分配到不相关的培训领域等情况;二是有利于完整地反映成人学习工作者的教育培训过程,并促进这一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和连续性;三是国家层面的资格认证证书有利于成人教育工作者获得在劳动力市场较高的认可度;四是有利于成人教育工作者职业标准的有效修订,使之更加切合专业标准;五是有利于为成人教育专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咨询、指导以及支持活动等。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受访者认为这个方案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他们担心质量评估机制有可能变成控制机制,甚至导致形式主义和腐败。还有专家指出,由于成人教育及培训领域的复杂性,创建一个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多功能国家机构存在困难。各类标准开发过程耗时长、难以达成统一专业发展路径等问题也引起受访者的担忧。此外,集权化的体系有可能会更多地关注投入和过程,而较少关注成果及效果。
方案二:一个灵活、松散规范的体系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第二个方案是建设一个灵活的、松散规范的体系。该方案试图给成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灵活的专业化环境。一方面,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专业化途径;另一方面,也有如专业协会这样的专业机构对其进行规范与指导。该方案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协会,该协会将同时规范成人教育工作者和提供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培训的机构。此外,该协会还有责任将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培训的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该方案的重点在于关注供需关系和具体的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项目,在一个松散规范的体系中提供灵活、基于项目的专业化道路。值得指出的是,该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该专业化体系建设方案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和职业发展轨道,可吸引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二是加剧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升;三是形成专业协会、教育培训提供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四是促进正式信息(制度化的数据库等)以及非正式信息(最佳实践经验等)之间的交换。但是,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认为这种松散管理的体系有可能会造成培训项目、培训服务和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之间的不连续、不一致。另外,对成人教育工作者已获得的能力、资格和相关学术记录的认证也有可能受到限制。
方案三:一个自我规范的体系体系建设的第三个方案是自由度最高的,该方案既没有集中管理,也没有专业共同体的干预,唯一需要的就是“市场”及其独特的自我规范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最好的教育培训机会的责任完全落到了成人教育工作者自己身上。他们必须在市场中购买教育培训服务,并且运用尽可能多的、必要的方法来保证他们所接受的服务的质量。该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责任完全落到那些购买教育培训服务的成人教育工作者身上,增加了个体对于自身发展的责任,并且将关注点从制度化的选择转移到个体化的选择;二是将教育培训供给与特定的需求更好地联系起来;三是鼓励当地开发并推广特定的培训;四是构建并保持培训供应者、受益者和赞助商的良好关系;五是通过自有市场的竞争提高培训供给的质量,支持基于能力的培训体系的开发进程。同样的,这个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在报告中有所提及。例如,很难做到机会公平,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如果缺乏中央干预,就会增大其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人们有可能选择廉价的培训项目,出现低质量教育提供者;缺乏正式的标准有可能对专业化体系造成危害等。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成人教育领域亟需一个新的专业化体系。少数不赞同建设专业化体系的受访者的担忧是,构建专业化体系有可能会过度地规范、控制或限制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从业者进入成人教育行业。大多数受访者偏向于选择一个开放的、灵活的专业化体系并认为建立一个强大的专业协会来管理这个体系非常重要。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资格认证模式应该是“多阶层”的,在其职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应有对应的资格认证。此外,质量保障机制以及经济支持政策也是多数受访者认为需要在新构建的专业化体系中明确规范的。
(二)专业化体系五大要素
一个完善的专业化体系需要有一些核心的要素来指导并保障其发展,该研究项目总结了专业化体系的五大要素。第一,质量。质量是影响专业化体系有效性和接受度的重要因素。质量保障不仅意味着需要对从事成人教育培训的机构进行质量管理,还需要对具体的教与学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在专业化体系中需要制定并实施质量保障机制,引进具体质量评估和认定标准。第二,机构。为专业化体系提供培训、开发、评估、认证、规范、咨询等服务的机构,对专业化体系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建立这样的专业化体系,一方面要设立独立的专业机构,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媒体以及教育领域其他部门的合作支持。第三,步骤。专业化体系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步骤,帮助进入专业化体系的成人教育工作者清晰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轨迹。第四,途径。成人教育工作者得到专业发展的机会和专业化的途径应该是平等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在专业化体系中获得教育培训的途径应该是容易获得的、多样的、灵活的。第五,资金。专业化体系的建设和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合理、有效的资金筹集机制是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力。资金筹集机制不仅要明确政府、雇主、个体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而且需要注意不同的成人教育领域、不同的教育培训目的等因素都将影响到对资金筹集渠道以及方式的选择。
三、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五大推进策略
目前,我国有关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且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但这个领域却是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成人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发展的重点和热点。罗马尼亚在该领域的研究理念和成果,可以为我国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结合罗马尼亚有关成人教育专业化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笔者总结了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五大推进策略,具体如下。
第一,鼓励全体利益相关者参与专业化体系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鼓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其中,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大学、专业协会、成人教育机构、成人学习者代表等,他们应当共同参与讨论,共同提出建议,共同做出决策。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决策而形成的专业化体系才是真正实际、可行且有效的。
第二,采取灵活、开放、规范的模式推进专业化体系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推进过程需要采用灵活、开放、规范的模式,分步骤完善。专业化体系的建设过程必须有一个实施计划,遵守时间期限、计划目标以及任务指标。建设过程的步骤的修订是可以接受并且必要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应该得到开放的、客观的解决。
第三,建立独立机构协调、监督和规范专业化体系建设。鉴于专业化体系建设过程的复杂性,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来协调和监督实施过程。这个协调监管机构首先需要成为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各方的需求以及意见。其次,这个协调监管机构要兼具研究功能,促进实践共同体的发展,为决策咨询提供相关理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专业协会需要循序渐进地担任规范专业发展的角色。
第四,尊重科学研究数据,评估专业化体系建设。尽管专业体系建设和实施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但仍然要以科学的研究数据为基础。建设过程中任何的变动都必须基于理论研究分析,并且证明这些变动不会影响到该体系建设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定期、不定期的评估应该作为体系建设的一个部分,并且要允许就评估结果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依法治企;内控
一、风险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1.公司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
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从公司战略目标出发,为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
(2)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逐步覆盖公司所有的管理活动和业务流程,逐步实现公司全员、全方位参与,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防范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以重大风险和重大决策、重要流程为重点,实施重点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3)风险管理与经营管理有效结合的原则
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思路融入公司具体的管理活动和业务流程中,在各个管理领域和业务模块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体系和有效机制,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4)科学主导、持续改进的原则
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实施内部控制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创新,持续增强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
2.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1)建立风险监控组织机构的单位达100%;
(2)利用风险信息系统开展风险监控的单位达100%;
(3)统一财务风险分类标准和管控标准范围达100%;
(4)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制定工作完成100%;
(5)风险管理报告质量分值达到国家电网公司要求。
二、防范全面风险依法从严治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建设目标
为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总经理任主任、总会计师任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工作,行使风险管理决策权;在供电、农电及非电企业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形成省、市、县三级风险监控组织架构,为建设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 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明确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目标,即:引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力争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文化,两套机制,三项保障(即:培育一种积极进取、稳健经营的风险文化,建立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两项机制,健全组织、制度和技术三项保障)”,有效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水平。
2.缜密制定方案,完善工作机制
围绕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目标,公司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整体设计、前期试点、分步实施、整合运行”的工作思路,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分为基础准备、风险建设、深入实施、整合提升等四个阶段。同时,公司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控体系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风险防控体系委员会和联络员会议,协调解决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各部门工作进展,定期编制季度工作简报,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
3.构建防控体系,防范全面风险
公司以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与各业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开展风险辨识评估调研,获得风险基础信息,确定公司面临的政策风险、社会形象风险、安全风险等重大风险,编报年度风险管理报告。二是以业务链为依托,梳理各专业管理流程,构建多维度的风险信息库,将风险、流程、责任部门、关键指标有机关联。三是强化内部体系建设,制定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细化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
4.发挥监督合力,推进依法治企
坚持依法从严治企,构建由财务、审计、纪检等各部门组成的内控监督防线。一是加强业务部门沟通协作,重点发挥业务部门的监督合力,拓展稽核监督深度广度。二是利用在线稽核系统,对重点业务进行动态监控,利用审计成果,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现场稽核,利用“联席会议机制”对稽核结果进行效能监察。三是建立稽核结果、内审外检、典型案例等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稽核成果转化应用。四是加大日常业务稽核力度,对成本、资金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稽核,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联合监督。五是推行公司抽查、省农电公司督查、市公司普查三级稽核方式,实现对县农电企业稽核的闭环管理。六是强化审计监督,开展“三指定”自查整改、“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等活动。
参考文献:
[1] 翟志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资产与产权,2003(3)
篇7
一、重要意义
建立和完善我市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履行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内部诚信管理,树立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理念,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工作机制。
1、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2、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县(市、区)政府负总责及相关部门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作用。
3、建立县(市、区)及相关部门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督察及信息报送制度,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加强标准宣贯,做好诚信管理培训。
1、组织我市重点食品工业企业管理层、关键岗位人员、地方主管部门参加省工信委举办的诚信标准、制度培训。
2、市工信委将举办1—2期培训班,重点培训辖区内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诚信管理及食品安全管理岗位人员。
3、选择2—5家诚信体系基础较好的企业,启动我市第二批诚信体系运行和评价工作。
1、开展企业诚信建设自查自纠,推动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2、督促企业提高检验检测手段和能力,提升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加强原料管理,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3、跟踪做好试点企业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的服务工作,配合国家认监委、省工信委等单位,为我市的试点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和督促美庐乳业有限公司今年必须完成诚信管理体系运行和评价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各食品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诚信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各县(市、区)食品生产企业要逐步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及时跟踪掌握情况,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加强对辖区内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人员及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辖区内企业诚信标准宣贯,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诚信管理制度。
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推进、属地管理、行业负责”的原则,学习借鉴北京市顺义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经验,以建立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推进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和政府实施动态监管为核心,以强化各级各部门职责、考核机制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逐步形成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筑牢安全生产基础,切实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建立市、县(市)区两级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平台,开展建设试点,市级试点单位安排在道路运输企业。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也要选择1个单位进行试点。2013年,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完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初步建设。通过“平台”建设,对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管,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管,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排查转变,由行政执法推动向落实主体责任转变,由治标难治本向提升本质安全转变,实现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工作内容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企业分类分级,细化完善隐患排查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等。
(一)开展调查摸底和企业分类分级。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调查、登记各类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规模、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掌握企业底数及其基本情况,建立监管监察对象数据库。
按照企业基本情况,结合企业的行业属性和安全监管工作的相似性,对企业进行分类,对同一类型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安全等级评定。确定各级、各部门的监管范围,建立“按类分级、依级监管”的安全监管模式。
(二)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开展自查自报。各行业管理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为基础,细化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做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企业要按照标准和规定及时主动自查自报安全隐患,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监督。
(三)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依托“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系统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和管理。通过该系统,企业对自查隐患、上报隐患、整改隐患和接受监督指导等工作进行管理,及时整改消除隐患;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自查自报隐患数据、日常执法检查数据、隐患整改和监管措施执行到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实施有效监管。
(四)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和监管监察方式。按照《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皖政〔2008〕69号)和《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合政办〔2009〕4号)要求,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督促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依照企业的分类分级,在监管频次和内容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监管监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落实隐患治理程序。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属地监管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办〔2011〕75号)和《关于加强中央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合安办〔2012〕2号)精神,通过全面调查摸底,确定分级管理企业名单,全面落实行业安全隐患监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隐患治理程序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登记、检测监控、挂牌督办、整改、评价、销号、上报、统计、检查和考核等制度,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覆盖和无缝化管理。
(六)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各单位要突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结果量化,将开展企业调查摸底和分类分级、细化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以及加强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等推进体系建设的过程管理,纳入对部门和企业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对未按要求自查自报隐患的企业,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的同时,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挂牌公示,对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企业,优先安排重大隐患整治技改贴息(补助)资金。
四、工作步骤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主要分为建设试点、推广普及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一)建设试点阶段(2012年5月至年底)。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市交通运输局将在道路运输企业中确定1-2家开展试点工作。
5-6月份,局将根据市安委办专题会议精神,召开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分管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议,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和《工作指南》进行宣贯,明确阶段任务、工作措施和宣贯要求,努力营造政府大力推动、企业积极响应的良好氛围。
7月份至年底,根据市安办统一安排,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同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安全管理水平和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情况,选择条件较好的规模以上企业作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力争今年底前达标。
(二)推广普及阶段(2013年)。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工作制度和标准,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推广普及达标,在部分小微企业中开展试点工作,建立分级分层次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和小微企业中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逐步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为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局成立市交通运输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王贤泰局长任组长,徐祚青副局长任副组长,局有关处室、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安监处,王村处长任办公室主任,余立同志任联络员。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安排专项资金,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科学组织实施。充分调动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同时评定,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二)落实责任,强化目标考核。要按照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责任。市运管处负责全市道路运输行业的建设工作,市地方海事局负责全市水上交通运输行业的建设工作,市质监站、市公路局和市地方公路处共同负责全市交通建设行业的建设工作。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将开展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工作进展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进度迟缓、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篇9
一、总体要求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指导全面”的原则,坚持以能繁母猪个体身份的准确、有效标识为抓手,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目标,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能繁母猪动态信息,尽快发挥系统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及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实施内容
对规模场及散养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佩戴无线射频电子耳标;乡镇(街道)动物防疫人员、规模场技术人员利用无线射频识读器采集和输入能繁母猪基础信息;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采用识读器核查能繁母猪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gprs网络,实时对能繁母猪生产数据进行更新、统计和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的建议,供各级领导决策。
三、具体安排
(一)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县级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解读,无线射频耳标发放、钉载方法、数据采集与核查、数据更新,耳标的补领、回收,无线射频识读器的使用,预警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及具体运用。
2、耳标钉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能繁母猪射频标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电子耳标钉载、数据录入和更新,构建起较完善的能繁母猪实时数据信息系统。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由本场技术员对能繁母猪钉载电子耳标,并完成数据采集和录入;农村散养户由所在乡镇(街道)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负责电子耳标钉载、数据采集和录入。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职人员配备识读器,统一保管、发放和领用,定期集中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并汇总上报。
3、常态管理。当能繁母猪发生免疫、配种产仔、出售、淘汰或死亡时,各规模养猪场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员应使用识读器,及时更新数据。在新增(更新)能繁母猪订载数据时,必须向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申请,并及时完成电子耳标订载和数据录入。无线射频电子耳标出现脱落、损坏或能繁母猪淘汰、死亡、流通后卸载的耳标必须及时上交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技术支撑。由项目中标单位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提供电子耳标。项目实施所需识读器、耳标钳等器械设备按规定采购。
(二)时间安排。
1、8月14日—8月20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2、8月21日—9月3日:统计确定并订购需要的识读器、耳标、耳标钳、ic卡等器械物资。
3、9月4日—9月10日:由省级专家对我县开展管理理论和技术培训。
4、9月11日—9月15日:根据今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发放耳标。
5、9月15日—9月29日:全面开展钉载工作,并完成耳标钉载、数据统计及有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引起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务请乡镇(街道)提高思想认识,将这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安排好本辖区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好。
2、明确工作职责。县畜牧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完成电子标识钉载及信息数据的录入等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县级培训主要针对各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专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及规模场技术人员,确保每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体系建设对养殖场(户)作用,提高养殖场(户)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篇10
为推进新城委惩防体系建设,根据《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县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特制订惩防体系工作要点。
一、宣传教育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深化作风建设、促进创业创新、服务保稳促调、推进科学发展”作风建设主题教育。
2、对机关党员集中开展一次党性党风党纪专题教育。
3、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机关学习会制度,定期安排反腐倡廉理论学习。
二、制度建设
1、进一步完善班子议事和决策制度,规范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信息网络平方,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3、修订和完善新城委房屋拆迁安置工作制度。
4、修订和完善新城委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5、制订新城委土地征用管理制度。
6、修订完善新城委公务接待管理制度。
三、监督检查
1、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抓好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现场签订、竣工验收工程款结算支付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推进建设项目中预防职务违法违纪工作。
2、抓好拆迁安置项目的监督检查,规范拆迁项目的房屋调查丈量、补偿费结算、房屋安置等各个环节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压缩公共权力自由裁量权空间,预防腐败行为在拆迁补偿安置环节发生。
3、做好公务员津贴规范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清理“小金库”。
4、进一步规范公务考察,杜绝公费旅游。
5、进一步加大公务车辆管理力度,进一步严格公务接待管理。
6、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规定。
四、作风建设
1、开展“提高工作效力,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专项活动,保确机关公用经费“零增长”。
2、以抓作风建设“促创业创新”为主题,全面推进“一线工作法”,“四通工作法”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推进作风建设。
3、积极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认真做好领导干部蹲点调研,驻村联户活动。
4、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效能投诉办理率和质量,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5、深入开展重点岗位动态监管活动,努力创建群众满意科室。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监督检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