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常用结算方式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贸易常用结算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贸易常用结算方式

篇1

[关键词] 托收 信用证 货款结算方式

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上升到2.56万亿美元,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连年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贸易大国。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就使贸易结算能否安全收汇问题的重要性逐渐突出。目前中国对外贸易货款结算及其出口收汇的实际情况已经表明,由于货款结算方式的选择不当,货款结算安全的风险已经比过去明显增加,并且迄今至少已有1000多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有些地区对外贸易的逾期应收账款高达18%~20%,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因此,选择最好的国际贸易货款结算方式,避免收汇风险已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必须引起外贸企业的高度重视。

国际贸易货款结算的基本方式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汇款结算方式属于商业信用,多用于劳务和资本往来,但在货物贸易中,由于卖方承担的风险太大,很少被使用;托收结算方式虽也属于商业信用,但托收方式中的跟单托收由于出口商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在国际结算中使用较多;目前,信用证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货款结算中最为普遍,它属于银行信用,对贸易双方均有约束,双方承担对等风险。本文将着重分析信用证和托收这两种国际贸易货款结算方式的各自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托收结算的特点与优劣

托收是指出口商为了收取货款,出具以进口商为付款人的汇票,委托当地银行通过它的国外分行或行向进口商收取货款的方式。托收根据使用汇票的不同,可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以跟单托收使用较多,而跟单托收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又分为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D\P”是指出口商将汇票连同货运单据交给银行托收时,指示银行只有在进口商付清全部货款时才能交出货运单据。“D\A”是指出口商的交单以进口商的承兑为条件,进口商承兑汇票后,即可向银行取得货运单据,待汇票到期日付款。由此可见,选择“D\P”方式比选择“D\A”方式较为安全。只要买方未付款,货运单据仍在银行,那么,货权仍归卖方,卖方仍可将货物转卖他人或运回。而“D\A”方式的风险就比较大,因为,买方可能签署了承兑书,取走了单据、提走货物之后,到期不来付款,卖方损失更大。

国际贸易货款采用托收结算的方式,优点在于其费用低廉,手续简单迅速,方式灵活。但托收方式是一种商业信用,银行只提供服务,不提供信用,进口商是否付款赎单或承兑,或承兑后是否付款,出口商能否按时收回货款,完全取决于进口商的信用。假如进口商因商情变化,到时拒不付款或者拒不承兑,出口商就有可能迟收或收不到货款的危险。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银行对此并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托收对进口商有利,特别是“D\A”对进口商更为有利,而对出口商来说则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经常有进口商在出口货物出港后提出降价,如果这时出口商不同意,那么出口商只好将货物转卖他人或者把货物运回,有时货物已经到达目的地,进口商就是不赎单,结果造成了滞港费、仓储费等。出口商不但没有收到货款反而无辜受到损失。可见,出口商在托收业务中,不仅资金负担重,而且收汇风险很大,因此在出口业务中一定要认真审查进口商的资信状况。虽然托收从形式上来讲,进口商的利益受到较大的保护,但其依然面临着被欺诈的风险,要防范出口商以虚假单据或发运残次货物等形式骗取货款。

此外,在国际贸易货款结算中采用托收结算的方式时,其最基本的交易基础是买卖双方必须相互信任,在其他方面没有明显妨碍卖方收款的诸如国家风险、政治风险、外汇管制风险等不利因素,托收的货物往往是跨国公司内部母子公司交易的、非热销的货物,并且双方都有着减少手续费用,缩短交易时间,节约成本的愿望。

二、信用证结算的特点与优劣

正因为托收结算方式存在上述弊端,为了解决买卖双方的互不了解、互不信任问题,信用证结算方式应运而生。所谓信用证结算方式是指,银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向出口商开出的,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文件。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特点主要在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开证行取代进口商承担起向出口商付款的第一责任,这也是信用证结算中“银行信用”的根本体现;二是信用证是纯粹的单证交易,收益人只有按信用证的规定办理和提交各项单据,才能保证其货款得到及时的偿付,这是信用证“纸面交易”特点的突出体现;三是信用证是独立自足的文件,也就是说,尽管信用证是进口商依据合同约定向开证行申请开立的,但一经开出就构成了开证行和出口商之间的契约关系。由此可见,信用证是法律意义上的独立合同,银行仅凭单据是否与信用证要求相符来决定是否偿付货款,而与任何其他合同无关。

由于信用证结算具有上述三个特点,其优点也就十分显然,能够把原来由进口商履行的“凭单付款”责任,转化为由银行承担,即通常所说的“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由于银行信用更加可靠、稳健,并且银行的资金也更加雄厚,能够为进出口双方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使得买卖双方都增加了安全感,从而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此外,采用信用证结算对银行也不无裨益,银行利用自身声誉向外开出信用证而获得一定的开证手续费收入,并且它所做出的付款承诺也是以卖方交来的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以及买方的开证押金或保证金或质押为基础的。因此,信用证结算方式上的述优点,使得它成为当前国际贸易货款结算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

但是,目前欧美市场上利用信用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比例不到20%,而其他商业信用方式则要占到80%以上。这是因为在国际贸易货款结算中,采用信用证结算的方式虽然优点明显,但其操作程序复杂,要求严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贸易的结算成本,而且还有其本身体制的内在缺陷,稍有不慎则会增大贸易货款结算的难度。例如,美国Beyene公司以信用证方式给阿拉伯共和国的Mohammed Sofan出口一批货物,就因为在提单中将“Mohammed Sofan”打成“ Mohammed Soran”仅一字之差就遭到了银行的拒付,而且法院最终判定银行胜诉。

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信用证方式结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信用证是纯粹的单证业务,银行付款严格按照“单单相符、单证相符”而不管货物,对于出口商而言,即使已经按合同和信用证要求履约,但如果在制单过程中出现失误,则同样可能面临不能安全收汇的风险。此外,对于出口商而言,还可能因开证行资信不佳或收到虚假信用证、软条款信用证而遭受风险和损失;对于进口商而言,即使在信用证中设置了约束对对方履约行为的要求,但如果对方提交假单据或单据与货物不一致,同样可能蒙受损失。

三、两种国际贸易货款结算方式的分析比较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托收和信用证作为两种最常用的国际贸易货款结算方式,各自都有不同的利弊优劣,托收结算收汇风险高于信用证结算,托收结算占用资金多于信用证结算;然而,信用证结算的手续却比托收结算的手续繁琐,且银行费用也较高。因此,对于一笔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来说,进出口双方应从安全收汇、占用资金、手续繁简和银行费用等方面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并选择最为合适的货款结算方式。

特别地,在一笔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中究竟采用哪一种货款结算方式,往往还要取决于买卖双方在对自身收益与风险衡量基础上的谈判,以及与双方所交易货物的特点、交易习惯和相应法规密切相关。如果双方违约的风险几乎为零(如跨国公司位居两个国家的分公司之间的交易)的时候,托收结算优于信用证结算;如果有一方存在违约的可能性时,从该笔货款结算的安全角度考虑,则双方首选的支付方式就应该是信用证。

我国对外开放时间不长,国内进出口商与国外进出口商之间还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不足,因此在我国国际贸易货款结算中首先需要考虑是货款安全因素,因此,很多企业都较多地使用了信用证方式结算。使用信用证方式结算,虽然手续比较复杂,要求比较严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结算成本,但却能够降低货款结算安全的风险,确保安全收汇,从而提高双方履约的积极性。毕竟,在规避风险和降低费用之间,前者更为重要,只有在履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考虑降低成本的问题。因此,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外贸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不断开辟市场空间,扩大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最好是选择信用证结算的方式,以便有效地规避贸易风险,获得最大的比较贸易利益。

参考文献:

[1]蔡玉彬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平主编:《国际支付与结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张宏东:《国际结算方式的变化与发展趋势》.《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7期

篇2

关键词:国际结算方式 合理选择 风险

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国际结算方式多种多样,如何更合理的选择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成为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减少成本、加强竞争力的重点。

一、国际贸易的常用三种结算方式概念

1.汇付

汇付是指进出口双方交易达成以后,买方主动通过银行将款项交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

2.托收

托收是指银行收到的指示,对金融单据或商业单据进行处理,以求获得付款/承兑,或者凭付款/承兑交单,或凭其他条件交单。

3.信用证

信用证是开证银行应买方要求和指示向卖方开立的,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即期或在一个可以确定的将来日期,兑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承诺。

二、国际结算的发展趋势

简单的结算方式是卖方寄单给买方,买方汇款给卖方。卖方允许给予买方记账赊销的便利,即卖方发货、自寄单据给买方,暂不收取货款,记在账户上,待一定时期,如一个季度,按账面余额结算一次。

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贸易结算规则日趋完善,更加现代化、科学化。上述的简单的结算方式对国际生产及交往活动有很大的阻碍,由银行的介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使国际结算业务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银行结算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使开证、通知、寄单、索偿、结汇、调拨等结算环节的计算机化程度加深。同时,世界各大银行参加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网络,开展银行之间互委业务,大大地提高了银行业务质量和效率。

银行结算还与电子数据交换结合起来,成为技术革命新潮。称为电子数据交换,是指在商贸过程中使用电子文件代替传统的纸面单证并实现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处理。它具有快速、准确、安全、高效、降低成本等特点,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已得到广泛的使用。应用EDI时,租船定舱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承运人在收到货物之后应发给发货人一份收电讯,这就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承运意义上的承运人所签发提单。同时,电子提单与传统提单所包含的信息基本相同。可见,电子提单的载体和操作过程不同于传统书面提单。

我国EDI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起步,起点比较低,发展速度相比国外而言比较慢。但是,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各项工作的逐步完善,这种技术逐步得到提高。未来的国际结算发展将更多地呈现出无纸化的发展态势。

三、国际结算方式的各自风险

1.汇付的风险表现形式

用汇票的传真件诱使出口商发货,控制了货物后就到银行撤销票汇。使用票汇方式进行结算,出口商应将收到的票据交银行托收,待票款回来后才发货是很安全的。但在实际业务中,往往因种种原因,忽视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而造成了收不到货款的损失。利用在境外付款的空头支付骗取出口商的货物。出口货物若采用凭外商的支票发货,应谨慎以防外商递交空头支票。一旦凭空头支票发货上当受骗后,耗费财力和精力。利用假银行本票骗取出品商的货物。银行本票因为是银行信用,是值得信赖的,尤其是国际上有名气的银行本票更受欢迎。但有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人们对银行的信任,用银行本票行骗。

2.托收风险的表现形式

托收比起汇款方式来说无疑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结算方式,但托收方式同样也存在着自身的隐患,从付款交单来看,虽然进口商只有在履行了付款义务后才能拿到货权凭证,然而在市场情况发生较大变化下,进口商常常拒绝付款赎单,此时出口商就要面临很被动的境地。要么另行处理货物,要么将货物运回来。在这两种情况下,出口商都要遭受相当大的损失,如果处理不及时,还有可能被进口国海关作无主货物加以没收。从承兑交单来看,进口人只需在汇票上履行承兑手续,即可取得单据,提走货物。倘若进口人于汇票到期时不付款,虽然出口人有权依法向承兑人追索,但实践证明,此时的进口人多半已无力偿付,或早已宣告破产甚至人去楼空了。在付款交单方式下,进口商是以支付货款作为取得货权凭证如提单等的前提条件,而代收行在提交这些单据时,并不负责核实单据的真伪。因此,若出口商伪造了提单等一系列假单据,银行和进口商往往就难以发现。进口商付款赎单,但手持的却是假单据,提不到合同规定的货物。托收对卖方有一定的风险,在托收方式中,卖方先行发货,然后委托银行收取货款。在付款交单方式中买方不付款,即不能取得货物,因而对卖方有一定的保障。但这种保障是不充分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比如买方缺乏资金、货物调价下跌等),买方拒绝付款,尽管卖方还能控制货物所有权,但由于货物已发运至国外,卖方将承担货物存仓、保险、转售或运回的费用损失。而承兑交单,则由于在买方付款前已交出货物,帮风险较大,一旦汇票到期,买方拒付,卖方有可能钱货两空。承兑交单的托收与汇款中的货到付款相比,同样是在买方付款前卖方已向其交货,然而前者买卖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除了合同之外,还多了一张买方已承兑的汇票。如果卖方能够将汇票贴现,一旦事后买方拒付,持票人的债权将得到票据法的保障,这比起民法和合同法对买卖合同的债权人的保障要更为有力。

出口商有一定的资金负担,在托收业务中总是由出口商先行发货,而后才能收回货款,故出口商有一定的资金负担,其大小视汇票付款期限而定,对于即期付款,出口商从发货到收回货款一般在10到15天,对于远期汇票,则还需加上从承兑到付款的日期。手续稍多,费用稍高,托收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需要经过很多手续,服务费用较高。

3.信用证风险的表现形式

开证行信用风险。进口商可能会和小型银行或不存在的银行联合诈骗。信用证硬条款风险。任一条款的细微变化都会带来巨大影响。信用证软条款风险。进口商或开证行设置“陷阱条款”。单据风险。它包括了单据不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不符合 UCP600 的规定,单据之间相互矛盾三种情况。这样就解除了银行信用,变为商业信用,就有可能存在拒付。

四、国际结算方式的合理选择

1.汇付

在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的结算方式中,进出口商都希望在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下达成协议。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存在着风险大、资金负担不平衡等特点,因而很难达成协议,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很少使用,多用于贸易从属费用的支付。汇款方式的手续是比较简单的,手续费用也比较少。因此,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或者在跨国公司的不同子公司之间用汇款结算方式比较多。

2.托收

总的来说,托收对出口商不利,对进口商有利,不同的交单条件,对出口商不利的程度是不同的。即期付款交单的托收对出口商不利的影响最小,因为,只有进口商即期付款后代收行才交单,所以出口商的货款收回比较快。即便是进口商拒付,则代收行可以不交单,出口商的货物仍然在控制之中。出口商可以通过需要时的另选买主,不会出现汇款业务中钱货两空的风险。远期付款交单的托收,对出口商的不利影3响大一些。因为代收行交单的条件是进口商做远期付款,出口商货款收回比较慢。但是如果进口商不融资,出口商也能避免钱货两空的风险。承兑交单托收,对出口商最不利。因为只要进口商承兑汇票,代收行就交单。万一汇票到期,进口商拒付,则出口商就面临钱货两空的风险。

3.信用证

信用证不同于其他付款方式,它可以尽量减少买卖双方的风险。买方可以从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中获得收货的保障,而卖方只要提交全套单据就可以保证从银行得到货款。因此,国际贸易结算中基本上都是采用信用证进行结算。但信用证的跨国争端很难解决,并且手续复杂环节较多,费用也较高。

五、总结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选择何种结算方式关乎到各方的利益,更关乎交易成功与否。要明确交易对象的信用及其它状况,综合各种因素选择能规避较大风险的结算方式,选择某种结算方式后,要考虑风险并能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有效的保护交易各方利益。

篇3

关键词:国际结算;控制风险;结算方式组合

国际结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通过经营国际业务的银行来进行国际经济活动。铁矿石合同中如何利用国际结算方式降低收汇风险、增加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一、主要国际结算方式的特点

1.托收(Collection):托收是指出口商在货物装运后,开立汇票或商业单据,银行通过国外行向进口商收款。铁矿石合同中常使用跟单托收中的付款交单,以此为例,出口方的风险为货已发运,如对方因市价掉价或进口方财务状况不佳拒付,出口方将遭受海运费和货物转售的损失。托收属于商业信用,对于资信情况良好,且有长期良好记录的企业采用这种方式,或是通过与信用证或是收预付款或保证金相结合。

2.汇款(Remittance):汇款又称为汇付,进口方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日通过银行付款给收款人。铁矿石合同中的保证金、预付款、尾款或物流费结算中常运用汇款中的电汇。合同中规定签约后几天之内进口方付清一定比例(10%)预付款或保证金,其余的货款以信用证或托收结算,收取的保证金或预付款在余款中冲销。出口方收取预付款或保证金能弥补进口商不按时付款或未开出信用证造成的损失。进口商付清预付款,对于出口商来说,减少了进口商不付款或不履约的风险。

3.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是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向第三方开立,凭规定单据付款的保证文件,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中介的有条件付款承诺,是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开出后开证银行就是第一付款人,银行处理的单据而不是货物,开证行只负责审核单据表面是否与信用证相符,对于货物的真实情况,都不理会和承担责任。如进出口某一方未遵守信用证条款,或利用信用中的缺陷刻意欺诈,对进出口双方及银行都会产生风险,以下简述铁矿石贸易中常出现的风险及规避方法。

(1)进口商面临的风险:出口商交货严重违反合同要求。信用证独立于合同,进出口方以信用证条款为依据执行权利义务。银行对于买卖合同中出现的问题概不负责。为了避免此情况,铁矿石信用证中规定定价法、指标调整、奖罚条款,免受只要出口商提供的单据与信用证的要求相符时,进口商必须付款的风险,而未对货物品质保证。信用须中加入品质规格、奖罚及调价条款。出口商伪造单据骗取货款。为了避免铁矿石出口商伪造单据,出口商应在信用证项下提交除发票之外的矿山或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重量证、品质证和原产地证)。

进口商对货权不可控的风险。信用证中规定出口方提交副本提单,和允许出口商不提交全套提单,但未对不提交的提单做出约定。在实践中,信用证项下要求提供全套提单。

(2)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出口方未按信用证条款交货,如品质不符,数量超过信用证规定等,任何一个不符点都会造成信用证项下安全收款。规避方法是,等收到进口商的合格改证后发货或是收到合格改证后向银行交单。

进口商未按合约规定开出合格信用证或是开出的信用证不合格,影响出口方安全收汇,如果出口方贸然发货,将造成单证不符或是单货不符合。

二、国际结算风险控制

综合以上国际结算方式,每一种结算方式都有优劣点,单从国际结算方式不能完全控制风险,应考虑以下几点。

1.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资信调查:核实签约方的公司资信情况,对贸易客户建立客户资信管理,搜集客户信息,了解客户资信情况和运用评分制把控信用风险。

2.多种结算方式相结合:铁矿石贸易是大宗散货,交货数量有一定增减幅度。结算中要根据检验指标和检验结果进行溢价和折价,进行两次或三次结算。为了创造贸易的合理与公平性,在合同中规定几种方式的组合使用,常用的组合方式如下:

(1)信用证与汇款相结合:进口铁矿石合同中,首款用信用证,尾款用电汇。铁矿石的合同货量多、金额大,以单一的汇款或托收,对某一方具有一定风险,如遇进出口某一方不按合同内容执行,给公司的造成损失是不可预估,应以公平互利,运用与信用证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有三种形式:①信用证与预付款相结合;②信用证与保证金结合;③信用证与尾款汇款相结合。第①种形式对出口方最为有利,进口方付清预付款有利于出口商资金周转,进口方预付款后,不会故意找出单据的不符点。通常尾款与物流费根据进出口双方的约定时间与确认的发票金额,在互相信任的情况下结算。

(2)跟单托收与汇款相结合:在跟单托收方式下,货物装运后,出口商通过托收方式收取首款,常为合同金额的95%-98%。尾款或物流费以汇款结算,此结算利于进口商,在进出口双方互相了解对方资信情况及有相当长的良好交易时或在市场行情比较稳定时采用。对于出口方,如遇矿石市场行情跌宕起伏,销路不确认时安全收汇风险较大,出口商要避免采购托收方式结算。

3.努力提高商务人员素质,保持高度警惕性:铁矿石贸易合同的金额较大,货量多,商务人员应从表面发现实质问题,具有较强评估风险的能力。制单中遵守单单相符,单证相符的原则,以防产生不符点,影响安全收汇。

三、结论

作为国际贸易的执行人员,在实践中应加强对合同内容及结算方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找出风险点和规避措施,为顺利执行合同和安全收汇奠定基础,创造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华根.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实务[M].中国海关出版社,2012.(52-56).

篇4

[关键词] 灰关联度;贸易结算方式;风险识别;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B

一、有关风险识别的研究情况综述

目前对结算风险做识别量化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的较多。朱文忠(2009)通过对国际结算最新发展趋势的研究,得出在当代的国际贸易中,国际结算方式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传统上占重要比重的信用证结算正在衰退,让步于托收和汇款结算方式,而且国际结算中混合结算方式日益增多,这些意味着国际结算潜在风险在加大。李晓洁、魏巧杰(2010)根据Paul(2003)利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信用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信用风险对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以及政府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出口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增加保险基金规模、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降低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的建议。杨丛(2011)针对中国人民银行在2009年7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提出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增加了人民币政策调控、外汇管理等诸多风险,并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的风险防范模型,并提出了加强管理、严格审查的对策。孙旭(2012)针对目前美元贬值、美国政府债券风险、美国存在的贸易壁垒风险这样的国际贸易形势,提出了建立外贸企业收汇风险防控体系的对策。高继东(2013)对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特点、种类、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健全支付结算方面的法律体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员工素质建设和信息建设的建议。

这些研究多是定性研究,这与国际贸易结算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有关。要想深入了解实践中国际贸易结算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须要有一定的从业经验,而实践中的经验和案例不适合用数学模型描述。然而过多的定性分析又显得不科学、不严谨。李晓洁、魏巧杰所用的Paul(2003)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以及杨丛所提倡使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防范模型,虽然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但是计量经济学和AHP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需要大量的真实、准确、详尽的信息,也就是说对信息要求非常高。以结算风险中的信用风险识别为例,如果建立数学模型,需要参考的一级指标就有6个,包括企业环境、企业的基本状况、企业财务状等,而二级指标多达31个。

二、问题的提出

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4159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全年出口22093亿美元,进口19503亿美元,继续保持进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位置。这说明我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并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称为全球生产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结算风险防范就显得特别重要。

截止2013年底,我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贡献了58.5%的GDP,68.3%的外贸出口额,52.2%的税收和80%的就业,而此时我国上市公司只有2534家,也就是说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中小企业。通过获取有关企业的详细参考指标建立数学模型对于研究上市公司是可行的,因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容易获取相关信息,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这些信息都是不可能完全得到的。尤其是对于研究国际贸易结算来讲,获得外国中小企业的完全信息就更难了。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呢?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少样本”、“贫信息”不确定系统的方法,主要通过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本文将结合研究的内容,用灰色关联度测算,试图解决信息贫乏和结算风险有效识别的矛盾,建立风险识别模型进行分析。

三、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灰色识别相关原理

(一)灰色关联度识别原理

目标识别的基本任务就是利用样本的特征和目标库中已知目标的特征的比较,将待识别样本划分为相应的目标类型。

设目标库X中有m个目标,每个目标n个属性。记Xi=(xi(1),xi(2),…xi(n)), xi(i=1,2,3,…m)表示第i个目标, xi(k)(k=1,2,…,n),表示第i个目标的第k个属性。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中,目标库中的每一个目标称为比较序列xi。信息接收者收到的待识别的目标记为x0,称为参考序列, x0=(x0(1),x0(2),…,x0(n))。经过数据处理后计算r(x0(k),xi(k)),用于反映了待识别目标的第k个属性与第i个目标类的第k个属性的匹配程度。然后计算x0对xi的灰关联度r(x0,xi),反映了待识别目标与第i个目标的相似程度。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识别原理为计算待识别目标与目标库中各目标的灰关联度,按照灰色系统分辨原理,对关联度进行排序,若r■={r(x■,x■)},则判断认为目标的类型为i0所对应的目标类型。如果有N个信息同一时间内用来描述同一目标,第j个信息接受者收到的待识别目标信息记 x0j=(x0j(1),x0j(2),…,x0j(n))

多个信息灰色识别融合原理可叙述如下:

对J=1,2,…,N

1)计算第j个信息接受者收到的待识别目标的第k个指标与目标库中第i个目标的关联系数 r(x0(k),xi(k));

2)计算r(x0j,xi)(i=1,2,…,m),得向量rj=(r(x0,xi))1×m

3)设第j个信息接受者的权重为λj,rij=r(x0j,xi)

求矩阵R=(rij)N×m的加权和向量,并求出最大隶属度数■,则断定多个信息接受者融合识别的结果为目标属于第i0类。

(二)贸易结算方式

一般来讲,结算风险与结算方式的选择有直接关系。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通常包括信用证(L/C)、托收、汇付、赊销(O/A)等,托收又可细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跟单托又分为“D/P即期”和“D/A远期”两种。汇付有票汇、信汇、电汇三种,而最常用汇付方式是电汇,电汇按其性质分为“前T/T”和“后T/T”两种,这些结算方式中,有其不同的支付性质,当然收汇的风险也不同,我们可以根据结算方式的不同,按它们的风险大小列表(如表1)。

但是,除上述与交易形式相关的风险以外,结算风险还存在授信方拒绝或者无力按时、全额支付债务时所产生的信用风险;企业由于财务状况恶化不能及时结汇造成的财务风险;一国政府对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汇流入和流出活动进行限制相关以及两国间货币比价的波动所造成的金融风险;交易对手国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国家风险;由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变动所造成的市场风险等。

表1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四、比较序列xi的建立和结算风险灰色识别案例分析

(一)比较序列xi的建立

假设有四个比较序列x1,x2,x3,x4,分别表示x1无风险、x2风险小、x3有风险、x险大。对于每个比较序列我们可以根据贸易结算各环节中所面临的风险指标为比较序列设定属性。国际贸易结算主要面临的风险有企业信用风险、结算方式选择风险、企业财务风险、金融风险、国家风险、市场风险。我们将这几个风险指标进行量化:

企业信用风险xi(1):企业信用是衡量结算风险的重要指标。企业信用好,贸易结算风险小。在市场中有很多评级机构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一般来讲企业信用可以分9级:AAA、AA、A、BBB、BB、B、CCC、CC、C,未获得评级资质的可以认定为D级。我们可以对不同资信等级的企业赋值。资信等级越低,风险值越大。这样的话AAA级为1,AA级为2,以此类推,D级为10。

结算方式风险xi(2):结算贸易方式主要有7种(如表1所示),可以对不同的结算方式赋予不同的风险值。假设风险越大,风险值越大。可以按风险大小排队赋值:前T/T为1;L/C为2;前T/T和后T/T交叉为3;D/P即期为4;D/P远期为5;后T/T为6;O/A为7。

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是衡量结算风险的重要指标,一个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与之进行贸易结算的风险自然就小。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等诸多内容。在实际的贸易中,关于企业详细财务状况会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很难得到其详细的信息。但是财务状况可以从公司的基本状况中捕获相关的信息。比如注册资本、公司人数规模、销售收入等。这些指标一般来讲是与公司财务状况正相关,在不了解公司详细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可以拿来作为一个衡量结算风险的指标来分析。关于公司的财务风险,可以设定结算风险的几个属性。xi(3):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代表了企业承担责任的能力。注册资本高,结算风险小;xi(4):公司规模。衡量公司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公司职工数。公司职员多,生产力有保证,结算风险小;xi(5):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企业利润得到重要来源。销售收入越高的企业,利润有保证,结算风险越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以及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关于上市公司的要求,可以设定关于公司注册资本、人数、销售收入的标准,一般大公司信用等级要高于小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公司职工1000以上的、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公司风险最小;其次是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公司职工300人以上、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中型公司风险小一些;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上,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上、销售收入在300万元以上小企业的为有风险企业;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上、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下,销售收入300万以下的微型企业结算风险最大。

金融风险xi(6):金融风险是衡量结算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讲,汇率变动大,金融风险大,在外币进行结算时的风险就大。可以用汇率变动的标准差VAR描述汇率等风险,VAR值越大,风险越大。选取2014年1-7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计算出每个月的汇率变动的标准差,再计算出1月份至7月份每个月汇率变动VAR的均值作为汇率风险的衡量标准(VAR0=0.00616)。VAR=0汇率0变动无风险;如果即期汇率变动VAR=0.5VAR0看成是汇率风险小;VAR=VAR0认为汇率有风险;VAR=1.5VAR0,认为汇率风险较大。

国家风险xi(7):如果一个国家政局稳定,外汇储备充足,经济运行良好,与这种国家的企业进行贸易的结算风险自然就小。权威的评级机构有对国际资信进行评级的制度,分为9个级别:AAA、AA、A、BBB、BB、B、CCC、CC、C。可以对不同资信的国家赋予不同的风险值。AAA国家赋值1,AA国家赋值2,以此类推,C国家赋值9。本文选用的是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标准。

市场风险xi(8):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价格风险。如果市场价格提高,对方企业就倾向于用原有贸易合同中的价格结算,结算风险小;如果市场价格降低,对方企业就可能违约,转向出价低的企业,结算风险大。可以用行业价格指数来衡量市场风险,价格指数大于1,市场景气,结算风险小;如果行业价格指数小于1,市场不景气,产品价格下跌,结算风险大。

现将比较序列及其属性进行总结归类,如表2所示。

表2 比较序列表

(二)案例分析

H纺织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坐落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注册资金达1500万元人民币(换算成人民币后),是一家集工贸为一体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专业外贸公司,现有员工50人。

公司主要出口商品有窗帘、浴帘、台布、桌巾、餐垫、椅垫、被子等家用纺织品,产品出口到北美、欧盟等15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出口到北美地区的主要家纺产品在全国服装纺织行业排名列前10位。另外公司与100余家外商建立了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其中有十几位主要客户都是全美纺织品销售前二十名。

截止2010年底,公司完成自营出口额近4亿美元,累计销售总额超过30亿人民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公司先后多年被布市政府授予诚信企业、外贸先进企业、银行资信等级AAA级企业等荣誉称号,在本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后来,本公司对H公司进行了实际考察,发现其公司情况基本属实。为了保险起见,公司向公司内部及同行业专家咨询。专家认为H公司资信尚可,但是其属于中小型企业,其注册资本可信度不高,此类公司注册资本最多1300万元人民币。建议使用信用证结算。但是我方公司市场部经理为了打开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希望使用赊销(O/A)。专家还指出,2014年6月份以来,家纺行业处于弱势调整阶段,7月末商户月度市场景气指数为98.49。2014年7月3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换6.1675元人民币,人民币有贬值趋势。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的标准差为VAR=0.06441=1.05VAR0,有一定的汇率变动风险。

根据以上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可以设立参考序列,X11=(1,2,1300,50,30000,1.05,2,98.49)对专家意见建立参考序列;对本公司市场部经理意见可以建立参考序列X12=(1,7,1500,50,30000,1.05,2,98.49),形成模糊识别表,如表3所示。

表3 模糊识别表

(三)模糊识别过程的计算

首先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初值化处理,再计算绝对差,取分辨系数ρ=0.5,各指标的权重相同ωk=■=0.125,由公式r(x0(k),xi(k))=■(其中Δ0i(k)=|x0(k)-xi(k)|,Δmin=■■Δ0i(k),Δmax=■■Δ0i(k),ρ∈(0,1)为分辨系数)计算关联系数。再由公式r(x0,xk)=Σωkr(x0(k),xi(k))计算出灰关联度。经过计算,结果为:r(x11,xi)=(0.879749,

0.911134,0.906268,0.905517);r(x12,xi)=(0.880684,0.909561,

0.904819,0.90408),则灰关联度矩阵为:

信息接收者x11即专家判断的风险与风险小的灰隶属度是0.911134,为最高。而本公司判断的风险与风险小的隶属度为0.909561,而本公司判断的灰隶属度与0.904819和0.90408相差太小,判断不精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专家的判断与本公司的判断分配权重,专家所占比重为2/3,本公司所占权重为1/3,计算矩阵R的加权和向量Rc=(0.880061,0.910609,0.905786,0.905035)。Rc中第二项(风险小)的灰隶属度最高,为0.910609,说明H纺织品有限公司属于结算风险较小的企业,可以与之进行贸易合作。

(四)模糊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比较

经过实际勘察,本公司决定与H纺织品公司进行贸易合作。初步合作时,为保险起见,公司对H公司使用的是信用证结算,效果良好。经过几次交易后,本公司与H公司形成默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按照同样的方法,对本公司实际发生的七笔国际结算业务进行的结算风险识别,由于篇幅有限计算过程从略,结果如表4所示。

从实际发生的贸易结算结果来看,只有YD公司YR的风险识别出现错误,其他五项业务都判断正确,判断正确率较高,实际效果较好。但是也有判断错误的两项业务,其具体的原因YD企业是国企,但是没有被大型银行通过“3A”级企业。我公司只是看中YD公司的规模和国企背景与之进行交易。但是事后YD企业行政审批复杂、责任不清,公司多次派人催款未果,最后造成坏账。而YR企业是由于生产能力有限,对于我公司所要求的产量难以按期完成,造成违约。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可以对表2中的比较序列修正参数,以提高结算风险判别的正确率。

表4 七项业务识别结果表

五、结论

笔者基于灰色隶属度识别方法,利用实际贸易中实际发生的具体案例,证明灰色理论在贸易结算风险识别中的应用价值。灰色理论的特点是可以在含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中进行识别和预测,而且计算相对简便、灵活。如果能掌握企业更多的信息,可以增加比较序列更多的属性,或者增加参考序列的个数,即增加信息收集量,这样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会更高。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哪些不占有完全信息、信息收集成本高、人才相对匮乏的中小企业,并适合与对方公司进行的初次合作或一次易。但是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如果对方企业是大型上市公司或者是老客户,那么使用其他的方法进行风险识别(计量经济学、AHP等)较为合适。但灰色理论不失是一种解决类似复杂问题的一种新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1]朱文忠.国际结算最新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贸易探索,2009(12):12

[2]李晓洁,魏巧琴.信用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5):5

[3]杨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风险和防范[J].管理世界,2011(10):170-171

篇5

关键词: 国际结算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高职《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

《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国际结算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使其能够在银行、外贸企业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从近几年对银行、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来看,银行普遍需要的是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国际结算人才,这其中包括票据、单证操作、银行间电文、相关会计核算等综合职业技能。对外贸行业来说,具备国际结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结算方式的选择、票据和单证操作、会计核算和风险防范等业务的专门人才是广大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所急需的。

《国际结算》作为一门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应该为培养在相关行业一线工作的业务人员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长期以来,国际结算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过程都非常侧重业务流程,而对于其他相关业务论述得很少,甚至于没有涉及,比如进出口商面临的风险、相关银行的风险及其规避、各种结算方式中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等。而最近的十年间,国际贸易有了很大发展,相对于实务而言,传统的《国际结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不仅如此,注重业务流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枯燥的条文讲解式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掌握。因此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势在必行。

二、《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应从职业分析入手,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出发,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因此《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从目前银行、外贸等相关行业相关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学生经过学习和实践,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此,笔者认为应对教学内容做如下调整:

1.保留传统三大支付方式的教学,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线,力求精益求精。对于我国的进出口企业来说,汇款、托收和信用证等三大传统支付方式是使用最多的,仍是教学的重点,但在具体内容上应有所改进。这三种支付方式,操作原理比较简单,业务流程也只有信用证较为复杂。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即业务流程的熟练掌握和票据、单证的熟练操作。

2.加强新兴结算方式的教学。加强三大传统支付方式以外的新兴结算方式的教学是行业背景变化的客观要求。银行保函、国际保理、票据包买等是近三十年来新兴的国际结算方式,登陆我国银行业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南京爱立信事件使中国银行业认识到传统的国际结算服务因其各自的缺陷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银行保函、国际保理、票据包买等结算方式,以其手续简单、融资便利等优势,为客户尤其是买方所青睐。这些结算方式在提供高层次金融服务的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业务人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这些结算方式更多的课时。过去学生仅仅能了解它们的概念、当事人、特点等,现在应使学生掌握具体的业务流程和相关文件操作,如常用银行保函格式、保理协议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就业时拥有技术优势。

3.重视相关国际惯例。国际结算业务的一大特点就是依据法律法规来保障和规范,其法律形式可以是各国的法律和法规,也可以是国际商会颁布的各种惯例、规则等出版物,即国际惯例。因为国际结算的当事人处于不同的法律规范之下,当一笔国际结算业务涉及不同的法律规范带来的问题时,为了使当事人的权责以及可能出现的纠纷有一种统一的解释,各方都需要遵守一种共同的操作规则,这就是国际惯例。经过长期的实践,这些惯例日趋完善合理,已经得到各国商界和银行的认同并采纳,成为指导和规范国际结算行为不可或缺的通行准则。通常使用的国际惯例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托收统一规则》等。事实上,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很多内容,包括概念、当事人职责、单证内容等都来自相关的国际惯例。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这一部分内容不予明确,使学生未能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国际结算》教学中不仅要把教学内容与相关国际惯例规定进行统一,而且应该把重要的国际惯例、重要的条款进行单独介绍,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其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4.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国际结算》课程的授课对象既有国际金融专业学生,也有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非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应针对各自的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业务流程、当事人职责,还是实际操作,教师应主要从银行角度教学,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银行业务人员所应具有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而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主要应从进出口企业的角度教学,使学生具备作为进出口企业单证操作人员所具有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使本课程的教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的客观要求。例如在信用证审单教学中,对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教师主要讲授银行作为信用证开证行和议付行的审单原理及不符点的处理方法,并进行银行审单的实务操作;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教师主要讲授进出口企业作为信用证受益人制单、作为信用证开证申请人审单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制单和审单的实务操作。

以上教学内容的调整,能够使学生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满足银行、外贸行业相关岗位的要求。

三、《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

1.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结算原理中的一些抽象性语言,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有助于提高讲授效用。在设计案例时应遵从一些基本原则:案例的选择以与国际惯例接轨为出发点,围绕惯例条款细则和银行操作实务来设计,对某项具体业务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进行,以规范操作、规避风险为目标,并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案例设计包括基本情况、业务过程、问题、参考答案及提示等内容。实施案例教学较之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案例所反映的不仅是书本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反映人们如何去认识各种已知或未知的事物。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使学生进入案例“现场”,深入“角色”,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使教与学配合和谐。学生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从而得到思维、方法、表达的综合训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增长才干的机会。

2.可以试行双语教学。由于国际结算中的业务文件全部为英文,因此,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也绝非易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其量力而行。在学生选课前,教师应将双语教学的具体要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考核标准告知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和配合教学。在教材选用上,要选用配有英文练习的中文版专业教材,再辅助一本英文专业教材,穿行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通常前几周的课程以汉语讲授为主、英语解释为辅,之后逐渐过渡到以英语讲授为主、汉语解释为辅;基本原理用中文讲授,业务流程和业务文本用英文讲授,以点带面,逐步扩展。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和课下自学的关系,安排中英文对照的课外阅读材料、作业练习和进度,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3.注重产学研结合。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除了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应进一步重视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就《国际结算》课程而言,应与银行国际业务和外贸企业相关部门加强联系,邀请其参与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进行实验指导,并争取教师到企业锻炼,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参观学习和顶岗实习。这样既能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又能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便利条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体现为以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国际结算》课作为一门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应按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调整,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科学实施双语教学,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慧.高职高专《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2.

篇6

关键词: 《国际结算》课程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教学改革

国际结算是对国际间债权债务进行了结和清算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指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汇票、本票、支票等),采取一定的结汇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等),利用一定的渠道和媒介机构,进行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收支行为,从而使国际间的债务得以清偿。它作为一门学科,是以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的理论、原则为指导,着重研究国际间债务清偿形式和方法,以及有关信用、资金融通理论和方法一般规律的学科。

一、 《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

(一)知识点细碎、繁杂。

《国际结算》课程涉及大量的国际惯例、法律条文,且这些条款还在不断更新,如UCP600代替UCP500。三大结算工具(汇票、本票、支票)的当事人,票据的制作、使用风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很容易混淆。而结算方式的部分流程繁多,课堂讲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内容空洞。新型国际结算工具部分更是和国际金融等知识点紧密结合。仅靠课堂填鸭式的讲授,学生很难把如此繁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往往是似懂非懂,雾里看花。

(二)实务性、操作性强。

《国际结算》课程本身的实务性特点非常突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算工作内容高度吻合,如三种基本的国际结算方式――汇款、托收、信用证方式都仍然是目前国际结算中主要使用的结算方法,而课程中也涉及了逐渐兴起的与融资相结合的新型国际结算方式,如国际保理、包买票据、备用信用证等。《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重点与企业对结算人员的要求也是相符的,结算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票据、单据的缮制与审核技能,具备对结算风险的识别与预防能力,而这些恰恰是课程教学的重点。

课程的实务性内容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必然要求学生根据结算要求进行具体的国际结算实务操作。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可以获得对理论知识点具体、感性的认识,并可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入大量操作性教学和训练内容,如结算工具的使用,结算票据的制作,结算单据的传递,单据的审核,等等。

(三)与英语的应用紧密结合。

国际结算业务既涉及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部门,又涉及外贸企业、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众多相关单位和业务环节,国际结算业务中所出具、办理的各单证、票据都大量涉及英文,这就要求相关业务人员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所以,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实际工作环境,把握国际结算业务全部过程,而且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环节,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事这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授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制作和审核各种英文单据。如在审证制单环节,学生不仅要掌握审证制单的要点和方法,而且由于信用证和各类单据均是英文的,还要花大量时间对信用证和单据进行阅读和翻译。

二、社会就业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要求

很多毕业生的工作与国际结算有关,他们普遍反映虽然主修了这门课,记住了一些原理和流程,但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还得重新学习。用人单位抱怨他们的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一个本科生还不如一个中等职业学生好用。这就对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

《国际结算》是一门注重操作技能的课程,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素质和业务知识构成两方面都有很高要求。这是因为:(1)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商业银行高度介入经济贸易活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复杂化使得国际结算工作日益复杂化。因此,无论是从商业银行还是从进出口商的角度来进行国际结算,都需要将法律、贸易、运输、金融、财会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的融合,才能解决疑难问题,防范各种风险。(2)国际公约与国际惯例对国际结算业务的约束作用日益增强,因而从业人员只有对基础性的法律规则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才能融会贯通,在实际业务中具备应变能力。(3)在国际结算的实际业务中,业务文件(包括契约、函电、票据、单据等)几乎都是英文,学生要能够进行业务操作,就必须具备对这类金融法律文本读解和制作的能力。

显然,传统的平板式的教学模式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进行新的教学探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适应市场的需要,通过综合的、立体的教学活动安排,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金融、贸易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分别从商业银行和进出口商两个角度切入,使学生在熟悉与国际结算有关的国际法律与惯例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国际结算业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理解为何使用和如何使用结算工具及结算方式;能够读解重要的英文文件和制作英文单据和票据;能够综合运用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完成一项结算业务,从而适应时代要求和工作岗位需要。

三、对《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改革措施。

(一)注重课程内容的比较与分析。

针对《国际结算》课程内容繁杂和相似概念、流程较多的特点,教师在讲授时应注重比较和分析,便于学生进行结算方式之间,以及结算方式下的票据与单据之间的比较与鉴别,从而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能力。如基于同一案例让学生分别制作汇款、托收、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汇票,比较当事人的差别;让学生回答为何在汇付这种商业信用的结算方式下却使用银行汇票?为何在托收、信用方式下是由出口商作为汇票出票人签发?这种由出口商自己同时充任汇票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汇票如何流通?它给收款人带来何种风险影响?通过设置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如,通过比较托收、信用证、国际保理业务下票据与单据在内容和提交方式上的差异来帮助学生细化对结算方式特征的认识。

(二)实践教学。

1.实验模拟教学。

一是多媒体教学。《国际结算》课程中涉及大量的业务流程图、各种单证,靠单纯的讲解和板书,学生不易理解。多媒体教学可直观地演示过程、增大教学信息量。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知识,也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节奏,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是建立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组模拟情景,让学生根据设定的条件或借用现实条件,自主决定采取何种虚拟的经济行为,然后观察和分析这种行为的结果。模拟教学法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借助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演练,利用网络汇集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训练的场所。教师可印制模拟单据,让学生自己填制单据,对照合同审核信用证,对照信用证审核商业单据,在实验室里体验真实的国际结算业务,锻炼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2)教师可以从银行获取一些已完成结算业务的真实的信用证、托收申请书和票据给学生观摩,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校企合作。

由学校出面,与海关、外经贸局和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联络,请其相关人员来校进行指导或让学生进入其部门进行操作。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可以进行小股对外贸易,由学生来完成结算。或者由学校担保其风险,学生免费帮助企业完成结算业务。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总之,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需要依靠外贸企业。通过企业实际操作,学生可以避免眼高手低,培养外语水平、操作应用能力、防范风险的能力,具备对所出现的国际结算新方式、新问题的解决能力。

因此,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除了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教师应进一步重视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就《国际结算》课程而言,应与银行国际业务和外贸企业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参与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进行实验指导,争取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参观学习和顶岗实习,这样既能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又能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方便。

(三)双语教学。

1.确立“专业第一、语言第二”的原则。

双语教学能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两者须兼顾,但应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

2.在《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研究的关键在于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遴选原则在于知识点的操作性和专业性,但总的思想是相对简单的内容主要采用英语讲授,而复杂的理论和实务部分在采用英语讲授的同时,要结合中文解释。就《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而言,在讲授国际结算概述、常用的结算工具、常用的结算方式时,英语的比重宜相对较大;而在讲授银行保函、国际保理与包买票据部分时宜适当加大中文解释的比重,这部分内容相对复杂一些。

3.采取“预习、教学、辅导”教学步骤。

在预习环节,教师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本章节的内容,记住本章节的英语关键词和专业术语,这对“双语”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环节,教师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逐步扩展;精讲勤练,不断完善”的原则,具体而言:(1)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初涉《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学生接受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以汉语讲授为主,英语解释为辅,之后逐渐过渡到以英语讲授为主、汉语解释为辅。(2)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汉语教学中,教师从基本的概念入手,有重点、分步骤地讲授原理,并将操作规程图示化,单证的英语翻译、制作逐渐地扩展。此部分结合多媒体教学和模拟教学效果会更好。(3)精讲勤练。《国际结算》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精讲,即讲重点、讲难点,指导学生多做练习。为配合教学,教师可以自编教材和练习题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可逐步提高英语讲授的比重,逐步由中文教学过渡到英文教学,并要求学生用英文作业,课程考试时要求部分用英文答题。

教师在外语授课或双语教学的尝试中,应坚持实事求是、以受教育者为本的指导思想,不必刻意追求形式,关键是要使学生确有所获。绝不能因追求所谓外语或双语的形式而影响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而是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学生实现语言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双赢。

课程教学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教师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积极创新,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加以实践,以培养出真正能满足国际经贸要求的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海.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研究初探[J].当代经济,2007,(12).

[2]曾勇.《国际结算》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探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3]武翠芳.模拟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4).

篇7

关键词:进出口外贸会计核算;特点;难点;外汇核销;信用证结算

1 进出口业务会计核算的特点

进出口业务会计核算与国内商品流通业务会计核算的内容相近,主要围绕着商品购进、储存、销售三个环节进行 但由于其业务是跨国境的商品交易,所以与国内商品流通业务的会计核算也有许多不同,主要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设置记录外汇业务的复币式账户

为反映进出口义务的收入、支出、结算,其会计核算要设置记录外汇收入、支出、结算等账户,如:“应收外汇账款”、“预收外汇账款”等 这些账户要求是“复币式”结构,也就是要同时反映外币和人民币金额

(2)要核算汇兑损益

进出口业务贷款一般用外币结算,而按现行《会计法》规定人民币是记账本位币,由于会计上收入、支出的确认入账时间和实际收、付时间的不一致,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便产生汇兑损益,所以核算上要记录、核算汇率变动对企业损益的

(3)要双重成本和盈亏

进出口业务会计核算不仅要核算销售成本和利润,还要计算“出口每美元成本”和“进口每美元赔赚额”,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考核企业的进出口效益

(4)既要遵循我国规定,又要遵守国际惯例

进出口业务在货款结算、价格条件、关税计算等方面要符合国际惯例,否则容易引起贸易纠纷,遭受损失。

(5)受政策和贸易方式影响较大

在我国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除进行单纯的进出口贸易之外,还可选择各种贸易方式,来料加工、来样加工、进料加工、易货贸易、以产顶进等,各种贸易方式又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核算上也有差别 另外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可分为自营进出口业务和进出口业务两部分,它们的核算内容也有差异

(6)在销售收入、成本的确认时间、标准方面与国内商品流通业务有关规定不同

我国现行会计政策规定:自营出口、出口销售收入的入账时间以商品装运出口。取得各种运输单证并向银行交单的时间为准;自营出口销售收入入账金额统一以离岸价(FOB)为标准,即不论发票价格(成交价格)是哪种,都要以离岸价作为确认销售收入的基础;出口则以成交额的一定比例收取手续费作为收入 在进口业务的成本核算时,进口商品的国外进价一律以到岸价(CIF)为基础,以企业收到银行转来的全套进口单证,经审核与信用证及合同内容相符,并通过银行向国外出口商承付或承兑远期汇票时间为准,进行进口商品购入的会计确认

2 进出口业务会计核算的难点

(1)出口销售收入和进口成本的确认及商品库存核算

前面讲到出口商品销售收入统一以FOB价作为确认收入的标准,但实际上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有FOB、CIF、CFR三种价格,当交易价格为CIF、CFR时,通常先以CIF或CFR价格入账,而实际支付CIF或CFR价格条件下的海外运费、保险费时再以红字直接冲减销售收入,将收入调整到以FOB价格为准,而不是在确认收入时就进行价格调整 同样在核算进口商品进价成本时也是先以成交价格记入成本,实际支付FOB或CFR价格条件下的运费、保险费时再将这些运费记入成本,这样将成本调整到以CIF价格为标准 所以收入、成本的确认可为一句话,即商品进出口业务中发生的国内费用计入“经营费用”,发生的国外费用冲减商品销售收入或计入进口商品成本 在进行对外销售结汇发票账务处理时,按照国家会计政策,对于即将发生而没有付出的海运费和佣金,应该进行预提,直接借记“其他应付款—海运费”或“应付外汇账款”贷记红字冲减“自营出口销售收入”。

许多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既从事国际贸易,又经营国内生产及贸易,核算上要求将内销与出口分开核算,当不能确定生产的或购入的货物是用于出口还是内销时,应先记入出口库存帐,内销时再从出口库存帐转入内销库存帐 借记“其他库存商品”贷记“库存出口商品”

(2)汇兑损益的确认

反映进出口外汇收入、结算的“复币式”账户,其处理应遵循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 复币式账户要求在按外币原币金额登记账户 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可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 要定期(每月底或每季末或每年末)按期末汇率调整各外币账户的期末金额 即对外币各账户的期末外币余额按期末时的汇率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原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为汇兑损益,按差额作会计分录调整期末账户余额

(3)出口退税的核算

出口退税是国际上通行的税收规则,目的在于鼓励本国产品出口,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我国也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但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的资源状况,按照出口的不同性质和出口货物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税收政策和退税率 出口企业首先依据自己企业的性质和出口的货物确认本企业适用的退税政策 然后根据出口企业的性质选择出口退税的 实施的退税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征后退”;一种是“免、抵、退”。

3 与进出口业务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业务

(1)进出口外汇核销业务

进出口外汇核销是国家外汇管理的一部分 国家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本国货币,必须对外汇收支、外汇买卖、外汇进出国境、汇率等实施干预和限制 现行外汇管理法规规定:各单位收入的外汇除国家批准或另有规定外,必须卖给国家银行;所需外汇应按国家批准的计划或有关规定,向银行购汇 所谓进出口外汇核销就是:各单位的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按国家关于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管理的规定办理核销手续的业务 进出口外汇核销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在企业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第二步,申领进出口外汇核销单,在货物进出口时填报,进出口口岸海关进行审核签证,进出口货物没有外汇核销单海关不予办理进出口报关手续

第三步,持经海关审核签证后的进出口核销单,连同报关单、进出口发票和收汇结汇单或购汇付汇单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

出口收汇核销同时也是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的必须条件,没有收汇核销的出口货物不予办理出口退税 所以进出口外汇核销单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单证之一 进出口外汇核销业务工作视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量的多少,可由专人负责,也可由会计人员兼职

(2)进出口信用证结算业务

目前国际贸易常用的结算方式有三种:汇款、托收、信用证 汇款和托收这两种结算方式只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汇款适用于预付货款、支付佣金、运杂费等,或少数鲜货、紧俏商品的货款结算,托收适用于买方资信好或卖方商品滞销时的货款结算 而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以银行作为买卖双方的中间人或担保人,属于银行信用,对买卖双方都有利,是国际贸易中主要的、比较完善的结算方式,被广泛 作为财会人员不仅要参与选择安全的结算方式,还应了解信用证相关银行(开证银行、通知银行、议付银行、付款银行)的资信,选择资信好、服务好、熟悉信用证业务的银行办理信用证业务,保证本企业货款、货物安全收回

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运输方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经贸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额由1978年世界第29位跃升到2013年的世界第1位,到目前已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网络零售额保持全球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二,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改革之初的0.8%提高到13%。随着中国与世界国家之间贸易额的不断增长,贸易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和复杂,导致国际贸易的操作构成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属于国际贸易操作的两个主要构成:国际贸易支付和结算方式与运输方式在经贸往来中因为各自的特点和多样性,也相互发生影响和作用。随着中欧与丝路沿线国家间贸易额不断增长,双边国际货物的运输方式有: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几种方式。公路运输在北美国内货运量达到90%,但是在国际货运,公路运输的效率低,单次运量小,运费成本高,出关手续繁杂,因此并不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货物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具有货运质量高、运输速度快,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等优点。但因空运是所有运输方式中价格最贵的,载运能力最小的运输方式,对时间敏感性和运输质量有较高要求。在国际货物运输中,海洋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其运量占国际货物运输总量的80%以上。海洋运输的通过能力大,不需巨额投资交通轨道,是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输工具:一般万吨船舶的载重量相当于250-300个车皮的载重量。运量大,航程远,因此货物的单位运输成本相对低廉。但是,海洋运输的缺点也很明显,海洋环境复杂,货物运输时间较长,途中自然、意外风险较大。从中国运往欧洲的海运货物一般需要30-45天左右。铁路运输的费用便宜许多,是航空运费的1/4-1/5,且单次运量远远超过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前期需要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量原材料,但铁路运输一般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运量较大,速度较快,运输频率有保障,风险也较小,可实现站到站。

铁路运输相比海洋运输有个最大的优势:铁运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例如从中国到欧洲,海运是铁路运输时间的3倍以上,正因为铁路与海洋运输上的时间差,使得企业会根据货款支付方式、货物的特点、企业自身的资金成本、以及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等问题选择有利的运输方式。国际贸易中一共常用的支付方式有:汇付(包括货到付款、赊销、预付货款等),托收(光票托收、跟单托收等),信用证。光票托收中,委托人签发的金融单据并不附有商业单据(包括提单、保险单、装箱单等),因此这种托收方式不适宜用于货物的买卖。在国际贸易中,光票托收更多的用于清算货款的尾款、佣金、样品费以及其他贸易中涉及到的小额款项。预付款,例如订货时汇付、交货前汇付的的支付方式,指进口商在出口商生产之前,先把所有货款付清,这样出口商就没有任何风险,也没有资金的压力,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买家,对出口商较为有利,因为进口方预先履行付款义务,货物的所有权并没有在付款时转移,但是预付货款使进口方过早的垫出资金,并承担出口方可能延迟交货或者不交货的风险。同时,进口商也会采取其他措施来降低风险,如要求出口商提供备用信用证或者银行保函用以担保,防止出口商不履行义务。总之,预付货款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并不被普遍接受。在预付款的支付方式下,出口商可以在国际运输开始之前收到货款,避免了国际运输过程中的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因此出口商可以选择成本较低的国际运输方式,例如海洋运输。如果采用的是跟单托收或赊销的方式,是纯粹的商业信用形式,对卖方蕴含的收汇风险较大。托收项下的实质就是货到付款,出口方先装运货物,等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待进口人付清货款或者承兑之后才能取得单据以提货或转售货物;赊销则是买方先提货再付款,卖方要在买方提货后几个月后才能收回全部货款,这实际上是买方利用自己的商业信用,方便买方资金融通,利用卖方的货物和资金盈利,但赊销对卖方的资金压力和经营成本较大。随着国际贸易转向买方市场,这种付款方式有利于调动买方采购货物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促进成交和扩大出口,因此跟单托收和赊销就成了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支付方式。如果出口商有资金融资的压力,则在托收或赊销的支付方式下,出口商将采取用时较短、成本适中的国际运输方式,例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采用信用证的付款方式,则货物在出口方交货给进口商或承运人后,单证齐全的前提下在信用证的期限内出口方可以获得所有货款。这样的付款方式是建立在银行信用的基础上,对买卖双方都是信用最好的付款方式,也为双方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信用证可以保证双方履行各自的义务。但是信用证的这些特点并不影响进出口商对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因为在信用证项下,出口商必须首先获得进口商开具的信用证后才会发货装运,货物一旦开始国际运输,出口商单据交付银行,进口商审单无误支付货款。在该过程中,决定进出口商采用何种运输方式的是运输成本和货物对运输时间的要求,并不受进出口商自身的资金成本和资金周转率的影响。但是信用证因为银行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手续繁多,因而费用较高;银行每做一项服务均可取得各种收益,如通知费、议付费、开证费、保兑费、修改费等。同时,因为信用证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货物,所以涉及的当事人较多,因而操作程序比较繁琐,单据流转时间较长。90年代以后信用证支付方式在全球的使用率迅速下降。有数据统计,北美和欧盟在2010年分别使用信用证的比率只有11%和9%。目前我国出口相对发达的省份,例如浙江,信用证付款方式仅占7.34%,广东占2.31%。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不同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赊销和托收会随着运输用时的长短占用出口企业相应的资金,耗时越长越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信用证方式虽然在资金上对进出口双方较公平,但目前国际使用比例不到10%。因此出口企业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不仅要考虑运输成本,更要考虑运输时间带来的资金成本和资金周转率的问题。总之,不同的支付方式也会影响企业对运输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黎孝先、王健,《国际贸易实务》(第五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曹圆圆《信用证使用率下降原因及支付方式变化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杨莹《中欧铁路国际货运中的高附加值货物范畴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2015.04.

篇9

一、信用证的特点

1.开证行承担第一性的、而且是独立的付款责任,是一种银行信用。信用证是银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的付款保证,银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这一特点极大地减少了由于交易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付款不确定性,为进出口双方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2.信用证是一项自足文件。信用证虽然是根据买卖合同开立的,但信用证一经开出,就成为独立于买卖合同以外的一项约定。《UCP500》第3条规定:信用证与其可能作为其依据的销售合同是相互独立的交易,即使信用证中提及该合同,银行也与该合同无关,并且不受其约束。

3.信用证是一种单据买卖。《UCP500》第4条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方所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银行只负责单证、单单之间的表面相符。

二、信用证方式下的风险及防范

信用证(L/C)支付方式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有了银行的参与,较大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可以降低国际贸易风险,并使双方得到资金融通。但由于信用证业务要求进出口双方严格遵守信用证条款,必须受《UCP500》的约束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只要有一方未遵守条款,或利用其中缺陷刻意欺诈,则信用证项下的风险就会由此产生。

1.进口商面临的主要风险。(1) 出口商交货严重违反贸易合同的要求。由于信用证是一项自足的文件,独立于买卖合同之外,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完全以L/C条款为依据,银行对于买卖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概不负责。若出口商以次充好,以假冒真,只要出口商提供的单据与L/C相符,出口商照样可得到货款,而进口商则遭受损失。(2)出口商伪造单据骗取货款。《UCP500》第15条规定“银行对单据下述方面不负责任: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伪、法律效力等。银行对单据所代表的货物在下述方面不负责任:货品、数量、重量、状况、包装、交货、存在与否”这一规定为不法商人伪造单据骗取货款提供了方便。(3)卖方勾结承运人出具预借提单或倒签提单,或勾结其他当事人如船长等将货物中途卖掉。

2.出口商面临的风险。(1)由于交货期、交货数量、规格等不符而造成的风险。在实务中,常常发生出口方未按规定交货的情况,任何一个不符点都可能使信用证失去其保证作用,导致出口商收不到货款;即使出口方完全按信用证规定出货,但由于疏忽而造成单证不符,也同样会遭到开证行拒付。(2)因软条款而导致的风险。有“软条款”的信用证开证人可以任意、单方面使单据与信用证不符,即使受益人提交了与信用证规定相符的单据,也可解除其付款责任。这种信用证实质上是变相的可撤销的信用证。(3)进口商利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绕过通知行直接寄出口商,引诱出口商发货,骗取货物。(4)正本提单直接寄进口商。如果一份正本提单直接寄给客户,等于把物权拱手交给对方。客户可以不经银行议付而直接凭手中的提单提走货物。如果寄送银行的单据有任何不符点而收不到货款,银行将不承担责任。(5)进口商申请开立不合格信开证,并拒绝或拖延修改,或改用其他付款方式支付。此时卖方若贸然发货,将造成单证不符或单货不符的被动局面。(6)开证行倒闭或无力偿付信用证款项。此时,出口商只能凭借买卖合同要求进口商付款,须承担商业信用风险。

三、信用证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银行信用不可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商业风险,因此企业必须注意对信用证项下风险的防范。

1.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慎重选择贸易伙伴。及时了解国际信用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模式,有助于提高其信用风险的管理技巧和水平。在进行交易之前,要对客户的基本情况、所属行业的风险等进行调查了解,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系统并定期进行复核、评价。慎重选择贸易伙伴,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采取适当的措施。

2.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加强对信用证条款的审核。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规定与新方案也不断出现,UPC本身也不断的修订完善,这都要求业务人员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业务人员要熟知UCP500和UCP600,精通国际惯例、国际商会的仲裁惯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信用证条款的审核。(1)单据不符的审核。制单、审单是一项非常仔细的工作,有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细的工作精神,制单人员应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要求给银行一套完整、正确的单据,银行应协助企业审单,确保单据与信用证、合同、实际货物的一致,以便及时结汇。(2)对单证质量的审核。提高单证的质量,保质出货,使单单一致、单证相符,从程序上保证单据准确完整。经过信用证审核程序后,如果接受了对方的信用证,就应该按要求装运货物,制作相关单据,在核对无误后,提交议付行以保证按时收款。(3)对陷阱条款和软条款的审核。业务人员要对信用证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其中没有“陷阱”和“软条款”。主要的审查内容包括:审核信用证的内容与合同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导致出口方履约困难的“陷阱”,是否存在 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的“软条款”等。若发现在这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应立即要求对方修改或删除这些条款。

篇10

关键词:信用证 国际贸易融资     

    一、信用证的特点及优势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广为使用的结算方式,这种支付方式使得买卖双方在履行合同时处于同等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重新找回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场交易所具有的安全感,解决了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信用证是有条件的银行担保,是银行(开证行)应买方(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保证立即或将来某一时间内付给卖方(受益人)一笔款项。卖方(受益人)得到这笔钱的条件是向银行提交信用证中规定的单据。信用证以银行信用取代了商业信用,给买卖双方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它发展至今,其程序己经规范化,相关的法律也较为完善,具有其他结算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信用证作为贸易融资工具更为安全可靠,为交易双方接受,能有效监控整个交易过程,极大地降低了贸易融资的风险,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信用证进口贸易融资的方式及特点

(一)进口钾汇

进口押汇是开证行给予进口商(开证申请人)的一项短期融资便利,即在进口时企业(进口商)委托银行开出信用证,在单证相符须对外承担付款责任时,由于企业临时资金短缺,无法向银行缴足全额付款资金,向银行申请并获得批准后,由银行在对企业保留追索权和货权质押的前提下代为垫付款项给出口商,并在规定期限内由企业偿还银行押汇贷款及利息的融资业务。

    对企业来说,进口押汇是贸易融资的一种主要形式。首先,与流动资金贷款对比,办理进口押汇手续简单,企业在获得授信额度的前提下,在规定付款日前的5}7天内办理进口押汇手续,只需要提供一个进口押汇申请书。同时还可以与银行约定付款日即为起息日,使企业融通的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出现闲置。其次,由于进口押汇利率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再者,企业在办理进口开证后继续叙做进口押汇,等于完全利用银行的信用和资金进行商品进口和国内销售,不占压任何资金即可完成贸易、赚取利润。当无法立即付款赎单时,进口押汇可以使其在不支付货款的条件下取得物权单据、提货并转卖,从而抢占市场先机。如果在到期付款时遇到更好的投资机会,且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贸易融资的利息成本,使用进口押汇,既可保证商品的正常购买、转售,又可赚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对于银行而言,通过与进口商签订《进口押汇协议》,确定有效担保、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实现了降低风险的目的,并能获取押汇利息和手续费等收入。因此,进日押汇实现银企双方共赢。

    (二)海外代付

    海外代付是银行利用行的资金,为企业(进口商)信用证项下进口付汇_提供短期融资服务。在信用证对外付款日之前,企业如有融资需求,在开证行资金紧张或资金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由开证行联系外资银行或海外分行代为付款,在融资到期日企、n再偿还信用证款项、融资利息和银行费用的融资业务。

    从融资的角度看,海外代付和进口押汇一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是开证行向进口商提供的短期贸易融资。但是海外代付业务的资金由代付行提供,不同于进口押汇业务的资金是由开证行提供,所以海外代付不占用开证行的资金。在现阶段各银行普遍资金紧张的清况下,海外代付就可以突破一定的局限,更为灵活方便。更为重要是海外代付业务需支付的费用一般情况下低于国内同期贷款的利息支出。近年来通过海外代付融资的利率,也远低于进口押汇利率,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费用水平。 

     (三)假远期信用证

    假远期信用证是指进出口双方签订的贸易合同中规定了即期付款的条件。企业作为进口方要求出口方提供远期汇票并在信用证中规定该远期汇票可以即期议付,由开证/付款行办理远期汇票的贴现,对出口方即期付款,且一切贴现费用(利息和费用)由进口人负担。这种信用证,对出口方来说仍属于即期收款的信用证,但对企业即开证人来说则属于远期付款的信用证。

    进口企业通过开立假远期信用证,明确了即期付款的条件和承担贴现费用的承诺,借助银行的资金同时,减少企业自身资金压力,兑现了对客户即期付款的承诺。进口企业开出假远期信用证,因出口方是及时收款,实现了资金的及时周转,进口企业可以以此为条件,向出口方提出在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有效地降低进口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获利空间,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信用证进口贸易融资对策

(一)重视沟通,有效选择

企业应当与银行多沟通,要求银行在建立高效的贸易融资授信审批和信用额度管理制度上研发更有效更灵活的贸易融资形式。

    企业要密切关注银行在新形势下推出的各种形式的贸易融资产品,充分了解融资产品的审批条件、过程和重点,同时按时还款付息,维持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在此基础上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以效益优先,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融资产品。我公司作为有色金属生产的大型企业,进口的原料是流通性较强的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周期较长,价值高,所以与此紧密相关的进口国际贸易融资尤为重要。2009年我公司全年进日铅精矿4. 5万吨,锌精矿20万吨作为生产原料,由于客户要求用信用证结算,开证金额总计达到1. 5亿美元,公司综合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和自身良好资信的有利条件,采用海外代付、进日押if、远期信用证等力一式融资议付信用证,缓解了由于出}7卜降带来的美元资金压力,也达到了快速提货、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还有效控制了资金成本,融资利率最低达到1. 2%(年利率),大部分为2% ^-3%,远远低于国内同期贷款利率。此外,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下,运用进口项下贸易融资推迟付款,到期采用人民币购汇偿还美元融资贷款节约成本。

    (二)加强财务管理,组合避险工具

    首先,企业还应着重练好“内功”,把握好企业经营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这些指标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银行对企业日常经营状况的基木判断,影响银行对企业融资业务风险的基本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