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及治理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及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污染及治理

篇1

1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畜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它对环境的污染是全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畜牧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村生产结构落后,缺少养殖方式知识,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观念。同时使用落后的配套设施等,造成了家禽排出粪便处理不当,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最后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1.1空气污染

畜牧养殖家禽粪便的不合理处理,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各种粪便使空气中充满恶臭气味,污染大气环境。一方面,各种粪便不及时打扫清理,使家禽内粘膜受到刺激,引起各种不适症状,使家禽的体质下降,劳动功能受到削弱。另一方面,这种恶臭主要成分为NH3,氨易引起人类呼吸道的感染,极易患上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除此之外,各种粪便产生的气体减少了空气中氧气的成分,使空气中的CO2和CH4的成分大量增加。CO2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造成动物缺氧的危害,使动物和人类呼吸困难,生态环境恶化。CH4的产生,使空气中易燃气体增加,使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1.2水污染

家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磷氮等微量元素,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减少水中的氧气含量,会造成地下水富营养化以及水中鱼虾的大量死亡。被污染的水源流入江河湖海中,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这种水源一旦被使用用来灌溉农田或作为饮用水,会严重危害农田和人类身体健康,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

1.3土壤污染

在畜牧养殖中,饲料中大多加入了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会在家禽新陈代谢时排出,一旦排出的粪便不经过处理就直接当作肥料加入到农田中,其中的药物会渗透到土壤中,被农田吸收,造成土壤污染。同时,不处理的粪便会排放出氮气,氮气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农作物受酸雨腐蚀,并且土壤也会被酸雨污染,使土壤的肥力下降,不能使用。

1.4生物污染

畜牧养殖业中的家禽卫生情况严峻,极易产生污染病,从而产生各种病菌,诸如禽流感、结核病等,不仅会对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还会影响周边环境,传染动植物以及人类,使人类面临生命的威胁。除此之外,粪便污染农作物,一旦被人类食用,可能会出现中毒情况甚至死亡。因此,这对人类的健康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2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2.1做好粪便清理工作,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粪便的不及时清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从根源出解决问题,使用有机饲料,保证饲料的质量。其次对家禽排出的粪便及时清理,降低粪便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及粪便中的有害成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之后可以使用化学处理法对家禽的粪便进行彻底的处理,如:高锰酸钾处理法、微波处理法等。完全处理之后的粪便可以重新循环利用,如当作肥料还田、进行发酵用作沼气或将粪便加工转化为饲料等。这些方法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环境污染,并且可以增加农民的额外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2.2优化生产结构,增加基础设施

农村大多畜牧养殖设施简陋,使用原始传统的露天饲养法,养殖与清理的方法都不规范,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结构,大量投入资金,增加农村的基础设施,对养殖范围进行限定,缩小家禽的活动空间。如建立禽舍、农舍等。国家增加支持力度,为农村引入科技化机器,并提供专门人员进行指导,使生产结构朝着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3培养环保意识,健全法律法规

畜牧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养殖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环保意识薄弱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因此要对养殖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要培养起他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养殖中可以得到深入贯彻与实践,在养殖与清理过程中严格把关,把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国家还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增加对该问题法律的制定,对畜牧业环境污染作明确的禁止规定,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同时大力宣扬环保意识,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这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关键作用。

3结语

畜牧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们必须对此加强管理力度,不仅要消除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要投入科技转变发展模式,使养殖业健康地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生态养殖。我们要将环保意识落到实处,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里.禽畜粪便环境污染的产生及危害[N].家畜生态学报,2005,(4).

[2]万孝康.家禽养殖污染及治理[N].中国畜牧报,2002,(03).

篇2

【关键词】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0.概述

我国的农业生产事业,相对于过去有了质的飞越,随着经济腾飞,农业生产越来越倾向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尤其是在大规模喷洒农业、化肥及污水等垃圾处理不当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对土地、空气、水资源和生态平衡都产生了影响,对此应从农药、化肥本身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进行严格把控,建立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尤其迎从新认识科学化的施肥和喷洒农药技术的重要性,按大自然生态原理与农业技术结合产生有机农产品,科学有效的对农业土地及水资源保护等,这些措施是实施都可以阻止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象。

1.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现状

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虽然没有工业污染带来的危害那么直接,但多种环境状态都遭到了破坏,分别是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空气环境污染和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下面分为三点进行分析:

(1)土地资源污染,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这样的数据没能一直维持,因为在2009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退耕、沙漠化和灾化的发生让我国的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在2008年末时只剩下了约18.3亿亩,所以我国的耕地人均面积并不富裕,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农用土地的污染愈演愈烈,现代耕种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来帮助农作物的生长,但这样长期使用农化产品的危害就是土壤结构被改变, 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大减少, 让本身肥沃土壤的产力每况愈下,然后为了提升产力,再次施加更多的化肥和农药,如此形成大量恶性循环,最后将导致土地彻底不能继续耕种的后果。

(2)水资源污染,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分配在全世界一直处在下游位置,而农耕所用的恰恰又是可以引用的淡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就是对未来的下一代最不负责的体现,对于农用水资源的污染,化肥、农药、排污和农膜都榜上有名,化肥的使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按播种面积计算,我国化肥使用量40.0 t/km2,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规定的22.5t/km2的上限”[1]这样的用量直接将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化学元素会被带进河流从而污染了水资源。农药同样带来的污染同样可怕,由于机械化大面积喷洒,导致农药必须用更大的量才能覆盖到农耕作物上,这样多余的农药会被各种渠道带入到水体河流中从而污染了水资源,农业生产的排污并不是指有毒有害物排放,而是畜牧和家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壳蛋、血水甚至尸体被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其造成这些污物与水源溶解发酵变质,让河水变成了死水臭水。再有就是蔬菜大棚的广泛运用,让家家户户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水果蔬菜,但使用后的农膜确实实实在在的白色垃圾,由于其特殊化学构造器不容易降解,不能焚毁都让这种白色垃圾,无法回收结果污染了水资源。

(3)空气资源的污染,空气作物我们每时每刻生存的必须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北方地区大面积雾霾就是空气污染的最有利证据,雾霾虽然不是农业生存污染空气导致的主要原因,但是空气的质量是有众多因素积聚而成的,所以在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的同时,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空气污染也应予同样的重视。农业生产里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来自,秸秆的焚烧,如今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以前靠秸秆生活或者喂牛养羊的生活方式已经被电器化所替代,所以导致大量的秸秆被废弃和焚毁,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气体,会随着风向漂浮到空气中,甚至形成了可吸入颗粒物。还有一项污染就是农药的喷洒,刚才我们提到过多的喷洒农药一部分会落到河流里,另一部分就会漂浮于空气中进入云层,如果其中的氮元素堆积过多就会产生温室气体形成严重的“温室效应”。

以上几点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危害到环境的几种主要内容和现状。

2.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从上面的现状来看,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在“海、路、空”三方面都已经被染指,如果要治疗这种环境污染情况可以分为两方面入手

2.1建立法规改变思想

尽快设立相应的法律来约束环境污染行为,现状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还应当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关污染的防治法案,加大对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义务,这样可以从法律角度对污染人或单位进行约束作用。还应该从思想上改变农业生产者较弱的法律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应当在农村的中小学校里开始普及环境保护常识和知识,还应经常性的的对乡镇尤其是农村的农业生产者宣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于我们当下及未来生活的重要性及特殊意义,这项对策应配合指定相关法律法规一起实施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各地的政府部门要首先改变传统农业生产中的落后思想,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改进方法的学习,从而带动管辖区域的农业生产者更快的接触到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方式,而且政府还要“疏堵”同时进行,对当地环境进行监测管理,制定有关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的奖惩制度,加强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2.2改变现有技术

学习先进经验 首先要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污染土地和水源的主要是农业、化肥和农副产品排污造成的,对于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疏导,走生态农业道路,全面的有效的推广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对农药、化肥的制剂进行全面的升级,让专用型肥、复混型肥、生物型肥等等新型肥料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农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买高效新型的防虫农药,脱离原来的“以多靠量”的喷洒模式,对于污染水资源的污水直接排放,垃圾随意堆放的行为要坚决禁止,在处罚这样行为的同时,建设污水回收管道沟渠,将污物汇集在一起,进行集中的污水处理,在一些较偏远的地区,可以由政府补贴农户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备,以保障水体质量。最后,对于垃圾和农作物副产品的焚烧上,也应当进行集中管理,进行垃圾回收和分类,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回收或再利用,对于需要焚烧处理的可以回收用作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总之,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治理要遵循大自然的生态系统进行建设,争取早日走上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道路。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除了农民和生产者,政府及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强认识和意识,现在很多政府部门都把工作重点设定在了农业生产中的经济建设,而忽略了保护环境是一项关于生存状态和造福子孙的必要性,所以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可循环性的农业生产经济利益链是今后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

篇3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恶臭;离子除臭;污泥

中图分类号 X7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71-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污水处理工作迅速有效地开展,污水处理厂数量明显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最基本而有效的途径,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河流污染的必然举措,但其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又因自身产生和排放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国家环境保护部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明确提出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列入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该文通过分析污水处理厂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1 出水水质无法满足达标排放

综合分析导致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超标的众多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2个方面。

1.1 进水水质发生变化导致尾水超标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超过1 000 mg/L、总氮超过200 mg/L、总磷超过100 mg/L。由于企业的超标乱排,加上污水厂的现有监控设施配置缺失,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发现,造成污水处理厂生化微生物活性下降,甚至生物相破坏,污泥膨胀,最终导致出水水质恶化,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要求,并对水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微生物群体受到冲击毒害严重时,可能一两个月都无法恢复正常的有机物降解能力,最终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污水无法达标排放。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强化点源治理,特别要制订和落实点源重金属、磷的减排措施,进而确保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稳定。

1.2 处理装置运转不正常导致尾水超标

污水处理厂的各处理单元都发挥各自特有的功能,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尾水超标。因此,污水处理厂从初步设计阶段就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保证工程、设备质量。但也存在由于出现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如双回路停电、突发性自然灾害等情况,将导致污水未经处理而超标外排的情况,此时应要求部分排水企业或全部停止向管道排污,以确保水体功能安全。

2 臭气污染影响

污水处理厂在运营期间会产生一些臭气,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紧张,很多污水处理厂周围紧邻着住宅区或者商业区,因而其恶臭污染备受各方关注。要控制污水厂的臭气污染,必须从其恶臭来源、排放规律等方面着手,进而确定适宜的污染治理措施,将其污染影响降至最低。

2.1 恶臭来源、成分

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发生腐化,随着水流的流动散发出恶臭,污水厂各处理单元都会不同程度地向周围环境散发恶臭。相关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区(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等)与污水进水区(进水泵站、隔栅、曝气沉砂池等)产生的恶臭气体,无论在臭气产生量上,还是在排放强度上,均高于其他处理单元[1-2],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

臭气成分复杂,其中包括了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硫醇)、含氮化合物(如氨)以及含氧有机物(如醛、酚)等多种物质。在进行污水处理厂臭气分析时,大多选择硫化氢、氨、甲硫醇作为臭气强度的参考指标。

2.2 恶臭排放规律

恶臭排放强度与多种因素相关,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工艺不同,产生的臭气成分和浓度也不同,掌握恶臭的排放规律,对控制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污染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长泥龄工艺(如氧化沟)臭气产量低于短泥龄工艺(如常规曝气工艺)[3],好氧工艺低于厌氧工艺。此外,污水处理厂内恶臭物质的产生与季节和温度存在直接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温分别低于18、21 ℃时,污水中的H2S和NH3的排放浓度基本为零[4]。因此,当污水厂的水温低于18 ℃时,可以适当考虑调整恶臭处理装置的运行时间来节约成本。同时,雨天也可以降低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污染物浓度。

2.3 恶臭污染评价

恶臭污染是通过人的嗅觉而引起的不愉乃至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感觉公害,目前衡量恶臭污染的程度主要包括3种指标,即臭气浓度、臭气可忍耐度和臭气强度。其中臭气强度是恶臭污染的主要评价指标,臭气强度等级是以嗅阈值为基准将臭味强度划分等级,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分级方法由日本环境厅提出,其将臭气强度划分为6级,具体如表1所示。

污水处理厂各处理构筑物产生的恶臭气体对整个污水处理厂及其周边地区都会产生污染影响。以日处理量为10万m3的污水处理厂脱水机房为例,其每小时的臭气散发量按脱水机房容积的3~5倍计算[5],臭气中的H2S散发速率约30 mg/s。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的预测模式估算,H2S随距离衰减的情况如表2所示。

从上述衰减结果可以看出,在最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污泥脱水机房H2S浓度衰减300 m以上,其臭气强度方可接近1级。此外,由于臭气组分复杂,臭气浓度是各种恶臭污染物和异味的综合反映,而恶臭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只是单一污染物的反映,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恶臭物质浓度预测的结果优于臭气浓度评价结果,也就是说即使恶臭污染物计算值比较理想,但人们的反应却是臭味明显。因此,在恶臭评价时,应该采取现场嗅闻与预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4 常用的恶臭污染治理措施

调查发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几年污水处理厂在设计阶段便从减少恶臭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主要的恶臭排放单元泵房、格栅、污泥浓缩池等加盖收集经除臭装置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离子除臭法、植物液除臭法、生物除臭和化学除臭等。

2.4.1 离子除臭法。利用恶臭气体多为还原性物质,容易被具有较强氧化性的氧离子氧化化学特性,利用离子发生器产生氧离子,有效氧化分解空气中的污染因子,去除异臭味。离子除臭系统包括空气过滤、离子发生器、废气处理装置以及相关配套通风机组成,该装置净化过程如图2所示。

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上述净化过程可用于提升泵房、格栅间、沉砂池、脱水间等部位的除臭。以污泥脱水间为例,其在工程上的布置如图3所示。

目前,离子除臭工艺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上海白龙港水质净化厂、桃浦污水处理厂、济南北园污水泵站等均采用上述工艺对臭气进行处理,处理效果良好,对硫化氢的去除效率大于90%,对氨的去除效率大于70%。

2.4.2 植物液除臭法。基本原理(图4):将一些特殊天然植物提取液雾化,让雾化后的分子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液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6]。溶液的表面不仅能有效地吸咐空气中的异味分子,同时也能与被吸附的异味分子发生分解、聚合、取代、置换和合成等化学反应,使其立体构型发生改变,削弱了异味分子中的化合键,使之失去臭味。植物除臭剂与异味分子H2S和NH3的反应式如下:

该方法用于恶臭治理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即雾化程度、喷洒位置、喷洒量。雾化通常有专门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喷洒位置、喷洒量则是根据工程实施经验确定。植物汁液法不用增设气体收集装置、电耗少、占地少、操作方便,很容易在已建脱水机房的基础上安置、增设植物汁液必要的设备,北京排水集团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即采用该种方法对脱水间进行恶臭处理。

2.4.3 生物法。生物脱臭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臭气物质,适合去除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臭气物质。生物滤池除臭是目前研究最多、工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生物除臭方法[6]。该除臭法是在适宜条件下,利用附着大量微生物的固体载体(填料)吸附、处理收集到的臭气,使臭气物质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其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生物滤池法除臭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操作管理简便等优点,应用很广泛。广州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在预处理区、二级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分别设置了生物滤池,以去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物质。

3 污泥污染

污水处理厂在利用微生物进行水中污染物去除的同时,也将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污水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及物理化学方法,将污水中的大量污染物转移到剩余污泥中,其实质是污染物的相对转移,即将可溶性的污染物从水相转移到固相中[2]。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如果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经过雨水的侵蚀和渗漏作用,极易对地下水、土壤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2]。

2002年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处理,并对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好氧堆肥3种稳定化处理后的污泥控制标准进行了规定。

城市污泥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倒海和农业利用等,前3种方法由于场地的限制、费用昂贵、造成二次污染等因素而难以实施或被禁止[2]。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钙及有机质等营养物质,其作为农用资源前景广阔,有利于城市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城市功能的复杂性,城市污水处理厂接纳的污水类型也千差万别,工业废水连同生活污水一同经市政排污管网汇入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中难免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随着处理过程的逐步深入,有害物质就会转移到污泥中。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排放污泥时,应对污泥进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成分分析之后再决定其具体去向。

4 结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污泥等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切实有效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控制,需要从产生规律、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同时,还需加强政策法规的建立和监督工作,做好污水厂的正常管理工作。通过政策管理和技术防控手段综合治理,解决好污水厂的环境污染问题。

5 参考文献

[1] FRECHEN F B.Odor inventory of Germany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odor flow rates and odor emission capacity[J].Wat Sci Tech,2004,50(4):139-146.

[2] 桂红艳.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周边环境污染及防治初步研究[D].广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3] 郭静,梁娟.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2):41-42.

[4] 眭光华,李建军,孙国萍.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源调查与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2(3):399-402.

篇4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 污水无害化 资源化 生态处理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出现了一个新趋势:环境污染正从城市迅速扩散到农村。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遭受着严重的影响。

1 农村生产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典型表现和成因

1.1 水土流失严重

数据显示,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约为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165万平方公里,风蚀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侵蚀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按流失强度分,全国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中度为80万平方公里,强度为43万平方公里,极强度为33万平方公里,剧烈为38万平方公里。

经过治理,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已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367万平方公里减少到90年代末的356万平方公里。10年间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了11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减少了14万平方公里,但风蚀增加了3万平方公里。从数据可看到,我们依旧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在农村,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全国约1/ 3 的农田存在明显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相当严重,由此造成农村河道淤积,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1.2 水生态环境恶化,点源、面源污染严重

农村水生态环境破坏,加重了农村水环境的恶化。造成农村水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2.1 农村乡镇企业污水。现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在城里不准生产了,就转移到农村来。厂里排出的污水、废气,常把农民的鱼给毒死,把果树熏死。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直接危害着污灌区的饮水及食物安全。“九五”期间 ,全国受城乡工业三废危害的农田达667万hm2,不适当污灌已使66万hm2耕地受到污染。

1.2.2 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水污染。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使化肥和农药残留物被雨水淋溶后随径流进入水环境,而造成水体污染。

首先,滥用化肥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是因大量施肥而引起N , P 等营养物的流失所致。据统计,在美国进入地表水体46 %的沉积物、52 %的TN、47 %的TP来自农田径流,美国河川污染中将近65 %的河川污染是由农业和非生产活动造成的;在欧洲,一些乡村农业活动造成的N、P污染分别占全部污染的70 %~80 %和30 %以上。我国是农业大国,化肥施用量已达每年1 亿t ,其中50 %~70 %的化肥通过各种途径流失。按平均计算, 我国农村化肥施用量为20815 kg/ hm2 ,超出世界平均水平1 倍多。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农村饮用水源受到污染,8200多万人饮水困难。多年来,由于农业上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化肥已成为农村环境中一种主要污染物质。施入土壤中的各种化肥,只有一部分为作物所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有的从土壤中流失,有的长期残留在土壤中,有的则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挥发到大气中去了。对农作物不合理的大量施用化肥,不仅导致营养物质的损失,降低肥料中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而且还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一种掠夺性的开发。这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增产、增收,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同时也给农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其次,滥施农药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许多农民为了追求农作物的高产和防治病虫害,大量地滥用高毒农药。滥施农药首先是造成大气的污染:喷洒农药时,雾状或粉剂的微粒漂浮在大气中,造成对大气的污染;其次是造成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通过施药时散落在田间的农药,随灌溉水或雨水的冲刷,流入河道、湖泊和海洋;再次是造成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是施药时,大部分农药降落于地表,附着在作物体表的农药,也会因风吹雨打降落于地表。另外,药剂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则使农药直接进入土壤中。大气中的农药,也会随雨水降落而污染土壤。种种原因最后只能是造成农作物产品的污染以及对其周围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破坏。

1.2.3 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一直以来,我国农业有机肥的利用率一直不高,大量畜禽粪便未被利用,堆放在户外、路边或粪池内。粪尿产生的恶臭性气体,释放于空气中。粪尿中的部分水自然流到低凹处,形成臭水塘,或经雨水冲刷排入河流。污水中含大量腐败性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水体变成厌氧分解,使水体变黑变臭。自然堆放的畜禽粪便除使堆放场所空气恶臭以外,并招致蚊蝇的孳生。特别是建设“菜篮子工程”以来,城乡畜牧业规模发展迅速,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厂,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由此而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

1.2.4 农用塑料地膜残留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由于农用塑料地膜强度低,易损、易破,在农田里使用非常不容易回收。同时,农用塑料地膜又是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又非常难以降解。所以,也随着农用塑料地膜覆盖栽培面积的扩大,使用年份增加,农田土壤中的农用塑料残膜量不断的在增加。这必然给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水污染特征分析

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环境污染已不容忽视。虽然农村人口分散,但由于人口数量多,相应配套的生产、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措施严重滞后,使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且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加剧。

农村水污染治理与城市相比,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较大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污染物控制、收集困难。农村面源污染如 N 、P 污染,农药的污染,农业水产养殖污染,地表径流污染等受到的影响因素多,难以控制。农村点源污染表现在乡镇企业环保意识差,技术落后,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污染物质浓度高,难以治理,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不准建的排污量大的工厂,在农村有广泛市场,如小造纸、小制革等企业。农村生活污染源分散,难以集中处理,先进的治污技术难以应用。现行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可能降解任何污废水,但投资高,运行费用大,管理技术要求高,因而在农村难以推广使用。

3 农村水污染治理对策

农村水污染治理应采用全过程控制措施,严格控制源头污染,减少污染发生量,采用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治理技术,走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相结合的道路。结合农村生态农业建设,根据不同区域农村气候地理特征,建设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确保农业水肥的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落后工业向农村,尤其是环境薄弱农村地区转移。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建立乡镇工业园区,实行乡镇工业污染的集中控制。促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开展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活动。建设农村小环境。

3.2 发展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是有效地将污水处理和利用相结合,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显得更加重要。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工程学方法形成的生态工程技术,其生态学原理具体体现为对现代生态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整体优化、循环和区域分异的充分运用。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包括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和污水稳定塘系统。污水自然生态处理技术是农村乡镇污水治理的有效手段。

3.3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要充分体现在生态农业过程之中。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态农业系统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系统,不仅包括生物组成和环境条件组成,还包括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它是这些复杂因素的统一体。目前,我国农业生态建设可分为两类:一是面上生态农业,包括农田改造、滩涂开发、土地合理利用、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合理安排植物布局、立体种植;二是点上生态农业,农牧林结合的生态农业等。实践证明,只有生态农业,只有符合生态农业系统要求的乡村建设才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并且对减少农业污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生态建设。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生态观的基础。只有合理、科学、有序的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才能实现农业生态的协调、平衡。

篇5

喷雾机械优化带来污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田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集中,在新塍镇承包种田3.33hm2以上的大户就有90多户,致使在治虫作业上,由原来的背负手动喷雾机,替换成机动高压喷雾机,使喷雾量大、喷雾距离远,造成直接污染范围面扩大。如2012年晚秋蚕期:新城街道一种田大户在9月29日用高压机械喷雾器治虫,导致一条小河对面约20m之外的陡门村8户养蚕户0.8hm2桑园受到农药污染,造成16张蚕种中毒死亡。类似这种利用高压泵治虫造成蚕中毒事故发生的近年来明显增多。

农药使用习惯难以改变。除了种田大户购置使用机动喷雾器之外,绝大部分是种植面积较少的散户,还是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并且大部分利用早、晚在露水期间施药,求高浓度、快速度,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更没有掌握在害虫发生盛期施药,致使有些农民认为害虫“越治越多”,从而连续用药,造成重复污染。

桑园治虫污染桑叶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日趋加重,早秋蚕饲养每年有20%户颗粒无收。从2004年开始停止饲养早秋蚕,夏蚕种也只有19%养蚕户饲养,因此从春蚕结束至饲养中秋蚕有3个月的间隔。在这段时间里,桑园害虫发生时间长、品种多、频率高,特别是桑螟、桑蓟马等害虫,世代重叠,面广量大,为害严重。如不进行多次治虫,就会出现虫抢桑叶吃的现象。因此,每年7—8月要进行4次以上的治虫。有些农户为了减少治虫次数,采用高毒、残效期较长的甲胺磷等农药进行桑园治虫。如2006年新庄村12组部分养蚕户,在7月底至8月初用甲胺磷治虫,治虫后连续34d晴天无雨,导致中秋蚕大蚕用下部叶片,造成蚕中毒情况发生。另外,由于千家万户养蚕,治虫时间难以统一,桑园使用治虫农药品种随意性较大,施药观念落后,认为浓度越高、剂量越大越有效,导致桑叶农药残留大,中毒较深的蚕食叶后吐水乱爬,最终死亡。中毒较轻的蚕一般不会表现明显的症状,长期食用这些低残留毒叶,就会出现微量农药积累性中毒,老熟后往往会出现吐乱丝、吐平板丝,结薄茧或不结茧等症状。

砖瓦厂等企业的有毒物质污染20世纪80—90年代,全镇先后建起砖瓦厂8家、铝材厂6家、水泥厂1家,在此期间时有氟化物中毒事故发生。特别是秋蚕桑叶污染更为严重,在污染企业附近桑园中下部分叶片氟化物含量超过190mg/kg,大大超过了蚕正常发育的极限浓度,从而使蚕食桑缓慢,眠起不齐,龄期延长。

做好蚕作安全防护工作在春蚕生产前,市、区政府连年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蚕桑生产期间防治氟化物污染和防止杀虫双等农药中毒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春蚕生产期间4月25日至5月25日砖瓦厂、水泥厂、冶炼厂等排氟企业停工1个月,确保春蚕生产安全,保证蚕农利益;并要求各级政府,明确职责,分级负责,同时在发种前,为严肃停工纪律,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分片包干,检查停工执行情况[1]。在此基础上,镇政府根据市、区有关精神,在4月和7月连续下发“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杀虫双等农药的通知”,要求全镇农资供应店和全镇农户,在4—10月蚕桑生产期间,禁止销售和使用杀虫双类和菊酯类农药。实行谁供货、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制度,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对蚕桑生产的影响[2]。

做好部门间情报互通农业植保与蚕桑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和了解信息[3]。近年来,8—9月是水稻防病、治虫最频繁的时期,也是中、晚秋蚕饲养最为忙碌的时期,为避免蚕桑生产受农药污染,考虑到农业生产与蚕桑生产利弊关系,在禁止使用杀虫双类与菊酯类农药的基础上,选用一些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并在防治技术、用药安全等方面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创造良好的养蚕环境[4]。

针对性做好桑园害虫的防控正确及时做好桑园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在桑园治虫上做到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浓度,同时要求桑园治虫有专用药械,不用田沟水配药,推广使用桑园专用农药,如桑宝、桑虫清、护桑等残毒期短、容易掌握、使用安全的专用农药[5]。

篇6

关键词:管线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管线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以施工期为主,产生的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弃土等,由于管线工程主要布设于城市道路两侧,因而也会对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施工期影响是短期的,但也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1工程污染分析

管线工程在运营期没有污染物产生,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阶段,主要为施工扬尘、机械噪声、施工弃土及生态破坏等。

1.1废气

废气主要产生于以下几方面: ①施工现场机动车行

驶时造成的扬尘; ②土方挖掘、堆放、装卸、回填等过程

中产生的扬尘; ③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

1.2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各种施工机械,管线施工常用的机械为挖掘机、装载机、移动式吊车、自卸卡车等,运行时均会有噪声产生。此外,还有物料装卸、撞击及施工人员其他活动带来的噪声。各施工机械噪声强度详见表 1。

表 1 施工机械噪声源强

1.3固废

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产生的工程弃土及废弃的管材等。

1.4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管线施工过程的临时占地,如占用农田、道路、河流等,由于施工期较短,占地均为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占地情况随之结束。同时,施工过程还会对场地周围的绿地造成一定的破坏。

2 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

2.1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①施工扬尘

在整个施工期,扬尘主要产生于土方开挖、回填、露天堆放、装卸以及车辆运输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为严重。据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 60%,并与道路路面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 以内。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 4 - 5 次,可使扬尘减少 70% 左右,施工场地扬尘影响情况见表 2。

表 2 施工场地扬尘影响情况

表2 结果表明: 对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进行洒水,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可将 TSP 污染距离缩小到 20~ 50m 范围,在 50m 处扬尘浓度为 0. 27mg / m3。

道路扬尘量与车辆的行驶速度有关,速度愈快,其扬尘量势必愈大,所以在施工场地,对施工车辆必须实施限速行驶,一方面是减少扬尘产生量,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施工安全的考虑。装运车辆不要超载,保证残土运输车沿途没有洒落,车辆驶出前将轮子上的泥土用扫把清扫干净,同时施工道路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应及时清扫。

由于管线施工土方开挖量较大,土方开挖、堆放、回填等过程产生的扬尘也不容忽视。挖掘出的土方要及时回填,及时恢复路面的软硬覆盖,多余的弃土方要及时运出,临时堆放地必须做成边坡比为 1: 1.5的土方,并且拍实,严禁随意堆放,在装运过程中对运输残土的汽车采取帆布覆盖车厢(保持车辆封闭式运输)和在非土质路面的运输路线上洒水的方法,同时尽量避免在起风的情况下开挖和装卸土方。施工中遇到连续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应对开挖土方临时堆存处要用密目网覆盖,密目网之间予以搭接并用铁丝扎紧,防止扬尘产生。

总之,建设单位必须严加管理,合理选择行车路线,对施工场地及运输路线严格执行洒水措施,对施工现场设置围挡,破路施工路段及时恢复柏油路面。在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情况下,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而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扬尘影响也随之消失,不会造成长期影响。

②施工机械尾气

施工机械必须使用优质燃油,减少机械和车辆尾气排放。在施工期要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作业,某一处的运输车流量不宜集中和过大,尽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2.2声环境影响分析

一般来说,管线工程均布设在城市道路两侧,个别施工路段沿途两侧会有居民住宅楼、学校等环境敏感点,施工期噪声将对这些环境敏感点产生影响,施工机械可近似视为点声源处理,其衰减模式如下:

Lp= Lpo-20lg( r / ro)-L

式中:Lp———距声源 r 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 A) ;Lpo———距声源 ro 米处的参考声级,dB( A) ;ro———Lpo噪声的测点距离( 5 米或 1 米) ,m;L———采取各种措施后的噪声衰减量,dB( A) 。运用上式对管道施工中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进行预测计算,其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项目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

管道工程建设施工工作量大,而且机械化程度高,要想使管线沿途敏感点声环境达到相应标准是很难实现的,只能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减小噪声影响。建设单位要选择噪声小的施工机械,对噪声较高的作业设备采取必要的临时性减振降噪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合理布置施工机械,严禁夜间施工。工程在靠近学校、政府机关时,应选择在休息日、假期进行,有必要时可建立临时声障。特别是离居民区距离较近路段,需对施工段进行有效阻挡,如增加施工围墙,运输车辆市区内禁止鸣笛。同时,集中人力物力,尽量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影响时间,并广泛宣传该项工程的意义,加强施工管理。施工期噪声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性的,而且具有局部路段特性,所以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也随之消失。

2.3对交通影响分析

管线施工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管道施工破路阻碍交通; ②土方的堆置和道路的开挖阻碍交通; ③运输车辆的增加将使道路上的车流量增大。

管网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比较显著,虽然可以采取阶段施工方法,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总有部分土方需要临时堆置,对管道施工沿线道路的交通产生影响。当管线穿越道路时,若采取开槽方式,则易使道路上车辆受阻,对交通状况影响较大,但管线过路工程施工期平均不超过 7 天,因此管线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应控制在7 天以内。大部分管线开挖在人行道路或路旁绿地上进行,极少数路段占用行车道路,且穿越公路后立即回填夯实,市政部门重铺柏油,恢复原状。在市政部门及时恢复路面的情况下,对交通影响较小。

为使工程施工对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交通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施工期间城市道路交通车辆走行线路应进行统一分流规划,以防造成交通堵塞; 必要时需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配合,以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和正常运行,并应提前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出安民告示; 在施工现场安置告示牌,说明工程主要内容、施工时间,敬请公众谅解由于施工带来的不便,并在告示牌上注明联系人、投诉热线等; 在有学校、商场等人流量较大的附近地方施工,要在学生、人群出入的地方搭建临时便桥,采用密目网围护,确保行人的过往安全。

2.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施工剩余的废弃输水管等材料要及时运走,严禁随意仍在施工场地周围。施工弃土要即产及清,全部排至环卫部门指地点,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2.5其它方面

项目施工前应通报燃气、给水、通讯、排水、通讯等管道管理部门,以准确定位管道,防止施工对其构成的破坏,减少市政管网破损的事故概率。发生事故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抢修,从而降低事故危害。拟建管路需穿越河流时,要采用修筑临时围堰及排水设施,直接开挖的施工方式,正常情况下,穿越一条河流施工时间约为7 天左右。建设单位要避免在丰水期施工,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临时围堰,保证河水畅通地流过。施工结束后,将弃土及时排出,避免河道淤积从而引发水土流失,并对河底压平,使河道恢复原状。由于施工期较短,在严格管理的情况下,对水环境影响较小。若穿越河流处河水流量较大,建设单位必须采取顶管施工方法。穿越农田的路段,要尽量避开作物生长期施工,并将表土单独堆放,施工结束后,尽快回填、平整,尽快恢复耕作,以免影响农业生产; 对植被受破坏的路段,要尽快恢复、补栽; 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型机械刮碰路边树木等。

3结论

管线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染虽然是短期的,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同样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影响,进而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如果建设单位提高环保意识,施工时加强环境管理,严格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会大大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海生.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指南[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篇7

 

1 引言

 

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社区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中国农村社会进入了新的转型期。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到2014年的行政村数量下降了大概60%,镇人口将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到2020年城市化率也将达到近60%,比现在提高近10%,这意味着未来15年内将有大约1.5亿人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因此大量的村落将走向终结.如此快的建设步伐和大规模的工程,又加上现在农村社区化建设还没有健全的环境科学保护的政策,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令人担忧。

 

现如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农村社区化建设后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对于在社区化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一些潜在和显在的环境问题的认识还不足,大多数的人认为这与城市施工毫无区别,环境问题可以类推,但是我们没有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农村的生态环境由于农药、化肥的的大量的施用,已经十分严重,在农村社区建设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废弃物,进一步恶化了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农村生态环境。因此,探究农村社区化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以后农村社区化“绿色推进”,是十分有意义的。

 

2 农村社区建设施工中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2.1 主要环境污染探究

 

在农村,由于化肥农药不合理地大规模使用,使残留的化肥农药通过淋溶、地面径流和挥发等方式,对土地、水资源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3]。然而在农村社区化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使本来就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雪上加霜,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是农村社区建设中不容易引起注意的环境问题。而且随着农村社区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图1),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会逐渐凸显。 造成的主要污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固体废物垃圾污染

 

调查表明,在农村社区化施工中的所产生的垃圾主要是碎砖、混凝土、砂浆、桩头、包装材料等组成[2],约占施工废物垃圾的80%。固体废物垃圾是农村社区化建设施工中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应该加大对固体废物垃圾的处理(表1)。

 

2.1.2 大气环境污染

 

在农村,一方面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弥漫天空,造成局部地区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材料废物,随意乱放,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大气(表2)。

 

2.1.3 水环境污染

 

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废水主要是建筑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中和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垃圾废水等任意排入一些河流中,造成水体污染;还有就是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产生的一些有害液体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污染农村水环境[4]。

 

2.1.4 土壤破坏污染

 

农村社区选址大多在农田附近,并且在农村社区化建设过程中基本没有专门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和垃圾回收厂。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垃圾,大多堆积在周围的农田或沟壑,这种处理垃圾的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堆积的废物产生有害液体,进入土壤,严重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而且建筑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广且深远,如难以降解,而且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改变土壤特性,便会破坏环境美感、危害人类健康、污染土壤、降低土地经济价值。

 

2.2 农村社区建设所造成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

 

2.2.1 农村环保机构缺失以及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在我国,最基层的环保机构是县级环保机构,并且环保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城市,导致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在2012年,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的乡镇环保机构分别有3849、2619和5605个,而有污染的乡镇企业为479908、397684和3335640个,也就是说每个环保机构要监督管理数百个企业,如此比例失衡,导致出现管理漏洞,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5]。

 

2.2.2 有关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环境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社区化环境管理考虑不周,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社区化建设施工的环境保护政策 [6]。

 

2.2.3 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农村居民由于文化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长期以来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及观念。对垃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施工人员随意投放垃圾已成为习惯,造成农村社区化建设中垃圾污染日益突出。

 

2.2.4 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很多经验证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统计,环保投入如果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1.5%可以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如果达到2%~3%可以逐步改善环境环境。

 

我国在“九五”期间,用于污染防治的投入还占不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如果说我国环保总投入不足的话,那么农村环保投资更是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市(县)农村环保投入均为空白[7]。

 

2.2.5 建筑垃圾焚烧

 

在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很多施工方的做法是进行露天焚烧,由于建筑垃圾成分复杂,产生大量的有害污染物,严重污染了大气水和土壤。

 

2.3 农村社区化建设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一系列恶劣影响:①与农药化肥污染形成复合污染,直接危害了农村地区人群的健康;②导致酸雨面积扩大,伤害林草和农作物,从而造成土壤资源退化;③二氧化硫等直接危害农作物叶片,导致农业产量降低。

 

水环境污染对农村的发展同样带来了恶劣的影响:①水污染使水产养殖的质量降低;②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从而造成农村水资源的紧张或缺乏;三是农村饮用水安全标准难以达到,易于引发某些恶性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

 

土壤污染则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的污染、减产;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

 

3 农村社区化建设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案

 

由于“农村社区化”建设在中国还是一项新兴的农村规划模式,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而且有关方面的制度尚不完善,尤其是这项工程所关注的重点是农村社区规划工程的进展,而对于在建设过程中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不太重视,使其成为一项重大的隐患,久而久之,它所造成的影响会逐步扩大,造成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通过对很多地方“农村社区化”建设中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3.1 遵循有机更新理论[8]

 

“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先生对北京旧城规划建设进行长期研究,在对中西方城市发展历史和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结合北京实际情况提出的,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 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在农村社区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样如此,我们应该按照农村的内在规律,整体把握农村的细胞和农村组织更新的有机性以及更新过程的有机性。顺应和摸清农村社区化的机理,使农村社区化的建设“绿色推进”。

 

3.2 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在农村,由于接受程度的限制,其环境意识普遍淡薄,导致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对于工程和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处理不得当,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4]。因此需加大宣传力度。首先,在农村社区施工处,宣传新型生态文明的观念;其次,开展一些环保科普知识讲座,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一种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氛围[9]。

 

3.3 组成“农村社区化”施工环境保护监察小组

 

由各部门选派一些人员,组成监察小组。定期组织进行突击监察,确保施工地不是只做表面文章;进一步明确部门、乡镇 、村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乡(镇)村积极运作、农民主动参与”的推进工作联动机制[10],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使农村社区建设绿色推进。

 

3.4 国家对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

 

我国农村社区覆盖面积广阔,且东部、中部、西部等各地的农村社区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我们的环境规划具有一般性,不能因地制宜。因此,应该根据各地区本地的特点进行环境规划,尽量使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初始状态,使农村社区建设不加重地区的环境污染[7]。现在,注重的是社区建设完成后的环境规划,而社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管理体系尚是空白。而且,设立的环境保护部门,县一级环保机构是最低层的环保机构[8]。因此,应该制定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使环境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设立在农村社区的分机构,完善有关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的法律条例[11]。

 

3.5 绿色选材

 

对于农村社区化建设中使用的材料,应尽量做到绿色环保;合理选址,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选址,尽量远离耕地,避免垃圾直接丢弃在农田,造成污染,并且离村子的距离不要太近,以免加重噪音污染;积极发展新型的生态农村社区模式。打造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建设模式,在施工的过程中始终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形成绿色园林,加强环境保护。

 

3.6 借鉴成功的城市建设环境管理制度

 

城市的环境保护体制已经趋于完善,对于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城市建设的环境管理体制,对成功的城市环境管理体制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农村当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农村社区化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

 

3.7 加强技术防治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做到科学技术化。①粉尘材料运输应限制高度,且表面喷洒水并覆盖,防止扬尘污染;②施工、生活和办公区道路硬化配备专人洒水清扫,以控制扬尘;③灰土集中过筛、拌合并设围挡,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在废水处理方面。修建临时沉淀池,生产废水应首先排入沉淀池,严禁直接外排;施工现场的所有临时废水收集设施、处理设施均需采取防漏隔渗措施,生活污水应与施工废水一起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油漆、油料等易污染的化工材料分类存放,配备沙土、铲、托油盘等防止泄漏引起化学污染;水泥、黄沙、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工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12]。

 

建筑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制定垃圾分类收集的奖励和处罚规定,提高施工人员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积极性;拿出专项环保资金,加强对垃圾的处理;制定有关保证和促进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推行的法规政策等[13]。

 

4 结语

 

农村环境污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面。农村作为环境保护的薄弱区,环境污染问题本就因为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在农村社区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遵循自然法则,对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进行合理的处理,配备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在处理垃圾的同时充分利用垃圾,并且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多农村社区化建设施工的监管力度,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使农村社区建设“绿色规划、绿色推进”。

 

“生态文明”是当今时代的重中之重,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点,考虑到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消除和减少农村社区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打造农村社区建设的环保新模式。才能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

篇8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经济措施

前言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坚实后盾。但是为了经济社会发展、个人利益,人类不惜以牺牲环境达到目的,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反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就是人类长期从事生产、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带来的,现在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引起经济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等关系失调,如不采取有效手段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后果将会极其严重。

一、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现状的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污染治理上取得了斐然成绩。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表面现象背后的一些问题,在环境污染治理上,行政手段有余,经济和法律手段严重不足,即使政府付出了高额的管制成本,但是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面前依然束手无策。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经济、法律等方面考虑如何推进工作。从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一系列不当的社会经济行为是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所以,经济手段的运用才是关键,行政手段才是保障。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杠杆等手段理顺分类资源产品的价格机制,促使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根据市场信号和政府政策导向主动选择最优方案,主动调控节能减排空间。

二、经济手段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实施情况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经济手段源于经济学研究的“企业外部性”问题和“内部化”理论和实践,其结果是改变传统的企业投入―产出的本利分析模式,改变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仅对环境污染实施“末端”治理的一种经济调控方式。它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多种选择,刺激他们通过成本和效益比较选择最有效或最有利的治理方案,减少环境管制成本支出的同时,也能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中主要使用了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税等经济手段。每一种手段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效果差、效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第一,排污收费上,收费对象不全、收费标准过低、收费管理混乱,甚至存在“讨价还价”和非法使用不予付费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环境污染治理费用远远超过缴纳的排污费用,这就导致不少经济主体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自主进行污染治理,严重削弱了排污收费制度的作用。第二,由于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尚不成熟,加之监管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难以形成一种良性关系,妨碍了这一手段的实施。第三,环境税实行以来,由于征收范围窄,缺乏多样性的税收优惠措施,加之一些环境税协调性严重不足,以致环境税作用发挥有限。

在利用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肯定它的功效,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难以保证经济手段的有效实施,更为环境污染治理带来了新问题,对此,只有找原因、提新意,才能逐步消除问题、促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经济措施分析

基于经济学研究环境污染治理问题,讨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解决“市场失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切实发挥经济手段的功效。因而,针对经济手段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五点措施:

第一,健全排污收费管理机制。要想使排污收费制度切实起到效果,亟待组建一个具备高素质的执行主体,通过他们健全排污收费管理体系,深入挖掘隐藏在背后的问题,同时严格按照制度收取排污费用,做到管理严格,以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权威性。另外,还要优化管理制度,既要做到依法收费,又要强调管理效率的提升。当然,在管理效率提升上一定要加强收费人员业务素质建设。其次,将浓度与总量结合在一起,改变过去超标收费,向超标加倍收费形式转变,逐步提高收费标准。此外,对同一排污口含有的污染物质进行分别收费,使静态收费向动态收费转变。由于收费标准的转变,经济主体出于效益考虑就不会忽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再次,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市场经济主体认识到依法缴纳排污费的必要性,以及不按规定缴纳的严重后果,使其自觉缴纳排污费用。最后,合理使用排污费,常言道“钱要花在刀刃上”,在排污费使用上更要做到如此。

第二,完善监管机制,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对于排污交易权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从理论上讲,对市场上每一排污单位进行全天候的连续性监控是最理想的情况,但从技术上讲,这需要有充分的技术作为保证,可是我国环境监测系统技术水平并不高。对此,需要不断提高技术环境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对排污权交易进行高效而严格的管理。例如,某市发生自来水严重苯超标问题,调查结果是该市石化20世纪80年生泄漏事故后污染物渗入地下,现在渗入某水务集团水厂自流沟造成。这一事件完全揭示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监测上的漏洞,如果监测得当、高效,自来水污染就有可能避免,足见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忽视这一项技术工作的推进与建设。

第三,在全国范围中推广使用排污许可证,逐步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刺激让市场主体采用低费用、少污染的排污措施,从而使污染源合理布局,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第四,建立成熟且完善的税收机制。目前,我国生态税收还停留在准收税阶段,而美国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对此,我国要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需求制定一套完善的、成熟的环境税体系,尤其要确保生态税的完整性,这一点上可借鉴西方国家。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税收调控机制,以提高环境税的适用性。

第五,加强其他形式的经济手段的落实与实行。除了上文提到三种经济手段,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手段还有押金返还、政府补贴等。在押金返还上,可适当提高金额或提高污染物排放检验标准,以加强污染物回收、治理。政府补贴可以减少排污单位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为鼓励排污企业积极落实“治污”工作,政府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从财务上给予其多形式的优惠政策。

结语

综上,文章就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及加强治理的经济措施进行了分析。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为了缓和并化解这一矛盾,就必须让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管理当中,并使他们充分认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长治久安。对于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予以实现,而对于环境污染治理还需要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来予以保障。

篇9

关键词:外部负效应;污染治理;环保意识;“R3”原则;循环经济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中小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力量。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劳动就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据测算,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9%,国内生产总值50.5%、税收的43.2%、社会商品销售额的57.1%和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75%以上。但是中小企业又是我国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污染负荷约占工业污染50%,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登封市的中小企业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垒台支灶,发展迅速。但是,中小企业小而散的企业模式,使人们在享受经济上富足的同时,也承受了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大量水资源由于中小企业的工业污染受到破坏,导致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无,乃至无法饮用。更为严重的是,该市个别地方因为工业污染严重,有害物质进入农作物内,对人民生活造成直接污染。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并不理想。虽然近年来,登封市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已经告别了工业污水、工业烟尘随处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占用农田、侵占河道等现象,但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依然较淡薄,环保工作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如何实现循环发展中的环境治理,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有效利用循环资源。

二、登封市中小企业污染治理的困境

(一)外部负效应明显,普遍存在偷排废弃物的现象

和其他企业一样,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样存在外部负效应。所谓的外部负效应指中小企业生产活动的外部不经济,即企业的生产活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未给他人以补偿,是一种市场失灵的表现。在中小企业中,高污染的企业普遍重效益轻环保,很多企业存在着偷排、漏排的现象,大量的有害物质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空气,或丢在路边。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废物进行处理需要比较高的成本,该成本直接打入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而废弃物直接排放,企业的成本下降,利润上升。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铤而走险,冒着被罚甚至犯罪的危险偷排废弃物,达到将企业的“私人成本”转嫁给社会承担的目的。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引起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高污染中小企业的生产水平常常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二)中小企业往往规模不大,治污能力差

由于资金短缺,信贷能力差,中小企业业主容易选择投资一些规模小、见效快和高污染的行业,如小化工、小造纸、小冶炼、火电和小印染等行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没有能力购买处理三废的设备。即使购买,较高的运行成本影响了企业处理废弃物的积极性而选择直接外排。同时,中小企业治污技术十分落后,处理后的废弃物依然存在严重超标问题。如登封市的铝石窑企业就是在治理后还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治理无望的情况下于2006年被市政府实施强制取缔的。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污染物处理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大型工业企业。随着中小企业发展,产生的污染物在所有工业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污染量的增加和处理污染能力低下的矛盾使得中小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解决的难度也在逐渐上升。

(三)乡镇中小企业分布零散,管理困难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分布非常零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2000年登封市有50%以上的中小企业分布在行政村(包括自然村)。由于分布在各个村镇,环保部门进行集中管理存在困难。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污染企业往往谎报少报污染物排放量,政府也很难进行核查。有些企业还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思想。即便被环保部门查到违规排污现象宁愿接受处罚,也不愿意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由于环境自动监控设施还未普及,环保部门由于人员限制不可能对每个企业天天监督,检查人员一走,污染企业有可能还违法排污。中小企业的分散带来管理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敢于偷排偷放废弃物,从而加大了治污难度。

(四)环保意识薄弱,缺乏成熟的监督机制

虽然环保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各级村镇,一家小造纸厂、小印染厂污染一条河,一个小冶炼厂、小采矿毁掉一座山的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还是对污染问题不够重视。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的环保意识十分薄弱。农村居民往往更看重眼前利益、个人利益,由于就业和收入两条绳索牢牢牵制住村民,从而使他们纳口不言,默然处之。农村环保意识的薄弱形成了对污染企业的纵容氛围,使得污染企业有恃无恐,污染愈加严重。因此人们对高污染乡镇企业的放任也是其难以治理的原因之一。

三、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而言的,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循环经济具有其特有的运行原则,它是建立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原则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减量化或减物质化(Reduce)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reuse)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Recycle)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循环经济是一种发展,即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循环经济又是一种新型的发展,从重视发展的数量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重视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从线性的发展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发展转变,从粗放型的增长向集约型的增长转变,从依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增长向依赖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增长转变。循环经济又是一种多赢的发展,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兼顾发展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正是有了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才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正是有了新型的内涵,才能转变我国的生产力和消费方式,将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正是有了多赢的内涵,才能缓解我国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利用循环经济解决污染治理问题

(一)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禀承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传统模式,导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也是解决乡镇企业治污困境的途径之一。企业应发展内部的循环经济,合理的使用资源,促进资源高效反复使用,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在企业之间建立利益共享的循环经济,一个企业的废物可以作为另一个企业的生产原料,实现企业之间的废物循环利用。从而实现污染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污染排放。如粉煤灰作为火电厂的废弃排出物,经过加工再利用就可以生产成建筑用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

高技术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否则,副产品或再生资源只能被降级或贬值使用。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投入,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技术进步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变;可以显著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包括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分离技术、生物催化技术、生态材料等;关键技术包括产品生态设计原则与方法、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管理的原理和技术、提高生态效率的经济、技术效益分析原理与方法等。

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要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知识经济为支撑,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知识经济带动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促进知识经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中倡导“绿色制造”,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程控制”,以环境可容忍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和污染,建立极少产生废物和污染物的工艺和技术系统,实现清洁生产。政府加大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开发、推广的资金投入,扶植一批从事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开发的企业,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技术条件。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首先,应加强村镇干部的环保知识的学习,提高环保认识,了解环境对一个村镇长期发展的重要性,掌握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平衡,从而对部分乡镇企业的短期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其次,应加强对村民环保知识的宣传,增加学习的途径。通过广播、电视、标语等方式时刻提醒人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使村民了解哪些行为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通过法律方式制止这些行为,加强对有污染企业的监督,达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同时对易引起污染的企业中人员应着重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对污染环境危害的认识,了解污染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法律后果,从而自觉减少偷排三废行为,做好有害物质的妥善处理。通过宣传可以使村镇中形成一种自觉保护环境氛围,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造成舆论压力,迫使企业减少排污,加强治污力度。无论是大都市还是乡村,环境是我们的生存之本,破坏了环境必然在不久的将来受到惩罚。因此,如何减少中小企业的污染保护村镇环境这一问题也应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中小企业的污染治理客观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但只要政府、企业、村民共同努力,采取合理的措施,众人监督、道德和法律共同约束,一定能有效降低污染水平,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五、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彻底革命,它是世纪之交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登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我国正在推行的循环经济,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拓展。各地正在进行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循环经济试点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开端。大力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叶华.推行循环经济,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2).

2、苏杨.中小企业发展及环境污染的分析[J].热点坊,2006(2).

3、邵正峰.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D].浙江大学,2006.

篇10

黑大我爱你,欲哭无泪地写的论文啊~~

偶包宿写的哦~~~

最关键的是我自己都看不懂~~~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摘要:在环境污染治理中,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生物技术具有高效性,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它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发挥了巨大作用,为重金属废水,石油废水,油脂废水,农药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要在污染环境修复、污染环境治理、废弃物的循环再生过程中应用生物技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酶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污染治理应用

Modern biotechnology i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pplication

Abstract: I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s a technical means, biotechnology has high efficiency,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other advantages, its governance and the resto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played a tremendous role for the he**y metal wastewater, petroleum wastewater, grease wastewater, pesticides wastewater, domestic sewage and provides a very effective way. With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biotechnology on the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people h**e become more and more awar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provided unlimited hope. We h**e to repair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waste recycling proc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which is the most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icrobial engineering,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genetic engineering.

Keyword: modern bio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pplication

1. 引言

1.1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经贸合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忽视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目前环境状况十分严峻。近年来虽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

1.2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城市到乡村,我国的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3现代生物技术不但在净化环境,减少污染和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在环境治理中,生物技术因其投资少,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 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况

2.1现代生物技术是应用现代生物科学以及某些工程原理,如酶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等,利用生命体(从微生物到高级动物)及其组成(含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基因)来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一般认为,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方面。

2.2生物技术直接关系到与人民生活,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的医药卫生,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农业的发展。可以在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从基因的角度治愈人类的遗传病。因此,现代生物技术已经被世界各国列为重点项目。

2.3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也称为Environmental Bioengineering)。是一门由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 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称之为环境生物技术。

3.现代生物技术的特点

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主要是依靠生物过程来完成的。科技的发展也充分证明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显示的独特功能和显着优越性充分体现在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着优点,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希望。

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环境生物技术/:请记住我站域名/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大大强化了上述环境生物处理过程,使生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美国环保局(EPA)在评价环境生物技术时也指出“生物治理技术优于其他新技术的显着特点在于其是污染物消除技术而不是污染物分离技术”

由于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适于作为生物过程反应物(底物),其中一些有机污染物经生物过程处理后可转化成沼气、酒精、生物蛋白等有用物质,生物处理方法也常是有机废物资源化的首选技术。生物过程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作为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生物反应过程通常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酶对底物有高度的特异性,生物转化技术的效率高,副产物少,这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条件的化工过程相比,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因而消耗低,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用生物过程代替化学过程可以降低生产活动的污染水平,有利于实现工艺过程生态化或无废生产,真正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生物处理技术除易于大规模处理外,还可利用天然水体或土壤作为污染物处理场所。另外,生物技术的产品或副产品基本上都是可以较快生物降解的,并且都可以作为一种营养源加以利用。用生物制品代替一切可以取代的化学药物、化石能源、人工合成物等,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降至最低程度。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主要是依靠生物过程来完成的。

利用环境生物技术可治理用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环境介质,即用生物修复技术净化环境,使受污染的宝贵资源如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土壤等得以重新利用,同时还可进一步强化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生物技术不仅单纯适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如今已相当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监测,尤其是以生物传感器为核心的环境生物监测技术,可在线在位迅速地提供环境质量参数,成为环境质量预报和报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4.1以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为主,开展环境微生物学的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为重金属废水,石油废水,印染废水,油脂废水,农药废水,生活污水等提供效果好的,成本低的生物治理技术和设备,以促进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

4.2微生物技术在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生物脱氮法,生物除磷法,微污染饮用源水的生物处理,水产养殖水体的生物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污泥的微生物处理,禽畜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生物修复,微生物脱臭,废弃物的微生物资源化,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绿色环保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4.3环境污染的生物降解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贫营养环境污染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的生物降解,如甲基苯和二甲基苯的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卤代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有机农药在环境中的生物降解;危险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以及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如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等等。

4.4然而,由于技术有限,目前我们可以使用的技术主要有:

4.4.1城市有机垃圾处理技术

将城市垃圾通过分选后综合治理,将可腐有机垃圾生产成优质有机粉肥或有机无机复混粒肥;将可燃有机垃圾采用气化焚烧或生产成版材;无机垃圾用于填埋,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集中处理,废水净化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4.4.2生物曝气滤池处理生活污水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集生物处理和过滤两种功能于一体,出水水质优良,是一种高效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极适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4.4.3含油污泥高新生物处理技术

对于我国大中型油田,炼油场,石化企业等行业中含油污泥,炼油浮渣等进行生物治理,通过生物处理达到回收石油资源和污泥达标排放。

4.4.4高新生物工程技术处理油脂化工废水

利用来自于自然界又经培养驯化的功能菌株,根据废水和污水的不同性质,组成,配制不同菌株,通过发酵培养形成多功能复合型菌液,用于油脂化工,化工有机废水,食品,印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

4.4.5油田,炼油废水高新生物处理技术

通过对大中型油田,炼油场废水石油污染物样品采集,降解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筛选,获得石油降解优势微生物,针对含油废水的不同水质特征,选用不同的微生物菌剂处理,使其稳定达标排放。

5.结语

着名的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佛瑞得 霍意耳(Fred Hoyle)先生曾经说过,还未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答案应该由基本的假设来得到,而且同时也必须依靠经过反复尝试和检验的科学工具及方法。随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方法所能处理或修复的对象也在时刻不停地改变。为了使生物技术能满足新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真正进行探索,并且可能以过去未曾想象到的方式来使用生物或是它们的衍生物。

参考文献

[1]孔繁翔.《环境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C].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3]夏北成.《环境污染生物降解》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冯玉杰.《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Subramanian G,Srkar S,Sampoomam S.Biodegradation and utilizar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by cyanobacteria INT.BIODETERIODEGRAS.,Vol.33.No2

[6]The measurement of agricultural molodours.Carney.P.G;Dodd.V.R1989

[7]陈坚.《环境生物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8]Burton,S.G,Gowan.D.A.and Woodley,J.M.(2002)The search for the ideal biocatalyst,Nature Biotechnology,

[9]Chapelle,F.H.,O’Neill,K.,Bradley,P.M.,Methe,B.A.,Ciufo,S.A.,Knobel,L.and Lovley,D.R.A. (2002)A hydrogen-based subsurface microbial community dominated bymethanogens,Nature,

[10]Gareth M.Evans Judith C.Furlong.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与生物技术. .cn. 2007

[12]刘英南.《追求完美-现代生物技术》.[J]《科学时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