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发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3:4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设计发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室内设计发展论文

篇1

环境指的是围绕着人和一切生物的一切外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方式、文化心态以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山水有灵,天人和一”“人与天地相应”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这不仅说明了人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也表达了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环境的感知效应对室内设计发展的影响作为室内空间主要在于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合理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本质是人们为进行各种生存活动而对环境进行改造,创造出物质、精神特性上与人相通的环境,以支持人类生存的各种意义。室内环境应当满足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各方面要求,应有舒适的功能设施、良好的空间视觉形象、合理的温度与湿度,必要的风速,新鲜的空气,充足的光线和不受周围环境的热、光辐射与噪声干扰的不利影响。要想室内达到好环境,就必须使人的感觉效应达到最佳的状态。

室内环境具有以人为主体的空间的基本属性和特性,它是由特定的环境空间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空间环境的主体是活动着的人,而环境的感知效应是人与空间环境的媒介。它所产生的形式特性与其主题的象征性、文化内涵有着必然地联系。我们所进行的室内设计只是将生活世界的各种因素反映在室内的空间形态、界面、结构、陈设等感觉体上,使得这种空间具有很强的感知效应,成为了一种载有人的情感意识的感觉空间。当人们处于这样的空间中,由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使人不自觉地将该空间与历史进程、社会环境、文化心态等模式联系在一起,当形式和内容与人们活动的心理状态相吻合时,该室内空间便能支持人们活动时的情感,使心理的结构稳定。此时的室内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人们会产生归宿感、安全感、舒适感。

要处理好室内环境与人的关系,使人的感知效应达到最佳状态则需要室内设计师的精神创造,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中要研究人们的环境心态、这样对空间的形式进行创造时,就会使空间的形式具有精神的成分,具有情感的意识。它可以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作用。如果设计师没有这样的精神创造,室内的环境空间也不会引起人们内心活动的形式特征。人们也无法区别这类空间的特质;无法在情感上与空间进行交流。因而使得空间形式与意义的感觉效应模式无法建立起来。所以,一个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的建立取决于环境的形式是否实现了人们生活世界的种种精神要求,取决于人们的生存状态反映在室内环境上的理想程度。取决于室内设计师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体系中对室内环境进行人性化的处理与创造。

室内环境是为人们室内活动提供的场所,它随着人们的生活而拓展扩大,并逐渐发展成为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环境整体,人们通过自身的感觉效应,在生存活动中不断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效应实际上是对空间的一种体验,在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人群对空间的理解、对空间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其中主要包括了人们自身行为以及心理与环境空间相聚合的秩序。这些实例不胜枚举,如莱特的考夫曼别墅、米斯一凡德罗的范斯澳斯住宅、勒。柯布西埃所强调“阳光、空气和绿地”、格罗皮斯对住宅的日照、层高、间距等关系的研究等等,把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和谐,使人、环境、风格、形式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一种对人的关怀;一种环境的气氛;一种完整的、自由的个人空间。

21世纪即将到来,人们环境心理的变化将会越来越丰富。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更需要对环境进行人性化的处理和意义的赋予,把人们的主观感受渗透到环境中去,使其成为个性和时代性的环境模式。成为能反映新时代精神和物质技术发展的新的历史。

二、环境创造的要求对室内设计发展的影响首先,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不仅要创造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和工作、生活合适的环境;而且还要求创造性一个文雅、舒适、美观的环境,以美化生活。因此,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的必须要考虑人们的社会风俗、文化氛围、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等因素,并在室内设计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在这世纪之交的年代,人们盼望着环境与人关系和谐,并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环境模式,人们基于对生存质量的深刻认识与反省以及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异化”现象中,努力寻求情感上的平衡。而室内设计也正向着更丰富的环境设计理念发展,其环境理念包含了室内环境与文化;室内环境的表现层次与表现系统;室内环境艺术与审美信息传播;室内环境与人的心理作为;室内环境与形态构成学;室内环境与社会学;室内环境与民俗学等等。这些理念发展与研究必将开阔室内设计师的眼界,使我国的室内设计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高度。

第二,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室内设计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学科。在创作中体现了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渗透。它可以更广泛、更直接、更生动地传递各种信息。即将到来的21世纪正是处在新的边缘学科与综合性学科不断出现的时代,许多新的学科既是分化的产物又是综合的产物。作为室内设计的发展也正是处于分化与综合的辩证过程。它借助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手段去探讨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规律,从“室内环境学”的角度来研究和预测其发展前景,从而调节、控制以达到利用、改造室内环境的目的。

第三,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室内设计的研究方法更加深入。它已不再仅仅是对环境空间的美学要素或是主观情感的某一方面分析,而是在识别室内环境的各种构成要素时,不只是去分析情感的本身,而是在分析产生情感的复杂的刺激物,这样,人们就可以研究环境空间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及环境与人的关系,是把人的情感和环境实体空间放在一起研究。室内设计师在进行环境空间的创造时,把客观对象的性质与人的心理因素结合在一起描述,并加以综合分析,形成主客观相结合及交*的研究方法。

第四,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对现在以及未来的室内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从室内设计在现代环境艺术中所占的比重和重要位置来看,室内设计师应具有更高的素质、修养、知识、技能和文化心理结构。应具有丰富的室内环境的工程设计的经验。

其二,从室内设计师的审美心理结构来看,室内设计师应对环境空间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它是丰富人们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室内设计师捕捉创作灵感的重要手段。室内设计师应对环境空间有着直觉的理解能力;其作用是在整体把握感受的基础上,抓住审美信息所传递的特有意味,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思维。

篇2

环境指的是围绕着人和一切生物的一切外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方式、文化心态以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山水有灵,天人和一”“人与天地相应”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这不仅说明了人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也表达了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环境的感知效应对室内设计发展的影响作为室内空间主要在于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合理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本质是人们为进行各种生存活动而对环境进行改造,创造出物质、精神特性上与人相通的环境,以支持人类生存的各种意义。室内环境应当满足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各方面要求,应有舒适的功能设施、良好的空间视觉形象、合理的温度与湿度,必要的风速,新鲜的空气,充足的光线和不受周围环境的热、光辐射与噪声干扰的不利影响。要想室内达到好环境,就必须使人的感觉效应达到最佳的状态。

室内环境具有以人为主体的空间的基本属性和特性,它是由特定的环境空间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空间环境的主体是活动着的人,而环境的感知效应是人与空间环境的媒介。它所产生的形式特性与其主题的象征性、文化内涵有着必然地联系。我们所进行的室内设计只是将生活世界的各种因素反映在室内的空间形态、界面、结构、陈设等感觉体上,使得这种空间具有很强的感知效应,成为了一种载有人的情感意识的感觉空间。当人们处于这样的空间中,由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使人不自觉地将该空间与历史进程、社会环境、文化心态等模式联系在一起,当形式和内容与人们活动的心理状态相吻合时,该室内空间便能支持人们活动时的情感,使心理的结构稳定。此时的室内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人们会产生归宿感、安全感、舒适感。

要处理好室内环境与人的关系,使人的感知效应达到最佳状态则需要室内设计师的精神创造,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中要研究人们的环境心态、这样对空间的形式进行创造时,就会使空间的形式具有精神的成分,具有情感的意识。它可以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作用。如果设计师没有这样的精神创造,室内的环境空间也不会引起人们内心活动的形式特征。人们也无法区别这类空间的特质;无法在情感上与空间进行交流。因而使得空间形式与意义的感觉效应模式无法建立起来。所以,一个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的建立取决于环境的形式是否实现了人们生活世界的种种精神要求,取决于人们的生存状态反映在室内环境上的理想程度。取决于室内设计师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体系中对室内环境进行人性化的处理与创造。

室内环境是为人们室内活动提供的场所,它随着人们的生活而拓展扩大,并逐渐发展成为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环境整体,人们通过自身的感觉效应,在生存活动中不断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效应实际上是对空间的一种体验,在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人群对空间的理解、对空间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其中主要包括了人们自身行为以及心理与环境空间相聚合的秩序。这些实例不胜枚举,如莱特的考夫曼别墅、米斯一凡德罗的范斯澳斯住宅、勒。柯布西埃所强调“阳光、空气和绿地”、格罗皮斯对住宅的日照、层高、间距等关系的研究等等,把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和谐,使人、环境、风格、形式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一种对人的关怀;一种环境的气氛;一种完整的、自由的个人空间。

21世纪即将到来,人们环境心理的变化将会越来越丰富。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更需要对环境进行人性化的处理和意义的赋予,把人们的主观感受渗透到环境中去,使其成为个性和时代性的环境模式。成为能反映新时代精神和物质技术发展的新的历史。

二、环境创造的要求对室内设计发展的影响首先,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不仅要创造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和工作、生活合适的环境;而且还要求创造性一个文雅、舒适、美观的环境,以美化生活。因此,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的必须要考虑人们的社会风俗、文化氛围、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等因素,并在室内设计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在这世纪之交的年代,人们盼望着环境与人关系和谐,并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环境模式,人们基于对生存质量的深刻认识与反省以及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异化”现象中,努力寻求情感上的平衡。而室内设计也正向着更丰富的环境设计理念发展,其环境理念包含了室内环境与文化;室内环境的表现层次与表现系统;室内环境艺术与审美信息传播;室内环境与人的心理作为;室内环境与形态构成学;室内环境与社会学;室内环境与民俗学等等。这些理念发展与研究必将开阔室内设计师的眼界,使我国的室内设计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高度。

第二,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室内设计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学科。在创作中体现了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渗透。它可以更广泛、更直接、更生动地传递各种信息。即将到来的21世纪正是处在新的边缘学科与综合性学科不断出现的时代,许多新的学科既是分化的产物又是综合的产物。作为室内设计的发展也正是处于分化与综合的辩证过程。它借助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手段去探讨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规律,从“室内环境学”的角度来研究和预测其发展前景,从而调节、控制以达到利用、改造室内环境的目的。

第三,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室内设计的研究方法更加深入。它已不再仅仅是对环境空间的美学要素或是主观情感的某一方面分析,而是在识别室内环境的各种构成要素时,不只是去分析情感的本身,而是在分析产生情感的复杂的刺激物,这样,人们就可以研究环境空间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及环境与人的关系,是把人的情感和环境实体空间放在一起研究。室内设计师在进行环境空间的创造时,把客观对象的性质与人的心理因素结合在一起描述,并加以综合分析,形成主客观相结合及交*的研究方法。

第四,从环境的创造要求来看,对现在以及未来的室内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从室内设计在现代环境艺术中所占的比重和重要位置来看,室内设计师应具有更高的素质、修养、知识、技能和文化心理结构。应具有丰富的室内环境的工程设计的经验。

其二,从室内设计师的审美心理结构来看,室内设计师应对环境空间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它是丰富人们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室内设计师捕捉创作灵感的重要手段。室内设计师应对环境空间有着直觉的理解能力;其作用是在整体把握感受的基础上,抓住审美信息所传递的特有意味,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思维。

篇3

关键词:墙绘艺术;室内装饰;人文环境

在重视装饰,崇尚人情味,逐步追求室内文化艺术内涵的今天,软装饰作为一种表达个性追求和生活情趣的载体,已成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墙绘艺术来源于古老的壁画艺术,结合了当代欧美的涂鸦艺术,被众多的前卫设计师带入了室内设计中,在多元化艺术表现的当今,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装饰效果,其冲出画框的自由、浪漫、环保且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1墙绘艺术解意

1.1墙绘艺术的兴起

墙绘艺术作为一种装饰艺术,早在人类远古时期就已经被人类使用,如在岩石、石壁上刻画图像,形成精美的“岩画”、“壁画”,与自然浑然一体,构造了当时的人文空间环境。而真正在装饰界流行起来还是20世纪60年代在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发展起来Graffiti(即涂鸦),它作为街头文化的重要代表,是种原生的想法与概念,其随意、迅捷的表达则更多被许多追求时尚、个性的年轻人所接受,将街头涂鸦发展起来,在室内找到一种随意发挥的空间,给室内空间一些点缀,将这种充满个性、智慧的艺术形式在室内空间不断升温,活跃空间的气氛,彰显设计风格[1]。

1.2墙绘艺术的现代意义

墙绘艺术的现代意义在于这种艺术形式是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延伸出来的一个独立的新兴行业,即迎合室内设计发展的大趋势,同时架起了室内空间和装饰设计的艺术“桥梁”。在一个对精神层面和审美需求越来越高的社会,墙绘已从单纯的墙面局部的装饰发展到了整体空间的营造。墙绘是放大了的公共艺术,把人类对于美和智慧的追求,放大化地延伸到生活的空间中,这是种文化上的进步,也是艺术史的延伸[2]。墙绘艺术结合了欧美的涂鸦,被众多前卫设计师带入了现代家居文化设计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家居装修风格。其自由、浪漫、舒展、环保且个性化的美感语言,舒缓了现代人的压力与疲惫。墙绘艺术能成为近年来居家装饰的潮流是因为在很多方面适应了现代室内设计发展的多元化、绿色装饰、注重文化等趋势需求。

2墙绘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体现的艺术特性

2.1文化性

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中,人类本有的自然属性与社会文化性越来越背道而驰,从而更驱使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文化的回归。基于这一现状,以自然人文景象为题材的墙绘艺术悄然产生并很快风行开来。由于冰冷的城市建筑对人们文化气息的侵占,文化氛围的缺失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回归文化的墙绘装饰风格,以致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墙绘艺术的文化性在室内设计中淋漓尽致的得以体现。

2.2整体性

室内装饰设计应该是一种整体艺术,通过设计可以取得空间组织、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美以及气氛与意境的营造。手绘墙与家具、陈设在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转换,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达到整体统一。

2.3审美性

墙绘以其独特的审美性引领家居装修潮流,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速,每个人追求的美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墙绘带给人们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给人本身以极大的关怀,墙绘的外在形式也是对人们内心的写照,其审美性也在于召唤人们的精神向往,这是墙绘发展迅速的一个因素。室内设计不能一成不变,不同的风格要不断地充实到设计中去。设计的墙绘作品能融会贯通于空间和人的精神之中。墙绘艺术之美得以体现,室内设计的装饰美也才具有无穷的魅力。

2.4装饰性

墙绘的装饰性也是其功能性,墙绘属于“软装饰”。墙绘在室内的装饰性之一是从造型语言和具体表现形态上来看的,它的构图、造型、色彩等,均以条理化、图案化、理想化的处理手法,取得迥异于自然的装饰效果。装饰性之二是指室内墙绘艺术与人之间建立的一种“对话”的关系。因为墙绘独特的表现方式,天生就具备了与人产生“对话”的条件。这些条件通过人的视觉、触觉等生理和心理的感受而存在并体现其价值。墙绘艺术可以创造出温馨、惬意的居室环境和宜人的情调空间,它是作为人和室内装饰之间的媒介而存在的,是把人带入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桥梁[3]。

在室内设计呈现多元化、环保化、人文化、个性化的大趋势下,墙绘艺术作为一种装饰文化,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时尚元素进入室内空间并且流行至今。墙绘用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传统文化的气息,塑造着各式各样的人文空间与个性环境,同时架起了室内空间和装饰设计的艺术“桥梁”,并与人的内心情感充分的融合起来,引领未来设计的潮流。

参考文献:

[1] 宋玉珊.手绘墙艺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设计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09.

篇4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图案在人类文明史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图案不仅应该得到保留和继承,还要与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并逐渐成为表达某种功能和精神意义的符号,成为一种识别各种设计形式意义的依据之一。建筑中的中国传统图案都是以雕琢、彩绘等形式依附于建筑结构之上,并且雕饰不受制约,图案内容比较自由。中国古典家具中装饰图案的应用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综合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面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观念意识及审美情趣。如今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图案的应用更不能被忽视,我们应立足于过去扎根于自身的民族土壤,恢复传统文化,以中式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材料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韵味和时代感的现代室内设计风格。

图案是一种古老的且最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便有了美的追求,这种追求就显现于图案之中。包括人体装饰,工具的装饰,器物的装饰,洞穴的装饰。从出土的器皿中可以看出器皿表面上就有了生动美丽的纹样所组成的图案。“千古年来,人类的这一装饰行为虽历经历史的沧桑巨变而从未间断,并且演变发展,日趋完善。”“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民族中形成了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图案形式。”虽然在各个时期吉祥图案都有其相对的局限性,但其发展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直到今日,中国传统图案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人类文明史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饰日益成为表达某种功能和精神意义的符号,成为一种约定俗成人们籍以作为识别各种设计形式意义的依据之一,在设计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给人以美感并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符号传达特定的审美信息。”

传统图案与设计看上去似乎是不相干的,其实不然,传统图案在中国传统的设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房屋的天井、梁柱、门窗的装饰,还是室内屏风隔扇、家具摆设,以及象征平安吉祥的瓶颈陈设,包括兼具实用审美功能的窗慢、坐垫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图案,传统图案在传统的装饰设计中达到无物不饰、无饰不巧的程度,成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图案是设计的基础,二者一脉相承,同宗同源”。

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不仅应该得到保留和继承,还要与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设计方方法相结合,也只有在现代设计应用中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图案,并赋予传统图案新的生命力从而创造出全新的设计形式。

一、中国传统图案在建筑中的应用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图案被广泛应用在建筑中。建筑中的传统图案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图案都是以雕琢,彩绘等形式依附于建筑结构之上,并且雕饰不受制约,图案内容比较自由,有历史典故的。如“玉女献瑞”、(浙江省东阳市鸿运楼)有戏曲故事的。如“岳飞精忠报国”、“貂蝉拜月”、“五子登科”、“贵妃醉酒”。有祥禽瑞兽的。如“凤凰展翅”、“飞鹤祥云”。有花鸟鱼虫的。如江西训经堂的轩廊顶部就采用了莲叶、莲蓬等植物图案,造型生动细腻。还有神话佛道的。如“八仙过海”、“童子拜观音”、“牛郎织女”。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历史典故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关、营造之精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中国传统图案在家具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家具装饰图案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综合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面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观念意识及审美情趣。其风格脉络也各不相同。如商周时期家具图案神秘威严,春秋时期浪漫绚丽,秦汉时期飞动精炼,魏晋时期自然清新,唐代丰满华丽,宋代简洁纤秀,明朝时期典雅秀美,清朝繁琐秀丽。

中国古典家具装饰图案构图活泼自然,热烈而有生气,无论题材是动物、植物、花鸟、人物、自然山水。还是各式几何纹饰都具有强烈的动感和生命力。与家具的造型和结构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是体现中国古典家具卓越成就和艺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商周时期多是青铜家具,做工精细,肃穆,内容多样,构图严谨。装饰图案多以警餐纹、夔纹、禅纹、龙纹和自然图案为主。秦汉时期家具图案变幻多样,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与佛教有关的莲花、飞天等清新自然,超凡脱俗的图案纹样。明朝时期是我国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历经儿百年的积累其装饰手法及纹饰结构丰富多彩,装饰图案别具一格,典雅秀丽。多是一些卷草纹、牡丹纹、莲花纹、松、竹、梅、兰、双龙戏珠等动植物图案。题材多是颇有文儒高士意趣的古祥图案。如“凤穿牡月”、“喜鹊登梅”、“福禄寿”。清朝家具装饰图案在清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拓宽。最为盛行的还是吉祥图案。如“双龙戏珠”、“五福捧寿”、“年年有余”、“凤穿牡丹”“福庆有余”“福寿双全”“双鱼吉祥”等,布局大多采用满铺的形式。

三、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美学 室内设计 审美 环境 艺术 当代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今天,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装修空间的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设备的安装;通信等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此加以论述。

一、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二)美学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三)美学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以上美学要素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却不能孤立对待,因为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总体应大于所有个体的总和,仅仅依靠总体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总体。因此,室内设计整体审美价值的产生要凭籍各美学要素统一框架下的意义整合而获得。

在所有的与视觉有关的艺术设计中,形态学提供了基本的部件构成形式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准则,当然其中也包括设计中依附于形式的各美学要素的组合法则。不仅如此,形态学理论还被应用在甄别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研究艺术设计的特征等方面。具体到室内设计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设计的个性从那种“压迫性的总体性”中解救出来,如何充分发展差异性和异质性。其实,这种把大叙述和小叙述对立起来,把总体性和差异性对立起来,把同一性和异质性对立起来,以非总体性、非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审视、规范自我的创造的思维特征,不仅是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而且也是当代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从实践来说,它也确实已经对当代室内设计创作带来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影响。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处于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与理想精神,所有这一切经历史的积淀与传承而形成具有个性差异、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它和地貌、物种、气候交织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以人为中心的室内设计,不但要从功能上考虑符合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所需的各种实用要求,而且更应从心理方面进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需求的人文关照,以及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室内设计作为文化的物化创造活动,其风格形式的表现应从大环境整体的高度,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把室内环境视作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设计元素在组合中的符号化处理,使能指与所指有效结合而具意指作用,充分运用设计形态符号的象征、隐喻功能,准确反映出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以及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大环境的“外”,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开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意义而孤芳自赏。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环境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综合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相互类同、缺少创新和个性的情况,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缺失内涵而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着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现代美学要求室内设计不但高度重视艺术性,而且还高度重视科学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当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 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另外,在设计

表现方面,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的广泛普及应用,可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技术去探测第四维效果。例如美籍华裔着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东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并把新技术产生的视觉美感展现在我们面前。

针对当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问题,室内设计在采用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当高度重视并运用现代美学原理,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量,从而创造出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以及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满足。

综上所述,处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离不开美学理论的参与和指导。理论必须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学术和应用的重要工具。没有理论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组织基础且是脆弱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当代室内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紧跟时代和尊重历史,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室内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绿色设计;发展趋势

0 前言

21世纪,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室内设计具有很高的视角审美效果,而且还要更多地考虑身体健康。所以,在室内设计中,要将绿色因子注入其中,从绿色的角度、低碳的角度出发开展室内设计,包括所使用的室内设计材料以及设计方案等等,都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使得绿色室内设计符合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还有助于促进人与生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提出“绿色设计”概念的背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创造自主生存环境的同时,还要改造世界,过程中自然资源消耗也会加速,导致生态失去了平衡。伴随而来的,就是各种不良的环境后果,诸如土壤呈现出沙化、臭氧层遭到了破坏、出现了温室效应,由于各种植物的绿化功能减退,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1]人类在发展的进程中,给自己的生存空间造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人们为了实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绿色设计”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关于“绿色设计”的理解,最早出现于美国的环境污染法规,当时的这一概念并不属于是统一性的概念,也不具有权威性,却已经在世界的各个国家得以推广。中国对于“绿色设计”的界定,是将设计目标界定为人、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以此为依据,将人们的生存环境构建起来的同时,还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更不可以污染环境。

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各项因素都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所构建的室内环境关乎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绿色室内设计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提倡。

2 室内设计中绿色元素的应用

2.1 在室内绿色空间布局的设计

室内设计关乎整体的建筑设计效果。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在划分室内空间的时候,要对建筑设计以充分考虑进行空间选择和划分,这是塑造绿色空间的基本前提。如果建筑的空间结构不符合绿色设计的要求,就要对原始的建筑空间环境进行改善,以使得室内空间的通风良好,并获得更好的采光效果。[2]这样,就可以降低空调的使用效率,并尽量以自然采光代替人工照明,由此而获得能源节约的效果。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中,要注意在对室内空间的进行功能性分区的时候,要采用对立体空间进行划分的方法,以提高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出发,让室内空间设计无论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更为注重突出文化的内涵,还要注重科技元素的渗透。

2.2 室内设计中要注重绿色材料的应用

室内设计中,装饰材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装饰材料直接关乎室内空间环境质量。如果选择不恰当的装饰材料,就会在室内空间中释放出有害的物质而污染环境,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所以,在选择装饰材料的时候,要注重选择具有较高环保价值的材料,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意装饰材料的用量要减少,而且要提高材料的重复使用率。室内设计中如果过度地装饰,就会大量地使用装饰材料,必然会提高装饰成本。为了降低装饰成本,在进行室内家具选择上,要避免在室内制作整体家具,最好是引进已经装配好的家具,由此减少家具的加工而污染室内环境。[3]在进行装饰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高科技材料,比如,在玻璃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具有调光效果的玻璃,其不仅可以保证室内采光,还可以发挥保温功能和吸热功能。要注重墙体的装饰中采用保温材料,还要考虑到节约型材料的使用,由此而降低资源的消耗量,以降低资源消耗成本。

3 室内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需要建筑室内设计中要发挥其使用功能,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室内设计要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而且要风格多样,而且还要富于文化内涵,绿色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求。

3.1 选择具有环保价值的室内装饰材料

建筑室内设计中,如果按照传统的设计方式,往往更为注重装饰效果而没有积极的健康意识,特别是设计单位在设计中还会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更多地考虑到建筑装饰材料的价格,而用户更多地考虑建筑设计材料的款式以及所能够发挥的使用功能,而没有认识到室内设计中环境保护是重要的元素,导致室内环境会影响到用户的健康。[4]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选择室内装饰材料的时候,不仅要选择具有环保价值的材料,而且还要在装修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以使得室内设计能够满足用户的健康,符合社会上所倡导的环境保护的要求。

3.2 在室内设计中要将绿色景观突出出来

人们低碳环保理念的不断增强,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中,除了要具备使用功能之外,还要塑造良好的绿色环境,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在进行绿色设计的时候,设计师要将绿色设计理念注入其中,并广泛地征求用户的意见,以在室内材料的使用和装修的时候,应用绿色植物进行景观设计,让用户在室内就会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5]除了绿色植物之外,在设计中还可以引用民间艺术,让室内设计成为具有民族风格的人工环境,在设计的手法上,也要从健康的角度出发,给用户塑造能够让身心放松的环境,使得用于亲近自然的本性得以释放出来。在室内设计中塑造人工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满足人们的本能需求,同时使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以提高室内空气中氧的含量,而且植物还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湿度,吸收室内装饰设计中所释放的有害物质,而且还可以发挥降低噪音的作用,为用户塑造一个安静怡人的环境。

3.3 在室内设计中要将科技因子注入其中

现代的室内设计要适应科技发展形式而将科技因子注入其中,让室内空间中物的形态、颜色的搭配、采光等等都采用科技手段进行合理搭配,以做到科技手段与室内艺术效果的完美结合,同时还可以缩短室内设计更新换代的周期。特别是采用科技手段所获得的设计效果要优于传统的设计操作模式,无论是在室内设计上,还是在室内施工中,都可以使得设计更为完善并获得良好的设计效果。

4 结语

工业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室内设计要注入绿色理念,就是要使室内空间环境能够满足人的健康,且能够对物质世界具有一定协调力。所以,室内设计是精神文明通过物质环境的塑造而体现出来,不仅要提高审美层次,还要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注重绿色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历渝,杨韵儒.基于3R理念之绿色室内设计创意策略与方法[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69-176.

[2] 张俊竹.结构仿生设计原理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1):75-77.

[3] 李朝阳.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建筑界,2013(14):44.

[4] 任秋钢.室内设计的“绿色”设计观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15):191-192.

篇7

关键词:绿色材质 室内空间 应用

前言:

绿色设计主要是指在保证室内空间舒适度的前提下,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减少废气物的排放,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品质追求。而对绿色材质的选择正是进行室内空间绿色设计的关键环节。目前开发和应用绿色材质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商业战略。以下笔者就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绿色材质的选取,以及绿色材质在是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做粗浅的探讨。

1.绿色设计和绿色材质的理论基础

1.1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最早出现于美国设计理论家威克多・巴巴纳克所出版的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其书中重点提出在室内设计中要认真考虑到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者要本着保护地球环境的原则为室内空间提供设计服务。时至今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在法律上以明确规定了绿色设计的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其在房屋装修后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必须低于验收标准,凡符合验收标准的装修行为都可以统称为现代的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一种整体的设计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观。重在强调经济发展中经济与文化、生活与社会的协调;重在强调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节约与开发、使用与再生的协调。因此,对绿色空间设计而言,绿色设计正是回归自然,关爱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和强烈愿望的产物。

1.2 绿色材质

绿色材质是绿色设计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组成部分。绿色材质并不是人类开发的新型材质,而是从对周围环境功能和环境保护的贡献角度命名的。因此绿色材质又可以称之为生态材料、环保材料,是具有良好使用功能,能够再生利用在生态环境可以达到有机共存的材料。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地球资源、生态环境的广泛关注,绿色材质的出现对世界各国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是建筑工作、室内专修选材的必然发展趋势。

目前针对室内空间应用中绿色材质的选择,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原则:首先,绿色材质要做到无毒无害,既是指材质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要稳定、安全,能够有效避免分解出有效物质、排放废气造成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其次,绿色材质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其消耗的资源、能源较低;再次,绿色材料在室内环境使用中要做到可循环、重复利用、回收容易;最后,绿色材质的使用要保证环境污染少的同时能够起到计划环境的作用。

2.绿色材质在室内空间的应用

2.1绿色材质应该与室内空间布局相和谐

绿色设计不仅要在室内设计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观念,还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室内舒适程度、审美欣赏等多方位的需求。因此,在绿色材质的选取上应该根据室内空间的合理组织与设计,创造出符合人们居住需求的健康环境。例如日本六本木商业街在绿色材质的选取与布局上,从分体现了空气动力学的特征,减少了对空气的依赖性又达到了冬暖夏凉的效果。在主体材料选取上,主要以石材贴面和木材为主,避免了传统室内设计只流于表面装饰形式而忽视实际功能的现象,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和精巧严密的选材,加大室内自然生态设计力度的同时也在有限空间内拥有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2.2绿色材质的选择应该遵循生态环境要求

目前在室内空间装修污染源上,主要可以分为室内光污染、室内空气污染两种。室内光污染主要表现在室内装修中采用的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以及镜面等装饰材料所反射的光线,使人们产生眩晕不适的感觉。而室内空气污染主要表现于室内装修中残留的各种有害化学气体,如甲醛、苯等污染气体。这些装修设计材料的使用,轻者在居住中会使人们感觉到身体不是,重者会直接危机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该杜绝有害材料的使用,大力推广、使用绿色材质,同时遵循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在室内空间应用中绿色材料应该多推行简约格调设计,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尽量避免使用反射系数较大的装饰材料。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室内环境,营销自然环境与人工设计相结合的视觉空间感,在每一设计背景中,都突出设计的灵动性。并且将绿色材料与生态环保意思有效结合在室内的各个空间内,慎重选取绿色材质,从室内装修的源头控制污染的产生,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充分体现出理想化的室内设计即以简单空间变生动设计手法。

2.3 在室内空间中应该多引用绿色材质陈设

绿色材质陈设主要是指在家居环境中不散发有毒物质的家居、摆设。主要包括:不上漆的原木家居;不含损害人体的有毒成分科技木家居、高纤板家居等;以竹、藤等天然材质制作的沙发、椅、茶几的家居小摆设。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该多选用绿色材质的家居陈设,以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释放量,降低室内环境的污染。同时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可以采用极具地方特色的绿色装饰织物,来装扮室内环境散发绿色装饰织物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们在居住环境中感受到异乡人特有的新奇感,使人们感受到空间建筑与装饰物中交相辉映的强烈浓郁色彩,为室内空间添加一抹色彩的同时也做到了环保、健康。

2.4 将绿色材质与室内空间装修技术相结合

在室内空间的装修设计中应该结合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室内装修现场制作的构造法,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空气污染、粉尘污染。在室内设计中尽量选用在工厂中已经加工成型的绿色材质半成品、成品,以此减少现场制作的污染传播的同时提高室内空间施工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可以灵活地根据用户的需求制作室内环境的外观造型和空间分割,创造更大程度的居住舒适度。在室内采框结构的选择与配套也应该多使用工厂式生产,以缩短施工工期的同时大大的降低装修设计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材质在室内的应用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善,更能使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因此,纵观目前我国室内空间设计发展,绿色材质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势必成为室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绿色材质创造的舒适、安全、经济、美观、实用的室内环境也势必为人们追求健康、高品质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为我国室内空间设计的良好发展提供深刻而又长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运用 意义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中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精神。今天,传统文化并没有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汹涌浪潮而消失,相反却得到了重新认同和进一步的肯定。艺术实践证明,艺术设计只有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扎根于本民族肥沃的传统土壤,在世界范围内才能拥有显赫的地位与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积淀了很多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由中华文明演变而来,汇集了我国独有的民族特质以及精神风貌,体现了我国各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思想文化以及观念形态、意识等。中国传统文化由曾经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华民族先祖所创造,并被后代子孙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蕴含着很多民族优良传统,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和历史的结晶。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形形的文化理论和文化学派,不仅有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核心文化,还有道家、佛家等文化。这些文化形式都不断推动着我国文化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彰显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独特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作品在设计风格上回归传统,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在设计中的回归,不是在设计上对传统图案的简单引用,而是升华为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你可以在这些作品中,感悟到一种神韵、一种魅力、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精神。这种融入到设计中的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方式、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的运用

艺术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也更加注重产品的品位、文化内涵。为了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我们必须把具有传统特色的审美追求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民族个性的设计风格。当下设计的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但设计的民族风格和人文特色在多元化发展中却随之增强。日本的现代艺术设计用30余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近―个世纪的发展路程,并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风格,就是因为他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强烈的意识到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设计文化发展的道路。

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的设计理念。儒家秉持“平庸、折中、调和”的中庸之道,主张“合内外之道”、自然中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天人之和、折中调和的思想理念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大师及工匠,成为中国艺术设计当中一种极具审美意蕴与艺术价值的艺术理念。目前许多重要的艺术设计沿用这一设计理念,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与美感。例如当今有许多地产开发所采用的艺术设计,强调天然山水的重要优势,或者借助人力巧夺天工,在景观打造方面注重自然之美,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建筑景观及宣传画册的艺术设计中,提升艺术层次,表现出自然中和,天人合一的大气之美。同时,儒家中庸之道在室内设计方面也受到业主及设计师的重视,并得以体现出来。室内设计如果过于铺张繁多.华丽修饰,容易给人造成拥塞多余、矫揉造作之感,反而不上档次,但如果不加修饰,一味从简,则会造成寒酸粗陋的效果,不但没有美感,而且影响居住功能与舒适度。所以,室内设计的装修设计就要采取中庸之道,选取某一特定风格,合理设计搭配、采取适宜装饰,追求既美观实用又简洁自然的设计效果。

2、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运用。有中国特色的图案无论是在纹样造型上还是色彩上,都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中国传统图案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无数绚丽的中国艺术文化瑰宝,传统装饰艺术更是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无数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图案产生、发展和消亡,最终凝练而成的、沿用至今的中国图案符号成为我们传统图形文化的“国粹”――中国元素。图案并非实际存在的东西,我们只是能从实际的物体联想到它。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切舞蹈、建筑等都是可以被提炼成图案的。图案是设计作品的表意形式,是设计作品中敏感和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是由绘、写、刻、印以及现代电子技术、摄影等手段产生的能传达信息的图像记号。在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装饰图案创作经验,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民族传统装饰图案特色。图案艺术作为人类传统文化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当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审美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作为各种艺术设计的文化基础之一,是其他各种艺术创造形式的基础,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对于中国传统图案的运用,我们必须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四、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价值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在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发展的初期只能是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失去了发展具有本国特点的艺术设计的能力。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缺乏。但目前我们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作品却越来越远离我们自己民族的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依然面临着别样的尴尬。。瞻前顾后,现代设计的结论几乎都是别国的模式。而当代设计文化的引入和发展的时间还很短,中国特色的设计思想还没有形成,寻找和确立中国现代设计之路便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接受西方强烈的文化冲击之下,我们在吸取西方设计其外在表象形式的同时,更应该深入的学习其内在的文化的渗透方式、学习其文化在设计中的具体结合应用,思考如何形成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简单的拿来别人的东西不是长久之计,更应该去学习其本质的东西,形成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地域性的艺术设计。作为一个优秀的现代艺术设计师,应立足于本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吸取民族艺术精华,从传统工艺美术中发掘优秀的素材,经过重新组合,嫁接,提炼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这也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传承与发展。

将传统文化融人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是设计师应着重关注的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审美传统有所认识,对设计师而言是相当必要的,中国古典美学中韵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的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设计主体具有丰富设计经验和成就的人应以传统为师,充分认识传统对于现代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传统文化并不代表着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传统也应该是发展的。在现代艺术设计工作中,设计师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利用和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进行选择和优化,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风格以及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达到继承和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军,赵煜.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J].艺术百家,2008,(01).

篇9

论文关键词:生态建筑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牛态工程是既古老又年轻,既通俗又深奥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及生态城镇建设、节水与废水处理及利用、山区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等众多领域。生态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引起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其作为一门学科诞生至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尔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成为Arcology,即生态建筑学。此后麦克哈格、吴良墉等建筑师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生态建筑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2001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三、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

根据以上发展思路,生态建筑设计对策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另外,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仲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M-)、《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Z}、佚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R113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篇10

关 键 词:生态建筑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国家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入,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2000年我国又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开始实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目前又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在我国的第十二.五宏伟规划中,已不是什么“绿色工程计划 ”,大部分地区已经结合实际实现了生态建筑设计,从而形成了生态绿色建筑。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现已是在实践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新思路。

二、目前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急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等等。

三、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就是生态建筑的选择做到了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从而达到了“因地制宜”目的。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在自然界活动中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入,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

4、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入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结束语

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另一面它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