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专业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建工程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建工程专业

篇1

关键词: 建筑设备专业; 土建工程; 施工配合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048-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很重视,特别是功能方面的要求,这就对我们建筑设备专业施工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要做好建筑设备专业施工,必须抓好建筑设备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有效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施工成本。

一、建筑设备专业与土建工程的前期配合

每项工程开工前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应会同土建技术人员共同审核设备专业和土建专业施工图纸,对设计图纸充分消化吸收,熟悉结构类型特别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其顶板上不能钻孔,所以必须预埋管道支架固定铁件。审核时要标示所有预留预埋点及预留空洞图,确保位置准确,符合各专业工程要求。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设备专业图纸与结构、建筑图纸是否有出入时,要特别注意结构专业配合设备各专业的各种预留洞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要充分了解土建施工图纸的中轴线是否与设备图纸相统一,墙、柱、梁是否影响卫生器具、消防设备、电气管线及管道等的安装,如楼梯间的楼梯梁或构造柱是否会影响消防箱的安装。将设备专业与土建工程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整理成书面意见提交设计单位,以便在图纸会审时解决。

设备专业技术人员还要掌握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了解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仔细核对安装施工方案是否与土建施工方案相适应。设备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仔细阅读建筑设备的设计图纸,做好施工策划,详细绘制建筑设备各种预留孔洞图,以便指导以后的施工。编制好预留预埋施工的专项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方案、施工图和技术文件、验收规范的要求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前严格按图纸要求或标准图集加工制作各种预留洞模盒、预埋固定件、穿墙的各种套管。

二、建筑设备专业与土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配合

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时,及时配合土建做好预留预埋工作。要严格控制套管的轴线以及标高、位置、尺寸、数量、材质、规格等方面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做好基础底板中的接地连接。对于建筑物有桩基施工的,一般防雷接地体都采用柱内主筋,在破桩接桩后,采用镀锌圆钢或镀锌扁钢引出,引上点留出测试接地电阻的干线及接地测试铁板。混凝土内的接地一般沿结构梁、柱敷设焊接,施工工序在钢筋绑扎完成之后。当电气暗配管或接线盒与钢筋网位置发生冲突时,可将影响安装的钢筋拨开,待安装好配管或接线盒后再将拨开的钢筋恢复就位,或增加一些附加钢筋。在土建施工时设备安装专业及时预留孔洞、预埋铁件、预埋电气配管、接地网焊接工作。安装梁上套管时千万不能割断梁的主筋和腰筋。

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应密切配合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在土建主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随工程进度严密跟踪结构模板施工,做好预留预埋的检查工作,防止模板固定时打断墙体内的预埋电管或造成电管偏移。加强对土建负责施工的预留孔洞的复核和检查,防止出现偏位、遗漏或堵塞。建筑设备专业根据暖卫、电气、通风空调图纸中管井、电井、风井的尺寸及平面位置图对照土建专业施工预留洞图纸,当土建专业施工图预留洞尺寸与设备专业图纸发生矛盾时,及时与监理、业主、设计代表沟通,更改尺寸或位置,以保证预留工作及土建施工的顺利进行。预留洞口支模时宜执行正偏差+4~5mm,以保证混凝土成型后其尺寸不小于设备专业图纸的要求。现浇板、柱内的电线保护管、接线盒及穿梁套管在配合土建安装时要用木屑、报纸等软性物填充严密,防止砂浆进入套管和接线盒引起堵塞。预埋工作完成后,按施工设计图纸核对尺寸、位置,查看有无遗漏之处。设备安装单位在土建浇筑混凝土前与土建单位办理会签,确保预留预埋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土建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进行看护,防止混凝土浇筑时,预埋管、预留孔洞模具盒子被振脱移位。各种预埋件的制作安装要严格按设计图纸、尺寸、数量、位置、标高、方向认真操作,不允许出现位移、漏放或安装错误。为有效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位移,安装时应采用上下左右与钢筋点焊固定,外露部分要紧贴模板。浇筑混凝土前,要派专人检查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平整度、标高是否正确,浇筑时有人看护并及时校正,防止偏移和事后重新剔凿。

在土建工程进行隔墙施工时,建筑设备各专业要密切配合,电气配管、给排水及消防管道有预埋处,按图纸标高、尺寸将各种线管、套管预埋预留按图纸要求位置施工。

三、建筑设备专业与土建工程在重要部位的配合

1.地下室施工配合

在土建进行地下室施工时,要注意各固定设备如何进入设备间,必要时结构施工时预留设备孔,建筑隔墙砌筑时提前预留设备通道。设备间(水泵房、换热站、变压器室、配电室、备用柴油发电机房、风机房)各设备的基础施工,一定要紧密配合土建施工,根据各设备安装位置图对照土建施工图纸,做好基础的放线工作,核对无误后通知土建进行基础施工,避免返工。设备安装单位必须在土建进行设备间墙体补缺及大面积地坪施工前完成设备管线安装及大型设备就位。变压器室除靠走廊一侧墙体暂不砌筑(变压器就位后砌筑)外,其余土建及装修工作应完成(包括变压器基础),高低压配电室电缆沟及设备基础施工应完成,地面、墙面、顶面装修完成,出入口防火门安装到位,具备上锁条件。地下室设备安装全面施工前,应要求土建单位清理脚手架及模板、清运建筑垃圾、清理及保护预留孔洞和集水坑。

2.管道井施工

在管道井安装施工前,要求土建单位对管井及预留洞进行清理,保证预留洞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要给土建单位给出各个管井管道的具体安装要求,特别是成排靠墙管道处,应要求土建提前进行砌筑、抹灰、涂料等施工,以防管道安装完成后土建无法进行施工。因管道安装需在隔墙上设置支架,考虑承重要求,如为砌墙最好在隔墙中部附近设置圈梁,便于支架生根。土建在进行最后一遍涂料施工时应注意对管道及附件的成品保护。管道安装完成后,及时通知土建单位封堵管道预留洞,并派专人配合,保证管道穿楼板或穿墙套管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即穿楼板套管要高出地面20㎜~50㎜,过墙套管与装饰面平,且管道在套管内居中。

3.风管井及预留洞施工

在风井即建筑风道施工前,土建单位要对预留洞进行清理,安装单位进行预留洞尺寸复核,确保洞口尺寸达到设计要求。管井壁送风及排烟口预留洞位置由安装单位给出图纸。管井内壁抹灰应平滑,确保管井内净空尺寸。风管穿墙洞以风管为中心,周边各加大50㎜,楼梯间及前室加压送风口、风机房隔墙留洞,安装单位给土建提供具置及尺寸图,土建单位按图施工。

4.暗配管及预留墙洞施工

后砌墙体内电气暗配管安装单位先行配管,土建后砌墙,且砌墙过程中不得破坏安装管线,确保安装暗配管墙面保护层不低于15㎜。桥架穿墙洞要求桥架四周各预留100㎜空隙,安装单位现场配合施工。嵌入式安装的配电箱、消防箱预留洞,一定要位置、标高正确,防止安装时再次凿墙。

5.卫生间配合施工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土建专业其他专业技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中土建专业与其它各个施工专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同时,建筑施工中施工专业团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因素,这些因素是需要土建专业人员在施工现场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这样,建筑施工过程中才能科学合理的高效率进行, 才能了解各个专业团队之间配合的要点。本文就建筑施工中土建专业与人防工程、防水套管、防雷接地和屋面工程等重点方面的专业技术配合做了深入的分析。

一、人防工程

1.土建专业在地下设备机房施工中的施工配合。建筑施工中的地下机房施工中的预留孔洞是配合重点,预留孔洞包括楼板洞以及过墙洞。施工中一般需要的预留孔洞都会标注在土建的结构图上,但是有很多的专业孔洞在结构图上没法直接反映出来,这就需要各个专业负责对孔洞进行预留。

施工中需要预留孔洞的机房有以下几种:首先是高低压变的配电室预留孔洞,预留孔洞有电气专业负责的高压的双路进线和低压侧线路的出线;明装气体的灭火干管的进口预留孔洞;通风专业的预留孔洞以及排烟出口的预留孔洞。其次是柴油发电机房的预留孔洞,需要预留的孔洞主要有电气专业负责的进发电机的油箱进油管,以及一次出线的线槽和低压变电室二次控制的联络线线槽;水专业预留孔洞有明装气体的灭火干管进口;通风专业预留孔洞有新风进口和排烟出口。第三是空调机房的预留孔洞,需要的预留孔洞有以下几种:进线线槽的预留孔洞、自控线路的线槽预留孔洞;空调专业的预留孔洞有冷水供、回的水干管。冷却供、回的水干管以及上下供水的干管预留孔洞等;通风专业的预留孔洞有进风管和排风管的预留孔洞;水专业负责的水喷淋干管预留孔洞。

其他的还包括热交换站的相关预留孔洞、水泵房的相关预留孔洞、室内电话机房的相关预留孔洞、地下机房的配水管道的预留孔洞等等。这些预留孔洞关系到施工的质量,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保证这些预留孔洞的准确到位,相关的专业人才要对施工中的这些预留孔洞认真设计和合理施工。

二、防水套管

1.相关的主要施工专业。首先是煤气专业。通常的煤气干管是正负零以上,由于施工中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设备使用的功能等因素影响, 施工中通常会把直燃制冷机组和燃气锅炉设在地下室。其次是排水专业,相关的内容是内排雨水的干管、上水进口的干管和消防干管以及室外喷水池的水管。第三电气专业,主要是照明电源、室外的高压电源进户以及各种水箱的控制线路,其次是室外的喷水池电力以及水下的灯电源,室外的庭院灯和旗杆灯,柴油发电机的油箱进油管。第四是电气专业,主要包括室外的电讯进户,电话支路电缆、消防报警、保安监控和公用的电视以及其它自控线路。(5)空调专业主要包括冷却塔的相关冷却水供、回水和补水干管等等。

2.具体流程。首先在施工之前把各个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召集到一起召开协调会议,会议安排的时间要合理科学。土建专业可以在会议上讲述相关的内容, 包括对各专业相关部位的施工具体时间,以及相关的施工要求。同时,各施工专业团队及建设单位要核实施工图纸;市政专业包括煤气、热力、电力、电讯的相关进户要由建设单位和各市政单位进行核实。在会议过程中各个专业施工团队应该做好会议记录,最后整理出简单明了的会议纪要。除此之外,各专业施工团队和建设单位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向施工中的土建专业提供技术资料。

三、接地防雷

接地防雷是每个建筑物都必须的施工项目,为了防止建筑物发生雷击造成事故,必须全面设计防雷设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在建筑施工中,建筑的主筋是防雷接地的主体对象,当然也有其他的接地防雷的方式。由于接地防雷施工的重要性,建筑施工中要注重对以下几点的施工建设:首先要做好是外的地极,其次要焊接好护坡桩,确保护坡桩的稳定性,同时要固定好室内引出的引铁。为了防止日后施工中挖沟导致重复施工,必须要做好以上几点施工工作。

四、屋面工程

1.屋面工程的主要施工对象。首先是屋顶的基础设备,这些设备一般都是与结构互相连接的。这其中包括卫星天线、通信塔、屋顶风机、冷却塔和装饰灯,以及一些广告牌等等。其次是一些管线,这些管线包括铺设在隔热保温层中的线管、屋顶的电气线路、电视天线、屋顶照明电源线和广告牌的电源线、通信塔的信号线,屋顶的水箱控制线以及屋顶的防雷引线等等。同时还有管路设备,这些包括电视天线、通信塔的相关设备的引下线、风机的动力设备电源线、防雷引线、屋面灯具的电源和污水透气管以及隔热保温的透气管等等。

2.详细的步骤。首先,相关的建设单位要对于屋顶设计的大型设备进行检验和核对,看实际建设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两者之间出现不同情况,要及时联系相关的设计单位和设备的供货厂家,从而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相关的基础设备要由厂家提供作为标准,安装专业负责选好安装位置,之后土建专业才可以开展施工。其次,建筑施工中土建专业要向其他专业提供工程的相关数据,包括屋面工程的厚度和工程的坡度等等,这主要是针对安装专业。土建专业还需要对保温隔热层项目的各种管路等进行时间上的安排。最后一点,当找平层完工时,必须召集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仔细的检查,检验各种设备和管线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定没有问题时,必须由各方代表签字,将协议文件存档并保存起来。这样,土建专业才可以对屋面防水项目进行施工。

五、土建专业与大型运输设备的施工配合

在建筑施工中,一般的大型机房设备都集中的地下,并且这些设备占地面积比较大,设备比较庞大,分量非常重,而且一般不允许拆散了运输。特别是一些进口大型设备,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拆散出现零件丢失,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所以一般是不允许拆散运输的。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大型设备的运输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这样的运输问题,就要土建专业与运输专业的施工配合。

首先要审核各个施工专业团队所申报的设备运输方案,对设备的重量和体积等数据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制定相应的运输方案。第二,与相关的结构设计人员探讨,设计运输通道,计算出通道的承载能力,看是否能够满足大型设备的运输要求。第三,结构预留的设备吊装孔,要满足设备运输的要求。第四,运输通道内,要等到大型设备运输到位后再砌筑。第五,在设备持之吊装孔上方,应该预埋吊钩,以便给设备运输提供方便。第六,设备进入机房后,土建专业的施工人员要采取风度措施,防止设备零件的丢失和损坏。

结语:

总体来说,土建工程在建筑施工中要以整体为主,在安排施工时要考虑各个专业施工中所需的条件和个专业的施工特点。同时,要定期的召集各专业施工人员召开协调会议, 针对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系统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最后制定出完整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施工过程中土建专业出现的施工配合问题。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出现各专业在施工过程中之间为了各自利益而相互拆改的事情, 从而保证建筑施工任务的高质量高完成。

参考文献:

[1]沙明宇.土建专业施工与各专业施工配合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10(01)

[2]王建光,许润春.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25)

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核电站建设;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TU-4;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033-03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碳排放量的限制,核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点。而中国核电发电比重不足2%,与世界平均值15%相比,中国在核电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在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中国对国内核设施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并暂停核电项目的审批。在完成新安全规范和《原子能法》的制定工作后,中国将恢复对核电项目的审批。从长远来看,中国核电发展规划和目标不会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影响,核电站安全要求程度将越来越高。

核电站建设是保证核电安全的关键环节。要提高核电站安全,一方面依靠技术,一方面依靠管理,其核心环节是人。目前,核电站经营公司、工程公司、建设公司,甚至国家监管部门都面临核电站建设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中国土木工程教育没有核电站建设方向,缺少满足核电站需求的土建人才是核电站建设的关键问题[2]。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学校在核能应用教育领域始终坚持“宽视野、厚基础、能力强、素质优”的要求,努力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知识”的核工业创新人才。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土木工程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机场工程概论,道路、机场工程施工与管理等特色选修课程,形成了土木工程机场建设研究方向。受此启发

,学校提出以土木工程学科为基础,将土木工程学科与核电站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土木工程学科核电站建设研究方向。文章试图从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具有行业优势背景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核电站建设需要土木工程学科发展

现代土木工程起始于19世纪中叶,以钢材及混凝土应用为标志,使人类建造能力出现了飞跃。在建造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矿井建设、水利大坝等不同结构过程中,形成了土木工程(含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矿井建设等)、水利工程等学科方向[3-4]。由于核电站建设属于特殊行业,且建设量较少,在土木工程学科没有设置核电站建设方向。

世界高校学科设置和评比主要依据13个独立的性能指标,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教学(即学习环境,占总分数的30%)、科研(即总量和知名度,占总分数的30%)、贡献度(科研及学术影响引用,占总分数的32.5%)、工业收入(即创新,占总分数的2.5%)和国际化(即教工和学生,占总分数的5%)[5],其核心在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对社会的贡献度。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指明了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体现在人才培养。显然,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重要衡量标准。

文献[6]从中国核电发展的必要性,即从资源的利用、电力的短缺、能源资源不足、能源电力产业结构与地区布局调整、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明核电发展的必要性。目前,中国核电站建设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仅2010年,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同时承建广东岭澳、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广东阳江、广西防城港等16座核岛土建工程,人才缺口明显。由于没有核电站建设土木工程本科生,核电站建设所需的土木工程专业专门人才只能从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方向招收,在核电建设过程中逐步学习核电建造知识、掌握技术、获得核电建设的专门知识和核电安全文化[7]。与其它对口专业相比,错过了本科教育的黄金时段,土木工程教育质量不能完全满足核电站建设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二、核电站建设特有的安全文化和素质教育

核电站要求具有较高安全度,即使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作用下,也不允许出现核泄漏。李干杰指出,核安全是核电建设的生命线,保证核安全才能保证核电建设和发展有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求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到确保核安全监管“万无一失”的要求上来[6]。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核电站特别强调核安全文化。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查会议总结报告》(INSAG-1)中首次提出了“核安全文化”概念。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应得到重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三大支柱的实现程度,核安全文化可以分为要我安全(被动约束)、我要安全(主动管理)和我会安全(自律完善)三个发展阶段。显然,核安全文化掌握和应用需要一定时间积累。

核电站要求有良好的核电管理文化。在岭澳核电工程项目中,其管理文化凝练为“蓝色、透明、共赢”。其中,蓝色代表安全、环保;透明是指所有的安全、质量相关问题必须保持高度的透明,透明是实现安全、环保的保障;共赢是项目参与各方的团队精神[7]。

核电站建设本科教育,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对核电项目的特点、核安全要求、核电质量保证体系有深入的认识。要求本科生具有“技术是基础、安全是保障、质量是根本、进度是关键、效益是目的”的基本素质,具有“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工作作风。

篇4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 土木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32-02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是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国内10所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和总结,发现实践教学环节均占总学分的35%以上,其作用与功能是理论教学不能替代的。如何利用现有学校资源和现阶段转型发展的好时机,加大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力度,建立更为接近行业和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培养未来土建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的执业能力与创造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综合素质和全面的执业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只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办出特色,专业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一、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不能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导致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传统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是以理论课程为依托,内容陈旧、时间连续性不强,很难体现实践课程的连续性,违背了工程的实际特征,使学生的实际工程意识难以建立。同时,实践教学环节繁杂、分散,虽然有实验课、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但缺乏整合,不成体系[1],不符合由简到繁,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和实践规律,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2)理论与实践教学自成体系,缺乏综合化和融合性。土木工程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和实习实践三个基本方面。各专业课程实验独立存在,互不相关,实验内容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学生对实验在实际工程中的作用缺乏系统了解[2]。实验报告缺少与工程试验的联系,使得学生的认知标准与实际应用有差距。对于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设计方法和步骤程序化,致使学生的设计大多雷同;虽然能顺利完成任务,但由于为参照模板修改数字,计算书完成后,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什么,多为体力活。对于实习实践,由于企业和学校没有形成共同培养学生的意识,致使实习流于形式,对工程实际情况和具体施工缺少直接接触,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3)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缺乏实际价值。由于经费投入有限,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大多只能满足某一课程的实习实训,为课程服务,与实际工程严重脱节,没有形成集认知、设计、实施与运作一体的新型实践实训基地。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虽然学校与很多企业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但企业处于安全、效益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对于安排学生实习并不积极,学校处于被动地位。企业和学校都是走过场,只是为了实习而实习,达不到预期目的,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高度重视、认真执行从而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新体系和实施措施

(1)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为了更好的通过专业评估,以积极的态度大力加强土木工程专业的内涵建设,我院重新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旨在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新的培养方案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由通识基础模块、工程基础模块、工程应用和创新模块和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四部分组成,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8%以上。通过从学生大一入校至大四毕业循序渐进的安排四个模块的实践课程,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整个学习阶段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改革。在实践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将实践教学的要求分解为各具体目标,并确定其内容、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和能力考核办法,找出实现该目标的相应措施,使其达到不低于规定的最低标准。并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标杆,将标杆瞄准法引入到实践教学项目的考核中来,要求学生不但要把握其原理,还必须达到规定标杆的要求,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另外,在具体实践教学项目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根据实践项目的内容,自己设计相应实施方案、操作步骤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并提出所需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指导教师论证通过后,以学生为主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或相关设计成果,并进行能力测评或答辩,根据实践教学过程和测评或答辩结果综合评定成绩。

(3)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带动实践教学活动。学习获取有关专业的全面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风建设。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各种学科竞赛的基础上,通过学院主办、企业协办方式,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学科竞赛。学生台上比武,企业台前裁判,以近距离、面对面的亲和方式使企业选取适应需要的人才,使学生用自己实力获得社会的认可,从而激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的热情。另外,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根据有区别、选重点,培训骨干带动一般的原则,编制了学科竞赛培训计划并建立了学科竞赛反馈系统。以竞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强化设计绘图的能力、启迪创新意识,并能与其他院校师生进行交流。

(4)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的联合指导下,在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下开展各类实习活动,不仅可以接触到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真刀真枪”的实地训练,迅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和快速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和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适应和融入企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熟悉企业的管理风格和运行机制,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从而缩短从学校毕业到企业工作的过渡期。学生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均直接来自实际工程,选取实际工程部分或全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职业岗位能力和竞争力。

三、总结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技能性很强的专业,要走在转型发展的前列,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适用于国家、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要求。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实践教学更贴近于工程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独立创新能力,毕业生职业技能稳步提升,连续五年就业率均为100%。

参考文献:

[1]周锡武,吴本英,卢锦钟.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3+1”模式实践教学探索[J].大学教育,2015(9):9-11.

[2]贾艳东,杨华,孙洪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与实施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17-18.

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 培养方案 教学规划 能力考核

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讨论的话题。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建筑这个行业需求量十分的壮大,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建设方面注重行业发展的突破口。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是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满足市场需求,以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目标

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专业教学计划的确立,它规定了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确立了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建设了课程体系的专业要求,规范了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它既是组织教学的一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制订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根本依据。在开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发展和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做法:

1.专业调查,迎合需求

为了将学生推到一个更为高层次的平台,得以被社会很好的需求且有用武之地。我们组建了专业的调查人员,成立了一个组织。对有关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及管理等用人单位都对其进行了调查, 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也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更接近社会供需水平,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毋庸置疑将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实践性的连接。但是,和其他专业层次相比较,得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应该要培养此方面的专业型的人才,具备了高等技术应用型的人才。根据需求力来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有力的结合在一起。但在培养时要注重各人学习的特点不同对其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找出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来逐一的完成。应用型的人才讲究的是适应这个社会的时局。社会上缺少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在对其培养的时候要均匀的培养,注重各种能力的结合,如:组织管理,工程运营等。

2.人才培养方案的与市场同步看齐

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有一个特定的范围的,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十分的高层次的。所以,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它必须满足特定专业的能力培养需要,才能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以“培养、发展、适用”为方针,并要求具有一定的潜在发展力。在知识结构的分析上,首先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要求以能力为出发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分解法分解出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各个层次的基础上,分析出满足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性的知识和专业性的知识。提出相关联的知识点,规划相关联的知识体系。构建出互补性、综合性、应用型的且拥有高技术的人才为目的而来的。

3.教学改革与管理模式的完善

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大概模板,是一个整体的框架,教学内容也是应运而生的。它涵盖了几方面的特点:有课程体系、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等的次序安排和时间分配。为了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计划的制订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素质的提升。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对于其课程和应用要保证能够不断线,并规定学生一定要取得计算机及英语等级证书。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为人处事,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不仅制订出了基础性的教学计划,同时还呈体出了需要的各种需求,力求做到因人而异的学习模块的设置。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设置,明确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还要根据社会信息的反馈快速的制定与社会相适应的计划出来。

二.专业建设要注重, 培养模式要完善, 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创造

专业建设是要注重和加强的,在在加强的同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不断的完善培养模式的专业化,提出了发展是重点,培养模式要循序渐进的走向高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件。

以素质教育来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工程学院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出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实践性强的课程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多学多练。综上所述,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一是职业能力的掌握的课程模块,专业知识的课程模块,实践操作的课程模块,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还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专业的理论基础方面,不能从书本上死记硬背要能够结合实际突出其应用性,在理论的推导过程上是不强调的。社会是千变万化的,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制定相辅相成的计划,课程模块的专门化不同岗位的人要给予不同的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要做动态调整。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国际工程、建筑工程等专门型的课程模块。

2.教材建设要搞好, 教学改革被教材建设带动起来

教材建设是学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制定的教材必须要能够全方位体现出能力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具备提升整体素质的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校院系组织核心教师和各个专业型的人才积极配合,并广泛吸收在土工工程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工程师,共同研制和开发出实用性的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类型的教材。目前己出版的有《AutoCAD2008》等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大学生在实践和理论知识方面结合型的特点为主线,力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工程实践中基础性理论、基础性技能和基本方法上要加强,还要兼顾到材质、工艺、实际应用的内容。

3.开放式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作为技能型学科,内容与实践有不足以被忽视的差距,为了弥补学生实验知识方面的薄弱环节,开放性教学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授课教室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或者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参观教学,通过辨认分析使得对本门学科有更深刻地认识,并可以带着问题回到课堂进行交流实践。

其次,老师需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生产实习。工科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是异常注重实践操作的,所以建议学生每年联系单位至少实习一次。

最后,学生应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布置的大问题,让每位同学都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并且小组的选题内容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而不是空谈理论功夫。这也将作为考核同学的一个基础点。

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现代化需求,学院务必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让其具备一定的探索、创新精神。这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6

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在学校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毕业设计的题目大都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和试验等,学生通过结合自己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使自己的工程意识、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相对独立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践教学课程。其它理论课程学习一般是以专业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授学生本课程体系要求的系统知识,这种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方式进行。相反,毕业设计则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已学知识来相对独立地完成所给的任务。可见,独立性是大学生自主创新的重要前提,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需要协调其它专业或学科,但土木工程专业仍然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学科,不同工程之间千差万别,每个学生做不同工程的设计题目就体现了不同工程的差别。

在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必须通过大学所学知识、专业实习实践、试验制作、资料收集整理、文献查阅等,对需要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土木工程专业创造性还体现在学生要面对各种不同工程条件和各种潜在的影响,来创造性地提出新方案,解决不同工程的实际问题。

二、传统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系统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解释其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主要以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为主,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主要加强结构设计的训练与实践。但是,从往年参加毕业设计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来看,名目虽多,真正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生人数不到20%,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占了大部分(55%以上)。因此,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应慎重考虑,内容应结合四年所学的知识以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为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色增加一些其它方向的题目(如岩土方向增加煤矿相关的设计,建工方向增加施工管理,交通方向增加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来工作的走向。

第二,缺乏现实性。毕业设计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模拟现实的过程。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一些假想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也是仿照真实的设计提出来的,因此毕业设计中应把这些假想的条件当作一种真实的情况对待。但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成分占了大部,现实的东西少了。对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图集知之甚少,没有仔细阅读。因此设计出来的图纸有许多地方明显与国家现行的规范不符。对现实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缺乏整体认识,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不少东西凭空想象,和实际情况严重脱钩。这也使得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缺乏能动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足,过分依赖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对毕业设计课题所要做的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说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第四,缺乏重视。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阶段完成,一方面学生对于这最后阶段的实践课程有些放松,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其它事情,这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重降低,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一边忙于应付毕业设计,一边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毕业设计就是走走过场,对毕业设计认识不够导致严重不重视。加上有的学校和老师监管力度不够,对学生听之任之,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毕业设计当然就不能到达应有的基本要求。

第五,缺乏绩效性。在往年毕业设计中,学生时有抄袭的现象。由于有的学生平时就不好好学习,在毕业设计阶段根本就不能把已学知识综合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独自完成毕业设计,所以有时候他们就抄袭别的同学的资料,稍作修改就为己用。有的学生甚至就拿着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使用,使得这样的毕业设计一点理论知识体系都没有,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要求。

三、大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一,构建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实习是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现实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过程、施工工艺,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现实工程当中去。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增加实习时间。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在加强监管过程中才能使老师认真负责起来,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不是把实习当作形式,甚至当作旅游。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改革计划,增加实习,加强实习监管。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期虽然没有上课课程,但还有为期3-5周的专业课程设计,加上3-5周毕业实习,这样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5-6周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本身就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从2012级教学计划开始,决定最后一学期全部安排为毕业设计时间,这样时间就能得到保障。

第二,科学的选题管理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选定题目也就选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故选题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方面,一般是专业教师随便拟定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实际工程题目,甚至有可能和实际工程完全脱钩。实际上,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学生自己根据以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自己选题,另一种是指导教师根据已有工程或项目为学生选题。不管是那一种选题方式,所选题目都应该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专业知识和设计内容的应用和结合,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注意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同时,系或教研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审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选题恰当、内容适中、结构合理。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任务开始就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

第三,完善的题型库管理模式。为了真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题型库选题模式,题型库可以采用模拟题型与实际题型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结合实际工程或项目的题目,也可以从实际工程或项目中简化或抽象出来的一些模拟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实验研究类型的题目,如结构设计优化、编制具体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项目经济性分析等。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实际工程方案的设计,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大大地提高他们的热情。

第四,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前实际工程技术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结合生产寻求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自己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在评定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成绩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应避免全程式指导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当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学校教学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系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措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监督,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成立由相应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督导组,深入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处理。二级学院或系(教研室)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毕业设计的选题审题、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毕业论文评阅、毕业答辩、毕业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分工负责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为了保证教师指导质量和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应实施每日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考勤学生,院系(教研室)随机考勤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进度和质量,实行每周汇报制度,学生每周须向指导教师汇报本周成果和下周计划。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三次检查,从选题———过程———成果进行三维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

四、结语

篇7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3年2月22日,第一届“中意土木工程可持续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大学召开。会议议题为中外专家介绍最新科研成果与进展,提出中国国内急需解决的技术、学习和实践相分离的问题,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此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构建相对独立的土木工程教学新体系,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能够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下面结合土木工程教学谈一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新时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具体表现

1、当代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土木工程要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通过教学不但要让大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要让大学生具备较好的毕业设计(论文)能力、课程演讲能力、完成课程论 文能力、文化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同时还要求大学生具备外语交流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外 语应用能力和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2、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大学生的学习,一是要完成大学生专业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岗位 实训能力 、认识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生产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毕业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实习过 程中探索性学习能力、工程实际知识的接受能力、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力和实习中掌握“ 三新”的能力。二是要有对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质疑能力、对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观 察能力、解决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实践协同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小组领导能 力、深入 工程设计的实践能力、深入工程施工的实践能力、探索性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基础理论的应 用能力和专业课知识应用能力等。

 二、在教学中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1、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课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熟练掌握常规的工程检测操作的理论知 识。同时,在教学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实践内容的教学,为提高学生工程测量实际能力 ,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新实验课教学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应覆盖工程全过程的的实验内容,精度要 求要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以此缩短从试验室到施工现场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创新教学方式把四年的实验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考虑,把封闭实验室变为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条件。

3、教师在工程实习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把它们分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一是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增加新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其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 解。教师将土木工程概论按专业学科划分成总论、力学、建筑、岩 土、道路、桥梁、结构、施工、防灾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要由在该学科有较深造诣的专家或教授进行讲课,以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在期末的认识实习中 ,让同学们根据实习的感受,结合上课的内容写出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二是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中,组织学生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在参与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请教师解惑答疑,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接触到一些新的技术问题,并指导学生对新技术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接触实践,亲自完成实际项目上的工程测量、试验、结构检测、道路检测等工作,增加学生的阅历。

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生产科研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为此教师必须要选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个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项目。一是在这过程中学生要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二是项目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 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教师与施工企业专家共 同评价学生的项目工作成果。 通过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从业观念 ,有助于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2、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室 进行实例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 的感 性认识。尤其是对于工程测量、工程试验、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等方面在实习的 过程中没有接触到的,或者是目前学校实验条件不具备的试验检测项目,都可以通过多媒体 进行演示。对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新工艺和新技术,发现工程常见技术问 题和解决常见技术问题等方面,学校给予立项,组织部分教师深入工程实际,进行工程全过 程的实录,采集成影像教材给学生播放,并由教师配合讲座,从而使学生掌握施工全过程的 施工工艺, 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 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时志军,李晓莲,李灵君.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水师范 学院学报,2007(9).

篇8

关键词:BIM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普遍采用设置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三大模块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实践教学模式陈旧、实施过程形式化与工程实践脱节严重。例如,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有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施工组织及基础工程等多个课程设计,虽涵盖了主要核心课程,但设计题目与实施模式多年不变,学生很容易找到现成的范例照搬下来即可,可供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有限,因此,学生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在实习方面虽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但实施过程流于形式。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十分有限。而在毕业设计环节,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类型不但过于陈旧,而且与目前工程中涌现出的建筑信息化管理、多专业协同设计等新技术、新理念脱节比较严重,学生用一学期时间去完成一个套路式的计算和设计过程,对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效果并不大。

二、BIM技术简介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多维建筑信息模型集成技术[2],作为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载体,可将二维图纸转变为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从而模拟建筑物建设及运维全过程所具有的真实信息[3]。它具有信息的完备性、关联性、一致性及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便于实现协同管理和成本、进度控制等诸多优势。可应用于工程项目决策、规划设计、建造施工、运维管理,甚至改建拆除等各个阶段,其建筑数字化、信息化的思想正在对土木行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BIM技术的兴起,土木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建筑信息化的发展阶段,行业发展需要大批BIM技术人才,而在高校土木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并未设置系统的BIM技术教学与实践体系,这显然已经滞后于当前土木工程界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借助BIM技术可实现可视化表达和模拟建造的特点,研究基于BIM技术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一)将BIM技术融入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

BIM技术知识较为复杂,且相关软件较多,学习量较大,在基于BIM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将BIM技术软件的建模操作与建筑设计类课程设计结合起来。其次,将模型的深化设计及族功能的运用与结构设计类课程设计结合起来。最后,将BIM技术的模拟建造和优化管理技术与施工组织类课程设计结合起来,从而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实践训练。例如,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改变传统的平面图纸二维表达方式不够精确直观的弊端,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让学生结合三维模型来掌握房屋的空间组成、功能实现和构造知识,发挥BIM技术可视化、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优势。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等课程设计中,逐渐提高学生利用BIM技术族库功能深化建模的能力。在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中,可借助BIM施工模拟技术,进行项目场地布置和施工进度、项目成本管理的优化。通过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逐步掌握BIM技术的应用技能。到了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可进行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设计,将建筑信息化贯彻完整的项目中,特别是可组建多专业学生构成的设计小组,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

(二)结合BIM技术改革实习实践环节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环节往往以参观和参与一些辅工作为主,学生实习收获十分有限。因此,必须结合BIM技术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践环节进行升级改革,首先,以BIM虚拟仿真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认知性的实习实践。其次,以BIM技术为工具,引导学生主动结合最新的BIM信息化理念亲身参与工程项目的实践过程。例如,在进行认识实习时,指导教师应对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建立起3D模型库,在实习前引导学生结合建筑的3D模型进行初步分析,较好地了解建筑细节,然后再去实际建筑参观。而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掌握了BIM技能,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发挥出其技能优势,充分运用BIM技术工具,真正参与项目的建模、管理与方案优化等工作中,并在实习结束后依托校企共建的BIM实训实践基地持续跟进项目。

(三)建立BIM实训实践基地

在实际工程中,一个项目的建造少则半年,多则数年,而目前学生的实习环节大多为两周至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实习往往只能参与工程的一个很短阶段。因此,传统实习效果非常有限,如能以BIM技术人才培养为契机,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BIM实训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BIM技术能力培养,使学生面向实际项目,长期关注一个项目的完整建造过程,并利用校企共建的实训实践基地真正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在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送给BIM实训实践基地,在校企双方导师联合指导下,发动以学生为主体的BIM实训实践基地的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将解决方案及时反馈给工程建设单位,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战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为项目提供有价值的BIM技术咨询服务。

(四)构建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依托BIM实训实践基地,建立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双重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学校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对合作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参与率,从中不断增强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合作单位则向学校推荐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兼职实践指导教师。让行业专家参与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充分调用校内外师资力量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BIM技能大赛

目前,在国家大力提倡BIM技术应用的大背景下,国内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名目繁多规模各异的BIM技能大赛,特别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图学学会等行业协会、学会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等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举办的高质量的全国性BIM大赛,对BIM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学生参与比赛所进行的集训与操练,大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参加省级和全国大赛之前,可以以组织校内选拔赛的方式,动员学生全员参加。

篇9

1.实践教学学时不足目前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大多在30至48学时左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了解土木工程的基本概念,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概念,更不用说进一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2.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弱土木工程涉及众多的结构施工图以及结构建设的概念,学生熟练阅读施工图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但是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很难做到快速熟练地阅读工程结构有关的施工图,对工程结构的建设和建造等方面的概念更是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做到将施工图想象成实际的结构,结构空间三维关系概念非常薄弱,严重妨碍了土木工程基本理论的学习进度。3.理论和工程实际脱节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是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其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检测和试验等诸多方面与工程实际直接相关,但一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授课形式大多只是依据教材讲授,很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似懂非懂,甚至可能发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错误的现象。例如很多结构的加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在课堂上仅凭讲述是很难做到让学生理解清晰的。4.工程实践不能同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开展,需要配套进行详细的课程设计、试验分析和生产实习等环节,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课程设计只能简单地进行一些局部的结构设计。例如“钢结构”课程的课程设计只简单地进行门式钢架的设计或简支钢屋架的设计,学生通过这样简单的工程实践,很难做到在毕业时能满足社会市场对土木工程的需求。5.实践资源和资金有限由于专业的特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诸如施工实践、结构检测与试验等,通常需要投入相较于其他专业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这与规模日益扩大的本科教学以及教学资源相对有限的社会现状形成突出的矛盾。因此,基于现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改革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满足社会建设需要十分必要,非常迫切。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笔者结合一直以来的教学经验,尝试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1.实践教学拓展的研究与探索以往的实践教学,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习、设计以及工程实践等环节实现,而这些环节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水平和技能应用水平。基于教学时间、资金、场地和设备等限制,笔者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拓展,实现虚拟实践教学和实际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将工程实验、生产、施工和设计等环节制作成逼真的3D视频并建立资源库,弥补实际实践教学实践过少的缺陷,最大程度训练学生建立完整的工程结构概念。具体的工作包括工程试验仿真、工程生产仿真和工程施工仿真等。其中,工程试验仿真: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中大量的材性试验和构件试验,制作成三维动画,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工程材料性质以及构件力学特性。工程生产方法仿真:将土木工程中相关的构件或材料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结合视频录像,制作成系列专题动画,补充学生在企业单位或工地的生产实习的学习,以达到在有限学时内进行丰富的生产实践教学与学习。工程施工仿真:将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以三维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将“工地”搬进教室,使学生通过丰富的视频学习,认识具体的工程管理及工程施工的概念和重点。2.课程设计的研究与探索探索“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填补教学课时的不足,以“课堂与工程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探讨相关问题和措施。3.毕业设计的研究和探索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要求学生参与从工程方案规划、工程设计到绘制施工图的全过程。通过比较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让学生基本具备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逐渐开展“小组设计模式”,通过小组协作设计,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以适应社会工程建设的需求。4.工程训练的研究和探讨活跃工程训练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产学合作实习基地,建立完善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开展工程结构模型探讨训练,通过诸如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竞赛等模式,促进学生参与工程训练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5.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减少设置认知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专业实验课,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结构架构模型实验,通过亲手制作结构模型,加深对工程结构的认识,以达到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诸如结构设计大赛等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实践基地

生产实践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一直是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培养中的关键性教学环节。实践基地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其建设程度的优质与否直接关系着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因此,笔者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基地建设展开一些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1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实习(为期1个月)和毕业设计(为期3个月),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的时间很有限。同时,工程建设和设计实际通常存在时间长、时间紧的特点,因此,企业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总体规划,现有什么内容就指导什么,哪里缺乏人手就往哪里安排,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另外,学生实践的时间短,加上需要熟悉适应的过程,尤其是在施工工地上实习存在大量不安定的因素,企业综合考虑后通常让学生待在办公室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压缩了生产实践的时间。

1.2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实现双赢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往往要求专业学院需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导致校方在选择合作对象建立实践基地时过于追求形式,而对后续建设规划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在此情况下,企业通常也将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作为一项短线投资,并未把人才培养作为最终的目标。因此,通常会造成学校单方面推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而企业处于半推半就的局面,学校没有利用好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企业则在没有收到持续的收益下缺乏继续推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动力。

1.3实践基地有待进一步稳定

从目前土木工程教学实践基地的实际运作来看,真正有效运行的不多,主要在于校企双方的目标不一致、权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沟通不及时等。一旦双方合作中出现一系列的困难,在不及时或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导致双方的合作热情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合作名存实亡。另外,现有生产实习环节原则上要求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并不一定会选择签署协议的实践基地实习,进一步影响了教学实践基地的稳定性。

2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的途径探讨

2.1完善课程体系,融入企业需求

(1)实践课时设置。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虽已形成大学四年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但在课时安排上较理论课尚有一定的差距。可在充分调研学生意愿和具体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利用寒暑假等适当延长相应实践课程的实习时间。提前规划和启动毕业设计,让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前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前期资料准备,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实践基地实习。

(2)企业参与教学。

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教材编写和选用等方面多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建议,甚至在理论课堂教学中也可适当地加大企业的参与度。另外,开设由企业专家讲授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土木工程实践方面的讲座,让企业真正全过程地参与本科教学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更好地反哺实践教学。

2.2深化校企合作,共创双赢局面

(1)建立实践基地建设的新机制。

实践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学效果。学校要勇于打破实践基地建设片面追求数量和质量的机制,将人才培养摆在更加根本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效果,发挥学校智力和技术优势,并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有较高社会责任感、有意愿也有能力培养人才的企业共同建设实践基地。

(2)增强企业建设实践基地的双赢意识。

企业要合理、清晰地规划未来发展目标,破除过度聚焦于在实践基地建设人、财、物等方面的付出。扩大视野,科学配置,将接受学生实习作为缓解用人紧张的重要措施,将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将学校的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作为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3)加大校企双方师资交流力度。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尤其一些青年教师通常是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科研经验丰富,但缺乏一定的实际工程经验,而企业技术人员常年在工程一线,科研工作则相对滞后。校企双方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借助实践基地安排青年教师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工程经验,学校则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科研项目等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再培训。通过校企双方的人才交流,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坚实的师资保障。

2.3强化校企交流,稳定实践基地

(1)加强校企双方交流,完善实践基地管理。

学校要设立专门分管实践基地建设的人员,定期联系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双方关于实习计划、要求、岗位等信息的互动沟通,企业也要进行积极、合理地反馈。健全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尤其是发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保证实践基地建设资金,定期表彰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2)创新实践内容和文化,稳定实践基地建设。

企业要充分考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新概念、新想法的尝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积极推动形成浓厚的创新实践文化氛围,举办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实践活动,宣传创新实践成果,扩大实践基地的影响力,用实践项目和企业文化吸引更多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实习,从而稳步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3总结与展望

土木工程作为传统的工学类专业之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尤其是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更是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实践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要从实践教学课程、校企合作交流、师资队伍等方面全方位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同时,随着土木工程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全球化的趋势,如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化的实践基地,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将是今后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土木工程人才的关键和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侯霞,郝保水,刘建宾,等.浅析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89-190.

[2]马鹏.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的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3,30(3):95-100.

[3]倪吉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渤海大学学报,2013,35(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