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信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合通信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VoIP已经在全球许多企业得以应用。
单一的语音或网络通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内外部通信服务的需求已经由早期语音数据各行其道的传统应用向网络应用一体化的方向所转变。
用户的需求决定着市场的风向,近年来,话音、数据、视频的融合已经越来越完备,而作为后起之秀的移动技术,正成为融合通信领域的新热点。2006年对于网络通信的技术发展来说,是高速发展的一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融合通信”、“智能通信”、“统一通信”等名词一次次地出现在中国通信市场的角角落落。据IDC报告显示,从2006年到2008年,中国企业用户对IP语音系统的需求增长率约为28%~32%。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是传统的语音设备商、网络设备商甚至软件商,都跃跃欲试,希望能在中国的企业通信市场获得一片新天地。
VoIP的进化方向
如果说VoIP的出现给整个通信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融合通信则是这场革命的必然结果。融合通信是VoIP进化的主要方向,它能够实现各类通信的统一和简化,理想状态下用户可以不受位置、时间或设备的影响进行通信。随着全球化和企业应用的复杂化,融合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成为企业智能通信市场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维护语音和数据网络使得企业的成本大幅度提高。此外,企业内部的呼叫中心管理、统一消息系统等一系列新的应用,也必须在一个融合的网上来实现。融合通信的相关系统和设备正在逐步成熟起来。
随着VoIP向着融合通信的方向进化,用户不受位置、时间或设备的影响按照喜好随时进行通信的梦想正在逐步走向现实。融合通信技术逐渐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手段。随着IP语音通信的不断发展,企业向IP网络的迁移,使得更多的应用成为可能。
据美国权威调查机构Yankee Group对企业进行的一项IT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称他们所在的企业网已经完成向IP网的过渡;另外30%则称会在今后一两年内完成。企业IT主管已认识到过渡到IP网络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性能、可靠性及可管理性。但他们同时也认识到一个完全整合的IP网络设施将是未来新应用和实时通信方案的基础。有消息指出,2010年,全球融合通信服务与设备市场将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在统一通信的产生过程中,客户的需求是最关键的,没有客户的需求就没有厂商的生产,也没有咨询公司的分析。” 思科(中国)统一通信业务总监罗军指出。融合通信的目的在于实现各类通信的统一和简化,用户可随时随地使用不同的终端进行多媒体通信。融合通信将常用的多种个人通信设备,以及多个网络(电话网、互联网)结合在一起,用户在不同终端上只有一个账号,不同终端的业务体验相同,这无疑为用户的通信业务带来了方便性和多样性。
“融合通信是一个很广的概念,一般业界所谓融合通信,就是将语音、视频、数据、网络四个方面的应用融合在一起。” 宝利通中国区技术总监余宝生认为。融合通信的核心是如何使企业遇到的问题得到集中,同时使应用更加简单。而对企业而言,真正的融合通信解决方案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使用简单、能够和企业的实际应用相匹配。“事实上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企业服务,通信在企业中的流畅运用,将会提高企业包括生产效率及管理效率等在内的各方面效率。”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许多通信设备,而事实上现在的通信并没有比以前更方便,因为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对方的状态。不断发展的技术使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罗军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在业务流程中经常需要人的介入,这往往会引起流程的停顿。“通信系统怎样介入,成为业务的中间环节而不导致停滞,甚至加快业务流程,这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市场,谁更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谁的反应能力更快,工作效率更高,谁就能获得成功。统一通信的目的就是切入流程的关键点,并简化通信流程。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独一无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你一定有机会比别人快一点,而快一点,就可能是很大的不同。
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
2006年6月9日,2006国际足联(FIFA)世界杯在德国慕尼黑开球,Avaya公司为之搭建了连接12个比赛场馆、12座城市、64场比赛、宾馆、机场、火车站等的庞大通信网络,可以同时传输数据和语音等内容。在整个世界杯赛期间,所有参赛队、裁判、记者,以及FIFA和世界杯组委会的官员都使用这个通信网络来完成认证、报告、赛果统计、后勤、运输等各项任务。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融合通信网络进入实际运营。
融合通信的概念从产生到得到应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步入融合通信一般会面临三个阶段:语音、数据和视频网络彼此分离的基础架构,具有特定的模式设备和VoIP网关,此时的架构不是融合状态,而是传统的集成化阶段;之后是融合网络阶段,这时开始集成语音、数据和视频应用,部署并充分利用IP基础架构,使企业范围的应用得到优化,这是模块化的系统,是单一IP协议的网络;而融合通信是以服务为向导的基础架构,它将带来丰富的多模用户体会、动态实时的应用、支持通信的业务流程等。它与融合网络阶段的关键区别是,立足于融合网络,但能帮助用户让通信与业务流程更好地匹配,实现一体化服务,只有能将通信融合到日常的业务之中达到优化企业的目的,才是融合通信的目标。
综观融合通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渐走向兼容并蓄的过程。从思科公司2006年的八次收购也可略见端倪。在提出统一通信概念的2006年,思科紧锣密鼓地通过收购大举拓展了IP视频与监视、VoIP等领域。
融合通信的市场波折
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其间遇到各种阻碍在所难免。事实上,2006年,融合通信虽然得到了许多企业和厂商的追捧,却并没有得到同表面所表现出来的热烈气氛相匹配的市场。
“目前融合通信相关厂商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厂商具有很多融合通信的解决方案,而事实上真正的客户并不是很多,融合通信离真正的客户应用,还有一个市场的培育过程。” 余宝生说。“在宝利通融合通信解决方案的推进过程中,首先经历的是培育阶段,将相关产品和理念推向市场,被用户接受;其次是用户的感受阶段,用户在接受宣传和得到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开始逐渐体会到融合通信带来的好处;之后才是接受阶段,这个阶段的融合通信会得到整体的应用和较大规模的扩展。融合通信的发展是一个多方合作的过程,如果真正要做到融合通信的实质性应用,可能还有一段较长的发展历程。目前中国市场融合通信的相关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客户还需要时间慢慢接受和学习。
“我认为融合通信现在还没有较大规模的应用,原因是多方面的。”余宝生指出。“虽然有很多厂商提出了融合通信的概念,事实上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方案是不是成熟,客户是不是真的需要融合通信来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还都是个未知数。融合通信是一个大的框架,推广的关键在于怎样使解决方案更精练、更适合用户的需求。而将这个概念推进到应用阶段,是今明两年每个厂商要下工夫的地方。”
“影响统一通信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总体来说还是在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部署。在企业还没有体会到统一通信可能给企业流程带来的改变时,可能确实会存在很多障碍,但我相信没有永远的障碍。”罗军认为。如果企业非常关心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企业对资源的整合能力,那么会比较容易地接受统一通信的概念。
而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也是融合通信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融合通信的概念很大,整个产业链涉及生产合作的厂商也非常多,真正意义上的融合通信的推广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般的客户可能需要的仅仅是简单的语音加视频的融合通信,而大的应用则可能是运营商也要参与推动的过程。”余宝生说。
谈到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余宝生介绍说,从技术发展来看,偏向于中低端的应用是未来需求的一个发展方向。“整个融合通信市场还没有成熟,但融合通信始终是一个发展的最终方向。”
融合通信的未来期许
虽然融合通信的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推进过程略显曲折,它的光明前途却是不可否认的。
“我认为2007年大家都会谈统一通信,无论是企业、顾问公司,厂商,应用开发集成商还是媒体。”罗军认为。统一通信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最早的电话到模拟电话、数字电话经过了100多年,但是从传统电话到IP电话,只经历了5、6年时间。2000年,IP电话的发货量第一次超过了传统电话。所以说统一通信的发展速度很难有一个准确的估量,但是肯定会保持飞速的发展。”众多厂商的参与,会使融合通信本身的业务量飞速增长,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什么时候能像使用电灯一样使用通信,统一通信的时代才真正到来。”罗军说。
谈到对未来的期许,余宝生认为,未来的融合通信应该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任何方式都能达到通信所要达到的目的,无论什么以样的接入方式,都可以融入通信环境。而与之相匹配的标准也是重要一环。“后台操作像一个大的黑盒子,内里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协议和技术,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不同的运营商和厂商的设备和技术整合,需要基于国际标准来整合,否则就会有互通性的问题。”
2007年,各个厂商也会有相应的新品推出。宝利通将加强针对高端客户的高清网真技术的应用,通过音声光设备的协调,完全模拟面对面的交流,使用户在视频会议时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未来用户可能通过3G手机加入视频会议。”余宝生透露。虽然3G牌照还没有正式发放,宝利通和合作伙伴已经实现了用手机拨打加入视频会议的业务,目前中国网通正在进行相关测试。一旦网络条件允许,3G本身的设备到位,马上就可以实现。
而在不久的将来,思科也会有新品推出。“思科有许多新的技术产品和版本,在未来直至2012年,都会陆续推出。可能下个月或是下季度我们就会推出新产品,而且会有很大的动作。”罗军说。
思科(中国)统一通信业务总监罗军:什么时候能像使用灯一样方便地使用通信,统一通信的时代才真正到来。
链 接:2006年思科公司的几次主要收购
1.第一个收购对象是生产IP视频监视硬件和软件的SyPixx Networks公司,该公司的技术使模拟视频监视设备和基于IP的摄像机在IP网络中实现融合;
2.Audium公司是一家VoiceXML应用软件开发商,通过该收购可以加强思科公司的呼叫中心软件产品;
3.Metreos公司被收购前的主要业务为整合商务软件系统与思科的统一通信产品;
4.出于对视频点播和视频发送技术的兴趣,思科收购了Arroyo Video Solutions公司;
篇2
自从1999年MSN和QQ的第一个版本问世以来,互联网通信应用快速发展,用户规模持续增长。3G牌照发放之前,互联网通信应用主要聚焦在固定互联网领域;3G牌照发放之后,随着无线网络带宽的增长、带宽资费的下调,互联网通信应用聚焦点逐步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迁移,微博、米聊、微信等移动互联网通信应用更是一面世即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和持续关注。
互联网企业一般以互联网通信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占领用户终端入口,并以此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其它互联网应用(如社交、娱乐、云存储等),与电信运营商在增值业务领域展开正面竞争,对电信运营商造成重大威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互联网应用对运营商传统增值业务形成替代效应,例如手机QQ对短信应用的替代;其次,电信运营商开发的互联网应用与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应用相比,明显缺乏竞争力,例如Mobile Market的下载量为数亿次,而App Store下载量超过数十亿次,类似还包括像139邮箱与QQ邮箱、139社区与开心网等。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激烈竞争,运营商应该如何切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如何将自身优势体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以向用户提供满意服务,值得探讨。本文尝试从移动互联网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移动在开展互联网融合通信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信技术方案。
2互联网通信应用特点分析
目前主流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包括手机QQ/微信、米聊、Skype、Gtalk、Facetime等。互联网通信应用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通过分析,可发现互联网通信应用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移动化、IP化、多媒体化;
跨平台、跨运营商;
以应用商店为第一营销平台,依托社会关系快速发展用户;
注重用户体验。
虽然,目前在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中,运营商处于劣势,但运营商在开展互联网通信应用方面也存在优势:
(1)号码资源:运营商最核心的资产为号码,通过与手机地址簿紧耦合,运营商可引导终端用户使用其互联网融合通信业务。
(2)网络通道:运营商对于通道的把控能力优于互联网企业,可提供分等级、有QoS保障的通道能力。
(3)通信质量:目前互联网通信的质量无法与运营商基于语音通道的通信质量相提并论,后者具有绝对优势。
(4)对通信业务的理解:对通信业务的深厚理解使运营商可以提供最好的通信业务。IT产品主要聚焦在应用层,而运营商可以从端到端的角度设计和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这正是运营商最擅长的。
3融合通信设计思路
3.1 融合通信设计思路
自2011年2月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第一次提出“SoLoMo”概念[1]以来,由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整合而来的这六个字母随即风靡全球,被一致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从Facebook到开心网、人人网等,代表社交的“So”已经无处不在;而“Lo”所代表的以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地理位置服务)为基础的定位和签到也开始风靡,包括Foursquare、街旁,以及社会化媒体所延伸而来的Facebook Places和人人报到等;“Mo”则涵盖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同时,在“SoLoMo”之外,云计算技术已经改变整个IT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云计算在降低IT建设成本的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本文探讨的融合通信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通信应用,融合通信应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跨终端、无缝切换、体验一致的服务。
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融合通信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通过用户的通信关系来掌控用户的社交关系;第二、发挥移动自身优势,整合现有通信手段,促使用户强化社交关系,并且能延伸社会关系;第三、在自身优势及吸取的互联网优秀基因的基础上,平滑向互联网延伸和渗透。
3.2 融合通信产品定位
基于融合通信设计思路设计的融合通信应用产品,定位为“云应用+多终端”的业务形态,将用户在各种设备上存储的数据、使用移动服务所产生的UGC内容,通过移动互联网整合到云端,允许用户通过不同的终端,随时随地管理、访问和分享;同时融合通信也为用户提供了以融合地址簿为核心的各种应用聚合,实现“一站式”业务体验。
4融合通信技术架构
4.1 融合通信总体技术架构
融合通信平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功能模块包括云服务模块、通讯录模块、统一认证鉴权中心、统一用户接入平台、管理模块和运营模块等。融合通信总体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
融合通信平台定位为互联网通信应用平台,采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作为其技术架构,引入相关开源技术如Hadoop and Hive等进行融合通信技术平台开发。基于对融合通信应用的定位分析,融合通信平台架构的技术关键点主要包括:统一用户身份认证、用户核心资产云化以及用户体验一致性。
4.2 关键点一:统一用户身份认证
统一用户身份认证是指用户通过不同终端及网络访问云端通信资产及应用时,云端能够为用户提供数字证书、静态密码、动态口令等多种认证方式(或者多种认证组合),以方便、安全的形式为用户进行鉴权与认证,当用户进行应用切换时,可避免重复登陆鉴权,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
在进行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建设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统一认证中心:需支持静态密码、动态密码、动态验证码和数字证书等多种认证方式以及不同的加密算法。统一认证中心统一存储用户的标识、密码,存在现有用户信息向认证中心迁移的风险;若保存在BOSS上,则会实时和BOSS系统进行交互,并发性能存在难度。统一认证涉及到用户标识方案,若采用手机号码则支持非移动用户存在困难;若使用新的标识,则涉及到标识的规则和现网用户的迁移,难度大。
(2)各个业务平台增加对认证凭证的识别:中国移动现有各业务平台需要增加对统一认证中心生成的认证凭证的识别,能够根据认证凭证给予对应的访问权限,须对各个业务平台进行改造。
4.3 关键点二:用户通信资产云化
用户通信资产包括通信录、通话记录、短彩信、照片、视频、图书和应用程序等。用户通信资产云化是指,用户通过任何终端产生(或更新)的通信资产,都会自动上传到云端,并且自动同步到其他用户终端。
在进行云服务平台建设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存储硬件能力:海量数据的存储对于存储设备能力的高效性、高性能接口、高IO能力提出了要求。对于存储设备,要求支持多种类型数据的存储和接口的标准化。存储基础设施和平台层都需要支持水平扩展能力,支持平滑地扩容。最大可支持EB级海量存储能力、百亿级目录和文件数。
(2)数据库能力:多种结构和类别的数据要求对现行数据存储管理机制进行优化,确保数据使用和硬件资源利用的高效。
(3)终端能力:终端类型多种多样,部分操作系统不开放,导致部分用户的信息获取困难。
4.4 关键点三:用户体验一致性
用户体验一致性是指,用户采用任何终端、通过任何网络均可访问云端的通信资产与应用,云端能够自动适配用户的终端及网络,并将云端的内容与用户终端及网络通道能力进行适配,向用户推送最适合的内容格式,为用户提供基于不同终端与网络的一致性体验。
提升用户体验一致性,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1)接入终端类型的识别:终端类型多种多样,部分操作系统不开放,平台对多操作系统进行适配以及客户端接入系统后,平台识别客户端类型等存在困难。
(2)网络通道能力测试:用户通过鉴权认证接入平台后,平台终端发起和用户终端之间带宽能力的测试,会涉及一定的流量计费及网关的跨越;同时网络能力存在动态变化的情形,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在涉及大流量业务,如视频呼叫、上传下载时,要进行实时网络能力测试。
(3)功能模块的权限设置:对于每个功能模块根据终端类型和网络能力判定是否可用,但如何界定不同能力下的服务功能存在困难,如当网络能力不足时,视频功能不可使用。
(4)客户端中间状态记录:当用户从一个客户端退出(包括异常退出),然后从另外一个客户端登录时,原来的状态记录不一定准确。
4.5 融合通信平台对现网的要求
在探讨融合通信平台技术架构的同时,有必要探讨融合通信平台对中国移动现有网络的要求,本文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加以探讨。融合通信平台对现网主要提出两点要求:首先,中国移动现有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融合通信应用的网络接入。无论用户基于何种终端接入融合通信应用平台,都需要中国移动现有网络提供相应的支撑服务,例如现有网络需要配合融合通信平台为用户提供网络QoS服务,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带宽保证用户的融合通信应用等。其次,中国移动现有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网络基础通信能力。例如短信、彩信、WAP、飞信、音乐和阅读等基础能力,都需要现网相关平台开放出来提供给融合通信平台,融合通信平台再将其开放给第三方应用,从而进一步丰富融合通信应用类型,同时也能增加中国移动自有业务的使用量。
目前,WAP网关所处的网络位置非常适合为用户提供统一接入与认证鉴权服务,但WAP网关主要是为WAP请求进行协议转换;笔者建议在原有WAP网关基础上增加业务控制、灵活计费、运营支撑和安全优化等功能,建设成综合网关。用户通过综合网关进行统一接入,融合通信平台通过与综合网关交互,判断用户的接入方式、终端类型及网络状况,并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
对于基础能力的调用,可通过开放移动互联网平台(OMP,能力开放及业务生成平台)实现,目前浙江移动公司正在进行OMP平台的试点建设。现有网络的基础通信能力通过OMP平台对外开放,供融合通信应用调用,同时融合通信自身的能力也可以通过OMP平台开放。融合通信平台与现网的关系如图4所示:
5融合通信应用功能展望
融合通信以融合地址簿为核心,以统一接入和统一鉴权为手段,以互联网通信应用为切入点,以满足基于多种终端的应用体验一致性为目标,融合各种网络,集成各种应用,提供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近期可考虑基于融合通信平台向用户提供融合地址簿、云存储、多业务统一认证、基础语音/视频、短/彩信、即时消息和状态呈现等服务;远期则需要在更高的高度进行融合通信的应用规划,将融合通信打造成云通信中心、云数据中心以及云应用中心,向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互联网通信应用及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篇3
2014年中国移动4G基站数达到70万个
LTE-A系统渐成主流路径 ; 做好网络优化保障用户体验
继续推动LTE-A演进工作
关键词 1网络建设优化100万站
本报记者高超
一年70万个基站,比原定目标多了20万个,中国移动在2014年达到了近似于“恐怖”的4G网络建设速度,但是当时光来到2015年,情况将发生改变,中移动也顺势做出了调整。
据了解,中移动2015年的工作从全力建设4G网络过渡到重点保证4G建设投入,全力做好4G网络优化,积极引领4G演进发展。中国移动很早就表示,2015年将是大规模投资4G的最后一年,而其今年的工作计划也印证了这一点,即全年建设约30万个基站,今年的工作以网络优化为主。
事实上,经过了2014年的超速建设,中国移动拥有一张全球最大的TD-LTE网络,但网络覆盖广并不意味着网络质量高,在完成规模浩大的网络建设后,中国移动还有很多网优工作待完成。
相比基站建设,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业内专家表示,在日常4G网络优化过程中,工程师可以通过OMC网管、信令跟踪、优化工具等发现问题。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优化的前提是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数据采集包括路测数据和话务统计数据采集等。显然100万个基站的建设和维护量并不是简单的任务。
网络优化工作可以保证用户获得较好的上网体验,然而这仅仅是基础工作。对于中移动而言,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推进4G技术的演进。
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日前的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运营商推出了速率高达300Mbps的6类LTE-A服务,另有31个国家和地区的49家运营商推出了下载速度较低(介于110Mbps和300Mbps之间)的商用LTE-A载波聚合服务。该协会指出,目前澳大利亚、日本、阿联酋等国家正在进行9类技术系统的部署、测试。根据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的规范规定,9类技术是指理论下行和上行峰值速度分别达450Mbps和50Mbps的系统。LTE-A系统渐成主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尽管目前大规模商用的TD-LTE网络速率仍然停留在lOOMbps,但一直在推动LTE-A演进工作。据了解,中国移动于2014年与华为合作在杭州、深圳、北京等多个城市现网中部署了小规模的双载波聚合网络,并在同年的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验证了应用F频段+D频段95MHz帝宽进行的五载波聚合,最高下行速率超过1Gops。
尽管系统端和芯片终端厂商基本都已经做好TD-LTE载波聚合商用部署的充分准备,但是中国移动真正实现商用部署还需时日
L关键词2产品创新融合通信商用
本报记者田园
2014年年底,中国移动终于将融合通信从概念落到实地,在其合作伙伴大会上了主打“新通话、新联系、新消息”的“三新”手机,揭开了盖在融合通信业务头上的神秘面纱。在2015年中国移动工作会上,中国移动更是提出了全面实现融合通信商用的目标,将一大发展重点直指融合通信。
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中国移动加速推动融合通信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微信等互联网OTT借免费通话功能抢食运营商语音业务的趋势下,电信运营商必须让通信管道更加智能化,以期在通信市场继续唱主角。
而资深电信分析师马继华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指出,中国移动推融合通信商用,有应对互联网OTT冲击的成分,但主要原因还是通信技术的迭代下,以求更好发展的自我革新。
关键词3互联网转型推进数字化服务
本报记者田园
在2015年工作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传统话音进入加速衰退期,流量经营迎来黄金期,数字化服务发展面临窗口期,改革创新处于攻坚期,这是中国移动发展的新常态。
中短期内,流量经营仍然是运营商最实质性的增长领域。从长远发展看,培育第三条增长曲线――数字化服务成为中国移动2015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奚国华更是表示,“价值链中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开始转向数字化服务,拓展数字化服务关乎中移动的未来。”
国际上很多运营商都提出了所谓的三波增长。大量的创新型产品和解决方案都被归为所谓的数字服务。有业内专家表示,运营商在从话音向移动宽带转型的过程中网络效应正在减弱。网络效应的来源是“用户网络”,通常与“业务网络”相伴随而非“物理网络”,这也正是运营商受到OTT剧烈冲击的根源所在。
背景 ; 互联网OTT的冲击
通信技术的不断迭代
路径:
逐步下调流量资费
以用户补贴带动其使用积极性
以终端补贴推动终端成熟和多样化
在全球运营商营收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流量经营成为运营商的业务重点,移动增值业务更成为运营商撬动市场的另一个支点。
张毅表示,融合通信能帮助中国移动将自有的基础通信管道与移动增值业务入口打通,将用户以往通过互联网OTT上获取的内容通过“三新”功能实现,比如阅读新闻、查询位置等,从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避免被单纯地管道化,仅为他人做嫁衣。
毋庸置疑,在庞大的用户基数下,中国移动推动融合通信有着先天的优势。但不能忽视的是,实现融合通信商用凭借中国移动一家的力量是不够的,马继华表示。如果只有一家运营商推出融合通信业务,对用户使用习惯上的影响和改变很有限。此外,三大运营商一同推动融合通信,能够尽早催生新的通信标准的诞生,运营商整体都将从中受益。
对于中国移动如何更好地推动融合通信的发展,张毅表示,有两方面的工作可以做。
第一是对用户进行补贴。融合通信将传统的语音按分钟收费、短信按条数收费变为按流量计费,这种转变不仅是对用户使用习惯上的改变,按流量计费在价格上是否能够被用户所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使用与否的决策。因此,在逐步降低流量资费的同时,考虑通过适度的补贴,带动用户使用融合通信业务的积极性是有必要的。
第二是通过对终端厂商进行补贴。在发展初期,“三新”手机在合作品牌和数量上都有限,不仅技术方面有待加强,而且留给用户选择的余地小。对终端厂商进行补贴,可以推动“三新”终端的成熟和多样化,为全面实现融合通信商用奠定基础。
背景 ; 流量经营仍是营收主力
数字化服务被视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路径 ; 清晰的业务发展规划
从内容和服务上打好基础
以开放的姿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该网络的用户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用户加入网络,该用户和运营商不需要做任何额外的动作,但在网的潜在用户看来,这张网络对它的吸引力和价值都提升了。这种没有伴随着任何成本发生而价值得到提升的现象,就被称为网络效应。
2G时代,中国移动就是凭借语音业务的网络效应瞬间成长为国内移动通信的巨无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消费是为了使用相关的互联网服务,在某种程度上,OTT业务正如运营商在话音时代一样受益于梅特卡夫定律。
在野村综研(上海)电信行业研究副总监陶旭骏看来,在过去的黄金发展期,中国移动错过了投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从业务运营商向投资集团转型的宝贵时间窗口――如今,这一话语权,正陆续转移到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手中。
独立分析师付亮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数字化服务可以简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容,二是服务。在数字化服务拓展过程中要清醒认识自己能力,进行良好的规划。有些业务不需要第三方介入,中国移动可以自己来做,而有些需要第三方介入的业务则需要中国移动能真正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引入优质的第三方资源。在数字化服务的推动上,运营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移动需要带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陶旭骏表示,未来数字化服务必然是一个产业链各方分食的市场,不会如10年前一般像个完全由运营商主导的“带有围墙的花园”。是否要将数字化服务的所有领域所有环节全部做遍?又能否将这些都做到极致?中国移动的出发点必须明确,这将决定投入何等的资源规模以及采取何种做法。
在全球电信运营商转型探索中,中国移动能否通过数字化服务的积极拓展迅速培育第三条增长曲线,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呢?
关键词 ; 4运营管理降本增效
本报记者高超
背景 ; 央企改革等政策要求
国资委要求大幅削减营销费用
利润下滑路径 ; 削减营销费用、下调终端补贴
创新机制、优化流程等
“降本增效”成为央企近一年来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更是成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移动在2015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工作任务之一。
据了解,中国移动要全面推进运营管理方式转型。具体内容是,要顺应变化,从网络发展方式、营销模式、服务方式、渠道管理、支撑体系等方面全力推进转型,着力构建面向客户的低成本高效运营体系。
2014年,国资委要求三大运营商营销费用削减20%。据估算,三大运营商一年削减的营销费约400亿元。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通过各种业务和应用向电信运营商施加压力,使得后者传统通信业务受到严重威胁,利润进一步下滑,加之去年6月实施的营改增又令运营商利润降低三成左右,削减营销费用、下调终端补贴额度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但是仅仅削减营销费用、下调终端补贴并不够,运营商需要从多方面降低运营成本。对此,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认为,央企在生产领域,要从创新机制、优化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建设方式等方面人手,而在非生产领域要抓销售成本、财务成本等几个环节,进行降本节支工作。
对于运营商而言,降本节支仅仅是一个方面,如何增加效益也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国资委对国企2015年工作的要求,除了进一步做好降本节支工作之外,就是全力以赴保增长。
篇4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深刻,人们对通信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集中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个性化的、可自我管理的融合通信
多媒体通信
便捷的通信(无处不在的基于无线宽带的移动通信)
低成本通信
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通信
IP宽带网络建设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即将兴起的无线宽带网络的建设将会大大促进IP通信的普及应用。
显然,传统电话网络(以下简称PSTN)技术及其发展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这些崭新的通信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宽带网络日益普及,以IP为基础的互联网络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络上构建新型的通信系统,并实现与传统PSTN网络的融合通信,成为一种市场需求推动下重要的技术趋势。VoIP的概念内涵也并不再局限于“Voice”(声音)媒体的通信,而是被赋予更多内涵,成为采用IP作为通信载体的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的代名词。 随着WinMax、802.20等无线宽带技术的成长和普及,VoIP必将表现出更加巨大的影响力,其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一片光明,IP通信或者“VoIP”正在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
2 VoIP是对传统电信技术的革命
传统PSTN网络和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思想有根本的不同。
传统PSTN网络实际上是一种“集中式”的星型结构。在功能分布方面,也完全是“集中式”的,电话机只是一种哑终端(Dummy Terminal),而其“功能”表现完全依赖于程控交换机或相关“智能网”单元的部署。而互联网络实际上是一种“对等”结构的网络,强调一种“平等”的精神,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在IP通信的功能分布方面,更有利于其表现的模式应该是“客户端智能”。
通信的功能单元究竟是“集中”在服务器端,还是“分布”在客户端?传统PSTN星型结构的网络和Internet对等结构的网络自然应该是不同的选择。正是由于这种基本技术思想的差异,所以说IP通信不是PSTN网络和技术的延伸,其技术要素应该是“革命”性的。当然从另外一方面看,人们在通信业务方面的思考仍然有巨大的惯性,通信业务模式的创新还是一个“继承”和渐进的过程。
3 Skype/MSN/QQ和SIP的关系
Skype/MSN/QQ等有巨大的用户群体,一方面体现了人们新的通信需求和IP通信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IP通信的技术方向。但如果从IP通信产业发展的高度看,这些专有技术是否可以承载一个新产业的兴起呢?我们的答案是“否”。我们认为,一个产业的兴起和健康发展,必定在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上都需要各种资源的广泛参与和分工协作、各种利益群体的博弈和配合。在IP通信产业发展中,芯片、终端设备、运营服务器产品、网络提供、运营服务及产品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紧密配合、平衡发展。一个独立厂商尽管有优秀的技术,但由于利益的独占性和资源的限定,是不可能承载产业发展的使命的。
MSN/Skype/QQ基于专有IP通信协议,由一家厂商进行技术推进和支持,会在优良的商业模式下继续增长,甚至快速增长;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个开放标准协议,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都会有很多厂商参与、支持和发展。从技术特性的角度看,MSN/Skype/QQ能做到的,基于SIP的产品都可能做到,而SIP能实现的,MSN/Skype/
QQ等可能很难做到,比如多样性的终端设备、呼叫中心应用等复杂的功能应用。
4 SIP协议成为VoIP的主流标准协议
在VoIP技术标准化方面,有两大组织在推动相关标准协议的制定:ITU(国际电信联盟)和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H.323系列标准是ITU的成果,H.323 凭借市场先入的优势及ITU巨大的影响很快成为VoIP市场的工业标准,截至现在,市场上大部分VoIP设备仍然是遵循H.323标准的。1999年IETF推出了SIP的第一个标准协议 RFC2543, 2002年SIP协议被更新到RFC3261, 除了这两个核心RFC外,现在还有大约40多个RFC是有关SIP的,而相关的协议草案超过200个。有关H.323和SIP的标准之争、特性比较,相关的文章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篇5
1实验室现状及建设综合实验平台的必要性
2000年以来我院先后建设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原理、高频电子、EDA等基础实验室及检测与控制专业实验室。2004年通信专业开始招生,为满足教学要求,筹建了通信专业实验室。由于当时学校经费紧张,制定了通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分两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建设以满足教学需求的基本型专业实验室,主要完成光纤、程控、通信网、移动通信等专业课程实验。该实验室建设方案以各种实验箱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组成,基本1人1箱,其特点是:技术成熟,投资少,维护方便。第二步,建设综合通信网络实验室。第一步建设方案已于2006年完成。
2006年以来,通信专业实验室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这些设备各自独立,没有形成网络,系统性不强,实验内容多以演示、验证为主。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类实验室条件局限性较大,没有通信全程全网的系统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课程缺乏系统整体概念,无法满足对通信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建设综合通信网络实验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2综合通信网络实验平台的建设思路与目标
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电信领域正在向着移动化、宽带化的方向不断融合。因此,综合通信网络实验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建设一个集传输、交换、宽带接入及有线、无线通信为一体的综合现代通信网络,是一个类似于电信系统的全真式网络。该系统能够实现模拟网络运行,各个网络对接,并能够完成每种设备平台的实训与研究。通过该实验系统,让学生从软件到硬件全方位感受现代通信的真实环境,对所学专业有直观的认识及深入的了解,提高专业素质,锻炼动手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应用型通信技术人才。
3综合通信网络实验平台的建设方案与内容
建设方案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通过反复多次的论证,提出了适应现有资金条件,适合当代通信技术发展的综合通信实验平台。整个平台由SDH传输网、程控交换网、移动无线接入网、EPON光接入网、网规、网优等系统构成。
3.1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3.2光传输系统
光传输系统是整个实验网络的核心,沟通了各模块之间的通信联络。系统采用SDH技术,由3台STM-1设备构成环形网络。SDH技术是目前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它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为网络提供优质、高效、可靠的通信业务,能够满足宽带数据及视频图像等多业务的传输需求,自愈功能强。掌握传输技术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传输系统选用华为公司的Optix155/622HMetro1000型设备,主要功能及配置如下:
(1)系统高阶交叉能力为136×136VC4,低阶交叉能力1638×1638VC12。
(2)单台传输系统配置STM-1光接口2个,E1接口21个,FE接口数量为4个,支持155M至2.5G光速率的在线升级能力。
(3)具备多业务处理能力,提供多路E1,T1,E3和T3业务及各种音频接口,数据接口功能。
(4)系统采用MSTP第三代技术,支持以太网信号的汇聚、二层交换和VLAN。
(5)传输系统配备了设备级管理软件,在提供完备的网元级管理功能的同时,提供了网络层管理功能,支持传统业务的端到端管理。
(6)整个传输网络保护机制健全,交叉、时钟、电源均采用1+1保护措施,具备强大的告警分析和故障自动诊断功能,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程控交换系统
程控交换系统采用华为公司C&C08程控交换设备,通过传输网络及其他配合设备构建一个完全模拟实际应用的,具有局间交换、远端接入功能的完整交换网络。主要配置为:
(1)系统交换能力为16K×16K,配置模拟电话用户96路,数字中继120DT(最大可扩充至50000线模拟用户及10000线数字中继)。
(2)提供中国1号信令、7号信令,满足局间通信的要求;提供语音业务及其他综合接入业务,配置各种接口。
(3)提供设备级网管软件,可对硬件设备进行设置、配置,进行信令的观测、跟踪等。
3.4TD-SCDMA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系统
TD-SCDMA技术是目前广为使用的新技术,大幅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实现了移动宽带,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系统由TD-SCDMA无线侧基站控制器单元(RNC)、无线侧基带处理及射频单元(NodeB)及无线网络操作维护中心(OMC-R)等主要设备及相关系统软件组成。
TD-SCDMA无线侧基站控制器单元(RNC)采用华为公司新一代基站控制器DRNC820型设备,该设备集成度高、容量大、可靠性好,可以满足未来高速分组业务发展,大大提升TD-SCDMA全系统的带宽和容量。系统采用MAIO(MultipleAccessToInOne)技术,统一ATM,TDM和IP交换体系,既支持对2G传输资源的前向兼容,也支持向全网IP的演进。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单框解决方案与平滑升级;采用双平面GEStar交换网,可提供最大120Gbps的交换容量;接口丰富,可提供多种组网方式。
TD-SCDMA无线侧基带处理及射频单元采用业界技术领先的多形态统一模块设计,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功耗低、安装灵活的特点,最大可支持36载扇的TD-SCDMA基带处理能力。操作维护系统主要完成软件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测试管理、传输管理等功能。
3.5EPON光接入系统
EPON光接入系统采用华为公司MA5680T型设备,具备多种丰富的功能特性,可提供大容量、高速率、高带宽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接入。设备为GPON/EPON一体化设备,满足用户扩容升级需要;系统能力满足背板交换容量为275Gbps,业务交换容量双向为68G;单框可支持ONU/ONT数为7168;支持3层特性,支持RIPV1/V2和OSPF路由协议;满足多种FTTx组网应用,满足基站传输、IP专线互联、批发等业务组网需求。
3.6网规网优系统
无线网络测试系统选用鼎利公司的测试软件,具备完善的GSM/GPRS/TD-SCDMA/HSDPA网络测试功能。能够提供多种测试方法。
3.7专用e-bridge实验软件
由于本次实验平台选用的硬件设备均为商用设备,所以要考虑整个网络系统如何适合于学生进行实验,一般来说,实际商用设备的管理终端数只有一个,这样对于有40名学生的班级来说,需要分40组,显然不现实。讯方公司研发的专用e-bridge实验软件,解决了多人操作的问题,满足每个系统平台可以40名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把商用设备转化为适合高校教学的实验设备。
专用e-bridge实验软件具备实验过程控制功能,实验教师可灵活分配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可以调整每组学生的实验时间,软件能同时满足多人多次上机实验的要求。综合实验平台系统组成除配置以上设备、软件外,还考虑设置了通信电源设备、光纤配线架、数字配线架、音频配线架等其他配合设备。
4实验项目内容
整个实验系统通过通信网管软件,可满足40个学生终端进行实验操作,可开展的主要实验项目内容如下:
(1)SDH光传输系统:①传输设备配置实验:通过传输网管软件对设备进行操作加载及维护;硬件数据配置、分配功能模块资源等;②组网实验:可进行SDH链型网、环型网组网配置;③通道保护实验:通过对传输光口、逻辑系统、保护制式的设定,实现通道保护和复用段保护机制的实验;④网管操作实验;⑤开销分析实验:⑥传输复用解复用字节分析实验等。
(2)程控交换系统:①交换机硬件配置实验:通过交换机网管软件对设备进行操作加载及维护;分配各个功能模块资源;②用户实验:配置、分析用户及号码;本局用户新业务设定及注册等;③电话呼叫处理实验:观察呼叫处理过程、信号流程;④局间中继信令系统实验:包括NO1和NO7中继调试,局向设置、路由选择,观察计发器信令流程及出局呼叫过程;⑤计费系统实验;⑥全局综合业务实验等。
(3)RNC系统实验:①数据配置实验:对RNC设备状态、网络结构、后台数据库进行配置;②链路、通道信息配置;③小区参数配置、优化、参数测试实验;④RNA网络结构实验;⑤手机注册、呼叫、切换流程分析等实验。
(4)网优、路测实验内容:①手机终端的测试:包括呼叫、数据业务、手机强制测试等;②室内、楼宇、楼层测试、数据分析;小区覆盖测试分析;③邻区优化测试,2G/3G系统间邻区优化分析;④网优综合测试实验等。
(5)其他操作实验:线缆布放、光纤接续、光缆终端盒接续等实验。
5综合通信网络实验平台的特色
(1)技术新,功能强,适用面宽。该实验平台模拟现代通信网络系统,集传输、交换、移动通信于一体,可进行通信工程课程实验、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综合实训内容。
(2)内容广泛、系统性强。以往的实验内容基本以验证为主,综合通信网络实验平台的建成,提供了丰富、宽泛的实验内容,可开展大量的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实验,为师生提供了全程全网的实验环境。
篇6
【关键词】移动通信;互联网;融合技术
前言
目前,互联网正以较快速度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发展要求,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移动通信方面的优势,二者巧妙结合有利于促进移动通信问题顺利解决,有利于充分彰显互联网应用优势。由此可见,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具有重要的探究意义和必要性。
1相关定义和特点
1.1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概念出现的时间较晚,属于当代信息技术发展产物,主要借助语言优势获取庞大的、稳定的客户群体。随着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多,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客户增长速度,进而导致这一资源供不应求,为了充分迎合客户需要,应与时俱进的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GPRS技术可以将网络平均分组,以此满足用户通信需要[1]。常见的通讯渠道主要有微博、QQ等软件,这些移动软件不仅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字信息传输,而且还能语音、通话,具有时效性、联系方便性等特点,此外,所在的移动设备还有移动化、便携化等特点,所具备的特点能够及时迎合通信发展需要,满足客户使用需求。
1.2互联网
互联网与现实世界相比属于虚拟世界范畴,用户能够利用这一平台实现资源获取,并充分彰显所获取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应用。互联网特点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点是类聚效应,第二点是分享性,第三点是众包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互联网发展方向。
2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技术分析
2.1设计思路
一方面,通信融合思路。社交本地移动模式最早产生于美国,该模式的英文简称为SoLoMo。将该模式进行关键词分解即对移动互联网的解析,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彰显。这一概念产生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接受和认可,并且各国纷纷向这一方面努力、不断探索。随着探索工作的持续开展、不断深入,多样性社交网站渐渐成立并广泛应用,社交内涵逐渐凸显。受本地化特点影响,社交在提供地理位置这一方面的信息服务时,自身的定位功能也随之增添,并且这一功能优势的应用率能够短时提高。移动化指的是社交终端设备具有自由性,不易被固定,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服务需要。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良好基础于社交软件推广和移动化实现。在实际设计阶段,应注意以下三点:掌控社交关系之前应对用户间的通信情况全面掌握,基于用户间的通信关系掌控社交关系;彰显移动通信优越性于客户,进而客户能够在此基础上发展社交关系,扩大融合网络范围;整合移动通信优势,以此促进融合网络顺利发展。另一方面,产品定位。产品准确定位能够为融合网络发展提供方向指导,产品以“云应用+终端”的方式进行定位,即多种数据借助服务器终端设备进行存储、获取,并且用户能够通过不同设备实现数据获取、数据整合和有序管理。这不仅会丰富用户业务体验,而且还会强化用户通信感受。
2.2技术架构
2.2.1总体架构云计算平台为融合技术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并且模块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即通讯录模块、运营模块、服务模块、管理模块以及统一认证模块等。总体架构技术主要表现为LAMP技术,借助这一技术实现融合网络开发和位置确定。明确总体架构时,应注意身份认证和用户感受的统一性,如果基本的统一性尚未落实,那么网络融合效果会与预期相差较远,总体架构也会失去建设意义。2.2.2用户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融合技术架构发展的关键环节,该过程实现时需要用户利用密码或者口令的方式进行数据资源获取和终端访问,用户在此期间能够获取安全性保障,同时,能够获取所需时效性信息,同时,还能减少二次登录现象。为了丰富用户的体验效果,一方面提高认证凭证识别能力。选择适合的识别方法,加强识别权限限制,在认证中心方面也应加强凭证识别管理,同时,确定相应的访问权限。另一方面强化认证中心建设。针对用户信息全面检验,并支持多样性认证方式,针对认证行为、密码管理、信息标识等进行全方面管理,同时,强化认证风险控制。2.2.3资产云化由于用户信息资产类型较多,实施资产云化管理能够实现多种业务的有序分类,能够实现信息资产传输和终端传送。具体操作为:扩大硬件存储容量,提高对丰富信息资产的存储能力,融合终端在此期间借助接口拓展进行数据传输;优化数据库存储结构和流程,根据相应存储机制实现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强化终端设备能力,通过增强融合能力减少设备操作不足,丰富终端类型、优化终端设备性能。2.2.4体验一致性所谓体验一致性,即指不同业务对用户的体验感觉具有一致性,还可以指用户借助差异性终端实现同一业务效果,有利于用户全面了解融合网络,提高对融合网络的认可和应用,充分彰显融合技术的应用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应提高终端设备类型识别能力,在准确识别的基础上优化系统建设和管理,以此丰富不同类型终端设备的应用体验。与此同时,还应适当提高网络传输载体的试验能力,由于业务体验受传输载体差异性影响,通过全面、准确性试验能够促进业务有序运行,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效果。此外,优化设置功能模块,模块设置之前,应根据终端类型全面分析模块,探究模块的在融合网络中的适用性,以此促进业务活动顺利开展。做到上述工作之前,还应完整记录状态,确保记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出现片面记录、错误记录等现象[2]。
3结论
综上所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有效融合是互联网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实现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应明确设计思路,从总体架构、用户身份认证、资产云化、体验一致性等方面完善技术结构,这对融合效果实现、融合技术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信息化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应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融合能力,促进融合网络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国岩.关于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技术分析[J].电子世界,2016,08:164+167.
篇7
关键词:多网融合;应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上升,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通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通信工程不能止步不前,要不断地进行技术上的穿心,并不断提高通信信息的质量,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大众对通信质量的需求。而多网融合技术作为通信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将其应用在实际中,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不同网络之间存在的数据信息链接障碍等问题,加强通信服务的质量,同时其在提高我国通工程运转速率方面也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1 多网融合技术的概念
在光纤传输的宽带信息网络中加入监控、管理以及安全防范等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多网融合系统,当然简洁的以IP协议为基础,结合了各种技术和系统,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和管理的系统也被称之为多网融合系统。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了融合各个子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以及其插口和地址的接入融合等工作,在使用多网融合技术时,为了保证技术的应用效果,应当将通信工程中的直接和间接形态、形式进行完全融合后,计入网络协议来对子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处理。
2 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优点
2.1 提升功能
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随着通信工程中管理质量的提升而逐渐得到完成,并发展成为了管理集成发展的模式,不仅打破了我国通信工程中逐一划分管理和控制局面单一的现状,促进了通信系统子系统在基础事件上的联动发展,同时还在规模较大的通信工程中设置了不同安防管理,以此来节约通信工程建设的成本,并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目前我国通信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优化,不断加强了技术发展应用的能力,而在此背景下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发挥的作用逐渐的显现出来。多网融合技术能够在工程进度和用户实际管理的基础上,对智能化系统开发和建设提供有利于的条件,并不断提高通信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智能化,有利于对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进行完善,从而起到降低开发商管理的压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子系统,在稳定性和便捷性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帮助智能化系统更好的完善自身的建设,不仅增加了系统开发建设的水平,同时提高了系统运行的质量,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通信工程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质量,同时也为整体系统智能化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工作。
2.2 增值服务
与传统的网络通信技术相比,多网融合技术在完成系统智能化建设后,对其定的系统功能更为注重,同时多网融合技术还脱离了增值服务的概念,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服务体系。而与数字化系统相比,多网融合技术的增加服务管理优势开始显示显示出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多类型的新技术、新功能被开发出来,而这些技术和功能的应用都是基于多网融合技术增加服务的基础上,这些新型技术和功能的应用在提高用户技术体验,加强技术体验优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扩大了我国通信技术使用的范围,并让人们更加认可和接受通信技术的应用。
2.3 经济性
对于通信工程建设和发展而言,实际得经济效益是开发商最为重视的方面,同时也是通信工程发展的基础。而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就能够满足开发商以最低成本带来最大经济回报的需求,其能够大大提高通信工程中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其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多网融合技术在统一规划技术管理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同时还有利于降低通信工程设备的采购成本,帮助建设单位减少施工成本。其次在铺设过程中,多网融合技术抛弃了传统的铺设方式,简化了铺设的工作,大大降低了工程监督的铺设成本。从以上可以看出,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在减低建设成本方面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并为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 多网融合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及其保证对策
3.1 安全性
虽然与其他通信技术相比,多网融合技术的优势要远远高于其他通信技术,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多网融合技术也是如此。在使用多网融合技术的工程中,其具有成本低、高效率等优点,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多网融合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在于融合通信工程中的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进行工作,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系统出现病毒,系统甚至无法正常运行。此外,为了确保通信工程的稳定运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和管理体系,安排专门的人员对通信工程的运行进行监督,防止与运行程序无关的东西进入运行间,防止通信系统由于某些不明物质而影响运行。
3.2 稳定性
对于通信工程而言,最受人们关注的两个方面就是安全问题与稳定问题,这些问题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一旦通信系统出现了安全问题,就有可能会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电脑存在安全隐患,严重还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这就提醒我们应当对多网融合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关注和控制。
在通信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下使用多网融合技术,则会给系统带来一定的风险。然而并不能因为多网融合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就放弃该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且对于通信工程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就我国网络发展的情况来看,保护网络边界常用的方法有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手段,这些方式在我国通信工程安全防护方面已经应用了许多年,应用十分成熟,在阻碍外来攻击和入侵方面十分有效。
3.3 多网融合的安全防护和稳定性保证对策
上文已经简单的介绍了防护网络边界安全主要采用的几种方案,这都是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防护方法,这些技术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然而对于终端防护,主要采用NTM这一网络终端安全系统来进行防护,该方式能够在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的情况下提升网络终端的运行质量。NTM网络终端安全系统相比于查杀病毒、封堵病毒等防御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在防御的过程中会采用主动的防御方式来保护系统运行的安全。此外,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木马病毒会对可执行的程度带来影响,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NTM系统安全管理机制设置在网络防御中,这个机制是根据人体免疫系统模式的活动原理进行设计的,该机制会对全部的程序进行审核,只有获得NTM系统认可的程序才能在网络终端上运行。这一措施能够将计算机病毒等问题控制在源头,极大的提高了多网融合技术在使用的安全稳定性能,为网络终端的正常运行,保障人们的信息安全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4 结束语
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对于通信工程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其在提高通信系统稳定性和功能性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通信工程实现进一步的优化,有利于推动我国通信工程的良好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多网融合技g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的缺陷,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于杰.针对多网融合的通信工程建设研究[J].民营科技,2015(04):52-53.
篇8
关键词:融合通信;计算机网络;语音技术;SDH光传输;数字程控交换;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6-10445-0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ZHANG Bo1, LUO Shang-ping1, REN Feng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Leshan 614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ursing of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61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re increasingly closer together, blending a variety of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y the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e market needed a university that can understand the Internet culture technology can understand the network operator's network telecommunications personnel. However, toda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erimental platform is basically a single experimental platform, there is no effective converged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experiments. Therefore, this project seeks to study optical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digital program-controlled switching technology, wireless mobile technology with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wired and wireless networks, data and voice transmission, the building of a complete set of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miniaturization of modern experimental platform network communications and explore suitable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Key words: UC; network; VOIP; full SDH optical transmission; DPBX; GSM; GPRS
随着信息技术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网络与通信技术越来越紧密的结合起来,市场急需高校培养出即能懂网络技术又能懂通信技术的网络通信人才。然而,当今高校的实验平台,基本上是建立单一的实验模式,没有有效的融合网络与通信实验方面的综合实验平台,致使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有脱节现象。因此,高校的网络实验室应着力于原有互联网络实验平台的基础上融合光传输技术、数字程控交换技术、无线技术与IP电话技术,探索出适合高校网络通信实验教学的发展模式,建成电信运营网络微型化的现代网络通信实验平台的实验室。它能让学生过此实验平台,快速了解与学习电信、移动运营商网络,又不必单独的建立互联网络实验室,通信(有线与无线的)网络实验室。将三个实验融合成一个实验室,即节省了成本又能使学生实践接近营运商所要求的技术,有利于培养出适合现代网络通信的高级人才,为此,本文设计了高校网络通信实验平台方案。
1 现代网络通信实验平台概况
现代网络通信实验网络平台是由SDH(干/支线)光传输实验平台、互联网络实验平台、程控交换实验平台与无线网络实验平台组成。现代网络通信实验平台建设采用设备:一套SDH155M光传输环,一套可供多人操作的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多套网络互联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一套无线移动接入设备。通信实验平台整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
平台的整体情况如下:1)整个通信实验平台的传输载体为SDH技术,速率等级为STM-1(155M),三台传输设备形成环路保护,体现了通信网SDH传输模型。2)程控交换机采用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提供IP语音业务及其它综合接入业务,用户电路、中继电路等交换形式,为通信实验平台的交换设备。3)网络互联设备采用传统的网络设备,路由器(具有语音网关),防火墙,三层、二层交换机,无线局域网AP,ADSL局用设备。4)无线接入实验平台配置GSM/GPRS网络,包括基战,基战管理器、移动接入路由器(具有语音网关)等设备。用户端包括一般性测试手机[1-2]。
2 单个实验平台功能分析
1)光纤传输实验平台:光纤传输实验平台采用155光传输设备为载体,以 SDH的形式来搭建,提供速率等级为STM-1(155M)SDH自愈环的实验系统。该系统除提供SDH基本业务外,还可以提供基于MSTP技术的IP、ATM等多业务接入形式,保证后期综合业务接入的可扩展性。光纤传输实验平台示意如图2所示。实验目标可实现:通过对在线实际光传输设备的操作,更透彻了解光通信、SDH等概念;对在线光传输通信设备及其原理和实用技术有较系统的认识;熟练使用光传输技术原理配置光传输设备满足运营商网络典型应用需求[3]。
2)数字程控交换实验平台:在通信实验室建设一套数字程控交换机,为各个传输单元侧提供业务电话,信令交换业务。提供丰富和用户和网络接口,其中用户侧提供模拟电话(POTS)和数字电话(ISDN)接口,可以接入模拟电话机、数字电话机、传真机和其它数字终端设备。网络侧提供2M数字中继和各种模拟中继,其中数字中继可以支持中国一号、中国七号、PRI、V5等信令,模拟中继支持AT0、E&M等多种接口。另外,也支持各种信令方式连接无线网络平台(如GPRS、GSM等),实现有线与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本方案中数字程控交换机提供8路模拟用户,数字中继4×2M,其中2×2M提供NO.7信令,2×2M提供NO.1信令。网络拓扑图如图3如示。
实验目标:通过对在线实际程控交换设备的操作,更透彻了解通信、电路交换等概念;对在线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及其原理和实用技术有较系统的认识;熟练使用通信技术原理配置程控交换设备满足运营商网络典型应用需求。
3)互联网络实验平台:互联网络实验平台按照典型的企业网设计模式进行搭建,并增加了ADSL接入与无线局域网技术,以及在路由器上增加了语音网关模块,能实现VoIP。网络拓扑图4所示。实验目标:通过对在线实际网络设备的操作,更透彻了解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与配置;通过在线ADSL接入配置,能掌握现在流行的宽带接入实用技术;熟练使用VoIP技术设计与配置的典型应用需求。
4)无线接入实验平台:无线接入实验平台以基战,基战管理器、移动接入路由器(具有语音网关)等设备为载体,实现无线的语音与数据的传输;按照GSM、GPRS的配置模式搭建。实验平台拓扑图5所示。实验目标:通过对在线实际设备的操作,更透彻了解无线通信、无线交换等概念;熟练使用通信技术原理配置移动接入、基站发送设备的典型应用需求;部分实验内容包括:基站管理器的管理、无线接入路由器的号码验证、基站的无线接入实验拓扑图简单无线广播、手机号码的配置与申请等。
3 现代通信实验平台整体功能分析
为了实现各实验平台功能的相互融合,平台最关键的就是传输设备与数字程控交换设备所要达到的需求功能,传输设备需要支持SDH技术、宽带数据接口、2M的程控交换接口等功能的设备;数字程控交换设备需要支持数据通信/Internet、PSTN公用电话网、NO.7信令网、ISDN综合业务数学网、GSM/GPRS等功能的设备;其次路由必须具有语音网关功能才能实现各实验平台的自由接入融合。
实现VoIP语音与数据的传输:将程控交换实验平台与互联网络实验平台融合一起,实现PSTN公共电话网与互联网的话音传输与数据传输,在电脑上通过ip电话软件实现与话机的语音传输,通过程控交换机的电话线实验ADSL宽带接入,实现数据的传输。通过这样的融合,可进行实验配置,真正掌握VoIP、ADSL接入技术。
实现有线与无线的语音传输:无线接入实验平台与程控交换实验平台融合将实现有线与无线的语音传输,无线接入路由器与数字程控交换机结合,让PSTN公共电话网与无线移动网进行语音通信,让移动电话通过基站与无线接入路由器,将话音传送室数字程控交换机,然手传送到PSTN公共电话网,反之也然。这样进行逐步的实验配置,可了解到无线与有线通信的技术。
实现有线、无线的语音、数据传输:SDH技术融合有线、无线、程控的语音与数据的交换传输,通过SDH传输环,实现语音与数据转换传输,语音间的传输,数据间的传输。体现了通信大网所要求的核心网技术,通过对SDH光传输技术的了解与配置,学习到有线与无线的语音数据通信是在传输网中是怎样实现[4]。
4 结束语
改变一成不变的命题式实验方式,结合理工科专业特色,引入现代通信网络中实际应用系统级设备,通过建设现代通信实验平台是高校网络实验室改革的趋势。本方案能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认知环境,为中年级学生提供测试环境,为高年级学生及学院老师提供研发环境,整合高校实验室资源,达到实验平台多用途化。本文的设计思想在西南网络通信专家委员会上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 余浩.下一代网络原理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 万晓榆.下一代网络的业务生成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微软:连接服务框架
连接服务框架(ConnectedServicesFramework)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集成软件产品,允许运营商为用户集成、开通和管理融合通信服务,不论用户使用何种网络或设备。通过连接服务框架,运营商可以降低服务集成的成本和时间,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通过新的服务和内容,创造额外的收入流。微软的连接服务框架,是一个经概念验证的集成环境,允许独立软件开发商和开发人员测试自己的服务以及微软、服务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提供的产品,快速将新服务推向市场。
大唐电信:融合的3G/NGN运营支撑系统
大唐软件3G/NGN运营支撑系统包括BSS、OSS和数据业务平台三大部分。BSS部分包括CRM系统、计费采集系统、计费账务系统、综合结算系统和服务开通系统,OSS部分主要包括综合网络管理、SQM管理、网络资源管理、服务配置和激活管理等。数据业务平台部分主要包括数据业务管理平台和业务引擎。系统采用基于组件技术的多层体系结构,包括界面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数据存储层和集成接入层。系统遵循融合和集成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基于核心共享数据模型和协同BPM引擎,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流程协同。大唐电信的3G_NGNBOSS系统在客户管理、客户差异化服务,营销销售支撑、产品管理、价值链管理,计费、服务质量管理,3G/NGN资源及网络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支撑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宏正:CC1000远程集中管理方案
CC1000ControlCenterOvertheNET远程集中管理方案是宏正对于其ALTUSENOvertheNET远端机房管理系列产品的整合和提升。此套软件解决方案可协助机房管理人员通过单一IP地址,从远程集中控管所有ALTSUENOvertheNET设备与其他IT设备,进而大幅度节省人员、时间、空间以及设备添购成本。机房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浏览器执行包括访问、组态设定与管理等功能,并可从任何地点使用笔记本,经由单一IP地址轻松连结与控管整个网络。CC1000的GUI图形化使用者接口采用单一树状显示所有的服务器与网络设备,访问与操作将更为简易。此外,CC1000还具备严密的安全防护机制,包括不同层级的使用权限访问控管(Role-BasedAccessandControl,RBAC)、IP地址访问控制清单及IP地址过滤功能,管理人员能藉此设定用户对每一连结端口的权限。CC1000是宏正整合了其最具价值的技术之后推出的、面向高端用户的、高弹性的软件方案,其可协助机房人员集中管理所有位于本地端及远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与IT设备。
中兴通讯(中兴软创):Zsmart电信运营支撑系统
ZSmart在统一的基础平台架构之上,提供了丰富的业务组件/产品包,并且根据不同的网络和业务特点,扩展不同的业务功能包。套件内这些不同产品包和扩展业务功能包的灵活组合,为不同客户、不同网络/业务类型、不同规模的电信企业级应用展示出丰富多彩的解决方案。
ZSmart支持预/后付费融合的CustomerCareandBilling模式、增强型预付费模式、后付费的CusomterCareandBilling模式。
Zsmart是中兴通讯(中兴软创)结合多年全球电信运营商的服务经验,开发研制的新一代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ZSmart支持融合计费、易于使用,并实现服务的快速部署等特点使其能帮助运营商加速市场化,而其支持全面收入保障和支撑下一代网络和服务的能力将伴随电信运营商共同成长。
篇10
1无线通信的含义
无线通信指的是仅利用电磁波而不通过线缆进行的通信方式,与有线现有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形成飞速发展的综合通信网络。通信相对。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两种通信方式,微波是计算机无线通信由计算机和和射频外设两部分构成。它的射频外设部一种传送距离仅50千米左右的无线电波,微波的优势在于它的频带很宽、分包括天线、射频转换器、PC机的PCI总线接口电路等。调制、解调方通信容量很大,但是由于其传播距离的局限,微波通信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式,数据帧协议、包协议、纠检错技术以及加解密技术等是各种无线通信要求每隔几万米就需建立一个微波中继站,这样就增加了无线通信的成标准的核心功能,这些核心功能则由PC机上的相应功能软件来完成。本,也给无线通信带来了不便。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更新,现代的无线通信技术比起以往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在技术水平和应用方式上都有了新的转变和突破。其中,最主要的改变便是将卫星技术引入到无线通信之中,卫星通信指的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信号中继站,在地面上的两个或者多个地球站之间以及移动体之间建立起通信联系的关系。电磁波信号可以自由的在空间中进行传播,所以无线通信便是利用这一特性达到信息交换的目的,正是由于电磁波可以自由传播的这种特性,无线通信因此具有强大的灵活性和经济性,所以无线通信是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在信息通信范围内,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其不仅仅成为了军事通信中的主要手段,并且在个人通信以及卫星移动通信等民用领域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无线通信的发展进程
无线通信发展至今大致经过五个阶段。进行调试,确保通信网络的性能达到最佳水平。智能技术在无线通信中可第一阶段:上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无线通信主要被运用在军事以优化外部设备的性能,可以降低人为控制导致的错误。及船舶航运中,此时的无线通信以短波频和电子管技术为媒介。该阶段后在无线通信的发展进程中,不同行业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应根据其期,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面世,它的信号频率为150mhz。不同的特点将无线通信技术和其他的学科相结合,以便满足各个用户的不第二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这个时代元器件已逐渐向半导体同需求。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创新使得无线通信得以跨行发展,同时促进了进行过渡,因此无线通信技术也随之发展,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同时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改革完善。无线通信技术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着极其还完成了移动电话和公用电话的接续。重要的作用,在其发展的道路上,用户的服务需要不断的增长,无线通信第三阶段: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此时频段扩展至800mhz,美的技术也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我们应该密切的关注各种科学技术,在符合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在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时展的同时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使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更好的为社会第四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在这个时期,第二代数字移的发展提供服务。动通信兴起并大力发展,无线通信因此走向个人通信业务。这时,频段已扩展至900mhz~1.9ghz,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通信系统与无线通信业务运行。由于用户市场的需求扩大,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不断涌现,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等无线通信系统各显神通。第五阶段:90年代中至今,多媒体业务需求不断发展,数据通信业务[1]Digitalcellulartelecommunicationssystem(Phase也随之迅速发展,此时,各项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第二代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过渡中,全球标准化及相应的融合工作、样机研制、现场试验工作正快速的得到推进。移动通信的各项标准经过融合努力之后得到制定,utrawcdmads及tiacdma2000mc等相应起步样机也随之诞生。随后计算机技术被运用在无线通信之中,给无线通信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得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改变了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
3计算机无线通信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它得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如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在改善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同时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无线通信基于计算机基础上从而实现无线通信的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将无线通信的功能集成在计算机上,用软件定义从而实现通信功能,以现有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形成飞速发展的综合通信网络。计算机无线通信由计算机和和射频外设两部分构成。它的射频外设部分包括天线、射频转换器、PC机的PCI总线接口电路等。调制、解调方式,数据帧协议、包协议、纠检错技术以及加解密技术等是各种无线通信标准的核心功能,这些核心功能则由PC机上的相应功能软件来完成。